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

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估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7.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升华、理智化、反向、否认、投射、替代

8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性

9.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

10.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1.人格测验最常用的方法有自陈式问卷、投射测验

12.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13.人格动力: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阿德勒是自卑感、马斯洛是自我实现

14.14.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

15.斯金纳提出了两种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16.罗杰斯“机能完善者”: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积极自我看待、和睦相处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8.多拉德与米勒冲突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21.艾森克把人格层次分为特殊反应、习惯反应、特质、类型四个水平

22.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分别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23.大五人格的维度有: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

24.Funder现实准确性模型包括:良好的判断目标、良好的特质、良好的信息、良好的判断者

二、名词解释

词汇假设:人格特征包含于他们创造的语言和词汇之中。

因素分析:根据词汇的相关与代表性来精简人格特质。

观察学习:指的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表现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潜伏学习:行为的习得多于表现,只有遇到合适的条件,学习的效果才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投射:是指个体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心理过程转移到其他人身上的现象。

图式:图式是指人脑中存储、组织已有知识经验的认知结构,它具有行为和思维的功能。

同化:同化是个体把新鲜刺激纳入到原有图式中的心理过程。

顺应:顺应指个体通过建立新的图式或对原有图式进行调整以适应特定刺激的心理过程。

三、概念辨析

人格与个性

个性:个性指事物的差异与独特性,它是相对于事物的共性而言的。

人格:人格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系统。

关系:①个性的适用范围广,而人格特指个体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内在差异;

②个性是对个别差异的描述,而人格是对系统差异的描述。

人格与性格

性格:性格包含了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表现为个体的品行、道德、风格。人格:人格是生物遗传、成熟等先天因素与社会适应、教育等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关系:①性格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后天因素。

②人格是对个体心理特征的描述,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具有道德评价的尺度,有善恶之别。

人格与气质

气质:气质指个人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人格:人格指个体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异于他人的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因素。

关系:①气质是人与生俱来的先天禀赋,而人格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②气质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格的形成离不开气质。

气质与特质

特质:个体身上稳定的内部过程与行为倾向,具有跨时间与跨情境的一致性。

气质:气质指个人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包括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

关系:气质是人格形成的先天因素,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单元。

人格特质与人格类型

人格类型:依据某些可觉察特征的组合归入的群体。

人格特质:个体身上稳定的内部过程与行为倾向。

关系:①人格特质总是归属于某种人格类型。

②人格特质是一个连续的维度,而人格类型则遵循“全或无”的原则。

自我实现与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指个体在进行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豁达的瞬间体验。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个体追求自我生命完善的一种内在天性,是个体潜能的充分开发。

关系:①自我实现的每一步都伴随着高峰体验。

②前者是一种连续的倾向,而后者是一种间断性的极乐瞬间。

心理测量与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指根据一定的法则和心理学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对人的心理活动予以量化。心理测量:是指使用心理测验工具来探究人的心理的过程。

关系: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工具。

首要特质与中心特质

首要特质:首要特质是个体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着个体所有的行为的组织。

关系:二者都属于个人特质。

个体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

个体无意识:个人压抑或遗忘的经历,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情结,有时能够被人们意识到。

关系:二者都是无意识的一部分,前者主要表现为情结,而后者集中表现为原型。

认知风格与生活风格

生活风格:个体追求优越的方式称为“生活风格”。追求优越的方向不同,追求优越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行为模式。

关系:个体的认知风格会影响其生活风格。

直接强化与替代强化

直接强化:做某事得到奖励。

替代强化:看见别人做某事得到奖励。

关系:都是强化的一种,都会增加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

四、论述题

◆你认为人格是稳定的还是可以改变的?(基本问题)

?我认为人格是稳定的,它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一致性。

?但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排除其发展和变化,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人格是一成不变的。

?第一,人格特征随着年龄增长,其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第二,对个人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和集体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人格的某些特征的改变。

?人格改变与行为改变是有区别的。行为改变往往是表面的变化,是由不同情境引起的,不一定都是人格改变的表现。人格的改变是比行为更深层的内在特质的改变。

◆人格发展的一般问题

?人类个体出生以后,有10年以上的时间不能独立。

?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社会行为,与动物世代相传的固定行为模式不同。

?人格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早期的发展是后期发展的基础。

?个体人格发展的趋势及遵循一个共同的模式,又存在极大的个体差异。

◆人格发展的具体问题

婴儿期: ①进食与依赖性②视觉注意与环境刺激③刺激剥夺与社会隔离④社会性依恋

幼儿期: ①排便训练②攻击性与性的社会化③好奇心与寻求信息

◆如何看待遗传素质与环境因素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

人格的形成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但相对来说遗传的素质比环境因素的影响更大一些。遗传素质是先在的,不仅是它本身对人格的塑造,它还决定了环境因素对人格发展起作用的方式。

交互方式:

?被动型:同样的环境经验对具有不同遗传禀赋的个体影响不同。

?唤醒型:具有不同遗传素质的个体可能会唤醒不同的环境反应。

?主动型:具有不同遗传素质的个体会寻求、改变和创造不同的环境。

◆对各种人格理论初步了解后,你认为应当从哪几方面来理解人格的含义?

