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9-26T13:39:28.3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作者:时静1 范绪2(通讯作者)阮艳1 于兆晨1 [导读] 发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通常年龄较大,并且于口腔处发病的几率较高。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1 病理科2 300211 摘要:目的: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展开深入的分析及探究。方法:选取8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高发年龄段在41岁-60岁范围内;发病的部位常见于口腔以及唾液腺、颌骨;在病理分型中,较为常见的为鳞状细胞癌,其次为恶性淋巴癌、粘液表皮样癌。结论:发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通常年龄较大,并且于口腔处发病的几率较高,常见的病理理性以鳞状细胞癌发病率居高,应引起广泛重视度。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及探究作为构成全身恶性肿瘤的一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由于其发病的部位较为特殊,并且类型多样,因此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度。伴随此种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当前国内外也在不断的加大研究力度。本研究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相关临床病理展开深入的分析,作出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分类的标准为:参考UICC 2002年临床TNM实施,同时根据WHO 2005年相关的唾液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法,以及参照WHO 2002年国际肿瘤疾病分类标准展开[1]。80例患者中,有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在12岁-75岁范围内,平均(55.6±1.2)岁。

1.2研究方法针对80例患者的年龄实施分类,共分成7各年龄段:低于20岁、21岁-30岁之间、31岁-40岁之间、41岁-50岁之间、51岁-60岁之间以及61岁-70岁之间、大于71岁,对于每一年龄段患者的发病比例进行统计。针对80例患者的发病部位和比例进行统计,具体为:口腔处,即包含舌、牙龈、口咽部、颊和腭部;大唾液腺,即包含腮腺、舌下腺、下颌下腺;颈部、面部以及颌骨、唇部位;针对80例患者的病理类型以及分布比例进行统计,即包含鳞状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癌、腺癌、转移癌和恶性混合癌、恶性淋巴癌。 2结果

2.1患者年龄分布情况经统计,各年龄段发病情况具体如下:低于20岁患者2例(2.50%),21岁-30岁患者有4例(5.00%),31岁-40岁患者有6例(7.50%),41岁-50岁患者有26例(32.50%),51岁-60岁患者有28例(35.00%),61岁-70岁患者有10例(12.50%),71岁以上患者有4例(5.00%)。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在41岁-50岁以及51岁-60岁之间所占的比重较大,总比例为67.50%。

2.2患者发病部位情况患者的发病部位情况具体如下:口腔部位(32例)中,发病于舌部8例(10.00%),牙龈部6例(7.50%),颊部7例(8.75%),口咽部8例(10.00%),腭部5例(6.25%);大唾液腺(20例)中,发病于舌下腺10例(12.50%),腮腺6例(7.50%),下颌下腺4例(5.00%);发病于颌骨16例(20.00%);发病于面部、唇部、颈部各4例(5.00%)。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常发部位在口腔部,大唾液腺、颌骨次之。

2.3患者病理分部类型情况 80例患者的病理分部类型情况具体如下:鳞状细胞癌患者30例(37.50%),恶性淋巴癌患者19例(2

3.75%),粘液表皮样癌患者8例(10.00%),腺样囊性癌患者6例(7.50%),基底细胞癌患者5例(6.25%),腺癌患者5例(6.25%),恶性混合癌患者4例(5.00%),转移癌患者3例(3.75%)。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中鳞状细胞癌病理类型居多,其次为恶性淋巴癌和粘液表皮样癌。

3讨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于发病以后,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例如出血、溃疡等。在当下国内外进行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研究中仍然缺少重要的流行病学参考资料。本研究旨在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有关临床发病特点进行分析,为实践研究提供良好的借鉴。本研究结果显示,在40岁-60岁年龄段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高发群体,基于此,需要临床针对此年龄段患者加强筛查,在发现病灶以后迅速实施有效举措进行治疗。根据发病的部位显示,在口腔部、大唾液腺、颌骨中发病率较高。同时鳞状细胞癌、恶性淋巴癌和粘液表皮样癌是常见的病理类型,在临床诊断期间需要提升重视度,防止产生漏诊、误诊情况,应该做好早期明确诊断,对患者采取尽早治疗,将疗效提升[2]。目前有效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举措为手术治疗,同时在术后予以患者综合疗法治疗,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可以有效的将生存时间得到延长。在综合治疗期间,应该着重掌握几项内容:首先,遵循整体性原则,即采用单一治疗方式很难或者不能够得到根除及治愈,应该以整体性原则对待;其次,为最佳化原则,即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类型,实施详细的分类,制定及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最后,为相互联系原则,即术前、术后放、化疗几个环节之间存在严密的联系性,应实施动态跟踪治疗举措,显示出治疗的整体性[3]。在目前虽然获得了理想的临床治愈率,但是还需要大大提升防范此疾病的意识,通过不断加强患者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认识和重视度,并且提升居民对于此疾病的认知,良好的防控此疾病发病率至关重要[4]。结语:

恶性肿瘤的表现

恶性肿瘤因其性质、发生部位和发展程度的不同,呈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一般,恶性肿瘤在早期的症状很少或不典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逐渐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 恶性肿瘤的表现分为局部表现、全身性症状和系统功能紊乱三个方面: 1、局部表现 肿块是瘤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可以在体表发现或隐匿在深部,也可以看到器官(如肝脏、甲状腺)或淋巴结的肿大。良性肿瘤所形成的肿块生长较慢,表面光滑,界限清楚,活动度好;恶性肿瘤一般生长较快,表面不平,不易推动。 压迫症状常见于颅内、颈部、纵隔、腹膜后、椎管内等的肿瘤。如颅内肿瘤压迫脑实质引起颅内压增高,可造成头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甲状腺的肿瘤可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若压迫气管或食管,可引起呼吸或吞咽困难。纵隔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可出现头颈部肿胀、气急、浅表静脉怒张等上腔静脉综合症。腹膜后肿物压迫输尿管,可造成排尿困难、肾盂积液,压迫肠管可造成肠梗阻等。椎管内肿瘤压迫脊髓可引起截瘫。 阻塞症状常发生于空腔脏器。如支气管肿瘤可引起呼吸困难,食管肿瘤可引起吞咽困难,大小肠肿瘤可引起肠梗阻症状,胆管、胰头肿瘤可引起黄胆等。 疼痛症状由肿瘤引发的原因不同,因而发生疼痛的早晚及性质也有所不同。某些来源于神经的肿瘤及生长较快的肿瘤如骨肉瘤,常在早期出现疼痛。而某些肿瘤发展至晚期由于包膜紧张、脏器破裂、肿瘤转移或压迫浸润神经造成的疼痛则出

