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

全册教材内容

本册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如下:万以内数的认识;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图形与拼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混合运算;统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分、秒的认识;图形的周长;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⑴、千以内数的认识;⑵、万以内数的认识;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⑷、估算;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⑵、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⑵、估算;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⑷、回顾整理。

5、混合运算: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⑴、平面图形的认识: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顾与整理: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全册教材内容分析

一、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认识了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了表内除法,第一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

扩展。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是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应

二、用,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意义,同时也有利于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二单元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将认识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这不仅是大数的计算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把认数和用数表达、用数交流信息相结合,不断发现学生的数感。在教学数的组成、读法和写法时,教材提示我们要组织丰富多彩、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思考和探究,结合已有经验自己感悟并总结出数的组成规律以及数数的方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数感。

四、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长度单位“厘米”、“米”,本册教材中将要学习“毫米”、“千米”和“分

米”,这样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认识将会逐渐完整。由于他们已经掌握了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在编写上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把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五、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共分为两个单元,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的基础上进

行学习的,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这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相关计算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和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剑法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为基础知识,它既是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的延续及发展,又是今后学习大数加减的基础。用舒适计算是本节的重点,教材以电脑娃娃的话提示我们对方法要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明确“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进1,以及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为上加

10再减。”

六、图形与拼组的基础知识十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和正方

体等立体图形,它是一年级几何图形学习的继续,同时又是后面学习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基础。

七、连加、连减、不带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基础时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以

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本节教材内容是二年级上册混合运算与解决问题的继续与发展,是以前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与解决问题的基础。因为是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计算,所以表面上是混合运算,实质上是解决生活中需两步计算的问题,地位非常重要。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八、第八单元的时、分、秒的认识,知识基础是一年级下册的认识钟表和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教材创

设了元旦联欢会的情境,通过关注几个节目开始的时刻引入这单元要研究的内容。

九、通过前三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统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一年级上册中学习了象形统计图和简

十、单统计表;在一年级下册中引入了画“正”字统计数量;在二年级上册中学习按一定的标准进行

分类统计。这些都是我们本单元学习的知识基础。

十一、第十单元是总复习,本章教材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综合情景图。呈现的信息和作用是这样的:看台上的座位数------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混合运算;运动员跑步成绩------时、分、秒;足球场上同学们的对话------图形与拼组;跳高的成绩-------千米、分米、毫米;掷铅球-------统计。第二部分是对全册内容的回顾与整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部分是对本册教材知识的综合应用部分。

全册教材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感知千米,认识分米、毫米,能结合实际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3、统计与概率: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初步学会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数学思考目标: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3、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及周长公式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5、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目标:

1、能用加减法、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乘加、乘减等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

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目标: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重难点

一、教材重点

在“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材难点

在教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中,要害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有余数除法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会较好地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所以说在该类知识中,教学的难点是学生会结合详细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把握。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知识。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突破本册教材重难点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1、将“数与代数”的知识摞列到一个知识板块去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

2、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学生四周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引导学生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

教学建议

建议教师们首先以新的课标为依据,站在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来思考自己的教学工作。我们的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知识的,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如何愉快地度过自己幸福的童年,并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较强的各项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各个环节中,创设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我想无论再难的知识,大家只要有了超前的理念,教学工作都能干的很出色。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特点;

1 以野营为素材,内容有趣,贴近实际。

2 练习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开放性强。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四、突破重难点措施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

2、注重动手操作,丰富直观表象。

3、引导学生用有余数出发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5 单元评价要结合具体活动进行。

五、教学方法

1、小组自主互助学习形式。

2、动手操作。

3、加强计算练习。

六、课时安排:5课时

七、学具准备:小棒。

第一单元

一、野营

——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郊游吗?愿意参加些什么样的活动呢?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一起去郊游。看看他们都带了些什么?

9个蛋糕、10碗方便面……

2、猜一猜他们接下来要做些什么?是怎样想的?

二、探求新知

1、看来大家急着想把这些好吃的来分一分,那就赶快行动吧!你打算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列算式算出来的,说一说算式的意思,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教师边小结边板书:9÷4=2(个)……(个)读作:9除以4商2余1。师:和同位说一说9个面包平均分的结果是怎样算出的。

……学生回答(一般情况都会列算式来表示)我1个1个地来分……我2个2个地分……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2个,还余1个。用算式表示:9÷4=2(个)……(个)学生说出9÷4表示的意思

和怎样进行计算的

2、其他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大家在小组里一起分一分,看看结果是怎样的?师: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小结。

生:那么多好吃的,咱们4个人来分一分吧。

学生同位讨论,加深理解。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把算式写在本子上。(讨论时要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也可以动手操作算出结果)

方便面:10÷4=2(碗)……2(碗)

矿泉水:11÷4=2(瓶)……3(瓶)

香肠:12÷4=3(根)

生: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3、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师:还需要知道些什么呢?你打算每人分几块?师:假如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几人呢?3块呢?还可以每人分几块?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算一算。师:观察这些算式和平均分的结果,你又有什么发现?为什么那么多的算式都有余数,为什么产生余数?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学生会有些疑惑。学生想出少了些什么,这样问根本不知道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

学生回答:我想每人分2块,

我想……18÷2=9(人)18÷3=6(人)

学生独立完成。

18÷4=4(人)……2(块)18÷5=3(人)……3(块)

生: 我发现有余数的除法真多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9÷4=2(个)……(个)

读作:9除以4商2余1。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摆一摆、填一填

8÷3=□……□

13÷5=□……□

9÷2=□……□

23÷4=□……□

2、圈一圈,填一填农民伯伯的蔬菜丰收了,他们打算先把蔬菜进行包装,然后再运到超市去卖。我们看看每种蔬菜可以装成几个盒子?

