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地理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练习题

高一地理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练习题

高一地理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练习题
高一地理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练习题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①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主要矿产品需求将是目前的两倍,除煤以外,绝大部分大宗矿产品均需国外资源补充。

②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应分析》,2018年,我国总用水量在中等干旱年为6 988亿立方米,供水量6 670亿立方米,缺318亿立方米。

③“过去11年中,我国耕地的总面积已经减少了1.25亿亩,因为分散在各地,又用了11年的过程,所以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警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首届“城乡土地论坛”上表示。

④在德国1996年通过的《循环经济和废物管理法》的框架下,德国冶金行业产生的矿渣95%都得到重新利用;废旧钢铁的回收率也很高,2002年有2 000万吨废铁被重新利用;废旧汽车再利用率达75%,到2018年已达到85%。

(1)资料①反映了我国哪种资源问题?

(2)哪些措施可以缓解资料②反映出来的资源问题?(答4条即可)

(3)下列漫画描述的行为会导致资料③反映的资源问题的是(双选)()

(4)资料④中德国的做法是为应对哪种资源问题?

解析:第(1)题,资料①中的“需国外资源补充”是关键词,说明我国多数矿产资源的储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第(2)题,资料②中的数据说明我国存在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它主要是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夏季风的强弱导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流域植被破坏和湿地毁坏破坏了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分析缓解措施时可采取“对症下药”的思路归纳。第(3)题,结合我国的人口现状,根据资料③中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可以知道我国存在严重的耕地短缺问题;四幅漫画依次反映了石油短缺、违规用地、破坏植被和污水排放,违规用地直接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植被破坏将引起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也会导致耕地退化。第(4)题,资料④反映的是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和废弃物利用水平,是为了应对资源短缺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答案:(1)矿产资源短缺。

(2)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治理水污染;修建水利设施,实行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提高涵蓄水源能力;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3)BC

(4)资源短缺。

2.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区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前后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列举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该地区会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

(2)简述解决该地区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

答案:(1)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生态破坏;过度挖煤,地面塌陷;破坏地下的含水层结构,污染地下水。

(2)存放表土,随时分片回填;土地复垦,植树种草;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治理。(答对两点即可)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中国进口石油约2.04亿吨,比上年增长约14%,中国石油消费的进口依存度已达52%。不少专家认为:将淀粉质生物(如:粮食、薯类、作物秸秆等)加工成乙醇(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生物氢等,用作生产和生活能源,是中国未来能源的希望所在,发展生物能源可以促进中国的能源安全,减轻石油进口压力。

材料二有关试验表明,我国南方的荒山、荒坡,北方的盐碱地,西部的戈壁、沙漠,都可以用来种植淀粉质生物。

材料三2001-2019年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图。

(1)与矿物能源相比,生物能源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价发展农产品提炼生物燃油产业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3)描述2001-2019年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趋势。

(4)导致2001-2019年耕地减少的最主要原因可能为()

A.灾毁耕地B.生态退耕

C.农业结构调整D.建设用地

(5)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地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根据材料,结合国情,谈谈你对“积极”与“稳妥”的理解。

解析:第(1)题,生物能源为可再生能源。第(2)题,利用农产品提炼生物燃油可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第(3)题,通过我国耕地数量的变化图,可以看出耕地面积和减少速度都呈下降趋势。第(4)题,2001-2019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得很快,这与生态退耕特定的政策有关。第(5)题,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1)可再生

(2)减少矿物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3)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但减少的速度也呈下降趋势。

(4)B

(5)积极:有利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促进农民增收;扩大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提高难以利用土地的质量;增加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收入。(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稳妥:我国人多地少,粮食短缺;耕地(持续)减少,粮食供需矛盾加剧(或粮食生产压力大);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成本较高;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答对其中二点即可) 4.(2018·徐州调研)2018年3月2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三届“中国水周”。经研究确定,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严格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我国各省区单位面积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图中水资源拥有量<10万m3/km2的省级行政区中位于沿海的省区简称是________。

