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效率和公平又是市场经济体系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和范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准确把握关于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政策精神,对于我们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有助于解决好收入分配领域效率与公平存在的问题。

1、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问题: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现实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还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这就决定了要实行按劳分配,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存在,也就是说多种经营方式的分配方式还是按照生产要素;

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问题: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在我国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外企、民企,各类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以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和分配;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因此如何区分二者要首先看属于何种经济形式来判断;

3、还要对比区分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1)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力要素取得分配收入

2)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包含:股息红利、存款利息、债券、股票交易等)按技术要素分配、按惯例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等等取得的收入;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照贡献参与程度分配的制度;这也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广大人民群众劳动、知识、创造、人才的尊重;也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并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一切资源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分配,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了消费品的分配方式;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收入分配中的“效率”是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各种利益分配的基础性作用,以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率为目标;也就意味着必须建立完善的市场体制机制,创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真正实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少劳少得,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创造、知识等生产要素按照贡献参与收益或劳动成果分配;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指加强政府在再分配中宏观调控作用,发挥在协调各种经济利益关系中的作用,防止两级分化或贫富差距过大,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首先是政策公平,就是说国家指

定的收入分配政策对每个人是平等的;其次是机会公平,即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进而参与收益分配的机会均等;其次结果公平,即在承认收入分配存在合理差距的基础上,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获得与其提供的劳动或生产要素相当的收入。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地区间、行业间、城乡间、单位间收入差距不断过大,存在分配不公、分配秩序混乱等现象,分配格局和分配关系不尽合理;因此政府需要通过合理的手段和方式,处理好分配和效率的关系,再分配往往更加注重公平;1)改善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2)加强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3)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4)运用好财政转移支付手段;通过上述手段、工具和措施,实现兼顾各地区、各阶层人民群众的利益。

九年级上册政治选择题考点

选择题考点: 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 3.“三个有利于“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和各项工作的出发点: 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基本路线制定的客观依据: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②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 益。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 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6.各项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发展是硬道理。 7.经济建设: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8.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9.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主导力量)、集体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以及环所有制经济肿 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0.集体经济直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11.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13.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14.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5.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 16.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又保证国个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人民不可能参政议政)17.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证人民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等权利, 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 18.我国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9.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0.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21.(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 造。 22.知识已经成为创造的重要资源; 人才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资源; 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内驱力。 23.实行宏伟目标的战略部署:“三步走“ 24.本世纪头二十年,国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

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问题。无论是从提高经济效率、增强发展后劲着眼,还是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和谐发展的角度考虑,都需要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问题着力加以解决。本文通过对比河南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分析收入差距的成因,对解决城乡收入差距提出一些探索意见,供领导参考。 一、河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0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71.5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9%,是1980年的3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806.95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5%,是1980年的30倍。在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却在进一步扩大。 (一)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农民收入增长 自1980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年为477.6元,

到2009年达到17175元,提高了36倍,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1.3元增加到5153元,增加了27倍;河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年为365.0元,到2009年达到14371.56元,提高了39倍,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60.78元增加到4806.95元,增加了30倍;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农村居民。从全国来看,城镇居民收入平均不到3年提高1千元,而农村居民则需要9年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明显扩大之势。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村居民收入为1,下同)由1980年2.50∶1扩大到2009年的3.33∶1,同期河南由2.57∶1扩大到2.97∶1。 城乡居民收入与收入比变化情况表 单位: 元

2023最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优秀6篇)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优秀6篇) 上学期间,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优秀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篇一一、教材分析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讲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以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本框分两个目,第一目“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的重心是帮助学生理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是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第二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介绍效率的含义和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重点和难点在于理解我国为处理好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收入分配差距与社会公平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如何结合教材与现实,提高学生正视现实、理解现实和分析现实的能力,是实现本课知识升华的关键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公平及收入公平的含义;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的举措。 2、懂得效率的含义;理解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和我国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政策措施。(二)能力目标 1、准确把握效率与公平之间关系的辩证思维能力。 2、从收入分配角度对如何提高效率、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实践能力。 3、结合和谐社会建设,对如何更加注重公平提出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并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树立效率意识,培养公平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2 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难点: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对学习《经济生活》中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收入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充满好奇与兴趣,但是由于学生本身生活阅历与视角的局限性,要全面确切地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怎样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收入分配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等问题是有难度的。所以如何深入浅出地创设情境,启动学生的思考与学习探究十分关键。 五、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社会调查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实地寻访、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进行课堂汇报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学以致用。 六、课前准备 教师利用对学生的了解情况,与教材内容及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导入新课。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通过上节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这种分配制度中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即我们下面要学的内容。

