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性别主流化中的公共政策研究

社会性别主流化中的公共政策研究

社会性别主流化中的公共政策研究
社会性别主流化中的公共政策研究

社会性别主流化中的公共政策研究

自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首次承诺社会性别主流化以后,中国一直致力于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社会性别平等的伟大目标,

很大水准上提升了妇女的地位,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但值得注意的是,就业性别歧视、生育性别偏好、家庭暴力等严重侵

犯女性合法权益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

无法真正落实到位。因此,必须在剖析公共政策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现

状的基础上,厘清制约男女平等实现的症结和突破点,在改革中进行

大胆尝试,力争在社会范围内的社会性别主流化。

一、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内涵及要求

1.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内涵“社会性别主流化”,源自对英文gendermainstre-aming的翻译,也可引申为性别观点、平等或意识主

流化[1]。社会性别主流化概念的提出和发展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孕

育过程。从1946年妇女地位委员会成立以来,联合国颁布了很多维护

妇女权益的国际性条约,为在法律上提升国际妇女地位做出了不懈的

努力。到1985年,第三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内罗毕战略》首次出

现了gendermainstreaming一词,并将其定义为把社会性别意识纳入

到社会发展和决策的主流,此后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内涵得到了持续的

发展和完善。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行动

纲领》对社会性别主流化做出了集中表述,社会性别观点被纳入社会

发展各领域的主流,社会性别主流化成为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国际社会开始有意识地顺应这一趋势。此后在2000年的“北京+5”会议,2005年的“北京+10”会议和2010年“北京+15”会议上社会性别主流化战略均得到了充分重视和强调。1997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

理事会一致认为,将性别问题主流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

社会上各个领域和层面上的任何一个包括法律、政策和项目在内的计

划行动给男女两性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2]。《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

歧视公约》从联合国大会通过至今已经有36年的历史,该条约的缔约

国也从包括中国在内的64个国家衍生到现在的187个国家。社会性别

主流化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同、普及和发展。在中国,社会性别主

流化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时代内涵。社会性别主流化进程应当和中国

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它是社会主义社会更好地调解社会矛盾,维护

公平正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成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路径。

2.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要求社会性别平等是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最终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应满足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核心要求。首先,社

会性别主流化要求按性别观点解构整个世界,以社会性别平等的视角

融入不同政策和项目,从项目计划安排到过程实施,再到结果控制的

整个流程,以期提升主流政策的有效性。社会性别主流化并不是将男

性和女性问题割裂看待的一个分裂的性别理论,它是一个要通过修改

既有的关键概念以更好地认清按性别分类的世界的过程。其次,社会

性别主流化要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一方面,它要求在各

个领域和层面上的任何行动都要对男女两性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另一

方面,它要求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所采取行动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要把妇女和男人的关注点和过往经验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进行考虑,以使男性和女性得益相同,缩小社会性别不平等趋势。最后,社

会性别主流化应该坚持“双头战略”。在制定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共政

策的时候,政策制定者所考虑的因素不能仅限于政策本身不与男女平

等原则相冲突,还要考虑社会的实际情况,承认男女两性的发展起点

不同。看似性别平等的政策可能会对男女两性造成不同的结果,因此

要给予女性以必要的政策倾斜,并为其制定特殊的政策保障,防止出

现新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或者将原有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扩大。建国以来

中国妇女的政治参与度一直明显低于男性,因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选举法》等国家法律政策以及一些地方法规明确规定了妇女

参政的比率,保证了妇女政治参与度的有效提升。

3.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检验检验社会性别平等的主流化水准,通常是

通过性别不平等指数进行衡量。性别不平等指数是反映男女两性生殖

健康、赋权和劳动力市场三个维度的不平等综合度量指标。2013年,

我国的性别不平等指数为0.202,在世界排名为37位[3]。虽然这个数字与参与排名的全球187个国家相比比较靠前,但与我国文化背景

相似的韩国(17位)和日本(25位)均在中国前列。另一方面,中国近几

年来性别不平等指数排名一直维持在世界30余位的水平,没有较大幅

度的提升。这说明近几年国内推进社会性别平等工作遇到了瓶颈,没

有得到实质性进展。由此可见,我国仍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

行探索创新,促进社会性别的主流化。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涉及

贫困消灭,教育普及,两性和谐,健康关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八

项目标被写入《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实际上,社会性别平等体

现在这其中的各个具体目标当中。包括我国在内的近200个联合国会

员国已做出承诺,最迟在2015年实现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而此刻

恰好处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评估及“2015年后千年发展目标”

的转折点,2015年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发展动态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性

别主流化的进程。提升八项目标的完成质量,追求更高层次的社会性

别主流化,构建和谐的两性发展环境依然任重道远。

二、我国当前社会性别主流化进程中面临的公共政策困境

1.公共政策的性别盲视现象依然存有纵观全国以及各地方公共部门

制定的政策,均是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作为既定的事实。虽然在公

共政策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性别歧视性文字,看似公平、平等,但实际

上中国的很多主流政策中包含了大量性别盲视的隐患,造成了对女性

的间接歧视,社会性别差距在公共政策的性别盲视中持续扩大。中国

于2007年颁布的《就业促进法》虽然在条款中提出要对女性就业进行

保护,但十分粗线条,而且没有配套的具体制度,实际上女性的平等

就业权没有得到保障。经过对世界银行统计数据的分析,自《就业促

进法》颁布以后,中国15岁以上男女两性劳动参与率之差一直呈增长

趋势,如图1所示。两性劳动参与率差别越大,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也

就越失衡,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也将遭到威胁。新中国成立以来,大批妇女投身于工作劳动当中,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

越的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职场中性别歧视的消除。有最新的权威调

查显示,中国内地的企业女性高管大多分布在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

管理支持类岗位,而在首席执行官、董事总经理等核心管理层,男性

依然保持绝对的主导地位[4],“玻璃天花板效应”并没有在国内企

业女性高管比例大幅提升中得到真正破除,调整女性高管的分布结构,是今后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所应该侧重的方面。另外,我国的创业政

策在创业政策细分时更多地给予留学归国人员和高校毕业生以政策倾斜,而针对女性创业问题,目前只有妇女联合会为创业女性提供小额

贷款的通道,而在国家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的创业政策中,社

会性别因素几乎没有体现,更没有做到建立专门的妇女创业政策体系。从2015年万事达卡发布的女性先驱指数的指标数据中可以看出,与往

年相比,我国大陆女性在“就业”和“拥有自己的企业”两个方面均

有较为明显的下降。这意味着未来我国的创业政策如果仍然忽视性别

问题,将会持续减少大量潜在的稳健、高层次女性企业家。

2.公共政策系统缺乏社会性别评估体系中国目前在落实社会性别平

等的具体实施机制方面仍不完善,社会性别评估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公共政策系统中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有效配合也有赖于社会性别评估

机制的平稳合理运行。在公共政策的复杂系统中,没有经过必要的性

别预评估、评估和纠偏程序,公共政策落实效果无法得到保证。前期

的性别预评估机制的缺乏,使得绝大多数公共政策在出台前没有充分

考虑性别因素,造成政策的公平性和未来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政策实施

过程中的性别评估机制的缺乏,导致公共政策的运行情况得不到及时

反馈,性别不平等状况无法被消除于起始阶段;而因为缺乏公共政策实

施后的性别纠偏机制,只能任由公共政策所带来的性别歧视后果持续

扩大,无法进行快速有效的政策弥补,造成性别不平等加剧。目前我

国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正在筹备或已经开展政策法规性别平等咨

询评估机制工作,但是这些政策文件大多侧重在政策法规的“事后”

