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3 实验十三 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制备P310

13 实验十三 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制备P310

13 实验十三  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制备P310
13 实验十三  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制备P310

实验十三、硫酸四氨合铜的制备P310

一、实验内容

硫酸四氨合铜的制备

二、预习内容

1. 加热方法;冷却方法;沉淀的过滤和洗涤;结晶和重结晶。(教材)P43~51

2. 硫酸四氨合铜的制备-教材P310~312

二、预习思考题

1. 结晶时滤液为什么不可蒸干?

2. 目标产品为深蓝色,为什么有的时候做出的产品颜色偏浅,有的还夹杂着天蓝色?

3. 什么是晶体膜?

4. 在无机化合物的制备中常用到减压过滤与常压过滤,请简述二者的不同特点?减压过滤装置主要由哪三部分组成?减压过滤时要注意那些

地方(分别从滤纸的准备、抽滤结束后操作顺序等方面回答)?

5. 总结在大学化学实验G中做过的沉淀分离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6. 大学化学实验G实验中,无机化合物制备,尝试过几种从溶液中使结晶析出的方法?硫酸四氨合铜制备中晶体析出和硫酸亚铁铵中晶体

析出的方式有何区别?

7. 大学化学实验G中你尝试过的水浴加热方式有多少种?

8. 加热方式有几种?

硫酸四氨合铜(II)的制备及组成分析

实验一硫酸四氨合铜(II)的制备及组成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制备步骤并掌握其组成的测定方法。 2. 掌握蒸馏法测定氨的技术。 二、实验原理 硫酸四氨合铜(Ⅱ)( [Cu(NH3)4]SO4·H2O)为深蓝色晶体,主要用于印染、纤维、杀虫剂及制备某些含铜的化合物。本实验以硫酸铜为原料与过量的NH3·H2O反应来制备: [Cu(H2O)5]2++4NH3+SO42-=[Cu(NH3)4]SO4·H2O +5H2O 硫酸四氨合铜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因此在[Cu(NH3)4]SO4溶液中加入乙醇,即可析出[Cu(NH3)4]SO4·H2O晶体。 [Cu(NH3)4]SO4·H2O中的Cu2+、SO42-及NH3含量可以用吸光光度法、重量分析法、酸碱滴定法分别测定。 [Cu(NH3)4]SO4·H2O在酸性介质中被破坏为Cu2+及NH4+,加入过量NH3可以形成稳定的深蓝色配离子[Cu(NH3)4]2+。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A =kbc 式中:A为吸光度;k为有色溶液的摩尔吸收系数;c为试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b为液层的厚度。 配制一系列已知铜浓度的标准溶液,在一定波长下用分光光度计测定[Cu(NH3)4]2+溶液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由标准曲线法求出Cu2+离子的浓度,从而可以计算出样品中的铜含量。 [Cu(NH3)4]SO4·H2O在碱性介质中被破坏为Cu(OH)2和NH3。在加热条件下把氨蒸入过量的标准溶液中,再用标准碱溶液进行滴定,从而准确测定样品中的氨含量。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 1. 仪器:台秤、研钵、布氏漏斗、抽滤瓶、电子天平(0.1mg)、722分光光度计、吸量管(5mL、10mL)、容量瓶(50 mL、100 mL)、比色皿(2cm)、滴定管(酸式、碱式25mL)、锥形瓶(100mL)。

分组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分组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1.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晶体,如图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D) 饱和硯战铜溶液 硫酸铜晶怵 (第 1 题) A.溶剂的质量增加,颜色变浅 B.溶质溶解度不变,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增加,颜色变深 D.溶质溶解度不变,颜色不变 2.硫酸铜 晶体含有结晶水,食盐没有结晶水,则暴露在空气中比较稳定的是(B)A.硫酸铜B.食盐 C.硫酸铜和食盐 D.无法确定 3.在“冷却热饱和溶液来制备硫酸铜晶体”的实验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B) A.铁架台、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 B.烧杯、温度计、玻璃棒、酒精灯 C.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 D.冷凝管、酒精灯、蒸发皿、接收管 4.在t C时的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x克无水硫酸铜,可析出y克硫酸铜晶体。则x的差值表示的意义是(D) A.表示原溶液损失的溶剂质量 B.表示原溶液损失的溶质质量 C.表示原溶液增加的溶质质量 D.表示原溶液损失的饱和溶液的质量 5.实验一:用滴管吸取饱和蔗糖水溶液,将其滴在玻璃片上,放置在空气中晾干,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二:在30毫升沸水中不断加入硝酸钾至不再溶解为止,将上层热的饱和溶液倒入另一只烧杯里,把盛有热饱和溶液的烧杯放在冷水中降温(如图所示),观察实验现象。 (第5题)

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描述可知,使晶体析出通常有蒸发溶剂和冷却热饱和溶液两种方

