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知情同意书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知情同意书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知情同意书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知情同意书

精神病病人保护性约束知情同意书

患者监护人:

由于大部分精神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系,因此住院患者发病急缓不一,病程长短不同,但普遍病情较重,患者往往丧失自知力,可出现冲动,自伤,自杀,伤人,毁物,外跑拒食,食异物,拒绝检查等行为而不能自控,以至于影响,甚至危害自己或他人,为了有效保证患者安全,住院期间根据精神科病情特点创立并实施必要的保护措施,必要时我们将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来限制患者的活动。因为患者往往会长生较强烈的抵抗行为,以致有时会发生难免的躯体损伤。在约束过程中我们会尽力让这种损伤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希望监护人能给予理解和配合,如果患者发生了如下情况之一,即可能采取保护性约束护理措施,特告知:

1. 患者兴奋,情绪不稳定,易激怒,有发生冲突,伤人毁物等可能情况下。

2.特殊治疗或必要的治疗护理措施不予配合,需强行治疗或护理情况下。

3.患者有严重自杀,自伤倾向者。

4.患者躯体情况不好,生活自理能力差,可能发生坠床,摔伤,而又护理不合作者。

5.食异物,进餐(进食),争抢他人食物,护理无能力情况下。

6.其他

备注:实施约束性保护措施过程中,尽管我们严格按照操作,但仍有以下风险:

(1)强制保护过程可能发生扭伤,擦伤,甚至摔伤骨折等意外情况。(2)强制治疗时可能会因为患者的挣扎出现意想不到的特殊情况。(3)特殊治疗相应的风险。

注:医院视本次陪送精神疾病患者就诊或入院者为承担其医疗看护职责的监护人。

监护人:上述内容本人已详细阅读,充分理解,愿意接受。监护人签名:与患者关系:

喀什普天医院年月日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 保护性约束的概念: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特殊患者治疗护理方法之一。 (一)保护性约束的目的 1.为了防止精神障碍病人的兴奋,冲动行为或严重消极等导致个人或他人的伤害。 2.为了保证不合作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操作能顺利进行。 3.意识障碍,谵妄躁动病人防止坠床。 (二)适用对象 1.有严重消极自己杀之念及行为者。 2.极度的兴奋躁动及行为紊乱者。 3.有强烈出走意图并有行为者。 4.各种治疗护理不合作者。 5.严重躯体疾患伴意识不清者。 6. 木僵病人。 (三)约束带的制作 选用棉质布料,以透气,长—3m,宽—,薄布一般6-8层,这样可以增加带子的弹性及牢固性,防止损伤病人的皮肤。 (四)约束部位 约束的部位常为人体的大关节处,如腕部,踝部,肩关节等。主要将病人的关节固定住限制活动,防止因冲动行为发生意外。 (五)操作 严格来说必须有医嘱才可执行,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如病人出现自伤、伤人行为,甚至危及自身或他人生命时)护士可先执行约束,后请示医生。 1、操作方法及程序

