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盲人医疗按摩中等教育(第四版):按摩学基础

盲人医疗按摩中等教育(第四版):按摩学基础

盲人医疗按摩中等教育(第四版):按摩学基础
盲人医疗按摩中等教育(第四版):按摩学基础

按摩学基础

前言

“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中等专业统编教材”是根据国家《盲人按摩工作“十二五”实施方案》中完善盲人医疗按摩专业教材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结合当前我国盲人医疗按摩教育和临床现状以及未来发展需要,由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组织全国部分盲人按摩大中专学校、中医药大学和中医医疗机构的专家教授编写完成的盲人按摩中等专业统编教材。

本套教材采用了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机构与盲人特教院校联合编写的方式,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到盲人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要求,面向以学习中医按摩技能为主的中专学生,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初级盲人医疗按摩专业人才。在编写过程中,以盲人学生为中心,坚持以“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根本,着眼于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突出“实用、有用、够用”的原则。在课程设置方面,针对目前社会对医疗按摩的需求以及各特教院校遇到知识体系多变的教学难题,编委会一致认为,盲人按摩中等专业教材在第三版基础上删除《保健按摩学》、《按摩师职业修养》、《心理咨询基础》,增设《西医学基础》、《医古文》,将《中医学基础》分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这样既有利于教学单位的课程设置,又有利于盲人系统掌握按摩专业的相关知识,保障教学质量。

本系列教材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实用人体学》、《按摩学基础》、《经络腧穴学》、《内科按摩学》、《伤科按摩学》、《妇科按摩学》、《儿科推拿学》、《触诊诊断学》、《西医学基础》、《医古文》十二门主课及教学大纲。其他相关基础课教材由各学校自行选用。董福慧、王和鸣、王天芳、奚肇庆、戚燕平、郝万山等专家对教材的审定严格把关,为教材的编写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是高质量教材出版发行的坚强后盾。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相关专家的指导,也得到了北京市盲人学校、山东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山西省特殊教育中专学校、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江苏省南京市盲人学校、陕西省自强中专学校的领导和原作者的理解与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教材由中国盲文出版社列入“十二五”盲文出版事业重点规划项目,出版社编辑人员精心编审、认真工作,同时出版汉文大字版、现行盲文版、双拼盲文版等版次,以满足不同视障学生的学习使用需求,在此谨致谢意。

本系列教材在继承第三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与创新,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有不足之处,衷心希望各地按摩教学人员和广大读者在使用过程中不吝赐教,及时提出宝贵意见,为进一步修订做好准备,使教材质量不断提高,以便更好地适应我国盲人按摩事业发展的需要。目录

第一章概论 (1)

第一节按摩的发展简史 (1)

一、按摩与按摩疗法的概念 (1)

二、按摩的发展史 (2)

三、按摩疗法的分类 (7)

第二节按摩的作用及原理 (9)

一、按摩的基本作用及原理 (9)

二、按摩的补泻作用 (12)

第三节按摩的治疗原则及治法 (14)

一、按摩的治疗原则 (14)

二、按摩的基本治法 (18)

第二章按摩的临床应用 (24)

第一节按摩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24)

一、按摩的适应证 (24)

二、按摩的禁忌证 (25)

三、按摩的注意事项 (27)

第二节按摩手法的反应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29)

一、晕厥 (30)

二、疼痛加重 (32)

三、皮肤破损 (34)

四、皮下出血 (36)

五、骨关节损伤 (37)

第三节按摩介质 (39)

一、按摩介质概述 (39)

二、常用按摩介质及作用 (41)

第三章按摩手法综述 (44)

第一节手法概述 (44)

一、手法的概念 (44)

二、手法的基本要求 (44)

三、手法的分类 (46)

第二节摩擦类手法 (49)

一、推法 (49)

二、擦法 (51)

三、摩法 (54)

四、搓法 (56)

第三节挤压类手法 (57)

一、按法 (58)

二、点法 (61)

三、拿法 (63)

四、拨法 (65)

五、捏法 (67)

六、捻法 (68)

七、踩跷法 (69)

第四节摆动类手法 (72)

一、一指禅推法 (72)

二、揉法 (75)

三、滚法 (78)

第五节振动类手法 (82)

一、抖法 (82)

二、振法 (84)

第六节叩击类手法 (86)

一、拍法 (86)

二、击法 (88)

三、叩法 (91)

第七节运动关节类手法 (93)

一、摇法 (93)

二、扳法 (102)

三、拔伸法 (112)

四、屈伸法 (117)

第八节复合类手法 (120)

一、拿捏法 (120)

二、拨揉法 (121)

三、按揉法 (122)

四、弹筋法 (124)

第四章各部位手法操作练习 (126)

第一节头面部 (128)

一、面部 (128)

二、头部 (130)

第二节颈项部 (132)

第三节胸腹部 (134)

一、胸部 (134)

二、腹部 (135)

第四节上肢部 (137)

一、肩部 (137)

二、臂部 (139)

三、腕手部 (140)

第五节背腰部 (142)

第六节下肢部 (144)

一、骶臀部 (144)

二、下肢后侧部 (146)

三、下肢前侧部 (148)

四、膝关节部 (149)

五、踩足背侧部 (151)

六、足底部 (152)

第五章按摩练功 (154)

第一节按摩练功概述 (154)

一、按摩练功的起源和发展 (154)

二、按摩练功法的特点和作用 (155)

三、练功要求 (157)

第二节少林内功 (158)

一、基本步势 (158)

二、伸臂撑掌 (161)

三、前推八匹马 (164)

四、倒拉九头牛 (165)

五、风摆荷叶 (167)

六、霸王举鼎 (169)

第三节易筋经 (170)

一、预备姿势 (172)

二、韦驮献杵第一势 (173)

三、韦驮献杵第二势 (173)

四、韦驮献杵第三势 (174)

五、摘星换斗势 (175)

六、出爪亮翅势 (177)

七、倒拽九尾势 (179)

八、九鬼拔马刀势 (182)

九、三盘落地势 (183)

十、青龙探爪势 (185)

十一、卧虎扑食势 (187)

十二、打躬势 (189)

十三、工尾势 (191)

第四节八段锦 (193)

一、两手托天理三焦 (194)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 (194)

三、调理脾胃臂单举 (196)

四、五劳七伤往后瞧 (196)

五、摇头摆尾去心火 (197)

六、两手攀足固肾腰 (198)

七、攒拳怒目增气力 (198)

八、背后七颠诸病消 (199)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按摩的发展简史

一、按摩与按摩疗法的概念

按摩是用手或肢体的某些部位,在体表施以一定的力量,进行有目的、有规律的手法操作活动的总称。

按摩疗法是以中西医理论为指导,医生运用按摩手法刺激患者的体表部位,以治疗和保健为目的的一种物理疗法。

按摩古代称为“按跷”、“乔摩”、“案杌”等,明代出现了与按摩同义的“推拿”一词,如当时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均称按摩为推拿。按摩与推拿虽为不同时期的不同称谓,但均属中医外治法范畴。理论基础既包括中医的经络、脏腑、气血等理论,也包括现代医学中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等理论。

按摩作为人类治疗疾病的手段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期。早期的按摩疗法仅用于少数疾病的治疗,手法种类也很少,常用的有按法和摩法两种。随着按摩疗法的医疗实践不断扩大,手法不断增多,治疗范围不断扩大。数千年来,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研究、完善、总结,逐渐成为一门内容丰富、系统完善的综合学科。

按摩疗法具有简便易行、施用安全、副作用少、疗效显著的特点,为人类的医疗保健发挥着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界的重视和赞赏。

二、按摩的发展史

在远古时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各种疾病或伤痛,这时自己或同伴会用手在病痛的局部或周围进行抚摸以减轻伤痛。这便是按摩最初的起源。

按摩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在殷墟甲骨卜辞中,有许多字与按摩有关。这一点充分说明了按摩最迟起源于商代(公元前17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后期,即3000多年前。

先秦时期的医学文献资料,主要来自于殷墟甲骨卜辞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医书的记载,其中以《五十二病方》记载的按摩治疗疾病最多。该书中记载了以摩法为主的10余种按摩手法;并记载了按摩历史上最早的膏摩和药摩方法;同时还列举了各种按摩用的器具,如治疗疝气用的木椎、治疗小儿惊风用的钱匕等。

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按摩理论体系,期间的按摩学主要记载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我国较早的医学专著。其中对于按摩有很多的记载,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指出按摩的发源地位于黄河中游地区;第二,介绍了用于诊治疾病的手法;第三,记载了圆针和锡针是专门用于按摩的工具;第四,论述了什么样的人适合从事按摩;第五,阐述了有关按摩的适应证、作用机理和注意事项。

我国最早的按摩专著是《黄帝岐伯按摩十卷》(现已佚),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成书于汉朝。这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按摩的治疗作用和养生作用。

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说:“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这说明张仲景对于膏摩是十分重视的。

晋朝葛洪在《肘后方》中记载了有关按摩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以指代针重按人中穴,治疗昏迷的病人;第二,捏脊疗法作为医疗手段被正式记载,并广为使用;第三,首次记载了用抄腹疗法治疗卒腹痛。

隋朝有了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据《隋书?百官志》记载,在太医署中有按摩博士2人。唐代有了最早的按摩教学,并将按摩科分为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按摩生不同等级。这一时期本门学科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按摩广泛用于治疗骨伤科疾病;第二,按摩渗透到内外妇儿诸科;第三,按摩广泛用于养生防病,自我按摩非常盛行并得到了很大发展;第四,膏摩日渐普及。

宋金元时期按摩更加广泛地用于临床各科,如《宋史》记载了名医庞安时曾用按摩配合针刺的方法治疗难产。这个时期,在解释按摩治疗机理上也更加全面,如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论述了按摩是汗法的一种。

明代在太医院的十三科中有按摩科。这一阶段按摩的发展有以下三方面的成就:第一,形成了小儿推拿体系,即形成了小儿推拿特有的手法、穴位和诊治方法;第二,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卷十》中载有四明陈氏所著的《小儿按摩经》,这是现存最早的按摩专著;第三,在明朝出现了“推拿”一词,该词首见于龚云林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清代在太医院中虽不再设立按摩科,但在民间按摩有了很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有20余本按摩专著问世,总结和发展了按摩的理论和临床实践。吴谦在《医宗金鉴》一书中将伤科手法进行了总结与分类,称之为“伤科八法”,即摸、接、端、提、按、摩、推、拿。

