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东、北非局势的分析与思考

中东、北非局势的分析与思考

中东、北非局势的分析与思考
中东、北非局势的分析与思考

中东、北非局势的分析与思考

会计109B 2010936320 蔡晓真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就经历了三次阿以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和一次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可谓是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情极为迫切。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过去三十多年,阿以之间能够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关于在于埃及、沙特等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签署和平协议,达成了一定的妥协。但是,中东政府同以色列妥协了,中东的人民并不认可,政府和人民之间在以色列问题上有相当大的认识落差。可以想象,在政治动荡过程中,中东北非国家的民族情绪会上升,阿以之间的矛盾会突显,阿以和谈将被无限期推迟。与此同时,伊朗的生存环境却获得改善。2003年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已经上升。这次动荡中,沙特、巴林等国家的什叶派纷纷走上街头,争取政治地位。一方面,以伊朗为基地的什叶派力量可能加强。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可能拉开同以色列的距离,缓和同伊朗的关系。

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接近了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区似乎进入了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人们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改善生活环境。然而,政治动荡并非总是带来新的幸福生活,一些国家或地区反而因此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恶性循环,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些国际动乱并非由国家间冲突引发,却可能从国家内部冲突催化外溢为地区冲突。这是当前北非中东动乱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

历史上,这三股力量从来没有密切合作过,未来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框架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亚、也门的政局更是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美国的中东问题观察家因此而断言,中东政治动荡仅仅开了个头。

中东北非局势震荡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非洲和中东政局不稳加剧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作为工业社会的血液,原油价格的上升将进一步推升全球经济的通胀态势。通胀是2011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宏观调控政策的走向直接取决于通胀形势的发展。中国对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较高,2009年中国原油消费量约为3.8亿吨,进口量约为2亿吨,约占总消费量的54%;2010年,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已经提高到了53%,从中东和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1%。国际油价的飙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影响较大,这种成本推动型通胀给我国的通胀形势带来很大的压力,将直接加大中国宏观调控的难度,抗通胀博弈成本会进一步上升。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如果事态继续扩大,中国石油将出现油价暴涨甚至供应中断,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制约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中国抗通胀难度升级。

在政治方面,由于中东、北非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仍将持续,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是否将成为美国考虑的下一目标,还有待密切关注。但不久前我国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互联网煽动国内居民非法聚集,妄图引发“街头政治”,不能不说是个别人企图把乱局引向中国的一种尝试,对此我们应十分清醒、高度警惕。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证明,西方列强总想把地大物博的中国置于他们的掌控之中,一个自主、强大的中国永远是历朝历代各族人民的企盼。经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与发展,正朝着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奋进,对此我们应十分珍惜,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和谐与稳定。

面对中东、北非局势的动荡中国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一是国不能弱,落后就要挨打。二是独裁不得人心,必须搞好适合自己国家的民主,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三是国家必须做好自己的事情,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宁。必须代表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国民应当为了自己的国家富强努力学习努力奋斗。

就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过去30多年,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提交本次人代会审查的“十二五”规划看,我们国家在继续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会更加重视民生,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民。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正确的选择。中国持续、稳定的发展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中东北非形势分析

中东北非形势分析 摘要: 本文的论点是:中东北非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我从 1..中东北非地区局势不稳的起因 2.中东北非地区局势不稳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3.中东北非地区局势不稳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西方列强的霸权主义使人们水深火热,要想摆脱他们的威胁中国还需要长久得发展。 正文: 估计大家从报纸和电视上可以看到现在中东北非局势很不稳定,到处是战火纷飞,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 我们知道,美国的房地产政策对外国人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因为美国的房子是零首付的。这意味着你不需要事先缴纳一分钱就可以得到你梦寐以求的房子,只需要签一份合同,事后再逐步支付按揭就行了。如果你无法支付按揭,政府只是收回你的房子,你一点损失也不会有!这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在许多美国人由于付不起按揭而被索回房子后,银行就把这些按揭业务打包变成债券转到下级资本主义市场,进而锁定了那些一直满载着渴望来分一杯羹的西方人。 房地产商每卖出一套房子就直接从银行拿到全额的现金,银行又采取以上的措施也赚到了钱,那究竟是谁亏了? 银行发行的那些债券中的每一张背后都有一套房子作为抵押物,而且这些房子的价格又以一天一个价格的趋势上涨,房价上涨势必导致债券的价格也上涨,这就跟炒股一样,巨大的利益诱惑着那些持有大量美元的外国人。他们迫切希望来分一杯羹,美国只给了他们一个限制条件,那就是在购买银行债券的时候,也必须同时购买美国国债。他们一想,有美国政府作抵押,那岂不是更为安全?于是欣然答应了。殊不知这个时候的美国正在打伊拉克,打伊朗,打阿富汗,打利比亚,他们用买美国国债的形式间接地支持了中东北非地区的“解放战争”。 而一旦房价猛跌,在手的债券已再无转手之余地,导致的损失恐怕就只有自己全部吞下了。这就是“次贷危机”产生的原理。 那美国导演这场金融危机仅仅是为了凑足经费发动战争吗?这就要问一问发动战争的目的了,它能带给美国何种利益? 随着欧盟的建立,欧元以其日益庞大的影响力严重撼动了美元在全球交易中的核心地位。一山容不得二虎,美国怎么可能允许有另外一种货币成为他“伟业”途中的绊脚石呢?那么,如何降低欧元的作用进而巩固美元的霸权地位呢? 可想而知,最好的方法就是搞乱欧元的投资环境进而凸显出自己相对稳定的投资环境,吸引资金的回流。也更是中东北非局势不稳的根本原因。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

