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初探

摘要】《新课标》中指出:数学实践活动要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通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实践活动要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通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应该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那么,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2)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潜力实践活动的素材。

(3)教师在课前和活动开始应做好活动定向的引导。

(4)教师在活动进行中要适时地加以组织和指导。

(5)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地促进学生认识的升华。

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数学实践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

的在于应用。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考虑日常事务的习惯。为此,要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好动、有较强求知欲的特点,尽可能做到方法要“活”,组织形式能“动”。那么,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对于孩子来说是枯燥乏味的,要想让孩子能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在教学中有创新,那么如果在课上能给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会让学生眼前一亮,马上注意力就被吸引来。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新知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活动情境,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比如在教学数学中的《测量》,我在导课时说:“同学们,今天校长交给咱们班级一项任务,让我们把学校的占地面积准确地测量出来,只给一节课的时间,用皮尺分组测量。咱们能完成任务吗?有信心吗?……”同学们马上欢呼雀跃、兴致勃勃。然而,我就把班级学生分成4组,领到操场上,分好每组的任务,同学们你争我夺都想动手操作,有的量,有的记数,结果不到一节课的时间就把操场的面积测量得准确无误,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又如在学习《年月日》时,我出了一道思考题,妈妈去外地出差了,小丽在家里一天天的数日子,等着妈妈快点回来,两个月后,妈妈回来了,猜猜小丽一共数了多少天?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邻近两个月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

也是多样化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提高了解题技巧,培养了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意义重大,可行性强,应该成为广大数学教师进行课改的新课题。

2 从现实生活中挖掘潜力实践活动的素材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来发现总结学习方法,学习新知识,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让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延伸。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学生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涨。

如:学生学习了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规则形体的体积后,我安排了一次学生动手实践活动——测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全班每4人一组,每组桌上均放有一个鸡蛋、苹果、胡萝卜、一盆水、一个塑料容器(规则的)、一把直尺和一个水杯。要求每组同学利用手中的学具,任选一种或几种物体测体积。经过充分讨论,每个组都有了各自的测算方法,得到老师和其他组同学的认可。每组派代表组发言,多人补充,其他同学还可以提问或指出不足。以测量鸡蛋体积为例:有的同学说,把鸡蛋煮熟,割补成圆柱体,测量出它的底面半径和高进行计算;有的同学说,我把鸡蛋捏碎放入带有刻度的水槽中测量后计算;还有的同学说,用橡皮泥把鸡蛋裹起来捏成长方体,再把鸡蛋拿出来,将橡皮泥捏成长方体,用大

长方体的体积减去小长方体的体积,也可以知道鸡蛋的体积,把容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装满水,再放入鸡蛋,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鸡蛋的体积;还可以把鸡蛋放入容器中并注满水,再取出鸡蛋,水面距离器口部分的体积便是鸡蛋的体积。方法各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几何形体,同时靠操作实践,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同学们很快掌握了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算方法。

又如: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知识以后,在数学活动课上组织学生探讨多边形内角和的变化规律。另外,学习了比例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测量学校旗杆、大树的高度;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后,可组织学生到操场去实际测量并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低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几何图形之后,安排“拼出美丽的图画”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折折、剪剪、拼拼、画画”拼出了多种图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学习百分数后,可设计一次“帮农民伯伯算算帐”的农户种植粮食和家庭经济收入的社会调查活动;学习统计图表后,可让学生收集某段时间交通车上的客流量,制成“客流量统计表”。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儿童从周围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3 教师在课前和活动开始应做好活动定向的引导

在设计一个数学活动课之前,教师必须明确这一活动的出发点是

什么,也就是必须明确学生通过活动,应达到教学目标的哪一项以及哪一级水平。设计教学时就要紧紧围绕该目标,使活动的针对性强,内容集中,以便于组织教学,使较多的学生达到这一节课的学习要求。如在《测量》中重点培养学生利用皮尺实际动手测量并会计算的实践能力。所以在活动中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先目测再步测,最后利用皮尺实际测量。分组时注意把优等生和中差生搭配均匀,并轮流测量不同位置的长和宽。最后评出小组目测优胜者,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