评估,依靠评估工作专家组对政策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和论证,但是缺

乏政策出台前期的控制和出现偏差后的调整计划,势必不能很好地缩

小公共政策的性别风险、成本和调整周期。在技术支持层面,社会性

别的战略工具仍不完善。社会性别预算和社会性别审计是实现社会性

别评估和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两个重要工具[5]。但全口径预算体系和

性别统计指标体系的缺乏,导致二者目前发展都比较迟缓。在性别预算、性别审计和性别统计中,发展最好的是性别预算制度,但其仍旧

存有较为严重的执行效力低下,公民与社会组织的参与度低,性别预

算的分析工具不完善等问题[6]。由以上分析可见,完善政策法规性

别平等评估体系之路并不容易,目前所做的也仅仅是万里长征中的第

一步,日后还需要调动政府部门、专家团队和民间组织等多方共同配

合性别平等评估体系的构建,方能解决社会性别主流化进程中所遇到

的一系列障碍。

3.主流化超载、主流化竞争和主流化疲惫问题显现社会性别平等与

主流化是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和多项公共政策的问题。公共政策和跨

领域问题之间的协调框架数量的增加势必会让政策中涉及的主流化问

题的数量趋于饱和,由此引发了主流化超载、主流化竞争和主流化疲

惫的问题。主流化超载是指政府官员们被期望让更多跨领域问题主流化,而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主流化竞争是指社会性别成为一系列跨领

域问题中的一个,政府官员不得不选择应该侧重于选择哪些问题进行

主流化,而这主要取决于哪个是最容易整合或者哪个是当下最热门的[7]。主流化疲惫是指主流化总会从新颖变得老生常谈,而这会造成

一些无效的主流化结果[8]。我国经济在短短几十年中高速发展,的

确大幅提升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但也带来了经济转型、医疗、环境、

食品安全等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系列需要被主流化的问题

明显为主流政策的制定带来了逻辑和概念上的挑战。相比较而言,社

会性别主流化研究更像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而显得似乎无

关紧要。在过去的时间里,用工性别歧视、妇女政治参与度低、家庭

暴力等问题始终存有,而因为女性生理特点的限制和传统观念的束缚,这些问题短期内无法通过政策或者法律完全消除。随着时间的推移,

社会性别主流化战略的新颖性消失,主流化疲惫问题出现,公共政策

所关注的社会性别平等问题逐渐被其他问题所取代。主流化超载、挑

战和疲惫问题看似是因为需要被主流化的问题的数量过多导致,但事

实上,也是因为这些问题之间的联系是分开的、平行的,没有进行联

系[9]。因为没有找到各个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合方法,面对大

量需要被主流化的问题,政策制定者难免顾此失彼。

4.社会公众整体性别平等意识不强,传统性别意识有回潮的势头中

国的《宪法》和《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始终强调公民应做到

男女平等,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公众能够按照法律中传达的精神真正

改变自身对待男女问题的态度。法律法规无法让男女平等价值观根植

于人们的内心,并转化为实际行动。法律政策只能从规则上、原则上

约束公民行为,却不能具有针对性、说服力地提升公民的自觉性[10]。如果社会公众整体性别平等意识不强,即使公共政策在制定

时充分考虑了男女两性的发展,也会导致公共政策执行效果的不理想。当前中国社会的性别观念正在从传统向现代过渡[11],但还没有对

男女平等具有充分准确的认识,通过公共政策调节实现社会性别平等

的主张遭遇到了不小的压力。我国公众的性别平等意识一直比较淡薄,面对在工作能力、兴趣爱好、家庭地位等方面不公平性别对待的现象,没有做出应有的敏感和抵抗。这种社会氛围导致了在公共政策没有充

分考虑对两性造成不同影响的情况下,政策落实的时候公众不会在面

对教育、生育、家庭分工等问题时自觉做到不在性别内进行选择。有

研究发现,当前无论男性或女性大多认同女性的传统家庭角色,认为

妇女对家庭的投入和照料是女性在婚姻生活中必须履行的职责[12]。这其实反映了公众对男性应该面向社会、女性应该面向家庭的刻板印象,反映了性别歧视心理的一个方面。男女平等价值观没有被全面而

深刻地理解,因此无法真正实现男女平等从法律政策过渡到文化自觉。更为严峻的是,这一传统性别意识更有回潮的势头。在2011年的第三

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中,有高于半数的男性和女性认同“男主外,女主内”的想法,双方比例比2000年均有所提升,且男性的增长幅度

更大。如果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遏止传统性别意识的回潮,多年来辛苦

争取到的妇女地位和社会性别主流化成果将变得岌岌可危。大众传媒

本身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信息传播到广阔的空间,不过一旦没有在性别

平等理念上做出准确引导,将会导致性别歧视的进一步扩大。对国内

门户网站进行观测可以发现,以男性为主角的报道更多。凤凰网以男

性为主角的文章高于总数的30%,是以女性为主角文章数的两倍以上,并且网站更倾向于引用男性所说的话,男性言语、行为的权威性更强,而对女性的外表关注更多[13]。这足以说明我国大众传媒在宣传社

会性别平等方面的失范。再看2015年春晚上关于“女神”与“女汉子”的对比,在公众的笑声中主流媒体与公众对社会性别平等的无知被彰

显得淋漓尽致。因为没有得到政府和公众的重视和支持,非政府妇女

组织的力量也没有充分发挥出保护女性权益的作用。《北京行动纲领》明确提出了四点细化建立提升妇女地位机制的方法,其中一点是尽量

将社会性别问题放在政府的最高层去处理,另一点是要带动非政府组

织和社会组织参与。这两点代表了为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自上而下

的政府引导,和自下而上的决策参与的双向互动通道,但在中国都没

有得到很好地表现。中国妇联是群众组织,但又与普通的社会组织不同,一方面隶属于党群序列,听从党的一切指挥和安排;另一方面又是

非营利组织,资源的获得和配置基本依靠政府,妇联组织的双重角色

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组织官僚化和难以真正表达妇女诉求的问题[14]。目前中国非政府妇女组织普遍存有资金来源狭窄、经费筹集不足,兼

职人员较多、专职人员不够,服务结构不合理、供需有所失衡等问题。这使得这些组织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出促进两性和

