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参考文献+修改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修改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修改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修改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修改注意事项

一、外文文献

1.外文文献(期刊),请按“作者姓名.文章标题[J].期刊名称,年,卷(期):页码.”的格式书写;

外文文献(图书),请按“著者姓名.图书名[M].其他责任者.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年:页码.”

的格式书写。

●注意:只需要列出前3位作者(著者),3位以上的作者(著者)请用“et al” 表示;

如果图书是第1版,不需要写出版本;其他责任者指的是译者等,若没有可省略;期刊的期卷需齐全。

例:Holzer G, von Skrbensky G, Holzer L A, et al. Hip fracture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cortical versus trabecular bone to femoral neck strength [J]. J Bone Miner

Res,2009,24(3):468-474 .(期刊)

Roman S. The umbral calcus [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84: 100-130. (图书)

Pressman R S. Software engineering: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 [M]. Mei H, translated.

5th ed. 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 2004. (图书)

2.外文期刊文献,请到Pubmed中查找,并将文献上方截图如下;在Pubmed中未找到该文献,请上传文献全文。

[1] Holzer G, von Skrbensky G, Holzer L A, et al. Hip fractures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cortical versus trabecular bone to femoral neck strength [J]. J Bone Miner Res,2009,24(3):468-474 .

●注意:请将截图紧跟在对应的参考文献后,不要把所有的截图一齐列在后面或重新

列在另一个文档中。

二、中文文献

1. 中文文献(期刊),请按“作者姓名.文章标题[J].期刊名称,年,卷(期):页码.”的格式书写;

中文文献(图书),请按“著者姓名.图书名[M].其他责任者.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年:页码.”

的格式书写。

●注意:只需要列出前3位作者(著者),3位以上的作者(著者)请用“等” 表示;如

果图书室第1版,不需要写出;其他责任者指的是译者等,若没有可省略;期刊的期卷需齐全。

2.中文文献需用双语书写,中文文献对应的英文写法如下

作者(著者)姓的拼音(首字母大写)+名的首字母缩写(大写,中间空1个字符)文章(图书)名称(能找到英文原文的就参照原文,原文无英文的请自行翻译,翻译后请用醒目的绿色标记)

杂志(出版社)名称(请不要用拼音表示,首字母大写)

例:[1] 李毅中,庄华烽,林金矿,等. 脆性股骨颈骨折的皮质骨变化[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6):508-510.

Li Y Z,Zhuang H F,Lin J K ,et al.The change of cortex in fragile fracture of femoral neck[J]. Chin J Osteoporos, 2011, 17(6):508-510.

3.中文期刊文献,请到CNKI、VIP、万方数据库中中查找,并将文献上方截图如下(截图需包括文章题目、作者名称、期刊名称、年、卷、期等信息);在这3个数据库中未找到该文献,请上传文献全文。

●注意:请将截图紧跟在对应的参考文献后,不要把所有的截图一齐列在后面或重新列在另一个文档中。

●期刊、图书以外的参考文献写法,请参照参考文献格式国家标准

(GB-T7714-2005)

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注意事项

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下面是搜集的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注意事项,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参考文献写法的误区 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大多在文后会列有参考文献(注意一般 不宜写成参考书目或参考资料,因为后两者会有过窄或过宽之嫌), 但在实际撰写时却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区: 1、文献引用不符合要求 具体表现有:(1)所列文献范围过宽,凡所参阅过的均列出其中,如教材、内部刊物、获奖过但并未公开发表的成果报告等;(2)所列文献过多,如有些教师认为文献越多越好,将参阅过的文章书籍后的参考文献也悉数收录,有些文献作者并没有亲自阅读,只是认为跟自己的文章搭点边,也凑数其后;(3)所列文献过少,有些老师怕自己文章引述别人东西太多,被人认为抄袭,故意将一些重要参考文献略去;(4)对文献的理解偏面,以为只有引用文献原文才需要列出;(5)大而不当,将整期刊物甚至连续几期杂志或整张报纸作为参考文献,如有老师订了一年《人民教育》,参考文献会写:《人民教育》xx年1—12期。 2、文献著录不符合规范 具体表现有: (1)漏写项目,如有的文献只有著者和篇名,有的书籍漏掉出版社,有的期刊漏掉年份期号等;

