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不可不知的大家 经典翻译

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不可不知的大家 经典翻译

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不可不知的大家 经典翻译
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不可不知的大家 经典翻译

马建忠

《马氏文通》语法专著提出“善译”

严复

原京师大学堂校长翻译《原富》《法意》《天演论》

翻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主张翻译的“信达雅”

林纾

不会外语的奇人却掀起了五四运动翻译的狂潮翻译《贼史》《王子复仇记》《快肉余生述》《黑奴吁天录》(分别是《雾都孤儿》《哈姆莱特》《大卫科波菲尔》《汤姆叔叔的小屋》)

辜鸿铭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13岁到英国读书精通11种语言人称“中国第一语言天才”

获文、哲、理、工、神等13个博士学位

英译《论语》《中庸》《大学》对外国作品过分意译

尊之者称其怪杰毁之者称其怪物

此狂儒与托尔斯泰通信被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他的故事很多:办公室小事、火车上的报纸、关于茶壶茶杯论袁世凯死时他放了三天鞭炮以示庆贺慈禧寿诞时他作诗一首“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马君武

第一位翻译德语达尔文的《物种的起源》

陈望道

翻译日文、英文的《共产党宣言》

中文版《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问世

成仿吾

把德文版《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

郭大力

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的人

鲁迅

翻译从《域外小说集》开始着重东欧和北欧文学的评价坚持翻译“唯信使上、宁信而不顺”的翻译标准

瞿秋白

《国际歌》的最早翻译者英特纳雄奈尔(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le)

郭沫若

翻译《少年维特之烦恼》认为“写作即处女、翻译即媒婆”

赵景深

戏曲学家、教育家翻译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衣》

1922年翻译契诃夫的《万卡》

把“The Milky Way”翻译成“牛奶路”

朱生豪

翻译大家《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第一个翻译者而且翻译的层次相当高

莎翁37个剧本145首长诗朱生豪共译31个剧本

1936.8.8 传奇剧《暴风雨》是他的第一部译品

曹静华

主搞苏俄文学翻译

张谷若

翻译应该文学大师托马斯的《德伯家的苔丝》《还乡》《无名的裘德》前两者最著名

他提倡“以地道的译文翻译地道的原文”

苏曼殊

和尚第一个以古体诗形式翻译拜伦的诗翻译雨果的《悲惨的世界》

钱稻孙

将但丁的《神曲》一、二、三曲译为骚体

刘半农

其弟是刘天华

《皇帝的新装》是刘半农最早翻译介绍给中国读者的

翻译《茶花女》剧本

第一个吧苏联作品介绍给中国人

巴金

翻译《前夜》等

傅雷

主译法语著作翻译主张“神似说”

形成“傅雷体华文语言”文革中夫妇同是自杀

萧乾

二战时战地记者在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公约会议等上以记者的身份出现与夫人文浩耗五年翻译现代派意识流巨著《尤利西斯》

钱钟书

1935年以全国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

主张“化境说”翻译即“原作向译文的投胎转世”

夫人杨绛翻译《堂吉诃德》等妹杨必翻译《名利场》

卞之琳

诗人、翻译家徐志摩的学生

1936年翻译《西窗集》

翻译《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著名翻译《Hamlet》monolog“to be or not to be”

叶君健

最早有系统地将安徒生童话引入中国的文艺先锋

冰心

第一部译品是纪伯伦的散文诗《先知》

季羡林

主译吐火罗文和梵文

杨宪益

与妻子戴乃迭合译《离骚》《史记选》《红楼梦》《儒林外史》《长生殿》《牡丹亭》《唐宋诗歌散文选》《白毛女》《老残游记》等

张健

上学时翻译《格列夫游记》

翻译《间谍》《埋伏着的敌人》《莎士比亚和他的四个悲剧》

傅东华

翻译《飘》的电视台词

翻译《红字》《琥珀》《山胡桃集》散文集

主张翻译外国作品用本土名字

李霁野

翻译《简爱自传》翻译技巧相当好

伍光健

翻译《孤女飘零记》《侠隐记》(即《简爱》《三个火枪手》)

