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精选3篇)

遗传的基本规律篇1

优质课--

学科:生物年级:高二

授课课题:《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教材分析

本小节内容讲述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定律。教材首先介绍了孟德尔的杂交试验方法和试验现象。接着讲述孟德尔用“遗传因子”(后来称为基因)对试验现象进行的分析,即阐明了分离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本小节在编排上,注意采用从现象到本质的方式,以便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

基因的分离定律是三个遗传定律中的第一个遗传定律,是学生学习其他两个遗传定律的重要基础,因此,本小节的教学内容是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

理解:(1)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正交、反交、自交的概念;

(2)豌豆杂交的过程;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

应用:能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根据已知条件写出简要的遗传图解。

能力目标

1、通过从性状分离的现象到实践的分析,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情感目标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孟德尔八年实验研究事迹,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重点及落实方案

重点

1、豌豆的杂交过程。

2、孟得尔采用豌豆作试验材料的特点;

3、遗传图解的简要书写。

落实方案

1、采用举例、讨论、多媒体等进行教学;

2、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从而掌握重点内容;

3、根据课本表6—2的已知条件,当堂练习遗传图解的写法,并

订正。

难点及突破策略

难点

1、各种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豌豆植株与种子的关系;

3、遗传学的各种表示符号。

突破策略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进行知识的迁移;

2、通过正反例证来明确相对性状的概念;

3、穿插小故事增强记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任务分析

本节课概念多,符号多,学生不易掌握,所以从小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初中学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新内容上。教材前部分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探究,本节是在生物个体上进行探究,跨度大,要做好过渡。

学法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并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其次,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做好笔记;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图文转换的思维训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1、复习上节课的经典实验,从时间的顺序上理解孟德尔的杰出贡献;

2、通过对孟德尔生平的介绍,体会他用豌豆的成功之处,并了解他的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达成]

1、出示几个经典实验的时间顺序,点出孟德尔的伟大之处:在不了解遗传物质是什么的时候,就研究总结出了遗传的规律。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1)、投影显示孟德尔相片,让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

①孟德尔简历说明了什么?②为什么孟德尔采用豌豆会获得成功?

③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的方法是什么? ④什么是相对性状?

⑤孟德尔研究相对性状遗传的特别之处是什么?(把问题提出来,不用一次全部解答,分散贯穿在全课之中,让学生思考,自己构建知识体系。)

(2)学生在随着教学的开展,学习有关内容后,可以分别做出解答:

①孟德尔:奥国人。21岁起做修道士。29岁起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3年后修毕。43岁时在自然科学研究学会上宣读了自己研究豌

豆杂交的论文《植物杂交试验》。62岁时带着对遗传学无限的眷恋,回归了无机自然界。虽然在他生前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科学、思想和精神财富。他的刻苦研究精神将是永存的。

②豌豆特点:a.严格的闭花自花传粉植物。b.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差别显著。

③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的方法:杂交法。

④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⑤孟德尔研究相对性状遗传的特别之处:分别对每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可展示p代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所获f1代的种子,播种后均为高茎;f1自交,所获f2代的种子,播种后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接近3∶(1)。

②讲解p、f、♀、X、♂各字母及符号的遗传学含义。

③介绍正交、反交、自交的概念,突出讲解“杂交”的过程。

④请学生按小组讨论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特点,并推举代表陈述本组讨论结果。

⑤教师总结学生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的观察、讨论后所形成的意见,结论如下:

子一代只表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分离比接近3、1、

通过对课件的再一次展示,分清以下概念:

显性性状: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杂种子一代中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⑥投影显示孟德尔7个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结果统计表,分别对表中的(除了茎的高度)六对相对性状用遗传图谱写出来。并请学生计算显隐性之比,对计算的情况进行总结。可进一步明确:子一代表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接近3∶1.具有普遍性,是否具有一般规律性?(设想:如果豌豆的另一对相对形状的f2也出现3、1.是否可以判断亲本的显隐性呢?)

课堂练习:(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1、性状、相对性状的正反例证的举例、判断;

2、写遗传图解,能在图中说明各符号的代表意义,并指出在这一遗传图中,研究的性状是什么,其中显、隐性状怎样分。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豌豆的特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法、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等;并发现了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特点。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特点,是否具有一般规律性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附:板书设计: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①孟德尔②豌豆特点③杂交法④相对性状⑤孟德尔杂交法特别之处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注:此文为本人原创!