法。 6.在20 C时,把5克硫酸铜晶体(CuS04 ? 5H2O)溶于95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C) A.等于5% B.大于5% C.小于5% D.无法确定 【解析】5克硫酸铜晶体溶于水后,其中的结晶水变为溶剂,因此溶质小于5克。溶 液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探究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探究 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新课标)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中,为了讲解浓硫酸的氧化性,设计了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实验4-9),教材中关于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是这样叙述的:“我们已经知道,铜不能与酸反应放出H2。但浓硫酸却可以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除生成硫酸铜外,还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实验装置及现象如下图-1所示) 一、提出问题 在实际操作时,试管底部往往有黑色沉淀物,反应所形成的溶液呈灰绿色,加热时间长一些,溶液颜色可变浅。 如果有硫酸铜生成,溶液应该是蓝色,为什么溶液呈灰绿色而且试管底部有黑色物质出现呢?为了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并且解释这些现象,我们从反应产物和反应条件两方面着手对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做了一些探究。 二、实验验证 实验仪器: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小试管、单孔橡皮塞、双孔橡皮塞、温度计、导管与橡皮管若干; 实验药品:铜丝、铜片、不同浓度的浓硫酸、品红溶液、蒸馏水。 (一)浓硫酸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我们先来探究当铜片规格相同、硫酸过量时,浓硫酸浓度对实验的影响。 1.实验过程 【实验1-1】取18.4mol/L浓硫酸3mL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放一小块铜片,并用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开始加热一会儿后产生气泡,在铜片表面有细小黑色颗粒状物质生成并进入浓硫酸中,形成黑色悬浊液。随着温度升高,直至沸腾,黑色颗粒状物质逐渐转变成细小灰白色颗粒状。试管中出现大量白雾,品红溶液褪色。停止加热静置,未反应的铜表面有黑色物质,试管底部沉淀的固体物质呈灰白色,试管中的液体呈灰绿色。继续冷却试管时,溶液的颜色慢慢变浅。将此无色溶液倒入废液缸中,向试管中残留的灰白色固体中加少量蒸馏水,所得溶液呈很浅的蓝色。 【实验1-2】取16mol/L浓硫酸3mL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放一小块铜片,并用酒精灯加热。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八、- 刖言 冷却热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可以得到硫酸铜晶体,但晶体析出的情况、形状大小都会因实验用品的差异、实验过程中的变量有所不同。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参照初三化学【下册】课本 P40中明矶晶体的制取方法和借鉴往届学生制作硫酸铜晶体的经验,结合网上查找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制取硫酸铜晶体的实验,共耗时10天才成功完成。 一、实验仪器、药品、材料 线圈,碗一个,硬纸片一张、硫酸铜粉末若干。 二、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放入比室温高10?20C的水,并加入足量硫酸铜; 2.用筷子搅拌,直到有少量晶体不能再溶解; 3?待溶液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3?5 C时,把模型放入碗中; 4.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 5.取出线圈后往烧杯中加入温水,使其成为比室温高10?15°C的溶液,并补充适量硫 酸铜,使其饱和; 6.用硬纸片盖好,静置过夜;每天观察,重复5、6项的操作过程。 7.三、实验注意 1.所用试剂必须纯净,如含有杂质就很难获得完整的晶形。 2.控制溶液的浓度,如果溶液过浓,析晶速率太快,不易形成晶形完整的晶体;如 超过饱和溶液浓度不大,结晶速率太慢,小晶体慢慢长大。制备小晶体时,用高于室温 20C?30C的饱和溶液;以后添加的饱和溶液应是高于室温15C?20C的溶液,每次加入量约为原溶液的1/10,添加时要把晶体取出,等溶液温度均匀后再把晶体浸入。 3.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可用布或棉花把烧杯包好。白天温 度较高时可把晶体取出,到晚上再放回溶液中。 4.所用容器必须洁净,要加盖以防灰尘落入。 四、实验过程 五、实验结论 (1)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严格控制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加快晶 体的成形速率; (2)使用铁丝作为模型,不能使硫酸铜饱和溶液结晶,因为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能

硫酸铜晶体培养原理

原理:从硫酸铜饱和溶液随温度升高溶解度显著增大,制取晶体常采用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用品:烧杯、表面皿、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漏斗、量筒、玻璃棒、镊子、滤纸、细线、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操作: 1、制取小晶体:在盛100mL水的烧杯里,加入研细的硫酸铜粉末10g,同时加1mL稀硫酸(防止硫酸铜水解),加热,使晶体完全溶解。继续加热到80—90℃,趁热过滤,滤液流入一洗净并用热水加温过的烧杯里,加盖静置。经几小时或一夜,将会发现杯底有若干颗小晶体生成. 2、小晶体的长大:拣取一颗晶形比较完整的晶体,用细线系住,悬挂在盛饱和硫酸铜溶液的烧杯里,并加盖静置。每天再往烧杯里加入少量微热的饱和硫酸铜溶液,小晶体会逐渐长大,成为一块大晶体。 成败关键: (1)所用试剂必须纯净,如含有杂质就很难获得完整的晶形。 (2)控制溶液的浓度,如果溶液过浓,析晶速率太快,不易形成晶形完整的晶体;如超过饱和溶液浓度不大,结晶速率太慢,小晶体慢慢长大。制备小晶体时,用高于室温20℃—30℃的饱和溶液;以后添加的饱和溶液应是高于室温15℃—20℃的溶液,每次加入量约为原溶液的1/10,添加时要把晶体取出,等溶液温度均匀后再把晶体浸入。 (3)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可用布或棉花把烧杯包好。白天温度较高时可把晶体取出,到晚上再放回溶液中。 (4)所用容器必须洁净,要加盖以防灰尘落入。 3、小晶体的制取:一次结晶析出的晶体如果太小,可拣取几颗晶形完整的,用高于室温的饱和溶液再进行培养,使其长大到可以用细线系住。也可以在滤液中挂入细线,当溶液冷却时便在细线上析出小晶体,保留一颗晶形完整的(其余剥掉)做晶种,按步骤2操作使其长大。 4、硫酸铜溶液易结晶形成完整的大晶体,建议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制取大晶体。 CuO+H2SO4(浓)得到硫酸铜溶液,加热此溶液一直到沉淀不能溶解为止,冷却溶液,便能得到硫酸铜晶体。 要制备一块有规则的大晶体硫酸铜,首先要制备硫酸锕品种。其方法是。用蒸馏水和分析纯硫酸铜晶体既制一烧杯煮沸状态的近饱和溶液,然后将烧杯置于盛有热开水的面盆中(盖上表面器)让其自然冷却。开始出现晶种是在液体表面,慢慢长大下沉,过一会儿烧杯底上出现许多小品体。小心墩出品体,选用形状完整的晶体作晶种,并甩普通线扎牢作为下‘一步制备大晶体的晶种。制备大晶体硫酸铜要在保温杯中进行。方法是。先制备好一烧杯煮沸状态的饱和硫酸钢溶液(也可以用近饱和溶液),然后倒入保温杯中(保温杯事先用开水预热过),注意不可把杯底部的晶体倒入保温杯,最后将晶种置于溶液中央位置,将线一端系在杯盖上,盖好杯盏。过凡小时,一块有规则大晶体硫酸铜就形成了。实验关键。①必须用纯净晶体和蒸馏水。 ②容器必须十分清洁。③选用的晶种大小不论,但形状一定要完整。④保温杯中溶液不可有未溶勰的任何物质。几点说明;(1)放入撼种后一小时左右检查一次结晶情况。如果发现放入的品种消失了,说明溶液尚未达到饱和,可以另选一颗较大鼎种继续进行结晶实验l如果发现长大晶体形状不规则,说明品种形状没有选择好,应另换鼎种继续结晶

