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学原著选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内容概要

政治学原著选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内容概要

政治学原著选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内容概要
政治学原著选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内容概要

政治学原著选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内容概要

在第一卷中,作者首先讨论了法律的定义、法律与身体的关系、政治制度的类型及其各自的原则。然后在最后五卷中,作者分析了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法律与地区或气候的关系,法律与贸易、货币、人口的关系,以及法律与不同国家和不同政治制度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关系。孟德斯鸠引用了大量的历史记载、大量的经典事例,并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为我们学习政治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孟德斯鸠是一本值得我们仔细阅读的经典著作。同时,它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空间和发人深省的东西。根据《论法的精神》的总体思路,本文对这部作品进行了总结,并将其分为七个部分。关键词

:法律制度关系

1法律与制度的关系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法律是从客观事物的本质中衍生出来的必然关系由此可以推断,所有的生物都有自己的法则。我们的世界是由物质的运动组成的,它有一定的固定规律。人们也受法律控制。自然法源于我们生活的构成。在所有的法律出现之前,就有了自然法。和平、觅食、崇拜和对社会生活的期望是自然法则。当人类在社会中时,国家和个人之间的战争开始发生,从而促使人们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法律。这是人为的法律,例如,国际公法、政治法和民法为所有公民解决国家间的冲突。每一种社会形式都有自己的政治法则。如果

一个社会没有政府就无法生存,那么由一个国家建立的政权就处于更好的状态:它对政权的特殊控制可以与国家的控制相匹配。然而,法律必须符合在同一行业已经建立或将要建立的制度的性质和原则。这本书主要讨论的不是法律本身,而是法律精神,它存在于

体系中的法律和各种事物之间。

2与三种政治制度相关的法律

孟德斯鸠将政治制度分为三种类型:共和制、君主制和独裁制在共和体制下,所有或部分人民拥有最高权力。前者被称为民主政治,而后者则成为贵族政治。在民主政治中,人民不仅是君主,也是臣民。人民的意愿反映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只有通过选举,他们才能成为君主。因此,为确立投票权而制定的法律是民主政治下的基本法律。规定投票方式是民主政治的另一项基本法律。当人们行使投票权时,选举应该公开举行,这也应该被视为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法律。民主政治还有一个基本规律,那就是只有人民才能制定法律。在贵族政治中,最高权力掌握在制定和执行法律的人手中。然而,当一个人拥有无限的权力时,这个人几乎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在君主政体中,君主独自统治国家,但他必须遵循既定的法律。温和的、从属的和从属的权利构成了这一制度的性质。君主制是所有政治和民事权力的来源。②国家的基本法律必须通过“中间渠道”来实施。然而,仅仅有一个中间阶层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个法律保障机制,如源于许多政治组织的枢密院。当法律颁布时,这些团体被公之于众,当法律被遗忘时,它们唤起人们的记忆。在专制政权下,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情感领导

国家。没有法律来限制统治者的行为,也没有任何法律保障机制。在这种政府体制下,设立一个能够代替君主本人行使权力和管理国家事务的大臣似乎是一项基本法律。在这种政府状态下,宗教拥有非凡的力量,成为一种保障机制,并且是永久的。如果宗教不起作用,习俗和习惯就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3三种政治制度的原则

孟德斯鸠在研究了与每种政治制度的性质有关的法律之后,立即讨论了与政治制度的原则有关的法律他首先区分了制度的性质和制度的原则之间的区别,然后阐述了几个制度的不同原则。

在一个民主国家,更强大的动力和政府原则是道德品质。执法者认为他们不仅要认真执行法律,还要遵守法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平(1) (2)

孟德斯鸠(经),张(译)。《论法律精神》,[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1月,第25页。孟德斯鸠(编),张·(译)。《论法律精神》,[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1月,第30页。256岁以上、199岁以下的希腊政治家们都明白,只有道德才是支持他们的唯一力量。如果没有道德品质,人们的心就会变得浑浊不清。与民主政治相比,贵族政治中的人们需要较少的道德品质,因为人们受到法律的约束。这种政府制度似乎贵族也受法律约束,但事实上他们被排除在法律之外。贵族们根据自己的特权和个人利益组成团体来约束人民。法律是根据贵族的意愿实施的。对贵族的约束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种是通过贵族的道德品质来实现贵族和公民之间的平等,另一种是通过约束来实现贵族之间

的平等和工商业。在君主制中,法律取代了所有的美德;人们不需要任何道德品质,国家也不需要人们具备这些道德品质。从一些历史学家对朝廷的描述中,我们发现我们总是嘲笑道德——我认为,这些东西构成了各个地方和朝代的大多数朝臣的共同性格特征。当然,虽然道德不是君主制的动力,但它并不排斥道德,而是用荣誉取代了我们所说的政治道德。荣誉推动着政治机构的每一部分。它把所有的部分和它自己的功能联系起来,所以当每个人都认为他是在为个人利益而跑的时候,他是在为公共利益而跑。(2)由于荣誉不能容忍以剥夺他人生命为自己权力的暴君,所以它不是专制政权的原则在专制国家,人们不知道什么是荣誉。通常没有词语来表达它(3)恐怖是专制的原则和政府的驱动力在这种政体中,每个人都害怕,每个公民都必须无条件地、绝对地服从君主的意志,君主的意志一旦发生就会生效。人们只能通过宗教来对抗君主的权力。宗教的法律法规是至高无上的戒律,同时统治着人民和君主。

此外,教育、立法、民法、刑法、奢侈和节俭这三种制度中的社会机制和现象应与不同制度的原则相对应。

4法律和各种力量之间的关系

1.1法律和国防力量之间的关系,攻击力量

在法律和国防力量之间的关系中,联邦共和国是由几个小州通过合同共同建立的新社会,可以通过增加其他新成员来扩大。(4)联邦共和国能够抵抗外来干涉,其内部也不十分腐败;专制国家通过相互分离或以

(1) (2)

孟德斯鸠(经),张(译)。《论法律精神》,[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1月,第36页。孟德斯鸠(编),张·(译)。《论法律精神》,[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1月,第36页。(3)

佩里。《大俄罗斯的现状》,第447页。(4)

孟德斯鸠(经),张(译)。《论法律精神》,[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1月,第99页。

个省设立缓冲区寻求自我保护。君主国家通过驻扎军队和建立堡垒来保卫自己的边境,以此来寻求国家安全。在法律与攻击的关系中,战争与征服是国家、公民与公民、社会与社会之间的基本权利。