4 教师在活动进行中要适时地加以组织和指导

虽然教师在一开始就做好了活动定向的引导,但是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仍有可能会偏离教学的目标或出现活动进行的不那么有效,甚至进行不下去的情况。因此,教师必须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通过观察和适时地提问,收集反馈信息,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加以组织和指导。如:在《测量》中,我发现有的小组在测量时发生争执,有的小组中个别学生被剥夺了动手测量的机会等问题,我便及时地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学生出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设计探索的资源和提供探索的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其内在的潜能,在测量中他们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失败的迷茫与沮丧,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

5 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地促进学生认识的升华

数学实践活动课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搭起的桥梁,是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范围,并观察和体会所学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既然教师在设计这节课的活动是有意识地定向于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活动结束之后,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达到你所期望的目标。教师应当采用适当的启发策略,让学生在他们的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规律或结论,促进学生认识的升华,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某个具体的操作上。如《测量》结束后让小组分别计算出学校的占地面积,并让小组讨论后选代表汇报测量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待学生汇报总结后留下作业:回家把自己家的房子的占地面积测量出来,要求也要按目测、步测再实际测量的顺序进行。这样进一步促使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达到认识升华的目的。

总之,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以动手操作,实践为主,通过多种感官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知识的魅力,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起创新求异的精神。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的发展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由此产生了属于每个人的个性。只有通过活动才能让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创造性得到充分的挖掘。我们的数学教师有责任尊重和保护儿童的个性,让数学课成为活动的课堂,成为学生研究创造的场所。

总之,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以动手操作,

实践为主,通过多种感官活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数学课成为活动的课堂,成为学生研究创造的场所。

关于小学二年级一节数学时间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关于小学二年级一节数学时间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黄颖

关于小学二年级一节数学时间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设计 摘要:本教学设计依据“新课标”精神,符合儿童好动、好奇等特点,结合教材的时间教学内容,设计一节“时间实践活动课”。并捕捉“生活现象”——设计一列模拟“时间列车”,让学生在“时间列车”每一节车厢(学习车厢、运动车厢、游戏车厢、休息车厢)参与活动,以记录每节车厢的开始、结束时间和用时为主线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相互之间合作精神。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时代呼唤教育能培养出具有高度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人。教育的改革需要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教育行为的转变。国家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依据教改精神,我校在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课堂教学教改指导意见。即:1、面向全体,尊重差异。2、激发兴趣,主体参与。3、分类指导,合作答疑。4、反馈及时,探究事理。5、注重过程,学会学习。6、促进发展,评价激励。学校鼓励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应用理论,并于上学期末还安排每位教师一节体现“新课标”教改精神的教改研究课。 当时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7、8岁的学生,他们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但他们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他们喜欢表扬,喜欢