(1)肢体约束法:暴露患者腕部或者踝部,用棉垫包裹腕部或者踝部,将保护带打成双套结套(活结)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之不松脱,将保护带系于两侧床缘,为患者盖好被子,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2)肩部约束法:暴露患者双肩,将患者双侧腋下垫棉垫,将保护带置于患者双肩下,双侧分别穿过患者腋下,在背部交叉分别固定于床头,为患者盖好被子,并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3)全身约束法:多用于患儿的约束。具体方法是:将大单折成自患儿肩部到踝部的长度,将患儿放于中间,用靠近护士一侧的大单紧紧包裹同侧患儿的手足到对侧,自患儿腋窝下掖于身下,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后,紧掖于护士一侧身下,如患儿过分活动,可用绷带系好。 2、指导患者: (1)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目的、方法、持续时间。使患者及家属理解使用保护性约束的重要性、安全性、并征得化患者及家属的同意方可执行。 (2)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保护性约束中,护士随时观察约束部位皮肤有无损伤,皮肤颜色、温度、约束部位肢体末梢循环状况,定时松解。 3、告知患者和家属在约束期间保证肢体功能位置,保持适当的活动度。 (六)注意事项 1、约束和非约束不能安排在一起,(无条件的情况下,必须要在工作人员的视线内)。被约束的病人要安置在单独的病史或者约束室,清楚病房危险物品和一切可搬运的物品,以防患者自行解除约束后出现过激行为。 2、正确使用约束带是防止病人发生意外,确保病人安全而采取的必要措施,无论病人是否接受约束,在使用约束前都应向病人解释清楚。 3、约束前尽可能脱去病人外衣,尽可能劝说解清大小便。 4、约束位置应舒适,将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置(禁止将病人上肢翻到头部方向) 5、约束只能作为保护病人安全,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方法,不能作为惩罚病人的手段。 6、保护性约束属于制动措施,故使用时间不宜过长,病情稳定或治疗结束后应及时解除约束,需较长时间约束患者应每隔15分钟巡视一次,观察约束部位的末梢循环情况以及约束带的松紧程度,每2小时解松一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必要时进行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7、实施约束时,约束带松紧适宜,以能伸进1、2指为原则。

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

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保护性医疗措施条款。 2、根据病情遵医嘱执行约束。约束过程中要认真,态度和蔼,维护患者尊严,并告知患者或监护人。 3、评估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掌握约束工具的使用方法。 4、约束患者时,要齐心协力,用力均衡,不能强拉一侧肢体,以防患者扭伤与骨折。 5、保护性约束患者安置于单人房间,避免遭到其它患者伤害。(病房条件不允许的,同住一病室的患者需评估无冲动伤人行为,或者同一病室所有患者均需约束。)清除房内危险物品和一切可搬运物品,以防患者自行解除约束后出现过激行为。照顾者离开时应与当值人员交接。 6、保护被约束的肢体。约束带要有内衬,约束在功能位置,约束松紧度以能伸进一指为宜,约束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0分钟到1小时为宜。对需要连续约束的患者,护士应持续评估其约束的必要性。约束过程中应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每2小时松解一次(或更换约束部位),时间15-30分钟,并对局部进行按摩。 7、密切巡视,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顾。观察肢体血运情况及约束带是否脱落或被松解;满足患者营养、排泄、喝水和个人卫生的需要;保持床单、被套整洁;按季节注意保暖和防中暑。

8、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必须进行床头交接班,每班按要求填写《保护性约束护理单》,并做好护理记录。 9、患者自控力增强时,可逐步松解约束措施,监测结束约束后的反应,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消除其对立情绪。及时清点收回约束带。 中山同方医院护理部 2016年6月1日

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

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保护性医疗措施条款。 2、根据病情遵医嘱执行约束。约束过程中要认真,态度和蔼,维护患者尊严,并告知患者或监护人。 3、评估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掌握约束工具的使用方法。 4、约束患者时,要齐心协力,用力均衡,不能强拉一侧肢体,以防患者扭伤与骨折。 5、保护性约束患者安置于单人房间,避免遭到其它患者伤害。(病房条件不允许的,同住一病室的患者需评估无冲动伤人行为,或者同一病室所有患者均需约束。)清除房内危险物品和一切可搬运物品,以防患者自行解除约束后出现过激行为。照顾者离开时应与当值人员交接。 6、保护被约束的肢体。约束带要有内衬,约束在功能位置,约束松紧度以能伸进一指为宜,约束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0分钟到1小时为宜。对需要连续约束的患者,护士应持续评估其约束的必要性。约束过程中应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每2小时松解一次(或更换约束部位),时间15-30分钟,并对局部进行按摩。 7、密切巡视,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顾。观察肢体血运情况及约束带是否脱落或被松解;满足患者营养、排泄、喝水和个人卫生的需要;保持床单、被套整洁;按季节注意保暖和防中暑。 8、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必须进行床头交接班,每班按要求填写《保护性约束护理单》,并做好护理记录。

