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河流景观及生态河道

河流景观及生态河道

河流景观及生态河道
河流景观及生态河道

第一讲滨水景观设计

第一章城市河流改造成风景河道的一些误区

北京市水利局朱晨东

1、当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并蔓延到周围的环境时,河道和滨水地区就遭受着极大地破坏。这些影响意味着生态和经济的代价。例如:挤占河道断面修建道路、河道改为暗沟用以建房、不修下水道直接将污水排入河道等等;以上几个方面是城市河道的悲剧。

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人们开始对改善水环境的要求不断高涨。将城市河流改造成风景河道,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这个热点,对城市河道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在这过程中,如果搞得不好,只注意风景景观,不注意生态建设,就会造成一些误区;

3、这些误区是:顺直河道、硬化河床、加高堤防、建闸修坝、堆积小品等,现在分别叙述:

4、关于顺直河道:天然河道没有一条是笔直的,如果修建一条笔直、而且等宽的河道,它势必等速,等速的河道里水生动植物难以生长。所以整治河道时,要随弯就弯,不要裁弯取直。过去一段时间,很多城市已经把穿城而过的河道改造得面目全非,最近几年如果打算再次整治,一定不要裁弯取直,已经裁弯取直的要改回来,无法改回的,可以按下面的方法做:

尽量避免直线段太长,能宽则宽,用蜿蜒、蛇形、折线等代替直线;在河道转弯时,也不要用一个半徑去完成转弯,尽量多一些变化,甚至弧线、折线共用;请看下面的实例:

左图是奥地利五十年前修建的一条渠道,右图是1986年改造后的情形,它用蜿蜒、蛇形、不等宽和打掉硬质护坡的手段,成功地将人工痕迹去掉。

当前,有些规划设计院正试探在宽浅河道中,两堤距离保持原状不动(因为不能动),而将子槽做弯,把景观的文章做到滩地上。

5、关于硬化河床:硬化河床无非两个目的:一是防止河水冲刷河坡,二是减少渗漏。很多城市的防洪压力越来越大,因为城市中建成区越来越大,下垫面硬化,洪峰流量加大,雨水汇集时间缩短;房屋、道路、绿化与河道争地,河道越束越窄,无法拓宽、加深。只好将河坡改成直墙,有的河坡虽未改成直墙,也已经硬化,这种现象甚至发展到河底。水利工程的这种做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这也逼迫水利工程师在护坡的非硬化材料上费了很多心血。近几年来,代替混凝土和浆砌石的防护材料越来越多,诸如:空心连锁板、模袋、土工布、草皮加土工网、韩国标准砌块、植草砖、木桩、芦苇丛、任意摆放的大石块等等。以上材料足以应付流速在2—3米/秒范围。

大片花卉与灌木组成的护坡(福州) 用石块保护河岸(欧洲)

我们并不完全反对直墙,象泰晤士河、塞纳河,但要尽量减少。反对的是为了防渗而将河底硬化。

6、关于加高堤防:建议将堤防分为两类:内堤(小堤)和外堤(大堤),内堤可以是子槽上的女儿墙,为保护滩地而设,它及滩地可以被淹没;外堤为保护城镇村庄而设,其高度当然应根据设计或校核洪水位来定,但问题在于堤岸位置的确定,它必须富于变化,两堤间最好不要等距,材料不要划一,尤其城市中的大堤一定要材料考

究、做法仔细。郊区河道的大堤不一定要连续,尤其在大片荒地、农田中,无妨让洪水出槽,在荒地、农田中滞留,若能形成湿地更好。另外,城市河流要因地制宜减少堤顶超高,其理由是城市河道上控制建筑物多, ,又有现代化的调度、预报手段,容易对洪水进行调节, 所以可以降低超高。因此避免了两堤成为高墙,河道成为胡同,从而使滨河景观建设成为可能。

7、有些缺水城市在整治河道时,喜欢在河道上建闸或橡胶坝等拦河建筑物,用于保持一个水面,来减缓洪水或者建成一个景区,这种现象,已开始延续到郊区(为了房地产开发),但是,在建闸或橡胶坝等拦河建筑物时,往往不考虑留有一定宽度的辅助性陡坡输水道(鱼道),这就妨碍了生物的上下游交流;同理,河道上尽量不要做跌水,尤其是不做直立的跌水,必需做时,将跌水改成缓坡,这有利于鱼类的回游。

8、关于河道基流:生态河道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河中有水,且能流动,有的专家学者将流量大于0.06立方米/秒的河流,定为非季节河流,符合生态河道的条件;此条件并不高,但对北方来说仍难达到,近年来北京市对城市河道开始应用中水循环,即将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中水排入河道,并加压使河水流动起来,这应该算是一种积极的方法,问题是水质很难达标,很容易富营养化,还需深度治理。

9、关于堆积小品的问题:景观河道的核心部分是两岸(包括滩地)的园林布设,不知道什么原因,很多景观河道都犯了一个毛病,即将许许多多的景观手段(雕塑、盆景、小品、流水、小桥、喷泉等等)统统集中到有限河段中,让人感觉是一种暴发户心态。其实,简洁明快是美学的更高层次。

任何规划设计的实施,需要一种理念的支持,新的理念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很重要,新的观念也需要新的知识,补充新知识更要艰苦的劳动。由于景观设计牵涉到知识面很广,做出来的规划设计可能比原有的一套更趋复杂,若没有新观念的支持,城市河道的整治只能在老路上蹒跚,不符合生态河道的理念。

第二讲河流生态修复与河道景观生态化设计

初探

中国园林风景规划设计研究中心端木山

第一章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强烈地引起社会的关注,在所有生态问题中,水环境恶化成为问题的核心。作为直接参与水环境建设的水利工作者,对缓解这一持续不断的恶化趋势,重塑良好人居环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相对突飞猛进的现代化科技,人类对于与其自身生存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的认识,还十分粗浅,因此,在河流生态修复工作中,任何依赖单一学科,进行单一专业工作的方法,都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客观地说,限于目前的科技水平,我们还不能对自然界的各类生态过程,作出清晰地描述,因而也很难以人工手段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修复”,我们目前所能作的仅仅是以工程的手段,尽可能模仿自然形态,通过引导和干预自然生态过程,使得整个系统呈现比较自然的景观外貌,并在人工的辅助下,逐渐恢复其部分生态功能,并逐步建立可持续的演化机制,与相邻自然系统形成良性的联系,因而我们在这里所称的生态修复,仅仅是在这样几个严格界定的层面,所进行的描述即:以人工手段为基础,通过工程的操作,趋近某一特定目标的修复工作,其工作结果应至少达到:自然的外貌,恢复部分生态的功能。建立一定可持续的自维持系统,与相邻的自然体系相融合的修复目标。

第二章河流生态系统概述

2.1河流的总体生态功能

通过河水的流动,河流承担以下五个主要的生态功能即:

○1地表水资源的分配,这主要通过河水的正常流动以及定期的泛滥来实现。

○2地形地貌的塑造,通过河水的冲刷——侵蚀——搬运——沉积过程,对地表形态在地壳运动的基础上进行重塑。

○3水质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河水流动过程中的充氧曝气效应,河道边坡及底泥的物理过滤及生化作用,水生生物群落的生化作用,等一系列的复合过程实现。

○4生物栖息地,这主要通过水流对环境的塑造,形成特定的栖息环境,为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条件,同时水中所蕴含的营养成份也为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而且河道本身既是生物迁徙的重要通道,也直接成为DNA传输的载体。

