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的自白书》表格教案

《我的自白书》表格教案

《我的自白书》表格教案
《我的自白书》表格教案

知党爱党 放飞梦想课堂活动教案

知党爱党放飞梦想课堂活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灌输培养少先队员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朴素感情,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2.通过以“知党爱党放飞梦想”为主题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少先队员通过搜集资料和关注身边的变化,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感受党和祖国的伟大成就,从而激发其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刻苦锻炼,做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堂活动准备: 1.召开委会议,讨论确定队会主题、方式及相关的准备工作。 2.确定主持人、活动议程、活动内容以及具体分工负责人。 3.召开“知党爱党放飞梦想”主题队会的动员工作,指导全体队员搜集资料。 4.班主任监督,主持人和队员进行排练。 三、课堂活动课时:1课时 四、课堂活动过程: 主持人甲:星星金闪闪,火炬光灿灿。 主持人乙:红领巾胸前飘呀飘。 主持人甲:小伙伴们,我问你,是谁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主持人乙:是谁给我们送来春天般的温暖? 主持人合: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活动1——“追寻党的足迹” 主持人甲:迄止今年,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近百年。 主持人乙:近百年的风风雨雨,近百年的丰功伟绩。 主持人甲:让我们回顾并追寻党的足迹(课件展示)。 主持人乙:现在,请四个小队分别汇报一下查阅搜集资料的情况。 主持人甲:先请“明星队”吧!你们都收集了什么? 明星队队员1: 1921年,在风雨飘摇的中国,那是一个皇帝倒台,军阀混战,内忧外患,一片混乱的年代。在浙江嘉兴南湖上,一艘画舫缓缓划行,船上,正在秘密进行一次伟大的会议,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此,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了! 主持人乙:哦,听了你们的介绍,我真是大开眼界。“明星小队”真了不起!下面哪个小队接着介绍? (“火炬队”队员上台) 主持人甲:我考考你,你知道1921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选举出来的第一位中央局书记是谁? 火炬队队员1:他叫陈独秀。1918年12月,陈独秀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

《给予是快乐的》公开课教案

24、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从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理解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准备:电子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快乐情境,揭题解题。 孩子们,今天和这么多老师一起上课,高兴吗? 那高兴还可以说成?(课件出示:快乐)让我们一起度过这快乐的40分钟。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学习中肯定有很多令你快乐的事,请与同学一起分享一下,什么时候你感到快乐了? (自由汇报) 过渡:是呀,过年了,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红包;六一儿童节,也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总之:得到是快乐的,索取是快乐的。其实,快乐不只来源于索取,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去感受另一种快乐——(课件出示:给予)把课题补充完整。 齐读课题两遍。 2、正音。给jǐ读板书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3、解题。在你的脑海中,给予是什么意思?那题目的意思呢?同学们,你们同意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 师:为什么说给予、付出是一种快乐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翻开书113页,走进主人翁的内心世界,感知这种与众不同的快乐!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有几处令保罗感到意外? (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2、师:谁来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师:说得真完整,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 3、填一填

2019我的自白书教案教学设计语文

我的自白书教案教学设计 《我的“自白”书》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放录音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心聆听第一遍。 1、设问:同学们,你们听后有什么自已要表白的,说说自己的感受。 2、“自白”是什么意思? 二、解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过渡: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位共产党员的自白书。(板书课题) 这位共产党员是谁呢? 1、幻灯(陈然像)。这是陈然,从他的外表和表情,你想到了什么? (师简介陈然:河北大名人。抗日战争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曾任中共重庆市委领导的地下刊物《挺进报》特支书记。1948年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任凭敌人的毒刑拷打、威逼利诱,始终坚强不屈。)2、师读课文,看看是谁要他自白?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解释“ 蒋家王朝”)文中对“蒋家王朝”的统治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请找出来。(解释“魔鬼的宫殿”)国民党反动派要他自白什么?(出卖同志,背叛革命。)

