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介电常数与耗散因素间的关系

介电常数与耗散因素间的关系

介电常数与耗散因素间的关系
介电常数与耗散因素间的关系

介电常数与耗散因数间的关系

介电常数又称电容率或相对电容率,是表征电介质或绝缘材料电性能的一个重要数据,常用ε表示。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原外加电场(真空中)与最终介质中电场比值即为介电常数。其表示电介质在电场中贮存静电能的相对能力,例如一个电容板中充入介电常数为ε的物质后可使其电容变大ε倍。介电常数愈小绝缘性愈好。如果有高介电常数的材料放在电场中,场的强度会在电介质内有可观的下降。介电常数还用来表示介质的极化程度,宏观的介电常数的大小,反应了微观的极化现象的强弱。气体电介质的极化现象比较弱,各种气体的相对介电常数都接近1,液体、固体的介电常数则各不相同,而且介电常数还与温度、电源频率有关有些物质介电常数具有复数形式,其实部即为介电常数,虚数部分常称为耗散因数。

通常将耗散因数与介电常数之比称作耗散角正切,其可表示材料与微波的耦合能力,耗散角正切值越大,材料与微波的耦合能力就越强。例如当电磁波穿过电解质时,波的速度被减小,波长也变短了。

介质损耗是指置于交流电场中的介质,以内部发热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量损耗。介质损耗角是指对介质施加交流电压时,介质内部流过的电流相量与电压向量之间的夹角的余角。介质损耗角正切是对电介质施加正弦波电压时,外施电压与相同频率的电流之间相角的余角δ的正切值--tgδ. 其物理意义是:每个周期内介质损耗的能量//每个

周期内介质存储的能量。

介电损耗角正切常用来表征介质的介电损耗。介电损耗是指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中,由于消耗部分电能而使电介质本身发热的现象。原因是电介质中含有能导电的载流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产生导电电流,消耗掉一部分电能,转为热能。任何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都有能量损耗,包括由电导引起的损耗和由某些极化过程引起的损耗。

用tgδ作为综合反应介质损耗特性优劣的指标,其是一个仅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损耗特征而与其他因素无关的物理量,tgδ的增大意味着介质绝缘性能变差,实践中通常通过测量tgδ来判断设备绝缘性能的好坏。

由于介电损耗的作用电解质在交变电场作用下将长生热量,这些热会使电介质升温并可能引起热击穿,因此,在绝缘技术中,特别是当绝缘材料用于高电场强度或高频的场合,应尽量采用介质损耗因数,即电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较低的材料。但是,电介质损耗也可用作一种电加热手段,即利用高频电场(一般为0.3--300兆赫兹)对介电常数大的材料(如木材、纸张、陶瓷等)进行加热。这种加热由于热量产生在介质内部,比外部加热速度更快、热效率更高,而且热均匀。频率高于300兆赫时,达到微波波段,即为微波加热(家用微波炉即据此原理)。

在绝缘设计时,必须注意材料的tgδ值。若tgδ过大则会引起严重发热,使绝缘材料加速老化,甚至导致热击穿。

一下例举一些材料的ε值:

石英-----3.8 绝缘陶瓷-----6.0 纸------70 有机玻璃------2.63 PE-------2.3 PVC--------3.8

高分子材料的ε由主链中的键的性能和排列决定

分子结构极性越强,ε和tgδ越大。

非极性材料的极化程度较小,ε和tgδ都较小。

当电介质用在不同场合时对介电常数与耗散因素的大小有不同的要求。做电容介质时ε大、tgδ小;对航空航天材料而言,ε要小tgδ要大。

另外要注意材料的极性越强受湿度的影响越明显。主要原因是高湿的作用使水分子扩散到高分子的分子之间,使其极性增强;同时潮湿的空气作用于塑料表面,几乎在几分钟内就使介质的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它具有离子性质,能增加表面电导,因此使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都随之增大。故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电介质的周围环境。

电介质在现代生活中经常被用到,而介电常数与耗散因素是电介质的两个重要参数,根据不同的要求,应当选用具有不用介电常数与耗散因数的材料,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同时还应当注意外界因素对介电常数与耗散因数的影响。

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 求助编辑 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原外加电场(真空中)与最终介质中电场比值即为介电常数(permittivity),又称诱电率。如果有高介电常数的材料放在电场中,场的强度会在电介质内有可观的下降。 目录 编辑本段简介 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原外加电场(真空中)与最终介质中电场比值即为相对介电常数(permittivity),又称相对电容率,以εr表示。如果有高介电常数的材料放在电场中,场的强度会在电介质内有可观的下降。介电常数(又称电容率),以ε表示,ε=εr*ε0,ε0为真空绝对介电常数,ε0=8.85*e-12,F/m。 一个电容板中充入介电常数为ε的物质后电容变大ε倍。 介电常数 电介质有使空间比起实际尺寸变得更大或更小的属性。例如,当一个电介质材料放在两个电荷之间,它会减少作用在它们之间的力,就像它们被移远了一样。 当电磁波穿过电介质,波的速度被减小,有更短的波长。 相对介电常数εr可以用静电场用如下方式测量:首先在其两块极板之间为空气的时候测试电容器的电容C0。然后,用同样的电容极板间距离但在极板间加入电介质后侧得电容Cx。然后相对介电常数可以用下式计算εr=Cx/C0

