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革命样板戏剧本大全 现代京剧 红色娘子军

革命样板戏剧本大全 现代京剧 红色娘子军

革命样板戏剧本大全 现代京剧 红色娘子军
革命样板戏剧本大全 现代京剧 红色娘子军

革命样板戏剧本大全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

样板戏

样板戏 所谓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的词语,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赐的封号。样板戏是由现代京剧等改编移植的一种戏剧形式。“样板戏”的正式名称为“革命样板戏”。所有的“样板戏”都是在“京剧现代戏”和小说、电影、话剧以及民族新歌剧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京剧现代戏”,又主要是根据“沪剧”、“淮剧”和“话剧”等戏剧形式移植的。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一文,首次将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为“江青同志”亲自培育的八个“革命艺术样板”或“革命现代样板作品”。1967年5月31日《人民日报》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一文,正式提出了“样板戏”一词。之后又出现了京剧《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等第二批“样板戏”。 样板戏在中国的遭遇是富于戏剧性的。“文化大革命”中它被捧上了天,成了无产阶级解决自己文艺方向的标志。“文化大革命”后,随着江青一伙的垮台,它受到批判和否定。80年代后期以来,重新开始与观众见面。有欢迎,有质疑。如样板戏的盒带在1991年底1992年初的音像市场上,发行量高居榜首。而同一出京剧《智取威虎山》1994年在上海受到冷遇,在南京则吸引了众多观众。对样板戏的重新亮相,有人叫好,有人坚决否定之。老作家巴金说:“我好些年不听‘样板戏’,我好像也忘了它们。可是春节期间意外地听见人清唱样板戏,我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作家邓友梅说:“京剧样板戏原作比较好,江青改编后带了帮派气味儿,文革时期我被折磨,一听高音喇叭放样板戏,就像用鞭子抽我,我不主张更多地演样板戏。”而当年在《红灯记》中饰李铁梅的刘长瑜说:“样板戏《红灯记》凝聚着许多专业演员的心血,至今有不少人喜欢它-----现在我演《春草闯堂》,演完了不唱一段《红登记》就不让下台。” 今天京剧进课堂,对其中的样板戏我们又如何评价,我们有必要结合当时的文化语境和历史语境来看样板戏。把传统的京剧改编为现代戏开始于1958年,至1964年形成一个高潮,这正是中国激进主义思潮涌起、膨胀的一个时期。“样板戏”虽然是江青主导下制作出来的。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作家、艺术家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艺术才能,才使“样板戏”仍然保留了一定的艺术性价值。 首先,“样板戏”基本上都是在原作的基础上改编或者移植而成的。这样,虽然进行了不少的强化政治化、观念化以及“三突出”等等方面改编。但是,原作的基本框架、基本格调、基本的人物关系、人物性格以及戏剧情节冲突等等,还是无法根本改变的。可以说这为“样板戏”形成奠定了一个基础。这中间渗透着作家、艺术家的心血和艺术创造。这种艺术建构的潜在作用,在样板戏中仍然发挥着作用。这也是样板戏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价值的内在原因。我们今天考虑问题不能绝对化,也不能否定原作的创造性作用。象江青那样将别人全盘否定,只是标榜自己,这是反历史的。 其次,在样板戏的改编过程中,正如前面所言,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参加了对原作的改编。他们中间不少是行家里手,是深知戏剧艺术三味的。他们虽然在当时绝对化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语境下,在江青等人的横加干涉下,样板戏的制作从总体上不得不按照政治化、观念化、阶级化、程式化等去制作,但是,他们的艺术良知、他们的艺术素养决定了他们在改编制作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按照戏剧艺术规律去办事。他们进行改编时,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的保持样板戏的艺术性。象《沙家兵》中智斗一场戏,情节、唱腔等等设置,就保留有明显的民间文化与艺术模态,富有较强的审美艺术性。象《白毛女》中大年三十喜儿贴

琼海之旅·红色娘子军

琼海之旅·红色娘子军 作者:李虹 来源:《新教育·校园版》 2018年第1期 小白鹭乐乐背着小拇指兰兰在高空中飞行着。由于连日的飞行,小白鹭乐乐感到特别疲惫。它看见眼下有一座公园,公园里没有什么人。于是,它找了个隐蔽的地方落脚。 小白鹭乐乐对着小拇指兰兰吹了一口气,说道“呼啦啦,变大!”小拇指兰兰顿时变成了 正常人的模样。小白鹭乐乐对兰兰说道:“前面是琼海市,你自己去找点东西吃吧。我实在 太累了,我要歇一歇了。” 兰兰说道:“那我去逛一逛琼海市了。” 兰兰走后,小白鹭乐乐看见不远处有一座花岗石雕像,就落在雕像的肩膀上,昏昏沉沉地 入睡了……“小白鹭,小白鹭!”小白鹭乐乐感觉到有人在轻轻地呼唤着自己,它勉强睁开了 眼睛。 只见眼前站着一个红军女战士,头戴五星八角帽,身穿戎装短裤,肩挎步枪,身背斗笠, 腿打绑带,脚穿草鞋,一副风尘仆仆、飒爽英姿的模样。 “你是谁呀?”小白鹭乐乐问道。 ”我叫红色娘子军,也就是你刚才站的那座雕像。”女战士笑着回答道。 小白鹭乐乐大吃了一惊。 “你别害怕,我只是想跟你说说话而已。”女战士安慰道。 ”你怎么会在这儿呢?”小白鹭乐乐问道。 ”这说起来话长了。”女战士缓缓地说道,“海南妇女在旧社会不仅受‘四权,枷锁束缚,而且要承担繁重的生产劳动,但她们素有的革命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格却始终没有改变。琼崖 地委成立后,妇女们剪辫子、放开缠足布,上夜校,给自己起名字,和男人们一起参加革命斗争。1930年4月,冯白驹任特委书记后,发展红军,开展土地革命,7月,特委在定安县内洞 山成立琼崖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乐万地区许多青年妇女纷纷报名参军。琼崖特委最后批准吸 收了100名女青年,组建了女子特务连。 1931年5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军特务连在乐会县第四区内圆村成立。全 连3个排9个班共120人,连长为庞琼花,指导员王时香。女子军一成立,便立即投入紧张的 军事训练。 连队纪律严,操练认真。女战士们不怕苦和累,认真学习杀敌本领,军事素质大大提高。 我们女子军连主要活动于琼东、乐会和万宁一带,常常和敌人发生战斗。女子军组织帮工队、 搞生产自救,发动群众支援前线和掩护革命同志,各项任务完成出色。 女子军还经常派出小部队偷袭敌人,有时特化装成赶集或探亲的群众,出其不意地处决了 凶残的反动乡团长,有时随主力部队上前线,打了许多漂亮的胜仗。