人格是个体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异于他人的稳定而持久的心理特征。它具有社会性、独特性、稳定性和整体性。

①从研究任务上看,人格既包括个体差异的研究,又包括作为独特的、整合的、单个人的研究。

②从主题上看,人格是一类概念的综合,它既包括需要、动机和特质单元,也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系统。

③从功能上看,人格是一个整合的动力系统,个体的需要、动机、认知和情感推动他作出相应的行为。

④从结构上看,人格是一个组织化的系统,具有内部一致性与跨时间、跨情境的稳定性。

⑤从属性上看,人格具有社会适应的功能,它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心理品质。

◆简析临床法、相关法与实验法的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

临床法:适用于个案研究与临床治疗(人本主义与精神分析)

优点:对特定个体了解全面,在心理治疗中相当有效。

缺点:可靠性差,收集到的资料不一定能客观反映个体的真实情况。

相关法:适合于不便操纵自变量的研究与社会调查(特质理论与生物学流派)

优点:比实验法收集到的信息更多,能用来研究实验法不能研究的问题。

缺点:只能表明两个变量之间有关系,无法确定是否是因果关系。

实验法:适用于客观严谨的科学研究(行为主义与学习论、认知理论)

优点:能够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操作自变量和观测因变量;能够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缺点:很难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将被试的结果总和后求得的平均值,不能良好预测单个被试的行为

◆试用所学的人格理论与流派解释个体抑郁情绪的产生?

行为主义:抑郁是因为生活中缺乏积极强化物。

精神分析:社会价值规范阻止了个体愤怒的发泄,于是转而攻击自身。

人本主义:遭受重大挫折而不能感受到自身价值的人会经常为抑郁所困扰。

特质论者:具有某些特质的人群,更容易患上抑郁,他们是抑郁的易感人群。

生物学流派:存在抑郁的易感基因,遗传因素使得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抑郁。

认知流派:是否抑郁取决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解释,习得性无助是个体抑郁的原因。

◆荣格的原始意象

荣格将无意识分为两个部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其中,集体无意识是人格中最重要的成分。而集体无意识中的先天倾向,被称为原始意象。

?人格面具是个体公开的自我,是为了满足个体在社会扮演角色,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作用。

?阿尼玛是男性人格中女性部分,使男性具有女性特征。它提供男女之间交往的模式,也为男性提供心灵中理想的女性模板。

?阿尼姆斯是女性人格中男性部分,使女性具有一定男性特征。它提供男女之间交往的模式,也为女性提供心灵中理想的男性模板。

?阴影是人格中最黑暗的部分,包括动物的所有本能。阴影具有多种不道德的、易于动情的、令人生厌的欲望和活动。它使得我们具有强烈的邪恶、攻击和狂暴倾向。

?自性是最重要的原始意象,包括无意识的所有方面。它为人格的整体结构提供统一性和完整性,协调人格中的其他部分。当人格达到完整的整合时,他就处于自我实现境界。

◆试分析自卑感与追求卓越的关系。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评价阿德勒的观点和主张。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生下来都是有缺陷的,因而会有自卑感。个体通过自身努力补偿这种缺陷来塑造人格。不恰当的补偿会导致自卑情结和优越情结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合适的补偿能够通过不断地追求优越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总之,自卑感是追求卓越的根本动力。

贡献:

①追求优越的权力意志概念为人的自我增添了目的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素;

②自卑感与补偿作用的概念使我们看到了人格发展的根源与途径;

③生活风格的概念为我们理解人提供了参考;

④创造性自我的概念,否定了遗传与环境的决定论,推动精神分析向人本主义发展;

⑤对教育领域和临床治疗做出了贡献与影响。

局限:

①他在批评弗洛伊德学说的过程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偏向。

②过分简单化的倾向,严重低估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③对人的社会性理解的主观抽象化。

◆为什么说行为的习得远多于行为的表现?试用有关的理论进行解释。

?托尔曼的潜伏学习理论:行为习得后不一定会表现出来,只有遇到合适的条件,行为才会表现出来。?罗特的行为预测理论:行为潜势=预期×强化效价,即个体是否采取某种行为取决于行为者认为它能够带来的回报(强化效价)以及实施该行为能够带来回报的可能性(预期)有多大。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习得某种行为,但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强化,行为不会表现出来。

◆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强化是行为获得的关键。试问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行为能否习得?请用罗

特的行为预测理论进行解释。

行为预测理论:行为潜势=预期×强化效价,即个体是否采取某种行为取决于行为者认为它能够带来的回报以及实施该行为能够带来回报的可能性有多大。个体的行为习得取决于个体的认知,发生在强化之前。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强化物的刺激,个体也能习得某些行为。

◆阐释人格特质理论的基本主张。怎样正确评价人格的特质理论?

基本主张:人格由个体的一组特质组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单位,决定个体的行为。人格特质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稳定性。了解人格特质可以预测个体行为,特质论主要关注于行为的描述和预测。优势:采用客观测量的方法来研究人格的结构;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局限:没有解释这些特质的形成过程;很难用特质准确地描述个体的“真实人格”与预测个体的行为。

◆“自我实现的人”和“机能完善者”通常被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视为健全人格的标准。请结合人本

主义的有关主张阐述你对健全人格的看法。

人本主义:①人具有自我完善的内在天性,能够不断地成长,越来越接近理想的自我。

②人是自由地塑造自我的,个体的行为源于自我的选择,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机能完善者:开放的经验、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积极自我看待、与他人和谐相处、富有个性与创造性、独立自主

自我实现者:正确认识现实、悦纳自我和他人、主动创造、问题中心、独立自主、富有好奇心、高峰体验、与他人和谐共处、感情深厚的人际关系、民主性格、抵抗文化适应、离群索居、哲思与幽默感、社会兴趣健全人格:实事求是、自我扩张的能力、有统一的人生哲学、人际和谐、善意的幽默感、敏锐的洞察力

◆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人格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潜能和不断超越自我

的能力。这种乐观的人性观对于佳偶无疑有着鼓舞作用,请结合实际谈谈人本主义人格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意义。

?强调人的责任:个体是自己生活的主动构建者,行为是个体自身的选择,个体要对行为的后果负责。?强调此时此地:只有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只有生活在此时此地,

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

?个体的现象学:“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治疗是患者自己的事,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逐渐认识自己,实现自身的成长。

?强调人的成长:当人们眼前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不会感到满意,而要积极地寻求发展,需要得到满足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启示:①自我实现过程重于结果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③以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

④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与生活空间⑤充分相信且无条件关注学生的成长

◆奥尔波特人格特质三个层次

奥尔波特把人格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另一类是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首要特质是个体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着个体所有的行为的组织。

?

