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练习题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练习题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上海市从2015年4月1日起,月最低工资标准从1820元调整为2020元,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

A. 贯彻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B.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维护劳动者权益

C. 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D.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2.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事,必须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下列改革措施中能体现我国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

A. 正式实施《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B. 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C. 开展农民股份合作改革试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D. 增加对扶贫的转移支付,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3.近年来,自由职业者在网络平台上出租私家车、出售自家厨房制作的菜肴等“零工经济”现象日益兴盛。据研究推算,类似经济模式未来10年在全球范围内将创造7200万就业岗位。这种经济模式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①避免情绪化消费,促进消费结构的调整

②转变企业用工方式,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③缩小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④助力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落实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的“漏桶实验”发现,从富人那里征税补贴给穷人,穷人实际得到的比富人失去的要少。这是因为,这一做法会挫伤富人的积极性,带来社会财富的减少。这启示我们( )

①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②初次分配中要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④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5.2017年我国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提高优抚、社会救助标准,实施好临时救助制度。国家实施这些举措有利于

①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②提高居民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③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④完善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6.某乡政府免费对贫困户林某提供蔬菜种植技术培训,随后,又提供一笔资金帮助其建立蔬菜种植大棚,林某一家因此获得了可观的收益。这种“技术培训+资金扶助”的精准扶贫模式可以()

①提高贫困者的社保水平②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③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④增加按劳分配的比重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7.《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定,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以推动经济加快发展、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这告诉我们

①收入分配公平方能更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②《十三五规划》是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基础

③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就是要实现收入的均等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8.根据《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到2017年,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要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50%以上,确保低收入者具有基本的保障,让更多人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一要求

①使初次分配的结果更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②旨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

③有利于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④是国家通过再分配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表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股权激励是企业拿出部分股权来激励特定员工的一种方法,当被激励对象满足激励条件时,即可成为公司的股东,从而享有股东权利。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①会让被激励对象每年固定享有一笔红利收入

②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③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④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简答题

10.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逐渐呈现扩大趋势: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速为8%-9%,农村居民的收入年增速为4%-5%;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垄断行业职工总数不到全国职工总数的8%,却占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高于社会平均工资10倍左右;在银行存款分布中,存款多的前20%的储户,占有银行存款的86%,而其余80%的储户,只占有剩余的14% 。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5分)

三、综合题

11.材料一: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异程度的指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

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事业指明了方向。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分析在国家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上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上海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这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B正确且符合题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C说法错误;A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点睛】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2.D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增加对扶贫的转移支付,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体现了我国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D正确且符合题意;A B属于初次分配,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与社会公平无关,应排除;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

(1)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

(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对收入要素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3)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如果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再分配很难纠正过来。因此在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十分重要。(4)再分配具有社会公平功能。当然,再分配也要注意促进效率。如果把再分配调节力度搞得过大,出现奖懒罚勤效应,就会既损害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从而也会损害效率,反过来影响再分配的调节能力和社会公平的功能。

3.B

【解析】①选项错误,不能完全避免情绪化消费。②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转变企业用工方式,降低企业用工成本。题目中,这种经济模式带来的积极影响有缩小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助力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落实。故③④入选。选B。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1.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肢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

2.运用“对比法”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确定正确选项

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肢中的“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肢,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

4.C

【解析】“漏桶实验”发现启示我们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因为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而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①③项符合题意;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②项说法不当;④项与题意无关;正确选项为C。

【点睛】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

①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②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着矛盾。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5.D

【解析】题目中,2017年我国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同时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提高优抚、社会救助标准,实施好临时救助制度。国家实施这些举措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完善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故③④入选。①②选项表述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选D。6.D

【解析】这种“技术培训+资金扶助”的精准扶贫模式可以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从而增加贫困户收入,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②③项符合题意;“技术培训+资金扶助”的精准扶贫模式不属于社会保障范围,①项与题意不符;“技术培训+资金扶助”的精准扶贫模式不属于按劳分配范围,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7.C