革命样板戏剧本大全 现代舞剧 白毛女

现代舞剧白毛女 人物 喜儿(白毛女)——杨白劳的女儿。 王大春——贫农的儿子。 赵大叔——中共地下党员。 杨白劳——贫农。 张二婶——被黄家抢去奴役多年的贫农妇女。 八路军。 群众。 黄世仁——汉奸、恶霸地主。 穆仁智——黄世仁的狗腿子。 地主婆——黄世仁的母亲。 序幕 [黄世仁家大门口。 [解放以前,我国农民遭受地主、官僚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经历了许多苦难。但是他们并没有屈服。 [幕启。 [农民面对敌人的屠刀,挺起胸膛,进行英勇顽强的反抗和斗争。 [激愤、沉重。 (女独唱) 看人间,往事几千载, 穷苦的人儿受剥削遭迫害。 (男齐) 看人间,哪一块土地不是我们开。 哪一片山林不是我们栽, 哪一间房屋不是我们盖, (男女齐) 哪一亩庄稼不是我们血汗灌溉。 可恨地主狗汉奸, 土地他霸占,庄稼是私财, 又逼租子,又放高利贷。 (男齐) 多少长工被奴役, (女齐) 多少喜儿受苦难, 穷苦的人儿啊, 地做床来天当被盖。 (合唱,愤怒地) 诉不尽的仇恨啊, 汇成波浪滔天的江和海! 压不住的怒火啊,

定要烧毁黑暗的旧世界! ——幕闭 第一场 [幕启。 [音乐前奏。 [抗日战争时期某年除夕。 [河北省杨各庄,杨白劳家。 [独舞。 [喜儿正欢欢喜喜准备过年。 [女独。 [稍慢,天真纯朴地《北风吹》 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 雪花(那个)飘飘,年来到。 风卷(那个)雪花,在门(那个)外, 风打着门来门自开。 我盼爹爹快回家。 欢欢喜喜过个年, 欢欢喜喜过个年…… [天上下着鹅毛大雪。 [杨白劳出门躲债刚回来。 [独舞。 [慢板,愤怒地《漫天风雪》 (男独) 漫天风雪一片白, 躲债七天回家来, 地主逼债似虎狼, 满腔仇恨我牢记在心头。 [双人舞。 [稍快、活泼《扎红头绳》 (女独)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我爹钱少不能买, 扯上二尺红头绳, 给我扎起来。 哎,扎呀扎起来。 (男独) [做扎头绳状。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你爹我钱少不能买, 扯上二尺红头绳, 给我喜儿扎起来。 哎,扎呀扎起来。

红色娘子军精彩片段描1

【红色娘子军精彩片段描述】 《红色娘子军》这部电影讲的是1930年发生在我国海南岛上的一个战斗故事。主人公吴琼花原来是土豪地主南霸天的使唤丫头,她不愿受南霸天的压迫和欺负,多次想逃走都没成功。后来在政委洪常青的帮助下出了地主家门,参加了红色娘子军。经过长时间训练,吴琼花从一个胆大、鲁莽的烈性姑娘成为了一名有勇有谋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最后在政委的率领下,娘子军打败了敌人,活捉并枪毙了南霸天。 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政委洪常青被捕,在敌人面前不屈不挠,最后英勇牺牲,吴琼花看到后悲愤不已,坚定信念—一定要为洪常青报仇,要为革命胜利而奋斗! 当时,在阻击敌人过桥时,由于寡不敌众,政委洪常青被捕。南霸天让他写自首书,他仰天长笑,提笔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死洪常青,还有后来人。”南霸天气急了,他命手下把洪常青绑在一棵百年老树上,用火活活烧死了。那一刻,吴琼花就在不远处,她眼看着政委英勇牺牲,但又不能去救他,她的心如刀绞一般...... 之后,吴琼花心情沉痛,紧锁眉头,向着政委白天战斗过的地方走去。忽然,她发现一个土坑边露出政委的包,打开一看,里面是所有党员的资料,包括吴琼花的入党批准书和她刚刚交的党费。吴琼花激动万分,紧握着拳头,她似乎看到了党旗在飘扬,眼里充满了希望。她回到娘子军,号召大家化悲痛为力量,振作起来为洪常青报仇,为革命胜利奋斗到底。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耳旁不断回响着娘子军坚定有力的歌声,脑海里不断浮现着战斗英雄的英勇形象。先辈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将激励着我为建设更加富强的祖国而努力学习。 hi!