配合物化学课后练习

六、配合物化学 1.写出下列各配合物或配离子的化学式 (1) 硫酸四氨合铜(II) (2) 二氰合银酸根离子 (3) 二羟基·四水合铝(III)离子(4) 三氯·(乙烯)合铂(II)酸钾 (5) 四硫氰·二氨合铬(III)酸铵(6) 顺式—二氯二氨合铂(II) 2.下列各配合物或配离子中,哪些符合EAN规则?哪些不符合EAN规则? (1) Cr(CO)5(2) Mn(CO)6(3) (ph3P)2Fe(CO)3 (4) [Fe(CN)6]4–(5) [Co(NH3)5Cl]+ 3.用EAN规则画出下列各分子的结构式 (1) [HRu(Pph3)3]+(2) [H3Re3(CO)10]2– (3) Mo(CO)2(C5H5)4(4) H4Co4(C5H5)4 (5) [Ni3(CO)2(C5H5)3]+(6) Re(CH3)2(C5H5)(C5H5CH3) 4.用EAN规则,完成下列各反应,填写下列反应系列中相应化合物的结构式 Fe(CO)5 + –n CO A –CO B –H 二聚 C 5.在腌肉时,加入亚硝酸钠,能产生NO,NO与由蛋白质中解离出来的硫和铁结合,生成[Fe4S3(NO)7]-,后者有抑菌,防腐作用。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该离子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1) 请把图上的所有铁原子涂黑,并从上至下用 Fe(A)、Fe(B)、Fe(C)、Fe(D)标记。 (2) 已知铁的平均氧化数为0.5,试确定每个Fe 的氧化数。 (3) 设在配合物里的每个铁原子都采取sp3杂 化,指出每个铁原子中3d电子的数目。 (4) [Fe4S3(NO)7]-离子可以被还原,生成一个含 Fe2S2环的化合物,表示为[Fe2S2(NO)4]2-,请回答下列各问题: (I) 写出阴离子[Fe2S2(NO)4]2-的结构式; (II) 用阿拉伯数字给出每个铁原子的氧化态; (III) [Fe2S2(NO)4]2-会转化为[Fe2(SCH3)2(NO)4]n,它是一种致癌物。 下列三种物种中,哪一个被加到S原子上? ( i ) CH3+,( ii ) CH3,( iii ) CH3-,n = ? 6.十九世纪末,化学家发现了镍(Ni)细粉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Ni(CO)4。Ni原子的价电子与CO配体提供的电子数等于18——EAN规则(或18电子规则),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用EAN规则预言Fe(0)和Cr(0)的二元羰基化合物的分子式? (2) 用EAN规则预言最简单的二元铬(o)—亚硝基化合物应具有什么组成? (3) 解释为什么Mn(0)和Co(0)不生成所谓单核中性羰基化合物,而生成有金属—金属键 的化合物? (4) V(CO)6以及(1)、(2)问中提出的化合物是顺磁性还是反磁性? (5) 18电子规则对铬和苯合成的化合物也适用,写出此配合物的结构式。 7.化合物的种类繁多,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许多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isomerism),试画出(Me2PCH2CH2PMe2)2Fe(CO)的所有可能的立体异构体。(Me = CH3)。 在结构式中Me2PCH2CH2PMe2可简化成P P(双齿配体) 8.配合物A是1936年由Jensen合成的,它的化学式为Ni[P(C2H5)3]2Br3。化合物呈顺磁性,

制取硫酸铜大晶体探究实验报告

制取硫酸铜大晶体实验探究报告 学校: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班级:初三(4)班 组员:丘子贞、郑康维、谢广俊 作品名称:《蓝色妖姬》

实验名称:制取硫酸铜大晶体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①培养化学实验中的动手能力和简单分析能力 ②探究如何制取形状规则的硫酸铜大晶体 实验用品:250ml烧杯两个、碗、玻璃棒、医用纱布、小水盆、保鲜膜、棉线、头发、笔、小刀、小盒子、透明指甲油、五水硫酸铜(分析纯)试剂一瓶(500g/瓶) 前期实验记录(准备期):

后期实验记录(培养期):

①晶体表面突起的薄片状小晶体被轻易切除 ③打磨晶体后刀刃变浅红,现疑似铁锈的痕迹。 ④晶体继续按菱形轮廓慢慢生长。 晶体慢慢长大。到第7天时晶体长约4.5cm。 几天后晶体表面开始泛白,再具有光泽。 几天后晶体仍保持原有光泽。

实验结论: 硫酸铜晶体的形状是一定的,但是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由于实验设备有限和外界影响等各种因素,想要培养出完全规则的硫酸铜晶体非常困难。我们只能尽自己所能,培养出形状相对规则的硫酸铜晶体。 实际形成的晶体形状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过归纳总结,想要培养出形状相对规则的硫酸铜晶体,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尽量挑选形状完整的小晶体作为晶核; ②使用头发绑晶核; ③等待热饱和溶液完全冷却并进行过滤后再把晶核放入; ⑤在溶液析晶的过程中要意防震防尘; ⑥取出晶体后要及时清理晶体上的各种突起。 制取硫酸铜晶体是一个繁琐的过程,只有具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耐心的操作,才有可能培养出理想的晶体。 实验体会: Part1:做探究实验最重要的就是多做对比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多留意细微的现象,做好实验记录并进行简单分析。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通过咨询老师、查阅资料等方法解决。只有具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和勤于动手动脑的意识,我们才能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Part2:本次探究实验耗时近一个月,期间我们因经验不足、操作疏忽等因素,经历了数十次失败。但我们不抛弃不放弃、不断总结经验,最终取得了一定的实验成果。这次探究实验经历也让我们懂得了:任何的成功都需要科学的方法和不懈的坚持。 改进建议: ①着手做实验前应先查阅大量资料,多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以免在实验前期因经验 不足耗费大量时间; ②实验过程中应更加严格把控外界因素介入,以免影响晶体生长; ③实验过程中应更勤于拍照记录。 成果展示: 作品名称:蓝色妖姬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改进实验报告