翻译的作品很优美

许渊冲

主张翻译“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王佐良

翻译弗朗西斯培根的《论读书》

中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

中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 1、林纾,字琴南。1852年生。福建闽县人。清末民国初年学者、翻译家、光绪举人。曾任教京师大学堂。因不懂外文曾借助他人口译,用古文翻译欧美等国小说180余种,其中以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司各德《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等最为有名,译笔流畅,对文学界有较大影响。专译欧美小说,收入《说部丛书》出版,先后译介了司各脱、迭更斯、美国欧文斯吐话(今译斯陀) 等作家的名作。清末民初,“林译小说”风靡于世。他能诗、工画,并曾从事小说,戏曲创作。著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及传奇、小说、笔记等多种。1924年10月9日逝世。 林琴南又与魏易、王庆骥、王庆通、陈家麟等人合作,翻译了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几十名作家的作品一百八十余部,其中世界文学名著有四十多部。有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汤姆叔叔的小屋》)、兰姆的《吟边燕语》(《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狄更斯的《块肉余生录》(《大卫·科波菲尔》)、《孝女耐儿传》(《老古玩店》)、《贼史》(《雾都孤儿》),以及司各德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艾凡赫》)等。 由于林琴南不懂外文,无法选择作品翻译,林琴南说:“鄙人不解西文,但能笔述,既有讹错,均出不知。” 林琴南的翻译小说无异于开启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让晚清的中国人从这里瞥见了西方的文化与人生。林译小说滋养了新文学的一代人,很多现代作家对西方文学的兴趣,就是从读林译小说开始的。

周作人在《关于鲁迅》里介绍鲁迅所受晚清文化维新的影响时说,在南京求学时,鲁迅就注意林琴南的译书,在《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后,也都陆续收罗。至于周作人自己,在《我学国文经验》里说:“严几道的天演论,林琴南的茶花女,梁任公的十五小豪杰,可以说是三派的代表。我那时的国文时间实际上便都用在看这些东西上面,而三者之中尤其是以林译小说最喜看,从茶花女起,至黑太子南征录止,这其间所出的小说几乎没有一册不买来读过。”韩迪原在《近代翻译史话》说:“当时确实有不少人因读林译小说,才接触到西洋文学”。韩迪原对林琴南还有一个很中肯的评语,她说:“因为那时国人对整个西洋文明毫无认识,必得用东方已有的事物,去‘附会’西方的观念,像林译所用的方式,才能达到早期沟通东西文化的任务。”林琴南“还打破旧中国小说的章回体,使中国的文学形成向前迈一大步。” 胡适曾说:“古文不曾做过长篇小说,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一百多种长篇小说。古文里很少有滑稽的风味,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欧文与迭更司的作品。古文不长于写情,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茶花女》与《迦茵小传》等书。古文的应用自司马迁以来,从没有这种大的成绩。” 2、严复,原名宗光,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1871年(同治十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光绪三年)派赴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大学学习,其间广泛接触西方资产阶级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1879年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次年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任总办。甲午战争后,深感国势日危,先后发

关于挑战的经典英文句子含翻译

I once read that successful people never see problems, only challenges. I think this must be true. Be inspired by these wonderful quotes about challenge !我曾经听说过成功的人永远不会看到困难,只会看到挑战。我认为这说得很对。让我们为这些关于挑战的精彩名言所鼓舞吧! 1、Life is a challenge, meet it .生活是一种挑战,迎接它吧。 -----Mother Theresa 特里萨修女 2、There are no great people in this world, only great challenges which ordinary people rise to meet .世界上没有伟大的人,只有普通人迎接的巨大挑战。 ----William Frederick Halsey Jr小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 3、Challenges are what make life interesting; overcoming them is what makes life meaningful. 挑战让生命充满乐趣;克服挑战让生命充满意义。 ----Joshua J. Marine 乔舒亚、J、马里恩 4、There is no challenge more challenging than the challenge to improve yourself .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Michael F. Staley 迈克尔、F、斯特利 5、Accept challenges, so that you may feel the exhilaration of

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关系

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关系 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关系 发表日期:2010年3月26日出处: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5卷第2期2009年4月作者:宋学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摘要] 按照译者的国籍来判定译本的国籍,未能摆脱二元对立的传统观念;但承认翻译文学的国籍的双重性,虽摆脱了二元对立,却没有摆脱二元论。翻译文学具有的世界文学意义是它可以自成体系的理论依据;翻译文学本身具有的独特性也为其自成体系提供了恰当支持。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三者并立,符合当今学术研究的多元态势。 [关键词] 翻译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学 一 翻译文学能够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离不开谢天振对翻译文学地位的大力张扬。早在1989年,谢天振就发表了《为“弃儿”找归宿——翻译在文学史中的地位》一文,指出“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的创造性叛逆,决定了翻译文学不可能等同于外国文学”,并提出“恢复翻译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主张。[1]不久,他又发表了《翻译文学史:挑战与前景》和《翻译文学——争取承认的文学》两文,再次指

