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安全系统技术》实验5VPN安全系统通信实验实验报告材料

《信息安全系统技术》实验5VPN安全系统通信实验实验报告材料

《信息安全系统技术》实验5VPN安全系统通信实验实验

报告材料

实验5:VPN安全系统通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VPN(虚拟专用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了解VPN的安全机制和加密算法;

3.通过实验操作,熟悉VPN安全系统的配置和部署过程;

4.实践VPN安全系统的通信过程。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两台配置好的计算机;

2.软件环境:VPN服务器软件、VPN客户端软件。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实验准备:

a.在两台计算机上安装VPN服务器软件和VPN客户端软件,并进行配置;

b.在服务器上创建VPN连接,配置VPN服务器的参数和安全策略;

c.在客户端上创建VPN连接,配置VPN客户端的参数和安全策略。

2.VPN服务器配置:

a.打开VPN服务器软件,选择“创建新的连接”;

b.配置服务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c.选择要使用的隧道协议和加密算法;

d.配置用户连接权限和身份验证方式;

e.配置VPN隧道的安全策略和路由表。

3.VPN客户端配置:

a.打开VPN客户端软件,选择“创建新的连接”;

b.配置客户端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c.配置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

d.选择隧道协议和加密算法,配置用户身份验证方式;

e.配置VPN隧道的安全策略和路由表。

4.VPN安全通信:

a.运行VPN服务器软件,在服务器上建立VPN连接;

b.运行VPN客户端软件,在客户端上建立VPN连接;

c. 进行VPN安全通信测试,可以通过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

d.通过网络抓包工具分析VPN通信过程的数据包。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成功建立VPN连接后,我们使用Ping命令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

进行通信测试。通过分析PING命令的返回结果,确认VPN通信是否正常。

2.通过网络抓包工具对VPN通信过程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可以观察到数据包的加密和解密过程,验证VPN安全机制的有效性。

3.实验结果表明,VPN安全系统可以确保在公共网络上的通信安全,并能够提供可靠的加密和身份验证机制。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并掌握了VPN安全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了解到VPN安全系统的通信过程,并通过网络抓包工具对VPN数据包进行分析,验证了其安全性。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安全技术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信息安全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VPN研究报告

一、前言 互联网的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全世界的数字信息高度共享成为可能。中国高校也越来越重视数字化校园的开发,依托先进的网络技术开展电化教学、电子教学资源的建设。而作为电子教学资源的重点之一,电子图书馆的建设已经成为当今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新亮点。国内很多高校近几年都从网上购置了大量的电子数据供广大师生开展教学研究。这些资源对于学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应用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改革工作的一大重点。 二、选题背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很多学校都建立了校园网,为了实现校内资源优化整合,让师生们更好的进行工作和学习,他们需要在校园网内部或在校外的远程节点上,随时享受校园网内部的各项服务,然而由于互联网黑客对各高校的资源虎视眈眈,在没有经过任何允许的情况下,黑客们很容易就潜入校园网内部进行"捣乱",为此,多数校园网都不会将自己的各种应用系统和所有信息资源完全开放,因为这样让整个校园网面临无以估量的破坏性损失,为了网络安全考虑,将VPN技术应用于基于公共互联网构架的校园网,可以较好的解决校园网多校区、远程访问、远程管理等问题。 三、VPN简介 虚拟专用网(vpn)被定义为通过一个公用网络(通常是因特网)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连接,是一条穿过混乱的公用网络的安全、稳定的隧道。使用这条隧道可以对数据进行几倍加密达到安全使用互联网的目的。虚拟专用网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虚拟专用网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虚拟专用网可用于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的全球因特网接入,以实现安全连接;可用于实现企业网站之间安全通信的虚拟专用线路,用于经济有效地连接到商业伙伴和用户的安全外联网虚拟专用网。