中东和非洲各国双休日时间表

中东和非洲各国双休日时间表 中东及北非各国双休日时间表 由于宗教和风俗的原因,中东和北非一些国家周末不是周六和周日休息,而是周五、周六休息或周四、周五休息,一周中的其他五天正常上班。伊斯兰教徒每周五都要做礼拜,因此只休一天的公司会选择周五休息。 此外,因为犹太教的安息日是周六,所以以色列的双休日是周五和周六,只休一天的公司在周六休息。 地区国家名国家英文名称双休日开始执行该作息标准的时间 中东阿联酋United Arab Emirates 周五、周六2006年9月巴林Bahrain 周五、周六2006年9月 卡塔尔Qatar 周五、周六 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 周四、周五 阿曼Oman 周四、周五 科威特Kuwait 周五、周六2007年9月 埃及Egypt 周四、周五 约旦Jordan 周五、周六 伊朗Iran 周四、周五 伊拉克Iraq 周五、周六 叙利亚Syria 周五、周六 黎巴嫩Lebanon 周六、周日 巴勒斯坦Palestine 约旦河西岸:周五、周六2007年 加沙:周四、周五 也门Yemen 周四、周五 土耳其Turkey 周六、周日 北非阿尔及利亚Algeria 周五、周六2009年8月14日突尼斯Tunisia 周六、周日 摩洛哥Morocco 周六下午和周日 利比亚Libya 周五、周六 其他地区一些穆斯林国家的双休日时间表 地区国家名国家英文名称双休日开始执行该作息标准的时间 南亚巴基斯坦Pakistan 周五下午,周日 孟加拉Bangladesh 周五、周六 马尔代夫Maldives 周五、周六 东南亚马来西亚Malaysia 周六、周日 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周六、周日 文莱Brunei Darussalam 周五、周日 中亚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 周六、周日

中东骚乱的原因及启示.doc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 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及启示 内容摘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局势具有关键性影响,美国在这一地区推行“大中东计划”,极力渗透美国式民主,宣扬“互联网自由”,利用社交网络煽风点火,甚至直接武力干涉,导致动荡迅速蔓延和局势进一步恶化。西方势力干涉的目的是为其自私的战略利益、能源利益和国内政治利益。从这次动荡中,我们要认清西方势力是世界动荡的最主要根源,明白“政局稳定是国家发展基本前提”的道理。 关键词:西亚北非动荡原因影响启示 2010 年12 月,发生在北非国家突尼斯的自焚事件引起了大规模的街头抗议和骚乱,随后在埃及、也门、约旦、利比亚、巴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等国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了整个西亚北非地区的政局动荡,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这次动荡的产生及蔓延具有关键性影响,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从中得出一些启示。 一、北非动荡的原因分析 (一)西方势力的干涉是引起动荡的深层原因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试图推广美国式的民主和自由主义价值观。美国的一些非政府组织是实施“大中东计划”的主要载体。如标榜为非政府机构、但其资金却由国会拨款的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在突尼斯、埃及、约旦、科威特、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均十分活跃,蛊惑穆斯林教派内斗,培植新的替代力量,策划在北非和中东掀起一系列的政治动乱。[1] 为了让美国的民主改造计划顺利实现,奥巴马政府极为重视现代网络技术,宣扬“互联网自由”,利用社交网络在中东北非地区煽风点火。2008 年,美国军方智库兰德公司在向国防部递交的报告中指出:“美国应该帮助变革者获取和使用信息技术,即提供一些措施鼓励美国公司投资这一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领域。[2]”很容易看出,美国政府以“互联网自由”为幌子,在中东地区借助社交网络这种新型的外交工具,大肆推行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大力煽动该地区民众的不满情绪,并使这种情绪迅速在中东地区延伸,从而导致本来限于少数国家局部地区的政治抗议活动得以迅速蔓延。 (二)动荡的内在原因 1、金融危机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困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北非国家外向型经济面临着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的窘境,海外投资萎缩,贸易逆差攀升,直接打击了北非国家的出口经济和支柱产业,导致物价上涨、失业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等等民生问题,加剧了民众的不满情绪,是此次剧变的根本原因。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 2、极端僵化独裁的国内政治体制。北非国家的长期存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终身制,基本上是分为两类,一类是强人长期把持政权,另外一类是君主世袭的君主制国家家族统治。埃及总统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执政30年;利比亚总统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执政42年,而且政府换届问题没有制度化,处于无序状态;北非国家的领导人大多数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或其它非正常手段上台的,上台后,这些领导人奉行终身制,长期把持政权,甚至实行家庭统治。 3、社会问题严重,解决措施不当导致矛盾激化。一是政府腐败问题严重,比如据美国媒体

