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2. 地形地貌

3. 地质水文

4. 经济社会概况

5. 上位规划概要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2. 问题及成因分析

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二)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

1. 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2. 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三)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三、规划总论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范围

(四)规划期限

(五)规划目标

(六)规划标准

1. 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2. 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

3. 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七)系统方案

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一)径流量控制

(二)径流污染控制

(三)雨水资源化利用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排水体制

(二)排水分区

(三)排水管渠

(四)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一)平面与竖向控制

(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 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2. 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七、近期建设规划

八、管理规划

(一)体制机制

(二)信息化建设

(三)应急管理

九、保障措施

(一)建设用地

(二)资金筹措

(三)其他

十、附件

(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规划附图要求

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 地形地貌

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 地质水文

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

4. 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 上位规划概要

(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1)城市水系

城市内河(不承担流域性防洪功能的河流)、湖泊、坑塘、湿地等水体的几何特征、标高、设计水位及城市雨水排放口分布等基本情况。

城市区域内承担流域防洪功能的受纳水体的几何特征、设计水(潮)位和流量等基本情况。

(2)城市雨水排水分区

城市排水分区情况,每个排水分区的面积,最终排水出路等。(3)道路竖向

城市主次干道的道路控制点标高。

(4)历史内涝

描述近10年城市积水情况,积水深度、范围等,以及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

(5)城市排水设施

城市现有排水管渠长度,管材,管径,管内底标高,流向,建设年限,设计标准,雨水管道和合流制管网情况及城市雨水管渠的运行情况。

城市排水泵站位置,设计流量,设计标准,服务范围、建设年限及运行情况。

表1 现状市政管渠系统

表2 现状城市排水管网设计重现期

表3.现状城市排水泵站

(6)城市内涝防治设施

城市雨水调蓄设施和蓄滞空间分布及容量情况。

2. 问题及成因分析

从体制、机制、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城市排水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要求,对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评估。简述原有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时间、方法及适用性。

根据降雨统计资料,建立步长为5分钟的短历时(一般为2-3小时)和长历时(24小时)设计降雨雨型,长历时降雨应做好与水利部门设计降雨的衔接。

对城市地表类型进行解析,按照水体、草地、树林、裸土、道路、广场、屋顶和小区内铺装等类型进行分类。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分类类型。下垫面解析成果应做成矢量图块,为后续雨水系统建模做准备。

(二)城市现状排水防涝系统能力评估

1. 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1)城市雨水管渠的覆盖程度;

(2)城市各排水分区内的管渠达标率(各排水分区内满足设计标准的雨水管渠总长度与该排水分区内雨水管渠总长度的比值)。

(3)城市雨水泵站的达标情况(满足设计标准的雨水泵站排水能力与全市泵站总排水能力的比值)。

(4)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以及《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181)》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城市排水管渠现状的评估情况。

2. 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在排水防涝设施普查的基础上,推荐使用水力模型对城市现有雨水排水管网和泵站等设施进行评估,分析实际排水能力。

表4现状排水管网排水能力评估

(三)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推荐使用水力模型进行城市内涝风险评估。通过计算机模拟获得雨水径流的流态、水位变化、积水范围和淹没时间等信息,采用单一指标或者多个指标叠加,综合评估城市内涝灾害的危险性;结合城市区域重要性和敏感性,对城市进行内涝风险等级进行划分。

基础资料或手段不完善的城市,也可采用历史水灾法进行评价。表5 城市内涝风险评估

三、规划总论

(一)规划依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家相关标准规范;

(二)规划原则

各地可自行表述规划原则,但应包含以下内容:

(1)统筹兼顾原则。保障水安全、保护水环境、恢复水生

(2)态、营造水文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以城市排水防涝为主,兼顾城市初期雨水的面源污染治理。

(2)系统性协调性原则。系统考虑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雨水控制和管理,与道路、绿地、竖向、水系、景观、防洪等相关专项规划充分衔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时,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应与其同步调整。

(3)先进性原则,突出理念和技术的先进性,因地制宜,采取蓄、滞、渗、净、用、排结合,实现生态排水,综合排水。

(三)规划范围

城市排水防涝规划的规划范围参考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并考虑雨水汇水区的完整性,可适当扩大。

(四)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12年。

规划期限宜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并考虑长远发展需求。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为5年。

(五)规划目标

(1)发生城市雨水管网设计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地面不应有明显积水;

(2)发生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城市不能出现内涝灾害。(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从积水深度、范围和积水时间三个方面,明确内涝的定义)

(3)发生超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时,城市运转基本正常,不得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六)规划标准

1. 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根据低影响开发的要求,结合城市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合理确定城市雨水径流量控制、源头削减的标准以及城市初期雨水污染治理的标准。

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应最大程度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系统和水环境的影响,新建地区综合径流系数的确定应以不对水生态造成严重影响为原则,一般宜按照不超过进行控制;旧城改造后的综合径流系数不能超过改造前,不能增加既有排水防涝设施的额外负担。

新建地区的硬化地面中,透水性地面的比例不应小于40%。

2. 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规划设计标准

城市管渠和泵站的设计标准、径流系数等设计参数应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要求确定。其中,径流系数应该按照不考虑雨水控制设施情况下的规范规定取值,以保障系统运行安全。

