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胃癌筛查实施方案.doc

胃癌筛查实施方案.doc

胃癌筛查实施方案.doc
胃癌筛查实施方案.doc

胃癌筛查实施方案

胃癌筛查实施方案胃癌筛查项目在江苏省射阳县和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进行。

在40-69岁的人群中,用健康因素调查表筛选高危人群,行胃镜下靛胭脂染色检查,并取活检,用病理诊断方法确诊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

所有诊断均以组织病理为标准。

据病情对确诊的癌症病人及癌前病变患者进行相应治疗。

筛查人数:射阳县筛查目标人群数一、人群的选择在参加胃癌早诊早治的2个地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各选取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乡或村作为目标人群。

抽样标准符合方案要求。

筛查对象为40-69岁的当地常住居民(入选条件:无其他严重疾病,自愿参加并且能接受检查者),通过健康因素调查,确定符合胃癌筛查的高危人群。

一般40-69岁居民约占该地区总人口的30%,按高危人群占30%和人群参与率70%计算,若筛查任务为龄别构成比为30%计算2.实际覆盖筛查人数31747注:不宜作为早诊的检查对象1、已明确诊断为胃癌的患者;2、已患其他癌症的患者;3、已患其他严重疾病者;4、生活不能自理者。

二、筛查内容和方法(一)筛查人群选定、动员和确定被筛查者名单1、筛查地区选定和动员根据方案中的选点原则,采用整群

胃癌早期筛查人群

胃癌早期筛查人群 文章目录*一、胃癌早期筛查人群*二、早期胃癌诊断标准*三、 诊断胃癌要注意哪些事项 胃癌早期筛查人群1、胃癌早期筛查人群 胃癌早期症状比较隐蔽,且容易和其他消化道疾病相混淆, 导致很多患者错过了诊治的最佳时期,一旦出现体重下降、腹痛、恶心呕吐、厌食和消化性溃疡等症状时,很可能已经进展至中晚期。因此,积极筛查有助于胃癌的早期发现。 日本也是胃癌高发国家,但由于实行了全民普查,早诊率高 达70%。我国因为地域辽阔,实行全民普查不切实际,但如果对高危人群及胃癌高发地区进行筛查,能大大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大部分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即可 获得根治性治疗,5年生存率超过90%。 在我国,建议以下高危人群1~2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有长 期胃病史的人群;40岁以上的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接受过胃 部手术的人群,残胃易形成胃癌;家族中有直系亲属为胃癌患者 的人群。 2、胃癌从早期发展到晚期需要多久 不同类型的胃癌,其恶性程度不同,病情的进展速度也不同, 比如胃部印戒细胞癌其恶性程度比较高,早期不容易发现,再次 病情进展比较快速,临床5年生存率比较低;而胃部高分化鳞状 细胞癌,细胞分化程度比较高,恶性程度相对比较低,病情就进展

比较慢,且治疗难度也相对较低,临床预后也较理想,这时从早期发展到晚期所需的时间也就比较长,而胃癌按照不同的标准也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类型的胃癌,比如低分化腺癌、未分化癌等,这些不同类型的胃癌恶性程度不同,癌细胞的发展速度不同,治疗方 法不同,治疗后的预后情况也大不相同。 3、胃癌的分期 胃癌分期的因素有三个:T,N,M。T指癌细胞在胃壁内侵犯的深度,未超过粘膜下层为T1,侵犯肌层为T2,侵及浆膜下为T3,穿透胃壁为T4,若未累及邻近脏器为T4a,否则为T4b。N指转移淋巴结的个数,无转移为N0,1-2个转移为N1,3-6个为N2,超过6 个为N3。M指的是远处转移,有为M1,否则为M0。 早期胃癌诊断标准1、患者是否要进行胃镜检查是要遵照医生的决定的:患者倘若咋生活中出现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并且 以往有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而近期又出现症状者,家族中有胃肠道肿瘤病史者,以及患有可在胃镜下进行治疗疾病者,均适合做胃镜检查。 2、胃癌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前需要进行一些其它的检查, 如胃肠道钡餐检查、腹部ct或以前做过胃镜检查,进行胃镜检查时,患者必须要将检查报告和病理报告交医生参考。 3、患者在进行胃镜检查需要禁食一段时间,这样有利于更好的检查,而时间把握最好是在十个小时左右。早晨检查者不吃当