1949年以前,按摩已在民间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正骨推拿流派、点穴推拿流派、一指禅推拿流派、滚法推拿流派、内功推拿流派(平推法推拿流派)、脏腑经络按摩流派、儿科推拿流派、经穴推拿流派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高度重视中医,按摩得到空前发展。20世纪50年代,全国各地陆续办起了按摩学校、训练班、按摩专科医院、诊所,按摩被纳入了现代医疗教育体系。1957年民政部为解决当时的盲残军人就业,在北京首次举办了盲人按摩培训班,先后培训了四期学员。到20世纪60年代初,河南、山西、陕西等地相继办起了盲人按摩学校。随着盲人按摩学员的毕业,盲人按摩异军突起,队伍日渐壮大。从70年代末开始,中医院校相继设置了针灸推拿系(或专业),按摩队伍不断扩大。按摩学术研究团体相继成立,如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还成立了中国盲人按摩指导中心,推动各地开办盲人按摩学校,并组织编写了盲人按摩中专、大专、本科不同

层次的系列教材。1984年我国创办了第一个按摩期刊《按摩与导引》。按摩治疗范围已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同时,保健按摩也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并得到快速发展。按摩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对按摩手法、按摩作用、按摩作用原理等有了深入认识。按摩专著大量出现,如《按摩疗法》、《中医推拿讲义》、《中医按摩学简编》、《中医按摩脏腑图点穴法》、《新推拿十八法详解》、《推拿学》等等。

三、按摩疗法的分类

(一)根据应用对象分类

1.成人按摩

成人按摩指以成年人为对象的按摩。

2.小儿按摩

小儿按摩习惯称小儿推拿,指以小儿为对象的按摩。

(二) 根据应用目的分类

1.医疗按摩

医疗按摩是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按摩。又可进一步分为内科按摩、伤科按摩、妇科按摩、儿科按摩、康复按摩等。

2.保健按摩

保健按摩是以各种保健为目的的按摩。还可进一步分为自我保健按摩和他人保健按摩。还可以按保健内容分为运动按摩、减肥按摩、美容按摩、足部反射区按摩等。

(三)根据按摩手法特点分类

1. 一指禅按摩

一指禅按摩是以一指禅推法为主要手法的按摩疗法。操作时强调以柔和为贵,动作细腻,劲含而不露,有棉中裹铁的特点,主要用于治疗内科杂病以及关节疼痛等。

2. 正骨按摩

正骨按摩是以治疗骨折、脱位和软组织损伤为主的一种按摩疗法。

3. 点穴按摩

点穴按摩是以手指按、压、点、叩、掐经络穴位为主的按摩疗法,又称指针疗法、指压按摩。点穴按摩感应强、作用快、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止痛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痛症及软组织损伤的治疗。

4. 气功按摩

气功按摩是指医生在按摩手法操作时运用体内之气,通过指掌的“发放”,作用于经络穴位以达到防治疾病的按摩疗法。其手法有点、按、揉、振颤等。医生运气至臂,待臂有潮热感时以指掌抵住患者相关经穴不放,以“内动外不动”的方式,布气给患者。还可循经布气,或点穴布气,根据病情而定。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5. 捏筋拍打按摩

捏筋拍打按摩是根据练功习武过程中常用的点穴和古代导引按摩之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按摩疗法。其主要治疗手法是手指捏、抠、拿和拍打,刺激部位多属经脉筋腱,不同于一般的十四经穴。多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

第二节按摩的作用及原理

一、按摩的基本作用及原理

(一)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

1. 糾正解剖位置的异常

当解剖位置异常时,可以出现一些病理状态。不同部位的解剖异常可表现出不同的症状。通过手法调整解剖位置,可达到治疗目的。例如:调整寰枢椎的解剖关系,治疗寰枢关节半脱

位。

2. 改变系统内能

通过手法改变系统的内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例如:点按内关穴,可以改善心肌供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3. 调节信息

通过手法,给患者一个良性刺激,以达到治疗目的。例如:在患者头部做轻柔或从重到轻的手法、较慢或从快到慢的手法可以使患者入睡。相反在患者头部做较重或从轻到重的手法、较快或从慢到快的手法可以使患者精神振奋。

以上三点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即在纠正解剖位置异常的同时,既可以改善系统的内能,又可起到调节信息的作用。

(二)治疗伤筋的作用原理

1. 舒筋通络

舒筋通络即舒展经筋,疏通经络,达到使患者肌肉放松、精神放松的目的。手法能使机体放松的原因是:①提高局部的温度;②提高痛阈;③使痉挛的肌纤维被拉长;④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营养得到改善,进而使损伤组织得以康复;⑤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的肿胀,进而使损伤组织得以康复;⑥通过手法,分解粘连,进而使损伤组织得以康复。

2. 理筋整复

理筋整复即调理筋骨、整复错位,也就是纠正紊乱的解剖关系。临床中通常需要调整骨与骨的关系、骨与筋的关系、筋与筋的关系。

3. 滑利关节

通过疏通狭窄、分解粘连使瘀血消散、肿胀消除,从而达到促进肢体运动、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以上三点同样是相互独立、相互关联的。如在舒筋通络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安全的实现理筋整复,理筋整复后才可起到滑利关节的作用。此外,在理筋整复后才有可能彻底实现舒筋通络的作用。

(三)治疗脏腑病变的作用原理

脏腑是生化气血,通调经络,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部位。按摩具有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该作用主要依赖于经络与脏腑之间的联系,通过手法刺激体表的经络或穴位来实现,即所谓“推经络,走穴道”。如受寒所致的胃痛,可在胃经循行处进行拨揉或推擦的手法,以缓解胃痛;又如借助特定穴的功用,通过按揉合谷穴,治疗牙痛、面瘫等等。除此之外,直接在脏腑所在部位的体表进行手法操作,亦可实现按摩对脏腑功能的调节作用。如在腹部进行顺时针的摩腹、揉腹操作,可以治疗便秘。

按摩治疗脏腑病变是一个多向调节的过程。其中涵盖了按摩调和经络、脏腑气血以及平衡人体阴阳的作用,不能单一的仅从某一经络对应某一脏腑的角度去理解按摩对脏腑病变的治疗作用。

二、按摩的补泻作用

补虚泻实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治则。补,即补正气之不足;泻,即泻邪气之有余。按摩的补泻作用依赖于手法的巧妙运用。按摩手法的补泻作用,是通过医生在手法操作时改变手法的用力大小、方向及速度等来实现的。一般来说,凡用力轻,层次浅,频率慢,顺着经络循行,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手法为补法,对人体有兴奋、激发和强壮作用;反之,用力重,层次深,频率快,逆着经络循行,且持续时间稍短的手法为泻法,对人体有抑制、镇静和祛邪作用;此外,强度、频率与操作时间适中,在经络循行线上往返操作的手法为平补平泻法,有平衡阴阳、通调脏腑的作用。

有关按摩的补泻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按手法的刺激强度

轻刺激为补法,重刺激为泻法。

(二)按手法的运动方向

顺时针方向为补法,逆时针方向为泻法。需要注意的是,在腹部进行手法操作时,逆时针方向施术为补法,顺时针方向施术为泻法。向心性操作为补法,离心性操作为泻法。

(三)按手法的频率

频率缓慢的为补法,频率急快的为泻法。即所谓“缓摩为补,急摩为泻”。

(四)按经络的循行

顺经操作为补法,逆经操作为泻法。

(五)按操作的时间

持续时间较长为补法,持续时间较短为泻法。

必须指出的是,按摩的补泻作用是相对的,在临床应用时并非一成不变的,不能单纯地以手法的轻重、快慢、方向、持续时间等作为补泻因素,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辨证地灵活应用。

第三节按摩的治疗原则及治法

一、按摩的治疗原则

按摩的治疗原则是按摩治疗疾病的总的法则,是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原则下制定的,对按摩临床治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原则。其包括调整阴阳,治病求本,扶正祛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由于疾病的证候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极为复杂,病变过程有轻重缓急之分,不同时间、地点与个体对病情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必须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抓住病变的本质,治病求本;根据正邪斗争所产生的虚实变化,扶正祛邪;按照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调整阴阳;遵循脏腑、气血失调的病机,调整脏腑功能和调理气血关系;依循发病的不同时间、地点和体质,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一)调整阴阳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阴阳偏衰,即表现为阴虚或阳虚。阴虚则不能制阳,常表现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虚则不能制阴,多表现为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虚而致阳亢者,宜滋阴以制阳;阳虚而致阴寒者,则应温阳以制阴;若阴阳两虚,则应采用阴阳双补法。如应用轻柔缓和的一指禅推法、揉法与摩法,刺激特定的募穴、俞穴及其配穴能补益相应脏腑的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而使用力量较强的摩擦或挤压类手法,则能祛邪泻实;对阴寒虚冷的病证,要用较慢、柔和、有节律的手法在治疗部位做较长时间的操作,使患者产生深沉的温热感,有温阳益气的作用。在调整阴阳时还需要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也就是滋阴时兼以补阳;温阳时兼以滋阴,从而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二) 治病求本

治病求本,就是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抓住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这是辨证论治中的一个根本原则。“标”和“本”二者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用来说明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例如,邪正双方,邪气为标,正气为本;症状与病因,症状为标,病因为本;病变部位,在外为标,在内为本; 疾病的先后,新病与继发病为标,旧病与原发病为本。

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些症状是疾病的现象,并不是疾病的本质,只有充分了解、收集疾病各个方面包括症状在内的全部情况,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从而确立恰当的治疗方法。如腰腿痛,可由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小关节错位等多种原因引起,故在治疗时不能简单地采取对症止痛的方法,而应

通过全面地综合分析,找到引起腰腿痛的真正原因,然后对因对症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这就是“治病必求于本”的意义所在。

(三)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是指导临床治疗的一项基本原则。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人体正气与外邪相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因此,治疗疾病就是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正邪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治疗风寒痹阻所致肩周炎,按摩时用摇、抖等手法松解肩关节粘连即是祛邪,用按、揉、搓等手法促进气血运行即是扶正。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治疗疾病时,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患者体质、年龄等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1.因时制宜

因时制宜是指在治疗疾病时,需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特点,考虑手法治疗原则。如冬季皮肤干燥,故直接在体表进行手法操作,易使皮肤破损,所以治疗时可在患者皮肤表面涂抹一些保护性介质,且手法力度宜较轻柔,并注意少用摩擦类手法。