同位互相说一说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观察一下除数和余数谁大谁小。

11÷3=3(个)……2(个)

17÷4=4(个)……1(个)

学生互相讨论

3、口算练习

32÷8 14÷6 45-5 3×7

28+34 3×8 16÷3 34÷5

4、百货店新进了一批杯子,打算进行包装后再售出,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算一下,这三种杯子各能装满几盒?各剩几只?

14÷4=3(盒)……2(只)

12÷8=1(盒)……4(只)

15÷6=2(盒)……3(只)

5、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从家带来了许多废旧物品,动手动脑制作成新的玩具。瞧,他们用什么制成了新的玩具?剩下的易拉罐可以搭成几辆小车?

学生通过观察图看出一辆小车用到两个易拉罐,还剩下13个易拉罐。

13÷2=6(辆)……1(个)

6、新学期开始了,每个班的同学都要进行卫生清扫。学校刚买来一些新的卫生工具准备分给大家,每种工具都平均分给9个班,怎么分?

19÷9=2(个)……1(个)

27÷9=3(把)

22÷9=2(把)……4(把

7、聪明小屋

+○=12※=○+○+○※=()

○=()

※×□=16

※÷□=4※=( )

□=( )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并说出理由。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野营小队的小伙伴吗?瞧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呢?猜一猜他们会遇到哪些数学问题?同学们,你愿意帮助伙伴们解决数学问题吗?

学生回答:有的在忙着找吃的,有的在忙着搭帐篷,有的在忙着烤鱼吃……

每人分4 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

55个蘑菇,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几个?

需要搭多少顶帐篷?

…………

二、探求新知

1、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你是怎样的?有余数的除法也可以用竖式来表示,试一试吧!

教师板书:4×□<22,□里最大能填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2÷4=5(人)……2(条)

学生学习有余数的竖式

有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人分几个?用算式表示出来,再用竖式计算。观察一下余数和除

数,你有什么发现?还可以看看前面做过的有余数的除法,再比较一下。

48÷9=5(个)……3(个)

学生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重点理解是因为不够再分成一份了。

吃完晚饭,小伙伴们又要忙着搭帐篷,我们去帮帮忙吧!需要搭多少个帐篷呢?赶快用你学过的知识来算一算吧!(列算式解决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合同位商量一下需要搭多少个帐篷。

学生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

17÷3=5(顶)……2(人)

三、小结同过今天这节课你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里最大能填几?

4×()27 ()×4<3

19×()<46 7×()<67

()×5<14 6×()<29

学生填完后说出是怎样想的

2、竖式计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3、新学期,学校刚买来一些篮球、排球,还要把它们装到球筐里去,各需要多少球筐呢,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吧!

学生自己观察图意,列出算式:

篮球:15个,每筐装4个,至少需要多少个筐?

排球:28个,每筐装6个,至少需要多少个筐

4、填一填25÷6=□……□

5、 4÷□=□……6做一件小风衣用2米布,11米布最多可以做()件。

要求学生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11÷2=5(件)……1(米)

6、把余数是2的涂成红色。

7、快乐星期天。同学们,你们星期六、星期天在家休息的时候都做些什么呢?我们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样渡过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四幅情境图。

学生提出问题:小明练了几遍钢琴曲?

需要几个碗来盛饺子?

5分钟通过30辆自行车,1分钟通过几辆?

…………

学生在小组里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同位讨论解决。

8、聪明小屋爸爸妈妈买回来一些苹果,让小文和小明来分一分。

小文说:我6个6个地分,最后余3个。

小明说:我3个3个地分……按小明的分法,最后余几个?

二、小结

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

课后反思:

二、手拉手

——万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教材分析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将认识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这不仅是大数的计算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把认数和用数表达、用数交流信息相结合,不断发现学生的数感。在教学数的组成、读法和写法时,教材提示我们要组织丰富多彩、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思考和探究,结合已有经验自己感悟并总结出数的组成规律以及数数的方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数感。教材重视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同时加强思考和探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如:数数的方法,数的组成规律等都是学生在操作探索过程中自己感悟自己总结出来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和作用。能认读完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规律。能说出各位数的名称和顺序,识别各位上数字的意义。

2、让学生亲身经历“运用已有知识探究万以内的数如何比较大小”这一过程,是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能合理灵活的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实际进行估计,会用万以内数表达具体的事物和交流信息。

4、让学生亲身经历“运用已有知识探究万以内的数如何比较大小”这一过程,使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能合理灵活的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4、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我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用万以内数表达具体的事物和交流信息。

5、让学生能够经历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能熟练的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认识万以内的数,会用计数器表示万以内的数,能熟练的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的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用计数器表示万以内的数,明白各数位表示的意义。

教学构想: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并认识万以内的数;再利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使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教具准备:学具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窗口

1、同学们,春节期间,很多人要乘火车回家。看图1,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大约有一千人。

2、看图2、

3、4,你发现了什么?

有三百多辆车,一百二十五户人家,八百零八盆花。

3、“大约有一千人,有三百多辆车,一百二十五户人家,八百零八盆花”,这些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数都不是一百以内的数。

4、我们以前学的都是一百以内的数,而这些数都比一百大,都是几百、几千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万以内的数。

二、新课

1、摆一摆

用你手里的小方格片来摆一摆:一千是多少?

学生摆,教师巡视。

根据你刚才摆的,你能来说一说一千里面有几个一百吗??