3. 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通过采取综合措施,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36个大中城市)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地级城市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其它城市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20年一遇的暴雨;对经济条件较好、且暴雨内涝易发的城市可视具体情况采取更高的城市排水防涝标准。

(七)系统方案

根据降雨、气象、土壤、水资源等因素,综合考虑蓄、滞、渗、净、用、排等多种措施组合的城市排水防涝系统方案。

在城市地下水水位低、下渗条件良好的地区,应加大雨水促渗;城市水资源缺乏地区,应加强雨水资源化利用;受纳水体顶托严重或者排水出路不畅的地区,应积极考虑河湖水系整治和排水出路拓展。

对城市建成区,提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改造方案,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道路大修、架空线入地等项目同步实施。

明确对敏感地区如幼儿园、学校、医院等地坪控制要求,确保在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以内不受淹。

推荐使用水力模型,对城市排水防涝方案进行系统方案比选和优化。

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一)径流量控制

根据径流控制的要求,提出径流控制的方法、措施及相应设施的布局。

对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径流控制要求,作为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约束条件,明确单位土地开发面积的雨水蓄滞量、透水地面面积比例和绿地率等。

根据城市低影响开发(LID)的要求,合理布局下凹式绿地、植草沟、人工湿地、可渗透地面、透水性停车场和广场,利用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蓄滞雨水。

除因雨水下渗可能造成次生破坏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外,其他地区

应明确新建城区的控制措施,确保新建城区的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不低于40%;明确城市现有硬化路面的改造路段与方案。

(二)径流污染控制

根据城市初期雨水的污染变化规律和分布情况,分析初期雨水对城市水环境污染的贡献率;按照城市水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的要求,确定初期雨水截流总量;通过方案比选确定初期雨水截流和处理设施规模与布局。

(三)雨水资源化利用

根据当地水资源禀赋条件,确定雨水资源化利用的用途、方式和措施。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

(一)排水体制

除干旱地区外,新建地区应采用雨污分流制。

对现状采用雨污合流的,应结合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暂时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应加大截流倍数。

对于雨污分流地区,应根据初期雨水污染控制的要求,采取截流措施,将截流的初期雨水进行达标处理。

(二)排水分区

根据城市地形地貌和河流水系等,合理确定城市的排水分区;建成区面积较大的城市,可根据本地实际将排水分区进一步细化为次一级的排水子分区(排水系统)。

(三)排水管渠

结合城市地形水系和已有管网情况,合理布局城市排水管渠。充分考虑与城市防洪设施和内涝防治设施的衔接,确保排水通畅。

对于集雨面积2平方公里以内的,可以采用推理公式法进行计算;采用推理公式法时,折减系数m值取1。对于集雨面积大于2平方公里的管段,推荐使用水力模型对雨水管渠的规划方案进行校核优化。

根据城市现状排水能力的评估结果,对不能满足设计标准的管网,结合城市旧城改造的时序和安排,提出改造方案。

(四)排水泵站及其它附属设施

结合排水管网布局,合理设置排水泵站;对设计标准偏低的泵站提出改造方案和时序。

有条件的地区,应结合泵站或其他相关排水设施设置雨量自动观测设施。

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一)平面与竖向控制

结合城市内涝风险评估的结果,优先考虑从源头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提出用地性质和场地竖向调整的建议。

(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根据城市排水和内涝防治标准,对现有城市内河水系及其水工构筑物在不同排水条件下的水量和水位等进行计算,并划定蓝线;提出河道清淤、拓宽、建设生态缓坡和雨洪蓄滞空间等综合治理方案以及水位调控方案,在汛期时应该使水系保持低水位,为城市排水防涝预留必要的调蓄容量。

(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 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推荐使用水力模型,对涝水的汇集路径进行分析,结合城市竖向和受纳水体分布以及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合理布局涝水行泄通道。

行泄通道应优先考虑地表的排水干沟、干渠以及道路排水;对于建设地表涝水行泄通道确有困难的地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可考虑选择深层排水隧道措施。

2. 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优先利用城市湿地、公园、下凹式绿地和下凹式广场等,作为临时雨水调蓄空间;也可设置雨水调蓄专用设施。

(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统筹防洪水位和雨水排放口标高,保障在最不利条件下不出现顶托,确保城市排水通畅。

七、近期建设规划

根据规划要求,梳理管渠、泵站、闸阀、调蓄构筑物等排水

防涝设施及内河水系综合治理的近期建设任务,按附件(一)的要求填报相关表格。

八、管理规划

(一)体制机制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要求,建立有利于城市排水防涝统一管理的体制机制,城市排水主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规划、设施建设和相关工作,确保规划的要求全面落实到建设和运行管理上。

(二)信息化建设

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结合现状普查,加强普查数据的采集与管理,确保数据系统性、完整性、准确性,为建立城市排水防涝的数字信息化管控平台创造条件。

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及有条件的城市要尽快建立城市排水防涝数字信息化管控平台,实现日常管理、运行调度、灾情预判和辅助决策,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和应急水平;其它城市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排水防涝数字化管控平台。

(三)应急管理

强化应急管理,制定、修订相关应急预案,明确预警等级、内涵及相应的处置程序和措施,健全应急处置的技防、物防、人防措施。

发生超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时,城建、水利、交通、园林、城管等多部门应通力合作,必要时可采取停课、停工、封闭道路等避免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有效措施。