○5小气候调节,通过水—土—植物发生的系统作用,对河流区域的小气候进行调节,同时河水流动及小幅度的温差所形成的空气流动,也加剧了小气候的变化。

2.2 河流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

○1平面体系——相对的宏观系统,主要由以下要素构成:

a水源地——通常是以各类湿地为核心的复合系统,其主要的生态功能有:集水作用,调节水量分配,净化水质,涵养地下水,生态过渡以及特定的生物栖息地。

b河道干流——河流的主要形态,其主要生态功能有:水资源分配与地形塑造,生物廊道与生物栖息地,营养物质分配等。

c支流——河流正源之外的其它水源系统,通常自身形成完整的水系统,功能与干流相似,与干流相比,常常具有形态多样(如:季节河、游移河等等)的特点与其流经过区域常常形成比干流更加紧密的生态关系。

d各类低洼地——流域内正常季节无水的低洼区域其主要生态功能为汛期洪水的蓄滞以及由洪水积蓄形成高生产力的土地资源,地下水补给等。

e滩地、湿地——流域内,各类浅水区域,一般有典型的湿地植物群落,是主要的生物栖息地,同时也具有汛期行洪,雨洪积蓄和水源涵养等功能。这是一个不稳定的生态系统,其区域面积,群落结构等,常处于不断的剧烈变化之中,但这样的变化创造了这一区域特有的生物多样性,是水域与旱地之间的过渡形态。

f湖泊——因地形条件变化或雨洪泛滥形成的流速极缓的集中水域,这类区域具有明

显的水量分配调节,水资源涵养和栖息地创造的功能。

g河口区域——以三角洲为主要形态,具有极重要的生态功能,是联结水生生态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纽带,是不同生态区域之间物质交换的窗口,由于其条件的复杂性,因而具有明显的生物为多样化,是地表主要的栖息地类型。

○2.断面体系:相对微观的系统

a水体:这是河流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是其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由于其自身的浮力条件,相对温和的温度环境以及低氧的状况,水体不但孕育生命的最初形式,也同时为地球上大部分生命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空间。

b底泥:由各类沉积物堆积而形成的河道底泥,有机质丰富松软而富孔隙,既为各类微生物提供了充足的繁衍空间,也是河水水质稳定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河水与地下水交换的重要途径。

c近堤浅水区域:由于该区域水位较浅,且水位变化比较剧烈,光照养份土壤条件均较特殊,因而形成了以各类水生植物为基础的重要区域,其中各类生物云集,群落结构变化剧烈,既是水域与陆地的交汇区域,也是陆地生物与水生生物共同生存的空间。

d岸缘区域:以陆生,沼生植物为基础形成的区域,是重要的水域与陆地之间的生态缓冲区域。

第三章中国河流生态系统而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3.1中国河流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

○1.水资源问题:具有表现为空间,及时间分配的不均衡以及水资源质量的恶化,即: 空间分配:长江以北持续干旱,长江以南水害频仍,西北地区资源馈乏,东南地区资源

富集。

时间分配:旱季与雨季过于分明,干旱与洪涝交替出现,而且,旱年与洪涝年份降雨量差别巨大。

水资源质量:北方没水,南方臭水,而且水资源质量问题的严重区域,集中于国土人口集中,产业发达,经济高速成长的区域。

○2.河流过分人工化问题:这是中国河流又一最为严重问题直接导致:河道生态功能的表失,河道生态系统的崩溃,主要表现为:水电过度开发,形成的对河

道干流的人为切割,河道裁弯取直后,河水流速加快,人为改变水体的运

动状态。

堤防人工化割裂了河道与周边区域的必要联系,跨流域水利工程,导致自然水系的人为破坏等等。

③水体的过度开发以及各类近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形成水环境的严重恶化。滨水种养殖业,水电产业,以及农业开发对水资源的破坏,森林、湿地以及其它滨水栖息地的消失,是这一状况的直接体现,这直接导致了水污染的加重,土地的水源涵养能力的下降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联系的隔离。

3.2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①中国国土所处的大陆季风气候带的特点:以北纬400区域为核心,地表存在一个相对于干旱的气候带,地球主要的干旱区域是草原、旱地、荒漠的主要分布区,这一区域降雨量较少,气温适宜,适合人类生存,生态条件却并不优越。

②地球持续变暖的过程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一过程一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干旱,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降雨量的极端不均衡。

③古老的中华文明也在一定程度造成了国土水环境恶化的情况,中华文明是农业文明,长期的农业生产加剧了自然生态的破坏以及自然区域的减少。而且中国是人口大国,人的生存与自然生态空间以及农业生产空间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特别是中国人对自然的认识局限,也使人们自然保护意识较弱。

④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以及部门利益的强化,使得生态保护举步维艰。

⑤错误的生态观念,使得人们产生许多认识误区,如单纯生态化观念,对于生态责任的忽视,“知难而进”的工作模式以及以园林化代替生态修复的错误观念,使得保贵的生态修复项目难有良好的效果。

第四章、河流生态修复的思路与方法

4.1河流生态修复的基本思路

①师法自然,通过对自然的观察、研究,寻求生态修复的方法,参照自然的变化过程,对河流生态进行干预,引导自然向人们希望的方向演化。

②由易到难的修复过程,寻找条件最适宜研究最透彻难度最小的点作为修复的入手点,取得经验,逐步展开。

③因地制宜,生态修复有很强的地域性,几乎不存在通用的手段或法则,必须对工程当地作深入研究才能找到适宜的方法,而且对于场地现有条件的利用,也应成为工程的必要条件。

④严格控制的工程手段,生态修复的目的是以人为工程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自身功能,因而在对于人为工程手段的生态关联性研究不够充分的状况下要严格控制工程量,人工材料和其它人工手段使用的量和频度,以减少建设性破坏。

⑤严格界定的工程目标:几乎所有的修复工程,都有明确的工程目标,但少有明确的生态目标,这一方面是因为这类工程大多以水利立项,也因为生态目标量化的困难性,因而在工程展开前,应界定合理的生态目标,并寻求生态目标与其它目标的关联与平衡,同时也应注意不宜过份夸大项目的工程目标,应在对宏观体系分析的基础上对工程目标做出严格界定。

4.2 修复的基本方法:

⑤河流的水源修复:这包括了水源地生态恢复,河流水源再造两大类。

水源地生态恢复,主要是通过对水源地产业,用地调整,以及植被水系的修复,全部或部份地恢复其水源功能。

水源再造则是在原水源地水源功能完全丧失的情况下,开辟新水源的作法,常见有利用中水、雨水或杂排水,经湿地净化处理为形成河道新水源的作法,以及从邻近流域引水补给的作法,以及多水源渠道综合调配的方法。

②河道干流自然形态的恢复:河道自然弯曲的形态本身,即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这种形态形成了河流与场地微妙的关系,创造了丰富的栖息地,加强了河流的生态效应,因而自然形态的恢复是河流生态修复中重要的一环。

③湿地、滩地洼地资源的重新整合:结合新的土地利用模式,重建流域内湿地、洼地、滩地体系,为河流生态功能的恢复提供充分的保障,由于湿地大多以草本植物为基础群落,在水源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一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加以恢复。

④支流体系的修复:支流本身具有季节年份变化强,形态多样的特点,因而在干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支流的影响往往更大,而且由于用地的压力,支流修复的难度往往更大,但支流修复是河道干流生态修复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一般情况下利用场地现有排水明渠或其它地表排水系统是较好的选择,但也常有必须将雨水管网纳入支流系统的情况,无论哪一种情况,生态缓冲净水以及蓄洪区域的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

