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福寿螺对稻田的危害.doc

关于福寿螺对稻田的危害.doc

关于福寿螺对稻田的危害

福寿螺耐逆性强、繁殖率高、扩散蔓延快,适应于农田、池塘、河沟等各类淡水水域中繁殖生长,对水稻田的危害较大。防治意见:

①晚造犁耙田后亩用茶籽麸(或桐籽麸或生石灰)20~30公斤撒施大田,沤置3~5天后再抛插秧;②抛插秧后隔2~3天选用稻田专用杀螺剂施药1次,螺量大的田块隔7~10天再施1次。

在有些地区,早稻后期在观测区田间调查,一般田块螺量为3~5只/米2,水沟螺量为20~40只/米2。因近期雨水偏多,有利水沟中福寿螺向稻田转移,预计晚造发生程度为2(3)级,即中等偏轻、局部中等,面积8.6万亩,主要为害晚稻水播秧田及水沟边稻田,应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稻田危害。

湖南省当地生物入侵的例子

湖南省当地生物入侵的例子 “能生、嗜吃”的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悄然肆虐蔓延,对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蔬菜产业危害严重。 在湖南省湘乡市韶山灌区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洋潭水库采访,看到福寿螺大量繁殖的景象:一串串、一团团的福寿螺卵块,把水利枢纽工程一些堤坝底部和附近湖南省水上运动“激流回旋”训练基地不少基础设施都“染”成了粉红色。洋潭水库蓄水区的浅滩、码头、岸线,随处可见福寿螺卵块。 湘乡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管理股股长xxx介绍,针对福寿螺大量繁殖的情况,湘乡市组织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用高压水枪冲、人工摘等方法清除卵块,捕获来一桶桶成螺和卵块,再用药物灭杀。 湘乡市水利局局长xxx、汉寿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xxx等人介绍,福寿螺作为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近年来在湖南等地呈现多发、高发态势,一些地方已经将福寿螺灭杀、清理工作常态化,防治任务很重。 汉寿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xxx等人反映,福寿螺既能生又嗜吃,让人“又恨又怕”。它们在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下,繁殖能力惊人,每只螺一年能多次大量产卵繁殖;成螺即使在无水和无食物的恶劣条件下,

也能以休眠方式生存下来。 汉寿县农业农村局农机推广研究员xxx等专家说,近年福寿螺高发的稻田,幼体福寿螺每亩密度最高能超过10万只。 汉寿县沧港镇新兴社区种粮大户xxx说:“去年我家200多亩田,有170多亩发生福寿螺灾害,有的稻田每平方米能找到20个成螺,几天时间就能把田里的禾苗吃得一干二净。这种病害在水稻分蘖时节最严重,我们都被搞怕了。” 湖南省“一湖四水”水系发达,温度气候适宜,为福寿螺的快速繁殖带来适宜条件。此外,人工养殖水产品引进、交易过程中无意携带、传播,致使福寿螺卵块传播扩散,也加剧了“螺灾”发生频率。 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湖南省有95个县市区遭到福寿螺侵害,发生总面积近540万亩。 、

有害生物生态调控之福寿螺防治

有害生物福寿螺生态调控方案

有害生物福寿螺生态调控方案 摘要 福寿螺作为入侵生物,已经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寄生虫病传播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福寿螺危害的区域越来越广,危害的作物种类不断增加,造成了世界范围内难以估量的损失。目前对于福寿螺的防治仍集中于单一的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等,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福寿螺综合生态控防技术。本文从介绍了稻田福寿螺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入手,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具体的调控方案,并做出了在实际环境下进行实践的设想,以期指导稻田福寿螺的防治。 1.背景 福寿螺(Ampullario gigas spix) ,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瓶螺科,瓶螺属。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在20 世纪80 年代被引入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菲律宾、越南、泰国以及中国的台湾及广东省。福寿螺营养价值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磷、钠、钾、核黄素等,可被人类和动物所食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而迅速传播开来。但由于该螺食味性差,加上盲目引进和管理不善,福寿螺迅速扩散到田间,成为中国及其它国家危害水稻、茭白、莲藕、蔬菜等的恶性水生动物。早在1984 年日本的熊本和冲绳发现福寿螺危害水稻和灯芯草,同一年,福寿螺被日本农林水产省指定为检疫性有害物种。2003 年3月中国环保总局公布福寿螺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 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其食杂,食量大,适应性广,繁殖力强,扩散蔓延快。稻田主要以成、幼螺在水稻秧苗期和移栽大田后至烤田前咬剪幼苗和有效分蘖,造成严重叶缺,缺株少苗,甚至局部稻苗被食光。据调查,我县平川、城厢,中山等7 个乡( 镇) 有福寿螺为害,稻田一般有螺0.2~1.6只/m2,严重的有螺4~7 只/m2,一般稻株被害率0.59%~3.81%,严重的达7.63%~13.99%,已成为农业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