(2)项目过杂,如有的丛书文献总主编、分册主编甚至副主编以及丛书名称,分册名称、主副标题等写了一大堆; (3)次序杂乱,如有的文献条目先写篇名,有的先写著者,有的先写期刊名等不统一,不按定规; (4)数字、标点符号不规范,如一会儿是中文数字,一会儿是阿拉伯数字,一会儿是用黑点,一会儿用书名号; (5)不按标注排列,参考文献在文内有标注的一般要按顺序排列,不能杂乱无序。 二、参考文献的作用 参考文献的作用主要有: 1、反映研究者的研究基础。科研工作具有继承性,大多研究成果是对前人研究的一种深化和拓展。 2、尊重前人和他人的知识成果。参考文献是前人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引用参考文献是论文作者的权利,而著录参考文献则是其法律义务,引用了前人的资料又不列出参考文献,会被认为是抄袭或剽窃行为。 3、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说明本文所引用的论点、资料和数据均有出处可查,以便读者核查。 4、向读者推荐一批经过精选的文献。参考文献能为读者深入探讨某些问题提供有关文献的线索,帮助其查阅原始文献,进一步研读作者引用的内容,以求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自己的需求。

如何让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完全版)

尾注的添加法 1、首先插入尾注; 鼠标定位到要插入的位置,点击:引用-》显示脚注和尾注对话框-》编辑尾注格式-》全部应用-》插入尾注;在第一个尾注前面的“参考文献”前面插入分页符。 2、其次删除尾注分隔符 a) 、点击左上角Windows图标,选择“Word选项”,选择:自定义选项-》将“常用命令”切换到“全部命令”,找到“查看尾注分隔符”命令,并添

加都快速访问栏,确定。如下图: b)、在页面视图直接点击刚刚添加的命令即可看到分隔符在下面独立的框中显示,并可以编辑了,直接删除即可

c)、将尾注中的数字选中,并按住快捷键:Ctrl +Shift + = 就去掉了尾注中数字为上标的属性。 3、如何为数字添加[]而出现类似[1],[2]之类的效果 按住Ctrl+F热键调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如图所示设置:其中 ^e表示在尾注中查找, ^& 表示将查找内容替换为查找内容,[^&] 则表示为查找内容添加[ ]

全部替换就可以得到了类似 [i] 的效果;此步中,出现不慎的重复操作,也就是说在做了第3步之后,继续添加了参考文献,然后接着重复第3部的操作就出错,造成类似这样的错误:[[4]] 4、缩短文献标注;出现这样的效果:[2~5] 在每一次插入的时候,Word2007都自动更新排序参考文献的编号;最后也是用上面步骤2中同样的方法找到“隐藏”命令,之后,选 中 ][3][4][ 并使用隐藏命令就可以了;再在25之间输入 ~ 就出现[2~5]的效果了; 建议:第4步也要待全部参考文献都修改成功后在隐藏 第一部份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Part 2 如果同一个参考文献两处被引用,只能在前一个引用的地方插入尾注,不能同时都插入。这样改动文章后,后插入的参考文献的编号不会自动改动。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EndNote X参考文献格式的更改

EndNote参考文献格式的更改 1、先偷懒吧,到EndNote的主站搜索,看是否有你要的Journal格式;如果没有只有自己学啦。 2、打开一个EndNote数据库/Edit/Output Styles/Edit……… 意思是将你默认的参考文献格式进行修改,因为重新编写有些语法可能不太会。技巧,先从找一个参考文献和自己要求相似的格式。如没有经验,SCI格式是缩略格式,NeuroReport是完整格式(在中国比较流行的相似格式)。我就打开EndNote了。 我的是EndNote X,各版本风格相似 3 修改正文格式 4 修改参考文献模板

改好参考文献的模板后,最难的就是作者排名和作者显示风格5 下面更改作者显示风格 6 更改作者缩写格式

7 参考文献罗列时的风格,是用[1]…表示还是用1…表示 8 其他格式可以点点看看,思路相近 9 当您全部弄好了后就可以保存了,保存时一定要保存在EndNote\Styles的文件夹下面,否则无法调用。 以下讲讲编写新的ENdNote引文格式 1 打开EndNote\Edit\OutPut Styles\New Style… 先看第一项About This Style