谐的积极作用。

5.国际间的政策交流互动不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女权运

动的深入发展,国际移民女性化成为影响未来全球人口流动的重要趋势,并且对各国战略和国内政策制定带来了深刻影响[15]。如何维

护国际间人口的跨国流动秩序,协调跨国人口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探

索国际社会发展和谐之路的重要议题。目前国际上对社会性别主流化

的理论和实践交流较少,制订政策时可参照和借鉴的经验也相对比较

匮乏,只能根据本国国情持续摸索修改。因为在维护跨国流动人口的

社会性别平等问题没有达成普遍共识,这造成了制度和概念上的障碍,中国在制定外部政策方针或国际间条款时很少有出于社会性别方面的

考量,针对跨国用工,按性别迁移等问题,还没有做到按性别出台相

对应的公共政策,这使得国际间性别歧视行为难以被阻止,跨国流动

女性更容易在职场发展中受挫,很难融入新的国家环境。

三、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策略

1.建立并完善公共政策社会性别评估体系建立并完善公共政策社会

性别评估体系,对加快社会性别主流化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

公共政策的制定阶段,要对即将出台的政策进行全面的性别预评估,

这其中包括性别的预测性和可行性评估。性别的预测性评估要求预测

公共政策为男女两性带来的不同效果、效益和效应,而性别的可行性

评估要求评估男女两性所处的主客观条件和预期产生的效果的政策可

行性。在国家的财政预算方面,必须坚持性别预算制度,以实现公共

资源的性别再分配,确保公共财政支出的性别合理性。在公共政策的

执行阶段,在利用政策宣传避免公众在相关社会性别平等问题的解读

和执行上出现偏差的同时,政府及相关公共部门要切实根据性别预算

支配财政支出。另外,相关统计部门需定期进行社会性别统计,使政

策制定者和利益相关者及时获得信息反馈,并将性别统计数据录入性

别统计数据库,以备日后的社会性别咨询研究之用。在公共政策的评

估阶段,社会性别平等咨询评估专家小组根据社会性别平等评估标准

对社会性别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出政策执行过程中存有的男女不

平等问题,并以此判断公共政策是否需要调整和修改。公共政策的监

控与其他各阶段没有明显的时间顺序,存有于公共政策制定、执行、

评估的各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对性别预算的性别审计环节不容忽视,性别审计是确保性别预算能够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

对公共政策产生的社会性别效果、效益和效应进行偏差分析,利用公

共政策的性别纠偏机制进行政策控制,并做出政策调整。通过相关主

体在公共政策系统中的默契配合,社会性别评估体系能够完全融入公

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的闭环结构,成为公共政策系

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积极推动妇联的组织变革实现公共政策社会性别主流化,需要妇

联组织拥有丰富的政策资源和物质支持。目前中国基层妇联面临组织

资源匮乏和资源获取能力不足的瓶颈,妇联组织变革是大势所趋。世

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妇女组织放在重要的政治地位。日本内阁设

立男女共同参画局,专门负责料理妇女事务[16];香港妇女事务委员

会虽然成立较晚,但也属于政府机构,在参与和监督公共政策的制定、

推行和实施过程中发挥出促进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积

极的作用[17]。设立专门保护妇女权益的政府部门能够从体制上保

证将妇女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保证社会性

别主流化和政府行为的一致性。因此,妇联应积极筹划其组织变革,

优化妇联队伍,赢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方面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3.扩大财政资源的投入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离不开财政资源的物

质支撑。在改革的任何一个环节中一旦经费不足,社会性别主流化将

难以为继。因此,政府必须提前做好财政预算,保证充足的财政资源

供给,避免在改革进行中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首先,社会性别预

算是国家财政预算的一部分,在某些领域内和一定水准上加大对妇女

的公共支出能够调整社会资源在男女两性间的分配方式,提升预算资

源的产出效率,因此绝不能被随意削减;其次,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

力为性别评估体系建设奠定了有力的物质基础,消耗于相关公共部门

和社会组织的配合,性别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为获得性别统计数据

的走访调研,性别统计数据的信息系统维护等过程中;再次,妇女组织

的变革和队伍的优化离不开对组织中人力资源的培训和物质资源的供给;最后,性别评估专家队伍的培育也需要加大教育投资。

4.注重社会力量对社会性别平等的正向宣传作用想要让全社会接受

男女平等的观念,社会力量对社会性别平等的正向宣传作用不容小觑。为切实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政府应与社会各界广泛沟通配合并

制定政策,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文化引领作用,确保更多的群众接收

到对社会性别的准确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男女平等的文化认同感,夯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价值观基础。另外,妇女组织可定期进入社

区组织宣传教育活动,发展组织成员,让更多人民群众投身于保护女

性权益,维系两性平等的队伍中来。只有让尤其是政策制定者在内的

所有社会成员都能深刻领悟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理论精华,才能让中国

的社会主流化公共政策真正发挥作用,实现两性之间的和谐相处,让

中国的社会性别主流化道路由一个保守的妇女参与发展的范式变革成

为一个性别与发展的范式。

5.增强国际间社会性别问题的横向交流机制随着“一带一路”等国际性区域合作战略脚步的加快,国际间的人口流动将越发频繁,中国对促进社会性别平等的探讨将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在未来,中国应从三个方面努力与国际社会接轨,推动全世界的社会性别主流化:第一,积极组织参与国际间针对社会性别主流化问题的交流互动,汲取各方优秀的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精髓,并内化为切实可行的国内政策指引;第二,分享在社会性别主流化中积累的经验,对相对落后的国家展开社会性别平等援助计划,帮助国际上更多国家快速、高效地完成社会性别主流化的使命;第三,与其他国家紧密联系,共同建立国际间社会性别主流化横向政策协调机制,保护国内和国外的移民女性,力求国内外人口在国际间互动中仍然能够保证性别的平等。

社会性别主流化中的公共政策研究

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30条

2012年想在社会化媒体上大展拳脚,却苦于精力不够,应该怎么办?国外机构Radian6总结了30条社会化媒体策划实用建议,能助你实现真正的社会化商业,聆听各方有价值的想法,获得粉丝反馈,将潜在客户转变为长期品牌拥簇。以下为媒介360的编译版本: 1. 将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变得社会化,而不只是技术应用 企业掌控对话的时代早已结束,但大多数企业却还未将自身调适过来,他们只是将社会化媒体当做一种扩音器,而不是能互相通话的电话机。整个企业组织需要予以调整,以迎合越来越自主的客户。 2. 定下计划 社会化策略需要和其他商业计划一样前瞻远瞩,提前花时间制定计划一定会有所回报。策略性人员比起非正式人员在活动执行性上要高三倍,并且可能获得更高的回报。 3. 发展长期关系 维护你已有的客户比结交新客户的成本要低5至10倍,那为什么还要把精力花在短期销售上?使用社会化媒体来发展长期的客户体验。 4. 激活常规 更全面的社会化策略意味着要更有效率。激活常规操作流程,释放出更多时间,可用于制定与客户互动的更有效方法。 5. 计算社会化客户的价值 真正做生意并不是利用社会化媒体玩票。如何才能知道你的社会化客户是否具有价值?基本方法很简单:把客户购买的产品服务总额相加,并减去服务客户的成本(比如电话、邮件、聊天、访问网站等费用),就能知道客户带来了哪些价值。