福寿螺是外来入侵物种

福寿螺是外来入侵物种 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1981年引入中国。其肉质细嫩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餐桌上的佳肴,由于含脂量低,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优质滋补品。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中国各地均有养殖。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 而是管圆线虫病是由于鼠类的心、肺部寄生线虫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可发生脑膜脑炎。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因此,食用福寿螺时一定要注意彻底加热! 物种属性 名称:福寿螺 异名:大瓶螺、苹果螺 学名:Pomacea canaliculata,(Golden Apple snail) 科别:苹果螺科 栖地:溪流、池塘、水田 尺寸:7 cm 左右 分类上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作为食用螺引入中国,因其适应性强,繁殖迅速,成为危害巨大的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最容易辨认的特征是雌螺可以在水线以上的固体物表面产下“粉红色的卵块”。 福寿螺食量大,咬食水稻等农作植物,可造成严重减产,是名副其实的水稻杀手。另外福寿螺的螺壳锋利,容易划伤农民的手脚,大量粪便能污染水体。因每只雌螺可

年产卵万粒左右,繁殖量惊人,可造成其他水生物种灭绝,极易破坏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 福寿螺及卵块 。 [编辑本段] 形态特征 福寿螺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构成。头部圆筒形,有前、后触手各一对,眼点位于后触手基部,口位于吻的腹面。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贝壳短而圆,大且薄,壳右旋,有4~5个螺层,体螺层膨大,螺旋部极小,壳面光滑,多呈黄褐色或深褐色。脐孔大且深,厣为褐色角质薄片,具同心圆生长纹,厣核偏向螺轴一侧。外套膜薄而透明,包裹整个内脏囊,外套腔的背上方有一个薄膜状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气后能使螺体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扰就会排出气体迅速下沉。雄螺生殖孔开口于交接器顶端,雌螺生殖孔开口于外套腔。 [编辑本段] 生活习性 福寿螺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福寿螺食性广,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螺类,主食浮萍、蔬菜、瓜果等,尤其喜欢吃带甜味的食物,也爱吃水中的动物腐肉。当没有更多食物时会食漂在水面的微小物质(身体倒过来用足运动沾物取食)。 虽然是水生种类,但可以在干旱季节埋藏在湿润的泥中度过6~8个月。一旦发洪水或被灌溉时,它们又能再次活跃起来。 成年螺的呼吸器可伸到5-10厘米长和更长些。 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食玉米、麸皮等精饲料,幼螺以细萍、腐殖质、精饲料为主。饥饿状态下,成螺也会残食幼螺和螺卵。喜食农作物,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编辑本段]