现较晚。肿瘤引起的疼痛开始多为隐痛或钝痛,夜间明显,以后逐渐加重,疼痛难忍、昼夜不停,且疼痛部位常伴明显触痛。 溃疡是肿瘤组织坏死所形成的,呈火山口状或菜花样,不一定疼痛,有时因并发感染而使表面有恶臭的血性分泌物,此时可伴有溃疡部疼痛。 出血通常是由于肿瘤破裂或侵犯血管所导致的。若肿瘤在体表,出血可直接发现;若肿瘤在体内,出血可表现为血痰、粘液血便或血性白带等。大量出血可表现为咯血、呕血或便血.且反复不止。 其他如骨肿瘤可导致病理性骨折,肺癌可引起胸水;肝癌可引起腹水。 2、全身性症状 乏力和消瘦是由于肿瘤生长快、消耗能量多,加之病人进食量下降,消化吸收不良所造成。 发热是由于肿瘤供血不足,发生坏死或合并感染而引起。 贫血是由于肿瘤反复出血、造血障碍或造血物质吸收不良而引起。 恶病质(恶液质)是肿瘤患者晚期出现的全身衰竭的表现。 3、系统功能紊乱 肿瘤组织可引起所在器官的系统和生理功能出现紊乱。例如,颅内肿瘤除引起头痛外,还能引起视力障碍、面瘫、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肝癌除有肝肿大或肝区疼痛外,还可引起食欲不振、腹帐等胃肠功能失凋的表现;功能性内分泌瘤如胰岛瘤、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瘤,可引起相应的内分泌异常症状。

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61页

常见恶性肿瘤诊疗规范 第一节鼻咽癌 【病史采集】 1.有无耳鼻症状如鼻塞、鼻出血或回缩性血涕、耳鸣 及听力下降等。 2.有无上颈部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 3.有无头痛。头痛部位多位于颞顶部、顶枕部、额部或普遍性头痛,常呈持续性钝痛。 4.有无颅神经受累,常以Ⅲ、Ⅴ、Ⅵ对神经受累多见。 5.询问与鼻咽癌发病可能的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惯、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刺激及某些微量元素摄入不平衡(高镍饮食)等。 【物理检查】 1.头颈部检查:应检查鼻腔、口咽、外耳道、鼓膜、 眼眶、软腭有癌肿向外扩展。 2.眼部检查:是否有视力减退或丧失、突眼、眶内肿 块、上睑下垂伴眼球固定。 3.颈部淋巴结检查:是否有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 4.颅神经检查:是否有颅神经受累的表现。 5.全身检查:有无远隔部位转移的表现。远处转移常 以骨、肺、肝等部位多见。 【辅助检查】

1.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 2.鼻咽部活组织检查。 3.鼻咽及颈部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 4.影像诊断学检查,如鼻咽部CT或MRI检查、鼻咽侧 位及颅底片等。 5.EB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如VCA - IgA和EA - IgA 测定。 【诊断要点】 1.对有头痛、耳鼻症状和颈淋巴结肿大等三大症状或其中之一者,需作鼻咽部检查,以排除鼻咽癌。 2.鼻咽部检查发现鼻咽肿物、溃疡坏死、出血等异常 病变。 3.鼻咽部活组织检查是确诊依据。鼻咽涂片脱落细胞检查可作辅助诊断,但不能单独作为确诊的依据。 4.鼻咽或颈部肿块细针穿刺检查找到癌细胞。 5.EB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对确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影像诊断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 7.病理学分类:分为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其中包括泡状核细胞癌)、未分化癌和其它类型的癌四种类型。 8.临床分型: (1)根据肿瘤生长形态分为浸润型、菜花型、结节型 和溃疡型。

恶性肿瘤的诊断及医疗

第三十九章 常见恶性肿瘤 第一节 病史采集 】 有无耳鼻症状如鼻塞、鼻出血或回缩性血涕、 有无上颈部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 有无头痛。头痛部位多位于颞顶部、顶枕部、额部或普遍性头痛,常呈持续性钝痛。 有无颅神经受累,常以m 、v 、w 对神经受累多见。 询问与鼻咽癌发病可能的相关因素,如遗传因素、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惯、某些化学致癌物 【 1. 2. 3. 4. 5. 质刺激及某些微量元素摄入不平衡(高镍饮食)等。 物理检查 】 头颈部检查:应检查鼻腔、口咽、外耳道、鼓膜、眼眶、软腭有癌肿向外扩展。 眼部检查:是否有视力减退或丧失、突眼、眶内肿块、上睑下垂伴眼球固定。 颈部淋巴结检查:是否有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肿大。 颅神经检查:是否有颅神经受累的表现。 全身检查:有无远隔部位转移的表现。远处转移常以骨、肺、肝等部位多见。 辅助检查 】 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 鼻咽部活组织检查。 鼻咽及颈部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 影像诊断学检查,如鼻咽部 CT 或 MRI 检查、鼻咽侧位及颅底片等。 EB 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如 VCA - IgA 和 EA - IgA 测定。 诊断要点 】 对有头痛、耳鼻症状和颈淋巴结肿大等三大症状或其中之一者,需作鼻咽部检查,以排除 耳鸣及听力下降等。 【 1. 2. 3. 4. 5. 【 1. 2. 3. 4. 5. 【 1. 鼻咽癌。 2. 3. 诊的依据。 4.鼻咽或颈部肿块细针穿刺检查找到癌细胞。 5. EB 病毒血清免疫学检查,对确诊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影像诊断学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变范围。 7.病理学分类:分为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其中包括泡状核细胞癌) 类型的癌四种类型。 8.临床分型: ( 1)根据肿瘤生长形态分为浸润型、菜花型、结节型和溃疡型。 ( 2)根据肿瘤生长特点分为上行型、下行型和混合型。 【 临床分期 】 采用 1992 年福州会议推荐的“ 92 分期” TNM 标准: T 1: T 2: T 3: T 4: 鼻咽部检查发现鼻咽肿物、溃疡坏死、出血等异常病变。 鼻咽部活组织检查是确诊依据。鼻咽涂片脱落细胞检查可作辅助诊断,但不能单独作为确 、未分化癌和其它 局限于鼻咽鼻腔内。 局部浸润:鼻腔、口咽、颈突前间隙、软腭、颈椎前软组织、颈动脉鞘区部分侵犯。 颈动脉鞘区肿瘤占据、单一前组或后组颅神经损害、颅底、翼突区、翼腭窝受侵。 前后组颅神经同时损害、副鼻窦、海绵窦、眼眶、颞下窝、直接浸润第 1、 2 颈椎。

