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比较

中国和德国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由于历史背景、价值观、文化传统以及教育目标、内容等差异,中国和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通过中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比较、研究,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有助于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德国的历史文化赋予了德国思想政治教育丰富的内容,因而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德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重视宗教教育

德国虽然是政教分离的国家,但是非常重视宗教教育,宗教在德国一直被奉为道德的根本。德国的学校教育与宗教教育在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上互相渗透,紧密配合,能够形成合力。在德国学校中,宗教也始终被视为道德教育的有效手段,许多学校都开设宗教课。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以宗教为根本,陶冶精神与人格。除了培养青年学生的宗教信仰外,还注重培养人的尊严、克己、责任感、对真善美的感觉、助人为乐等等。虽然德国的宗教课是公立学校中的必修课,但对于学校中许多非基督教信仰的学生并没有强求,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伦理学课程代替宗教课。道德教育中的哲学伦理教学方法是德国道德教育方法的一大特点。

(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与各学科、各专业教学相配合

德国在抓好宗教课、伦理课、社会课等课程外,还强调其他的课程也应担负起德育的任务。1955年,德国教育制度委员会在5关于政治教育和社会化的报告6中提出,/每一门学科在不放弃本身特点的情况下,都能对政治教育作出自己较高水平的贡献。如果明确了一门学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意义,我们就能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加以传授0。德国中小学把宗教课、公民课列为必修课,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通过伦理学、神学、法学、经济学等之类的课程来完成。在德国高校,且不说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在基础学习阶段把经济学、政治学、法

学、社会学列为必修课程,理工科在专业学习阶段也把经济学、法律等课程列为专业必修课。同时,理科教学中也渗透德育内容,主要方法是要求学生对任何一门主修专业课程,都要从历

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去学习研究。

(三)通过社会机构、团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

在德国,不仅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设有专门的政治教育中心机构,而且还有大量从事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如阿登纳基金会、天主教联盟、联邦青年联合会、农村

年联合会、德国志愿服务队、不来梅社会和平服务社等。这些社会团体和公共机构共同的任务就是对人民进行民主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联邦政治教育中心及州分支机构与各

社会团体合作,就当前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举行报告会、讨论会、论坛、竞赛、展览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

(四)配合家庭教育,强调劳动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补充和完善,传统的、学校的众多道德教育目标若没有家庭的配合,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德国的家庭教育中,尊重子女的人格和个性的发展,主张采取平等和民主的教育方法,十分倡导树立为国教子的教育观念,树立真爱教育观念,树立培养创造型人才教育观念。由于家庭生活的轻松氛围和非正规/弹性化,它恰好可以弥补正规学校教育的真空,因而更易于创造德国教育界所推崇的/两难情景教育方式。德国也非常强调劳动教育。德国的家长从不代替包办孩子的事情。德国的法律还规定,不同年龄的孩子要在家里承担不同程度的义务,比如洗碗、扫地、替家人擦皮鞋、收拾花园等。学校也要求学生必须承担相应的体力劳动,如清扫教室或在假期要到工厂、医院、养老院或残疾人福利院等地方服务1、2周,德国人认为,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二、我国与德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运用中的异同

我们通过研究分析中德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现,两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一些共性的东西,包括:第一,两国都十分重视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利用大众传播媒介, 营造良好的社会公共环境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第二,两国都注重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形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第三,两国都

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设有心理咨询机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矛盾,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以形成健康心理,养成健全人格。

我国和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存在共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有: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方法上的差异。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总的来讲,侧重于正面的、直接的、正规的教育方法。在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

地。而德国,则是在各门课的教学中渗透教育内容。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在实践中得到熏陶和感染。第二,课程设置的差异。我国专门开设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由教育部门统一规划,在大纲、教材、学分等方面都作统一规定。德国则没有设专门的德育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一是通过伦理学、神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课程进行,二是通过学校各学科、各专业的渗透,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专业教育教学之中。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差异

首先,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总体构成来看,我国是由专兼职人员构成的,包括学校党政

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心理咨询人员。德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则是由学生活动办公室等涉及学生管理事务的工作人员、职业与心理咨询有关人员、神职人员等。

其次,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来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总体上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其中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教师水平比较高。但是在专职队伍中,不少是由非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留校后担任政治辅导员,属于/半路出家,在知识和理论水平上有待提高。德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基本上是一支服务性队伍,多数由兼职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神学学者构成,其专业素质较高,知识结构也较为合理,人员也比较稳定。

三、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我国的启示

我们通过对德国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比较,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积极吸纳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成功经验是完全有必要的。

(一)借鉴思想渗透教育的方法

现阶段,我国还未充分认识到思想渗透教育方法的重要意义,除了少数人文学科偶尔有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以外,在大多数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我们应

注意借鉴德国间接渗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各科的学习中都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借鉴家庭教育的方法

我国应借鉴德国的家庭教育方法,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学校或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让我国的家长们在教育后代的方式方法上有所改变,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科学合理

地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

(三)重视心理咨询工作

我国对学生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心理咨询机构,学校有关这方面的教育也没有纳入正式课程,大部分的学生把接受心理咨询看成是一件十分丢脸的事,即使有问题也不敢说出来,从而导致一些学生心理变形,令人痛心。因此,我国应借鉴德国学校的一些做法,把心理咨询问题重视起来,让学生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出现问题后能够主动接受心理咨询,从而培养健全人格。

(四)加强社会大环境和其他方式的配合

我国还应在加强社会大环境和其他方式的配合方面多下工夫,不仅要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条战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依托全社会的参与,在充分发挥学校这一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团体、社区、政党、宗教团体、大众传媒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借鉴德国全方位渗透的教育方法,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增强渗透性和辐射范围,使学生在良好的大小氛围中经受精神的洗礼,提高思想境界。

(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我国应善于借鉴、与时俱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德国的鲍勒诺夫的/朴素道德教育理论和布贝尔的品格教育和/价值教育理论对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深远,我们应予以借鉴,同时也要与时俱进,结合市场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革命、生态问题、和谐社会等重大的社会主题展开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为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专题讲座康秀云

东北师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014年秋季学期 网络教育《专题讲座》 ------学习报告 所选专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 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学生_ 专业 年级 学习中心 报名编号 专题教师康秀云 (以上信息必须详细填写) 2014年 11 月 11 日