编辑本段相关解释 "介电常数"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又称电容率或相对电容率,表征电介质或绝缘材料电性能的一个重要数据,常用ε表示。它是指在同一电容器中用同一物质为电介质和真空时的电容的比值,表示电介质在电场中贮存静电能的相对能力。介电常数愈小绝缘性愈好。空气和CS2的ε值分别为1.0006和 2.6左右,而水的ε值特别大,10℃时为 8 3.83,与温度t的关系是 介电常数 查看全文 2.介电常数是物质相对于真空来说增加电容器电容能力的度量。介电常数随分子偶极矩和可极化性的增大而增大。在化学中,介电常数是溶剂的一个重要性质,它表征溶剂对溶质分子溶剂化以及隔开离子的能力。介电常数大的溶剂,有较大隔开离子的能力,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溶剂化能力。介电常数用ε表示,一些常用溶剂的介电常数见下表: "介电常数"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最新9微波基础知识及测介电常数汇总

9微波基础知识及测 介电常数

实验五微波实验 微波技术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尖端科学技术,它不仅在通讯、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量子电子学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中也是一种重要的观测手段,微波的研究方法和测试设备都与无线电波的不同。从图1可以看出,微波的频率范围是处于光波和广播电视所采用的无线电波之间,因此它兼有两者的性质,却又区别于两者。与无线电波相比,微波有下述几个主要特点 图1 电磁波的分类 1.波长短(1m —1mm):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利用这个特点,就能在微波波段制成方向性极好的天线系统,也可以收到地面和宇宙空间各种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从而 确定物体的方位和距离,为雷达定位、导航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 2.频率高:微波的电磁振荡周期(10-9一10-12s)很短,已经和电子管中电子在电极间的飞越时间(约10-9s)可以比拟,甚至还小,因此普通电子管不能再用作微波器件(振荡器、放大器和检波器)中,而必须采用原理完全不同的微波电子管(速调管、磁控管和行波管等)、微波固体器件和量子器件来代替。另外,微波传输线、微波元件和微波测量设备的线度与波长具有相近的数量级,在导体中传播时趋肤效应和辐射变得十分严重,一般无线电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都不再适用,也必须用原理完全不同的微波元件(波导管、波导元件、谐振腔等)来代替。

3.微波在研究方法上不像无线电那样去研究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而是研究微波系统中的电磁场,以波长、功率、驻波系数等作为基本测量参量。 4.量子特性:在微波波段,电磁波每个量子的能量范围大约是10-6~10-3eV ,而许多原子和分子发射和吸收的电磁波的波长也正好处在微波波段内。人们利用这一特点来研究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发展了微波波谱学和量子电子学等尖端学科,并研制了低噪音的量子放大器和准确的分子钟,原子钟。(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 5.能穿透电离层:微波可以畅通无阻地穿越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为卫星通讯,宇宙通讯和射电天文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途。 综上所述微波具有自己的特点,不论在处理问题时运用的概念和方法上,还是在实际应用的微波系统的原理和结构上,都与普通无线电不同。微波实验是近代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 验 目 的 1. 学习微波的基本知识; 2. 了解微波在波导中传播的特点,掌握微波基本测量技术; 3. 学习用微波作为观测手段来研究物理现象。 微波基本知识 一、电磁波的基本关系 描写电磁场的基本方程是: ρ=??D , 0=??B

11.3 材料微波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测量

实验11.3 材料微波介电常数和磁导率测量 一、引言 隐身技术是通过控制、降低目标的可探测信号特征,使其不易被微波、红外、可见光、声波等各种探测设备发现、跟踪、定位的综合技术。其中,微波隐身(或称雷达波隐身)的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现在已发展成集形状隐身、材料隐身等一体的高度复杂的技术,并已应用到导弹、飞机、舰船、装甲车辆、重要军事设施等许多武器装备上。 雷达隐身技术中,最简单的一种是涂覆型隐身技术。它是将吸波材料直接以一定的厚度涂覆在外壳以降低对微波的反射,减小雷达探测截面,提高隐身能力。而材料的微波介电常数和导弹磁率与吸波性能有关,本实验用开关短路法对其进行测量。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和掌握微波开路和短路的含意和实现方法。 2. 掌握材料微波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原理和方法。 3. 了解微波测试系统元部件的作用。 三、实验原理 对于涂覆在金属平板(假定其为理想导体,下同)表面的单层吸波材料,空气与涂层界面处的输入阻抗为 ()d Z Z γεμγ γ th 0 = 其中Ω== 3770 0εμZ 是自由空间波阻抗,γ是电磁波在涂层中的传播常数,d 是吸收波涂层厚度,μγ,εγ分别为涂层的相对磁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 当电磁波由空气向涂层垂直入射时,在界面上的反射系数为: Z Z Z Z Γ+-= 以分贝(dB )表示的功率反射率为: R =20lg|Γ|