恶性肿瘤临床DCCK治疗手册

恶性肿瘤CIK/DCCIK临床治疗手册 肿瘤的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应用的报道已近10年,2009年6月,国家卫生部正式批准CIK细胞治疗作为第三类医疗技术应用于临床(卫办医政发 [2009] 84号)。结合我公司治疗数千病例的经验,总结制定本治疗规范,以方便临床使用。 一、产品知识 肿瘤生物治疗简述 长期以来,肿瘤治疗最常见的方法是手术、放疗和化疗。但这三种传统的常规模式均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随着人们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及肿瘤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肿瘤的生物治疗迅速发展,成为肿瘤治疗的第四种治疗模式。生物治疗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特异性、有效性,对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主要器官无负面影响和明显毒性,被认为是本世纪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中最活跃、最有前途的治疗手段。生物治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现代手术、化疗和放疗方法联合应用,具有很强的互补作用,不但具有清除体内不同部位的肿瘤细胞,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的作用,而且对病人受损的免疫系统又能起到恢复与 重建的独特作用。 目前,肿瘤生物治疗主要有5 类:细胞因子治疗、单克隆抗体及其偶联物技术、基因治疗、过继细胞治疗和肿瘤疫苗治疗。其中,CIK 细胞治疗是最具有 发展应用价值的过继细胞治疗方法,而DC 细胞治疗是最具有发展应用价值的肿瘤疫苗治疗方法。 CIK细胞 1、CIK基本信息 CIK细胞,即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活性细胞,CIK增殖能力强,细胞毒作用强,具有一定的免疫特性。由于该细胞同时表达 CD3 +和 CD56+ 两种膜蛋白分子,故又称为NK 细胞

常见恶性肿瘤

常见恶性肿瘤 [单项选择题] 1、结肠癌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 A.腹部肿块 B.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低热等 C.肠梗阻症状 D.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E.阵发性绞痛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是结肠癌最早出现的症状,多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腹泻、便秘,粪便中带血、脓或粘液。其他如腹痛、腹部肿块、全身症状是结肠癌进一步发展的表现。肠梗阻一般属结肠癌的晚期症状。 [单项选择题] 2、诊断肿瘤最准确、可靠的方法是()。 A.临床表现 B.血清学检查 C.影像学检查 D.内镜检查 E.病理学检查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诊断肿瘤最准确、可靠的方法是病理学检查,包括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 [单项选择题] 3、直肠癌切除术能否保留肛门,主要取决于()。 A.肿瘤距肛门的距离 B.肿瘤的病理类型 C.肿瘤是否已侵犯肠管周围 D.肿瘤有无远处转移 E.左半结肠的长度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肠道肿瘤的根治术要求切除肿瘤及上下各一段肠管及其系膜淋巴结,因此,直肠癌根治术是否能保留肛门取决于肿瘤距肛门的距离,而非病理类型和左半结肠的长度。对于即使局部有浸润或远处有转移而无法行根治术的直肠癌,也要视肿瘤距肛门的距离,采取保留或切除肛门,或单纯造瘘等姑息性手术。

[单项选择题] 4、结肠癌Dukes分期中B期是指()。 A.癌达粘膜下层 B.癌累及肠壁肌层 C.癌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 D.有淋巴结转移,仅局限于结肠旁淋巴结 E.有淋巴结转移,至系膜和系膜根部淋巴结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根据我国对Dukes结肠癌分期法的补充,分为:癌仅限于肠壁内为DukesA期;穿透肠壁但无淋巴结转移为B期;穿透肠壁有淋巴结转移为C期;有腹腔转移或远处转移,或广泛侵及邻近器官无法切除者为D期。 [单项选择题] 5、男性,60岁,上腹部隐痛不适3月余,伴纳差,乏力。体检:腹平坦,无压痛,未及肿块,移动性浊音(-),B超检查,肝左叶见一直径1.5cm光团,胃镜示胃窦部溃疡病变,织学检查高分化腺癌,最适宜的治疗方案是()。 A.化疗 B.肝动脉插管化疗 C.胃大部切除加肝左叶切除 D.免疫治疗 E.放疗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本例病人根据临床表现和B超检查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胃镜显示,胃窦部受侵犯,在切除原发病变的同时,应连同受侵脏器一并切除。 [单项选择题] 6、肺癌常见的症状是()。 A.脓性痰 B.白色泡沫样痰 C.刺激性咳嗽和血痰 D.胸闷,气短 E.肺部干啰音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肺癌常见的症状是刺激性咳嗽和血痰。刺激性咳嗽是癌肿在较大支气管内生长引起,血痰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断续少量咯血。中年以上久咳不愈或出现血痰,就应提高警惕。