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占全球一半左右

震惊!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占全球一半左右 4月20日,第12届国际胃癌大会(IGCC)在北京正式召开。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68万例,占全球发病病例的一半左右,许多患者诊断时已为进展期胃癌……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中晚期的胃癌患者存活超过5年的机会一般低于30%。而早期胃癌患者经内镜手术或外科手术治疗,存活5年的机会超过90%。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对于胃癌高危人群要做规律的筛查,以免延误诊治。 根据我国国情和胃癌流行病学,我国专家学者将40岁以上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确定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包括: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曾经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胃肠道肿瘤患者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存在胃肠道肿瘤其它高危因素等。 此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部分胃癌有家族聚集倾向,其中遗传性弥漫性胃癌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突变的携带者一生中有80%的概率发生遗传性浸润性胃癌。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4月·长沙)》及《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对我国早期胃癌筛查提出了切实的建议,总结如下: 1. 血清学筛查 (1)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 PG是反映胃体胃窦黏膜外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标,可被称为"血清学活检"。当胃黏膜发生萎缩时,血清PGⅠ和(或)PGR(PGⅠ与PGⅡ比值)水平降低。一般以"PGⅠ≤70 μg/L 且PGR≤3"作为针对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临界值。 (2)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 目前常用肿瘤标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CA19-9、CA72-4、CA125、CA242等,但上述肿瘤标志物在进展期胃癌中的阳性率均低于40%,因此目前主要通过几项指标的组合进行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检测灵敏度。 (3)其他方法: 此外,胃泌素17(G-17)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等也是常见的血清学检测方法。血清G-17水平的升高可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血清G-17联合PG检测可以提高对胃癌的诊断价值。Hp的血清学检测常与PG、G-17检测同时进行,此外,C13、C14尿素呼气试验是临床最常应用的非侵入性Hp检测试验。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学习参考资料2020

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 学习参考材料 (内部交流) 中国癌症基金会 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专家委员会上消化道癌专家组 2020年2月22日

目录 第一部分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 第一节筛查人群 第二节筛查方法 第三节筛查程序 第四节筛查流程图 第五节内镜检查技术说明 第六节标本处理与病理诊断 第七节治疗原则 第八节随访原则 第九节并发症及处理 第十节筛查用表 第十一节筛查工作主要内容及组织实施 附录 附录1 1.2%碘液配方 附录2 0.2%靛胭脂配方 附录3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17版) 附录4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 附录5 肿瘤病理规范化诊断标准 附录6 上消化道内镜规范检查标准图像与流程 附录7 机会性筛查数据管理、质量控制、评价指标 附录8 中国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专家共识意见(2019版)附录9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7版) 附录10 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第二部分上消化道癌人群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

第一节筛查人群 第二节筛查程序 第三节筛查流程图 第四节内镜检查技术说明 第五节标本处理与病理诊断 第六节治疗原则 第七节随访原则 第八节并发症及处理 第九节数据采集、管理和安全 第十节质量控制 第十一节评价指标 第十二节筛查用表 第十三节进度报表 附录1 1.2%碘液配方 附录2 0.2%靛胭脂配方 附录3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17版)附录4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 附录5 肿瘤病理规范化诊断标准 附录6 上消化道内镜规范检查标准图像与流程