【解析】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是为了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材料表明收入分配公平方能更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①正确;《十三五规划》并不是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基础,②不选;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这告诉我们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③正确;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不是要实现收入的均等化,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点睛】收入分配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不是绝对平等,不是平均主义。收入分配公平允许收入差别存在,但不能过于悬殊。否认差别的绝对平等会陷入平均主义,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8.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知识。根据《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到2017年,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都要有所提高,让更多人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体现了使初次分配的结果更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故题肢①③正确;材料与社会保障体系无关,故排除题肢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故排除题肢④。故本题答案选B。

9.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当被激励对象满足激励条件并持有股票成为公司的股东后,他就可以享有股东权利,享有从公司取得的利润中分配收入的权利,然而,只有当公司有盈利时,他才可以获得红利收入,不能保证每年都有分红,凶此①不准确,不选;被激励对象通过股权获取的收益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方式,不属于劳动收入的范畴,故②可选,④不选;被激励对象持有本公司股权成为公司的股东后,个人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就会联系得更加紧密,这样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故③可选。答案为B。10.(15分)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3分)

②保证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为此,必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4分)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

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4分)

④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垄断性行业改革,打破垄断经营,缩小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4分)

【解析】

11.(1)材料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基尼系数不断增大,表明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个人收入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此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④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兼顾效率和公平,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解析】本题以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情况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设题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1)本题要求考生回答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属于图表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图表题的答法,对表中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并结合小注内容可得出:材料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基尼系数不断增大,表明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个人收入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分析在国家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上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在国家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上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并调动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的知识,从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等方面来组织答案。

【最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教学设计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 第二框《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毕节六中王明嘉 一、教材分析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讲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本框分两个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重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介绍效率的含义和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我国为处理好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公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结合教材与现实,提高学生正视现实、理解现实和分析现实的能力,是实现本课知识升华的关键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公平及收入公平的含义;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 2、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二)能力目标 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实践能力。 3、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2、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难点: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五、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社会调查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实地寻访、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课堂汇

高中政治必修1《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2、理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3、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理解我国当前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 (二)能力目标 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3、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教学方法 引入实例法、自学阅读-讲授法、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在经历了“效率优先”的改革之后,中国社会从来没有想过像今天这样强烈的呼唤公平正义。一方面,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差距在拉大,不少人利益受损,心理失衡,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如果不及时化解这些矛盾,我们很有可能陷入“经济发展了,社会矛盾加剧了”的境况。为此,党的

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我们这节课来学习一下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二)进行新课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公平的含义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0页探究活动,讨论并回答两个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观点二是正确的公平不等于平均。 (1)公平的含义 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包括起点公平(又称机会公平)、过程公平(也叫规则公平、程序公平)、结果公平。收入分配公平是指结果公平。我们这里学的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它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它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根据社会的不同利益主体在社会经济交往活动中,按照他们都能够接受的规则处理相互的利益关系,在承认物质差别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不考虑客观差异;是不讲效率的“公平”,实际上是不公平,它妨碍了效率,阻碍了生产的发展,结果使人民长期处于贫穷状态,结果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共同贫穷。 (2)坚持收入公平分配的意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材料并回答问题。 看材料: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今年3月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

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的发展和杜会的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指出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我国是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建立能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使每个劳动者和社会成员都能公平享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的分配制度。 一、新中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变迁。 1、从建国到50年代中期,实行的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1952年后,党在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广泛地推行了按劳分配制度,对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了新的“八级工资制”。1956年进行了第二次工资改革,初步建立起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工资制度。 2、1957年至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带有平均主义倾向的单一的“按劳分配”。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成为单一的公有制结构。此后的20多年时间里,按劳分配被认为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唯一分配方式。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以农村为突破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开始从根本上打破了农村的带有平均主义的按劳分配方式。 4、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召开前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5、党的十五大至十六大,提出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国家通过医改、房改、教育体制改革,退出三大保障系统,国家财政负担减轻了,但个人在收入没有增加的前提下,支出突然增加了。 6、新世纪新阶段,党从构建和谐社会实际出发,着力建立体现社会公平