⑤堤防水工建筑物的生态化处理:指人工堤防,即以人工手段,自然材料,结合植物形成的堤防,水工建筑物的生态化处理(详见实例)。

⑥水质保持:人工修复水体的自净能力往往较低,且人工河道河水流速度较缓,因而水体极易富营养化,所以应有切实可行的水质保持手段,这包括以水资源综合利用为基础的新的水流动模式,以底泥为基础的水质保持系统,以持续水源补给或水体循环处理为基础的净水计划安排。

第五章、河流生态修复中的相关问题

5.1滨水产业发展:

①人类社会滨水产业的主要形态是:种养植业,需水工业,运输业、房地产业以及滨水服务业等。

②生态修复后的滨水产业形态,应以低污染可持续的思路选择适合的产业,分布于滨水地区,如:滨水服务业,以及房地产。

②生态修复与滨水产业发展的关系,应是良性的互动关系,即以产业发展带动生态建设,而以生态建设提升产业品质以多层次的产业收益满足生态建设及系统维护所需资金,同时以生态修复创造新的产业发展机会,并降低产业发展带来的生态负效应。5.2景观审美价值取向:

①中国人长期形成的自然审美观念,是生态审美的基础观念;

②尊重自然生态过程是生态审美的基本伦理;

③严格界定人的实际需求是良好生态审美习惯形成的必要条件;

④提高人的知识水平,引发人对自然的兴趣,形成开放的审美心态是良好审美习惯形成的必由之路。

5.3生态修复中的历史文化问题:

①充分发掘场地的历史文化内含,并以合理方式进行展示,以提升项目品味;

②重视实际遗存及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注重实际遗产的保护,和活的传统的延续;

③注重非物质遗产的生存条件,利用河道的空间,作出合理安排;

④利用生态修复的有利条件,引导新的城市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5.4修复后的运营管理:

①机构设置与管理安排,应打破行业限制,实现联合运行与综合管理;

②广泛引入社会力量参予管理与运营,提高公众的关注程度;

③注重冲击性污染,局部洪涝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设定良好的处理预案;

④注重跟踪研究和档案的建立为下一步工作创造条件。

六、实例分析(略)

河流景观及生态河道

第一讲滨水景观设计 第一章xx 河流改造成风景河道的一些误区 xx 水利局xx 1、当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并蔓延到周围的环境时,河道和滨水地区就遭受着极大地破坏。这些影响意味着生态和经济的代价。例如: 挤占河道断面修建道路、河道改为暗沟用以建房、不修下水道直接将污水排入河道等等;以上几个方面是城市河道的悲剧。 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人们开始对改善水环境的要求不断高涨。将城市河流改造成风景河道,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这个热点,对城市河道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在这过程中,如果搞得不好,只注意风景景观,不注意生态建设,就会造成一些误区; 3、这些误区是: 顺直河道、硬化河床、加高堤防、建闸修坝、堆积小品等,现在分别叙 述: 4、关于顺直河道: 天然河道没有一条是笔直的,如果修建一条笔直、而且等宽的河道,它势必等速,等速的河道里水生动植物难以生长。所以整治河道时,要随弯就弯,不要裁弯取直。过去一段时间,很多城市已经把穿城而过的河道改造得面目全非,最近几年如果打算再次整治,一定不要裁弯取直,已经裁弯取直的要改回来,无法改回的,可以按下面的方法做: 尽量避免直线段太长,能宽则宽,用蜿蜒、蛇形、折线等代替直线;在河道转弯时,也不要用一个半徑去完成转弯,尽量多一些变化,甚至弧线、折线共用;请看下面的实例: 左图是奥地利五十年前修建的一条渠道,右图是1986 年改造后的情形,它用蜿蜒、蛇形、不等宽和打掉硬质护坡的手段,成功地将人工痕迹去掉。 当前,有些规划设计院正试探在宽浅河道中,两堤距离保持原状不动(因为不能

动),而将子槽做弯,把景观的文章做到滩地上。 5、关于硬化河床: 硬化河床无非两个目的: 一是防止河水冲刷河坡,二是减少渗漏。很多城市的防洪压力越来越大,因为城市中建成区越来越大,下垫面硬化,洪峰流量加大,雨水汇集时间缩短;房屋、道路、绿化与河道争地,河道越束越窄,无法拓宽、加深。只好将河坡改成直墙,有的河坡虽未改成直墙,也已经硬化,这种现象甚至发展到河底。水利工程的这种做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这也逼迫水利工程师在护坡的非硬化材料上费了很多心血。近几年来,代替混凝土和浆砌石的防护材料越来越多,诸如: 空心连锁板、模袋、土工布、草皮加土工网、韩国标准砌块、植草砖、木桩、芦苇丛、任意摆放的大石块等等。以上材料足以应付流速在2—3 米/ 秒范围。 大片花卉与灌木组成的护坡(福州)用石块保护河岸(欧洲)我们并不完全反对直墙,象泰晤士河、塞纳河,但要尽量减少。反对的是为了防渗而将河底硬化。 6、关于加高堤防: 建议将堤防分为两类: 内堤(小堤)和外堤(大堤),内堤可以是子槽上的女儿墙,为保护滩地而设,它及滩地可以被淹没;外堤为保护城镇村庄而设,其高度当然应根据设计或校核洪水位来定,但问题在于堤岸位置的确定,它必须富于变化,两堤间最好不要等距,材料不要划一,尤其城市中的大堤一定要材料考究、做法仔细。郊区河道的大堤不一定要连续,尤其在大片荒地、农田中,无妨让洪水出槽,在荒地、农田中滞留,若能形成湿地更好。另外,城市河流要因地制宜减少堤顶超高,其理由是城市河道上控制建筑物多,,又有现代化的调度、预报手段,容易对洪水进行调节,所以可以降低超高。因此避免了两堤成为高墙,河道成为胡同,从而使滨河景观建设成为可能。 7、有些缺水城市在整治河道时,喜欢在河道上建闸或橡胶坝等拦河建筑物,用于保持一个水面,来减缓洪水或者建成一个景区,这种现象,已开始延续到郊区(为了房地产开发),但是,在建闸或橡胶坝等拦河建筑物时,往往不考虑留有一定宽度的辅助性陡坡输水道(鱼道),这就妨碍了生物的上下游交流;同理,河道上尽量不要做跌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自然河流的存在形式是大自然多种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降雨量、地表径流、土壤的运动、沉积、沉淀、澄清、水流、波浪以及各种生物的作用等,对水体岸线的改变,将引起整个水域生态系统发生相互关联的变化。场地规划时首先考虑不破坏自然条件,规划建设项目与原有的生态环境想融合,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尽快达到新的良性的生态平衡。自然的排水系统是最经济有效的水体形式,尽量按原有的流向及岸线设计水体,保持两岸良好的自然植被不受干扰。 人类天然的对水边丰茂的植被,水中的动物、鱼类、贝类等有好奇心及亲切感。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亲水的优越性,尽量降低护岸高度或者做非常缓的护坡,种植水生植物,拉近人与水的距离。 传统的规划设计,常常在滨水规定洪水位以上的区域,规划为公共建设配套设施用地以及绿地。目前,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重视对滨水地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淡化不合理的利用、浪费以及污染会危及滨水生物。 作为参与规划的工程师,要密切关注水的上游及下游的情况。河流附近的某些区域如散落一些局部低洼处,经地形分析,尽可能使其保持现状,塑造成生动的水景,并与河流相连。 水陆交界处是生态敏感地带,是鸟类、动物、鱼类的天然食源及栖息地,在规划设计中,应划定生态敏感带,保护及改善植被的生长状态,使原有的野生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受干扰。 水面的波光、水色、吹过水面的微风和涓涓的水声等都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保证水域的风景质量和生态功能是规划设计应当考虑的重点。 设计水体的岸线应该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为主,体现水的流畅柔美。驳岸及池底尽可能以天然素土为主,而且与地下水沟通,可以大大降低水体的更新及清洁的费用。