第一部分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 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是将日常的医疗服务与目标疾病(即食管癌、贲门癌、胃癌和十二指肠癌)患者的筛查和早诊早治结合起来,在患者就医和体检过程中进行目标疾病筛查及早诊早治的一种疾病筛查方式,其优点是无需额外的检查与费用,被检查人群顺应性好,是迅速扩大我国上消化道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途径。以我国县级医院为基础,在规范诊疗流程的基础上,严格培训与准入,在日常医疗服务中规范开展上消化道癌筛查及早诊早治,提高我国农村地区上消化道癌早诊率,有效降低死亡率。本筛查技术适用于在我国开展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及早诊早治的地区。 技术的核心内容是,针对来自乡镇/社区、体检机构和医院就诊的目标人群开展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的评估与识别,高危人群进行内镜检查,对发现的可疑病变进行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在一次内镜检查中可发现上消化道不同部位(食管、贲门、胃和十二指肠)的病变,使筛查及诊断一步完成。内镜检查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去除黏液与气泡,必要时辅以色素内镜、电子增强内镜、放大内镜及超声内镜等检查。对发现的上消化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癌患者行内镜下微创治疗,对癌前病变及内镜下微创治疗后的患者应定期进行随访,所有病变诊断及转归的判定均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依据。本技术的重点是针对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及早诊,对发现可干预的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及时予以内镜下微创治疗。 技术的工作目标为:围绕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内镜检查率、高危人群内镜检查年增长率、内镜规范检查达标率、诊疗时效达标率、检出率、早诊率、治疗率及癌前病变与早期癌内镜微创治疗率等核心指标,建立工作效果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平台、医院信息化系统、肿瘤随访登记系统、死因监测系统等,收集上消化道癌发病及死亡数据,做好上消化道癌患者及高危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及机会性筛查工作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对患者的筛查依从性、筛查效果及干预措施等进行评价。 技术方案工作考核指标为:针对来自乡镇/社区、体检机构和医院就诊的上消化道内镜诊治人数中随机抽查至少5%,要求上消化道内镜规范检查达标率≥95%。

白光内镜下发现早期胃癌的技巧(干货满满)

白光内镜下发现早期胃癌的技巧(干货满满) 教你如何发现和诊断早期胃癌。来源丨消化道早期癌内镜诊断技巧图谱(修订版) (内容已获出版社授权发布) 我国的胃癌发病率与日本和韩国相近,但是,当前我国胃镜下检出的早期胃癌仅占全部胃癌的10% 左右,远低于日本(约70%)和韩国(约50%)的水平。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差异,除了无症状人群筛查率的不同外,与内镜医师的早癌诊断能力也有很大关系。由于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相比,内镜下形态有明显的不同,内镜医师如果对早期胃癌的认识不足,就容易造成漏诊(图2-3-1)。 图2-3-1早期胃癌漏诊病例 A. 病例1,初次胃镜检查,胃角小弯可见一凹陷型病灶,高度可疑早期癌,但内镜医师未注意到该病灶,未取活检; B. 病例1,3 年后该患者复查胃镜,发现胃角小弯进展期癌,活检病理示低分化腺癌; C. 病例2,初次胃镜检查,胃窦后壁可见一发白的凹陷型病灶,可疑早期癌,活检病理示轻度异型增生,但未密切随诊; D. 病例2,2 年后复查胃镜,胃窦后壁可见进展期癌,活检病理示印戒细胞癌; E. 病例3,初次胃镜检查,幽门口8 点钟方向可见一发红的浅凹陷,但内镜医师未注意到该病灶,未活检; F. 病例3,2 年后复

查胃镜,可见幽门口7 ~8 点钟方向进展期癌,活检病理示印戒细胞癌 白光内镜下发现早期胃癌的技巧 胃镜下检出早期胃癌包括发现病灶和诊断病灶两个步骤。发现病灶,即在内镜下“找到”可疑的病灶;诊断病灶,即通过对可疑病灶的内镜下形态分析,包括普通白光内镜、染色内镜、放大内镜、NBI 等方法,大致判定该病灶为良性或可疑恶性,然后对可疑恶性的病灶行活检,最终通过病理确诊。因此,在内镜下发现可疑病灶是诊断早期胃癌最重要的第一步。首先是规范化的胃镜操作,要尽可能地看到全部的胃黏膜区域,不能留有视野上的“盲区”。如果根本就没有看到病灶,是不可能诊断早期胃癌的。 胃镜检查前,需要常规提前服用去泡剂和去黏液剂。泡沫和黏液的附着会极大地影响病灶的检出,对染色和NBI 放大观察也有不利的影响(图2-3-2)。笔者所在科室常用的方法是在胃镜检查前20min,让患者口服50ml 的西甲硅油+ 链霉蛋白酶混合溶液,然后在检查过程中视情况做进一步冲洗。患者在胃镜检查时,剧烈的呕吐和胃壁的挛缩也会影响病灶的检出,使用镇静药,如丙泊酚或咪唑唑仑(无痛胃镜检查),以及使用解痉药,如丁溴东莨菪碱、盐酸消旋山莨菪碱(654-2)或阿托品可以减轻患者的呕吐和胃壁挛缩。对有青光眼和严重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可以使用胰高血糖素替