2.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来考虑手法治疗的原则。如北方寒冷,北方人体格多壮硕,肌肤腠理致密结实,施术时手法宜重,刺激量易大才能有效;而南方多热多湿,南方人体形多痩小,肌肤腠理相对疏松,故按摩治疗时手法宜轻柔。

3.因人制宜

因人制宜是指在治疗疾病时,需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特点,考虑手法治疗的原则。若患者体质强,操作部位在腰臀四肢,手法刺激量可大;若患者体质弱,操作部位在头面胸腹或患者是老人、小儿时,手法刺激量宜小。

二、按摩的基本治法

按摩属于中医外治法之一,虽不同于药物治疗,但其基本治法亦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散者收之”等疾病基本治疗方法,结合按摩的临床实践经验,现将按摩的基本治法总结为:温、通、补、泻、汗、和、散、清——八法,又称按摩八法。具体如下:

(一) 温法

1. 定义

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法。

2. 代表手法

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手法,如:按、摩、揉、擦等。

1. 具体要求

适用于里寒证。要求手法在治疗部位或穴位上连续操作,使病人有较深层的温热感。

4.应用举例

按揉中脘,擦脾俞、胃俞,可健脾和胃、散寒止痛;横擦肾俞、命门,可温中散寒、补益肾阳。

(二)通法

1. 定义

祛除病邪壅滞不通的一种治法。

2. 代表手法

摩擦类、挤压类手法,如:推、拿、点、按等。

3. 具体要求

适用于一切气血经络壅滞不通之证。要求手法刚柔兼施,直达深层组织。

2. 应用举例

拿风池、肩井,可通气机、行气血;点按背俞穴,可通调脏腑气血。

(三)补法

1. 定义

补益气血津液之不足,改善人体虚弱状态的一种治法。

2. 代表手法

摆动类、摩擦类、挤压类手法,如:揉、摩、一指禅推等。

3. 具体要求

适用于一切虚证。要求手法轻而柔和,不宜过重。

4. 应用举例

在中脘、天枢穴上施以一指禅推法、摩法或揉法,可补益脾胃;在气海、关元穴上施以摩法、揉法、按法,可培补元气。

(四)泻法

1. 定义

攻逐体内积滞,通泄大便,以逐邪外出的一种治法。

2. 代表手法

摩擦类、挤压类手法,如:摩、拿、点、拨等。

3. 具体要求

多用于下焦实证。手法刺激量大,频率可由慢逐渐加快。

4. 应用举例

顺时针摩腹,点、揉天枢、神阙、长强等穴治疗便秘。

(五)汗法

1. 定义

发汗解表、疏散外邪的一种治法。

2. 代表手法

挤压类、摩擦类手法,如:按、拿、推、擦等。

3. 具体要求

适用于外感表证。对于外感风寒者,宜先轻后重,逐渐加重刺激,使全身透汗,达到祛风散寒的目的;对于外感风热者,应轻快柔和,使腠理疏松,以达解表泄热之目的。

4. 应用举例

推、拿、按风池、风府、大椎、肩井、合谷等穴,可起到发汗解表、疏散风邪的作用。(六)和法

1. 定义

调和脏腑功能、气血盛衰,并兼有调和寒热的一种治法。

2. 代表手法

摩擦类手法,如:推、摩、搓、揉等。

3. 具体要求

适用于脏腑不调,气血不和所引起的肝胃气滞、月经不调、脾胃不和等证。

4.应用举例

推、摩、搓、揉胸胁、腹部和章门、期门、天枢等穴,并配以推、按、揉背部的肝俞、脾俞、胃俞等穴,能和脏腑、调气机。

(七)散法

1. 定义

活血散瘀、消肿散结、行气导滞的一种治法。

2. 代表手法

摆动类、摩擦类手法,如:一指禅推、滚、摩、揉等。

3. 具体要求

适用于食积、积聚、癥瘕、痈肿等证。手法要求轻快柔和。

4. 应用举例

外科痈肿可用高频率的缠法治疗;有形的凝滞积聚,可用一指禅推、摩、揉、搓等手法治疗,频率由慢转快,可起到消结散瘀的作用。

(八)清法

1. 定义

清除热邪的一种治法。

2. 代表手法

摩擦类、挤压类手法,如:推、擦、掐。

3. 具体要求

适用于实热证、虚热证、表热证。要求鉴别病变的表里、虚实等,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法。

4. 应用举例

气血实热者,自上而下轻推督脉,可清泻实热;气血虚热者,轻擦腰部,能养阴清热;血分实热者,自上而下重推督脉,以清热凉血;表实热者,自上而下轻推背部膀胱经,可清热解表;表虚热者,自下而上轻推背部膀胱经,以疏散表热。

第二章按摩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按摩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一、按摩的适应证

按摩手法在疾病预防、临床治疗、医学康复、预防保健等方面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在临床应用方面,按摩的治疗范围很广,伤科、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都有许多的按摩适应证。按摩适应证是指在临床上运用按摩手法能够起主要治疗、辅助治疗或参与治疗作用的各科病证或病证的某一病理阶段。伤科、内科的按摩适应证较多,且对慢性病、功能性疾病疗效较好。现对各科按摩适应证简述如下。

(一)伤科疾病

落枕、颈椎病、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椎间关节紊乱症、关节及软组织扭挫伤、关节退行性病变、跟痛症、关节脱位、关节僵直症、

外伤性截瘫等。

(二)内科疾病(含五官科)

感冒、咳嗽、不寐、中风后遗症、胃痛、泄泻、便秘、眩晕、消渴、尿失禁、头痛、痹症、口眼歪斜、青少年近视等。

(三)妇科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妊娠恶阻、缺乳、乳痛、乳腺小叶增生、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等。(四)儿科疾病

感冒、发热、腹泻、厌食、疳积、遗尿、夜啼、疝气、小儿肌性斜颈、小儿麻痹症等。

随着按摩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按摩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按摩手法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按摩的适应证不断增加。详细内容可见按摩临床各科。

二、按摩的禁忌证

按摩治疗作为一种自然疗法,没有药物的毒副作用,但和其他任何一种医疗方法一样,在临床应用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手法操作错误、患者体位不当或不宜施用手法等,均可出现一些异常反应或按摩意外,甚至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或危及生命。因此,按摩治疗必须掌握严格的禁忌证。按摩禁忌证就是应用手法治疗时容易发生异常反应或意外、临床禁用或忌用的病证或病证的某一病理阶段。以下几种情况禁用按摩治疗。

(1) 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禁用按摩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2) 诊断不明的急性脊柱损伤,禁用按摩治疗,以免造成新的损伤,产生严重后果。

(3) 各种骨折、脱位、骨病(如骨关节结核、骨关节化脓性疾病、骨髓炎、骨肿瘤以及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禁用按摩治疗,以免产生新的损害,加重或贻误病情。

(4) 有血液病或出血倾向的患者,如血友病、恶性贫血、紫癜等,禁用按摩治疗,以免导致局部组织内出血。

(5) 严重的心、脑、肺、肝、肾等器质性疾患或极度虚弱患者,禁止单用按摩治疗,以免贻误病情或发生按摩意外。

(6) 皮肤破损(如烧烫伤)、皮肤病(如湿疹、癣、疱疹)化脓渗出,患处禁用按摩治疗,以免引起局部感染或病情加重。

(7)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及合谷、至阴等穴,禁用按摩治疗,以免引起流产或出血现象。按摩医生必须严格掌握按摩禁忌证,以免发生临床事故。

三、按摩的注意事项

按摩治疗时,医生如果不严格遵守按摩临床基本操作规范,患者则可能发生不良反应或异常情况,引起医患纠纷。因此,在按摩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患者过度饥饿、饱胀、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按摩治疗。若患者有疑虑或恐惧心理时,应耐心解释,做到医患合作。

(2) 选择恰当的治疗体位,以患者感觉舒适、肌肉放松、呼吸自由,既能维持较长时间、又方便治疗的体位为宜。

(3) 对于身体瘦弱、气血亏虚患者,按摩手法操作时间不宜过长,力度不宜过重。治疗时,力量应先轻后重、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运动速度由慢到快,逐渐增加。

(4) 慎用颈椎扳法、腰椎扳法等运动关节类手法,以免发生意外。若必须使用时,应注意手法的适应证、操作规范,在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内和患能够忍受的情况下进行。

(5) 妇女孕期、月经期的腰骶部、腹部、肩部相关穴位应慎用手法,治疗前一定要详细询问患者,以免发生意外。非治疗的女性敏感部位,应避免按摩手法操作。

(6) 在腰腹部施用手法时,患者应先排空大小便,去除阻碍操作的物品,如裤带、衣物等。

(7) 医生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证、病位、性别等不同情况恰当选择、灵活加减按摩手法,做到手法准确、规范、力度适中,避免使用暴力、蛮力,手法宜精不宜滥,贵专不贵多。

(8) 在治疗时,医生要集中精力,观察患者的反应,如面部表情变化、肌肉的紧张度及被动运动的抵抗程度等。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手法力度与方法,避免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损伤。

(9) 医生应保证两手温暖,经常修剪指甲,不得佩戴戒指及其他饰品。治疗前后均应清洁双手。治疗环境应清洁、安静。(10) 手法治疗时间,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所应用的手法等确定。一般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个别患者可适当

延长,以保证疗效。一般慢性病证可每日按摩一次,10-15次为一疗程,每个疗程之间可间隔3?5天,以保证疗效。

第二节按摩手法的反应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人体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反应。一般来说,由于按摩是一种无毒副作用的自然疗法,多数患者会感到轻松愉快、病痛缓解,无不适反应。有些患者可能产生短暂轻

度的不适,继续治疗则会消失,这些均属于手法治疗的正常反应。但按摩手法应用不当、操作时间过长或刺激力度过大、患者精神紧张、按摩适应证选择不当等,则会出现按摩手法的异常反应,甚至产生对人体的损害,发生按摩意外。对按摩手法的异常反应必须提前预防,一旦发生,必须及时恰当处理。

手法治疗的异常情况,常见有晕厥、疼痛加重、皮肤破损、皮下出血、骨关节损伤等。一、晕厥

在按摩治疗时,患者突然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甚至发生短暂意识丧失、昏倒等现象,称为晕厥,属中医厥证范畴。

