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史前考古学(四)

史前考古学(四)

新石器时代考古

钱耀鹏教授

第一章新石器时代的综合理论研究

第一节新石器时代及其研究目标

第二节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与分区第三节考古学文化与史前社会研究

第一节新石器时代及其主要研究目标

目次

一、新石器时代基本特征的认识历程

二、新石器时代起始标志的意见分歧

三、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问题的分析

四、关于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研究目标

半坡遗址鸟瞰

一、新石器时代基本特征的认识历程

磨制石器、陶

器、农业、畜牧业

被视为新石器时代

的四大基本特征,

这种认识的形成经

历了较为漫长的过

程。近年,人工建

筑与纺织等也开始

被列入新石器时代

基本特征的范畴。半坡仰韶文化陶器布纹印痕

二、新石器时代起始标志的意见分歧

有关新石器时

代的起始标志,先

后形成了磨制石器

说、陶器说、农业

说等传统观点。最

近,又有学者提出

了居住建筑说这一

新认识,并一定程

度地支持了磨制石

器说。磨制石斧砍伐实验

三、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问题的分析

旧·新石器时

代过渡的突出表现,

首先在于居住方式

的根本性变革,斧、

锛、凿等木工类磨

制石器及长久性人

工建筑随之普遍出

现。而平原地带的

定居又引发了生产

实践活动的一系列

重大转变。

四、关于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研究目标

考古学的研究目标在于人类的行为特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则需要不同层级或各种阶段性研究目标的支持。

新石器时代的基础研究目标在于,文化特征与发展谱系的建立。而主要研究目标应在于,人地关系、居住方式变革、农业起源、城市起源,最终探讨人类的行为特点以及文明社会的形成历程。

第二节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与分区

目次

一、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区

三、分期、分区研究的意义

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

一、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期

中国新石器时代分期研究是以田野考古工作为基础的,大致经历了早期探索、初步形成和基本确立几个阶段,不同阶段上的分期结果不尽一致。

目前,一般把中国新石器时代划分为:

早期(初期),约公元前10000?前7000年;

中期(早期),约公元前7000?前5000年;

晚期(中期),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

龙山时代(晚期),约公元前3000?前2000年。

二、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分区

新石器时代

文化分区研究也

是以田野考古工

作为基础的,同

样经历了早期探

索、初步形成、

确立发展等几个

阶段。在不同阶

段上,分区研究

的结果及深入程

度有所区别。中国新石器时代经济文化区

三、分期、分区研究的意义

新石器时代的分期与分区,在考古学及历史研究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有利于文化发展谱系亦即时空框架的建立,为各种理论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

其次,能够充分展现人地关系以及文化的复杂性与不平衡性、多样性与互补性。

最后,能够比较客观地揭示中国新石器文化多元及相互作用的发展特点,进而揭示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特点。

第三节考古学文化与社会历史研究

目次

一、考古学文化的涵义与特点

二、人类共同体的涵义与特点

三、聚落·文化与社会历史研究

四、关于民族考古学的思考

河南邓州八里岗仰韶文化房址

一、考古学文化的涵义与特点

所谓考古学文化,就是用以表示,属于同一时代、集中于一定地域、且具共同特征的物质遗存共同体的。由于自然环境是考古学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及首要原因,所以考古学文化集中揭示的是,自然环境色彩浓厚的区域文化。

二、人类共同体的涵义与特点

人类共同体,就是用来表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各种社会性群体及其组织结构形式,可分血缘性和政权型两大类。

人类共同体及其文化的核心,在于血缘情感或者政权法理关系的认同感,并不取决于其他各种物质文化内容。

三、聚落·文化与社会历史研究

考古学文化与人

类共同体概念不同,

但其间却存在着有效

的联结点——聚落。

现代村落

无论如何,聚落都是

相对独立且不可再分

的基本单元。通过聚

落形态研究,还是能

够从宏观性和长时段

性方面,一定程度地

揭示出人类社会共同

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四、关于民族考古学的思考

在古代历史研究中,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无论如何理解民族考古学,都不能忽视考古资料在民族问题研究方面的模糊性与局限性。

在古文献记载中,核心族群与政权名称的重合现象甚为普遍,但一个政权中往往还包括许多非核心族群,因而不能忽视两者的重合性及差异性而相互取代。

第二章史前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目次

第一节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探索

第二节中国史前农业的起源研究

第三节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历程与特点

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前

第一节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探索

目次

一、农业起源原因问题的探索

二、关于农业起源地区与时间

三、农业起源的条件与判断标准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一、农业起源原因问题的探索

在史前农业研究

方面,农业的起源原

因一直受到人们的关

注,并先后形成了环

境决定说、人口压力

说和文化自然进化说

等主要观点。在我们

看来,农业起源的原

因不是单一的,但最

直接的原因却应是食

物储藏。

二、关于农业起源地区与时间

西亚和中东、中美洲及东亚等都是相对独立的农业革命中心。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时间很可能在12000年前

后。尔后才

是粟(中国

北方)小麦

(西亚)、及

玉米(中美

洲)等代表

性作物,发

生于9000 年前后。

超星-尔雅-考古与人类-高蒙河-复旦大学

1.1 1 考古的范围必须限定与什么有关系 A、古生物 B、建筑 C、人 D、史前动物 我的答案:C 2 下列关于考古学家应具备的素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对考古学科发展历史有基本了解 B、应是方法论专家 C、具有发掘和整理的技术 D、不用具备行政管理能力 我的答案:D 3 发掘品科学性强于传世品 我的答案:√ 4 考古就是挖墓 我的答案:× 5 考古文物的安保等级与文物挖掘的重要程度有关 我的答案:√ 1.2 1 下列哪项不属于三大考古文物发现 A、甲骨文 B、十三陵 C、敦煌莫高窟 D、汉晋简牍 我的答案:B 2 三大文物的发现填补了文献记载缺失的不足 我的答案:√ 1.3 1 人们在获取文物后要经过几个步骤,下列哪个不是?() A、断代 B、辨伪 C、定级