我们看他给了敌人想要的自白没有,请同学们把敌人要陈然出卖同志,背叛革命的句子找出来。(生找)找出来的请举手。(没有说明他写的自白书不是敌人想要的 那种。) 3、解释“自白”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三、析诗。 ━━2━━ 过渡:其实文中有一句话陈然已经一口回绝了敌人,谁能找出来读一读。(朗读指导:直接了当的语气)(“我不需要什么自白”)陈然不需要自白什么?陈然为什么说不需要呢?(这句话直接了当地回绝了敌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革命者从事的是正义的事业,不需要也不应该向敌人交什么自白书。) (一)讲读第一节。 1、陈然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下回绝敌人的呢?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叫他说出来,采用了什么办法?(解释“带血的刺刀”)“带血的刺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带血的刺刀”呢?用一个词概括敌人是怎样对待革命者的。(毒刑拷打) 2、放幻灯(逼供词)情境朗读。再现“严重毒刑拷打”。女同学当反动派,男同学当陈然或请两生上台读。(对

校园里的号令教学设计

校园里的号令教学设计 梅花镇朱家庄小学马伟红 教材分析: 《校园里的号令》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的第二课,在教学设计中遵循教师是引导活动型教学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的原则。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 织形式。并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对学校、对环境、对老师、对同学、对课堂、都充满了新鲜感,但对“号令”一词缺乏系统的认识,通过学习潜移默化地去规范学生听到号令该怎样做,重点是上、下课。同时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难。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校园里有哪些号令。 2.了解校园生活的一般规则。 3.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自己在集体生活中成长了并且进步了。能够体会到遵守纪律,就是为集体做了好事。 教学准备: 1、教师捕捉校园各种号令及相关图片 2、学生观察、回忆学校的铃声,音乐等号令。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号令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一些专属于我们的特有的声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校园里的号令》(板书:校园里的号令)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校园里的号令》 二、图音结合,认识号令 依次出示校园里的各种号令,(声音、图片) 1.上课音乐 2.下课音乐 3.体育课哨声 4. 消防演练警报 5.广播体操音乐 6.眼保健操口令7.升国旗歌声8.花样跑操口令 生:听声音,看图片,依次认识校园里不同类型的号令。 过渡:孩子们,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号令,究竟听到这些号令后,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三、播放课件,研究号令 首先我们先来研究研究,听到上课的号令,小朋友们应该怎么做呢? 1.师播放上课音乐的课件 2.生联系校园生活实际自主回答,师提出要求:认真倾听,学会总结。 3.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及时评价、引导、归纳(坐姿、学习用品、规则要求等) 4. 师播放下课音乐的课件. 5生联系生活实际去说,师提出要求:认真倾听,学会总结。 6.师及时评价、引导、归纳(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喝水,玩耍,休息的,放松的,活动的) 刚才小朋友们说的都是我们在教室里上课时应该做到的。 四、边听边做:(国歌,眼保健操、广播体操、运动员进行曲、口哨、手势) 1、活动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做出相对应的动作来。 (让学生根据学习选择正确的姿势和反应,训练学生的条件反射) 2、紧跟老师的节奏,不拖拉不掉队。

公开课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四年级《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你觉得什么是快乐的?[板书快乐] 2、在生活中我们一般认为得到是快乐的,如得到别人的礼物,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等。可是,美国作家丹·克拉克却说“给予是快乐的”。 [板书课题]齐读。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这又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4课,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份特别的快乐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朗读,解决生字词 理解“圣诞节”“饶有兴趣”“富裕”“羡慕“神气”等词语的意思。 2、学生自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并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2)你会填吗?课文讲了把给予。(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三、精读课文,感悟“爱” 1、你觉得哪份“给予”最让你感动,最让你思绪万千,感到有一股股暖流充满心间?你可以大声读一读,也可以细细品味,别忘了动动手中的铅笔,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小男孩把欢乐给予弟弟] 2、找出课文中的对话,体会他们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 保罗以为小男孩希望什么?小男孩的实际希望又是什么? (保罗原以为小男孩也希望有一位哥哥能送给他一辆轿车,没想到小男孩却希望像保罗的哥哥那样,送一辆轿车给他的弟弟。) (2)“但是,保罗又错了”,保罗错在哪里? 指名朗读第十一自然段(谁愿意通过朗读把这份快乐给予大家。) 保罗原以为,没想到。 (保罗原以为小男孩要求把车开到他家门前,是要向邻居炫耀自己坐新轿车回家的,没想到小男孩却是要向弟弟承诺将来也送一辆轿车给他,来满足弟弟的愿望。) (3)保罗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小男孩两次都只想到给予,而不是得到,这使保罗十分惊讶,十分意外,他从小男孩身上看到了另外一种快乐,那就是“给予是快乐的”。这使保罗被深深地感动了。)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2