(3)图中所示三条河流中,流域内水资源拥有量最少的是________,该河流流域内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是____________。目前该流域面临严峻的水危机,其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区域开发的原理,你认为上题所述该流域水资源开发机构可进行的主要工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1)南多北少,东多西少(2)冀

(3)黄河夏秋多,冬春少需求量大,供不应求水资源利用率低水资源污染严重

(4)维护流域生态环境加强水资源管理统筹安排供水抗旱防洪工作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校园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设计方案 遥感1503班第10组 (杨森泉张晨欣杨剑钢熊倩倩)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测绘学院 2017年5月

一.数据来源 二. 目的 三 .任务 四. 任务范围 五 .任务分配与计划六.小组任务分配七. E-R模型设计八.关系模式九.属性结构表十.编码方案

一.数据来源 原始数据为大二上学期期末实训数字测图成果(即DWG格式的校园地形图) 导入GIS 软件数据则为修改过的校园地形图 二.目的 把现实世界中有一定范围内存在着的应用数据抽象成一个数据库的具体结构的过程。空间数据库设计要满足用户需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性能,准确模拟现实世界,能够被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接受。

三.任务 任务包括三个方面: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具体为: ①静态特征设计——结构特性,包括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 ②动态特性设计——数据库的行为特性,设计查询、静态事务处理等应用程序; ③物理设计,设计数据库的存储模式和存储方式。 主要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 原则:①尽量减少空间数据存储冗余;②提供稳定的空间数据结构,在用户的需要改变时,数据结构能够做出相应的变化;③满足用户对空间数据及时访问的需求,高校提供用户所需的空间数据查询结果;④在空间元素间为耻复杂的联系,反应空间数据的复杂性;⑤支持多种决策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适应性。 四、任务范围 空间数据库实现的步骤、建库的前期准备工作内容、建库流程 步骤:①建立实际的空间数据库结构;②装入试验性数据测试应用程序;③装入实际空间数据,建立实际运行的空间数据库。 前期准备工作内容:①数据源的选择;②数据采集存储原则;③建库的数据准备;④数据库入库的组织管理。 建库流程:①首先必须确定数字化的方法及工具;②准备数字化原图,并掌握该图的投影、比例尺、网格等空间信息;③按照分层要求进行

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专题17+环境保护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7环境保护 (四)(2015?上海卷地理)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8、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①南方近岸海域②城市近岸海域③北方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A、9月到11月 B、12月到2月 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 10、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8、A 9、D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8、赤潮易发生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城市近岸海域向海洋排放大量废水为赤潮生物提供了生长必须的营养。我国北方及乡村近岸海域温度及营养供应上不利于赤潮生物生长。A正确。

9、夏季海水温度高,陆上处于汛期入海径流量大,带来大量营养盐类,适宜赤潮生物的繁殖。D正确。 10、洋流可扩大污染物的污染范围。寒流能降低表层海水的温度,减缓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进而降低赤潮危害。D正确。 考点:赤潮。 【名师点睛】该题以赤潮的形成的地理环境条件为材料,考查学生具备较强的快速获取地理信息和读图分析能力。根据题干“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图”,可以推出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水温较高的南方近岸海域和海水富营养化较严重的城市近岸海域,发生的季节是气温较高的夏季。 (2015?新课标全国2)44.(10分)【环境保护】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10分)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转移到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中国的自然资源专项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专项练习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羊毛衫 B.铁矿石 C.家具 D.皮革 2.右图中各地段较为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①林地②耕地③果园 B.①村落②林地③耕地 C.①耕地②村落③林地 D.①林地②果园③耕地 3.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难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B.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C.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D.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 4.下列各项自然资源中,均属可再生资源的是() A.阳光、森林、水 B.草地、林地、煤 C.铁矿、草场、土地 D.煤、石油、天然气 5.“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实施这一国策所依据的国情中不包括() A.人口多,耕地少,且耕地日益减少 B.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C.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土地生态环境日益衰退 D.后备土地资源匾乏 6.我国土地资源多样性的决定性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气候复杂多样 C.气候与地形多样性的复杂叠加 D.地形复杂多样 7.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水资源 B.森林资源 C.土地资源 D.矿产资源 8.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是() A.东北和西北地区 B.东北和东南地区 C.西北和华北地区 D.华北和华南地区 9.解决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有() A.海水淡化 B.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 C.人工降雨 D.改变局部地区气候 10.下列地区中,水资源分布最丰富的是() A.东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