我的答案:A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区别学科的标准 A、研究方法 B、研究对象 C、研究意义 D、研究目的 我的答案:C 3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已全部找回 我的答案:× 4 考古学是通过科学发掘手段获取研究资料的一门学科 我的答案:√ 1.4 1 下列不属于遗迹的是 A、房子 B、道路 C、运河 D、手镯 我的答案:D 2 下列不是考古学的功能的是 A、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B、了解人与人的关系 C、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 D、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 我的答案:C 3 历史时期与史前时期以有无文字来区分 我的答案:√ 4 考古的发现的神圣目标不是珍贵的古代信息而是精美的器物我的答案:× 1.5 1 传统的考古学研究对象下限是什么 A、宋 B、元 C、明

我的答案:C 2 下列不属于遗物的是 A、生产工具 B、建筑物 C、生活用品 D、礼仪用具 我的答案:B 3 下列关于考古的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底下 B、在土地下 C、暴露在空气中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4 考古学学科的核心结构不包括 A、史前考古学 B、田野考古学 C、露天考古学 D、历史考古学 我的答案:C 5 三代考古学属于史前考古学 我的答案:× 6 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标志是看打制石器还是磨制石器 我的答案:√ 1.6 1 根据获取遗存的方法,考古学的学科结构和分支可以划分三类,下列哪个不是。 A、田野考古学 B、水下考古学 C、航空考古学 D、海洋考古学 我的答案:D 2 考古学的学科结构和分支,根据获取信息的方法可以划分为实验考古学、科技考古学、民族考古学和航空考古学 我的答案:× 1.7

文化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

文化人类学期末复习资料 选择、填空、名词解释 1、文化人类学的三大支柱: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 2、体质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家有时也叫生物人类学家。体质人类学研究人的生物性:如人类的起源及演化的过程、灵长类动物的行为与适应、现代人类种族的体质差异、形成因素等等。于是体质人类学就分为两个主要的领域:一是古人类学;二是今人类学。 3、田野调查法:也称为田野工作,是一种对一个社会及其生活方式亲身从事的长期性的调查和体会工作。是文化人类学家了解人类行为和收集文化资料最常采用的基本方法。 4、参与式观察:指研究者生活于他所研究的人群之中,参加他们的社会生活,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 5、亲属称谓制度:人类的亲属关系表现在语言里就是人类学上所说的亲属称谓制度,这是社会文化中用来标明亲属关系的一套称呼系统。 6、泰勒: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是古典进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人类学之父,他是大学教坛上讲授人类学的第一人。代表作《原始文化》的出版标志着人类学的开始。 7、文化(泰勒):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8、泰勒认为宗教的发展:泛灵论(万物有灵论)、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精灵崇拜、多神崇拜、一神信仰。 9、泰勒提出泛灵信仰。 10、摩尔根:美国杰出的人类学家,1877年《古代社会》问世。摩尔根的社会进化观点把社会分为三个阶段:蒙昧社会、野蛮社会、文明社会。 11、摩尔根认为社会的五个进化过程: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国家。 12、博厄斯:美国民族学之父,代表作有《种族:语言和文化》、《原始艺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等。主要观点是文化相对论。 13、文化相对论:强调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特点,有自己的个性,在过去、现在、将来,任何文化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即任何一个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各个文化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一切标准都是相对的。 14、文化相对论理论:博厄斯认为,各民族文化的价值是平等的,不能用高低等级加以划分。因此,评价一种文化的价值,不能以自己的文化为标准。不同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价值和功能,任何一种文化只能从该文化的内部去研究、去理解。 15、马格丽特米德:《来自南海》三部曲:《萨摩亚人的成年》(1928)、《新几内亚儿童的成长》(1930)、《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1935) 16、本尼迪克特:代表著作是《文化模式》(1934)、《菊与刀》 17、马林诺夫斯基:英国社会人类学家,经验功能主义的代表人之一,田野调查方法提出第一人。代表著作有《澳大利亚的土著家族》、《西太平洋的航海者》、《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俗》 18、《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作者马林诺夫斯基,1922年出版,本书主要描述

尔雅通识课考古与人类答案

什么是考古学(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考古的范围必须限定与什么有关系 A、古生物 B、建筑 C、人 D、史前动物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2 下列关于考古学家应具备的素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对考古学科发展历史有基本了解 B、应是方法论专家 C、具有发掘和整理的技术 D、不用具备行政管理能力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3 发掘品科学性强于传世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4 考古就是挖墓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考古文物的安保等级与文物挖掘的重要程度有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什么是考古学(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下列哪项不属于三大考古文物发现 A、甲骨文 B、十三陵 C、敦煌莫高窟 D、汉晋简牍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50.0分 2 三大文物的发现填补了文献记载缺失的不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什么是考古学(三)已完成成绩:75.0分 1 人们在获取文物后要经过几个步骤,下列哪个不是?() A、断代 B、辨伪 C、定级 D、修复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区别学科的标准 A、研究方法 B、研究对象 C、研究意义 D、研究目的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D 得分:0.0分 3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已全部找回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考古学是通过科学发掘手段获取研究资料的一门学科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什么是考古学(四)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下列不属于遗迹的是 A、房子 B、道路 C、运河 D、手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下列不是考古学的功能的是 A、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B、了解人与人的关系 C、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 D、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历史时期与史前时期以有无文字来区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考古的发现的神圣目标不是珍贵的古代信息而是精美的器物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什么是考古学(五)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传统的考古学研究对象下限是什么 A、宋 B、元 C、明 D、清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16.7分 2 下列不属于遗物的是 A、生产工具 B、建筑物 C、生活用品 D、礼仪用具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16.7分 3 下列关于考古的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底下 B、在土地下 C、暴露在空气中 D、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16.7分 4 考古学学科的核心结构不包括 A、史前考古学 B、田野考古学 C、露天考古学 D、历史考古学