(一)原因

(1) 情绪过于紧张或对按摩手法有恐惧感。

(2) 饥饿、疲劳或体质极度虚弱。

(3) 有低血压、低血糖、心脏和脑血管病史。

(4) 由卧位到坐位、立位的按摩体位变换过快。

(5) 按摩手法力度过大、患者剧烈疼痛或按摩时间过长。

(6) 使患者颈部突然转动或按压颈动脉窦部位时间较长。

(二)表现

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短暂意识丧失或昏倒。

(三)处理

(1) 若有先兆症状应立即停止按摩,去枕使患者平卧,保持空气流通,解开衣扣,以保持呼吸通畅。给患者喝些温开水,休息一会儿即可好转。

(2) 若有昏倒、短暂意识丧失,可立即掐患者人中、内关、合谷,拿肩井,按揉涌泉,或配合针刺促其苏醒。若无效立即送急诊处理。

(3) 较重的晕厥患者,应注意保暖,并口服温糖盐水100?200毫升,随时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必要时可给少量氧气吸入。

(4) 待患者晕厥症状基本消失后,一般应卧床休息观察30?60分钟,方可起身。

(5) 查明晕厥原因,以确定是否继续进行按摩治疗。如有其他病史,应先治疗其他疾病,待治愈后再进行按摩治疗。

(四)预防

(1) 治疗前详细询问病史,有诱发晕厥的疾病者,禁用按摩治疗。

(2) 对按摩有紧张、恐惧者,应跟患者耐心解释,帮助其调节情绪。

(3) 不在患者饥饿、疲劳、极度虚弱状态下进行按摩治疗。

(4) 在按摩治疗过程中,患者由卧位到坐位、立位的变换不可过快。对剧烈疼痛患者,按摩手法力度不可过大,时间不可过长。

(5) 避免使患者颈部突然转动和按压颈动脉窦部位时间过长。

(6) 手法治疗时,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询问患者的感觉,及时调整按摩手法。如有晕厥先兆征象,应立即停止按摩治疗。

二、疼痛加重

患者经手法治疗后,疼痛比治疗前明显加重,两三天后仍无减轻、反而加剧者,称为疼痛加重。这是按摩治疗常见的一种异常情况,但须与按摩的正常反应鉴别。按摩的正常反应可见疼痛加重,但疼痛不剧烈,一般于按摩后至次日逐渐减轻消失无需特殊处理。现对疼痛加重的异常反应简述如下。

(一)原因

(1) 按摩手法刺激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或力度过重、或幅度过大、或频率过快,均可使疼痛加重。

(2) 按摩手法不规范,运动关节类手法操作不当,或使用暴力蛮力,或手法生硬涩滞,或体位不当。

(3) 按摩适应证选择不当,或诊断不明,或造成新的损伤。

(4) 患者体质虚弱,对于疼痛的耐受力差。

(5) 发生皮肤破损、皮下出血、骨关节损伤等按摩异常情况。

(二)表现

(1) 患者按摩后疼痛明显加重,且经2?3次治疗仍无减轻,反有加剧趋势。

(2) 疼痛由浅入深,或由可耐受到不可耐受。

(3) 患者出现新的压痛点,或伴肢体运动功能受限,甚至强迫体位、拒按等症状。

(4) 若发生按摩意外,可见皮肤破损、皮下出血、骨关节损伤等异常情况的相应症状。(三)处理

(1) 初次按摩,患者疼痛加重,可观察2?3日,仍无缓解,应重新检查诊断。如确属按摩适应证,应调整按摩手法。

(2) 若疼痛剧烈,应当检查是否造成新的损害或发生按摩意外。暂停按摩治疗,做相应处理。

(3) 未造成严重损害和按摩意外的患者,可调整按摩手法和体位,减轻按摩手法刺激量,治疗观察2?3日。如疼痛明显减轻,则继续治疗。

(4) 若发生按摩意外,应立即停止按摩治疗,按其他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四)预防

(1) 按摩治疗前,必须明确诊断,根据按摩适应证及患者的体质、既往病史等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2) 规范按摩手法操作,掌握按摩手法刺激量,坚持力量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时间由短到长、逐渐加大刺激量的原则。

(3) 按摩治疗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感觉,注意病情变化。若突然剧烈疼痛,应立即停止按摩治疗,以免造成新的损害。

三、皮肤破损

在治疗中、治疗后,因按摩操作不当或器物划伤,可发生皮肤破损现象。

(一)原因

(1) 按摩手法操作不规范,如擦法未使用介质、力量过大而使皮肤起皱,易发生皮肤破损。

(2) 按摩手法刺激量过大,如按、揉、擦、搓等手法用力过大过猛,时间过长等。

(3) 医生指甲过长或佩戴饰物等易划伤患者皮肤。

(二)表现

患者按摩部位出现皮肤破损、流血或渗血、红肿、疼痛等。

(三)处理

(1) 发现患者皮肤破损,应立即暂停手法治疗,做止血、消毒、包扎等外科一般处理。

(2) 若需继续手法治疗,应避开皮肤破损部位。

(3) 应规范按摩操作,调整刺激量,必要时使用按摩介质。

(4) 若系医生划伤,应修剪指甲,去除饰物。

(四)预防

(1) 规范按摩操作,精确掌握手法动作要领。

(2) 调整按摩手法刺激量,不可时间过长、用力过大。

(3) 注意使用按摩介质,如滑石粉、石蜡油等以保护、润滑皮肤。

(4)医生在行按摩治疗前,应注意修剪指甲,去除两手饰物。

四、皮下出血

按摩治疗时,因操作不当致血管破裂出血,瘀积于皮下,称为皮下出血。

(一) 原因

(1) 按摩手法操作不当,如按、揉、击、拍、搓、揉等手法用力过猛、时间过长、刺激过重。

(2) 患者有出血倾向,如血小板过低、凝血功能障碍者。

(二)表现

按摩局部出现青紫、瘀斑,同时伴有疼痛、肿胀等现象。

(三)处理

(1) 若发现皮下出血,应立即停止局部按摩治疗,以免加重皮下出血。

(2) 用冷敷法止血,待1?2天皮下出血停止后,可在局部施轻柔地按摩,并配合热敷法,促进瘀血消散吸收。

(3) 若皮下出血难以停止,或在非按摩部位发现瘀斑,应督促患者做进一步诊治。

(四)预防

(1) 规范按摩手法操作,用力不可过猛过重,按压、挤压、击打等时间不可过长。

(2) 患者有易致皮下出血的疾病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3) 临床注意观察患者反应,随时询问患者对手法轻重的感受,并及时调整手法。

五、骨关节损伤

因按摩操作不当或患者特殊情况可发生骨折、关节脱位、关节扭伤等意外,统称为骨关节损伤。属严重异常情况,须及时恰当处理。

(一)原因

(1) 按摩手法操作不当,使用暴力蛮力,或强行硬扳、或牵拉过度、或屈伸挤按过猛过重、或过

度旋转等。

(2) 年老体弱、骨关节功能长期废用、骨病患者易发生骨关节损伤。

(二)表现

(1) 发生骨折时,常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肢体畸形、骨擦音和异常活动等临床表现。

(2) 发生关节脱位时,除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外,还可见骨端关节面位置改变、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等临床表现。

(3) 发生关节扭伤时,局部疼痛、肿胀、关节功能障碍,可伴见关节囊、关节周围韧带损伤的相应临床表现。

(4) 骨关节损伤严重或处理不当者,可并发血管、神经损伤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

(三)处理

(1) 怀疑发生骨关节损伤时,应立即停止手法治疗,做进一步检查,必要时做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2) 对于骨折、脱位患者应按骨折处理原则,及时整复、固定,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3) 关节囊及軔带损伤应进行相应处理,如固定、药物外敷等。对于韧带断裂患者,需行手术治疗。

(4) 对于骨病患者,应视具体情况而采用相应的治疗。

(四)预防

(1) 按摩手法力度不可过大过猛,切忌使用暴力蛮力,对摇扳、屈伸、按压、牵抖等运动关节类手法操作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2) 对儿童、年老体弱、骨病患者,按摩手法要因人制宜,防止发生骨关节损伤。

(3) 进行关节被动运动时,一定要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应由小到大、由慢到快,循序渐进。禁止强行硬扳、过度牵拉、突然发力、旋转扭曲等粗暴操作。

(4) 在按摩治疗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耐受情况,及时调整手法操作。

第三节按摩介质

一、按摩介质概述

按摩介质是指在治疗中,涂于患者体表,起润滑、保护皮肤作用,同时具有一定药物作用的物质。

介质通常为膏剂、油剂、粉剂。目前常用的有按摩乳、红花油、精油、滑石粉、水;过去也曾用葱姜汁、麻油、蛋清、药酒。

介质主要用于与皮肤有摩擦的手法,或为提高温通经络、活血祛瘀作用的手法。一般需要使用介质的手法有:摩法、擦法、推法、捋法、抹法、推桥弓。例如,为提髙擦法的温通作用,可在施术部位涂按摩乳,如此既可方便手法操作,提高温热效果,又可保护患者的皮肤。再如,在损伤后瘀血的部位,可涂红花油后再做手法,如此手法与药物的活血作用相得益彰。应用按摩介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仔细阅读所选用介质的说明书。

(2) 涂介质的部位应充分暴露。

(3) 用量适当。

(4) 皮肤过敏、破损,或有皮肤病等异常情况时,应禁用介质。

(5) 在使用介质时或使用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如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用此种介质,对症治疗,并暂时停止局部按摩治疗,待皮肤恢复正常后再做治疗。

二、常用按摩介质及作用

(一)粉剂

滑石粉即医用滑石粉,有润滑、敛汗爽肤作用,四季均可使用,夏季多用,适于各种病证,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介质。在治疗部位涂以滑石粉,便于医生手法操作,防止患者皮肤损伤。

(二)油剂

1. 石蜡油

石蜡油即医用石蜡油,有润滑皮肤和去除表皮衰老细胞作用。

2. 麻油

麻油即食用麻油。除润滑作用外,使用擦法时涂少许麻油,可增强手法的透热作用。小儿久病成虚加用麻油配合手法,有加强补益的作用。

3. 红花油

红花油由冬青油、红花、薄荷脑配制而成,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急性或慢性软组织损伤。

(三)膏剂

冬青膏由冬青油、凡士林等配制而成,有温经散寒、加强手法透热和润滑作用。若加少许麝香可增强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的功效。常用于软组织损伤及小儿虚寒性腹泻。

