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国情普查简介.

地理国情普查简介.

地理国情普查简介.
地理国情普查简介.

地理学学科前言报告

地理国情普查简介

年级:2015级1.地理国情普查意义与定义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性工作,对于权威、客观、系统、准确地掌握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国情信息,提高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防灾减灾、应急保障及相关行业调查统计等工作,推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及资源合理配置,推进节约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国情是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即以地球表层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等为基本内容,对构成国家物质基础的各种条件因素做出宏观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调查、分析和描述,是空间化和可视化的国情信息。

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湿地、冰川、沙漠、地表形态、地表覆盖、道路、城镇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2.地理国情普查对象与总体内容

普查对象: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主要包括以下:1)资料收集与整合。收集基础测绘成果及其他行业(国土、交通、水利、林业、土地利用、矿产、医疗、教育、宗教等)现势性好、规范程度高的各种专

题资料,分析数据可用情况,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属性内容,可为普查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并大致了解区域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概况、区域概况、水文概况、植被与土质概况、气候概况、资源资源概况、交通概况、经济发展概况、旅游资源概况等。

2)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内业采集。利用生产的正射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项目区专题数据资料,利用基于山区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面向对象自动解译技术,按照《地理国情普查内容和指标》(GDPJ 01-2013)要求,采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形成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房屋建筑区、道路、构筑物、人工堆掘地、裸露地表、水域10种类型的地表覆盖数据以及河流、交通道路、构筑物和地理单元及界线为主的地理国情要素信息数据。

3) 外业核查及遥感影像解译样本采集。采用电子调查方式开展野外核查及样本采集,对内业分类与判译工作中无法确定边界和属性的地理要素实体,以及无法准确确定类型的地表覆盖分类图斑进行核实确认和补调。检验内业判读的正确率,发现判读过程中的误判,修正判读数据并建立代表性地物类型的遥感解译样本库,指导自动分类和人工解译。

4)元数据集的生产。按照《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规定》(GDPJ 04-2013订正本)要求执行元数据的采集工作,元数据必须在各个环节中与数据同步采集,根据各项生产记录整理生成元数据。

5)标准时点核准。需利用后期获取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对前期普查成果进行核准,形成符合标准时点要求的成果。

6)本底数据库建设。依据野外核查成果,按照《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技术规定》(GDPJ 12-2013订正本)进行地表覆盖与国情要素、遥感影像解译样本编辑整理,按照《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定》的要求建立地理国情普查本底数据库。

7)统计分析。按照《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技术规定》(GDPJ 02-2013)的要求,利用国家地理信息局下发的统计软件,开展相应的统计工作,同时编制地理国情普查报表,统计报告。

8)成果提交。具体汇交内容、格式、目录遵循《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资料汇交与归档基本要求》(GDPJ 07-2014订正本)和省市地理国情成果资料汇交与归

档基本要求。

表1 普查内容分类总表

3.地理国情普查总体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图1 普查数据生产阶段总体工艺流程

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成果数据及行业专题数据,基于高/中分辨率卫星遥感正射影像,按照地理国情信息普查内容指标体系要求及省普办相关要求,针对不同地理国情普查要素的特点,采用自动与人机交互影像处理、多源信息辅助判读解译、外业调查、空间数据库建模、统计数据空间化、多源数据融合、空间量算、地理计算、空间统计等技术与方法,运用高新技术和装备,内外业相结合,开展地理国情普查信息获取工作。

4.主要技术方法

4.1资料收集与整合

资料收集包括基础测绘数据收集和行业专题数据收集,此外还有省普办下发资料。资料收集之后要进行整合和分析,分析收集到的各类资料的权威性、现势性、精度指标、内容体系、数据格式等信息,评价资料的利用率和利用方法。

在对收集到的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基础资料、专业资料通过数据整理、组织重构、分类代码与属性信息提取与转换等整合改造工作,使其符合《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规定与采集要求》(GDPJ 03-2013订正本)要求的数据。

图2 数据整合工艺流程图

4.2 元数据

根据资料分析、整合情况,填写元数据项中对应项以说明数据源的情况,包括地表覆盖分类使用的参考资料情况、道路要素使用的参考资料情况、水体要素使用的参考资料情况、构筑物要素使用的参考资料情况、地理单元要素使用的参

考资料情况等。具体填写属性项按照《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规定》(GDPJ 04-2013订正本)的要求执行。

4.3 遥感解译样本数据采集

按照《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的技术要求采集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

采集的地面照片需充分保证样本的典型性,解译样本应完整反映出调查区域的地理特征、地貌形态、覆盖类型和区域特点,以及典型图斑、特殊影像形态等内容,并尽可能多地包含各种信息要素类型;外业核查时,内业有疑问的图斑,以及外业发现分类错误的图斑,原则上都需要采集对应类型的解译样本数据;解译样本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即便是大范围区域内为同一地类图斑,原则上也应沿核查路线每隔2km~3km采集一张或一组地面实景照片;每个样点应至少拍摄一张地面实景照片,当一张照片不能完整反映出地类要素的特征和细节时,可采用不同位置和角度或近中远景进行多张拍摄;现场记录目标样点所表现的内容,并在样点对应的图斑进行标识,同时记录照片的属性信息;地面照片在整理过程中,除文件名称外,应避免对原始照片文件进行造成属性信息发生错误改变的再加工处理。

遥感解译样本数据成果包括地面照片、遥感影像实例数据、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库。