9、患者自控力增强时,可逐步松解约束措施,监测结束约束后的反应,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消除其对立情绪。及时清点收回约束带。 中山同方医院护理部 2016年6月1日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问题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问题 陕西省榆林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寇耀时刘靖宇 我国目前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1600万人,年发病率约30‰[1]。卫生部2000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指出,部分城市前十名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显示,精神病位列第九。所造成的负担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首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疾病,同时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1]。精神疾病所导致的患者的非理智行为,不仅威胁着患者自身的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患者周围人群和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为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经常采用约束的方法来保护患者,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保护性约束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精神患者冲动、自杀、伤人、毁物等激烈的危险行为,是精神科的一种非常必要的护理行为[2]。 1保护性约束的概念 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治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3]。 精神科专家贾宜诚[4]强调不容许使用“紧身衣”锁链一类野蛮工具进行长期约束。约束保护术是一项规范的精神科特殊护理操作技术,不是一种简单的捆绑技术,包含着一定的医疗风险[3]。 2约束保护的作用和应用原则约束保护一直是辅助治疗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急性精神科病房中患者的不合作行为,冲动暴力、逃跑、自伤、破坏规则及拒药会造成工作人员和病员的应激和伤害,而约束保护作为急性医学干预手段,可减少不合作事件的发生,加强自身行为控制[5]。分析表明,约束保护不仅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避免患者伤害他人、物品或自伤、自杀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6,10]。 谢斌等[7]建议约束保护的应用原则:(1)患者当时有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的危害性;(2)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地治疗;(3)其他较少限制的措施在当时无法提供或使用后无效。 3临床约束对象调查分析发现:由精神症状导致的行为障碍者,如运动性兴奋、损物、自伤、自杀[8]、口头威胁、徒手攻击和持物攻击伤人的患者[9]。抗癫痫类等药物的不良作用导致患者意识上的混乱,平衡能力受到影响者[6]。 在老年精神科多用于痴呆、运动灵活性欠佳或有行为问题的患者,原因是患者步态不稳以及有摔伤的危险[9]。此外,针对有意识障碍、躁动、谵妄等症状的老年人,约束保护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防止意外的发生[10]。 4保护性约束护理的措施 对于发生冲动、伤人、毁物、自杀、自伤的患者护士应及时应对,冷静思考如何控制病区秩序,保持病区稳定,并同时通知病区其他医务人员,有序疏散隔离其他患者,以免造成他人伤害和引发病区混乱。 4.1 保护性约束的形式保护性约束有两形式,分为体力控制和机械性控制;临床护理中大多是先体力控制后,再行机械性控制。机械性控制的用具,国内目前以约束带为主(见图1)。图1 约束带及使用方法

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

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

精神科患者保护性约束制度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保护性医疗措施条款。 2、根据病情遵医嘱执行约束。约束过程中要认真,态度和蔼,维护患者尊严,并告知患者或监护人。 3、评估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掌握约束工具的使用方法。 4、约束患者时,要齐心协力,用力均衡,不能强拉一侧肢体,以防患者扭伤与骨折。 5、保护性约束患者安置于单人房间,避免遭到其它患者伤害。(病房条件不允许的,同住一病室的患者需评估无冲动伤人行为,或者同一病室所有患者均需约束。)清除房内危险物品和一切可搬运物品,以防患者自行解除约束后出现过激行为。照顾者离开时应与当值人员交接。 6、保护被约束的肢体。约束带要有内衬,约束在功能位置,约束松紧度以能伸进一指为宜,约束时间不宜过长,一般30分钟到1小时为宜。对需要连续约束的患者,护士应持续评估其约束的必要性。约束过程中应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每2小时松解一次(或更换约束部位),时间15-30分钟,并对局部进行按摩。 7、密切巡视,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顾。观察肢体血运情况及约束带是否脱落或被松解;满足患者营养、排泄、喝水和个人卫生的需要;保持床单、被套整洁;按季节注意保暖和防中暑。

8、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必须进行床头交接班,每班按要求填写《保护性约束护理单》,并做好护理记录。 9、患者自控力增强时,可逐步松解约束措施,监测结束约束后的反应,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消除其对立情绪。及时清点收回约束带。 中山同方医院护理部 2016年6月1日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问题