最新版河道生态治理景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最新版河道生态治理景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施工布置及平面布置图 (3) 第二章施工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 (13) 第三章施工工期﹑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26) 第四章施工目标及质量保证措施质量 (32) 第五章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措施 (47) 第六章施工过程中扬尘控制措施 (54) 第七章主要机具使用计划及劳动力计划安排 (55) 第八章项目经理情况 (72) 第九章辅助资料表 (77)

第一章施工布置及平面布置图 1.1工程概况及特点 1.1.1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市***区**河生态治理一期景观工程(Ⅰ标段) 建设地点:**市**区**河 建设单位:**市**区**河生态治理公司 设计单位:**工程有限公司 建设规模:全长1500m 我标段施工范围:马道工程、亲水平台工程、码头工程、部分土方及 绿化工程。(图纸范围L1-L7溢流堰以东) 1.1.2施工条件 施工用水用电情况 施工用水、用电:由建设单位提供的电源点和水源点引出。 施工用电采用电杆由电源点架设到施工现场,施工用水采用镀锌管由水源地点,埋地接到施工现场。 1.1.3工程特点 (1)施工环境:施工场地比较复杂,场地交通比较方便,施工要注意各 工序衔接合理,并积极与其他有关单位及甲方、监理协调关系。 (2)工期:2018年3月2日—2018年4月30日,为了更快地完成本工程,

我公司本着以优秀的管理水平和一流的施工技术,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来圆满完成此工程。 (3)搞好当地群众关系,确保施工正常进行,保证安全文明生产,不干扰施工,现场保证安全文明施工仍是本工程的关键。 (4)道路沿线可能有各种隐蔽管道,施工时应注意管线的保护工作,并注意各种管线的安全。 (5)本工程工程量大,工期较短,必须制定有力的工期保证措施,以确保在要求工期内优质完工。 1.1.4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1)**市**区**河生态治理一期景观工程(Ⅰ标段)招标文件; (2)杭州浙大佳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文件; (3)国家、省、市有关规定; (4)我公司机械、人员、技术的情况和资源的调配能力; (5)我公司对施工各工种工序有关规定及操作标准、质量控制手册; (6)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工程有关资料; (7)现场实地踏勘了解的情况。 1.2施工部署 1.2.1施工组织准备 本标段工程施工管理将以项目经理部为核心,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原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项目建设综述 城市环境条件及人文背景分析 建设用地自然条件及河流流域分析 地域文化分析 1、自然条件 南宁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广西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科技、信息、金融中心。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亚热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适合植物生长,所谓“草经冬而不枯,花非春仍奔放”,是一座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南宁历史悠久,各族人民长期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南宁旅游资源丰富,作为广西黄金旅游带的中心部分,壮丽的边关风采、浪漫的海滩风貌、迷人的异国情调,星罗棋布的灵山秀水,古朴悠远的古迹故址,山、水、人、情构成南宁多层次的旅游景观。南宁绿地系统条件良好,青秀山、南湖等绿地空间楔入城市,形成“一江串三环,两轴连八楔,绿网点线面”的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南宁市十分重视环境建设,全面启动城市建设“136”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强完善区域综合性核心城市的功能,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为3580公顷,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38.78%和9.51平方米。城市山清水秀,绿水映带,自然环境极其优美,被授予“联合国人居奖”,素有中国绿城之称,是一座环境优美适合人类居住的绿色之城。 经济条件 南宁区位条件优越。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也是西部重要的省会城市。同时是国家级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城市。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的前瞻性规划理念加上市民的创造和热情,打造出了南宁快速崛起、迈向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六张独特名片。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地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也成为南宁独特的地缘优势。南宁人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努力加快城市经济发展的进程,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经济增长迅速。 人文条件 南宁古代属于百越之地。唐朝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为“南宁”。两千多明年的城市文史使南宁这座西南边城与中原文化得以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名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特色。 南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以壮族为主的29个少数民族在这片热土上长期繁衍生息。各民族独特的民族习惯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各民族和谐共处、安居乐业的景象。在新的世纪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为南宁的经济腾飞而奋斗。 规划设计概论 设计范围 本次江北环城水系二期工程是在一期运河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开掘运河,将心圩江、朝阳溪、二坑溪与邕江共通构成相思湖环城水系,实现水系互通游船、互动调节的江北区域核心环城水系和旅游景观通道。包括1 心圩江-朝阳溪连通运河、2 心圩江~二坑溪连通运河、3 二坑溪~朝阳溪连通运河、4 朝阳溪(中华路~北湖西三里)综合整治改造的两岸绿地景观带的设计。 建设条件分析 政策条件 近年来南宁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创建“中国绿城”的城市形象的战略目标。随着一系列工程的深化,城市景观系统的完善,南宁的绿城形象已基本建成。在此基础上,南宁又充分结合滨河城市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征,加快水系综合整治,推进水体生态保护,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把南宁打造成“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独具南方民族和地域文化特

河道景观设计方案

本科生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题目嘉兴市秀洲区桐乡大道北片相关河道景观设计方案专业城市规划 班级101班 姓名朱莉 指导教师戴洁(讲师) 所在学院城建学院 2014年3月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群众对于滨水空间的需求也日益明显。城市滨水地区是指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惑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1]。城市滨水绿地属于城市公共绿地,不仅是城市宝贵的环境资源,,更是城市中特有的空间地段, 还是城市到水域的过渡空间[2]。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交流和聚会的平台,更为附近居民提供了日常健身和锻炼的场所。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河道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空间的环境质量,还提升了我们的城市形象,甚至有可能促进我们城市的经济发展。然而,我国目前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着盲目引进物种,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决策主体单一、公众参与意识淡薄、滨水区规划忽视公众利益,亲水空间设计落后,开发模式盲目单一,缺乏地域历史文化特色,一味仿古,缺乏时代特征等一系列问题。 2正文 2.1滨水景观设计国内外相关研究背景和概况 2.1.1滨水景观设计国外相关研究背景和概况 1930---1960年间,工业革命给欧美发达国家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河道环境,工业污水的随处排放,使河道的水逐渐变脏,甚至产生了很难闻的气味。有些地方连河道的通航能力也受到影响,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滨水地区的再开发浪潮首先兴起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和英国。其后,新加坡也于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对滨水地区改造的活动。随后其他一些北欧国家也纷纷加入了滨水地区改造的队伍。随着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亚洲的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滨水地区的再开发。其中关注最早的是日本,于80年代末加入了改造的队伍。这些国家开展滨水地区的再开发运动后,引起了社会的聚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这些国家都开展了对滨水地区的改造活动,但方法和侧重点却大相径庭。美国人利用各种商业设施和手段,给衰弱地区带来了蓬勃的生机。英国人的改造手法与美国有很大区别,他们坚守“文化性”的原则,在再开发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出了一批具有文化代

