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壮族音乐 壮族人喜欢在什么时候唱歌

壮族音乐 壮族人喜欢在什么时候唱歌

壮族音乐 壮族人喜欢在什么时候唱歌
壮族音乐 壮族人喜欢在什么时候唱歌

壮族音乐壮族人喜欢在什么时候唱歌

>壮族聚居村寨,到处都可以听到具有独特风格的二声部和三声部山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面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壮族多声部民歌各地不同歌腔约有一百多种,在广西境内壮族多声部山歌,遍及广西六个地区30多个县,其中以百色、柳州、河池、南宁等几个地区流传最广泛。壮族多声部山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深刻的人民性,在艺术形式上比较成熟和完美,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的一种形态,应该看作是壮族民间音乐史上突起的高峰。它是壮族劳动人民生活经验、思想精神和艺术智慧的结晶。壮族人爱唱歌,不仅平时唱,家里唱,而且还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或“歌节”。歌圩的日期主要在农历三月初三,但在春节、四月八、中元节、中秋节以及婚嫁、满月、新房落成等喜庆吉日也都形成歌圩,有时甚至在赶集的路上也形成临时的歌圩。歌圩有日歌圩和夜歌圩之分。日歌圩在野外,以青年人“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吟唱传授生产、生活知识和技能的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等。歌圩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但历史上一直以青年男女通过公开聚唱来选择婚配为主。每到歌圩日,青年男女们便盛装艳服,三五成群地来到歌圩场,通过歌唱显示才能,披露心声,交流思想,找寻自己的意中人。歌圩上,对唱是主要的活动方式。对唱是一对一对进行的,当一对男女青年对唱的时候,双方的朋友都围在身旁相助,甚至还有歌师在旁出谋划策。对唱的程序是非常复杂而严格的。一般来说,从初交到初步确定恋爱

广西少数民族音乐赏析

广西壮族民族音乐赏析 环境可以造就某种文化,文化也可以改变人文环境,而一切文化又都具有其音乐属性。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以壮族居多。而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也是自治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民族,约占三分之一,本文将探讨广西壮族民间歌曲所透露出的文化特质。 广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其原因是生活在这里的主体民族壮族有着酷爱歌唱的传统习俗。他们往往遇事即歌,以歌述志,以歌传情,蔚成风气。春秋时代壮族先民就有以歌代言的“越人歌”。这里的人们从降生人间即开始聆听摇篮曲,直至结束生命而为其演唱哭丧歌为止,一生可以说都是在歌声中度过的。壮族的山歌充满生活气息,族人喜欢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加之它是一个以农为生的民族,生活节奏基本上是沿着耕作的周期来进行活动的,所以很多山歌是歌唱与农家事务有关的。壮族被称作是“能歌善唱的民族”。壮族人民大都喜欢听民歌、学唱民歌,不仅是因为他们可以从民歌中了解本民族的生存、发展的历史,学习和体验本民族的祖先布洛陀这位“无事不知晓的老人”和歌仙”刘三姐的斗争意志和生存智慧,而且他们认为“饭养身,歌养心”,唱歌本身就是一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当作审美对象的活动,是一种善于体验生存意志和情感,善于享受生命快乐的一种智慧。对于世代生活在壮乡的人们来说,民歌氛围给了民众很好的文化体验土壤,即使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变化,但是乐唱善歌不但给了人们热爱生活的理由,还在深层次上使人们的文化身份在不断认同中清晰、明朗、深刻起来,从文化自在发展到文化自

觉,进而在文化认同中主动进行自身的文化身份塑造和再塑造,从而优化、美化和完善自身。通过民歌音乐,壮族人民能将自身品质、思想、行为等提升到较为完美和高尚的程度。 壮族民歌浩如烟海,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而独特。从内容上分,主要有古歌、叙事长歌、生活歌、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童谣等。壮乡民歌比较多,但传唱之时都要遵守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不能瞎唱乱唱。就形式分,有勒脚歌、排歌、散歌等。排歌为壮族诗歌的自由体,每诗只咏一事,有时长达 300多行。长篇叙事诗比较著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马骨胡之歌》、《六丘和达七》、《莫一大王》等。族还有很多传统音乐,形式主要是各种山歌调。壮族山歌由于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欢、西、加、比、论等五种。在壮族地区,每一个区或乡都有好几个调子,其中有叙事用的平调;有抒发欢快情绪的喜调,等等。据粗略统计,各地不同调子加起来达1000种以上。这些山歌调虽然是固定的,但它能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其旋律与歌词相结合,能在听众中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有单声部民歌,还有双声部和三声部民歌。山歌调的演唱方法,有独唱、重唱、领唱、合唱等方式,无论是支声式、和声式或者复调式,都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壮族多为聚居村寨,到处都可以听到具有独特风格的二声部和三声部山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而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壮族多声部民歌各地不同歌腔约有一百多种,在广西境内壮族多声部山歌,遍及广西六个地区30多个县,其中以百色、柳州、河池、南宁等几个地区流传

浅谈广西壮族民歌逐渐失传的原因)