正文: 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借以调动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其他要素的作用,使之进入激活状态,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效能,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手段,因而,它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要素从有准备状态转化为实际状态的中介,在思想政治教育其他要素功能的发挥中具有关键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我国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样化,意识形态的交锋将更加激烈;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容和渠道、对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热点难点问 题较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显现出来,若还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老方式、老办法,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为此,我们应加强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指导思想 首先,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调整教育方法,这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原则。次之,要以提高实效的观念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一切工作都讲究实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讲究实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再次,要以移植与借鉴的观念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谓移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在改革开放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无到有,由半独立走向独立,由非重点学科走向重点学科,由低层次走向高层次,经历了一个迅速发展的过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深刻分析和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趋势,是新形势下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一、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发展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参照和借鉴哲学社会科学中相对成熟学科的学科建设经验,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既注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科学依据和核心内容,又注重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传播提供重要的依循,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学科建设经验,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孕育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化,首先在于它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是区别于其他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特征。这一特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教育的中心内容,以广大群众为主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时代特征。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符合我国的文化国情。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德治、讲礼仪,重伦理、讲道德,重理想、讲修养,重整体、讲和谐,重内在、讲人格的传统。正是这种文化传统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巨大作用提供了条件。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自创立以来,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地丰富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遵循改革发展的路径,更以富有中国特色的面貌,融入世界的文化热潮,不仅在国内上下重视,而且声振海内外,成为我国的政治优势。 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

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

中俄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及学术交流 中俄两国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历史进程,造就了中俄两国自古就形成的两种内涵和形态各异的文化模式。中国与俄罗斯是世界上毗邻的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具有地缘优势、人文优势、经济互补优势,中俄两国文化及教育体制的异同,寻求发展契机,有利于促进中俄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中俄两国学术文化的交流,对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巩固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是亚洲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其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本土文化与近代西域文化,还有周边文化的少量结合。历经数千年的抉择、砥砺和发展,自晋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儒、释、道为支柱,诸子百家学说并行不悖的思想建构与文化底蕴。中华文化有史以来一直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与轴心。鸦片战争之前,由于地理位置的封闭性和文明的自创性,中国文化没有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刷与动摇。而随着现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要求,与全球文化贯通,并取它国之精华,排它国之糟粕,已成为中国富国强兵、富民强体的必选之路。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结合处,地理位置相对开阔,近邻文化比较发达,与外界交往甚密。它的文化正是在周边多种文化的撞击和渗透下逐步形成的,并无根深蒂固的本土化,因而属于典型的嫁接文化或边缘文化。历史上,俄罗斯既受到过西方文化的长期熏陶,也曾沐浴了东方文化的洗礼,因此形成了东西方文化集于一身的东西合璧的文化。中俄两国的文化的起源和属性影响着中俄两国教育体制及学术交流。 中俄两国的教育体制有许多相同及类似的地方。首先,教育都肩

负着沉重的时代责任与历史重托,并面临严峻的挑战;其次,针对教育的改革均在积极探索和不断实施之中,围绕政府——社会——学校的关系,不断明晰着各自的定位和作用;最后,都有较严格和完善的学位管理、教师培养与任用、学生激励与淘汰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与此同时,中俄两国的教育体制也存在许多不同及差别,主要反映在: 第一,在考试和招生环节上,俄罗斯的考试命题与选拔由各学校乃至院系独自进行,而中国则一直采取国家或省市统一命题、集中录取的方式; 第二,在教学方式、学习条件、学术氛围,学术交流与往来,学生能动性、自主性及发散、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方面,两国间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差距也是中国同西方国家带有共性的差别和差距; 第三,在学生就读方式及后勤服务管理上,中国以严格统一的“住校制”为主,学校各项后勤服务保障部门和设施完善,但也由此存在机构人员庞杂,效率低等弱点,现正通过社会化企业化的改革,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扬长避短。俄罗斯学校普遍实行“走读制”,学校整体效率及效益虽高,但同时亦有管理不严、生活不便等不足; 第四,在高校方面,在本科以上学位管理上,中国是“本科—硕士—博士”培养体系,而俄罗斯则多为“硕士,而五年连读“硕士—副博士”体系;在高校教师任用及职称评聘等环节上,俄罗斯相当严格。全俄高校教授、副教授队伍少而精,反映出国家和社会对“教授”质量的注重及严格界定,也使得教授的地位与作用在教学和科研中得到充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之思想政治教育

考研人大专业介绍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全国的重点大学,并且是教育部直属的,是一所国家的“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在文、法、哲等比较偏文的多领域国内领先,下面看一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之思想政治教育。 1、专业概况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于1984年。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所,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1990年,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并,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二级学科,开始招收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其中博士点是全国第一家被批准招生的单位,也是1998年6月以前全国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专业的博士点,由此培养出了全国第一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为后来全国同类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成立。1997年5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被批准为本学科全国惟一一家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001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在全国高校重点学科的评审中获得免答辩资格,直接进入重点学科行列。2003年,该学科博士点建设作为一项研究课题被列入中国人民大学“211工程”子项目。2006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该一级学科下独立的二级学科。 2、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研究方向二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三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包括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方向四 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3、研究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律、功能、内容、方法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与基本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中外德育比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新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规律与特点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干部与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4、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与教育对象的特点,把握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较强分析、解决人们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中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比较分析

中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比较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之一,有其自身的特征、分类和功能。通过对中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存在三方面共性,即政府高度重视、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和重视社会文化机构和传媒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对校园内外环境结合的关注度不同、对环境育人功能的认识不同的差异性。这些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认清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外比较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并对思想政治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二、中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共性分析 1.政府高度重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飞速进步,世界各国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在中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大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目标,针对德育内容、模式、方法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实验。 美国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资助国内数十所中小学创立青少年“品质教育”模板。美国教育部还专设“蓝带奖”,每年对为青少年品质教育做出杰出贡献的集体予以表彰奖励。各州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所在地中小学试行“道德品质教育”课程。 2.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 世界各国都重视学校周边环境的建设。1994年美国提出了改善学校安全的特别计划。韩国尤其重视对学校周围的网吧进行治理,在学校周围50米处设有“绝对净化区域”标志,即在这一区域内不许开设网吧。 世界各国对校园内部环境建设也独具匠心,力图营造开放灵活的校园内部环境。美国政府鼓励学校修建设施完善的各类体育场馆,并予以大量经费支持。在日本,政府和学校更加重视硬件设施的多功能化,如要求教学楼是框架结构,朝向要坐北朝南。 3.重视社会文化机构和传媒作用