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问题 榆林市精神卫生研究所寇耀时刘靖宇 我国目前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1600万人,年发病率约30‰[1]。卫生部2000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指出,部分城市前十名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显示,精神病位列第九。所造成的负担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首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疾病,同时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1]。精神疾病所导致的患者的非理智行为,不仅威胁着患者自身的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患者周围人群和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为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经常采用约束的方法来保护患者,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保护性约束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精神患者冲动、自杀、伤人、毁物等激烈的危险行为,是精神科的一种非常必要的护理行为[2]。 1保护性约束的概念 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治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3]。 精神科专家贾宜诚[4]强调不容许使用“紧身衣”锁链一类野蛮工具进行长期约束。约束保护术是一项规范的精神科特殊护理操作技术,不是一种简单的捆绑技术,包含着一定的医疗风险[3]。 2约束保护的作用和应用原则约束保护一直是辅助治疗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急性精神科病房中患者的不合作行为,冲动暴力、逃跑、自伤、破坏规则及拒药会造成工作人员和病员的应激和伤害,而约束保护作为急性医学干预手段,可减少不合作事件的发生,加强自身行为控制[5]。分析表明,约束保护不仅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避免患者伤害他人、物品或自伤、自杀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6,10]。 谢斌等[7]建议约束保护的应用原则:(1)患者当时有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的危害性;(2)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地治疗;(3)其他较少限制的措施在当时无法提供或使用后无效。 3临床约束对象调查分析发现:由精神症状导致的行为障碍者,如运动性兴奋、损物、自伤、自杀[8]、口头威胁、徒手攻击和持物攻击伤人的患者[9]。抗癫痫类等药物的不良作用导致患者意识上的混乱,平衡能力受到影响者[6]。 在老年精神科多用于痴呆、运动灵活性欠佳或有行为问题的患者,原因是患者步态不稳以及有摔伤的危险[9]。此外,针对有意识障碍、躁动、谵妄等症状的老年人,约束保护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防止意外的发生[10]。 4保护性约束护理的措施 对于发生冲动、伤人、毁物、自杀、自伤的患者护士应及时应对,冷静思考如何控制病区秩序,保持病区稳定,并同时通知病区其他医务人员,有序疏散隔离其他患者,以免造成他人伤害和引发病区混乱。 4.1 保护性约束的形式保护性约束有两形式,分为体力控制和机械性控制;临床护理中大多是先体力控制后,再行机械性控制。机械性控制的用具,国内目前以约束带为主(见图1)。图1 约束带及使用方法

精神科实施保护性约束流程

精神科实施保护性约束流程 保护性约束是精神科治疗及护理的必要手段之一,为确保患者的安全,实施保护性约束应遵循以下流程: 一、实施保护性约束应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在住院知情同意书中,主管医生应详细解释有关医疗保护措施的条款,取得监护人的理解和同意并签字。 二、由主管医师根据病史和入院后的病情评估,认为患者有极度兴奋躁动,用药短时间内难以控制其躁动,或有自伤、自杀、毁物、伤人、外跑行为者,其他较少限制的措施使用后无效,或各种原因引起的谵妄状态、癫痫伴有意识障碍,或输液或其他治疗不合作时,开具必要时保护性约束的医嘱。 三、当患者确实出现上述危险和不配合治疗时,为保证患者安全、得到及时地治疗,值班医生可决定给予保护性约束措施。情况紧急的状况下,可由护理人员先行给予医疗保护性约束,再向医生报告。 四、执行保护性约束前,应取得患者监护人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情况紧急或患者监护人不在时,可先行给予保护性约束措施,再补签知情同意书 五、执行保护性约束时,应耐心向患者说明该措施的目的,尽量争取患者的配合,避免过激反应。 六、执行医疗保护措施过程中,应确保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性约束包括体力控制和机械性控制,大多是先体力控制后,再行机械性控制。机械性控制以约束带控制为主。 体力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患者大都不合作,甚至抗拒,出现攻击性行为。接触攻击行为的患者时,一般要组织多名医护人员在场,必要时请医院保安协