2 看第二项,Anonymous Works,这项也不用管它 3 看第三项Page Numbers,这一项可以做一些选择。 4 Journal Names 更改杂志的格式

5 Citations 这一个改的是正文中的格式和在EndNote中浏览参考文献的格式。不改变文章末尾参考文献的格式。在Templates中,我选的是Bibligraphy Number,可以将此字段括起来,还可以选中后进行上标,上标图表是“A1”,在Untiled Style上一栏的工具栏中可以找到。中文杂志经常要求上标格式。其下Author List等内容一般可以不用改了,应为对正文中的显示格式没有影响,只影响EndNote中数据显示格式。 6 更改Bibligraphy这一项最重要,直接影响正文后面的引文格式,要好好琢磨。Templates 最为重要,直接影响作者(Author)、题目(Title)、卷(V olume)、年(Year)、期(Issue)、页码(Pages)的先后位置和上标、斜体等风格,也可以在这些字段中添加标点符号。 点击Reference Style\Journal Article

最新论文参考文献的注意事项

一、引言 1.1本标准规定了各类型出版物中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标注法。 1.2本标准专供著者与编者编纂文后参考文献使用,而不是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纂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二、名词、术语 2.1文后参考文献: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 2.2识别题名: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ISDS)认可的某种连续出版物唯一的名称。 三、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 本标准分别规定了专著、连续出版物、专利文献、专著中析出的文献以及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的著录格式。在五种著录格式中,凡是标注“供选择”字样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选择项目,其余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主要项目。可以按本标准第6章的规定或根据文献自身的特征取舍选择项目。 3.1专著 3.1.1著录项目a.主要责任者b.书名c.文献类型标识(供选择)d.其他责任者(供选择)e.版本 f.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g.文献数量(供选择) h.丛编项(供选择) i.附注项(供选择) j.文献标准编号(供选择) 3.1.2著录格式主要责任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数量.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例:1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6页.2MortonLT,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16676138.html,eofmedicalliterature.2nded.London:Butterworths,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16676138.html,rmationsourcesforresearchanddevelopment.ISBN0-408-70916-2. 3.2连续出版物 3.2.1著录项目a.题名b.主要责任者c.版本d.卷、期、年、月或其他标识〔年.月,卷(期)~年,月,卷(期).](供选择)e.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f.丛编项(供选择)g.附注项(供选择)h.文献标准编号(供选择) 3.2.2著录格式题名.主要责任者.版本.年.月,卷(期)~年.月,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例:1地质论评.中国地质学会.1936,l(l)~.北京:地质出版社,1936~.2Communicationsequipmentmanufacturers.ManufacturingandPrimaryIndustriesDivision,StatisticsCanada.Preliminaryed.1970~,Ottawa:StatisticsCanada,1970~.Annualcensusofmanufacturers.TextinEnglishandFrench.ISSN0700~0758 3.3专利文献 3.3.1著录项目a.专利申请者b.专利题名c.其他责任者(供选择)d.附注项(供选择)e.文献标识符f.专利国别g.专利文献种类h.专利号i.出版日期 3.3.2著录格式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其他责任者.附注项.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例:CarlZeissJena,VBDAnordnungzurlichtele-creischenErfassungderMitteeinesLichtfeldes.Erfinder:WFeist, C.Wahnert,EFeistauer.Int.C1.:G02B27/14.Schweiz,patentschrift,608626.1979-01-15. 3.4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3.4.1著录项目a.析出责任者b.析出题名c.析出其他责任者(供选择)d.原文献责任者e.原文献题名f.版本g?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h.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3.4.2著录格式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析出其他责任者.见:原文献责任者.原文献题名.版

毕业论文自动生成目录和参考文献及生成文献上标(全部功能)