利用本土生物控制福寿螺危害的实验研究

利用本土生物控制福寿螺危害的实验研究 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小学黄升政郑亭枫李秦韬 【摘要】 每年节假日我都要跟父母回老家阳江。每次回家,我都发现田间地头有好多软体动物,跟平时我们八月十五餐桌上吃的螺差不多。出于好奇,我用相机把它们拍了下来,并拿回学校问老师、同学,并且和几个同学一起上网查阅资料,才知道它们叫福寿螺。且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外来入侵物种,咬食农作物,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它们比所有本土螺类都更有生命力及更强的抗化学农药能力。 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控制它们呢?我们对这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几个同学便联合起来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实验研究。我们在网上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知道了有些科学家已开始研究福寿螺对一些动植物的敏感程度,探索生物防治福寿螺的方法。由此我们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想当小科学家的念头也油然而生。于是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访问及实验研究活动。 1、我们利用一年内未长霉的茶枯粉末进行杀螺实验,发现幼螺和成螺对茶枯粉末都很敏感,杀螺效果很好。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认真观察到:只要掌握好用量,就不会导致青蛙等动物的死亡。 2、我们做了利用多种植物乙醇提取物水溶液进行96h内致福寿螺100%死亡的实验。经过三次重复实验,我们发现五爪金龙乙醇提取物饱和水溶液致福寿螺100%死亡的时间仅48h,效果极好。 3、利用水生物如鲤鱼、鲫鱼、乌龟、花手巾等吃食幼螺和成螺的观察实验,发现不少水生物也会吃食幼螺和成螺。 4、此外,通过对老家阳江、大学城、土华、三水荷花世界等地调查观察,以及对当地一些农民的调查访问,得知:许多动物对福寿螺有取食能力。如鹅、鸭、水龟、鱼、昆虫、甲壳纲动物和水蛭等均能取食幼螺,鹅、鸭、水龟和鲤鱼能取食成螺,蚂蚁能大量取食卵块。 我们这个项目的特点是: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访问,实地考察,分析了大量实验研究数据,随访了不同地方的农户,我们首次发现了利用本土的植物、动物等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控制福寿螺幼螺和成螺的密度。

福寿螺防控技术

福寿螺防控技术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e (Lamarck)]为腹足纲(Gastropoda)、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瓶螺科(Ampullariidae)、瓶螺属(Pomacea)两栖淡水软体动物。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1981年福寿螺作为一种食用经济动物被引入我国广东省中山市。200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委员会将福寿螺列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将其列入《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为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外来物种之一。2022年农业农村部等六部门将其列入《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目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江苏、重庆、上海、四川、台湾等省市。 一、主要识别特征 (一)螺壳。外观与田螺相似,但螺旋部较平而短促,成螺有4—7个螺层;第一螺层较大,高度占螺层总高的70%左右;外壳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有棕色、黄褐色、黑色、黑绿色等,有光泽和若干条深色细纵纹;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头部具触角2对,前触角较短,后触角长,伸展后可超过螺体的长度;螺体左边有一条肺吸管,起辅助呼吸的作用。 (二)卵块。福寿螺多于夜间在水面以上干燥物体或植株的表面产卵,如茎秆、沟壁、墙壁、田埂、杂草等上;卵粒呈圆球形,初生时为鲜红色,直径2.0—3.0mm,由产卵母螺分泌的透明胶质黏液黏附在一起,形成一个长条形或椭圆形、有多层垒叠的卵块,卵块长2—3cm、宽1cm左右;1—2天后透明胶质黏液干燥固化成为白色物质,卵块变成粉红色,卵壳变得硬且脆;5—7天后当螺卵变暗红或灰白色时,显示螺卵开始孵化。 二、主要危害 福寿螺的主要危害包括:(1)对水稻等作物造成严重危害,我国南方每年大约有上百万公顷的水稻遭受福寿螺不同程度的危害。除水稻外,福寿螺对水生作物和蔬菜也有较大危害。(2)竞争和取食破坏水生生物多样性,福寿螺与本地螺类产生竞争、导致本地种减少或消失;福寿螺食性杂,可取食大型水生植物、浮游藻类、附着性浮游生物、无机及有机碎屑等,干扰或改变水生生物群落的组