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

用地紧张情况下的河流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 何志印 【摘 要】:以昆明市玉带河—篆塘河生态治理为例,介绍了在城市用地紧张情况下的河道治理、生态修复及景观设计。针对治理河段岸边用地紧张状况,提出了充分利用河底空间资源,在河道内设置子河槽和亲水平台的设计思路,既达到了河流生态修复的目的、丰富了河道景观,也节省了城市土地资源,减少了由于河道治理产生的拆迁工程量,同时给河道水生动、植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体现了健康河道的理念。 【关键词】:用地紧张,河底空间资源,子槽,生态修复,景观设计 1. 玉带河—篆塘河概况 玉带河—篆塘河是盘龙江支流,流经昆明市中心,是滇池重要入湖河道之一。目前水质污染严重,河道内寸草不生,水生动物、植物完全丧失,河道自净能力基本消失,也对滇池水质造成了严重影响。对玉带河—篆塘进行河截污和水环境治理,是减轻滇池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 中河道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玉带河—篆塘河治理段全长3.29km ,其中明河段全长1.16km ,暗涵段全长2.13km 。工程建设主要内容为:截留全部入河污水口及部分初期雨水至污水处理厂,明河段护岸重建、水环境改善、生态修复及景观建设。 昆明市市委、市政府对入滇池河道治理项目非常重视,除截污外,特别对河流生态修复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玉带河本次需要重点治理的明河段,东起土桥,北至鸡鸣桥,全长908m 。该河段位于昆明市市中心,人流量大,沿岸有小区、医院、宾馆等,大多建筑紧邻河岸,拆迁难度很大,基本没有放缓边坡的可能(图1、图2)。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城区用地紧张情况下的河流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成为本次设计的难点。 图1 玉带河现状图(一) 图2 玉带河现状图(二) 2. 方案设计 2.1 生态修复目标 根据健康河流的概念[1]:河流在满足基本水量的前提下, 具有稳定的河道、适度的洪水、清洁的水质、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和持续的造物能力等。玉带河的生态治理, 受到众多条件

现代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作为人与自然抗争的直接产物,水利工程从人类社会发展以来就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本文以生态景观为中心,结合实际情况,对现代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了系统阐述和规划,对实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现代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城市生态环境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与之相应的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恶化,其突出表现在城市水环境方面的日趋恶化。作为城市水源的接收体和运输体,城市河道的建设和生态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水环境的保护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但是,传统的水利工程比较注重河道本身的防洪和泄洪功能,河道断面形式单一,河岸护坡结构坚硬,多采用石块或混凝土堆砌而成,却忽略了河道与周围历史、社会环境的相容性,河道中的生物种类往往单一化,进而带来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针对这样的现状,从生态景观的角度提出了,以生态景观为中心,建设生态景观型现代城市河道的设计理念。 一.现代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概念 现代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基本上都是滨水而立,以水系河网作为城市的血脉,城市滨水岸线作为现代城市中比较突出的自然生态聚集区,是人类与自然共同作用的集中点,也是吸引城市居民的最佳景点。 修正河道环境,建设生态景观型河道是近年来城市河道建设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城市河道建设中最为复杂多变,最具挑战性的项目。由于城市河道的功能涉及防洪、排水、运输、水源储备、城市形象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难以想象的。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必须结合生态学、园林景观学等众多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来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城市河道滨水地带的(环境)生态景观设计 1.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返璞归真:河道建设中优先利用原有的生态护岸,减少石块和混凝土的使用 ②水质优良:对河道存在的生活排水和工业排水进行治理和监督,去污还清,保持河流水质的优良 ③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良好的生态循环 ④立足长远,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⑤充分体现和维持河流当地的文化历史特征,保持当地的民俗风情 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⑦以人为本,降低河岸高度,使人们可以亲近和接触水体,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 2.建造城市河道的生态岸线 水的流向受到河道岸线的影响,具有极高的可塑性。为了丰富水流的平面形态,滨水岸线的设计讲究顺应河流的本性,能弯则弯,能宽则宽,尽量保持河流的原生面貌。从美学角度讲,弯曲的河流比笔直的河流更具美感;从水利角度讲,笔直的河流会导致水流速度的平衡,减少了河道的长度和河水的流动时间,从而造成河流的渠道化;从生态角度讲,等速的水流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也容易使水流的能量几种,形成洪水威胁。 所以,现代城市河道滨水岸线的景观设计要尽量采用蜿蜒、曲折形的设计方案,避免

生态景观河道如何建设

到了近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河流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严重污染,洪涝灾害等,为了较少这些问题的再发生以及污染更广,很多地区开始对景观河道进行生态建设,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策略一:岸线形态修复 对城市人工河道形态的修复方法主要有: (1)尽可能恢复河流的纵向连续性和横向连通性。拆除废旧拦河坝,将直立的跌水改为缓坡,设置辅助水道,并在落差大的断面设置专门的各种类型鱼道。 (2)尽可能保持河流纵向和横向流态的多样性。修复河流蜿蜒性,在河床上创建深潭——浅滩序列,重现水流的多样性。 (3)构建包括主河槽和洪泛区在内的多样性断面形态,以扩大河道的泄洪和调蓄能力。通过降低滩地的高程,修改堤线,撤去河岸硬质护坡,给河流更多的空间。 (4)选择适宜的河道治理方案。在河道治导线的选择上,应考虑重要栖息地、有大型深潭的弯道、河畔林的保护及濒临灭绝物种的移植等; 滩地高程的确定,应考虑其灌水频率及水深; 河床坡降的选择,要考虑其对河流冲淤的影响; 河道渠化治理应根据河势,因势利导规划

治导线,尽可能保留天然河道自然弯曲的轮廓,不宜盲目裁弯取直。 策略二:河床断面修复 城市河流中局部河段河床的硬化覆盖可如下处理: (1)拆除以前在河床上铺设的硬质材料,恢复河床自然泥沙状态,并根据情况用植石法设置鱼巢。或者硬质挑台下采用生态技术处理,恢复河道生物多样性。 (2)部分河段采用复式断面,分级逐步扩宽河道宽度。河道的上部平台和上部护坡过流频率较低,裸露时间长,可以种草或栽植低矮乔木,洪水时期作为临时行洪通道。 (3)慎重考虑河道覆盖与侵占河道。覆盖后的河道作为建筑用地确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缺乏科学论证的覆盖往往导致过洪断面的立体侵占问题。 策略三:水质综合修复与净化技术 城市河道污染物种类繁多,来源复杂,水质修复与净化应分类区别,方法有: (1)人工增氧技术; (2)复合生态滤床技术; (3)光电反应技术; (4)生物膜净化技术; (5)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河道景观设计中的学问

河道景观设计中的学问 河道,指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的水路。 城市河流最初的形式是城市边上自然的过境河,后来由于防御、运输、用水、防洪等需要,逐渐出现了护城河(壕)、运河、引水河渠和排洪河道等城市河流。到了近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河流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严重污染,洪涝灾害等。与其说河道景观设计,倒不如说是在为城市河道"治病"。 河道景观的基本方法探析 1.总体规划布局与定位 (1)调研: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符合当地的地质特征以及气候特征,并且要对河道水域进行详细地实地考察,包括:河道宽度、水位、断面等。另外,在调研期间还要注意河道周边的环境,记录周边的建筑、生态湿地、植物组团等情况。 (2)定位:在对调研进行分析之后,在保证城市河道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依照城市设计的总体概念进行河道景观设计。由于河道是贯穿于整个城市的,其周边环境以及城市设计都不同,所以要根据流域附近的环境进行设计主题的定位,从而使不同流域的河道具有自己特色的设计方案。 (3)布局:虽然城市形象是河道景观设计的依据,但是在具体的流域设计中,还是要以流域的情况为主,其中对设计有以下要求: 第一、因地制宜,也就是尽可能地保持地形原有形态,切勿统一设计为渠化河道。如果可以,最好能够以周边的历史文化古迹连接起来,将文化理念延伸到河道景观的设计思想上;