实验五 数据加密与安全通信

实验五数据加密/解密与安全通信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初步了解黑客密码破解、数据解密、数据嗅探的方法以及一般的应对策略,掌握常见工具的基本应用,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掌握用户帐号密码保护策略。 ?掌握数据加密/解密的基本方法。 ?了解网络嗅探技术的危害和应对策略。 ?掌握安全通信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实验掌握过程中,学生需要将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并回答相关思考题,填写到实验报告中。 【实验类型】综合型实验 【实验内容】 以下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和课时安排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实验内容中的思考题以书面形式解答并附在实验报告的后面。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实验指导书的操作步骤和要求操作,且小组成员应紧密配合,以保证实验过程能够顺利完成。 本次实验的主要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Windows的NTFS系统安全特性与文件系统转换; ?Windows帐号密码破解与应对策略; ?利用Windows的NTFS权限和EFS(加密文件系统)保护数据; ?嗅探技术危害与应对策略。 具体的实验内容和步骤如下: 【实验环境】 实验设备:Windows XP系统,VMWare系统,Windows 2000虚拟机。 【实验步骤】 一、NTFS安全特性与文件系统转换 NTFS文件系统最为突出的特性就是它的安全特性。在NTFS 5(Windows 2000)以后的版本中,除了其访问控制机制不断扩展外,还增加了EFS(加密文件系统)用于保护数据的安全。 由于NTFS安全特性依赖于NTFS文件系统,FAT 与FAT32文件系统则不具有。要想获得该特性,必须将FAT /FAT32文件系统转换为NTFS文件系统,转换方式如图1所示。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报告

江苏科技大 系统交互实验报告 姓名:秦魏 学号:1440501218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实验一DES 加解密算法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并实现DES 算法 2. 理解对称密码体制的基本思想 3. 掌握数据加密和解密的基本过程 4. 理解公钥密码体制的基本思想 5. 掌握公钥密码数据加密和解密的基本过程 6. 理解Hash 函数的基本思想 7. 掌握hash 函数软件计算软件/信息的Hash 值的基本过程 二、实验内容 1、根据DES 加密标准,用C++设计编写符合DES 算法思想的加、解密程序,能够实现对字符串和数组的加密和解密。例如,字符串为M=“信息安全”,密钥K=“computer” 2、根据RSA 加密算法,使用RSA1 软件,能够实现对字符的加密和解密。 3、根据MD5 算法,使用hashcalc 软件和MD5Caculate 软件,能够实现求字符串和文件的 HASH 值。例如,字符串为M=“信息安全”,求其HASH 值 三、实验结果 // DES.cpp: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S class. // /////////////////////////////////////////////////////////////////////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DESlxp.h" #include "DES.h" #ifdef _DEBUG

#undef THIS_FILE static char THIS_FILE[]=__FILE__; #define new DEBUG_NEW #endif ///////////////////////////////////////////////////////////////////// / // Construction/Destruction ///////////////////////////////////////////////////////////////////// / DES::DES() { } DES::~DES() { }

信息安全实验总结报告

信息安全实验总结报告 信息安全实验总结报告 篇一: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信息安全实验名称:共五次实验班级:姓名:同组人: 指导教师评定:签名: 实验一木马攻击与防范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木马的练习,使读者理解和掌握木马传播和运行的机制;通过手动删除木马,掌握检查木马和删除木马的技巧,学会防御木马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木马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实验原理 木马的全称为特洛伊木马,源自古希腊神话。木马是隐藏在正常程序中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恶意代码,是具备破坏、删除和修改文件、发送密码、记录键盘、实施DoS攻击甚至完全控制计算机等特殊功能的后门程序。它隐藏在目标计算机里,可以随计算机自动启动并在某一端口监听来自控制端的控制信息。 1.木马的特性 (1)伪装性 (2)隐藏性 (3)破坏性(4)窃密性 2.木马的入侵途径 木马入侵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一定的欺骗方法,如更改图标、把木马文件与普通文件合并,欺骗被攻击者下载并执行做了手脚的木马程序,就会把木马安装到被攻击者的计算机中。 3.木马的种类 (1)按照木马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1代木马是伪装型病毒,第2代木马是网络传播型木马,第3代木马在连接方式上有了改进,利用了端口反弹技术,例如灰鸽子木马,第4代木马在进程隐藏方面做了较大改动,让木马服务器端运行时没有进程,网络操作插入到系统进程或者应用进程中完成,例如广外男生木马。