陕西省龙岗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_解析版

汉中市龙岗学校2022届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审题人: 一、单选题(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现代都市生活中经常可见田园生活的绿意。人们在家中阳台、屋顶种上蔬菜,或者到郊区租地种菜、养猪……收获的农产品,可以自食也可以送给亲朋好友。材料中的农产品() ①是商品,因为它耗费了人类劳动 ②不是商品,因为没有用于交换 ③是商品,因为它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④不是商品,因为只有使用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现代市场经济中支票成为一种重要的信用工具,下列对于支票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支票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②支票是一种电子支付卡 ③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④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小红是一名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计划利用高考结束后的暑假时间去浪漫的土耳其,以下汇率的变化情况哪种是小红旅游时最希望看到的() A.人民币贬值 B.欧元升值 C.欧元汇率升高 D.人民币汇率升高 4.随着电影业迈入数字化及3D影院时代,3D电影深受观众喜爱,但票价比普通电影的票价一般要高,其根本原因是() A.3D电影的画面立体感更强 B.观众需求多 C.质量好 D.成本高,价值大 5.在经济学中弹性可以用来衡量供给量或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 度。右图中A、B是两条需求弹性不同的曲线。下列选项可以用曲线A 表示的是()

A.兰博基尼豪华跑车 B.私人游艇 C.大米和食用油 D.《兰亭集序》原作真迹 6.2019年某商品的价格为20元。如果2020年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了20%,且通货膨胀率为20%,不考虑其他条件,2020年该商品的价格为()A.20元 B.28.8元 C.24元 D.30元 7.过去,人们向往的生活是“钱多多”,即富裕的生活,有车、有房、有存粮;现在人们渴望的是“乐呵呵”,即健康、发展、享受才是人生之宝。这反映出()A.我国居民已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B.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改善 C.我国居民消费中享受性消费已占据主导 D.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降低 8.“双12网络购物狂欢节”已落下帷幕,有数据显示,不同于往年,2019年剁手党们使用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进行了大量透支消费。这些消费者() ①是在生存资料消费基本满足后进行发展资料消费 ②是在预支未来收入,“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③受到求异和攀比心理影响,日常消费向网络看齐 ④要注意避免只盯着“满减”优惠活动,盲目跟风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许多俗语往往反映深刻的经济学道理。下列俗语对应的经济学道理正确的是() ①钱有两戈,伤尽古今人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②不买贵的只买对的——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④鸡蛋不要放到一个篮子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2019年12月6日,我们汉中迈入高铁时代两周年。随着我国高铁交通不断发展,旅游爱好者纷纷搭乘高铁去体验全国各地的美丽风景。这说明() A.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B.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C.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D.消费引导生产发展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效率和公平又是市场经济体系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和范畴,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准确把握关于收入分配的原则和政策精神,对于我们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有助于解决好收入分配领域效率与公平存在的问题。 1、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问题: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现实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还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这就决定了要实行按劳分配,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存在,也就是说多种经营方式的分配方式还是按照生产要素; 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问题: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在我国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外企、民企,各类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以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和分配;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因此如何区分二者要首先看属于何种经济形式来判断; 3、还要对比区分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1)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力要素取得分配收入

2)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包含:股息红利、存款利息、债券、股票交易等)按技术要素分配、按惯例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等等取得的收入;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照贡献参与程度分配的制度;这也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广大人民群众劳动、知识、创造、人才的尊重;也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并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一切资源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论基础和依据: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分配,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了消费品的分配方式;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收入分配中的“效率”是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各种利益分配的基础性作用,以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效率为目标;也就意味着必须建立完善的市场体制机制,创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真正实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少劳少得,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创造、知识等生产要素按照贡献参与收益或劳动成果分配; 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指加强政府在再分配中宏观调控作用,发挥在协调各种经济利益关系中的作用,防止两级分化或贫富差距过大,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首先是政策公平,就是说国家指