?次要特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的不太重要的特质,对人格的作用较少。

关系:均属于个人特质,不同在于他们在人格中的普遍程度不同,重要程度不同。

◆艾森克人格三因素模型

?内倾——外倾: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外向的人不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难以形成条件反射。在人格上具有情绪冲动和难以控制、好交际、渴望刺激、粗心大意和爱发脾气等特点。内向的人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非常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在人格上具有情绪稳定、好静、不喜欢刺激、深思熟虑,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和工作、极少发脾气等特点。

?神经质——稳定性: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神经质又称情绪性,情绪不稳定的人,表现出高焦虑。

这种人喜怒无常,容易激动。情绪稳定的人,情绪反应缓慢而且轻微,并且很容易恢复平静。

?精神质——超我机能: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缺失性需要与成长性需要。前者包括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后者包括认知、审美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而言,人们需求的满足遵循由低到高的原则。

◆Funder现实准确性模型

准确的人格判断必须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判断目标必须表现出相关行为;

?第二,行为信息对判断者必须是可用的;

?第三,判断者必须能够察觉这一信息;

?最后,判断者必须正确利用这一信息。

?当且仅当相关的行为信息是可用的且被判断者察觉时以及判断者能够正确利用这些信息时才能获得准确的人格判断。

调节变量:良好的判断目标、良好的特质、良好的信息、良好的判断者

◆为什么说“人是科学家”?试用有关的人格理论进行分析。

“人是科学家”的假说,是人格认知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凯利所提出来的。凯利提出人格的建构理论,认为个体解释自己的经验过程影响建立人格。

基本观点:

?所有的人都像科学家一样,着眼于未来。现存的东西只不过是用来检验理论对未来的预测能力。

?人的行动方式上,也像科学家一样提出并检验他们的假设,得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新观点。

?个体像科学家一样,去了解所有作用于自身刺激的意义,并试图预测和控制事情的发生。

?构念是人格建构的单元,主要用于描述、理解、预测事件的发生。

?一个构念就是一个微型的科学理论,用来对世界做出预言。

?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被他对事件的预期所引导。

◆构念的内涵

内涵:

?构念是人格建构的单元,它主要用于描述、理解、预测事件的发生。

?构念作动词用,是指个体组织已有信息建构个人理论这一动态过程。

?构念作名词用,是指建构人格所用的材料,包含个人的模板、观念、思想或看法。

?构念即可以指建构过程,还可以指个体自发组织信息形成个人理论的倾向。

?构念既可以指建构人格的材料,又可以指个体建构的个人理论的成果。

◆固定角色疗法

固定角色疗法的是人格认知学派代表人物凯利基于其个人建构理论提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他认为,行为的差异源于大家在解释经验时所采取的构念的差别,对经验的不同解释导致了个体行为的差异。而心理问题归根结底是认知的问题,是因为采取了与现实环境不相适应的错误构念。要解决心理问题就要发展新的构念以适应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

在固定角色治疗时,医生交给患者一种性格素描,要求患者造此行动,正像演员在在演戏时扮演一个角色一样。为了使来访者发展新的的构念,要求患者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十分不同与其基本的性格特点。

◆米歇尔的认知—情感单元

认知—情感单元,指的是所有的心理表象,它主要由人格中的五种变量组成。

?编码方式:将自我、他人、事件和情境加以建构的方式。

?预期和信念:对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将要发生什么进行预测;对某种特定行为的后果进行预测。

?情感:人们的感受和情感,包括一些生理反应。

?价值与目标:期望的结果和状态;个人的目标与生活规划。

?能力与自我调节系统:个人可能表现出的行为脚本;组织活动、影响个人行为的内部策略。

◆如何看待人格测量与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各流派人格理论对于人格本质的争论还没有定论。

?人格测验的信度与效度都不高

?被试可能会有意无意地掩饰真实的自我

◆自陈式问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请提出解决对策

?反应定式是自陈式问卷中最突出的问题,即被试有意无意地掩饰真实的自我,从而塑造出一种内心所希望呈现的形象。

对策:①在问卷名称上做文章

②在量表中设置防伪题

③减少测题的社会评价意义

④可以将社会期望相同的两个选项配对

⑤选择表面效度与内容效度适当分离的题目

◆人格障碍的治疗

?自由联想与宣泄: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使患者释放出长期压抑在心中的强烈的感情。

?反条件作用:个体学习一个新的条件反应以替代以前适应不良的反应。

?认知疗法:通过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模式来进行行为矫正,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来访者中心疗法:来访者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而无须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

◆大五人格

?外倾性:反映了个体神经活动的强弱及其指向性。

?神经质:反映个体的情绪稳定性。

?开放性:反映了个体对经验的开放性、智慧和创造性的程度及其探求的态度。

?宜人性:反映了人性中的人际亲和取向。

?尽责性:反映了个体的自我约束能力及其责任感。

◆多拉德—米勒的人格理论

人格由习惯构成,习惯受学习中的四种成分控制。

?内驱力:内驱力是迫使有机体行动的一种强刺激。

?线索:线索是决定有机体产生什么反应,何时何地做出反应的刺激。

?反应:反应是由内驱力与线索共同诱发的,旨在降低内驱力。

?奖赏:奖赏是指作出行动后得到的正强化,能降低内驱力。

儿童期有四个关键情境会对人格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关键情境:①喂食方式②大小便训练③性别训练④愤怒与攻击的表达