(2)按照功能分类,木马又可以分为:破坏型木马,主要功能是破坏并删除文件;服务型木马; DoS攻击型木马;远程控制型木马 三、实验环境 两台运行Windows 2000/XP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使用“冰河”和“广外男生”木马作为练习工具。 四、实验内容和结果 任务一“冰河”木马的使用 1.使用“冰河”对远程计算机进行控制 我们在一台目标主机上植入木马,在此主机上运行G_Server,作为服务器端;在另一台主机上运行G_Client,作为控制端。 打开控制端程序,单击快捷工具栏中的“添加主机”按钮,弹出如图1-5所示对对话框。 图1-5添加计算机 “显示名称”:填入显示在主界面的名称。 “主机地址”:填入服务器端主机的IP地址。 “访问口令”:填入每次访问主机的密码,“空”即可。 “监听端口”:“冰河”默认的监听端口是7626,控制端可以修改它以绕过防火墙。 单击“确定”按钮,即可以看到主机面上添加了test的主机,如图1-6所示。 图1-6添加test主机 这时单击test主机名,如果连接成功,则会显示服务器端主机上的盘符。图1-6显示了test主机内的盘符,表示连接成功。 这时我们就可以像操作自己的电脑一样操作远程目标电脑,比如打开C:WINNTsystem32config目录可以找到对方主机上保存用户口令的SAM文件。 “冰河”的大部分功能都是在这里实现的,单击“命令控制台”的标签,弹出命令控制台界面,如图1-7所示。 图1-7命令控制台界面 可以看到,命令控制台分为“口令类命令”、“控制类命令”、

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网络监听技术的应用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日期:2015.9.15 实验要求: 1、理解网络监听的意义和作用 2、了解网络监听的基本原理 3、掌握网络监听工具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①安装SnifferPro。 ②运行SnifferPro,熟悉其工作环境和各工具的功能。 ③在进行流量捕获之前首先选择网络适配器,确定从计算机的哪个网络适配器上接收数据。 选择网络适配器后才能正常工作。该软件安装在Windows 98操作系统上,Sniffer可以选择拨号适配器对窄带拨号进行操作。若安装了EnterNet500等PPPOE软件还可以选择虚拟出的PPPOE网卡。

1、利用SnifferPro进行监听。 ①在主界面中选择主菜单Capture下的Define Filter菜单,在Define Filter窗口中选择Address选项卡。 ②在Address下拉列表中选择抓包类型为IP,在Station1和Station2分别输入本机和另一主机的IP地址。 ③在该窗口中单击Advanced,选项卡,拖动滚动条找到IP项,选中IP和ICMP。向下拖动滚动条,再将TCP和UDP选中,并把TCP下面的FTP和Telnet选中,其他选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④选择菜单栏Capture下的Start启动抓包。 ⑤两台主机间传输的数据包的情况。

实验项目:网络扫描技术的应用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日期:2015.9.22 实验要求: 1、了解网络扫描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常用扫描工具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1.端口扫描。 ①启动PortScan 1.2工具。 ②在Scan后的文本框中输入被扫描主机的IP地址或主机名。 ③单击START开始扫描。观察被扫描主机端口开放的情况,通过端口扫描可以知道被攻击主机开放了哪些服务,从而可以根据某些服务中的漏洞进行攻击。 2.共享扫描 ①启动Shed ,输入扫描的地址段。 ②单击选项按钮可以选择显示的共享资源类型; 单击开始,进行扫描,扫描结束后可以看到包括隐藏共享在内的资源。 2、漏洞扫描 ①安装并启动X-Scan v3.2. ②单击工具栏中的,设置,按钮,输入扫描的IP地址范围。 ③确定,过一段时间后会显示扫描结果。

