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花溪区党武乡乡域村镇总体规划

花溪区党武乡乡域村镇总体规划

花溪区党武乡乡域村镇总体规划
花溪区党武乡乡域村镇总体规划

花溪区党武乡乡域村镇总体规划

发布日期:2010-11-22 访问次数: 1022 信息来源:局办字号:[ 大中小 ]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编制背景

2009年9月4日,贵阳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支持驻筑省属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意见》(筑党发[2009]17号),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拟用5年左右时间,在花溪区南部建成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花溪高校聚集区。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已将花溪高校发展用地区域纳入规划,为高校聚集区规划建设提供了基础依据。

第2条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贵阳市西南环线高速公路及南环线高速公路的建设通行,使党武乡外部交通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花溪高校聚集区建设的提出,这将为党武乡的经济、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居民对生产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及社会投资方向的转移等因素,均要求有与时俱进的规划指导城镇建设发展,因此对原规划进行修编势在必行。

第3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设部建村[2000]36号文);

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CJJ/T87-2000);

6、《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GJJ/T87-2000);

7、《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8、《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20年版);

9、《花溪高校聚集区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

10、《贵阳环城高速公路产业发展引导规划》;

11、《花溪区党武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2、《贵阳市花溪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001--2014年)》

13、《党武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14、党武乡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2009年)

15、党武乡近几年统计年报;

第4条本规划经批准后,在党武乡城镇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5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为2010-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0-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

第6条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1、论证发展目标,确定城镇发展性质。

2、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协调分期建设。

3、确定党武乡镇村体系规划和空间布局。

4、确定党武乡基础设施布局。

5、确定党武乡集镇功能结构,优化集镇道路网络,创造集镇独特的空间景观。

6、创建多层次的生态绿化系统、提高集镇环境质量。

7、充分考虑集镇与花溪高校聚集区的协调发展。

第7条规划原则

1、遵循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效益同时提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3、地域空间资源合理利用,优势互补的原则。

4、坚持重点建设,兼顾一般,协调发展的原则。

5、坚持以环境为中心的建设发展原则。

第8条规划范围

1、镇村体系规划范围:党武乡域辖区范围,面积63.65km2。

2、镇区建设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用地范围北起小寨北坡,南至摆龙院;东起南环线,西至新寨。面积为3.07平方公里。

第9条城镇规划区

本次规划城镇规划区为党武、当阳、下坝、大坝井、摆门等五村行政辖区范围,面积为16.2平方公里。

第10条规划层次及内容

本次总体规划分为二个层次进行,即镇村体系规划、镇区建设规划。

1、镇村体系规划:重点确定镇域范围内各级中心村的分工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配套,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和利用。

2、镇区建设规划:重点确定城镇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进行城镇合理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城镇道路网络布局。

第11条本规划具体落实由党武乡人民政府负责,乡人大主席团和花溪区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

第二章党武乡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一节党武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定位及发展方向

第12条发展的定位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效益、档次、规模及市场竞争力。构筑优质辣椒、无公害蔬菜、经果林、以开心农场为主的观光农业、养殖等五个产业带。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视农业

科技进步,全面促进农民增收上一新台阶。

第13条发展方向及布局

根据对党武地域发展条件、资源优势、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确定党武社会经济发展的定位及发展布局为:

1、以茅草、果落为基地的3000亩优质辣椒基地。

2、以龙山、摆门、下坝、摆牛、党武为主的1200亩无公害蔬菜和食用菌大棚基地。

3、路寨、葵花山、掌克建1000亩以上大蒜基地;

4、龙井建香葱基地;

5、以龙山及党冒沿线为主集中建设5个养殖(养猪)小区。

6、以松柏山水库周边村寨水源保护、生态建设及水土保持整治为主的经果林种植1500亩。

7、以南环线为主的经果林观光带建设1600亩。

8、以摆贡寨为主的开心农场及生态观光农业建设。

第二节党武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第14条社会发展目标

1、全乡总人口近期控制在2.2万人内,其中城镇人口发展0.46万人,城镇化水平20.91%(现状17.9%);远期控制在22.3万人内,其中城镇人口发展20.7万人,城镇化水平92.83%;

2、加强医疗保健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每万人村镇医务人员不低于50人;

3、完善科技教育体系,提高人口素质和村镇科技水平,使村镇人口受职业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

4、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考虑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的特殊需要。

第15条经济发展目标

力争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380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达到7000万元、第二产业达到11000万元、第三产业达到20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财政收入达到450万元。

第三节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第16条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一、人口规模

1、乡域:现状20751人,近期22000人,远期223000人。

2、集镇:现状3715人,近期4600人,远期7000人。

3、城镇人口:远期207000人(其中集镇7000人,高校聚集区和大学新城200000人)。

二、城镇化水平

城镇化水平现状17.9%,近期20.91%,远期92.83%。

第四节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17条乡域村镇体系结构

集镇--思雅大学新城--中心村--基层村四级结构体系布局。全镇形成一个集镇、思雅大学新城、六个中心村、五十个基层村的体系格局。

第18条乡域村镇职能结构

1、集镇

是全乡政治、经济中心,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

2、思雅大学新城

思雅大学新城职能结构为科教文化。范围包括大坝井村、思丫村及翁岗村。

3、中心村

葵林村、摆牛村以发展家禽养殖为主;路寨村、曹家庄村、茅草寨村以发展农业(蔬菜种植)为主。

第19条乡域主要公共设施布局

1、全乡规划期共需完全小学13所、3所中学,其中在思雅新城建设6所小学、3所中学,在党武集镇、翁岗、大寨、路寨、茅草、思丫、大坝井各建1所小学,在思雅新城建设8所托幼园、在党武集镇建设1所托幼园,初中集中设于党武集镇,近期党武初中扩建为18班,不足部分依托花溪城区解决,远期党武初中扩建至24班,高中依托花溪中学和思雅新城中学解决。

2、巩固和发展党武乡村卫生室建设的成果,全乡近期需医疗病床位20床,远期需医疗病床位680床,其布局为:党武医院近期扩建为12床(现状6床),远期扩建为20床;翁岗卫生室近期2床,远期2床;茅草、松柏山、曹家庄、路寨近期各2床,远期不增加;思雅新城建两所设施配套完备的综合医院,床位分别为350床和300床。

3、文化中心设于思雅新城和党武集镇,中心村驻地设文化活动室。

4、集贸市场设于思雅新城和党武集镇,牲畜市场设于党武集镇,辣椒批发市场设于牛滚塘。

第五节镇域基础设施布局规划

一、公路交通规划

第20条以村道、花(溪)广(顺)公路(大洋线)、花磊公路、党翁公路、党(武)冒(井)公路为骨架,改造乡域道路网络,使乡域内各生产单位、村寨和重要生产基地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发展。