4.4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集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采用了计算机自动分类与人工判读解译结合的方式。地表覆盖数据获取以面向对象技术自动分类为主,人工解译为辅。生产过程中同时采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规定》中要求的元数据信息。具体工作方法如图所示。

图3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分类流程图

图4 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生产方法

4.5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采集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是指除按照地表覆盖要求分类之外,必须以地理实体(或地理对象、地理要素)形式采集的道路、水系、构筑物以及地理单元数据,这些数据只能以矢量方式表示。具体生产流程见图所示。

图5 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生产流程图

4.6外业调查与核查内容及要素

依据《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查技术规定》,开展外业调查,并按照《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的要求采集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同时采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规定》中要求记录的外业调查相关元数据信息。对于外业困难地区或难以到达地区,有资料的,采用多种分辨率、多时相遥感资料内业核查。依据《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技术规定》,基于外业调查成果,对内业采集信息进行几何位置、属性的编辑、修改,形成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成果。

利用内业提供的外业调查与核查底图,采用电子与摄影核查相结合的综合核查方式进行调查与核查工作。主要工作内容:一是,对内业分类与判译中无

法确定边界或属性的要素和无法准确确定类型的地表覆盖分类图斑,开展综合核查确认。二是,对新增和发生变化的信息分类要素和图斑进行补调或补测。三是,调查过程中,补充收集专题资料。四是,采集获取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五是,记录调查路线和工作区域,并把其结果完整反映到元数据中,通过综合核查方式,最终形成外业调查成果。

表2 外业重点核查内容表

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主要工作包括: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编辑、地理国情要素数据编辑、数据拼接、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内业整理及元数据制作等。

依据《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技术规定》,基于外业调查成果,结合数字正射影像及专业数据资料,利用ArcGIS软件对内业采集的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进行类型、边界、属性的修改编辑、接边,整理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制作内业编辑与整理阶段元数据等,经过质量检查,形成满足相关技术规定要求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总体工艺流程见图6。

图6 内业数据编辑与整理工艺流程

外业调查时,抽取了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地表覆盖分类图斑进行了实地核查,并标识了核对情况,编辑时将确定了分类图斑的生产标记信息(TAG)修改为“3”,需后期时点统一时做重点核查的,TAG 属性修改为“4”。

4.7 标准时点校核

利用后期影像,对前期普查成果进行核准,形成符合标准时点要求的成果。

通过正射影像制作,主要对重点区域(如城市地区、城乡结合部等变化较快区域)和重点地物(如道路、建筑工地、在建构筑物等)的地表和要素信息进行内业核实确认,同时兼顾其他影像覆盖区域,对无法确认的地表和要素信息,须进行必要的外业调查与核查,确保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达到标准时点的要求。

同时,对于标准时点核准前,通过内外业都不能明确的范围线或者地表类型的较大面积图斑(如云雪遮挡、新增地物)建议其TAG值赋值为4,待标准时点

核准时重点核实确定。

对于标准时点核准时,TAG值为4的地表覆盖类型图斑、在建的地理国情要素以及在时点核准是新增已建成的要素,须重点核实和采集。

对于以上通过了标准时点核准的地表覆盖图斑,其生产标记信息(TAG)属性值须赋“5”。

5.普查成果汇交

通过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生产,形成一整套普查成果资料,包括报告、数据库、信息系统和地图图件等,以及通过对普查成果数据的综合统计分析形成的系列数据成果和有关分析成果等。

通常普查成果需汇交如下资料:

◆地表覆盖及国情要素成果资料;

◆解译样本成果资料;

◆外业调查与核查成果资料;

◆行业专题资料;

6.质量控制

为确保质量,一般实行三级质量管理制度,两级检查制度。设总检查负责人;检查组,检查组设质检员,检查组长;作业组,设兼职质检员。解译组,设兼职质检员。

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从管理上确保质量措施的落实。

7.发展现状

地理国情普查属于起步阶段,在2013年至2015年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其总体思路明确,但实际处理问题方法不够完善,其完备的体系正在进一步摸索与建设中。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技术规定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编号:GDPJ 10—2013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技术规定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11月

目 录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底图规格 (2) 3.1数学基础 (2) 3.2底图模式 (2) 3.3数据内容 (2) 3.4数据格式 (2) 4技术要求 (3) 5作业流程及步骤 (5) 5.1技术流程 (5) 5.1.1数字普查底图 (5) 5.1.2纸质普查底图 (6) 5.2作业步骤及要求 (6) 5.2.1数据准备 (6) 5.2.2数字普查底图 (7) 5.2.3纸质普查底图 (8) 6质量控制 (9) 6.1检查要求 (9) 6.2检查内容 (9) 7底图输出 (1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纸质普查底图图廓整饰 (11)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地理国情要素符号设置 (12)

前言 本文件是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技术规定之一。 本文件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 本文件由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归口。 本文件负责起草单位: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 本文件起草组成员:郝科铭 殷福忠 梁安宝 曲 平 王 刚 李 军 汲旭生 岳 昊 王明亮 张 俊 夏立福