口腔颌面部肿瘤整理笔记

1 口腔颌面部肿瘤——1节-概论 口腔颌面部肿瘤(Tumor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系头颈肿瘤(Head and Neck Tumor)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抗癌联盟(UICC)头颈部癌瘤正式分为七大解剖部位, 即:唇、口腔、上颌窦、咽(鼻咽、口咽、喉咽)、唾液腺、喉和甲状腺, 其中大部分均位于口腔颌面部。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头颈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 囊肿和瘤样病变 ——不是真性肿瘤,但常具有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和临床表现。一、临床流行病学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是反映疾病对人群健康影响和描述疾病分布状态的一项测量指标。 发病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人数/同时期内暴露人口数)×K K=100%、1000‰、10000/万或100000/10万等。 观察时间单位可根据所研究的疾病病种及研究问题的特点决定,通常以年表示。患病率(prevalence rate):——现患率 也称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可按观察时间的不同分为期间患病率和时点患病率两种。对慢性病进行现况调查,最适宜计算的指标为患病率。 ?我国的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病率和患病率均不高;一般良性比恶性的多;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男性,在40~60岁为最高峰; ?良性肿瘤以牙源性及上皮性肿瘤为多见。——成釉细胞瘤、多形性腺瘤 恶性肿瘤以上皮组织来源最多,——鳞状上皮细胞癌(80%) 其次为腺源性及未分化癌, 肉瘤较少;——纤维肉瘤、骨肉瘤 ?良性肿瘤多见于牙龈、粘膜、颌骨与颜面部。 恶性的以舌、颊、牙龈、腭、上颌窦等处为常见。 二、病因与发病条件 (一)外来因素 1. 物理因素: 长期慢性刺激: 如残根、残冠、锐利的牙尖,不良修复体等的长期慢性刺激可导致舌癌、颊癌的发生; 吸烟与唇癌、灼伤(日光照射.紫外线照射)与皮肤癌;外伤与瘢痕癌,损伤与颌骨肉瘤等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放射治疗可引起继发性放射性癌。3 三、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临床表现 肿瘤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内、外致瘤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过度增生与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①良性肿瘤:良性肿瘤一般称为“瘤”,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近似正常组织细胞,包膜完整,呈膨胀性生长,生长较缓慢,除位于重要部位外,对人体健康无多大影响,不发生转移。 ②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包括癌(来源于上皮组织者)、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者)以及胚胎性母细胞瘤等,少数恶性肿瘤仍沿用传统名称,称为“病”、“瘤”,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楚;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发展较快,可有转移,虽经手术切除,仍可复发。分类: 1、良性肿瘤 牙源性和上皮源性肿瘤多见(成釉细胞瘤、多形性腺瘤);其次为间叶组织肿瘤(纤维瘤、管型瘤) 2、恶性肿瘤 根据组织来源可分为癌和肉瘤两大类 口腔癌三种类型:溃疡型、外生性(乳突状型或疣状型)及浸润型。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初起局限于黏膜内或表层之中,称原位癌。 1) 上皮源性最多见(鳞状细胞癌最常见80%以上) 2) 其次为腺源性上皮癌及未分化癌 3) 肉瘤发生在颌面部比较少 4) 淋巴造血系统来源恶性肿瘤可在颌面部首发 3、临界瘤:良、恶性肿瘤的区别是相对,有的肿瘤病程虽较长,但有局部浸润,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称为“临界瘤”。如唾液腺多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恶性肿瘤的特点为局部浸润和向远处转移。其恶行昭著,特点是: ①生长快。 肿瘤细胞可大量繁殖,其原料来源于人体自身,故会大量消耗人体营养而致贫血、消瘦、乏力。如肿瘤位于口腔内,影响营养的摄入而加剧上述表现。恶性肿瘤到了晚期就会表现为全身衰竭,医学上称为恶病质,表现为:极度消瘦、乏力、衰弱。 ②易浸润或向远处转移。 颌面部肿瘤向邻近部位浸润:可侵及眼球、颅底、呼吸道、食道及颈椎、胸肺、支气管等。向远处转移可破坏五脏六腑,造成功能损害,重则危及生命。 ③恶性肿瘤不易根治。 因恶性肿瘤的生长快以及人们医疗保健知识相对贫乏,致恶性肿瘤难以早期发现,肿瘤向深部浸润或转移,这就对临床上的根治带来难度。 区别肿瘤的良性与恶性,可以从几方面考虑: ①肿瘤的组织结构。良性肿瘤的形态结构与其来源的成熟组织相似,组织排列正常,细胞核保持正常极向;而恶性肿瘤与其来源的成熟组织相差很远,组织排列紊乱,细胞核失去正常极向。 ②肿瘤细胞形态。细胞的间变是恶性肿瘤的主要形态学特征,而良性肿瘤无间变。所谓间变,是指细胞大小不等,细胞核增大,染色加深,核浆比例倒置(即核多浆少,正常细胞浆多核少)。良性肿瘤

细胞核分裂少见,而恶性肿瘤细胞核分裂较多,特别是不典型分裂(即不对称分裂,多极核分裂等)对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③肿瘤的生长方式。良性肿瘤一般呈膨胀性生长,多有完整包膜,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多无完整包膜。 ④肿瘤的生长速度。大多数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病程几年至数十年,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有时几周或几个月往往长成巨大肿块。 ⑤肿瘤的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因此,转移乃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研究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结合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进行化疗,1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合化疗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化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临床疗效。 口腔颌面部肿瘤(tumor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为头部或颈部肿瘤(head and neck tumor)的一种,国际抗癌组织(UICC)将头部或颈部肿瘤正式分为七大部位,包括:唇、口腔、上颌窦、咽(鼻咽、口咽、喉咽)、唾液腺、喉以及甲状腺,以上均位于口腔颌面部[1]。在我国,口腔颌面部肿瘤为非常见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均不高,一般良性比恶性的多;女性发病率低,在40~60岁为峰值,良性肿瘤多见于牙源性及上皮性肿瘤。上皮组织来源的多位恶性肿瘤,其次为腺源性,肉瘤较少;于牙龈、黏膜、颌骨等处多见良性肿瘤。恶性的一般情况下以舌、颊、牙龈、腭、上颌窦等处为常见。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会影响面部外形,甚至会造成咀嚼、吞咽、语言、呼吸等功能出现问题,严重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如果病变持续发展,可危及患者生命。恶性肿瘤治疗方案的制订是一项复杂的决策,医生会根据病变类型、病变发生的部位、阶段、范围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一般说来,治疗方法可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中药辅助治疗等。治疗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其有效性,还要考虑其创伤、近远期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经济状况,应以保持患者最佳生存质量为基本原则[2]。本院根据目前口腔颌面部肿瘤人群原来越多的情况,积极探索治疗手段,并与世界接轨,发现手术结合化疗治疗口腔面部恶性肿瘤效果显著,安全有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院自2012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口腔面部恶性肿瘤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39.0±11.4)岁,病程3~9年,平均病程(5.3± 2.1)年;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42.0±11.1)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3±2.5)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如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或肺功能最大通气量<60%者。 1. 3 治疗方法对照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根治手术、扩大根治