第21条乡域公路分干线公路和支线公路两级,干线公路由对外交通公路和中心村联系公路组成;支线公路由各村庄、生产基地、旅游景点的联系道路组成。干线公路技术等级为山岭重丘二、三级,支线公路为四级。公路网具体布局为:保留现状公路网,掌克大寨--葵花山--路寨村的小寨,缸瓦井--革里场村道等。

第22条思雅大学城及新城道路严格按《花溪高校聚集区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二、给水排水规划

第23条各村应尽量采取集中供水,就近取用水质较好的地面水或地下水作水源,水处理采用小型分离型净水设备进行处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作农灌,处理工艺采用操作管

理容易,运行费用较低的稳定塘工艺。

第24条思雅大学城及新城给水排水严格按《花溪高校聚集区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

三、电力电信规划

第25条负荷及用电量预测考虑思雅大学城,预测全乡用电负荷近期55000kw、远期300000kw;用电量近期0.156亿kwh、远期3.5kwh。

第26条改造10KV输变电网络,形成乡域一体的10KV骨架网络,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供电结构,覆盖全乡,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第27条根据乡域村级行政区划的调整、乡镇工业布局和负荷的发展,架设相应的10KV线路,增设相应的电力变压器和对已有的电力变压器进行增容。

第28条调整完善乡域的10KV供电网络,使全乡电网逐步趋于完善,减小供电半径,减少输电线路的电能损失,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第29条调整全乡的10KV电网,理顺农村用电管理体系,全部实现一户一表,实现同网同价,鼓励广大农村实现电气化。

第30条远期增设一回东风变至党武乡开闭所的10KV线路,以适应党武乡负荷增长的需求。

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31条保护原则

1、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

2、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3、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

4、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制度。第32条保护内容

1、加强石漠化治理。

2、优化生态环境。

3、加强环保建设。

4、强化综合治理,增加生态功能。

5、健全管理机制,维护生态安全。

6、促进人居环境生态化。

7、环境保护。

8、工业污染防治。

9、环境污染控制。

10、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第33条实施生态环境规划的保障措施

(1)建立综合决策机制,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切实依法保护环境;

(3)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努力增加环境保护投入;

(4)运用激励性政策措施,营造环境保护良好氛围;

(5)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管理现代化水平;

(6)加强环境科学技术研究,依靠科技进步保护环境;

(7)规范环保产业市场,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8)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9)积极参加全球环境保护,广泛开展国际环境合作;

(10)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保证规划实施效果。

第四章空间管制规划

第34条空间管制分区

规划结合党武乡域特点及发展实际,将其地域空间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及适宜建设区三类,其界定为:禁止建设区:包括基本农田、水源地、绿色禁建区,生态脆弱区、地下矿藏蕴藏地和采空区。限制建设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文物保护区,沿江、沿河、沿湖50-100米范围。适宜建设区:城市规划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工矿区、开发区、工业区。

第35条管制依据及措施(强制性内容)

1、禁止建设区:主要依据《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水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管制,该区应强化管理,严禁开展任何破坏性建设。国家重点项目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应按程序报批。

2、适宜建设区:主要依据《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土地法》及城镇区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严格执行"一书两证"制度,规范管理有序建设,严禁违章建设。

3、控制建设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划,协调城镇风景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进行管制,该区应加强管理,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大型项目和污染类项目应严格执行"项目建设选址意见书"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项目建设前还应先进行文物调查和用地预审制度。

第五章集镇建设规划

第一节性质、规模

第36条党武集镇是党武乡文教、集贸、行政管理中心,是发展集贸、农副产品加工及建材工业的城郊集镇。

第37条人口及用地规模

1、集镇人口及用地规模

现状(2009年)人口3751人,近期(2015年)发展人口4600人,远期(2020年)发展人口7000人。用地规模为:现状(2009年)42.99公顷,近期(2015年)55.65公顷,远期(2020年)79.51公顷。

第38条本文本适用于规划范围内土地使用性质、道路及工程管线设施建设等城镇建设管理工作。

第二节集镇功能结构

第39条功能结构

规划确定集镇共分为:东北部生产设施区;中部和西南部为居民住宅区;南部和北部为教育区和公园;中部为公共设施区;北部为仓储区等六大功能区。

第三节用地布局

第40条村民住宅用地

规划保留新寨、大寨、小寨、当阳老寨、下坝寨子村民点,在重点建设和完善市政设施特别是消防通道建设的同时,引导村寨就地改造更新,以改善村民居住和安全生产条件。

第41条居民住宅用地

居民住宅主要布局在大寨北部、新寨东部和当阳老寨南部。居民住宅以成组成片集中建设为主,插建结合,以有利于居住环境的营造,建筑以多层为主,尽量提高土地使用强度。

第42条其他居住用地

其他居住用地主要指敬老院,规划原址扩大敬老院,占地面积0.33公顷,新增用地1500平方米。

综上所述,居住用地共计33.33ha,占建设用地的41.92%,人均47.61平方米。

第43条公共建筑用地

1、行政管理用地:规划将行政管理机构集中布置于中东部,乡级行政管理机构用地集中布置于此。党武村办公用地布局于大寨路与武阳路交叉口东南侧。规划行政管理用地为

1.37公顷。

2、教育机构用地:规划将现状中、小学合并扩建为中学,同时在中学东侧建设运动场,将小学北移至邮政所北面。规划将老粮站仓储调整为幼儿园用地,规划教育机构用地3.76公顷。

3、文体科技:文化设施集中布局于现状乡政府即可。体育设施则结合党武中学布局,不独立设体育活动场所,以利于资源共享,提高其利用率。大型体育活动的开展依托花溪体育运动中心进行。规划文体科技用地1.32公顷。

4、医疗保健:党武集镇设20床卫生院,规划确定原址扩大规模建设,规划医疗保健用地0.31公顷。

5、商业金融:规划除集中在武阳路布置商业金融建筑用地外,还在党武新街、党武老街、市场路、当阳路西段结合居住布局商业场所。规划商业金融用地4.18公顷。

6、集贸市场:规划将辣椒专业市场拟建于牛滚塘。规划确定在集镇布置集贸市场,在集镇西北出口处布置面积为0.25公顷牲畜市场。集镇共计市场用地1.73公顷。

综上所述,公共设施用地总计12.68公顷,占总用地的15.95%,人均18.11平方米。

第44条工程设施用地

规划在集镇北部革里场方向建水厂,在集镇东部建加油站和汽修站,高位水池原地扩建,在生产设施区西南部建污水处理站,在当阳路中段南侧建环卫站,在党武新街与武阳路交界处建邮政所,在集镇东南郊长冲以东山凹建垃圾场。规划公用工程设施用地2.12公顷(不

含垃圾场),占总用地的2.67%,人均3.03平方米。

第45条生产设施用地

规划在集镇东出口布局生产设施用地。其中西片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东片以石材加工为主,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向原材料地集中。同时禁止化工、冶炼等污染大的工业门类进入该区。规划生产设施用地7.79公顷,占集镇总用地9.8%,人均11.13平方米。