中英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和启示

英国是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最早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有完整的资本主义制度,但不彻底的资本主义革命使它成为保留君主立宪制的发达国家,具有许多古老的文化和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以及历史悠久的宗教体系,这些都对学校德育发生深刻的影响。 一、英国学校德育的历史沿革 英国现代教育发生较早,学校德育源远流长,但是作为统一国家教育之后的现代学校德育,却是在1870年颁布《初等教育法》之后才开始出现和形成的。从英国学校德育发展中可以看到三个明显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870年前)可称为古典绅士型德育阶段,这时期德育以各郡、县市或校自成体系,管理不一,内容繁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都在致力培养典雅高贵的古典绅士所具备的行为举止和道德规范,按英国社会的秩序尊卑来修养约束个人,把培养符合贵族提倡的行为和道德要求作为德育的根本任务。趋慕有产阶级的虚荣和生活习俗、服饰礼仪乃至日常言行,已成为左右这个当时闻名的世界的大英帝国的道德教育核心内容。由于当时英国学校教育基本由教会扶持,因此这一阶段的学校德育另一特点是宗教化,宗教教育等同于德育,一切以相应教派的教义为准则,尤其是国教会下属的私校更加严格,强制学生参加宗教活动,颂习教训教义,所以也可以说这时期英国的学校德育是宗教教育。 第二阶段(1870-1944年) 1870年,英国受法国等大革命的影响,尤其受德国、美国教育改革和经济大发展的影响,颁布著名的《初等教育法》,国家开始管理教育,创办公立学校,提倡教育世俗化,其中规定,公立学校不准具有宗教性质,不属任何教派,没有实施宗教教育的义务,颁布统一的教学大纲,但仍允许自愿,或在家庭和教堂中进行宗教教育,这一规定受到英国教会和传统派的极力反对,因为英国大多数国民都是分属不同教派的基督教徒,因此本世纪来英国一直在为恢复公立学校的宗教教育发起一次次的运动。20年代,各教派就进行协议,要求修正1870年条款;1936年的教育法规定允许家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让子女受相应的宗教教育。1938年基督教发起“道德重振运动”,先是弗兰克卜克博士在伦敦作了著名的“道德重振运动”的演说,主要针对20年代世界性青年的反抗运动和如何改革旧宗教教育及恢复公立学校宗教教育,很快得到国际知名人士的支持和社会响应。这次运动的中心思想是:动员全世界男女老少,使每家每户都变成“道德堡垒”,使人人再接受幼儿时的“母教”,即诚实、纯洁、公正、爱人的教育,一句话,受宗教教育。 由于1870年后英国教育管理上的问题并考虑到战后的教育改革,1944年,英国发布了著名的“巴特勒教育法令”,奠定了当代英国教育改革基础,但是法令却像英国革命一样,对在学校进行宗教教育的要求进行妥协,它否定不同教派的宗教教育要求,但却规定全国县立、民办和领取公费津贴的学校进行全国统一的宗教教育,即有义务实施集体礼拜和按国教会同其他教派协定大纲开设宗教科目,其中还特别规定要教授和要求死记那些包含礼拜和宗教教育的自由。这个法令反映了英国德育的保守性。 第三阶段(50年代以来)战后英国学校德育重新开始了艰难的世俗化改革,尽管1944年法令肯定了学校中的宗教教育,但是(1)科学迅速发展,不信教的人多了;(2)移民大量增加,新教派大量分化瓦解,多元化社会出现,基督教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3)宗教的繁文缛节,非常不符合青年的接受方式;(4)宗教教育套用古训,微言大义,同现代青年生活方式相去甚远,无法解决青少年的各种问题。因此,1955年起,人本主义都在BBC广播中开始“非宗教道德教育”讲座,到60年代改革宗教化德育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60年代英国对学校德育世俗化探索中,受到进步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等德育观的影响,其中进步主义德育观尤其突出,它认为,学校德育要根据个人独特的发展,宗教教育把丰富的个性压进固定框架中,削足适履,扼杀人的天性,因此主张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把德育溶于丰富多样化的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有益的道德体验。教师只是引导人而不是制裁人,反对正规德育课程,主张戏剧性的活动和故事。但是由于与英国传统习俗相去甚远,还由于进步主义提供的是一个盲目的社会化的模式而不关心学生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的目的,及其研究的一般步骤和程序.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比较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比较能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导向对本国思政教育的深刻认识) 埃德尔指出:“研究外国教育制度意味着对本国的哲学进行批判性的探讨和挑战,从而更清楚地分析本国教育制度的背景及其基础”。 如果比较研究可以得出言之有理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与原则,那么在你本国的教育实践中应用并检验这些规律,就会对自己的教育制度有更好的理解。然而如果比较研究不能产生规律或理论,研究他国特定条件下的教育,也可以很好地扩大视野,而不至囿于一国教育的零零碎经验,同样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的教育制度。 2.比较能为本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改进或改革作出贡献(从比较中吸取有益营养) 比较可以收到“借鉴”效益。两个事物比较的结果,一个最容易得到的印象,就是谁的长处在哪里。看到别人的长处,就知道应该从对方学习什么,把人家长处移植过来。这种借鉴效益的意义在于可以对别人的长处实行拿来主义,是人类文明成果推广开来。“有选择的教育借鉴”或改革动机是比较教育发展史中永恒的主题。 3.有助于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知识、理论和原则(促进思政教育学科发展)除了指导实践之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发展理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同其它学术领域一样,注重关心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模式或趋势,而不是某些特殊问题或现象。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局限于对别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描述性研究,或局限于仅仅指出各种教育制度或方法之间的异同点。相反他们总是对这些异同点进行解释和说明,并对不断出现的模式或趋势进行总结。这些模式或趋势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知识、理论、原则和规律。这些知识、理论、原则和规律一方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中,可能会对当代世界在这个领域的若干重点问题的研究取得进展,因而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中的一些基础和前提问题将会大有突破。以此比较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4.有助于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 比较教育特别关心与教育有关的国际问题,由于它使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所以许多从事比较教育的人都把它视为世界和睦开始实现的起点。 埃德尔希望比较教育有助于发展国际主义。这种国际主义的产生不是以情感为基础,而是因为对本国和别国的赞赏性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确信我们自己的信仰是正确的;而世界上那些持有不同信仰的人也坚定不移地确信他们的信仰是正确的。在较为复杂的层面上,我们进行比较研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上还有另外的信仰和另外的做法。 开展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般步骤和程序是什么? 贝瑞德在《教育中的比较方法》一书中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工作应分为四个阶段: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224个)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224个) ★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诚信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借鉴美国等其他国家诚信教育的经验)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试论我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际能力培养研究 ★反“和平演变”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课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竞争意识之浅见 ★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思考 ★运用网络技术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三个代表”与人才培养 ★网络化趋势下高校德育研究 ★各国德育之比较研究(各国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研究)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试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教育 ★我国三代领导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 ★浅析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 ★试析企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可能路向 ★全球化时代文化的未来:文化一元化,还是文化多元化? ★儒学所倡导的“内在超越”与依法治国 ★经济全球化与西方国家的“文化殖民主义” ★“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久发展 ★“中和”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老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专制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孔子的人才及教育观 ★儒家人才观及现代意义 ★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及其现代意义 ★论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哲学意蕴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论行政领导的创新能力 ★试论国家公务员的形象重塑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与思考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与思考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林美 学号:2009822081