福寿螺情况汇报

福寿螺情况汇报 福寿螺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根据我们近期的调查和研究,现就福寿螺情况向您汇报如下: 福寿螺是一种会危害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外来有害物种,其分布范围主要是亚洲和非洲地区。福寿螺是淡水蜗牛,善于适应各种水域环境,具有极强的繁殖力和扩散能力,对农田粘土、田坎等造成破坏,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根据我们对全市各个区县的调查情况来看,福寿螺在我市存在广泛分布的趋势。首先,我们在不少农田中发现了福寿螺的存在,且数量逐年增加。其次,部分河流、湖泊以及水塘、大棚等水体也存在着福寿螺的滋生。这些情况对于我们农田生产和水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福寿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福寿螺对于农田的粘土和田坎有着一定的破坏作用,会导致土壤的结构松散化,进而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其次,福寿螺会与农作物争夺土壤养分,使得农作物受到更多的竞争压力,降低了产量和质量。此外,福寿螺还会成为多种人畜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危害人畜健康,增加了疫病的传播风险。 为了解决福寿螺问题,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首

先,我们加强了对福寿螺的监测和调查力度,及时掌握其分布情况和数量变化。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农田和水源地的管理,清除福寿螺的滋生地,削弱其数量的繁殖基础。此外,我们还通过教育宣传,增强了农民和居民的认识和防控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自我防护能力。 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首先,福寿螺的数量仍然大幅增加,防控工作任重道远。其次,部分农民对于防治措施的认识和实施意愿不高,影响了防控效果的得到最大化。同时,防治工作需要跨部门的合作和协调,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配合度。 面对当前的形势,我们将会继续加大对福寿螺防治工作的力度,强化监测和调查,加强宣传教育,完善防治措施,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和配合。我们相信,在我们共同努力下,福寿螺的危害将会逐渐得到控制和减轻,我市的农田生产和水生态环境将会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发展。 以上是本次福寿螺情况汇报的内容,请领导批示。 谢谢!

广福村福寿螺灾害概述及措施研究

广福村福寿螺灾害概述及措施研究 广福村位于南方的一个小山村,这里有着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农作物。近年来,广福村却频繁发生福寿螺灾害,给当地农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将就广福村福寿螺灾害的概述及措施研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广福村福寿螺灾害概述 1. 福寿螺的特点 福寿螺是一种生活在湿地和水田中的软体动物,其种群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喜欢啃食植物叶片,对农作物有严重危害。福寿螺的出现不仅会对水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还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2. 灾害影响 近年来,广福村频繁遭受福寿螺灾害,福寿螺对稻田和蔬菜等农作物的侵害越来越严重。福寿螺啃食植物叶片,导致作物叶片减少,生长受阻,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民们的收入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 3. 灾害原因 广福村福寿螺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环境恶化、水质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造成的。湿地和水体的过度开发、水质污染等都为福寿螺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导致其种群快速增长,从而引发了福寿螺灾害。 二、灾害措施研究 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有效的防治福寿螺的方法。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导入福寿螺的天敌,如鱼类和鸟类,来控制福寿螺的数量。还可以通过培育抗福寿螺的水稻品种,逐渐减少福寿螺的数量。 2. 农药防治 农药防治是一种传统的福寿螺防治方法,可以通过喷洒杀虫剂来灭杀福寿螺。农药防治需要谨慎使用,以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伤害。农药的过度使用也容易导致福寿螺产生抗药性,从而减弱农药的杀虫效果。 3. 管理控制

广福村可以通过加强水体和湿地的管理控制,限制福寿螺的繁殖和生长。可以采取清 理水体杂草,改善水质等措施,减少福寿螺的生存环境,从而有效控制福寿螺的种群数 量。 4. 宣传教育 在防治福寿螺灾害方面,广福村还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增强农民们的防治意识 和能力。可以通过开展福寿螺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农民们对福寿螺 灾害防治的认识,增强他们的防治意识。 三、结语 广福村福寿螺灾害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但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和措施的研究,相信可以有效控制福寿螺的数量,减轻灾害给当地农民带来的损失。在未来的工作中,广福村需要继续加强福寿螺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更多的科研研究,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好的 生产生活环境。