地理环境保护试题汇总

环境保护汇总试题 1、“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2007年5月太湖蓝藻大暴发,造成无锡市饮水危机。阅读材料与图片,对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进行研究,完成下列各题。(10分) 材料一:水华是蓝藻大量死亡腐败后在水面形成的一层蓝绿色且有腥臭味的浮沫。蓝藻一年中在水中随季节上下移动、漂浮(如图26)。太湖蓝藻每年一般在5月底6月初发生,多见于湖区周围的小水湾等水体流动性差的水域。 材料二:近20年来,化学工业是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大小工厂遍布太湖周围地区。工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太湖地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 材料三:城镇化的发展,使农业用地锐减,为了维持粮食总产量的相对稳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农村也开始大量使用抽水马桶,粪便污水处理能力极其有限。 材料四:无锡地区(如图27)2006年冬季日平均气温达6.8℃,比往年高2.5℃;2007年入春以来日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 2.5℃,且入夏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2007年1到5月降水量减少,水位低;吹偏南风的时间比往年提早一个月。 图26 图27 (1)按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太湖蓝藻大暴发事件属于。(2)试分析太湖每年发生蓝藻现象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分析2007年5月初太湖无锡水域蓝藻大暴发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专家对太湖污水处理提出如下治理方案:把环太湖的污水集中起来,经过预处理后,穿过南通,送到黄海边生长着芦苇等植被的滩涂,最后排入大海。请你评价该方案的优缺点。 2、据专家预测:在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10分) 据国家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城市每年“生产”的垃圾约有1.5亿吨,目前大多数城市处理垃圾的办法是将垃圾运到城外堆放、填埋或焚烧。随着积存垃圾的不断增加,有约2/3的城市已陷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设计说明:建设和谐高效课堂必须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让和谐、思维之树常青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二是如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其内容包括教学过程安排是否合理、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否愉快、教学方式是否恰当,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1、设计理念。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着,在教学中教师因 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 探究与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作用。 2、通过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 解决问题。采用知识抢答、问题答辩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本章的第一节,依据《标准》,这是一节向学生传授“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一课。本节选用了“自然资源和我们”、“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两个标题,表述了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为后面具体学习各种资源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1、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能够满足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探究新知识的要求。 2、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有了了 解,为本章节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的归类分析3.知道怎样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学会正确分析我国资源现状,学会简单的数字分析和对比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80017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资源

中国的自然资源 4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等物质和能量。凡是经过人为加工,人为养殖,人工培育的均不属于自然资源。 42.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土地,阳光,森林,水和水能,生物资源均属于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主要指煤,铁,石油,宝石等矿产资源。 43.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就可以实现可持续利用; 非可再生资源,因为它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更应该珍惜和节约使用,同时积极寻找新能源和新材料。 44.中国自然资源的总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原因:人口持续增多,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资源浪费和破坏现象严重) 45.世界地球日:4月22日(近年宣传主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46.土地资源的总特点:总量丰富,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47.土地资源依据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需求差异,可以分为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难以利用的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 48.中国土地资源的发展优势: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即多样化的农业)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劣势:耕地少,难利用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49.中国土地资源分布特点:地区分布不均。表现在:耕地和林地,集中分布在东部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是我国农,林,渔的主要分布区,土地利用程度高。 南方耕地:水田为主,北方耕地:旱地为主。 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三大林区为:东北,西南,东南人工林区) 50.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用于发展牧业。难利用土地:主要 A:乱占耕地(解决措施:立法保护,大力宣传,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B:过度放牧(解决:禁止过度放牧,实行轮牧制合理放牧,建立人工草场,大力宣传等)C:水土流失(禁止乱砍乱伐,立法保护,封山育林或植树造林,大力宣传等) D:不当排放(禁止不当排放,污水达标处理,立法保护,大力宣传等) 52.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53.水资源:特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中17.国的淡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54.一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取决于:一个国家河流径流量的大小。 55.水资源的总特点: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具体表现为: 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危害:容易导致水旱灾害) 解决措施:兴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 空间上:南丰北缺(分界线是:长江流域北界)危害:进一步加剧北方的缺水状况。 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代表性工程有“南水北调”“引滦入津”等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测试题