全国十二个红色旅游区

全国十二个红色旅游区”简介 “中国红色旅游交易会”是一次综合性的展示,所有展览由嘉兴制作,所以资料也只 有自己写,为此买了不少资料,总算写了“全国十二个红色旅游区简介”。由于都是红色 景区,范围涉及全国,本人不是十分熟悉。所以写起来很累。 1. 沪浙红色旅游区 沪浙是“开天辟地,党的创立”红色旅游区。1921年7月23日来自各地共产主义党 小组及共产国际代表等在上海兴业路上的一座石库门里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由于遭到法租界巡捕房的骚扰,会议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嘉兴乌镇人)建议下,转移到 嘉兴南湖,并在南湖的一艘画舫中续会,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 个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局领导机构,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 一页。以上海、嘉兴中共一大会址及青浦陈云故居、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浙东四明山抗 日根据地等在内的红色景区已成为沪浙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 湘赣闽红色旅游区 湘赣闽红色旅游区包括湖南、江西、福建等地。这里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诞生了以毛 泽东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共产党先进分子。他们与来自其他地区的共产党人,组织中国工 农武装,创建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展开艰苦卓越、英勇顽强的斗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 大胜利。现在当人们走进韶山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花明楼刘少奇故居和纪念馆、秋收起 义会师旧址纪念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古田会议旧址等一个个红色景区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革 命摇篮,领袖故里”风采。 3. 左右江红色旅游区 左右江红色旅游区包括了广西以及广东和海南诸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21年12月 11 日,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发动百色起义,成立了右江苏维埃政权。1930年2月1 日,邓小平等领导国民党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和左江工农赤卫队在左江地区龙州举行起义, 成立了中共左江特别委员会和左江革命委员会。广东有着优良的革命斗争传统,著名的广 州起义、海陆丰起义就发生在这里。海南琼崖革命根据地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独 立斗争20多年。百色起义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广州起义旧址和纪念馆、叶剑英元帅纪念馆、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 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等生动地再现了“百色风雷,两江红旗”的革命历史场景。 4. 黔北黔西红色旅游区

如何客观地评价“样板戏”的得与失

如何客观地评价“样板戏”的得与失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而时间的距离则有益于人们对历史的关照与审视。 “样板戏”的创作不觉之间距今已过去四十余年。虽说是“弹指一挥间”,但四十余年,却也是“漫漫人生路”中“几近一半”的光景了。四十余年后的今天,当“样板戏”中的许多唱段以及剧目重又受到观众的欢迎,能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怀旧”解释得了的吗?当然不是。曾记否,无论是“样板戏”在20世纪60至70年代的风光无限,还是其在20世纪80年代中的“死灰复燃”,人们对它的种种谴责的焦点始终在于政治。不过,假如你要真的对“样板戏”进行深入完整的认识的话,就不能只局限于政治批判的眼光,而必须同时从艺术批判的角度,来面对这样一批特殊时代下产生的特殊的艺术作品以及其荒谬的“样板”称谓。因为,尽管它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毕竟不能等同于政治,它更是一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艺术作品。 客观地讲,如果仅从艺术的角度分析,“样板戏”的创作,较比文学、表演等诸方面,其最突出的成就当在其音乐。一方面,是因为作品以多年来戏曲音乐发展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具有了长时间的艺术积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投身创作的一大批音乐家,以他们对京剧音乐传统的深刻理解、把握,以及对戏曲音乐发展的理性追求默默奉献了聪明才智的结果。像《智取威虎山》中的“打虎上山”,《红灯记》中的“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杜鹃山》中的“家住安源”、“乱云飞”,《沙家浜·智斗》一场的对唱,《海港》中的“细读了全会公报”……它们在群众中的广泛流传不是偶然的,绝不能简单地将这些作品的流传看做是当年反复灌输所形成的结果。 比如《红灯记》中“我家的表叔数不清”的唱段,选择“西皮流水”的声腔板式是取其流利活泼。从人物情感和性格出发,大大突破了原有声腔旋律的模式,自然上口、清新俏丽,体现了对特定时代、特定人物所具有的独特情感方式的把握。 另外,《智取威虎山》一剧中“打虎上山”的音乐效果,显然是传统戏里只用锣鼓或是曲牌伴奏所达不到的,这种形式自然也是传统的伴奏方法无法比拟的了。这倒不是说增加了乐队编制、增添了西洋乐器,给京剧音乐带来了新鲜感和新的表现手段,关键还是它更准确也更有力地表现了戏剧情景——一段紧锣密鼓之后,以铿锵有力、急速奔腾的管弦乐合奏,

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舞剧《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十年内战时期,海南岛农家姑娘吴清华,家中贫穷,被恶霸地主南霸天强抢为奴。她逃出地主的樊笼,被抓回投进了阴森的水牢。 有一天,南霸天家来了一个华侨巨商,清华又被作为礼品转到了那位“巨商”手中。巨商把她带到路途中,把她放了。清华回头看看这位年轻英俊的巨商,感到惊奇和迷惘。她冒着风雨,越过树丛,一路急速奔跑,来到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琼崖独立师里一支完全由劳动妇女组成的战斗连队——红色娘子军。她见到党代表洪常青,这时她才明白,放走她的那位华侨巨商就是党代表洪常青乔装改扮的。清华与地主南霸天有不共戴天之仇,她要复仇。在一次侦察任务中,清华见到南霸天,两眼冒出怒火,她不顾侦察纪律,擅自开枪射击南霸天,结果暴露了目标,使南霸天逃脱。洪常青对她的错误进行了批评教育,使她提高了觉悟。后来,南霸天勾结国民党军队进犯根据地,洪常青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后,为了掩护战友撤退,负重伤被俘,英勇就义。不久,红军解放了椰林寨,击毙了南霸天。战斗中,清华因表现英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接任娘子军连党代表职务。 在几个星期前的中外舞蹈赏析课上,我们欣赏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这部六场的芭蕾舞剧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我才知道,《红色娘子军》是我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作品,以此为标志,中国芭蕾舞真正迈开了创建民族风格进程的一步。《红色娘子军》诞生于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六十年代,那时正是新中国红色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的我国在文化艺术生活方面受苏联影响很深,这正给了我国芭蕾舞发展以绝好的机会。我国芭蕾舞按照周总理指示“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就是这部《红色娘子军》,它在新中国的艺术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在文革中还曾被当作“八个样板戏”之一而风靡一时。众所周知,芭蕾发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最初芭蕾舞是仅仅属于王公贵族的一种舞蹈,它的题材最初仅限于公主和王子的