戴尔在社会化媒体的运用上一直处于领先,radian6于5月采访了戴尔社会化媒体及社区大学项目总监Amy Tennison,了解了戴尔在项目培训上的四大方法。 6. 需要鉴定 3000名戴尔员工参与了社会化媒体鉴定项目,要求每一个想要代表品牌进行互动的团队成员完成鉴定项目,以确保他们不仅明白自己正在做什么,而且已经吸收了核心原则。 7. 需要额外鉴定 任何使用社会化媒体与股东及媒体联系的员工都需完成额外的鉴定,因为到了这样的等级,一旦一失足可能成千古恨,会让公司损失上百万,并对品牌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确保管理层的员工有得到足够的培训,并且还要不停地培训他们。 8. 分享洞察 与团队分享你对于社会化媒体的使用策略、掌控方式与理解原则,而且不仅仅是分享低等级的小窍门。不要把团队成员当成机器人,他们会觉得挫败,你的社区成员也会。因此要尽可能激励他们,让他们自由地道出心中所想,以及他们对于在线互动的任何想法。 9. 反复确认品牌相关性 时时查看员工的社会化媒体账户,确保他们表现活跃,并且内容与品牌有关。不要等着员工犯错,要时刻查看他们的谈话内容和互动方式,当他们做错时予以指正,表现好时给予鼓励。 10. 精心制定内容策略 不要随便地发布内容,要先自问一下你自己为什么要使用社会化媒体,并且内容是针对谁而发布的。 确定主题基调,发布的内容与执行的策略都要围绕这个主题。定下主题是一件大事,要花时间想清楚,想个几年都有可能。 你的品牌有确定的目标受众群体,你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商业上的接触、甚至是社交网络来联系他们。仔细研究一下目标群体,他们中有谁会对你的内容感兴趣,并且他们为什么要和你互动,如何和你互动。什么会让他们晚上不睡觉都关注?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哪些问题,以便能使他们工作更顺利更便捷? 你的个性是一大制胜法宝。要明确你的独特说话风格,与传统的企业发言人有所区别。这对你的社区群体会更有吸引力,因为你说话的方式他们更能理解。如果你已经有了一种人气品牌个性,就把其延伸至你的内容风格中。 11. 延伸至文字以外的多媒体 博文、电子书、案例研究和白皮书可能是你社会化媒体的内容核心,但是使用多媒体会使你更加事半功倍。 音频播客就像你的个人广播秀,你的听众可以在工作、上下班时收听。图片能使内容更有活力,使商业个性化,并且能使你的博客点击量翻倍增长。把视频用作聚光灯,来推广企业的产品和人物,不要等着媒体来采访你的公司发言人,可以自己录制采访并上传至YouTube或Vimeo等视频网站。 网上讨论会不同于一般会议活动,它既便捷,成本又不高,参与者可以提问,并且与嘉宾讨论话题,没有地域限制。网上讨论会是收集姓名、邮箱、地址并且发展联系人的好机会。 如果你想传播信息量较大的内容,包含数字、日期、地点、方法、对比等内容,可以制成信息图表的形式。 12. 补上话题缺口 在你想出写什么内容之前先问一下自己这些问题:这个话题现在有趣吗?现在有人气吗?是不是及时?竞争对手正在写什么?你这个月是否有足够的内容支撑?最好的话题应该是你自己喜欢、及时新鲜、并且没有其他人写过的。

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 生理性别是人与生俱来的性特征,不因人的种族、民族、地域或国别而有所差别,而社会性别则是后天形成的,是社会变迁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不同社会文化传统,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性别关系。因此,社会性别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具有历史阶段性、社会性和共塑性等特征。社会性别的历史阶段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对男女两性期待不同而导致的男女性别角色模式的不同;社会性是指不同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对社会性别的建构,即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社会性别制度;共塑性表明社会性别的形成不是某一特殊群体自发或有意识培养的,而是处于同一社会中的男女两性相互塑造的结果。 社会性别(Gender)是当代妇女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女权主义学术的中心内容,它区别于以人的生物特征为标志的“生理性别”,指的是以社会性的方式构建出来的社会身份和期待。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了人类社会中两性不平等的实质和根源,认为:男女两性各自承担的性别角色并非是由生理决定的,而主要是后天的、在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形成的;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评价(如男高女低、男优女劣)、关于性别的成见和对性别差异的社会认识等等,更主要的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又反过来通过宗教、教育、法律、社会机制等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巩固,在国家参与运作下被规范化、制度化、体制化、两极化(男女二元对立)、社会期待模式化。 社会性别是维持性别歧视的基本手段,应当而且也可以被改变甚至被清除。近年来中国学者在运用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女性弱势地位的社会成因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研究发现,我国女性处于弱势社会地位的原因包括历史的惯性、封建思想观念的根深蒂固、家庭的差别对待、社会的偏见与歧视、特别是体制的障碍等等。有的学者指出,在当前的就业竞争中,女性的生育价值即人类自身生产价值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补偿是女性处于弱势地位的直接原因。认为“谈恋爱、生孩子会影响工作,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是一些用人单位对应聘女生说“不”的主要理由。除了传统的性别歧视外,从市场自利的角度来看,经济上雇佣成本过高是更深层的原因。

社会性别主流化

社会性别主流化 (一)社会性别主流化概念 所谓主流,即“干流”、“事情发展的主要方面”(现代汉语词典)。在社会生活领域,一般指正统思想,发展方向,社会主导,行为规范。 “性别观点纳入主流”:“这是一种战略,将妇女和男子的关注事项和经验作为一个整体,纳入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所有领域的政策和方针的设计、落实、监测和评估,使男女都能平等受益,中止不平等现象。最终目标是实现两性平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1997)。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把社会性别平等作为基本的价值观(玛琳在国际乐施日惹会议?会上的发言),从组织上、制度上、纲领上以性别视角开展工作,并把性别问题深入到所有工作人员的头脑、心里和专业行为中。所谓“组织上”指组织本身和它物质的外表及内部结构。“制度上”指组织的网络、它在其它组织和机构中的地位,以及和它们的关联。所谓“纲领上(可操作的)是指组织活动,通常指它所执行的项目/纲领(乐施会文件)。这一界定,强调社会性别主流化必须从实施者的组织、制度和纲领等方面着手,是对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具体化,更具可操作性。 (二)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目标 社会性别问题不是一半男人一半女人的问题,是男女关系的变革问题;社会性别主流化不是把男人包括进来这么简单、更不是让“糟糕的主流”接受社会性别,而是要改变权利关系”(02.3印尼日惹会议记录)。 社会性别主流化要把妇女及其他弱势、边缘群体等纳入社会机制运作的主航道,是改变现有权力关系的政治活动。社会性别主流化要改变的不仅是性别角色分工,而且包括基本的价值观;不仅要改变某些现象,更要改变权利关系;社会性别主流化不仅是达到男女平等的技巧、策略,而是要达到两性权利\权力结构的根本变化,即在政策、决策、纲领、组织、项目等多层面上改变男女两性的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不能满足于让原来处于主流的人具有性别意识,而是要改变主流的结构,让妇女、妇女组织进入决策和管理的主流。 (三)主流化的层次、内容和方法 1层次:社会性别主流化包括不同层次: ①地区层面:研究和实施一个地区应该做什么(如湄公河流域防止妇女拐卖问题,不是一个国家或组织能做的); ②国家(政府)层面:政府应制定具有性别敏感的政策,促进性别主流化;从妇女的角度对政策、法律进行分析,与政府对话;利用国际条约、地区性会议推动政府行为;与主流决策者对话后要关注效果,要做政策和政策效果分析; ③社区层面:解决社区(当地)中的性别议题(如有的社区文化规定女人只能做家务劳动,不能参加公众活动、社区活动,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可让男人允许妻子参加有关问题的

《社会化媒体营销方案》

百雀羚 ——母亲节社会化媒体营销方案 小组成员:吴柔柔陈情情 蔡文清蒋皓

品牌背景介绍 “百雀羚”是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有限公司(英文缩写:SPDC)旗下品牌,创立于1931年。百雀羚2008年曾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此前“百雀羚”已连续两次获“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化妆品专业生产企业。百雀羚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历史悠久的著名化妆品厂商,主打温和不刺激。2015年11月,百雀羚在双十一成为美妆类销售的第一名,也是天猫首个超过亿元销售的品牌。 百雀羚拥有适合从18到40周岁以上各个年龄阶段可以使用的产品,为疲惫的肌肤输入新鲜能量,恢复肌肤活力;能有效的解决肌肤松弛、细纹等皮肤问题,产品质地水润柔滑,细腻滋润,使用时能紧密的贴合肌肤,不厚重且清爽。 面对即将到来的母亲节,我们将利用社会化媒体——微信、微博、论坛对其产品进行营销,以达到扩大其销售范围、销售数量,提高知名度的目的;除此之外,我们将“母亲”这一主题放在首位,立志于服务女性,造福各位母亲,让她们的肌肤重返年轻。