助。控制患者时要注意自己的位置、与患者的距离,以防遭到袭击。控制时,要保护患者安全,防止患者处于可能发生危险的境地,如站在床上、楼梯上等,注意不要损伤患者的重要部位,移动病人时要注意尊重、保护病人。 机械性控制措施及注意事项:在体力控制后,同时控制其双上肢,必要时同时控制双下肢,用约束带打结分别缚于双腕关节和双踝关节,稍拉紧,使之不影响血液循环、又不能脱出为宜,然后系在床缘(或床头)上,必要时再控制肩关节,主要是防止头部碰伤。 七、实施保护措施后值班人员要按相关制度加强巡视,防止约束带松脱,或被其他患者解开,或被其他患者伤害。非睡眠时间关闭被约束患者的病房门、开窗,睡眠时间根据病房情况,由值班医护协商,尽量与其他病情不稳定或有危险的患者隔离,确保患者安全,防止意外。 八、对被约束患者当班人员要做好基础护理。 九、值班医生在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难度的基础上,应及时决定对患者解除约束。 十、对实施保护性约束措施的患者,医护均要床头交接班,在交班本中记录,并在病程中记录。

精神科保护约束问题

精神科保护约束问题 我国目前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1600万人,年发病率约30‰[1]。卫生部2000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指出,部分城市前十名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显示,精神病位列第九。所造成的负担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首位,精神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们身心健康的疾病,同时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1]。精神疾病所导致的患者的非理智行为,不仅威胁着患者自身的健康,而且严重威胁着患者周围人群和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为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经常采用约束的方法来保护患者,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保护性约束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精神患者冲动、自杀、伤人、毁物等激烈的危险行为,是精神科的一种非常必要的护理行为[2]。 1保护性约束的概念 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性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它是精神科治疗护理这类特殊患者的方法之一,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3]。 精神科专家贾宜诚[4]强调不容许使用“紧身衣”锁链一类野蛮工具进行长期约束。约束保护术是一项规范的精神科特殊护理操作技术,不是一种简单的捆绑技术,包含着一定的医疗风险[3]。 2约束保护的作用和应用原则约束保护一直是辅助治疗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急性精神科病房中患者的不合作行为,冲动暴力、逃跑、自伤、破坏规则及拒药会造成工作人员和病员的应激和伤害,而约束保护作为急性医学干预手段,可减少不合作事件的发生,加强自身行为控制[5]。分析表明,约束保护不仅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避免患者伤害他人、物品或自伤、自杀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6,10]。 谢斌等[7]建议约束保护的应用原则:(1)患者当时有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的危害性;(2)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地治疗;(3)其他较少限制的措施在当时无法提供或使用后无效。 3临床约束对象调查分析发现:由精神症状导致的行为障碍者,如运动性兴奋、损物、自伤、自杀[8]、口头威胁、徒手攻击和持物攻击伤人的患者[9]。抗癫痫类等药物的不良作用导致患者意识上的混乱,平衡能力受到影响者[6]。 在老年精神科多用于痴呆、运动灵活性欠佳或有行为问题的患者,原因是患者步态不稳以及有摔伤的危险[9]。此外,针对有意识障碍、躁动、谵妄等症状的老年人,约束保护可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防止意外的发生[10]。 4保护性约束护理的措施 对于发生冲动、伤人、毁物、自杀、自伤的患者护士应及时应对,冷静思考如何控制病区秩序,保持病区稳定,并同时通知病区其他医务人员,有序疏散隔离其他患者,以免造成他人伤害和引发病区混乱。 4.1 保护性约束的形式保护性约束有两形式,分为体力控制和机械性控制;临床护理中大多是先体力控制后,再行机械性控制。机械性控制的用具,国内目前以约束带为主(见图1)。 图1 约束带及使用方法 4.2 体力控制 4.2.1 措施兴奋患者大都不合作,甚至抗拒,出现攻击性行为。接触攻击行为的患者时,要组织4~5名医务人员在场,分别站在患者四面,使患者置于工作人员之中,距离要使患者够不着,以防遭到袭