公平分配不等于平均分配

公平分配不等于平均分配公平分配不等于平均分配 必修一《经济生活》教材(人教版)p60页指出:"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和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在学习中,不少学生对"收入分配公平"和"平均主义"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甚至把两者加以等同。其实,两者有明显的界限,公平分配不等于平均主义。 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但主要两种基本的公平,即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和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平"。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是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公平"。它首先追求的原则是规则与过程上的公平,而不仅仅是结果上的平均分配。它通过公平的竞争达到不同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指人人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参加有限机会的竞争,按每个人的"投入"多少而决定其各自的"产出",谁的"投入"多、贡献大,他所获得的酬赏也高。社会意义上"公平",是以人道主义为内容的社会互助,即对不幸者(而不是懒惰者)给予帮助以及收入分配上防止过分悬殊。 平均分配是一种平均主义的传统思想,是指不管每个人"投入"多少,都获得一份均等的"产出",贡献大与贡献小的酬赏是相同的,主张财富平均。它把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分配看是结果上平均。这是一种原始的"共产"心理,其根源是小生产者的思想方式。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公平分配和平均分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分配观。前者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后者不仅不是一种社会进步,而且是无法实现的幻想。 第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个劳动者都有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利和平等权利;在劳动者之间表现为等量劳动换取等量报酬的平等关系。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劳动能力、劳动对象、赡养人口不同,即使同样忠实的劳动,对不同劳动者来说,仍只能一种实际的不平等关系。

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一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_[课时作业7 (1)

课时作业7个人收入的分配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质量和数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据此可以判断,以下属于按劳分配的是(C) A.某国有企业中秋节给每位职工发一盒月饼 B.集体企业通过改革创新获取的更多的利润 C.国有企业的职工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工资、奖金 D.贾某在私营企业因工作质量优异所获得的奖励 解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方式,是在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等,C项属于按劳分配方式所得到的分配;A属于福利性分配,不属于按劳分配;集体企业的利润不属于按劳分配,B与题意不符;贾某在私营企业因工作质量优异所获得的奖励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D与题意不符。 2.某家庭有甲、乙两个劳动力,城镇化建设中,该家庭承包的6亩地以每年每亩1 100元转包给一家私营农业公司经营。当年甲在该公司打工,月工资1 200元;乙在一家中型国有企业工作,当年工资、薪金收入为30 000元,当年乙专利技术转让所得为3 000元。则该家庭当年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收入分别为(B) A.4.44万元、0.96万元B.3万元、2.4万元 C.3.66万元、1.74万元D.0.55万元、4.85万元 解析:本题创设情境,以计算题形式考查分配方式的知识。根据题意,该家庭承包的土地转包给私营农业公司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

素中的土地要素分配所得收入,即6×1 100=6 600(元),甲在该私营农业公司打工,收入是按生产要素中的劳动要素分配所得收入,即1 200×12=14 400(元),乙在国有企业上班的工资、薪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收入,乙当年的专利技术转让所得为3 000元,是按生产要素中的技术要素分配所得收入,则该家庭当年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收入为6 600+14 400+3 000=24 000(元),按劳分配所得收入为30 000元。 3.生产要素是宏观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率参与分配。这是因为 (A) ①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②这样做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③按生产要素分配已成为我国当前分配方式的主体 ④生产要素的利用总能促进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率参与分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①②正确。在我国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是主体,③错误。④中“总能”表述太绝对。 4.共享单车、共享汽车……近年来,“分享经济”在中国悄然兴起。所谓“分享经济”,就是公众将闲置资源通过社会化平台与他人分享,进而获取收入的经济现象。下列对“分享经济”的认识正确的是(A) ①“分享经济”获得的收入一般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从消费的目的来看,“分享经济”属于租赁消费