1.2规定了政治自由法与政府和公民之间的关系。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做法律允许他做的事情,而不是做法律禁止他做的事情。本质上,一个共和国不是一个自由的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三种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当立法和行政权力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构手中,或司法权不同于立法权和行政权,或同一机构行使这三种权力时,自由就不复存在。在君主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三种权力在希腊君主政体中,三种权力分配方式是:人民拥有立法权,君主掌管行政权和司法权;在罗马君主政体中,国王由选举产生,指挥军队,主持祭祀,审判民事和刑事案件,召集元老院会议,召集人民会议,将某些事项提交人民审议,并与元老院一起决定其他事项。在现代君主政体中,君主掌管行政权和立法权(或至少部分立法权),但他没有司法权。然而,在罗马共和国,贵族通过他

们的特权制定法律来保护贵族的利益,公民几乎没有立法权。公民几乎完全把行政权移交给参议院和领事①;起初,司法权由执政官掌握,然后落入地方法官手中。在自由与政府的关系中,只有法律,甚至基本法,才能确立自由。然而,在自由和公民的关系中,习俗、规则和惯例可以产生自由,而一些民事法律和法规也可能有利于自由。公民的自由主要取决于良好的刑法。犯罪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有害于宗教,第二种有害于习俗,第三种有害于公民的和平,第四种有害于公民的安全。但是,根据犯罪的性质量刑有利于公民的自由。在极度珍视自由的国家,有些法律侵犯了人们保护所有人自由的自由。(2)在平民政治的国家,控诉通常是公开的,并允许每个人指控他愿意指控的任何人(3)而在君主政体中,君主通常会试图破坏公民自由,例如,不太受欢迎的君主会有自己的间谍,而孟德斯鸠认为君主应该容易接近,有好的行为,尊重公民,并给人们一点民事法律和法规的自由(1) (2)

孟德斯鸠(经),张·(译)。《论法律精神》,[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1月,第126页。孟德斯鸠(经),张·(译)。《论法律精神》,[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1月,第143页。③

孟德斯鸠(作者),张(译)。《论法律精神》,[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1月,第143页。

5法律与气候的关系孟德斯鸠通过研究和验证发现,在寒冷的气候下,人们会有更多的能量。在闷热的地方,人们会感到压抑。在寒冷的国家,人们对幸福的敏感度很低。在温暖的国家,人们对幸福更敏感。

在一个炎热的国家,人们对幸福极其敏感。(1)因此,在南方国家,男女之间自然存在不平等。妇女被家庭奴役,她们对丈夫和家庭的依赖使她们的地位极低。在东方国家,由于气候和一夫多妻制,妇女通常有幽闭恐惧症,幽闭恐惧症的程度通常与丈夫家庭的财富成正比。女人呆在室内。迷人和善良成为东方女性的代名词。东方人的器官又瘦又弱,一旦给人留下印象,就很难改变。因此,与几千年前相比,东方的宗教、服饰、习俗甚至法律都没有多大变化。印度法律把土地给了君主,破坏了私有制思想,并增加了气候的不良影响,也就是说,增加了天生的懒惰成分。修道制度起源于东方的炎热国家,人们想得多,做得少。如果你想克服气候造成的懒惰,法律应该努力消除所有不劳动的生活方式。在一些欧洲国家,人们消灭懒惰,通过奖励获得巨大成功。穆罕默德禁止饮酒的法律是基于阿拉伯的炎热气候。犹太人关于麻风病的法律源于埃及的习俗。气候不同,法律对人们的信任程度也不同。日本人性格残忍,所以他们的立法者和官员根本不能信任他们。印度人既软弱又富有同情心,他们的立法者非常信任他们。立法者很少做出不严厉的判决,甚至是严厉的执行。气候不同,人们的性格也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也不同,法律内容和可以容忍的程度也不同,例如,奴隶制,在专制国家,勤劳的生活条件并不比普通公民差,所以奴隶制比其他国家更容易被容忍;在君主制下,人们相信人性不应该被摧毁或被轻视,所以不应该有奴隶。然而,在共和政体下,奴隶的存在违背了政治制度的精神,因此拥有奴隶是任何公民都不应该拥有的一种权力和奢侈。此外,每个国家的法律、习俗和习惯

大多是由于气候造成的,法律和气候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6法律与贸易、货币与人口的关系

贸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商业活动它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①孟德斯鸠(著作),张·(译)。《论法律精神》,[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1月,第159页。

扩大了世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贸易的发展应该以规则和法律为基础。一方面,贸易使得掠夺行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它也使人们为了私利而损害他人的利益一些君主国家也颁布了一些非常适用的法律来抑制从事经济和其他贸易的国家的贸易发展,如英国。事实上,如果没有重大原因,任何国家都不应被排除在与自己的贸易之外,因为贸易通常可以实现双赢。后来,英国的大宪章规定,在战争状态下,禁止拥有或没收外国商人的货物,除非是为了报复。贸易的发展产生了货币,这是代表各种商品价值的标志。人们通常使用一些金属作为货币,因为金属耐用,不易磨损,而且易于携带。立法者制定法律,使商品在本质上代表货币,也使商品像货币一样成为货币。由于宗教和习俗,埃及与世界隔绝,没有对外贸易。雅典人有一套很好的梭伦法典,可以使雅典人从事大规模的贸易,但是害怕失去雅典人并没有进一步扩大他们的影响,他们的贸易有很大的地区局限性。罗马人是有竞争力的民族,不是商人。他们制定法律禁止与野蛮人进行贸易。犹太人发明了汇票,汇票的使用使贸易在维持的同时避免了暴行。贸

易中会有人口流动,不同的民族会相互通婚。婚姻制度的诞生是由父亲抚养子女的自然义务决定的。只要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能让生活变得方便,他们就能结婚。有时,法律和宗教会产生多种民事组合。女人嫁到男人家里组建家庭几乎是世界各地的普遍做法,而台湾人恰恰相反。新生的国家需要人口的繁衍和增长,关于人口的法律法规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在一些国家,自然已经做了一切,所以立法者没有必要做其他任何事情,比如中国。然而,希腊的人口状况完全是由其政治制度的性质造成的。它的所有政策都非常重视控制人口数量。古罗马法律总是尽力让人们结婚生子。如果他们因为家庭贫困或其他原因无力抚养他们,这个国家也有救济之家。