浅谈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

浅谈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各种国际势力相互激荡,以下是我从政治、军事、经济方面对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的一些较浅的认识。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当前国际格局分三大块::美国领导的单一实力比较强的国家、还有以欧盟为代表的实力较中的国家、还有就是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国际发展趋势在和平与战争中胶着。 当今的国际形式对我国及存在有力的因素,有存在不利的因素。 当前的国际形势,有利因素主要包括: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不利因素主要包括: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

本改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世界格局总是会随着一些大事件的发生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势力对比可能会因此发生微妙的变化。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进入一个旧格局被打破,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转换期。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深入调整,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有了新的发展,各种区域性、全球性的组织和国际会议空前活跃,许多国家都承认世界多极化是一个趋势。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增大了各国各地区经济的运行风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经济力量较强、政策措施运用得当的国家,能较好地适应并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条件发展本国经济,经济弱小的国家则发展更加困难. 经济方面 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广泛而

浅谈利比亚动荡成因

浅谈利比亚局势动荡成因 杨婷婷 1049721103449 资环1103班 摘要 利比亚局势一直是国际关心的重点,虽然最终以前政权领导人卡扎菲的被推翻并身亡为节点,且利比亚的局势也进入一个新的起点,对于该国动乱的原因,还是有很多复杂因素的。内有前政府的专制独裁,外有西方国家的“人道主义干涉”,终归原因是由于它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尽管局势已趋于稳定,在此也就各方面的因素稍作浅谈。 关键词:利比亚武力干涉卡扎菲石油利益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The Great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简称利比亚,位于地中海南岸,虽然是北非的一个国家,却靠近北美洲美国、西欧和亚洲的中东、西亚、南亚、东南亚、东亚之间的海运线的必经之路--地中海航路中间,是中东石油运到西欧、美国的必经之路,油轮运输必经之地,东接有苏伊士运河扼欧、亚、非三洲交通枢纽的埃及。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关乎整个国际的贸易,该国稳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加之利比亚还是石油盛产国,除沿海地区及南部山区外,利国大部分均为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植被类型属热带荒漠带。是非洲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但由于缺乏勘探,一半以上的油田都未经开采。利比亚战略位置相当重要,是欧洲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我想这也是法,美,英对其进行“人道主义干涉”的主要原因。 前政权领导人的专制统治 前政权领导人卡扎菲是在1969年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军事政变中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统治,成立了以卡扎菲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并宣布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以武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他迁都至的黎波里,将利比亚的政治重心向西转移。其政权对东部基本上是不管不顾,尽管利比亚的很多石油财富都在那里。他还通过定期改