对多层涂覆,电磁波垂直入射到第n 层时,其输入阻抗为: ()() n n n n n n n n n n d Z d Z Z γηγηηth th 11--++= 其中,()()n n n n n εεμμη''-'''-'= j j 是第n 层的特征阻抗, ()()n n n n n c εεμμω γ''-'''-'=j j j 是第n 层的传播常数,d n 为第n 层的厚度,Z n -1为第n -1层入射面的输入阻抗。 理想导体平面的输入阻抗为0,最外层的输入阻抗可以通过迭代法得出,从而由前述公式得到反射率。 图1 一种基于测量线的波导测量装置 图2 传输线模型 由此可见,无论是单层涂覆还是多层涂覆,测出各层材料的复介电常数εr 和复磁导率μr ,及其余频率的关系是设计隐身涂层的关键。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 K=c p?C?·c q?D? c m?A?·c n?B? (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3.意义及影响因素 (1)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4.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 A(g)+b B(g)c C(g)+d 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 c=c c?C?·c d?D? c a?A?·c b?B? 。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 (2)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改变平衡常数() (3)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4)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5)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6)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取决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2.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1)Cl2+H2O HCl+HClO (2)C(s)+H2O(g)CO(g)+H2(g) (3)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4)CO2-3+H2O HCO-3+OH- (5)CaCO3(s)CaO(s)+CO2(g) 3.一定温度下,分析下列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关系 ①N2(g)+3H2(g)2NH3(g)K1 ②1 2N2(g)+ 3 2H2(g)NH3(g)K2 ③2NH3(g)N2(g)+3H2(g)K3 (1)K1和K2,K1=K22。 (2)K1和K3,K1=1 K3。 题组一平衡常数的含义 1.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2NO2(g)+NaCl(s)NaNO3(s)+ClNO(g)K1

材料复介电常数测量的方法

万方数据

材料复介电常数测量的方法 作者:杜婵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刊名: 科技风 英文刊名:TECHNOLOGY WIND 年,卷(期):2008(5)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魏玮介电常数的实地测量方法研究[学位论文]2006 2.黄铭.彭金辉.张世敏.张利波.夏洪应.杨晶晶材料介电常数的测量方法及应用[会议论文]-2005 3.曹玉婷.张安祺.尹秋艳.Cao Yuting.Zhang Anqi.Yin Qiuyan基于Matlab的介电常数测量[期刊论文]-舰船电子工程2008,28(4) 4.马国田.梁昌洪.MA Guotian.LIANG Changhong分层媒质复介电常数测量的一种方法[期刊论文]-微波学报2000,16(2) 5.王秀丽.陈彦.贾明全.刘丽娜.郑伟.四郎.Wang Xiuli.Chen Yan.Jia Mingquan.Liu Lina.Zheng Wei.Si Lang 介电常数的实地测量装置的研制[期刊论文]-电子测量技术2010(9) 6.陈维.姚熹.魏晓勇.CHEN Wei.YAO Xi.WEI Xiao-yong同轴传输反射法测量高损耗材料微波介电常数[期刊论文]-功能材料2005,36(9) 7.桂勇锋毫米波段低损耗平面和非平面材料复介电常数测量研究[学位论文]2009 8.李钰.李云宝.童明强电介质介电常数的测量及其不确定度的评定[会议论文]-2009 9.吴昌英.丁君.韦高.许家栋.WU Chang-ying.DING Jun.WEI Gao.XU Jia-dong一种微波介质谐振器介电常数测量方法[期刊论文]-测控技术2008,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10771793.html,/Periodical_kjf200805017.aspx

微波基础知识及测介电常数

实验五微波实验 微波技术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尖端科学技术,它不仅在通讯、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量子电子学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中也是一种重要的观测手段,微波的研究方法和测试设备都与无线电波的不同。从图1可以看出,微波的频率范围是处于光波和广播电视所采用的无线电波之间,因此它兼有两者的性质,却又区别于两者。与无线电波相比,微波有下述几个主要特点 图1 电磁波的分类 1.波长短(1m—1mm):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利用这个特点,就能在微波波段制成 方向性极好的天线系统,也可以收到地面和宇宙空间各种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从而 确定物体的方位和距离,为雷达定位、导航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 2.频率高:微波的电磁振荡周期(10-9一10-12s)很短,已经和电子管中电子在电极间的飞越时间(约10-9s)可以比拟,甚至还小,因此普通电子管不能再用作微波器件(振荡器、放大器和检波器)中,而必须采用原理完全不同的微波电子管(速调管、磁控管和行波管等)、微波固体器件和量子器件来代替。另外,微波传输线、微波元件和微波测量设备的线度与波长具有相近的数量级,在导体中传播时趋肤效应和辐射变得十分严重,一般无线电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都不再适用,也必须用原理完全不同的微波元件(波导管、波导元件、谐振腔等)来代替。 3.微波在研究方法上不像无线电那样去研究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而是研究微波系统中的电磁场,以波长、功率、驻波系数等作为基本测量参量。 4.量子特性:在微波波段,电磁波每个量子的能量范围大约是10-6~10-3eV,而许多原子和分子发射和吸收的电磁波的波长也正好处在微波波段内。人们利用这一特点来研究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发展了微波波谱学和量子电子学等尖端学科,并研制了低噪音的量子放大器和准确的分子钟,原子钟。(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 5.能穿透电离层:微波可以畅通无阻地穿越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为卫星通讯,宇宙通讯和射电天文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途。 综上所述微波具有自己的特点,不论在处理问题时运用的概念和方法上,还是在实际应用的微波系统的原理和结构上,都与普通无线电不同。微波实验是近代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目的 1.学习微波的基本知识; 2.了解微波在波导中传播的特点,掌握微波基本测量技术; 3.学习用微波作为观测手段来研究物理现象。 微波基本知识 一、电磁波的基本关系 描写电磁场的基本方程是:

微波范围金属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获取

微波范围金属粉末有效介电常数和磁 导率的获取 摘要 在本文中,微波范围内金属与绝缘体混合物的有效电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获取来源与电磁全3维仿真数据。其中使用的数值分析方法的边界条件是有限的集成技术。模拟混合物有周期性扩展方向并垂直与平面波方向。因此,它足以分析单元元素以提取有效的电磁特性。使用这个程序,用2.45 GHz的微波频率辐射模拟细铜粉的行为。这样,就可以研究粒子大小与混合物有效属性的关系了。通过引入薄铜氧化物或导电层,在烧结的早期阶段可以模拟金属粉末压块的有效属性。因此,本文力求通过对比散装金属材料,提高对导电材料的微波吸收机理的认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界和工业界早就有了微波烧结陶瓷粉末的技术[1]。与传统加热方法相比,微波加热允许对材料进行整个体积的加热,从而节省时间和减少能源消耗。此外,高频加热金属碳化物是一种微波加热与传统加热相结合的方法,可加速微波吸收少的材料的加热过程,如大多数氧化物和氮化物。快速、可控加热方法和细粉的使用促成较小的晶粒尺寸和更均匀的晶粒尺寸分布,提高了烧结材料的力学性能。 最近,微波加热已成为金属粉末加工的一个强大工具。据报道1999年罗伊等人[2]报道,多孔金属粉末压块缩受到微波辐射电场或磁场会被加热,然而众所周知,微波不能穿透大部分金属以外的皮肤深度,因此不能在微波炉里深热金属。罗伊的结果表明,多孔金属粉末压块材料的有效介电和有效磁损失,对应于多空金属压块的有效介电常数和有效磁导率。 有很多实验研究微波加热金属粉末。在马等最近工作中[3]在磁场或电场单模腔中微波加热的铜粉(TE102),已经结合起来研究金属压块的电磁属性。论及用高频加热的预烧结阶段机理时,样品的电导率依赖性作为加热时间函数来衡量。 有两个重要的理论描述基于实验结果的金属粉末微波吸收机制。在罗等的工作中[4]——镍铁合金粉末的升温速率在理论上与功率吸收公式相关。Rybakov等[5]的论文描述了使用有效中介近似方法在近似薄氧化层金属粉末的微波吸收原理。 在本文中,我们研究利用有限的集成技术获得的金属粉末的电和磁特性(适合)[6]模拟。通过介绍了这些材料以及提取的混合物的有效参数的一个计算机模型,我们有机会认识金属粉末在千分尺规模微波吸收机制。计算机模拟是用先进

完整word版,介电常数与好三因素间的关系

介电常数与耗散因数间的关系 介电常数又称电容率或相对电容率,是表征电介质或绝缘材料电性能的一个重要数据,常用ε表示。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原外加电场(真空中)与最终介质中电场比值即为介电常数。其表示电介质在电场中贮存静电能的相对能力,例如一个电容板中充入介电常数为ε的物质后可使其电容变大ε倍。介电常数愈小绝缘性愈好。如果有高介电常数的材料放在电场中,场的强度会在电介质内有可观的下降。介电常数还用来表示介质的极化程度,宏观的介电常数的大小,反应了微观的极化现象的强弱。气体电介质的极化现象比较弱,各种气体的相对介电常数都接近1,液体、固体的介电常数则各不相同,而且介电常数还与温度、电源频率有关有些物质介电常数具有复数形式,其实部即为介电常数,虚数部分常称为耗散因数。 通常将耗散因数与介电常数之比称作耗散角正切,其可表示材料与微波的耦合能力,耗散角正切值越大,材料与微波的耦合能力就越强。例如当电磁波穿过电解质时,波的速度被减小,波长也变短了。 介质损耗是指置于交流电场中的介质,以内部发热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量损耗。介质损耗角是指对介质施加交流电压时,介质内部流过的电流相量与电压向量之间的夹角的余角。介质损耗角正切是对电介质施加正弦波电压时,外施电压与相同频率的电流之间相角的余角δ的正切值--tgδ. 其物理意义是:每个周期内介质损耗的能量//每个

周期内介质存储的能量。 介电损耗角正切常用来表征介质的介电损耗。介电损耗是指电介质在交变电场中,由于消耗部分电能而使电介质本身发热的现象。原因是电介质中含有能导电的载流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产生导电电流,消耗掉一部分电能,转为热能。任何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都有能量损耗,包括由电导引起的损耗和由某些极化过程引起的损耗。 用tgδ作为综合反应介质损耗特性优劣的指标,其是一个仅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损耗特征而与其他因素无关的物理量,tgδ的增大意味着介质绝缘性能变差,实践中通常通过测量tgδ来判断设备绝缘性能的好坏。 由于介电损耗的作用电解质在交变电场作用下将长生热量,这些热会使电介质升温并可能引起热击穿,因此,在绝缘技术中,特别是当绝缘材料用于高电场强度或高频的场合,应尽量采用介质损耗因数,即电介质损耗角正切tgδ较低的材料。但是,电介质损耗也可用作一种电加热手段,即利用高频电场(一般为0.3--300兆赫兹)对介电常数大的材料(如木材、纸张、陶瓷等)进行加热。这种加热由于热量产生在介质内部,比外部加热速度更快、热效率更高,而且热均匀。频率高于300兆赫时,达到微波波段,即为微波加热(家用微波炉即据此原理)。 在绝缘设计时,必须注意材料的tgδ值。若tgδ过大则会引起严重发热,使绝缘材料加速老化,甚至导致热击穿。 一下例举一些材料的ε值:

化学平衡常数真的只与温度有关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10771793.html, 化学平衡常数真的只与温度有关么 作者:闵云泽 来源:《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02期 摘要:阐述化学平衡常数随计算方法的不同而影响因素也不同,说明平衡常数不单单与温度有关系,从而解决了中学化学教师在平衡常数教学中的一大困惑. 关键词:化学平衡常数;温度;量纲 在中学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遇到了这样的困扰. 例1 某温度下,在1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N2 (g)+ 3H2 (g)2NH3(g),开始时,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此条件下,N2的转化率为30%,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1)求反应的平衡常数. (2)保持温度不变,若将平衡时反应混合物的体积缩小1倍或者扩大一倍,平衡将如何移动?平衡常数为多少? 解析:(1)平衡常数K=0.056 L2/mol2;(2)气体体积缩小1倍时,各组分的浓度均增大1倍,此时Qc 经过简单的思考,就会提出疑问:这里的平衡常数真的就等于0.056 L2/mol2,真的就只是与温度有关么? 既然当气体体积缩小1倍时,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发生了移动,由此可知,在新的条件下,N2的转化率提高了,平衡常数K值必然增大;反之则K值减小.而题目解析中说的由于体系的温度保持不变,平衡常数不发生变化.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 笔者查阅众多资料方才明白. 平衡常数有标准平衡常数和非标准平衡常数之分.标准平衡常数是根据标准热力学函数算 得的平衡常数,记作K,又称之为热力学平衡常数;非标准平衡常数是用平衡时生成物对反应物的压力商或浓度商表示的平衡常数(Kp或Kc),也称作是经验平衡常数.中学教材中涉及的平衡常数是经验平衡常数.对于反应物计量系数之和等于生成物计量系数之和的反应,其经验 平衡常数是无量纲的纯数,与压力、浓度所用的单位无关,而且也等于标准平衡常数之值.笔 者认为:在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的例子无一例外地讨论计量数相等的问题,就是基于这一点. 而对于反应物计量系数之和不等于生成物计量系数之和的反应,则其经验平衡常数是有量纲的量,其数值就与压力、浓度所用的单位有关,其计算值也随着压力、浓度等的不同而受到影响.因此例题中后来的平衡常数K若按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进行计算,则肯定不为0.056 L2/mol2.

四大平衡常数的相互关系及判定

高中化学四大平衡常数的相互关系及判定 杨小过 电解质溶液中的电离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水解常数及溶度积常数是在化学平衡常数基础上的延深和拓展,它是定量研究平衡移动的重要手段。在复习时就要以化学平衡原理为指导,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为线索,以勒夏特列原理和相关守恒定律为计算依据,以各平衡常数之间的联系为突破口,联系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串点成线,结线成网,形成完整的认识结构体系. 1.四大平衡常数的比较 HA H++A-,电离 常数K a=c(H+)·c(A-) c(HA) BOH B++OH-, 电离常数K b= c(B+)·c(OH-) c(BOH) A-+H2O OH- +HA,水解常数K h= c(OH-)·c(HA) c(A-) M A的饱和溶液:K 2.四大平衡常数间的关系 (1)CH3COONa、CH3COOH溶液中,K a、K h、K W的关系是K W=K a·K h。 (2)NH4Cl、NH3·H2O溶液中,K b、K h、K W的关系是K W=K b·K h。 (3)M(OH)n悬浊液中K sp、K W、pH间的关系是 K sp=c(M n+)·c n(OH-)=c(OH-) n·c n(OH-)= c n+1(OH-) n= 1 n? ? ? ? K W 10-pH n+1。

3.四大平衡常数的应用 (1)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2)如将NH 3·H 2O 溶液加水稀释,c (OH - )减小,由于电离常数为c (NH + 4)·c (OH - ) c (NH 3·H 2O ) ,此值不 变,故c (NH + 4) c (NH 3·H 2O ) 的值增大。 (3)利用K sp 计算沉淀转化时的平衡常数 如:AgCl +I - AgI +Cl - [已知:K sp (AgCl)=1.8×10 -10 、K sp (AgI)=8.5×10 -17 ]反应的平 衡常数K =c (Cl - )c (I -)=c (Ag + )·c (Cl - )c (Ag +)·c (I -)=K sp (AgCl )K sp (AgI )=1.8×10- 10 8.5×10-17≈2.12×106 。