微软WORD这个软件大家都很熟悉,但有不少功能我们并没有用到, 其中不乏非常实用的。今儿个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用WORD自动生 成目录。这对那些用WORD写书,写论文的朋友很有帮助。 优点:用WORD根据文章的章节自动生成目录不但快捷,而且阅读查找内容时也很方便,只是按住Ctrl点击目录中的某一章节就会直接跳转到该页,更重要的是便于今后修改,因为写完的文章难免多次修改,增加或删减内容。倘若用手工给目录标页,中间内容一改,后面页码全要改是一件很让人头痛的事情。应该自动生成的目录,你可以任意修改文章内容,最后更新一下目录就会重新把目录对应到相应的页码上去。 步骤:(以下内容在WORD2003中操作,其它版本WORD略有差别,但大同小异。)

1.在[格式]中选[样式与格式]

2.出现右边的一条“样式格式”栏,这里面主要就是用到标题1,标 题2,标题3。把标题1,标题2,标题3分别应用到文中各个章节的标题上。例如:文中的“第一章制冷概论”我们就需要用标题1定义。而“1.1制冷技术的发展历史”就用标题2定义。如果有 1.1.1×××那就用标题 3来定义。

3.当然标题1,标题2,标题3的属性(如字体大小,居中,加粗,等等)可以自行修改的。修改方法:右键点击“标题 1 ”选“修改”,会弹 出修改菜单,您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自行修改。

4.用标题1,2,3分别去定义文中的每一章节。定义时很方便,只要把光标点到“第一章制冷概论”上,然后用鼠标左键点一下右边的标题1,就定义好了;同样方法用标题2,3定义 1.1;1.1.1;依此类推,第二章,第三章也这样定义,直到全文节尾。

写论文,参考文献的修改

写论文,参考文献的修改很麻烦,删除一个,添加一个,就需要改一长串数字。怎么办呢。本人推荐一种简单方法:尾注法 方法如下(以Word2003为例):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建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2.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这时,无论文章如何改动,参考文献都会自动地排好序了。如果删除了,后面的参考文献也会自动消失,绝不出错。 13.参考文献越多,这种方法的优势就体现的越大。

工程图标注方法与技巧

1.轴套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 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见A-A断面)等。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 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及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学术期刊格式: [序号]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等. 论文名称[J]. 学术期刊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起页-止页. 1.高景德,王祥珩. 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J]. 清华大学学报,1987,27(1): 1-8(完整的) 2.高景德,王祥珩. 交流电机的多回路理论[J]. 清华大学学报,1987 (1): 1-8(缺卷的) 3.Chen S,Billing S A,Cowan C F,et al. Practical identification of MARMAX models.Int J Control,1990,52(6): 1327-1350(完整的) ◆学术著作格式 [序号]作者. 学术著作书名[M]: 版次(首版免注). 翻译者.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起页-止页 4.竺可桢. 物理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3. 1-3 5.霍夫斯基主编. 禽病学[M]: 下册. 第7版. 胡祥壁等译.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1. 7-9 6.Aho A V,Sethi R,Ulhman J D. Compilers Principles.New York: Addisom Wedley,1986. 277-3083 ◆有KSBN号的论文集格式 [序号]作者. 论文名称[C]. 见(In:)主编. (,eds.)有KSBN号的论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起页-止页7.张全福,王里青. “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辑工作[C]. 见: 郑福寿主编. 学报编论丛: 第二集. 南京: 河海大学出版社,1991. 1-4 8.Dupont B.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C]. In:White H J,Smith R,eds. Proc. of the 3rd Annual Meeting of Im Soc for Experimental Hematology(ISEH). Houstom: ISEH,1974. 44-464 ◆学位论文格式 [序号]作者. 论文题目[D]: [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 保存地点: 保存单位,年份. 9.张竹生. 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系,1983 10.余勇. 劲性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1998 ◆专利文献格式 [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名称[P]. 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 出版日期 11.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P]. 中国专利,881056073. 1989-07-266 ◆技术标准格式 [序号]起草责任者. 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12.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六分委员会. CB6447-S6文摘编写规则[S]. 北京: 标准出版社,1986 ◆报纸文献格式 [序号]作者. 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面次序) 13.谢希德. 创新学习的交思路[N]. 人民日报,1998-12-25(10) ◆电子文献格式 [序号]作者. 文献题名. 电子文献类型标示[DB/CD]. 载体类型标示文献网址或出处,更新/引用日期 14.万锦坤.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15.王明亮. 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新进展[EB/O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16676138.html,/pub/980810- 2.html,1998-08-16

参考文献自动生成方法(全)-图文(精)