7法律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宗教信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并逐渐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德斯鸠认为,只要宗教的利益与国家政治制度的利益相结合,宗教和法律就具有同样的功能,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宗教与否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哪个会带来更多的伤害。温和的君主政体适合基督教。这个政权中的君主更加人性化,愿意按照法律和法规行事,并能意识到他们不是万能的。君主信任他们的臣民,臣民信任他们的君主,以确保人民的和平与繁荣。独裁政权适合伊朗

斯里兰卡宗教。这个政权下的君主或国王不是杀人就是不断被杀。天主教适合君主制;耶稣新教适合共产主义人类制定法律是为了与精神对话,所以他们应该规劝而不是劝说。然而,在一个不幸信奉非上

帝赐予的宗教的国家,其宗教必须与道德一致。教学是为了与灵魂对话,所以我们应该多劝少谏,因为宗教的目的不是好的,而是完美的。例如,博古居民信奉的主要宗教信条是:不杀人、不偷盗、不淫秽、不打扰邻居、为邻居做好事。宗教和法律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们成为守法的公民。因此,如果一方偏离了这一目标,另一方应该更加努力地实现这一目标。换句话说,宗教的约束力越小,法律的约束力就越大例如,由于日本占主导地位的宗教几乎没有教义,也不谈论天堂或地狱,为了弥补宗教的不足,日本的法律非常严厉,执法也非常严格。法律和宗教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法律可以纠正虚伪的宗教。例如,可以制定法律来限制僧侣的财产。迷信造成的奢侈应该及时停止。另一方面,宗教法律和法规也可以纠正政治制度的弊端。然而,应该由人类法律来统治的事物不能由神的法律来统治,反之亦然。例如,继承的顺序应该取决于政治法和民法,而不是自然法。

参考文献

1]孟德斯鸠(作者),张(译者)。《论法律精神》,[著。商务印书馆,1985年1月.

256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089 课程名称: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 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学分:4 学时:68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哲学1年级 编写人:赵俊青审稿人:张小燕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1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它是修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美学和宗教哲学等部门哲学的基础,同时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哲学史的基础,还为中国哲学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 2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具体属性是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是整个哲学学习的基础,主要为哲学本科生提供必要的哲学史知识,哲学修养和思维训练,奠定其理解和思考哲学问题的能力,打下学习哲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形成对现实问题的初步判断力。 2基本要求: (1)了解哲学史的基本知识:包括希腊哲学、罗马哲学和基督教教父哲学的主要派别、人物、著作、概念、命题和论证等。 (2)理解哲学史的逻辑关联、线索和几次重大转折:希腊哲学的产生;希腊哲学的拉丁化;希腊哲学向基督教的转化等。 (3)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伦理学与价值论和历史观与文化观等。 (3)领会哲学问题的根源与性质:哲学对人类知识的奠基;哲学对文明基础的批判;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等。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问题是哲学家的基本概念、命题和论证; 2难点问题是哲学家所要解决的哲学问题及其深层意义; 3重点和难点章节是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等。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在先课程:哲学概论;

(完整word版)西方政治学名著导读

西方政治学名著导读 一.柏拉图(《理想国》) 柏拉图,古希腊城邦时代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其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理想国》。 二、政治思想: (1)正义论:①回答了什么是“城邦的正义”,即是: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不是为了某一个阶段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 ②认为一个完善的城邦具有这样一些美德: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 ③认为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国家分为三个等级,即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认为只有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就实现了正义 (2)哲学家统治:①哲学王统治的思想。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内容。②让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才能保障城邦正义。③哲学家能够掌握正义本身、善本身的知识,能够按照神圣的原理描绘出理想的政治制度,是个人和公民幸福。④能够看到“美善、正义。勇敢、智慧、节制等理念世界中的原型 (3)政体的演变:柏拉图根据国家制度的品德和掌握国家最高统治权的人的品质把政体区分为两类五种:一是善的、正义的政体——王政或贵族政治。一是恶的、非正义的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治、民族政治和僭主政治。 二.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一.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政治思想家,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他的《政治学》被誉为政治学科的开山之作。其著作有:《政治学》、《尼各马克伦理学》、《雅典政治》等。 二.政治思想: (1)人与城邦:①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来就是政治动物”,过城邦式的生活就是人的本能,直接参与城邦事物是公民谋取幸福、实现集体之善的必要途径,也是公民权的本质。②认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泛的社会团体,其目的是完成某些善业。③城邦是自然的演化 (2)法律的统治:①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了法律统治的重要性。②人为政治关系必须是这样的一种关系,即臣民并非全部放弃其判断和责任。③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一词具有三要素:第一,它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和普遍的利益而实行的统治。第二,它是守法的统治,即统治者的实施根据普遍的法规而不是根据专断的命令。第三,法治意味着对自愿的臣民的统治。(3)政治的改良:①其核心思想是,最好的或最可能好的政体的实现虽然确实人们梦寐以求的饿,但其实现的途径却可能是在现存法律和政治理念的框架内的渐进改良,而不是宣布激进的乌托邦方案②法律应该根据政体来制定,不能叫政体来适应法律 (4)中产阶级的民主:①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混合政体②混合政体的中心旋律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混合以及以中产阶级为主导的社会基础。③亚里士多德认为最良好最稳定的政体是由中产阶级主导的结合贫富两种要素混合的政体(共和政体)④在当今社会,培育社会中间阶层,实现社会结构的正态分布,避免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实现政治社会的中道均衡认为是克服社会不稳定、防止政治动乱的基本原则。 (5)理想城邦:主张自给自足的小国寡民。 三、贡献:①是政治学的开创者。 ②在整体主义的框架内渗入了某些个人主义的因素。 ③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学理论的集大成者。为后世政治思想提供了无尽的思想宝库和灵感的源泉。 三.奥古斯丁(《上帝之城》)