遗传的基本规律篇2

第六章遗传和变异

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

三、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的实质

2、掌握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在杂交试验中的判别方法与应用

教学重点

1、自由组合、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三者的实质

2、自由组合与完全连锁的区别及判别方法

3、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的区别及判别方法

4、自由组合,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从自由组合到连锁互换的突破

2、连锁着的两个基因是怎样互换的

3、表面上在分析杂交实验,本质上在分析配子形成的具体过程

教学方法

1、第一课时,教师充分比较自由组合与完全连锁的杂交结果、

原理及遗传图式

2、第二课时,教师充分比较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的杂交结果、原理及遗传图式

课时安排

建议完全连锁讲授一课时,练习一课时

不完全连锁讲授一课时,练习一课时

第一课时完全连锁遗传前面我们学了豌豆的杂交,现在我们来温习一下,它的二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遗传。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黄·色圆粒测交→1黄·色圆粒:1黄·色皱粒:1绿色圆粒:1绿色皱粒(板书遗传图式)

(一)完全连锁的发现美国科学家摩尔根,用果蝇做杂交实验:纯种的灰身长翅与黑身残翅杂交, f1代为灰身长翅,所以,灰身长翅为显性,黑身残翅为隐性,对 f1代中的雄性个体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是1灰身长翅:1黑身残翅,与f1代完全相同。(板书遗传图式)

比较豌豆的测交与果蝇测交的遗传图式,可以看出:

①二组杂交的p代与 f1代情况相同。

②豌豆的测交后代与果蝇的测交后代不同,果蝇测交后代只有二种表现型,豌豆有四种,所以,果蝇的测交结果无法用基因的自由组合来解释。

(二)完全连锁的原理我们知道人体有十万个基因,这些基因线性分布在23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见,每对同源染色体上,有许多对

等位基因。

果蝇也是这样,它的灰身长翅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我们把b与v串在一条染色体上的这种hv情况叫连锁,同样,它的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连锁。

由于b(b)与v(v)完全连锁,所以果蝇f1代中的雄性个体,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配子只有两种,而且相等。

果蝇的杂交遗传图式,详细写出来就应该是这样(板书)这就可以圆满地解释,果蝇的测交后代中为什么只有两种表现型,而且相等。即理论分析与测交结果完全吻合。

(三)完全连锁与自由组合的本质区别

豌豆的黄·色(y)与绿色(y),圆粒(r)与皱粒(r)二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二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y(y)与r(r)没有连锁,减数分裂时y与y,r与r分离的同时,y(y)与r(r)自由组合。豌豆的测交遗传图式,详细写出来就应该是这样(板书)这就可以圆满地解释,豌豆的测交后代中有四种表现型,而且相等。即理论分析与测交结果完全吻合。

小结。

(1)自由组合是分析分别位于二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二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a(a)与b(b)由于自由组合,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表达式为aabb→1ab:1ab:1ab:1ab。

(2)完全连锁是分析共同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二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a(a)与b(b)由于完全连锁,所以,产生两种数量

相等的配子。表达式为aabb→1ab:1ab或)1ab:1ab。

(3)判别自由组合与完全连锁的方法。

如果aabbXaabb→1:1:l:1.则为自由组合。

如果aabbXaabb→1、1.则为完全连锁。

三、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一)完全连锁遗传1、豌豆的自由组合遗传

p yyrr X yyrr

f1 yyrr X yyrr

1yyrr:1yyrr:1yvrr:1yyrr2、果蝇的完全连锁遗传 3、豌豆自由组合遗传的解释4、判别自由组合与完全连锁的方法

(1)如果aabbXaabb→1:1:1:1.则为自由组合。

(2)如果aabbXaabb→1:1.则为完全连锁

第二课时不完全连锁遗传前面我们学了果蝇完全连锁的测交实验,现在我们来温习一下,二对等位基因的完全连锁遗传。

果蝇bbvv X bbvv→f1bbvv

选择f1中雄性bbvv测交:

bbvv X bbvv→bbvv bbvv

50% 50%

(一)不完全连锁杂交实例

摩尔根用果蝇做了另一组杂交实验,所用果蝇的性状和基因型与

完全连锁的相同,但结果不同,请看具体过程。

bbvv X bbvv→f1bbvv

选择f1中的雌性bbvv测交:

bbvv X bbvv→bbvv bbvv bbvv bbvv

42% 42% 8%8%

(二)比较完全连锁与不完全连锁的异同

(1)相同点:二组杂交的p代与f1代情况相同。

(2)不同点:完全连锁的测交后代只有两种基因型,与亲本相同,数量比1:1、不完全连锁的测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其中亲本基因型(与其亲本相同的基因型)各占42%,重组基因型(与其亲本不同的基因型)各占8%。

(三)连锁着的两个基因是可以改变的

例如果蝇的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此时,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就有可能改变b(b)与v(v)之间的连锁关系。

如果交叉互换点在b(b)与v(v)之间,就会改变连锁关系(如n 路径)产生四种配子;如果交叉互换点在b(b)与v(v)之外,或者没有实现交叉互换,则不会改变连锁关系(如m路径)产生两种配子。

事实上,果蝇f1代的卵原细胞减数分裂时,走m路径的细胞多,走n路径的细胞少,所以,总体上产生bv与bv连锁型的配子就多,产生bv与bv重组型的配子就少。这样,就可以圆满地解释果蝇的不完全连锁。

(四)完全连锁是不完全连锁的特殊情况(选讲)