九、保障措施

(一)建设用地

将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保用地落实。

(二)资金筹措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

(三)其他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其他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

十、相关附件

(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表1 现状管网泵站改造

表2 规划新建排水管渠

表3 规划新建泵站

表4 规划新建雨水调蓄设施

表5 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表6 规划新建城市大型涝水行泄通道

表7 落实低影响开发(LID)工程措施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2. 地形地貌 3. 地质水文 4. 经济社会概况 5. 上位规划概要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2. 问题及成因分析 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二)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 1. 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2. 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三)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三、规划总论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范围 (四)规划期限 (五)规划目标 (六)规划标准 7.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8.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 9.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七)系统方案 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一)径流量控制 (二)径流污染控制 (三)雨水资源化利用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排水体制 (二)排水分区 (三)排水管渠 (四)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 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一)平面与竖向控制 (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0.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11.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七、近期建设规划 八、管理规划 (一)体制机制 (二)信息化建设 (三)应急管理 九、保障措施 (一)建设用地 (二)资金筹措 (三)其他 十、附件 (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规划附图要求 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3.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12.地形地貌 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13.地质水文 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 14.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15.上位规划概要 (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1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 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 排水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4.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1)城市水系 城市内河(不承担流域性防洪功能的河流)、湖泊、坑塘、 湿地等水体的几何特征、标高、设计水位及城市雨水排放口 分布等基本情况。 城市区域内承担流域防洪功能的受纳水体的几何特征、设计 水(潮)位和流量等基本情况。 (2)城市雨水排水分区 城市排水分区情况,每个排水分区的面积,最终排水出路等。(3)道路竖向 城市主次干道的道路控制点标高。 (4)历史内涝 描述近10年城市积水情况,积水深度、范围等,以及灾害造 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 (5)城市排水设施 城市现有排水管渠长度,管材,管径,管内底标高,流向, 建设年限,设计标准,雨水管道和合流制管网情况及城市雨 水管渠的运行情况。 城市排水泵站位置,设计流量,设计标准,服务范围、建设 年限及运行情况。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2. 地形地貌 3. 地质水文 4. 经济社会概况 5. 上位规划概要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2. 问题及成因分析 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二)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 1. 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2. 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三)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三、规划总论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范围 (四)规划期限 (五)规划目标 (六)规划标准 1. 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2. 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 3. 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七)系统方案 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一)径流量控制 (二)径流污染控制 (三)雨水资源化利用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排水体制 (二)排水分区 (三)排水管渠 (四)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 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一)平面与竖向控制 (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 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2. 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七、近期建设规划 八、管理规划 (一)体制机制 (二)信息化建设 (三)应急管理 九、保障措施 (一)建设用地 (二)资金筹措 (三)其他 十、附件 (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规划附图要求 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 地形地貌 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 地质水文 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 4. 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 上位规划概要 (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1)城市水系 城市内河(不承担流域性防洪功能的河流)、湖泊、坑塘、湿地等水体的几何特征、标高、设计水位及城市雨水排放口分布等基本情况。 城市区域内承担流域防洪功能的受纳水体的几何特征、设计水(潮)位和流量等基本情况。 (2)城市雨水排水分区 城市排水分区情况,每个排水分区的面积,最终排水出路等。 (3)道路竖向 城市主次干道的道路控制点标高。 (4)历史内涝 描述近10年城市积水情况,积水深度、范围等,以及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 (5)城市排水设施 城市现有排水管渠长度,管材,管径,管内底标高,流向,建设年限,设计标准,雨水管道和合流制管网情况及城市雨水管渠的运行情况。

地级及以上城市排水防涝标准及对应降雨量

附件3 序号省份城市 内涝防治标准 (重现期:年) 对应降雨量 (毫米/24小时) 1北京北京市100410.0 2天津天津市100270.0 3河北石家庄市50280.0 4河北唐山市50194.4 5河北秦皇岛市30210.0 6河北邯郸市30100.0 7河北邢台市30236.1 8河北保定市30184.0 9河北张家口市30100.4 10河北承德市30151.4 11河北沧州市30158.0 12河北廊坊市30249.5 13河北衡水市30195.7 14山西太原市50180* 15山西大同市50120* 16山西阳泉市30150.0 17山西长治市30102.5 18山西晋城市3079.2 19山西朔州市30100.0 20山西晋中市30150.0 21山西运城市30138.5* 22山西忻州市3050.0 23山西临汾市2075.6 24山西吕梁市20147.3 25内蒙古呼和浩特市50120* 26内蒙古包头市30100* 27内蒙古乌海市30150* 28内蒙古赤峰市50146.4* 29内蒙古通辽市30172* 30内蒙古鄂尔多斯市30100* 31内蒙古呼伦贝尔市30101.4* 32内蒙古巴彦淖尔市30150* 3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30100.4* 34辽宁沈阳市50250.0 35辽宁大连市50102.9 36辽宁鞍山市30164.3 37辽宁抚顺市30150.0 38辽宁本溪市30177.2 39辽宁丹东市30172.2 40辽宁锦州市30177.6 41辽宁营口市30158.1 42辽宁阜新市30190.4地级及以上城市排水防涝标准及对应降雨量 1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设计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目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原则 2城市概况 2.1自然地理 2.2社会经济 2.3洪涝风险分析 2.4洪涝防御体系 2.5重点防护对象 3组织体系与职责 3.1指挥机构 3.2成员单位职责 3.3办事机构 4预防与预警 4.1预防预警信息 4.2预警级别划分 4.3预防预警行动 4.4主要防御方案 5应急响应 5.1应急响应的总体要求 5.2应急响应分级与行动