2020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7 个人收入的分配

2020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训练:专题7 个人收入的分配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4题;共28分) 1. (2分)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推进自主创新,就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科技人才。从我国分配制度上看,要使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入,就应() ①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③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④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分) (2016高三上·桓台月考) 读“某家庭年收入构成示意图”,回答关于该家庭收入形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国企工资收入外企工资收入个体饭馆收入存款利息收入股票交易收入 18000元36000元12000元900元4800元 A . 国企工资收入是按劳分配 B . 外企工资收入是按劳动要素分配 C . 个体饭馆收入是按劳分配 D . 存款利息收入和股票交易收入是按资本要素分配 3. (2分) (2020高三上·榆树期末)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内在要求,这需要实施一系列重要举措。下列举措中有利于实现收入分配的是() ①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②在提高财产性收入的同时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③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④在反对平均主义的同时要防止收入差距的出现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③④ D . ①③ 4. (2分) (2017高二下·宝鸡期末) 在全国民间投资整体不佳,一些地区出现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广东省民间投资历史上呀,上半年全省完成民间投资8591.07亿元,强劲增长19.6%。不少企业家认为,新一轮的投资周期与此前规模化扩张不同,而是以科技创新、技术提升为特征,这更需要政府与时俱进加大引领。这启示() ①企业应该积极创新,加大投资规模,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②政府应该科学决策、积极引领,为企业制定投资计划 ③政府应该为民间投资引领方向、保驾护航 ④企业应该与时俱进,以科技引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5. (2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的“倒U曲线”通常被用来解释许多经济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倒U曲线”给我们的启示是()

收入再分配与社会保障的理论与实践

第八章收入再分配与社会保障的理论与实践 本章要点: 1.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收入分配有两个层次,首先是由市场根据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其次是政府通过税收、转移收支等手段对已有的收入进行再分配。【也就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2.功能分配以企业为中心按效率来进行,规模分配以政府为中心进行,注重公平。 3.社会保障有着强烈的收入再分配色彩,政府必须运用手中公共权力强制性地把一部分人的收入以实物和现金方式,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以建立一个社会安全网。 4.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分两个层次,一是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分配格局的变化;二是个人所得分配格局的变化。 5.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是低水平、高覆盖。由国家财政支持的保障项目、国家与个人共同支持的保障项目和遵循自愿加入原则的商业保险共同组成。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已经基本成形,正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之中。 一、收入和再分配的意义 对收入进行再分配和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政府纠正市场失灵而行使的重要经济行为,贯穿于制度设计、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之中。 (一)收入的定义 【综合书上来看,收入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被行使的消费权利的市场价值的和;(2)财产权在所涉时期的期初与期末之间储存价值变化的市场价值的和;(3)因为禀赋、偏好和运气等影响下的可观察到的现金流和不可观察到的隐形收入。】 假定要素价格是既定的,那么每个人的收入就与禀赋、偏好和运气有直接的关系。 以上为“可观察型”,不具有“可观察型”的因素:(1)已经产生却尚未实现的资本收益;(2)服务于家庭消费的生产;(3)来自政府的现金转移支出。 所谓收入时间,就是说看收入不能只看一周或一年的短期收入变动,而且还要关心永久性的收入。此处引出经济的生命周期、暂时收入【比如买彩票中奖】与持久性收入【比如长期的工资性收入】。 收入单位问题【略】 (二)功能分配和劳动力需求曲线 功能分配,也称要素分配,是从收入来源角度来研究收入的分配【注重的是效率】。它试

论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一)