浅谈广西壮族民歌逐渐失传的原因 摘要:广西素有“民歌的海洋”的美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由此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壮族民歌深受人民的喜爱。但是随着经 济的发展,壮族民歌的生存面临着危机问题,本文主要是从 三个方面浅谈广西壮族民歌失传的原因以及一些保护措施。关键词:壮族民歌失传原因 广西是一个山美水美,人美歌更美的歌谣之乡。古老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同时也养育了壮乡儿女的酷爱唱歌的传统习俗。广西是一个拥有12个原住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民族间的融合造就了广西壮族民歌独特的风格与精神,可谓是源远流长,海纳百川,被誉为“民歌的海洋”。 一、广西壮族民歌的现状分析 (一)、壮族民歌的含义 1、广义民歌指有民族风格的歌曲,狭义民歌即指民族民间歌曲。民歌是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鲜明

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民歌体现了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能够真实的展现出当地的历史文化轨迹,具有丰富的开发价值与研究价值。 2、广西,是刘三姐的故乡。印象刘三姐,在全国已经打响了知名度。那个歌声清脆如夜莺,优美动人的美丽歌仙刘三姐在云雾缭绕的漓江三水中的,相信在每一个人的脑海里早已印记了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及那余音绕梁的歌声。全国人民记住了刘三姐,同时也记住了那个美丽的地方——广西,一个素有“歌海“之称的民歌之乡。无论是广西壮族的山歌、那坡的“黑衣壮”以及南宁本土特色文化例如邕剧和粤剧等都给游客们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壮族民歌反应了广西壮族独特的文化及精神,是壮族婚姻、宗教、信仰、知识、道德、文学、艺术、审美、风俗习惯等多元文化的综合体现,其发展、变迁与壮族文化的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3壮族聚居村寨,到处都可以听到具有独特风格的二声部和三声部山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面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壮族多声部民歌各地不同歌腔约有一百多种,在广西境内壮族多声部山歌,遍及广西六个地区30多个县,其中以百色、柳州、河池、南宁等几个地区流传最广泛。 (二)广西壮族民歌的流传形式 1、一年一度的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不仅很好的传承了壮族民歌的精华,而且还成功的把壮族民歌推向世界,宣传了壮族民歌的知名度与艺术魅力,让世界各国人民自然而然的记住了壮族民歌。

广西壮族民族音乐赏析1

学院: XXX 专业:XXXX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XX 序号:XXX 广西壮族民族音乐赏析 经过了一个学期音乐欣赏的认真学习,了解了很多关于音乐

的知识。尤其是姚老师您上课时弹奏的美妙琴声,引发了我对音乐的浓厚兴趣。现在我就将我上音乐欣赏课学到的现有知识对广西壮族民族音乐做一简单的赏析。 广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其原因是生活在这里的主体民族壮族有着酷爱歌唱的传统习俗.壮族民歌反映了其民族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壮族:它是一个以能歌善唱著称的农耕民族,族人喜爱山歌。山歌种类有很多,如赶路山歌、放牧山歌、摇船山歌、田作山歌、情恋山歌和游艺山歌。壮族的山歌充满生活气息,族人喜欢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加之它是一个以农为生的民族,生活节奏基本上是沿着耕作的周期来进行活动的,所以很多山歌是歌唱与农家事务有关的。比如每年的开春,他们的歌唱是为了祈求本年的丰收,典型的有三月三、花朝节、蚂拐节、牛魂节。除此它还是一个信仰万物有灵和祖宗崇拜的民族,所以还有很多与崇拜祖宗、英雄人物有关,典型的有元节、莫一大王节、霜降节。大多叙事传言,喜庆祝福、交朋结友、择偶婚配等,都和山歌息息相关。 然后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广西壮族民族音乐:说起广西壮族民族音乐,大家都会想到三月三这个节日,三月三是壮族音乐交流形式重要的一天,那么我就来介绍一下这个特殊的日子吧。壮族的三月三以前是族人选定祭祖的日子,后来也发展成为壮族的歌节。壮族人民对祭扫十分看重,祭祖那天,族人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到祖先坟上去供,行拜礼。现在的三月三发展为壮族

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壮族会很热闹,因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对他们来说,他们会有很多的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庆祝,如蒸五色糯米饭和做红鸡蛋,以纪念祖先、招待亲友,还要举行隆重的“歌墟”活动。壮族歌墟,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不少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有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个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壮族民间流行的歌墟,曾被历代封建统治者视为“伤风败俗”,“有伤风化”而“悬为例禁”,下令取缔。然而,歌墟毕竟是群众性的传统的民族文化活动形式,它植根于壮族人民的生活土壤之中,所以是“屡禁不衰”。解放后,壮族“三月三”歌墟已发展为本民族的歌节,成为壮族地区人民文化生活中最有风采的一部分。近几年,歌墟更延伸发展为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每年都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民族歌手前来参加。其间,族人到村边的山坡、草坪、晒场、树下等各种不同的地方,互用山歌对答,那是的壮族到处都是歌声此起彼落,热闹非凡。他们唱的山歌内容广泛,有情歌、赞美歌、农事歌、古歌等,歌手们根据对方歌唱的内容,随编随唱。参加者大多是未婚的男女青年,大家以歌代言,以歌会友,以歌择偶,以歌倾诉衷情。许多青年或歌技出众者,在歌圩上找到了自己的伴侣,最后通过抛绣球等形式来互表爱意。在三月三歌节里,还有最富有壮族民俗特色的舞蹈,