世界银行报告-中东和北非地区发展情况

中东和北非地区 近期发展 中东和北非地区(MENA)已经受到过去三年来全球商品市场变化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在2008年。3结果,贸易、经常项目头寸和外来融资要求出现了大幅度的上下波动。这些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以及国际金融的外部环境显著恶化发生在同一时间段。但是,2008年本地区的GDP 依然表现不俗,国内需求,特别是大部分是FDI提供资金的投资,提供了经济增长的动力。2008年,本地区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速与2007年[5.8]% 的强劲增长没有变化。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碳氢化合物部门的减速,使得以石油为主导的各经济体的GDP增速从2007年的[6.4]%降至[5.8]%。此外,更多元化的经济体的增速从2007年的[3.8]%提高到[5.7]%,推动因素是摩洛哥干旱之后恢复强劲增长(表A7)。 商品价格变化对本地区带来极端的影响 过去几年来,受到全球商品价格变化的影响,本地区经历了巨大变化—原油、食品(特别是粮食)和原材料价格从2005年到2008年中期价格从逐步攀升发展为飙升,到2008年下半年经济泡沫突然、有力地破灭。在商品价格攀升时期,出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阿尔及利亚、埃及阿拉伯共和国(尽管该国经济更多元化)、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叙利亚阿拉伯共和国和也门阿拉伯共和国—2003-07年期间积累了[820]亿美元额外的收入,2007年收入总额达到[1300]亿美元。2008年上半年,收入进一步提高[50]%,几乎达到[2000]亿美元。但是,自此之后,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增速降低的预期导致石油价格从7月初每桶接近[150]美元暴跌至2008年10月底接近每桶[65]美元。结果,本地区石油出口国正在经历碳氢化合物收入、贸易条件和经常账户盈余头寸的大幅度降低,这些将在2009年得到更清楚的展现(图A11) 。 石油出口国的经常项目盈余从2007年占GDP[17.2]%小幅上升至2008年的[18.7]%,但是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将进一步压低石油价格,带来世界石油需求进一步大幅下降。预计本地区经常账户盈余头寸2009年占GDP的份额大幅度降至[8]%,2010年降至[5.4]%。实体经济增长将受到影响,原因是收入下降可能导致雄心勃勃的投资项目缩小规模,或者计划中的投资项目被推迟。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可能试图对石油价格的降低设定限制,办法是抑制石油产量,这将抑制许多经济体的石油部门,并对非石油经济体和私营部门产生波浪效应。 本地区多元化的经济体,包括约旦、黎巴嫩、摩洛哥和突尼斯,在不同程度上高度依赖石油和石油加工产品以及粮食和饲料—特别是小麦和粗粮—的进口。它们的贸易条件2008年恶化了[4.2]%,使得该集团经常账户逆差占GDP的份额从2007年的[3.6]%,提高到[7.3]%(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从未见过)(见图A12)。展望未来,这些经济体将从延续到2010年的商品价格下降中获益,预计2009年和2010年经常账户

最近中东北非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中 东 北 非 局 势 对 我 国 的 影 响 姓名:吴月红 学号:090124018 专业:对外汉语 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浅谈最近中东北非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总所周知,最近世界局势有些动荡不安,尤其是中东北非地区形势尤为严峻。这对我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首先,非洲和中东政局的不稳加剧了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作为工业社会的血液,原油价格的上升将进一步推升全球经济的通胀态势。 中东北非紧张局势继续扩散,尤其是利比亚动乱更是推动了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飙升。由于暴乱,目前估计减产幅度在100万桶/日。利比亚的内部动乱,一方面使得国外石油公司停产,欧美等国石油公司人员从利比亚撤出而造成减产;另一方面由于交通受阻,且可能有部分管道或者设施受损,致即使平乱,其产能无法短期内得到恢复。从另外角度分析,即使卡扎菲被推翻,造成利比亚陷入无政府状态,由于各方势力存在矛盾,动乱无法中止,也将成为利比亚原油产量无法短期内恢复的关键因素。 现在纽约原油逼近每桶100美元,布伦特原油逼近110美元,并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毕竟当一个月前埃及爆发动乱时,市场并未预期到利比亚的局势会变得如此严重。 作为国际重要石油储备地区,中东北非地区占全球石油储量的57%和全球石油出口量的70%,不可否认,对我国对外经济和能源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两个地区局势的动荡的情况下,我国对外能源合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而这些国家局势的不稳定造成的石油供应短缺以及对石油需求的心理预期的影响,将导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变动。石油价格的变动,尤其是石油价格的高企对石油进口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同时,国际油价的飙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影响较大,这种成本推动型通胀给我国的通胀形势带来很大的压力,将直接加大中国宏观调控的难度,抗通胀博弈成本会进一步上升。 两地政局的动荡会严重威胁到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如果事态继续扩大,中国石油将出现油价暴涨甚至供应中断,将加剧中国的通胀压力,制约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中国抗通胀难度升级。 根据目前中国国情,我国对原油的对外依存度较高,2009年中国原油消费量约为3.8亿吨,进口量约为2亿吨,约占总消费量的54%;2010年,中国对外石油依存度已经提高到了53%,从中东和非洲的原油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1%。其中,苏丹已成为中国在海外最大、最完整的石油投资地,涵盖了勘探采油、输油管、炼油厂和港口等整个石油产业链。 现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甚至目前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了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上升,中国需要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来源。长期以来,中国的国际石油供应来源主要来自中东地区,而且中东的石油是中国未来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中东地区的动荡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石油进口安全。 所以,油价走高对于我国经济指标的影响不可小觑。 目前出现动荡的国家中,大都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输出国。如伊朗、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利比亚的原油生产和运输已受重创,必然减少原油供给,导致近期油价走高。我国是世界石油消费大国之一,经济发展对石油能源的依赖性比较强。我国的石油储量和开采量远远不够自身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就成为必然的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石油进口的依赖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个人观点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等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面对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让世界少一些战火,多一些安宁;少一些贫困,多一些富足;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合作。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