出“翻译文学在国别(民族)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并且把它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事实予以叙述,这是值得肯定的”。[2](p227)同时指出:“在20世纪这个人们公认的翻译的世纪行将结束的时机,也许该是到了我们对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作出正确的评价并从理论上给予承认的时候了。”[3]尽管在谢天振之前也有几篇关于翻译文学的文章发表①,但或许由于发表这些文章的刊物与翻译的关系不大,或许由于所谈内容的侧重问题或其他客观原因,这些文章在译界影响不大。毫无疑问,正是谢天振的几篇文章,才渐渐引发了译界和比较文学界乃至文学界对翻译文学研究和探讨的热情。 当然,谢天振旗帜鲜明的观点也遭到了其他学者的质疑。1995年的《书城杂志》曾为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认为“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和认为“翻译文学属于外国文学”,提供了探讨的平台,两种观点进行了两个回合的交锋。 ②由此,翻译文学的归属成为翻译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而总的看来,主张“翻译文学是中国文学(或国别文学)的组成部分”的声音处于强势。几乎同时,有论者也明确提出“翻译文学是民族文学的组成部分”[4]。进入21世纪,谢天振继续其一以贯之的主张,在《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年中国最佳翻译文学》之《序》中,再次指出长期以来人们“把翻译文学等同于外国文学”的“模糊认识”,认为“外国文学实际上只是存在于翻译文学之中的一个虚幻的概念,而翻译文学

经典名句+翻译

经典名句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再悲伤也没用了。 2、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能荒废在游戏玩耍中。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青色是从蓝色里提取的,但比蓝色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7、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 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大丈夫志在四海,即使相隔万里也好像就在身边一样。 9、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yan列传》 有志向的人,做事一定会成功。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12、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人一定要懂得礼数之后才能产生恭敬的心理,产生恭敬之心以后才能有所尊敬,有所礼让。 13、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法则。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15、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是人知礼.如果人不知礼,就和禽兽没有什么区别了。 1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17、慈鸦尚还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劝孝歌》小乌鸦还懂得把食物吐出来给父母吃,羔羊吃奶的时候还知道跪着向母亲表示感谢;人要是不孝敬他的双亲,就连禽兽也不如啊! 1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19、贫而无谄 chǎn ,富而无骄。——《论语·学而》 贫穷却不谄媚他人,富贵却不骄傲。 2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人与人交往,要守信用。 21、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道的法则。 2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这样才是大丈夫。 23、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扬雄《法言·君子》 人一定要自爱,而后才能被他人所爱;人一定要自尊,而后才能被他人尊敬。这句话强调了人要自尊自爱。自尊自爱,就是在品格、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 24、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王勃《上刘右相书》 如果源头干净,那么下游的水流就会清澈;如果实物的形体端正,那么它的影子就会正

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史

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历史 姓名:学号:班级: 摘要:悠悠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时也是一部翻译的历史。中国的翻译事业源远流长,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和传统,早在史前三皇五帝时代就存在翻译活动。在这一岁月的长河中,中华大地上曾出现过多次翻译高潮,每次翻译高潮的出现都带着自身显着的特点。翻译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事业”,翻译不是受经济利益驱动或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与政治、宗教等意识形态有关。历史上翻译高潮迭起,翻译家难以计数,翻译理论博大精深。了解历史不仅有助于我们继承我们的先人的优秀文化遗产,而且也有助于我们今天更加深入认识和发展我们的翻译事业。在这里,我们主要了解。本文试图对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事业的特点和翻译成果进行探究和梳理,以期望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段特定时期的翻译发展史。 关键词:新中国,翻译,历史,翻译学家,成就。 中国翻译史概述 翻译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活动与交流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人类历史上,翻译几乎和语言本身一样古老。④“如果把手势语、图形文字之类的也算作语言,把符号翻译也算作翻译的话。那么,显然翻译的历史也就与语言的历史同时开始”①。虽然古代原始社会的口译或笔译无文献可查,但我们可以设想,在原始社会不同部落间的交流一定是离不开翻译的。以我国为例,据《周礼》和《礼记》记载,早在周代就已经有翻译的官职了,如《周礼·秋官》中说:“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秋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与其言辞传之”(马祖毅1998:2)。从这段记述来看,当时的“象胥”是一种官职,其职责就是翻译。 漫长的中国翻译史,大致可分为五个历史时期: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五四”至1949年前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 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把目光投向了人民大众最需要了解的“大众文化”,即无产阶级文化。俄国的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马列主义,前苏联社会政治书籍和文学作品成为新中国初期国家政治文化的意识形态基础和主要价值参照。此时的译者更多地把目光瞄准了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作品,即“红色作品”。这种出版物有利于教育人民和打击“资产阶级”。在“红色作品”中,马列着作被放在了首位。“1953年1月成立了马列着作专门编译机构——中央编译局。它的任务是有系统有计划地翻译全部马列着作”②,因为这些译作将作为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翻译事业呈现出新的面貌,翻译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飞跃的发展。1949年前,中国的翻译活动有着明显的“散兵游勇”式的个体翻译特征,而在1949年后,翻译成了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中国政府专门设立了翻译局等机构,系统地引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着作、国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科技文献等。正如矛盾在1954年的全国文学翻译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 在过去,极大多数的文学翻译工作,是在分散的、自流的状态中进行的。从翻译工作者来说,翻译作品的选择,常常是凭借译者个人主观的好恶来决定的,而往往很少考虑所翻译的作品,是否值得翻译,是否于读者有益,为读者所迫切需要;有些译者甚至对自己是否胜任这一翻译,也考虑得很少。......我们的国家已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