论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一) 摘要:分配过程不公平包括初次分配过程不公平和再分配过程不公平两个方面,前者表现在初次分配领域,由于分配政策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平均主义和企业间收入差距悬殊并存、分配机制不完善,导致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收益不对等、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不合理不合法收入滋生蔓延等;后者表现在再分配领域,由于税制不完善、社会保障存在“逆调节”等原因,反而使收入差距拉大。只有解决了这些不公平问题,才能实现分配公平。 关键词:分配过程;初次分配过程;再分配过程;分配公平 居民收入分配公平,从静态来看,以分配结果公平的形式体现出来;从动态来看,则是分配起点公平、分配过程公平和分配结果公平的统一。其中,分配过程公平包括初次分配过程公平和再分配过程公平两个方面。初次分配过程公平核心是在生产领域,贯彻落实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则,用同一分配尺度来衡量相同要素提供者,使收入与投资在形式和数量上相适应1]27。初次分配注重的是公平基础上的效率优先原则,经过初次分配必然产生一定的收入差距,必须经过再分配来调节。再分配过程公平主要是指再分配领域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再分配政策的公平,使社会成员尽可能平等地享受发展的成果。只有初次分配过程和再分配过程都基本上实现了公平,分配公平才能成为现实,否则,即使实现了分配起点公平,若没有分配过程公平,不可能达到分配结果公平,分配过程公平是分配公平的关键环节。 从实践运行看,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注重对分配结果进行调节,并没达到预期目的,收入差距仍呈持续扩大之势,原因在于分配过程不公平制约了分配公平。 一、初次分配过程的不公平问题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竞争机会不均等,市场监管不得力,法制建设滞后,非市场因素干扰严重,市场的基础性分配功能受到严重制约,由此导致的初次分配过程不公平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分配政策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平均主义和企业间收入差距悬殊并存的局面。现行企业分配政策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间缺乏统一的工资收入宏观调控政策,造成:其一,国有企业内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现象依然严重,尤其是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没拉开。因其劳动报酬尚未工资化、货币化,而是“一分为二”,一块以货币工资的方式分配,一块则以福利保障的方式由单位配给,导致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多重错位;其二,非国有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缺乏硬约束,随意性大,三资企业职工收入增长快,工资高,私营企业“重资轻劳”现象严重存在,工资远低于劳动力市场价格,造成企业内部的苦乐不均;其三,不同企业间同工不同酬,收入差距持续拉大。 二是市场分配机制不完善导致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收益不对等,甚至严重背离。目前,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分配机制不完善造成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虽已确立,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价格机制不完善,要素价格的形成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能反映市场供求,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基础性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缺乏法律政策规范,缺乏可操作性,如有些有形的生产要素(资本、土地等)的贡献大小可以由市场化的标准来衡量,但无形的生产要素(技术、管理等)的贡献大小很难量化,导致实践中的分配无序,要素的投入与收益不对等,甚至严重背离。具体表现在国有企业部分管理和技术等关键岗位职工的收入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而一般岗位职工的收入又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这违背了制度经济学的稀缺规律(资本、技术、管理等稀缺要素的收益就要高于过剩的劳动力要素的收益);非国有企业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情况则恰恰相反。 三是收入分配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不合理不合法收入滋生蔓延。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范文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下面我主要从一下几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理念依据是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课程标准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原则的基本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主要学习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理解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通过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本框题衔接了教材第一框题所介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