从生物界的总体情况来看,连锁关系的改变与否,取决于连锁着的二个基因之间的距离,如果a(a)与b(b)之间的距离长,则互换的可能性大,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就多;如果a(a)与b(b)之间的距离短,则互换的可能性小,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就少;如果a(a)与b(b)之间没有发生互换,则不产生重组型配子,即表现为完全连锁。

所以,不完全连锁产生的四种配子,数量上没有固定的比值,只有连锁型配子多,重组型配子少的规律。当重组型配子少到零时,即为完全连锁。

(五)判别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与自由组合遗传的方法

(1)自由组合

aabb X aabb→1aabb:1aabb:1aabb:laabb

特点:后代有四种基因型,且比值1、1、l:1、

(2)完全连锁

aabb X aabb→1aabb:1aabb

aabb X aabb→1aabb:1aabb

特点:后代只有两种基因型,且比值1:1、

(3)不完全连锁

aabb X aabb→aabb多:aabb多:aabb少:aabb少

aabb X aabb→aabb少:aabb少:aabb多:aabb多

特点:后代有四种基因型,其中亲本基因型多,重组基因型少。

总而言之, aabbXaabb的测交:①如果后代为1、1、1、1.则a(a)与b(b)自由组合。②如果后代为1、1.则a(a)与b(b)完全连锁。

③如果后代为多:多:少:少,则a(a)与b(b)不完全连锁。

bs(二)不完全连锁遗传1.果蝇的完全连锁2.果蝇的不完全连锁 3.基因的连锁互换

(1)基因的互换是细胞四分体时期,交叉互换实现的(2)互换未改变连锁关系(m路径)的情况(3)互换改变连锁关系(n路径)的情况(4)所以,m路径+n路径的结果

遗传的基本规律篇3

第六章遗传和变异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理解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3.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

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教学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教学用具

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试验挂图。塑料筒2个,四色小球各10个。豌豆花、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减数分裂等的投影片。

教学方法

教师讲述、谈话与学生活动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三课时。第一课时引言:前面我们学习过基因的概念,并且知道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那么亲代的基因是如何传递给子代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和研究基因在遗传中是如何传递的。即遗传的基本规律。其中,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由孟德尔通过杂交试验发现的。

请学生阅读课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提问:孟德尔的杂交试验主要是用什么材料?其试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豌豆。因为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保持纯种,因为豌豆的相对性状多,便于观察。)

放投影片:豌豆花示意图。

讲述:豌豆花的结构很适合自花传粉,这是因为花在未受粉之前,雄蕊和雌蕊都紧紧地被花瓣包裹着,所以,豌豆杂交也须人工进行异花传粉。所以选择豌豆作材料是孟德尔成功的一个原因。

提问:什么是相对性状?

(回答: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放投影片: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教师简要介绍)

讲述:孟德尔发现豌豆的这些性状都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且这些怪状易于区分,试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分析,这就是孟德尔的试

验成功的又一个原因。

提问:同学们说说,人体存在哪些相对性状?

(答: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

讲述: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不仅仅适用于豌豆,对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现象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在我们后面的学习中将接触到。

提问:根据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品种的豌豆之间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如何进行杂交试验,才能便于研究和分析呢?

(答:略。)

请学生看书:图6—14.自然状态下的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要进行杂交试验,如何进行异花传粉。

(简要介绍传粉过程)

讲述:孟德尔为了便于分析试验结果,他首先只是对每一对性状分别进行研究。

出示挂图: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

讲述: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的。

提问: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矮茎性状哪去了?

(答:略。)

讲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提问;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

(答:矮茎性状在子一代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讲述: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如矮茎。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在所得到的1064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787株是高茎,277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请同学们注意这个比例。

提问:豌豆的其它相对性状杂交情况如何呢?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纯种圆粒豌豆和纯种皱粒豌豆杂交示意图。

讲述:孟德尔统计出子二代圆粒豌豆5474粒,皱粒豌豆1850粒,有趣的是数量比也接近3、1、

请学生看书: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p21表6-2、

提问:该杂交试验结果说明什么?

(答: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具有规律性。)

小结:这节课要重点掌握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理解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掌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第二书

遗传的基本规律一、基因的分离定律(一)人物介绍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1.相对性状的概念