二十四史经典名句带译文

《二十四史》的经典名句 1.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史记》 译文:有钱人赞助别人钱财,仁义道德的人用言语教导或指导他人。 2.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记》 译文:能够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够说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够说出怎么做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够做得好这件事情。 3.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史记》 译文:能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叫作聪明;能自我反省,叫作明智;能谦虚克己,叫作强者。 4. 苦言药也,甘言疾也。《史记》 译文:苦口的直言,就像良药;动听的言辞,就像疾病。 5.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 译文:依赖品行立足的人越来越兴盛,依赖武力让人顺服的人会逐渐走向消亡。 6.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7. 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史记》 译文:事情要取得成功很难,但失败却非常容易;时机要得到很难,但失去却十分容易。 8.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史记》 译文:明智的人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早早预见,聪明的人在无形中就能避开灾祸。 9.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史记》 译文: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汉书》 10.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

译文:先采取行动的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后采取行动的往往被人所制。 11.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汉书》 译文:对于统治者来说人民是最重要的,而对于人民来说吃饭是最重要的。 12.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汉书》 译文: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 13.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汉书》 译文:精神过度使用就会衰竭,身体过度劳累就会疲惫,精神与身体都疲累不堪就会死亡。 14.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汉书》 译文: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 15.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汉书》 译文:在一百里的范围之内,可能气候是一样的,出了一百里,这个气候就不同了,如果你出了一千里,俗也不同了。 16.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汉书》 译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17. 事不当时固争,防祸于未然。《汉书》 译文:事情不应该立马确定下来,防止祸端在没有发生之时。 18. 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 译文:有志气的人,最后一定成功。 19. 廉约小心,克己奉公。《后汉书》 译文:处事谨慎,能够约束自己的私欲,以公事为重。 20. 丈夫有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译文:大丈夫立志,越是处境困难时越是坚定不移,越是年老,其志向越是雄壮。 21.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

中国翻译史及其著名翻译家

中国翻译史及其著名翻译家 中国翻译发展史的五个历史时期 ?古代: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近代: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鸦片战争后~ “五四运动”前) ?现代:“五四”以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时期 ?当代:新中国成立后 一、东汉~唐宋的佛经翻译 Translation on Buddhism Scripture ?中国翻译史上有“译经三大家”的说法?鸠摩罗什:他和弟子僧肇翻译了《金刚经》、《法华经》、《维摩经》、《中观论》和《百论》等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 ?真谛(印度佛教学者、梁武王)49《摄大乘论》 ?玄奘:唐高僧,俗称唐僧。贞观二年(公元826年),玄奘去印度求经, 17年后回国,带回佛经657部。玄奘主持了更大规模的译场,用19年时间译经75部1335卷。此外,他还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语,是第一个把汉语著作介绍到国外去的中国人 二、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translation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徐光启(1562-1633)(与利玛窦):《几何原本》 ?李之藻(1565-1630):“晓畅兵法,精于泰西之学”,与徐光启齐名。 ?杨廷筠(1557—1627)与徐、李被称为中国天主教“三大柱石” 三、鸦片战争后~ “五四运动”前 Opium war~ May4th Movement ?严复(最著名)信、达、雅 ?梁启超“通学、通文” ?马建忠“善译” ?林则徐 ?林纾:"译界之王"、“译才并世数严林”。不懂外文,由别人在旁边口译,他边听边以古文写作;30多人协助他口译,译出包括英、美、法等十多国家的作品近200部。 四、“五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May4th ~ foundation of P.R.C ?鲁迅:“宁信而不顺” rather to be faithful than smooth ?胡适、 ?林语堂:”忠实、通顺、美“ 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与吾民》 ?茅盾、 ?郭沫若、 ?瞿秋白、 ?朱生豪、(1912~1944)是中国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较早和最多的一人“莎士比亚翻译第一人”《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等 ?朱光潜 ?梁实秋 rather to be smooth than faithful