西方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笔记

西方政治学经典著作选读 导论 1、人类为什么要组织起来:实现自足。 2、政治学要处理好的关系:①神权与俗权的关系,涉及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如何安排的问题。 ②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涉及到社会自律与政府管制的尺度如何把握的问题。 ③个人与整体的关系,个人与他人,集体、局部与整体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 ④平等与等级的关系,涉及基于社会差别的公民权利和社会价值如何分配的问题。 ⑤自由与权威的关系,涉及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如何划分的问题。 ⑥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涉及公民权利范围与政府权力界限如何界定的问题。 ⑦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涉及公民权利的内容和条件如何确定的问题。 ⑧大众与精英的关系。涉及大众参与经营管理的关系如何协调的问题。 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涉及权力结构以及地域分布如何安排的问题。 ⑩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涉及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如何平衡的问题。 3、为什么名著的魅力是永恒的:是因为它们所讨论的议题是永恒的,它们所阐发的价值取向 和道德意义是永恒的,它们的话语是政治思维永恒的源泉。是时代的具体问题有感而发的著作,而它们的内容却又都有超时代、永恒的意义……它们是我们了解西方现代文化的基础,它们也是构成我们对西方人的了解所需的知识的核心。 三种研究方法:①历史主义研究途径:该方法认为,对于历史上任何一种政治理论的理解,都必须把它置于它所产生的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之中,并且是对于某种特定政治事实的反应,研究者的任务在于发现并揭示历史当中的“伟大传统”。 ②哲学研究途径:该方法强调政治思想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复活历史上的巨人,而在于更新今天的生活,解决今天的问题。 ③语境主义研究途径:该方法强调通过分析思想家的语言环境来完整准确地理解各种思想的真实含义,如主权、平等、权利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含义。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理想国。 1、柏拉图式的爱情:追求心灵的沟通,排斥肉欲。 2、柏拉图的评价:正如耶稣在基督教中的地位,柏拉图在思想领域也扮演着相同的角色,他就是思想 界的耶稣。诚如美国哲学家怀特海所说的,“欧洲哲学传统的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它是由对柏拉图

政治学原著选读

政治学原著选读 近期,完成了《理想国》和《政治学》的阅读,按照老师的安排写一些感想。其实,这不是第一次读这两本流传千年的名著了,第一次读是在高中毕业的假期,陆续在图书馆借了这两本书。说实话,第一次读时感觉晦涩难懂,很难坚持下去,因为不懂的概念名词很多,古人的思维逻辑也与今人不同,但是,我听了之前老师的建议,把问题记下后,接着读后面的内容,就这样,完成了第一次阅读。这次,根据课程的安排,我又读了这两本书,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名著就是名著,常读常新,读一次有一种新的感悟,许多的逻辑上的结点也能够迎刃而解了。 感受如果面面俱到就不免成为了流水账,我们就选取两本书共同探讨的主题,即理想城邦的构建来展开。 先说柏拉图的《理想国》吧,整本书给我的感受就是,柏拉图作为弟子细致地记录下了老师苏格拉底与人辩论(聊天)的一言一行。当然了,苏格拉底辩论的对象包含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以及柏拉图的堂弟格劳孔等等。与这么多人辩论的目的就是,探讨出,理想的城邦究竟应当是什么样子?他们讨论的话题有很多,关于公民的分工、关于金钱、关于自由等等。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的体系完整,娓娓道来的感受不同,《理想国》像是小区大爷大妈在街头巷尾的闲聊,聊天者想到哪里就说的哪里,在反驳与申辩中迸发出那种偶得的灵感,就像是清晨草丛中的露珠一般,只停留片刻。如果说,《政治学》是教科书,那《理想国》就是访谈杂志,两者从

不同角度给我们讲述了理想城邦的构建。 苏格拉底的思想处于一种应然的状态,即理想的,最好的,所以,他描绘的理想国是从他认为的善和正义出发的;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处于实然的状态,即现实的,存在的,这不仅体现在他理想城邦构建的篇章,而是贯穿全文。举例来说,在第三卷与格劳孔讨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以及选择护卫者的一页中,“最”字出现了七次,诸如“必须”“绝不”这样的词更随处可见,这样来判断虽然不能说完全准确,但是用数理量化来研究政治学是当今政治学研究的趋势与潮流,这样的用词虽然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制约,却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我们再来看看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一书,有趣的是,在本书第二卷就有“评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理想”这样的标题,或许这也就是他“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真实写照吧。其中,他反对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到的苏格拉底关于财产绝对的公有化以及这种“以划一求完整”的理念,他主张接受个体的差异化,接受现行的“私产”制度进而加以改良,这也体现出他一部分改良的思想。同时,由于他认为创制的出发点只有人性的善,即所谓仁义道德,虽然听起来不错,但犹如折翼的鸟儿,缺乏稳定,所以他主张要承认人人都有自私的一面,在财产上体现为要兼顾私产。他又批判了《理想国》一书中苏格拉底认为政权无需更替的观点,他认为这样就埋下了危险的根源。在他自己关于理想城邦构建的章节,他只是说应当有什么,以及应当关注什么,相比理想,他更追求合适。如果说苏格拉底的理想国是一个四肢健全,成熟的中年人的话,他的理想国就是一个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西方政治学最早发源于古希腊,创始人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其所著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之作。从《政治学》开始,按照历史顺序,可以把西方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古代西方政治学 公元前5世纪,地中海沿岸分布着数百个奴隶制城邦国家,这些城邦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打破了原始氏族部落社会的血缘关系,瓦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宗法关系,较早地建立了权利关系和契约关系,促成了城市文明、商业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这些都为西方古典政治学说的产生提供了沃土和摇篮。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撰写了《理想国》和《政治学》等著作,开辟了政治学研究的新领域。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思想家,其主要政治思想是对“理想国”的描述,主要著作有《理想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三篇对话。他认为“最好”的政体是“正义之邦”,即“理想国”。在这个规模不大的城邦国家中,分为三个等级,即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哲学王是治理国家的德高望重的哲学家,武士保卫国家,劳动者进行生产,这是柏拉图的理想政体。但如果这三个等级发生了混乱,理想政体的模式会被打乱,代之以军人政体、寡头政体,进而导致民众革命,产生民主政体。柏拉图后期的思想有了一些变化,他设计了“第二等好”的城邦:采用混合政体以取代有可能导致专权的哲人政体;以恢复私有财产和家庭代替了理想国的公产公妻制;按照财产的多少而非天赋划分等级。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学生,代表著作是《政治学》。他考察分析了150多个不同形式的城邦国家,从伦理和利益的角度,研究了国家的基本理论,即国家的起源、性质、目的和任务;研究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划分的原则,并对各种政治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如何建立以及管理国家等问题,奠定了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具体内容有:①国家的形成如同雌雄结合,是自然的产物,“早期各级社会团体都是自然地生长起来,一切城邦既然都是这一生长过程的完成,也该是自然的产物,这又是社会团体发展的终点”。“事物的终点,或其极因,必然达到至善,那么,现在这个完全自足的城邦正该是至善的社会团体了”。所以,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国家是自然形成的至善的社会团体。②他认为伦理学研究个人的善,政治学研究人群的善,国家这一社会团体的目的在于达到最高尚、最广泛的“善业”。他指出:“政治学的善就是正义,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城邦以正义为原则……正义恰恰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③政治权力的分配制度即政体决定着城邦的异同。亚里士多德对各类政体进行了区分和研究之后,认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与共和政体能够照顾公共利益,其差别只在于掌握最高统治权的人数不同;而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都只会为统治者谋利。④最好最易于实行的是共和政体,特别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最为稳定。⑤政体发生变革基于人们对“正义”与“平等”的认识的分歧。寡头会认为基于财产多寡的政治权力不平等是正义的,平民则认为基于人身自由的政治权力的平等分配才是正义的。⑥私有财产和家庭是人本性和城邦的性质,不能取消,但要避免财富的两极分化。⑦城邦要实行法治,并由有公民权的人轮流执政。 亚里士多德时代,古希腊的奴隶制城邦制度已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所以,亚里士多德的任务在于努力维护并竭力赞美城邦制,把它看作是至善的化身;同时,