考古学专业学生实习报告总结

考古学专业学生实习报告总结 老师常说,考古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看来这不仅体现在它的不可逆性,还体现在,渺小的我们有限的力量,终究难以琢磨透彻千百年前古人的心思。12 月中旬之后,田野工作基本结束,大家都纷纷转入了室内。但忙碌的老师们依旧穿梭于田野和室内之间,带着技工师傅们一起坚持不懈地对遗迹性质进行着判断。有时回田野中再度确认遗迹现象时,看到老师们坐在地里,看着眼前连成片的探方,商讨着它们的性质时,我突然间感到了考古人的孤勇。那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心,只为了探寻清楚历史的真相。这是多么充满热忱的赤子之心。 周原是我考古实习的第一个工地,在此之前作为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我,接触的文物大多在富丽堂皇的博物馆中,静静的立在聚光灯下,依靠花样繁多的辅助展品,试图向世人诉说自己背后的故事。而这次工地的实习,让我在它们被使用过,生活过的地方,在时间和泥土下,感受了他们最初的面貌。印象最深的是在F2 的灶中清理出那件鬲的时候,周围的泥土仿佛在清理出它的那一刻有了生命,两三千年前有一户人家,在灶台边忙忙碌碌,它躺在那里,仿

佛沉睡了千年,等待我们将它唤醒。 在周原发掘数月,也不免开始有了思古之幽情,看到破碎的瓦片、扰动的夯土不仅也感叹古人何曾想过他们的万千宫室都作了土,或许他们还在幻想着王权富贵子子孙孙永所用,可是经历了千年的变迁,繁华的都城变成了寂静的村庄,一切都是尘归尘、土归土。某些西周贵族尚且经不住岁月洗礼,消失在历史长河里,我们普通人恐怕更是如此。若干年后我们也一样消失于这个世上,不过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有限地生命中给世界留下一点亮色,也不辜负我们来着世界一遭。看着这一千八百多页的报告,本来暗暗发誓一定要写出来千言万语的后记,一定要记录实习的点点滴滴,一定要吐槽工地的酸甜苦辣,一定要抱怨修改报告工程浩大,但却一直删删改改,数次清零,不知道从何说起。所有周原实习的辛苦似乎一扫而光,只留下美好静静回忆。说实话,在此时我内心没有波澜壮阔,因为我觉得周原的生活非常使人静心,值得花更多地时间去思考和回味。 在周原,我们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耕耘来翻阅这本无字地书,同时也将自己谱写进70多年周原考古的书册之中。穿梭其间的不是一个虚拟的自我代入的幻影,而是真实的站立着的实体。我们在周原的里散发出的主人翁意识

中国史前考古大发现

中国史前考古大发现 考古发现的重大突破:考古发现中国史前最大古城。关于中国史前考古大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史前考古大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史前考古大发现之史前石峁古城遗址 2013新年伊始,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按往年惯例,在京发布了刚刚过去的2012年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其中陕西神木发现的史前石峁古城遗址,赫然在列。 在这之前我就预测到石峁古城会入选,这不但是我近来没少从央视等媒体看到石峁古城的报道,更主要的是我曾去实地学习考察过,还曾在专家座谈会上用“震惊”之类的词语,形容过我的观后感。 中国史前考古大发现之惊人之处 石峁古城究竟以什么样的发现让我“震惊”之至呢?首先是三个字:面积大!大到什么程度?比较一下就清楚了:此前中国发现的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史前大型古城,像山西襄汾陶寺古城和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面积分别约为280万和300万平方米。这般量级的古城,常被考古界当做史前时代区域性中心聚落甚至国家都城来认识和研究,堪称标示中国文明起源的代表性古城,有的还被形容为“中华第一城”。但它们与面积大达420万平方米的石峁古城相比,又是小巫见大巫了。我过去上课向学生介绍良渚古城时,曾形容它有4个故宫那