中国翻译简史

Chapter1中国翻译简史 Three peaks of translation in history 1)the translation of Buddhist classics: the first peak 支谦,鸠摩罗什,真谛,玄奘 2)the translation of book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second peak 徐光启(科学译祖),李之藻 3)the translation of western classics: the third peak 1,严复 信faithfulness,意义不背原文 达expressiveness,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以最准确、最生动的译文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雅elegance,译文本身的古雅 《天演论》《法意》《原富》《名学》》《群己权界论》 2,梁启超 学术界的鸿儒用资产阶级思想方法研究中国历史 3,林纾 儆醒人心,反帝救国;开创中国翻译事业的先行者和奠基人 《巴黎茶花女遗事》,《王子复仇记》 Transl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from 1919 to 1949 4, 鲁迅对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的重要贡献 (一)开辟了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第二潮流 (二)我国近代翻译史上的重大变革 翻译思想 (一)“易解、丰姿”双重标准 (二)“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与“以信为主,以顺为辅” 5,瞿秋白 大众化原则,“绝对正确,绝对白话文”的思想 翻译《国际歌》 6,郭沫若重译家责任, 重视译者主体性;强调的翻译动机 7,林语堂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的标准:忠实、通顺和美 8,朱光潜 西方美学翻译 Transl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from 1949 to the present time 9, 茅盾 “神韵说”;创造性翻译论 10,傅雷 神似说强调原文精神和韵味的重现 11,钱钟书化境论,强调译者流畅、地道的本族语 12,王佐良 以诗译诗;为读者着想, 译文要可靠、可读

翻译新中国_中国文学_英译中国文学考察_1951_1966_

翻译新中国:《中国文学》英译中国文学考察(1951-1966) 倪秀华 (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1951年创刊的《中国文学》是中国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一份向英语世界译介中国文学的综合性刊物,但至今学界关注不足。通过分析《中国文学》的创办动机、翻译选材、翻译策略及其与同时期文学思潮和国家外交政策之间的互动,探讨《中国文学》与冷战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新中国民族国家建构之间的密切关系,揭示这一刊物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挥的重要作用。关键词:?《中国文学》;翻译选材;翻译策略;文学思潮 Abstract: Chinese Literature launched in 1951 is the only journal in China aiming at translating Chinese literature to the English worl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urpose, the choices of translation materials,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his magazine,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literary poetics and foreign policies during 1951 to 1966, in an attempt to reveal the close relation between the magazine and the nation-building project 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magazine at the time. Key words: Chinese Literature ;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material; translation strategy; literary poetics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65X (2013)04-0035-06 一、引言 中国的汉籍外译自古有之。据马祖毅和任容珍(1997:698-704)考察,中国历史上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国人从事的对外翻译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此后的中国文学外译活动一直延续并发展至今,尤其是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政府有计划地对外译介中国文学。然而,对于近代以来中国主动把自身文学“送出”(季羡林,2004:1)的种种努力,目前翻译研究的关注度明显不足,尤其是建国17年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翻译几乎是研究的盲点。在笔者看来,造成这种研究的缺失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对这一时期文学的否定倾向,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界在 西方启蒙话语的影响下普遍认为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是政治的附庸,没有文学价值,同时期出现的中国文学外译随之也一并被否定,而被视为无研究价值;其次,翻译研究,尤其是描写翻译研究大多关注于目标语社会主动发起和/或生成的翻译现象或活动,而对源语社会出现的翻译现象或活动则关注不足;再次,史料等材料的匮乏也进一步阻碍了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探讨。 建国17年的中国文学外译活动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新生的民族国家主动对外翻译介绍本国文学作品,以响应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诉求和召唤,意图在国际社会中实现自我合法形象的塑造。 收稿日期:?2013-03-10作者简介:?倪秀华,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文学对外翻译、中国翻译史 2013年9月Sep.?2013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Journal?of?Tianjin?Foreign?Studies?University 第20卷第5期Vol.?20?No.?5