第二课时 4:、看图,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看,周总理来到了人群当中,有谁能说说周总理的样子吗?从穿着,表情,动作三个方面来形容一下? 生: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生: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师:既然周总理笑容满面的,那么同学们也能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一句吗? (同学们笑容满面的读这一句) 生: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可以找一找四个表示动作的词吗? 生:接,敲,踩,跳。 师:很好,周总理敲着鼓,跳着舞,那我们也来边敲边读吧! (学生读一个字敲一下桌子,合着节奏来读这一句) 师小结:周总理的穿着和动作体现了周总理入乡随俗,对少数民族的尊重,以及他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人。 5、开始泼水 傣族人民迎接到了周总理,敲了鼓,跳了舞,马上就要到最隆重的泼水仪式了,那么老实想请一位同学来表演周总理泼水的情景,其余同学就扮演傣族人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泼水的场面吧! (一个学生上讲台,老师读一句,他就做一个动作)

师: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同学拿起一个装粉笔的盒子代表银碗) 师: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同学拿着教鞭在盒子里晃了晃) 师: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同学做出向讲台下的学生泼水的动作) 师: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讲台下的学生用书当盆,用笔当树枝,向讲台上的同学做泼水的动作)师:他们这是在互相祝福,傣族人民祝福周总理健康长寿,那么周总理会祝福傣族人民些什么话呢? 周总理祝福傣族的老人们:健康长寿 傣族的年轻人:工作成功,天天快乐 傣族的小朋友:健康成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师:是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就像一家人一样。 6、深情朗读 师:让我们用饱含感情的语气,来读一读最后三段吧! (同学们深情朗读最后三段) 师:那么,现在的傣族人民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幸福,难忘。 师:是的,日理万机的周总理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这个泼水节,傣族人民当然会感觉到幸福,难忘。(板书:幸福难忘) 小结:今天,敬爱的周总理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对少数民族的爱却一直温暖着少数民族的心,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怀念他!让我们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校园里的号令》教案

6.校园里的号令 教学目标 1.通过猜一猜的活动,知道校园的各种铃声是校园的“指挥”,老师和同学都在铃声的指挥下工作和学习。 2.通过师生交流明白为什么要听从校园铃声的号令。 3.通过听一听校园铃声,了解每种铃声的具体含义并能现场模拟不同铃声所代表的具体行为。 4.初步懂得遵守校园生活的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形成规则意识,进而快乐、主动地适应学校生活,让自己的校园生活更有序。 教学重、难点 1.明白为什么要听从校园铃声的号令。 2.了解每种铃声的具体含义并能现场模拟不同铃声所代表的具体行为。 教学准备 校园各种铃声音乐; 笔记本电脑、音柱; 学生带手帕(用于火灾逃生演习); 火灾疏散演习正确逃生的视频; 师生依据铃声开展校园活动的视频(学生、教师、校长听到铃声做出反应的视频;教师带领学生寻找校园广播的过程视频;高年级学生安全有序排队的视频)。 教学时间

共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猜一猜,认识校园“神秘的指挥” 1.出示谜语:小小“指挥家”,威力非常大。只要它说话,我们都听它。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们来猜个谜语吧。在我们校园里,有一个小小的“指挥家”,它的威力非常大。只要它说话,我们都听它。 学生猜谜语。 2.揭示谜底,印证谜语。 师:这个“指挥家”就是它(教师手指教室中的广播)。这个小小的“指挥家”可不得了,只要它说话,我们都听它,不信你们瞧,它说话的时候全校的老师和同学是怎么做的?(教师课件出示全校师生依据铃声出操、上课、下课、放学的视频)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叙述铃声响起后师生的做法) 3.找找这位“指挥家”。 师:是啊,我们都听这位小小的“指挥家”的指挥,它呀就是我们校园里的号令。(出示课题:校园里的号令) 师:大家找找,这位小小的“指挥家”藏在哪里呀?走,我们一起去校园探秘吧。 学生观看老师和部分学生在校园中寻找广播的视频。 交流:说说看,你在哪里找到了这位“指挥家”? 预设:教室里、走廊上、教学楼、功能教室(科学室、美术史、音乐室)、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设计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学案:

(课件出示傣族的风土人情及泼水节活动场面) 师:谁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他们在干什么?(傣族、泼水节)简介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一)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①课件出示生字,我会认和我会读,小老师领读。 ②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②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③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④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①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②今年是指。 3.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词语。 ①“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②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③指导朗读: 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 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 要把傣族人民的欢乐场面和人民热爱周总理的心情读出来。 ④指名读、齐读、表演读。

教师口语教案

一般口语交际训练 第一节、朗读技能训练 一、朗读的基本要求 二、朗读的基本技巧 第二节演讲技能训练 一、演讲的本质与特征 二、演讲的有声语言 三、演讲的无声语言 四、演讲的分类 五、演讲的应变技能 第三节听说技能训练 一、听话技能训练 二、说话技能训练 第二章一般口语交际训练 第一节朗读技能训练 所谓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书面材料念出来,它是一种把诉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诉诸于听觉的有声语言活动。朗读的特点是口语化、艺术化和针对性。 一、朗读的基本要求 (一)发音准确 (二)吐字清晰 吐字归音总的要求是:咬住字头和字颈,发响字腹,收全字尾。

(三)传情达意 (四)自然流畅 二、朗读的基本技巧 (一)重音 重音是指在句子中某个词语说得特别重或者特别长。 1、分类 结构重音:这类重音与句子的结构有关; 老王看.了。(重音在“看”) 如果句中有了宾语,则宾语较重,如 老王看书.了。(重音在“书”) 如果句中有修饰语,则修饰语较重,如 楼.上的老王看书了。(重音在“楼”) 如果句中出现疑问词,那就表明了人们关心所在,如 谁.看书了(重音在“谁”) 强调重音:这类重音与演讲者强调的某个潜在语义有关。 (谁说不是啊!) (不是别人。) (不是举着。) (提着的是灯笼) (不是在跑。) 可是我们联系上文:“不信,请看那朵流星”,就可以判定,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重音应该落在“灯笼”上,因为只有这样,才

能与“流星”挂起钩来。 2、表现方法 ①重音重读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 ..写吧! ②重音慢读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坏。 ③重音轻读 我站在天安门前,深情 ..地呼唤。 盼望 ..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着,盼望 练习: 我的“自白书” 陈然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脚镣, 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 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有怕死鬼才祈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 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最新四年级语文《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实录(精品)

四年级语文《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实录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这样的一个大教室,和这么多老师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同学们想一想,一个人高兴经常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生:笑 师:你们会笑吗? 生齐:会! 师:那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看看你们究竟会不会笑?我来说,你们来表现,请同学们面向台下的老师们,让他们来做个裁判! 师:微笑--笑眯眯--哈哈大笑---冷笑,冷笑可不代表高兴呀! 上课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高兴,那么想一想,与高兴相近的词语还有哪些呢? 生:兴奋 生:激动 生:快乐 师:(板书:快乐)大家说得非常好。在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的时候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时是快乐,受到表扬时是快乐的……可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却得出了这样的感受。(板书完成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给予是快乐的 师:有谁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给别人什么。 生:是付出的意思。

师:理解得很好,我们都知道得到什么东西,往往是快乐的,可付出,给别人什么又怎么会是快乐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生:想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快速地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读书) 师:大家读得非常认真,看来是被故事吸引住了。现在我还想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在课题左上方画上略读符号),你们知道这个星号表示什么吗? 生:这个星号表示,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 师:有谁知道略读是什么意思? 生:简略地读 生:这样的文章只要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就行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另外还有一点很得要,那就是这样的课文要求大家自己读懂,而我只能给大家一些提示。这样一篇文章,要你们自己读懂,有信心吗? 生:有 师:光有信心还不行,还应该有好的读书方法。(投影:读、思、圈、注),这是我们平时经常用到的方法,除了这些方法,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投影:问)要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下面就来检验一下,我们的自学能力如何吧! 生:(读、思、圈、注,自学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随机指导学生学习。约五分钟)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我发现师范附小四年三班的同学读书的本领真强。许多同学都掌握了自学的方法,而且运用自 如,读得很深入,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可是作为四年级的同学,光会提出问题还不够,我们还应该提出有价值 的问题,并且能够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互相协作,交流一下,解决、筛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三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