第二、突出重点,也就是在一定距离的河道上建立一个主题亮点。主题的选择方向可以是河道特点、历史文化等; 第三、形成特色,河道尽管要具有自然特征。对于景观类型没有固定的要求,只要符合城市和地域的需求即可,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将全部景点都纳入城市中,要区分开各个景点,从而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记忆。 2.驳岸设计 (1)自然原型护岸:是以保护河道堤岸、还原堤岸原型为主要目的的,通常会在表面土层铺上卵石、细砂,或是种植草皮等。在植被上,多使用水杉、柳树、香蒲、芦苇等。 (2)自然型护岸:在水面上种植植被的情况下,并且选用石材木材等材料提高坡面的抗冲刷能力。在坡脚用木桩、石笼或浆砌石块等建筑土堤,在斜坡上种植乔灌草植被,提高堤岸抗洪能力。

河流生态功能

河流的生态功能及水文变化的生物学效应 大坝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近来讨论的热点问题,学者和公众对于大坝建设对景观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物种、基因)影响“存在性”基本认可,但对影响“程度”认知相差甚远!争论体现了: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度”的衡量,日益高涨的环保意识与不明确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矛盾,以及由于目前理论与现状资料缺乏导致的大坝建设的“真实生态影响”难以搞清等问题。 淹没、阻隔、径流调节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大坝建设关注的主要问题,如何评价这些影响并提出缓减措施,是未来水利水电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认识河流的生态结构与功能是评价的基础。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概要介绍河流生态功能与水文过程的生态效应,以期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一、河流的生态结构 河流是一个完整的连续体,上下游、左右岸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连通性是评判河道或缀块区域空间连续性的依据。高度连通性的河流对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以及动物和植物的运动等非常重要。 从横向上讲,河流宽度指横跨河流及其临近的植被覆盖地带的横向距离。影响宽度的因素有:边缘条件、群落构成、环境梯度以及能够影响临近生态系统的扰乱活动(包括人为活动)。连通性和宽度构成了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结构特征。 二、河流生态功能 河流的生态功能包括:栖息地功能、过滤作用、屏蔽作用、通道作用、源汇功能等方面。 1 生态功能-栖息地功能 栖息地是植物和动物(包括人类)能够正常的生活、生长、觅食、繁殖以及进行生命循环周期中其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区域。栖息地为生物和生物群落提供生命所必需的一些要素比如空间、食物、水源以及庇护所等。河道通常会为很多物种提供非常适合生存的条件,它们利用河道来进行生活、觅食、饮水、繁殖以及形成重要的生物群落。 河道一般包括两种基本类型的栖息地结构:内部栖息地和边缘栖息地。内部栖息地相对来说是更稳定的环境,生态系统可能会在较长的时期仍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边缘地区是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带。边缘栖息地处于高度变化的环境梯度之中。边缘栖息地中会比内部栖息地环境中有着更多样的物种构成和个体数量。边缘地区相当于对其内部地区起到了过滤器的作用。边缘地区也是维持着大量动物和植物群系变化多样的地区。 栖息地功能作用很大程度上受到连通性和宽度的影响。在河道范围内连通性的提高和宽度的增加通常会提高该河道作为栖息地的价值。河流流域内的地形和环境梯度(例如土壤湿度、太阳辐射和沉积物的逐渐变化)会引起植物和动物群落的变化。宽阔的、互相连接的,并且具有多样的本土植物群落的河道是良好的栖息地条件,通常会发现比在那些狭窄的、性质都相似的并且高度分散的河道内存在着更多的生物物种 2 通道作用 通道功能作用是指河道系统可以作为能量、物质和生物流动的通路。河道由水体流动形成,又为收集和转运河水和沉积物服务。还有很多其它物质和生物群系通过该系统进行移动。 河道既可以作为横向通道也可以作为纵向通道,生物和非生物物质向各个方向移动和运动。有机物物质和营养成分从高处漫滩流入低洼的漫滩而进入河道系统内的溪流,从而影响到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的食物供给。对于迁徙性野生动物和运动频繁的野生动物来说,河道既是栖息地同时又是通道。生物的迁徙促进了水生动物与水域发生相互作用(例如:鲑鱼溯河产卵的迁移活动。产卵期间溯河到达河流系统上游地段的那些产卵的和垂死的大量成熟鱼种为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自然河流的存在形式是大自然多种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降雨量、地表径流、土壤的运动、沉积、沉淀、澄清、水流、波浪以及各种生物的作用等,对水体岸线的改变,将引起整个水域生态系统发生相互关联的变化。场地规划时首先考虑不破坏自然条件,规划建设项目与原有的生态环境想融合,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尽快达到新的良性的生态平衡。自然的排水系统是最经济有效的水体形式,尽量按原有的流向及岸线设计水体,保持两岸良好的自然植被不受干扰。? 人类天然的对水边丰茂的植被,水中的动物、鱼类、贝类等有好奇心及亲切感。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亲水的优越性,尽量降低护岸高度或者做非常缓的护坡,种植水生植物,拉近人与水的距离。? 传统的规划设计,常常在滨水规定洪水位以上的区域,规划为公共建设配套设施用地以及绿地。目前,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重视对滨水地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淡化不合理的利用、浪费以及污染会危及滨水生物。? 作为参与规划的工程师,要密切关注水的上游及下游的情况。河流附近的某些区域如散落一些局部低洼处,经地形分析,尽可能使其保持现状,塑造成生动的水景,并与河流相连。? 水陆交界处是生态敏感地带,是鸟类、动物、鱼类的天然食源及栖息地,在规划设计中,应划定生态敏感带,保护及改善植被的生长状态,使原有的野生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受干扰。? 水面的波光、水色、吹过水面的微风和涓涓的水声等都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保证水域的风景质量和生态功能是规划设计应当考虑的重点。?

河道 景观设计说明

江西省贵溪市沿河东路延伸段地块 滨江绿地景观设计方案 设计以建设优美的滨江风景带为目的,对沿江进行最大规模的综合开发改造,将信江建成独具特色、景观一流的服务型经济带、景观带、文化带,构筑与贵溪的经济、文化相适应的“亲水、通透、开朗、宜人”的滨河绿地景观。 滨江绿地范围西起贵溪电厂东侧,东至新建3号桥,全长约2.1公里,用地规模约173963平方米。 景观策略 策略之一:绿色之道、低碳生活 保留原生态基础上,通过整合,引入多元化生态元素手法,还城市一丝清凉,一片绿色,为居民提供一个可以尽情呼吸的场所。 策略之二:联动共享、内聚外显 以城市生态核心的共享为基础,通过滨江绿色廊道建立各功能组团之间的联系,实现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互通与联动。 策略之三:文化名片、城区新韵 铜文化主题被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情节,通过对历史文化、乡土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三种文化题材浓缩与提炼,使之反映到具体的景观场景及景观元素中,使景观具有情感、富有想象空间。 设计理念 很多人想要的只是离自己更近、更新、更亲的感觉,讲究的是随意、舒心、舒展、青草芳菲般的自然感受,这正是滨江绿地景观设计