浅谈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浅谈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经济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当然不排除一些小的波澜。与此同时,世界的形势也在不断发生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继续在曲折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国的综合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前进,致使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就局部来讲,并不和平。但世界需要和平,这更是世界上每个人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意识潮流。 以下是鄙人就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些拙见。主要就4方面的问题来探讨。 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对于全球化趋势,发展中国家无论谴责或者回避它都是没有用的。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积极的对策,趋利避害,寻求发展。首先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切实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包括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科技水平,改革观念和体制,积极与国际接轨。发展中国家也应加强团结合作,维护自身的利益,推动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规则和制度的改革,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这是中国的态度也是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态度。发展中国家要结成友好联盟,共同奋进,充分利用这把双刃剑,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世界竞争力,向发达国家的行列进军。 二、世界多极化发展 二战后形成的以美苏为首的的两极格局,支配世界场大半世纪之久。但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彻底被打破,世界格局进入一个旧格局瓦解,新格局尚未形成的转化期。各种力量不断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并且逐步形成了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多个世界强国共存的多极化格局。 面对多极化发展,中国作为其中的一级该如何面对,并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去积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塑造大国形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以此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声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 《人民日报》 课本《形势与政策》

北非中东局势与中国

政治权力所具有的天然腐蚀作用,必然要将社会政治机体耗食殆尽,或迟或早引发社会革命。这一点,大约是此次中东剧变中最为深刻的缘由与内在政治动力。在我们研判中东事变背景与原因之际,只有认清了事件的本质,才能祛除笼罩在表面的所谓美国与西方的 大中东民主计划 的迷雾,使我们得出清醒的判断。 毋庸讳言,经过多年不懈的投入与经营,中国在中东地区存在巨大的能源利益。环顾左右,中国对中东能源的战略依赖性大约仅次于日本和韩国,而需求规模和增速却不亚于二者。因此,中东局势进一步的发展走向,将直接影响包括 十二五 在内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节奏。此外,作为一个已经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国,中东局势的发展将对国际战略平衡的调整发生重大影响,毫无疑问也将使中国面临重大的战略调整与选择。如此而论,面对当前的中东局势,采取被动甚至是退缩式的中东政策,显然不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更谈不上着眼于未来、以积极的建设性姿态参与塑造一个有利于中国的中东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中国在中东的战略诉求根本为何?什么是中国在中东的最大战略利益,也即中国到底想要什么?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即可理清中国的国家利益如何与中东国家的利益相协调的问题,即可找寻到一些政治经济与国际战略的平衡点,也即可以弄明白中东局势发展的何种结局有利于中国,从而使我们制定出清晰正确的中东政策。最近,中国全社会的话题集中于 十二五 规划,其不仅向国际社会发出了清晰的政治信号,即中国人的注意力、中国国家的战略重心仍聚焦于国内发展,同时也提醒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中国面临的最重要历史任务仍是自身发展,中国对国际社会所能做出的最大贡献也仍是中国自身的发展。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自然也是为这一根本战略目标提供保障与服务。 因此,中国可以明确地告知国际社会,中国在中东地区并不存在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治军事外交利益,中国也无意谋求这些利益,自然也就不存在中国与这一地区其他国际力量之间的战略竞争关系。因此,中东局面的稳定应当是中国的战略利益所在。无论中东局势如何发展,稳定都将使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利益得以维护和发展,也符合中东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中东大局的稳定,引导中东形势向稳发展,应成为制定中国中东政策的指导原则和出发点。凡是有利于中东稳定的事,中国都应支持并积极参与;凡是不利于中东稳定的事,中国都应保持独立立场,审慎处置;凡是破坏中东稳定的事,中国都不应支持并明确反对。当然,追求中东局势的稳定并不意味着外交上无所作为。在此前提下,中国反而应积极作为,富于建设性地参与国际合作,审时度势,发挥以往多年外交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在此地区所特有国际政治影响力,推动局势朝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北非中东局势与中国 楚树龙 (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当前北非、中东一些国家局势变化有其必然性。一是因为除海湾地区外,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较高(特别是年轻人),人口增长较快,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社会中长期存在不满情绪,这种长期问题和不满情绪迟早会爆发。二是因为北非、中东有不少国家确实没有解决政权正常更替、转换问题,不少中东国家仍实行君主制。中东是世界上君主制国家最多的地区,世界上几乎所有尚存的君主制都在这一地区。在欧洲以及日本等君主立宪制国家,君主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和国家 25 现代国际关系 2011年第3期