镇福寿螺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镇福寿螺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镇福寿螺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一、背景介绍: 福寿螺是一种淡水螺类,是福建省一种近年来广泛分布的外来物种。福寿螺寄生于雨水容器、水稻田和小溪等水域中,不仅会危害农作物,还是一种重要的疾病媒介生物,可传播并导致各类螺旋体病和钩虫病。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必须加强福寿螺的防控工作。 二、目标: 1. 有效控制福寿螺的数量,减少其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2. 提高福寿螺防控工作的监测和处置能力。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福寿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三、工作措施: 1. 加强福寿螺的监测工作: - 制定福寿螺监测计划,明确监测时间、地点和方法。 - 建立监测网格,定期巡查福寿螺密集区域,及时发现和报告。- 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福寿螺种群数量和分布的调查和统计。 2. 实施福寿螺的防控措施: - 发现福寿螺繁殖地点,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清除和消灭。 - 对福寿螺密集区域进行灭螺处理,使用环境友好的灭螺剂。 - 加强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确保水环境卫生。 - 修建福寿螺防控专用水渠,限制其传播范围。

3. 宣传教育: - 建立福寿螺宣传教育工作组,制定宣传方案和策略。 - 开展福寿螺防控知识的宣讲和培训活动,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 - 制作宣传资料,发放到学校、社区和农田等地,让公众了解福寿螺的危害和防控措施。 四、预期效果: 通过以上的工作措施,预计可以有效控制福寿螺的数量,减少其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福寿螺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减少福寿螺的传播和扩散范围。 五、工作责任: 1. 监测工作由相关部门负责,确保监测计划的执行和数据的准确性。 2. 防控工作由农业、水利和卫生等相关部门协同进行,制定具体的防控方案和措施。 3. 宣传教育工作由宣传部门负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宣讲和发放宣传资料。 六、工作监督: 建立福寿螺防控工作监督机制,加强工作进展的监测和评估,并及时调整工作方案和措施,确保工作效果的最大化。 七、工作时间表: - 第一阶段:制定福寿螺监测计划,培训监测人员,完成监测

福寿螺的危害及防治

福寿螺的危害及防治 作者:胡建军 来源:《湖南农业》 2014年第10期 常宁市培元街道办事处农业技术推广站胡建军 福寿螺是大型淡水螺类,又称大瓶螺、苹果螺,是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公布的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之一。该螺抗逆性强、食性杂、繁殖极快,近年来在南方主要水稻耕作区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入侵危害,并呈扩散蔓延之势,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1.发生特点福寿螺以幼螺或成螺在水生作物基部或水田土表下二三厘米深处越冬,亦可在田边或灌溉渠、河道中越冬。喜栖于缓流河川及阴湿通气的沟渠、溪河及水田等处,在水面以 上植株或干燥物体的表面产卵,如水稻、莲藕、茭白、石砌沟壁、灌溉渠、田埂、杂草等。外 观与田螺相似,体型是田螺的20倍,其上具蜡粉状物覆盖。1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万~5万粒。福寿螺主要危害水田区水稻、绿色叶菜类、水生蔬菜及水域附近的甘薯、白菜等 旱生作物。 2.防治方法防治福寿螺要统防统治,策略上采用“压前控后”,以农业防治、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①捡螺摘卵,集中深埋、打碎、烧毁或喂鸡鸭。春秋季福寿螺产卵高峰期,在地中插入竹片、木条引诱福寿螺在其上产卵,每2~3天摘除一次卵块集中烧毁,平时结合农事操作捡螺摘卵,冬季清除淤泥、杂草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降 低残卵量和成活率。②科学管水,在进水口设置拦截网灭螺,防福寿螺随灌溉水侵入,螺卵盛 孵期排水并适当露田,降低幼螺存活率。③适时组织鸭群轮回放养。④每平方米有螺2~3只的地块应及时防治。每667平方米用百螺敌(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40~60克对水喷雾, 施药后保持1~3厘米清澈的浅水层7天(施药后15天方可放鸭下田)。严禁用呋喃丹、甲基异 柳磷等高毒农药杀螺。