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改进 长武中学陈宝凤 【问题的提出】 在研究浓H2SO4的化学性质时,Cu与浓H2SO4的反应是用来说明浓H2S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的一个典型反应,为使学生能全面理解并掌握这一重要化学反应,在教材中设计了有关铜和浓硫酸发生反应的演示实验。人教版教材必修一中的实验装置图为: 但若按教材中所提供的装置进行实验,很难得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过多的浪费药品,而且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污染环境,尾气处理得不够充分.人教版标准实验教科书中针对以上弊端作了如下改进:用长铜丝代替铜片,在胶塞一侧挖一个凹槽,使铜丝从凹槽处伸出,反应结束后,将铜丝抽出液面,反应即停止。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发现,在胶塞上挖凹槽大小不好把握,铜丝质地软,穿过胶塞后导致气密性不好,导出的气体不足,品红褪色现象不明显。.因此,我们应该从实验装置入手,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 【实验目的】 1.认识浓硫酸与铜的反应,进一步了解SO2的性质。

2.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学会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从实验中学会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3.培养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体会设计实验以及验证实验的乐趣。【实验原理】 铜与浓硫酸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H2SO4(浓)+Cu===CuSO4+2H2O+SO2↑ Cu与浓H2SO4反应生成SO2说明浓H2S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而产生的SO2具有漂白性,同时SO2也是一种酸性气体,在实验中可以用品红试纸验证SO2具有漂白性,用蓝色石蕊试纸验证SO2是一种酸性气体。 【实验装置图】 (说明)将5ml的注射器插入胶塞。在注射器的柱塞末端系上一段细铜丝,并在细铜丝的另一端系上一段螺旋状的粗铜丝,用于反应。

铜氨纤维基本知识及性能

铜氨纤维基本知识及性能 铜氨纤维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它是将棉短绒等天然纤维素原料溶解在氢氧化铜或者碱性铜盐的浓氨溶液内,配成纺丝液,在水或稀碱溶液的凝固浴中纺丝成形,再在含2-3%硫酸溶液的第二浴内使铜氨纤维分子化学物分解再生出纤维素。生成的水合纤维素,经后加工即得到铜氨纤维。 性能及特性 铜氨纤维的截面呈圆形,无皮芯结构,纤维可承受高度拉伸,制得的单丝较细,一般在1.33dtex以下(1.2旦),可达0.44dtex(0.4旦)。所以面料手感柔软,光泽柔和,有真丝感。 铜氨纤维的吸湿性与粘胶纤维接近,其公定回潮率为11%,在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可达到12-13%,在相同的染色条件下,铜氨纤维的染色亲和力较粘胶纤维大,上色较深。 铜氨纤维的干强与粘胶纤维接近,但湿强高于粘胶纤维,耐磨性也优于粘胶纤维。 浓硫酸和热稀酸能溶解铜氨纤维,稀碱对其有轻微损伤,强碱则可使铜氨纤维膨胀直至溶解。铜氨纤维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而溶于铜氨溶液。 铜氨纤维比较昂贵,具有会呼吸、清爽、抗静电、悬垂性佳四大功能,其最吸引人的特性为具吸湿、放湿性,属呼吸、清爽的纤维。铜氨纤维的用途与粘胶纤维大体一样,但铜氨纤维的单纤比粘胶纤维更细,其产品的服用性能极佳,性能近似于丝绸,极具悬垂感。加上其具有较好的抗静电的功能,即使在干燥的地区穿着仍然具有良好的触感,可避免产生闷热的不舒适感,这是使之成为一直受欢迎的内衣里布的重要原因,且至今仍然处于无可取代的地位。目前铜氨纤维已从里布推向面料,成为高级套装的最佳素材。作为面料它手感柔软,光泽柔和,符合环保服饰潮流,所以常用做高级织物原料,特别适用于与羊毛、合成纤维混纺或纯纺,做高档针织物,如做针织和机织内衣、女用袜子以及丝织缎绸女装衬衣、风衣、裤料、外套等。 因为铜氨纤维原料为棉花中棉籽的短绒毛所提炼而来,又由于每年都可由棉花提炼,因此,不会造成森林砍伐的破坏,是一种对人类、地球生态环境最温和的纤维。铜氨纤维易受土壤及水中细菌分解,不会破坏自然环境,就算燃烧也不会有毒性气体出现,是迎合当今环保趋势的“绿色纺织品”。

硫酸四氨合铜

综合化学实验硫酸四氨合铜(II)的制备及组成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硫酸四氨合铜(II)的制备步骤。 2.掌握其组成的测定方法,并进一步学会确定络合比组成的方法。 【实验原理】 硫酸铜与过量氨水作用生成铜络合物,在乙醇介质中析出沉淀,过滤、洗涤得硫酸四氨合铜(II)络合物。络合物溶液中铜离子利用络合滴定法测定,而络合物溶液中氨可通过酸碱滴定法中的返滴定法测定,进而可测得络合物的络合比。 【仪器试剂】 1HCl 1.6 mol/L 9. 浓NH3·H2O 2邻苯二甲酸氢钾(固体)10. 0.2%酚酞 3NH3·H2O-NH4Cl 缓冲溶液pH=9.2 11 CuSO4.5H2O (固体) 4EDTA二钠盐(固体)12 95% 乙醇 5甲基红指示剂0.2% 13 乙醇-浓NH3·H2O 1:2(V:V)6NaOH(固体)14 1+5 NH3·H2O 7紫脲酸铵指示剂(固体) 8CuSO4标准溶液(0.02000 mol/L) 【实验内容】 一、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配制0.1 mol/L NaOH标准溶液300 mL 2)0.1 mol/L 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称取KHC8H4O4基准物质0.4~0.6g 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40~50mL水使之溶解后,加入2~3滴0.2%的酚酞指示剂,用待标定的NaOH溶液滴定至呈现微红色,保持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3)配制0.02 mol/L EDTA标准溶液300mL 4) 0.02 mol/L 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 移取铜标准溶液25.00 mL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50 mL水,逐滴加入1+5 NH3·H2O 至刚刚出现沉淀,在加入10 mL NH3·H2O-NH4Cl缓冲溶液和少量(约黄豆粒大小)紫脲酸铵,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棕黄→紫红色)。