如:豌豆的高茎性状和矮茎性状(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p 高茎X矮茎

f1 高茎

f2 高茎矮茎

787 277

3 :1p 圆粒X皱粒↓

f1 圆粒

f2 圆粒皱粒5474 1850

3 :1

现代生物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

现代生物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 现代生物遗传学的三大基本定律是基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它们是关于 遗传物质在遗传传递中的规律性的描述,为遗传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对今天的基因工 程和遗传治疗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基因定律 基因定律是指孟德尔第一定律,也称为等位基因分离定律。这一定律是在19世纪末由奥地利的修道士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得出的,它表明个体的性状由对应的基因决定。对每个性状都有两个基因,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它们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 同的,即等位基因。每个个体从父母处各得一对等位基因,但在生殖过程中只有一对基因 传递给下一代,决定后代的性状。当父母的基因的组合存在不同的可能性时,一部分后代 将显示与父母完全相同的性状,而另一部分后代将显示新的性状组合。这一定律是现代遗 传学的基础,揭示了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对于研究遗传变异和基因功能等重要问 题具有重要意义。 2.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是指孟德尔第二定律,也称为孟德尔定律。它描述的是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 分裂中的行为和分离规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同的染色体会分离,使得每个配对的基 因都有机会出现在不同的配对体中。因此,每种基因组合的频率与其所有自交后代的频率 相等。此外,分离定律还说明了不同基因是独立的,它们在基因组中的组合是独立的,不 会影响其他基因的基因型。这一定律揭示了遗传物质的确切分离规律,是揭示性状遗传规 律的重要基础。 3.自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是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提出的,也被称为连锁互换定律。它描述了 基因长链上基因的位置和遗传联系。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位置越近,它们之间就越有可能 发生连锁互换。该定律表明基因会因为连锁而被传递下去,它们不是孤立的单元,而是与 其他基因在染色体上共同表现出遗传联系。这一定律帮助了我们更好地理解基因组结构和 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遗传建模和精准基因编辑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遗传的基本规律

1、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2、细胞增殖 (1) 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生物教案:遗传的基本规律

生物教案: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生物个体的特征、性状的传递和变异。遗传的基本规律是一个多样而又复杂的领域,它由一系列的定律和规则构成,为我们解释了生物世界中遗传现象的发生和演变。本教案将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与基因型、基因频率、基因突变等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遗传学知识。 一、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之一,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和统计,总结出了 三条遗传定律。首先是“单因素性状的分离定律”,即每个个体在性状表现上只表现一种特征;其次是“二因素性状的分离定律”,即在同时考虑两个性状的遗传时,它们是独立的;最后是“互相联系的因素的组合定律”,即在某些条件下,两个性状会以特定的方式组合传递给下一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基因与基因型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决定了生物个体的性状和特征。基因型指的是 一个个体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组合,它由两个等位基因构成。等位基因是指基因在某个位点上的不同形式,它们决定了个体在该位点上的表型展现。基因型的种类有纯合子和杂合子,纯合子表示两个等位基因相同,杂合子表示两个等位基因不同。 三、基因频率 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群体中特定等位基因的比例。基因频率的计算可以通过观察 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来进行。基因频率的变化取决于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基因型的组合和遗传规律。基因频率的变化对于群体的进化和适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四、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变化或突变,导致基因信息的改变。突变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形式。突变是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的重要原因,它能够导致新的遗传变异体的出现,并且可能对个体的表型产生影响。 五、遗传的应用 遗传的基本规律对于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领域,遗传学可以帮助我们培育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和抗病性;在医学领域,遗传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遗传病的发生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此外,遗传学还可以应用于犯罪学、人类基因组计划、环境遗传学等领域。 六、总结 遗传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生物学分支,它解释了生物个体特征的传递和变异的规律。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基因与基因型、基因频率、基因突变等是遗传学的基本知识点。遗传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发展。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教案的学习,相信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将得到提升。

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总结

分离定律和自由自合定律规律总结 一、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两大遗传定律。 二、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建立在减数分裂基础之上的,两大遗传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三、一对相对性状(用A、a 表示)遗传的各种杂交情况及子代的表现型、基因型及比例列表如下,务必熟记。 1、一对基因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则种群内个体基因型有3 种,分别是、、 2、一对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以色盲为例),则人群中的基因型有5 种,列表如下 1、思路: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如AaBbX E X e×AABbX e Y 可以分解为如下三个分离定律:Aa× AA;BbXBb;X E X e× X e Y。 2、概率的计算方法 先求出每一对分离定律的概率,再相乘,如计算AaBbX E X e× AABbX e Y 的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X E X e的个体在后代中所占的比例,AabbX E X e=1/2Aa ×1/4bb ×1/4X E X e=1/32 。 3、用分离定律可以解决自由组合的下列问题