PCB介电常数常识

1、我们常用的PCB介质是FR4材料的,相对空气的介电常数是4.2-4.7。这个介电常数是会随温度变化的,在0-70度的温度范围内,其最大变化范围可以达到20%。介电常数的变化会导致线路延时10%的变化,温度越高,延时越大。介电常数还会随信号频率变化,频率越高介电常数越小。100M以下可以用4.5计算板间电容以及延时。 2、一般的FR4材料的PCB板中内层信号的传输速度为180ps/inch(1inch=1000mil=2.54cm)。表层一般要视情况而定,一般介于140与170之间。 3、实际的电容可以简单等效为L、R、C串联,电容有一个谐振点,在高频时(超过这个谐振点)会呈现感性,电容的容值和工艺不同则这个谐振点不同,而且不同厂家生产的也会有很大差异。这个谐振点主要取决于等效串联电感。现在的比如一个100nF的贴片电容等效串联电感大概在0.5nH左右,ESR(等效串联电阻)值为0.1欧,那么在24M 左右时滤波效果最好,对交流阻抗为0.1欧。而一个1nF的贴片电容等效电感也为0.5nH(不同容值差异不太大),E SR为0.01欧,会在200M左右有最好的滤波效果。为达好较好的滤波效果,我们使用不同容值的电容搭配组合。但是,由于等效串联电感与电容的作用,会在24M与200M之间有一个谐振点,在这个谐振点上有最大阻抗,比单个电容的阻抗还要大。这是我们不希望得到的结果。(在24M到200M这一段,小电容呈容性,大电容已经呈感性。两个电容并联已经相当于LC并联。两个电容的ESR值之和为这个LC回路的串阻。LC并联的话如果串阻为0,那么在谐振点上会有一个无穷大的阻抗,在这个点上有最差的滤波效果。这个串阻反倒会抑制这种并联谐振现象,从而降低LC谐振器在谐振点的阻抗)。为减轻这个影响,可以酌情使用ESR大些的电容。ESR相当于谐振网络里的串阻,可以降低Q值,从而使频率特性平坦一些。增大ESR会使整体阻抗趋于一致。低于24M的频段和高于200M的频段上,阻抗会增加,而在24M与200M频段内,阻抗会降低。所以也要综合考虑板子开关噪声的频带。国外的一些设计有的板子在大小电容并联的时候在小电容(680pF)上串几欧的电阻,很可能是出于这种考虑。(从上面的参数看,1nF的电容Q值是100nF电容Q值的10倍。由于手头没有来自厂商的具体等效串感和ESR的值,所以上面例子的参数是根据以往看到的资料推测的。但是偏差应该不会太大。以往多处看到的资料都是1nF和100nF的瓷片电容的谐振频率分别为100M和10M,考虑贴片电容的L要小得多,而又没有找到可靠的值,为讲着方便就按0.5nH计算。如果大家有具体可靠的值的话,还希望能发上来^_^) 介电常数(Dk, ε,Er)决定了电信号在该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电信号传播的速度与介电常数平方根成反比。介电常数越低,信号传送速度越快。我们作个形象的比喻,就好想你在海滩上跑步,水深淹没了你的脚踝,水的粘度就是介电常数,水越粘,代表介电常数越高,你跑的也越慢。 介电常数并不是非常容易测量或定义,它不仅与介质的本身特性有关,还与测试方法,测试频率,测试前以及测试中的材料状态有关。介电常数也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有些特别的材料在开发中就考虑到温度的因素.湿度也是影响介电常数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水的介电常数是70,很少的水分,会引起显著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典型材料的介电常数(在1Mhz下):

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 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产生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介质中电场与原外加电场(真空中)的比值即为相对介电常数(permittivity,不规范称dielectric constant),又称诱电率,与频率相关。介电常数是相对介电常数与真空中绝对介电常数乘积。如果有高介电常数的材料放在电场中,电场的强度会在电介质内有可观的下降,理想导体内部由于静电屏蔽场强总为零,故其介电常数为无穷。 介电常数(又称电容率),以ε表示,ε=εr*ε0,ε0为真空绝对介电常数,ε0=8.85*10^(-12)F/m。需要强调的是,一种材料的介电常数值与测试的频率密切相关。 一个电容板中充入介电常数为ε的物质后电容变大εr倍。电介质有使空间比起实际尺寸变得更大或更小的属性。例如,当一个电介质材料放在两个电荷之间,它会减少作用在它们之间的力,就像它们被移远了一样。 当电磁波穿过电介质,波的速度被减小,有更短的波长。 根据物质的介电常数可以判别高分子材料的极性大小。通常,介电常数大于3.6的物质为极性物质;介电常数在2.8~3.6范围内的物质为弱极性物质;介电常数小于2.8为非极性物质。 测量方法 相对介电常数εr可以用静电场用如下方式测量:首先在两块极板之间为真空的时候测试电容器的电容C0。然后,用同样的电容极板间距离但在极板间加入电介质后测得电容Cx。然后相对介电常数可以用下式计算 εr=Cx/C0 在标准大气压下,不含二氧化碳的干燥空气的相对电容率εr=1.00053.因此,用这种电极构形在空气中的电容Ca来代替C0来测量相对电容率εr时,也有足够的准确度。(参考GB/T 1409-2006) 对于时变电磁场,物质的介电常数和频率相关,通常称为介电系数。 "介电常数"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1.又称电容率或相对电容率,表征电介质或绝缘材料电性能的一个重要数据,常用ε表示。它是指在同一电容器中用同一物质为电介质和真空时的电容的比值,表示电介质在电场中贮存静电能的相对能力。对于介电材料,相对介电常数愈小绝缘性愈好。空气和CS2的ε值分别为1.0006和 2.6左右,而水的ε值特别大,10℃时为8 3.83,与温度有关。 2.介电常数是物质相对于真空来说增加电容器电容能力的度量。介电常数随分子偶极矩和可极化性的增大而增大。在化学中,介电常数是溶剂的一个重要性质,它表征溶剂对溶质分子溶剂化以及隔开离子的能力。介电常数大的溶剂,有较大隔开离子的能力,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溶剂化能力。介电常数用ε表示,一些常用溶剂的介电常数见下表: "介电常数"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介电常数是指物质保持电荷的能力,损耗因数是指由于物质的分散程度使能量损失的大小。理想的物质的两项参数值较小 文献来源介电常数与频率变化的关系2.其介质常数具有复数形式,实数部分称为介电常数,虚数部分称为损耗因子.通常用损耗正切值(损耗因子与介电常数之比)来表示材料与微波的耦合能力,损耗正切值越大,材料与微波的耦合能力就越强