营销方案 一、目标受众 18到50岁女性 二、营销目的 针对即将到来的母亲节制定营销方案,树立优质口碑,打造优质品牌形象,促进产品的销量、范围。将“母亲”这一主题放在首位,立志于服务女性,造福各位母亲,让她们的肌肤重返年轻。 三、推广时间 2017.5.1--2017.5.15 四、营销工具: 微信的社会化媒体营销 一、微信的背景 微信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性别角色发展及理论介绍

性别角色发展及理论 性征(sex):生理身份;染色体、生理特征、激素的影响。 性别(gender):社会和文化身份。 性别角色(gender-role)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群体性特征和行为方式。 起初,性别角色被定义为" Sex Role",性别角色,具体表现在生理结构和生理机能的差别。如康斯坦丁诺普尔Constantinople曾对20世纪70年代前的性别角色研究作了一个里程碑式的综述,并试图对它进行了理论性定义,“性别角色特征多多少少是根植于解剖学、生理学和早期经历之中,并在外貌、态度及行为上将两性分别开来的那些相对稳定的特质。” 后来定义为"Gender Roles".社会性别角色,在社会文化中形成的属于男性或女性的群体性特征和行为方式。主要有两类不同看法, 一类是注重个体的人格特质.如斯彭思Spence 认为性别角色是社会认定为适合男性和女性的性格、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 另一类是注重社会性和社会文化的作用.如Gilbert认为性别角色是指存在于特定历史或文化情境中的对两性分工的规范性期望,和社会互动中与性别相关的规则 当下对性别角色的定义一般既注重个体生理差异、人格特征,也重视社会文化的影响. 表达性角色:女性亲切的、善于照料他人的、合作的、能敏感觉察他人要求的。

工具性角色:男性坚定地、独立的、竞争性的 性别特征形成:儿童获得性别认同,获得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所认可的同一性别的成员应持有的动机、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的过程。有关性别特征形成的研究集中在三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主题,1.性别认同的发展,即分清自己是男孩或女孩,并认识到性别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特征。2.性别刻板印象的发展,即关于男性和女性各自应该是什么样的观念。3.性别特征行为模式的发展,即儿童发展处对同性别群体或成员通常所从事的活动的偏好。 青少年很小就接受了性别角色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对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虽然青少年的性别刻板印象并不必然地决定他们自身的性格特征、职业和行为等方面的性别角色认同,但或多或少地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 男性青少年的性别角色印象更为刻板。在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中,家庭内性别分工越传统刻板,青少年持越刻板的性别印象。 1.进化理论 进化心理学家巴斯,道格拉斯肯里克,鲁斯(David M.Buss ,Douglas T.Kenrick&Luce) 观点:男性和女性在人类历史上承受着不同的进化压力,这种自然选择的过程导致了男性和女性的根本差异并从而决定了他们在劳动上的分工。 例如:女性为了成功养育孩子,朝着慈爱,温和,善于照顾他人(表达性特征)的方向进化。同时更倾向于选择关爱自己,能够提供

社会化媒体营销学习心得讲解学习

对不起,我来晚了 ——社会化媒体营销迎面而来 一、营销的终极目标 营销,简单来说就是“发现未被满足的用户需求并满足它”。传统的营销理论认为通过发现用户需求、经过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再运用4P的营销组合来解决。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发现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销对路,不是所有的价格都被用户接受,不是所有的渠道都畅通无阻,不是所有的促销都促进销售。当然,不是说4P过时了、不适用了,4P理论依然是营销中的经典,是必须遵循和好好运用的。 问题出在哪里?让我们回到原点。营销的终极目标是消除推销、销售,实现产品的自动适应、满足需求。关键就在于,如何实现产品的自动适应。那肯定是发现用户需求,尤其是潜在的、隐性的需求,满足这些需求。而这些需求恰恰是隐藏在众多表象和谎言背后的,不易被发现、被发掘,并且往往被误读和误解。这就造成了4P的失灵。让用户参与到生产环节,自己选材、自己制造,最后再自己埋单、自己消费,完了之后再说声“谢谢啊”。对,就是让用户从消费者变为“产消者”,实现自给自足。这能实现吗? 二、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本质及可行性 社会化媒体使得我们进入了“人人皆媒体”的“自媒体”信

息时代,BBS、博客、微博、播客、社区使我们身处网络之中、媒体之间,逃不离、扯不断。网络是一个自由的世界,想说就说、想写就写,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这种自由,让参与者可以真实地、不受约束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加以适当的引导,用户的真实需求、潜在的需求就会崭露头角,被发现、被发掘出来。我们注意到网络的自由性使参与者跨越了时间、空间等等客观束缚,芸芸众生中我们找到了知己和知音,我们的心灵在沟通、我们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我们找到了“共同点”。 社会化媒体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运用社会化媒体进行营销必须面对以下三个问题: 1.信息内容的设计问题:用户共同创造内容,由用户生产产品。 2.信息的表达和传递问题:用对话的方式参与进来,对话即营销。 3.信息的控制问题:开放、透明、创新,让信息尽可能的多飞一会,坦诚的用户留言,比商家的呐喊来得更具营销力,只要不是负面信息任凭转载、传播。 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本质是:让用户自由表达,通过多边对话,显露真实需求,找到共同点,产生情感共鸣。 我们发现,社会化媒体营销是可以有效运用的,并且具有很强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用户真实需求的显露使得我们可以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需求;用户情感的共鸣、找到的共同点

吴军等 场景理论与城市公共政策

吴军等场景理论与城市公共政策 场景理论与城市公共政策——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最 新动态吴军,[美]特里N.克拉克(Terry N.Clark)文章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1期。[摘要]全球化、个体化、中产阶层化以及文化消费的增长等势力对后工业化城市的转型与发展带来了影响,同时,也对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设施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影响下,如何塑造城市特征、如何实行城市增长与市民认同、如果保留城市传统与容纳多样性、如何建立较强情感纽带的社区共同体以及如何吸引高级人力资本等问题摆在了城市领导者面前。芝加哥学派提出的城市研究新范式,即“场景理论”,为解答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关键字] 场景理论公共政策 芝加哥学派城市一、城市公共政策面临的新挑战过去三四十年间,城市政策的最根本挑战已发生改变,而且这种改变几乎发生在全世界上所有城市。全球化(Globalization)、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中产阶层化(Gentrification)以及文化消费的增长(The rise of cultural consumption)等势力影响着后工业化(Post-industrialization)城市的转型与发展。全球化全球化作为一种力量对城市转型与发展已产生深远 影响。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化对城市影响的经济维度,比如金融、自由贸易以及服务外包等,然而,全球化所