么大,同学们听得不免啧啧称奇。而石峁古城却有6个故宫面积那么大,相当于大约600个足球场。 石峁古城之大还只是它令人震惊的一个方面,另外,它的石砌城墙之高、结构之复杂、构筑技术之先进、布局和结构之清晰和完整、保存状况之好,也都算得上中国目前业已发现的史前古城之最。譬如布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这三个由小到大的重圈,构成了三重城墙相套的“城中城”格局。再譬如,石峁古城的建筑材料几乎都用石头垒砌,因山势而建,具有中国北方高原地带特点,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流域多在平原或丘陵地带兴建古城以及多用土堆筑城墙明显有别。还有就是,历来史前城址考古都很难发现城门,可在石峁古城却几乎完整地清理了出来。这不仅是迄今为止考古发掘的最早石城门,而且其结构异常复杂,为研究我国城门建筑史提供了珍贵资料,乃至于一向严谨的考古学家都难抑兴奋,说它足以称为“华夏第一门”了。 说起来,我国史前古城的发现和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引起足够关注。但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考古界逐步开展中国早期文明研究之后,像文字、铜器、城址等最能标示文明起源基本要素的考古发现便逐步增多。目前全国各地迄已发现的史前城址,粗算已不下百余处,其中几万到几十万平方米的史前城址,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年代早的可到距今五千多年的仰韶时代,晚些的像龙山时代中晚期石卯这样的古城也距今4000多年,即接近夏代了。这样一来,我国城市史不但有了更早、更长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并且与世界其他早期文明国家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考古学方法论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田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从事田野考古的基本方法。 1、基本理论:考古地层学、类型学、聚落考古学 2、基本方法:考古调查的基本方法、考古发掘的基本方法、室内整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一、地层学定义 所谓考古地层学,就是研究文化遗存堆积关系的学说。指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内诸遗存堆积层次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学说。它们有一共同的认识,就是遗址是由不同层次的堆积由早到晚渐次堆积而成,而不是无规律,杂乱无章。我们只要按照由晚到早的次序逐一揭露这些堆积,才能弄清与这些堆积相关连的诸遗迹、遗物的相对早晚关系。据之而重建已消失的各时期的古代生活图景。 二、地层学的基本内容 1、遗址中的文化层堆积层次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堆积形成的。即从相对年代而言是有先后之别的。 A、叠压关系 一个堆积层积压于另一个堆积层的现象叫“叠压”。根据大面积的地层叠压,可以肯定下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一定早于上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 叠压关系又可区分为直接叠压关系和间接叠压关系两种情况。 直接叠压关系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的直接重叠。 间接叠压关系表示的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并不直接重叠,而是 经过第三者的过渡而间接发生关系。如A叠压B,B叠压C,A和C之间就形成一种间接叠压关系,A必晚于C。在实际的考古学研究中,间接叠压关系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层位关系的研究之中。 B、倒装地层。应当注意,有时在破坏原生文化层堆积过程中会形成再生的“倒装地层”。如在坡度较大的或断崖陡壁地带,高处原有的多层地层堆积,因雨水冲刷或人工大面积堆土而逐次破坏移向低处。虽然形成下层早,上层晚的堆积层次,但包含物的实际年代却是下层晚,上层早。 2、遗迹和遗迹堆积的形成是和一定的地层面相联系的。

浅议水下考古

浅议水下考古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我国考古学中的水下考古,它是不同于陆地考古的另一分支。如今海洋权益的争夺备受关注,海下考古也会在这个大背景下蓬勃发展。文中涉及水下考古的人文历史、发展过程、考古实例及未来展望。 关键词:水下考古,南海一号,考古学,考古价值,沉船。 众所周知,考古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实物,是人类生活的遗存。这些遗物,遍布在人类生活的各个地方。通常映入我们的眼帘的,是陆地上的考古发掘工作。看着考古学家辛勤工作在工地,细心挖掘每一个土方,未免对他们的工作心生敬仰。最近,国家发生着两个重大新闻,一是神州九号飞天成功,其次是蛟龙号潜水器在南海下潜到7000米的新深度。人们的视线被天上地下来回带动。不禁使我思考,对于断断续续映入我们生活的水下考古,其前世今生是如何发展,又取得了如何的成绩? 我国是个陆地大国,又是个海洋大国。从拥有海洋资源的绝对数量来看,的确可以这样说: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陆地上的考古学发展得有声有色,而这么长的海岸线和如此大的领海,其间,必然暗藏着巨大地可待开发的考古资源。因为西部面临喜马拉雅山脉的天然阻隔,历史上与外界交流最为有名的便是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海路。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大明帝国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世。明代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和明代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他更早狄亚士57年远赴非洲。 海路中的郑和下西洋只是与外国海上交流的一个特例,历史上还有无数次这样大大小小的来往交流,所以,沉船是不可避免的,船上的瓷器、陶器、玉石等等,也随之沉眠千年于海底。 一、发展历程 西方成熟发展的海洋考古技术传入我国的80年代中期以前,在沿海地区淤积成陆的古海湾、古河道以及沿海地中发现了一批古代沉船遗存,成为环中国海洋考古发现与研究的重要基础。这些工作有,1956年,山东梁山县宋金河故道发现一艘明代兵船;同年,考古工作者