◆罗特的控制点理论

?控制点,也称控制观,是指个体在周围环境作用的过程中,认识到控制自己生活的力量。

?它分为内控和外控两种,前者指把责任归于个体的一些内在原因(如能力、努力程度等),后者则是指把原因归于个体自身以外的因素(如环境因素,运气等)。

?内控的人一般表现为更少的心理障碍与健康问题,更高的动机水平与成就。

人格心理学重点讲解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格心理学的特点及其研究主题 一、人格心理学的特点 从理性上考察这门课程: ①研究内容侧重:心理差异 ②研究策略强调:整体性 ③研究特征注重:内部稳定性 二、人格主题 ①人性哲学②人格结构③人格动力 ④人格成因⑤人格发展⑥人格测量 三、人格理论研究“范型” 范型:一定时期,在某一或多个学科中,多数科学家共同接受的理论和方法。 1、古典精神分析 2、新精神分析 3、特质伦每个流派侧重某一个或几个主题 4、行为主义学习论 5、人本主义 6、认知主义 四、人格理论研究的几大范型的优缺点 1、经典精神分析 优点: (1)为古典精神分析向新精神分析做了过渡 (2)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3)促进了家庭心理咨询和儿童教育的发展 缺点: (1)人格动力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 (2)整个人格理论不太系统 (3)有些理论假设有待一步考证 (4)社会环境仅局限于家庭环境 2、新精神分析 优点: (1)把潜意识理论的开拓性研究推向了新的里程碑 (2)扩展了新的理论领域,加强了相关学科的联系 (3)丰富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发展了精神病学中心医学的理论和方法 缺点: (1)没有脱离精神分析的理论主体 (2)对未来社会的乌托邦式构想 (3)理论仍具有神秘色彩 3、行为主义学派 优点: (1)行为主义奠定了心理学的科学地位 (2)行为治疗的实用性 (3)行为主义研究领域的广泛性 (4)行为主义理论简洁、明了

缺点: (1)错误地将人类等同于动物 (2)行为评估信度、效度的质疑 (3)行为主义对人格的描述过于窄化 (4)忽视人格的稳定性 4、人本主义学派 优点: (1)关注积极方面 (2)应用广泛:①对心理治疗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②在管理和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缺点: (1)概念模糊,缺少实证的研究 (2)过分强调人的天赋潜能,忽视了社会与教育的力量 5、人格特质理论 优点: (1)注重研究的实证性 (2)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观点 (3)促进了人格测评工具的产生 缺点: (1)缺乏对特质概念的理论探讨 (2)缺乏统一的特质理论框架 6、认知学派 优点: (1)将实验研究技术带入人格研究 (2)将人格与认知问题有机结合 缺点: (1)人格研究的去人格化倾向 (2)认知理论范式缺乏系统性 第二节人格的界定及特征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起来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二、人格的特征 1、整体性(统合性) 2、稳定性 3、功能性 4、独特性 第三节人格理论的向度 一、了解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几个理论向度 (一)自由论——决定论:这一问题主要涉及的是对人行为的决定因素是什么?是由其个人意愿自由控制,还是由不为个人意愿所控制的因素来决定? (二)理性——非理性:这一维度说明人的理性思维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三)整体论——分析论:这一维度划分了心理研究是对人进行整体研究还是分析研究

新编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版_40

一: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他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以表象和词语等形式将个体经验积累和保存在头脑中,在一定条件下重新重复出来的心理过程。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 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且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也叫心情。 动机: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在动力。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性格: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而又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选择、填空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离开大脑,离开社会现实,离开社会实践,人的心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可是人脑本身并不能产生心理,必须要在外界客观事物作用之下才能产生心理。 3、脑是心理的器官,心里是脑的机能。 4、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5、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6、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及时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 7、根据知觉对象的特性可将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是反映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8、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 9、绝对感受性是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10、刚刚能察觉出差异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就是差别感觉阈限。

人格心理学必考点

人格心理学整理的东西 一、 概念解释 1、人格:个体内在的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2、集体无意识:是由荣格提出的。指在个体生命的开始,每一个民族的成员具有某些共同的原始意念的思想,它是在种族进化和人类历史发展中所积累的心理上的沉淀物,由遗传的神经模式决定。 3、社会兴趣:是由阿德勒提出的。指人类和谐生活、相互友好的先天潜源。 4、特质:由奥尔波特提出的。是一种动机心理结构,一种先前倾向,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 5、机能自主:由奥尔波特提出的。是指一个成人现在进行某一活动的原因不是他原来要求行动的那些原因。 7、自我强化(自我调整):是由班杜拉提出的。指个体根据自己内在的标准和对外界环境强化的预期进行自我称赞或自我责备,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即:自定标准奖惩自己。) 8、强化:是指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增加的过程。 9、替代强化:观察榜样(别人的行为)受到的强化,并非亲身经历的强化。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做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11、自我实现:是由马斯洛提出的。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才能,对自身内在本性的更充分地把握和认可,是朝向个人自身统一,完整和协调的一种倾向。 12、自我:在罗杰斯看来,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是现象场中与个体自身密切相关的部分。 13、自我实现趋势: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存成长和促进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14、机能评估过程:个体根据是否能够维持和提高自身来对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估的过程。 人格: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是心理学家用来界定自己从事研究的某一个范围,反映了心理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人格系统所作的描述。 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密切联系,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组织。 人格的稳定性:指人格特质跨时间的持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它并不排斥可变性。人格的变化体现在表现方式变化而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

