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莫言“生死疲劳”

浅谈莫言“生死疲劳”

浅谈莫言“生死疲劳”
浅谈莫言“生死疲劳”

浅谈《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力作,在他的这部书中体现了建国、土改、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重大事件带给农村的变迁。在书中,西门闹历经六世轮回(西门闹、西门驴、西门猪、西门狗、西门猴、大头儿子“蓝千岁”),整本书描述了发生在山东高密的与西门闹有关的亲属人员与代表政府的工作人员洪金泰、老区长、县长之间的错综的世俗纠葛。

莫言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可是说从莫言懂事开始就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混乱的时期,三年自然灾害、反右倾以及文化大革命都给莫言这一代人造成了难以忘怀的伤痛,而随之而来的改革开放也让西方的一些自由主义思想给中国造成了一定混乱,身为作家的莫言就是要反映社会现实,并进行精神提纯。这些现象在莫言的《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中有所反映,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莫言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变迁。

之所以选择《生死疲劳》,而没有选择《丰乳肥臀》,个人认为这是一部比《丰乳肥臀》还要成功的著作。虽然这两部作品都是描写农村的生活,但《丰乳肥臀》描写的是一个伟大母亲与她的儿女们的艰难生活;《生死疲劳》更侧重于转世地主与他的生前亲人的关系,与土地的关系,在作品中更是突出了老蓝脸这一单干农民的不屈精神。《生死疲劳》在述了从土改到农村合作化,再到大练钢、大养猪,最后到改革开放的中国历程。

《生死疲劳》是近年来莫言的著作,他写这篇作品仅用了四十三天,一天最多写一万多字。有人说:“他这样写作,可以保证质量吗。”但我认为,他花了数十年收集材料,并且参杂了自己在农村的生活经历,这一切都支撑着他写作。

《生死疲劳》的主角西门X,即是主角,又是一个旁观者。说他是主角是一位一切事情都是围绕着他家的那一亩二分地展开,又都是与他有关的人员之间的事情。他又是旁观者,是因为他都是以“畜生”的身份活动在书中,见证了全村的变迁,后代的命运,由一开始的灵魂在人畜之间挣扎到完全沦为“畜生”,这一切的一切他都在默默地注视着,并切以“畜生”的身份进行反抗,追求着自己的幸福与自由。这也是他在西门闹以来不断抗争、从不屈服的反映。

对于这本书有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个是它的思想性,一个是他描写的内容及用语贴近农村生活,最后一个是书中充斥着大量关于身体敏感词汇及用语的现象。

首先我们谈谈思想性,小说第一章“受酷刑喊冤阎罗殿、遭欺瞒转世白蹄驴”是情节的序幕和开端,西门闹仅出现在此章。他的身世是被枪毙后在阎罗殿受审、遭酷刑申冤时喊出的:“在人世间三十余年,热爱劳动,勤俭持家,修桥补路,乐善好施……像我这样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大好人,竟被他们五花大绑着,推到桥头上,枪毙了!”没有犯死罪的人不应该枪毙。土地改革使耕者有其田,符合历史的必然要求。土改不是“暴力革命”,却以“群众运动”的方式进行。改革开放前的历次社会政治运动,对人的惩处,无需经过法律程序。土

改时农村基层政权就可以处死人,西门闹被杀也属常态。我们是不是该此事进行思考呢?作者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呼吁建立健全完善的

法律体系,不要再任意的践踏人权。其中的另一形象——蓝脸(全国唯一单干户),他单干,符合国家政策——“入社自愿,退社自愿”。但蓝脸坚持单干代价沉重。为此,“文革”中被列入“牛鬼蛇神”遭游斗,家庭分崩离析,他白天不能下地干活,只能在夜间下地耕种。跟随蓝脸单干的二儿子蓝解放和西门牛多次惨遭毒打,蓝解放被迫入社,西门牛在造反派的毒打中死去。即使如此,蓝脸仍不改初衷,单干到底。颂扬农村中敢于维护自己权益、勇于抗争的硬汉形象,呼唤社会更多一些蓝脸式的人物,加快建设公平、正义社会的进程;而在最后,迎来了改革开放,蓝脸获得第二次解放,成为受人尊重、挺直腰杆做人的劳动者。颂扬改革开放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过上了心满意足的好日子。这是《生死疲劳》释放的正能量。