(1)配子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为2×2×2=8,产生配子AbC的比例为AbC=1/2A× 1/2b ×1/2C=1/8 (2)配子间的结合方式问题如AaBbCc× AABbCc杂交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种数 先求出AaBbCc和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AaBbCc产生8种配子,AABbCc产生4 种配子。 再求出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由于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所以AaBbCc和AABbCc 配子间有8× 4=32 种。 (3)基因型类型及概率的问题 如AaBbCc 和AABbCc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多少种,比例是多少。可以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 AA→后代有2 种基因型(1 Aa:1 AA) Bb× Bb→后代有3 种基因型(1BB:2Bb:1bb) Cc× Cc→后代有3 种基因型(1CC:2 Cc :1cc) 因而AaBbCc× AABbCc杂交后,后代中有2×3×3=18 种基因型。 又如该双亲后代中AaBBCc出现的概率为:1/2 (Aa)× 1/4 (BB)× 1/2 (Cc) =1/16 。(4)表现型类型及概率的计算 如AaBbCc 和AABbCc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有多少种,比例是多少。可以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 AA→后代有1 种表现型(1 A_) Bb× Bb→后代有2 种表现型(3B_:1bb) Cc× Cc→后代有2 种表现型(3C_1cc) 因而AaBbCc× AABbCc杂交后,后代中有1× 2× 2= 4 种表现型。又如该双亲后代中 A_B_cc出现的概率为:1(A_)×3/4(B_)×1/4 (cc)=3/16。 (5)推断子代患遗传病的情况(以两对基因决定甲、乙两种遗传病为例)子代患病情况为:正常+只(只甲+只乙)+患甲乙=1,正常=甲正常×乙正常;只甲=甲病× 乙正常;只乙=甲 正常×乙病;患甲乙=甲病×乙病。分别用分离定律求出甲乙正常和患病的概率,进行计算即可。 总结:1、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时,先分别分析每对基因或性状,求出相应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或概率,然后运用乘法原理求出符合要求的结果。 2、推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亲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也应该用分离定律来解决自由组合 问题。 五、个体基因型的确定 1、个体表现型为隐性,基因型肯定由两个隐性基因组成,为aa。 个体表现型为显性,则基因型为A_,AA或Aa。 2、测交法:进行测交,如果后代性状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被测者为显性纯合子——AA;如 果测交后代性状发生性状分离,则被测者为杂合子——Aa。 3、自交法:自交后代性状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为纯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为杂合子自交——Bb× Bb。 4、双亲均为显性,杂交后代任然为显性,亲本之一为显性纯合子——AA,另一方为AA或

必修二 遗传的基本规律

基础课时案14 基因的分离定律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出问题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杂交方法 图中①为去雄:除去未成熟的全部雄蕊 ↓ 套袋隔离: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 图中③为人工授粉: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花粉撒在去雄花的雌蕊柱头上 ↓ 再套袋隔离:保证杂交得到的种子是人工传粉后所结出的 1.理论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3)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深度思考 番茄中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甲番茄结红果,乙番茄结黄果。将甲(RR)的花粉授于乙(rr)雌蕊柱头上,母本植株结出什么颜色的果实?这与孟德尔遗传规律是否矛盾? 提示 乙植株(rr)接受甲植株(RR)花粉所结种子的胚的基因型为Rr ,由该胚发育成的新植株所结果实为红果,但就乙植株所结果实的颜色而言,由于该果实的果皮来自母本的子房壁,属于母体的一部分,与父本传来的花粉无关,故果皮的基因型为rr ,表现为黄果,这与孟德

尔遗传规律并不矛盾,因孟德尔所述的DD×dd子代全为高茎是指亲本杂交所产生的胚(F1)将来发育为高茎。 三、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及测交实验 1.验证的方法 测交实验,选用F1和隐性纯合子作为亲本,目的是为了验证F1的基因型。 2.演绎推理遗传图解 3.测交实验结果:高茎∶矮茎=30∶34≈1∶1 4.结论:测交实验结果与演绎推理结果基本吻合,表明假说正确。 四、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发生时间——得出结论 1.研究对象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2.发生时间 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实质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形成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 考点一遗传学基本概念辨析 1.界定相同基因、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 (1)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如图中A和A叫相同基因。 (2)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和b、C和c、D和d 都是等位基因。 (3)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b。

遗传学三大定律的主要内容

遗传学三大定律的主要内容 遗传学的三大定律是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它们包括: 1. 第一定律(分离定律):也称为孟德尔的单因素遗传定律。根据这个定律,每个个体在其生殖细胞中只包含一对(两个)基因,在有性繁殖中,这对基因会分离并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然后再通过受精来融合。 2. 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也称为孟德尔的二因素遗传定律。根据这个定律,两个基因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一个基因的遗传不会影响另一个基因的遗传。这意味着,基因的组合能够以不同的方式自由组合。 3. 第三定律(统一性定律):也称为孟德尔的自由组合规律。根据这个定律,当两个纯合子种质互相杂交时,F1代杂合子的表型会完全表达其中一个纯合子种质的特征,而不会混合表达两个种质的特征。然而,F2代会出现两个种质特征的重新组合和混杂。 这些定律形成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描述了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表现方式,并对基因的遗传方式和继承规律进行了解释。 1. 第一定律(分离定律):根据这一定律,每个个体所携带的两个基因(一对等位基因)在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子)的形成过程中会分离并随机分配给不同的生殖细胞。这个定律说明了基因的分离和重新组合在遗传过程中的重要性。 2. 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根据这一定律,不同的基因对

于性状的遗传是相互独立的。即不同基因之间的遗传方式是独立的,一个基因的遗传不会影响另一个基因的遗传。这个定律说明了基因的组合方式是随机且自由的。 3. 第三定律(统一性定律):根据这一定律,在性状表现上,个体同时携带两个基因,但只表现出其中一个基因的特征。这个定律说明了在杂合子的个体中,显性基因会表现而隐性基因则隐藏。然而,隐性基因仍然存在于杂合子中,并有可能在后代后续的分离产生重新组合和表现。 这些定律为遗传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并对基因在遗传过程中的行为和传递方式提供了重要的解释和规律。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遗传学研究的里程碑,为后来的遗传学家和科学家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遗传学的三大基本定律是指