选择、填空、名词解释 ★威特金的心理分化表现为 1.自我与非我的分化 2.心理机能的分裂 3.神经生理分化 自我—非我的分裂可以通过两种技能即认知改组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的测量来确定。 心理机能分裂的程度可以通过对冲动有组织的控制和特殊化的防卫这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人格建构的基本假设和推论 基本假设: “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被他对事件的预期所引导。” 11个推论 1.建构推论:一个人通过对事物的反复建构来预测未来事件。 2.个体推论:人们在建构事件时的方式各不相同。 3.组织推论:每个人在预测事件时都会自然形成一种包括结构顺序关系的建构体系。 4.两分推论:一个人的建构体系包含种种两分结构的构念。 5.选择推论:每个人在通过自己的建构体系对某事物作出预期时,他都会在两分结构 中做出选择。 6.范围推论:一个结构只能对有限范围的事件做出预测。 7.经验推论: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建构与他个人的学习经验有关。 8.调整推论:个人构念系统的变化与调整要受到构念渗透度的制约。(是否可容纳新) 9.片断推论:个人构念系统中存在彼此分离、不一致的亚层次构念。 10.共同性推论:建构经验方式的共同性可以导致人们心理与行为的相似性。 11.社会性推论:个体在建构自己的构念时,会在社会交往中扮演了他人的角色,以便 更好地理解对方、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控制点理论由罗特提出 ★EAS气质模型划分了三个气质维度: 1.情绪性 2.活动性 3.交际性 ★班杜拉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现过程 4.动机过程。 ★阿尔波特认为有3种类型的特质: 1.根本特质——在顶层

新编心理学_重点笔记

新编心理学教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4.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①(方向)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需要(是基础)、 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最高层次)、个性 ②(表现)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5.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至此,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1.科学的心理观是什么?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出发点的科学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实质也是科学的心理观。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 3.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 4.反射就是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的反应。 5.实现反射活动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6.反射分作:无条件反射(狗看见食物流口水、眨眼、膝跳、呕吐等)和条件反射(狗听到主人脚步声流口水后天活动中)、操作性条件反射 最早研究的是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刺激→反应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反应→刺激(P21) 7.条件反射其实是一种信号活动,信号活动是大脑两半球的最根本的活动。大脑皮层的活动有两种信号: 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由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是人独有的。 “望梅止渴”是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谈梅生津“是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 8.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第三章:感觉、知觉与教学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格心理学--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 和罗杰斯(C.R.Rogers 。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 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 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目录 1. 基本理论 2. 差异 3. 分类 4. 自然人性论 5. 自我实现人格论及其患者中心疗法 6. 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 7.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8.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9. 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缺陷 一、基本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有两个著名的心理学家,分别是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Maslow 和罗杰斯(Carl R.Rogers,1902-1987 . 。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有别于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的心理学界的“第三种力量”,主张从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来了解人的心理,强调人的本性、 尊严、理想和兴趣,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才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进行全面描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行为主义将人类学习混同于一般动物学习, 不能体现人类本身的特性,而认知心理学虽然重视人类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最能体现人类特性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在他们看来,要理解人的行为,必须理解他所知觉的世界,即必须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其信念和知觉。人本主义者特别关注学习者的个人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认为它们是导致人与人的差异的“内部行为”,因此他们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学习情景。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类具有天生的学习愿望和潜能,这是一种值得信赖的心理倾向,它们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释放出来; 当学生了解到学习内容与自身需要相关时,学习的积极性最容易激发;在一种具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下可以更好地学习。罗杰斯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个性心理学复习题

个性心理学 名词解释: 1、个性心理学:是以研究人的个性为 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其发 展、构成及表现的规律。 2、个性:把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扮 演角色的种种心理活动的总体看成 是个性。 3、个性倾向性:决定人对事物态度和 行为的动力系统,他以积极性和选 择性为特征。其中包括需要、动机、 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4、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 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 力。 5、需要:是人的个体的和社会的客观 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6、诱因:激发和促进活动的外部刺激 或情境都称之为诱因。(正诱因和负 诱因) 7、外加动机:是指推动行动的动机是 外力诱发出来的,这些行为的动机 都是来自体外的刺激。 8、内在动机:是指人的行动出自于人 本身的自我激发。 9、成就需要:是指个人要积极获得并 追求完美的自认为对自己是有价值 的工作的一种心理历程。 10、挫折:是指一个人在要达到某种目 标的活动过程中,由于受到妨碍或 干扰,当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 情绪状态。 10.情绪矛盾:被这种同一对象对人既具吸引又具排斥的特殊状态称之为情绪矛盾。 11、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 12、理想:是对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奋斗目标的向往与追求。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政治理想 13、信念:是指激励、支持人们行为的那些自己深信无疑的正确观点和准则,是被意识到的个性倾向。 14、世界观:是指由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所组成的信念体系。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 15、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 三个特点:社会性,能动性,同一性。16、自尊:是指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总 体评价而产生的意识倾向。他调整和控 制着个体行为。 17、自我展示:人们在交往中,认真地、 有意识地公开自己,向别人传达个人信 息,就称之为自我展示,或叫自我推荐, 自我呈现。 18、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 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 征。 19、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 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 的总和。 20、能力: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任务在 心理方面需要的基本条件,它在活动中 表现出来,并直接影响活动效果,是个 性心理特征的组成部分。 21、才能:在活动中,多种能力的结合 保证着各种活动顺利进行,这种完备地 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就叫才能。 22、天才:能力高度发展并得到最完备 的结合,使人能创造性地完成多种复杂 的活动,称之为天才。 23、智力:人在认识过程方面所表现出 来的能力。 24、个性类型:是基于一定规则,把某 一群人或某一群具有相似个性的人归为 一类,划分为类型,以便于了解个性。 25、发展:是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 过程中所发生的积极的、有规律的变化 过程。 26、信度:是指经过多次重复测量其结 果的一致程度,也叫可靠度。 27、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校标关联效度和想、构想效度。 28、自然观察法:是指对被观察者不加 干涉,在自然状态下,对他的个性特征 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29、自陈量表法:是一种自我评定式的 测量方法。其基本假设是,被试者对自 己最为了解,任何一位观察者都不可能 了解被试的各个方面。通过被试个人提 供有关于自己心理特征的报告,可获得 较全面的研究资料。 30、评定量表法:是被试通过观察他人 某种行为或品质作出评价的方法。 31、自我实现:个人在不排斥他人,不 侵犯他人的原则下充分发挥自己,充实 自己,达到尽善尽美,既成为自己想要 成为的完整的个性。 32、归因:是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 为原因加以解释或推论的过程。 33、流体能力:是指人在认识和解决问 题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34、晶体能力:是指通过后天学习获得 语文、数学及其他学科知识内容的能力。 35、道德意识:是关于道德行为准则及 其意义的认识和伴随道德认识所出现的 内心体验,以及具体表现于外部的道德 行为方式的总称。 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个性心理的规律性? 答:(1)个性个性的显著标志是其独特 特性,即人和人之间的个性差异性。(2) 形成个性过程中的规律性。(3)个人行 动的规律性。 2、概括地说有哪几种个性定义? 答:(1)列举个人特征,强调个人独特 性的定义(2)总和式定义(3)整体的 定义(4)从适应方式方面下的定义(5) 操作性的定义(6)综合机能的定义 3、给个性下定义应注意那些问题? 答:整体性、独特性、共同性、多面性 和动力性等多种特征。也要重视它的调 控系统。 4、简要说明个性有哪些特征? 答:(1)个性的整体性(2)个性的个别 性和共同性(3)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4)个性的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 5、确定个性结构的原则是什么? 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 究个性心理结构的最高指导原则。在这 个总原则下,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具体原 则。(1)把人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人 (2)个性结构的整体性原则(3)个性 结构的动态性和静态性相结合的原则。 (4)结构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原则 6、个性的狭义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 理。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 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 (人对现实态度的体验,包括情绪、情 感、情操)意志过程—人在改造客观世 界时克服困难,完成任务时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需要、动机、 兴趣、理想、信念等。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等。 7、对个性结构作广义理解其意义何在?