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的主要临床特征分析

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的主要临床特征分 析 作者:李艳华韩素桂曹雪峰 【摘要】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临床的特点,分析念珠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控提供指导作用。方法采用查阅病历的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并发生念珠菌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785例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率为21.02%;念珠菌类型主要是白色念珠菌(77.78%),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1.77%)。最易发生感染的部位是口腔及上呼吸道,占55.75%。性别对念珠菌感染没有影响,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住院时间长、肿瘤分期晚、接受化疗及放疗、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大量使用、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的应用等。结论念珠菌是临床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免疫力低下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念珠菌感染的重要原因,必须重视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控。 【关键词】恶性肿瘤;念珠菌;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患者因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或因肿瘤细胞的多处侵犯、多器官转移、免疫力低下、激素和大量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外加因

素的影响,很容易并发医院内念珠菌感染。不同国家、地区和医院念珠菌感染情况存在差异。为了解本地区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情况,本研究对唐山市人民医院2004~2005年中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念珠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对医院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监控提供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4年1月~2005年12月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并在唐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共785例,男496例,女289例,年龄22~81岁,平均(61.0±7.2)岁。153例患者发生念珠菌感染,其中男性92例,女性61例; 153例患者共发生念珠菌感染165例次。标本包括:痰液、咽试子、尿液、粪便、脓汁、胸腹水等,均连续培养3次以上。对于痰液标本,先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如镜检白细胞占优势,再进行接种。所有标本均接种于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30℃~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 1.2 方法

口腔颌面部肿瘤

《口腔颌面部肿瘤》复习题(1) 一.填空题: 1.肿瘤是人体组织细胞由于和致病因素,长时间作用,使细胞的产生突变,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致。2.口腔癌可有型型和型三种临床表现。 3.静脉畸形的穿刺物为,囊性水瘤的穿刺物为,神经鞘瘤的穿刺物为。 4.时相特异性药物,主要是对期或对期的增殖细胞敏感,而对增殖细胞间期的期,期和非增殖细胞的期不敏感。5.国际抗癌协会设计的TNM分类法中,T是指,N是指,M是指。 6.骨髓抑制是化疗的一种不良反应,化疗过程中当白细胞降到,血小板降到时。应予停药并应用升白药物。 7.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先用化疗,使肿瘤缩小后再手术,以期增加治愈机会。此称之为或或。 8.化疗中的序贯疗法,是指先用大剂量的药物杀伤大量肿瘤细胞,使期的癌细胞总数减少,促使期的癌细胞进入期,再用药物杀伤增殖细胞。 9.根据组织病理学特点,色素痣可分为,,三种。 10.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和。 二.简答题: 1..简述良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特征。 2.简述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的“无瘤”操作原则。 3.简述鳃裂囊肿的几种来源及每种鳃裂囊肿的解剖位置。 4.简述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原则。 5.简述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分类,并列出每一类的代表药物名称(2-3个)。 《口腔颌面部肿瘤》复习题(2) 一.填空题: 1.肿瘤是人体组织细胞由于和致病因素,长时间作用,使细胞的产生突变,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致。2.口腔癌可有型型和型三种临床表现。 3.静脉畸形的穿刺物为,囊性水瘤的穿刺物为,神经鞘瘤的穿刺物为。 4.时相特异性药物,主要是对期或对期的增殖细胞敏感,而对增殖细胞间期的期,期和非增殖细胞的期不敏感。5.国际抗癌协会设计的TNM分类法中,T是指,N是指,M是指。 6.骨髓抑制是化疗的一种不良反应,化疗过程中当白细胞降到,血小板降到时。应予停药并应用升白药物。 7.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先用化疗,使肿瘤缩小后再手术,以期增加治愈机会。此称之为或或。

2018年药师继续教育常见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与防治

常见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与防治 (请在上面方框内填写你选择的答案,例如:A 或B ;多选题罗列答案即可,例如AB ,注意请使用大写字母) 第1 题:肝癌高危人群筛查周期为(B)(单项选择) A . 3个月一次 B . 6个月一次 C . 9个月一次 D . 12个月一次 我选择: 第3 题:我国发病率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为(A )(单项选择) A . 肺癌 B . 胃癌 C . 乳腺癌 D . 结直肠癌 我选择: 第4 题:属于病因预防的是(A )(单项选择)

A . 一级预防 B . 二级预防 C . 三级预防 D . 四级预防 我选择: 第9 题:直径<5mm肺实性结节推荐的随访周期为(C)(单项选择) A . 3个月 B . 6个月 C . 1年 D . 2年 我选择: 第10 题:肺癌筛查主要采用以下哪项检查(B)(单项选择) A . PET-CT B . LDCT C . MRI D . X片 我选择:

第15 题:肿瘤发生的微生物因素不包括(B )(单项选择) A . 人乳头瘤病毒 B . 流感病毒 C . 乙型肝炎病毒 D . 人类疱疹病毒8型 我选择: 第1 题:肝癌高危人群筛查周期为(B )(单项选择) A . 3个月一次 B . 6个月一次 C . 9个月一次 D . 12个月一次 我选择: 第2 题:肿瘤发生的环境因素不包括(C )(单项选择) A . 吸烟 B . 电离辐射 C . 遗传因素

D . 化学致癌物 我选择: 第3 题:我国发病率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为(A )(单项选择) A . 肺癌 B . 胃癌 C . 乳腺癌 D . 结直肠癌 我选择: 第4 题:根据2015《中国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与诊治共识》,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为(B )(单项选择) A . 40岁 B . 50岁 C . 55岁 D . 60岁 我选择: 第5 题:属于病因预防的是(A)(单项选择) A . 一级预防

