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十二章 植物群落的演替

第十二章 植物群落的演替

第十二章 植物群落的演替
第十二章 植物群落的演替

群落演替

1 简介 群落演替指群落的这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 一片山坡上的丛林可因山崩全部毁坏,暴露出岩石面。但又可经地衣、苔藓、草类、灌木和乔木等阶段逐步再发育出一片森林,包括重新孕育出土壤。当一个群落的总初级生产力大于总群落呼吸量,而净初级生产力大于动物摄食、微生物分解以及人类采伐量时,有机物质便要积累。于是,群落便要增长直达到一个成熟阶段而积累停止、生产与呼吸消耗平衡为止。这整个过程称为演替(succession),而其最後的成熟阶段称为顶极(climax)。顶极群落生产力并不最大,但生物量达到极值而净生态系生产量很低或甚至达到零;物种多样性可能最後又有降低,但群落结构最复杂而稳定性趋于最大。不同于个体发育,群落没有个体那样的基因调节和神经体液的整合作用,演替道路完全决定于物种间的交互作用以及物流、能流的平衡。因此顶极群落的特征一方面取决于环境条件的限制,一方面依赖于所含物种。 2 一、按演替起始条件划分 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起始条件即裸地类型可将植物群落演替分为初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与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1 次生演替 次生演替即原来的植物群落由于火灾、洪水、崖崩、火山爆发,风灾、人类活动等原因大部消失后所发生的演替。由其他地方进入或残存的根系、种子等重新生长而发生的。可认为它是原生演替系列发展途中而出现的。这种逐渐发生的演替系列称为后成演替系列(subsere)。 简单的说,原生演替就是从没有生命体的一片空地上植被类群的演替,而次生演替是在具有一定植物体的空地上进行的植被演替。 次生演替实例:在某一林区,一片土地上的树木被砍伐后作为农田,种植作物;以后这块农田被废弃,在无外来因素干扰下,就生长出一系列植物群落,并且依次替代。首先出现的是一年生杂草群落;然后是多年生杂草群落与禾草组成的群落;再后来是灌木群落和乔木的出现,直到一片森林再度形成,替代现象基本结束。在这里,原来的森林群落被农业植物群落所代替,就其发生原因而论是一种人为演替。此后,在撂荒地上一系列天然植物群落相继出现,主要是由于植物之间和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的不断变化而引起的自然演替过程。次生演替的时间较短。 2 初(原)生演替 初(原)生演替即(1)概念:在一个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上或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裸岩、沙丘、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2)过程:发生于干燥地面的旱生演替系列。如果是发生在森林气候环境下,其演替系列可概括为:裸岩→地衣群落→苔藓群落→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发生于水域里的水生演替系列。如果发生在淡水湖泊里,其演替系列可概括为:开敞水体→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陆地中生或旱生植物群落。 3 二、按基质的性质划分 C.F.Cooper(1913)根据演替发生的性质,将植物群落分为旱生演替(xerach succession)和水

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四节群落的演替

4.4 群落的演替导学案 07普理课型:新授制作人:审核人:使用时间:5月28日 学习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学习重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一.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演替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次生演替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的进行。 4.退耕还林、还草、还湖: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自测 1.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过程,地衣作为“开拓者”,可通过它的活动打破裸岩的沉寂,使裸岩焕发生命的活力,进而进化为较复杂的生物群落。其原因是 A.地衣的结构复杂,进化地位较高等 B.地衣是阳生植物,光合作用较强 C.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为其他生物安家创造条件 D.地衣与其它生物是互利共生关系 2.演替过程中乔木层逐渐取代了灌木层,其主要原因是 A.乔木的繁殖力较强B.灌木的寿命较弱 C.灌木较为低等D.乔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3.在废弃的池塘中长出森林,大约要经历以下阶段:○1干涸池塘阶段○2灌木阶段○3乔木阶段○4草本植物阶段。演替的正确顺序是 A.○1○2○3○4B.○2○3○4○1C.○1○2○4○3D.○1○4○2○34.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的许多活动在影响群落的演替 B.人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下 C.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不只是破坏性的 5.人类的下列活动,不利于种群向正面演替的是 A.封山育林B.治理沙漠C.兴修水利D.围湖造田 6.下列因素中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较大的是 A.群落中植物繁殖体的迁移B.气候的变化 C.人类活动D.大规模的地壳运动 7.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特点 A.有规律B.可预测C.有一定的方向D.永远进行,无终止 8.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 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类不同D.产生的生物量不同 9.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重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 (三)合作探究 1.问题探讨 观察课本78页问题探讨图片,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 (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2.思考与讨论 阅读并观察课本79页图4-14 及80页图4-15,思考: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导学案-精选教育文档