2018人格心理学复习要点

2018年人格心理学期末复习要点 1.人格的定义(P5) 人的稳定而独特的行为模式及其内在动力组织的统一体 2.人格的基本特性(P5) 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独特性 3.人格分析的三个层面(P7) 种属共有、群属共有、个属特有 4.人格研究的三种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P20-30) 个案法评价:优势 生态效度高 深入性强 独特性好 ;劣势 代表性弱 专业性强 主观性明显 相关法评价:优势 代表性强 效率高 提出假设主要方法 ;劣势 不能得出因果关系 很难消除社会称许性 牺牲独特性 实验法评价:优势 能够得出因果关系结论 较好实现对变量的控制 ;劣势 生态效度弱 成本高 专业性强 5.人格投射测验(P33-35) 概念:让人对模糊不清的刺激信息进行自由反应,以评估其人格的方法。 类型:罗夏墨迹、主题统觉、画画测验等。 优势:反应的真实性高;操作简单。 劣势:解释困难;主观性太强。 6.测评的评价:信度、效度(P38) 信度:测验的可靠性(稳定性) 效度:测验的准确性(目标性) 7.Allport的人格结构理论(P44-45) 统我-特质-态度-习惯-反射 反射是对外界刺激的本能随机反应;习惯是对具体刺激的特定反应;态度是诸多习惯引起的情感倾向;特质乃是人格中最基本和最稳定的单位,当一个人具有某种特质时,他的思想和行为会具有经常朝某个方向反应的倾向;统我:是人格中趋于内在统一的所有方面,包括个体内部对自我认同感和自我提升的所有方面,是客观存在的“我”的所有方面。 8.Catell对特质的区分: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P51) 表面特质: 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 个体相对外显的特质 彼此之间并没有相互的关系 根源特质:内在的、稳定的、作为人格结构的基本因素的特质 由表面特质推断而来 彼此相关、共同变化的一系列特征 9.Catell的根源特质确定方法:因素分析(P53) 10.Eysenck的大三人格模型(P56) 外向性(extraversion)反映的是人的活动性指向和强度 神经质(neuroticism)反映了人情绪的稳定性

心理学知识点及答案

名词解释:只解释内涵。 简答题:是什么答什么不分析 分析题:说明心理学原理、原理的阐述简明、结合案例分析、给我们的启示。 1、观察法: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就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状态)。 3、1879年冯特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4、条件反射:个体为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起来的反射。 5、心理发展:广义:指从受精卵开始到衰老的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狭义:是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是个体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提高的过程。 6、谈梅生津、望梅止渴、杯弓蛇影、一早被蛇咬三年怕井绳、画饼充饥、谈虎色变都属于条件反射。 7、心里的实质是什么?答: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的产物,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现实是人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8、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方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 9、狼孩的事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的发展具有关键期。 10、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1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2、五星红旗眼前一晃而过是(感觉)、坐在教室里听见汽车声是(知觉)。 1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度日如年,一日三秋是时间(错觉) 14、联觉: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感觉。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15、错觉:不正确的弯曲的知觉,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看电视属于:视听知觉。 16、知觉存在哪些规律?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17、记忆表象:记忆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中出现该事物的形象,是由其他事物或语词而唤起的。 18、学习某种材料,达到一次完全背诵后仍继续学习,叫(过度学习或者是超额学习) 19、记忆品质的四个特征: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20、记忆按内容分为:形象、逻辑、运动、情绪。 21、有意识记的效果优于无意识记。潜移默化属于无意识记。有意重现:追忆的特殊形式。每逢佳节倍思亲属于无意重现。 22、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回忆)。 23、按存留时间的长短把记忆分为:瞬时、短时、长时。短时记忆的特点:容量有限,为7加减2组块。 24、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数量是:先多后少。 25、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听觉表象)。三峡学院的雕像是(个体表象)画毛笔是(一般表象)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 26、影响识记的因素是什么?答:(1)活动任务、活动性质(2、)识记材料数量和性质(3、)不同分析器(4、)主观心理条件 27、联系实际,试诉在学习活动中如何防止和避免遗忘的发生?答:(1)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运用正确的识记方法(3、)正确的复习和练习(4、)培养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