中国政治学原著选读

中国政治学原著选读 The Selected Classics of Politics in China 杨建党 一、课程简介 中国政治学原著选读是政治学原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熟悉先秦经典《论语》、《尚书》、《大学》、《孟子》、《商君书》、《韩非子》等,秦代以后经典《春秋繁露》《封建论》、《贞观政要》、《朱子语类》、《明夷待访录》等,近现代经典《康有为政论集》、《大同书》、《变法通义》、《建国方略》、《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新民主主义论》等中国政治学经典著作的基本内容,重点研读若干代表性篇章,据此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德治政治、专制主义等,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思想,进而掌握阅读中国政治学原典的方法,培养与提高其对经典的兴趣。 The Selected Classics of Politics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udy of political science. Through this course,students can study some classical works of three stages, including the Pre-Qin Period, after the Qin Dynasty, contemporary and modern times. Students needs to read the book include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hun Qiu Fan Lu, Kang Youwei's political commentary. This course focuses on a number of representative chapters to understand China's long history of virtue , despotism, etc. The purpose is not only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ideas of Chinese Marxism, but also to master the way to read the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儒家与儒家经典 一、原儒、汉儒与宋儒 二、儒家经典及其注疏 三、现代化视域下的儒家文化

政治学原著选读: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内容概要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内容概要 摘要 孟德斯鸠的著作《论法的精神》总共分为六卷,作者在第一卷首先论述了法律的定义,法律和政体体的关系,政体的种类以及他们各自的原则,接着在后五卷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政体分析了法律与自由的关系,法律与地域或气候的关系,法律与贸易、货币、人口的关系,法律与不同宗教信仰的关系。孟德斯鸠引用大量历史记载,大量经典事例,采用了比较分析法,为我们学习政治学打下很好的基础,是值得我们认真阅读的经典著作,同时还给我们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间,发人深思。本文按照《论法的精神》的总体思路将本著作进行了概括,总共分为七个部分。 关键词:法律政体关系 1 法律和政体的关系 从最大限度的广义上说,法是源于客观事物性质的必然关系。由此可以推断,一切存在物都有属于自身的法。我们的世界是由物质的运动而构成的,而这种物质运动是具有某种固定规律的,人同样受到规律的支配。自然法渊源于我们生命的构成,在所有规律产生之前,便有了自然法,和平、觅食、爱慕、期望过社会生活是自然法的法条。当人类处于社会中,国家间、个人间的战争开始发生,从而促使人们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法律,这就是人为法了,例如,解决国与国之间矛盾的国际公法、政治法、针对全体公民的民法。每一种形态的社会都有它的政治法。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政府将无法生存,一个民族所建立的政体,较好的状态就是:其政体的特殊支配权与该民族的支配权能够恰如其分地吻合。而法律必须同业已建立或将要建立的政体的性质及原则相吻合。本书主要探讨的不是法律本身,而是法的精神,这个精神是存在于法律和各种事物之间所可能有的种种关

系之中①。 2 与三种政体相关的法律 孟德斯鸠将政体分为三类:共和政体、君主政体、专制政体。在共和体制中,全体人民或者部分人民拥有最高权力,前者称为民主政治,后者成为贵族政治。在民主政治中,人民既是君主,又是臣民,人民的意志体现出来就是只有通过选举才能成为君王,所以,为建立投票权而制定的法律是民主政治下的基本法;规定投票选举的方式是民主政治中又一项基本法律;人民行使其选举权时,选举理应公开进行,这也应该被视为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法律;还有一条民主政治的基本法律,就是只有人民才能制定法律。而在贵族政治中,最高权力掌握在一部分人的手中,正是这些人制定并实施法律的。而当某个人拥有无限多的权力时,这个人几乎相当于不受任何法律范文的约束。在君主政体中,统治国家的是君主一个人,但他要遵循既定的法律,中庸、从属、依赖性的权利特征构成这种政体的性质。君主是一切政治与民事权力的渊源,②国家的基本法律必须通过“中间途径”才能使权力得以实施,但仅有中间阶级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个产生于众多政治团体之中的法律保障机构,例如,枢密院。这些团体在法律制定时公布于众,当法律被人们遗忘时,它则唤起人们的记忆。而在专制政体中,是由某一个人按照个人意志及情绪领导国家,没有任何法律去约束统治者的行为,也没有任何法律的保障机构。在这种政体中,设立一个可以代替君主自己行使权力并管理国家事务的大臣,似乎就是一项基本法律。在这种政体的国家里,宗教具有超乎寻常的力量,成为一种保障机构,并且具有永久性;若非宗教发挥作用,则是风俗习惯将会受到人们的尊崇。 3 三种政体的原则 孟德斯鸠在研究了与每一种政体的性质相关的法律之后,紧接着就探讨了与政体的原则相关的法律。他先是区分了政体的性质与政体的原则两者之间的区别,之后详述了几种政体的不同原则。 在民主政治的国家里,一种更为强悍的原动力和政体的原则即是品德,执行法律的人认为自己不仅要认真执行法律,也要服从法律,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平①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J].商务印书馆,1985年1月,第25页.