遗传学的三大基本定律是指 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传递和遗传规律, 以及遗传变化的机制和遗传学在生物科技领域的应用。在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有三个基 本定律被科学家们广泛接受和认可,它们被称为遗传学的三大基本定律。这三个基本定律 分别是孟德尔遗传定律、染色体遗传定律和基因作用定律。本文将对这三个基本定律进行 详细介绍。 一、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指由奥地利的生物学家孟德尔在19世纪中叶进行的豌豆杂交实验发现的遗传规律。他通过对豌豆花色、花瓣形状、籽粒大小等性状的研究,发现每一性状都 是由两个“因子”决定的,这两个因子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它们分别可以表现 为“显性”和“隐性”。 基于这一发现,孟德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遗传定律:一是分离定律,即在杂交过程中,每个性状的两个基因会分开,在后代中随机地组合并以各种不同方式表现;二是自由组合 定律,即每个性状基因对于其他基因是独立的,决定后代性状的单独的基因被称为遗传单 元或基因。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是现代遗传学的里程碑事件,它的重要性在于揭示了遗传现象 的分子基础,奠定了双亲基因组遗传规律的基本原则。 二、染色体遗传定律 染色体遗传定律是指由美国科学家摩尔根在20世纪初通过对果蝇的遗传实验发现的遗传规律。摩尔根利用果蝇的遗传学特性,把反常染色体与常染色体分别杂交,发现反常染 色体上的异常基因会影响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 摩尔根还发现,基因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可以通过染色体显微镜观察到,并进一步 揭示了连锁性遗传的机制。同时,他还发现了X染色体的遗传规律,即雄性只有一个X染 色体,而雌性有两个X染色体,这就导致了一些性别相关的遗传疾病。 染色体遗传定律的发现对进一步理解遗传学规律和基因组结构和组成非常重要,同时 也为人类基因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三、基因作用定律 基因作用定律是指遗传学家龙格尔、哈代和温克尔在20世纪初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和其它无性系遗传实验发现的遗传规律。他们发现,不同基因之间的遗传相互作用可以影响 性状表现的方式,出现了一些非孟德尔遗传现象,比如“互补性”、“隐性上位性”、 “基因交互作用”等。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整理

《遗传的基本规律》知识点整理 一、基因的分离规律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的豌豆是高茎。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 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17、显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显性基因,所以叫显性遗传病。 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F1—杂种代F2—杂种第二代。 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①试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F2:高茎∶矮茎=3∶1②解释:3∶1的结果: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3∶1。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豌豆做材料的优点:(1)豌豆能够严格进行自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粉,自然条件下能保持纯种。(2)品种之间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②人工杂交试验过程:去雄(留下雌蕊)→套袋(防干扰)→人工传粉 ③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表现为一种表现型,F1代自交,F2代中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 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①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亲本杂交后,产生的F1自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四种表现型中各有一种纯合子,分别在子二代占1/16,共占4/16;双显性个体比例占9/16;双隐性个体比例占1/16;单杂合子占2/16×4=8/16;双杂合子占4/16;亲本类型比例各占9/16、1/16;重组类型比例各占3/16、3/16 ②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③运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优良性状分别在不同的品种中,先进行杂交,从中选择出符合需要的,再进行连续自交即可获得纯合的优良品种。 记忆点: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遗传学三大定律

遗传学三大定律 在哲学中,科学最基础的概念就是公理。这些公理又可以称为定律,它们一般都能揭示自然界的某种内在的联系。那么,世界上最基本的定律是什么呢?其实,关于定律,有三个已经为人所熟知的概念,分别是“孟德尔定律”、“费希尔定律”和“摩尔根定律”。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解下这三个定律吧! 一、著名的遗传学三大定律:孟德尔定律、费希尔定律和摩尔根定律。这三个定律被称为遗传学中的三大定律。 可是,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这三个定律好像并不适用于所有生物,比如病毒就不遵循孟德尔定律。正因此,后来诞生了另外两个新的更重要的定律——遗传信息假说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二、孟德尔定律 研究表明,孟德尔第一次成功地使用了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胞,他证明了同源染色体的独立遗传性,提出了基因分离定律及基因位置的假设等等,推动了近代遗传学的迅速发展。 还有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进一步发现,譬如F基因型频率为 1/4, G基因型频率为3/4,则杂交子代中F和G各占多少?答案是:各占50%,也就是说,父母各贡献一半。而且,相对应的,若是父母双方每人贡献出1/2的一条染色体与小麦杂交,则产生的F基因型和G基因型的数量将分别达到1/16和1/32。孟德尔定律只能作为亲本之间可以杂交的佐证,但却无法直接从事实中得出结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遗传学家虽然普遍承认孟德尔定律具有普遍意义,但仍未完