自动生成参考文献(word2007为例 第一步:进入“引用”项中,点开“脚注”右下角的箭头,配置如 Figure 1 所 示,然后选择“插入”即可。这时,光标定位到文档结尾处,你能看到一个带虚

线框的编号, 即参考文献的编号, 将该参考文献容写完。注意 , 双击该编号则光标定位到引用处; 双击引用处编号则光标定位到参考文献容处。因此, 推荐一边写论文一边写参考文献。 往后的参考文献引用, 只需要直接使用“引用”项中“插入尾注”即可, 编号自动,不需调整。 第二步: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多处引用同一篇参考文献时 ,

不能采用“插入尾注” 的方法,采用的是“插入”(或者是“引用”项中的“交叉引用”,配置如 Figure 2 所示。对于交叉引用的编号,需要人为添加中括号,并设置为上标形式 (ctrl+shift+= 。如果有新的参考文献引用插入或删除, 需要“更新域”, 确保交叉引用的编号也随之修改(尾注编号自动修改。 第三步:当整篇论文写完,参考文献引用也完成后,需要在编号上添加中括号, 这将使用“开始”项中的“替换”功能。对于尾注,将 “ ^e”替换为“ [^&]” (如果是脚注,则将“ ^f”替换为“ [^&]”,但是替换时“不限定格式”要处于灰色状态。如 Figure 3 所示。替换时, 最好将光标定位在文档最前,然后选择“全部替换”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后来有新的参考文献插入引用时 ,最好是先将光标定位到该插入的引用前,然后“查找下一处”,最后选择“替换”, 切记不要直接“全部替换”

第四步:尾注中序号是上标,网上我找到 2中方法:1、选中序号按快捷键 “ ctrl+shift+=”就可以使序号不再是上标; 2、用鼠标右击,出现一菜单,选择“字体”,在第二菜单中去掉“效果”栏中“上标”前面的“√”。 第五步:通常, 使用尾注后, 在第一个参考文献处有一条短直线, 若参考文献换页了,则新页开始处有一条长直线,这两种直线无法被删除,选择“视图”项中的“草稿” (在 2007 中“普通视图”,然后,选择“引用”项中的“显示备注”。在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 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 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对于文字部分,先选中,然后到“字体”中选择“隐藏”命令即可。在 word 打印默认设置为不打印隐藏文字。 [1] 如果参考文献不是放在篇尾,比如有附录、致声明等,处理方法待续。

endnote修改参考文献格式

如何设置endnote插入word中参考文献的格式 本来说好要录视频的,可是什么都准备好之后发现我的声卡不太好导致视频中有比较大的杂 音,只好改作图文,等以后换了声卡再录个视频吧。 最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也不是什么砖家高手,自己会的也很有限,仅就endnote的一些基本使用方法分享一些个人心得。例如如何使用 endnote从网上搜索下载文献之类的我就不讲 大概讲三点: 1.解决word2007以上版本使用endnote插入参考文献后卡死的问题; 2.简单的界面设置,便于查看与管理文献; 3.设置插入参考文献的格式。 其中第三点是我们的主要目的。 第一个问题很简单,有些人使用 2007以上版本word时,用endnote插入参考文献后会卡死,只要关闭word中的拼写检查即可. 打开“文件”选项卡,点击“选项”,然后点击“校对”,将“在word中更正拼写和语法时”下面的“键入时检查拼写”关掉就可以了,如果觉得不保险可以把这几个都关掉,反正也没有用。 接下来讲我们的主题:如何设置插入的参考文献的格式。这是很多人头疼的问题,致使很多人都觉得endnote太麻烦了而放弃使用这个软件,我个人的感受是,如果你不会用,会觉得它特别麻烦,如果你会用,会觉得它特别简单。 设置插入参考文献的格式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原有的模板上进行修改,如图所示endnote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模板(但个人觉得其实都没什么用)。第二种就是自己新建,然后根据论文参考文献的具体要求进行设置。如果你学会了第二种方法,第一种方法自然也就会了,所以这里我只讲新建一种样式然后自定义设置。

为了方便使用我们首先将用不到的样式设置为不显示,如图所示打开style manager。 点击unmark all,然后点击关闭,这样所有的样式都不再显示了。注意不要点击了endnote主界面的叉叉而关闭了整个endnote。