引言 地理国情普查底图制作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环节,是内外业衔接的关键点,基于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或者基础地理信息与必要的专题数据,叠加遥感影像数据,制作地理国情普查底图,用于外业调查。地理国情普查底图的充分利用,可提高外业调查的效率,减少外业工作量,对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件针对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需求,参考现有的国家技术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依据《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总体方案》和《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对地理国情普查中底图制作的规格、技术要求、生产流程和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数据组织与成果汇交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和规定。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验收提交资料要求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验收提交资料要求 、成果资料 (一)数据成果 1、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成果: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及对应的 元数据,图幅内的影像控制点数据,基础资料源质量证明、补充影像数据质量及利用情况说明。 2、多尺度数字高程模型数据成果:用于基本统计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及对应的元数据,基础资料源质量证明、补充 DEM数据质量及利用情况说明。 3、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成果:地表覆盖分类数据。 4、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成果:地理国情要素数据。 5、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生产元数据成果:地理国情普查数 据生产元数据。 6、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成果: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 (地面照片.Jpg,遥感影像实例.tif,坐标信息.tfw,投影信息. xml,属性信息.mdb)。 7、基本统计成果:数据集、报表成果及报告成果。 (二)附件资料 1、技术设计书、作业指导书(省普査办批准的原件,以 —17 —

及有关问题处理上报及批复执行文件)-18 -

2、技术总结(普查单位技术部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签 字,单位盖章) 3、检查报告(普查单位质检部门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签 字,单位盖章) 4、级检查记录(普查单位作业员、质检员、问题处理 人员、复核员签字) 5、接合表和作业检查表(普查单位制表人、质量负责人 签字,单位盖章),计划任务标图和实际上交成果标图(包括作业人员、检查人员、图幅号、质量等级等信息)彩色打印。 6、彩色调查底图纸质资料:纸质外业核查底图要有作业 员、质检员签字;若采用数字核查成果图,要有书面签字材料。 用于外业检查验收的核查成果图按1:5000比例尺出图,标注外业核查轨迹,并由出图人签字。 7、外业调查成果资料:夕业调查数据;地理国情普查核 查统计表/数据(.doc);夕业调查元数据(.mdb); 外业调查原始轨迹数据;补充收集的专业资料等。(要有书面签字材料) &收集专题资料的相关材料:专题资料提供方盖章或其 他合法性证明,以及资料分析利用报告。(报告由普查单位编写人、质量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 9、基本统计报表、报告(普査单位编写人、质量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 10、国家和省过程质量监督检查意见及整改报告(整改报告由普查 -18 -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实施方案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9月17日

目录 1 概述 (1) 1.1 普查背景 (1) 1.2 编写依据 (2) 1.3 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2) 2 普查目标、任务与时点 (2) 2.1 普查目标 (2) 2.2 普查任务 (2) 2.3 普查时点 (3) 3 普查范围、对象与内容 (3) 3.1 普查范围 (3) 3.2 普查对象 (4) 3.3 普查内容 (4) 4 普查技术路线与方法 (9) 4.1 总体技术路线 (9) 4.2 主要数据源 (10) 4.2.1 多源航空航天遥感影像 (10) 4.2.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11) 4.2.3 行业专题数据资料 (12) 4.2.4 其他参考资料 (12) 4.2.5 主要数据源和资料的利用 (12) 4.3 数学基础 (12) 4.4 数据精度与一致性要求 (13) 4.4.1 平面精度指标 (13) 4.4.2 分类精度 (14) 4.4.3 数据现势性 (15) 4.4.4 属性精度 (15) 4.4.5 数据一致性 (15) 4.4.6 数据接边原则 (15) 4.5 数据采集一般要求 (16) 4.6 主要技术方法 (17) 4.6.1 多源遥感影像处理技术 (17) 4.6.2 遥感影像信息提取方法 (17) 4.6.3 外业调查方法 (19) 4.6.4 数据库建设技术方法 (19) 4.6.5 统计分析技术方法 (19) 4.7 普查各工序作业方法及要求 (20) 4.7.1 资料收集整理 (20) 4.7.2 多源遥感影像处理 (21) 4.7.3 内业信息采集 (22) 4.7.4 外业调查底图制作 (23) 4.7.5 外业调查与内业数据处理 (23) 4.7.6 不同任务区数据的协调性检查和处理 (24)