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借鉴与思考 林美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林美、2009822081)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但它并非我国独创在中外文化相互激荡科技突飞猛进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其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优化和提高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与比较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加强和改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鉴、思考 一、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我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传家宝。但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从来就不是社会主义的专有,也不是到了近现代才出现的社会活动。作为人类阶级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它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虽然其名称和形式有所不同,但实质上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近现代有,古代也有;不仅我国有,国外也有。并且这其中有很多共同之处,只是名称和形式不同而已。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个领域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有着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经验,在理论水平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 早在十多年前,当沃恩党内出现埋首经济工作、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时,邓小平就告诫我们,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他多次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都要加强,决不能削弱。江泽民通知也强调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做好思想着教育工作。 而反观我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时效性、针对性、和创新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做。需要做出更多更大的努力来迎接不断出现的新挑战。 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战后进行的一系列自我改革和调整中,思想政治教育在保证其改革和调整的顺利进行和成功方面功不可没。并且在当前全球化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所以在新的的历史条件下,面临国内外的新形势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

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比较思想政治学 题目: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 2011级 学号 222011********* 姓名曾华斌 指导老师周琪 成绩 2013年6月30日

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曾华斌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通过这个学期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我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我认为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本文主要论述的就是对本门课程的一些认识、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对我国的启示以及给老师上课提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社会秩序的守护者。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各民族各阶层成员的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对于阶级社会来讲,更是重中之重。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是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概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和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仅这一实践活动的实施者代表着一定阶级的阶级意志,而且其表达的思想内容与社会主要的意识形态相一致;思想政治教育是以教育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涵盖了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形式相区别。’思想政治教育是各个社会的普遍行为。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知识。 一、对《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些认识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作者以“通观比较”和“专题比较”、“综合比较”的不同方式,论述了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并以中国和其他典型国家为例,在翔实的资料分析研究基础上,勾勒出这些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面貌,概括总结了基成功经验和各自的特点。通过比较确定,探过了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它的研究对象范围包括: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去与现状;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方面和个性方面。我们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助于我们准确认识不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68557426.html,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作者:杨玮玮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07期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是研究当今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 的历史与现状。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与其他社会教育研究,有其共同之处,也有自身的特点。它是中国和外国之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比较研究,是涉及思想政治教育诸方面的比较研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特点;意义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7-0221-01 1 思想政治教育中比较研究的发展历史 任何新学科的出现都不是由个别人物凭一时的灵感和兴趣想象出来的,而是有其自身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逻辑程序,是该学科所处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需要和科学本身发展的内在逻辑的必然产物。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产生、变化和发展,也同样遵循这一历史和逻辑的演化过程。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这一学科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共同内在的规律性,必须从比较研究的历史渊源说起。比较方法的使用,最早可上溯到古希腊时期。据有关材料记载,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世纪,就曾对各城邦的政治制度进行过比较研究,发表了包括《雅典政制》在内的论著。 早在公元前世纪,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写作《史记》这部传世之作时,也广泛应用比较法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进行过纵向和横向的历史比较研究,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传世之作。把比较方法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加以研究,则是在世纪以后。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对东西方一些国家的法律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创立了比较研究学,从而使比较研究在法学领城中被普遍地运用。随后,在孟德斯鸠创立的比较研究学的影响下,其他学科也纷纷把比较研究这一方法移植到本学科的研究过程中去。这一时期,先后出现了比较哲学、比较政治学、比较艺术学、比较文学、比较宗教学、比较史学、比较伦理学、比较经济学、比较教育学等。 以思想政治教育比较为研究对象的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发端于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从1988年原国家教委正式确立其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分支学科至今,它经历了前期准备阶段、 国别研究阶段和对比分析阶段。据粗略统计,从1984 年起,直接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论文有170 多篇,有13 部(篇)专著、硕士论文进行了专门研究。这些研究,一是从宏观

《思想政治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试题(15) 一、问答题(每题12分,共5题,60分) 1.试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1)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以人们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研究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研究需要---动机---行为的发展过程,揭示人的自身思想、行为的发展规律。 (3)研究普遍联系、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与教育对象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发展的关系,揭示、探索如何调节社会环境对教育对象的交叉立体作用,以及教育对象在受环境影响时的能动作用。 (4)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系和领导职能,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渗透到业务领域中去,以及促成社会、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的问题。 2.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1)道德教育原则上,强调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 (2)德育内容上,注重目的性和针对性 (3)德育途径上,重视教书育人,训教合一 (4)德育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 3.思想与行为的概念、两者关系、表现形式及其转化条件。 (1)思想和行为的概念(2)两者关系(3)表现形式(4)转化条件 4.试论思想政治品德的涵义、结构要素及相互关系。 5.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 (1)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促进个体的政治社会化 (2)树立现代思想观念,推进社会创新和改革 (3)促进人才的人格完善 (4)培育人的能力,特别是精神生产力 1、试述资本主义国家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上,强调个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2)德育内容上,坚持以人道主义为基础 (3)德育过程中,注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4)德育方法上,倡导情感和理性相结合 2、试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范畴(各自作用及两者的关系)。 (1)教育者及其作用 (2)受教育者及其作用 (3)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者的关系 4、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原则是什么? (1)积极因素原则 (2)整体一致性原则 (3)层次性原则 (4)创造性原则 5、试述发展移情能力的教育模式(原理及其结构) (1)移情能力的培养是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3分) (2)移情作用的产生条件(对他人情绪表达的觉知、对他人所处情境的理解、相应的情绪体验的经验)(2分)