全确认它的实质。 还有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进一步发现,譬如F基因型频率为1/4, G基因型频率为3/4,则杂交子代中F和G各占多少?答案是:各占50%,也就是说,父母各贡献一半。而且,相对应的,若是父母双方每人贡献出1/2的一条染色体与小麦杂交,则产生的F基因型和G基因型的数量将分别达到1/16和1/32。孟德尔定律只能作为亲本之间可以杂交的佐证,但却无法直接从事实中得出结论。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遗传学家虽然普遍承认孟德尔定律具有普遍意义,但仍未完全确认它的实质。这三个定律给人们的启示就是:没有遗传密码就没有生命。

生物教案:遗传的基本规律

生物教案: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引言 在生物学中,遗传是研究生物个体间与代际间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通过了解遗传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的演化过程以及种群和物种的形成。本文将就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展开讨论。 二、孟德尔定律 1. 第一定律-生殖细胞分离定律: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每对互相配对的特质,在各自单倍体配子中以等量方式分离,并参与随机结合。 2. 第二定律-同等显性: - 各个性状相互独立地表现; - 显性特质可以被隐藏特质所掩盖; - 隐藏特质可以重新表现。 三、染色体理论 1. 核型与染色体:人类细胞核中包含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为常染色体,另外一对为性染色体。 2. 基因位点和等位基因:基因位点指位于染色体上的具有不同形式或变异类型的基因所处的位置;而等位基因指在同一个位点上具有不同表现的基因。 3. 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是指个体所拥有的所有基因组合,而表现型则是由基因型决定并受环境影响的个体外部表现。

四、孟德尔遗传学的补充 1. 随性遗传:随性遗传指一些显性或隐性特质的遗传,在反映基因在交配过程中不按第一、第二定律分离和连锁行为时出现。 2. 多位点基因遗传:多位点基因遗传是指一个性状由多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如人类ABO血型和红细胞抗原等。 五、杂交与变异 1. 杂交产生新物种:通过不同种群间的杂交,可以产生更适应环境的新物种,促进了进化的发展。 2. 变异推动进化:变异是产生新特征的重要驱动力,并为进化提供了源源不断地可变性。 六、非孟德尔遗传规律 1. 共显性: - 在染色体上有相关连接,则两个同时遗传; - 并不只包含显性-隐性平稳方式。 2. 延迟遗传:某些性状得以推迟显示。 3. 多基因性状:许多性状受多对基因控制,包括连续性特征。 4. 吉尔伯特定律: - 同一等位基因可在不同表达地点端部暴露出更高几率的转化; - 可进一步渐变、鲜明地沿着体段或枝条出现。 七、遗传工程与应用

三大遗传定律

三大遗传定律 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生物个体的遗传特 性传递和表达方式。在遗传学研究的历史中,有三个基本的遗传定律,即孟德尔遗传定律、染色体遗传定律和基因遗传定律。下面将分别介 绍这三个遗传定律。 1.孟德尔遗传定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遗传学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定律之一。这个定 律是由奥地利植物学家格雷戈尔·约瑟夫·孟德尔(1822-1884)在1865年提出的,也因此被称为孟德尔定律。孟德尔从豌豆杂交育种实 验中得出了以下定律: (1)性状的表现受到两个基因的影响,分别来自父母的一对等 位基因(allelomorph)。 (2)一个个体可以包含两种不同的等位基因(一对),它们遗 传自父母。 (3)在杂交后代中,等位基因以一定的比例分离,每个个体只 会继承一种等位基因(从父母各继承一个)。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揭示了遗传基础和遗传规律,为进一步 研究遗传问题奠定了基础。 2.染色体遗传定律 染色体遗传定律的提出是基于对一些生物特别是果蝇的观察和实 验研究。染色体遗传定律发现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存在,以及基因 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1)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同一个染色体上的基因,常常被遗传在一起; (3)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相互独立。 染色体遗传规律提供了关于自由组合的遗传表达以及基因位于染 色体上的证据。 3.基因遗传定律

基因遗传定律主要是由托马斯·亨特·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进行果蝇实验后发现的。基因遗传定律主要研究如何从基因角度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和染色体遗传定律。摩尔根摸索出了果蝇杂交、选优、因果关系等基本原理,从而提出了基因遗传定律:(1)每个性状都受到特定的基因控制; (2)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交叉过程中常常连锁传递; (3)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并独立遗传。 基因遗传定律的提出,揭示了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基因表达规律在遗传变异和演化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生物的遗传特性和遗传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综述一下,这三个遗传定律在遗传学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的提出和推广为全新的遗传学提供了实际证据和基础理论。这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遗传学的基础,同时也对进化理论、人类疾病遗传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分离定律 (一)基本内容: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的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适用 适用生物: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也可以用于多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情况。(真核生物的细胞质遗传不符合,原核生物及病毒的遗传也不符合。) 发生时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 (三)分离定律的提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进而得出结论,总结出规律。 1、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为什么F1全为高茎,F2中总是出现3∶1的比例? 2.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 生物的性状是由(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雄配子的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⑤遗传图解 3.演绎推理:设计测交实验,F1为杂合子,若将其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杂交,根据假说推测,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应为1∶1。(纸上谈兵) 4.实验验证:实际进行测交实验,验证演绎推理,出现了1∶1的比例。 5.得出结论:假说正确,总结出分离定律。