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的文化

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的文化 前言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也会孕育一方文化。环境可以造就某种文化,文化也可以改变人文环境,而一切文化又都具有其音乐属性。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本文将以广西壮、瑶、侗三个少数民族民歌为例,探讨广西民间歌曲所透露出的文化特质。 民歌 民歌文化是民歌在民俗、历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既充分体现民歌魅力又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研究和经济开发价值的一种文化。民歌是口头文学,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一首首民歌就像一颗颗珍珠,用文化情感将它们串成了一串光彩夺目的“项链”。民歌作为歌唱生活、歌唱劳动、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有艺术形式,在广西经久不衰,每逢节日及重大节庆活动,人们都以唱山歌的方式互相交流,传情达意。 广西是个爱歌、善歌民族聚集的地区,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在这里,人们表现出崇智、重情、向往自由,轻钱财、重人品、鄙权势的价值观。这些特质常常明显地反映在民歌之中。在广西各族的民歌中,主要的是山歌,此外,劳动号子、水歌、渔歌、谣歌、儿歌、酒歌、风俗歌等也非常丰富。同时,广西少数民族众多,而且都有着自己丰厚独特的民歌和自己传统的唱歌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瑶族的“做娘”、侗族的“会期”、苗族的“赶坡”和“坐妹”、仫佬族的“走坡”、京族的“哈节”等。正是这些多姿多彩的音乐汇成,使得广西“歌海”之誉广传天下。 一、壮族民歌。 壮族被称作是“能歌善唱的民族”。壮族人民自古以来就以善歌著称,他们往往遇事即歌,以歌述志,以歌传情,蔚成风气。春秋时代壮族先民就有以歌代言的“越人歌”。这里的人们从降生人间即开始聆听摇篮曲,直至结束生命而为其演唱哭丧歌为止,一生可以说都是在歌声中度过的。壮族人民大都喜欢听民歌、学唱民歌,不仅是因为他们可以从民歌中了解本民族的生存、发展的历史,学习和体验本民族的祖先布洛陀这位“无事不知晓的老人”和“歌仙”刘三姐的斗争意志和生存智慧,而且他们认为“饭养身,歌养心”,唱歌本身就是一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当作审美对象的活动,是一种善于体验生存意志和情感,善于享受生命快乐的一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壮族娃娃“对山歌”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壮族娃娃“对山歌” 活动一学唱歌曲 活动目标 1.了解壮族人民喜爱“对歌”的风俗。 2.学会领唱、对唱,培养即兴创编歌词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影片《刘三姐》的VCD,对歌的挂图,壮族音乐《小金风》《什么水面打筋斗》。 活动过程 1.复习壮族舞蹈《小金风》。 2.欣赏影片《刘三姐》片段,讲述刘三姐与阿牛哥、莫老爷、秀才们对歌的故事,了解广西壮族人民爱对歌的风俗习惯。然后讨论对山歌的形式以及壮族的服饰、道具等。 3.欣赏对歌的音乐《什么水面打筋斗》。 (1)听录音,要求幼儿安静仔细地听。 (2)教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歌中的内容,如“什么水面打筋斗”“什么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雨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4.学唱歌曲《什么水面打筋斗》。 (1)整体教唱歌曲,要求幼儿唱好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符。 (2)教师唱领唱部分,幼儿集体唱齐唱部分。 5.学习创编歌词。 (1)教师示范创编歌词,例如“什么有脚不走路”…… (2)幼儿学习创编歌词。 活动二对山歌游戏 活动目标

1.扮演壮族娃娃,充分感受对山歌的乐趣。 2.加深对领唱和对唱的理解。 活动准备 壮族服装及首饰;绣球、花伞、扇子、秀才帽、扁担等道具;音乐《什么水面打筋斗》。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什么水面打筋斗》。 2.《对山歌》游戏。 引导并鼓励幼儿利用投放的道具、壮族服饰等,把自己打扮成壮 族娃娃,进行自我即兴表演,也可用乐器作即兴伴奏。 “对山歌”的表现形式可分为: (1)齐唱,要求用自然的声音唱出山歌优美的旋律。 (2)教师领唱,幼儿集体齐唱。 (3)幼儿分男女进行对歌,要求对歌衔接紧凑,并要求在“(众)嗨,打筋斗”“(众)嗨,起高楼”等处,唱得有力、整齐。 (4)也可把幼儿分成男女队玩《对歌》游戏:先按原歌曲进行对歌,唱对的一方挂上一绣球,然后两队创编歌词进行对唱。当A方唱出问题,B方对不上歌时,A方可加一个绣球,最后决出优胜队。 活动延伸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穿上民族服饰,自由组合进行小组对唱或两 人对唱,还可到美工角绘画民族小娃娃。