考古学名词解释

1.考古学:是主要根据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其社会的状况并进而解析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背景原因和规律的一门科学。考古学属于广义历史学的一部分与文献历史学共同承担着研究人类历史的任务。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由于它是以研究人类的文化和社会为目的,故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又由于获取和研究这些遗迹和遗物需要利用纤中自然科学的技术手段,而通过这些遗存解释过去人们的意识行为以及社会状况还需要运用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因此,考古学属于最大的一个交叉学科。考古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考古层位学和考古类型学分别来自地质学的地层学和生物学的分类学。其基本的研究步骤为:考古调查、考古发掘、调查发掘所获田野资料的整理,各种标本测试分析,编写考古调查或发掘报告、进行专题研究或综合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或专著。考古学可分为多个分支学科。如根据其研究的物质遗存的时代特征可分为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青铜时代考古、铁器时代考古、近代考古等;根据其研究的地域可分为欧洲考古、美洲考古、东亚考古、地中海考古等;根据其研究的国度可分为埃及考古、印度考古、中国考古等;根据其研究的领域和方法可分为田野考古、环境考古、农业考古、冶金考古、动物考古、社会考古、认知考古、航空考古、水下考古等。考古学并非只是研究过去的学问。它还可以通过研究阐述人类所走过的道路、所积累的历史经验,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提供历史经验的借鉴参考。例如,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同文化和观之间的相互交流、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保护人类文的保护等。 2.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考古学是一门涉及面极广的科学,与其他许多学科都有关系,必须得到这些学科的支持和协助,才能完成各项研究任务。与考古学有关的学科,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三大方面。①在自然科学方面,自然地理学、地质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主要是协助研究遗址所在地区的地史和天然资源,从各个方面复原当时的自然环境。生物学(动物学和植物学)和体质人类学,主要是用以鉴定发掘出土的植物遗存、动物和人类的骨骸,并判定它们的年代。物理学和化学则应用于对遗迹的勘探,对遗物成份和性质的分析,并测定它们的年代。②在工程技术科学方面,建筑学和土木工程学应用于对遗址的发掘、测量、制图,对发掘出来的遗迹进行复原或在现场加以保存等。采矿冶金学、陶瓷学和染织学应用于对工场址、矿址、窑址等遗迹的考察,对铜器、铁器、陶瓷器、玻璃器、纺织品等遗物的分析和研究。造船学则专门应用于对发掘出来的造船工场遗址和船舶的遗物进行考察和研究。③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等,都是分别就遗迹和遗物所提供的有关各该学科的资料,进行研究和解释。美术史学和建筑史学主要是研究发掘出来的美术品和各种建筑物遗存,就其样式、风格、年代、建筑技术以及保存方面的问题,作出判断和说明。历史学除了为发掘出来的种种遗迹和遗物提供文献上的解释并帮助判断它们的年代以外,还广泛地就古代的政治组织、社会结构、经济制度以及涉及精神文化方面的各种问题提供文献上的资料,作出详细的说明,以补考古学在这些方面的欠缺和不足。 3.遗物:指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可移动的古代遗存,包括各种生产工具、武器、日用器具及装饰品等。也包括墓葬的随葬品和墓中的画像石、画像砖及石刻、封泥、墓志、买地券、甲骨、简牍、石经、纺织品、钱币、度量衡器等。遗物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因而它们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当时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情况。由于地域、时代与民族的不同,各种遗物的用材(石、木、陶、金属──青铜与铁等)、制作方法及其形制、风格亦各不相同,在当时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考古学对人类所遗留下来的各种遗物的研究,不应仅限于类别、类型的研究及年代的鉴定和用途的确定,而是要通过对遗物的研究去了解人类古代社会的社会生活、生产技术水平及文化面貌。 4.文物: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

考古人类学复习资料

考古学研究 选择、填空、判断: 19世纪末日本学者从中国古代吕大临《考古图》的书名得到启发,译名考古学 英国考古学家皮戈特将考古学定义为一门研究垃圾的科学 总体而言,考古学可以分为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两段 我国的历史考古学始于秦汉 中国考古学之父是李济 当代科学考古学的目标大致分为三个方面:研究文化历史、重建人类的生活方式和阐明社会演变的规律 认识人类古老性的三个阶段:神学或神话解释阶段、哲学解释阶段和科学解释阶段 均变论的代表人物:赫顿、赖尔,而赖尔的著作《地质学原理》是均变论与灾变论的斗争转折点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出版,为人类古老性的确立扫除了最后的障碍 1784年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对其庄园内土墩的发掘是考古学史上的第一次科学发掘 金石学到宋代达到鼎盛期 金石学的基本功能:考订、文章、艺术 创造出一种不求助文字记载的年代学方法是考古学区别于古物学的主要标志之一 丹麦哥本哈根国家博物馆馆长汤姆森的著作《北方考古指南》确立了三期论,汤姆森的三期论核心定义立足于切割工具与武器,并从墓葬和窖藏这些封闭状态出土器物的共生关系来建立相对的年代早晚 沃尔塞于1849年出版的《丹麦远古古物》为三期论提供了考古学实物证据 石器时代被英国史前学家卢伯克爵士分为新、旧石器时代 类型学代表人物:汤姆森、皮特?里弗斯、约翰?伊文思、蒙特柳斯、弗林德斯?皮特里爵士,其中英国埃及学家弗林德斯?皮特里爵士创立了序列断代法,英国考古学家惠勒爵士发明了著名的布方系统,称为惠勒的方格 原生堆积:未受重大扰动的堆积,次生堆积:堆积的地层受到水流的搬运的堆积 埃及的重大考古发现:罗塞达碑、书吏坐像、图坦卡蒙陵墓,罗塞达碑的文字解读最后由法国学者商博良完成,英国埃及学家皮特里为埃及考古学带来科学方法论变革,赖斯纳对赫特普赫若斯陵墓以及卡特对图坦卡蒙陵墓的发掘标志埃及考古学最后的成熟 对玛雅遗址的科学研究始于1883年英国学者艾尔弗雷德?莫兹利 1903年刘鹗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研究甲骨文的著作《铁云藏龟》 世界考古学转向的三个原因:欧洲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欧洲19世纪下半叶的工业化发展导致的地下文物大量出土、人文地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 考古学研究转向对民族和人类群体的研究与德国考古学家古斯塔夫?科西纳的工作有关,古斯塔夫?科西纳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考古学文化概念的人,也是第一个用考古学文化来研究区域文化历史的人 真正将考古学文化概念普及的是英国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 文化历史考古学最重要的分析概念或单位是考古学文化 丹尼尔的世界考古学的四个重要变化:史前考古学成为世界性的学科;美洲考古学空前繁荣;科学技术方法成为考古学家的辅助手段,并且成绩不俗;原始时期和历史时期的考古学得到发展和确立,历史学和考古学受益匪浅 美国化学家威拉德?利比发明并于1949年公布了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技术(简称碳十四方法)