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

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 卵巢恶性肿瘤在考试中是经常出现的考点,在复习中应该注意其临床特征。 概述 卵巢恶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其发生率占女性生殖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因而其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卵巢恶性肿瘤组织类型复杂,早期诊断困难,约3/4患者出现症状就医时已至晚期,疗效较差,因而其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卵巢恶性肿瘤各期(Ⅰ--Ⅳ期)平均五年生存率为20 ̄40%,但早期(即Ia 期)限度的实施肿瘤细胞减灭术,辅以强有力的规范化疗。及某些非上皮性肿瘤五年生存率可高达90 ̄100%。卵巢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措施是早期诊断及限度的实施肿瘤细胞减灭术,辅以强有力的规范化疗。 临床表现 1.自己触到下腹包块或妇科检查或盆腔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盆腔包块。 2.包块生长迅速。患者可自觉腹部逐渐增大,并出现腹胀、尿频、便秘等压迫症状。 3.晚期肿瘤向周围侵犯可引起腹痛、腰痛、下肢浮肿、下肢疼痛等。多数同时出现腹水,量多时出现气急、心悸等,且伴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乏力、消瘦等。 4.妇科检查可在盆、腹腔触及不规则实性或半实性肿块,多为双侧生长,固定不动。晚期有腹水。 诊断依据 1.出现前述症状之一项或一项以上,或出现顽固的月经不调或绝经后阴道流血。 2.妇科检查于盆、腹腔触及实质性或混合性包块,形态不规则,不活动。阴道后穹隆多可触及散在硬结节。 3.B型超声检查发现盆、腹腔混合性或实质性包块,或伴数量不等的腹水。 4.CT或MRI检查发现前述同样性质的包块、腹水或转移病源。 5.后穹隆穿刺或腹腔穿刺抽取腹水行细胞学检查发现恶性细胞。 6.腹腔镜直视下检查肿块性质、病变累及范围,有无转移病灶等,经活检确诊为恶性肿瘤或腹腔抽吸液或冲洗液细胞学检查见恶性细胞。 7.血清CA!25CA!99AFP定性检查阳性或定量测定显著高于正常,血清或腹水中乳酸脱氢梅(LDH)升高,或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等。 8.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 治疗原则 1.根治性手术:使残余瘤源的直径〈2cm. 2.保守性手术: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患者在下述条件可行患侧附件切除术:临床期;为交界性低度恶性肿瘤;瘤细胞分化良好;无腹水,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阴性;术中剖检对侧卵巢未发现肿瘤;术后有条件严密随访。 3.大剂量间歇用药化疗较小剂量用药化疗效果为佳。 4.联合化疗较单一化疗疗效为佳。但临床早期,瘤细胞分化良好的上皮性肿瘤,仍可选用单一的化疗方案。 5.按肿瘤不同的组织学类型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 6.放射治疗:卵巢无性细胞瘤,颗粒细胞瘤及无法手术切除的转移病源,可选用放射治疗,用钴60或直线加速器、回旋加速器等,首先用全腹旋转照射,然后盆腔照射。亦可选用放射性胶体金(198Au)或胶体磷(32P)腹腔内灌注。 7.免疫治疗:可选用短小棒状桿菌、卡介苗、左旋咪唑、转移因数、干扰素等。 用药原则 1.化疗是卵巢恶性肿瘤首选的辅助治疗,应根据肿瘤的不同组织学类型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 2.卵巢上皮性肿瘤选用:PAC方案(顺铂+阿霉素+环磷酰胺)或PAM+HMM方案(美法兰十六甲嘧胺); 3.卵巢生殖细胞肿瘤选用:VAC方案(长春新堿+放线菌素D或更生酶素+环磷山胺);或VBP方案(长春新堿+博来酶素或平阳酶素+顺铂)或BE9方案(平阳霉素+足叶已甙顺铂)。 4.卵巢性索间质肿瘤选用AFC方案(放线菌素D或更生霉素+5氟料嘧啶+环磷酰胺)。 5.Ic期及Ⅱ期以上肿瘤应联合化疗8-10疗程,Ic期以下可单一使用顺铂腹腔化疗或其他单一化疗方案,酌情使用3 ̄6疗程。 6.对于病情重,肿瘤有转移,病人可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如:氨基酸、人血白蛋白等。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肿瘤(六)试题知识分享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肿瘤(六)试题

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颌面部肿瘤(六)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X型题{{/B}}(总题数:30,分数:40.00) 1.下列肿瘤中,对放疗较敏感者有______ ? A.鳞状细胞癌 ? B.基底细胞癌 ? C.恶性黑色素瘤 ? D.骨肉瘤 ? E.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分数:1.00) A. √ B. √ C. D. E. √ 解析: 2.以下肿瘤中适合使用低温治疗的是______ ? A.表浅的血管瘤 ? B.口腔黏膜癌前病损 ? C.大的血管畸形 ? D.黏液囊肿 ? E.肿瘤的姑息治疗 (分数:1.00) A. √ B. √ C. √ D. √ E. √ 解析: 3.以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是______ ? A.细菌菌苗 ? B.胸腺素 ? C.多糖类 ? D.合成佐剂 ? E.卡介苗 (分数:1.00) A. √

C. √ D. √ E. √ 解析: 4.下列哪些描述是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______ ? A.生长缓慢,呈圆形 ? B.可与皮肤紧密粘连,中央可有一小色素点 ? C.触诊时囊肿坚韧而有弹性,似面团样 ? D.穿刺抽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 ? E.可扪及坚韧的索条与舌骨体粘连 (分数:1.00) A. √ B. C. √ D. √ E. 解析: 5.下列哪些囊肿属于面裂囊肿______ ? A.球上颌囊肿 ? B.始基囊肿 ? C.鼻腭囊肿 ? D.鼻唇囊肿 ? E.正中囊肿 (分数:1.00) A. √ B. C. √ D. √ E. √ 解析: 6.关于甲状舌管囊肿,以下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 A.以舌骨上下部为最常见 ? B.与表面皮肤及周围组织无描连 ? C.可随吞咽及伸舌等动作而移动 ? D.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可以骤然增大 ? E.发生于舌盲孔下面或前后部,可使舌根部肿胀 (分数:1.00) A. √ B. √ C. √