地缘文化背景下中俄高等教育合作新策略研究-2019年教育文档

地缘文化背景下中俄高等教育合作新策略研究 近些年, 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大 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两国关系已上升到全面战略协作 伙伴关系,在经济、政治、社会领域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地缘文 化背景下, 提高中俄两国在文化教育, 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合 作成效, 提升两国的文化及科技实力便越来越迫切和重要。 开始了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签署了许多相关的文件, 其中包 括教育体系、教育实践、学历互认、教学内容等层面。 2000年 中俄两国还成立了教文卫体合作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两国在文 化、教育、卫生以及体育运动等方面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推动 了两国在科教文卫方面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 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在不断发展, 而与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相 关的研究却未能与之同步前进, 无论在俄罗斯还是在我国都罕见 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 、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 在西方,不同国家高校之间的合作办学相关成果已经很多 了,比如近几年有: Kevin Kester 的文章《就高等教育发展合 作展开的欧亚大学间的对话》( 2013)、 Jennifer Job 的文章 Lopes 的文章《当我们在国外任教时我们学到了什么?关于国际 合作的思考》 (2014)等,对当前已有的不同国家高等教育合作 办学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分析、思考和瞻望。 在俄罗斯,近年相关的研究成果不多,典型的有 A . J!. n ac myxo B 在《中俄教育体系的发展》(2011) 一文中以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和中国的徐州大学为例, 分 析了中俄两国本科教育体系势所趋, 在东北亚区域的双边合作中, 中国和俄罗斯互为最大邻 中俄 两国教育交流与合作源远流长。 自前苏联时期开始, 中俄两国便 中俄 高等教育合作国际化质量保证框架: 展望未来》(2013)、Betina

中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

中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 ---以孔子与苏格拉底为例 摘要:东西方的两位思想家孔子和苏格拉底,对于人事、道德、思想教育等方面问题诸多有相似之处,然而,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孔子的守成态度与苏格拉底的批判精神也反映出两位鼻祖各自的思想倾向对比。由此比较中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形态、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它们主要表现为注重整体价值取向与个体价值取向。强调德治与强调法治、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等方面的区别。 关健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孔子;苏格拉底;比较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思想政治教育自古有之,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伦理道德教化为中心,政治要求寓于伦理道德的教化之中,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把伦理教化和政治教化融为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大多体现在个人经验和直觉感悟,具有一定的感性色彩;而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大多注重科学研究和逻辑分析,理性色彩浓重,并具有强烈的反思和批判精神。 说起中西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鼻祖,人们不禁会想起中国的孔子和西方的苏格拉底,两位圣贤在中西文化传统中的历史地位大致相当,难分伯仲,他们都是用“述而不作”这种方式表达思想——格言式的孔氏“论语”是孔门弟子整理而成的,论辩式的苏氏“论语”则是柏拉图、色诺芬等人记载下来的。不过,两位圣贤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孔子怀有强烈的入世之心,为了重返仕途,曾多年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各国;苏格拉底始终安心做一个职业的雕刻技师,喜欢利用业余时间漫步雅典街市,自由闲适地找人谈天。此外,孔子晚年的基本身份是教师,招收的学生比较多,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的说法,相比之下,苏格拉底的朋友比较多,在交往的过程中,平等的争辩随处可见。由于这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在中西方薪火相传,影响深远,将他们的部分思想作一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理解传统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与个性。 一.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异同 首先,苏格拉底和孔子都很关心人事。自从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泰利斯提出“什么世界的本原?”问题后,以后的哲学家或智者都在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苦苦探索,并相继提出了水本源说、无定说、气本源说、火本源说、数本源说、种子说、原子论等观点,但始终跳不出“本原是变与不变,一与多”这种即定的思维模式,而苏格拉底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的人,他认为,哲学家如果只关心天上的事而不重视人事问就是不务正业,人首先要认识自己,认识人的心灵,通过这种方法来认识世界,因为人的心灵内部已经包含了世界上一切的自然规律,人天生就拥有知识但常人却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而只有通过接受教育,才能把心中既有的知识显现出来。人的心灵就像是一块被灰尘覆盖的石头,一旦接受教育,就像把蒙蔽在石头上的灰尘拂去,从而显露出应有的光芒。苏

中俄高等教育对比

中俄高等教育对比 陈琪 中俄在现代化进程中所进行的教育合作扩大了彼此教育资源在国际教育领域的影响,对于双方在国际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俄罗斯一直在对自己的高等教育体制进行改善。所以与俄罗斯教育体制对比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再结合具体国情运用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是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的。 一、中俄高等教育概况 1、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指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 中国高考制度:“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即"3+X")“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由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涵盖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涵盖物理、化学、生物)2个综合科目中选择一个考试科目。此方案是目前全国应用最广,最成熟的,最被人们接受的。总分750分。 2、俄罗斯的教育体系分为学前教育、初始教育、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大学教育。俄罗斯教育的评价同样是通过考试来完成的,评价的标准均为5分制。除考试外,在平时的课程学习中也进行一些测验,如果学生在历次的测验以及平时的课堂学习都表现得非常好,根据情况,教师可以给予该生免试。 俄罗斯全国统一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内容主要分为:俄语,数学和根据所选学科进行其他类别的考试,主要包括:外语、历史、文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社会知识以及计算机和信息通讯技术。一般学科都要求通过外语考试。外语类别一般包括英、德、法、西四类,可以任选一类。每门考试都设

有全国最低分数线,要上了分数线才能去竞争被相应大学录取的机会,才能去竞争录取后的公费名额。 二、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1、学位制度 中国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 俄罗斯的硕士教育有别于中国的硕士教育,中国的硕士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阶段,而俄罗斯的硕士教育则属于大学教育的一个阶段。俄罗斯的研究生(大学后)教育除了包括副博士和博士阶段以外,还包括临床医学研究阶段、高等军事院校研究阶段、助理实习阶段。这三个特殊学习阶段均等同于副博士学习阶段。 2、学费和奖学金: 中国所有本科生需自行交纳学费,学费金额通常为4800—6000元/年,个别学校个别专业为10000—12000元/年。但在校期间学生可申请校奖学金,国家奖学金(8000元/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年),和国家助学金(1500—4000元/年)。从2015年开始,研究生也开始自行支付学费,金额为6000—15000元/年,个别专业15000—25000元/年。 在俄罗斯只要是通过俄罗斯全国统一考试并申请到俄高校公费名额的学生,均可获得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奖学金。俄罗斯高等教育奖学金的额度总体上参差不齐,主要是研究生阶段高于大学阶段,国家优先发展领域的专业高于其他专业。如果学生未能通过俄罗斯全国统一考试或没有申请到理想院校的公费名额,就要按照自费生标准在高校接受高等教育。 3、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监控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复习题