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这就是“泼水节”。(板书) 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 二、自主学习 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 游戏一:找朋友 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凤、凰)(咖、啡)(襟、褂) 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泼水节因为敬爱周恩来总理花炮对襟白褂敲鼓 银碗祝福健康长寿幸福令人盛满 (教学多音字:盛) ⑷.认读长句。 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

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告诉学生:傣族是我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在农历4月中旬(傣历的六、七月份),历时三、四天。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鼓,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 ⑵.播放傣族泼水节的影片。感受节日欢快的喜庆气氛。 ⑶.带着喜悦读一读这一段话。 2、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⑴.看看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⑶.交流、感悟。 ①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红岩》名著导读-Microsoft-Word-文档讲课教案

《红岩》名著导读 一、作者简介 罗广斌(1924年--1967年),作家。重庆忠县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军第十六兵团司令官罗广文的胞弟,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生。1948年被捕,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建国后,历任青年团重庆市委统战部部长、重庆市民主青年联盟副主席。后在重庆市文联专门从事创作。合著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长篇小说《红岩》。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跳楼自杀。 杨益言(1925年—)四川武胜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同济大学电机系。早年参加革命工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籍四川省武胜县,1925年11 月18日生于重庆。1937年起在武胜县初中学习,1940年到重庆北碚兼善中学读高中,1944年考取同济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到上海读书。1948年初因参加反美反蒋的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并遭缉捕。被释放后回四川,执教于重庆中国铅笔厂职工夜校。8月被特务逮捕,囚禁在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集中营。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后,参加了重庆“一一"二七被难烈士追悼会”和“三"三一惨案纪念会”的筹办工作。 二、创作背景 解放战争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前推进,反革命的最后堡垒重庆正处于全面包围之中,盘踞在这里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垂死的挣扎,而被关押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里的共产党员则同他们展开了一场胜利前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 为了表现这种在全局上我们处于绝对优势而在局部处于暂时劣势的局面,作者将笔触从渣滓洞、白公馆伸展开去,把震撼人心的狱中斗争、城市地下党的活动和学生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这三条线索交织成一个整体,描绘了重庆解放前夕革命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最后一幕,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斗争形势和时代风貌。 三、主要内容 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甫志高到码头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然。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又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郑克昌的青年入店工作,许云峰知道情况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郑克昌行迹可疑,便让甫志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甫志高却根本不听劝告,反认为许云峰嫉妒自己的工作成绩,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得意忘形,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然而,他使尽各种伎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给予是快乐的》的教案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 4、由课文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培养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难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 2、明白“给予是快乐的”道理,培养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事情是快乐的,比如:认识一个新朋友,得到一件礼物,受到老师的表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作者也感受到了快乐。那就是——板书:给予是快乐的。齐读课题。 “给予”是什么意思?所以课题:给予是快乐的,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助人为乐。 二、初读课文 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朗读,并想想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感悟“两次错了“ 课文提到了保罗两次以为,两次“错了”,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一)第一次“错了”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错了”,请一生读1—7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投影)这次保罗错在哪里?小男孩为什么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想法? 小男孩的表现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1、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小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深情。在想什么?2、保罗饶有兴趣地

看着小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并不富裕。说明什么?3、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睁大眼睛是因为——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小男孩你为什么惊叹啊?) 从男孩轻轻抚摸的动作、羡慕的神情以及惊叹中,我们以为男孩希望—— (小男孩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个哥哥,也能送他汽车。) 然而小男孩希望的却是—— (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像保罗哥哥那样的人。) 这两个希望有什么不一样? (保罗没有想到,男孩那么爱他的弟弟,小小年纪就立下了这么大的志向。要知道保罗是个成年人,而小男孩只是个孩子,而且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车是要很多钱的。)一个希望是索取,另一个希望是付出。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对比。试着读读保罗额小男孩的这几句话,把这种强烈的反差读出来。(个别、男女生读) (二)第二次“错了” 请你快速默读8—11自然段,思考:第二次保罗又错了,他错在哪里?他为什么会又想错了? 保罗想到是什么?实际呢? (他想小男孩是要——板书:炫耀一下。实际是小男孩让弟弟看来保罗的新车,并许诺将来也要给他买一辆。板书:送车) 看,小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来屋。此时他的心情?不一会儿,——请一生接读: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 说——女生读第11自然段中小男孩的话。 生读男孩的话。 学生谈感受。 此时兄弟两都是快乐的。小男孩想送弟弟的是——新车。 现在能实现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小男孩现在太小了,又没有钱。) 虽然是实现不了的愿望,但对于弟弟来说却是一个希望。那么他为什么要给予弟弟一辆新车,一个希望呢?他能带给弟弟什么? (因为他弟弟是一个残疾人,他能带给弟弟快乐。弟弟快乐了,他觉得自己的付出也