第五节群落演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能力目标:调查身边群落的演替情况,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学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一)群落演替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P78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资料后思考: 思考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这就是本节要讲述的内容) 思考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到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1、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________________的。如果________________受到干 扰或破坏,一些生物的种群消失了,就会有其他一些生物的种群来________, 再过一段时间,又会有另一些生物的种群__________,最后,群落会达到一个 __________的阶段。 2、像这样随着__________,一个______被______________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二)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1)初生演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生演替大致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裸岩阶段、______阶段、苔藓阶段、____植物阶段、灌木阶段、________阶段。 思考3、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思考4、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思考5、在森林阶段,还能否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 (3)除了裸岩上的演替外,水生演替也发生属于初生演替。 水生演替常开始于水域和陆地环境交界处,即沿淡水湖或池塘的边缘。由于水生植物的占据和动物带的有机物使池底逐渐变浅,然后变成陆地。 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______________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 了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的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丛) 乔木森林。

2020高考人教版生物复习练习题:第31讲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演替+Word版含解析

[新题培优练] [基础达标] 1.(2019·云南昆明高三摸底调研)为解决某市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解析:选B。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种群,故生活在水库中的全部鲫鱼为一个种群,由于鲫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 正确;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B错误;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生物分布不同,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正确;动物的垂直分层由植物的分层决定,因为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D正确。 2.(2019·湖北沙市中学高三模拟)某区域中有a、b、c、d四个生活习性相近的种群,若环境因子由A(以“K”表示)逐渐变为B(以“K”表示),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d两个种群间将消除竞争关系 B.d种群中的个体数量较以前会有所增加 C.a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定向改变 D.d种群生物性状更适应B环境 解析:选A。据图可知,随着环境因子由A逐渐变为B,a种群中的个体数量逐渐减少,d种群中的个体数量有所增加,说明a种群比较适应A环境,而d种群比较适应B环境,但a 和d之间的竞争关系不会消失。 3.(2020·高考预测)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160 100 80 平均种数(种数/平方米) 20 18 10

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第4节群落的演替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学方法 对话法、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见p78~p79。 2.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板书〗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演替的类型 〖学生活动〗学生带着“思考与讨论1”,阅读p79~p80,并完成“思考与讨论”。 〖提示〗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板书〗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 ㈡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

2019版生物人教版必修3训练: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Word版含解析

第4节群落的演替 _______________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 h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阶段是() A. 灌木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 C.苔藓阶段 D.森林阶段 答案:D J 2.下列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 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 B. 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C. 河流因为堵塞形成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 D.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破坏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 答案:A IW3.某山区的原始森林被过量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B. 物种数量将会越来越多 C. 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没有垂直结构 D. 演替过程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答案:C J 4.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A. 土壤有机物越来越丰富 B. 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 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 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答案:D 5.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 影响因素不同 B. 起始条件不一样 C. 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 D. 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答案:B ,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其演替过程大体为() 6.—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演替阶段后 A. 湖泊T沼泽T灌木林T草原T森林