. '. 《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复习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是什么? 1.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概括起来就是: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 (1)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过去和现状 (2)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方面 (3)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方面 2.研究方法:(1)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点上①要从“调查研究”中把握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②要从“联系”和“发展”中把握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③要从“实事”中把握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是” ④科学的方法赋予比较研究以强大的力量(2)对不同国家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比较的方法①通观比较的方法②专题比较的方法③综合比较的方法(3)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框架设计①框架设计要吸收其他比较学的研究成果②框架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的顺序 3.研究意义:1、可以推动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 基础理论的研究;2、可以帮助我们澄清 一些模糊观念,有助于解决某些争论;3、 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改善和加 强。(1)比较研究与科学发展(2)有比较才有 鉴别(3)从比较中吸取有益营养(4)开放的中 国要借鉴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教训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方法 是什么?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有何成效和 局限性? 1.基本内容:道德教育和政治统治 2.方法:政治道德化,道德政治化,以道德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原则。在中国古代的 主流思想—儒家思想中,中国古代道德教育 的方法在《论语》、《中庸》、《大学》中是沿 着这一的逻辑线索发展的:“自省”—— “慎独之道”——修齐治平的“大学之道”。 这些更多的是针对统治者、统治阶级提出的。 对于普通百姓,古代思想家提出,通过道德 教化、社会教育的方法来提升他们的道德水 准。主要由两种方式:统治者的率先垂范, 纲常礼教的灌输。道德和政治的关系体现为 前者居于主导地位,尤其是君主的道德和国 家的命运息息相关。特别强调君主要接受道 德的制约,注重道德修养,端正个人的道德 品行,实行“德治”和“仁治”。 3.成效和局限性:(1)形成中国人自强进取的人生态度和重群体利益的价值取向,生成浓厚的 爱国主义传统(2)在维护封建社会巩固和统 一的同时,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进而禁锢了 社会的发展。 三、比较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思想政治教 育的异同。 中国古代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集中体现在孔子的“道德中心论”。了解儒家思想、儒家学 说,是理解孔子的“道德中心论”、中国古代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关键。孔子儒家学说的 最主要的内容是他的仁学在中国传统思想 中,礼是指人们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广义 上讲,它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原则和社会 政治、经济制度等各方面的文化规范。孔子 对礼的理解也大至如此。孔子的学说,是从 道德的层面上理解国家与社会政治生活,所 以在政治上,孔子主张“德治”。“道德中 心论”突出了道德教育的地位。首先,这一 理论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仁德—— 优良的道德品质。其次,仁德即优良的道德 品质的培养和道德手段的运用,对统治者而 言更为重要,应该放在统治者政治统治的首 位。1、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2、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形成毛泽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1、建国初期 的蓬勃发展 ⑴建国初期的执政党党风建设:整风整党运动; “三反”、“五反”运动;党的八大关于执政 党党风建设的思想。 ⑵围绕建国初期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的思想政治 教育:抗美援朝;土改镇反;总路线和三大 改造 ⑶建国初期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 ⑷《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 文献1.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政治教育理论体系2.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3.注意摆正思想 政治教育与中心工作的关系 四、联系实际,谈谈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方法对当前 思想政治教育有何启示。 关于“忠恕之道”:所谓忠恕,就是讲如何去实行“仁”。⑶关于“礼”在中国传统思想中, 礼是指人们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广义上讲, 它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道德原则和社会政治、 经济制度等各方面的文化规范。孔子对礼的 理解也大至如此。优良的道德品质,在家庭 内部体现为孝悌,在家庭以外的人际关系中, 就体现为忠恕。关于“德治孔子的学说,是 从道德的层面上理解国家与社会政治生活, 所以在政治上,孔子主张“德治”。对于普 通百姓,古代思想家提出,通过道德教化、 社会教育的方法来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准。主 要由两种方式:统治者的率先垂范,纲常礼 教的灌输。 “道德中心论”突出了道德教育的地位。首先,这一理论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仁德 ——优良的道德品质。其次,仁德即优良的 道德品质的培养和道德手段的运用,对统治 者而言更为重要,应该放在统治者政治统治 的首位。统治者要为政以“德”。子曰:“为 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形 成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 向以及浓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启示: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 教育者的人格表现对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根本保 证。邓小平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得有 针对性,细致深入和为群众所乐于接受,最 重要的条件,就是凡是需要动员群众做的, 每个党员,特别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必 须首先从自己做起。”江泽民强调“党的思想 政治工作能否做好,取决于我们党的自身建 设和各级领导干部的言行表现。要求群众做 到的,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到。……为做好党的 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根本保证。”这些论述不仅 适用于党员干部,也同样完全适用于广大思 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具体来说,人格的力量 是通过作用于教育者自身,教育内容和教育 对象而实现其“根本保证”作用的。 邓小平强调,愈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员尤其是 领导干部“就愈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思想和 共产主义道德。否则,我们自己在精神上解 除了武装,还怎么能教育青年,怎么能领导 国家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在谈到文艺工作 时他说,“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 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江 泽民提出,“领导干部要堂堂正正做人”,要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五、比较古希腊时期斯巴达和雅典的思想政治教 育的异同。 ?1.古希腊时期:在当时形成的许多 奴隶制城邦国家内,奴隶主阶级都以自己的 方式开展着思想政治教育。在几个最强大的 国家里,奴隶主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发展 到相当完善的程度。