5.3主要应急响应措施 5.4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 5.5应急响应结束 6应急保障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6.2抢险与救援保障 6.3供电与运输保障、 6.4治安与医疗保障 6.5物资与资金保障 6.6社会动员保障 6.7宣传、培训和演习7后期处置 7.1灾后救助 7.2抢险物资补充 7.3水毁工程修复 7.4灾后重建 7.5保险与补偿 7.6调查与总结 8附则 8.1名词术语定义 8.2预案管理与更新 8.3奖励与责任追究 8.4预案解释部门 8.5预案实施时间 附录

1附图 2附表 3附件 l总则 1.1编制目的 做好城市洪涝、山洪、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工作,保证城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防洪法》、《水法》、《防汛条例》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制订的有关方针政策;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流域规划及城市防洪规划等专业规划;已批准的防洪调度方案、流域防洪预案及上一级或同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的防洪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 适用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城市市区内洪水(含江河洪水、冰凌洪水以及山洪等)、暴雨渍涝、台风暴潮等灾害事件的防御和处置。 1.4工作原则 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坚持服从大局、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坚持公众参与、军民联防;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等原则。 2城市概况 2.1自然地理 城市地理位置,地形与地貌特点,城区高程范围,气象水文特征;城市水系与河道、水库、湖泊等情况。

《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编制工作大纲(修订本)

《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编制工作大纲(修订本)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局点击数:120 更新时间:2004-11-22 《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 编制工作大纲 (修订本)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局 《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编制组 二OO四年十一月

前言 国务院2001年10月颁布并于2002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20号,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国家对长江采砂实行统一规划制度。 长江水利委员会于2001年~2002年依据《条例》规定,会同长江中下游有关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完成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报告》,对采砂规划的编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据了解,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等省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流域管理机构也尝试开展了中小河流采砂规划或采砂应急规划的编制工作。 依据《水法》规定,国务院正在制定全国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实施办法。该办法拟规定国家对河道采砂实行规划制度。为规范和指导河道采砂规划的编制工作,统一河道采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主要工作内容、深度和有关技术要求,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已将《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列入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并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局负责组织该规程的制定工作,计划2005年9月提出该规程(报批稿)。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局于2003年6月组织成立该规程编制组。2004年7月编制组提出了《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编制工作大纲(送审稿),并报请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审查。2004年10月19日,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在武汉召开该规程编制工作大纲(送审稿)审查会议。根据审查意见,编制组对该规程编制工作大纲进行了修改,提出了本修订本。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城市防洪规划情况汇报 市长,各位副市长,各位同志: ****市城市防洪规划工作委托扬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20XX年9月30日通过省、市专家和相关部门的评审。10月22日、20日分别向市人大常委,政协常委作了汇报,并听取了意见,现将防洪规划情况向政府常务会议作报告。 一、规划范围、原则、依据、标准 (一)规划范围: 本防洪规划范围:东临龙河、沙河,南抵长江,西到管道路、潘家河,北至宁启铁路,保护面积96.67平方公里,覆盖了****城区、经济开发区和汽车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用地控制范围。为****城市长期发展留有余地。本规划重点解决****城区和经济开发区防洪治涝问题。化工园区、汽车工业园区、仪化片区的防洪详细规划另行编制。

(二)规划原则: 以流域规划为依托,防洪治涝为主,结合环境改善,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分期实施。防洪丘陵山区蓄泄兼筹,以泄为主,平原区拓浚河道、加固堤防、以挡为主,按照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的要求,采取治理措施。完善以真州镇为中心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排水实现高低分开,分区治理,平原区以自排为主,抽排为辅,圩区立足抽排,相机自排。一般情况下,减少机排,降低防洪排涝成本。在满足防洪治涝要求的同时,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水生态系统和水陆交通要求。坚持防洪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相协调原则,建立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综合防洪体系;防洪规划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防洪规划要服从流域防洪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三)主要依据: 《水法》、《防洪法》; 《江苏省防洪条例》(1999年)、《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江苏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城市排水防涝自查报告一

城市排水防涝自查报告一 XXXX年汛期将至,为全面做好XXXX年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将排水防涝安全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明确职责 为有效防御洪汛灾害,开展好防汛排涝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确保排水设施的正常使用。我局领导十分重视,从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成立了防汛排涝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涝抢险应急预案,明确职能,安排了汛期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做到值班领导和人员二十四小时不关机,保持高度警觉,随时待命,确保发生灾情有组织、有领导、有人员、有预案的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二、重点排查,抓好落实 根据排水防涝工作职能和重点防汛区域,汛期前重点进行了排查,排水管网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原则,责任人每天对全市雨水井及检查井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当天解决如不能当天解决,解决时间不能超三个工作日。同时在汛期前,组织精干人员对城区所有排水管道彻底进行清挖、疏通。及时清理打捞排水道入口处的杂物。做好汛期内市政基础设施的修缮与维护工作,加强对城区排污、泄洪干渠的巡查、检查,加强汛中观测,及时处理突发险情。坚持24小时值班制,不得脱岗。逢大雨时城区重点积水部位,确保降雨量10公分内及时到达打捞各类杂物,同时开启井盖,确保洪水排出。 三、存在的问题:

1、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承受不了排涝能力,排水管道直径小。 2、用于排水防涝的专用设施设备数量不足。 3、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段a、光明北街原五矿处b、向上路与建设街交叉处c、口岸街人民医院门诊前d、大路老交警队门前e、锦水街警察公寓门前f、口岸街海关转弯处。 四、应急预案: (一)成立应急领导小组; (二)强化汛期安全事故防范,配备相应设备、仪器及防护器具; (三)制定预警等级,根据雨量大小及积水程度分为二个等级。 1、二级预警:一般雨量,道路积水较少,通过排水口可正常排放。 2、一级预警:雨量为大到暴雨,道路积水较多,通过排水口已无法排涝。 城市排水防涝自查报告二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热岛效应影响,每到汛期,xxxx 城区频繁遭受暴雨袭击,部分沿山、低洼路段积水严重,城市交通受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威胁。为根治城区渍涝之患,xxxx市对受渍原因、防涝对策进行了综合分析城区。 一、渍涝成因 (一)先天气候条件影响,特殊地形地势制约。xxxx市中心城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江,整体呈盆状的特殊地形地势,加上区域年降水量丰沛,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先天气候条件,形成了中心城区易遭受

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治理分析

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治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24T09:50:06.3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作者:许可[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在这种大环境的背景下衍生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城市内的排水以及内涝问题。宜水环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233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在这种大环境的背景下衍生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城市内的排水以及内涝问题。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洪涝灾害在不断发生,这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 胁,与此同时这对于整个城市的安全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对于城市内部的排水和防涝工作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经过专业人员的研究和多年工作的经验我们得知造成这种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多是排涝管渠及泵站设施不完善。关键词: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治理 1项目背景 项目范围为昆山市海绵城市试点区域范围内的吴淞片区和城南片区,面积合计4.96平方公里,是吴淞圩和城南圩北部区域的一小部分,现状主要为老城区、将拆迁地块、部分未开发地块和村庄。 2降雨分析 2.1降雨特征 昆山市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133.3毫米,年际差异较大,最多年降水量达1522.4毫米(1991年),最少年降水量为826.1毫米(1992年),统计年降水量大于1200毫米的有十年,占三分之一,有五年的年降水量在900毫米以下。一日最大降水量为204.9毫米,出现在1985年8月1日。统计全年暴雨日数(日降水量≥50毫米)平均为2.9天,以6-8月出现次数最多。统计全年总降水日数,历年平均为124天,最高年份1980年达144天,最少1995年仅99天。月降水日数最多的为6月份,1月为最少。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9%,各年变化差异不大,最大84%(1984年),最小69%(2005年),日最小相对湿度极值为6%(1986年3月5日)。相对湿度的日变化正好与温度反,一天中清晨气温出现最低时,往往是相对湿度最大时,反之亦然。 2.2修订后暴雨强度公式 目前,昆山市排水设计一直借用的城市暴雨强度公式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编制的苏州市暴雨强度公式,样本系列为1959~1979年21年的降雨资料,且选样采用了年多个样法。该公式编制时间较早,至今已有30余年。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给许多地方带来了内涝灾害。同时,由于苏州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区范围的扩大,旧暴雨强度公式已不能够代表现状及未来一段时间的苏州地区实际的暴雨特性。公式适用范围为除苏州中心城区(602km2)、常熟市、太仓市以外的苏州市域范围。就暴雨强度公式本身而言,无论从编制年代上、编制的技术方法上及适用范围,均不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及适用性、合理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全省城市排涝设施建设管理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11]20号文件),于2011年底前,经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昆山市开展了“昆山市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和设计雨型研究”项目。修订后的暴雨强度公式如下: 式中:i——设计暴雨强度(mm/min); t——降雨历时(min); ——设计重现期(年)。 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 根据《昆山市暴雨强度公式和设计暴雨雨型研究报告》中相关研究结果,采用K.C法对昆山雨量站1980-2015年共36场次降雨数据统计分析。根据36场次暴雨统计,雨峰出现在各降雨时段的比例确定120min雨峰位于第11位,雨峰时段雨量占总雨量的19.70%,r=0.438,120min降雨时程分配如下所示。 昆山市短历时设计降雨雨量时辰分配情况表 根据《昆山市暴雨强度公式和设计暴雨雨型研究报告》中相关研究结果,昆山市288*5min设计雨型如下图所示。288*5mi雨型中雨峰时段发生在第214位,r为0.741,雨峰时段雨量占总雨量的7.46%,288×5min雨型中按1h滑动的最大小时降雨量占总雨量的29.83%。 3内涝风险评估 平原河网地区的内涝风险主要有二种成因,一是城区局部短历时暴雨,此时河网水位基本维持常水位;二是由于区域性长历时降雨,河网水位抬高导致管网排水不畅,低洼地区积水。成熟城区有可能受上述二种风险因素之一,或者组合遭遇影响。短历时暴雨内涝风险 ①常水位1年一遇两小时设计暴雨下内涝风险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 规划背景 1、区位条件 2、地形地貌 3、地质水文 4、经济社会概况 5、上位规划概要 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二)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2、问题及成因分析 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 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二) 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 1、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2、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三) 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三、规划总论 (一) 规划依据 (二) 规划原则 (三) 规划范围 (四) 规划期限 (五) 规划目标 (六) 规划标准 1、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2、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 3、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七) 系统方案 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一) 径流量控制 (二) 径流污染控制 (三) 雨水资源化利用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 (一) 排水体制 (二) 排水分区 (三) 排水管渠 (四) 排水泵站及其她附属设施 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一) 平面与竖向控制 (二) 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三) 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2、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四) 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七、近期建设规划 八、管理规划 (一) 体制机制 (二) 信息化建设 (三) 应急管理 九、保障措施 (一) 建设用地 (二) 资金筹措 (三) 其她 十、附件 (一) 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 规划附图要求