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的意义

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的意义引言 收入分配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制度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对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个健康的收入分配体系应当能够兼顾效率和公平,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将探讨体现效率和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促进经济效率 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中,有效的收入分配体系具有促进经济效率的重要作用。 激励生产和创新:适度的经济激励是推动个人和企业生产力和创新的动力。一个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可以激发个人积极性,鼓励更多人投入工作和创业,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当个人相信他们能够获得公平的报酬时,他们更有动力提高自身技能和投资资源。 资源配置优化:有效的收入分配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当财富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时,资源分配可能不够灵活,无法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然而,一个公平的分配体系有助于确保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利用,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分配。

消费推动:一个适度的收入分配体系可以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促进消费需求。这对于拉动内需和维持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增加不仅有助于企业销售,还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二、社会公平与稳定 收入分配体系的公平性对社会稳定和和谐至关重要。 减少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不仅影响社会的和谐,还可能导致社会动荡。一个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可以减少贫富差距,使更多人分享社会和经济成果。这不仅有助于缓解社会紧张,还有助于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 社会流动性: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有助于提高社会流动性。它确保了每个人都有机会提高自身社会地位,无论他们出生在何种背景。这种流动性有助于个体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的稳定。 社会福祉: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福祉水平。它可以提供更多的人机会接受教育、获得医疗服务和改善生活质量。一个有公平收入分配的社会通常有更低的犯罪率和更高的生活满意度。 三、政府政策与税收体系的角色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综述: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不仅积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与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1.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的演变大体可分为向居民倾斜(1978~1995年)和向政府、企业倾斜(1996年至今)两个阶段。 2000~2007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从65.5%下降到57.5%,下降8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占比则分别提高5.2个和2.8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从51.4%下降到39.7%(见表1)。 2.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无论是城乡之间、城乡内部,还是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较大。 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0年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之后,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008年达到0.47。其中,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为0.34,农村居民为0.38,分别比2000年提高0.02和0.03(见表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从2000年的2.79:1 扩大到2008年的3.31:1,绝对差距已经超过1.1万元。就业人员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2000~2008年,在城镇职工中,国有单位、集体单位、其他单位职工实际工资分别增长1.75倍、1.48倍和1.18倍;行业门类间的工资差距由2000年的2.60倍,扩大到2007年的4.46倍;2008年证券和纺织两大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之比达到创记录的10.6倍。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幅放缓,2000~2008年,城乡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分别增长90%和64%,明显低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51%和111%的增幅。

政治会考复习资料

政治会考复习资料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货币的产生过程: a:商品商品 b:商品一般等价物商品 c:商品货币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商品是二者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当商品发生交换时,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 3.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作用,就是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4.货币的职能: 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贮藏手段:被保存起来 支付手段,它被用来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 5.纸币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 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价格总额 货币量=流通速度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期内货币在买方与卖方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过多) 治理通货膨胀需要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纸币发行量过少) 治理通货紧缩需要实行宽松,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 P 7.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直线 收入与消费正相关 Q 供给曲线 8.消费的类型是如何划分的? a: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b:按消费对象: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高一政治收入与分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政治收入与分配试题答案及解析 1.为了实现收入公平,下图中组合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提高国家扶贫标准是在再分配环节实现收入公平,并不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 比重,故①不入选,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可以实现这一目标,③入选;对企业进行结构性减税,可 以减轻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的活力,但并不能缩小贫富差距,而对垄断行业高管人员 限薪则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故②不入选,④入选。本题正确答案为B。 【考点】本题考查收入公平和社会分配相关知识 2.合理解决分配问题,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关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②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③效率提高有助于增加社会财富④公平有助于激发劳动者积极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二者分 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着矛盾。因此,①②符合题意;效率有利于增加社会财富,但是这句 话并未描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③不符合题意;公平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但没有描述效 率与公平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效率与公平的相关知识。 3.材料一:收入分配改革事关各方切身利益,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10月21日,中国国际交 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国经中心举办的“经济每月谈”上表示,由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制定的收入分配调节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待批。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国民财富增长很快,然而长期来看,我国劳动者报酬偏低、国民收入分 配向国家和资本倾斜等问题仍较突出,因此而积蓄的社会矛盾与风险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社 科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显示,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所占国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基 尼系数从1982年的0.249拉大到2008年的0.47。因此,改革分配制度、调整利益失衡已成为 社会共识。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重视收入分配的差距过大问题?(12分)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维护社会公平?(8分) 【答案】(1)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 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②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③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以人为本。缩小差距,维护公平,能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 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①缩小收入差距,最根本的是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②完善我国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 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④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调节过高收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解析】 (1)分析国家重视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的原因,即阐述国家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北京交通大学