引导学生说出: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板书: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2、现在咱们再来用计数器拨一拨:一千是多少?

一到学生总结:10个一百是一千。

3、怎样写一百二十五呢?先说一说一百二十五里面有几个百、十、一?

练习:用计算器边拨珠边数数:

再用计数器摆一摆,最后写出来。

板书:写作:125

(1)一个一个的数,从一百七十八数到一百九十一

(2)一十一十的数,从五百八十八数到七百一十

(3)一百一百的数,从二百数到一千

作业设臵:自主练习2、3、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信息窗2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千以内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大到万以内数的认识,因此在学习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正确迁移到万以内的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以后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教材的重点是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难点是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

2、使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等活动,初步理解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3、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用数的观念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验量化的思想,促进数感的发展。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感受身边的数据。

1、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你还记得哪些有关数的知识?能大声的说给同学们听吗?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更多,更大这样的数,你瞧:(多媒体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

这是老师收集到的数据,你呢?(请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展示。)

二、认识计数单位“万”

1、故事竞猜:课件出示故事画面

森林里小猪、小熊、小猴比赛数数,大象当裁判。它们从989开始数,比比谁先数到5000。小熊是这样数的:989、990、991、992、993……

小猪是这样数的:989、990、1000、1010、1020、1030、1040……

小猴是这样数的:989、990、1000、2000、3000……

(1)小朋友你猜猜谁先数到5000?为什么?数数都可以怎样数?

(2)你能像小猴这样继续数下去吗?试试看。

(3)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师生一起边数边拨,当拨到9000时,问:再拨1000是多少?怎样拨珠?(4)今天学了“万”你觉得应该怎样补充数位顺序表?

(5)读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

2、感知“一万”。

问:你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用过“万”这个计数单位吗?你们觉得万这个计数单位大不大呢?你知道“一万”究竟有多少吗?我们来看看吧。

A、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十八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子长跑运动员邢慧娜获得了女子10000米跑的冠军。你知道她围着体育场的跑道跑了多少圈吗?(25圈)

B、我们学校有多少人?一万人大约有多少?(10个我们学校这么多人。)

C、一张纸非常薄,10张纸叠起来大约厚1毫米。一万张纸叠起来有多厚呢?(1米)

D、如果每秒数一个数,连续不停的数,数到一万,大约需要多长时间?(3小时,就是同学们从上早自习起到第三节课下课那么长的时间。)

3、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刚才听你们读起这些数时都那么流利,真不错。那你们是怎么读的呢?

(1)认、读、写几千几百几十几

教师一次在计数器上拨出3个百、6个十和5个一。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读的?再在千位上拨上2个千。问:这个数是多少?试着读一读。再问:你是怎样读的?(千位上的“2”读作“二千”,百上的“3读作“三百”,十位上的“6”读作“六十”,个位上的“5”读作“五”。)学生齐读一遍。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并讲解:千位上写2,百位上写3,十位上写6,个位上写5。)

练习:师在每个数位上再添一个珠。问:有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3个千、4个百、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学生试读写,一生汇报,一生板演。

(2)认、读、写万以内中间有0的数。

A、去掉百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7个十、6个一)。

问:这个数是怎样组成的?你能读出它是多少吗?(强调:百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读作“零”。)你能写出来吗?(一生板演)

B、去掉十位上所有的珠(3个千、6个一)。

问: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的?应该怎样读?

学生试读,指名汇报,强调: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两个0,只读一个零。

学生尝试写数,一生板演。

练习:师写出6003,让学生说一说它的组成和读法。

独立练习P17第2题(强调:末尾的0不读)

问:像这样的万以内的数,你们在生活中遇见过吗?把你们收集到的数据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读一读。

请几生汇报:1202,6078,2002,6008,2260,2200,2000。读一读

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法与写法。

三、练一练。

1、课本17页---18页,1----4题。

2、发散练习:按要求写数。

(1)4个千和9个百组成的数是()。

(2)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3)4个千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4)1个万、6个千、4个百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5)写一个比 3205 小的四位数。

(6)写一个比 9080 大的四位数。

(7)写一个最接近 10000 的四位数。

(8)写一个比 7839 小 2000 的数。

(9)写一个比 6045 大 5 的数。

(10)组数游戏:请你用0、6、0、1组成四位数并读一读,写一写。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信息窗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和简单的求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万以内的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2、初步学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大数,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果园里、动物园里、小朋友们的手工课上去找一找,看你能找到哪些大数。

二、师生合作,探索新知

1、仔细观察信息窗,看他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数据?

2、根据这些数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哪种果树多?

(2)鸽子和鹌鹑谁多?

(3)动物彩蛋和脸谱彩蛋谁多?

(4)梨比苹果树多多少棵?

(5)鸽子比鹌鹑少多少只?

(6)动物彩蛋比脸谱彩蛋多多少个?

3、师生合作,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1)哪种水果多?

让学生知道:比一比1200和950的大小就知道了。

交流。

交流比较的方法。

第一种:1200比1000大,950比1000小,所以1200>1000

第二种:1200是四位数,950是三位数,所以1200>1000

对学生的回答给你肯定。

(2)鸽子和鹌鹑谁多?

放手让学生去探索。

交流。

第一种:百位上的数相同,十位上9比0大,所以895比806大。

第二种:895接近900,806接近800,900比800大,所以895比806大

根据学生的回答,借机告诉学生:

895接近900,900就是895的近似数;

806接近800,800就是806的近似数。

练习训练:806、816、826、836、846、856、866、876、886、896的近似数分别是多少?