论文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参考

论文参考文献及注释格式参考 一、参考文献格式: 1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 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2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文献起止页码。 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3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 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M C N J D R S P (2)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DB CP EB (4)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4 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

参考文献的写法及注意事项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

endnote模板格式修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endnote模板格式修改 篇一:endnote参考文献格式的更改 endnote参考文献格式的更改 1、先偷懒吧,到endnote的主站搜索,看是否有你要的journal格式;如果没有只有自己学啦。 2、打开一个endnote数据库/edit/ outputstyles/edit………意思是将你默认的参考文献格式进行修改,因为重新编写有些语法可能不太会。技巧,先从找一个参考文献和自己要求相似的格式。如没有经验,sci 格式是缩略格式,neuroReport是完整格式(在中国比较流行的相似格式)。我就打开endnote了。 我的是endnotex,各版本风格相似 3修改正文格式 4修改参考文献模板 改好参考文献的模板后,最难的就是作者排名和作者显示风格 5下面更改作者显示风格 6更改作者缩写格式

7参考文献罗列时的风格,是用[1]…表示还是用1…表示 8其他格式可以点点看看,思路相近 9当您全部弄好了后就可以保存了,保存时一定要保存在endnote\styles的文件夹下面,否则无法调用。 以下讲讲编写新的endnote引文格式 1打开endnote\edit\outputstyles\newstyle… 先看第一项aboutthisstyle 2看第二项,anonymousworks,这项也不用管它 3看第三项pagenumbers,这一项可以做一些选择。 4journalnames更改杂志的格式 5citations 这一个改的是正文中的格式和在endnote中浏览参考文献的格式。不改变文章末尾参考文献的格式。在templates 中,我选的是bibligraphynumber,可以将此字段括起来,还可以选中后进行上标,上标图表是“a1”,在untiledstyle 上一栏的工具栏中可以找到。中文杂志经常要 篇二:endnote中编辑style【endnote编辑参考文献格式】 在endnote中制作gb/t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输出格式 在引用文献时,绝大多数时候都要考虑文后参考文献的

工程图标注方法与技巧

1.轴套类零件 这类零件一般有轴、衬套等零件,在视图表达时,只要画出一个基本视图再加上适当的断面图和尺寸标注,就可以把它的主要形状特征以及局部结构表达出来了。为了便于加工时看图,轴线一般按水平放置进行投影,最好选择轴线为侧垂线的位置。?在标注轴套类零件的尺寸时,常以它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由此注出图中所示的Ф14 、Ф11(见A-A断面)等。这样就把设计上的要求和加工时的工艺基准(轴类零件在车床上加工时,两端用顶针顶住轴的中心孔)统一起来了。而长度方向的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接触面(轴肩)或加工面等。? 如图中所示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的右轴肩,被选为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由此注出13、28、1.5和26.5等尺寸;再以右轴端为长度方向的辅助基,从而标注出轴的总长96。 2.盘盖类零件 这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扁平的盘状,一般有端盖、阀盖、齿轮等零件,它们的主要结构大体上有回转体,通常还带有各种形状的凸缘、均布的圆孔和肋等局部结构。在视图选择时,一般选择过对称面或回转轴线的剖视图作主视图,同时还需增加适当的其它视图(如左视图、右视图或俯视图)把零件的外形和均布结构表达出来。如图中所示就增加了一个左视图,以表达带圆角的方形凸缘和四个均布的通孔。 ?

在标注盘盖类零件的尺寸时,通常选用通过轴孔的轴线作为径向尺寸基准,长度方向的主要尺寸基准常选用重要的端面。 3.叉架类零件?这类零件一般有拨叉、连杆、支座等零件。由于它们的加工位置多变,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考虑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对其它视图的选择,常常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视图,并且还要用适当的局部视图、断面图等表达方法来表达零件的局部结构。踏脚座零件图中所示视图选择表达方案精练、清晰对于表达轴承和肋的宽度来说,右视图是没有必要的,而对于T字形肋,采用剖面比较合适。