胃癌的早期筛查

胃癌的早期筛查及内镜诊治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每4个因恶性肿瘤死亡的患者中就有1例胃癌患者。因此胃癌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和健康的疾病。胃癌的治疗效果与病期密切相关,早期胃癌经治疗后90%以上的患者能够生存5年以上,而晚期胃癌患者,生存5年的几率不足5%。因此,如何早期发现胃癌,是改善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约半数患者可无报警症状(消化道出血、呕吐、消瘦、上腹部不适、上腹部肿块),所以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的有效手段。所谓胃癌的高危人群,就是指比一般人更容易患胃癌的人,他们的胃癌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几倍,甚至近10倍。 以下符合第1项和第2-6项任一项者属于胃癌高危人群: 1、年龄大于或者等于40岁,男女不限。(我国4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生率显著上升) 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胃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4、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炎,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5、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 2、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约10%的胃癌表现为家族聚集性,胃癌患者亲属的胃癌发病率较无胃癌家族史者高4倍) 6、存在胃癌的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等)。 那么,应该如何进行高危人群的筛查呢? 如图所示,胃癌高危人群可以通过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17及幽门螺杆菌筛选出需要进行胃镜检查的早期胃癌高风险者(该检测不针对食管癌、胃食管交界部癌),或直接进行胃镜检查。 胃镜下检出早期胃癌包括发现病灶和诊断病灶两个步骤。发现病灶,即在内镜下找到可疑病灶(局部粘膜凹凸、粘膜颜色变化、粘膜血管透见度差),然后通过化学染色内镜、电子染色内镜(NBI、FICE等)、超声内镜等检查鉴别是否肿瘤,判断肿瘤的浸润深度和范围。 我院引进的放大内镜系统,甚至可以通过对粘膜微小血管形态、粘膜表面微小结构形态的变化鉴别癌与非癌。

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目前中国每年胃癌

胃癌为什么总是发现得太晚? 根据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目前中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超过42万例,居 全球首位。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刘砚青/北京报道 据近日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十年来中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中国癌症发病率为 235/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其中,胃癌的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与肝癌,是第三大癌症杀手。 半数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 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院长季加孚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胃癌是发生在胃黏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全世界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他透露了一组数据: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统计,2008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达95万,占全 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8%;在死亡率方面,全球每年约有72万人因胃癌死亡,占所有恶性肿瘤 死亡的9.7%。 而根据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目前中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超过42万例, 居全球首位。 “中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全世界每年新增的胃癌病例近一半都出现在中国,占比高达47%。”季加孚指出,之所以全球近半新增胃癌患者都出现在中国,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较大所致。在他看来,中国实际上并不是胃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显示,中国胃癌发病率为22.7/10万,而韩国这一数据高达41.8/10万。 “虽然韩国的胃癌发病率几乎是中国的一倍,但韩国的胃癌死亡率却仅为13.0/10万,比中国 的17.9/10万少了近三分之一。”季加孚说,尽管中国近年来对胃癌的整体治疗效果已取得突 破性进展,但是与其他国家,特别是日本和韩国相比,仍存在相当差距。 胃癌为什么总是发现得太晚? 胃癌与其他恶性肿瘤一样,也分为早期、中早期、中晚期和晚期共四期。”季加孚说,对比中 日韩三国的四期结构比来看,中国只有16%的患者发现时处于早期,超过半数都属于晚期患者; 而日本和韩国有接近60%的患者属于早期患者,只有15%左右处于晚期。 根据《2014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 大部分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5 年生存率超过 90%。然而,目前中国早期胃 癌的诊治率不足10%,远低于日本的70%和韩国的50%。