的初衷和理念。 设计目标 通过统一规划、整体实施,塑造一个集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交通功能、休闲功能、娱乐功能于一体的滨河生态景观走廊。 指导思想 在满足城市防洪的前提下,尽量不去改变现有江岸状态的同时增强信江的可亲水性,提高江面——堤岸——沿河路的视线联系。 以简洁、大方、便民;美化环境;体现滨河亲水设计风格为原则,使绿化和建筑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使环境成为城市文化的延续。 具体设计: 滨江绿地以铜文化为脉络将地块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自西向东谱就了铜文化的演变史,整个滨江不仅仅是一个视觉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感情线索。 结合文化内涵与地块因素将沿江分为:生态滨水区、文化主题区、时尚休闲区、景观过渡区 生态滨水区: 新建三号桥段到冶金大道段原有水塘较多,以体现植物生态群落之美,湿地生态环境为主题。通过花阶式的处理,增加文化墙、植物文化组合等来丰富自然景观。沿江点缀大小不一的自然块石,使驳岸显得更自然生动。亲水台、木栈道、船码头等以现代的元素来表现湿地水域风韵,同时提供戏水空间,使居民更好的接触体会大自然的美。 文化主题区:

河道景观设计分析说明

一项目解读 1.1研究范围 本次研究范围主要为: 襄城河北岸(姑熟路——振兴路段)和部分襄城河南岸(东营北路东区块),规划滨河绿地控制面积13公顷。 现状环境状况为: 1.原修坝取土致多处大小水塘沟。 2.地势较低洼形成较多地表径流及自然汇水。 3.淤积严重,并有部分拆迁遗留建筑垃圾。 4.树木杂乱无章,遍布垂柳、构树等杂木,利用价值不大。 1.2设计依据 《当涂县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当涂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5)》 《当涂襄城河景观控制性规划》南京大学编制 《公园设计规范》 1.3上位规划 襄城河绿地规划为城市带状公园绿地。河岸两侧绿地绿线控制宽度为河堤坡脚50-100米,规划绿地控制面积(包括水面)共计125.5公顷。 规划提出,襄城河两岸的城市建设应依据次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建设。为使襄城河成为副城区的一条亮丽景观带,规划建议编制襄城河景观规划。绿线外30米范围内的建筑高度宜在10米以下。 1.4区位分析 1.4.1当涂县位置 当涂县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介于南京与芜湖之间,地处长三角城市群顶端,与江苏江宁、高淳、漂水3县(区)接壤,与江苏边界线总长度为126.9公里,拥有长江岸线20公里,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延边县。全县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总人口64.65万,辖10镇4乡。 1.4.2自然条件 当涂县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境内河网密布,沟渠纵横,素称“江南鱼米之乡”。当涂自然景色秀丽,南朝大诗人谢眺称当涂为“山水都”,“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誉当涂为“江山之胜,天下奇处”。境内有“姑孰八景”、“三塔两浮桥” 等众多名胜古迹。 1.4.3区位分析 当涂襄城河北岸和部分南岸景观带。 本次设计长度约1385米。设计面积13公顷,北接襄城·东城、君盛桃园、双城汇三个住宅小区;南临襄城河,于南侧姑孰路与北侧振兴路之间,与金汇康郡小区相邻,为当涂县重要滨水景观廊道之一。 1.5基地外部背景解读 1.5.1绿地系统: 宁芜铁路、205国道从基地西侧南北向穿过,联系马鞍山市、芜湖市,姑孰路与振兴路挟

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

威海市河道景观治理概念设计 “一个城市,有了一条河,顿时变得与众不同……” “任何一个能解决水问题的人将只得授予两次诺贝尔奖金——一次为和平一次为科学”-约翰.F.肯尼迪 题记 一、前言 当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后现代城市改造运动在国际范围内迅速开展起来,人们开始反思那些曾经被他们忽略的空间与场所,特别河道作为地表最主要现象之一的大地景观,成了城市内垃圾污水集中的沟壑;在环保意识开始增强的今天,河道在城市中的生态和景观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良好的水体资源成了大到一个城市,小到具体的开发的地段最炙手可热的景观卖点,滨水景观改造与利用成了城市运动的一个主题。 威海是一个三面沿海,背对青山的美丽山水城市,吸引着无数游客向往,许多人定居、工作在这座宜居滨海小城;而由于市内几条河流未形成城市的景观廊道,与城市整体的风貌相脱节,如何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使之周边植被良好,恢复河水自然的生态功能,为当地市民创造更舒适优美的沿河开放空间并提供更多的生态、经济效益,成为本次项目的主要任务,探索能结合本土实际的生态化发展模式是设计师的基本责任、是需要迫切研究的课题。 二、景观设计理念 除了有着严格的城市河道控制法规及防污效果外,成功的河道景观整治都基于周密的规划和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设计。本次河道设计的理念为; 2.1 恢复河道基本功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的河”;

打造自然生态河道堤岸,进行河流回归自然的恢复与生态的系统设计,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及景观美学等学科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它是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原有的河堤改造成为水体、土体和生物相互涵养、具有可持续生态循环,趋于自然状态的河道,是一种新的河道治理理念。在河道治理方面,相对与以往的人工混凝土筑砌的河道来说,生态河道具有“增强水体自净、适合生物生存繁衍、调节水量、滞洪补枯”的多重生态效果。 以“堵疏结合,蓄泄并重”的先进理念,使河流在流量、泥沙输移、宽深比等方面达到动态平衡。 采用复式断面,加大过水断面,保持河流主槽常年布淤积,增加视觉美感,防洪治水与因造生态景观共进。 2.2 标本兼治、以水美城、控制河流污染,在此前提下开发美化河流,以河美城、以城护河,和谐共处。 在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中,将滨水河道周围作为连续的公共空间,沿整个水边地带布置近水公共空间,可保证滨河地带的共享性和城市景观性。以水造景,把河流景观带融入城市景观,水、绿、空立体结合,塑威海生态水环境,充分考虑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游客的活动需求及环境感受,以“绿”和“水”作为空间基质,构成经管开敞的亲水性人文活动空间,为市民游客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富有情趣的滨水生态环境。 在规划和城市景观设计中,将滨水河道周围作为连续的公共空间,沿整个水边地带布置近水公共空间,可保证滨河地带的共享性和城市景观性。强化城市设计大纲,并把握住整个沿河层面上的风格统一,防止在地块层面上各自为政的局面。 三、成功案例——他山之石 3.1 美国纽约炮台公园 发达国家的滨水河道设计都位于市中心,纽约的炮台山公园项目是滨水项目的成功案例之一,在纽约市的总体规划中,就严格的将沿着赫德逊河21 米宽的用地作为公共公园绿地,