二是关于农村生活的描写,提到农村生活就不得不提农村人的素养——农村人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眼界有限,务实,诚恳。再好的东西说一千道一万不能给他们带好处,也不会接受。这是由他们的生活环境决定的,他们没有福利,收入单一,土地是他们的唯一经济来源,土地是他们的生命,有了土地还需要他们长年累月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他们知道什么叫“一个汗珠摔八半”‥‥‥‥

而莫言正是抓住了这一中心,很好的在书中彰显了人地关系的变迁。蓝脸坚决不加入合作社,坚持自己的初衷,是维护自己的权益,无可厚非。

最后一个是书中充斥着大量关于身体敏感词及用语的现象,体现了他对生命的敬畏。

总而言之,《生死疲劳》是一部真实反映建国以来农村生说变迁的长篇小说,主要叙述了在土地改革、农村合作社、文化大革命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政策背景下的土地变迁关系,呼吁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尊重人权。

《生死疲劳》的人物缺陷

李悦 故事中的角色是人,故事情节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所以人们经常说情节是性格的历史。莫言的《生死疲劳》塑造了一群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西门闹、蓝脸和洪泰岳,而西门闹则是1号主人公。 西门闹是一位善良、勤劳的好地主,土改时他的土地被“共产”,人被枪毙。西门闹死后在阎王殿上喊冤,阎王让他进入轮回,托生为驴、牛、猪、狗、猴五种动物,之后又托生为人—大头蓝千岁。莫言借用佛教的“轮回”,叙述西门闹的故事,只是在形式上让人变成五种动物,人与动物的转换并不是为了延续人物的成长过程,也不是为了挖掘人性的深度。而是将西门闹悬置在一旁,转而去讲述那些动物的故事。动物鲜活了,生动了,人物的性格却断裂了,僵化了。将人变成动物,莫言显然受了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的影响。卡夫卡在《变形记》中把人变成甲壳虫,只是使人在外形上异化,甲壳虫仍然背负着人的灵魂,从而便于探讨人处在困境中的可能性。人的变形,是为塑造人物和强化主题服务的。莫言没有能学会《变形记》的精华,只是学了皮毛。他笔下的动物不过转化了叙述视角,变化了时空关系,类似川剧的变脸,脸变心不变。动物性截断了西门闹人性的发展关系,或者说动物性取代了人性。西门闹的情感矛盾和心灵历程被动物的狂欢淹没了。卡夫卡在动物性与人性相比的落差中,完成的是对人性的拯救。而莫言恰恰相反,他消弱的是人性的尊贵与高傲,起初是有着敢于反抗的充溢着血性的西门闹,经过轮回变形,逐步成为痴呆、麻木的畸形怪胎蓝千岁。 小说的篇幅很长,故事很多,情节也很丰富,但是与西门闹有内在联系的故事与情节并不多。就如同莫言的语言膨胀已经远远游离于他的主题之外。读者看到的西门闹不过是个脸谱化的扁平人物。莫言并不在意去塑造一些有血有肉的圆形人物,他在这部小说里是把所有 “一切来自土地的最终还将回归土地,”的人物都变成道具——演化主题的道具。他的主题是: 这一理念与他描述的半个世纪的中国农村的历史不搭界,描述历史成了莫言的第二主题,读者感觉着第二主题已经遮盖了第一主题。莫言也徘徊于两个主题之间,失去了起码的真实感与现实感。至此我们认识到这本小说原来是主题先行,图解理念的作品,难怪所有人物不过是莫言的道具罢了。 蓝脸与洪泰岳也是莫言的道具,都是脸谱化的扁平人物。 蓝脸是西门闹在雪地里捡回的孩子,西门闹收留了蓝脸,蓝脸拜西门闹为干爹,给西门闹当了长工。西门闹被枪毙之后,蓝脸娶了西门闹的妾迎春为妻。蓝脸在土改时分到了土地,不加入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终日劳苦于一亩三分的土地上,坚持了半个世纪,一直熬到人民公社解体。支撑他精神的是一个传统的小农观念:“亲兄弟都要分家,一群杂姓人,硬捏合到一块儿,怎么好得了?”他的性格是“一根筋”,认定一条理一直走到黑。莫言在《莫言对话新录》一书的305页中说:“一旦逃离了土地,农民没有了根本,蓝解放以进城当官的方式离开了土地,西门金龙以开发旅游的方式毁掉了土地,只有蓝脸,他坚守了土地,他是古典农民的活化石。”正是这块“活化石”寄寓了莫言关于“农民与土地”关系的理想,所以蓝脸成为诺奖评委马悦然等人眼中的英雄。马悦然等人只是从政治价值出发,并不了解中国的国情。这块“活化石”在中国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在只讲“阶级斗争”的国度里,一个公开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单干户只能毁灭——不在土改和合作化运动中毁灭,也要在人民公社运动和“文革”运动中毁灭。“文革”中有一句口号:“敌人不投降就让他灭亡!”莫言的那块“活化石”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敌人,怎么能不灭亡?脱离了社会环境的“活化石”是不可能存在的。 洪泰岳是与“活化石”蓝脸相对立的人物,与蓝脸构成了矛盾的双方。这位跟着共产党干革命的农村干部,根红苗正,积极参与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文革”等共产党领导的各种运动。