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保护性约束管理制度 1.目的:约束因心理或生理因素而具有自伤或伤人趋势的病人的行为,以确保病人及其他人员的安全,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周到的医疗服务。同时,充分地尊重病人及家属对病情的知情权及对治疗的选择权,尊重患者人格和尊严。 2.范围:因心理、生理等原因造成不能自主控制行为需要保护性约束的病人。 3.权责: 3.1医生要严格掌握保护性约束的指征,对约束病人行为的必要性进行评估及再评估并做好记录。 3.2护士在使用保护性约束措施时要做好病情的观察、记录及健康教育。 4.定义:保护性约束是指用合适的约束工具约束因心理、生理等原因造成不能自主控制行为的病人,防止其发生自伤、伤人、非计划拔管等意外事件。 5.作业内容 5.1保护性约束一定要严格掌握指征,尽可能减少使用。 5.2医生或护士发现有需要采取措施约束病人行为的情况吋,医护之间要及时相互沟通,由医生下达医嘱,每天再次评估,若病情仍需约束,则重新开立医嘱,且记录在病程记录中。 5.3医生每次下达约束医嘱时必须对必要性进行评估,要向病人或/和家属说明约束病人的必要性和方法、约束病人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拒绝约束可能造成的后果、家属如何配合等情况,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5.4护士遵医嘱在采取约束病人行为前要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并记录。 5.5对病人采取约束措施后,护士要加强观察,至少每1小时巡视病人一次,检查约束带松紧是否合适、约束病人的器具是否安全、约束措施是否恰当、病情是否允许终止约束等情况。护士评估可以解除约束时,要通知医生检查病人,由医生决定是否解除约束。除ICU病区外,其他病区受到约束的病人一般要求家属留有能力看护病人的陪伴人员。 5.6严重精神疾患病人,如果上约束带后或采取其他约束措施后,仍难以保证病人自身及其他人员安全的,要及时向医务部或总值班报告,必要时将病人转到心理卫生病房,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5.7在约束病人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充分尊重病人及家属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注意对病人个人隐私的保密。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1