第46条仓储用地

规划将原粮食仓库用地调整为幼儿园用地,供销社仓库调整为商业用地;规划不独立设置粮食或供销仓库用地。规划在集镇北部结合农副产品加工业布局工业品周转仓库。仓储用地总面积2.5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14%,人均3.57平方米。

第47条对外交通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主要指党翁、党冒公路过境段和汽车站。规划将过境交通线调整由大寨东侧通过,原过境线改为集镇道路,同时在卫生院东北侧布局汽车站与公交车场。规划对外交通用地2.64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32%,人均3.77m2。

第48条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道路广场用地由干路、支路、巷路组成,在集镇中部设一休闲娱乐广场,停车场与汽车站结合布局,规划道路广场面积12.15公顷,占总用地的15.28%,人均17.36平方米。其中休闲娱乐广场面积0.21公顷。

第49条绿化用地

规划充分利用集镇南部水面及林地建设公园,供集镇居民休闲娱乐,同时保护当阳老寨

后山风景林地,加强水塔山山头绿地建设,以确保集镇山绿水秀的生态环境。规划绿化用地共计6.3公顷,占总用地的7.92%,人均9.0平方米。

第四节道路交通规划

第50条对外交通线路

近期新建大寨以东过境公路以解决过境交通穿城问题。过境线的东移既解决了过境交通与集镇生产、生活的矛盾,同时也解决了现状过境公路弯大、坡陡、线路绕行问题。规划道路红线12米,车行道7米。

第51条道路网布局及分级

规划采用自由式手法布局道路网,使集镇形成四横六纵的道路骨架网,道路分四种性质(干路、支路、巷路、过境路)、三个等级(干路、支路、巷路)、四种红线宽、四种断面形式,其中:干路为20米、支路16米、12米,巷路7米。

第52条交通设施布局

在医院东北侧布局汽车站及公交车场,在集镇东出口建加油站,在集镇东北建汽修站,市场、乡政府、医院等较大型公共设施的停车场按有关规范要求在内部设置,同时在党冒公路公园段东侧布局洗车场。

第53条道路纵坡控制在8%以下。

第54条道路红线内用地为道路专用地,任何与交通无关的设施不得占用道路用地进行建设。

第55条规划范围内的道路线型及断面设计须按"集镇道路网规划图"所示规定执行。

第56条建筑物在改、扩建和新建时,必须按照建筑设计有关规定配建机动车停车场(库),其设置方式,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利用地下空间。

第五节绿地系统规划

第57条公共绿地规划

将集镇南部的水面及其周边林地规划为党武公园,规划保留水面东北侧茂密的植被,同时对水面西北侧,南侧山坡进行绿化,同时配建游览步道、休闲廊、亭、坐凳、游船码头等设施。公园占地:3.6公顷,同时将通过集镇的河流两岸拟建为滨河公园。公共绿地占地5.3公顷。

第58条风景林地与生态绿地

规划将植被茂密的当阳老寨后山规划为风景林地,建成为百鸟林;以加强现状植被保护,规划将水塔山、新寨后坡、供销社后山、小寨后山、水厂后山和河流西侧山体等荒山规划为生态绿地。

规划保留集镇北部、南部大片农田、公园南侧山林地和牲畜市场后山,并对山体进行植树造林,以调节集镇小气候,确保集镇在发展的同时环境质量不下降,在上述区域内严禁一切建设活动,禁止砍伐或其它形式的毁林活动,同时应逐年对林地进行补植,以确保林地的完整。

第58条生产、旅游和城郊生态绿地

规划在思丫河下坝段布局乡村旅游绿地,在牛落洞、野猫井后山、长冲、缸瓦井、栋青树、革里摆后山布局生态绿地。同时开展花磊公路两侧可视山头的风景林地建设,思丫河沿岸进行景观绿地建设。

第六节给水、排水规划

第59条供水水源

松柏山水库作为规划区发展的供水水源。

第60条供水标准:生活用水指标近期 100L/(cap·d),远期140L/(cap·d),公共设施用水量标准0.2万m3/(km2·d),生产设施用地用水量标准1.0万m3/(km2·d),其它用地(包括仓储、道路广场、市政设施、绿化用地等)用水量标准0.15万m3/(km2·d),管网漏损及未预见用水量占以上用水量之和的20%,供水普及率为100%。

第61条供水规模:近期1500m3/d,远期3000 m3/d,水处理厂占地0.4ha。

第62条排水体制:采用截流式合流制,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经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后期雨水从截流井溢流进入水体,工业污水自行处理达标后就近排入水体。

第63条远期在小河下游建污水处理站,规模2400m3/d,处理规划区污废水和初期雨水,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规划区小河或引作农灌,污水处理厂占地0.5ha。

第七节电力、电信规划

第64条电力规划

规划集镇近期电力负荷9500kw,用电量252万kwh;远期电力负荷18806kw,用电量882万kwh。电源引自35kv东风变电站。

第65条近期调整集镇供电网络,使集镇10KV配电网有明确的供电范围,加强集镇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提高供电质量;10KV电力线路采用架空方式,导线为绝缘导线,杆高

15m。配电变压器尽量设置于负荷中心,低压供电半径宜小于200m。规划规定电力线路沿道路东、北侧人行道敷设。

第66条新建和改造道路时应考虑路灯照明,灯具应选用新型高效节能型灯具;集镇主干道道路照明照度为10-15Lx,支路5-10Lx。

第67条电信规划

规划近期党武乡集镇的电话实装数达552门,电话普及率达12部/百人;远期电话实装数1400门,普及率达20部/百人。近期电信交换机扩容至2000门,远期电信交换机扩容至4000门。

第68条逐步完善固定电话网的同时,电信部门应大力加强集镇信息传输网的建设和第三代移动电话业务,多媒体信息平台等通信业务的建设。

第69条规划规定集镇所有电信线路均进入地下敷设,电信管道布置于道路的西侧、南侧。政府在建设和改造城市道路时应同步考虑建设电信电缆管道,集镇电信电缆管道采用PVC管,集镇主干道下埋设5孔,支路埋设3孔,由政府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各电信部门及其他特殊部门如有电视网等采用租用管孔形式。

第70条新建的住宅小区应严格按照户线工程实施,按照有关行业规范设置电信电缆交接间。

第71条集镇设邮政所一处,以方便群众用邮和办理邮政汇兑业务。

第八节环保、环卫规划

一、环境保护规划

第72条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城区空气环境按大气二类功能区进行控制。

第73条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按地面水Ⅱ类水体进行控制,其余水面按地面水Ⅲ类水体进行控制。