关于女人的十个经典句子的翻译

关于女人的十个经典句子的翻译 1.Women need to cry. And they won't do it alone unless they know you can hear them. 女人需要哭泣,并且只有在你能听到时才哭。 2.Women especially love a bargain. 女人特别喜欢便宜货。 3.Women love to shop. It is the only area of the world where they feel like they're actually in control. 女人喜欢购物,她们觉得那是她们在这个世界上能控制的惟一领域。 4.Women will always ask questions that have no center answers, in an effort to trap you into feeling guilty. 女人总是问一些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她们想使你有犯罪感。 5.Women love to talk. Silence intimidates them and they feel a need to fill it, even if they have nothing to say. 女人喜欢交谈。沉默使她们不安,她们需要用交谈打破沉默,即使她们没什么可说的。 6.Women need to feel like there are people worse off than they are. 女人需要感觉到别人不如她们。 7.Women hate bugs. Even the strong -willed ones need a man around when there's a spider or a wasp involved. 女人讨厌虫子。当看到一只蜘蛛或黄蜂时,即使意志力很强的女人也需要一个男人在身旁。 8.Women can't keep secrets. 女人不能保守秘密。 9.Women always go to public rest rooms in groups. It gives them a chance to gossip. 女人经常结伴去公共卫生间,这是她们闲谈的好机会。 10.Women can't refuse to answer a ringing phone, no matter what she's doing. 女人不会拒绝接听任何来电。电话铃一响,不论正在做什么,她都会去接电话

(完整版)中国翻译史及重要翻译家

中国翻译史及重要翻译家 08英本1 杨慧颖 NO.35 中国翻译史上有许多为人们所熟知的大家,现就其翻译观点和主要作品做一简介: 严复 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这条[1]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20世纪的中国译者几乎没有不受这三个字影响的。 主要翻译作品: 《救亡决论》,《直报》,1895年 《天演论》,赫胥黎,1896年~1898年 《原富》(即《国富论》),亚当·斯密,1901年 《群学肄言》,斯宾塞,1903年 《群己权界论》,约翰·穆勒,1903年 《穆勒名学》,约翰·穆勒,1903年 《社会通诠》,甄克斯,1903年 《法意》(即《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1904年~1909年 《名学浅说》,耶方斯,1909年 鲁迅 鲁迅翻译观的变化,从早期跟随晚清风尚以意译为主,到后期追求直译、反对归化。鲁迅的翻译思想主要是围绕"信"和"顺"问题展开的。他"宁信而不顺"的硬译观在我国文坛上曾经引发过极大的争议。 鲁迅先生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是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从实质上来讲,就是要使原文的内容、风格、笔锋、韵味在译文中得以再现。翻译涉及原语(source language)与译语(target language) 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知识,有时非常复杂。所以,译者要想收到理想的翻译效果,常常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仅仅懂得一些基本技巧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广泛涉猎不同文化间的 差异,必须在两种语言上下工夫,乃至独具匠心。