(四)水剂

1. 葱姜水

葱姜水由葱白、生姜捣碎取汁,或葱姜切片浸泡于75%酒精中即成,有加强温热散寒作用。

2. 姜汁

姜汁由新鲜生姜洗净切片、捣碎取汁,加水少许即成。冬春季多用,有润滑皮肤、散寒解表、温中止痛、健脾暖胃、固肠止泻等作用。一般多用于小儿外感风寒所致的发热、咳嗽、腹痛、腹泻等症。

3. 薄荷水

薄荷水由薄荷叶适量,开水浸泡后放凉去渣即成。夏季多用,有润滑皮肤、清热解表、解暑、清利头目等作用。常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或暑热导致的发热咳嗽。

4. 水

水即凉饮用水。有清凉退热作用,并能湿润皮肤,防止皮肤损伤。小儿推法常蘸水操作,如退六腑可治小儿发热。

(五)酒剂

1. 白酒

白酒即市售白酒。多用于成人,有活血祛风、散寒除湿、通经活络的作用。一般用于急性扭挫伤和痹证,对发热病人尚有降温作用。

2. 酒精

酒精选用75%医用酒精,有散热作用。

3. 药酒

药酒常用风湿活络酒、五加皮酒、独活寄生酒等。有行气活血、通经活络、祛风除湿等作用。可视具体病情选用,适于各种急、慢性损伤。

(六)其他剂型

1. 按摩乳

按摩乳即市售按摩乳,有润滑、护肤等作用,四季均可应用。擦法、按揉法操作时,用按摩乳能增强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作用。

2. 鸡蛋清

将鸡蛋穿一小孔,取蛋清使用。有清凉去热、消食化积作用。多用于小儿外感发热、消化不良等。

第三章按摩手法综述

第一节手法概述

一、手法的概念

手法就是用手或肢体的某些部位,按特定的技巧作用于患者体表,使产生的力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的目的,将这种特定的技巧称为“手法”。

“手”是因为:主要以手着力,故统称为“手”。“法”是因为:虽然各种手法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但又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其区别点就在于手法有特定的技巧,是能治病、防病、保健的医疗手段,故称为“法”。古人称:“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二、手法的基本要求

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和渗透的目的。

(一)持久

持久是指手法的动作要领能够持续作用一段时间。

(二)有力

有力是指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在用力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选择适当的力量。力量是可大可小的,大时力量可达肌肉、骨骼;小时仅达皮肤和皮下。也就是说力量并不是越大越好。

(三)均匀

均匀是指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在操作时力量不可时轻时重,速度不可时快时慢,幅度不可时大时小。在改变力量、速度、幅度时要逐渐地、均匀地改变。

(四)柔和

柔和是指手法要轻柔缓和,不使用蛮力、暴力,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五)深透

深透是指每个手法应用完之后,均能使该部位的浅层组织和深层组织得到充分放松。(六)渗透

渗透是指一些手法产生的效果是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如应使擦法产生的热逐渐渗透到深层组织,这称为“透热”。

手法的6个基本要求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持续运用的手法可使力逐渐渗透到组织深部,均匀协调的动作使手法更趋柔和,力量与技巧的结合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达到“刚柔相济”的境界。

手法是按摩治病与保健的主要手段,运用时力量是基础,技巧是关键,两者必须兼有,缺一不可。要达到熟练掌握各种手法操作要领,并能在临床上灵活运用,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手法练习和临床实践,方可由生而熟,熟而生巧,乃至得心应手,应用自如,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三、手法的分类

按摩手法的分类主要按其手法操作的动作形态、作用力、应用对象等不同特点进行划分,常见的分类有如下几种:

(一)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分类

1. 摩擦类手法

摩擦类手法即具有摩擦特点的手法。常用的有推法、摩法、擦法、搓法等。

2. 挤压类手法

挤压类手法即具有挤压特点的手法。常用的有按法、点法、拿法、捏法、拨法等。

3. 摆动类手法

摆动类手法即具有摆动特点的手法。常用的有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等。

4. 振动类手法

振动类手法即具有振动特点的手法。常用的有抖法、振法、颤法等。

5.叩击类手法

叩击类手法即具有叩击特点的手法。常用的有拍法、击法、叩法等。

6.运动关节类手法

运动关节类手法即可以使关节产生运动的手法。常用的有摇法、扳法、拔伸法、屈伸法等。上述分类方法主要着眼于手法的动作形态、运动方式。各类手法动作要领规范、清楚,区分明显,比较适合初学者学习。本教材亦采用这种分类方法,介绍了23种基本手法。

(二)根据手法的作用力方向分类

1. 垂直用力类手法

垂直用力类手法指手法的作用力方向与治疗部位互为垂直的一类手法。如按法、一指禅推法、拍法等。

2. 平面用力类手法

平面用力类手法指在一定压力的基础上手法移动方向与患者部位表面互为平行的一类手法。如推法、摩法、擦法等。

3. 对称合力类手法

对称合力类手法指在治疗部位两侧呈对称性相对用力的一类手法。如拿法、捏法、搓法等。

4. 对抗用力类手法

对抗用力类手法指两个相反方向的作用力同时作用于治疗部位的一类手法。如拔伸法、扳法等。

5. 复合用力类手法

复合用力类手法指两个以上方向的力同时作用于治疗部位的一类手法。如摇法、背法等。(三)根据手法的应用对象分类

1. 小儿按摩手法

小儿按摩手法指主要应用于小儿治疗的一类手法。如推法、运法、掐法、捏脊法等。

2. 成人按摩手法

成人按摩手法指主要用于成人治疗或保健的一类手法。如推法、揉法、按法、扳法等。较小儿按摩手法的刺激量大,但手法名称等并无严格区别。

本教材介绍的手法以成人按摩手法为主。

此外,还有根据手法流派分类的,如一指禅流派手法、滚法流派手法、内功按摩手法等。还有根据手法组成成分进行分类,如单式手法、复合手法、复式手法等。也有根据学习环节与应用目的对象分为基础手法、局部练习手法和临床手法等。

第二节摩擦类手法

摩擦类手法是指以指面或掌面贴附在体表作直线或环形移动的一类手法。其手法特点是贴附体表进行摩擦,运动形式既有单向直线,又有直线往返,也有环形或弧形。摩擦类手法可产生一定的热量,具有祛寒、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等作用。本类手法主要包括推法、擦法、摩法、搓法等。

一、推法

【操作】

1.拇指推法

用拇指指腹着力于治疗部位,进行单方向直线或弧线推动,其余四指助力。可单手推、两手推,亦可自正中向两侧分推(见图3-2-1拇指推法略)。

2.指推法

用食、中、无名和小指并拢进行推动的一种方法。若多指分开推动,又称“梳推法”。

3.掌推法

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见图3-2-2)。图3-2-2掌推法略

【动作要领】

(1) 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推动时压力要平稳着实。

(2) 速度均匀,宜缓不宜快,推动时要流畅自然。

【作用及应用】

通经活络,行气消肿,消积导滞。

拇指推法动作灵巧,接触面小,多用于头面、颈项、手足以及关节周围等,可治疗头痛、头晕、关节肿痛等病证;掌推法接触面积大,力量柔和而沉实,主要用于胸腹、四肢以及背部等,可治疗外感发热、腹胀便秘、积食癃闭、高血压病、头痛失眠、腰腿痛、风湿痹痛等病证。

【注意事项】

为防损伤皮肤,可使用按摩介质。

二、擦法

【操作】

1. 掌擦法

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稍用力下压,做均匀的上下或左右直线往返快速擦动(见图3-2-3)。图3-2-3掌擦法略

2. 鱼际擦法

用大鱼际着力于治疗部位,做直线往返快速擦动(见图3-2-4)。图3-2-4鱼际擦法略

3. 侧擦法

4. 用掌的尺侧着力于治疗部位,做直线往返快速擦动(见图3-2-5)。图3-2-5侧擦法略【动作要领】

(1) 擦法操作时动作要稳,不论是上下摩擦或左右摩擦,均必须直线往返移动,不可歪斜。

(2) 摩擦时往返距离要拉长,而且动作要连贯。

(3) 压力要均匀适中,不可太大,以摩擦时不使皮肤起皱褶为宜。

(4) 肩部放松,肘关节自然下垂,做到发力于臂,蓄劲于腕,使动作平稳而有节奏性。【作用及应用】

祛风散寒,温阳益气,调和营卫,消瘀止痛。治疗寒性疾病。掌擦法接触面积大,产热相对鱼际擦法较慢,主要用于腰骶、四肢、肩部;鱼际擦法接触面积小,产热较快,主要用于上肢及颈肩部;侧擦法接触面积更小,产热高且快,主要用于腰骶、肩背及四肢。

【注意事项】

压力适中,呼吸自然。为防擦破皮肤,可结合使用冬青膏等按摩介质进行操作。

三、摩法

【操作】

1.指摩法

手指并拢,掌指关节自然伸直,腕关节微屈,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附着于治疗部位,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见图3-2-6)。图3-2-6指摩法略

2.掌摩法

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微背伸,将掌平放于治疗部位,以掌心、掌根部着力,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见图3-2-7)。

图3-2-7掌摩法略

【动作要领】

(1) 上肢及腕掌放松,轻放于治疗部位。

(2) 前臂带动腕及着力部位做环旋活动。

(3) 动作要缓和协调。

(4) 用力宜轻不宜重,速度宜缓不宜急。

【作用及应用】

理气和中,消积导滞,行气和血,散瘀消肿。指摩法主要用于颜面、眼周及穴位,可用于治疗眼部疾病,也可用于美容、保健。作用于穴位时,根据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如摩膻中,可宽胸理气,治疗胸闷、气喘、心悸等病证;掌摩法