第74条区域环境噪声分四类进行控制:第一类为规划中的居住区、文教区和行政办公区,第二类为商业与居住混合区,第三类:工业集中区,第四类为主要交通干线。

第75条环境影响控制对策

1、新建工业项目按规划布局,同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和"三同时"制度。

2、改变以煤为主的燃料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

3、加强绿化,使覆盖率达35%以上。

4、建设完善城镇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

5、加强地面水源地的保护,工业污染物达标排放。

6、加强对驶入集镇及市场区车辆的管理,监督执行交通规划和交通干线的绿化工作。

二、环卫规划

第76条垃圾及粪便指标均为1.1Kg/人.日。

第77条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近期50%,远期90%。

第78条环卫设施设置

规划新建公厕8座,公厕用地50m2/座,均为水冲式,设洗车场2座;垃圾转运站2座,

双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范文

双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基本情况 1、自然概况 双城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嫩平原东部,松花江中游南岸。西北、北隔松花江与肇源、肇东两县相望;东北靠哈尔滨市;东、东南与阿城、五常县接壤;南、西以拉林河为界,与吉林省榆树、扶余县为邻。市区位于哈尔滨市区西南44公里处,市域面积3112.29平方公里,东西长85公里,辖9镇18乡,385个行政村。 2、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04年双城市市域总人口为80.5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36万人,人口密度为256.05人/平方公里。 双城镇区人口为18.1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3.59万人。双城市域经济发展水平在黑龙江省县及市中名列前茅。2004年双城市域国内生产总值为126.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总产值为38.15亿元;第二产业总产值为43.06亿元;第三产总产值为45.35亿元;一、二、三产业产值所占比例为30.1:34: 35.8。 二、规划期限

依据城镇体系划编制办法,规划期限为2005――2020年其中 近期:2005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三、城镇发展与布局的综合条件分析评价 (一)有利因素 1、区位条件优越双城位于黑龙江省南端,历来是联接内地和北部边疆地区的重要门户,是中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哈尔滨的近邻和强辐射区域,是形成中的哈尔滨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并可以继续强化与哈尔滨的对位同步发展关系。另为作为老工业基地改造中的哈尔滨市第二产业的承接地对双城市经济影响巨大。 2、土地资源丰富双城全市呈平原地貌,无山,海拔高程120米-210米,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土质肥沃,多为黄粘土,其次为黑粘土,宜于种植旱田。市域内有林地及牧草地亩。 3、交通优势双城处在京哈铁路线、京哈速公路和102国道并行构成的东北地区生产力布局一级轴线上,并贴近京哈、绥满两大交通干线和城市产业带“T”形布局结构的交接点,市内的交通网已初具规模,铁路保持了原有的状况,公路交通得到了大力的加强。

035“多规协调”下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探索与实践——以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为例

“多规协调”下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探索与实践 ——以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为例 林志明汤品森彭俐李松平 【摘要】从“多规协调”的视角出发,在研究分析“多规”含义以及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多规协调”的技术基础分析,总结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与“多规”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多规协调”下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的内容体系,最后以望城区乔口镇为例,探讨“多规协调”下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的编制,以期为相关研究和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多规协调;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乔口镇 引言 综观我国现有的规划体系,种类纷繁,有国家层级和地方各级的规划,也有出自不同职能部门、不同行业的规划,其中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空间规划和各部门专项规划最为典型和常见[1]。各种规划内容重叠交叉,各层面的规划缺乏协调,彼此冲突,导致我国目前规划体系存在很多尚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2],各种规划之间的协调、整合,甚至融合是我国规划体系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关于规划协调的研究已有大量论著,主要集中在“三规”[3]- [5]以及“两规”[6]-[9]的协调和实践,对“多规协调”的论述亦有涉及[10]- [11],但在镇(乡)域层面的“多规协调”研究,尚处探索阶段。 本文从“多规协调”的视角出发,在研究分析多规含义以及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的内涵基础上,通过“多规协调”的技术基础分析,总结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与“多规”之间的关系,构建基于“多规协调”下的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的内容体系,以推进村镇布局规划更好的与各层次规划的衔接,充分利用分类规划成果,避免各自为政,重复编制,最终达到有效指导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编制的目的,使“多规”在镇域村镇布局规划层面有效协调,为相关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一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1条镇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石牌镇镇域人口近期2022年为10.35万人,远期2035年为12.90万人。 石牌镇近期2022年城镇化水平为48%,远期2035年为70%。 第2条镇域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1135N”的空间结构: (1)1个镇域引擎 指引领镇域发展的核心引擎,包含两个吸引核:湖区论坛演艺核、以及老镇朝 圣体验核。 (2)1条城乡联动发展轴 依托普济路、皖裕路等内部主干道路,由西北向西南,连接普济村、镇区、 皖河村、万明村、同福村等,形成城乡联动发展主轴。 (3)3个重要发展板块三片 北部片区:城镇产业集聚发展区; 西南片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 东部片区:绿色粮油种植示范区。 (4)5条对外联动辐射发展带 石牌-腊树辐射带:依托省道S344,吐舌腊树及太湖、潜山县周边乡镇。 石牌-雷埠辐射带:依托省道S237辐射带动雷埠及望江县周边乡镇。 石牌-平山辐射带:依托省道S237辐射平山等怀宁县周边乡镇。 石牌-赛口辐射带:依托新建石牌——安庆公路,辐射皖河农场等乡村区域。

石牌-高士辐射带:依托石牌——高士——望江公路,辐射高士等周边乡镇。 (5)N个特色美好乡村。 指镇域内美好乡村。 第3条镇村职能结构规划 粮油种植型乡村、农业休闲型乡村、文化休闲型乡村四类。根据石牌镇的现 状和镇区发展条件,将镇域村镇职能分为综合服务型城镇、 表4-2镇村职能结构规划表 职能类型行政区名称中心村名称 综合服务型镇区—— 粮油种植型彭星村彭家墩万明村郑家湾永裕村红星同福村娘娘庙南保村苏方 农业休闲型保湖村钱湾、湖港墩青圩村陈家二房万全村鲁家牌 杨塅村陈家上八屋五一村王家桥 双一村张家墩 文化休闲型广丰村王家墩广丰村王家墩皖河村杨家牌普济村产家中垅 第二章镇区主要建设用地布局规划 第4条镇区建设用地规模 镇区总建设用地903.54公顷。其中居住用地296.26公顷,占总建设用地 32.83%;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80.3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8.88%;工业用 地31.02公顷,占总建设用地3.43%;交通设施用地164.6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18.22%;绿地139.45公顷,占总建设用地15.43%。