《环境保护》测试题 (共30题,每题2分) 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据此回答1-2。 1、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 ) A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砍伐林区原有的生态环境 B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人工措施无法恢复其原貌 c人类活动不能改变干洁空气的成分 D人类进行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2、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B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c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湖泊水量大故自净能力强 D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是含有氮、磷的化合物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图l2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② 4.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作物的产量均大辐下降 B.旱涝灾害增多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 5、目前在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①产业转移②推行清洁生产,提倡绿色消费 ③控制人口增长,减轻环境压力④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业 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 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风沙威逼北京域》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得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此回答6-8题。 6。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C碳氢化合物 D悬浮颗粒 7.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8.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 )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 05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完成9-10题 9.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 10.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 )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②渤海海区下沉迅速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 11.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 A火山地震 B大气污染 c水体污染 D海平面上升 12.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 )

(经典)2019-2020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三节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练习 新人教

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教材第49页图3.17 图表分析:农业是用水较大的产业,节约农业灌溉用水潜力较大。从图中文字表述可以看出,三种灌溉系统的效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滴灌、旋转式喷灌、重力流动式灌溉,所以从节流角度看,滴灌、旋转式喷灌是农业灌溉的发展方向。 (二)教材第50页活动 活动提示:该活动是一个实践活动,结论也无对错之分,关键是通过调查学校用水现状,了解学校日常生活中有无浪费水的现象,并对这些现象提出合理化的节约用水的建议和方案。同时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和帮助周围人群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材第52页案例 案例分析:首先找到贵州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具体位置,再结合云贵高原、两广丘陵上喀斯特地貌、地表土层很薄、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特点,进一步分析人类不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如过度砍伐树林,过度开垦荒山、荒坡、陡坡等,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而使基岩暴露地面,导致石漠化。 (四)教材第53页思考 本题首先要了解土地退化的类型,即土壤侵蚀、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盐渍化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等。不同的地区土地退化的类型不同。例如,半干旱、干旱的草原,土地退化以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为主;降水集中,土质疏松的地区以土壤侵蚀为主;半干旱农耕区,以土壤次生盐渍化为主,因此,不同地区的学生可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分析问题。防治土地退化的措施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农牧业措施;除此之外,应注意土地退化与贫困问题间的关系,把防治工作和消除贫困结合起来;还有法律法规政策的健全是这一系列措施的法律保证。

学业达标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与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共同问题有( ) ①水资源更新速度快②利用率过高③水污染严重④土壤盐渍化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河流径流量较小②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③灌溉用水量大④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第1题,由题干可知,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而我国图示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均在40%以上,甚至高达90%,因此存在过度利用的问题,再加上图示地区蒸发旺盛,易引起土壤盐渍化。第2题,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人为原因与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河流上中游地区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有关。 答案:1.C 2.D 20世纪50年代,在塔里木河下游修建了大西海子水库,水库建成后,对库区周边的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到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水量锐减,现已断流320千米,大西海子水库作为储水的载体已不复存在。据此完成3~5题。 3.造成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 A.下游大量引水灌溉B.上游过度引水灌溉 C.气候越来越干旱D.下游缺少植被的保护 解析:造成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是由于上游过度引水灌溉造成。 答案:B

全国卷高考环境保护试题汇总(解析版)