B. 湖泊T草原T灌木林T沼泽T森林 C. 湖泊T沼泽T草原T灌木林T森林 D. 湖泊T湿地T灌木林T森林 答案:C < 7.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特点?( ) A. 有规律 B.可预测 C.有一定方向 D.终极阶段是森林阶段 答案:D !W8.下列人类的活动不利于生物群落的演替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的是() A. 引入外来物种,保护生态环境 B. 在沙漠边缘种树种草 C. 我国西部地区山坡上退耕还林还草 D. 减少草原放牧量 解析:引入外来物种后,外来物种可能会因当地环境条件适于其生长且没有天敌而疯长,而对当地物种构成严重威胁,会破坏生态平衡,从而不利于群落的演替朝着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 答案:A 匕9.下列有关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影响群落中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B. 草地群落具有水平结构,但没有垂直结构 C. 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生物数量多少,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同 D.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丰富度不断发生变化 解析:影响群落中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环境;草地群落既具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 结构;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生物种类的多少;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种类和数量均发生变化。 答案:D < 10.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光裸的岩地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会演替为森林。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光裸的岩地最终演替为森林,其过程大致 (2) 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地衣分泌的___________ 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化形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 (3) 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⑷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 _______________ ,微生物种类较多的 答案:(1)裸岩阶段T地衣阶段T苔藓阶段T草本植物阶段T灌木阶段T森林阶段 (2) 有机酸土壤 (3) 草本植物阶段 (4) 苔藓阶段苔藓阶段

第4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第4节《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4节。 《群落的演替》主要包括演替的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两绝大部分。前者是在群落层次上分析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后者是探讨人类在这方面的作用,体现STS教育思想。 《群落的演替》是在种群和群落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及其最终平衡状态。通过学习能够加深对群落中优势物种、群落结构等知识的理解,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稳定性、多样性作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⑵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⑶注重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2、水平目标 ⑴用“动态发展观”来分析客观世界。 ⑵培养学生观察、独立分析问题的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分组讨论,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⑵注重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国家“退耕还林、还

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2、教学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四、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对种群和群落已有一定的了解;对身边群落演替的现象也有一定的理解,仅仅没有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2、认知方面,高二学生的形象思维水平已充分发展,抽象思维水平也在迅速发展中,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教学策略 以“问题讨论法”为主,贯穿“对话法、讲述法”等,组织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综合利用视频、图片等直观教具展示群落演替中事物动态发展的过程,以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及本质。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实施的程序:

高中生物达标检测(33)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课下达标检测(三十三)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A级基础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所举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 A.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 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 C.田间的玉米有高有矮 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 解析:选C田间的玉米有高有矮体现的是种群的特征。 2.(2019·城厢区月考)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演替。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群落组建后,它的物种丰富度也会变化 B.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往往不相同 C.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经足够长的时间演替后能形成森林 D.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初始条件不同 解析:选C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人工群落组建后,它的物种丰富度也会变化,A正确;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沿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B正确;由于受西北干旱地区水分的限制,该地区的典型草原不可能演替为森林,C错误;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的起点是没有任何植被,而次生演替的起点是有土壤条件甚至有植物的种子或繁殖体,D正确。 3.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蝉吸取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 B.两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C.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竞争关系 D.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 解析:选B蝉吸取树的汁液属于寄生关系,蝗虫啃食植物叶片属于捕食关系;研究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在食物上不存在竞争关系,但二者在生存空间上可能会存在竞争关系;互利共生属于种间关系,发生在不同种生物的种群之间,不能发生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 4.(2019·博望区期中)某池塘中,某种鱼常年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

第四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习题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从光裸的岩地演替出森林的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所需的时间相对较短,其原因是() ①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 ②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 ③灌木更高大,具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 ④灌木阶段,群落内竞争激烈 A.①②③B.②③ C.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由草本植物阶段演替到灌木阶段中,由于草本植物阶段,土壤中有机物较丰富,通气性好、灌木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和灌木更高大,具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因此该演替阶段所需时间相对较短。 答案:A 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B.不同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是相同的 C.群落经过演替会达到一相对稳定的阶段 D.群落演替导致生物种类的不断改变 解析:不同生物群落的起点不同,因而演替的过程也不尽相同。 答案:B 3.演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并形成热带雨林、温带雨林、苔原或沙漠等顶级群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演替之初相比,顶级群落的结构更为复杂和稳定 B.形成哪种顶级群落与年平均气温和降雨量等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C.顶级群落一旦形成,将永远保持原状 D.热带雨林较草原、沙漠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高