【在线革命样板戏】现代京剧《平原作战》全剧欣赏

【在线革命样板戏】现代京剧《平原作战》全剧欣赏 电影中曾经的那些影像,是否依旧闪回在你的记忆深处;流动的旋律,在夜晚的不经意间让你潸然泪下,曲折动人的故事,是否给了你内心隐隐的震撼。那岁月的流逝,模糊了我们的记忆,那些曾经让我们惊喜的电影成了记忆中的碎片。现在,我们一起去寻找那份难忘的记忆。 京剧,有中国“国剧”之美誉,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不仅成为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风靡中外的戏剧艺术,更造就了一批流派名家。现代京剧所讲述的故事感动了一代代人,直到今天它还在被人们演绎着。革命现代京剧已历经50年风雨,它的精彩唱段曾深入亿万人心,它所展示的英雄主义主题至今仍有社会价值。红色已经成为那个年代特有的颜色。点击下面的视频欣赏彩色京剧戏曲故事片《平原作战》,根据同名现代京剧改编,说的是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我冀中八路军主力为了完成诱敌深入、各个歼灭的作战计划,派共产党员、八路军排长赵勇刚率领部队插到敌后平原地区,在铁路沿线开展游击战,以牵制敌人援军龟田大队,配合山区八路军主力全歼日寇。本剧由中国京剧团集体创作张永枚执笔,崔嵬陈怀皑导演,李光、吴钰章、高玉倩、李维康、袁世海等主演,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1974年公映。

“霹雳一声春雷响,平原上谁不晓工农的儿子赵勇刚!战斗的足迹踏遍了太行山上,抗日的声威震撼着铁路两旁。你找他苍茫大地无踪影,他打你神兵天降难提防。鱼在水鸟在林自由来往,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有赵勇刚!”《平原作战》是中国京剧院(中国国家京剧院前身)继《红灯记》之后排演的另一部经典京剧现代戏,也是众多京剧现代戏中最为特殊的一出。剧中,张庄党支部书记李胜的这一段【二黄二六】虽然算不上核心唱段,却意外地成为《平原作战》剧情和命运的高度概括。 从《平原游击队》到《平原作战》《平原作战》这个名字,自然而然会让人联想到曾经家喻户晓的电影《平原游击队》,而这二者之间,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当年的主创人员或已去世,或因年代久远记忆模糊,但是记者还是从翟建农的文章《“崔大帅”〈平原作战〉得“翻身”》中,找到了如下文字:“京剧《平原作战》成型于1965年。早在1964年江青大搞‘京剧革命’开始,她就下交给中国京剧院将故事片《平原游击队》改编成京剧的任务。而改编任务刚刚完成,‘文化大革命’的狂飙不期而至。到了1969年,江青要继续扩大‘文艺革命’成果,准备改编创作新的样板戏时,京剧《平原游击队》被再次提及,但江青布置任务时不知是口误还是有意为之,说的是改编《铁道游击队》。最终,新的京剧剧本取名为《平原作战》。”冀中

小学生习作范文:参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参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老师带领我们去参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我们高兴得又蹦又跳。 我们做校车从学校出发,这一路上,同学们有说有笑,有的同学还议论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的事,20分钟后,我们到达目的地——红色娘子军纪念园。 我们下了车,首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雄伟的大门,“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八个大字在阳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几支彩旗在大门顶上迎风飘扬。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进入大门,眼前是一个小广场,广场中央有一座巨型石雕,这石雕由四部分组成:鸽子,斗笠,脚镣,号角。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由这四部分组成?解说员告诉我,这座石雕有着特殊意义,鸽子代表和平,美好的生活;斗笠代表红色娘子军;脚镣代表妇女所受的压迫;号角代表中国共产党,整座石雕象征着追求解放。校外辅导员与我们在石雕前合影留念。 向右拐,来到了娘子军雕像前,她身穿军装,背着步枪,眼睛盯着前方。她是红色娘子军连长庞琼花,她真是一位英姿飒爽的女英雄。 我们又来到红色娘子军纪念馆前,纪念馆的外形很特别,是有红星和“八一”两个大字组成。它是设计师精心设计的,也有着特殊意义。进入纪念馆内,里面向我们展示当年红色娘子军用过的部分实物:有草鞋,大炮,步枪,号角等等。还介绍了红色娘子军的组织系统和成长过程,我对他们有种钦佩的感觉。在这里我们还唱起了《红色娘子弹军连歌》,虽然唱走了调,但是同学们还是尽情地唱起来。 走出纪念馆,我们去看了一场表演,节目的名称是《勇斗南霸天》。看着演员们精彩表演,我仿佛看到了红色娘子军当

年与南霸天战斗的情景。 最后,我们来到“南府”,这“南府”是10:1的比例模仿南霸天的家造的。好大的“南府”呀,10倍那就更大了,可想当年的南霸天是怎样压迫老百姓的。我们参观了水牢,那里阴暗潮湿,条件非常恶劣,这水牢就是 用来关押所谓的“犯人”的地方。我们还参观客厅,卧室。在客厅里,我们又拜访了几位红色娘子军老战士,并和她们交谈,她们向我讲述她们的战斗史。听了老战士的话,我肃然起敬,我由衷地向这几位老奶奶祝福。 现在的生活都是红色娘子军用鲜血换来的,长大了为祖国做出卓越的贡献。

“样板戏”的功过是非

“样板戏”的功过是非 如果以1963年江青正式插手京剧革命作为起点的话,到如今“样板戏”恰好走过了半个世纪的旅程。作为几代人的历史记忆,“样板戏”汇聚了太多的毁誉、功过与是非。 “样板戏”何以能够一家独大? “样板戏”到底是如何炼成的?首先还要看它的艺术类型,它属于戏曲现代戏,也就是以传统戏曲形式为载体,以当代的历史和人物作为内容,目的是实现戏曲直接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功能,即所谓“旧瓶装新酒”。 这种创作模式来自延安时期的“旧剧革命”,毛泽东对此极为赞赏,推崇备至。延安旧剧革命的艺术成功和社会影响,一直被中共领袖和艺术工作者视为艺术革命的优良传统。 上世纪50年代末,当现实的政治需求越发急迫的时候,戏曲现代戏、尤其是京剧现代戏的重要性就不断被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传统戏曲和新编历史剧则无可避免地走向边缘化。 毛泽东1963年的9月、11月、12月连续作出了四个关于文艺问题的批示,表达了对当时文艺界领导与文