浅谈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的两面性

浅谈精神科保护性约束的两面性 发表时间:2014-01-03T10:36:10.1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11月第32期供稿作者:王芳 [导读] 保护性约束是辅助治疗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 王芳(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50)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059-02 保护性约束是指在精神科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病情的特殊情况,对其紧急实施的一种强制的最大限度限制其行为活动的医疗保护措施[1]。精神疾病患者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出现严重的兴奋、躁动、毁物、自伤、自杀及治疗护理不合作行为时,常常会对其采取保护性约束,即约束患者的行为,目的是保护患者,防止患者对自己、对他人及对环境的伤害。它能有效地限制患者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及防止患者伤人、自杀、自伤行为,达到控制精神病患者症状的目的,为各种治疗手段提供帮助。其在精神科的应用一直得到政治、伦理、法律和临床的广泛关注[2],一方面是精神病病人的权益需要得到保护;另一方面是精神病病人对自身、其他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危险应该降到最低[3,4]。尽管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的应用被认为是应对病人危害自身及其周围环境等紧急情况后能够依赖和最低程度应用的一项临床措施,但其应用依然十分普遍[5,6]。研究显示[7,8]保护性约束在精神科病房非常常见,住院期间42.6%的精神病患者曾被保护性约束。保证精神病患者的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如果保护性约束使用不当,不但会增加患者的对抗情绪,伤害患者的躯体,出现借助保护带自杀身亡,因行为被约束易被其他患者打伤、推倒跌伤、掐脖子等不安全现象的发生,甚至引发相关的医患纠纷。 1 保护性约束的对象和应用原则 1.1 保护性约束的对象 保护性约束是辅助治疗与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分析表明,保护性约束不仅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避免患者伤害他人、物品或自伤、自杀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意外因素对患者的伤害[9]。适应对象: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谵妄状态,一时不能用药控制其症状者。②癫痫.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一时不能控制者。③治疗需要时如输液、肌注或其他治疗不合作者。④其他特殊情况如老年病人,药物副反应引起病步态不稳,防跌伤残等确需暂时保护者。⑤极度兴奋、躁动、伴有身躯体疾患,用药一时难控制其躁动者。⑥有自伤、自杀、伤人、毁物、外逃等冲动行为者。为防范病人的暴力性行为,保护病人的安全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方可暂时实行保护性约束[10]。避免盲目、随意使用保护性约束,决不能滥用约束作为惩罚手段来惩罚患者。 1.2 谢斌等[11]建议保护性约束的应用原则 ①患者当时有伤害自身或者危害他人的危害性;②为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③有其他较少限制的措施,但在当时无法提供或使用后无效。 1.3 保护性约束的操作规范 ①实施保护性约束时要充分与家属沟通,尽量做到在家属自愿时进行保护性约束;②约束时动作切勿过于粗暴,忌压迫患者胸腹部或颈部,以防意外伤害患者;③在实施约束时,要注意约束技巧,防止骨折、脱臼、皮肤损伤;④保护性约束后,要在被约束局部加垫保护,保证不影响被约束部位的血液运行和肢体功能;⑤对被约束患者要专人负责,重点护理,及时巡视,防止受其他患者伤害,注意口腔护理,及时更换体位、更换溺湿的床单,防止发生褥疮。 2 保护约束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 2.1 固定保护行动受到限制,时间长未给患者翻身,其受压皮肤易发生褥疮。 2.2 活动保护时行动不灵活,易使约束处皮肤破损;自身能力防御降低,易被人推倒,且推倒后自我保护能力受到限制,导致外伤,使保护性约束成为住院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12]。 2.3 约束过紧易造成患者四肢血液循环障碍,出现缺血坏死或臂丛神经受压。 2.4 固定保护带保护方法不到位易造成意外,如过松易解脱。甚至作为自缢的工具。 2.5 被约束的患者未得到很好的隔离,易造成患者受其他患者的伤害出现意外,如掐脖子致窒息等。 2.6 各种约束患者的自尊和心灵会受到伤害,加上精神症状,容易出现自伤现象,如撞墙,也可出现辱骂他人的现象。 3 保护性约束中使患者出现意外的原因 3.1 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护理工作中由于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可出现心存侥幸、工作不认真、查对不严或查对错误、交接班不清楚、巡视不及时等情况。 3.2 保护性约束方法不到位过松或过紧,过松造成患者自己解开保护带,过紧易造成患者肢体血液循环障碍,出现缺血坏死。 3.3 未隔离被保护的患者,使被保护的患者与其他患者发生争执或被其他患者伤害,轻者挨打、被患者掐伤,重者跌倒致骨折、颅脑损伤或被掐死等。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要求精神科护士要绝对保证患者的安全,出了安全问题,解释原谅已不是现代社会的特点,解决的办法只有赔偿,损失的是医院、是医务人员,所以只有树立“保证患者的安全就是保护自己”的理念。出于控制病情的需要,对精神病患者采取保护性约束就必须保证患者的安全,清楚地认识保护性约束的两而性,知其利,更知其害。 参考文献 [1] 杨向东,高玉霞.对住院精神患者约束保护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06,10(07):660—661. [2] Holmes D,Kennedy S.Perron A.The mentally ill and social exclusion: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use of seclusion from the patient’s perspective[J].Issues Ment Heahh Nurs,2004,25(6):559—578. [3] Downey LV,Zun LS.Gonzales SJ.Frequency of alternative to restraints and seclusion and uses of agitation reduction technique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Gen Hosp Psychiatry,2007,29(6):470—474. [4] Anfang SA,Appelbaum PS.Civil commitment the American experience[J] .Isr J Psychiatry Relat Sci,2006,43(3):209—218. [5] Mayoral F,Torre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e10075311.html,e of coercive measures in psychiatry[J].Actas Esp Psiquiatr,2005,33(5):331—338. [6] Steinert T,Martin V,Baur M,et a1.Diagnosis-related frequency of compulsory measures in 10 German psychiatric hospitals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