带来的文化后果与社会心理等方面,学者论述的却较少,尤其把“城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分析。这就为以消费为中心的后工业城市发展与转型提出了新挑战。以芝加哥为例,新媒介激发了全球性的“相关群体”。从1980年起,芝加哥的电视、网络、移动客户端等覆盖面大幅度提高,从市政厅到偏僻乡村,从传统教堂到开放酒吧,居民和外来游客都可以同时收看到本地新闻和资讯。就如一名挪威游客曾说过:“芝加哥昨天发生的变化(华盛顿竞选市长成功),我们完全清楚,因为在挪威看到了电视网络转播。”借助于这些媒介,芝加哥市政和议会的形象在全球观众心目中开始塑造。用社会学术语“相关群体”(Reference Group)来解释这种现象再恰当不过。尽管他们不是芝加哥人,但是,借助媒介所塑造的芝加哥全球形象,对他们来芝加哥旅游、社交和参加会议等产生了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越来越大。这就提醒城市领导者,公共政策的制定不仅对本地居民产生影响,而且还对“相关群体”发生作用。除此之外,比较性思维催生了城市发展的全球标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城市与城市、社区与社区的比较变成了可能,而且也会越来越普遍,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Terry Clark在他的新书《The Theory of Scenes》[①]给出了一个结论:比较性思维催生城市发展的全球标准。这种标准尤其是体现在城市街区设施和市民组织的建设上,比如城市博物馆、现代艺术馆、水族馆、交响乐厅、市民广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思考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0-3-3 来源:党政干部学刊作者:付研 [摘要]社会性别主流化是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确定的推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中国对此作出了积极回应。十几年来,中国政府在法律、社会资源、发展机会等各方面为妇女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全面推进了中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当然,中国在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道路上仍任重道远。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性别;主流化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2-2426(2009)02-0054-03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确定的推进性别平等的全球战略。所谓社会性别主流化并非是在现存的行动中加入“妇女成分”或“两性平等成分”,也不是仅限于提高妇女的参与度。其主要内涵是把男女双方的经验、知识和利益应用于发展议程,它所倡导的是一种变革的价值观,而不是特定人口(妇女)的福利;它要推动的或落实的,是对所有政策、项目等的根本反省和创新,而不是单一零星的政策;它是一种双赢战略,强调建立性别伙伴关系,而不是零和游戏,它是发展的。中国政府是世妇会上承诺社会性别主流化的49个国家之一,并确定“男女平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国际社会性别主流化作出积极回应。2001年,我国又将妇女发展的任务纳入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近十几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承诺,认真执行北京《行动纲领》和《消除对妇女一切歧视公约》,努力促进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中国的实现,在法律、社会资源、发展机会等各方面为妇女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全面推进了中国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性别平等与女性发展仍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和制约,男女两性发展不平衡现象还未完全消除,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仍存在男女不公平的情况,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任重而道远。 一、我国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现状分析 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是确保两性平等地参与、贡献和获益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就从这个视角来分析我国性别平等与女性发展的状况,可概括出以下几点: 1.在法律和政策层面,保护妇女权益和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律体系逐渐形成,原则性强,但操作性不足。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的性别平等政策建立的时间早于发达国家20多年,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即已建立起以性别平等为核心的公共政策准则。1954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同等的权利。”这些年来,我国陆

社交媒体的营销策略.

社交媒体的营销策略 当今社会,信息的传播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通过社会化媒体,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传播最新信息, 正因为如此, 好的品牌营销才能一夜之间红火, 一些负面评价也会爆发式增长,相较于传统的危机应对 12小时黄金法则,网络公关的黄金时间只 有 45分钟。当负面信息流传时,企业要及时快速回应,迅速解决,将危机扼杀在萌芽期,反应稍有迟疑, 负面消息便有可能发展到难以挽救的地步, 对品牌形象造成巨大 影响, 网络意见领袖和网络红人的影响力空前强大, 他们可以利用一个人的力量吸 引大量围观者, 与大公司开展“公关战争”。 社交媒体时代一方面让危机蔓延的范围无边界,传播速度也更加快速;另一方面 也给了品牌快速回应和弱化危机影响的机会,那么,社交媒体的营销策略又有哪些呢? 1、互动营销 社交媒体营销以“分享和参与”为核心,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来分享产品的信息 和观点,这与以往传统营销中“自上而下”的理念不同,社交媒体强调“自下而上”进行 品牌推

广, 企业必须进入到社交媒体营销中去, 通过与消费者的对话和互动, 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 情感是市场的主题之一, 如果能赢得消费者的情感认同, 距离赢得市场也只有一步之遥了。 消费者早已不满足于购买完商品就结束,他们更愿意通过社交媒体与商家、其 他消费者共同完善所购商品, 网上经常会看到很多产品的测评报告, 商家也欢迎消 费者在购买后对商品进行评估和分享, 将优秀的测评报告放到首页或给予返现之类的奖励, 这样, 既满足了消费者分享的目的,又提升了商品的品牌形象和认可度。 2、口碑营销 在社交媒体时代,网络口碑在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消费者乐于通过以往消费者对于该商品的评价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购买风险, 通过了解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口碑,消费者极易改变原有的对该品牌的态度。 虽然企业的口碑是消费者自发传播的,但是仍然需要企业有意识地去维护,社交网络的发达可以轻而易举地让某个产品一夜之间红火起来,亦可以让其口碑毁于一旦。 3、内容营销 社交媒体所承载的内容与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从文字、图片、音频到视频,只要是人们能想到的信息, 几乎都能以简短而快捷的形式进行传播, 快节奏的生活和 发达的移动通讯设备导致用户的注意力时间越来越短, 获取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 因此, 更需要重视传播的内容, 众多品牌通过内容营销取得了不同凡响的营销效果, 给品牌带来了极好的网络口碑。比如:去年北京大雨不断,人们在网络上吐槽,积水潭、地铁站均成为人们调侃戏谑的对象, 杜蕾斯微博团队结合人们对暴雨的关注, 策划了一次营销活动, 仅仅 20分钟, “杜蕾斯套鞋防止被淋湿” 便登上当天新浪微博转发排行榜榜首, 借助北京大雨的话题, 杜蕾斯 微博团队通过对产品用法的创新, 利用玩味的方式, 巧妙进行了品牌的营销传播, 充满了创意和趣味。

从社会性别视角浅析中国妇女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67202280.html, 从社会性别视角浅析中国妇女史 作者:郭丹 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35期 摘要中国女性社会地位一直偏低,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从人身到思想,一直被禁锢、被边缘化。近代以来,女性逐步摆脱男性附庸的角色,社会地位得到承认。结合社会性别,讨论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现状及存在问题,理解到要实现“性别和谐”需男女两性共同努力。 关键词妇女史社会性别女性地位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Chinese Women's History from Gender Perspective ——Changes in the Status of Women GUO Dan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29) Abstract In China, women have been in low social status, from primitive society to a feudal society, from the personal to the ideology, has been detained, being marginalized. In modern times, women gradually get rid of the role of male appendage, social status to be recognized. Combination of gender, to discuss changes in social status of women, status and problems,understand that to achieve "gender harmony" need both sexes together. Key words women's history; social gender; women's status 1 妇女史的发展过程 随着女性主义研究理论的蓬勃发展,以女性主义为视角的历史研究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妇女史的研究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当时属于传统的妇女添加史,目标为发现妇女的未知史填补已有历史,重点为找寻遗落的女性精英人物,属于传统政治史,其研究未跳出精英政治史的窠臼。80年代以后引进社会史的方法研究女性,特别是下层妇女的人口流动、教 育、家庭等问题。随着“社会性别”概念的出现及在史学界的普及,社会性别视角成为妇女史研究的新趋势。注重社会性别的历史研究即社会性别史。在进行性别史研究时应将妇女作为关注重点,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妇女、看性别在历史中的活动和关系,这就是妇女史、社会性别史。 2 社会性别的概念界定