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亲身去体验。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喜欢听故事,喜欢看电视儿童节目,喜欢动手操作。因此,我就思考怎样把一节课以既有故事的生动、完整,又有儿童节目的兴趣、激情,并使学生在其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呢?我精心的设计了一节“时间实践活动课”,力求做到既体现新课标精神又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 二、教学设计思路: (一)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整体结构: 教材中时间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会看钟面,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并能用不同计时法写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的基础上出现的,因此我在设计“时间实践活动课”这一课时,力求做到“温固而知新”,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体验时间的长短快慢,形成时间观念,认识时间单位。2、在学生会看钟面,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的基础上,能正确解答:求开始时间,求结束时间,求用时等有关问题。3、教会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之间合作精神。根据教学目标,我的这节“时间实践活动课”的整体设计是:设计一列模拟“时间列车”让学生在“时间列车”每一节车厢(学习车厢、运动车厢、游戏车厢、休息车厢)参与活动,并以记录每节车厢的开始、结束时间和用时为主线来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过程每个环节设计: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①、教具准备:投影、板书、石英钟、录音机、贴图等。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面对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探索“为21世纪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为此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先后进行了教育改革,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运动。2001年我国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等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开始走进 学校。 我校作为县首批课改实验基地,自九六年起,就把实践活动课程纳入了小学课程体系,确立了活动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校根据《课程计划》要求,结合本校“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改革。把实践活动课列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规定每周有两节课作为“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时间,学生按各自的爱好选修一门活动课。学校根据学段不同规定了不同活动课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建立了活动课内容体系。活动教师根据每个年级学生情况确定活动课题,设计活动方案,写出活动总结,学生写出数学日记。学期结束时教师写出阶段性活动课题论文,学校进行评选。学生写出学期性的活动收获。通过活动课程教改实验的研究,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但是,由于本校的实践活动课缺乏专家指导,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途径比较单一,没有形成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操作模式。作为一门课程,不便于操作。虽教无定法,但空洞、无章可循的教学是不能发挥课程优势的。因此,必须构建一套与研究相适应的操作模式,使之有章可循,防止盲目性。还有很多教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存在很多盲点。如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如何实施?教师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应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如何评价学生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何建立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还有受传统因素的影响,有的教师甚至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当成了纯粹的数学课,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作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缺乏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作为我校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群中的一个。 (二)研究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为考试而教数学、学数学,数学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等现象,强调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方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工作单位:渑池县第三小学 姓名:刘静霞

如何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渑池县第三小学刘静霞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对我们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数学实践活动应运而生。实践活动在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爱好这基础上,以学生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数学经验和即时信息,帮助学生应用、验证、巩固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它不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有助于生成数学内部知识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达到教育目标,要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好动、有较强求知欲的特点,尽可能做到方法要“活”,组织形式能“动”。如何让实践活动课上的“妙趣横生”?下面就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课前收集,自主整理是基础。 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准备和学生准备。教师准备主要指备课、课件制作、教学用具等。要上好实践活动课,教师备课时首先要研读教材,通过教材设置读出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其次,还需要研究学生,研究每堂课的教学对学生而言已知什么,未知什么,应该知道什么,怎么让孩子去操作探究。只有读懂了学生,我们选用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才能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用自己的认知水平去感悟,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探究”。这样设计的教案才会有针对性,有实效性。学生准备:主要是让学生搜集、查阅与课

程有关的资料和准备动手操作探究的学具材料。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如阅读报刊杂志、参观访问、调查上网等等。学生在搜集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拉进了与教材的距离,熟悉了授课内容,比起单纯学生预习效果要好的多,学生也更感兴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准备课堂上动手操作的学具材料。学习《年月日》让学生准备年历卡,在网上搜集近几年每个月的天数等,学生准备越充分课堂效果就越好,可以说学生是相当重要的“教学资源”,若想讲好“数学实践活动”课,就要充分发挥学生这种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 二、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是关键。 兴趣可以提供无穷的学习动力,实践活动的内容选定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出发,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分析和解决自己身边的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努力创设既有现实性、可操作性、探究性、挑战性、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和开放性的综合性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有趣、主动地投入学习。在设计问题情境时,可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提高问题情境的趣味性,也可将问题情境活动化,确保每个个体的有效参与。如三年级学了《方向与位置》后,要求学生说一说,我们校园各个方向的建筑物,画一画校园示意图。学了《年月日》后,让学生算一算今年第一季度的天数和上半年的天数;联系实际每天的零花钱数算某一月份的零花钱数,用两种计时法制定出自己的作息时间表,算每天在校、休息的实践表,动手做月历、年历;数学实践活动《制作年历》,我提供各种类型的年历,让学生观察、找出年历的共同点,小组讨论制作年历要知道什么,又有哪些步骤?他们结合自己