难忘的泼水节(优质教案)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教学难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难忘的泼水节》)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穿”,后鼻音“忘、龙、向、令”。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 敲鼓驶过笑容踩着铺上盛满银碗祝福健康长寿象脚鼓凤凰花

《我的自白书》教案

河津市第三初中八年级语文学科 课题:我的“告白书” 主备人:赵楠楠审核人:李素云\卫秀云时间:2016年3月8日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 2、感受陈然烈士对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愤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壮志豪情。 3、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的内容。 【简介】 陈然:河北大名人。抗日战争初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曾任中共重庆市委领导的地下刊物《挺进报》特支书记。1948年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任凭敌人的毒刑拷打、威逼利诱,始终坚强不屈。 【整体感知】 1.师读课文,看看是谁要他自白?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答:蒋家王朝。 2.文中对“蒋家王朝”的统治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请找出来。 答:魔鬼的宫殿。 3.国民党反动派要他自白什么? 答:出卖同志,背叛革命。 4.我们看他给了敌人想要的自白没有? 答:没有,他写的自白书不是敌人想要的那种。 5.过渡:其实文中有一句话陈然已经一口回绝了敌人。这句话是什么呢? 答:“我不需要什么自白”。 6.陈然不需要自白什么?陈然为什么说不需要呢? 答:这句话直接了当地回绝了敌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革命者从事的是正义的事业,不需要也不应该向敌人交什么自白书。 【讲读第一节】 1.陈然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下回绝敌人的呢?国民党反动派为了叫他说出来,采用了什么办法? “带血的刺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带血的刺刀”呢?用一个词概括敌人是怎样对待革命者的。 答:毒刑拷打。 2.在敌人的毒刑拷打下,陈然表现得怎样?用词语来说一说。

答: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3.这一节讲什么? 答:敌人威逼陈然写自白书,他严词拒绝了。 【讲读第二节】 过渡:革命者为什么能如此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呢?诗中有两句说明了不自白的理由,请找出来读一读。 答: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4.比较句子。 A、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B、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读两遍,两个“人”有什么区别?在谁面前低头?低下头说明什么?那么“高贵的头”指的是什么? 答:革命气节。 5.“怕死鬼”是怎样要求自由的呢?这个“自由”是靠什么得来的? 答:牺牲自己的人格来换的不是真正的自由,所以要加引号。 6.革命者与“怕死鬼”是截然不同的,革命者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答: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7.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答:反问句,蔑视敌人,为正义事业舍身的浩然正气。 小结:这一节讲了不自白的理由。 【讲读第三节】 过渡:敌人用尽了毒刑拷打,仍不能叫陈然说出半个字来,你为陈然担心吗?你为什么担心?陈然自己是怎么做的呢? 8.在死亡面前还“放声大笑”说明什么?他笑什么?“魔鬼的宫殿”能在笑声中动摇吗?“笑声”指什么?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9.“凯歌”是什么时候唱的歌?“高唱凯歌”了,说明了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胜利充满信心。 10.这节中的自白没加引号,指的是什么? 答:这里的“自白”书其实就是国民党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宣判书。 小结:表现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气魄。

给予是快乐的优秀教案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文中人物的言、行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感受。 2、在感悟课文的过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体会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教学过程: 一、“快乐”入文,揭示课题 1、探讨“快乐” (1)板书“快乐”,学生汇报生活中快乐的事和原因。 (2)教师总结,梳理整合。 二、揭题、自读课文 1、同学们,生活中我们因为得到很多而感到快乐,而今天我们要了解的这个故事,作者对快乐的感觉却是这样的。 2、板书课题 给予:正音、理解、读题。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书一边勾画出黑板的词语,再想一想:

故事中出现了几个人物? 谁是主要人物? 哪些内容让你感动?(学生自由说) 三、精读课文 1、 A、(出示): 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指名读。 评价指导。(读出“羡慕”) 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B、同学们认为小男孩会希望什么? 过渡:保罗是怎么想的呢?小男孩又究竟希望什么呢?我们来看:(出示) (1)保罗: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会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 (2)小男孩:“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这里有两个省略号,都是蒋老师加的,你能分别说出省略号里的内容吗?先自己读读,再告诉我。 C、小男孩的回答出乎你们的意料吗?对于保罗呢?你们怎么知道的? D、试着读读这几句话,把这种强烈的反差读出来? 分角色读。 2、 过渡:出人意料的回答让保罗开始觉得眼前的这个小男孩有点不同寻常,于是便邀请他乘车兜一圏。我们来看这几句话?