解析:生物群落的演替是不断进行的,顶级群落一旦形成,在没有受到影响的条件下会较长时间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 答案:C 4.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丘陵地带地震后会发生初生演替 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有关 解析:丘陵地带地震后,没有彻底消除原有的土壤条件,应该发生次生演替;在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初生演替,此种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的营养结构变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稳定性增强;初生演替速度缓慢;光照既可影响植物的分布与生理繁殖,也可影响动物的生理繁殖,故可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动物群落的演替。 答案:A 5.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解析: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答案:D 6.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中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生态学_ 植物群落的演替及学说_

娄安如北京师范大学 第1节中度干扰假说生态学 第6讲植物群落的演替及学说

干扰是指任何一种自然作用力,如火、风、洪水、酷寒和流行病等。这些干扰本身虽不能使生物多样性增加,但却可以提供新物种在受干扰地点定居的机会。 干扰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是对正常过程的打扰或妨碍。

干扰的强度是依据计算一个特定受损(死亡或减少)生物量或受损种群所占的比例。 干扰的强度至少受三种因素的影响: (1)自然力的大小 (2)生物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3)生物所在基底的性质

干扰的频度(frequency)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间隔内所发生的干扰的平均数。 干扰的频度和干扰的强度有时是很难分开的。在同一个地点所发生的干扰之间的间隔时间越长,频度就越低,在此期间所积累的生物量就越多。

3. 干扰与群落的断层 干扰造成在连续群落中出现断层(gap)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森林中的断层可能由大风、雷电、砍伐、火烧等原因引起,从而形成斑块大小不一的林窗;草地群落的干扰包括放牧、动物挖掘、践踏等。 干扰造成群落的断层以后,有的在没有继续干扰的条件下会逐渐地恢复,但断层也可能被周围群落的任何一个种侵入和占有,并发展为优势种,哪一种是优胜者完全取决于随机因素。

4. 断层的抽彩式竞争 抽彩式竞争出现在下列条件下: (1)群落中具有许多入侵断层能力相等和耐受断层中物理环境能力相等的物种。 (2)这些物种中任何一种在其生活史过程中能阻止后入侵的其它物种的再入侵。 在这两种条件下,对断层的种间竞争结果完全取决于随机因素,即先入侵的种取胜,至少在其一生之中为胜利者。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4节群落的演替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4节群落的演替练习(含解析)新 人教版必修3 群落的演替 [A组·基础达标练] 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退耕还林还草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人类活动不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群落演替的发生只在于群落内部,与外部环境无关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 解析:退耕还林还草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错误;群落演替的发生与群落内部和外部环境都有关,C错误;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都有竞争现象,D错误。 答案:A 2.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某地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一个新岛,后来又逐渐长出了很多植物 B.河流因为堵塞而成为沼泽,上面长出了新的植物 C.弃耕后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破坏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 解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被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来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A项属于初生演替,B、C、D 项属于次生演替。 答案:A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群落演替的是 ( ) A.退耕还林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沙漠变绿洲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解析:退耕还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沙漠变绿洲,都体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的现象,属于群落演替。“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的是温度等环境因素对生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答案:D