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种活动课类型

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种活动课类型 数学活动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并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 小学数学活动教学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以小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动认识数学知识,探索数学成果,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学生良好品质和树立学生正确思想观念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下面谈谈在几种数学课中如何进行活动教学. 一、在概念教学中开展活动教学 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常见而特殊的一种教学,其最终形式通常是以一句或一段呆板而冰冷的文字作为全课的总结,难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这时候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入手,采用情境创设,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数学活动,通过学生的发现、观察、分析、抽象、归纳形成新概念. 概念的形成过程要具体、生动、形象、真实.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数概念的教学可以设计动手操作的活动,学生通过数实物的经历抽象出数的过程,可以通过数小棒、在计数器上拨珠数数等活动,理解数位的意义. 垂直概念的教学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入,从常见的生活实例中抽象几组相交的直线,从而引出垂直的概念. 继而可以通过从生活中找一找,用纸折一折,动手

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又如:“分数的意义”这个概念比较抽象,教学时就可以不直接给出“分数”的定义,而从具体直观入手,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分数”的概念. 可以通过大量列举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平均分配物品的实例,如平分一张纸、一个圆、一条线段、4个苹果、6面小旗等,来说明单位“1”和“平均分”,然后再用“单位1”和“平均分”引出“分数”这个概念. 二、在练习课中开展数学活动教学 以典型例题示范、师生共同分析和演算题目为主要教学任务的课称为练习课. 其主要目的是巩固旧知识,培养技能技巧,使学生学会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去解决数学上或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使他们获得新的数学知识. 传统意义上的练习课就是一些教材习题的叠加,课上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低. 所以,练习课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游戏,比赛,故事,创设情境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积极性. 例如:当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或“2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加减扑克牌点子数”游戏来进行口算训练. 又如:学生学完了“表内乘除法”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与家长一起在家里玩“算24点”的游戏,这样将原来枯燥无味的口算训练与学生喜欢的游戏结合起来,在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案例设计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案例设计 帮爸爸妈妈做点事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方旺中心学校孙志勇 活动内容:应用题 适用年级:五年级 活动准备:电表的图象、标有各种菜价的课件、录音 实物投影仪 学生分组 活动目的: 1、会利用应用题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数学教学中尝试写的训练。 3、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渗透劳动教育和德育教育。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活动说明:这节课运用小数乘法应用题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收电费、买菜付钱等小事,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活动过程: 一、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在家里你们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你们都帮他们做

过哪些家务? (生答)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老师看出你们在家里都是勤快的孩子。今天你们愿意帮助爸爸妈妈做点事吗? (出示课题:帮爸爸妈妈做点事) 师:做什么事呢? (录音响起:爸爸真辛苦啊,好不容易下班了,可是还要收取我们这个单元住户的电费。我要是能帮他们该多好啊! (课件出示:帮爸爸妈妈收电费) 录音响起:妈妈到了双休日还不能休息,还要为我们买菜做饭,我如果能帮助她就好了。 (课件出示:帮爸爸妈妈买菜做饭) 收电费、买菜做饭,你们会吗? 二、学生实践,教师参与 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张收电费的登记表。投影屏幕上是每户人家的电表数。请小组成员商量一下,电表怎么看,怎样算每家人的电费? 课件出示: (每户人家的电表图)

电费登记表:

学生说一说怎样看电表并说说他们的算法。老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 师小结:用本月的电表数减去上月的电表数,就可以求出用电的度数,接着再乘以每度电的价格,就可以算出电费。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先算出电费。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课题总结 大营盘小学李鹏 通过近几个月的科研工作来看,我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重视了思想、理念和方法的引领,收集了大量的原始的过程性材料,有了一点儿切身体验,这主要得益于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参与,得益于课题组成员的帮助。。为总结得失,明确经验教训,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提供参考,现特将前一阶段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升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准。 理论学习是开展课题科研的先导,课题的研究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支撑,需要一支观念先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课题组成员做到“三个一”:每人每学期精读一本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专著,每人每学期至少执教一节汇报课,每人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与本课题相关的课题论文。“三个一”的落实,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的提高,为课题顺利研究提供了保障。 二、分层研究,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新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设定了“实践活动”领域,第二学段设定了“综合应用”领域,第三学段设定了“课题学习”领域,可见新课标在实践活动方面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有着不同要求。为此,我们确立了分层研究的策略。即在低年级实践活动中,注重启发引导,让学生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意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意识;在中高级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数据,运用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和几何知识等数学知识分析、处理这些数据和信息,用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三、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 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我们把优化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重点来抓。第一要优化实践活动的环境,营造一个宽松的实践活动环境,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让全体学生全方位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第二要优化实践活动的材料,精选与学生生活有关并具有探索性的实践活动材料,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探索数学规律;第三要优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第四优