仲宫镇镇村体系规划

仲宫镇镇村体系规划 说明书 济南市规划局 二〇〇九年七月

目录 1 规划背景与总则 (4) 1.1规划背景 (4) 1.2规划依据 (4) 1.3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4) 1.4规划范围与期限 (5) 2 现状分析 (6) 2.1现状概况 (6) 2.2镇村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6) 2.3资源与环境发展条件分析 (8) 2.4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8) 2.5劳动力与人口流向趋势分析 (9) 2.6镇村发展条件评价 (9) 3 上位及相关规划解读 (14) 3.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14) 3.2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 (15) 3.3济南市历城区仲宫镇村庄布点规划 (15) 4 城乡统筹发展 (17) 4.1发展目标与发展策略 (17) 4.2城乡空间资源分区管制 (18) 4.3经济区划分与产业发展 (19) 4.4城镇化与镇村人口空间转移 (20) 5 发展定位与规模 (21) 5.1发展定位 (21) 5.2发展规模 (21) 5.3城镇化水平 (22) 6 镇村体系结构 (23) 6.1镇村等级结构 (23) 6.2镇村规模结构 (25) 6.3镇村产业发展导向 (25) 7 村庄迁并整合与布点 (29) 7.1村庄迁并整合原则 (29) 7.2村庄迁并与整合 (29) 7.3村庄布点规划 (31) 7.4村庄规划建设标准 (37) 7.5历史文化与特色保护 (37) 8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38) 8.1规划原则与标准 (38) 8.2行政办公设施 (39) 8.3商业服务设施 (39) 8.4教育设施 (39) 8.5医疗设施 (39) 8.6文化体育设施 (40) 9 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规划 (43) 9.1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43) 9.2水资源及供水工程规划 (43) 9.3排水工程规划 (44) 9.4电力工程规划 (44) 9.5通信工程规划 (44) 9.6燃气工程规划 (44) 9.7供热工程规划 (45) 9.8防洪规划 (45) 9.9消防规划 (45) 9.10环境卫生规划 (45) 9.11防灾规划 (46) 9.12环境保护规划 (46) 10 近期建设与政策措施 (48) 10.1近期建设重点 (48)

xx镇村布局规划

项目名称:xx市镇村布局规划-xx镇编制单位:xx市xx镇xx xx市建筑规划设计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现状综述 第三章镇村布局规划第四章配套设施规划第五章实施措施建议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镇以上工业片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市化加快推进。 1.2 基本任务 在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xx镇总体规划指导下,进一步确定xx镇村庄布点,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及时清理多余的道路和弃用的老住宅、电力架线以及其它不再使用的基础设施,连片整理农业空间,保护和优化生态空间,继承和彰显历史文化。 1.3 规划依据 (1)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5)29号】; (2)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推进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的通知【苏建村(2005)125号】; (3)《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 (4)《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5) 《xx市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 (6) 《xx市xx镇总体规划》(2000-2015);

(7) 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4规划范围 xx镇行政辖区,面积67.6平方公里。 第二章现状综述 2.1基本状况 2.1.1区域位置 xx镇位于xx市西部,泰州市区和xx市区连线的中心,东与xx镇相连,西与泰州海陵区相接,北界红旗良种场,南毗张甸镇。328国道横穿全境,新通扬运河流经中部腹地。镇域总面积67.6km 2,其中耕地65704.27亩。 xx镇建镇较早,古镇始建于宋代,长期以来以xx庄而闻名。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均为镇建制。1958年成立xx人民公社,1983年更名为xx乡,1986年撤乡建xx镇,1999年12月经江苏省xx 批准,与其南部的大冯乡合并组建为现在的xx镇。 2.1.2自然特征 xx镇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据多年观测,xx地区年平均气温14.5°C。平均降雨量为1000~1050mm,无霜期225天,常年盛行东南风,土地承压力为6~7吨/m2。xx镇又位于沿江高沙土地区与里下河水网平原的过渡地带,镇域内地势平坦,河网交错,

镇总体规划

镇总体规划 《即墨市金口镇总体规划(2013-2030)》批前公示 2013年4月,金口镇人民政府委托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承编《即墨市金口镇总体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金口总规”)。2015年5月,“金口总规”通过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2015年7月,“金口总规”通过专家及即墨市相关部门评审会。为加强公众参与,发挥公众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城乡规划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青岛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对“金口总规”进行社会公示,欢迎社会各界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为规划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本次规划公示期限为三十天,公示期为2015年7月30日至8月30联系电话:0532-******** 地址:即墨市金口镇人民政府、即墨市店集中心社区管理委员会 公示内容如下: 一、规划背景

1、新型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抓住了新型城镇化推进中的突出矛盾,实现城镇化的健康、高质量和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关键在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好人的问题,并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生态保护、生态边界、历史文化保护、地方财政、社会公共事业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大青岛全域统筹发展时代背景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将被培育成国家级中心城市,成为山东省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城市,这也为即墨东部城镇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青岛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战略,大青岛城市发展空间由环胶州湾地区向全域拓展,全域统筹的重点是城乡统筹,城乡统筹的重点是南北统筹,这也为即墨金口小城镇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3、即墨行政区划调整

乡镇总体规划文本(新2012)

浏阳市xx镇总体规划(20xx—2020年)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以及 其它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划。 第-2-条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行为和土地开发,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对违反 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3-条本规划所称镇头镇、镇头镇域是指镇头镇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58平方公里;本规划所称镇头镇规划区是指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划 定的城镇规划区;本规划所称的镇头镇区是指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 城镇建成区。 第-4-条本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第-5-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件和图纸组成,规划文件包括文本和附件组成,文本与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二者如有不符,应以规划文本为准。第-6-条本规划经镇头镇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主席团审查同意后,报浏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本规划实施过程中需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时,应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程序进行。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7-条本次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包括镇头镇全部行政区划范围。共4个社区、9个村,村镇体系规划对镇域各项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8-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原则 1、实行城镇带动发展战略,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加速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 2.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规划充分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对镇域经济的影响,使镇域各项重大设施布局能符合县、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3、实施“点”“轴”开发战略,镇域发展应突出“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积极开发沿S211以及长沙市花木产业带沿线,强化镇头镇中心城镇职能。 4、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实施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产业,保护好自然环境,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 第-9-条城镇化水平预测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鼓励剩余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建设向城镇规划区集中、企业向企业园区集中。近期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6%,远期城镇化水平达到60%。 第-10-条村镇体系的布局结构为“一心一轴三点”的村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指镇头中心城区。 “一轴”:指211省道。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镇村布局规划的江苏新实践——以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为例