第一章测试 1.在社会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这两大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主要体现在,二者具有共同的() A: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 B: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 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答案:BC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 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 ) 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B: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C: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ABD 3.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时代 A:十八大 B:二十大 C:十七大 D:十九大 答案:D 4.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 5.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哪些伟大的历史性变革? 答案: 第二章测试 1.党的19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 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不平衡 B:不充分 C:不平衡不充分 D:不平衡不全面 答案:C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 A:环境优美 B:社会和谐 C:科技发达 D:人民幸福 答案:D

3.实现中国梦,必须() A:走资本主义道路 B:弘扬中国精神 C:凝聚中国力量 D:走中国道路 答案:BCD 4.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确定自己的历史使命的? 答案: 5.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答案: 第三章测试 1.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为7.4%, 其中第三季度增长为7.3%,创下了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总体上看,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稳中有进的态势 没有变,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可能性仍然较大。这是一种 趋势性的变化,是经济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表现出来的一种新常态。我国经济 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 A:经济増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B:中国经济对世界市场的需求减弱 C: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D: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答案:ACD 2.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原则, 坚持这一原则有利于:( ) A: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B:区域间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共同发展 C:不同区域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D: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和配置 答案:ABCD 3.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4.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案: 5.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 第四章测试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本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 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 资本的( )

高中(政治)_必修一知识讲解_个人收入的分配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1、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原因及其作用。 (2)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具体形式及意义。 2、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意义及如何实现。 (2)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知识经纬 【知识清单】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 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 (1)_______决定分配。 (2)__________决定分配方式。 (3)____________决定了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1)基本内容和要求:在__________中,在对__________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__________为尺度分配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①__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__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__________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________的制度。 (2)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意义 ①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________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_______的尊重,对_______的尊重。 ②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主要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__________,要求保证

完整版政治考题答案参考

1.为什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2.为什么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 3.为什么要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而不能搞西方多党制?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成为改善民生当前,4.改善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重点, ,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和途径。中最紧迫的问题。请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为什么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1、一个执政党,确定什么样的执政目标,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选择什么样的实现路径,进行什么样的制度设计,是衡量其执政能力的几个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长期思考和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这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一、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历史任务。“人间正道是沧桑”。90余载风雨兼程,我们党对革命建设改革道路进 行了接力探索,最终成功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万丈高楼平地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非空中楼阁,它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谓前后接续、一体贯通。在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我们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在本质上都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继承、扬弃和发展,两个阶段共同促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具有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辟的,这条道路既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迥异,也与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同;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又体现了区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这条道路在发展的战略重点、制度保障、动力机制上具有创新性,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发展之路。这条道路在发展内容、发展布局、发展路径上具有全面性,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为总体布局的腾飞之路。这条道路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发展目标的进步之路。.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延续了并从根本上发展了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期盼和追求,凝结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是通往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的正确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 二、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中国 共产党始终站在推动人类发展和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高度,寻求用先进理论来武装自己。因此,马克思主义这一以人类解放为己任,具有改变世界、变革现实的先进理论,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矢

【精品】国资委系统知识测试题

精品公务员考试资料 2019. 4 国资委系统知识测试题 一、判断题 1、党的十七大郑重地鲜明地完整地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兴国之要、立国之本、强国之路。(√) 3、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4、为贯彻十六大精神,中央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机构 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指政能力建设、制定“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提出并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推动党和国家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v√?w 5、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指导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 家庭解决就业困难。(×)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边远地区教师素质。(×)

7、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科学发展观。(×) 8、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社会主义民主为根本。(×) 9、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 10、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11、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为四年。(×) 12、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13、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精神。(√) 14、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应实行常任制。(×) 15、党的各级党组织都要普遍实行巡视制度。(√) 16、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7、发展社会主义自由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逾的奋斗目标。(×) 18、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允许党内民主讨论环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