2018年《西方政治学说》行考作业3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行政学的直接理论基础是( )。 选择一项: A. 政治学 B. 法学 C. 经济学 D. 社会学 在为威尔逊看来,“与制定一部宪法相比较,贯彻一部宪法变得愈来愈困难了”,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迫切需要有( )予以指导。 选择一项: A. 办事的人员 B. 科学的理论 C. 政府的官员 D. 议会的议员 题目3古德诺的行政学研究和威尔逊的研究有着相当一致的地方,他也是站在( )利益一边,主张公共行政权力的集中。 选择一项: A. 大资产阶级 B. 中小资产阶级 C. 国会议员 D. 总统 在官僚制组织中,人员任用的根据不应是( )。 选择一项:

A. 学历 B. 专业 C. 能力 D. 性别 题目5韦伯认为效率较好的组织类型是( )。 选择一项: A. 基于超凡魅力权威而形成的组织 B. 与合理合法权威相适应的组织 C. 与传统权威相适应的组织 D. 神秘化的组织 泰勒最著名的代表作是( )。 选择一项: A.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B. 《科学管理原理》 C. 《管理备要》 D. 《管理的实践》 法约尔指出( )是培养管理能力的首要条件。 选择一项: A. 管理天赋 B. 管理教育 C. 管理实践 D. 管理经验

()被誉为行政科学的奠基人。 选择一项: A. 威尔逊 B. 法约尔 C. 沃尔多 D. 怀特 在古利克看来,( )的角色就是通过监控和调节专家、官僚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来保持整个系统的平衡。 选择一项: A. 行政官员 B. 政治家 C. 技术专家 D. 被任命的政务类官员 以下被称为“系统组织理论创始人”的是( )。 选择一项: A. B.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著作选读 一、名词解释 1、小农伦理:在农业社会里,人们被局限在狭小的生产和生活范围内,进行小规模的生产劳动时所形成的一些道德观念和道德习惯。 2、“卡夫丁峡谷” (1)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过程。所谓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就是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整个阶段,由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直接进入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阶段。 (2)另一种认为“卡夫丁峡谷”意指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前资本主义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实现生产方式的变更,同时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 马克思“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是指:由古代原始公社演变而来的俄国农村公社,由于保存了土地公有制,在俄国社会给予必要垫款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同时存在为它提供集体劳动的一切条件的情况下,有可能绕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某些阶段以及所导致的经济危机,而选择另一条继续向前发展的道路。这样就可以避免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所经受的波折和灾难。 “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则是指:俄国的农村公社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生产的整个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生产阶段。这既不是马克思的本意,也是根本行不通的。 “卡夫丁峡谷”思想的本意是制度内跳跃而非制度间跨越,应该理解为“跳跃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 3、血缘婚:又称“血族婚”或“血缘家庭”,指同一血缘家族内同辈男女间的集团婚,但禁止不同辈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婚姻关系。 4、斯考切波:“国家的潜在自主性” 国家不能简单看作是利益竞争的公共舞台、竞争性力量的裁判或支配阶级的工具,它是一种具有自身运行逻辑与利益的自主结构,具有追求自己偏好和利益的性质。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来贯彻自己的意志,不一定与社会支配阶级融为一体并维护其利益。 这是因为,国家是一种依赖于从社会中提取资源并进行分配的组织。一旦资源被提取出来,这些资源所投向的目标可能会偏离现存支配阶级的利益,并用来强化国家自身的自主性。 二、简答题 (一)《共产党宣言》 1、写作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统治的确立; (2)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阶级斗争; (3)马恩从事理论研究与理论斗争; (4)实践斗争。 2、主要内容 (1)资产者和无产者 ①论述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 ②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的规律

名著导读两种人:官僚与政客

西方官场之我思 [美]乔尔·阿伯巴奇等著,陶远华等译:《两种人:官僚与政客》,求实出版社,1990 [内容摘要]笔者以《两种人:官僚与政客》这本书中的主角“官僚”和“政客”为切入点,从二者的定义、相互联系和民主认识等角度浅显的分析了一下西方政治中官僚与政客的具体情况,希望加深对西方政治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官僚;政客;联系;民主。 一、内容简介 《两种人:官僚与政客》是一部研究西方官场结构及其运行机制的力作。它是联合国支持的庞大研究计划的一部分是许多专家和政府官员精诚合作的结果。本书的主要撰稿人是美国密执安大学的政治学教授乔尔·阿伯巴奇,哈佛大学的罗伯特普特南教授和匹兹堡大学政治半教授伯特·罗克曼等,潜心研究13年,才完成了这部力作。他们调查了7个国家中的800多名官僚和500多名政客的情况,揭示了整个西方官场的基木结构及其运行规律。其中着重通过活跃在现代西方国家统治集团内部的两种人:官僚与政客之间的微妙的伙伴关系,揭露西方官场的基本格局。 二、简评 因该作品融合了多位撰稿人的思想,本人时间仓促,故无法具体而通透地了解该书所蕴藏的深刻的政治思想,但是我们应该可以看出官僚和政客是构成西方政治体制的基本要素,从该本书的书名我们也可以认识到这二种人的描述和活动将是这本书所重点描述的内容。且不管“官僚”和“政客”这两个词在中文字面上所具备的褒贬含义,作者都以客观态度对待这两个词。在作者看来“官僚是指

那些通过委任产生的在政府的行政部门工作的处理具体事务和技术性问题的官员。政客是指那些由选举产生的以从事党派政治为职业或谋生手段的人。”①官僚和政客在西方的政治舞台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本书中官僚和政客的关系存在四种假设:第一,政客制订政策,官僚实施,即政客作出决定,官僚仅仅执行。第二,政客官僚二者都参与政策制订的过程,但官僚带来的是事实和知识,政客带来的是权力和价值观。第三,官僚和政客都关心政治,但政客热情于富于理想色彩,官僚则冷静并注重实效;政客在外为党派利益奔走呼号,提出革新问题,官僚则宁愿在屋里做踏实调节工作。第四,一定时期内,将出现官僚和政客这两种角色的互相渗透,官僚“政客化”,政客“官僚化”,二者的实际区分逐渐消失。对于官僚而言需要丰富的实际知识和熟练的处事技能,并且需通过严格的考试和技能训练;对于政客而言则需要对政治背景有敏感和深刻的洞察能力,需要热情,需要为一定政治目标的献身精神,要敢于冒险和独立的人格,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是他们代表的那个利益集团的公众的拥护。笔者学识浅薄,就该书描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生活化、现实化剖析。 (一)西方官场主要构成要素是什么? 概括的讲主要包括政治活动主体、政治活动客体、政治活动场所、政治活动范围四个要素。政治活动的主体则是官僚和政客;政治活动的客体则是具体的国家事务以及针对国家事务所作出的各种政策方案、政治表达;政治活动场所则是政府机构及其相关的政治部门;政治活动范围则是西方各国各自的政治制度所限定的框架内。“所有的政治制度都必须对利益接合和利益协调作出对策”这是书中阐述的关于美国政治制度的一个具体要求。“由于官僚们掌提着专门的技巧相详细的知识,政客们在决策过程中感到了官僚的技术优势对他们的威胁”②这是具体的政治主体之间针对政治活动客体——进行决策活动,所进行的思想和利益方面的思考。进行政治间的利益争夺维护时,他们往往表现出非同寻常的深思熟虑和超凡智慧。 (二)区分政治活动主体——官僚和政客的标志是什么? 第一,人们普遍认可的关于“官僚”和“政客”的明确定义:官僚是指那 ① [美]乔尔·阿伯巴奇等著,陶远华等译:《两种人:官僚与政客》,求实出版社,1990年7月,1页。 ② [美]乔尔·阿伯巴奇等著,陶远华等译:《两种人:官僚与政客》,求实出版社,1990年7月,110页。