浅析壮族山歌的演唱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a2710581.html, 浅析壮族山歌的演唱特点 作者:丁杰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3期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西教育厅科研立项资助课题(编号:201106LX590) 摘要:唱山歌是壮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人民用山歌唱亲情,唱友情,唱爱情,歌声中唱尽了壮族人的喜、怒、哀、乐也照亮了壮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前进的道路。壮族人民就用自己的歌来抒发感情,唱得感人肺腑,荡气回肠。 关键词:壮族山歌;壮族语言;唱情;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4--01 壮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酷爱歌唱的民族,出门用歌来走路,睡觉用歌当床铺,人们用歌问路访寨、迎宾接客,用歌寻偶择配。壮族人从咿呀学语就开始用山歌传情达意,高兴时唱,忧愁时唱,人多时唱,独自一人时也唱。著名舞蹈家戴爱莲所说:壮族人见面不说话,而是用歌唱,这的确反映了壮族人民爱唱善唱的特性。 走进壮乡每年都举办大大小小的歌圩,人们搭彩棚,摆歌台,抛绣球,择佳偶,别有一番风情。在歌圩上,来自各村的青年男女,三五成群,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心仪的姑娘,一旦遇到合适的就唱“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 此相互了解再唱“爱慕歌”、“交友歌”,一时间歌声嘹亮,这边唱来那边和,哥哥妹妹唱着歌就把恋爱谈了,这是在其他地方不曾见过的,这些歌即兴性强,随唱随编,优美生动,健康含蓄而又爽朗热情,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壮族人办歌圩不仅仅是为了谈情说爱,更重要的是壮族人把生活中的知识、生产中的技术、为人处世的道理编成诗歌,进行交流学习,从对歌中获取信息,扩大视野,进行协作与交流,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环境和劳动需求,这是壮族民间教育的方式。歌圩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壮族民间教育的有效层面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壮族人民热爱生活,歌唱生活,善于用歌谣培育自己的文化;他们成功的利用歌谣教育手段和形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到随学,随唱随学,从几人到百人到成千上万人集体对歌集体学习,用歌声唱出了壮家儿女勤劳朴实、团结互助、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 唱山歌成为壮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照亮了壮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前进的道路。歌声中唱尽了壮族人的喜、怒、哀、乐,语言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最有力的手段,壮语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语在语音方面有22个声母,108个韵母,6个舒音韵,2个塞音韵。词汇十分丰富、优美,表达也极为细腻、准确。比如表达红色,就有十多个表示深浅不同、情态各异的词语,如红,桃红,枣红,红通通,血红,粉红,嫩红,鲜红,大红,殷

壮族山歌:壮族山歌有什么特点又有多少种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壮族山歌:壮族山歌有什么特点又有多少种类 导语: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无论下地 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人能歌,个个会唱。因此,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历史上,还涌现出不少像刘三姐、黄三弟这样被称为“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 壮族聚居村寨,到处都可以听到具有独特风格的二声部和三声部山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面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壮族多声部民歌各地不同歌腔约有一百多种,在广西境内壮族多声部山歌,遍及广西六个地区30多个县,其中以百色、柳州、河池、南宁等几个地区流传最广泛。壮族多声部山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深刻的人民性,在艺术形式上比较成熟和完美,它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文明的一种形态,应该看作是壮族民间音乐史上突起的高峰。它是壮族劳动人民生活经验、思想精神和艺术智慧的结晶。 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关于绣球最早的记录可见于宁明花山壁画,当时是一种球状青铜武器,打猎时投出去砸猎物,这便是古书上 生活常识分享

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的文化

xx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的文化 前言 俗话说得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也会孕育一方文化。环境可以造就某种文化,文化也可以改变人文环境,而一切文化又都具有其音乐属性。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本文将以广西壮、瑶、侗三个少数民族民歌为例,探讨广西民间歌曲所透露出的文化特质。 民歌 民歌文化是民歌在民俗、历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既充分体现民歌魅力又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研究和经济开发价值的一种文化。民歌是口头文学,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一首首民歌就像一颗颗珍珠,用文化情感将它们串成了一串光彩夺目的“项链”。民歌作为歌唱生活、歌唱劳动、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有艺术形式,在广西经久不衰,每逢节日及重大节庆活动,人们都以唱山歌的方式互相交流,传情达意。 广西是个爱歌、善歌民族聚集的地区,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在这里,人们表现出崇智、重情、向往自由,轻钱财、重人品、鄙权势的价值观。这些特质常常明显地反映在民歌之中。在广西各族的民歌中,主要的是山歌,此外,劳动号子、水歌、渔歌、谣歌、儿歌、酒歌、风俗歌等也非常丰富。同时,广西少数民族众多,而且都有着自己丰厚独特的民歌和自己传统的唱歌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瑶族的“做娘”、侗族的“会期”、苗族的“赶坡”和“坐妹”、仫佬族的“走坡”、京族的“哈节”等。正是这些多姿多彩的音乐汇成,使得广西“歌海”之誉广传天下。 一、壮族民歌。 壮族被称作是“能歌善唱的民族”。壮族人民自古以来就以善歌著称,他们往往遇事即歌,以歌述志,以歌传情,蔚成风气。春秋时代壮族先民就有以歌代言的“越人歌”。这里的人们从降生人间即开始聆听摇篮曲,直至结束生命而为其演唱哭丧歌为止,一生可以说都是在歌声中度过的。壮族人民大都喜欢听