806的近似数是800;

816的近似数是800;

……

856的近似数是900;

866的近似数是900;

……

896的近似数是900。

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十位上是0、1、2、3、4的时候,它的近似数是800

十位上是5、6、7、8、9的时候,它的近似数是900。

(3)动物彩蛋和脸谱彩蛋谁多?学生自己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4)剩下的三个问题我们暂时把它们放在问题口袋里,等下节课在来解决。

三、实践应用

课本12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简单掌握整百整千加减法,并利用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几组口算,请生计算。

生口算。

交流一下为何算得这么快?

竖式、用眼看。

二、出示信息窗内容

生根据信息提问题。

(1)两个候车厅共几人?

(2)第一候车厅比第二候车厅多多少人?

(3)白羊黑羊共几只?

(4)黑羊比白羊多多少只?

(5)共有多少尾鱼?

(6)鲢鱼比鲤鱼多多少尾?

(7)老年组和青年组共多少人?

(8)中年组比青年组多多少人?

三、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解决(1)(2)题

能说出得数吗?

请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1200+800 1200—800

你是怎样计算的?指名交流:1200+800=2000 1200—800=400

还有别的算法吗?

(1)利用竖式:

1 2 0 0

+ 8 0 0

________

2 0 0 0

1 2 0 0

— 8 0 0

________

4 0 0

还有别的算法吗?

(2)1200表示12个一百,800表示8个一百,12个一百加上8个一百是20个一百就是2000。

同样,12个一百减去8个一百就是4个一百,就是400。

(3)12—8=4加2个0。

指名解答并说出计算方法。

2、谁能帮大家解决(3)(4)

(1)生自主解决。

(2)交流答案。

四、自主探究,巩固练习剩下的4题,有信心做对吗?

五、利用心智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自主练习第四题

六、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长度单位“厘米”、“米”,本册教材中将要学习“毫米”、“千米”和“分米”,这样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认识将会逐渐完整。由于他们已经掌握了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在编写上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把它作为发挥

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教材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感知千米,认识分米、毫米,能结合实际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

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探究千米长度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一步完善已有知识的理解与

认识,形成较为完整的长度单位知识体系。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想象能力,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用

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

1、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

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建议

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对学生来讲比较抽象,必须借助直观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所以在学习本课前,可以布臵课前实践作业,让学生以某种场地为标准,在走一走、跑一跑的过程中完成建立千米的表象任务。

信息窗1第一课时

[教材简析]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是以甜甜在梦中与孙悟空比本领的童话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千米、分米、毫米。教材安排了三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测量的过程,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以后学习对学生以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动画片放完了,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1毫米。

(1)猜测。

谈话:孙悟空把金箍棒变成5毫米长,请猜一猜,5毫米有多长?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猜测的长度。(2)验证。

谈话:5毫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

(3)班内交流,认识1毫米。

谈话:哪个组愿意把你们的想法向大家交流一下?(引导学生说出一小格是1毫米,5小格就是5毫米)(4)巩固对1毫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毫米有多长。

(5)小结。

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

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厘米=10毫米)

2、认识1分米。

(1)、猜测。

谈话: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2)验证。

谈话:拿出直尺,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么样?同桌互相说说。

(3)班内交流,认识1分米。

谈话:谁愿意说说10厘米到底有多长?(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0厘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 1分米=10厘米)

(4)巩固对1分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学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3、认识1千米。

(1)猜测。

谈话:孙悟空为了显示出他的本领,他还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1千米长,仔细观察图画,你能通过图中提供的信息,说说1千米有多长吗?

(2)举例说明(也可以引导学生实地感受)。

A:一个人伸开双臂大约1米,1千米大约需要1000名同学拉起手的总长

度。

B:你知道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几圈是1千米呢?(引导学生借助计量单位“米”体会1千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千米又叫公里,用Km表示,1千米=1000米)(3)举例体会。

谈话:谁能说一说从学校到什么地方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

4、小结。

谈话: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做长度单位。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1)同桌交流。

(2)教师说长度,学生用手势表示。要求: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

2、自主练习第2题。(先猜单位再量一量)

量一量1元钱硬币的厚度是()

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是()

量一量课桌的高度是()

3、自主练习的第4题。(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四、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都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练习:

(1)计量比较短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

(2)计量比较长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是()

(3) 3千米=()米 7厘米=()毫米

1米 =()分米 1分米=()厘米

2、手势比划练习(本题要点:学生能正确用手表示长度单位,加深理解)

师快速变换长度单位,学生快速用手比划其长度。(注意纠正学生长度不规范的手势)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快速用手势表示单位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的直观认识,准确建立表象。]

3、填写长度单位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

谈话:刚才,同学们能用手来表示其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的估计能力,看谁能准确填写上长度单位。

一棵树高7 ()飞机每小时的速度是100()

一把小刀长6()课桌高70()

二、综合练习

1、做自主练习中的第5题。(重点指导学生量的方法)

(1)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测量。

(2)班内交流。

2、做自主练习第6题 (重点让学生理解算理)

(1)引入

谈话:同学们刚才的表现真不错,下面我们来个长度单位换算的小游戏,好吗?(教师

把第6小题变成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进行换算。如:1分米-3厘米=()厘米,可以变长一分米的粉笔,去掉3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2)学生抢答,并说清算理。

3、做自主练习第7题

(1)学生独立填写。

(2)班内交流。(学生说出填写理由)