中东局势分析

我们一谈到了一地的局势动荡在原因往往会被一些现实因素(片面而局部的看待问题了)。比如,大家会想到: 经济层面: .通货膨胀严重,失业率上升,就业、人民基本生活等民生问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 政治民主层面:.政治体制僵化,改革滞后,贪污腐败严重,引起民众极端不满,民众要求政治自由、民主。 金融余波的“后遗症”:.金融危机和美国推行的“大中东民主计划”助推动荡发生。金融危机暴露并加剧了国内存在的经济结构失衡、贫富分化等问题,导致就业环境更加恶化,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加重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从而引发社会和政治动荡。 当然我并非故意地去规避以上现实的因素的驱使。但是,大家却忽略了其历史渊源的”最终决定力量”.再让我们来看下整个中东地区态势基本特点: 以以热点问题为主轴,地区冲突多点爆发,地区安全局势恶化。这一次,我们可以看做是地区冲突多点爆发,是民众对于改革的善良诉求。 伊朗核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美国在中东其他重大问题上的行动。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伊斯兰民族的自信心来源1.自信在中亚有足够的地缘政治资源,且在伊斯兰世界影响日增。2。美国在朝鲜强硬的核 政策面前的谦虚表现,更增添了伊朗的自信心,从而使伊朗核问题成为美国目前面临的最紧迫挑战。 巴以冲突由来已久,阿拉法特去世后,局势一度趋于平静,但哈马斯的崛起给巴以关系增添了新变数。 “伊拉克”后遗症,致使中东地区政治前景灰暗,美国播下的民主种子结出的只是青涩苦果。让中东的民众也进入了一个对新的“民主制度”的憧憬与现实反思。这也是其后传染给以突尼斯为绳头的连锁效应。 大背景:美国推动中东民主化的战略严重受挫,在相当一部分中东国家,美国的民主改造中东政策不是受到坚决抵制,就是陷进严重危机之中。 再让我来看看这个霸道的好事者:美帝。的卑鄙初衷,欲以中东为导,接以叙利亚,……进而来伸展自己的魔爪,实现控制亚洲的目的,可惜前段时间:在51军情网上就有中国低调放风:欲保叙利亚。中国如此,北极熊—俄罗斯也不是吃荤的啊!急忙与格鲁吉亚的关系修好,大搞逼美尽早退出“格俄线“ 总总踪迹,你可以看到,中,美,饿,三国在中东这个赛场上的角逐。至于我们在媒体的忽悠引导下,似乎被一片中东一片大乱,中国安好的的片面信息流下。欲盖弥彰,中,美,饿自是心中有数,但是,民众呢!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国家不能与民众的思想路径同步。这里我要申明,一些愤青不要动不动就来个中国软肋论。多一些隐忍,中国真的需要一个安好的环境,来蓄势待发。 如果要谈的机遇的话,你…… 1.你看到的:在全党全军范围内展开以“党的执政地位”为重心的思想学习; 2只顾GDP的国家伤不起。顺势将国内经济调控政策从通货膨胀转移到防止通货膨胀负面影响扩散到社会稳定层面;3借机与中东各国发展经济合作,不参与政事局面; 4借机向中东等国输出毛泽东思想,也来场马列的洗礼吧!扩大影响力; 5借机与中东国家以外的存在内部问题的国家建立多边外交,减轻自身的国际压力; 6充分利用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的时机和亟需中国支持的筹码,与美国展开利益交换,重夺中国在东亚的主导权。参与其中,加强影响力是,要的事实的不是虚的。