Word2007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及使用技巧

Word2007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 使用尾注: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引用——脚注(大框框)——右下角的箭头——设置尾注为文档结尾,编号1,2,3,...——插入。2.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具体内容的地方。 3.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由上标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4.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5.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添加标号上的方括号: 1.用的尾注,在菜单中的开始——替换中查找内容填写^e,替换为[^&]即可。 2.用的脚注,在菜单中的编辑——替换中查找内容填写^f,替换为[^&]即可。(这里建议在一篇文章都写完后再将方括号加上会省去很多意外的麻烦) 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删除横线的方法: 1.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引用——脚注(大框框)——显示备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2.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参考文献格式(国标)

参考文献 B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 ?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目录 基本介绍编辑本段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 很多刊物将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 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目前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我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1)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2)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 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3)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注: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在引用文献类型代码标准时,其附录列表中将M解释为普通图书,这要么是列表是出了错要么是引用中的改变。如果是错误,则我们要清除这个错误;即使是有意的改变也因这种改变容易引起混乱,需要我们探索改进的办法。

毕业论文写作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含参考文献国标)

毕业论文写作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一、封面: 1、年级不能简写,如2008级不能简写为08级; 2、毕业论文终稿完成时间为2013年6月,不能写成2013年5月; 3、封面不能出现页码,页码从中文摘要开始出现,为罗马字符,正文页码为阿拉伯数字; 4、注意封面各部分内容的字体和字号,以及是否加粗; 二、中英文摘要: 1、论文类摘要结构要完整,应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结果”(Result)、“结论”(Conclusion)四要素,缺一不可(很多学生的摘要中缺乏“目的”),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 2、英文题目中除虚词(介词,副词,连词,助词,代词)外所有单词首字母大写,不能用直译,符合英文行文习惯,如“某某研究”一般写成“Research on ...”,不能直译为“....(很长)Research”; 3、作者和指导教师英文翻译“名在前姓在后”(还有个别同学没改过来),Directed(个别同学有拼写错误)by Professor(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副教授)/ Lecturer(讲师) /Assistant(助教)不能有拼写错误; 4、中文摘要中“摘要”和“关键词”要加粗,前面空两格,英文摘要中“Abstract” 和“Key words”要加粗,顶格写,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后面没有冒号; 5、中文关键词和英文关键词必须一一对应,关键词一般用名词,而且从标题或摘要中选取,每篇文章可选3~8 个关键词。中文关键词用中文表述,尽量不出现英文或英文简写(专有英文术语尚无中文翻译可除外),中文关键词之间标点是“中文分号”、英文关键词之间标点是“英文逗号”;英文关键词中所有单词首字母大写; 6、英文摘要通篇是“Times New Roman”,字体颜色为“黑色”(不能出现灰色),不要出现中文标点(如英文中没有顿号),所有英文标点后面都要加一个空格,选用“1.5倍行距”(检查中许多同学用单倍行距)。书写生物拉丁学名时,属名和种加词要斜体!统计学中的P值,用斜体P!pH值的规范写法是p小写,H大写!另外注意数字的上标和下标,如“H2O”应该写成“H2O”,“kg-1d-1”应该写成“kg-1d-1”。 7、英文摘要行文注意事项: 1) 英文摘要的时态:英文摘要时态的运用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和其他复合时态基本不用。 A. 一般现在时。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讨论等。例如:This study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undertaken) to…,The result shows (reveals) that…,It is found that…,The conclusions are…,The author suggests that….涉及到公认事实、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等,也要用一般现在时。 B. 一般过去时。用于叙述过去某一时刻(时段)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实验、观察、调查等过程)。例如:The technique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were applied to study women customers' demand for cosmetics in January and August, 2005. 需要指出的是,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的发现、现象,往往是尚不能确认为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的,而只是当时如何如何;所描述的研究过程也明显带有过去时间的痕迹。 2)英文摘要的语态:在多数情况下采用被动语态。采用被动语态的情况主要有:说明事实经过时,某件事是谁做的,无须一一证明;为强调动作承受者;有些情况必须用强调的事物做主语,例如:In this case, a greater accuracy in measuring distance might be obtained.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表达作者或有关专家的观点时,又常使用主动语态,其优点是鲜明有力。而且有时摘要中谓语动词采用主动语态有助于文字清晰、简洁及表达有力。例如: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