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_复译_转译_之争

2005年3月 第21卷 第2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I nternati onal Studies University M ar.,2005 Vol.21 No.2 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 “复译”、“转译”之争 陈 言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北京 100101) 提 要: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的实践和理论证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复译和转译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值得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给予公正的评价。在复译与转译过程中,一直存在“抢译”、“胡译”、“乱译”、“滥译”甚至是抄袭现象,应把它们与复译、转译区别开来,以促进外国文学翻译质量的不断提高,规范翻译市场。 关键词:文学翻译;复译;转译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5)02-0100-05 D eba te on Retran sl a ti on and Tran sl a ti on not fro m the O r i g i n a l Text i n20th Cen tury’s L iterary Tran sl a ti on i n Ch i n a CHEN Yan Abstract:A s cultural phenomena,retranslati on and translati on not fr om the original text are inevitable and necessary fr om the devel opment of literary translati on in China,which deserves comp licated and syste matic study and objective evaluati on. Retranslati on and translati on not fr om the original text should be differed fr om random translati on t o i m p r ove the translati on of f oreign literature. Key words:literary translati on;retranslati on;translati on not fr om the original text 复译与转译之争是针对文学翻译的不同方式类型而展开的论争。由同一原本的不同译本出现的时间先后的不同,形成了首译与复译两种不同的译本类型;由译本所据原本的不同,形成了直接翻译和转译两种不同的译本类型。因已有的译本不能满足读者的期望和需要,复译是翻译家常有的选择;因翻译家所掌握的语种等因素的限制,转译也常常是译介外国文学的必要途径和方式。在中国翻译史上,复译和转译是相当普遍的译本类型,其中不乏成功的、受到读者欢迎和肯定的译作,也有不少过多背离原文的转译本和重复平庸、乃至滥竽充数的复译本,对于复译和转译的是非功过,翻译界有着见智见仁的不同看法,并进行了长期的讨论和争鸣。 一、复译之争 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复译普遍存在,数量较多。尤其是1930年以降,复译越来越常见。在已出版的各种译本中,复译本的数量占一多半。许多著名翻译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梁实秋、周扬等都参与了名作复译。复译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首先,复译的出现是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翻译方法不断更替的一种表现。晚清时期,翻译家普遍采用豪杰译的翻译方法,对原作多有增删、改动。五四以后,主张尊重原文的翻译家,使用逐字译和直译的方法重新翻译就成为必然。其次,复译的出现也是现代汉语不断发展、演变和完善的体现。由于现代汉语经历了晚清时期的文白夹杂、五四时期的中外杂糅阶段,直到30年代后才逐渐趋于定型,所以30年代以前的译本普遍显得译文老化,不合现代读者阅读习惯,也就需要复译。这就是30年代前后在我国文学翻译史上形成第一个复译高峰的原因之一。这股潮流对翻译文学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出现一些弊端,如抄译、乱译等不良现象,引起人们对复译的反感、认识上的分歧及学术上的论争。 邹韬奋指出,复译不太经济,应该翻译那些有价值的未曾译过的书。(邹韬奋,1920)茅盾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认为: 我们以为如果真要为读者的“经济”打算,则不但批评劣译是必要的手段,而且主张复译是必要的救济。如果劣译出世,一方加以批评,而一方又能以尚有第二译本行将问世的消息告知读者,这倒真正能够免得读者“浪费”了时间精神和金钱的。(茅 001

翻译经典句子

我曾经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1.它本可进取,却故作谦卑;2.它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3.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容易;4.它犯错,却借由别人来宽慰自己;5.它自由软弱,却认为是生命的坚韧;6.它鄙夷一张丑恶的嘴脸,却不知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7.它在生活污泥中,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 Contemptible Soul:faking humility where itshould be aggressive;seeking sensual pleasures when empty;slipping into theeasy in face of the difficult; self-comforting when erroneous;labeling weaknessas tenacity of life in self-deceit;yielding,though unwillingly,to the muddylife. 穿过幽暗的岁月,也曾感到彷徨,当你低头的瞬间,才发觉脚下的路。(许巍——《蓝莲花》看到这里我彻底服了)Walking through the dark days / wavering to and fro / That momentyou look down to your feet / You see the road underneath 幸福,是用来感觉的,而不是用来比较的。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金钱,是用来付出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谎言,是用来击破的,而不是用来粉饰的。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 Happiness is to be felt, not to becompared; life is to be lived, not to be bargained; love is to tie, not totest; sweetheart is to be loved, not to be hurt; money is to pay, not tomeasure; lie is to be disclosed, not to gloss; trust is to deposit, not to bechallenged.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 I will be in constant search for mysoulmate in the endless sea of crowd. Fortune favors me if I could find her anddestiny plays its part if I couldn't. 懂得选择,学会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Learn to choose, to forsake, to endureloneliness, to resist temptation. 知音,能有一两个已经很好了,实在不必太多。朋友之乐,贵在那份踏实的信赖。(三毛) It’s delightful to have just one or twobosom friends in life. The delight lies in the mutual trust which makes youfeel secure. 公安都用淘宝体:“亲,告别日日逃,分分慌,秒秒惊的痛苦吧,赶紧预订喔!”我来给你译一个: Dear, Say goodbye to the pain of fleeingday by day, panic minute by minute, alarm second by second! Please! Please!Please![哈哈] 《教父》经典台词:1、不要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2、当你说“不”时,你要使“不”听上去象“是”一样好听。3.让朋友低估你的优点,让敌人高估你的缺点。4、痛苦不象死亡那样无可挽回! 5、永远不要恨你的敌人,因为这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6、如果你没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你就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男人。 Never tell anybody outside the family whatyou're thinking. // A friend should always underestimate your virtues and anenemy overestimate your faults. // Never hate your enemies. It clouds yourjudgment. // A man who doesn't spend time with his family can never be a realman.