地理国情普查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1地理国情 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地理国情是国情的一部分。狭义来看,是指与地理空间紧密相连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和特点的总和;广义来看,是指通过地理空间属性将包括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科技教育状况、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状况、社会状况、文化传统、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在内的各类国情进行关联与分析,从而得出能够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和内在关系的综合国情。[1] 2地理国情普查 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2] 3普查的对象和内容 普查对象: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 4普查的时间安排 普查标准时点为2015年6月30日。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为普查工作准备阶段,主要完成普查方案和技术规程制定,开展试点试验和技术培训,资料收集与获取等前期准备工作。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为普查工作第一阶段,主要完成普查底图制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外业调查与核查、数据集建设等工作。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为普查工作第二阶段,主要完成普查信息的整理、汇总、统计分析,形成普查报告,发布普查结果。 5工作要求 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基础测绘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按时报送普查数据,确保基础数据完整、真实、可靠。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数据。普查结果要逐级上报,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对外发布。对在普查中所获得的涉密资料和数据,必须严格保密。 6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对象 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对象主要包括地表形态、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监测要素三个方面,即从不同角度对基本地理国情、综合地理国情和分专题的地理国情进行比较全面的描述。 地表形态数据反映地表的地形及地势特征,也间接反映了地貌形态。数字高程模型是反映地表形态常用的计算机表示方法。 地表覆盖分类信息反映土地表面自然营造物和人工营造物的自然属性或状况。地表覆盖不同于土地利用,一般不侧重于土地的社会属性(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等。地表覆盖通常采用规则格网形式的场模型(也称作域模型)进行描述。 重要地理国情监测要素信息(以下简称地理国情要素)反映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较为稳定的空间范围或边界、具有或可以明确标识、有独立监测和统计分析意义的重要地物及其属性。如城市、道路、设施和管理区域等人文要素实体,湖泊、河流、沼泽、沙漠等自然要素实体,以及高程带、平原、盆地等自然地理单元。通常采用要素模型(也称作对象模型)来进行描述,按照其空间特征分为点、线、面、体四种基本对象。 综合考虑上述三类信息,提出本次地理国情普查使用的内容分类对象及采集指标。本文件未涵盖完整的地理国情信息分类和指标体系。 地理国情信息分为12 个一级类,58 个二级类,135个三级类。[3]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内容表达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内容表达 B.1 地表覆盖分类 地表覆盖分类采用面域色叠加符号或代码注记方式表达,见附录C。 B.2 重要要素 重要要素表达要求如下: a)重要要素叠加在地表覆盖分类之上; b)图式符号按照附录C执行; c)各符号之间应保持0.2mm以上的间隔,符号交叉和结合表示者除外; d)当图幅内地物密度过大、图上表示有困难时,在保持密度对比特征的前提下,对符号进行取舍; e)自然地理要素与人工建筑要素矛盾时,移动人工建筑要素; f)主要要素与次要要素矛盾时,移动次要要素; g)独立地物与其他要素矛盾时,移动其他要素; h)要素重要性相当时,根据周围环境移动一方或同时移动双方。例如:两条同等级的道路间距小于0.2mm时,双方同时向外侧移动; i)境界以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为界的,境界符号在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上不间断表示,并正确表示岛屿、沙洲的归属;河流符号内表示不下境界符号时,境界符号在河流两侧不间断交错表示; j)境界以共有河流或其他线状地物为界,境界符号应在其两侧交替表示; k)境界以河流或其他线状地物一侧为界,境界符号在相应的一侧不间断表示。 B.3 地表覆盖分类与重要要素叠加处理原则 地表覆盖分类与重要要素叠加处理应遵守以下原则: a)重要要素中的道路以线型符号形式叠加在地表覆盖分类的道路面上,地表覆盖分类中的道路面未压盖部分宽度小于0.2mm时,修改地表覆盖分类数据至二者统一,未压盖部分宽度大于0.2mm时,不做处理; b)堤坝同时存在时,重要要素中的堤坝不表示; c)水域同时存在时,重要要素中的水域不表示。 B.4 注记 注记表达要求如下: a)字体、字大、颜色按照附录C执行; b)注记的字间隔不宜超过字大的五倍; c)较长的河、渠每隔15cm-20cm重复标注名称; d)注记过于密集时,采用简注名称、或字大缩小一至二级、或舍去注记; e)名称注记与符号冲突时,移动名称注记; f)在颜色较重区域,注记表达不清晰时宜采用套白表示; g)地表覆盖分类的代码注记采用代码后三位表示(水域不表示代码注记); h)地表覆盖分类图斑面积较小,可不叠加符号或代码注记,仅面域色表示; i)地表覆盖分类图斑面积较大时,代码注记或符号应间隔表示。 B.5 晕渲表达

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的若干问题与探讨

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的若干问题与探讨 摘要:在国情普查中地理国情普查是一个非常重要构成部分,其在促进国家发 展过程中对国土开发的优化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而在地理国情普清中,地理国 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项目,它的工序质量的高低会对 数据库以及统计分析的质量情况造成直接影响。因此,本文将对有关地理国情普 查内业编辑与整理的若干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 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问题探讨 在我国基本国情中,地理国情可以对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潜在关系以 及变化规律进行深入的揭示。地理国情普查可以在地理空间上对我国的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以及资源配置等进行合理布局与优化。而作为地理国情中一项重要工作 的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可以为其整个工序提供有效、科学的数据支持, 促进其工作效率提高。 一、有关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的简单概述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 整理包括很多具体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地理国情要素和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编辑以 及数据拼接等。在地理国情普查中,其内业编辑与整理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工序,其工作顺序排在数据入库以及统计分析之前和数据采集以及外业调查之后,其在 整体的工作流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此工作的具体工艺流程是在外业 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来进行确认的,然后再以专业资料作为辅助工具,与数字正射 影像和专业数据资源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地表类型、边界以及要素属性等方面对 通过内业所采集到的地理国情要素数据以及地表覆盖分类数据进行编辑、修改或 是接边等方面的处理。有关专家曾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和情况,例如,在 遥感影像中,怎样才能使所拍摄到的影像更能符合编辑整理工作的要求;在外业 调查阶段,怎样才能使外业人员所收集补充的专业资料得到有效合理的分析;怎 样才能处理好编辑整理工作中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下面,本文将在实际生产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遥感影像在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工作工序 的地理要素以及地表覆盖数据中,正射影像能够为其提供空间定位基础,同时也 是其进行解译工作的主要依据。影像质量的好坏可以对地理国情的信息定位和解 译工作造成直接性的影响作用。遥感影像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具体包括其 自身的时相、气候、入射角度以及传感器自身原因等,因此现阶段所使用的影像 有时会出现画面模糊、色彩或是明暗失真等现象。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需要对 影像显示质量进行合理调整,例如对影像显示的亮度、对比度以及拉伸方式等属 性进行调整。 而在诸如WV2 以及QB 等影像中,可以利用兼具较高的光谱分辨率以及空间 的影像对其采集精度进行提高,而多光谱影像中的全色锐化则是一种较为常用且 效果较好的方法。以ArcGIS 平台为根据,全色锐化图像进行创建的融合方法具体 可以分为四种,包括Brovey、IHS、ESRI 全色锐化以及简单均值四种变换方法,这四种方法均可以兼顾色彩保持和利用不同模型对空间分辨率进行提高两方面,还 可以通过调整某些模型使其自身的每个波段都能够产生不同权重,并在权重添加 的过程中对红外组件进行启用,进而对输出颜色的影像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和改善。 在地理国情普查内业编辑与整理过程中,分景正射影像的使用范围应该限制 在影像镶嵌线以内,若是超出这个限制,则会出现与相邻影像接边精度无法适应