胃癌筛查实施方案

胃癌筛查实施方案 胃癌筛查项目在江苏省射阳县和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进行。在40-69岁的人群中,用健康因素调查表筛选高危人群,行胃镜下靛胭脂染色检查,并取活检,用病理诊断方法确诊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所有诊断均以组织病理为标准。据病情对确诊的癌症病人及癌前病变患者进行相应治疗。 筛查人数:射阳县筛查2000人,埇桥区筛查2500人。 工作指标要求:筛查任务完成率≥100%;顺应性≥70%。 说明: 筛查任务完成率=实际筛查人数/筛查任务数 顺应性=目标人群中实际筛查人数/当年目标人群数 一、人群的选择 在参加胃癌早诊早治的2个地区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各选取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乡或村作为目标人群。抽样标准符合方案要求。筛查对象为40-69岁的当地常住居民(入选条件:无其他严重疾病,自愿参加并且能接受检查者),通过健康因素调查,确定符合胃癌筛查的高危人群。 一般40-69岁居民约占该地区总人口的30%,按高危人群占30%和人群参与率70%计算,若筛查任务为2000人,筛查覆盖人数应为31747人;若筛查任务为2500人,筛查覆盖人数应为39683人(估算过程见图1)。 图1 筛查覆盖人群样本估算流程图

注:不宜作为早诊的检查对象 1、已明确诊断为胃癌的患者; 2、已患其他癌症的患者; 3、已患其他严重疾病者; 4、生活不能自理者。 二、筛查内容和方法 (一)筛查人群选定、动员和确定被筛查者名单 1、筛查地区选定和动员 根据方案中的选点原则,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定筛查人群,从当地公安部门获得人口资料,由CDC负责在当地利用媒体、宣传材料和科普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动员群众参加健康体检,说明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2、健康知识和危险因素调查 根据方案的要求,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对符合筛查条件的人群进行健康知识和健康因素调查。在正式调查进行前,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预调查,熟悉调查过程和内容,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向领导组和专家组咨询,统一解决的方法。 健康知识调查内容主要是癌症一般知识和综合防治知识(附件1)。 健康因素调查由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胃病史和上消化道癌症家族史、相关危险因素和简单的健康体检(附件2)。 凡有上消化道症状和病史,不良饮食习惯及行为,和消化道癌症家族史者为胃癌高危人群。 3、确定筛查名单 确定高危人群,再次动员确定被筛查者,并填写筛查人员名单和基本信息。和依托医院协调确定检查时间,将筛查人群送到指定的检查地点进行胃镜检查。 4、诊治基础调查 对参加本项目的医疗机构的癌症诊治基础情况进行调查(附件3)。 (二)知情同意 所有筛查对象都必须履行知情同意程序。该程序包括两部分:首先召集筛查对象,集中宣讲筛查的目的、意义以及参加筛查的益处和可能带来的危险,宣读知情同意书,回答问题。然后由专人单独向每一个筛查对象说明筛查的相关情况,进一步回答不明白的问题,最后在自愿的原则下签署知情同意书(附件4)。

消化道早癌的筛查

消化道早癌的筛查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关于早期胃肠道肿瘤的筛查建议 现在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人民生活也较前有明显提高,大家对健康等重视程度也明显增强了,总是听人说起健康是福,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部分人并没有做到真正的重视,在从事消化内科及内镜诊疗工作有10多年了,在工作期间见过很多的患者,他们平时感觉腹部不适,总以为只是“小胃病、肠炎”而不重视,常常自己在药房买点“胃药、消炎药”吃,症状就好了,可常常会反反复复发作,但也没有过多的引起重视,直到出现消化道出血、消瘦、贫血或吃不下东西等情况才想起到医院检查,而这时检查的结果可能会很糟糕,可能已经是晚期胃肠肿瘤了,每次当我遇到并检查出患者为进展期胃肠癌时常常觉得很惋惜,很多患者因检查出胃肠癌的时间太晚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间,进展期胃肠癌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30%,且晚期肿瘤的各种并发症导致生活质量很差,为什么不早点来检查呢在我国目前最常见的几个恶性肿瘤中,其中有三个都在消化道,分别是胃癌、结肠癌及食管癌,而这些肿瘤都可以通过胃肠镜检查明确诊断,大家也许不知道早期消化道肿瘤是完全可以通过内镜治疗治愈的,有研究表明由粘膜癌发展到粘膜下层癌的过程大约需要85个月,而由粘膜下层癌发展到进展期癌只要31个月,也就是说粘膜癌发育到超过内镜治疗适应症的粘膜下层癌需要7年,由早癌发育到进展期癌大概需要9年,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患者有充足的时间发现尙停留在粘膜癌的机会,早期胃肠癌通常缺乏癌的特征性表现,且症状并不典型,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目前我国的早期胃肠癌的检出率较低,一直维持在5%以下,即便是在全国最好的内镜中心其检出率也不足15%,其原因与内镜诊疗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最全版)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H.pylori的根除等因素,胃癌发病率总体有所下降,但是其发病率在全球仍高居男性肿瘤第4位,病死率位居第3位,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1,2]。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根据2015年中国癌症数据报告,我国每年胃癌预估新发病例数为67.9万,死亡病例数为49.8万,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居第2位,我国胃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约占全球的42.6%和45.0%[3]。因此,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也符合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目前,我国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而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患者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5年生存率仍低于30%[4],而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甚至达到治愈效果[5]。但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6]。《中国癌症防治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明确指出,在我国需要推广和完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策略,扩大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覆盖面,力争重点地区、重点癌症早诊率达到50%。因此,在自然人群中推行早期胃癌筛查措施和在高危人群中进行内镜精查策略,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可行且高效的途径。 然而,国际上仅仅只有韩国和日本具有比较完善的胃癌预防和筛查体系[7]。我国尚缺乏针对早期胃癌筛查流程的共识意见。为进一步落实健康