08级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67题,143.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病例分析(4小题,共28.0分) (6分)[1] 论述舌鳞状细胞癌的特点? (8分)[2] 论述恶性肿瘤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和手术中应严格遵守的"无瘤"原则。(6分)[3] 如何鉴别肉瘤和癌? (8分)[4] 从临床表现方面区别良性及恶性肿瘤的特点。 二、单选题(29小题,共29.0分) (1分)[1] (1分)[2] 舌癌的远处转移最多见于( ) A、脑部 B、肺部 C、肝部 D、消化道 E、骨组织 (1分)[3] 以下关于舌癌(如图)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以鳞状细胞癌多见 B、多发生于舌缘,恶性程度高 C、常发生早期颈部淋巴结转移 D、舌根部癌可向茎突后及咽后部的淋巴转移 E、转移途径多为直接浸润和种植转移 (1分)[4] 易复发可恶变的颌骨囊肿是( ) A、根端囊肿 B、始基囊肿

C、含牙囊肿 D、角化囊肿 E、外渗性囊肿 (1分)[5] 最少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恶性肿瘤是( ) A、鳞状细胞癌 B、基底细胞癌 C、淋巴上皮癌 D、腺上皮癌 E、未分化癌 (1分)[6] 颈淋巴转移率最高,且早期转移的肿瘤是( ) A、舌癌 B、唇癌 C、颊癌 D、牙龈癌 E、上颌窦癌 (1分)[7] 最不宜行活检的恶性肿瘤是( ) A、舌癌 B、唇癌 C、肉瘤 D、恶性淋巴瘤 E、恶性黑色素瘤 (1分)[8] 对放射治疗不敏感的恶性肿瘤是哪种( ) A、尤文肉瘤 B、恶性淋巴瘤 C、未分化癌 D、浆细胞肉瘤

E、恶性黑色素瘤 (1分)[9] 以下哪种不属于癌前病变( ) A、白斑 B、口腔扁平苔藓 C、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D、盘状红斑狼疮 E、着色性干皮病 (1分)[10] 下列哪种肿瘤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 ) A、鳞状上皮细胞癌 B、腺源性上皮癌 C、未分化癌 D、各类肉瘤 E、恶性淋巴瘤 (1分)[11] 我国最好发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是( ) A、唇癌 B、上颌窦癌 C、腭癌 D、舌癌 E、颊癌 (1分)[12] 癌变概率最大的癌前病变是( ) A、白斑 B、红斑 C、扁平苔藓 D、扁平疣 E、慢性溃疡 (1分)[13]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态势,据推测到2020年前,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将增加50%,不仅如此,恶性肿瘤的死亡人数也在全球迅猛上升[1],而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这一趋势将更为明显,并具有显著的年轻化趋势。因此,加强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准确、客观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显得更为迫切。肿瘤的分型(classification)、分级(grading)和分期(staging)是目前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诊断的最重要的三项指标,其中分级和分期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评估。近数十年来,得益于生命科学和医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肿瘤个体化治疗相关靶标的检测及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个体化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早期肿瘤的检出率,也明显改善了许多肿瘤的预后。传统肿瘤分型、分级和分期的临床价值和意义也随之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拟深入分析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的生物学依据及临床价值,以期为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分子生物学信息、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疗效监测。 一、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类(分型) 尽管,关于肿瘤起源的干细胞理论和去分化理论的争论仍在持续,但是,机体各器官和组织、细胞均可发生肿瘤的事实却不可否认。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组织的相似或接近于正常组织的程度是肿瘤病理学

分类(分型)的重要诊断依据,例如,角化型鳞癌出现不成程度的角化、腺癌具有分泌功能、黑色素瘤能够合成黑色素、滑膜肉瘤具有双向分化特征等等。因此,肿瘤的病理学分型是最能反映肿瘤来源组织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形态学特征的重要参数。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和侵袭转移能力,例如,来源于消化道的粘液性癌粘液性癌(印戒细胞癌或粘液癌)较管状腺癌更易于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而乳腺粘液癌预后良好。而从肿瘤细胞分化层面讲,低分化肿瘤较高分化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转移能力、恶性程度更高。 目前,WHO肿瘤分型标准是公认的肿瘤分型方案,通常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恶性肿瘤的分型,即以肿瘤主要组织学类型(>50%的组织结构)进行分型诊断。然而,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组织结构特点之一,许多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和胃癌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方向分化或不同组织学类型并存的现象,肿瘤的异质性也决定了恶性肿瘤复杂的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显然,按照优势成份分型原则进行的WHO肿瘤分型方法无疑会在某种程度上忽视恶性肿瘤高度异质性的组织学特征,也掩盖了次要组织性类型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影响;同时,病理组织学诊断也易受恶性肿瘤千差万别的显微镜下形态学表现以及病理医师主观因素判断的影响,不可避免存在一定的分型不一致性。此外,即使相同分型、分级和分期的肿瘤,由于其分子表型的差异,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治疗反应和预后。

恶性肿瘤的皮肤表现

恶性肿瘤的皮肤表现 *导读:恶性肿瘤常有皮肤病的表现,后者或为肿瘤转移浸润所致,或与肿瘤有相同的致病因素,或为肿瘤的产物所引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皮肤信号来寻找恶性肿瘤可能留下的蛛丝马迹。…… 恶性肿瘤是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恶性肿瘤常有皮肤病的表现,后者或为肿瘤转移浸润所致,或与肿瘤有相同的致病因素,或为肿瘤的产物所引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皮肤信号来寻找恶性肿瘤可能留下的蛛丝马迹。 1、肿块及溃疡这可能是恶性肿瘤最直接的表现。肿块可位于皮下或皮内,颜色可有皮肤色、淡红色、紫色、黑色等;质地既可坚硬如石,也可软如橡皮。溃疡一般是在肿块的基础上发生的。 2、瘙痒主要是指无原因的广泛、长期瘙痒,要警惕肿瘤的存在。有时局限性的瘙痒提示邻近部位的肿瘤。而所谓无原因是强调应该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皮肤瘙痒。 3、红斑红斑可界限不清或呈环状、水纹状、脑回块、年软状、花边状等各类奇异形态。红斑可固定也可游走,可局限于一处,亦可波及全身,表面可有鳞屑及渗液。 4、水疱水疱可以有不同的大小及形态,分布部位也各不相同。水疱是皮肤科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也可能是某些恶性肿瘤的征