大学化学实验 五水硫酸铜的制备

实验二五水硫酸铜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由不活泼金属与酸作用制备盐的方法及重结晶法提纯物质。 2.练习和掌握台天平、蒸发皿、坩埚钳、表面皿的使用。 3.学会倾滗法,减压过滤,溶解和结晶;固体的灼烧。 二.实验原理 1.制备原理:Cu + 2HNO3 + H2SO4 =CuSO4 +2NO2(↑) + 2H 2O CuSO4 +5H2O = CuSO4·5H2O 铜是不活泼金属,不能直接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制备硫酸铜,必须加入氧化剂。在浓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液中,浓硝酸将铜氧化成Cu2+,Cu2+与SO42-结合得到产物硫酸铜。 2.提纯原理: 未反应的铜屑(不溶性杂质)用倾滗法除去。利用硝酸铜的溶解度在273K~373K范围内均大于硫酸铜溶解度的性质,溶液经蒸发浓缩后析出硫酸铜,经过滤与可溶性杂质硝酸铜分离,得到粗产品。 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用重结晶法提纯。在粗产品硫酸铜中,加适量水,加热成饱和溶液,趁热过

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冷却,析出硫酸铜,过滤,与可溶性杂质分离,得到纯的硫酸铜。

T/K273293313333353373 五水硫酸 23.132.044.661.883.8114.0 铜 硝酸铜83.5125.0163.0182.0208.0247.0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1 仪器烧杯量筒热过滤漏斗减压过滤装置台称坩埚钳,蒸发皿。 2 试剂Cu (s) 、H2SO4、HNO3(2.5mol/L; 0.5mol/L) 四.操作步骤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结果:1.上述得到的粗产品的重量为:5.30g 2.重结晶后得到的产品重量为:2.39 g 分析:1. Cu —CuSO4 —CuSO4·5H2O(s) 64 160 250 1.5g 3.75g 5.86g 产率= 5.30g/5.86g×100% = 90.4% 2.理论重结晶率为:(8 3. 8g-27.5g)/83.8*100%=67.2% 实际重结晶率为:2.39 / 5.30 * 100% = 45.1% (在283K与353k时的溶解度分别为27.5g/100g水、83.8g/100g水) 六.讨论 ●:1.列举从铜制备的其他方法,并加以评述。 答:由铜制备硫酸铜时铜的价态升高了,因此各种制备方法的共同点是找一个氧化剂。氧化剂不同,制备上有差异,因此,每一种制备方法均有优缺点,请根据此思路考虑其他制备方法。同样由铜制备氯化铜、醋酸铜的关键也是找氧化剂,只是酸根不同而已。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5

无 机 综 合 实 验 报 告 理学院

题目Ⅰ利用粗铜粉制备硫酸四氨合铜(Ⅱ)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铜粉制备硫酸铜的方法。 2.用精制的硫酸铜通过配位取代反应制备硫酸四氨合铜(Ⅱ)。 3.掌握和巩固倾析法、减压过滤、蒸发浓缩和重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 4.掌握固体的灼烧、直接加热、水浴加热和溶解等操作。 二、实验原理 1.利用废铜粉灼烧氧化法制备CuSO4·5H2O: 先将铜粉在空气中灼烧氧化成氧化铜,然后将其溶于硫酸而制得: 2Cu + O2 === 2CuO(黑色) CuO + H2SO4 === CuSO4 + H2O 由于废铜粉不纯,所得CuSO4溶液中常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FeSO4、Fe2(SO4)3及其他重金属盐等。Fe2+离子需用氧化剂H2O2溶液氧化为Fe3+ 离子,然后调节溶液pH≈4.0,并加热煮沸,使Fe3+离子水解为Fe(OH)3沉淀滤去。其反应式为 2Fe2+ + 2H+ + H2O2 === 2Fe3+ + 2H2O Fe3+ + 3H2O === Fe(OH)3↓+ 3H+ CuSO4·5H2O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因此粗硫酸铜中的其他杂质,可通过重结晶法使杂质在母液中,从而得到较纯的蓝色水合硫酸铜晶体。 硫酸铜晶体的化学式可写为[Cu(H2O)4]SO4·H2O,习惯上简写为CuSO4·5H2O,其中5个水分子结合的方式有所不同,Cu2+有空轨道,每个Cu2+可以跟4个水分子形成配位键,离子还可与1个水分子里的H原子形成氢键。 水合硫酸铜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逐步脱水,其反应式为 CuSO4·5H2O === CuSO4·3H2O + 2H2O(48℃) CuSO4·3H2O === CuSO4·H2O + 2H2O(99℃) CuSO4·H2O === CuSO4 + H2O(218℃) 2.硫酸四氨合铜(Ⅱ)([Cu(NH3)4]SO4·H2O)的制备 硫酸四氨合铜(Ⅱ)([Cu(NH3)4]SO4·H2O)为蓝色正交晶体,在工业上用途广泛,主要用于印染,电镀,纤维,杀虫剂的制备和制备某些含铜的化合物。本实验通过将过量氨水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得硫酸四氨合铜。离子反应式为: [Cu(H2O)6]2+ +4NH3 +SO42- ====[Cu(NH3)4]SO4·H2O+5H2O 硫酸四氨合铜溶于水但不溶于乙醇,因此在硫酸四氨合铜溶液中加入乙醇,即可析出深蓝色的[Cu(NH3)4]SO4·H2O晶体。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1.仪器: 托盘天平、恒温烘箱、干燥器、温度计(300℃)、瓷坩埚、研钵、烧杯(50mL)、电炉、布氏漏斗、抽滤瓶、精密pH试纸、蒸发皿、表面皿,水浴锅、量筒(10mL)。 2.试剂: 铜粉、无水乙醇、H2SO4(2mol·L-1)、H2O2(3%)、K3[Fe(CN)6](0.1mol·L-1)、NaOH(2mol·L-1)、氨水NH3·H2O(1:1)。 四、实验步骤