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福寿螺 田间药效试验

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防治水稻福寿螺田间药效试验 水稻福寿螺是水稻田间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会危害水稻的生长,降低产量。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福寿螺,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研发出了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为了验证该粉剂的防治效果,我们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一、试验目的 本次田间药效试验的目的是验证70% 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福寿螺的防治效果,评估其在田间的实际应用效果,为粉剂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地点和时间 本次试验选择了水稻种植较为集中的湖南省长沙市进行,试验时间确定在水稻生长期间,具体为水稻灌浆期。 三、试验设计 本次试验采用了田间小区试验设计,设置了对照组和不同剂量处理组,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具体实验设计如下: 1. 对照组:喷水处理,不添加任何防治药剂; 2. 处理组1: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0.5kg/亩; 3. 处理组2: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1kg/亩; 4. 处理组3: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1.5kg/亩。 四、试验方法 1. 药剂处理:按照设计要求,将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溶解后,均匀地喷洒在水稻田间作物上; 2. 观测指标:记录每个处理组的水稻福寿螺发生情况和药效,同时观测水稻生长状况; 3. 统计分析: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评估不同处理组的防治效果和对水稻影响。 五、试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和数据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对照组的水稻福寿螺发生率为80%,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2. 处理组1的水稻福寿螺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 3. 处理组2的水稻福寿螺发生率为20%,较处理组1进一步降低; 4. 处理组3的水稻福寿螺发生率为10%,效果最好。 1. 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福寿螺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效果逐渐提高; 2. 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前提下,适当增加粉剂的使用剂量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但过量使用也会对水稻产生一定的影响。 六、结论与建议 本次田间药效试验表明,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可以有效防治水稻福寿螺,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我们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根据水稻福寿螺的发生情况,科学合理地使用该粉剂,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我们也要注意粉剂的使用量,过量使用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对水稻生长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在使用粉剂时,应该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科学测算使用剂量,做到既达到防治效果,又不影响水稻生长。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优化该粉剂的使用方法和技术,提高防治效果的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推动该粉剂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本次田间药效试验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对于推动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在水稻福寿螺防治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相信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保护水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福寿螺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福寿螺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福寿螺能够咬断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导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达20%以上。除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外还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等疾病。人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会引起人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与脑膜脑炎,引起头痛、头晕、发热、颈部僵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瘫痪、嗜睡、昏迷等,甚至死亡。 寿螺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台湾,1981年由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广东。1984年后,福寿螺已在广东广为养殖。由于过度养殖,加上味道不好,它被释放到野外。福寿螺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很强,又繁殖得快,因此迅速扩散于河湖与田野;其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已成为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的有害动物。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福寿螺可自然越冬,年发生两个世代。在广西鹿寨县等地,福寿螺在稻田的发生密度高达16.95个/平方米;水稻受害株率一般为7%~15%,最高达64%。福寿螺食性杂、危害莲藕,幼螺可从叶底啃食浮贴水面的荷叶,致使荷叶叶片穿孔或缺刻,严重时叶片被啃食得千疮百孔,难以抽离水面。福寿螺还危害水仙花、兰花等各种水生植物,成为中国南方水域的一大患害。此外,福寿螺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极易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问题。估计中国南方各省

市受其危害的水域(池、湖、水田等)不少于10万公顷。对福寿螺的防治是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人工防治,养鸭食螺是生物防治方法之一。对福寿螺的生态习性了解不够,防治不力。特别是选用的化学杀螺剂对水体毒性大,严重污染水质;施药量大、成本高、效果差。 福寿螺的农业防治措施 1、消灭越冬螺源:福寿螺主要集中在溪河渠道中和水沟低洼积水处越冬,因此要在春耕前清理稻田边水沟,清除淤泥和杂草,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螺的成活率和冬后的残螺量。同时对沟渠和低洼积水处,采用药物进行防治。 2、阻断传播:在重发生区的下游片区,灌溉渠入口或者稻田进水口安装阻隔网,防止福寿螺随水进入田间。 3、人工捕杀:在春季产卵高峰期,结合田间管理摘除田间、沟渠边卵块,带离稻田喂养鸭子或将卵块压碎。利用晒田时成螺主要集中在进排水口和秧田沟内,早晨和下午人工拾螺。人工摘除卵块和结合农时捡拾成螺。利用晒田时成螺主要集中在进排水口和秧田沟内采取人工拾螺,也可控制为害。 4、人工诱杀:稻田淹水后,在稻田中插30~100厘米高竹片(木条、油菜秸秆),引诱福寿螺在竹片(木条、秸秆)上集中产卵,每2~3天摘除一次卵块进行销毁。数量以每亩30~80根竹片(木条、秸秆)为宜,靠近田边适当多插,方便卵块摘除。