兆。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5、颜色改变患有恶性肿瘤时,皮肤有时会出现或深或浅的颜色异常,有时也可伴随皮肤的粗糙、肥厚。 6、紫癜、毛细血管扩张等血液、血管方面的异常也是可能的信 号之一。 7、对于手、足、耳、鼻等摩擦及暴露部位突然出现的点、片状 粗糙、肥厚皮肤损害也要保持警惕。中老年朋友如果发现有突然发生、生长迅速的"老年斑",也要注意恶性肿瘤的可能存在。 以上是恶性肿瘤一些主要的临床表现,实际上可能要复杂得多。此外,即使以上提到的一些皮肤损害发生在了您的身上,您也大可不必过于紧张,因为这些皮肤损害都不是特异性的,也就是说它们的出现并不表示一定会有恶性肿瘤,您应该求助于专科医师,求得进一步的检查及治疗。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6-09-26T13:39:28.3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6期作者:时静1 范绪2(通讯作者)阮艳1 于兆晨1 [导读] 发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通常年龄较大,并且于口腔处发病的几率较高。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1 病理科2 300211 摘要:目的: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展开深入的分析及探究。方法:选取8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高发年龄段在41岁-60岁范围内;发病的部位常见于口腔以及唾液腺、颌骨;在病理分型中,较为常见的为鳞状细胞癌,其次为恶性淋巴癌、粘液表皮样癌。结论:发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通常年龄较大,并且于口腔处发病的几率较高,常见的病理理性以鳞状细胞癌发病率居高,应引起广泛重视度。关键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及探究作为构成全身恶性肿瘤的一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由于其发病的部位较为特殊,并且类型多样,因此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度。伴随此种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当前国内外也在不断的加大研究力度。本研究针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相关临床病理展开深入的分析,作出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病理学诊断确诊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分类的标准为:参考UICC 2002年临床TNM实施,同时根据WHO 2005年相关的唾液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法,以及参照WHO 2002年国际肿瘤疾病分类标准展开[1]。80例患者中,有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在12岁-75岁范围内,平均(55.6±1.2)岁。 1.2研究方法针对80例患者的年龄实施分类,共分成7各年龄段:低于20岁、21岁-30岁之间、31岁-40岁之间、41岁-50岁之间、51岁-60岁之间以及61岁-70岁之间、大于71岁,对于每一年龄段患者的发病比例进行统计。针对80例患者的发病部位和比例进行统计,具体为:口腔处,即包含舌、牙龈、口咽部、颊和腭部;大唾液腺,即包含腮腺、舌下腺、下颌下腺;颈部、面部以及颌骨、唇部位;针对80例患者的病理类型以及分布比例进行统计,即包含鳞状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癌、腺癌、转移癌和恶性混合癌、恶性淋巴癌。 2结果 2.1患者年龄分布情况经统计,各年龄段发病情况具体如下:低于20岁患者2例(2.50%),21岁-30岁患者有4例(5.00%),31岁-40岁患者有6例(7.50%),41岁-50岁患者有26例(32.50%),51岁-60岁患者有28例(35.00%),61岁-70岁患者有10例(12.50%),71岁以上患者有4例(5.00%)。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在41岁-50岁以及51岁-60岁之间所占的比重较大,总比例为67.50%。 2.2患者发病部位情况患者的发病部位情况具体如下:口腔部位(32例)中,发病于舌部8例(10.00%),牙龈部6例(7.50%),颊部7例(8.75%),口咽部8例(10.00%),腭部5例(6.25%);大唾液腺(20例)中,发病于舌下腺10例(12.50%),腮腺6例(7.50%),下颌下腺4例(5.00%);发病于颌骨16例(20.00%);发病于面部、唇部、颈部各4例(5.00%)。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常发部位在口腔部,大唾液腺、颌骨次之。 2.3患者病理分部类型情况 80例患者的病理分部类型情况具体如下:鳞状细胞癌患者30例(37.50%),恶性淋巴癌患者19例(2 3.75%),粘液表皮样癌患者8例(10.00%),腺样囊性癌患者6例(7.50%),基底细胞癌患者5例(6.25%),腺癌患者5例(6.25%),恶性混合癌患者4例(5.00%),转移癌患者3例(3.75%)。结果显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中鳞状细胞癌病理类型居多,其次为恶性淋巴癌和粘液表皮样癌。 3讨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于发病以后,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例如出血、溃疡等。在当下国内外进行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研究中仍然缺少重要的流行病学参考资料。本研究旨在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有关临床发病特点进行分析,为实践研究提供良好的借鉴。本研究结果显示,在40岁-60岁年龄段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高发群体,基于此,需要临床针对此年龄段患者加强筛查,在发现病灶以后迅速实施有效举措进行治疗。根据发病的部位显示,在口腔部、大唾液腺、颌骨中发病率较高。同时鳞状细胞癌、恶性淋巴癌和粘液表皮样癌是常见的病理类型,在临床诊断期间需要提升重视度,防止产生漏诊、误诊情况,应该做好早期明确诊断,对患者采取尽早治疗,将疗效提升[2]。目前有效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举措为手术治疗,同时在术后予以患者综合疗法治疗,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可以有效的将生存时间得到延长。在综合治疗期间,应该着重掌握几项内容:首先,遵循整体性原则,即采用单一治疗方式很难或者不能够得到根除及治愈,应该以整体性原则对待;其次,为最佳化原则,即根据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类型,实施详细的分类,制定及实施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最后,为相互联系原则,即术前、术后放、化疗几个环节之间存在严密的联系性,应实施动态跟踪治疗举措,显示出治疗的整体性[3]。在目前虽然获得了理想的临床治愈率,但是还需要大大提升防范此疾病的意识,通过不断加强患者对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认识和重视度,并且提升居民对于此疾病的认知,良好的防控此疾病发病率至关重要[4]。结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