地理国情普查技术设计书(DOC)

湘潭大学毕业论文题目:地理国情普查 学院:能源工程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学号: 201092002125 姓名:游佳龙 指导教师:刘专、叶险锋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9日

湘潭大学毕业设计任务书 论文(设计)题目:地理国情普查内业上图与编辑技术设计 学号:201092002125 姓名:游佳龙专业:测绘工程 指导教师:刘专、叶险峰系主任:叶险峰 一、项目概况 1、项目来源与背景: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国务院于2013年2月28日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在全国开展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全面查清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 2、测区范围及任务:测区范围为桃源县2000平方公里,项目内容包括地表覆盖数据内业上图与编辑、地理国情要素内业上图与编辑。 3、已有资料情况:测区内已有0.5米分辨率正射影像图、行政区划数据、2012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数据、1:1万数字高程模型、1:1万数字线划图、1:5万数字线划图,林业、水利等专题数据,内业解译成果和外业调查成果。 4、设计技术依据:见主要参考文献。 二、设计主要内容 1、地表覆盖数据内业上图与编辑。完成地理国情普查项目地表覆盖数据内业上图与编辑技术设计。完成已有数据导入、地表覆盖分类上图、属性录入、拓扑处理、生产技术流程设计。 2、地理国情要素数据内业上图与编辑。完成地理国情普查项目地理国情要素内业上图与编辑技术设计。完成已有数据导入、地理国情要素分类上图、属性录入、拓扑处理、生产技术流程设计。 三、设计基本要求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分带采用3度分带,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比例尺为1:1万,按1:1万国际标准分幅。 2、设计方案可行,精度合理;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采用测绘新技术和