《生死疲劳》莫言语录

《生死疲劳》莫言语录 2017-05-20装疯是块通红的遮羞布,往脸上一蒙,所有的丑事,一古脑儿遮掩了。 ——莫言《生死疲劳》透明的酒浆在空中散开,如同幽蓝的珍珠。 ——莫言《生死疲劳》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被翻过去。 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 ——莫言《生死疲劳》五十年代的人是比较纯洁的,六十年代的人是十分狂热的,七十年代的人是相当胆怯的,八十年代的人是察言观色的,九十年代的人是极其邪恶的。 ——莫言《生死疲劳》世间的万物就是这样,小坏小怪遭人厌恨,大坏大怪被人敬仰。 ——莫言《生死疲劳》就是这样,染病的猪大部分还是死了,煊赫一时的杏园猪场土崩瓦解。 死猪的尸体堆积如山,无法焚烧,只好挖坑埋掉。 坑也无法挖深,半米就出水。 无计可施的人们,在兽医们走后,便趁着夜色,用平板车,将那些死猪,拉到河堤,倾倒到滚滚的河水中。 死猪们顺流而下,不知所终。 ——莫言《生死疲劳》如果他们打的是一头猛烈反抗的牛,他们会心安理得,但他们打的是一头逆来顺受的牛,这就使他们心中生出

疑惑,许多古老的道德准则,许多神鬼的传说,在他们心里翻动起来。 这还是头牛吗?这也许是一个神,也许是一个佛,它这样忍受痛苦,是不是要点化身陷迷途的人,让他们觉悟?——莫言《生死疲劳》运动就是演戏,运动就有热闹看,运动就锣鼓喧天,彩旗飞舞,标语上墙,社员白天劳动,晚上开大会。 ——莫言《生死疲劳》属于他们的那个最后的夜晚寒风凛冽,几近全圆的月亮面孔青白,好像因水银中毒而死者的面孔,同样青白而阴森的光辉照耀着凝滞的水面。 ——莫言《生死疲劳》字体饱满,横平竖直,勾划有力,每个字都有怀孕的母羊那么大,引起观者的连声赞叹。 ——莫言《生死疲劳》我听到互助的惊叫声退到遥远的后方,而那手表走动的声音却大得惊心动魄。 我感到时间和空间凝结成一条刺眼的光带,而那咔嚓、咔嚓”的声音,则犹如一柄巨大的黑色剪刀,将那光带剪成片段。 西门欢的第一枪射空,在杏树干上留下了一个茶杯大的白洞。 第二枪正中目标。 在子弹击碎表壳的瞬间——数字分崩离析,时间成为碎片。 ——莫言《生死疲劳》硕大的月亮颜色如杏,坐落树头,使那些低垂的树枝更低垂。 有一个半疯的民兵竟然对着月亮开了枪。

莫言《生死疲劳》读后感

读莫言《生死疲劳》有感 佛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然,生死疲劳,一种世态。细及个人,是否身心自在,该是一种回头。 暑期,趁着经纶事务后无主神游,我无意中翻览到了莫言先生的长篇巨著《生死疲劳》。《生死疲劳》叙述的是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驴、一世为牛、一世为猪、一世为狗、一世为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未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地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地主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史。 从另一个侧面来说,莫先生是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给读者讲述了一个关于“生死疲劳”的故事。让读者在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之中,一悲一喜。反观自身,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上,从孩提时期的至真至纯,到而立之年的圆滑世故,再到白发添鬓的稀松平常,这之间的每一步,都是我们用岁月注脚一个章节。我们用时间去辨认自己留下的笔记,我们用眼瞳去感知自己以外的一切。贪嗔痴怨,爱恨情仇,我们在亦生亦死之间,体会到自身存在的价值。面对回忆这本充斥着喜怒哀乐的厚重笔记,当我们闲下来,悉心整理时,我们会发现:“疲劳”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并非雷同。我这才发现,所谓的生死疲劳实际上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生死,二为疲劳。生死是一个过程,疲劳只是一种对过程的反馈。天地万物,各循其道,存在即是合理。而佛家所云:多欲为苦,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代表其一派生活态度值得尊重,却不一定需人人效法。每一个人,对生活总有其独特的理解方式,我谓之合理。 依鄙人愚见,“少欲无为”固然可以活得身心自在,落落洒脱,但“无为”二字,从某种程度上讲,渗透着一股浓重的腐气,在社会情景乃至国际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对部分人来说,这句古训是否该在国人身上继续发扬,有待商榷。