全国卷高考环境保护试题汇总 (2016?新课标Ⅰ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图8)。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2016?新课标Ⅱ卷)44.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趋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016?新课标Ⅲ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2015?新课标II卷)44.(10分)【环境保护】 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2015?新课标I卷)44、(10分)【环境保护】 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中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

中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 面对挑战,我国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实施怎样的切实有效的对策呢?在这方面,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明确规定,我国今后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今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地说,就是要实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 一、建立自然资源的管理体系 这是我国自然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必须采取的第一条对策。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起基于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这主要是因为:①考虑到我国有关自然资源退化问题还十分严重,在执行许多旨在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和法规中正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政府有必要在强化和完善法规的同时,充分利用经济政策(包括市场刺激手段),以发挥市场机制在改变自然资源利用的观念和方式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②我国绝大部分自然资源虽都归国家所有,但因所有权与开发经营权不分,中央和地方之间以及各种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关系缺乏明确的界定,这就造成自然资源不合理配置和低效率的开发利用。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已允许企业和个人通过承包等形式获得自然资源的开发经营权和使用权。在此情况下,国家正在加快建立一个基于市场手段和政府调控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 这方面的主要目标是必须改革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包括要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自然资源所有权和开发经营权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在自然资源使用分配中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使用者付费”的经济原则,以促进、推动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方式开发资源;根据强化市场经济原则,完善有关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现行法律和管理制度等。 二、在自然资源管理决策中推行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制度 这主要是因为①要实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要确定和实施“最佳政策”,或是以综合的可持续方式有效地使用和管理自然资源,而且还应建立一种政策分析机制,以便能持久地调整或评价现行和未来的政策,审查自然资源管理政策是如何有利或不利于总体可持续发展;②可持续发展为一动态过程,需要随经济和环境因素的变化不停地进行调整,有必要采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分析手段;③推行和实施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还将有助于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更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以,在这方面应明确以下目标,即逐步推行在制定有关自然资源管理的重大政策、规划和开发项目时,采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最终能以法规的方式加以推广实施,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进行规划或实施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 三、主要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

八年级地理自然资源习题

第三章习题检测 1、自然资源是的的物质与能量。 2、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等。 3、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包括和。可利用的土地包括、、、;其中,面积较广,占的,而、所占比重相对。 4、①我国面积广大,居世界前列,为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 ②我国是一个少的国家。与世界林地面积所占比重(27%)相比,我国林 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小。 ③我国耕地面积,承受着以世界的耕地,养活着世界的人口的沉重负担。 5、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而的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 6、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的东部和南部。 7、我国难利用的的土地比重大,分布在、的干旱荒漠, 上的高寒荒漠。 8、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 等地区。 9、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10、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位。 11、我国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等多种土地类型。 12、草地面积广,占的比重,而、所占比重。 13、我国耕地面积公顷,承受着以世界的耕地养活世界的人口的沉重负担。 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性,具体表现为“、 ”的特点。 15、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和的特点。 16、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有必要兴建工程,如:,将水调进,解决供水不足。目前规划上马的工程,将把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地区。 17、解决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有必要。 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干流上的完工后,将成为我国 最大的水库。 18、,,,,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19、我国海域自北而南跨越、和,沿海面积宽大,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20、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是、、和。 21、我国大陆架面积占世界的。我国的四大渔场、、 和。其中,以最大,它位于东海,东海被誉为“”。 22、我国海盐总量的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以最为著名(我国最大),南方有海南的等,另外还有、两个盐场。 23、为了保护“蓝色国土”,需要实行,提高的执法力度,用促进的。 反馈练习 1、下列物质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甘蔗 B.太阳光 C.闪电 D.小麦 2、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资源不仅总量大,而且种类多 B.总量丰富,所以人均占有量就多 C.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 D.随着人口增长,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还会继续减少 3、我国下列矿产居世界第一位的是() A.稀土、锡、铁 B.铁、煤、铀 C.金刚石、铬、铂 D.稀土、锡、锑 4、辽宁省境内的主要铁矿是() A.鞍山-本溪 B.迁安 C.攀枝花 D.马鞍山 5、我国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是()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三江平原 6、下列地区中,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哪一个?(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内蒙古高原 7、我国辽阔的国土中,很难利用的土地是( )。 A.宜林荒地 B.宜垦荒地 C.沙漠、石山、永久积雪和冰川 D.工矿交通用地