福寿螺病虫害的防治

福寿螺病虫害的防治 福寿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福寿螺极其相似,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 福寿螺形态特征: 个体大,每只100~150g,最大个体可达250g以上。有巨型福寿螺之称。福寿螺壳薄肉多,可食部分占螺体重的48%,既是美味佳肴,又是高蛋白饲料。福寿螺与福寿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区别。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福寿螺浅,呈黄褐色,福寿螺则为青褐色;福寿螺的椎尾长而尖,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福寿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福寿螺螺盖则偏扁。 生活习性 福寿螺喜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福寿螺可自然越冬。 福寿螺的病害和虫害至今为止发现较少,有报道的也不多。但在此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福寿螺的养殖其生活适温为10-40℃,最适20-28℃,超过40℃会引起死亡,低于10℃则进入冬眠状态。须注意夏季要防高温,因稻田的水浅,在夏季水温可能会达到上限致死温度;而冬季越冬的泥底有机质含量不宜过高,否则易产生有毒物质而影响福寿螺越冬。 2)福寿螺对水中溶氧的量比较敏感,正常生活要求水中溶氧每升在4毫克以上,当降到3.5毫克时,食欲会下降,当降到1.5

毫克时则会引起死亡。 3)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在6-7月(有条件的地方秋季还会产一次卵),如果考虑自己繁殖,则在养福寿螺的稻田中最好不要养鲤鱼,否则小福寿螺会被鲤鱼摄食。 4)稻田中农药的使用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即合用也应采用低毒农药,而且应晴天用;宜在稻田一半一半用。 5)在生长旺季可定期使用有机肥,原则是少量多次,不宜一次施肥过多。 6)养殖过程中最好有一定的微流水环境,以确保水中的溶氧,但必须注意水源,切勿引用有农药的水源。 7)可以考虑福寿螺与水蛭、泥鳅、黄鳝等混养,则其经济效益更佳。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作品-利用嗜食差异防治福寿螺危害水稻苗

第十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申报书 作品名称:利用嗜食差异防治福寿螺危害水稻苗 类别:

利用嗜食差异防治福寿螺危害水稻苗研究 摘要:室内观察福寿螺取食草本植物水花生、凤眼莲、海芋、蟛蜞菊、浮萍和五爪金龙,木本植物枸树、羊蹄甲和苦楝新鲜叶片的差异,以及其取食不同植物叶片后排泄物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72小时后,福寿螺取食所选植物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枸树、水花生、凤眼莲、海芋、蟛蜞菊、羊蹄甲、浮萍、秧苗、苦楝、五爪金龙。福寿螺取食水花生、凤眼莲和枸树的量显著高于取食水稻幼苗量。福寿螺取食所选植物后其排泄物溶液对水稻秧苗叶绿素含量有促进作用,促进作用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蟛蜞菊、水花生、海芋、浮萍、秧苗、枸树、凤眼莲和羊蹄甲。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水稻移栽后分别施用水花生、凤眼莲和枸树新鲜叶片,福寿螺取食水稻秧苗的量与常规施用密达杀螺药后福寿螺取食水稻秧苗的量没有差异,而水稻秧苗的叶绿素含量、鲜重和干重显著高于施用密达杀螺的小区。 关键词:福寿螺水稻秧苗嗜食性防治危害 1前言 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又称苹果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由于该螺抗逆性强、食性杂、繁殖和生长速度极快。我国内陆于20世纪80年代从台湾引进,并进行人工养殖,以获得高经济收益。但由于该螺食味较差,被弃养,迅速入侵到水田和其它水体,对生态环境作物生产构成了严重的危害[1-4]。其主要危害对象有水稻、茭白、菱角、水生蔬菜等[5,6],其中以水稻的受害程度最重。田间调查表明,福寿螺孵化后7-15天即开始取食水稻幼苗的幼嫩部分。在华南地区水稻移栽后10-15天最易受福寿螺的取食危害,是水稻主要受害期。其危害形式表现为咬剪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严重的减产,如不加以防治可至绝产。早在1991年在广东就已有66.7万hm2稻田受福寿螺危害[7]。目前生产中主要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五氯酚钠、贝螺杀、密达、梅塔和百螺敌等)[8-10],长期大量的使用化学农药不仅增强福寿螺的抗药性,增加防治的难度,同时对生态环境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多年来,广泛采用的化学药剂五氯酚钠、贝螺杀、密达、梅塔、百螺敌均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负