莫言《生死疲劳》解读4

你好,欢迎来到「益伴」。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生死疲劳》,本书共有47.6万字,我会用6期的内容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4期。 西门闹二次转世投胎成了牛,但是最后被西门金龙火烧时,仍屏着最后一口气走到了蓝脸的土地上。 摆脱了牛的皮囊后,西门闹的记忆便再次回来了,他决定找阎王去讨个理,并且明确表示自己不愿再投胎成畜生了。 西门闹的心愿能实现吗?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解读。 01 阎罗殿上,阎王淡淡地对西门闹说道:“是的,你西门闹是一个被枪杀了的好人,但这个错误已经难以挽回了。我没有权力让你作为西门闹重生,而且你已经轮回两次了,也应该知道西门闹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你的子女们都已长大成人,你的尸骨也已经腐烂成泥了,为什么你就不能忘记这些不愉快的往事,去享受幸福的生活呢?” 阎王说的并非没有道理,西门闹心中虽忘不掉那些沉痛的记忆,但毕竟他在人间已是一个亡故的人了。 ? 就在西门闹犹豫之际,阎王趁机说道:“西门闹,念你前世为人时多有善举,为驴为牛时又吃了不少苦,这一次,我送你去一个遥远的国度当富家子弟,你爹是那个国家最年轻的市长,你娘是个温柔美丽的歌唱演员,而你将会是他们的掌上明珠,长大了也是风光无限。这样的安排总可以了吧?” 西门闹想着,这样也罢,从此以后不再去管过往的那些恩怨了。 可是阎王又一次欺骗了他,当他再次睁开眼时,他居然成了一头小猪,并且排行十六,而给他接生的正是西门金龙和黄互助。看到这一切,西门闹气得用绝食来抗议,因为他想快点返回阎王殿找阎王评理去。 可是西门金龙这个不孝子,居然把它的头按到母猪的身上,想硬逼它吃奶。西门猪就是紧闭双眼不理睬;见此状,黄互助推开西门金龙,接过他手上的西门猪,然后一手轻轻地拍着西门猪的屁股劝它喝奶,一手握住母猪的奶头,对准西门猪的嘴巴轻轻地挤了几下。 也正是这几下猪奶水,让西门猪彻底放弃了绝食的念头,并激发出了猪贪吃的本性,因为它没有想到猪的乳汁竟是如此的甜美、芳香。

莫言《生死疲劳》解读6

今天为您解读的这本书叫做《生死疲劳》,本书共有47.6万字,我会用6期的内容为您来讲解本书的精髓,本期是讲解的第6期。 在上期的解读中,西门闹投胎成了狗。在为狗的这一世里,他经历了蓝解放的婚变、西门金龙被炸死、西门屯生命的日渐衰败,这使他对仇恨二字,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01 当西门闹的灵魂再次来到阎王殿时,阎王问他:“西门闹,你心中现在还有仇恨吗?” 西门闹犹豫了一下后摇了摇头。 “这个世界上,怀有仇恨的人太多、太多了,”阎王悲凉地说:“我不愿意让怀有仇恨的灵魂再转世为人,但总有一些怀有仇恨的灵魂漏网。” ? “我已经没有仇恨了,大王。”西门闹说道。 “不,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得出你还有一些仇恨的残渣在闪烁,”阎王说,“我将让你在畜生道里再轮回一次,但这次是灵长类,离人类已经很近了,而且时间很短,只有两年。希望你能在这两年里,把你所有的仇恨都发泄干净,那时便是你重新做人的时辰。” 西门闹点头答应了,然后阎王便带着他看了西门狗死后的一段世间事。 蓝解放和庞春苗安葬了蓝脸和西门狗后,本想在西门屯耕种蓝脸留下的土地,度过他们的余生。没想到蓝解放当年在省委党校的一个同学找到了他,对他的人生遭际表达了一番感慨后,颇为厚道地给他安排了一份在文展馆里当副馆长的工作,庞春苗也可以重新回到新华书店里工作。毕竟庞春苗的父亲是抗美援朝老英雄,出于照顾之心,组织上便做出了这样的安排。 恢复公职,回归县城,又可以奉养老人,这对蓝解放和庞春苗来说无疑是大好之事。于是他们就这样回到了县城,住进了庞春苗父亲的家里。 蓝解放每天骑着自行车去文展馆上班,在这样冷清寒酸的单位,所谓副馆长不过是个名分而已,因为没有任何事情需要他管。而庞春苗也回到了书店里工作,她也是每天骑车上下班,下班时总会买点鸡胗或羊肉回去,好让父亲与蓝解放喝上几口,生活也算融洽。