地理空间大大数据库原理期末考试地题目总卷

《地理空间数据库原理》课程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 1、下列不适合直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对空间数据进行管理说法错误的是(A) A. 传统数据库管理的是连续的相关性较小的数字或字符,而空间数据是连续的,并且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 B. 传统数据库管理的实体类型较少,并且实体类型间关系简单固定,而GIS数据库的实体类型繁多,实体间存在着复杂的空间关系; C. 传统数据库存储的数据通常为等长记录的数据,而空间数据的目标坐标长度不定,具有变长记录,并且数据项可能很多,很复杂; D.传统数据库只查询和操作数字和文字信息,而空间数据库需要大量的空间数据操作和查询。 2. 下列关于的空间数据库管理方式经历的阶段及其各自特点说法错误的是(C) A. 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阶段,用一组文件形式来存储地理空间数据及其拓扑关系,利用通用关系数据库存储属性数据,通过唯一的标识符来建立它们之间的连接。 B. 全关系式数据库管理阶段,基于关系模型方式,将图形数据按关系模型组织。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统一存储在通用关系数据库中,即将图形文件转成关系存放在目前大部分关系型数据库提供的二进制块中。 C.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阶段,面向对象型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最适合空间数据的表达和管理。持变长记录,还支持对象的嵌套,信息的继承和聚集。支持SQL 语言,有一定的通用性。允许定义合适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操作。 D.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阶段,解决了空间数据的变长记录管理,使数据管理效率大大提高;空间和属性之间联结有空间数据管理模块解决,不仅具有操作关系数据的函数,还具有操作图形的API函数; 3. 对下述图形进行链式编码,编码结果为(D)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试卷(含答案)

高二级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试卷 注意事项:1.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填在第二卷相应的位置上 .........................。 3.考试结束后,只交第二卷。 第一卷选择题部分(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第二卷的表格中 ..................。)下图为“某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C时段,该地占主导地位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农牧业B.钢铁工业C.电子工业D.第三产业 2.图中哪个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降至自然环境自净能力之内 A.A时间 B.B时间C.C时间D.都不是 3.C时间后,环境污染程度开始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环保投入大量增加②经济发展水平高,环境污染自然减轻 ③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技术进步④法律健全,禁止所有排污工业的生产 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②④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在新西兰测得太阳紫外线辐射比10年前所测的数据要大12%。据此回答4—5题 4.数据表明 A.大气比10年前清洁了,紫外线容易穿过大气 B.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仍在扩大 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多 D.对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 第 1 页 5.下列现象中与紫外线增多直接有关的是 A.土壤酸性增强,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腐蚀 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C.患白内障和皮肤病的人数明显增加 D.季风区的洪涝灾害增多 6.下列环境标志中,中国环境标志是(环境标志中的文字省略) 历史上,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曾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当前世界人类仍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结合相关的知识回答7~8题。 7.请阅读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分析说明图中a、b、c分布区反映的环境问题是A.a为森林破坏严重区B.b为酸雨严重区 C.c为荒漠化严重区D.发达国家这些问题较少出现 8.上图中,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b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 ①森林的砍伐②工业排放的废气③建筑工地上的扬尘 ④汽车排放尾气⑤家庭炉灶⑥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⑥D.②⑤ 9.目前世界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是 ①人口增加②浪费③水量减少④水体污染⑤水循环变慢⑥海洋水减少