阻抗中有关介电常数的探究2011

阻抗中有关介电常数的探究 最近我们厂的阻抗板连续被投诉了两单。客户发现我们板子的介电常数两个批次不一样,而且不稳定。于是我们不得不重新重视我们厂对于介电常数的界定 业界习惯把FR4的介电常数界定在4.2-4.3之间,但具体是多少,很少有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这次我们的课题中就包括了对我们厂FR4板材的介电常数的推算。具体办法就是,采集物理实验室的阻抗测试报告的数据。由测试结果反推出板材的介电常数。 介电常数跟很多因素有关,包括温度,湿度,板材本身的属性,测试时所用的信号频率等等。影响板材介电常数最大的两个因数除了板材本身的属性外就是测试频率了。一般来讲,测试频率越高,介电常数就越低,当频率大于3G时,f的变化就很小了,基本趋向于稳定了。 要想彻底弄懂介电常数就必须了解阻抗测试仪的测试原理,但目前我手头上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很少,希望各位大虾们能跟进共享。 好了先写到这里吧,我要去上班了。后续的试验过程我会陆续发出,希望我们能共同把这个课题做好! 1、我们常用的PCB介质是FR4材料的,相对空气的介电常数是4.2-4.7。这个介电常数是会随温度变化的,在0-70度的温度范围内,其最大变化范围可以达到20%。介电常数的变化会导致线路延时10%的变化,温度越高,延时越大。介电常数还会随信号频率变化,频率越高介电常数越小。100M以下可以用4.5计算板间电容以及延时。 2、一般的FR4材料的PCB板中内层信号的传输速度为180ps/inch(1inch=1000mil=2.54cm)。表层一般要视情况而定,一般介于140与170之间。 3、实际的电容可以简单等效为L、R、C串联,电容有一个谐振点,在高频时(超过这个谐振点)会呈现感性,电容的容值和工艺不同则这个谐振点不同,而且不同厂家生产的也会有很大差异。这个谐振点主要取决于等效串联电感。现在的比如一个100nF的贴片电容等效串联电感大概在0.5nH左右,ESR(等效串联电阻)值为0.1欧,那么在24M左右时滤波效果最好,对交流阻抗为0.1欧。而一个1nF的贴片电容等效电感也为0.5nH(不同容值差异不太大),ESR为0.01欧,会在200M左右有最好的滤波效果。为达好较好的滤波效果,我们使用不同容值的电容搭配组合。但是,由于等效串联电感与电容的作用,会在24M与200M之间有一个谐振点,在这个谐振点上有最大阻抗,比单个电容的阻抗还要大。这是我们不希望得到的结果。(在24M到200M这一段,小电容呈容性,大电容已经呈感性。两个电容并联已经相当于LC并联。两个电容的ESR值之和为这个LC回路的串阻。LC并联的话如果串阻为0,那么在谐振点上会有一个无穷大的阻抗,在这个点上有最差的滤波效果。这个串阻反倒会抑制这种并联谐振现象,从而降低LC谐振器在谐振点的阻抗)。为减轻这个影响,可以酌情使用ESR大些的电容。ESR相当于谐振网络里的串阻,可以降低Q值,从而使频率特性平坦一些。增大ESR会使整体阻抗趋于一致。低于24M的频段和高于200M的频段上,阻抗会增加,而在24M与200M频段内,阻抗会降低。所以也要综合考虑板子开关噪声的频带。国外的一些设计有的板子在大小电容并联的时候在小电容(680pF)上串几欧的电阻,很可能是出于这种考虑。(从上面的参数看,1nF的电容Q值是100nF电容Q值的10倍。由于手头没有来自厂商的具体等效串感和ESR的值,所以上面例子的参数是根据以往看到的资料推测的。但是偏差应该不会太大。以往多处看到的资料都是1nF和100nF的瓷片电容的谐振频率分别为100M和10M,考虑贴片电容的L要小得多,而又没有找到可靠的值,为讲着方便就按0.5nH计算。如果大家有具体可靠的值的话,还希望能发上来^_^) 介电常数(Dk, ε,Er)决定了电信号在该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电信号传播的速度与介电常数平方根成反比。介电常数越低,信号传送速度越快。我们作个形象的比喻,就好想你在海滩上跑步,水深淹没了你的脚踝,水的粘度就是介电常数,水越粘,代表介电常数越高,你跑的也越慢。 介电常数并不是非常容易测量或定义,它不仅与介质的本身特性有关,还与测试方法,测试频率,测试前以及测试中的材料状态有关。介电常数也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有些特别的材料在开发中就考虑到温度的因素.湿度也是影响介电常数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水的介电常数是70,很少的水分,会引起显著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典型材料的介电常数(在1Mhz下):

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3.4 温度及其他因素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3.4.1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化学反应的等压方程 所有反应的平衡常数都是温度的函数,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其平衡常数不相同,即反应限度不一样。 由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知: 2 ])([T H T T G m r p m r θ θ αα?-=? 又∵ θθ p m r nk R T G λ-=? 则定p 下p p m r T nk R T T G )(])([ ααααθθ λ-=? ∴= p T nk )(ααθ λ2RT H m r θ ? 化学反应的等压方程 此即任意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的微分形式,式中θ m r H ?是各物质均处于标准态,反应进度为1mol 的焓变值。即反应在定压条件下的标准摩尔反应热。 讨论 :①若θm r H ?>0 即为吸热反应时,温度升高,θ k 增大,有利于正向反应的进行。 ②若θm r H ?<0 即为放热反应时,温度升高,θ k 减小,不利于正向反应进行。 ③通过对上式积分,可定量计算θ k 随温度的改变。 ④ 当温度变化范围不大,即θm r H ?可看作常数。 3.4.1.1 θ m r H ?可看作常数,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1) 不定积分,,则 即θ nk λ对T 1 作图为一直线由直线的斜率R H m r θ ?- 计算产物平均摩尔反应热。 (2) 定积分: dT RT H nk d T T m r p k p k ???=2 22θ θθθλ 即:)1 1(2 112T T R H k k n m r -?= θθθλ