4、自主练习第8题

(1)先让学生读一读,再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知识。

三、实践测量。

谈话:同学们知道了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下面我们就用我们

手中学具来量实物,看谁量得又快又准。

1、量一量手中铅笔的长度。

2、量一量手指的长度。

3、量一量文具盒的厚度。

先让学生独立测量,班内交流时说一说测量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四单元勤劳的小蜜蜂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单元备课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数的两位数加减法;能计算得数是千以内数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并会验算。

2、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重难点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估算计算的结果,并学会运用约等号

3、不连续进位加的笔算方法,理解不连续进位加的算理。

4、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5、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单元主要内容

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笔算,以及加减法的估算和验算。

单元教学与建议

1、充分利用情景图,引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就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

组合,而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则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拓展,他们的算理完全相同。

3、重视估算能力的培养。

4、把我计算教学的要求,恰当评价学生对计算的掌握情况。

第一课时信息窗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

学生齐答:春天

2、到蜜蜂王国参观一下

课件演示课本30页的信息窗

3、从图中你得到了那些信息?

学生交流:

1、我们57只是保育员

2、我们29只是清洁工

3、我们45只是卫兵

4、我们32只是侍从

二、探究问题

1、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1、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

2、保育员比卫兵多多少只?

教师板书。

2、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小组合作解决

集体发言,流想法。

(1)保育员和侍从一共多少只?

(2)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多少只?

(3)侍从和卫兵一共多少只?

(4)卫兵和清洁工一共多少只?

(5)保育员和卫兵一共多少只?

3、第五个问题我们先放在数学口袋里,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57+29=

教师把学生说的方法都归纳板书在黑板上,一共有四种方法

(1)57+30=87(2)7+9=16

87—1=86 50+20=70

70+16=86

(3)60+29=89(4)57+20=77

89—3=86 77+9=86

4、这些方法你都掌握了吗?

三、解决问题

1、剩下的问题你想怎样解决?

用的什么方法?

学生自己解决剩下的问题

做在本子上

在集体交流

2、师板书算式

3、解决57-29=你想怎样解决?

师总结算法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41页“自主练习”第一题:计算。

这是一项针对加法的专项练习。学生口算后把答案填在书上,完成后请几位同学说一说算法。通过“想”“算”“说”促使他们对今天所学方法较为熟练的掌握。

2、教材第41自主练习第三题:计算。

这是一项针对减法的专项练习,最初的练习要注意正确第一,不要强求速度,等学生逐渐熟悉后在慢慢提高对速度的要求。

3、教材第41页自主练习第四题:根据信息提问并解答。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提问,然后再解答。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看杂技——表内乘法(一)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儿歌编制5的乘法口诀。 2.在具体情境中,学会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学会5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一位老师与两个小朋友观看杂技表演——骑自行车的情景。主信息是5辆车,每辆车上5个人,其中每人手中拿着2块红方巾。先让学生找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引出对5和2的乘法口诀的探索。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出示:伴随音乐出示课本主题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师: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1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2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3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 你能接着往下编吗? 小组合作填写没编完的儿歌。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乘法算式。) 师:为了计算更方便,人们总结出了乘法口诀,比如,第一句一辆小车5个人,我可以用乘法口诀一五得五来概括。你能根据儿歌或者乘法算式试着往下

编吗?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的成果?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学生独立观察。 全班交流后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回答: 1.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 2.5的乘法口诀的得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0和5。 3.有5句,前一个因数分别是1、2、3、4、5,后一个因数都是5。 (三)知识应用 师:应用2和5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发现的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车轮? 2.一共亮着多少个灯笼? …… 全班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第一关:算得数写口诀。 1×5=()口诀:() 3×5=()口诀:() 2×5=()口诀:() 5×4=()口诀:() 5×5=()口诀:() 第二关:你会算吗? 第三关:你行我也行。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乘法口诀编一道应用题,请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四)课堂检测 1.完成下面的乘法口诀 一五得();()二十五;三五() 四五();()一十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8.8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任教的班级共有名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习惯也基本养成,在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大部分学生能够握所学知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学生差距较大,肯定会有部分后进生理解分析能力比较差。因此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常抓不懈,会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上课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去,能自觉地完成课内作业,努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教材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运用这三个领域来进行设计教学的。 第一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七单元(表内除法)都属于数与代数的范围。 第三单元的角的初步认识和第六单元的认识方向属于空间与图形的范畴;另外教材还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和两个智慧广场。 教材把乘法的初步认识分出来,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更加深了学生的体验感悟,从体验生活中连加现象到体验同数连加现象,逐步引导学生体验,加大了学生的体验过程,为学生学习乘法奠定了坚实的经验基础。

教材的选取具有广泛性和趣味性的特点,选取新颖有趣的素材,通过实际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了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内容富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乘法的认识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表内乘法(二)更是从学生身边的缝沙包、叠纸啪和做中国结这些学生熟悉的制作引入学习的。本册教材空间较大,其中的两个创新点很有特色,把同数连加的写法,写成乘法算式;用加法算乘法,改用口诀计算乘法这样计算起来就很简便,让孩子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三、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实际的生活情景图理解乘法、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辨别方向,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6、通过对本册知识的学习,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之一。教材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变魔术、杂技等内容为素材,由“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利用儿歌的形式来学习乘法口诀,形式新颖有趣,教学时引导学生先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然后记住乘法口诀,为以后的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混合运算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强调:在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

最新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品版

2020年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精品版

第一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单元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计算有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能说出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会写千以内的数。 2、经历千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较大数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计算单位百、千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数位顺序。 2、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课时安排:5课时 信息窗1: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能说出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会写千以内的数。 2、经历千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较大数意义 二、重点难点 1、计算单位百、千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数位顺序。 2、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谈话导入课题:

2、学生仔细观察信息窗,并回答: A. 你看到了什么?从这些信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 学生观察并交流汇报。(提出问题) 2、探索新知: (一)千的认识 1、解决问题“一千是多少?”。 A、你认为一千是多少?学生说一说。 B、交流: a、根据回答让学生用小棒数一数,感知10个一百是1千。 b、再让学生用计数器数拨出1千来(关注学生拨珠过程,适当引导),近 一步感知10个一百是一千,并理解百、千的十进制关系。 2、让学生再用计数器拨一拨,一个数一个拨。 3、让学生感知一千的多少,1000页纸,1000粒玉米粒。 4、感知“千”这个计数单位和“千”在数位顺序中的位置。 (二)百的认识 1、解决问题“一百二十五是多少”。 A、学生合作尝试用计数器拨珠认识一百二十五 从99开始,边拨边数,数到125。(关注99-100、 101、110几个段 的拨珠) B、怎样写一百二十五?为什么这样写?学生写一写,说一说写数的方 法。 C、学生说一说125的组成。并说出为什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教案 第一单元看魔术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乘法,重点是乘法的意义。在前面学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中,比较熟悉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一位数相加,对于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显得比较薄弱。为此,教材在教学乘法前加强几个相同数连加,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一位数连加的能力,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注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为学生乘法扫除障碍,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除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注意算式与实物、图形的对应。 课时分配: 变花……………………………….1课时 变葫芦…………………………… 1课时 大变鸽子………………………….1课时 综合练习………………………….1课时 实践活动………………………….1课时 第一课时: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备课时间:2011、8、26 上课时间:2011、8、29 序号:1 教学内容: 信息窗1“你问我说”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计算的学习过程,对后面学习乘法的认识打好基础。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1课题变花---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信息窗解读:这幅图呈现的是魔术师在舞台上表演魔术变花的情景。图中的信息有:魔术师变花,变了3次每次2朵;有4个鱼缸,每个鱼缸4条鱼;空中挂着5串灯笼,每串3个;有4盏聚光灯,每盏有6个灯泡。情境创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 (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 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请你们接着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条鱼?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2+2+2=6(朵) 第二题:4+4+4+4=16(条) 第三题:3+3+3+3+3+3=15(个)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1: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生动手写: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你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生说,师判断 2、出示图: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 青岛版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学期——复习备课 第一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 复习目标: 1、进一步体会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的意义,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2、复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估计,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等知识点,感受大数的意义,建构起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体系。 3、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复习重点: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及读写 复习难点:数感的培养 学具准备:投影等 课时:1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首先我们回忆一下,在这一单元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我们的家乡山东,看看同学们是否真正学会了这些知识。 二、创设情境,建构知识体系 (一)出示材料:资料:《青岛简介》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全市海岸线总长为870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公里。全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102平方公里,所辖胶州、胶南、即墨、平度、莱西五市9552平方公里。现有海岛69个,岸线总长132公里。青岛现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5种,中国驰名商标6个,有4家企业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12家企业入选国家500强企业,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共168种。 从计数原理入手复习。 1、学生阅读思考:在这段话中你能找到哪些已经学到的计数单位? 学生可能答:个、十、百、千、万。 2、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可能答:十个一是一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

3、共同小结:10个小单位合成一个大单位,我们学过的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从右到左)万千百十个,任何一个数都是由若干个计数单位组成的。(板书:计数单位) (二)针对万以内数的读写、大小比较等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1、你能发现我们“青岛简介”中的数字吗?(学生读数) 2、你能把横线上的数字写出来吗?(学生写数) 3、你知道这些数有多大吗? 4、你能将这些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吗? 5、同学们在比较数的大小时有什么好方法吗?(板书:比较数的大小) (学生回顾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从位数多少、数的组成和近似数等方面考虑。) 6、你能从文中再发现几组数进行比较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学习,汇报结果并说出理由) 7、小结: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这个数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小;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大的数大,最高位小的数小。 (三)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1、你能估一估这段资料有多少个字吗?(学生自由交流) 同学们的答案不同,那到底谁的更接近呢?首先让我们想想估计的方法。(板书:估计) 学生总结估计的方法:1、先估计一行有多少字,再数出有几行的方法。 2、先估计空白的格数,用整页纸写满的字数减去空白数的方法。 3、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分组讨论:这段话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时说出估计时所用的方法。) 4、同学们估计出了这段资料的字数,看来同学们在估计时很有策略。老师这儿有一段资料,你能很快估计出这段话有多少字吗? 5、小结:在刚才的估计中有的同学速度很快,看来我们还可以采用比较估计的方法,对比这两段资料的篇幅进行估计,是一种好方法。 (四)根据这些资料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解答时说出口算原理) 小结:同学们之所以算得这么快关键是掌握了算理,把整百的加减法和几千几百加减几百换成了一位数或两位数间的加减法。 (五)同学们再读这段资料你从这些数字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思想)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部分) 1、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本单元以儿童非常喜欢的“魔术”为背景,创设多种魔术表演的“情境串”,呈现了多彩的舞台场景。素材的选取为学生提供了熟悉的、有趣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2、体现知识的形式与建构过程。本单元把同数连加单独编一个信息窗,在这个信息窗中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同数连加计算,并体会同数连加算式的特点。这样处理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同数连加算式特点的认识,有助于体会加法的局限性,使学生充分的体验用加法计算解决这类问题的繁琐,充分感受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和简捷性。 3、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教材通过三个不同的魔术表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算一算”的活动中积累丰富的表象,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 本单元设有三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魔术师正在表演变花的情境,通过“一共有多少朵花?”和“一共有多少个灯笼?”等问题,学习几个几连加,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感受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体会到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魔术师正在表演变葫芦的情境,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个葫芦?”和“一共有多少只小鸟?”等问题,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让学生认识到用乘法比较简便,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第三个信息窗呈现的是魔术师变鸽子的过程。通过解决“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和“现在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两个问题,学习有关1和0的乘法,让学生知道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的意识。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看杂技——表内乘法(一) 课时安排 2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儿歌编制5的乘法口诀。 2.在具体情境中,学会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学会5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一位老师与两个小朋友观看杂技表演——骑自行车的情景。主信息是5辆车,每辆车上5个人,其中每人手中拿着2块红方巾。先让学生找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引出对5和2的乘法口诀的探索。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出示:伴随音乐出示课本主题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师: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1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2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3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你能接着往下编吗?小组合作填写没编完的儿歌。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乘法算式。)师:为了计算更方便,人们总结出了乘法口诀,比如,第一句一辆小车5个人,我可以用乘法口诀一五得五来概括。你能根据儿歌或者