14硫酸四氨合铜

实验十四硫酸四氨合铜(II)的制备及组成分析 【实验目的】 1.了解硫酸四氨合铜(II)的制备步骤。 2.掌握其组成的测定方法,并进一步学会确定络合比组成的方法。 【实验原理】 硫酸铜与过量氨水作用生成铜络合物,在乙醇介质中析出沉淀,过滤、洗涤得硫酸四氨合铜(II)络合物。络合物溶液中铜离子利用络合滴定法测定,而络合物溶液中氨可通过酸碱滴定法中的返滴定法测定,进而可测得络合物的络合比。 【仪器试剂】 1HCl 1.6 mol/L 9. 浓NH3·H2O 2邻苯二甲酸氢钾(固体)10. 0.2%酚酞 3NH3·H2O-NH4Cl 缓冲溶液pH=9.2 11 CuSO4.5H2O (固体) 4EDTA二钠盐(固体)12 95% 乙醇 5甲基红指示剂0.2% 13 乙醇-浓NH3·H2O 1:2(V:V)6NaOH(固体)14 1+5 NH3·H2O 7紫脲酸铵指示剂(固体) 8CuSO4标准溶液(0.02000 mol/L) 【实验内容】 一、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配制0.1 mol/L NaOH标准溶液300 mL 2)0.1 mol/L 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 称取KHC8H4O4基准物质0.4~0.6g 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40~50mL水使之溶解后,加入2~3滴0.2%的酚酞指示剂,用待标定的NaOH溶液滴定至呈现微红色,保持半分钟内不褪色,即为终点。 3)配制0.02 mol/L EDTA标准溶液300mL 4) 0.02 mol/L 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 移取铜标准溶液25.00 mL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50 mL水,逐滴加入1+5 NH3·H2O 至刚刚出现沉淀,在加入10 mL NH3·H2O-NH4Cl缓冲溶液和少量(约黄豆粒大小)紫脲酸铵,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棕黄→紫红色)。

硫酸铜的制备及结晶水的测定_

硫酸铜的制备及结晶水的测定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废铜粉制备硫酸铜的方法; 2.练习减压过滤、蒸发浓缩和重结晶等基本操作;3.了解结晶水的测定方法,认识物质热稳定性和分子结构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利用废铜粉灼烧氧化法制备CuSO 4·5H 2O :先将铜粉在空气中灼烧氧化成氧化铜,然后将其溶于硫酸而制得: 2Cu + O 2=== 2CuO (黑色) CuO + H 2SO 4=== CuSO 4+ H 2O 由于废铜粉不纯,所得CuSO 4溶液中常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FeSO 4、Fe 2(SO 4)3及其它重金属盐等。Fe 2+离子需用氧化剂H 2O 2溶液氧化为Fe 3+离子,然后调节溶液pH ≈4.0,并加热煮沸,使Fe 3+离子水解为Fe(OH)3沉淀滤去。其反应式为 2Fe 2++ 2H ++ H 2O 2=== 2Fe 3++ 2H 2O Fe 3++ 3H 2O === Fe(OH)3↓+ 3H +

CuSO 4·5H 2O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因此粗硫酸铜中的其它杂质,可通过重结晶法使杂质在母液中,从而得到较纯的蓝色水合硫酸铜晶体。水合硫酸铜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逐步脱水,其反应式为 CuSO 4·5H 2O === CuSO 4·3H 2O + 2H 2O CuSO 4·3H 2O === CuSO 4·H 2O + 2H 2O CuSO 4· H 2O === CuSO 4+ H 2O 1 mol CuSO 4结合的结晶水的数目为:24 H O CuSO n n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 托盘天平,瓷坩埚,泥三角,酒精灯,烧杯(50mL),电炉,布氏漏斗,吸滤瓶,精密pH试纸,蒸发皿,表面皿,水浴锅,量筒(10mL)。 废铜粉, H 2SO 4 (2mol·L-1), H 2 O 2 (3%), K 3[Fe(CN) 6 ](0.1mol·L-1), NaOH(2mol·L-1),无水乙醇。

无机与分析化学第4章_习题答案

第四章配位化合物习题参考解答 1. 试举例说明复盐与配合物,配位剂与螯合剂的区别。 解复盐(如KCl·MgCl2·6H2O)在晶体或在溶液中均无配离子,在溶液中各种离子均以自由离子存在;配合物K2[HgI4]在晶体与溶液中均存在[HgI4]2-配离子,在溶液中主要以[HgI4]2-存在,独立的自由Hg2+很少。 配位剂有单基配位剂与多基配位剂:单基配位剂只有一个配位原子,如NH3(配位原子是N);多基配位剂(如乙二胺H2N-CH2-CH2-NH2)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这种多基配位体能和中心原子M形成环状结构的化合物,故称螯合剂。 2. 哪些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可以作为配合物的形成体?哪些分子和离子常作为配位体?它们形成配合物时需具备什么条件? 解配合物的中心原子一般为带正电的阳离子,也有电中性的原子甚至还有极少数的阴离子,以过渡金属离子最为常见,少数高氧化态的非金属元素原子也能作中心离子,如Si(Ⅳ)、P(Ⅴ)等。 配位体可以是阴离子,如X-、OH-、SCN-、CN-、C2O4-等;也可以是中性分子,如H2O、CO、乙二胺、醚等。 它们形成配合物时需具备的条件是中心离子(或原子)的价层上有空轨道,配体有可提供孤对电子的配位原子。 3. 指出下列配合物中心离子的氧化数、配位数、配体数及配离子电荷。 [CoCl2(NH3)(H2O)(en)]Cl Na3[AlF6] K4[Fe(CN)6] Na2[CaY] [PtCl4(NH3)2]