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 规划背景 1、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地形地貌 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地质水文 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与地质等基本情况。 4、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上位规划概要 (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与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 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二)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采砂规划编制规程,编制要求

编制工作大纲 (修订本)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局《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编制组 二OO四年十一月

前言 国务院2001年10月颁布并于2002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20号,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国家对长江采砂实行统一规划制度。 长江水利委员会于2001年~2002年依据《条例》规定,会同长江中下游有关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完成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报告》,对采砂规划的编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据了解,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等省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流域管理机构也尝试开展了中小河流采砂规划或采砂应急规划的编制工作。 依据《水法》规定,国务院正在制定全国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实施办法。该办法拟规定国家对河道采砂实行规划制度。为规范和指导河道采砂规划的编制工作,统一河道采砂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主要工作内容、深度和有关技术要求,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已将《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列入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并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局负责组织该规程的制定工作,计划2005年9月提出该规程(报批稿)。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局于2003年6月组织成立该规程编制组。2004年7月编制组提出了《河道采砂规划编制规程》编制工作大纲(送审稿),并报请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审查。2004年10月19日,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在武汉召开该规程编制工作大纲(送审稿)审查会议。根据审查意见,编制组对该规程编制工作大纲进行了修改,提出了本修订本。

目录 1 规程编制的必要性和目的 2 适用范围 3 编制依据和相关法规与标准 编制依据 相关法规与标准 4 章节主要内容 正文 附录 条文说明 5 工作进度 6 专题研究 可采区范围和年度控制开采量的确定方法专题研究国内外河道采砂管理情况调研 7 经费预算安排 8 编制组人员组成及工作分工 编制组人员组成 工作分工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 合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规划编 制大纲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1.区位条件 2.地形地貌 3.地质水文 4.经济社会概况 5.上位规划概要 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2.问题及成因分析 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一)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二)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 1.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2.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三)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三、规划总论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范围 (四)规划期限 (五)规划目标 (六)规划标准 1. 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2. 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 3.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七)系统方案 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一)径流量控制 (二)径流污染控制 (三)雨水资源化利用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排水体制

)排水分区 (三)排水管渠 (四)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一)平面与竖向控制 (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 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2. 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七、近期建设规划 八、管理规划 (一)体制机制 (二)信息化建设 (三)应急管理 九、保障措施 (一)建设用地 (二)资金筹措

三)其他十、附件 (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规划附图要求 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 地形地貌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地质水文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 4.经济社会概况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上位规划概要 (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1 )城市水系 城市内河(不承担流域性防洪功能的河流)、湖泊、坑塘、湿地等水体的几何特征、标高、设计水位及城市雨水排放口分布等基本情况。

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

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 部 附件: 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水利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科学制定城市防洪规划~切实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防御、减轻洪涝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现就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高度重视,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组织领导 (一)城市防洪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我国城市绝大多数坐落在江河湖海之滨~不同程度遭受洪水、海潮和内涝积水威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保障防洪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城市存在防洪排涝标准低、工程布局不合理、体系不完善、设施老化失修、应急手段和措施薄弱等突出问题~一旦遭受洪水或暴雨袭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正常运行面临严重威胁。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十分重要而紧迫。 ,二,城市防洪规划体系亟待完善。城市防洪规划是指导城市防洪工作、依法加强城市防洪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城 1 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我部组织指导各地开展了城市 防洪规划编制工作~对有序安排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城市防洪减灾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或修改~城市防洪保护区扩大~防洪保

护对象增多~防洪标准要求提高~亟需重新编制或修订城市防洪规划~以统筹协调城市防洪排涝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关系~合理安排洪水出路~科学制定防洪排涝减灾体系布局~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城市防洪排涝减灾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各项措施。 (三)建立城市防洪规划工作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城市防洪工作由各级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城市防洪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编制。要明确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责任~建立分级组织、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规划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实施。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工作经费由城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统筹兼顾,合理确定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布局 ,四,明确城市防洪规划指导思想。城市防洪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综合考虑洪水防御、城市排涝、市政建设、环境整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城市水文 2 化等需要~合理确定城市防洪排涝标准~科学安排防洪排涝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五,确立城市防洪规划基本原则。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确保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二要坚持统筹兼顾。统筹考虑城市防洪保安、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保护、水文化建设~兼顾流域与区域、新区与老城防洪要求~外洪与内涝治理相结合~市政建设与防洪建设相结合~促进城市发展与防洪排涝相协调。三要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既注重制订治本之策~着力构筑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和监测预报预警等非工程措施~又着力加强防洪排涝管理。四要坚持远近衔接。根据城市发展需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协调衔接好城市防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目录 《城市防洪规划编制大纲》(修订稿)