政治学阅读书目

阅读书目 柏拉图:《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尼各马可伦理学》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 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64年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1982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年 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 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轮》,商务印书馆 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 约翰·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年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 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本,三联 霍布豪斯,《自由主义》,商务1996 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 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 塔尔蒙:《极权主义民主的起源》,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年 以赛亚·伯林:《自由论》译林出版社2003年 邦亚曼·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商务印书馆1999年 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

西方政治学的反思与发展

西方政治学的反思与发展 孙雪飞 [内容摘要]政治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不能停留在数量主义的道路上,而是应该建立起能够支撑应用研究的解释理论。政治学的长远发展,不能仅是扩张数据的硬性方面使政治学达到最大限度的可测量和可比较的性能。上世纪末以来,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跨学科研究的趋势,事实和价值的分析不断融合,其研究视野也由国家发展到世界。 [关键词]西方政治学;科学性;发展趋势 美国政治学会主办的《政治科学与政治学》(political Scinence and Politics)季刊在2004年刊登了一组讨论政治科学起源、现状以及政治学发展方向的文章,可以被看做是对政治学的反思和对其发展的探讨。本文主要针对其中科尔曼(Josep M.Clomer)的文章《政治科学大步向前》(Political Science is Going Ahead---By Convoluted Ways)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做出一些思考。 一、政治科学将往何处去 科尔曼的文章《政治科学大步向前》在开篇主要针对沙特律(Giovanni Sartori)的文章《政治科学将往何处去》(Where is Political Science Going?)。那么沙特律对于政治科学的发展有什么看法呢? 沙特律在《政治将往何处去》中指出:第一,现在的政治科学越来越倾向于美国化,这已经偏离了当初构建政治科学的初衷,并且这个偏离的错误趋势还在愈演愈烈;第二,他认为传统的政治研究缺少一种专属于本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语言;第三,就是沙特律认为真正的科学,包括政治科学在内,应该像经济学那样即遵循一定的规则、包含真实的测量、对于基本属于有严格精确的定义。综合以上三点,沙特律提出质疑,认为主流政治科学走错了科学的方向,选择了一个不适当的科学模式,即硬科学、精确科学模式,而没有建立起作为软科学的自身特质,没有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方法论。简单地说,沙特律认为现代政治科学存在三大弊端:抛弃制度研究,转向行为研究,行为主义在批判传统政治研究时,把孩子连同脏水一起倒掉了;变得越来越数字化和统计学化,数量主义使我们陷入了要么得到错误的精确、要么得到精确的不相干资料的泥潭之中;注重理论研究,忽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结,而这类研究只能产生一种无用的科学。此外,他还认为对于政治科学来说,基本术语的准确定义是十分重要的。最后的结论是,美国式的政治科学没有出路,就像一个泥脚的巨人一样走不远。 二、政治科学大步向前 科尔曼针对沙特律的《政治科学将往何处去》进行了批判,同时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科尔曼认为政治科学虽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是它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定义明确的研究计划,在这些研究计划中,吸引并形成了一个国际的学者共同体。我们知道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中,民主政体的产生不是随机的,它们出现于相对的经济平等条件下,在这种条件下资产变得可以流动。此外,一些政治科学家致力于政治秩序的建立基础研究。所有这些研究中,数字化、计算机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他还指出,沙特律认为政治科学“美国化”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即使是上述三个研究模式中最接近美国现实的中间投票人定理,也显示不出美国在政治学科的垄断性。 科尔曼对沙特律以经济学为政治学发展范本的立场是持赞同态度的,但是他认为经济学应该属于“硬科学”,是与“软科学”有很大区别的。科尔曼也认为,与经济学的研究计划在商学院的大量应用相比,政治科学在公共政策与行政中的应用研究显得过于匮乏。但是任何一种社会科学,都是以理论的积累和建设为应用研究的必要前提条件的。最近二三十年,应用经济学和商业研究的巨大成功,正得益于经济学理论的长期积累。科尔曼说,每一门学科的发展都要经过四个阶段:定义和分类;数量化测定;原因假设;解释理论。包括沙特律在内的政治科学奠基人们实际上只停留在第一阶段。沙特律对数量的控诉和厌恶表明“元

法学名著导读

一、试评柏拉图《法律篇》的主要内容和地位。P15 主要内容:1、立法的最大目的是和平与善意。 2、立法者的首要素质是权力比例意识 3、婚姻继承法的原则是国家利益至上 4、刑法的基本特征是神的利益优于人的利益 地位: 二、试评亚里斯多德《政治学》中的法治理论。 1、法律和国家的关系。两者目的都是为了善德,他们又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正义。国家是最高的社团,法律是正义的具体表现。法律的好坏是以正义作为划分标准的,人们服从城邦制定的法律,也就是实现了正义。 2,法律和政体。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中小奴隶主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既是最好的又是稳定的。中庸。划分国家政体有两个标志:一是最高治权的执行者人数是多少,二是最高治权的执行者实行统治的目的。君主政体—暴君政体,贵族政体—寡头政体,共和政体—平民政体。正宗政体——变态政体。 3、法治和人治。它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最早崇尚法治的人物之一,他主张实行法治。(一)法治的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二)多数人的考虑要比少数人考虑周到。正确得多。其次,法律不会偏私,具有公正性。(三)立法。应注意国境的大小和境内居民两个因素,邻邦关系,财产限额和各个家庭子女人数。法律必须变革,但变革要慎重。立法中特别要重视教育。 4、法律定义。法律具有正义性;法律具有普遍性;法律具有平等性;法律具有稳定性与灵活性;法律具有权威性。亚里士多德发表了著名的《政治学》,从而把政治学从古代哲学和伦理学中独立出来。古代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创立了第二学园。政体构成三要素思想,既国家的议事机能、行政机能和审判机能。 三、试述亚里斯多德《政治学》中的政治理论。P30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西方最早创立独立的政治学体系的思想家,是古希腊奴隶主中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代表。他对城邦国家的产生、本质和目的做了系统地论述。 1 .国家产生的原因。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的产生基于人的本性,因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有天然要过道德生活的愿望。 2 .国家产生的过程。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自然赋予人的本性是过国家生活,但是任何事物的本性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只有当它发展到最高阶段时,才充分显露出它的本性,社会也是如此。亚里士多德指出;国家在产生过程中经历了家庭、村落而最终形成了高级完备的社团,它是人的本性的最充分体现。个人只有作为城邦的组成部分,才能满足其自给自足的生活。 3 .城邦的本质。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是至高广涵的社会团体,它是行业与职能相异的许多分子的集合,是由许多公民各以其不向职业、家庭等参加而组成的有机的整体。