介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同时,本框题内容涉及到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因而这一框题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公平与收入分配公平、效率的含义 ②理解社会主义社会重视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 ③理解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途径 ④理解个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性建议的能力,及通过对效率与公平的学习和分析,使学生能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现状,提出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热爱和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②从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制度保障、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依据:当前,高一学生对于生活中人们工资收入有差距的这些现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平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收入分配不公 摘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 都偏低,资本所得不断上升,劳动所得不断下降,现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都与此有关。从根本上看,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就必须从初次分配开始,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弱化权力在要素市场的支配关系,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通过公共决策减小既得利益制度化的几率等。 关键词:国民收入;劳动报酬;居民收入;分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表现在收入分配方面,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衡,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两极分化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资本所得不断上升,劳动所得不断下降,现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都与此有关。这种状况不仅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也将严重影响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一、收入分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居民收入差距两极分化 资料显示,过去二三十年,我国正经历着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趋势,不同人群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都发现了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1988-2007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从7.3倍上升到23倍。有专家断言,目前占全国20%的人占有全部财富的80%虽无从考究,但众多迹象表明,这种断言实不为过。 (二)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在整个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前者由1990年的53.4%下降到2007年的41.4%,后者由1995年的67.3%降低到2007年的57.5%。1996-2007年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0.93个百分点,其中有4.6个百分点是劳动者报酬下降造成的。数据显示,1997-2007年,我国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21.23%升至31.29%,而劳动者报酬却从53.4%降至39.74%。1996-2007年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0.93个百分点。 (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对称增长 被中央领导再三强调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指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比例关系),在2009年形成了史上最紧张的局面。1992-2007年,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分别增长了9.83倍、19.35倍和7.52倍。政府和企业初次分配收入增长速度均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企业收入增长主要是本世纪以来比较快,超过了平均增长速度;而居民初次分配收入增长速度始终是最慢的,且低于平均增长速度,这是一种并不对称的增长。结果,在高速经济

个人收入分配试题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选择题 1.下面是某市居民家庭2015年收入构成比例表 上表表明( )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已经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投资方式多样化带来收入来源多样化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 ④家庭收入水平会直接影响其消费水平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2.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实行“土地换股权”模式,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此模式认识正确的是( ) ①农民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②有利于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农民所获收入属于非农业劳动收入 ④保障农民权益、反哺集体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②王某承包工程获得的收入 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奖金收入④孙某在国有企业的工资收入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4.张某夫妇因到城市开小餐馆,将自家在农村的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给本村的李某,并从中取得6万元收益。张某夫妇自己经营小餐馆一年下来也有8万元收入。这里的14万元包括( ) ①按劳分配②按劳动要素分配③按土地生产要素分配④按利润分配 A.①④B.②④ C.①③D.②③ 5.某科技企业除对科技人员支付工资外,还采取科技成果入股的激励方式,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这说明( ) ①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②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③科技人员的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④科技人员的收入取决于科技成果的使用价值 A.②③B.①③ C.①④D.③④ 6.下图所示曲线描述了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状况的关系,根据这一曲线,下列选项对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我国收入再分配不公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我国收入再分配不公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摘要:权利、机会、条件、规则、过程、结果公平在内的系统公平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的体现,在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之时应秉承出于对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的政策目标,也应保有着对功利方面的诉求。分析了我国收入再分配不公的原因,对应有职能与实际效力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潜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改变目前国家再分配情况不公的状况,体现和谐社会的所在。 关键词:收入再分配;公平;和谐;相关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有关部门也深化改革了原有的不利于分配制度发展的相关措施,为国民再分配制度的发展做出了努力。在分配的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所影响,我们应按照中央机构所提出的和谐社会的路线进行发展,要对再分配问题进行高度重视,着眼于问题的所在并提出相关建议,力求在经过分析原因、商榷对策、有效调节后化解再分配方面的问题。本文就我国再分配领域中所发生的不公平的现象进行了探讨,由浅入深地对问题进行剖析,力求找到症结之所在,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一、我国当前社会收入再分配领域矛盾突出 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意指将政府作为分配主体所进行的二次分配的一种手段,在社会收入的初次分配上进行经济方面的调节,在宏观角度来讲,这是最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调节手段。国民收入再