摘 要: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乡村地区正发生着剧烈的转型与重构。乡村有其独特性,在社会发展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乡村的发展正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新时期下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也经历着新的实践和探索。在回顾江苏省历轮镇村布局规划的基础上,以《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为例,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新实践进行思考,以期为同类型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镇村布局规划;新型城镇化;扬州市区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deepening, the country area is undergoing drastic transformation. The country is unique, and ha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Rural development issues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e new period, the work of the town and village system plan undergoes new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overview of the past town and village system plan in Jiangsu, this paper takes the case of the “town and village system plan of Yangzhou urban district ” and think of the new round work in Jiangsu. Its preparation method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Key words:town and village system plan ; new-type urbanization ; Yangzhou urban distric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4144(2016)-03- 29(6) 作者简介 罗小龙,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瑞雯,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刘豫萍,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陈眉舞,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博士。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镇村布局规划的江苏新实践 * ——以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为例 罗小龙 何瑞雯 刘豫萍 陈眉舞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土地利用等方面,中国乡村都经历了一个剧烈变动的转型过程[1]。2000年代中后期,在“城乡统筹”政策的引领下,农村地区开始了新一轮的乡村转型,并呈现出农民就业非农化程度高、外出务工时间长期化的趋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与此同时,农村人口老龄化[2]和空心村[3]现象日渐凸显,传统的乡土社会正逐步消逝[4],引发了学界对乡村问题的持续关注。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出现了“从关心城市到关心乡村问题”的宏观政策拐点[5]。随着中共十八大“新型城镇化”的提出,我国镇村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新型城镇化着重强调“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开始从“城镇的单视角转向城镇和乡村协调发展的双视角”[6]。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化工作的重点将更关注镇村发展,促使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农民市民化、致富有出路、乡愁有所寄、权益有保障”[6]。由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镇村布局规划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更高的时代要求。 在上述背景下,江苏省于2014年开始推进新一轮的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本文基于《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实践,对新时期下江苏省镇村规划编制的新探索进行总结,旨在为同类型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新城运动”的格局机制与管治研究(编号:41471133)。

《海口市美兰区大致镇总体规划(2018-2030)》规划简介

《海口市美兰区大致镇总体规划 (2018-2030)》规划简介 一、规划范围 1.大致坡镇行政辖区范围,规划面积为115.42平方公里。 2.镇区规划范围:东、南接文昌市东路镇,西邻海文高速公路,北达乌土城村。规划总用地面积778.29公顷,建设用地面积262.16公顷。 二、总体发展目标 依托高效绿色农业、南洋河等资源及便捷的交通优势,秉承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原则,建成以商贸、“互联网+”为支撑,以琼剧文化为底蕴,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一流的特色产业小城镇。 三、总体发展定位 打造“海澄文”一体化的重要示范区、形成琼北地区商贸服务中心、创建以琼剧文化为特色的风情小镇。 四、空间发展结构 依托现状产业基础,大致坡镇城乡发展的空间结构为“一廊、两心、五区”结构。 一廊:以海文高速公路和琼文公路形成的交通发展廊道。

两心:为大致坡镇区综合发展中心和咸来片区综合发展中心。 五区:林下经济发展区、反季节瓜菜种植区、花卉种植区、乡村旅游发展区、建材加工产业区。 五、镇域土地利用规划 用地分类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公墓用地、水域、农林用地等。 六、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根据村镇体系空间结构组织,中心镇——中心村——特色村三个等级。 中心镇:大致坡中心镇区,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心村:咸来墟、大东村、咸来村、崇德村、美桐村、大榕村。其中咸来墟基础设施相对较好,经济辐射能力在大致坡镇西部片区中作用明显,是周边行政村经济、社会服务中心。其他中心村是周边各自然村的公共服务中心。 特色村:金堆村、昌福村、栽群村、美良村、永群村,特色村是作为周边各自然村的公共服务同时根据村庄特色建设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等,发展乡村旅游。 七、城镇性质 大致坡镇城镇性质为:琼东北地区以商业贸易、现代服

村镇规划课程设计

工作大纲

一、设计前言 通过三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对城乡规划体系,村镇规划知识,以及 其他的一些专业知识的认识与掌握有了一定的把握。并且认真学习了国 家和地方对城乡建设所提出的建设要求和设计规范,如《城乡规划法》 和《镇规划标准》等。在思想上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本次实际项目 设计,秉持严谨、认真的工作和学习态度。例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次 规划设计的所有内容,并培养锻炼团体合作能力。 二、规划原则 1、保护耕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节约与集约用地,合理布局。确保乡镇空间布局紧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既要保证乡镇各项功能有效运转,又要节约土地资源。 3、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小乡镇的规划与建设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居住环境的改善,防止生态环境恶化,为乡镇居民创造舒适、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实现乡镇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完善配套,强化服务功能,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应向集镇区适当集中,以满足乡镇居民及周边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5、因地制宜,塑造特色。小乡镇规划应根据乡镇本身的特点,重视乡镇特色的塑造,避免乡镇个性的丧失。 6、因势利导,分期建设。正确处理好“远期合理和近期现实,普遍提高和重点突破”的关系,以“长远合理布局”为战略目标,兼顾分期目标的实现,因势利导,分步实施。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3、《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5、《四川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6、《四川省灾后重建城镇体系规划》 7、《四川省规划区建设(治理)规划编制试行办法》 8、《XXX市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9、《XXX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0、《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11、《XXX土地利用规划》 四、规划层次 五、规划工作内容 1、收集整理基础现状资料。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

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 编制要点(试行)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实现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目标,结合我省各县(市、区)的实际,规范我省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统一各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内容深度,提高我省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质量,特制定《四川省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要点》(试行)。 1.2 村庄布局规划的归属和作用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深化和延伸,用于指导县(市、区)域范围内的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应单独编制。 1.3 编制主体和审批权限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由县(市、区)级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审批。 1.4 指导思想 坚持“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环境统筹、社会服务统筹、基础设施统筹”的指导思想。 1.4.1“因地制宜、宏观调控、统筹发展、规模适度”;

2 村庄布局规划要点 2.1 村庄布局规划的作用 编制各县(市、区)域的村庄布局规划,主要用于指导村庄建设与整治规划,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县(市、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2规划层面划分 村庄布局规划一般分为总体层面和详规层面。 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属于总体层面,与县(市、区)域体系规划保持一致;村庄建设规划或村庄整治规划则属于建设性详细规划层面。 2.2.1 总体层面:县(市、区)域村庄布局规划 (1)、以县(市、区)域城镇体系体系规划为依据,落实县(市、区)域生产力布局规划和村庄布局规划; (2)、以行政区划调整和“拆村并点、生态移民”规划为依据,提出村庄撤并、迁移标准,明确迁移和保留的村庄的名称、地点、人口及用地规模;落实并调整近远期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新型社区的空间布局; (3)、重点解决各乡驻地、中心村聚居点、基层村聚居点和新型社区的布点和发展规模;分区拟定村庄的各项建设标准; (4)、协调安排村庄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区域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拟定配套设施的建设标准,制定共建、共享方案; (5)、提出区域空间管制规划要求和环境保护规划要求; (6)、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2.2.2 详规层面:村庄建设或整治规划

镇总体规划

关于《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的公告 《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规划成果已经舒城县汤池镇人民政府委托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即将上报舒城县人民政府审批实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现依法向社会公告,诚请广大市民踊跃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详情可在汤池镇人民政府网站、舒城县规划局网站及舒城县政府信息公开网上查询。公告期自2018年4月5日起至2018年5月4日止。 附件:《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主要内容 一、规划目的 加快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绿色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在《六安市舒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指导下,结合汤池镇发展实际情况,编制完成《舒城县汤池镇总体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二、规划指导思想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五统筹的和谐发展观、五大发展理念、城市双修等为思想,以塑造生态镇为标准,合理调整城镇发展空间,协调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以及与周边景区之间的关系,提升城镇综合竞争力,持续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镇品质。 (1)树立区域整体观,处理好城镇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发挥优势,促进发展 (3)优化结构,完善功能