社会性别的概念及特点

2011级社会学陈钊(18号)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和特点 一、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概念是由一系列有关社会性别的认识逐步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社会性别概念 社会性别是相对于生理性别而提出的一个概念。“社会性别”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国际妇女运动中,1980年代后逐渐被联合国广泛采用,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分析性别平等的重要和基本概念。 1.关于生理性别。生理性别或曰自然性别,是生理学、生物学意义上对人的区别,指普遍存在的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差异,或将女性与男性区分开的生理特征,简称性别。生理性别一般是不可改变的,或者是很难改变的。 2.关于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指人们认识到的基于男女生理差别之上的、实际存在的社会性差异和社会性关系,它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社会文化及其制度造就或建构的。社会性别概念被社会学家用来描述在一个特定社会中,由社会形成的男性或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 (二)社会性别差距和对妇女的歧视 消除不合理的社会性别差距和一切形式对妇女的歧视,是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内容和历史使命。 1.关于社会性别差距。社会性别差距指任何领域内,由于男女两性存在生理上的差异,导致在社会发展参与程度、获得资源、机会、权利、能力和影响力以及工资报酬与福利等方面,实际存在的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距。 2.关于对妇女的歧视。反对和消除一切形式对妇女的歧视,是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妇女人权、实现性别平等的重要内容。所谓歧视,是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的任何区别、排斥、限制或特惠。对妇女的歧视,是最常见的普遍存在的一种形式的歧视。 (三)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 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公正是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终极目标。 1.关于社会性别平等。社会性别平等包含着这样的含义:所有人,不论男女,都可以在不受各种成见、严格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观念,以及各种歧视的限制下,自由发展个人能力和自由做出选择。社会性别平等意味着男性和女性的不同行为、期望和需求均能得到同等考虑、评价和照顾。社会性别平等并不意味着女性和男性必须变得完全一模一样,而是说他们的权利、责任和机遇,并不由他们生来是男还是女来决定。 (1)关于形式平等。形式平等,即认为男性和女性是相同的,因此像对待男性一样对待女性。这种模式的倡导者赞成给女性的机会平等,但期望女性根据与男性同样的规则和标准获得和享有机会。 形式平等未考虑女性和男性的生理差异和社会文化差异,而且不为女性提供任何额外或特别的措施,这对那些不得不按照男性标准做事的女性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2)关于保护性平等。保护性平等,即通过排斥女性或限制女性的权利过度保

尔雅透过性别看世界期末考试标准答案

201904透过性别看世界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关于中国的性骚扰的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分 ?A、 城市中的性骚扰多于农村 ?B、 基本上是男性骚扰女性 ?C、 性骚扰有泛化的趋势 ?D、 性骚扰对象的泛化 我的答案:D 2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重要内容不包括()。(1.0分) 1.0分 ?A、 社会性别议题应包含在社会决策和发展的全过程中 ?B、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各领域宏观决策、执行、检测、评估的重要工具

?C、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性别平等 ?D、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的出发点是彻底消除两性之间的所有差异 我的答案:D 3 相较于男性,妇女作为严重贫困受害者所体现的三个方面不包括()。(1.0分)1.0分 ?A、 在许多国家男女性别不平等 ?B、 女性工作时间长但获得的报酬少 ?C、 女性摆脱贫困能力得到了解放但未能发挥其能力 ?D、 女性社会和职业的流动性受到限制 我的答案:C 4 ()是基本男女都拥有人的基本权利,使每个人都得到相同的对待的政策。(1.0分)1.0分 ?A、

性别歧视政策 ?B、 性别平等政策 ?C、 性别发展政策 ?D、 性别中立政策 我的答案:B 5 如果说“男性的身高高于女性”,其实是说()。 (1.0分) 1.0分 ?A、 所有男性身高都高于女性 ?B、 大部分男性身高高于女性 ?C、 其他因素都相等的前提下,男性身高更高的概率更大?D、 作为个体,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数值差异我的答案:C

6 家庭和工作的冲突会导致的问题不包括()。(1.0分)1.0分 ?A、 双重期待与自身能力之间的落差引起女性心里矛盾 ?B、 对家庭和睦产生不利影响 ?C、 成功职业女性比例下降 ?D、 女性消耗在家务的时间进一步延长 我的答案:D 7 从理论上来说,卫生间的合理情况是()。 (1.0分) 1.0分 ?A、 女性配比更高 ?B、 女性配比更低 ?C、

做好社交媒体营销的六大关键

做好社交媒体营销的六大关键 导读:本文做好社交媒体营销的六大关键,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做好社交媒体营销的六大关键 文/李丙羊 尽管社交媒体的潜力很大,但是企业应该如何制定有效的在线战略来接近和吸引消费者呢?同时,社交媒体将因个人掌握了媒体的所有权而蜕变为失去控制和责任的自由,进而带来巨大的社会破坏力。企业应该如何扬长避短,使新媒体为我所用?企业在使用这些新媒体进行营销应注意哪些基本原则? 当然,企业能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社交媒体营销会对过程和结果有更好的掌控,这一点几乎无须赘述。我们着重讨论一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不能独撑品牌塑造,只是一个借助和辅助手段。 实际上,社交媒体营销是企业把权力赋予了消费者。消费者的在线交谈对于一个企业的品牌资产起着重要影响,无论是以正面还是负面的方式。但是如果有坏消息发生,情况就会很危险。总体而言,社交媒体营销存在以下缺点: 不易控,博客、微博、视频网站、Twitter,Myspace、SNS等工具最有价值的在于互动性,体现在影响力和口碑价值。既然互动就有两面性,正面、积极的互动能够提升品牌价值,但负面、消极的互动只能令品牌价值贬值。如何引导好积极的互动、控制好消极的互动

是社交媒体营销永恒的话题,一般企业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就连知名企业也难免会有失误。王石因在汶川大地震时期博客里关于捐款的一番言论令其遭到媒体和网民的口诛笔伐,个人和万科品牌形象也跌至谷底。 难检测,任何的广告或者公关投放都是需要有一个结果数据提供给客户的,但是通过社交媒体影响提供的数据,往往只能是转载量、评论量、搜索量,但其质量如何?效果如何?美誉度如何?都是难以监测和定论的。 易做假,淘宝上买微博的粉丝只要5毛钱,雇水军发帖一个也不过1-2块而已。社交媒体营销的刷点击、顶贴的现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即便是客户在看数据的时候也要不自觉的打些折扣。也就是说社交媒体营销的真实性和效果已经大打折扣。 因此,以上弊端的存在决定了企业不能将社交媒体作为品牌塑造的唯一渠道,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可以支撑起企业品牌塑造的渠道,只是一个借助和辅助手段。 第二,网络营销活动,简单易参与是王道。 在设计网络营销活动时,理念、内容和传播都必须是具有创造性,而且要简单易参与。而设计一个好的活动就需要对你的业务目标和目标受众行为事先有一个仔细的分析。而信息的传达方式必须具有简单、效率和有趣。VeeV Vodka公司,他们办公室里面有许多剩余的帆布手提包,那怎么处理这些东西呢?他们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们给每个包标上价格,用户要想获得这些包,需要在这个企业的Facebook

通过公共政策促进社会性别平等(优.选)