艺发展现状的不满。这些批示既是“文革”文艺革命的舆论准备,也成了日后“样板戏”的合法性依据。 毛泽东既反感传统戏曲思想主题残存的封建遗毒,也不满新编历史剧依旧没有改变“才子佳人”、“帝王将相”占据舞台的局面。“两条腿走路”、“三者并举”的戏曲发展格局,到1966年被“样板戏”一家独大所中断。 江青的艺术实践 “样板戏”的发展是江青在艺术实践上极端推进的结果。反过来也要看到,“样板戏”的风生水起、辉煌一时也是它选择了江青的结果。 从外部因素来看,江青之所以能够插手京剧现代戏改革,与毛泽东的直接支持密不可分。建国后江青因为“文化疗养”的原因关注文艺创作现状,成为毛泽东在文艺战线“流动的哨兵”。江青在“文革”前作为毛泽东的秘书(“五大秘书”之一),协助毛泽东了解、调查文坛状况。毛曾经对周扬说,“江青看问题很尖锐”。林默涵回忆道:“她不是以主席夫人的身份来管文艺,而是主席让她来管文艺了。”江青作为毛夫人,具有作为文艺哨兵的特殊地位。她参政以后颐指气使、威风八面依托的也是这一身份。总之,身份的“光环”造就了江青日后的发迹,而江青恰恰也善于利用身份

红色电影《红色娘子军》观后感精选

红色电影《红色娘子军》观后感精选 【观后感一】 我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看着八大样板戏成长起来的。那年代中国人除了看八大样板戏外,剩下的还是看样板戏。 今天,下了大雪,我被围困在家里,于是,我就安心地欣赏音乐,当我听到了《万泉河水清又清》的优美歌曲时,时隔四十多年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电影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穷凶极恶的南霸天、非常帅气的洪常青、如花似玉的吴清华、英姿爽爽的女战士,她们个个活泼水灵……最让我难忘的一幕是洪常青牺牲之前大义凛然地宣告&ldqu;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rdqu;的壮烈场面。看到他站在大榕树下的熊熊烈火中,昂然挺着的高大身影,最终被活活烧死,当时我禁不住泪流满面。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找到了小时候百看不厌的《红色娘子军》,静下心来认真地观赏起来,一边看一边想,不折不扣地把她看完。 看了《红色娘子军》,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那个被压迫、 被剥削、没有自由、没有光明的社会,中国妇女在挣扎,她们不相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她们相信只要自己拼死挣扎,就会见到光明,特别是那吴清华,一见到南霸天就怒火冲天,不顾纪律,也不管自己的生命危险,上去就要干,于是就有党代表洪常青对她的教育,所以,她们也并非是只凭一时的义气用事的,她们是有组织有纪律的。鲁迅先生说:&ldqu;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rdqu;

这句话在娘子军们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战士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战斗。 看了《红色娘子军》,我最想说的是:我了解了红色娘子军的悲壮历史,懂得了正是用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祖国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后辈,我发自内心的敬佩和崇拜这些革命前辈,相比之下,我感到了一阵阵的愧疚。 如今,我已身处&ldqu;红色娘子军&rdqu;的军营里,但我要心中永远住着一支历史的红色娘子军。在人生的道路中,有数不清自己不愿去做的事,但必须要做下去,怎样的艰难困苦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我要好好打磨自己,让自己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变化,在一切无常到来之时不会被击垮。日积月累中,我们总有些无奈和沮丧,当失意、失望时,可千万别绝望;当彷徨和无助时,绝对别盲目。我们始终要记得,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进步的时代就已经非常幸福了。 【观后感二】 倘若不着军装,刘斌的确如他的成名曲《当兵的人》所唱的那样,看不出与别人&ldqu;有啥不一样&rdqu;,但看了由他任总导演的京剧《红色娘子军》,感觉&ldqu;就是不一样&rdqu;。一样是京剧,一样是《红色娘子军》,但他在传统的京剧4人锣鼓队里,融合了庞大的交响乐团,让观众在中西合璧的旋律中,感受别样的京剧风韵。 由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演出的京剧《红色娘子军》,打的

海南省各旅游风景区收费项目概况

汇德咨询机构海南省各旅游风景区收费项目概况 (更多资讯请登陆汇德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b816472980.html,) 期号:20110221 资讯所属期间:2011年02月15日至2011年02月28日 本期责任编辑:沈慧琴、皮程辉、朱超、王和艳、王梦江

南汇德咨询有限公司 第 1页 汇智于业 德行于事 海南省各旅游风景区收费项目概况 1 海口景点 ● 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 :95元/人 1) 儿童票:身高1.2米—1.4米购儿童票48元,1.2米以下免票; 2) 老人票:60—70岁以上,预订老年票、须凭身份证购票48元; 3) 其他如(现役军官、教师票)48元。 门票是包含小景点,自费用餐,自愿购买饲料喂动物项目。 ● 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 :63元/人 1) 1.2米以下(不含)的儿童:免票;1.2米至1.4米(含)的儿童:可享受 5折门票优惠,即:30元/张+调节基金3元/张; 2) 学生凭学生证可享受门票优惠,即:35元/张; 3) 海南本地居民凭身份证可享受8折门票优惠,即:48元/张+3元/张 (调节基金); 4) 凭老人证的老人,或65岁至69岁(凭身份证)的老人可享受5折 门票优惠,即:30元/张+调节基金3元/张; 70岁以上的老人凭身份证:免费入园。 ● 东寨港红树林 :免费 o 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 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 东寨港红树林

汇智于业 德行于事 ● 五公祠:25元/人 ● 海瑞墓:15元/人 ● 秀英炮台:15元/人 五公祠 海瑞墓 秀英炮台 ● 钟楼:免费 ● 海南省博物馆:常规陈列免费,每天限量3000人 ● 海南大学 :免费 钟楼 海南省博物 海南大学 ● 白沙门公园:入园免费 娱乐设施按单项10-20元/项收费。 ● 金牛岭公园:入园免费 园内动物园20元/人。 白沙门公园 金牛岭公园