尔雅通识课考古与人类答案教案资料

尔雅通识课考古与人 类答案

什么是考古学(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考古的范围必须限定与什么有关系 A、古生物 B、建筑 C、人 D、史前动物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2 下列关于考古学家应具备的素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对考古学科发展历史有基本了解 B、应是方法论专家 C、具有发掘和整理的技术 D、不用具备行政管理能力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3 发掘品科学性强于传世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4 考古就是挖墓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考古文物的安保等级与文物挖掘的重要程度有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什么是考古学(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下列哪项不属于三大考古文物发现 A、甲骨文 B、十三陵 C、敦煌莫高窟 D、汉晋简牍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得分:50.0分 2 三大文物的发现填补了文献记载缺失的不足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50.0分 什么是考古学(三)已完成成绩:75.0分 1 人们在获取文物后要经过几个步骤,下列哪个不是?() A、断代

C、定级 D、修复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区别学科的标准 A、研究方法 B、研究对象 C、研究意义 D、研究目的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D 得分:0.0分 3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已全部找回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考古学是通过科学发掘手段获取研究资料的一门学科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什么是考古学(四)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下列不属于遗迹的是 A、房子 B、道路 C、运河 D、手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得分:25.0分 2 下列不是考古学的功能的是 A、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 B、了解人与人的关系 C、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 D、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历史时期与史前时期以有无文字来区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考古的发现的神圣目标不是珍贵的古代信息而是精美的器物正确答案:×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什么是考古学(五)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传统的考古学研究对象下限是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系考古学专业汉唐考古方向朱岩石老师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系考古学专业汉唐考古方向朱岩石老师考博真题导师 分数线内部资料 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院系(招生人数) 专业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 204考古系(5)060100 考古学 (5) 03汉唐考古朱岩石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1004德语、1005法语选一 ②2075中国考古学通论 ③3142汉唐考古 二、导师介绍 朱岩石,考古系硕士生导师,1962年8月出生于北京市西城区。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汉唐研究室主任、邺城考古队队长。兼任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汉唐考古学、东亚历史考古学。主要代表作:《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科学出版社,2003年。《东魏北齐邺南城内城之研究》、《汉唐之间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文物出版社2003年10月。《邺城遗址赵彭城东魏北齐佛寺遗迹发掘与研究》,《历史与文化特集-东亚地区六至七世纪佛寺塔基考古学研究论集》(日文),日本东北学院大学,2006年3月。《论邺城皇家园林的功能及其意义》(日文),发表于《国学院大学大学院纪要》1997年第29辑等。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三、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

史前考古学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史前考古学(上)——旧石器时代考古 课程性质:考古专业必修课。 教学对象:考古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在《中国考古学通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史前考古研究方法,了解史前时期早期(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基础知识、研究成果与动态,使学生初步基本具备从事史前考古研究的能力。 课时安排:每周2学时,共36学时。 主讲教师:张宏彦 第一章史前考古学方法论 第一节史前考古学及研究对象 一、“史前”与史前考古学 二、史前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一)遗物 (二)遗迹 (三)遗址 第二节史前考古年代学 一、第四纪地层学 (一)第四纪地质学与史前考古的关系 (二)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及地质年代 (三)第四纪地层堆积 二、生物地层学 (一)古生物化石在考古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我国常见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 (三)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演化与地层年代的判定 三、考古地层学 (一)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二)文化层形成的原理 (三)文化层的划分与地层关系

第三节史前考古埋藏学 一、何谓埋藏学 二、影响埋藏的因素 三、埋藏类型及判别 (一)原地埋藏类型 (二)搬运埋藏类型 (三)特殊埋藏类型 四、史前文化遗存的埋藏规律 (一)史前人类对居住地选择的条件 (二)史前文化遗存的埋藏规律 第四节史前考古学分期与分区 一、中国史前考古的分期 (一)旧石器时代考古分期 (二)新石器时代考古分期 二、中国史前文化的分区 (一)文化与文化区 (二)史前文化区系研究历程 (三)中国史前文化的分区 思考题: 1. 解释“史前时期”与“史前考古”。 2. 如何依据第四纪地层判别古文化遗存的相对年代? 3. 简述生物地层学方法。 4. 特殊埋藏类型是如何形成的? 5. 简述史前人类对居住地选择的条件。 建议阅读论著: 1. 陈星灿:《中国史前考古学史研究》,三联书店,1997年。 2. 阅俞旦初:《二十世纪初年西方近代考古学思想在中国的介绍和影响》,《考古与文物》1983年4期。

田野考古规程

有关修订《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的说明 一 现行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在全面分析研究当时考古学的现状、学术发展方向以及学科环境的基础上制定的,1984年5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布试行。《规程》自颁布以来,得到普遍和认真的执行,对整齐各地田野考古工作的质量,总体提升中国考古学的田野考古水平,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20年来,中国考古学得到极大发展,学科所处的客观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需要颁发执行一部适应新形势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有鉴于此,国家文物局研究决定对原《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进行修订,于2002年组织了《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修订完善的前期研究》,进而于2005年春,将修订《规程》任务正式下达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自接到国家文物局项目委托书即日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立即组织力量,启动项目。根据计划,整个项目将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自接到委托书后至2005年9月,我们即组织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教师为主的相关人员对原《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及相关国家政策法规、有关田野考古工作规程修订完善的研究成果进行认真研讨,根据学科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从不同角度提出修改建议。在综合大家意见,并参考国外有关田野考古操作规程或操作手册的基础上,于2006年初形成《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正式条文部分的修订稿。 第二阶段,2006年1月至7月,将《规程》正文修订稿送国内各主要考古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广泛征求意见,同时报国家文物局审查。 第三阶段,在对《规程》正文修订稿广泛征求意见的同时,我们开始编写规程附录,至2007年暑期完成。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以下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1992年4月30日国务院批准,1992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令第二号发布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7号 4,《考古发掘管理办法》(报审稿),国家文物局 5,《田野考古奖励办法》,国家文物局 6,《优秀考古报告奖评奖励办法》,国家文物局 7,《田野考古学概论》,北京大学课程讲义 8,《田野考古学》,于海广等,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 9,《田野考古工作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 10,《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克林.伦福如等著,(中译)文物出版社2004年 11,《地下文物发掘调查手册》,日本文化厅文物保护部,(中译),文物出版社1989年 12,《考古学调查研究ハンドブックス》,雄山阁出版株式会社,1984年(《考古学调