(4)提升品位,塑造特色 三、规划期限 近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四、规划范围 本规划确定镇域、镇区两个规划层次。 1、镇域 包括整个汤池镇域范围,总面积约160平方公里。 2、镇区 镇区规划范围共1049.1ha,分为中心片区、三江片区和城冲片区三大片区,中心片区规划范围为北至万佛湖大道(三江快速连接线),西抵倒淌河西侧山体、东达高速公路,南至镇区南侧山体,范围大小为856.2ha;三江片区规划范围为北到三江北环以北用地边界及往东至城冲河边、南达三江南环及万佛湖大道、西以环湖旅游路为界、东至城冲河堤,规划范围约144.3ha;城冲片区规划范围为北到城冲河和舒桐路外绕线、西以现状建成区边缘及平行南延为界、南至敬老院南侧附近、东抵城冲河,规划范围约48.5ha。 五、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1、城镇化发展目标 用10—20年左右的时间,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全面改善投资发展环境,重点建设旅游业和服务业,使之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建成以温泉为特色,地方特色产业比较发达、综合服务业繁

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目标是把重庆建设成为“一中心,多组团、城镇群集合”的现代化大都市,逐步形成由特大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组成的层次分明、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长江山峡生态功能区。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以下简称《新总规》)。重庆第一次被明确定位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按照国务院的要求,重庆作为特大经济城市,将带动川东以及西南地区、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到2020年,重庆市将形成1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小城镇,以多中心五个等级谋求市域城镇大发展。重庆市域城镇分为五个等级:市域中心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次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一般镇。到2020年,重庆市将形成都市区1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25个中等城市和小城市、495个小城镇的城镇体系。 都市区是重庆市市域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功能集中体现的地区。突出其在长江上游经济带和西部地区的核心地位,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体系,发展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加强交通运输、物流配送、资金融通、现代管理、综合服务、技术传递中心功能建设,提升区域辐射带动能力。 万州是重庆东部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发展成为重要的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辐射川东北、陕南、鄂西的区域中心。 涪陵是重庆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积极培育高科技产业,推进核能能源开发,强化对乌江流域的辐射作用。

江津是重庆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商贸、旅游等第三产业,不断完善中心城市功能。 合川是重庆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进行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开发。重点发展食品、轻纺、建材、商贸等产业,积极发展旅游业。 永川是重庆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商贸物流业,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产业和旅游业。 黔江是东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渝、鄂、湘、黔四省(市)商贸重镇。大力发展食品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旅游业。 长寿等25个区县(自治县)次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承接和传导经济辐射的功能,带动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1、三种模式建设新农村 重庆市新农村的发展建设将采用集中扩建、保留整治、撤并三类发展模式。 位于平坝、丘陵和低山区,经济、基础设施、交通、自然资源等条件相对优越的行政村,进行集中扩建;位于丘陵和低山区的其他行政村,经济、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条件一般,离主要交通线较远的行政村,进行保留整治;对规模过小、位置较偏僻、基础设施差、缺乏基本生存条件,以及位于风景区及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等特殊控制区内的行政村,原则上进行撤并。 到2020年,重庆市形成以各级城市为中心、镇乡为节点,各级中心村、基层村有机结合、结构完整、规模适度、功能合理、配套完善的村镇体系。中心村还设置“一校三室一园一场”的公共服务设施,即村小学、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五保家园、运动场地。基层村也要设置“三室一场”,即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运动场地。 2、重点保护三峡库区生态 到2020年,生态步入良性循环,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到二级,森林覆盖率达到45%,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地质环境安全监测体系健全,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新总规》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也做了明确的部署。要求重点建设三峡库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积极开展以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的综合整治和以生态脆弱

最新村镇规划整理

村镇规划 一、城乡规划法的作用 1、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更有利于依法行政 2、城乡统筹、一体化规划 3、为村镇规划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4、体现了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5、构建了公众参与的制度框架 6、有助于建立乡村规划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居民点的概念 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三、村镇的基本特点、村镇规划的概念 1、特点(1)区域的特点:村镇在规模、分布、平面布局以及建筑形式、构造等方面也必然产生差别——平原和山区,南方和北方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2)经济特点:农业经济所占比重较大。以农、收、副、渔业生产经济为主。 (3)基础设施特点:基础设施不足,发展落后 (4)村镇环境特点①村镇环境脏②环境建设乱③环境意识差 2、概念村镇总体规划是在全乡范围内进行的村镇布点规划和相应的各项建设的全面部署。是全乡山、水、田、林、路、村综合规划的组成部分。 四、规划新世纪现代化村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 2、珍惜土地原则; 3、近远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原则; 4、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原则; 5、创造舒适、卫生居住环境原则; 6、发挥集镇基地作用原则; 7、保护名胜古迹原则; 8、认真贯彻群众路线的原则; 9、可持续发展原则。 五、简要说明村镇规划的资料内容包含哪些 1、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 (1)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气象气候 (2)区域概况: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农业生产条件 (3)历史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历史沿革 2、社会经济资料 (1)人口结构:村镇现状总人口、职业构成、年龄构成、人口变动情况 (2)村镇建设管理情况(3)村镇工业发展状况(4)集市贸易 3、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 (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与绿地(3)工程设施:交通运输、道路桥梁、给水、排水、供电(4)环境资料 六、村镇体系结构层次划分分为哪四个层次 我国村镇的体系结构一般按各自所处的地位、职能进行层次划分自下而上依次分为基层村--中心村--一般集镇--中心镇4个层次 (1)基层村:是村镇中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 没有或者只有简单的生活福利设施。在生产组织上,有的是一个村民小组,有的是几个村民小组,住户规模少则几户,多则百余户。

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 说明书 四川省丽景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O O九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部分镇域总体规划 (1) 第一章背景及现状 (1) 一、规划背景 (1) 二、现状概况 (2) 三、镇区概况 (4) 第二章规划依据、年限、原则和目标 (4) 一、规划依据 (4) 二、规划年限 (4) 三、规划原则 (5) 四、规划目标 (5) 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 (5) 一、继光镇的区域战略地位 (5) 二、镇域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5) 三、产业发展规划 (7) 四、人口及城镇化预测 (9) 五、镇村等级、规模及职能结构规划 (11) 六、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3) 七、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14) 八、镇域环境保护和防灾规划 (16) 九、镇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1) 十、镇域旅游发展规划 (21) 第二部分城镇建设规划 (23)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23) 一、城镇性质 (23) 二、城镇人口及用地规模 (23) 第五章用地布局规划 (23) 一、用地适应性分析 (23) 二、城镇发展方向及用地选择 (24) 三、功能结构规划 (24) 四、用地布局规划 (24) 第六章绿地景观规划 (26) 一、现状 (26) 二、绿地系统规划 (26) 三、景观规划 (26) 第七章道路工程规划 (27) 一.现状概况及问题 (27) 二、道路交通规划 (27) 第八章管线工程规划 (28) 一、给水工程规划 (28) 二、排水工程规划 (28) 三、燃气工程规划 (29) 四、电力工程规划 (29) 五、通信工程规划 (29) 六、管线综合规划 (30) 第九章环保、环卫及防灾规划 (30) 一、生态及环保规划 (30) 二、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30) 三、城镇防灾规划 (31) 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31) 一、近期建设用地选择 (31) 二、近期建设用地规模 (31) 三、近期建设重点 (31) 四、近期建设项目 (32) 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及建议 (32)