第4节群落的演替

第 4 节群落的演替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学方法 对话法、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1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见P78?P79。 2.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 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板书〗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演替的类型 〖学生活动〗学生带着“思考与讨论1”,阅读P79?P80,并完成“思考与讨论”。 〖提示〗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 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板书〗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 ㈡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讲述〗我国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开始出现恢复演替,这是一种次生演替。耕作前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后的1?2年内以黄蒿、狗尾草、猪毛菜、苦荬菜等杂草占优势;2?3年后,黄蒿占优势;3?4年后,羊 草、野古草、狼尾草等根茎禾草入侵,并逐渐占优势,进入根茎禾草阶段;7?8 年后,土壤变坚实,丛生禾草开始定居,并逐渐代替了根茎禾草,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这一过程需要经历10?15 年,根 据耕作时期长短,土壤侵蚀程度,以及周围原始物种的远近而有所不同。 〖板书〗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带着“思考与讨论2”,阅读P81,并完成“思考与讨论”。 〖提示〗1. 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 前草等处于劣势。 2. 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板书〗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讲述〗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际土地开垦史。20

植物群落原生演替的一般过程

⒈植物群落原生演替的一般过程 从原生裸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即为群落的原生演替。而且,由顺序发生的一系 列群落(演替阶段)组成一个原生演替系列。一般对原生演替系列的描述,都是采用 从岩石表面开始的旱生,和从湖地开始的水生演替。这是因为岩面和水底代表了两类 生境的极端类型,一个极干,一个却为水生环境。在这样生境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其 早期阶段的群落中,植物生活型组成几乎到处都是非常近似的。因此可以把它们作为 一种模式来加以描叙。 旱生演替系列:一块光秃的岩石表面,对于植物的生长来说,生境是非常严酷的。 首先,没有土壤,而且,极为干燥,温度的变化幅度也极大。 ⑴最先在岩面出现的是地衣植物群落。在这个演替阶段中,顺序出现壳状地衣--叶 状地衣--枝状地衣。它们凭借所分泌的有机酸以腐蚀岩面。其残体也参加到土壤的聚集 和水分的含蓄中去。岩面的生境开始改变。 ⑵苔藓植物群落阶段。在上一阶段地衣植物聚集的少量土壤上,能耐干旱的苔藓 植物开始生长,形成群落。它们具有丛生性,成片密集生长,聚集土壤的能力更强。 土壤、水分条件进一步有所改善。 ⑶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在土壤稍多些的情况下,一些耐旱的草本植物,如蕨类和 一年生短命植物相继出现,代替苔藓植物群落。接着是多年生操植物定居和形成群落。 到了这个阶段,原有岩面的环境已经大大改变:土壤增厚,有了遮荫,减少了蒸发, 调节了温、湿度变化,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小动物的活动也增加。生境再也不那么严 酷了。于是创造了木本植物适宜的生活环境。在森林分布的地区,演替继续向前进行。 ⑷木本植物群落阶段。在草本植物群落中,首先是一些喜光的阳性灌木出现,以 后形成灌木群落。继而,乔木树种生长形成森林。林下的荫蔽环境,使其他耐荫性的 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得以定居,原有的阳性灌木逐渐从森林下消失。 在这个演替系列中,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阶段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阶 段,演替的速度相对地最快。而后,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这是由于

高中生物群落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略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群落的主要类型群落演替

第5章群落第1-5节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略)、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群落的主要类型、群落 演替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下列概括性结论中,阐述生物群落定义的是( ) A.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B.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群的集合 C.每个个体成为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集合的组分 D.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的整体 【解析】群落是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群落是指生物群落,它同时含有多个种群,不包括非生物因素。每个群落的组分包括该群落所有种群,而不是个体。 【答案】 B 2.(2016·杭州高二期末)森林中的植物群落由上到下分布的植物类型是( ) ①树冠层②灌木层③草本层④地表层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解析】陆生植物有六种生长型:乔木、灌木、藤木植物、草本植物、附生植物、地表植物。森林中植物类型从上到下分布为①②③④ 【答案】 A 3.(2016·杭州高二期末)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黄杉的三个种群龄级(以胸径的大小表示)的取样调查图。其中种群A为自然状态,种群B、C受到了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据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人为干扰对B、C种群各龄级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B.种群A中低龄级黄杉个体数量大于种群B