水中环境与考古潜水

我对水中环境与考古潜水的认识 海洋考古学是调查、发掘和研究古代人类从事海洋活动之文化遗存的考古学分支科学,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水下考古除发掘水下的古代遗址、打捞沉船和水下文物外,还研究古代造船术、航海术、海上交通和贸易等。水下考古学又是一门边缘学科,需要诸多相关学科的技术支持,如海洋勘探技术、潜水工程技术等。 自19世纪中叶近代考古学发生以后,随着瑞士湖上居址的确认,并进行了水下古代遗迹的科学调查和发掘,标志着水下考古学的确立。潜入水下进行调查和发掘工作,成为考古学家的一个梦想。160年前英国的郭蒙贝西发明的从水上接帮浦运送空气的机械潜水,也就是头盔式潜水。1924年开始使用玻璃做潜水镜,并利用帮浦从水面上吸取空气的“面罩式潜水器”。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发了一种特殊军事用的“空气罩潜水器”,采用的是密闭循环式,并有空气瓶的装置。到了1943年法国海军发明了开放式“空气潜水器”,它可以根据潜水深度和潜水者的要求,把储气瓶内的高压空气经自动供气装置进行调节后供潜水者呼吸,这类装置也是目前潜水的最佳装置。1960年美国考古学家乔治·巴斯应邀对土耳其格里多亚角海域的公元7世纪拜占庭时期沉船遗址进行调查和发掘,由此开始了第一次的考古学家将考古方法应用于水下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开创性地在水下实践了考古学方法,是水下考古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随着海洋考古的发展,潜水这种运动形式,也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潜水分为浮潜(潜水者能屏息的时间里潜泳或利用呼吸管浮于水面潜泳)和深潜(潜水者背负氧气筒,藉筒内氧气呼吸,长时间潜水的方法)。 潜水员下水时穿戴和佩挂的全部装具,有重装式和轻装式两种。重装式有头盔、输气管、通信电缆、电话、潜水衣、压铅和铅底潜水鞋等;轻装式有面罩、输气管、通信电缆、电话、应急气瓶、潜水衣、腰铅、靴和脚蹼等。使用重装潜水装具在水中工作时必须脚踏水底或实物,或手抓缆索,不能悬浮工作,并且放漂(即在水底因潜水服中气体过多,失去控制而突然急速上升)的危险性大,所以重装潜水装具已逐渐被轻装式取代。自携式潜水装具主要是指以自携式供气调节器作为呼吸装置,配用湿式或干式潜水保暖服作为防护服装的潜水装置。它的特点是:重量轻,携带方便;排水量小,需压重物轻;浮力近于中性,水下活动灵活,受体位变化影响小;可着脚蹼在水下潜泳。 面镜、呼吸管、脚蹼被称为潜水时的三宝。在水里看清事物,必需在眼睛的前方有一空气介质,面镜就有这样的功能。呼吸管则可满足你既可轻松地浮在水面又能呼吸观察水下的景物。脚蹼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使人在水中保持稳定,双手能从事其他工作。在水肺潜水装具中,气瓶用于储存大量空气。呼吸调节器的设计是根据周围环境的压力面调节出该深度所需的空气浓度。调节器包括两级减压装置,第一级连接气瓶头,先将瓶内的高压空气做第一次减压,经过中压软管输送到第二级减压部分,减到适合潜水者吸入的压力吸入体内。浮力调节系统是潜水技巧的重要环节。在潜水时,学习在水面和水底控制浮力大小是非常重要的。在水面休息时,正浮力能节省体力,而在水底时,大部分时间需要维持在中性浮力才能使你轻松自由地在水中遨游,保持良好的能见度。潜水员可以通过配重、浮力调整装置和呼吸的深浅来调整浮力的大小。 潜水运动有特殊的要求:在潜水过程中要有潜伴陪同,并且潜水前需制定考古潜水计划,对潜水工作在人员、深度、时间、潜水间隔、减压站停留时间等方面的安全而有效的安排。潜水减压表是制定潜水计划的根本依据。潜水减压方案是潜水员完成水下作业任务后上升减压的依据,它直接关系着潜水员的安全与潜水作业效率,因而各国都根据本国潜水员的身体条件以及所处海域、海况特点,制订出各自的潜水减压表,而且每隔数年修订颁布一次。常规空气潜水深度一般限于60m以浅。根据潜水员上升减压时减压方法的不同,分水下阶段减