【前言】规划编制简况 【提要】规划主要内容 第一章城市概况 第一节自然概况 城市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土壤和气候等自然概况; 市区及周边地区内影响城市防洪治涝安全的主要江、河、湖、海等的分布、演变情况、水文特征。 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 城市发展沿革; 现状行政区划、人口、耕地,固定资产、国民生产总值等社会经济简况; 在国家、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市总统规划。 第二章防洪、治涝现状和存在问题 第一节洪涝灾害 以往洪、涝、潮灾害简况; 历史上主要洪涝年份的雨情、水情和灾情,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防洪治涝现状 影响城市防洪治涝安全的有关河道、湖泊、水库、蓄滞洪区等的情况; 防洪、治涝、排水、防潮工程设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 城市防洪、治涝、排水、防潮的现状能力和标准,历史大洪水再现时可能出现的水情和灾害。 第三节存在问题 第三章规划目标和原则 第一节规划依据 有关江河流域、地区的防洪规划概况和对该城市的防洪、治涝岸坡; 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防洪、治涝的要求和相关的规划内容; 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 第二节规划目标 规划的地区范围和防洪、治涝、防潮目标; 规划水平年(与江河流域或地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协调); 防洪、治涝、防潮标准的选定。

第二节规划原则 第四章防洪、治涝水文分析计算第一节设计暴雨 暴雨观测、调查资料; 暴雨成因和特性; 历史大暴雨; 设计暴雨分析计算方法; 不同历时设计暴雨计算成果; 第二节设计洪水 有关江河洪水观测、调查资料,洪水成因和特性; 所在地区历史大洪水的雨情和水情; 设计洪水计算方法; 设计洪水计算成果; 人类活动对洪水影响的分析研究; 第三节设计潮水位 潮水位观测、调查资料; 潮汐、波浪特性; 历史大风暴潮的风情、雨情、潮情和海浪; 设计潮水位分析计算方法和成果;

山西省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

山西省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一六年五月

目录 1 总论 (1) 1.1 规划目的 (1) 1.2 规划依据 (2) 1.3 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2) 1.4 规划范围 (3) 1.5 规划期限 (4) 2 规划背景 (4) 2.1 社会经济现状 (4) 2.2 城市发展现状 (5) 2.3 排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6) 3 规划目标与任务 (7) 3.1 规划目标 (7) 3.2 主要建设任务 (7) 4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0) 4.1 资金保障 (10) 4.2 加强规划和计划指导 (11) 4.3 明确责任 (12) 4.4加强技术保障 (12)

1 总论 1.1 规划目的 近年来,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我国城市内涝问题突显,城市正常运转和居民人身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中央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内涝的防治。2013年3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明确要求各地区要在摸清现状基础上,编制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山西省政府也印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城市排水防涝工作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13)82号),明确要求要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规划的编制,加快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加强城市排水设施维护,提高应急保障能力。2013年6月,住建部出台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指导各地开展《排(雨)水防涝设施综合规划》的编制。 为落实国务院部署,统一安排全省城镇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消除城市内涝威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住建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建计函[2014]185号)的要求,编制《山西省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排水防涝规划》)。 《排水防涝规划》以山西省各城市编制的《排(雨)水防涝设施综合规划》以基础,以提高山西省城市排(雨)水

城市排水防涝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

城市排水防涝信息化建设技术方案 一、排水防涝管理现状分析 1.排水管网运行管理水平较低,排水设施的管理与查询仍为手工操作阶段,工作效率低下。 2.管网人工管理及养护难度大。 3.排水系统调度分析和布局优化相对滞后 4.缺乏有效的管网运行评估和监测手段 二、排水防涝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一、国家及部委相关文件及通知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13〕23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数据采集与管理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建城〔2013〕88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建城〔2013〕98号) 住建部《关于批准实施防汛排涝和雨雪灾害信息化监控系统项目建设的批复》 住建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城市排水防涝检查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15]842号 二、城市排水防涝信息化建设为排水防涝管理单位解决的实际问题:1.可以科学管理排水管网运行数据,完善应用数据中心。 2.提高工作效率,辅助管理决策。 3.实现管网运行现状分析和评估 4.辅助进行管网规划设计 5.提高管网应急事件处置能力

6.为打造“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奠定基础 三、信息化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在充分调研勘察的基础上,分析客户的实际需求和业务流程,以“水联网”理念,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水动力分析等技术为支持, 坚持“物联化排水防涝设施、互联化水务时空信息、模型化城市内涝 风险、协同化专业管理服务”的特点,排水防涝信息化总体架构由感 知层、传输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以及标准规范和运行保障体 系组成。 根据排水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实现监测数据分析模型,并对监 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展示。同时,实现与城市防汛视频监控系统、防汛预警决策支持系统、市长服务热线系统以及排水其他相关系统的 有机整合,为城市排水设施、城区河道、泵站的运行、调控等方面的 提供在线监视、监测、监控以及应急指挥调度的管理,实现排水管网 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 系统整体架构 数据感知层主要为流量计、液位计、流速计、水质、视频、温湿度等 自动化的管网和设施监测设备。 1.进行排水管网及设施的实时感知