主要用于腹部,能调理胃肠功能,预防术后肠粘连。若顺时针作用于腹部有通腹作用;若逆时针作用于腹部有涩肠作用。

【注意事项】

指摩法作用于颜面、眼周时常用一些供美容使用的按摩乳等,以保护皮肤并使皮肤更具有活力。

四、搓法

【操作】

1.夹搓法

用双掌掌面夹住肢体,两掌相对用力,做相反方向的快速搓揉,同时由上向下移动(见图3-2-8)。图3-2-8夹搓法略

2.推搓法

用单掌或双掌掌面着力于治疗部位,在来回往返搓动的同时做横向推动。

【动作要领】

(1) 搓动时两手用力要对称。

(2) 搓揉动作要快,但向下移动要慢。

(3) 操作时不宜将肢体夹之过紧,腕关节要放松,使搓揉动作灵活而连贯。

【作用及应用】

调和气血,疏松脉络,缓解强刺激手法引起的不良反应。

推拿手法重点整理

《推拿手法学》复习题一.单选题 1.首次详细记载了手法抢救自缢死的书籍是(《金匮要略》)。 2.“小儿虽无病,早起常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翳风寒”见于(《千金方》)。 3.颞下颌关节脱臼的口内复位法最早记载于(《说文解字》)。 4.《灵枢·官能》记载按摩人员选材与考核的方法是(“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敝……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复生如故也。”)。 5.按摩导引发源于我国的(中原(今河南一带))地区。 6.拈脊骨皮法相当于现在的(捏脊法)。 7.最早在中国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着设有按摩博士的朝代是(隋代)。 8.“按导”一词为(张从正)首先提出的。 9.蝴蝶双飞是指双手同时操作(一指禅(偏锋)推法)。 10.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推拿专着的诞生)。 11.一指禅推法的主要操作特点是(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深浅适度)。

12.掐法主要用于(急救(全身各部腧穴))。 13.丁氏滚法操作时肘关节屈曲的,约呈( 130°~150°)左右。 14. 摩法与揉法的主要区别是()。 15.下列手法中产热最高的是(擦法)。 16.一指禅偏锋推法以(头面部)部位最常见。 17.小鱼际擦法又称(侧擦法)。 18.分坎宫又称为(分阴阳)。 19.擦法操作之后,一般配合(润滑介质)使用。 20.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的(《医门秘旨》)。 21.缠法的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生肌托毒)。 22.平推法的操作以掌指着力在一定的治疗部位上作(直线推动)。 23.抖法的要求是(抖上肢的频率为200~250次/分,抖下肢的频率为100次/分左右;频率由快至慢;受术肢体要伸直,自然放松;操作时动作要连续不断;抖上肢的幅度较小,应控制在2~3cm,都下肢则幅度稍大;术者操作时要保持呼吸自然,不可屏气;在抖上下肢前,可先施以拔伸法和搓法;对患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慎用上肢抖法)。 24.以下哪一种手法是一指禅推法在临床上的操作变化(跪推法和缠法)。

对名著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思考(转)

对名著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思考在名著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下面我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结合《水浒传》阅读教学实例,谈点浅见。 一、精心设疑,调动思维积极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往往是从产生疑问开始的。因此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精心设疑,创设问题情景,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1.在词句品味时设疑。 作品精彩靠内容,内容精彩靠语言,语言的魅力则体现在重点词、关键句上。把握有关词句设疑研读,驱动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内容,获得情感熏陶。因此对词语、句子、段落的隐含义的质疑释疑,无疑是阅读的基础。《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章节写鲁达与史进、李忠在潘家酒楼喝酒,“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学生对这几句的阅读往往忽略而过,认为此处无非是写出了鲁达的焦躁性格。其实不然。如果此时教师以“除了表现鲁达焦躁性格,你从中还发现了什么”设疑,让学生思考,想必会激起不小的思维涟漪。缘疑而思,就能够明白,鲁达的这一焦躁性格正是他的性格缺陷。联系下文,鲁达打死镇关西后寻思,“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隐约可见他在军中过得不是很如意,这或许正与他性格粗鲁不会迎合有关,后来五台山打骂同门的表现也印证了他不合群的性格。所以对词语、句子、段落的隐含义进行理解,除了应该让学生结合特定的语境去体会的匠心,还应该使学生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意识。 2.在形象对比中设疑。 笔者曾在上《水浒传》导读课时指导学生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与“武松醉打蒋门神”两个章节进行比较阅读,提出了“鲁达与武松,谁是真英雄”的疑问。这一问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尤其是男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认为鲁达是第一英雄的,列举了鲁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种种义举,说他救了金翠莲,害得自己做不了军官而只好做了和尚,说他野猪林救林冲,连和尚都做不成而只好上二龙山落草,说他的这些行为都不关自身利益,这是真正的英雄所为,武松比不上他。说武松才是真英雄的,则干脆以武松与鲁达在犯下人命案子后的不同表现为证——武松在血溅鸳鸯楼之后,光明磊落地在墙壁上题写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大字,坐不改名,行不改姓,一人做事一人当,是真英雄之风范;而鲁达,三拳打死了郑屠,便寻思“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并“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所以有学生认为,鲁达救金翠莲是够仗义的,但事后畏罪潜逃无疑是不够英雄的。尽管学生的这些争论各有千秋也各有偏颇,但他们能结合对作品的独特理解来评价人物形象,这正是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的良好契机。 3.在他人评价上设疑。 对那些值得争鸣的文学理论上的观点材料,只要是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师不妨提供给学生,以此设疑,有意倡导批判性阅读。比如,金圣叹评点“血溅鸳鸯楼”这段时,在一旁一再批上“杀第一个”、“杀第二个”、“杀第三个”……“杀十三个,十四个,十五个”,并在“武松道:‘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句中的“方才心满意足”旁,又批上:“六字绝妙好辞!”而容与堂本在“又入来,寻着两三个妇女,也都搠死在房里”句旁,批了个“恶!”字,又批曰:“只合杀三个正身,其余都是多杀的。”无论是武松的快意恩仇,还是金圣叹的大唱赞歌,以及“血溅鸳鸯楼”故事被久远传诵等,这背后确实有值得我们深长思之的地方。鉴于此,教学时不妨将这两种观点都告诉学生,由学生或从《水浒传》的其他章回寻找佐证以证明武松之快意恩仇,或联系金圣叹的其他有关论

推拿学基础题库

XX中医药大学推拿学基础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手法 2、?法 3、振法 4、拨法 5、一指禅 6、揉法 7、摩法 8、擦法 9、推法 10、搓法 11、抹法 12、抖法 13、按法 14、点法 15、捏法 16、拿法 17、捻法 18、拍法 19、击法 20、叩法 21、摇法 22、扳法 23、拔伸法 24、导引 25、介质 26、捏脊 二、填空题

1、推拿古称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等,而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 ____ 代。 2、成人推拿挤压类手法包括 __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等。 3、伤科八法指的是。 4、整复类手法的要求为。 5、《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一旦临证,机触于外,,,。 6、按照手法的动作形态分为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7、成人推拿摩擦类手法包括 __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等。 8、最早的推拿专著为。 9、推拿一词始建于__代__的__一书。 10、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描绘有捶背、抚胸、按压等44种导引姿势。 11、春秋战国时期,名医__运用推拿、针灸抢救尸厥患者。 12、东汉名医__ 在《》描绘体外心脏按摩抢救自缢死的方法。 13、魏晋时期__在《》记载最早的捏脊法。 14、隋代最高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设有____的职务。 15、现存最早的推拿学专著是______。 16、?法的频率为______。 17、民国时期,江浙一带形成的推拿流派为______。 18、关于推拿操作时的体位:操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原则,被操作者以____________为原则。 19、整复类的手法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 20、常用的介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单选题 1 、推拿形成初期的手法较少,常用的有: A 、按摩 B 、按揉 C 、推拿 D 、推按 2 、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要求正确是 A 、前后摆动 B 、尺侧高于桡侧 C 、手法频率120-160 次/分 D 、手腕伸直 3 、最早的推拿专著为:

寓素质教育于化学课堂教学之浅见

寓素质教育于化学课堂教学之浅见 【摘要】本文以提问作为切入点,从提问的功能、提问的原则、提问的艺术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化学课堂上落实素质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提问 化学课既是普通中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是职业技术学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培养适合21世纪需求的人才,不仅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更是值得深刻探讨的理论课题。 课堂提问是教师授课中一种常用的手段,提问技巧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如何认识提问功能、把握提问原则、巧用提问艺术以落实素质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课堂提问的功能 1、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智力之母,以致有达尔文把甲虫放在嘴里、舍勒尝氢氰酸的壮举。那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材料及现实生活中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努力创设兴趣情景,使化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 2、提问便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教师讲课中不能靠维持纪律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而应该以授课内容本身来吸引学生。而一个个由浅入深的问题会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这种功能无论在课的开始、课的中间还是课的结尾,都能充分地反映出来。另外教师对授课的“收”和“放”事先也要有计划。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可以通过巧妙提问,把它集中起来。当学生的注意力持续集中于问题而产生疲劳的时候,教师应该用巧妙的问题把它引开,从而使讲课疏密相间、快慢结合,以保持学生听课的兴趣。 3、提问有助于发展学生能力。教师通过提问,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还发挥着巩固知识的作用。实践证明:如果课堂上学生只是“静听”,那么他们所吸收的知识会因为缺乏强化而不能巩固,通过提问能迫使学生起“自我强化”作用。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每堂课都有一个教学目标,课堂提问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切忌盲目地提问,决不可以认为提问越多越好。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即哪些知识需要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怎样提问,都要一一设计好。若脱离教学目标乱提问,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干扰学生的定向思维。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浅见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浅见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改革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将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在这种欲望驱使下,能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学习,甚至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现今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我在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先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乐园有现实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作对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这堂课的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内容的趣味性,又完成了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任务,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在上《语言的实际应用》时,我设计了一组模拟招聘,并穿插原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杨澜(现主持凤凰卫

按摩大全为了家人应该学习按摩学习入门

按摩大全——为了家人应该学习 家庭穴位保健按摩视频教学讲座 足底保健按摩(1) 足底保健按摩(2) 人体穴位自我按摩法 颈椎病按摩手法(一) 颈椎病按摩手法(二) 【推拿按摩针灸】视频教学 一些按摩常用手法直观的动画演示 【推法】(直推;分推;旋推) 推法为按摩常用手法之一。分直推、分推、旋推三种。有旋推为补,直推为清为泻(向指根方向);屈其指直推力补,直其指直推为泻;往上推为清,往下推为补等说法。 1.直推法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或食、中二指指腹,或以掌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向前推动。 2.分推法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 3.旋推法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 【运法】

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运转。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泻等说法。 【揉法】(指揉法;掌揉法;鱼际揉法) 1.指揉法用拇指或食指端,或用食、中、无名指端着力,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称指揉法。 2.掌揉法 用掌根大、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称掌揉法。 3.鱼际揉法 仅用大鱼际部着力,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称鱼际揉法。 【按法】 用拇指腹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称按法。操作时常与揉法结合而用,称按揉。 【摩法】