我的自白书教案12

集体备课记录 备课时间:2012年6月25日 备课地点:会议室 备课年组:四年组 备课人:臧远双 参加人:宋福群及本组所有教师 备课内容: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二单元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了解诗人写诗时的险恶环境,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3.感受革命烈士在生死关头的革命气节和坚定的意志,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在万般折磨情况下表现出的凛然、大无畏气概。 教学难点: 了解诗人写诗时的险恶环境。 教学准备: 小黑板、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听有关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吗?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2、是啊,这些英雄在战场上与敌人勇敢地战斗,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令大家感动不已。可是,同学们,你知道吗?解放前夕,还有许多革命志士在敌人白色恐怖区内,甚至在敌人又阴暗又潮湿的牢房里与敌人斗智斗勇,有的献出了宝贵而又年轻的生命,陈然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二、教师读诗,学生跟着轻声自由试读。 三、组织读议此诗。 1、刚才大家的试读,你读懂了什么? 2、是啊,在狡猾凶残的敌人面前,陈然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定,他怎么会写所谓的投降书呢?第一节诗中哪一句话很明确地告诉了敌人?(我不需要什么自由) 3、这简短的一句话是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毅力啊!要知道,陈然面对的是什么? 4、引读脚下——头上——胸口—— 5、读了之后,同学们,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6、可是这一切在陈然眼里却是毫不畏惧,你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用“。。。”圈出。 7、学到这儿,我们仿佛也来到了渣滓洞集中营,来到了阴森可怕的牢房,来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刑讯室,仿佛看

一年级上册品德教案校园里的号令(10)_人教(新版)

《校园里的号令》教学设计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一、教学目标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通过猜一猜的活动,知道校园的各种铃声是校园的“指挥”,老师和同学都在铃声的指挥下工作和学习。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2.通过师生交流明白为什么要听从校园铃声的号令。 3.通过听一听校园铃声,了解每种铃声的具体含义并能现场模拟不同铃声所代表的具体行为。 4.初步懂得遵守校园生活的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形成规则意识,进而快乐、主动地适应学校生活,让自己的校园生活更有序。 二、教学重、难点 1.明白为什么要听从校园铃声的号令。 2.了解每种铃声的具体含义并能现场模拟不同铃声所代表的具体行为。 三、教学准备:

《给予是快乐的》的教案

《给予是快乐的》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 4、由课文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培养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 2、明白“给予是快乐的”道理,培养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事情是快乐的,比如:认识一个新朋友,得到一件礼物,受到老师的表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作者也感受到了快乐。那就是——板书:给予是快乐的。齐读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所以课题:给予是快乐的,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助人为乐。 二、初读课文 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朗读,并想想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感悟“两次错了“ 课文提到了保罗两次以为,两次“错了”,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一)第一次“错了”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错了”,请一生读1—7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投影)这次保罗错在哪里?小男孩为什么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想法?小男孩的表现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1、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小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深情。在想什么?2、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小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并不富裕。说明什么?3、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睁大眼睛是因为——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小男孩你为什么惊叹啊?) 从男孩轻轻抚摸的动作、羡慕的神情以及惊叹中,我们以为男孩希望—— (小男孩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个哥哥,也能送他汽车。) 然而小男孩希望的却是—— (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像保罗哥哥那样的人。) 这两个希望有什么不一样? (保罗没有想到,男孩那么爱他的弟弟,小小年纪就立下了这么大的志向。要知道保罗是个成年人,而小男孩只是个孩子,而且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车是要很多钱的。) 一个希望是索取,另一个希望是付出。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对比。试着读读保罗额小男孩的这几句话,把这种强烈的反差读出来。(个别、男女生读) (二)第二次“错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