水利防洪规划

水利防洪规划 1 防洪规划的定义 防洪规划是指防治某一流域、河段或者区域的洪水灾害而制定的总体安排。根据流域或河段的自然特性、流域或综合规划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安排,研究提出规划的目标、原则、防洪工程措施的总体部署和防洪非工程措施规划等内容。规划类型一般有流域防洪规划、河段防洪规划和区域防洪规划。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区域的综合规划;区域或河段的防洪规划应当服从所在流域的防洪规划。防洪规划是江河、湖泊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建设的基本依据。防洪规划中必须首先充分认识河流的洪水演进特性,包括河湖对洪水的自然调蓄作用,天然河道宣泄洪水的能力以及大洪水漫溢泛滥的情况。它是一种战略性计划,对河道治理及防洪设施的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 2 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是指根据所在流域的洪水特性、历史洪水灾害,规划范围内国民经济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对防洪的要求以及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技术等条件,考虑需要与可能,研究防治毁灭性灾害的应急措施。防洪规划必须全面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的目标。防洪经济效益是防洪规划的主要目标,此外还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充分考虑社会福利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 3 规划原则 防洪规划的指定应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遵循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景、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方案研究中,还要充分考虑防洪规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要求,处理好蓄与泄、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并注意与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3.1局部与整体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还不能完全控制。防洪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从全局出发,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洪水。为了保全大局和重点保护对象的防洪安全,有时要做局部牺牲。重点保护对象一般指:洪水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毁灭性灾害的地区,如重要城市、工矿企业、交通干线、文物古迹或大面积农田等。 3.2近期与远期洪水灾害直接威胁人身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历次洪水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有所差别。要根据各地区或部门对防洪的要求及国家和地方的财力,分轻重缓急,分阶段、有计划地逐步提高不同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和一般地区防御常遇洪水灾害的要求。 3.3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一般耗资很大,并需占用大片土地;非工程措施可用较少投资,减轻洪灾损失,是防洪灾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规划中要研究二者的结合,重视非工程措施的安排和建设。 3.4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总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在人均、单位土地面积水资源量偏低的流域,河流的开发与治理要考虑综合利用,兴利与除害统筹兼顾,把防洪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处理好蓄与泄的关系:山丘区一般以蓄为主,修建山谷水库、水土保持工程,拦蓄洪水,消减水沙洪峰;平原区一般以泄为主,并辅以分蓄洪措施,合理安排洪水出路。如“松花江防洪规划”具体遵循以下原则:①充分发挥现有防洪工程的作用,近期以整顿、挖潜为主,争取少花钱多办事。②兴建控制性水库与堤防工程相结合,水库工程应结合兴利考虑防洪等综合利用的要求。③防洪标准选定及防洪治理措施上充分考虑近期与远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要突出体现城市与主要河段防洪的重要性。又如“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城市防洪规划”遵循的原则如下:“为提高该区的综合抗洪能力,解除安邦河两岸的洪水威胁,确保城市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三江平原综合治理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统一规划,突出防洪重点,上、下游兼顾的原则,选择经济指标优越,技术切实可行的方案。达到占地少,动迁少,工程坚固,防洪效果好的目的。”

城市排水防涝能力风险评估

3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3.1 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3.1.1 降雨规律分析 (1)、降雨特性 规划区域雨量站主要有安庆雨量站和枞阳闸站雨量站。根据雨量站雨量资料分析,流域内降雨年际变化很大,年内分布也不均匀。 安庆雨量站1954~2011年历年实测资料分析统计:安庆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03mm;年最大降雨量为1999年的2286mm、其次是1954年的2208 mm;年最小降雨量为1978年的755mm。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4~8月,占年雨量的65.9%,最大月平均雨量为6月份的254 mm,占年雨量的18.1%,最小月平均雨量为12月份的35 mm,占年雨量的2.5%。 枞阳闸站雨量站1951~2011年(缺96~98年)历年实测资料分析统计:枞阳闸站多年平均降雨量1355.6mm;年最大降雨量为1954年的2041mm、其次是1977年的1949.8mm;年最小降雨量为1978年的756.5mm。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4~8月,占年雨量的65.8%,最大月平均雨量为6月份的250.4mm,占年雨量的18.5%,最小月平均雨量为1月份的36.8mm,占年雨量的2.7%。 (2)、暴雨特性 破罡湖流域位于长江下游梅雨地区,每年的初夏(六月中旬)进入梅雨季节,阴雨连绵,受南北冷暖气流交锋的影响,暴雨集中,至七月中旬

梅雨结束。七月中旬进入盛夏后,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从沿海登陆的少量台风也影响本地区,台风中夹带大量水汽的气流形成大量降雨。 安庆雨量站具有1974~2011年共38年雨量资料、枞阳雨量站具有1964~2011年共48年雨量资料,以该两站作为参证站分析计算规划区的设计降雨。规划区各重现期降雨见表3-1。 安庆雨量站设计降雨成果表表3-1 图3-1 5分钟降雨量PIII拟合曲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