摩法是按摩常用手法之一。分指摩法、掌摩法和旋摩法三种。有顺摩为补,逆摩为泻;掌摩为补,指摩为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等说法。 1.指摩法用食、中、无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称指摩。 2.掌摩法 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称掌摩。 3.旋摩法 用双手全掌指面着力,自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的解剖方向,两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转运摩,称旋摩法。 【掐法】 掐法为按摩常用手法之一。用拇指甲用力掐入穴内以不掐破皮肤为宜。 【拿法】

思维结构与课堂教学——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

思维结构与课堂教学 ——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 胡卫平,魏运华 近几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变。在教学观念方面,逐步将教学转向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主动活泼的发展,把学生从机械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在教学目标方面,逐步从只重视知识目标过渡到重视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在教学内容方面,逐步从难、繁、偏、旧过渡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和联系科技实际,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方法方面,逐步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逐步过渡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但是,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活动,但仅停留在行为互动水平;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却忽视学生的积极思维;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却忽视课堂教学的目标;注重学生的自学,却忽视教师的指导;注重探究的形式和过程,却忽视探究的内容及其对探究过程的反思;等等。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活动是思维。因此,促进学生和教师积极主动的思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经过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林崇德教授提出了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主要思想包括: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概括是思维的基础;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思维能力的培养,最终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是一个系统的结构;各学科教学是否有成效,关键在于能否形成学生的各种学科能力;教学是师生交互作用的活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是能动的角色和要素,他们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共同推动着教学过程向前发展;等等。其核心是思维的“三棱结构”模型(如下图)。该模型认为,思维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多侧面、多形态、多水平、多联系的结构,包括思维的目的、思维的过程、思维的材料或结果、思维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思维的品质、思维的监控,是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的统一,动态性是思维结构的精髓。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是我国在智力研究方面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不仅使我们加深了对智力本质和思维心理结构的认识,而且为各种教学理论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规划 思维的“三棱结构”模型认为,思维是主体和客体的交互作用中,在感性反映形式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以自觉的定向、能动地预见未来、作出计划及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变革社会、调节自己为前提。所以,目的性是思维的根本特点,它反映了思维活动的自觉性、有意性、方向性和能动性,并构成思维结构中的核心要素。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态度、促进发展的课堂教学,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在认知、情感和心理动作领域完成了教育目标分类,对课堂教学中推动目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了两种趋向,一方面机械地出示教学目标,直接把教师备课时确定的目标告诉学生;另一方面,错误地理解教学的生成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学目标完全由学生自主确定。根据思维结构,任何思维活动都应该有目标,而思维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活动,因此,首先要根据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制定比较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监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浅见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浅见 商南县过风楼镇中心小学雷小丽 课堂教学是教学最基本的形式,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乃至将来,课堂教学永远是教师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源泉。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热心探讨的课题之一。课改几年来新课程、新理念、新的学习方法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怎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下面就我的亲身实践略谈几点体会。 一、有效备课,是奠定有效课堂的基石。 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好课自然而然成了上好课的前提。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参、教材。在备课之前,我找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它对每一学段教学的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教师用书及教材,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以及本单元在全册的位置,明确每组教材的编写目的,同时联系每单元的内容和训练重点,构思备课。为了能备好课,我努力做到细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我也仔细阅读,了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

法学法。我严格要求自己每一节课都这样备课,我发现有准备的“仗”打得更有意思,我也从中获得了自信。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备讲,备导。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我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备问,问题的设计也要精心考虑,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凸显单元训练重点,要少而精,要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备作业,现在的作业要求有拓展有延伸,这样学生才会有所提高。所以,每次备课,我都要广泛查找资料,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达到训练、巩固、提高的目的。 3、备学生。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我班的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力较差,主动提问的动力不足,抓重点句子理解的能力差,因此我在这些方面会特意做好引导的准备。 精心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所以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努力地提高课堂质量,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二、抓住课文的重难点,是有效课堂的突破点。 每篇课文都有各自的重点。所以教者要抓住关键,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去思考、分析、研究。鉴于此,

推拿按摩基础知识

推拿按摩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概论 细目一:按摩发展简史 要点一:按摩的概念 按摩是在人体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用手或按需分配的其他部位,施之于一定力量的、有目的、有规律的一整套手法操作活动的总称。 要点二:按摩的起源、发展 1、按摩源于中原地区,源于人类的自我本能。 2、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对按摩有较为具体的论述,为按摩的发展奠定了两座基础。 3、春秋战国埋藏,按摩已成为主要的治疗和养生保追索手段之一。当时就有民间医生扁鹊用按摩,针灸成功救治了虢太子医案。 4、三国时期,开始形成按摩与导引,出,现了膏摩,火灸。华佗模仿熊、猿、鹿、虎、鹤的动作创造了最早的按摩导引术-五禽戏。 5、隋唐时期,按摩已经发展为系统的专业治疗方法,设产了按摩科,建立了按摩医政。 6、明代形成了小儿按摩独特体,如我国现存最早的小儿按摩专著《小儿按摩经》。 7、1957年在北京首次举办了盲人按摩培训班。 8、1987年我国创办了第一个按摩期刊《按摩与导引》。 细目二:按摩疗法的特点及分类 要点一:按摩疗法的概念 要点解析:按摩疗法属中医外治法,它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功能为一体,其有简单易行,施用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要点二:按摩疗法的分类 要点解析: 1、据应用对象发为:成人按摩和小儿按摩。 2、据应用目的分为:医疗按摩、保健按摩、康复按摩。 3、据手法特点分为:一指禅按摩,正骨按摩、点穴按摩、气功按摩、捍筋拍打按摩。 第二单元按摩的作用及原理: 要点:按摩的作用 要点解析: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平衡阴阳;理筋整复,滑利关节,预防保健。 (资料整理:博朗电子杭州办事处) 第三单元按摩的治疗原则及治法 细目一:按摩的治疗原则

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浅见

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浅见 发表时间:2012-06-28T09:31:23.7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9月总第109期供稿作者:满荣彬[导读] 总之,通过三年多的摸索实践,高效课堂教学在我校已取得显著成效。 满荣彬河北省滦平县第三中学068250 教学顾名思义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必须经历的程序,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呢?本人就三年来我校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改和教研谈点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教师要努力转变好角色,变“教”为“导”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过程应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作为数学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更需教会学生“会学”,这才能应古人之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此,教师必须走下讲台,走进学生中间,成为他们的一员,这样便于直接指导,变“教”为“导”。为他们导知识,导学法,导重难点,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借此可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死气沉沉的课堂活跃起来。例如学习了平方差公式后可以让学生做一做“9999×10001=?”,此时可能有许多同学直接计算,不妨点一句:”能否用今天学的知识去思考?“这样一来肯定有许多同学迅速集中注意力,既启迪了思维又开发了智力,同时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明确了思考的方向。别忘了,在学生们活动的时候走下去看一看,对思维有难度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帮助,使”导“达到最大的效用。 二、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让学生明明白白地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经验的精髓,也是我们实施高效课堂的主要环节。“先学”,就是让学生围绕目标按照要求自学;“后教”就是学生自学后针对疑难老师加以指导。学,就让学生明明白白带着目的去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本节课学什么,怎样学,达到一种什么效果,即学习目标是什么,一定要展示给学生。目标展示要注意:当有多个目标出现时,切记不要“和盘托出”,这样会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不便于进行主次分明的教学,从而影响课堂效率。所以最好在课堂中逐个展示,学习时逐级认定,激疑启思,逐个攻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带着目标进行自学,才不至于迷失方向,教师也就能更好地发挥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了。 三、学贵有“思”,教重在“引”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引导、点拨这一手段来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之达到自主参与、自觉发现、自我完善、自行掌握知识的目的。点拨要抓住主要矛盾,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试试给茫然的学生一盏灯。例如,判断x2+xy+y2能否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时,班中大部分同学认为可以分解成(x+y)2,此时点一下:大家观察,在所给的式子中,谁相当于a2+2ab+b2中的a,b,2ab?学生立即就明白了不能进行分解的道理,因为式中缺少了2ab中的“2”。由此可见,课堂上灵活、适时、适度的“导”是多么重要,它会给人以柳暗花明的感觉。 四、“讲”与“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手段,是教师接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的重要环节。讲练结合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以充分利用课堂的45分钟,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训练的题目选择和设计要由浅入深,符合本班的实际,既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照顾到整体,又要使优生得到提高。 这里的“讲”的实质应该是“导”。练练导导,导导练练……反复进行,准确抓住教材的重点,把每节课的知识都导明练透,质量自然会提高。 五、做好当堂检测减轻学生课下负担 心理学研究表明: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因此及时反馈是高效课堂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策略,所以有些课上进行小卷测试就很有必要了。通过测试可以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使学生快速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时补救,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吸收和消化的情况,对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查漏补缺有非常大的作用。经过几年的实践,效果十分不错,无形中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总之,通过三年多的摸索实践,高效课堂教学在我校已取得显著成效。课堂上学生听讲状态明显改观,逐步养成了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部分差生在老师和学习小组的帮带下,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我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一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之浅见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之浅见 发表时间:2017-05-22T16:00:04.550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2期作者:王敬丹 [导读] 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十三中学122000 一、教师应深入钻研文本,研究文本价值,确定好学习目标 一堂高效的语文课必须是建立在教师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基础之上的。作为语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绝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我们的教参或者是其他的参考书上,教师必须对课文内容作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探究其原生价值。选入课本中的文章,都是凝聚了民族精神源泉,渗透到人们心灵深处的经典作品,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探究其价值,从而让我们的学生汲取其精神养料,积淀孩子们的人文底蕴。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将文本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拓展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让孩子们不仅在课堂上学语文,在生活中也能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这一目标的达成也必须以教师对文本的细致钻研为前提。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精神文化积累的过程。有了教师对文本深入的研究,接下来的就是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锁定目标。每一篇课文,它都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怎样才能达到高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目标,而每节课的目标以一个为最佳,不宜太多,老师再据此选择相对集中合适的教学内容,学生学起来目标更明确,学得更透彻。如果教师自己对文本研究还不透彻,根本未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重难点,没有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学生自然就没有收获。 二、课堂上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我们一线教师的课堂上,有很多教师可能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我们要把学生该学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就在这传递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我们的教育并不是教给学生多少枯燥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 如何有效地进行学法指导呢?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释疑的时间。学生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升。通过质疑、释疑的过程可使学生获得有效的思维训练,将“学会”变成“会学”,不仅积累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这也就为我们创设高效的语文课堂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障。 三、课堂上要真正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和预设 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要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思路、革新教育理念等等,对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我个人认为其首要任务应该是教师要转换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由以前的“主体”变为“主导”地位,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解决“如何学”“学什么”的问题。因此在课前,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自始至终都要将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就在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的“自主”即独学,它与我们的课前预习是紧密相连的,课前预习是汲取知识的开端,是整个教学中的基础环节,没有课前的独立自学,课堂上就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也无法开展小组内的合作与探究。要真正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让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在很多语文课堂上,学生讨论十分热烈,可有价值的探究却微乎其微,这其实是源于我们的语文老师对课程改革的片面理解,一味地追求课堂热闹的氛围而忽略了学生讨论的实际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课堂进行精心而有效的设计。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而教师在课前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注重所提问题的层次性、深度性和开放性。当然,老师课前对课堂的预设也不能一味地按部就班,应注意预设与课堂中的实际情况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通过预设去促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再通过课堂教学来达成我们的预设目标。 四、高效的语文课堂必须重视“读”,夯实基础知识 多读才能让学生熟悉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情感、理解深刻的内涵等。课堂上诵读的形式必须多样化,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倡导学生多读,我更看重的是它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因为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如果朗读时仅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也无法体会文章的情感,也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如何去“读”。明确地给学生提出朗读的要求,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尽可能融为一体,文章的思路、情感和优美的意境才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的提升。同时,教师要加强示范朗诵,学生可以从示范朗诵中获取情感上的信息,并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萌发朗读的兴趣。学生对优美语言的鉴赏,文章内涵的理解,都是通过阅读感悟出来的。因此,吟咏美读实属必要。 最后,打造高效课堂,除了上面论述的内容,还需要教师及时反思:本节课让学生获得了什么;用多长的时间获得的;学生怎样获得的;有多少学生达到了要求。这四个问题处理好了,就是一堂高效课。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