少数民族音乐论文《壮族音乐与文化》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__民族音乐赏析_____ 题目名称_ 壮族音乐与文化 __ 学生学院__艺术设计学院 ______ 专业班级__10环境艺术设计3班_ 学号___ 3210009054 ____学生姓名___ 姚丁凌 ____ 指导教师_____ 傅强 __ 2011 年10 月23 日

壮族音乐与文化 姚丁凌指导老师:傅强 摘要:壮族音乐文化是壮族古代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壮族音乐文化价值特征主要表现在渲染情绪,交流思想感情;娱乐消遣,表达人们的审美享受;传承壮族文化;宣传、引导社会道德与行为规范,促进社会的整合.这篇论文主要说壮族音乐的由来,特色,和其与历史文化的交融。了解壮族音乐文化,了解壮族风土人情. 关键词:文化民间音乐民族 1壮族与其民族音乐的由来 壮族是中国岭南土著古代越人的后裔。越人支系众多,史称百越。先秦时,生活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的骆越和东北部的西瓯两支,是今日壮族的先民。他们长期保留着不同的风俗习惯、方言土语和文化传统,是现代壮语中南北两大方言和壮族音乐中南北两路风格的渊源所在。而壮族的民间音乐是壮族人民劳动实践中的产物,是与自然作斗争的产物。 最早的民间音乐作品应该是反映原始人对自然界的最初的、极其幼稚的一些看法,应该是反映劳动生活的短小而节奏性的作品。但由于这样的作品没有文字记载,所以没能很好的保存下来,不过,我们认为广泛流传在民间口头的《妈勒访天边》、《康特射太阳》等,应该是壮族民间音乐中比较早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都叙述了天地、日月、山川、树木等自然界的形成过程;叙述了人种、谷种的来源,表现了古代壮族劳动人民对天地万物起源的看法。《盘古》也是口头流传较早的作品,因为它叙述了洪水翻天给壮族人民带来灾难。无论天地、日月、星辰、山川或洪水都是与古代壮族人民紧密的联系着的,是壮族人民的祖先用想象和借助想象把自然加以形象化,表现了他们征服自然的强大力量(和自然灾害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生活)。 2壮族音乐特色 壮族有13378162人(1982年统计),其中90%以上聚居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余散居云南文山、广东连山、湖南江华等地。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宋时曾创有土俗文字。取汉字的形音义合并而成。土俗字的歌书、剧本,至今流传民间。壮族人民喜爱歌唱,每年有举行风俗性歌会的传统,北部方言区称歌圩,南部方言区称埠坡、嗷屯。今统称为歌圩。原有祈天乐神和择偶婚配两种活动形式。近代以男女青年交游嬉戏、演唱情歌或盘歌以唱为主,以春节、中元节(即元宵节)、中秋节最盛,往往聚之千百人,歌声通宵达旦,乃至数昼夜。壮族音乐主要有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5种。其中,民歌最为丰富,并对其他音乐体裁有深远影响。高亢淳厚,听起来舒缓自然,入心入肺,是为壮族民歌音乐的一大特色。 民间歌曲: 主要有山歌、小调、叙事歌、习俗歌、儿歌和摇儿歌等。壮族民歌的唱词,讲究字句的对仗和格局,使用腰脚韵体。腰脚韵体和勒脚形式,在曲艺和戏曲中也很普遍,是壮族音乐独特风格要素之一。 单声部山歌:各地的传统曲调差别很大。有的高亢嘹亮,有的平缓流畅,有的如吟如诉。民间称之为高腔山歌、平调山歌、谣唱山歌 3种。①高腔山歌:多在山野用大嗓或小嗓喊唱。。②平调山歌:曲调流畅优美,节奏缓慢舒展,结构匀称,音域适中,旋律富于歌唱性。

3广西山歌

柳州市壶西实验中学《广西社会》教案 《广西山歌》 课题广西山歌授课时间:第5周 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点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同学对歌唱发声、节奏有初步的了解,但是对民族歌曲的乐理知识缺乏正确的理解,学习乐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 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导入: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 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聪明,有智慧。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6、师:同学们都笑了,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 师:这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 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幸被一老渔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刘二沿江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刘二兄妹与老渔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猎为生。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们上山采茶,还妄与教师问好 思考、回答 观看视频 思考 观看视频 认真听刘三姐的故事 组织课堂 创设情境,了解 故事,激发情趣 了解电影《刘三 姐》的故事梗概