《信息安全系统技术》实验5VPN安全系统通信实验实验报告材料

《信息安全系统技术》实验5VPN安全系统通信实验实验 报告材料 实验5:VPN安全系统通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VPN(虚拟专用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2.了解VPN的安全机制和加密算法; 3.通过实验操作,熟悉VPN安全系统的配置和部署过程; 4.实践VPN安全系统的通信过程。 二、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两台配置好的计算机; 2.软件环境:VPN服务器软件、VPN客户端软件。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1.实验准备: a.在两台计算机上安装VPN服务器软件和VPN客户端软件,并进行配置; b.在服务器上创建VPN连接,配置VPN服务器的参数和安全策略; c.在客户端上创建VPN连接,配置VPN客户端的参数和安全策略。 2.VPN服务器配置: a.打开VPN服务器软件,选择“创建新的连接”;

b.配置服务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c.选择要使用的隧道协议和加密算法; d.配置用户连接权限和身份验证方式; e.配置VPN隧道的安全策略和路由表。 3.VPN客户端配置: a.打开VPN客户端软件,选择“创建新的连接”; b.配置客户端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 c.配置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 d.选择隧道协议和加密算法,配置用户身份验证方式; e.配置VPN隧道的安全策略和路由表。 4.VPN安全通信: a.运行VPN服务器软件,在服务器上建立VPN连接; b.运行VPN客户端软件,在客户端上建立VPN连接; c. 进行VPN安全通信测试,可以通过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 d.通过网络抓包工具分析VPN通信过程的数据包。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成功建立VPN连接后,我们使用Ping命令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 进行通信测试。通过分析PING命令的返回结果,确认VPN通信是否正常。

《网络信息安全》安全防护技术实验报告

《网络信息安全》安全防护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防火墙的功能,了解配置防火墙控制策略的方法。了解IDS,了解VPN。 了解安全防护软件的功能和作用。 二、实验内容: 1.配置Windows操作系统的口令安全策略(gpedit.msc-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 设置-账户策略),提高防范水平。 2.验证电脑安全防护软件在防范木马、钓鱼网站、DNS劫持中的作用。 3.配置Windows系统自带的防火墙软件,配置访问控制表并进行验证。配置一条能阻断 冰河木马的访问控制规则,增强系统的安全防护。 4.(选做)配置家用宽带路由器的防火墙安全功能,配置访问控制功能(如IP地址过 滤、域名过滤、MAC地址过滤、DOS攻击防范等),并进行测试,验证防火墙的防护效果。 5.在windows系统环境下架设VPN服务器,然后使用另一台电脑通过VPN通道访问该服 务器(可以2名同学合作),分析连接的安全性。分析VPN技术的特点。 6.在服务器上安装一款IDS软件,验证IDS软件的防护作用。该实验需要2名同学合作 完成,一台电脑充当服务器,一台电脑发起攻击。分析IDS的特点和使用意义。 三、实验过程和结论:(实现方法、步骤、流程图、分析等) 1. 配置Windows操作系统的口令安全策略(gpedit.msc-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账户策略),提高防范水平。

2. 验证电脑安全防护软件在防范木马、钓鱼网站、DNS劫持中的作用。 3. 配置Windows系统自带的防火墙软件,配置访问控制表并进行验证。配置一条能阻断冰河木马的访问控制规则,增强系统的安全防护。 5. 在windows系统环境下架设VPN服务器,然后使用另一台电脑通过VPN通道访问该服务器(可以2名同学合作),分析连接的安全性。分析VPN技术的特点。

网络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2)

网络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2) 网络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 1.1 掌握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2 了解网络攻击的常见类型和防范措施。 1.3 学习使用网络安全工具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测试。 2.实验设备 2.1 计算机A:用于模拟攻击者的角色。 2.2 计算机B:用于模拟被攻击者的角色。 2.3 安全工具:例如Nmap、Wireshark、Metasploit等。 3.实验过程 3.1 确保计算机A和计算机B处于同一局域网中。 3.2 使用Nmap进行端口扫描,寻找计算机B可能存在的漏洞。 3.3 使用Wireshark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分析可能存在的攻击行为。 3.4 使用Metasploit进行渗透测试,尝试攻击计算机B并获取敏感信息。