斯巴达是一个军事贵族 专政的国家,出于对内镇压奴隶暴动和对外 争夺地区霸权的双重目的,它在统治阶级范 围内实施了一种“战士教育”。斯巴达人独特 的教育制度和生活方式服务于一个目的,即 培养合格的、能够献身国家的公民和军人。 战士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军事体育训练,它还 包括严格的政治道德灌输。应当指出的是, 斯巴达的奴隶主贵族只把自己的子弟视为教 育对象,对奴隶和平民,从来都是适用武力 使之就范。斯巴达公民从小就被灌输给强烈 的集体观念和国家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观念, 从小就被培养过简朴的集体军事生活的习 惯,形成为国捐躯无比荣耀的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斯巴达学校的教育 对象只是贵族子弟。 2.雅典,这个由农业贵族和商业奴隶主联合统治 的国家,虽然重视对奴隶主贵族子弟的思想 政治教育,但是并不放弃对平民子弟的思想 政治教育。雅典“民主”,在客观上要求统治 者不仅要用武力去镇压奴隶和威胁平民,而 且要用动人的辞令去影响广大公众。雅典的 “民主教育”,以其辉煌的成就,唤醒了人们 的“公民意识”。关心雅典,参与政治,轮番 理政,是雅典人心目中神圣的事。城邦至上, 政治为本,成为雅典人的共识。家庭、财富、 亲朋、各社会团体,皆居其下。这种价值观 念是雅典经济繁荣和民主发展的深层原因。 与斯巴达不同的是,雅典在重视对奴隶主贵 族子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并没有放弃 对平民最大的思想政治教育。统治阶级的思 想政治教育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 六、比较近代法国和英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同。 1.法国:灌输“共和主义精神”。1789年,法国 大革命爆发。为了击退国内外封建势力的疯狂 反扑,保卫革命胜利果实,革命领导人意识到 有必要在全体公民,首先是军人和学生中“灌 输共和主义精神”。针对主要由起义市民和旧 军人组成的军队缺乏统一的思想指导和纪律 约束而使战斗力收到削弱的情况,革命领导人 指派大批的“代表”,去部队推行“全面的政 治灌输”。代表们的工作方式包括分发政治报 刊杂志,组织政治俱乐部,以及在前线举办爱 国主义庆祝会等。借此,他们成功地宣传了资 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宣传了服从命令遵守纪律 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士兵的思想政治 素质,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与此同时,资产 阶级革命者在学校也做了不少工作。他们积极 向青少年学生传授自由资本主义的政治道德 观念,努力培养他们进入资产阶级行列。公立 学校普遍废除了宗教课,代之以“共和国公民 的伦理与道德”。 2.英国:实施“宗教教育”。在英国,出现了许多 各式各样的贫民学校,如:劳动学校,贫民日 校等。这些学校主要不是教授读、写、算的知 识,而是进行宗教道德的灌输,而在教育内容 中,宗教道德教育占有很大比例。统治者主要 是通过宗教教育实现其对下层群众的思想控 制。这不仅因为宗教教育能使人们勤于劳动和 安于卑微的物质生活,而且因为它能使现有的 社会秩序固定化、神圣化。几乎所有的西欧国 家在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都保留甚至发展了 宗教教育。法国虽然取消了公立学校的宗教教 育,但对其他形式的宗教教育并未限制。 七、比较当代英国、法国、德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 异同。 1.当代英国的“公民教育”1、宗教教育 ?第一阶段是1944年在《巴特勒教育法》中规 定,所有的中、小学都要开设宗教必修课,以 统一国民意识。第二阶段是1961年发布宗教 教育改革议案。第三阶段是70年代后的宗教 教育。2、道德教育在英国,道德教育 与宗教教育关系始终是?°剪不断,理还乱?±, 彼此缠绕;贯穿了自资产阶级革命以来的整个 英国教育史。 3、政治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社会主义 力量的发展,国内外政治斗争形势的变化,英 国政府才觉得有必要进行政治教育。形式: 英国政治教育以?°公民教育?±的形式出现。 途径:主要是大学和中学的政治课程,学校之 外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体。 : 2.当代法国的“公民道德教育”:法国的公民教 育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随着法国社会的变 革而发展,在维护资产阶级政权、培养一代又 一代好公民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公 民教育至今仍然是法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 律。 (1)人权(2)民主生活(3)国家政体(4)爱 国主义(5)伦理道德 3.当代德国的“民主主义”教育:当代德国的?° 民主主义?± 德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背景。民主建设?,非纳 粹化运动,德国的?经济政治理论(1)政 治文化改造(2)政治养成教育(3)宗教教 育 八、简述古代城邦政治理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点。 古希腊奴隶主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开山鼻祖 柏拉图认为,奴隶制国家所不得不从事的各项 公民教育活动,特别是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活 动,其最终目的都在于建立和巩固一种“理想” 的社会秩序,即他所称谓的“理想国”。他认 为,一个城邦就该由哲学家领导着军人统治生 产者,这是城邦最理想的秩序。柏拉图进一步 指出,只有当三个等级“各做各的事而不互相 干扰”时,整个国家才能实现“正义”与“和 谐一致”,才算有了“理想”的社会秩序;否 则,就会给国家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柏拉图认 为,在一种理想的政治制度下,对公民实行教 育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对统治者的和士兵 进行教育时十分必要的。教育是他更为信赖更 为倚重的一种手段。柏拉图强调,思想政治教 育一定要从儿童抓起。 另一位“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 德认为,⑴城邦国家是一种至高而广涵的 社会团体,它的目的是要使人类过优良的 幸福的生活。⑵公民是城邦中享有平等政 治权利的人⑶法律上中道的权衡 ⑷实行民主政治,公民轮流掌权⑸公民教 育理论:通过教育启导人们的理性,培育 公民的善德,并使公民能适应本邦的政治 体制和生活方式。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 生活的动物,或者说,人天生是一个政治 动物,也就是按本性要求必须过城邦生活 的动物。他认为只有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 人才是公民,只有由这样的公民组成的政 治团体才是城邦。在他看来,城邦是平等 的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亚里士多德在详 尽的阐述法治的优越性时,强调了法制教 育的必要性。 九、简述近代天赋人权理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著名的思想 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市近代资产阶级民主、 自由和法治理论的开拓者,洛克从经验论出发 得出人人平等的理论,在洛克看来,经验为人 人所有,而且人的经验价值是相同的。洛克认 为个人的同意不仅在政府初建时是必要的,而 且也是服从政府的条件。与此相联系,还表现 在: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对个人权力的关注, 提倡思想自由,信仰自由和言论结社自由;法 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个人自由。“天赋人权” 论洛克在论证天赋权利是讲到,自然法即理 性,赋予人类某些自然权利,这些权力是天赋 的,不可转让,不可抛弃的。人类的天赋权力 首先是生命权,生存权。其次是财产权,财产 =生命。卢梭不同于洛克,认为自由、平等 的权力是人类首要的不可转让的天赋权利。 “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作人的资格,就 是放弃人类的权力,甚至是放弃自己的责任。” 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者让·雅克·卢梭认为,真正合乎理性要 求的国家应该是社会契约的产物。按照自然法 的原则,人们要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自愿结 合,建立国家,制定法律,以便保护每个人的 天赋权力—自由、生命和财产。 十、美国的公民意识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联邦化时期的党派争论对公民意识的促 进,1.杰弗逊和汉密尔顿争论资产阶级 民主派和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对美 国的公民教育的发展和渲染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2. 废奴运动—美国内战《汤姆 叔叔的小屋》《解放奴隶宣言》葛 底斯堡演说国际化时期的移民同化对 公民意识的提升,对移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品格教育”——传授美德 “爱国主义教育”“好公民”教育国 际化时期公民教育与改革对公民意识的强 化,不少历史学家曾把美国的历史划分为 殖民期(美国独立之前)、联邦化(独立之后 到南北内战结束)、国家化(内战结束到一战 结束)和国际化(一战结束至今)4个时期.在 其短暂的历史发展中,美国形成了一个以资 产阶级政治思想为核心的公民教育体系,基 本内容包括政治价值观教育、公民宗教教 育、行为规范教育、施政纲领教育等.美国 人公民意识的演进和公民教育的实施也是 伴随着这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和变化的. 