分配的主要的工作职能在于能够将收入差距大大缩小,与此同时实现社会公平。在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之时,应从宏观角度出发,全面考虑问题,在保证社会利益的同时,调节过大的差距,将我国的国民收入差距保持在一定的数值范围之内,将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协调工作做好,在一定程度上,这样既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又能够使社会保障有所依托。通过税收制度累计所得税制将收入过高这一现象进行调整、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对低收入人群进行经济上的保障,以求能够维持贫困家庭的生活、通过公共机构投入相关物资以服务于全体公民的生存,以上过程就是我国再分配制度的详细有关过程,以上过程能够帮助国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这一项目上减轻负重,有效地对人民群众做出贡献。目前看来,我国社会收入再分配领域矛盾较为突出,原因在于再分配政策制度所要实现的效果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别,并不能在目前的社会情况下对社会收入的分配有所帮助。基于社会收入再分配制度的主要意义,公平并不能够在所有方面都有所保障,再实际分配之时,公平往往被最小化。而忽略公平通常的表现如下所示: (一)经济主体承担不同的改革成本 改革的过程中,有关人员需要对改革的内容进行周密的规划,计算出改革过程中所需要的经济费用,在支付这个费用的过程中,应秉承着公平的原则。社会全体公民在同等收益的情况下,需承担的成本也是要相同的,在改革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获取的。相关手段如对税收情况进行有效调节、转移支付,征收受益方更多的税款或者增加税率;对于利益受损方免去一定的税费

个人收入的分配检测题题(含答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检测题题(含答案) 课时知能训练一、选择题 1.(2011?江苏单科)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 方向变化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 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贷款利率 C.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3.(2012?惠州统考)《中共 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就要求( ) ①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 公平②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规范分配秩序③以富民促进公平,以公平促进富国④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至2012年初,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整整三周年,取得了显著成就。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 ) 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5.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 累进税率③扩大财产性收入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在企业分配中,如果过分压低劳动报酬,则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终将限制企业的发展。这说明( ) A.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B.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C.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高频考点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高频考点命题角度及解题技巧 李金玲 一、考点内容:(热点: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医改、教育公平、社保) 二、高考动向 三、考察的角度 常考点1我国的分配制度 1(2014高考天津卷1)河北省饶阳县的程秀把承包的4亩地入股流转给某民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和员工。程秀说:“除了每亩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节前又领了15%的分红,加上每月工资1200元一年下来能挣两万多。”她的收入 ①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②受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 ③属于按劳分配④受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考点定位】个人收入的分配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区分以及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首先我们要明确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适用范围。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而题中依靠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获得的收益属于按生产要素(土地要素)参与分配获得的收益。还要明确股东的权利。