3.5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结果。 4.实验结果分析 4.1 端口扫描结果显示计算机B存在漏洞,例如开放了未授权的远程登录端口。 4.2 Wireshark监控到了攻击者对计算机B的密码尝试。 4.3 Metasploit成功获取了计算机B中的敏感信息。 5.安全防范措施 5.1 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补丁,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5.2 配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监控和限制网络流量。 5.3 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5.4 对关键数据进行加密存储。 5.5 培训员工意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 附件:无 法律名词及注释: 1.远程登录端口:指用于从远程计算机登录另一个计算机的特定端口。

2.Wireshark:一款网络流量分析工具,用于抓取网络数据包以进行安全分析。 3.Metasploit:一款开源的渗透测试工具,用于模拟攻击行为并测试系统的安全性。 4.补丁:指软件开发商发布的修复软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的补丁程序。 5.防火墙: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监视和控制网络流量,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6.入侵检测系统:一种监控网络流量和系统日志,检测异常Activity和操纵的安全设备。 7.强密码:包含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和符号等多种字符的密码。 8.加密存储:将敏感数据转换为加密形式,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信息安全实验 7 VPN--报告模板

实验7 VPN 练习一、利用IPSec构建企业VPN 【实验目的】 掌握利用Windows自带功能架设IPSec服务器。 采用预共享密钥授权方法建立用户-网关模式安全隧道 【实验人数】 每组3人 【系统环境】 Windows 【网络环境】 交换网络结构 【实验工具】 网络协议分析器 【实验类型】 设计型 【实验步骤】 本练习以各实验组主机A、B、C为一小组,D、E、F为另一小组分别进行实验,各组成 //注意:你们要将X换成你们自己的组号 一.配置VPN服务器 1.主机B/E配置VPN服务器 (1) 主机B/E单击“开始”|“管理工具”|“路由和远程访问”,打开“路由和远程访问”对话框。

(2) 在“路由和远程访问”对话框中,右键单击“主机名称(本地)”选择“配置并启用路由和远程访问”,在弹出的“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器安装向导”对话框中单击“下一步”按钮。 (3) 在“配置”对话框中选中“远程访问(拨号或VPN)”,单击“下一步”按钮;在“远程访问”对话框中选中“VPN”,单击“下一步”按钮;在“VPN连接”对话框中选取外网(Internet)的网卡;单击“下一步”按钮。 (4) 在“IP地址指定”对话框中选中“来自一个指定的地址范围”,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地址范围”对话框中单击“新建”按钮,然后在弹出的“新建地址范围”对话框中输入起始和结束IP地址(该地址段是VPN服务器预分配给外网主机的本地未被分配的IP 地址,如本地网段为172.16.x.0/24,已分配IP为172.16.x.100与172.16.x.253,则新建IP范围可以是172.16.x.1~172.16.x.50),单击“确定”,单击“下一步”完成地址范围配置。 //截图(新建地址范围),如下图所示 (5) 在“管理多个远程访问服务器”界面中,选择“否,使用路由和远程访问来对连接请求进行身份验证”,单击“下一步”,单击“完成”,弹出的询问配置是否支持客户端的DHCP消息中继的对话框中点击“确定”。 (6) 配置L2TP/IPSec密码,右键点击已经启动的“主机名称(本地)”,在单击“属性”后弹出的对话框中的“安全”一栏中最下面选中“为L2TP连接允许自定义IPSec策略”并配置L2TP/IPSec共享密钥为“123456”,单击“应用”,单击“确定”。 //截图(配置好的路由与远程访问),如下图所示需是绿色的。 2.配置远程访问权限 主机B/E单击“开始”|“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打开“本地用户和组”|“用