莫言生死疲读书笔记

莫言生死疲读书笔记 莫言生死疲读书笔记看懂题目了吗?你一定没有,因为这句话可是我们首创的。自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班主任便时常要求我们要“仰望巨星的高度”,这不,买来了一本《生死疲劳》,让大家读得一头雾水。 莫言的《生死疲劳》中有很多内容需要被解读,但熊老师唯独挑了一首出自据说是虚构的《黑驴记》的打油诗,本来我看到这首小诗时就觉得它非常喜感,也没多在意,但经过熊老师一解读,就又觉得似乎真有一番韵味。 “何不忘却生前事,做一头快乐的驴子度晨昏”,这是诗中所提倡的,意思是说如果你的魂进入了一头驴的身体里,无论之前你有多尊贵或多卑贱,安安心心做好驴子才是正道,也就是“既来之,则安之”。 至于这句话为什么会受到我们的推崇,那是因为我们班的人很适合这句话。我们班的大多数同学初中时在班里都是数一数二的好学生,享受惯了从高处俯视的感觉,而现在在这里,莫名其妙地就不能排到前面了,自然便会产生十分焦虑的心理,而这种心理,对我们有害无益。 我们太习惯于“当年的辉煌”了,对是习惯,我认为我们对待学习有些松懈的一部分原因是我们习惯了优秀,而现在情况突然不受我们的控制了,这样的反差自然会让我们无所适从,我们已经投进了驴的肉体里,心理却还有一些嚣张

的声音在叫喧,还抱有“再过一会儿情况就会好起来了”的幻想,甚至不屑于做出努力,这直接导致,我们过得人不像人,驴不像驴,卡在中间不尴不尬。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来到这里,就要努力去适应这新环境,自己新的定位,把自己定位定得太高,心里压力就越大,就越难坦然地面对那些挑战,而现实与心里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这怎样都是不好的。 对我来说,我在初中的时候常是老大,也是以很靠前的成绩进来这个班的,本来很有优越感,但自从发现上了高中后大家都是从同一起跑线起跑的后,才意识到我们的“过去”都已经洗干净了,现在大家都是赤果果的,该怎么加衣服,加什么衣服,都得自己白手起家,重新做起了。 但是“安”也要适度,考了几次倒数,就觉得自己就那样了,便不再因知耻而后勇,那很不幸的,翻身的机会被你自己抹杀了。 我们现在的状况跟西门闹的毕竟还是不同的,他做驴的命运无法改变,但我们能够改变现状,“驴”只是一种心态,我们还是需要相信我们能够“成人”,我们需要这样的自信。 Keep clam and carry on,这的确是最好的激励。 莫言生死疲读书笔记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出自《佛说八大人觉经》。意思是:那些疲

浅谈莫言“生死疲劳”

浅谈《生死疲劳》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力作,在他的这部书中体现了建国、土改、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重大事件带给农村的变迁。在书中,西门闹历经六世轮回(西门闹、西门驴、西门猪、西门狗、西门猴、大头儿子“蓝千岁”),整本书描述了发生在山东高密的与西门闹有关的亲属人员与代表政府的工作人员洪金泰、老区长、县长之间的错综的世俗纠葛。 莫言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可是说从莫言懂事开始就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混乱的时期,三年自然灾害、反右倾以及文化大革命都给莫言这一代人造成了难以忘怀的伤痛,而随之而来的改革开放也让西方的一些自由主义思想给中国造成了一定混乱,身为作家的莫言就是要反映社会现实,并进行精神提纯。这些现象在莫言的《丰乳肥臀》、《生死疲劳》等中有所反映,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在莫言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半个世纪以来的历史变迁。 之所以选择《生死疲劳》,而没有选择《丰乳肥臀》,个人认为这是一部比《丰乳肥臀》还要成功的著作。虽然这两部作品都是描写农村的生活,但《丰乳肥臀》描写的是一个伟大母亲与她的儿女们的艰难生活;《生死疲劳》更侧重于转世地主与他的生前亲人的关系,与土地的关系,在作品中更是突出了老蓝脸这一单干农民的不屈精神。《生死疲劳》在述了从土改到农村合作化,再到大练钢、大养猪,最后到改革开放的中国历程。