广西壮族民族音乐赏析1

1 / 6 学院: XXX 专业: XXXX 姓名: XXX 学号: XXXX 序号: XXX xx民族音乐赏析 经过了一个学期音乐欣赏的认真学习,了解了很多关于音乐 的知识。尤其是姚老师您上课时弹奏的美妙琴声,引发了我对音乐的浓厚兴趣。现在我就将我上音乐欣赏课学到的现有知识对广西壮族民族音乐做一简单的赏析。 广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其原因是生活在这里的主体民族壮族有着酷爱歌唱的传统习俗.壮族民歌反映了其民族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壮族: 它是一个以能歌善唱著称的农耕民族,族人喜爱山歌。山歌种类有很多,如赶路山歌、放牧山歌、摇船山歌、田作山歌、情恋山歌和游艺山歌。壮族的山歌充满生活气息,族人喜欢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加之它是一个以农为生的民族,生活节奏基本上是沿着耕作的周期来进行活动的,所以很多山歌是歌唱与农家事务有关的。比如每年的开春,他们的歌唱是为了祈求本年的

丰收,典型的有三月三、花朝节、蚂拐节、牛魂节。除此它还是一个信仰万物有灵和祖宗崇拜的民族,所以还有很多与崇拜祖宗、英雄人物有关,典型的有元节、莫一大王节、霜降节。大多叙事传言,喜庆祝福、交朋结友、择偶婚配等,都和山歌息息相关。 2 / 6 然后我来简单介绍一下xx民族音乐: 说起广西壮族民族音乐,大家都会想到三月三这个节日,三月三是壮族音乐交流形式重要的一天,那么我就来介绍一下这个特殊的日子吧。壮族的三月三以前是族人选定祭祖的日子,后来也发展成为壮族的歌节。壮族人民对祭扫十分看重,祭祖那天,族人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到祖先坟上去供,行拜礼。现在的三月三发展为壮族 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壮族会很热闹,因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对他们来说,他们会有很多的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庆祝,如蒸五色糯米饭和做红鸡蛋,以纪念祖先、招待亲友,还要举行隆重的“歌墟”活动。壮族歌墟,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不少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有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个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壮族民间流行的歌墟,曾被历代封建统治者视为“伤风败俗”,“有伤风化”而“悬为例禁”,下令取缔。然而,歌墟毕

壮族的民风民俗

壮族的民风民俗 本文是关于作文大全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壮族的民风民俗 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壮族人口最多,其中全中国35%以上的壮族人居住在广西。壮族人的传统民居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这点与侗、瑶、苗民族有异曲同工。但是壮族人的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这又是壮族人特有的方式。 壮族人服饰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女子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上衣是左衽无领阑干衣,腰部扎有紧身带,下身穿长裤,裤角稍宽,裤脚有兰、红、绿色的丝织和棉质阑干镶边。裤外套短裙,裙也有镶边。头上包黑毛巾,穿绣花鞋,戴耳环、手镯和项圈,裤腰左边悬挂一个彩穗筒。壮族男子多穿对襟上衣,纽扣以布结之。胸前缝一小兜,与腹部的两个大兜相配,下摆往里折成宽边;下裤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扎绣花纹的头巾,穿布鞋。 壮族民歌特别发达。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

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人能歌,个个会唱。因此,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历史上,还涌现出不少像刘三姐、黄三弟这样被称为“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壮族敬酒歌

校本音乐课程 《壮族敬酒歌》 执教:黄媛琰 教学内容:校本音乐课程《壮族敬酒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歌曲《壮族敬酒歌》的学习,感受壮族的民族音 乐文化,有感情地、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学会表演。 2.过程与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 唱歌曲,并积极参与感受与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体验活动之中,感受音乐 所表现的壮族人敬酒的风俗和热情豪爽的性格;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壮族敬酒歌》。 教学难点: 1.掌握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2.壮语的发音。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听一听、唱一唱(师播放第一乐句,生听并回答。) 师:请同学们听一句音乐,你能唱一唱吗?(师播放第一乐句。) 师:这是什么意思呢? 贝侬--在我国的壮语、布依语、傣语等壮傣语族当中,“贝”为年长的意思,“侬”为年幼的意思。“贝侬”可以是兄弟或姐妹,后广指亲人或朋友,见面时用“贝侬”来打招呼。 2. 师:今天,我和大伙儿在这里一起学习,既是师生也是朋友。咱们 模仿唱歌的方式打个招呼吧。我先来!(师唱,生和。) 3. 师:咱们一般见面,不就是语速正常的说“你好”吗?还没见过这 样的“你——好——”。大家想一想,把语速象歌声那样放慢、延长的,一般