已知θ m r H ?可根据某一温度时的标准平衡常数计算另一温度的标准平衡常数。 3.4.1.2 若温度变化范围较大,即θ m r H ?是温度的函数,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由基耳霍夫方程dT C H d p m r ?=?)(,(其中∑=?B RB B p c v C 产物—反应物) 可得3203 1 21cT bT aT H H m r ?+?+?+?=?θ 则:2 )(RT H T nk m r p θ θ αα?= λ T R c R b RT a RT H 322 0?+?+?+?= 移项积分得: I T R c T R b nT R a T R H nk +?+?+?+?- =20621)(λλθ 此即)(T f nk =θ λ的普遍形式,I 为积分常数。 又∵ θθ nk RT G m r λ-=? ∴ IRT T c T b nT aT H G m r -?-?- ?+?=?3 206 2λθ 积分常数I 由298.15K 时反应的θ m r G ?值求得,从而可求得一定温度范围内任何温度时的 θ m r G ?或θk 。 3.4.2 .压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⒈对理想气体 ∵ RT G nk m r p θ θ ?-=λ 又∵ i v i i v i p p RT v n p p k )()(θ θθ∏=∏= =∏=i v i p RT c )(θi v i p RT c c c )(θθθ?∏

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3.4 温度及其他因素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3.4.1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所有反应的平衡常数都是温度的函数,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其平衡常数不相同,即反应限度不一样。由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知: θ ?r G m α() θ ?H ]=-r m [p αT T 2 又∵ θ ?r G m α() θ ?r G m α nk θθ]p =-R () p =-R nk p 则定p 下[T αT αT θ ?r H m α nk θ ) p = ∴( RT 2αT θ 此即任意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的微分形式,式中?r H m 是各物质均处于标准态,反应进度为1mol 的焓变值。即反应在定压条件下的标准摩尔反应热。 讨论:①若?r H m >0 即为吸热反应时,温度升高,k 增大,有利于正向反应的进行。 ②若?r H m <0 即为放热反应时,温度升高,k 减小,不利于正向反应进行。③通过对上式积分,可定量计算k 随温度的改变。④ 当温度变化范围不大,即?r H m 可看作常数。

3.4.1.1 θ ?r H m 可看作常数,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θ θ θ θ θ θ (1)不定积分,,则 θ ?r H m 1 即 nk 对作图为一直线由直线的斜率- R T θ 计算产物平均摩尔反应热。 (2)定积分: θ ?r H m ?k θp d nk θ=?T 2RT 2 k θp T 2 θk θ2?r H m 11 (-) 即: n θ= k 1R T 1T 2

已知?r H m 可根据某一温度时的标准平衡常数计算另一温度的标准平衡常数。 3.4.1.2 若温度变化范围较大,即?r H m 是温度的函数,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由基耳霍夫方程d (?r H m ) =?C p dT ,(其中?C p = θ θ ∑v B B c RB 产物—反应物) 1213 可得?r H m =?H 0+?aT +?bT +?cT 23 θ θ ?r H m α nk θ ) p =则:(αT RT 2 ?H 0?a ?b ?c =+++T 2 RT RT 2R 3R ?H 01?a ?b ?c 2 ) + nT +T ++I R T R 2R 6R 移项积分得: nk θ=(- θ 此即 nk 又∵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化学平衡常数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反应m A(g)+n B(g)p C(g)+q D(g), K=(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通常不计入平衡常数表达式中)。 3.意义及影响因素 (1)K值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2)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4.应用 (1)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向何方向进行。 对于化学反应a A(g)+b B(g)c C(g)+d D(g)的任意状态,浓度商:Q c=。 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深度思考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可以是物质的任一浓度() (2)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也能改变平衡常数() (3)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 (4)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平衡常数不一定发生变化() (5)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体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6)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的变化取决于该反应的反应热() 2.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1)Cl2+H2O HCl+HClO

平衡常数+温度影响平衡移动练习题及答案

平衡常数练习题 1.关于平衡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不随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B.平衡常数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平衡常数随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D.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常数增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推断任意反应进行的程度 B. K值越大,反应的转化率越小 C. K值越大,反应的转化率越大 D.温度越高,K值越大 3.14C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14CO2+C2CO,达到化学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14C的微粒有()A.14CO2B.14CO2,14CO C.14CO2,14CO,14C D.14CO 4.关于C(s)+H2O(g)CO(g)+H2(g)的平衡常数(K)书写形式,正确的是() 5.已知下列气体反应(在一定温度下) 反应Ⅰ∶A B 平衡常数为Kp(1) 反应Ⅱ∶B+C D 平衡常数为Kp(2) 下列()表示为反应A+C D的Kp A.Kp(1)/Kp(2)B.Kp(2)/Kp(1)C.Kp(1)·Kp(2)D.〔Kp(1)· Kp(2)〕2 6.在一定温度下,反应1/2H2(g)+ 1/2X2(g) == HX(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mol的HX(g)通入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HX(g)的最大分解率接近于() A. 5% B. 17% C. 25% D.33% 7.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反应有:FeO(s) + CO(g)==Fe(s) + CO2(g) △H < 0 (1)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 (2) 已知1100℃时,K=0.263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_______(增大,减少或不变) (3) 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c(CO)=0.1mol/L,在这种情况下 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填是或否),此时反应速率是v正_____v逆(填>,<,=) 8.某温度时,将1molNO 2分解:2NO22NO+O2,并达到平衡,此时NO?的体积分数为40%,求:(1)平衡时NO的物质的量;(2)平衡时NO2、O2的体积分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