乘法算式试着往下编吗?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的成果?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学生独立观察。全班交流后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回答:1.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 2.5的乘法口诀的得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0和5。 3.有5句,前一个因数分别是1、2、3、4、5,后一个因数都是5。 (三)知识应用师:应用2和5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发现的问题?1.一共有多少个车轮?2.一共亮着多少个灯笼?……全班交流。学生自由发言。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第一关:算得数写口诀。 1×5=()口诀:() 2×5=()口诀:() 3×5=()口诀:() 5×4=()口诀:()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 信息窗1→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千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它是学习万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信息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农村学生进城后的所见所闻。情境图分别呈现了下火车的人数,停车场停放汽车的数量、住宅楼的户数及花坛中花盆的数量。借助“一千是多少?”及“怎样写一百二十五呢?”引入计数单位千的认识和千以内数的读写。教材内容选择联系城乡的现实性素材,为学生认识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大数。学情分析:以现实情境为基础,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增强对万以内数的感知,进而学习数的认 读。教学时除用好教材中的情境以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贴近本地学生实际的与万以内数 有关的情境,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有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的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会用计数器表示万以内的数,明白各数位表示的意义。 教学构想: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并认识万以内的数;再利用学具摆一摆、拨一拨,使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教具准备:学具盒,计数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个星期天,我们的手拉手学校的同学来到了青岛,你们看看,他们都参观了咱们城市的哪些地方?(学生回答)。 请学生找出信息,并读出信息.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完美版)

2020年最新?第一单元看杂技——表内乘法(一) 课时安排 2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儿歌编制5的乘法口诀。 2.在具体情境中,学会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学会5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一位老师与两个小朋友观看杂技表演——骑自行车的情景。主信息是5辆车,每辆车上5个人,其中每人手中拿着2块红方巾。先让学生找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引出对5和2的乘法口诀的探索。 (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出示:伴随音乐出示课本主题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师: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 1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2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3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 你能接着往下编吗?小组合作填写没编完的儿歌。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乘法算式。)师:为了计算更方便,人们总结出了乘法口诀,比如,第一句一辆小车5个人,我可以用乘法口诀一五得五来概括。你能根据儿歌或

者乘法算式试着往下编吗? 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的成果?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学生独立观察。全班交流后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回答:1.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相差5。 2.5的乘法口诀的得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0和5。 3.有5句,前一个因数分别是1、2、3、4、5,后一个因数都是5。 (三)知识应用师:应用2和5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组发现的问题?1.一共有多少个车轮?2.一共亮着多少个灯笼?…… 全班交流。学生自由发言。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的乘法口诀来解决? 第一关:算得数写口诀。 1×5=()口诀: () 2×5=()口诀: () 3×5=()口诀: () 5×4=()口诀: ()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 全册教材内容 本册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如下:万以内数的认识;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图形与拼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混合运算;统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分、秒的认识;图形的周长;总复习。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⑴、千以内数的认识;⑵、万以内数的认识;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⑷、估算;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⑵、简单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⑵、估算;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⑷、回顾整理。 5、混合运算: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单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⑴、平面图形的认识: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顾与整理: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全册教材内容分析 一、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认识了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了表内除法,第一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 扩展。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是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应 二、用,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意义,同时也有利于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二单元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将认识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这不仅是大数的计算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把认数和用数表达、用数交流信息相结合,不断发现学生的数感。在教学数的组成、读法和写法时,教材提示我们要组织丰富多彩、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思考和探究,结合已有经验自己感悟并总结出数的组成规律以及数数的方法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数感。 四、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长度单位“厘米”、“米”,本册教材中将要学习“毫米”、“千米”和“分 米”,这样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认识将会逐渐完整。由于他们已经掌握了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教材在编写上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把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五、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共分为两个单元,本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的基础上进 行学习的,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这是以后进一步学习相关计算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中,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法和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剑法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为基础知识,它既是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的延续及发展,又是今后学习大数加减的基础。用舒适计算是本节的重点,教材以电脑娃娃的话提示我们对方法要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学生明确“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进1,以及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为上加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二、表内乘法(一);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二);五、除法的初步认识;六、方向与位置; 七、表内除法;八、统计与可能性;九、混合运算;十、总复习。重点是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是学习一位数乘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2、能应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5、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7、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初步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之一。教材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变魔术、杂技等内容为素材,由“情境串”引发出“问题串”,利用儿歌的形式来学习乘法口诀,形式新颖有趣,教学时引导学生先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然后记住乘法口诀,为以后的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混合运算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强调:在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先算乘除法,在熟练的基础上正确计算。 四、班级情况分析 、 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也基本养成,但是仍需进一步的强化训练。另外,班内的学习气氛尚不够浓厚,也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常抓不懈,应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教学措施