网络安全 实验报告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学习并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与常用技术,了解网络安全问题,并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1. 实验环境的搭建 根据实验指导手册,搭建实验环境,包括网络拓扑的设计、主机的架设等。 2. Linux系统安全设置 为了增强Linux系统的安全性,对系统进行一系列的设置,包括修改默认密码、禁止telnet等。 3. 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实验 通过使用网络扫描工具、漏洞扫描工具等,检测和分析网络中的安全威胁和漏洞,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御。 4. 网络流量与黑客攻击仿真实验 利用网络流量仿真工具和黑客攻击仿真工具,模拟网络中常见的恶意行为和攻击技术,了解其原理和特点,并通过演练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5. 实验总结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的学习和实践,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常用技术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总结出相应的心得体会。 三、实验结果 在Linux系统安全设置环节中,我们成功修改了默认密码,增 加了系统的安全性。在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实验中,我们使用扫描工具发现了内网存在的一些漏洞,并及时进行了修复。在网络流量与黑客攻击仿真实验中,我们模拟了DDoS攻击,并学习了防御DDoS攻击的方法。 四、实验心得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网络安全对个人和组织的重要性。网络作为信息传输和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成为了攻击者的目标。只有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才能更好地保障信息的安全与隐私。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我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在Linux系统安全设置环节中,我通过修改默认密码等操作, 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提高了系统的抵御能力。在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实验中,我学习了常见的威胁和漏洞,并尝试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御。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不仅让我了解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应对策略,还提高了我的实际应用能力。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这些知识和技能一定会派上用场。同时,我也意识到网络安全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领域,需要我们持续学习和关注,以应对不断出现的安全威胁和挑战。

《现代通信与安全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现代通信与安全综合实验》 ---通信基础实验

实验一消除码间干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码间干扰产生机理; 2.加深理解带限通道最佳传输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使用; 3.学会通过调整不同参数观察采样点抑制码间干扰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升余弦滚降信号用来消除码间干扰,实际实现时采用的方式是由发送端的基带成形滤波器和接收端的匹配滤波器两个环节共同实现。传输系统的传递函数是二者的乘积,所以每个环节均为平方根升余弦滚降滤波器。发射端和接收端同时使用根升余弦脉冲成形滤波器可以实现升余弦滤波器的效果,消除码间干扰(ISI),而且是匹配滤波,可以实现最佳接收。 匹配滤波器总的频响为RC谱(无ISI) 根升余弦滤波器(RRC) 三、实验步骤 1.了解ISI 用"Vector Source"模块生成了四组序列,每组都是100位0、1组成的序列。为了方便,四组数据均只包含1比特数据为1,且每组序列中1相互偏移一个位置。 其中,第一组序列内容设置如下 通过使用"Interpolation FIR Filter"模块实现sps(sample per second)倍过采样(例如这里sps=4,Interpolation参数为4),并使用了一个均方根升余弦滤波器。(过采样的数字信号处理起来对低通滤波器的要求相对较低,如果不过采样,滤波的时候滤波器需要很陡峭,

指标会很严格。)Interpolation FIR Filter滤波器参数设置如下: 其中eb表示"Excess BW"(带外带宽)因子取值,该参数来调整滤波器的滚降因子系数。ntaps表示滤波器的抽头数。 其中,QT GUI Time Sink模块的参数设置如下: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技术》 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号 姓名

运行结果: 四、思考题 1.分析影响DES密码体制安全的因素? 答: 影响DES密码体制安全的因素主要是密钥的健壮性。 2.公钥算法中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有何步骤?

答:DES密码体制中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流程相同,区别在于解密使用的 子密钥和加密的子密钥相反 实验二、操作系统安全配置 一、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NT/XP/2000系统的安全配置 2. 理解可信计算机评价准则 二、实验内容 1.Windows系统注册表的配置 点击“开始\运行”选项,键入“regedit”命令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学习并修改有关网络及安全的一些表项 2.Windows系统的安全服务 a.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查阅并修改有效项目的设置。b.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事件查看器”,查阅并理解系统日志,选几例,分析并说明不同类型的事件含义。 3. IE浏览器安全设置 打开Internet Explorer菜单栏上的“工具\Internet选项”,调整或修改“安全”、“隐私”、“内容”等栏目的设置,分析、观察并验证你的修改。 4. Internet 信息服务安全设置 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Internet 信息服务”,修改有关网络及安全的一些设置,并启动WWW或FTP服务器验证(最好与邻座同学配合)。 三、实验过程 1. Windows系统注册表的配置 点击“开始\运行”选项,键入“regedit”命令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图如下:禁止修改显示属性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 ies\System 在右边的窗口中创建一个DOWRD值:“NodispCPL”,并将其值设为“1”。