2(2015年高考上海政治15)国内某电器集团的机器人车间里,每条流水线配有8台机器人作业,这些机器人几乎承担了车间的全部生产。从生产要素角度看,这些机器人属于( ) A.科技要素 B.资本要素 C.劳动要素 D.管理要素【答案】B 【考点定位】生产要素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生产要素的基本形式和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及其意义。按资本要素分配是指储蓄存款利息、股息、股票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按技术要素分配是指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是指在私营、外企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是指企业管理人才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3.2013年10月2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再次强调“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此,我们要() ①着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②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③肯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④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激活市场主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①说法错误,应该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说法错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指的是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一、我国当前的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1.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城镇居民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明显上升,农村居民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明显下降 2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先沿海、后内地层次推进的战略,东部沿海享受各种特殊的优惠政策,这些客观上都起到了扩大东西部经济和收入差距的作用。 3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目前,前十位的高收入行业中,除计算机服务业外,都是垄断行业。垄断性质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分别是农林牧渔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5 倍。 4我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 基尼系数是世界公认的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差距的基本指标。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已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 0.4 的警戒线。 二、收入差距的成因 1.政策性原因 (1)改革开放后,我们首先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的政策,并通过“两富”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这种政策指导下,我国率先在基础较好且具有开放区位优势的东南沿海地区实行了特殊的优惠政策,使得东南沿海聚集了国内外大量资本,从而加速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扩大了地区之间特别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2)“按要素分配”的原则。由于人们实际拥有生产要素数量的多少及其价格高低的不同,决定了人们收入分配状况的高低悬殊,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2.制度性原因 (1)税收调节乏力。对个人收入最具有调节效力的是个人所得税,但从我国现行的税种结构来看,由于个人所得税不占主导地位,公民个人纳税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个人收入特别是无形收入难以查实,使得个人所得税在收入调节方面的作用大打折扣。 (2)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时间短、资金来源严重不足,致使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保障力不从心,影响了社会公平的实现。 (3)分配制度不规范。我们在经济转轨时期,收入分配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失控状态,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约束。 3.体制性原因 (1)竞争机会的不均等。由于我国历史和传统体制形成的不平衡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在竞争起点上就已经存在一定的差距 (2)行业的垄断性经营。我国直到现在,有些行业如电力、电信、烟草、金融保险、民航、铁路仍未实行市场准入,处于垄断经营地位,也促使了不同行业之间人们收入差距的拉大。 (3)地方保护、地区封锁。地方保护、地区封锁不仅与建立统一大市场的要求不相容,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不同地区之间人们收入的差距。 4非法性原因:“灰色经济”“黑色经济”“腐败经济”,这些都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 三、调整收入差距的对策总的原则 “保障最低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1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尽快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范化的收入分配机制 2加快西部大开发步伐,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 3完善税收制度,充分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在我国要发挥个人所得税对收入的调节作用,还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所得税制,合理确定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和累进税率。二是完善存款实名制。三是增强公民个人的纳税意识。四是加强征管,以此来加大个人所得税对收入差距的调节。 4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公民的基本生活 我国目前的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比较严重,需要国家把调节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摆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不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特征。

高三年级个人收入的分配测试题

高三年级《个人收入的分配》测试题-----------------------作者:

-----------------------日期:

四中高三年级周测《个人收入的分配》2011-8-19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8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具体表现为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我国还存在着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③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④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包括①企业职工所获得的奖金收入②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混合收入 ③企业经营者的财产收入和风险收入④银行存款、购买债券、投资股市获得的收入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3.要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分配上要实行A.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的原则B.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C.按劳分配的原则 D.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 4我国政府推出新医改方案。该方案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项改革有利于 A.提高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调节过高收入 C.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D.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5.右边漫画启示我国在分配体制改革中,应做到( ) A.理顺分配关系,规分配秩序 B.积累大于消费,努力扩大生产 C.缩小收入差距,更加注重效率 D.坚持效率优先,不断拉开差距 6.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分配出现了差距。下列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B.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7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越来越活跃,也进一步拓宽了人们投资的渠道。对于居民通过存款、债券、股票等投资方式获得的收入,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 ①是按劳分配获得的收入②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获得的收入③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④是家庭财产性收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确立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②会冲击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③有利于人民生活快速达到小康④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 D.②③④ 9.某村农民某从本村承包了20亩土地搞大棚蔬菜种植,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实施后,某把这20亩土地转包给了某,每年某都会从某处收取承包费。某用搞大棚蔬菜积累的资金购买了一辆客车跑长途运输,并雇了一个司机。致富以后某不忘乡亲,自己出资为村民安装了自来水。关于材料中的各种收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某承包土地搞大棚蔬菜种植获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

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导学案

7-2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导学案

第二课时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江苏省沛县中学李朋 【学习目标】 1.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说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2.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基础梳理】 1.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要求保证人们的。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区别。收入分配公平是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的体现。 2.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 ①坚持和完善 ,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 ②,着重保护,鼓励,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理顺三者的分配关系,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有利于合理调整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③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