《个性心理学》,高玉祥著 自学考试大纲

《个性心理学》,高玉祥著自学考试大纲 指定用书:《个性心理学》,高玉祥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2 版。 一、课程性质、设置目的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个性心理学就是研究这一动力组织的决定因素,有关的理论和规律,发展过程、结构、动力学特点和个性过程的一门科学。个性心理学是一门基础课,它是儿童心理学、教学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卫生和治疗、特教心理学等等心理学科的基础,个性心理学是心理学教学课程中的核心课程。 设置个性心理学课程的目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个性心理学的系统教学,使学生掌握个性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基本规律、本学科发展的历史、今后研究的动向。要求学生掌握个性判断的方法和使用,以及个性对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和意义,即个别差异的作 用,培养学生研究和分析个性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 1.首先要求学生掌握个性心理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研究对象以及基本 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术语。 2.掌握个性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掌握本学科的经典研究和实验。 3.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将个性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实践的知识和方法,以及它在各个相关领域发挥的影响及其应用。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1.个性心理学是心理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它与各门应用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是心理卫生、医学心理学、心理治疗与咨询、变态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学、妇女心理学、老年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消费与广告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宣传心理学、司法心理学等课程的基础。

人格心理学重点

一、选择填空 1、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人格心理学产生的来源最主要有两个:一是心理测量运动,二是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3、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梦的解析》,标志着古典精神分析的形成。 4、弗洛伊德提出的几种防御机制:压抑、否认、投射作用、合理化作用、移置、反向作用、认同作用、固着作用、升华作用、退化作用。(KP84) 5、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腔期(动欲区:口腔)、肛门期(动欲区:肛门)、性蕾期(动欲区:生殖器)、潜伏期(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的活动)、生殖期(动欲区:生殖器) 6、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两种方式:符号化、梦的制作)、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 7、1911年,阿德勒创立了“个体心理学”。 8、阿德勒人格动力概念: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与社会兴趣。 9、1939年,哈特曼发表著名的《自我心理学和适应问题》一书,标志着自我心理学正式成立。 10、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 主动对内疚(3~6岁) 勤奋对自卑(6~12岁)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亲密对孤独(20~25岁)繁殖对停滞(25~65岁)(KP116-118) 11、霍妮提出了神经症的双重衡量标准:文化标准和心理标准。 12、弗洛姆把人的性格分成两个部分:个体性格和社会性格。 13、卡特尔把动力特质分为三种:能、外能(包括态度和情操)和辅助。 14、默里创立了研究无意识心理过程的著名方法,即“主题统觉测验”。 15、荣格强调人格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三个不同层次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16、荣格根据两种态度或倾向性,把人划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 提出四种心理功能:思维、情感、感觉和直觉。 17、艾森克认为存在着三个基本的人格类型或人格维度:外倾性(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 三个基本维度的生物学基础:内外倾(皮层唤醒水平)、神经质(边缘系统)、精神质(男性生物特性,特别是雄性激素分泌) 18、斯金纳将强化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连续强化和间歇强化。 19、多拉德和米勒认为学习的发生离不开四个要素,它们是: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 20、学习就是在各种习惯族系等级系统中,反应等级不断重新组合的过程。 21、多拉德和米勒将原有反应等级不能解决当前问题的情况叫做学习困境(学习的前提/基础)。 22、冲突的种类:接近—接近冲突(指两个目标具有同等的诱惑力,都是诱发接近趋向的目 标时所发生的冲突) 回避—回避冲突(指一个人必须在两个否定目标中选择其一,即同时面对 两个目标都只能诱发回避趋向时所发生的冲

心理学重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2.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注意是伴随着认知、情感和意志过程的心理状态。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五个任务:揭示人的心理现象,描述人的心理现象,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理解人的心理活动,说明人的心理活动。(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提升) 4.心理发展的概念: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在整个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积极的心理变化。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变化都可以叫做发展。例如,由于疲劳和疾病等原因而发生的心理上的变化,就不能称为发展。 5.正强化: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如某种奖励、奖品等),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的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强其类似行为的出现的概率。回避条件作用与逃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普雷马克原则(祖母法则):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作为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有效强化物。 6.感觉现象: 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对光适应和对暗适应)红光能保护暗适应。 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正后像和负后像)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联觉:本来是一种刺激能引起的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感觉。 7.原型启发: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叫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鲁班、瓦特) 8.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人格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 1.人格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有:临床法、相关法、实验法 2.人格的特性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 3.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发展、人格适应、人格评估 4.四种基本的人格理论范型是:精神分析范型、特质论范型、学习论范型、现象学范型 5.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即现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6.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为: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7.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压抑、升华、理智化、反向、否认、投射、替代 8荣格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主要有: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姆斯、阴影、自性 9.阿德勒的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是:自卑情结、优越情结 10.霍妮提出的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指:远离众人、接近众人、反对众人 11.人格测验最常用的方法有自陈式问卷、投射测验 12.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表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诞生 13.人格动力:洛伊德是性本能、荣格是生命力、阿德勒是自卑感、马斯洛是自我实现 14.14.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是指:内外向维度、神经质维度和精神质维度 15.斯金纳提出了两种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16.罗杰斯“机能完善者”:经验的开放、协调的自我、机体估价过程、无条件积极自我看待、和睦相处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8.多拉德与米勒冲突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 19.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根源特质;将人的智力分为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21.艾森克把人格层次分为特殊反应、习惯反应、特质、类型四个水平 22.心理学的三大势力分别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23.大五人格的维度有: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神经质、开放性 24.Funder现实准确性模型包括:良好的判断目标、良好的特质、良好的信息、良好的判断者