网络安全与实验报告

网络安全与实验报告 网络安全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保护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或更改的一组技术手段和管理策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网络安全也越来越重要。本实验报告将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常见网络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 一、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网络安全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控制策略,保护计算机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数据和通信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泄漏、篡改等威胁。 二、常见网络安全威胁 1.病毒和蠕虫:病毒和蠕虫是最为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之一, 它们通过感染计算机系统,破坏数据、系统或网络,甚至窃取用户隐私信息。 2.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入侵计算机系统或 网络,获取未经授权的权限,并对系统进行破坏、篡改或窃取信息。 3.拒绝服务攻击(DDoS):DDoS攻击是指通过大量的网络流量和请求,使目标系统或服务不可用,从而阻止用户正常访问和使用。

4.数据泄漏:数据泄漏是指未经授权的将敏感信息泄露给未授 权的用户或机构,导致信息被滥用和利用。 三、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1.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和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引导其遵 守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2.密码强度:设置密码时应使用较长、复杂、难以猜测的组合,定期更换密码。 3.防火墙:安装和配置防火墙,过滤和监控网络流量,阻止未 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4.网络加密:使用加密协议和加密算法,保护敏感数据在传输 过程中的安全性。 5.及时更新和修补:及时安装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更新补丁,修 复已知的漏洞和安全隐患。 6.反病毒软件:安装和更新反病毒软件,定期进行病毒扫描和 清除。 7.网络监测:通过网络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阻止威胁,提高 对网络安全事件的响应能力。 四、实验结果和总结

信息系统网络传输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网络传输安全技术现代社会中,信息系统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使得信息传输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信息系统网络传输安全技术作为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就信息系统网络传输安全技术进行论述和探讨。 一、加密技术 信息系统网络传输安全技术中,加密技术是最为基础和核心的技术之一。加密技术利用密码学原理,将明文转化为密文,通过提供密钥实现信息的保密性。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是常用的两种加密手段。 1. 对称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是一种将明文和密钥进行相同操作的加密方式。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AES等。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拥有相同的密钥,才能够完成解密操作。对称加密算法的特点是加密速度快,但密钥传输和管理复杂度较高。 2. 非对称加密算法 非对称加密算法是一种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的方式。公钥是公开给任何人的,用于加密数据;私钥则是保密的,用于解密数据。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优势在于密钥的传输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加解密速度相对较慢。

二、身份认证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是信息系统网络传输安全技术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验证,可以有效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系统,并且确保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和可信度。 1. 密码认证 密码认证是最为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通过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系 统可以验证用户的合法性。为了增加安全性,密码的复杂度应该要求 较高,并且定期更换密码。 2. 双因素认证 双因素认证是一种结合两个或多个身份验证因素的认证方式。常见 的双因素认证方式有密码和指纹、密码和手机验证码等。通过使用多 种身份验证因素,可以大大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三、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信息系统网络传输安全技术中的重要环节。防火墙可 以对传入和传出信息进行检测和过滤,保护网络免受外部攻击和恶意 代码的侵害。 1. 包过滤防火墙 包过滤防火墙是最为基础和常见的防火墙技术。通过检查数据包的 源地址、目标地址、端口号等信息,决定是否允许通过。包过滤防火

信息安全实验指导书

《信息安全技术》实验指导书 张跃进 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系

目录 实验1 古典密码算法 (1) 实验2 局域网攻击与防范 (4) 实验3 网络信息收集与漏洞扫描实验 .. 6 实验4 网络数据获取与分析实验 (7) 实验5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设计实 .. 8 实验6 网络攻击实验 (9) 实验7 网络防御实验 (10) 实验8 Windows2000用户账户的管理.. 11 实验9 Windows安全模板配置 (12) 实验10 配置瑞星个人防火墙 (16) 实验11 黑客软件的使用 (42) 实验12 PGP实验 (43) 实验13 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 (52) 附录实验报告的格式 (64)