二、自由组合定律 (一)基本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 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二)适用: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上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 (三)自由组合定律的提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单独分析每对相对性状还是会出现3:1的比例,而此时出现了性状的自由组合,且出现了9:3:3:1的比例。 2.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控制。F1产生配子时,自由组合(产生了雌、雄各4种类型且数目相等的配子)。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组合。 ⑤遗传图解 5.演绎推理: 设计测交实验,F1为杂合子,若将其与隐性纯合子绿皱豌豆杂交,根据假说推测,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应为1∶1:1∶1。如图: 6.实验验证: 实际进行测交实验,验证演绎推理,出现了1∶1:1∶1的比例。 7.得出结论:假说正确,总结出自由组合定律。 注意: a、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遗传因子间的显隐 性关系为完全显性;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才能得到上述比例。 b、豌豆作实验材料优点:豌豆是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 ;对性状分析是由c、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正确选用一对到多对,遵循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

基因遗传的几个规律

基因遗传的几个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既是《遗传和变异》这一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学习完这两个定律后,对于求某一基因(型)所占比例的题目,有不少同学不能解 答,这说明没有真正掌握这两个定律。 只有在真正掌握的基础上, 善于思考, 及时归纳总结,得出普遍规律,才能在解题过程中提高解题速度。 1.如果 F 1 含有 n 对等位基因,则它所产生的配子类型有 2 n 种,子代基因型共有 3n 种,表 现型比例为( 3: 1) n ,子代测交后代比例为( 1: 1)n 。 已知 F 1 有 4 对等位基因,则它的配子有 16 种,产生的子代基因型有 81 种,对应的表 现型比例为 ( 3:1) 4 ,测交后代比例为 (1: 1) 4 。 2.某个体产生配子的类型数等于各等位基因单独形成的配子类型数的乘积 已知某一个体基因型为 AaBbCcDD ,共有四对等位基因,分别产生的配子种类为: Aa( 2) 、 Bb( 2) 、 Cc( 2)、 DD (1) ,由此个体产生的配子类有 22218种。 3.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类型数等于两亲本各对基因之间单独相交所产生基因型种类数的乘积 已知亲本为 AABbCc AaBBCc ,它们所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种类可以这样计算: AA Aa 所产生的子代基因型为 2 种, Bb BB 与 Cc Cc 相交产生的子代的基因型分别为 2 种和 3 种,因此上述两亲本相交后产生的子代基因型有 2 2 3 12 种。 4.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产生的子代表现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相交所产生子代表现型种类数的乘积 已知亲本基因型为 AaBBCc AaBbCC , Aa Aa 所产生的子代表现型有 2 种, BB Bb 与Cc CC 所产生的子代表现型都为 1 种,所以亲本产生的子代表现型有 2 1 1 2种。 5.子代个别基因型所占比例等于该基因型中各对基因型出现概率的乘积 求 AaBbCc AaBBCc 相交产生的子代 AaBbCC 所占的比例。 Aa Aa 相交产生的子代 中 Aa 占 2 , Bb BB 相交产生的子代中 Bb 占 1 ,Cc Cc 相交产生的子代中 CC 占 1 ,所 4 2 4

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

专题7 遗传的根本规律 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孟德尔用豌豆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所以在自然状态下,它永远是纯种,防止了天然杂交情况的发生,省去了许多实际操作的麻烦。 ②豌豆具有许多稳定的不同性状的品种,而且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③豌豆花冠各局部构造较大,便于操作,易于控制。 ④实验周期短,豌豆是一年生植物,几个月就可以得出实验结果。 2、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1〕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而且相对性状明显,易于观察。 〔2〕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即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展研究,再对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在一起的遗传进展研究。 〔3〕科学地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展分析。 〔4〕科学地设计试验程序,即现象→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结论。 二、遗传学有关概念: 1、交配类型: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间相互交配。 自交:基因型一样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 测交:让F1及隐性纯合个体相交。 正交和反交:假设甲作父本,乙作母本作为正交实验.那么乙作父本,甲作母本就是反交实验,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方和母方恰好是反交中的母方和父方。〔用于验证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2、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别离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的总称,即表现型。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相对性状的概念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点:同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别离:具一样性状的亲本相交,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父本、母本、去雄、授粉 亲本:〔父本和母本〕 父本〔♂〕:指异花传粉时供给花粉的植株 母本〔♀〕:指异花传粉时承受花粉的植株 遗传图谱中的符号: 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花。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的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