《生死疲劳》是近年来莫言的著作,他写这篇作品仅用了四十三天,一天最多写一万多字。有人说:“他这样写作,可以保证质量吗。”但我认为,他花了数十年收集材料,并且参杂了自己在农村的生活经历,这一切都支撑着他写作。 《生死疲劳》的主角西门X,即是主角,又是一个旁观者。说他是主角是一位一切事情都是围绕着他家的那一亩二分地展开,又都是与他有关的人员之间的事情。他又是旁观者,是因为他都是以“畜生”的身份活动在书中,见证了全村的变迁,后代的命运,由一开始的灵魂在人畜之间挣扎到完全沦为“畜生”,这一切的一切他都在默默地注视着,并切以“畜生”的身份进行反抗,追求着自己的幸福与自由。这也是他在西门闹以来不断抗争、从不屈服的反映。 对于这本书有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个是它的思想性,一个是他描写的内容及用语贴近农村生活,最后一个是书中充斥着大量关于身体敏感词汇及用语的现象。 首先我们谈谈思想性,小说第一章“受酷刑喊冤阎罗殿、遭欺瞒转世白蹄驴”是情节的序幕和开端,西门闹仅出现在此章。他的身世是被枪毙后在阎罗殿受审、遭酷刑申冤时喊出的:“在人世间三十余年,热爱劳动,勤俭持家,修桥补路,乐善好施……像我这样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大好人,竟被他们五花大绑着,推到桥头上,枪毙了!”没有犯死罪的人不应该枪毙。土地改革使耕者有其田,符合历史的必然要求。土改不是“暴力革命”,却以“群众运动”的方式进行。改革开放前的历次社会政治运动,对人的惩处,无需经过法律程序。土

莫言《生死疲劳》简介

莫言《生死疲劳》简介 莫言推荐《生死疲劳》 莫言表示,刚刚听到获奖的消息时感到十分惊讶,“因为我一直感觉诺贝尔文学奖离我非常遥远”。诺奖组委会说,全世界很多大学生会读他的作品,请他推荐一部。莫言推荐了今年在瑞典出版的《生死疲劳》,“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他说,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其次在本书中,他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小说中人跟动物之间可以自由地变化,通过动物的眼睛来观看中国最近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化”。此外,他在语言上也进行了探索试验,“力争用一种最自由、最没有局限的语言来表达我内心深处的想法。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文学探索、文学创作的一种比较完美、统一的结合。”该书初稿写作只用了43天时间,莫言说,这本书的创作是基于现实生活的,“我六七岁的时候,在我们学校旁边就有这样一个农民,他以个人的力量与公社化这个农民运动相对抗,一直坚持到最后。历史证明了他是正确的。这样一个人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却显得非常极端和另类,被很多人打骂,他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甚至跟自己的儿子、女儿都分道扬镳,但他依然没有屈服。我走上文学道路之后,觉得这个人物迟早会进入我的小说,所以这本小说写得非常快”。 《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

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的故事充满了吊诡和狂热,唏嘘和罹难。当转世为人的“大头儿”终于执著坚定地叙述时,我们看到了一条生气沛然的人与土地、生与死,苦难与慈悲的大河,流进了我们的心田。 在莫言对伟大古典小说呼应的那一刻,聆听到了“章回体”那最亲切熟悉的大音;莫言承受着生死疲劳的磨砺以及冤缠孽结,将中国人百感交集、庞杂喧哗的苦难经验化为纯美准确的诗篇,祈祷祖国庄严、宁静、祈望人类丰沛的生命祥和、自然。 《生死疲劳》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象用中国古典文学草蛇灰线的方式,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于土地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据莫言介绍,这部长达55万字的小说,由于构思成熟,他共用了43天的时间就写好了。“在写作中,我丢掉了电脑,重新拿起软毛笔,创作的激情从笔下汹涌而出。”由于小说写得快且长,莫言为此反而感到不安,怕因一时的疏忽而为文本带来瑕疵。生死疲