实验1 古典密码算法 一、实验目的 通过编程实现替代密码算法和置换密码算法,加深对古典密码体制的了解,为深入学习密码学奠定基础。 二、实验内容 凯撒密码、替代密码、维吉尼亚密码、置换密码 三、实验环境 运行Windows 或Linux 操作系统的PC机,具有GCC(Linux)、VC(Windows) 等C语言编译环境。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古典密码算法历史上曾被广泛应用,大都比较简单,使用手工和机械操作来实现加密和解密.它的主要应用对象是文字信息,利用密码算法实现文字信息的加密和解密.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古典密码算法,以帮助读者对密码算法建立一个初步的印象. 凯撒加解密算法实现 ∙实验任务 1.了解凯撒加密、解密过程,掌握其工作原理; 2.编写凯撒加密、解密编码程序 要求:1)分别实现对文字和对文件的加密和解密 2)密钥由用户输入; 3.总结实验过程:方案、编程、调试、结果、分析、结论。 ∙实验环境 1.Windws9x/NT/2000/XP ∙编程工具 1.Javascript 2.Visual C++ 6.0 3.C++ Builder 4.其它 ●凯撒加密参考 ♦50B.C,Julius Ceasar 使用了一种简单的替换密码- ——后被人称为恺撒密码(Caesar cipher ) ♦首先被应用于军事上(cf Gallic Wars)

VPN技术综述实验报告

目录 1.题目 (2) 2.分工 (2) 3.VPN技术综述 (2) 3.1 VPN技术概述 (2) 3.2 VPN的关键技术 (2) 3.2.1 安全隧道技术 (2) 3.2.2 用户认证技术 (3) 3.2.3 访问控制技术 (3) 3.2.4 数据加密技术 (3) 3.3 网上银行的VPN (3) 3.3.1 网上银行概述 (3) 3.3.2 SSL VPN与IPSec VPN技术 (4) 3.3.3 基于SSL VPN的解决方案 (5) 3.4 VPN服务器的搭建方法探讨 (5) 参考文献 (7)

1.题目 VPN技术综述 ①主流的VPN技术及工作原理:基于IPsee、基于SSL等 ②校园网的VPN解决方案 ③网上银行的VPN ④VPN服务器的搭建方法探讨 2.分工 1同学负责主流的VPN技术及工作原理和校园网的VPN解决方案两个方面的调研综述。 2同学负责VPN关键技术、网上银行的VPN和VPN服务器的搭建方法探讨三个方面的调研综述。 3.VPN技术综述 3.1 VPN技术概述 VPN指的是依靠ISP和其他NSP,在公共网络建立专有的数据通信网络的技术。由于VPN是在因特网上临时建立的虚拟专用网络,用户可以节省租用专线的费用,价格低廉是VPN 的一个主要特点。VPN的典型特征是对进行传输的数据采用安全加密技术和数据验证手段,利用隧道封装技术使其在公共网络上安全传输。 3.2 VPN的关键技术 弋改珍等将VPN的关键技术主要归纳为安全隧道技术、用户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1],这四项技术保证了数据能够在公共网络上进行安全可靠地传输。 3.2.1 安全隧道技术 隧道是利用一种协议传输另一种协议的技术,即用隧道协议来实现VPN功能。为创建隧道,隧道的客户机和服务器必须使用同样的隧道协议。 1)PPTP(点到点隧道协议)是一种用于让远程用户拨号连接到本地ISP,通过因特网安全远程访问公司资源的新型技术。它能将PPP(点到点协议)帧封装成IP数据包,以便能够在基于IP的互联网上进行传输。PPTP使用TCP(传输控制协议)连接的创建,维护,与终止隧道,并使用GRE(通用路由封装)将PPP帧封装成隧道数据。被封装后的PPP帧的有效载荷可以被加密或者压缩或者同时被加密与压缩。 2)L2TP协议:L2TP是PPTP与L2F(第二层转发)的一种综合,他是由思科公司所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