会是哪种情况?(生:距离比较远的情况。) 4. 师:远远地看到亲朋好友,就唱起来了。你们说,这是怎样的感情啊?(热情)是呀!来,我们也来模仿模仿。(师生互相问好,向听课老师问好。) 5. 师:你们真热情!声音真美!好,接下来,我为大家演唱一段歌曲,大家仔细听听,并在歌词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是什么民族的歌曲?唱给谁?要做哪两件事?心情怎样? 6. 师随伴奏范唱,生听并回答。(壮家,贝侬、贵客,敬酒、唱歌,心越暖) 7.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歌曲《壮族敬酒歌》,请同学们拿出抽屉里的歌谱。这是一首壮族人民对客人唱的关于敬酒的歌曲,你们知道,是什么场合唱的吗? 8. 关注“敬酒歌”:酒歌是中国人酒宴间用来助兴的音乐手段之一。敬酒歌是指在迎客、待客、送客的整个过程中向客人敬酒时所唱的歌。 二、歌曲教学(引子部分) 师:刚才我演唱的是歌曲的引子部分,你们觉得,速度是怎样的?(中速) (一)第一、二乐句 1. 师:壮族人很直爽,见面就告诉自己的风俗习惯。跟老师学唱第二乐句。(师出示曲谱,生模唱第二乐句,再唱词) 2. 师(出示曲谱):我来唱红色方框里的旋律,你们听一听,和刚才唱的一样吗?少了什么?(不一样,少了后十六分音符。) 3. 师:这些后十六分音符,为壮族民歌增添了民族气息,具有鲜明的特点,好像壮族的大山一样千回百转。来,让我们来用十六分音符做个节奏练习:老师用壮族的铜鼓拍打节奏,同学们按节奏读歌词内容。 壮家呀敬酒呀唱歌呀心越暖呀 4. 师:老师读两遍,同学们再听听,能听出区别吗?(师分强弱读) 5. 师:强弱特点,所以我们在唱的时候,一样也把强弱带上。来,跟着我唱一唱。(歌谱、歌词) 6. 生唱词。 (二)第三乐句

壮族山歌

壮族山歌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讲了壮族山歌的由来,还有他的体裁分类、山歌诗诌,以及通过山歌产生姻缘,然后讲了壮族山歌的一些特点。 关键字:壮族山歌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壮族山歌主要的有壮话称为‘话诌’、‘话虽’和‘虽条’三种,即‘诗诌’、‘唱歌’和‘诗曲’。此外尚有自由体的山歌,每首无定句,每句无定字,可长可短。诗诌又名‘诗太排’。它是陈述故事之长篇诗歌.有诌人物、诌事物和诌猜谜(壮语称为‘诌鼓要’)等、如诌甘罗、诌乾隆皇.诌祝英白、诌蚊虫。歌词数十句或百句不等.句中五言七言九言都有。唱法是男子唱完之后,妇女同样地重唱一遍.若不会唱或唱错了,就会被对方取笑。反之,妇女先唱亦然。山歌老手才能唱‘诗诌’,新手则不敢唱。故未唱时先问对方是否能唱,不是贸然就唱。唱的人若非聪明有敏才,则难以应付。如‘诌猜谜’,即“鼓要”,男方先唱两句,说一件事物。如唱“声音嗡嗡地进攻,整个一夜都攻不通”给女方猜,答复的人也唱两句:说是‘蚊帐’,这就非有敏才不可。这种歌,今人能唱者已经很少。次为“唱歌”,词句一般是十句八句,较‘诗诌’少,句中限于七言.没有五言九言。所唱的人物或事物,不注重陈述他们的身世,而注重于淡情说爱,如同是唱祝英台,‘诗诌’说她去读书的经过,“唱歌”则说她和梁山伯相爱的情况。所以青年男女最爱唱这种歌,流行非常广泛。再为‘诗曲’,它与‘诗诌’和‘唱歌’不同,歌词每首只限三句,句句七言,唱第二句声音较短,第一第三句声音拉长,男子先唱三句,女子接唱三句,轮流地唱,与前两种男子唱完一条十多二十句后女子才接唱不同。诗曲较前两种歌容易唱,某些地区初学唱的人,多唱它,流行比‘唱歌’更广。壮歌又分无韵的和押韵的两种体裁。有韵的壮歌又有单押腰韵的,有重复句的不重复句的,有脚韵互押的,也有脚韵和腰韵互押的,以及脚韵头韵互押的,尤以后者较为奇特,为各种诗歌所少有。 壮族山歌由于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欢、西、加、比、论等五种。在壮族地区,每一个区或乡都有好几个调子,包括叙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1.民歌、戏曲、说唱、器乐、歌舞五种音乐形式被合称为什么? 民间音乐 2.在山间旷野之地即兴演唱的民革类别是什么? 山歌 3.下面歌种中哪一个是山西中部的山歌? 开花调 4.在我国山西北部和陕西北部部分地区流行的山歌歌种是什么? 山曲 5.在山曲、信天游、爬山调等山歌中经常演唱哪一种题材内容? 走西口 6.被称为“河州大令”的著名花儿曲目是什么? 《上去高山望平川》 7.在青海、甘肃、宁夏地区流行的山歌歌种是什么? 花儿 8.《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属于什么山歌歌种? 信天游 9.在山西省河曲一带流行的、制作蓝靛时唱的歌曲是什么? 打蓝调 10.《格萨尔王传》是哪一个民族的长篇史诗? 藏族 11.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汉族中流行的山歌各种是什么? 爬山调 12.《小黄马》在蒙古族民歌中属于哪一类歌曲? 奥尔图音道(长调) 13.《玛依拉》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哈萨克族 14.四川省南部和重庆地区流行的山歌歌种是什么? 晨歌 15.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普遍流行的民歌种类是什么? 田歌 16.哪两首是安徽地区的山歌歌种? 挣颈红慢赶牛 17.哪一首是江西南部客家山歌的代表曲目? 《打支山歌过横排》 18.哪一首是云南地区的汉族山歌? 《小河淌水》 19.在粤东北、闽西、赣南三省毗陵地区聚居着汉族的一个支系,他们演唱的山歌是什么? 客家山歌 20.福建锦歌流行在什么地区? 闽南 21.哪个是海南省民歌? 调声 22.《阿诗玛》是哪一个民族的民歌?