铜山县郑集镇镇村布局规划文本

铜山县郑集镇镇村布局规划文本 出处:郑集之窗-郑集资讯发表时间:[2008-5-7] 收藏本文 铜山县郑集镇镇村布局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1.1规划目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镇以上工业片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市化加快推进。 1.2规划基本任务 在徐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进一步确定郑集镇村庄布点,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及时清理无用的道路和弃用的老住宅、电力架线及其它不用的基础设施。 1.3规划依据 1、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全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5)29号]。 2、《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苏建村(2005)125号文件]。 3、《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4、《徐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 4、《徐州市总体规划》(2003-2020) 5、《铜山县郑集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4规划范围 郑集镇行政辖区为本规划范围,总用地65.08km2。 第二章现状综述 2.1基本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郑集镇位于徐州市西北部,距市区25公里,周围分别与马坡镇、黄集镇、刘集镇、柳新镇和沿湖农场相接。徐沛铁路专用线从镇域南北穿过,郑集运河由西向东直入微山湖。徐沛公路、徐丰公路、郑马公路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越。

2、气候:郑集镇属北温带、亚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4.10℃,平均年降雨量为800.0mm。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其次为东北风,平均风速为3m/秒,全年日照总数平均为2400小时左右。 3、水文:郑集镇地下水流向自西向东,地下水位为1.5——2米左右,地下水丰富,水质好,埋深浅,开采方便,宜作供水水源。 4、地质:郑集镇域地势为东南低西北高,海拔在34.3-37.8之间,无丘陵山川,地势较平坦。属郯庐地震断裂带地区,烈度为7度。 5、资源:全镇水系较多,镇域内有郑集河东西贯穿全镇直入微山湖。还有张湾大沟、苗湾大沟、八一大沟、桃园河、立新引河等。境内农副产品较丰富,有小麦、棉花、水稻、油料等,主要副业有种植畜牧鱼产蔬菜瓜果林业等。部分村庄地下有煤炭资源。 2.1.2经济社会概况 郑集镇镇域现状人口48200人。郑集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6.6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640元,三次产业的比例为 18.3:70:11.7,财政收入522.8万元。 (1)第一产业现状 2004年全镇粮食总产量3817.8万公斤,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为0.45亿元,占32.1%,林业产值为0.11亿元,占7.8%,牧业产值为0.80亿元,占57.1%,渔业产值为0.12亿元,占8.5%,第一产业增加值1.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42元。 (2)第二产业现状 近几年,郑集镇工业体系发展初具规模,截止到2004年底,全镇工业形成以轻纺、机械、蔬菜加工、豆奶食品和建筑业等为主的生产体系。其中农具制造和蔬菜加工出口多个国家。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63亿元。有工业企业208家,职工总数4324人,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4.6亿元,产品销售收入 4.2亿元。(3)第三产业现状 郑集镇商业服务设施主要集中在镇区,200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为0.77亿元。2.1.3镇域土地利用概况及存在问题 2004年底郑集镇域土地总面积6508公顷,其中镇区建设用地258公顷, 占总面积的3.9%,耕地3562公顷,占总面积的54.7%,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657公顷,占总面积的10.1%。土地利用结构大体合理,农村人均建设用地153m2,用地指标较高。各类现状用地指标见下表: 郑集镇现状用地指标统计表 该镇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迹,在镇区内有一汉代老槐树和耶稣教堂,但不存在古村庄或特色鲜明的村庄,在村庄选点时不作考虑。

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2013)

附件2: 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技术要点 第一章总则 1.1编制目的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工业向镇以上工业片区集中,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等资源节约利用,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集约配置,促进整合农业生产和生态空间,促进城市化加快推进。 1.2 基本任务 镇村布局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县(市)域城镇体系指导下,进一步确定村庄布点,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1.3 规划依据 1.3.1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3.2城镇总体规划; 1.3.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3.4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1.3.5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4 规划范围 镇村布局规划以乡镇域范围(包括林场、农场)为规划范围,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纳入城镇总体规划统一考虑。 第二章镇村布局 2.1 镇村布局规划原则 2.1.1 积极引导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户在村庄集中居住,鼓励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进城镇居住,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 2.1.2村庄布局应因地制宜,体现“保护、利用、改造、发展”的原则,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现代农业生产的组织,尊重地方习俗,

满足农民小康和现代化生活的需求,促进集约经营;以规模大、区位好的现有村庄进行整治、集聚为主,以新建村庄为辅,村庄选址应考虑地质、基础设施条件和防洪、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的要求,便于农业机械化作业,耕作半径合理。 国家规定的行洪、泄洪区内以及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不得布局村庄。 规划撤并的村庄不考虑新建或改建,纳入所并入的村庄进行规划建设。 2.1.3充分考虑丘陵、平原、水网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灵活选址;保留古村落,保护历史文化遗址,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历史文化遗存,突出地方特色。 2.1.4 按照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经济配置规模以及村庄布局规划要求进行公共设施布局和市政设施配置;对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配套,规划保留村庄应加强配套完善,规划撤并村庄以维持基本设施条件为原则。 2.2 村庄功能和布局规划 2.2.1 村庄功能 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的农户聚居点,以从事二、三产业为主的农户要积极引导向镇区集中。 2.2.2村庄人口规模 2.2.2.1 村庄集聚要根据经济社会和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考虑地形地貌、区域性基础设施条件、农业产业结构特点,确定合理的耕作半径;村庄人口规模应该考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给的经济合理性。 2.2.2.2在没有地形地貌制约的情况下,有条件地区的村庄集聚的居住人口规模一般以不低于800人为宜,每个农业劳动力宜按15—20亩/人耕地考虑。丘陵山区、水网地区等地形地貌特殊的地区应按照有利农业生产、方便农民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村庄集聚规模。 2.2.2.3村庄人口规模既要坚持适度集聚的原则,又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然村庄现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施的可行性,兼顾民风习俗,合理确定人口集聚规模。 2.2.2.4 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框算村庄的居住总人口。 2.3 镇域工业规划 原则上村庄不得布局工业,现有工业应逐步向镇以上工业区集中,以利于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