西北大学史前考古学思考题

西北大学史前考古学思 考题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史前考古课程习题 一、史前考古学(上)思考题 1. 解释“史前时期”与“史前考古”。 2. 如何依据第四纪地层判别古文化遗存的相对年代 3. 简述生物地层学方法。 4. 特殊埋藏类型是如何形成的 5. 简述史前人类对居住地选择的条件。 6. 简述环境考古学的理论。 7. 如何利用动物化石复原古生态环境 8. 简述孢粉分析法。 9. 简述史前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0. 简述考古学研究对古环境研究的作用。 11. 简述体质人类学与史前考古学的关系。 12. 简述学术界对腊玛古猿系统位置的看法。 13. 简述直立人体质发展的不平衡性。 14. 简述“单中心论”和“多中心论”。 15. 简述中国晚期智人化石的主要发现。 16. 如何分类与观察旧石器 17. 如何测量与统计旧石器 18. 华北旧石器文化遗存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9. 我国有 " 手斧 " 吗为什么 20. 简述中国细石器的特征与分布。 二、史前考古学(下)思考题: 1. 如何认识新石器时代 2. 打、磨制石器是否是划分旧、新石器时代的唯一标准为什么 3. 略述“龙山时代”成立的条件与意义。 4. 简述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6. 为什么史前农业较早期发生在世界一些特定的地区 7. 学术界对中国稻作农业起源地的认识如何哪种观点较为合理 8. 工具(农具)在研究农业发生发展问题中的作用如何有无局限性 9. 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10. 什么是聚落考古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11. 从姜寨聚落谈聚落形态的研究。 12. 中国史前聚落的发展演变脉络如何

史前考古研究成果提供重要依据

史前考古研究成果提供重要依据 “五帝时代并不是传说”渐成共识2015年12月31日20 :发现稿件来源:辽宁日报 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南北交汇路线图 红山女神世峁古城出土的陶鬲

陶寺墓出土的陶礼器陶寺大墓及石器 “三皇五帝”常见于中国的神话传说中,随着考古成果的积累,五帝时代被证实确实存在。目前,历史考古界已逐渐形成共识,五帝时代不是只有五个代表人物,更不是几个代表人物一脉相承的关系,而是呈众多部族集团并行发展、相互交流的形势。 日前,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将考古与文献进行整合,确定了五帝时代的时空框架和时代特点。 历史上确有一个“五帝时代” 五帝多见于传说,到底是哪5个人,一直以来争议不断。 12月22日,在“五千年文明见证”红山文化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上,记者采访了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据他介绍,有史学家做过统计,五帝说有好几种,最有代表性的是《史记》中的黄帝、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唐尧、虞舜。由于与黄帝同时期的有炎帝、蚩尤、少昊、太昊;与颛顼、帝喾同时期的有祝融、共工;与尧、舜同时期的有周稷、商契等,他们在传说中也都很有名,因此,后人统称其为“五帝时代”。 郭大顺介绍,在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锦西,也就是今天的葫芦岛市南票区沙锅屯乡发现了洞穴遗址,出土了一些彩陶和砂陶器、细石器和磨石器等遗物。经鉴定,为距今五千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不久,安特生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又发掘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出土物也被认为与中华远古文化有关。从那之后,逐渐在黄河中上游及周围地区确立了一种以彩陶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仰韶文化。 1930年,中国考古学家吴金鼎、梁思永在山东省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现以黑陶器为主要特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龙山文化。 考古学者们将仰韶文化遗迹和龙山文化遗迹所获取的资料与五帝时代结合分析,发现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郭大顺的老师苏秉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被誉为当代中国考古学界泰斗。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重建中国史前史”的设想,尝试用考古资料来复原五帝时代。他提出,考古与古史中的五帝时代的记载,有越来越接近的趋势,可以说,历史上确有一个“五帝时代”。 “可喜的是,目前从中华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大势来看待史前时期,在历史考古界已渐成共识。五帝时代不只是《史记》中所记的那五个代表人物,更不是几个代表人物前后一脉相承的关系,而是众多部族集团并行发展、相互交流的形势。”郭大顺说,他于2000年发

田野考古学_课程笔记

田野考古学之定位 一、学科诞生的标志 发掘是田野考古的核心容,是考古学诞生的标志,是考古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 能否独立主持、科学完成田野发掘、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工作,是界定是非考古学家的标准。田野考古的基本容:田野发掘、资料整理和田野考古报告的整理 考古学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利用考古文献来研究问题 二、学科发展的基础 1、材料基础 获得考古学研究的材料,遗存是通过发掘获得。 从考古材料出发,被考古材料牵着鼻子走,以材料为基础。 例子:忠培: 60年来,中国考古学的巨大变化:考古材料,考古发现的积累速度与规模已远远超越了考古研究的速度与程度 田野发掘材料的爆炸性增长,研究滞后于考古材料的发现 2、实证基础 考古发掘对解决学术问题的争论 仰韶文化与历城城子崖龙山文化的早晚 后岗小屯殷墟商文化 30年代梁思永先生发掘后冈三叠层,从根本上解决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早晚问题。 安特生“仰韶文化西来说”—中国文化西来说 40年代,夏鼐在宁定阳洼湾进行田野考古发掘,根本上否定了安特生提出的中国文化西来说的理论。在齐家文化的墓葬填土中发现两块典型仰韶文化的彩片。得出仰韶文化早于齐家文化。 3、理论基础 考古学许多理论的形成是从田野发掘中得来的。 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考古学基础理论——考古地层学、考古类型学 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田野考古学不断科学化和蓬勃发展基础之上的。(考古学文化定名理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文明发生发展道路理论是中国考古学的核心) 四、学科交叉前沿 埋藏地下的遗存进行田野考古发掘,与地质学、地理学、环境学、测绘学 全部遗存都是以物质形式存在。因此许多用来进行鉴定和检测的仪器设备都有可能运用考古学中。 自然遗存对考古学以外的学科提供研究材料 文化现象对许多人文学科有研究,蕴含多方面的文化容 技术手段 五、公众关注的热点 电视传媒关注的热点节目之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