八个样板戏简介

八个样板戏 阿庆嫂”事件引起大家对样板戏的重新审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对样板戏知之甚少,而这之前出生的人们则有着各样的深刻记忆。这里我们来看看样板戏的方方面面。 访谈 受访者:谭志湘,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八个戏不都是京剧 记者:请问我们通常所说的八个样板戏是指哪些? 谭:我们所说的样板戏其实并不都是京剧,而是包括五个京剧两个芭蕾舞和一个交响乐。五个京剧是指上海京剧院的《智取威虎山》、山东省京剧团的《奇袭白虎团》、中国京剧院的《红灯记》、北京京剧院的《海港》以及《杜鹃山》,两个芭蕾舞是指上海芭蕾舞团的《白毛女》、中央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交响乐是指中央交响乐团的《沙家浜》。 记:样板戏这个名字是怎样产生的? 谭:1964年全国京剧现代戏汇演出现了《红灯记》《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等比较好的剧目,到1965年江青在接见《智取威虎山》的主创人员时把这些戏攫取为自己抓的“样板”,这是有关样板戏的最早的提法。后来《戏剧报》《解放日报》等报纸纷纷刊登文章称其为“样板”,1966年2月林彪委托江青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领导人要亲自抓,搞出好的样板”,于是“样板戏”一词很快在各地传开了。江青多次把这些戏称为“我的样板戏”并给与特别重视,称这些剧团为“样板团”,他们穿的衣服叫“样板服”,后来大家把这些演员喝水的大罐头瓶子都叫做“样板杯”。在四人帮覆灭以前还在搞《春苗》等第二批样板戏。 江青严格规定每场戏时间 记:您能不能简单谈一下样板戏的改造? 谭:这几个戏在经过江青改造之前就在艺术上非常成功了。江青自称是“文艺革命旗手”,她本人也在延安时演过京剧,但是她水平有限,而且为人刁钻,比如她在看了《奇袭白虎团》以后认为节奏太拖沓,就严格规定了每一场戏每个段落甚至道白和动作的时间,然后就披着大衣捏着秒表看戏,演员们如果违反了她的时间规定就是“破坏革命样板戏”,因此大家的动作道白都非常快,演完了以后江青哈哈大笑,说“就像一群狗在掐架”。 这是对艺术和艺术家极其不尊重。扮演阿庆嫂的洪雪飞就说过:“我那个时候整天提心吊胆,我前面已经有了两个阿庆嫂了。”在她之前的赵燕侠就是因为没有穿江青给她的毛衣就成了反革命。 破坏革命样板戏是很严重的罪名,我当时所在的干校有一位女同志是搞编舞的,就是有人说她让英雄人物在走台步的时候进一步退两步是破坏革命样板戏,最后她喝了敌敌畏。

历史上真实红色娘子军

历史上真实红色娘子军 1931年,一支由百名女子组成的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曾多次随同琼崖红军主力参与反国民党“围剿”的战斗,威震一时,被当时民众称为“红色娘子军”,毛泽东、周恩来曾高度评价红色娘子军为“世界革命的典范”。然而在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扑下,成立仅五百多天的女子特务连最后被迫解散。这百余名巾帼英雄在一年多时间里遭遇了哪些腥风血雨?解散后各自的状况如何?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红色娘子尚健在的王运梅(由其外孙女马世菊转述)、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文化站长庞启江,他们的讲述回顾了当年这支英雄队伍鲜为人知的经历。 从“赤色娘子军”到女子特务连 1961年,谢晋导演的一部电影《红色娘子军》风靡一时,剧中的琼花和十岁便与“木头人”结婚的连姐一起参加娘子军的经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琼海市阳江镇文化站长庞启江告诉记者:“电影是艺术作品,跟真实的人物有较大的不同,片中人物融合了多名娘子军成员的经历,所以很多的角色不一定能找到人物原型,如当时的娘子军中就没有嫁给‘木头人’的女战士、南霸天的人物原型有好多个。”电影中并未介绍娘子军的成立经过,这支队伍是如何成立的呢? 1931年3月,乐会县妇女们在当地党组织领导下,成立了一支“赤色娘子军”的队伍,主要负责红军部队的后勤和宣传工作。庞启江告诉记者:“当时这支队伍并没有枪械、服装等武器,还不是武装队伍。”1931年5月,琼崖特委在乐会县发布招募女子军的布告,号召妇女们“拿起枪来,和男子并肩作战”,许多年轻姑娘见到布告后纷纷报名,其中就有目前尚健在的王运梅。 看过《红色娘子军》的人都知道,影片中有一位在行军途中生下小孩的女战士,这个人物的原型就是王运梅。王运梅回忆说:“当时家里很穷没饭吃,女孩子地位又低,男人可以有书读或参加红军,我也想这样,于是就报名参加了娘子军。”顺利入伍后,部队给每人配备了一套军服,还都剪了短头发,周围人都称她们为“红军哥”。“入伍时我知道这支队伍是要打仗的,但也没感觉害怕,只知道被枪打中了才会死,打不中就不会死。”庞启江告诉记者:“当时报名要求入伍的女性共有700多名,最后筛选出了一百名左右的报名者,这些女性大多是来自穷苦农村家庭。”中共琼崖特委将“赤色娘子军”改编为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即红色娘子军连),由当时的海南琼崖师部直接领导,全连分为三个排,王时香任指导员,庞琼花担任连长,冯增敏、庞学、黄墩英分别任一、二、三排的排长。 女子军特务连成立后接受了完全军事化的训练,“阿婆精神好的时候会把拐杖当作步枪,敬礼、拿枪、托枪立正,一套动作下来看上去仍然十分标准。”王运梅的外孙女马世菊告诉记者。原先这支队伍的任务是保卫领导机关、看守犯人和宣传工作,然而随着战斗形式的变化,她们很快投身到了战斗中。 生下的小孩在行进途中不幸去世 面对国民党大军的围剿,女子特务连在撤退途中遭遇如何?这在电影中并未详细展现,王运