关于中东局势论文

一、中东局势的分析 “中东”地理上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洲大陆西南部的地区。北非位于北回归线两侧,通常包括苏丹、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6 国及大西洋中的葡属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面积837万平方千米。人口1.5亿,70%以上为阿拉伯人。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教为北非重要人文特征。矿藏有石油、磷酸盐、天然气等。 突尼斯动乱起于2010年12月17日,南部地区西迪布吉德一名在街头售卖水果的青年,因抗议执法人员粗暴对待自焚身亡,事发后,当地居民与国民卫队发生冲突。此后,全国多处地区相继发生大规模社会骚乱,引发流血冲突。总统本·阿里14日晚突然离境,携家人于15日飞抵沙特阿拉伯,落荒而逃,被迫下台。 随着突尼斯的动荡2011年1月25日开始,由于不满物价上涨、失业率高和腐败等问题,埃及多个城市发生民众大规模集会,在首都开罗的广场上集会群众提着鞋子要求总统穆巴拉克下台。穆巴拉克宣布自己6个后月将不再就职,2月5日,民族民主党执行委员会集体辞职。穆巴拉克担任埃及总统30年。 利比亚近日的混乱和流血事件不断升级,卡扎菲政权危在旦夕。2011年2月16日,数百名利比亚民众在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举行抗议活动,与当地警方和政府支持者发生冲突。3月17日,法国巴黎起飞的“阵风”和“幻影-2000”战机对利比亚进行了空袭,导致利比亚民众死伤。随后英国、美国也相继对利比亚进行空袭。总统卡扎菲呼吁人民用手中的武器进行反抗。而其他的中东、北非国家也处于动荡的时候。 二、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其外因主要有:首先中东是一个双重性 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在地里位置上,中东是欧亚非三大洲的结合部,其次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东地区作为历史发源地处于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二是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包袱,奥斯曼帝国始居中亚,极盛时势力达欧亚非三大洲,领有南欧、中东及北非之大部,西达摩洛哥,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奥地利和罗马尼亚,南及苏丹。奥斯曼帝国不断向欧洲扩张,不断引发战争,但是后来由于其经济结构的崩坏,内部腐朽不堪,以及国内种族间的紧张关系及政府未能调和种族问题导致沦为西方国家瓜分的对象。三是非洲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2%,世界上的五大石油产国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埃及都位于非洲,其产量占了全洲的82.9%。四是阿富汗和以色列的矛盾,阿富汗和以色列的矛盾已经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了,主要是关于巴勒斯坦的归属问题,导致两国的关系一直恶劣。五是西方殖民主义国加家的深入。中东地区一直作为美国新武器的试验场,美国每次发明新武器都会在中东地区进行试验,例如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是由于美国引起的,还有美国为了国家的军火销售。其内因有强力人物长期统治导致腐败盛行,民怨四起。卡扎菲的家族大势腐败。本阿里也是由于腐败而丧失民意。而这些国家都是因为其经济不振,高失业率,高物价激化矛盾。金融危机导致许多人事业在家,处境艰难。以及西方殖民时期的民族宗教的矛盾长期无法解决也是导致其动乱的内因。 三、中东北非局势震荡对中国的政治影响

中亚西亚和北非

中亚西亚和北非 1.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中亚,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区、河流、湖泊。 2.掌握中亚和西亚北非的位置、范围及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植被、河流和湖泊)和人文地理特征(居民和经济) 3.能根据中亚的位置及地理特征,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掌握西亚和北非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4、了解西亚和北非石油资源的分布和在世界上的地位,主要的石油生产国,掌握石油的运输路线。 5、掌握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经济特点。 1.试着描绘50°E、80°E,40°N、50°N。 2.在图中找出与中国接壤的三个中亚国家。 3.找到濒临里海的中亚国家。 4.找出阿姆河、锡尔河、乌拉尔河、额尔齐斯河、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 5.找到天山、帕米尔高原、图兰平原、里海沿岸平原。

【知识梳理】 一.位置和范围 二.自然地理特征 1.据上图分析中亚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2.描述中亚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分析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巴尔喀什湖东部为咸水湖,西部淡水湖原因。

1、标出图中的经度和纬度。 2、标注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里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波斯湾。 3、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撒哈拉沙漠 4、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知识梳理】 一、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 (2)据右图列举西亚的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3)据右图分析死海(-400M)的成因,近些年死海面积不 断萎缩,分析其原因。 (4)矿产 二、人文地理特征 (1) 人种,半数为阿拉伯人,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国家被称为阿拉伯国家。 (2)多教,耶路撒冷为______教、_____教、______教三大宗教圣城。 (3)畜牧业:比较发达,游牧为主。安卡拉羊毛和阿富汗____ 著名 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枣椰是__________农业的代表植物,椰枣是伊拉克特产 阅读: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⑴亚非的"陆桥":巴勒斯坦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侧,地中海东岸,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⑵以色列先进的灌溉农业:灌溉成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为解决水资源问题,以色列政府修建了水渠和输水管线,还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把水送到植物最需要的根部,大大提高了有效利用率。 ⑶阿以冲突:冲突原因: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外部----大国插手中东事物。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因素有:①巴勒斯坦问题:巴勒斯坦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通要道,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②耶路撒冷问题。凝聚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数千年来产生、发展、纷争史,三大宗教圣城。③被占领土问题。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和埃及、叙利亚等国领土。④水源问题。以色列无大河,缺水问题严重,其通过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拦截约旦河及其支流水。 三、埃及 1.埃及的人口主要分布位置及其原因? 2.埃及发展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撒哈拉沙漠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约占非洲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分析撒哈拉沙漠直逼西海岸的原因。