第46讲-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

第46讲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生态环境保护 最新考纲考纲解读考法指南 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 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 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 形成的一般过程。 4.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 及其作用。 1.掌握不同类型资源的利用 与保护措施。 2.掌握主要生态问题产生的 原因、危害及保护措施。 在高考中,对本讲内容的考查 频次最高,尤其是生态问题, 如2017全国卷ⅠT44、卷 ⅢT43,2016全国卷ⅢT44等。 今后本讲内容仍是高考命题 的重点。 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学生用书P268] 1.淡水资源短缺原因及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 水资源总量丰富,可利用的水资源有限;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 均 人为原因 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利用率低, 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性缺水 开源跨流域调水;修水库蓄水;人工增雨;淡化海水;合理利用地下水 节流 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净化污水,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节水意识 2.我国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现 状 耕地不足,依靠占世界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措 施 实行耕地总量不 减少 依据《土地管理法》,确保本行政区内的耕地总量不减少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 必须节约用 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高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2)土地退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土地退化 的概念 是指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 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表现 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 破坏 防治措施 生物 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 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 措施 水利工程: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 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 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 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 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1.(2017·高考全国卷Ⅲ)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解析:人为砍伐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经济作物之后,植被种群密度下降,树种单一,涵养水源功能和蒸腾作用减弱,所以湿度下降。

中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方案

中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面对挑战,我国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实施怎样的切实有效的对策呢?在这方面,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明确规定,我国今后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今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地说,就是要实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 一、建立自然资源的管理体系 这是我国自然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必须采取的第一条对策。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起基于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这主要是因为:①考虑到我国有关自然资源退化问题还十分严重,在执行许多旨在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和法规中正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政府有必要在强化和完善法规的同时,充分利用经济政策(包括市场刺激手段),以发挥市场机制在改变自然资源利用的观念和方式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②我国绝大部分自然资源虽都归国家所有,但因所有权与开发经营权不分,中央和地方之间以及各种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关系缺乏明确的界定,这就造成自然资源不合理配置和低效率的开发利用。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已允许企业和个人通过承包等形式获得自然资源的开发经营权和使用权。在此情况下,国家正在加快建立一个基于市场手段和政府调控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

这方面的主要目标是必须改革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包括要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在自然资源所有权和开发经营权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在自然资源使用分配中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使用者付费”的经济原则,以促进、推动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方式开发资源;根据强化市场经济原则,完善有关自然资源管理和保护的现行法律和管理制度等。 二、在自然资源管理决策中推行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制度 这主要是因为①要实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要确定和实施“最佳政策”,或是以综合的可持续方式有效地使用和管理自然资源,而且还应建立一种政策分析机制,以便能持久地调整或评价现行和未来的政策,审查自然资源管理政策是如何有利或不利于总体可持续发展;②可持续发展为一动态过程,需要随经济和环境因素的变化不停地进行调整,有必要采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分析手段;③推行和实施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还将有助于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更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以,在这方面应明确以下目标,即逐步推行在制定有关自然资源管理的重大政策、规划和开发项目时,采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最终能以法规的方式加以推广实施,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进行规划或实施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的费用效益分析。 三、主要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 (一)水资源

八年级地理自然资源教案

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分类。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性,以及中国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国情现状。 3.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并倡导节约资源的崭新观念,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1课时。 【新课导入】 例如:“是不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都是自然资源?你知道的自然资源有哪些?”继而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及阅读课文,明确自然资源的相关概念和种类。 【自然资源与我们】 教学时应充分挖掘学生的自身体验。可让学生从课桌上、教室里的纸笔、书包、桌椅开始联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生产中的原料、燃料,都和哪些自然资源密切相关?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并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进而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图3.1的四组图片。从资源到成品的转化过程不必细讲,但应引导学生就“是否可以循环或重复利用”这一问题,结合图3.2,引导学生区别矿产资源和其他资源的不同。并可由此得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 这里,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判别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例如:太阳能、石油、风能、铁矿、动物、草原等。 【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在这一部分教学中,既要突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的特征,又要引导学生说出人口问题对我国资源产生的压力。可以多补充一些相关数据,总量和人均的对比,使学生对我国资源现状有辩证的了解。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的人口要与本国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平衡,中国的经济要走符合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活动】 结合教材中的“活动”,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例如开展小组讨论:“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或由学生收集资料,进行相关题目的讲演;或开展辩论赛,注意设计的辩题应有充分的争议性和现实意义,例如正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是可以避免的”,反方辩题为“在我国,可再生资源的破坏和退化不可避免”等。相关可进行拓展的讨论题目还有: 黄河断流是天灾还是人祸? 昔日草原为何变成沙漠? 水资源第六大国为何还有水荒? 沙尘暴为何越刮越烈? …… 第二节水资源和水能资源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了解我国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3.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教育学生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培养资源保护意识。 结构分析