男人与这有什么关系? 通过公共政策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公共政策如何才能使男孩和成年男性充分参与实现社会性别平等并在保健与社会福利方面减少社会性别不平等?基本的社会规范与制度如何加以改变以支持男性在更大规模上变得更加具有社会性别平等性?全球越来越多有男孩和成年男性参与的项目其经验证明各种项目能够以社会性别平等的方式影响男性的态度和行为。然而在极大程度上,公共政策必须使男孩和成年男性充分参与进来,克服社会性别不平等或解决他们自己与社会性别相关的弱点。 男性与社会性别平等政策项目是一次历时多年、有多国参与的行动,旨在利用从现有的政策中取得的证据,通过格式化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在政策制订者和项目计划者当中提升意识,即使男性参与社会性别平等、保健与发展议程。当前在巴西、柬埔寨、智利、中国、克罗地亚、印度、墨西哥、南非和坦桑尼亚正在进行的研究有更多的国家在加入。在促进妇女与男性之间更加合作与平等的关系方面,在减少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方面、在呼吁关注男性与社会性别相关的脆弱性方面,这项研究就如何实现最大规模的影响做出了分析。 政策审查框架 社会性别的概念是指男子特质和女子特质、妇女和男人、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立和加强这些关系的结构背景。实际上,人们几乎一致认为社会性别仅指那些塑造妇女和女孩现实情况的社会因素。研究人员据此审查了现有的社会性别平等政策,考查了男性和男子气概是如何被看待或不被认可的。分析中包括的具体政策领域包括民权和人权、职业、收入支持与生计、家庭生活、保健、教育、暴力预防与公共安全。巴西、智利、印度、墨西哥及南非的合作伙伴进行的政策审查,加上对挪威和坦桑尼亚的简要总结,形成了报告的基础。国别分析(以及来自于被忽视的政策领域的其他政策示例)展示了所需的政策解决方案的多样性。 制订全面的政策以使男性参与其中 总体上,这一审查表明需要全面的社会性别平等政策。这些政策应该包括:

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省委党校李胜茹在全县妇女干部培训班上的课件 2005年11月 什么是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 社会性别主流化是目前国际社会正在兴起的世界思潮,它已经成为全球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联合国的性别发展指标体系,深刻地影响着各国性别平等政策及平等机制的建立。它于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会议上提出,是【北京行动纲领】中多次出现的关键性词语。在这次会议的欢迎仪式上,江泽民总书记在欢迎词中首次提出:男女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包含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社会性别意识与主流化。社会性别意识的基本前提是承认并尊重所有的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不分种族、性别和年龄、阶层。它将不同的阶层、种族和性别看作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旦剥夺了某个阶层和性别的权利,从长远来看就是剥夺了其它阶层和性别的权利。它倡导人与人的关系应当是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免除压迫的平等关系。 社会性别意识的内涵是从人的基本权利出发,重新审视和反思现存的两性关系和性别规范,清理和消除两性发展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壁垒和障碍,扩大男人女人的选择性,促使男女两性的全面健康发展。它完全不同于传统上的性别等级关系:把一些人看作高贵的,把另外一些人看作低贱的,把某个性别看作尊贵的,把另一性别看作卑微的,通过剥夺一部分人的权利来使另一部分人增进自己的利益和资源。它具有思考的品质:既不盲目地接纳一切现存的性别规范,也不一概排斥一切传统的性别规范,而是放在是否促进男女两性共同发展的尺度上来衡量,凡是有碍于人的发展的就丢弃,凡是有利于人的发展的就保留。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减缓我国日益加重的贫富差距,增加社会的稳定因素。贫富差距的测量一般采用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差距的单位,它将社会各种收入分为五等分,最高的等分和最低等分之比为基尼系数。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小于0.2为高度平均,大于0.6为高度不平均,0.4通常作为国际上监控贫富差距的警戒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十分脆弱,贫富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向,1978年为0.16,1988年为0.382,1996年为0.42,1998年为0.46。中国20年来从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迅速走向两极分化,超过了美国0.41、英国0.3、法国0.327等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贫困人口的增加,大多数人处于社会结构的下层,社会就会成为高风险社会,几个偶发事件就容易导致大乱。而在贫困阶层中妇女占到70%,由于妇女所担负的传统角色,所从事的大量低薪或无薪的劳动,收入水平要大大低于男性。据2001年第二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的数据表明,城镇女性的收入是男性的70%,农村妇女的收入仅是男性收入的59%。占人口一半的妇女收入增加与降低,将意味着贫富差距是加剧还是减缓。它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意义将是巨大的。 2,有利于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心理健康。自杀率是代表一个社会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据世界银行疾病负担研究,1990年的中国自杀是第五个最重要的卫生问题,自杀对人造成的损害大于传染病、癌症及心脏病。我国的自杀死亡人口在全世界自杀死亡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惊人的。1990年我国总自杀死亡率高达30.3/10万人,其他所有国家平均数仅为10.7/10万人。数字显示,自杀率还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其他国家的平均自杀率男性高于女性,世界上男性的自杀率为17.2%,高于女性3.6个百分点。我国恰恰相反,女性的自杀率18.4%高于男性5.7个百分点。女性的自杀死亡率相当惊人,我国为33.5/10万人,而其他所有国家平均数仅为7.1/10万人。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农

第十章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

第十章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基础知识: 1、性别认同的概念。 2、性别角色认同的概念。 3、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 基本理论: 1、性别差异的表现。 2、性别定型化理论。 3、生物学因素的影响。 基本技能: 1、掌握性别定型的几个基本概念、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 2、掌握性别定型化理论、性别差异的表现。 第十章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教学目标与要求:本章重点讲授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的特点和规律,并使学生了解性别差异和性别差异形成和稳定的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 第一节第一节儿童性别定型化过程 性别是根据生物学特征对人类群体的基本界定,是儿童最早掌握并用于对他人进行分类的社会范畴之一。性别角色是指特定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社会成员所期待的适当行为的总和,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性别定性的几个基本概念 为理解的方便,现将相关术语及定义做简要介绍。 性别认同是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的性别的正确标定。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性别恒常性(一致性)是指儿童对一个人不管外表发生什么变化,而其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stereotypes):是被广泛接受的有关对男性和女性来说合适的个性特征的观点。 1、性别:是带有心理学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概念,是一种社会标签,用来说明文化赋予每一性别的特征和个体给自己安排的与性有关的特质。对于人的性

别,由于受心理学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可以分为公民性别:户口本上、护照上标定的性别;抚养性别:父母或抚养人按什么性别来培养;自认性别:成长到一定阶段,个体自身对自己性别的认识。性是生物学术语,指的是按照基因和性器官的不同将有机体分为雄性和雌性,或特指性的行为。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用醒来茅属个体的染色体组成,及通常与染色体差异相关联的生殖器官和次性征等。 人类性的区分: 男性(正常个体) XY 大小阴囊、阴茎、睾丸等 女性(正常个体) XX 子宫、阴道、卵巢等 假男性 XX 有卵巢、阴道、子宫、阴茎 假女性 XY 有阴道、隐睾丸、无卵巢、子宫 两性人(阴阳人) XXY 有睾丸、卵巢、阴茎、阴道有精子、有月经 无性人无睾丸、无卵巢 变性人手术修复,改变外生殖器官 性别度:是指依据体制、性格、行为表现和能力来区分男女。 性别的自我概念:是个体形成的关于自己的比较稳定的看法。也就是对自己的知觉与认识。 自我概念的不同内容和层面:现实自我、过去自我、未来自我、理想自我、幻想自我。 2、性别角色: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个体逐渐形成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规范和与之相符的行为的过程。 3、性别同一和性别角色同一 二、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 1、性别恒常化的发展 2、对性别期待的认识 3、性别偏爱性别角色行为的采择 性别定型观念:是关于男女应具备的心理特征和所从事活动的相对固定看法。它是对两性的一种信念和态度。 性别定型观念包括四个不同的方面:外表形象、人格特性、角色行为、职业。 第二节性别差异产生的因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