C.种群B中高龄级的黄杉被采伐有利于低龄级黄杉的生长 D.种群C中高龄级黄杉数量锐减,导致其垂直结构的层次简单 【解析】人工干扰下的B种群各龄级黄杉较种群A多,C种群各龄级黄杉较种群A少,A、B项错误;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特征,而非种群的特征,D项错误。 【答案】 C 4.牛头山森林公园里的很多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引起此森林群落中的动物和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非生物因素分别是( ) 【导学号:24890041】A.食物、温度B.光照、温度 C.食物、光照D.温度、湿度 【解析】 即光照影响植物的垂直分层,食物影响动物的垂直分层。 【答案】 C 5.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布有利于( ) A.生存竞争B.占据空间 C.资源利用D.生物进化 【解析】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布可避免过多的种间竞争,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 【答案】 C 6.(2016·温州期末)在北半球陆地,随海拔高度增加,由南向北群落依次是 ( ) A.热带雨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 B.苔原、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苔原 D.苔原、热带雨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 【解析】群落随海拔高度增加即由平原到高原,主要表现为温度下降;群落由南向北(即纬度变化)依次经过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主要表现也为温度的下降。结合陆地生物群落的特点,可判断出最南端为热带雨林,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叶林,最北端为苔原。 【答案】 A 7.关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 B.我国东部分布着全球面积最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乔木、灌木、草本、地表层均具备,乔木仅有一层

群落演替的过程

三、教学实施的程序: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问题探讨播放火山爆发的视频(或图片)资料并组织学生观察阅读课文“问题探讨” 组织学生讨论: 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 的? 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 吗?观看视频(或图 片),阅读“问题 探讨”, 思考讨论 创设学习的情 景,激发学生 兴趣。 结合案例,引 出群落演替的 课题和概念。 演替的类型设疑:光裸的岩石上是怎样长出森林的呢? 多媒体投影展示教材“发生在裸岩上的演 替”过程图片。 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 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 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还能否找到地衣、苔藓、 草本、灌木吗?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8-80 图4-14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图4-15弃耕 农田上的演替,以及P78思考与讨论题。 1.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发生在裸岩 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的大致过程。 观察阅读教师投 影教材图文资料 “发生在裸岩上 的演替”,在教师 引导下,逐步分析 讨论问题。 引导学生利用 已有的知识, 层层深入地分 析解决问题。 教师用多媒体投影(或挂图)展示“弃耕农 田上的演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了 解其过程并将之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相比较,分析两者的共同点和不同点。2.设 问: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 替有何不同? 3.由学生的回答引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的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 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 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初生演替;在原有植 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 地方发生的演替,就叫做次生演替。 观察图文资料 对比分析讨论 归纳总结 培养学生比 较、分析、归 纳总结的能 力。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第4节群落的演替 一、教学目标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学方法 对话法、探究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1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1.见P78~P79。 2.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板书〗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问题〗以“本节聚焦”的问题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演替的类型 〖学生活动〗学生带着“思考与讨论1”,阅读P79~P80,并完成“思考与讨论”。 〖提示〗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板书〗㈠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 ㈡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讲述〗我国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开始出现恢复演替,这是一种次生演替。耕作前的原始植被为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后种了几年玉米,后因产量下降而弃耕。弃耕后的1~2年内以黄蒿、狗尾草、猪毛菜、苦荬菜等杂草占优势;2~3年后,黄蒿占优势;3~4年后,羊草、野古草、狼尾草等根茎禾草入侵,并逐渐占优势,进入根茎禾草阶段;7~8年后,土壤变坚实,丛生禾草开始定居,并逐渐代替了根茎禾草,恢复到贝加尔针茅群落。这一过程需要经历10~15年,根据耕作时期长短,土壤侵蚀程度,以及周围原始物种的远近而有所不同。 〖板书〗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带着“思考与讨论2”,阅读P81,并完成“思考与讨论”。 〖提示〗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学案练习附答案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学案练习附答案 【学海导航】 1.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 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思考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自主预习】 一、群落的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代替的过程。 2、原因:群落是一个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一个从来没有被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等。 ②实例:(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裸岩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 ①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___或其他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实例:(如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 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丛→。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的活动方式 (1)不合理方式:、填湖造地、捕杀动物。 (2)合理方式:、、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2.影响结果: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的速度和进行。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1.原因: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如、围湖造田等),造成严重的,并且成为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2.目的: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的道路。 3.措施: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自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 4.预期结果:到2010年,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望得到明显改善,调节和 的功能将大大增强。