西亚北非局势动荡

西亚北非局势动荡 当今国际形势的主要特点是大变革、大发展和大调整,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和突发性的特点日益凸显。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南部西迪布吉德城管的暴力执法使得一名青年商贩愤而自焚,此事激起了民众对政府的怒火,全国范围内爆发了大规模骚乱和流血冲突事件。这件事情只是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的一个导火线,是一个外因,并不是真正的原因,这是由西亚北非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及历史等因素内部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西亚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加剧,金融危机开始向政治和社会危机转移,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迫使人们重新审视国家治理的理念,对大动荡的发生和发展,对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一、内因 1、政治原因 西亚北非的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君主制和共和制,虽然形式上有所差异和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一种专制。国家的政权大多由国王、总统、领导人掌控,政权的继承者通常是掌权人的儿子或者是兄弟,这是由家族或近亲统治国家的一种缺乏民主的政治方针。这种落后的政治体制存在于亚西北非大多数国家,为如今国际世界少见的。西亚北非的政治问题,主要表现在: (1)国家的实权大多由国王、总统、领导人掌控。西亚北非大多数的君主共和制是在推翻封建王朝或结束了殖民统治之后才建立的。在实施君主共和制的过程中,由于革命不够彻底,所谓的君主共和制保留了大部分君主专制。当初革命的领导者变成了不带皇冠的君王,想尽办法享用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权力和权利,慢慢的衍化出了国家元首终身制和世袭制。例如,埃及的穆巴拉克执政30年,也门的萨利赫执政33年,利比亚的卡扎菲执政高达42年!表面上是君主共和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专制,这些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为了维护自己对国家的统治地位,将自己的子嗣和亲戚都安排到国家关键部门,并计划让他们就任或者继承。溯其根源,这种制度的建立者大多都是军人,他们依靠武力和暴力登上领导人的位置,打心底就崇尚以武力树立威信的治国方针,这些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君主共和制在西亚北非的利比亚、叙利亚、伊拉克、埃及等国家盛行,这其实就是一种蔑视民主的残酷专制制度。这些曾是人民爱戴的革命领袖在权力的腐蚀下走向了极端的不归路,他们被人民群众推上最高领导人的位置,又被人民群众从最高领导人的位置驱赶了下来。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来自各国民主、民权和民生等思想在西亚北非得到了大面积的传播。西亚北非各国的最高领导人世袭制和终身制,以及政府腐败,使得人民更加呼吁民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民主思想的传播和当前腐化的政治激烈冲突,引发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引起了这次西亚北非的大动乱。 2、经济原因

关于中东地区危机的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86090665.html, 关于中东地区危机的分析 作者:张子照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7期 摘要:中东问题从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出现以来就没有消褪过,这其中有很多因素,诸如民族冲突,大国因素,领土争端。而宗教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中东问题的历史根源、形成过程以及其一直难以解决都与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作为中东问题核心的巴以冲突可以说是两种民族宗教的矛盾。 关键字:中东地区;宗教;危机 引言: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中东指的是什么,“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与欧亚大陆的亚区。中东大部分为西亚,但与西亚的区别是:1.中东不包括阿富汗。2.中东包括非洲国家埃及。3.中东包括了土耳其的欧洲部 分。中东是三洲五海之地,其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其三洲具体指亚欧非三大洲,五海具体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一般说来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专题,图库)、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尔、沙特、叙利亚、阿联酋和也门,巴勒斯坦、马格里布国家(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苏丹、毛里塔尼亚和索马里,由于其历史文化原因一般认为属于中东国家,土耳其和塞浦路斯尽管地理上属于中东地区的一部分,但是他们自身认为属于欧洲;北边的阿富汗有时也与中东联系密切。 而中东现在出现的问题有:中东的想要称霸的野心遭到各国的反对,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另外,叙利亚政府的武装反动势力,以及伊斯兰教徒得种族倾向使得中东地区乌烟瘴气;巴以冲突,巴勒斯坦与以色列接壤,因为宗教,资源问题总是爆发战争,局势动荡不安;美国的野心控制,使得沙特为首的产生抗拒心理。 而事实上问题的关键是中东地区所存在丰富石油资源,水资源的掠夺,以对种族宗教的偏见,和对称霸的强烈渴望。 巴以冲突便是如此,,二战后以色列的复国运动兴起,所以剩下的犹太人就回到以前住的地方,就是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战后,因为当时的联合国被大国操纵,所以在“划”巴勒斯坦地区的地盘的时候,人数不多的犹太人却得到了一半的地区,而且多是肥沃的地区,而人数众多的阿拉伯人却只得到了一半的地方,而且多是土地贫瘠的地方,所以犹太人很满意,马上就建立了以色列,而阿拉伯人肯定就不满意了,一直不建立自己的巴勒斯坦国,以示抗议。而且周围的阿拉伯国家都不满意这样的领土划分,在加上宗教的原因,所以很快就爆发了三次中东战争,结果以色列大获全胜,彻底占领了整个巴勒斯坦,然后在原本属于阿拉伯人的土地上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