福寿螺防控技术方案

福寿螺防控技术方案 福寿螺,又称大瓶螺、苹果螺,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是一种两栖类淡水软体动物,雌雄异体。2000年,福寿螺被列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将福寿螺列为首批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福寿螺具有繁殖能力快,食性杂、抗逆性强等特点,已成为危害水稻、水生蔬菜等作物的恶性水生动物,主要取食幼苗和幼嫩分蘖,造成稻苗缺株严重,产量损失大。福寿螺还携带广州管圆线虫和其他重要致病寄生虫,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因此,抓好福寿螺的防控不仅关系到“米袋子”、“菜篮子”安全,同时也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我县生物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防控策略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控策略,以农田、沟渠、河道、湿地、公园等区域为重点,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统一组织乡镇(街道),形成“上下联动、联防联控”,做好福寿螺的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 二、防控措施 1、开展全域普查。针对全县的稻田、沟渠、河道、池塘、水生植物湿地、公园等区域开展福寿螺发生情况调查,

明确福寿螺发生的重点区域,做好福寿螺的风险预警和技术指导。 2、开展分类防控。针对不同区域福寿螺的发生情况,采取“一域一策”的防控措施。 (1)农田、沟渠等生境防控措施。一是冬季及时清理农田沟渠的杂草、淤泥,有螺地方撒施杀螺剂,以减少越冬基数。二是使用旋耕机翻耕农田整地,碾碎福寿螺。三是农田进水口、出水口以及沟渠的不同地方要设置20-30目的拦截网,阻断福寿螺流动。四是人工捡螺、摘卵。五是水稻生长中后期排水搁田,减少福寿螺数量。六是福寿螺发生严重田块,可放鸭捕食,或者撒施茶籽饼、杀螺剂。 (2)河道、池塘等生境防控措施。一是清除河道、池塘水面和岸边的杂草,减少福寿螺产卵场所,或者人工清除河道、池塘岸边卵块,减少福寿螺发生基数。二是在河道、池塘发生区,岸内壁不同距离放置多汁植物(白菜、空心菜等)或香蕉皮的诱集装置(诱捕笼),诱集福寿螺,或者插木条、竹片(需高出水面60-80厘米),诱集福寿螺产卵,定期回收并集中销毁处理。三是在封闭式的池塘中,如福寿螺发生严重,可投放一些甲鱼、青鱼进行防控。 3、建立防控长效机制。 (1)成立县福寿螺防控协调小组和技术专家指导小组。 (2)开展福寿螺科普宣传,邀请专家培训防控技术,

小溪河福寿螺的危害与调查

小溪河福寿螺的危害与调查

福寿螺,又名:大瓶螺、苹果螺,属软体动物门。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台湾,1981年由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广东。1984年后,福寿螺已在广东广为养殖。由于过度养殖,加上味道不好,被释放到野外,进而繁殖危害。 一、形态特征 福寿螺整个身体由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个部分构成。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贝壳短而圆,大且薄,壳右旋,有4~5个螺层,多呈黄褐色或深褐色。有一个薄膜状的肺囊,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肺囊充气后能使螺体浮在水面上,遇到干扰就会排出气体迅速下沉。 福寿螺与田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区别。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褐色,田螺则为青褐色;田螺的椎尾长而尖,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福寿螺螺盖则偏扁。

二、生活习性 福寿螺喜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福寿螺可自然越冬。 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0℃。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000粒,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 三、危害与防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