中国战略,2017年12月22日,由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消化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肿瘤和健康管理等多学科专家,联合制定本共识意见,在2014年制定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长沙)》 [8]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并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早期胃癌筛查流程。 一、筛查对象 我国胃癌在自然人群中发病率约为31.28/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为42.93/10万,女性为19.03/10万[9]。目前尚无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进行全体人群普查,我国尚未推行大规模人群胃癌筛查计划。胃镜检查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但因其属侵入性检查、费用较高、需投入大量人力资源、人群接受度较低,难以用于我国胃癌的大规模普查。东亚其他胃癌高发区国家曾提出将胃镜用于胃癌筛查,但发现普通人群参与度不高,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亦无法对全体自然人群进行胃癌普查[10]。既往筛查对象多采用"高危人群"概念,但是容易引起混淆,目前国外已采用"胃癌风险人群"或"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提法。因此,只有针对胃癌风险人群进行的筛查,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胃癌的病死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40岁处于较低水平,≥40岁快速上升。多数亚洲国家设定40~45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临界年龄,在胃癌高发地区如日本、韩国等将胃癌筛查年龄提前至40岁[11]。我国4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生率显著上升,因此建议以40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年龄。

2017版胃癌筛查

胃,你好吗?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2015中国癌症数据报告,我国每年胃癌预估新发病例67.9万例,死亡病例49.8万例,各约占全球42.6%和45.0%。而大部分早期胃癌可获得根治性治疗,5年生存率超过90%,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30%,且生活质量低,所以降低胃癌死亡率的关键是早诊早治。目前我国胃癌的早诊率低于10%,因此,在胃癌高危人群中进行早期筛查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高效可行途径,也符合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胃癌的发展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诱因,同时饮食不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胆汁反流、药物、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自身免疫性等因素,也可导致胃黏膜持续受损发展为胃癌 ◆胃癌筛查目标人群 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Hp(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4、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5、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血清学筛查 (1)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PG由胃部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反映胃粘膜萎缩程度,可作为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的初筛首选指标,以及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的随访指标。PGⅠ浓度和PGⅠ/PGⅡ(PGR)比值下降对于萎缩性胃炎的提示作用最为凸显。 诊断萎缩性胃炎可采用:PGⅠ浓度≤70 μg /L 且PGR≤3.0 国内高发区胃癌筛查可采用:PGⅠ浓度≤70 μg /L 且PGR≤7.0 (2)血清胃泌素17(G-17)检测:G-17 是由胃窦G 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酰胺化胃泌素,可以提示胃窦黏膜萎缩状况或是否存在异常增殖,血清G-17水平取决于胃内酸度及胃窦G细胞数量,当血清G-17 水平升高,可以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 (3)Hp感染检测:Hp已于1994年被WHO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CR)列为人类胃癌第Ⅰ类致癌原。目前认为Hp感染是肠型胃癌(占胃癌绝大多数)发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胃癌的发生是Hp感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次于Hp感染。 ◆胃癌筛查评分系统 适合中国人群的胃癌风险筛查因素与分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