一堂新颖有趣的小学数学活动课精讲

一堂新颖有趣的小学数学活动课;——神奇的莫比乌斯圈;执教华应龙;(华应龙老师执教“神奇的莫比乌斯圈”;一、做纸圈(片段一);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探究;生:有两个面、四条边;师:现在,我们能把它变成两个面、两条边吗?请在小;生:我们只要把这张纸条对接起来,用胶水粘好,就变;说边比画,做成了如图1所示的样子);师:请同学们摸一摸两条边和两个面??;这里的两条 堂新颖有趣的小学数学活动课 ——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执教华应龙 (华应龙老师执教“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这是一节什么课?“莫比乌斯圈”是什么?它又神奇在哪儿呢?请欣赏这节课以下几个实录片段。) 一、做纸圈(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探究。请同学们拿出桌上的一张纸条,说说这张纸条有几个面、几条边。 生:有两个面、四条边。 师:现在,我们能把它变成两个面、两条边吗?请在小组中讨论,并尝试操作一下。(小组活动后交流) 生:我们只要把这张纸条对接起来,用胶水粘好,就变成两个面、两条边了。(边 说边比画,做成了如图1所示的样子)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两条边和两个面??

这里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两个面是平面还是曲面呢? 生:两条边都变成曲线了。 生:两个面都是曲面,一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 师:(又拿出一张同样的纸条)现在我这里有一张同样的纸条,我先扭一扭,旋转180°,再对接粘贴起来(图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纸圈会是几条边、几个面呢? (学生思考片刻) 生:还是两条边、两个面。 生:我想,可能是两条边、一个面。 生:既然老师要我们猜想,说明可能和原来完全不一样。我想可能是一条边、一个面。 (这时下面听课的教师也禁不住撕下记录本上的一页纸,做成纸圈,比画着,议论着,场上场下议论纷纷。)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跟我做一个这样的纸圈,然后沿着它的曲面的中线位置用笔画一条线,请大家试试,你发现什么啦? (学生做成莫比乌斯圈,并沿着中线位置画线) 生:我发现这条线一直画下去,与起点汇合了,说明它只有一个面。 生:我还发现我把这个纸圈的边上做了一个记号,并从这个记号开始一直用手摸下去,绕了一圈又到了做记号的地方,说明这个纸圈只有一条边。 师:为什么这个纸圈会变成一条边、一个面呢?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7-12-11T10:42:12.14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2月总第248期作者:张莉 [导读]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自由天地. 昌邑潍水学校山东潍坊261300 摘要: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自由天地,它是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学形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 一、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自由天地,它是以直接经验和综合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学形式。实践活动的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实践操作型。配合教材有关内容,进行实际测量与操作活动。例如:学习了比例知识后,可以组织学生测量学校旗杆、大树的高度;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后,可组织学生到操场去实际测量并计算操场占地面积,解决实际问题;低年级学生在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几何图形之后,安排“拼出美丽的图画”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折折、剪剪、拼拼、画画”拼出了多种图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2.知识拓宽型。结合教材中某些内容,适当加深和拓宽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它们解答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知识以后,在数学活动课上组织学生探讨多边形内角和的变化规律。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型。通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活动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例如:低年级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排队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男、女生两排中哪一排长,哪排的人数就多,生动地渗透了“统计”的概念;通过投掷硬币50次,记录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并算出占总投掷次数的几分之几,渗透“概率”思想。这种渗透既不出现什么深奥的概念,但却又灵活运用了生动的形式,使在课堂教学中不易做到的都能够充分反映出来,使数学思想得以体现。 4.社会调查型。通过调查了解数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学习百分数后,可设计一次“帮农民伯伯算算帐”的农户种植粮食和家庭经济收入的社会调查活动;学习统计图表后,可让学生收集某段时间交通车上的客流量,制成“客流量统计表”。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儿童从周围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 1.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潜能。“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内容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抓住这一特征,充分让他们动手参与拼、摆、折、分、数、画等一系列活动,亲自参与知识发现和探索过程,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找出规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引入新课后,让学生量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再让学生用纸做一个任意三角形,将三个内角剪下,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发现所拼成的角是一个平角,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自己发现或提出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可以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2.实践活动有利于进行猜想的验证,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新大纲》将观察、操作、猜测纳入教学要求之中,数学猜想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一种带有直觉性的比较高级的思维方法,新颖独创的思路往往产生于猜想、假设、推测之中,教师必须尽量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假设、推测,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 3.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参与热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手与脑的这种联系,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时,以“动”促“思”,将操作与思维活动联系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圆锥体的体积”时,我针对学生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往往不注意的情况,采取分组实验法,让学生进行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结果,一个小组倒了三次还没灌满,另一小组却溢出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拿出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两个容器让学生再进行倒水实验,此次用圆锥体量水三次正好灌满圆柱体。此时,学生的疑问更大了,思维活动进入高潮。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思索、领悟、概括,促使学生参与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总之,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将数学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主动探索,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六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旅游中的常见问题。 阿沿沟小学赵玉珍 活动内容: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旅游中的常见问题。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百分数应用题和时间等数学知识来解决旅游中的有关实际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和策略。 2.在比较、分析、观察和思维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决策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品质;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并有机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简易北京旅游地图、列车时刻表、方案设计表。 活动过程: 活动一:旅游之前细准备 一、情景导入 (多媒体画面小岚和大林两家是一对好邻居,他们两个也是一对好朋友,不过小岚今年刚上二年级,已读五年级的大林自然就肩负起了做哥哥的责任。在这个秋高气爽的金 秋十月,恰逢中国两件盛事——2008北京申奥成功,中国足球梦圆世界杯。两家大人经商量决定后来一趟“欢乐北京五日游”,计划游玩以下这些景点: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北海、天坛、圆明园、颐和园和长城。但是他们把旅游的一切准备工作都交给小岚和大林去完成。这可愁死他们俩了!他们只好请大家帮忙了。