十一、简述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内 容。 (1)政治观教育①以个人利益为核心的自由主义 和美国政治制度优越性教育②反共教育和对 “对抗性政体”的研究、介绍(2)公民宗教 教育①民族精神教育②社会信仰教育(3)社 会规范教育①权力义务教育②品德教育③法 制纪律教育。基本途径:(1)传授和灌输是直 接方法,包括口号、誓言、信条、准则等,(2) 鼓励人民学习和了解价值观念,注重启发式, 强调激发内在的主动性,是间接的方法。美国 多倾向于简接的,多渠道的,广泛的方法,亦 即渗透于规范的教育方法。 十二、简述战后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成 效及其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主要内容:资产阶级民主教育日本国体教育 个性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 育,乡土教育,崇敬天皇忠的教育,铲 除军国主义,接受西方民主自由,展示 生命意义的教育,锻炼顽强的意志,诚 实教育,人生观的教育,和文化的教育, 日本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亲和教育消除 了代沟,同和教育多元文化冲突下的孩 子同等待遇,培养国际型的大和教育。 2.成效:(1)培养出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尽 心尽力的一代国民,使日本迅速恢复、重新崛起(2) 摒弃了许多狭隘性因素,但不时沉渣泛起。战后日 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日本政治民主化及亚洲各国 的敦促,摈弃了战前许多狭隘性因素,这从前述战 后改革以及经济恢复、高速增长期的道德教育目 标、内容中可鲜明体察。但日本朝野始终没有真正、 彻底的反省二战期间的侵略行径,更谈不上从根本 上肃清流毒,使得皇国观念、军国主义思想不时沉 渣泛起,尤其当日本重新跨入世界经济领先行列, 有资本可向外扩张的时候。 3.启示: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现代化日本在思想 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它 积累的许多珍贵的经验,值得当代中国去借鉴。日 本在短短几十年迅速完成了追赶西方发达资本主 义国家的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在日本的社会发展过 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总体说来,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有些方法是可以为我们所借 鉴的,我国今后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应注意抓好以下 几方面: (1)进一步发挥党、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重要作用,这是我国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的,是我国 的一大优势。 (2)注意采取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的方 式,即除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之外,可多采用一些比较 隐敝的形式。 (3)动员全社会参与,形成学校、家庭、社会、 各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同 时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 (4) 广泛推广日本的“体验学习”和“学社融 合计划”活动的做法。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 学生自律、自立能力。创建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个性教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的教育环境。 [6] (5)改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可采 取讲故事、辩论会、讲演会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 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利用各学科渗透德育内容,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而调动学 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十三、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取 得哪些成效?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何启 示? ?1.主要内容:新加坡政府认为,在 这样一个人种、信仰、道德价值观念都是多样 化的历史文化背景下,首先应该培植公民的国 家意识,使人民产生归宿感和认同感,灌输国 家意识,形成共同价值观,大力弘扬东方传统 价值观,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儒家传统(1)弘 扬国家利益第一,强化国家意识(2)倡导儒 家思想,坚持东方价值观(3)重视学校思想 政治教育,明晰教育层次(4)讲求教育方法, 注重教育实践(5)注重法纪教育,坚持德法 兼施。文化再生运动的主旨是反对全盘西化、 倡导东方价值观。新加坡政府对日本、韩国等 国的现代化过程和本国国情进行了认真的分 析,对自己进行了定位,强调新加坡文化的亚 洲属性,指出“我们的历史不是在祖先初到新 加坡才开始的,它早在5000年前中国文明创 造时就开始”了 ?2.成效:(1)国家意识得以初步 确立(2)有效抵御西方腐朽价值观的侵蚀正 确处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有一句话生动地概 括了新加坡过去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态度:技术 上依赖西方,精神上上固守东方。 3.启示:(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集体主义 原则(2)弘扬传统美德,丰富教育内容(3) 完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教育规律(4) 讲求教育方法,重视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 中的主管能动性,积极开展各类有益身心健康 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5)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培养法制观念 十四、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与日本的地位、作用有 何异同? 1.(1)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的地位:思想政治工 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 线。(2)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的作用: 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② 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保证物质文明 建设的方向,促进生产力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在日本的地位和作 用:(1)强烈的国家民族意识是日本发展教育 的原动力(2)维系国家政治体制(3)加速 国家发展进程(4)教育偏狭性的危害。1.形 成与新教伦理不同的日本民族精神,使日本迅 速崛起。2.形成封建性垄断性资本主义国家, 给日本民族和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十五、比较中国与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的 异同。 1.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1)政治理论 教育(2)思想道德教育(3)党的路线、方针、 政策教育(4)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 2.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1)政治观教 育(2)公民宗教教育(3)社会规范教 育 十六、结合实际,谈谈中外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 的异同。 1.趋同方面:(1)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受到普 遍重视(2)实施方法的相同点:不同国家 都重视正面的、直接的、正规的灌输方法。 (3)形势多样,效果趋同①正确的思想政 治教育方法,有利于维护各自统治阶级的政 治统治②形势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 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2.差异方面:(1)中国侧重于正面的教育(2) 美国西欧侧重于潜在的影响(3)日本侧重 于文化氛围的营造 十七、如何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及其意 义? 普遍性:(1)都有明确的目的①培养维护其阶级统 治的人②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2)都 把思想灌输作为手段①都把思想灌输作为 塑造人的重要手段②思想灌输的主体基本 上是一致的(3)都强调全社会参与①国家 政权机构的决策、引导和管理②家庭、学校、 社会的分工与配合③宗教的诱导与配合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