高效课堂浅见

高效课堂浅见 路广平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或者讲是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师要处理好以下转变 首先是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 其次是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每一名教师都应该真心地走进学生,真情地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

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教育。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思,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为此,我认为应注意做到:一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二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地看待全体学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2.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其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二. 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 1.紧盯教学内容。“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

语文有效教学之浅见

语文有效教学的一点思考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反思 倪建中 罗伯特·R马杰在《有效教学的设计》中,谈到“理想的课程”时认为,如果已经知道如何做,便不需要教学;如果没有必要知道如何做,也同样不需要教学。按照这个逻辑思考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每堂课都有明确、具体、独立的知识和能力定位,教师上课,几乎不用思考“教什么”的问题,只须思考“怎么教”,以此达成课堂的有效性。语文课则不然,一则语文科始终未能开发出一套知点具体、逻辑关系明晰的学科教学内容序列,二则语文学科本身具有整体性、丰富性、隐喻性的特点,所以语文教材始终是以“选文”作为基本单元。也就是说,物理、化学等学科,“用教材教”的意义在于如何正确处理教材,在语文学科,则要求课堂教学向课外拓展,一篇课文存在不少“教学点”,一篇课文往往就是一个综合的完整的信息系统,既包含作者的思想倾向、审美情趣,又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文化风尚,还具有语言表达的示范意义等多种信息,如果按照某些人对“有效教学”的片面看法,在单位时间内用讲授最多的内容,那么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是很容易达成的,但这实质上只是以一种简单方法来衡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有效教学,不仅是指短时间内学习目标的完成,还应包含

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毕业后产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要解决语文课堂的有效性问题,便要重点挖掘课文的语文学习价值,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它教育价值,比如科普价值、社会生活认知价值、思想品德养成价值等等。一篇课文隐含的信息实在太丰富,有时会让教师难以取舍,想要面面俱到恰恰是最影响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原因。在上《孔雀东南飞》时,我设计了一道问题,“刘兰芝聪慧能干贤慧善良,可为什么总得不到焦母的欢心呢?”这样一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兴趣,也确实有社会认知价值,但课后反思,这个问题的语文价值又会是什么呢?不是说语文教学中不能有这样的问题,但这样的问题多了,恰恰会让学生忽略语文本身的价值,我们一些老师热衷于课内与课外的衔接,但课外的衔接往往与语文本身无涉,倒成了走马观花、舍本求末,真正到语文价值上,反而事倍功半了,又谈什么课堂有效性。 语文课堂的有效性首先要建立在语文的核心价值上,就如我们上《拿来主义》并不在于其思想的先进性上,而在于其比喻论证的巧设上,如果讲其观点的深刻,李斯的《谏逐客书》不还更早吗?何况这些完全也可以放到政治课或者历史课上去讲啊。语文的核心价值更多要具有语文特点,我们上《过秦论》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弄懂秦朝灭亡的原因,同样我们教《荷塘月色》也并非让学生知道朱自清为什么苦闷,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要能够上升到“类概念”,《过秦论》的语文特点表现在其论述的严密性与表达气势上,《荷塘月色》的教学理应让学生明白中国古代文论中“境由心生”的美学主张,并可以

推拿学基础题库演示教学

推拿学基础题库

XX中医药大学推拿学基础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手法 2、?法 3、振法 4、拨法 5、一指禅 6、揉法 7、摩法 8、擦法 9、推法 10、搓法 11、抹法 12、抖法 13、按法 14、点法 15、捏法 16、拿法 17、捻法 18、拍法 19、击法 20、叩法

21、摇法 22、扳法 23、拔伸法 24、导引 25、介质 26、捏脊 二、填空题 1、推拿古称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等,而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 ____ 代。 2、成人推拿挤压类手法包括 __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等。 3、伤科八法指的是。 4、整复类手法的要求为。 5、《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一旦临证,机触于 外,,,。 6、按照手法的动作形态分为__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7、成人推拿摩擦类手法包括 __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等。 8、最早的推拿专著为。 9、推拿一词始建于__代__的__一书。 10、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描绘有捶背、抚胸、按压等44种导引姿势。 11、春秋战国时期,名医__运用推拿、针灸抢救尸厥患者。 12、东汉名医__ 在《》描绘体外心脏按摩抢救自缢死的方法。

13、魏晋时期__在《》记载最早的捏脊法。 14、隋代最高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设有____的职务。 15、现存最早的推拿学专著是______。 16、?法的频率为______。 17、民国时期,江浙一带形成的推拿流派为______。 18、关于推拿操作时的体位:操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原则,被操作者以____________为原则。 19、整复类的手法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 20、常用的介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单选题 1 、推拿形成初期的手法较少,常用的有: A 、按摩 B 、按揉 C 、推拿 D 、推按 2 、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要求正确是 A 、前后摆动 B 、尺侧高于桡侧 C 、手法频率120-160 次/分 D 、手腕伸直 3 、最早的推拿专著为: A 、《内经》 B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C 、《小儿按摩经》 D 、《小儿推拿秘诀》 4 、手法对于肩关节粘连的分离为: A 、直接 B 、间接 C 、直接或间接 D 、不可 5 、推拿意外发生的首要原因是: A 、没有掌握推拿的基本操作 B 、诊断不明及误诊误治

思维课堂教学浅见

思维课堂教学浅见 蔺玉松思维课堂是个极大的概念,凡是和思维有关,和课堂有关的都可以划入“思维课堂”的范畴。思维的范畴有多大?课堂涉及的范畴又有多大?凡是人所想的都可以称为思维,对现实的思考和虚拟的想象都是思维。课堂则涉及所有的教师和学生,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的教师,其知识和能力又包括不同的学科,课内的、课外的知识和能力。涉及学生的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各种能力,此外还有与课堂相关学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等。总之,思维课堂的范畴大的不可想象。 我以为思维课堂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直接目的就是减轻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能力,最终表现在提高学科成绩,更直接的讲高中教师思维课堂的终极目的就是提高高考成绩。 对于如何通过课堂思维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在此谈谈自己对思维课堂的一点认识。 不论教师还是学生,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只有脑死亡的人才不存在思维,关键是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该思考什么?怎样思考效率更高?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我极赞同这个观点,就思维课堂而言,学生的思维也应该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疑问和惊奇”?现在绝大多数教师的做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教师在设计学生的“疑问和惊奇”,根本上是教师在思考,这样的课堂本质上是教师的思维课堂,学生被思维了,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 对高中生而言,他们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正处在逐渐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其心智并没有真正的成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确立,正处在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从心理成熟的角度讲,他们需要体验,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在体验、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指导其具体的行为。在这个形成的过程中,模仿是高中生最基本的体验和学习的方法,在模仿中他们同自己原有的知识和身心感受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产生“疑问和惊奇”,形成了学生自己的思考,思维课堂中最应该体现的其实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归纳起来就是,第一步学生通过模仿,学习新的知识,体验新的感受,第二步学生同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感受进行比较,从而产生“疑问和惊奇”,第三步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和感受选择解决“疑问和惊奇”的方法,并解决“疑问和惊奇”,形成自己的体验和经验。学生就是在这个不断循环的过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从哲学角度分析,“模仿”就是人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模仿”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符合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观。不论教师还是学生“模仿”就是对客观世界认知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和思维过程也不例外。从这个角度讲,教师课前设置问题实际上部分取代,甚至剥夺了学生自主模仿、体验和“疑问和惊奇”的过程,学生被“思维”了。 为什么有些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仍然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他们并不觉得枯燥,因为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可以“模仿”到大容量的知识,教师的体验,教师的感受,教师的疑问,教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同自己原有的知识产生对比,“疑问和惊奇”就会自然产生,整堂课学生都在不断地模仿,不断地对比,不断地产生“疑问和惊奇”,不断地被解决,高效的课堂思维就产生了。 记得上大学时,齐世荣教授的课一天6个小时,始终都是老先生在讲,我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不知疲倦,其中道理就在于此。 相反,教师设计了问题,学生却没有足够的知识内存,没有在问题与知识之间形成自发的对比,也就无法形成学生自己的“疑问和惊奇”,学生对教师的设问做答就只是在“演戏”而已,这样的课堂看似有问有答,其实和学生自身的“疑问和惊奇”没有内在的联系,无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