《生死疲劳》中的莫言形象

《生死疲劳》中的“莫言”形象 [摘要]作家莫言以自己为原型创造了许多少年儿童形象。在新作《生死疲劳》中, 作家又塑造了一个“莫言”形象。“莫言”形象的复杂性在于, 他既是以作家为原型的丰满人物形象, 在作品中起着补充故事情节、讲述故事进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同时又是故事的叙述者, 是作品中的第三种声音, 他的叙述使小说呈现出典型的复调型叙事特征。“莫言”的存在是作家为寻找新的叙述方式而做出的新的探索, 也是作家对少年生活的再次回望。 [关键词] 莫言; 《生死疲劳》; 人物形象 许多论者都注意到了莫言小说中的儿童形象和儿童视角, 以此来论证莫言的创作是对自己的童年、对故乡的回望。这些儿童形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大约七八岁, 他们性格内向而倔强, 孤独而善良, 相貌丑陋或智力愚钝, 无论在身体还是在精神上都处于饥渴之中。比如《透明的红萝卜》中的黑孩, 《枯河》中的小虎, 《拇指铐》中的阿义等。另外一类年龄大一些, 可归入“少年”的行列。他们相貌丑陋, 嘴馋腿溜, 油腔滑调, 喋喋不休, 特别喜欢凑热闹, 什么事情也别想落下他。作为在饥饿和孤独中长大的莫言, 这两类形象无疑都有他切身的体验。莫言的大哥在一篇散文中提到: “当年作为家中最不起眼的孩子——莫言, 因为吃不好, 吃不饱, 所以显得特别‘馋’。因为过早失学, 又爱看闲书, 所以显得特别‘懒’。因为长得不怎么样, 又老穿哥哥姐姐倒下的衣服, 所以显得特别‘丑’。莫言在个别长辈眼里是令人生厌的丑小鸭, 是前脚猫, 成不了才的东西。”[1] 莫言则说自己当年很早辍学放牛, 因为无人说话觉得异常寂寞, 为了寻找乐趣他学会了自言自语, 从此养成了乱说话的毛病。这样, 作家童年的寂寞、少年的多嘴好动都在小说人物身上得到了复现。 也许感到这种种追忆的不满足, 在新作长篇小说《生死疲劳》中, 作家又塑造了一个“莫言”的形象。作家和“莫言”有诸多相似之处: 出生时间相近, 性格相仿, 成年后职业都是作家。这样, 人物和作者之间的关系被作家用极其接近现实的叙述弄得虚虚实实, 似真似假。新时期小说中, 这种作家以真名进入作品的现象并不是首次, 先锋作家马原在《虚构》等小说中, 以真名“马原”进入小说并让他讲述故事、冒险、写作, “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 我写小说。”这种自报家门的举动混淆了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人物等以往小说清晰的界限, 使读者迷惑于似真似幻的故事情节中。而在《生死疲劳》中, 作家尽管也以真名进入作品, 但除了“莫言”给人造成似真似假的感觉外, 小说在整体上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流畅性、逼真性, 叙事上向中国古典小说看齐, 因此作家说:“《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2] 而且随着文学理论的普及和叙述学的兴起, 大多数读者已经能够分辨出作家和叙述者、人物之间的区别, 不会将“人物”完全等同于作家本人。但在具体的文本中, 叙述者、人物和作家之间的关系又不是截然分开的, 他们之间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联系, 这就增加了区分真实作者、叙述者和人物之间的难度。《生死疲劳》中, “莫言”形象的复杂性在于, 他是以作家为原型的人物, 同时又是故事的叙述者。 首先, “莫言”是作品中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小说自身虚构的特征决定了“莫言”与作家不可能完全同一, 只能是在以作家为原型的基础上, 渗入了小说中虚构的情境感和角色意识。如同作家所言: “任何一个作家——真正的作家, 都必然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编织故事, 而情感的经历比身体的经历更为重要[3] 。”叙事作品中人物有双重性特点: 行动元与角色。行动元决定着人物“做什么”, 而角色决定着人物“怎么做”。在《生死疲劳》中, 就行动元的功能来看, “莫言”在作品中起着补充丰富故事情节、讲述故事进程、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正是他这个“劣迹斑斑, 人见人厌, 但他却以为自己是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拉着蓝解放去看西门金龙和黄互助的浪漫情爱, 严重刺激了暗恋黄互助的蓝解放, 导致了后来蓝解放和西门金龙的精神癫狂; 又是他出点子让西门金龙和黄互助、蓝解放和黄合作同时