(完整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检测试题

<<环境保护>>检测试题3 基础部分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其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共40分。 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地面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2、下列物质和能量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A、地震发生时释放出来巨大能量 B、汽油和小黄鱼 C、带鱼和大黄鱼 D、水稻和棉花 3、对于非可再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是指 A、节约利用 B、综合利用 C、寻找替代资源 D、无限制的开发 4、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后该高原上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土地石漠化 B、土地盐碱化 C、干旱 D、土地沼泽化 5、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B、湖泊沼泽化 C、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垦 D、雨林资源的破坏 6、非洲撒哈拉以南的萨赫勒地区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干旱 B、土地荒漠化 C、人口过快增长 D、臭氧层破坏 2005年入秋以来,禽流感在在全球呈现蔓延之势,从亚洲腹地的内蒙古地区到欧洲巴尔干的克罗地亚,从俄罗斯的高加索山脉到南美的安第斯山区,都发现了这种恐怖疾病的踪迹。据此回答下列7-8问题。 7、禽流感疫情的出现,鸡、鸭等家禽等几乎惨遭灭顶之灾,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违反了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8、为防止禽流感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A、进一步加大对家禽的屠宰力度,将禽流感消灭在萌芽状态 B、扩大药材的种植面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对疫区及其周边地区实行长期隔离,切断传播途径 D、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有效运用国际力量,有效抑制禽流感 像粮食、石油等商品一样,二氧化硫的排放指标在我国已开始成为合法交易的商品。迄今为止已有250000吨二氧化硫的排放权在我国4省3市(江苏、山东、河南、山西、上海、天津、柳州)进行了交易,交易额超过2000万美元。专家评价,这一举措是“用最小的代价减少最多的污染物”有益探索。据此回答9—10题。 9、在上述4省3市中,目前处在重酸雨区的是 A、山东、河南 B、江苏、山东 C、江苏、天津 D、上海、柳州 10、所谓“排放交易机制”是指在政府对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限定的情况下,允许污染排放量大的企业向污染物排放量小的企业购买排放指标。这种做法可以使 A、当地的环境质量保持不变 B、当地的环境质量逐渐恶化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1.态度目标: 使学生能通过了解我国资源的国情,懂得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自 身养成节约和保护资源的行为习惯,并能实施具体行动督促他人节约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能够经过讨论后制定本组、本班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具体措施。 (2)使学生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辨证关系。 3.知识目标:使学生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能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明白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与人均占有量之间的 辨证关系(2)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 情特点。 2.使学生明白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类活动及其相互作用的辨证关系。 探究点: 1.“总量大、人均少”不仅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主要的特点,而且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 一,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优势可以以此自豪但不能盲目乐观,对劣势应积极关注而不能丧失信心。 2.我国自然资源虽然种类很多,各自也有不同的特点,但“总量大、人均少”都是它们 共同具备的。这个观点的确立为学习各种具体的自然资源均有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法、比较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具:自制图表(我国自然资源国情基本特征示意表)、小黑板(环境意识测试题、课堂练习题)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讲解]前几章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它们是我国自 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如何呢?我们又怎样利用它们为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服务呢?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板书】第六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复习提问】1.在初一时我们曾经学习过自然资源,请大家回忆一下,自然资源分为几大 类,是哪几大类?(两类,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请大家再回忆,自然资源又具体分为哪几种?(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 资源等多种)我们也知道学习地理应遵循总——分——总的学习顺序,所以,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板书】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2.讲授新课 【出示图表】请大家先看下面的图表,你能否根据该图表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