二年级下册数学新青岛版教案

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数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空间与图形 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形的周长公式。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统计与概率 1、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实践与综合运用 1、加深对万以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3、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的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完整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完整版) 课题第一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单元备课课型教案个数共6课时 主备人王斐斐主讲人王斐斐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以野营为素材,内容有趣,贴近实际。借助学生喜欢的野营活动,以平均分食品、搭帐篷等素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中,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魅力;在有趣的、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把枯燥的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2、练习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开放性强。本单元的练习方式有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涂一涂等,还有综合性的题目——快乐星期天。这些练习都是通过有趣的、学生喜欢的、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题目呈现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作用,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建议: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 本单元属于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所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

相应的数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2、注重动手操作,丰富直观表象。 动手操作是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直观感受,很难形成清晰的概念,尤其对后续学习笔算除法造成困难。所以,注重动手操作、直观演示等活动在本单元就显得尤为重要。 3、引导学生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本单元中,从情境的创设到练习的设计,都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些素材,使学生体会到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必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同时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也可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因地制宜的组织和开展其他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与数学思考的能力。 4、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计算水平不能作统一要求。如有的学生能利用乘法口诀直接口算出有余数除法的商,而有的学生则需借助竖式计算出商,都应受到表扬。教学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允许他们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迎头赶上。 5、本单元的评价,要注重结合具体的活动进行。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先让学生分一分,再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在活动中,学生的分法可能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同时注意考查学生活动的参与程度、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切忌为了计算而计算。 课题信息窗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算式的写法及读法 2、明白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余数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板贴、食品卡片、小棒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乘、除法的意义,表内乘、除法,角的初步认识,方向与位置,统计与可能性,混合运算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8—109页,过年——总复习 教学目标: 情境图的设计,选取具有时令特点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使学生产生亲 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复习的愿望,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通过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引入对全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引入对全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本学期的数学知识已经学完了.看,书上的最后一个单元留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过年”.你仔细思考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这幅图画中包含了我们已经学过的所有知识,可以根据图画提出好多数学问题.怎么样,有兴趣吗? 二、新授. 1、出示“过年”挂图. 1)同学们喜欢这幅图画吗?它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中有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让学生先观察,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2)你们最喜欢图中的哪部分?(学生认真看图后回答) 3)引导学生看图中放鞭炮的. 同学们,你看到有几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4)能说给你的同位听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 5)左边有什么?认真观察(小朋友放鞭炮) 6)右面有什么?上面的一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分组讨论:小朋友在数鸭子) 2、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 3、认真观察图画,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按照顺序) 4、你们能按照顺序再说一说吗?(图中有哪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 5、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情境 你能根据图画讲一个故事吗?小组同学讨论后再互相交流 三、小结. 同学们,你们觉得数学有意思吗?这节你们学的都很棒,不但故事讲的精彩,还学会了回顾了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认真观察你周围的事物,你就会发现生活与数学是互相联系的. 作业设计: 和爸爸妈妈一起复习“过年情境图”. 板书设计: 过年——总复习 左边右面(按照顺序)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篇一: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 【篇二:小学二年级数学青岛版认识方向教案】 《认识方向》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74~76页的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 给定东西南北中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方向。 3. 认识平面图,在平面图上辨别方向。 重点: 1.认识辨认东西南北四方向。 2.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方向。 难点: 在生活中能辨认方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为什么? 生1:因为我们的学校很漂亮。 生2:我们的学校还有很大的花坛,还有教学楼、实验室、餐厅?? 师:今天,我们就邀请热情的小导游——小军,带着我们一起去参观他美丽的学校。(教师板书课题:美丽的校园) 二、直观感受,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生活中的东、西、南、北。 (1)、联系生活,自主探索。 师:瞧,多美的校园呀!走进学校的大门,你们发现校园里都有什么建筑物呢? 生:有教学楼、实验楼、还有宽敞的操场。 师:同学们,那他们都在小军的什么方向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得问问大家,你们认识方向吗?生:认识。 师:谁能说说你们都认识哪些方向? 生:我认识东。 师:你能指指吗?(学生用手指指东方。) 师:你怎么断定那里是东? 生:那是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 师: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除了东方,你们还认识哪些方向? 生:我认识西方。 师:你能给大家指指哪是西方吗?(学生指西方。) 师:为什么那里是西方?

生:因为太阳从西方落下。 师:真是个有心的孩子。太阳落山的方向是西方。除了东、西两个 方向,你们还知道哪些方向呢? 生:左边是北方。 师:你是怎么知道左边是北方呢? 生:因为晚上北极星在那个方向。 师:你还知道晚上北极星在北方,你的知识真渊博。 师:还知道哪个方向呢?生:这边是南方。(学生用手指着右边。)师:为什么?生:太阳中午就偏向南方,指南针也指向南方。 (2)儿歌帮助记忆 师:咱们班的同学真是太厉害了,在生活中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 大家都知道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为了让大家更快更好地 认识方向,老师给大家介绍一首儿歌,一起来看看:(投影出示) 方向歌 早上起床,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3)动作演示,巩固方向。 师:你们愿意加上动作再来一遍吗?生:愿意。 师:好,全体起立。 (师生同说“方向歌”,同时伸出右手,后面是西,用手指向西方。)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次你们自己边指边说一遍,开始。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