国家与革命_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著选读

《国家与革命》 第一节《国家与革命》写作的历史背景 《国家与革命》一书写于1917年八九月间,问世于1918年初。这部重要著作是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日益高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即将爆发,马克思主义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激烈斗争的情况下写成的。列宁在《初版序言》中概述了写这本书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更加尖锐。帝国主义列强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战争大大加速和加剧了垄断资本主义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程。”资产阶级国家政权日益同垄断组织密切地融合在一起,对广大劳动群众进行空前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各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变成了“囚禁工人的军事苦役监狱”。压迫愈深,反抗愈烈。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迅速高涨,德、法、英等国无产阶级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反战运动和罢工运动。东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各国(印度、朝鲜、越南、中国、波斯等)的民族解放运动也在蓬勃发展,使得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日益加剧。革命高潮的到来,把革命的根本问题即夺取政权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列宁指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正在显著地发展,这个革命对国家的态度问题,已经具有实际的意义了。”《国家与革命》就是为了指导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特别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而写的。 1917年3月(俄历2月),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利用帝国主义战争所造成的革命形势,举行罢工和起义,推翻沙皇政府,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但是,由于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的叛卖,由于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缺乏政治经验,缺乏充分的觉悟和组织性,使政权落到资产阶级手里。这时,列宁认为俄国革命应由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并制定了在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给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要求党要努力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把千百万农民吸引到社会主义革命方面来。到了7月间,资产阶级联合临时政府下令逮捕列宁和迫害布尔什维克党的其它领导人,封闭《真理报》,疯狂镇压革命运动。俄国革命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因此,武装夺取政权,消灭资产阶级国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共和国,成为当时最迫切的任务。正如列宁所说:“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对于国家的态度问题不仅具有政治实践上的意义,而且具有最迫切的意义”。 列宁这部著作也是为了粉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歪曲和进攻而写的。 从19世纪末以来,马克思主义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正是在国家与革命这个根本问题上,进行着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以伯恩斯坦、考茨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歪曲或阉割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内容,对马克思主义展开了全面的‘修正’和进攻。他们百般美化资产阶级民主、自由,鼓吹议会道路,反对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他们极力维护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在“保卫祖国”的口号下,积极支持帝国主义战争,完全堕落为社会沙文主

国际政治必读书目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专业研究生读书会书目 有兴趣朋友也可以参考来看,都是经典! 另:关于美国的书有一本十分经典,《美国战略思维研究》许嘉著军科出版的,地方上一般不会看到,但在军队这本书很有影响力。站在思维的层次来研究美国战略,对理解美国的国际行为有很大帮助,不论写文章还是提高素质,都很有帮助。大家不妨找来看看。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专业研究生读书会书目 有兴趣朋友也可以参考来看,都是经典! 另:关于美国的书有一本十分经典,《美国战略思维研究》许嘉著军科出版的,地方上一般不会看到,但在军队这本书很有影响力。站在思维的层次来研究美国战略,对理解美国的国际行为有很大帮助,不论写文章还是提高素质,都很有帮助。大家不妨找来看看。 经典著作作者出版社年份 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汉斯·摩根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塞·亨廷顿新华出版社1999 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布热津斯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国际政治的系统与过程卡普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 国际政治理论沃尔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大外交基辛格海南出版社1997 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罗伯特·吉尔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亚历山大·温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基欧汉和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 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基欧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大国政治的悲剧米尔斯海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大国的兴衰肯尼迪求实出版社1988 素质教育 西方哲学史新编苗力田人民出版社1990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世界文明史李世安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西方文化精义冯承柏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中国文化要义王连升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俞可平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社会学主要思潮阿隆华夏出版社2000 国际政治 世界政治拉西特等华夏出版社2002 大失控与大混乱布热津斯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历史的地理枢纽麦金德商务印书馆1985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领导干部自主选课 专题名称课程名称主讲教师时间课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共产党宣言》解 读邱学奇 讲授10--12月4《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 结》解读 孙长生 《资本论》解读张丽丽 课程名称:《共产党宣言》解读 主讲教师:邱学奇 课程简介:《共产党宣言》又译《共产主义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1848年2月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著作。它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这部著作中,诸如:关于资本主义的重要论断、关于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共产党的历史任务等部分不仅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 教师简介:邱学奇,党校市情研究所所长,政治学教授,研究方向为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齐 齐哈尔市发展战略研究。2010年获得省党干校系统优秀科研人才荣

誉。 课程名称:《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读 主讲教师:孙长生 课程简介:2011年5月13日中央党校举行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习近平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保持政治上坚定的思想基础。领导干部要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必须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尤其要注意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是掌握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的重要前提。《费尔巴哈论》1886年发表,誉为恩格斯哲学遗嘱,是恩格斯生前公开发表的唯一“非论战性”哲学著作。它以浓缩的形式再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含义和发展历程,以科学的态度审视和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唯心主义的错误,以精辟的语言阐述了现代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现代唯物主义的经典。 课程名称:《资本论》解读 主讲教师:张丽丽 课程简介: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这部被称为“工人阶级圣经”的鸿篇巨著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诞生。也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生产、实现和分配理论,对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实践活动不仅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具有现实价值。是调整中前行的中国经济的永恒灯塔! 教师简介:张丽丽,1987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8年晋升经济学教授,现任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1996年----1999年在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班就读。一直从事经济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在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齐齐哈尔市经贸委投资处、依安县、拜泉县富强镇新农村挂职锻炼。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西方经济理论、利益理论、县域经济理论。先后讲授三十多个专题,获省、市委党校系统教学大奖赛三等奖、二等奖,获“是新农村建设优秀督导员”称号、获市政府嘉奖、“市五一巾帼奖”、“市五一劳动奖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