地理国情普查国内外研究和现状

地理国情普查国内外研究和现状 发表时间:2017-10-13T16:24:29.3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作者:俞莉1 张祥2 [导读] 摘要:地理国情普查综合利用现代测绘、遥感、GIS、空间统计学、云计算、通讯等技术,对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要素进行动态 1.身份证号码:32100219740410xxxx; 2.身份证号码:13112819870610xxxx 摘要:地理国情普查综合利用现代测绘、遥感、GIS、空间统计学、云计算、通讯等技术,对自然、人文和社会经济要素进行动态、定量监测,分析评估地理国情信息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趋势,形成涵盖资源分布与利用、生态环境评估、区域规划、城镇化发展、经济布局、社会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地理国情普查产品,从而向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等提供科学、权威、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服务,为国家战略规划、政府管理决策、生态环境保护、突发事件应对、社会公众服务等提供科学支撑和有力保障。 关键词:地理国情;地理国情普查;3S技术;关键技术 1.“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统称。 2001年,日本环境省资助亚太地区环境革新战略项目(APEIS),APEIS是亚太地区各国包括中国的相关研究机构参加,创立的一个综合性的环境监测系统,主要负责监测亚太地区的环境破坏、环境退化和生态脆弱区等情况。 2003年,欧盟开始了全球环境与安全监测计划(GMES),旨在获得影响地球表面以及大气变化的各种生态环境信息。GMES 提供的服务主要有海洋监测、陆地监测、大气监测、应急管理和安全五大类。海洋环境监测服务主要是进行海洋资源、气候和季节性预测、海洋和海岸环境、海洋安全等信息检测;陆地监测服务主要是进行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土壤沙化、水体质量和可用性、空间规划、森林监测和全球粮食安全等信息监测;大气监测服务主要是进行温室气体影响空气的反射气体、气溶胶、臭氧层空洞和太阳紫外线辐射等信息监测;应急管理服务监测服务主要是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森林火灾、地震、泥石流等信息监测;安全监测服务主要是通过边境和海上监视,为欧盟提供基础数据以支持其制定对外行动的相关政策。 2008年3月,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欧洲航天局和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联合展示了根据当时最新拍摄的卫星图片制作而成的最新的全球土壤覆盖图,数据的空间分辨率是300m,图中涉及的土地覆盖类型有人工地表、农田、水体、沼泽等22种。为保持数据的一致性,该图的图例采用了联合国土地覆盖分类系统。 2. 我国地理国情普查的研究现状 我国地理国情普查较其他发达国家晚,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2013年国务院出台通知,决计于2013~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对土地和水利信息的调查为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提供了相关参考信息[7]。 地理国情普查是我国对地理国情数据的一次系统地统计,它为地理国情监测项目提供分析数据。陈军从遥感制图学角度介绍了我国30m 地表覆盖数据产品;杜金莉等进行了地理国情监测及实践的探讨,指出在地理国情监测中,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应充分发挥新测绘技术和人才优势,促使测绘由时间点向时间段、由量测地表形态向监测地表演变、由静态统计向动态监测、由供应成果数据向实时发布监测信息的转变;董冬、龚伟等从系统角度出发,简要分析了地理国情基本内容和分类体系;为了研究地理国情监测体系框架,马万钟、杜清运等采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如对比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和归纳法等,对地理国情普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从技术理论体系出发,李德仁院士等论述了新型技术手段与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结合;着眼于3S 技术,吕品阐述了其在地理国情普查中从数据获取、分析、存储、成果发布、信息统计等的具体应用;从地图制图角度出发,刘新华等论述了专题地图表示方法的综合运用[8]。 因此,我们可以的出这样的结论,在欧美发达国家,地理国情的应用范围尤为广泛,特别是在技术手段和检测内容上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结束语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自然地理的方方面面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实施难度大。普查地点千变万化,部分高原山区很多年来无人问津,地势险要要,调查环境恶劣,困难重重。因此调查任务繁重和艰辛,为此了解国情地理调查的内容、原则、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推进地理国情的普查工作,是国务院一项重要的决策性战略部署,目的是摸清家底,高效合理地利用国土资源,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迫切要求。通过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所取得的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和动态、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成果,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 参考文献: [1]武琛.地理国情监测内容分类与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 [2]张明丽,王明亮,殷涛.浅谈地理国情普查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的思考与体会[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6):222-224. [3]宋晓红.地理国情普查与1∶10000DLG协同更新作业模式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9):140-141. [4]吴帆,杨俊艳.“3S”技术在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J].经纬天地,2014,(2):41-46,72 [5]张成.地理国情检测对象与技术方法研究[D].甘肃:兰州交通大学,2014. [6]张海博.辽宁省朝阳市地理国情普查外业数据采集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37(6):179-181.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图式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图式 C.1一般规定 本图式规定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中地表覆盖分类和重要要素的符号、注记的等级、规格和颜色标准。 用户可根据制图区域特点和图面效果选取图式中适宜的符号和注记。如果图式中符号和注记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可调整图式中的符号和注记大小,调整幅度在10%~20%。 使用本图式时,也可以根据不同区域的特征及用图需要增补符号。 C.2图式说明 C.2.1 符号的尺寸 符号的尺寸规定如下: a)符号旁以数字标注尺寸,以毫米为单位。 b)符号旁只注一个尺寸的,表示圆或外接圆的直径、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的边长;线状符号一端的数字,单线是指其粗度,两平行线是指含线划的宽度。符号上需特别标注的尺寸,则用点线引出。 c)符号线划的粗细、线段的长短和交叉线的夹角,没有标明的均以本图式的符号为准。一般情况下,线划粗为0.1mm,点的直径为0.15mm,符号非主要部分的线划长为0.3mm,非垂直交叉线段的夹角为45°或60°。 C.2.2 符号的定位点和定位线 符号的定位点和定位线规定如下: a)符号图形中有一个点的,该点为地物的实地中心位置。 b)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符号,定位点在其几何图形中心。 c)宽底符号定位点在其底线中心。 d)底部为直角的符号定位点在其直角的顶点。 e)几种图形组成的符号定位点在其下方图形的中心点或交叉点。 f)不依比例尺描绘的符号定位点在符号的中心点。 g)线状符号定位线在符号的中心线。 C.2.3 符号的方向和配置 符号的方向和配置规定如下: a)独立地物符号除图式中规定按真方向表示者外,均垂直于南图廓线。 b)符号按一定行列配置的称整列式,符号不按一定行列配置的称散列式。散列式一般按图式表示的疏密程度配置符号。面积较大时,散列式和整列式符号的间隔均可放大。 C.3地表覆盖分类符号 表C.1给出了地表覆盖分类的符号。 表C.1 地表覆盖分类符号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

浅谈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 [摘要]我国的地理国情普查包括多方面的基本要素,对普查意义、普查内容以及普查流程等有所了解是做好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介绍了我国地理国情普查所应包含的一些基本要素,以期能够为对此感兴趣的诸位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意义内容 1前言 地理国情是我国重要国情之一,它充分地体现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同自然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它们之间的演变历史与规律。对地理国情进行普查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一项对资金、技术、人力等多方面要求都较高的复杂工作。在进行普查之前,需要对普查意义、普查流程以及普查范围等基本的要素内容进行了解和规划,以期圆满完成地理国情普查,并获得最为科学、准确、详尽的普查数据。 2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意义 在词典中对“地理”一词的解释包括五方面的内容:首先,地理指“土地、山川的环境形势,今指全世界或一个地区的山川、气候等自然环境以及物产、交通、居民点等社会经济因素的总的情况”;其次,地理还指研究地理的学科,即“地理学”;第三个意义指的是区域和区划;第四个意思指地址;第五个意思指风水。而在我们地理国情普查中,所涉及到的主要就是指地理的第一个意思,也就是说,地理国情普查的对象是研究地表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在空间分布、相互关系以及自身情况上的一些特点。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这是了解我国国情所不能遗漏的重要方面。就像是一个人如果不对自己的庭院有着比较清晰的了解,那么他就不知道哪处院墙比较薄弱,容易给小偷可乘之机,也不知道哪个位置适合栽树,哪个位置适合养鱼,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国家对本国的地理国情缺乏必要的了解,那么不仅会影响到国家发展的规划,更会给国家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地理国情普查能够帮助人们充分了解我国地理国情信息,帮助我们掌握我国的地表自然、生态与人类活动的一些基本情况。其次,这是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只有在对我国的自然与人文方面地理要素情况有所了解的情况下,才能够正确地开展一些常态化的地理检测,也才能够使我们掌握的地理信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政府、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同时,也能够帮助国家制定一些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并充分优化我国国土空间的开发格局与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3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对象与普查内容

地理国情普查简介.