中国翻译简史

百科知识—中国翻译简史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四次翻译高潮: 1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 2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 3“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 4中国历史上第四次翻译高潮(五四以后---当代) 古代佛经翻译(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东汉末年到西晋(起步或草创阶段) 主要是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翻译主要靠直译,甚至是“死译”、“硬译”,采取 口授形式,因此可信度不高。 代表人物支谦 支谦,三国时佛经翻译家,又名支越,字恭明。支谦的译述比较丰富:约三十年间,译出佛经《大明度无极经》、《大阿弥陀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创作了《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其翻译以大乘“般若性空”为重点,为安世高、支谶以后译经大师。支谦自译的经也偶尔加以自注,像《大明度无极经》首卷,就是一例。这种 作法足以济翻译之穷,而使原本的意义洞然明白。 特点 1主要力量:外籍僧人和华籍胡裔僧人 2翻译全凭口授 3大多才有直译法 5佛经内容经常采用中国本土道家思想 古代佛经翻译 第二阶段从东晋到隋末(发展期) 释道安总结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规律; 释道安,南北朝时高僧,翻译家。本姓卫,常山抚柳(河北冀州)人。总结 了汉代以来流行的佛教学说,整理了新译旧译的经典,编纂目录,确立戒规,主 张僧侣以“释”(释迦牟尼)为姓。主要监督翻译了《四阿含》等。主张直译,

不增不减,只做词序调整。翻译佛经在五种情况下会失去本来面目,有三件事决定了译事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必须慎之又慎。 彦琮在其论着《辩正论》中提出了翻译要例“十条和对译者的要求“八备”” 彦琮(557—610年),俗姓李,邢台隆尧县双碑人,隋代著名高僧,他精通梵文, 也是我国佛教史上屈指可数的佛经翻译家和佛教著作家。《辩正论》里翻译要例八备十条:就是对做翻译人的具体要求和翻译要求。 鸠摩罗什开始提倡意译; 鸠摩罗什(梵语Kumārajīva )(公元344 ~ 413 年),音译为鸠摩罗耆婆,又作鸠 摩罗什婆,简称罗什。其父名鸠摩罗炎,母名耆婆,属父母名字的合称,汉语的意思为“童寿”。东晋时后秦高僧,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与真谛(499—569)、玄奘(602~664)、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慧远等人则对译文的风格和文体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慧远,俗姓贾,雁门楼烦(约在今山西朔城区)人。出生于代州(约代县) 主张直译与意译、音译的结合,著有《三法度序》 真谛(449-569)梁陈时代人,翻译《摄大乘论》 古代佛经翻译(唐朝——全盛期) 古代佛经翻译(续) 主要译者多为本国人,他们除了精通佛理以外还精通梵汉两种语言,其译作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前两个阶段。加上唐朝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这一阶段的译经活动达到顶峰,出现了玄奘、不空、义净等著名的僧人译经家。 玄奘提出了佛经翻译中著名的“五不翻”的原则,并为译经者进行了十一种详细的分工。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 著名的禁烟英雄林则徐决心“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被誉为“组织翻译活动的先驱”。语言学家马建忠在其《拟设翻译书院议》一文中留下了一些有关翻译的论述。他提出有三类书籍急需翻译,并指出“需要择其善者译之“。此外,他在总结了当时译文中常见的不足之后提出了所谓“善译”的翻译标准,要求译文与原文之间“无毫发出入于其间”。 近代翻译

经典句子翻译100句

精心整理经典句子翻译(一)NAME____ 1. 在这个迅速发展的世界里,对每个人来说,学好英语是非常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你工作越努力,你取得的进步就越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记忆新单词最好的方法是每天操练这些单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直到他考试失败他才意识到努力工作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大家应该尽可能的多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时间去做有用的、富有成效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我们应该养成一个好习惯,明智地利用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我感觉我会是你们公司所需要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就我而言,我赞同…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在校园内,学生拥有手机的趋势在不断增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我期待与你早日相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如果你有什么问题和请求只管跟我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毫无疑问,玩电子游戏正在成为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显然,早该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听音乐能让我们感到放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