彝族 23.飞歌和游方歌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苗族 24.壮族在春节等节庆日期举行的群众性歌唱活动是什么? 歌墟 25.“嘎老”是哪个民族的民歌的民歌? 侗族 26.我国有多少个民族的民歌有多声形式? 23个 27.民歌原称中哪个是壮族民歌? 欢比诗论加 28.在四句体山歌中加上一段快速演唱的叠句,这样的民歌曲式叫做什么? 赶五句 29.在江浙一带用几首民歌连接起来形成套曲形式的民歌叫做什么? 九连环 30.跑旱船属于什么艺术形式? 歌舞 31.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是什么? 秧歌 32.表演者手持折扇和花帕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是什么? 花灯 33.“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这首曲目属于哪种艺术形式? 花鼓 34.“囊玛”和“堆谢”是哪个民族的歌舞? 藏族 35.下列歌舞形式哪一个是傣族的? 象脚鼓舞 36.哪个是高山族的民间歌舞? 欢乐舞 37.变文是什么朝代出现的? 隋唐 38.在民间音乐中,由一个演员使用三种人称、扮演各种人物、采取夹叙夹议手法的艺术形 式叫什么? 说唱 39.子弟书是哪个民族创造的说唱艺术品种? 满族 40.木板大鼓在北京与清音子弟书结合,经过发展改变口音后形成什么曲种? 京韵大鼓 41.在汉族说唱中有一类曲目以扬琴作为主要伴奏乐器,这类曲种叫做什么? 琴书类 42.京韵大鼓《大西厢》是哪一个流派的代表曲目? 刘宝全 43.“票友”这个词最早源于哪个曲种的业余演唱? 岔曲

浅谈壮族民歌传承方式的发展变化

浅谈壮族民歌传承方式的发展变化 学号:6 :覃春芬摘要:民歌是民众口头创作,反映民众生活、表达民众思想感情和愿望的诗歌形式。民歌传承方式经历了口耳相传、书面文本、电子传媒三个阶段,每一种方式都规定了特定的创作方式和接受方式。本文就这三种传承方式进行分析,探索民歌传承方式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壮族民歌口耳相传书面文本电子传媒发展变化 壮族民歌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为了表现自己的生活、抒发感情、表达意志愿望而创作的。壮族民歌是广西文化的重要代表,民歌传承方式对民歌文化传承与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每一种传承方式的问世,都促进了民歌文化的发展,使民歌文化具有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于此,本文将就壮族民歌传承方式的发展变化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 口耳相传作为民歌传承方式的第一个阶段,形成于文字尚未产生或尚不发达的时期,在这一阶段,民歌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现实实行为密切相关,具有十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色彩。十八世纪英国著名学者约翰生博士曾说过:“所有的历史最初时都是以口述形式存在的。”壮族民歌的形式和在时空中的传承,主

要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接力式传播过程,即无数人用口与耳等生理器官以及大脑的思维活动加入到传播活动中来,形成一个流动的传播链条。这种“口耳相传”的接力式传承方式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互动性。口耳相传的互动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容,一是歌者与听者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和作用,形成了亲密的面对面的接触关系。歌者在传播中选择什么样的主题容,用什么样的语言、语气、表情来进行交流,直接受到听者的身份、地位、兴趣的影响与制约。如壮族先民们在婚礼仪式上唱祝贺之类的歌,丧礼是唱悲歌,劳动时吟苦歌,农闲、丰收时节唱的是曲调欢快的歌。一个优秀的歌者能将听者的心理揣摩得十分透彻,甚至还可以迎合听者的心理,最大限度地将听者卷入歌中。反过来,听者也会直接参与民歌的创作,他们的情绪与反应也会影响歌者的心境,甚至会激发歌者的创造力,使他歌唱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即兴对民歌容进行发挥和创作。二是歌者与听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每个人既是歌者又是听者。一种情况是集体和歌,如一群人领头唱歌,其他人参与齐唱,形成了相同的节奏与动作,这就是所谓的劳动歌。另一种情况是对唱的形式,两个人或两群人彼此应答,或附和,或挑逗,壮族盛大的歌圩-----三月三歌节,就是以这种男女情歌对唱的形式达到以歌择偶的目的。 (二)、易解性即通俗性。口耳相传的互动性必然使其在传承过程中具有易解性,这不仅与它的话语特点密切相关,而且是由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