专题三样板戏与当代的戏剧

专题三“样板戏”与当代的戏剧实验 教学要求: 1、了解京剧现代戏和当代话剧实验的过程; 2、重点了解“样板戏”与京剧现代戏的关系以及“样板戏”产生的文化语境; 3、掌握高行健的《绝对信号》、何冀平的《天下第一楼》、孟京辉的《恋爱的犀牛》、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的创作特点; 4、重点掌握老舍的戏剧成就和《茶馆》的创作特点;《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的艺术成就和创作特点;高行健《车站》的艺术创新。 教学方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十七年”戏剧文学的发展P47 (一)现代话剧的发展简况 1.文明新戏时期 话剧是一种西方的戏剧形式,19世纪末由在上海的西方侨民引入中国。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李叔同、欧阳予倩等人组织的春柳社被看作是最早的话剧团体。他们演出的这种不同于传统戏曲,而主要适应于现代文明需要的西方戏剧形式,被称为"文明新戏"或"文明戏"。1910年由任天知发起,有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参加的进化社是我国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他们以"知天派新剧"为旗号,创造了中国现代话剧早期的创作与演出模式:强调现场的宣传作用,强调演员的即兴表演(采用"幕表制",即不用剧本,只用演出提纲)。这种具有"街头剧"特点的"广场戏剧"随着辛亥革命的失败而衰落。1914年,现代话剧又出现了一个以现代大都市上海为中心、以职业化与商业化为特色的"甲寅中兴",其中,以郑正秋导演的《恶家庭》为代表的家庭剧风行一时,并创造了文明新戏的最高票房纪录。也正是由于文明新戏的商业化倾向,过于迁就小市民的欣赏趣味,以及艺术上的粗糙和演员的堕落,终于失去了观众。

2.爱美剧时期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后,特别是1917年的文学革命开始后,新文学作家和理论家们一面更加猛烈地批判传统旧戏,一面竭力提倡西洋新戏。1920年秋,原著名的文明戏演员汪仲贤在上海主持演出的萧伯纳的名剧《华伦夫人之职业》意外失败后,1921年,著名的文明戏演员汪仲贤在上海主持演出萧伯纳的名剧《华伦夫人之职业》意外失败后,与沈雁冰、陈大悲、欧阳予倩、熊佛西等发起成立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话剧团体"民众戏剧社",同时出版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的戏剧刊物《戏剧》月刊。为避免重蹈文明新戏职业化与商业化的覆辙,他们大力提倡非营业性质的爱美剧(爱美,即Amateur的译音,意为"业余的"、"非职业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天津南开学校、北京清华学校为代表的学生业余演剧活动形成了一个高潮。 3.小剧场运动时期 小剧场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验活动,后风行于欧美与日本,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戏剧取代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戏剧,从而占据剧坛主导地位的一次戏剧革新运动。中国的小剧场运动以爱美剧的形式进行艺术实验,建立起不同于文明新戏的话剧体制,其核心是以"导演制"取代"明星制"。小剧场运动剧本创作的重视,培养了田汉、丁西林等著名的剧作家。胡适模仿易卜生的《娜拉》创作的《终身大事》是现代话剧最早的创作剧本。创造社的郭沫若和田汉都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以"诗人写剧"而著称的剧作家。与当时现代话剧多以悲剧和多幕剧为主的情况不同,丁西林则创作出了在艺术上十分成熟的独幕喜剧。小剧场运动以爱美剧形式进行过各种艺术实验,建立了不同于文明新戏的话剧体制,其核心是以"导演制"取代"明星制"。 4.左翼戏剧运动时期 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激发起了1928年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兴起。1929年秋,上海艺术剧社成立,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戏剧"(或称"新兴戏剧"、"普罗戏剧")的口号,1930年8月,又联合辛酉、南国等剧社成立了上海剧团联合会,后改为中国左翼剧团联盟、中国左翼剧作家联盟,成为30年代最为有名的"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重要力量,他们掀起的左翼戏剧运动,也成为30年代最有声势的左翼文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左翼戏剧运动以提倡"戏剧

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篇一:红色娘子军>观后感 ——晓晓 很久以前就听长辈提起过这部影片,可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直没有好好的看一遍。现在,静下心来仔细一看,所引发的触动非同一般。 伟大的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每个共产党员都应懂得这个道理:'抢杆子里面出政权!' 于是,一场激动人心的红色娘子军运动上演了。自古巾帼不让须眉,看了《红色娘子军》,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在那个被压迫,被剥削,没有自由,没有光明的社会,中国妇女在挣扎。《红色娘子军》中的娘子们个个如花似玉活泼水灵,她们不相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中。她们相信,只要自己拼死挣扎,就会见到光明。特别是那个琼花,一见到南霸天就怒火中烧,不顾纪律也不管自己的生命危不危险,上去就要干,于是就有党代表洪常清对她的教育。所以,她们也并非是只凭一时的义气用事的,她们是有组织有纪律的。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在娘子军们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很喜欢里面的洪常清和吴清华,从他们身上,我读到了许许多多生活中学不到的品质。看到他们为了光明而奋斗,为了人民而不顾一切,我感到了一阵阵的愧疚,我总是在想,是不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太>幸福太甜蜜了,所以我们才丧失了奋斗的动力呢? 被压迫的她们,从来都没有想过怎样过安逸的生活,她们一心一意的想要争取自由。可是,今天的我们自由了却又困进了自己的牢里。没有人欺压我们,没有人虐待我们,可是我们依然过得不幸福。这究竟是为什么,我们自始至终都找不到答案。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为也……而我们,之所以久久没有什么成就,或许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幸福吧。幸福与痛苦如同一个往复运动的钟摆,幸福的幅度越大,痛苦的幅度也就越大。 曹孟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雪芹'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是人生无常;刘玉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非入寻常百姓家。'是世事无常;杜子美'时难年饥世业空,兄弟覊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是聚散无常;李白'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幕成雪'是青春无常;'秋风萧瑟天气凉,