平有何借鉴意义? 【学习检测】 判断题: 1.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2.收入分配公平就是要消灭差别,有差别就不公平。() 3.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4.效率是公平的保证,公平是效率的前提。() 5.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效率和公平。() 单选题: 6.截至2017年底,我国仍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 国家将通过“精准扶贫”,确保到202年让所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将有利于() ①实现同步富裕②保障人民权益③消除收入差距④促进社会公平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③④ 7.近年来,分享经济快速发展。上班族小李加盟 某培训网络平台,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手机软件抢单送快递,以补贴家用。可见发展分享经济() A.可以扩大按劳分配的范围 B.可以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C.使得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D.改变了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 8.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 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这有利于() A.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 B.改革现有分配制度,实现同步富裕 C.维护劳动者利益,实现收入平均分配 D.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 9.要建立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正确的做法是:() ①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②反对平均主义,提倡同步富裕

个人收入的分配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基础训练 1.[2012·大连质检]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 A.社会总产品 B.个人消费品 C.生活必需品 D.物质总产品 2.[2012·福州质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②王某承包工程获得的收入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奖金收入④孙某在国有企业的工资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2012·合肥质检]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解决漫画中分配不公现象的是( ) ①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②取缔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方式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④取缔过高收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012·郑州质检] “每月800元的涨到1080元,700元的涨到950元,600元的涨到820元。”2011年10月1日起,河南省开始执行上调后的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 ①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③是通过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实现的④有利于平衡收入差距,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现象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12·泉州质检] 经济发展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下列措施中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是( ) 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 ②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③鼓励人们创业致富,倡导先富帮后富④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打造创业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2012·银川一中质检] 李某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岗位津贴1万元;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技术发明,一年的技术转让所得为2万元,期间炒股获得收益2万元。其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分别为( ) A.5万元、4万元 B.4万元、5万元 C.5万元、2万元 D.4万元、4万元 7.自2011年1月1日起,我国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全国月人均增加140元左右。这一举措有利于( ) ①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初次分配中注重公平④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2·江南十校质检] 要想解决漫画《分配不公》的现象,政府必须( ) A.推动经济发展,增加社会财富B.取缔非法收入,保护高收入 C.保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D.加强财政社会保障制度,发挥税收调节作用9.[2012·广州质检] 2011年财政收入30%左右的增速和全年超过10万亿的预期使很多人担忧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过快,或将抑制居民和企业的积极性。要想消除这一忧虑必须( ) ①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④落实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

调节收入再分配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2009年12月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4期JournalofHarbinSeniorFinanceCollege总第100期 【经济研究】 调节收入再分配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张贵明 〔收稿日期〕2009-05-25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收入再分配机制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不断完善,关注民生、保障公平应是其发展趋势和永恒主题。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使扩大内需成为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收入再分配机制改革要更好地促进这个转变。 关键词:调节;收入再分配机制;促进公平 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导致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向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转变。通过收入再分配调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带动金融机构辅之以宽松货币政策,就能启动投资和消费市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由于中国经济体制模式和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衍生出收入再分配

诸多问题。本文拟就如何改革收入再分配机制,发挥收入再分配作用,促进社会公平进行一些探讨,共商榷。 一、收入再分配的矛盾症结 长期以来,收入再分配机制以满足经济增长为目的,在经济生活中造成效率和公平,分配和收入,收入和消费,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的差异。 ⒈收入再分配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差距,实现利益均衡。个人所得税制是实现税收调节的重要载体。在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还很不完善,首先表现为个人所得税的比重过低。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直接税的所得税实行累进税制,具有调节收人分配的功能。我国主要税种是流转税,它作为一种间接税和中性税,为政府组织收入。而所得税是直接税,我国个人所得税在整个税收中的比重低,因而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有限。其次表现为个人所得税征收方式上存在着设计偏差。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长期偏低,税率缺乏累进性或累进的程度偏低,如存款利息税按固定比例税率征收,征收方式采取分类税制,不能准确地体现纳税人的真实纳税能力,有利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