生态景观河道

生态景观河道建设新思路 河道整治工程的一般要求是通过筑堤、固岸、清淤、建坝等手段,实现河道行洪除涝之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工程的推进,人们对河道的整治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通过整治,不仅要实现河道的基本功能,更重要的是改善河道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亲切怡人的休闲空间和绿化生态空间,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近年来,在城市河段的河道治理中,以沿河生态景观绿化工程建设为切入点,以建设“安全、亲水、和谐、水清、岸绿、一坝一景”的生态景观型河道为目标,形成了一整套河道建设新思路。从2005 年开始,通过对城市防洪干渠大庆路至黄河入河口段河道生态景观工程的建设,恢复、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大大提升了沿河岸带市区的综合功能和品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二整治前的河道环境状况 1、河堤均为土堤,部分河段无固定堤防,河道防洪标准不足20 年一遇,存在安全隐 患。 2、无序的采砂和垃圾倾倒,不仅严重挤占沟道,而且成为市容环境“脏、乱、差”的死角,加速了河道生态环境恶化。 3、河道常年干涸,仅在汛期有少量来水汇入黄河,无清洁水源补给,基本无稀释自净能力。 4、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没有生物生存环境,基本丧失了改善局部气候的功能。 三河道整治的目标和措施 河道整治的目标 (1)适应城市经济发展、改善亲水和人居环境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河道的功能也从传统保证防洪安全的单一功能转化为“保证安全、修复生态、传承文化、营造景观”等综合功能,河流已成为改善生态与人居环境、发展经济、塑造城市凝聚力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和自然资源,增加城市特色和改变城市环境,将自然景观引入市区,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卡布其沟沿岸的整体环境形象要做到:“水露出来,路连起来,地绿起来,灯亮起来,景美起来”,建成环境优美的公众开放假日休闲胜地。 (2)为整体环境改善提供水源保证 水是生态景观河道的基础,在季节性河道建坝蓄水、增加水体容量和湿地面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根据未来的海勃湾区城市水系规划建设,卡布其沟的建设不仅为全面的水系规划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建坝蓄水形成两个供水前池,为迎宾路、岗德尔山、东山截洪沟、摩尔沟的生

城市河道景观改造工程

某城市河道景观改造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七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与编制依据 1、工程概况 本工程占地面积1.98公顷,位于新乡市人民胜利渠下游,平原路与保健路之间,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沿岸景观改造、园林绿化工程等。 2、编制依据 (1)新乡市人民胜利渠沿岸景观改造工程第一标段施工招标文件及有关图纸; (2)现行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及行业验收标准。 (二)、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①检查图纸资料是否齐全,核对平面尺寸与图纸相互间有无矛盾,掌握设计内容和技术要求,了解工程规模、特点、工程量和质量要求,研究好施工程序,明确各专业工序间的配合关系,施工工期和施工要求,向参加施工人员层层进行交底; ②组织并配备施工所需的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体制人员和技术工人,组织安排好作业班次,制定较完善的技术岗位责任制度和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网络,建立责任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对拟采用的新机具、新工艺、新技术,要组织力量进行研制试验。 (2)施工现场准备

①现场区域内,所有障碍进行清理,如可利用的尽力利用; ②掌握工程定位基准点,做好施工放线的前期准备工作。 (3)劳动力准备 ①结合本工程特点,组织技术力量强、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施工队伍和施工班组,及时安排进场; ②对所有进场的施工队伍要先进行劳动纪律,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操作等方面的教育,做到文明施工遵章守纪; ③对进场的特种工上岗人员必须进行培训,并确认合格后方准上岗; ④对进场的工人,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4)材料准备 组织人员对当地建材市场进行调查,制定当地合格建材花名册制订材料技术档案及供应计划。 (5)机械设备准备 ①对进场机械及各种辅助设备,进行维修检查,试运行,并运到使用地点就位; ②对小型机械设备进行统一维修,保证完好率,并补充一部分机械保证施工时的用量计划。 2、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 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为:清理场地→土地平整→定点放线→穴槽挖掘→施基肥→修剪栽植→回填土(立柱桩)→浇水→养护管理。 3、种植方案: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河道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解读 1.1研究范围 本次研究范围主要为: 襄城河北岸(姑熟路——振兴路段)和部分襄城河南岸(东营北路东区块),规划滨河绿地控制面积13公顷。 现状环境状况为: 1.原修坝取土致多处大小水塘沟。 2.地势较低洼形成较多地表径流及自然汇水。 3.淤积严重,并有部分拆迁遗留建筑垃圾。 4.树木杂乱无章,遍布垂柳、构树等杂木,利用价值不大。 1.2设计依据 《当涂县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当涂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6-2025)》 《当涂襄城河景观控制性规划》南京大学编制 《公园设计规范》 1.3上位规划

襄城河绿地规划为城市带状公园绿地。河岸两侧绿地绿线控制宽度为河堤坡脚50-100米,规划绿地控制面积(包括水面)共计125.5公顷。 规划提出,襄城河两岸的城市建设应依据次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建设。为使襄城河成为副城区的一条亮丽景观带,规划建议编制襄城河景观规划。绿线外30米范围内的建筑高度宜在10米以下。 1.4区位分析 1.4.1当涂县位置 当涂县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介于南京与芜湖之间,地处长三角城市群顶端,与江苏江宁、高淳、漂水3县(区)接壤,与江苏边界线总长度为126.9公里,拥有长江岸线20公里,是安徽省重要的沿江、延边县。全县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总人口64.65万,辖10镇4乡。 1.4.2自然条件 当涂县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境内河网密布,沟渠纵横,素称“江南鱼米之乡”。当涂自然景色秀丽,南朝大诗人谢眺称当涂为“山水都”,“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誉当涂为“江山之胜,天下奇处”。境内有“姑孰八景”、“三塔两浮桥” 等众多名胜古迹。 1.4.3区位分析 当涂襄城河北岸和部分南岸景观带。

关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变化调查报告

关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变化调查报告

关于河道治理治理中生态设计变化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 城市河道不可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只有营造出良好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人水和谐的城市景观,才能真正地改进城市居住环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本文以深圳市盐田河景观改造工程为例,从现代景观环境对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的需求出发,从景观生态设计的角度对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思考和研究。 经过对深圳市盐田河进行实地勘察,分析各岸段水景、生态环境,掌握工程在河床、驳岸、及绿化设计方面所作的生态性改造尝试,发现并认识到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和景观设计的重点和实质。只有遵循生态设计原则对城市河道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尊重自然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同时在保护和创造生物良好生存条件和环境的前提下注重安全性、耐久性和自然景观效果,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出和实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与景观设计的策略,构建人水和谐的河道景观生态系统。 关键字 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景观设计;盐田河

目录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深圳市盐田河河道水环境改造及景观设计 (一)河道现状特点 (二)规划目标及理念 (三)治理对策 1.水环境治理传统工程措施 2.水环境治理生态工程措施 (四)生态景观设计与效果 1.道路桥梁景观工程 2.亲水平台与喷泉景观工程 3.绿化景观工程 4.分段景观设计 三创立和谐的河道景观生态系统 (一)景观水系与交通规划

(二)植物配置规划 (三)乡土文化与适应过程 四结语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近年来,城市和到普遍存在淤积、污染等现象,许多河道失去了饮用水源甚至生活用水的功能,水体普遍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能够说对河道的生态治理日益紧迫。景观城市河道水系统的功能比如航运、排水等已经被充分的利用,可是城市河道水环境系统应该具有的生态效应和景观功能却往往被忽视。以前在对城市河道水环境进行治理的时候往往采取治理工程和设计规划分别实施,工程人员与设计师分别作业的方法和流程。而且传统的设计理念往往是以工程的角度为主,以最小的投入达到工程要求;排水、防洪是首要目标而混凝土结构是实现工程最普遍和可靠的手段。在这种治水理念的指导下,城市的生态系统、周边居民及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往往被忽视;整个岸区和河道也没有被视为城市公共空间,而是单纯的截弯取直、高筑堤岸,使得滨水景观在城市的生态价值中失去了活力。因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