地理学学科前言报告 地理国情普查简介 年级:2015级1.地理国情普查意义与定义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性工作,对于权威、客观、系统、准确地掌握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国情信息,提高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于防灾减灾、应急保障及相关行业调查统计等工作,推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制定实施及资源合理配置,推进节约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国情是从地理的角度分析、研究和描述国情,即以地球表层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变化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征等为基本内容,对构成国家物质基础的各种条件因素做出宏观性、整体性、综合性的调查、分析和描述,是空间化和可视化的国情信息。 地理国情监测是综合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等现代测绘技术,综合各时期测绘成果档案,对地形、水系、湿地、冰川、沙漠、地表形态、地表覆盖、道路、城镇等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并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地图图形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 2.地理国情普查对象与总体内容 普查对象: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主要包括以下:1)资料收集与整合。收集基础测绘成果及其他行业(国土、交通、水利、林业、土地利用、矿产、医疗、教育、宗教等)现势性好、规范程度高的各种专

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发布

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发布 来源:测绘局作者:时间:2017-08-22 8月18日下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省国土资源厅、省统计局联合发布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情况和普查公报,这是我省首次全面摸清地理国情家底。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杨宏山、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卢勇、省统计局总规划师张烨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本次普查历时三年,对象为我省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以2015年6月30日为标准时点,以我国资源三号高分辨率测绘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对普查数据进行了统一时点核准。普查采用分辨率优于1米的遥感影像,结合基础测绘成果数据,收集国土、住建、民政、林业、农业、交通等多行业专题数据,获取了由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133个三级类、80万个地理国情要素、739万个地表覆盖图斑构成的高精度、全覆盖的海量地理国情数据。普查成果经跨部门专家验收和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审议,经省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发布,欢迎社会各界多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 陕西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自2013年12月18日启动,至2017年7月正式验收。陕西省成立了由23个部门组成的普查领导小组,普查办设在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全省15家测绘单位参与普查,涉及约2000余人。普查工作得到了省发改委、工信厅、公安厅、民政厅、财政厅、人社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住建厅、交通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审计厅、统计局、文物局、旅游局、地震局、气象局、测绘地信局、省武警总队、民航西北局、西安铁路局等23个厅委局的大力相助。 普查获得的主要成果数据包括: 1.查清了我省陆地国土各类地形地貌的面积和空间分布,陕西省总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其中,低海拔(1000米以下)占34.55%,中海拔(1000米~3500米)占65.45%,高海拔(3500米以上)占比不足0.01%,即1/3在低海拔区域,2/3在中海拔区域。0°~5°坡度带占我省国土面积的19.09%,5°~15°坡度带占13.74%,15°~25°坡度带占21.55%,25°~35°坡度带占26.08%,35°以上坡度带占19.54%。平原、台地、丘陵、山地面积分别占我省国土面积的9.76%、11.69%、28.71%和49.84%。 2.查清了水田、旱地、果园、茶园、桑园、苗圃、花圃以及其他经济苗木8类种植土地的面积构成和空间分布。总面积为4339 3.832平方千米,其中旱地3130 4.825平方千米,占全省种植土地面积的72.14%。 3.查清了乔木林、灌木林、乔灌混合林、竹林、疏林、绿化林地、人工幼林、稀疏灌丛、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10类林草覆盖面积构成和空间分布,总面积为150861.245平方千米,其中乔木林面积最大,为8215 4.219平方千米,占林草覆盖面积的54.46%。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

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 [摘要]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地理国情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部分,通过地理信息的调查可以全面掌握资源的分布情况。本文就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内容进行阐述。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基本要素 一、前言 通过对地理国情的普查能准确的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生态环境的状况、人类的活动及分布。因此,在我国地理国情普查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和全面。 二、“地理国情监测”的内涵 地理国情指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本国土自然与经济社会状况以及和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相关联的周边与全球自然和人文地理状况。监测一词在这里应广义的理解为包括历史与现状调查,变化动态检测、资料整理加工及提供社会服务的一系列业务工作。从业务内容上讲,监测工作的服务性质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一是为国家或区域(地方)的长期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宏观决策的基础信息;二是为经济社会的日常运转提供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三是为防灾救灾和应急时间处置提供现场指挥信息。也就是说,监测业务包括长远、日常和应急三个方面。 三、“地理国情监测”整体框架 地理国情监测是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涉及的业务领域众多,相应的业务主管部门也差别巨大;在测绘系统内部也涉及到国家、省区、地市等不同层次的测绘生产和管理。通过地理国情监测业务的开展,使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的组织保障体系适应地理国情监测业务化运行需求,技术保障实现服务流程化、网络化、实时化、个性化,生产工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工业化,服务模式实现规范化、常态化,管理模式实现全员参与、专业分工精细化。使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测绘服务方式由基础服务,转变成基础与定制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从工程实现角度出发,地理国情监测包括国情监测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分析应用、分发服务等过程。在地理国情监测相关研究成果、相关文件要求等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为主导的地理国情监测整体框架体系。 四、地理国情的重要意义 地理国情是国情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情国力,安邦之基。做好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认识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的基础性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多次开展经济、农业、人口等方面的普查、调查工作,为科学规划、制定国策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全面客观地掌握我国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