【预习自测】 1、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群落一旦形成,是稳定不变的 B.人类活动对群落没有任何影响 C.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可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D.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上,不可能有群落的演替 2.下列演替中,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沙丘上的演替B.火山上的演替 C.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D.冰川泥上的演替 3.人类的下列活动,不.利于群落向正面演替的是() A.封山育林B.治理沙漠 C.兴修水利D.围湖造田 ☆瓶颈突破一:群落演替的过程 阅读并观察课本79页图4-14 及80页图4-15,思考: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3)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归纳总结〗 1.自然群落演替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常表现为群落内有机物质总量,营养结构更,物种更,稳定性更。 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 〖典例1〗 一个湖泊经历了一系列演替阶段后,可以演变为一个森林。在演替过程中首先出现的是() A.沼泽B.湿地 C.草原D.森林 〖思路导引〗 分析该演替过程体现了水生环境到陆生环境的变化,该变化过程是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每当一个阶段的变化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群落演替过程进入下一阶段。变化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群落演替过程进入下一阶段。 答案 A 〖学以致用〗见课后提升第3、5题

实验三+植物群落基本结构与演替趋势调查

实验三植物群落基本结构与演替趋势调查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植物群落基本结构特征及其调查方法。 2.熟悉分层频度法调查群落演替趋势的方法步骤,并掌握群落演替趋势的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 植物群落的基本结构包括其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及种类数量特征。植物群落中各植物间为充分利用营养空间而产生垂直上的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成层现象。典型的植物群落一般包括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地衣层四个层次,还有一些附生的木质藤本等层间植物,植物地下根系也相应表现为成层分布。在各层中的种类组成及其密度(多度)、盖度、频度是群落种类的基本数量特征。其中: 1.密度单位面积上某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2.多度调查样地上某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3.盖度植物枝叶垂直投影所覆盖的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也称“投影盖度”,林业上将林木的盖度称为“郁闭度”。 4.频度指植物在群落中水平分布的均匀程度,以群落中某种植物在一定地段的特定样方中出现的样方百分率表示: 在森林群落近期演替研究中可采用分层频度法调查群落的演替趋势。一般将森林群落按下列标准分层: ①主林层:林冠顶端至林冠下沿。 ②演替层:林冠下沿至距地面1m高处。 ③更新层:距地面1m高处至地面。 根据森林群落中各树种在各层中的频度分布,可进行森林群落近期演替趋势分析。凡在更新层和演替层中频度较高且生长良好,而在主林层中频度很低甚至没有的树种,为群落的进展种,它们将成为乔木层的优势种;在主林层中频度很高,而演替层、更新层频度很小或没有出现且生长衰弱的树种为群落的衰退种,将被其他树种代替而从群落中消失;凡在各层中具有正常的频度曲线,即在各层中出现的频度大小为更新层﹥演替层﹥主林层的树种,即为群落的巩固种,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继续正常生活在该群落内;在各层中频度均很小,或只在某一层中有所发现,株数较少的树种为群落的随遇种。 三、实验仪器 皮尺,花杆,钢卷尺,计算器,手持罗盘,记录板。 四、方法步骤 1.在森林群落中选择典型代表地段,用皮尺设置20m×30m的样地。样地垂直等高线,并注意坡度修正。 2.确定群落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地衣层,记名计算调查乔木层的树种种类和株数,记入“结果1”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