K2[PtCl6] [Ag(NH3)2]Cl [Cu(NH3)4]SO4 K2Na[Co(ONO)6] Ni(CO)4 [Co(NH2)(NO2)(NH3)(H2O)(en)]Cl K2[ZnY] K3[Fe(CN)6] 二硫代硫酸合银(I)酸钠四硫氰酸根?二氨合铬(III)酸铵; 四氯合铂(II)酸六氨合铂(II) 二氯?一草酸根?一乙二胺合铁(III)离子 硫酸一氯?一氨?二乙二胺合铬(III) 解Na3[Ag(S2O3)2] NH4[Cr(SCN)4(NH3)2] [Pt(NH3)6][PtCl4] [FeCl2(C2O4)(en)]-[CrCl(NH3)(en)2]SO4

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制备及组分分析

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制备及组分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制备步骤并掌握其组成的测定方法; 2.掌握蒸馏法测定氨的技术 二、实验原理 硫酸四氨合铜([Cu(NH3)4]SO4)常用作杀虫剂、媒染剂在碱性镀铜中也常用作电镀液的主要成分,在工业上用途广泛。硫酸四氨合铜属中度稳定的绛蓝色晶体,常温下在空气中易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铜的碱式盐,使晶体变成绿色的粉末 1. 制备 CuSO4+4NH3+H2O=([Cu(NH3)4]SO4)·H2O 由于硫酸四氨合铜在加热时易失氨,所以其晶体的制备不宜选用蒸发浓缩等常规的方法。 析出晶体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向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氨气,并加入一定量硫酸钠晶体,使硫酸四氨合铜晶体析出。 另一种方法,是根据硫酸四氨合铜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远小于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性质。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浓氨水之后,再加入浓乙醇溶液使晶体析出。 2. 组分分析 1)NH3 含量的测定: Cu(NH3)4SO4+NaOH=CuO↓+4NH3↑+Na2SO4+H2O NH3+HCl(过量)=NH4Cl HCl(剩余量)+NaOH=NaCl + H2O 2)SO42-含量的测定: SO42- + Ba2+ =Ba SO4↓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

CuSO 4·5H 2O 晶体、浓氨水、乙醇95%、L HCl 、L NaOH 溶液 烧杯、酒精灯、洗瓶、药匙、抽滤漏斗 四、 实验步骤 1. 制备 (一)硫酸四铵合铜的制备 取10g 溶于14mL 水中,加入20mL 浓氨水, 沿烧杯壁慢慢滴加35mL95%的乙醇,然后盖上表面皿。静置析出晶体后,减压过滤,晶体用1:2的乙醇与浓氨水的混合液洗涤,再用乙醇与乙醚的混合液淋洗,然后将其在60 ℃左右烘干,称重,保存待用。 2. 组分分析 NH 3的测定(装置) 称取-0.30g 样品,放入250mL 锥形瓶中,加80mL 水溶解,再加入10 mL10%的NaOH 溶液。在另一锥形瓶中,准确加入30-35mL 标准HCl 溶?L -1),放入冰浴中冷却。 按图 装配好仪器,从漏斗中加入3-5 mL10% NaOH 溶液于小试管中,漏斗下端插入液面下2-3cm 。加热样品,先用大火加热,当溶液接近沸腾时改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蒸馏1h 左右。即可将氨全部蒸出。蒸馏完毕后,取出插入HCl 溶液中的导管,用蒸馏水冲洗导管内外,洗涤液收集在氨吸收瓶中,从冰浴中取出吸收瓶,加 2 滴% 的 甲基红溶液,用标准NaOH 溶液?L -1) 滴定剩余的溶液 L HCl 溶液的标定 L NaOH 溶液的标定 注意:基准物质的质量 计算NH 3含量 NH3%= %1001000 04.17)(2211???-s m V C V C

硫酸铜晶体制作方法图文整理

首先您所需的设备:100ml的玻璃容器200ml烧杯搅拌棒能提供热水的装置一个密封塑料瓶漏斗滤纸等 STEP1您需要购买硫酸铜(分析纯)试剂 STEP2 查阅五水合硫酸铜的溶解度(这里给出部分) 0℃23、1 10℃27、5 20℃32 30℃37、8 40℃44、6 50℃不详60℃61、8 70℃不详80℃83、8 90℃不详100℃114 STEP3称取室温下溶解度多3g左右的硫酸铜,溶于100ml热水中(实验中所用的水不能就是自来水,可以就是饮用水,推荐屈臣氏蒸馏水),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倒入干净的玻璃容器中,盖上盖子,静置一天 STEP4如果您发现完全冷却后,容器底部有大量碎晶,没有完整的小晶体,那就重复STEP3,原因可能就是冷却过快、水中有杂质或者在冷却过程中频繁扰动溶液。如果您得到了几个完整的小晶体(称为晶核)那请进行下一步 STEP5得到了晶核,您就可以真正开始您的晶体培养了!首先您要配置较大量的饱与溶液(也就就是溶解固体达到最大无法继续再溶的溶液)(200ml),当然您上一步剩余的溶液应该并入此步骤的溶液中。具体的配置常温饱与溶液的方法就是:称取室温下溶解度多2g左右的硫酸铜,溶解在200ml热水中,完全冷却后过滤(这一步您也可能得到好的晶核),保留滤液,剩余的固体放入一个密封塑料瓶中,放入水。这个塑料瓶的目的就是保存您以后分离得到的硫酸铜固体,并且可以同时得到室温下的饱与硫酸铜溶液。 STEP6晶体培养一般有两种方法:杯底或者悬挂。如果您不想用细线挂住晶体,那么可以采用直接把晶核放在杯底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对硫酸铜来说会影响晶体的形状,所以建议采用悬挂的方法。(当然您也可以两种方法都试一试)将一个稍大一点的晶核(1-2cm)用细线栓紧,系死扣,并且将线的另一端系在一个细竹签上。系晶体的标准就是:不能让晶体在自然状况下掉落,线长应该满足晶体全部浸入烧杯液面以下。 STEP7 系好了晶体,不要忙着放入溶液。因为这时您的溶液可能混入了大量的杂质,空气中的毛发、灰尘等,需要先进行过滤。(如果您的设备有限,可以不进行这一步,但一定要减少灰尘进入) STEP8将拴好的晶核放入溶液,静置。盖上透气防尘的盖子(或者蒙上一层卫生纸) STEP9如果发现杯底有小晶体出现,在不触碰到晶核的情况下可以先忽视,但如果碎晶很多,就需要及时清理。如果发现杯壁有攀援的晶体层,一定要及时小心清除。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您在每次配置好饱与溶液准备静置的时候应该把烧杯壁上的硫酸铜液滴擦掉。如果在蒸发一段时间后溶液过少,应该添加常温下饱与溶液。 STEP10 这样放置一段之间,晶体长到足够大时,就可以取出晶体了。五水合硫酸铜晶体易风化,保存时应该涂上清漆或者透明的指甲油。不要忘记在这个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者新发现都可以与吧友们交流哦! STEP1 首先我们需要这些东西,硫酸铜AR级,烧杯两只(一大一小),培养皿两只,玻璃棒一根,滤纸,以及水。