地理国情工作总结

地理国情工作总结 篇一:地理国情普查实习总结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 1、地理国情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国情是国情的一部分。狭义来看,是指与地理空间紧密相连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和特点的总和;广义来看,是指通过地理空间属性将包括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科技教育状况、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状况、社会状况、文化传统、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在内的各类国情进行关联与分析,从而得出能够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和内在关系的综合国情。 2、地理国情普查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

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于XX年至XX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 3、普查的对象和内容 普查对象: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 4、普查的时间安排 普查标准时点为XX年6月30日。XX年1月至XX年6月为普查工作准备阶段,主要完成普查方案和技术规程制定,开展试点试验和技术培训,资料收集与获取等前期准备工作。XX年7 月至XX年6月为普查工作第一阶段,主要完成普查底图制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外业调查与核查、数据集建设等工作。XX年7月至XX年12月为普查工作第二阶段,主要完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先进集体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先进集体 事迹材料 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组(以下简称“组织实施组”)是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内设机构,由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的通知》(粤办函〔2013〕505号)要求组建而成。组织实施组由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广东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广东省地图院、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4家厅属测绘单位构成,是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组织实施的关键机构,负责省级普查工作的统一组织实施管理、技术管理、宣传以及指导、检查、协调下级普查机构等工作。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范围广、难度大、责任重,组织实施组勇于挑起重担,充分发挥团队合力,无条件,不怕苦,不怕累,克难攻坚,全力以赴,完满完成了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各项工作。全面查清了我省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摸清了我省地理国情的“家底”。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数字高程模型、高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地表覆盖分类、重要地理国情要素等数据成果,编制了省、市、县统计分析系列报告、综合统计、图件图集等成果。建立了全省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专题性监测、应用试点,取得

了有特色、有价值、有影响的成果。2017年5月19日,项目顺利通过了以中国科学院龚健雅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验收,专家一致认为: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组织实施得力,成果质量优良,应用成效显著,技术创新突出,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意通过验收。 在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在他们身上发生了很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他们敬业奉献,执着追求,夜以继日地工作,感动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现将组织实施组的主要事迹汇报如下: 一、政治过硬,业务过硬 组织实施组精兵强将,实力雄厚,政治过硬,业务过硬。组长为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院长,副组长为厅属测绘院、技术中心、地图院、档案馆分管生产的领导。组织实施组根据工作需要,先后设立了技术小组、资料收集分析工作小组、统计与监测应用小组、宣传小组4个小组,小组成员均由厅属测绘单位优秀技术和业务骨干组成,其中测绘高级工程师20人,注册测绘师25人。组织实施组全体人员均为中共党员,是一支政治理念坚定、业务素质良好、技术过硬、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奋勇争先的团队。他们政治素质过硬,乐于奉献,处处起到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目标一致,团结协作,一心一意地为完成好地理国情普查而努力。 组织实施组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地方国土部门及任务承担单位的一致好评,集体和个人均取得较多荣誉,主要包括:广 2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编制规范编制说明-中国测绘地理信息标准网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编制规范》 编制说明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2017年11月

1.任务来源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司于2016年下达了行业标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编制规范》制定的任务,该项目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承担。 2.编制背景 2013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全面部署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是地理国情普查项目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地图语言直观科学地展现地理国情要素的空间分布现状,客观反映地表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专题统计信息,为政府宏观决策、专业部分行业应用等提供有力保障。 在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项目中,为指导和规范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编制,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国测国发[2013]28号文《关于下达2013年地理国情监测项目生产计划的通知》中下达了制定《地理国情普查图技术规定》任务,该项目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承担。目前,该技术规定已编制完成并印发(国地普办〔2016〕9号关于印发《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技术规定》的通知),正在指导各省生产单位开展普查图件编制。 为更好的规范普查成果图的设计与编制,指导生产单位应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图编制,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下达了行业标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编制规范》编制的任务。项目组在现有成果基础上继续试验研究,完善普查成果图的内容与指标,将原有项目技术规定升级为测绘行业标准。 3.起草单位 本标准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作为主编单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三地理信息制图院等作为参编单位共同完成。 4.编制过程 标准立项后,项目组成立了标准编写组,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技术规定》、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图件的基础上,着手准备该标准编写所需要的资料。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技术路线分析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技术路线分析 概述: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是2010年国家测绘局党组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全面把握我国测绘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的测绘事业发展新方向,得到了李克强副总理的高度肯定。2010年12月,李克强副总理在对测绘工作的重要批示中强调,要“加强基础测绘和地理国情监测”。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是国务院对测绘部门提出的新要求,是测绘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举措,是推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力手段。系统掌握权威、客观、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是制定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各类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和应急保障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相关行业开展调查统计工作的重要数据基础。为全面掌握我国地理国情现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 普查的对象和内容:普查对象: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 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

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 一地理国情普查整体技术路线分析 1.1 普查资料的预处理 本次普查所采用的基础数据资料有高分辨率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料和其他专业部门的资料。 高分辨率影像是进行地理国情普查的基本工作底图,要对国家下发的卫片资料进行正射纠正。如果生产区域内存在多源影像数据,正射影像生产优先选用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更高、时相更靠近生长季、现势性更新的影像。 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专业部门的资料进行坐标转换,图形和属性对照,为地理国情要素和地表覆盖分类影像判读和属性录入提供重要参考。 1.2 地理国情数据内业采集的方法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覆盖面广、工期短、任务重、要求高的任务。内业采集方法的选择和规划至关重要。传统的作业方法以野外判读为主,其劳动强度大、周期长、效率低。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作业要求,而基于高分影像的遥感技术室内判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影像解译要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可以准确判读的地物到模糊地物、从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