说明“样板戏”与“京剧现代戏”的辩证关系

“样板戏”主要来源于“京剧现代戏”。京剧现代戏最初的萌芽,始于1942年的解放区文艺运动时期,于1958年开始规模型的创编和排演,兴盛于1964年的“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不断强化阶级斗争的时期,“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创作的“两革”理论在这个时期明确确立。毛泽东表达了对戏曲文艺状况的不满,这种激进主义思想被江青、康生等奉若尚方宝剑,直接插手文艺创作,推出违反艺术创作“领导出思想,专家出技巧,群众出生活”三原则,抽掉了艺术创作中宝贵的真实性、创作性和独特体验。京剧现代戏也不可避免地染上这种时代文化色彩,在为戏曲艺术现代化做努力的同时,也强调阶级斗争、注重道德教化和政治说教、正面人物塑造高大完美的特点。其中一些剧目被江青看重,并根据“无产阶级文学艺术”原则进行了修改,成为宣传和强化某种政治理念的“符号”,也就是“革命样板戏”。京剧现代戏在称为“样板戏”之前,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故事框架和人物设置、唱腔台词。由于戏剧所具有的直接交流的舞台演出机制、观众接受和欣赏艺术的自身规律等复杂因素,在样板化的过程中极大限制了江青们完全无视艺术效果的胡作非为,保留了自己原有的艺术特征,如词才斐然的唱词,富有动作性的念白,在“情节的整一性”方面较之传统京剧的随意性有了很大进步;另外,一些经过反复演出的经典情节、唱段,在复杂的情势下得以保留,满足了观众潜在的“娱

乐”需求。 以《沙家浜》为例,可以看到样板戏的艺术价值。故事发生在江苏常熟。抗战时期,中共地下联络员、镇党支部书记阿庆嫂以“春来茶馆’’老板娘的身份作掩护,巧妙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带领群众千方百计保护郭建光带队的新四军伤员,最后配合主力部队歼灭敌人,收复了沙家浜抗日根据地。《沙家浜》最突出的成就,是塑造了阿庆嫂这样一个圆熟机敏、口齿伶俐、智勇双全、处变不惊的女地下工作者形象。即使在样板化过程中,为了突出武装斗争,加强军民关系,生硬地强化郭建光的戏份,却无法抹杀阿庆嫂的光彩,歌颂“工农兵”的时代。剧中,她不能直接表现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也不能直抒革命豪情,更多时候只能靠巧舌善言、随机应变变、一语双关等手法来完成,在这方面,体现了高度的文学智慧,使其在剧中焕发出特殊的魅力。 《沙家浜》的语言艺术同样达到较高水准。如“智斗”一场,阿庆嫂的台词和唱词富含机智,以十分符合特定身份的言辞周旋于胡传魁和刁德一之间。三人的语言很生活化又有个性。但从艺术创作角度来看,样板戏《沙家浜》的缺陷明显,政治性的主题强行介入带来戏剧完整性的缺憾,也在生活的真实性和艺术的戏剧性方面缺乏合理性。

革命样板戏的传承与发展

目录 引言 (1) 一、历代戏曲的传承与改革 (1) (一)、古代的戏曲改革 (1) (二)、辛亥革命前后 (2) (三)、五十年代前后期的戏剧改革 (3) 二、样板戏对京剧的继承和发展 (3) (一)对于传统京剧的继承 (3) (二)对传统京剧的革新创造 (4) 1、出场设计 (4) 2、选择突破传统的现实题材 (4) 3、念唱的口语化念唱的口语化 (4) 4、“样板戏”语言规范化 (5) 5. 板腔体与曲牌体并用 (5) 三、“样板戏”对戏曲的创新与发展 (6) (一)、艺术形式的探索 (6) (二)、腔词音乐体系的应用 (7) (三)、西洋乐器的运用 (7) (四)、唱腔的创新 (7) 结语 (10) 注释 (11) 参考文献 (11)

引言 关于京剧的改革与发展这个话题,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中、在社会发展史研究中、在戏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都是不可忽视的。当今对于“样板戏”的研究也随着“文革”的渐渐远去而愈加丰富,但也仅限于国内,国外大概因为资料贫乏而少有研究,以往国内的理论界和文艺界人士基本上是将目光集中在对“样板戏”的政治性功能的批判和音乐唱腔的欣赏上,走入两端。戏曲危机重重的今天,这几出“样板戏”仍然魅力不减,而且还被贯以“红色经典”而常演不衰,创下了近年来戏曲舞台少有的连演百场的超强纪录。京剧自古以来历经数次改革,到了“文革”时期,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发展壮大成为“样板戏”并为全国人民所仿效。尽管在今天看来对“样板戏”做完全客观上的研究还为时过早,但是作为京剧传承发展的结果,我觉得可以用“样板戏”做一个例证。对于“样板戏”的研究我始终认为它融会了太丰厚的内容,政治、文化、历史、文学、思想、艺术、戏曲等包罗万象,其涉猎广泛,主题思想突出,加之新颖独特的唱腔,而最为重要的是革命的理想主义和革命的英雄主义的内涵是使它能够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基于此,我对它的产生、创作、功与过、历史地位等等进行了研究,但基本限于文学研究范畴,涉及戏曲方面的很少,兼而顾及一些无法回避的政治问题。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语用学、文学史、社会学、编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采用阅读法、调研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尽量坦诚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对于“样板戏”的历史地位有自己的认识,并且希望以“样板戏”为依据研究京剧现代化的改革成果,从而论述京剧传承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发展京剧现代戏,进一步弘扬我们的国粹艺术。 一、历代戏曲的传承与改革 (一)、古代的戏曲改革 戏曲流传至今并非朝夕之事,早在古代时期就经历了数次改革。汉代的“角抵戏”,南北朝的“歌舞戏”,到汉戏中开始间或有了故事因素的添加,“合歌舞而演一事者,实始于北齐”①。唐代的“参军戏”。宋代“宋杂剧”。金代“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因此说戏曲的形成过程相当漫长。这其中也出现了很多种艺术形式,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几种基本形式。宋元南戏大约产生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等名称,是戏曲的成型时期。当在宋时。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详述了太平日久、人物繁阜之时,“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