《生死疲劳》

忘不掉过去,就没有将来。 ——《生死疲劳》观后感 或许我应该读完整本书,但出于某些原因的考虑,还是待到哪日我心神能平静如水一般了,再去读那最后的结局。 莫言,如雷贯耳的名字,想必现在虽然不至于家喻户晓,但也离人人皆知不远了。 第一次接触莫言的作品还是在一四年高考前夕,是他的《生死疲劳》。一开篇,就被莫言那写实的语言紧紧地吸引住了。尤其是这段: “........他们用一杆装填了半葫芦火药,半碗铁豌豆的土枪,在距离我只有半尺的地方开火,轰隆一声巨响,将我的半个脑袋,打成了一滩血泥,涂抹在桥面上和桥下那一片冬瓜般大小的灰白卵石上......” 这稍许血腥但却十分形象的描写一下子让我沦陷了,因此,在那高考前夕宝贵的时间里,我用一上午的时间在看这本书。但那时的我可能还是带着些理智的,倒不如说是我还是年少轻狂定不下来的。但是不管是因为什么,我也就看了一个上午,我就停了下来继续我的复习。 现在再次捧起这本书,过去的一年还历历在目,就好像昨天发生的一般,但是已经都回不去了。 这本书的主角是个解放后的地主,解放后被人民“审判”后枪毙,在地府走了一遭后转生为畜的故事。我的爷爷辈是富农,我的祖父更是雄霸一方的地主,但是解放多年后,我家落得如此境地,其中种种我不用多言了。我不想多说我的爷爷怎么白手起家,怎么努力辛劳,我也不想说我的祖父如何拼死护住祖上的家产,征伐一方,因为那些都和我没关系了,至少现在我只是王利宏。 要说完全地释然是不可能的,我不止一次地想过,如果共产党失败了,国民党掌权了,我是不是会能过的比现在更好?当然这是不可能的,要不然纳粹都希望德国占领全世界,日极右希望太阳旗插满地球咯,更别说国名党掌权之后还能不能有我的出生。 《生死疲劳》的“驴折腾”和“牛犟劲”都写得极为沉重,西门驴最后被饥民一拥而上分食,死的可怖又无可奈何,西门牛最后竟然被自己的儿子蓝金龙活活打死,死的悲壮又宁死不屈。不过尽管已经沦为畜生道,但西门闹的灵魂旅程还是不乏一些轻松的岁月的,但那些仿佛丝毫减轻不了那些历史的厚重带来的压迫感。直到“猪撒欢”这一卷开始,西门闹在这轮回劫难中过得稍许快乐些。 一开始还以为自己的错觉,但打开目录一看,确实“猪撒欢”这一卷,的确要比前两卷要长得多。当许多年前被奉为圣旨般的“农民合作社”变成日后的“分田到户”;当全乡的最高领导人“最纯粹的”共产党人洪泰岳卸任;当单干了半辈子的老蓝脸终于能在太阳底下耕种他的一亩六分地时;当西门闹的儿子蓝金龙改姓西门并且劝劝收回他家的院子时;当那些被冤枉被扣上“高帽”的“坏人”们面对曾经举着柳条抽打他们的杨七跪地求打求原谅而哭笑不得时,一切好像都在说:只有勇敢面对现实的人才能走向未来,执著于过去的人只能淹没在历史的浪潮之中。 “狗精神”这一卷中,小说描写的视角从狗小四和蓝解放身上来回切换,用不同的视角,给我描述了那个年代人们的混乱。混乱的价值观、混乱的社会关系........似乎这一切混乱,都从西门闹的三个妻子混乱的出嫁就决定了。但这一卷最让我无法理解也无法认同的,是蓝解放的出轨。即使莫言已经在前文就做了铺垫,甚至直截了当地告诉我,那个半边脸黑半边脸蓝、一直游离于体制之外的蓝解放,会在四十岁的时候和一个二十出头宛若仙女下凡一般的庞春苗出轨!其实蓝解放和黄互助那违心的婚姻一开始,就为日后蓝解放的出轨,埋下了伏笔,只是我天真地认为,想蓝解放这样朴实的人,是不会做出那种事情了,可是我忘了一点,他抛弃妻子只为了所谓的爱情离家出走时,他已经是副县长了。但是端起手中的苦茶,轻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