铜氨络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铜氨络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原理] 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浓氨水,首先析出浅蓝色的碱式硫酸铜沉淀,氨水过量时此沉淀溶解,同时形成四氨合铜(Ⅱ)络离子。铜氨络合物较稳定,不与稀碱液作用。而且可以利用它在乙醇溶液中溶解度很小的特点来获得硫酸四氨合铜(Ⅱ)的晶体。但如果络离子所处的络合平衡在一定条件下被破坏,随着络合平衡的移动,铜氨络离子也要离解。本实验中主要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2Cu 2SO 2N H Cu (O H )SO (N H )SO Cu (O H )SO 8N H 2[Cu(N H )] 2O H SO 2423224() 424 2243342() 4 2() + - + - - ++=↓++=++浅蓝色浅蓝色深蓝色 [Cu(N H )] +4H =Cu +4N H 342+ + 2+ 4 + (深蓝色) (浅蓝色) [用品] 烧杯、量筒、试管、玻璃棒、酒精灯、滤纸、0.2mol ·L -1CuSO 4溶液、8mol ·L -1氨水、2mol ·L -1H 2SO 4溶液、2mol ·L -1NaOH 溶液、0.1mol ·L -1Na 2S 溶液、95%乙醇 [操作] 1.铜氨络合物的制备:烧杯中加入10mL 0.2mol ·L -1的硫酸铜溶液,再滴加8mol ·L -1的氨水,则有浅蓝色的碱式硫酸铜沉淀生成,继续滴加氨水至沉淀完全溶解,此时即得深蓝色的含有铜氨络离子的溶液。将此溶液分装入5支已编号的试管中。 2.铜氨络离子的性质 (1)在1号试管中滴加2mol ·L -1硫酸溶液,则溶液由深蓝色变为浅蓝色; (2)在2号试管中滴加2mol ·L -1氢氧化钠溶液,无变化; (3)将3号试管加热至沸,则深蓝色溶液中又逐渐析出浅蓝色沉淀,继续加热则又变为黑色沉淀,上层溶液变为浅蓝色; (4)在4号试管中加入0.1mol ·L -1硫化钠溶液,则溶液的深蓝色逐渐褪去,同时有黑色的硫化铜沉淀析出。 (5)在5号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95%乙醇,则深蓝色溶液变浑浊,静置后有深蓝色晶体析出,上层溶液颜色变浅。可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晶体,移放到滤纸上进行观察。 [备注] 1.本实验较易成功,对CuSO 4以及氨水的浓度要求不很严格;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报告 前言 冷却热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可以得到硫酸铜晶体,但晶体析出的情况、形状大小都会因实验用品的差异、实验过程中的变量有所不同。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参照初三化学【下册】课本P40中明矾晶体的制取方法和借鉴往届学生制作硫酸铜晶体的经验,结合网上查找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制取硫酸铜晶体的实验,共耗时10天才成功完成。 一、实验仪器、药品、材料 线圈,碗一个,硬纸片一张、硫酸铜粉末若干。 二、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放入比室温高10~20℃的水,并加入足量硫酸铜; 2.用筷子搅拌,直到有少量晶体不能再溶解; 3.待溶液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3~5℃时,把模型放入碗中; 4.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 5.取出线圈后往烧杯中加入温水,使其成为比室温高10~15℃的溶液, 并补充适量硫酸铜,使其饱和; 6.用硬纸片盖好,静置过夜;每天观察,重复5、6项的操作过程。 7.三、实验注意 1. 所用试剂必须纯净,如含有杂质就很难获得完整的晶形。 2. 控制溶液的浓度,如果溶液过浓,析晶速率太快,不易形成晶形完整 的晶体;如超过饱和溶液浓度不大,结晶速率太慢,小晶体慢慢长大。制备小晶体时,用高于室温20℃~30℃的饱和溶液;以后添加的饱和溶液应是高于室温15℃~20℃的溶液,每次加入量约为原溶液的1/10,添加时要把晶体取出,等溶液温度均匀后再把晶体浸入。 3. 注意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使饱和溶液缓慢冷却,可用布或棉花把烧 杯包好。白天温度较高时可把晶体取出,到晚上再放回溶液中。

4. 所用容器必须洁净,要加盖以防灰尘落入。 四、实验过程 五、实验结论 (1)硫酸铜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通过严格控制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加快晶体的成形速率; (2)使用铁丝作为模型,不能使硫酸铜饱和溶液结晶,因为Fe的金属活动性 比Cu强,能与CuSO 4反应(Fe+CuSO 4 =Cu+FeSO 4 )生成绿色的硫酸亚铁和铜; (3)铜丝表面缠上棉线的模型,能较好地析出硫酸铜晶体: (4)模型必须悬挂在溶液中,若模型与杯壁贴合,冷却后溶液析出的晶体将附着在线圈和杯壁之间,成形的晶体形状不规则。 六、问题与探究 Q:为什么不同的材料结晶情况不同? A:根据结晶原理,晶体的生长是溶质在晶核表面不断堆积的结果,对澄清的过饱和溶液,在介稳区内是不会产生晶核的,必须靠外界加入的晶种,才能使溶液中的溶质生长到晶种的表面上,而溶液中的固体杂质、微粒、尘埃、容器界面的粗糙度、容器的震动等都会诱发成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