新编心理学-重点复习进程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 1.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反映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4.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①(方向)个性倾向性(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需要(是基础)、动 机、兴趣、信念、世界观(最高层次)、个性 (表现)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1.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出发点的科学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实质也是科学的心理观。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 3.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的基本单位。 4.反射就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规律性的反应。 5.实现反射活动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 6.反射分作两种:无条件反射(狗看见食物流口水)和条件反射(狗听到主人脚步声流口水后天活动中) 最早研究的是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刺激→反应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反应→刺激(P21) 7.条件反射其实是一种信号活动,信号活动是大脑两半球的最根本的活动。大脑皮层的活动有两种信号: 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由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刺激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望梅止渴”是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谈梅生津“是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结果。 8.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主观性;人的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第三章:感觉、知觉与教学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的反映。 3.感觉规律实际上就是感受性 感受性是有机体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各种分析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4.感受性的变化规律:(1)感受适应(2)感觉对比(3)不同感受间的相互作用

个性心理学简答题(背诵)

四、简答题 1.简述兴趣在人的生活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2 答: (1)兴趣在个性形成中的意义: 兴趣可以促使能力的发展,对人形成优良的个性品质有促进作用。 (2)兴趣在人的活动中的作用: ①兴趣可以使人善于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 ②兴趣对丰富知识,开发智力有重要意义。 2.简述能力的概念及其种类。 答: (1)能力概念: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在心理方面需要的基本条件,它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并直接影响活动效果,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组成部分。 (2)能力的种类: ①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②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③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④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3.简述卡特尔特质论的结构。 答: 4.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之处。3 答: (1)自我实现的理论带有明显的形而上学色彩,把人的个性形成模式化、固定化,强调需要层次的普遍性和天然性,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性,认为在个人的所有需要都得到满足以后,自我实现的需要才活跃起来,这是不完全符合实际的。 (2)自我实现论过分强调个性形成中的潜能或需要的作用,把自我实现和为达到目的所进行的创造活动当作人的自然能力的结果。 (3)马斯洛的理论是不讲动机斗争和需要之间的矛盾的,但人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任何时

候都不会只有一个需要存在,而一些同时存在的需要必然会发生矛盾,产生动机斗争。5.个性规律性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说个性心理是有规律的)5 答: (1)个性的显著标志是其独特特性,即人和人之间的个性差异性; (2)形成个性过程的规律性:生物因素与外界现实; (3)个人行动的规律性。 6.简述动机的功能有哪些?3 答: (1)唤起行动的始动功能; (2)将活动引向一定目标的指向性功能; (3)强化功能; (4)形成一定动机模式的调整功能。 7.青少年世界观形成的特点有哪些?4 答: (1)青少年世界观的萌发依赖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智力水平; (2)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主要是解决人生意义问题; (3)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是不成熟的,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性。 8.能力与知识技能间的联系有哪些?3 答:知识、技能不等于能力。知识、技能虽然都具有概括性,但它们和能力概括化的性质与迁移程度是不同的。 9.简述培养兴趣的几种途径。2 答: (1)正确对待儿童萌发的兴趣; (2)引导儿童多参与有益的活动,激发儿童的好奇心; (3)给儿童制定一个经过努力而能获得的目标; (4)鼓励儿童努力克服当前的困难; (5)让儿童把成功看作是前进的开始。 10.简述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 答: (1)超常和低常的差异; (2)发展早晚的差异 11.简述奥尔波特提出的特质概念及其分类。 答: (1)奥尔波特提出的特质概念: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一般化了的,个人所具有的神经心理

人格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自然恢复:一个已经消退的行为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可能会在没有经过任何再一次强化学习之后重新出现,这就是自然恢复现象。 3根源特质:根源特质处于人格结构的内部,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4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就是一个人愈来愈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愈来愈富于个性、愈来愈不同于他人的过程。 5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6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的特征或方式。 7自我效能感:即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作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8社会兴趣:社会兴趣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 9自我实现: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二是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简答 1简述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名称。 埃里克森所划分的人格发展为八个阶段,描述了人格的终身发展过程。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3)主动对内疚(3~6岁);(4)勤奋对自卑(6~12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论(12~20岁);(6)亲密对孤独20~25岁;(7)繁殖对停滞25~65岁;(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至死亡)。 2简述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特点。 无意识部分的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其特点如下:(1)无矛盾性;(2)无时间性;(3)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4)非现实性;(5)无意识观念的能量远比前意识或意识中的观念的能量大,因而它更机动、更灵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3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的特点。 (1)特质不是有名无实的;(2)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3)特质具有动力性;(4)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到印证;(5)一种特质对另一些特征仅仅是相对独立的;(6)特质与道德或社会判断不同义;(7)特质既可以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也可以是群体所具有的;(8)行动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 4简述场依存—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的特点。 (1)它们是过程变量,而不是内容变量。(2)普遍性,亦即场依存—场独立性体现在广泛的认知操作中。(3)稳定性,人们在场依存—场独立性维度上的位置是稳定的,不因时间而发生显在的变化;(4)中性,不像能力那样有高低好坏之分。 论述 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自我实现理论的理解。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包含自我实现的本质、类型,自我实现者的特征、自我实现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自我实现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人格的自我实现,二是作为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