二、活动前交流 (一了解学生的旅游情况,说说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二提供活动中需要的用具:简易北京旅游地图、方案设计表、列车时刻表等。 (三说明活动要求:分小组讨论,可借助于多种渠道,如上网查资料,请教老师等。 三、方案探究 (一小组讨论。初步制订包括各项费用的预算工作、日程安排、必备行礼等内容的计划。 (二按计划分工合作。由组长记录你们得到的认为最有用的信息,并善于从中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保证旅途顺利愉快!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方案最好! (三交流设计方案 1.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方案,并说说获得信息的方法。(投影部分方案设计表 2.根据学生回答概括各项所需费用主要包括行、住、 食、游、购等五个项目,并展开集体讨论。 [行] (1方案交流 节约型:来回都坐火车(每人200元。 舒适型:一飞一卧。 豪华型:双飞。 (2选择最佳方案,并说明理由(统一选择方案1。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导引与案例解析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研究导引与案例解析 张奠宙1 唐彩斌2 1.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上海 200062 2. 杭州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中心 浙江杭州310002 【摘要】综合与实践活动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四大领域之一它的涵义是一种学生人人参与的必修学习活动是具有可综合性、思考性、操作性、趣味性的数学活动。本文按照活动的内容将这一领域的活动分为综合应用型操作实践型数学欣赏型数学文化型数学素养型并结合22个案例具体解析。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涵义分类案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把小学数学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与其他几个领域的内容和要求相比综合与实践活动领域的内容要求显得尚不明晰只有相应的框架性目标与个别案例从现实教学状况来看仅仅有理念层面的引导难以付诸于教学行为到底什么是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综合与实践活动有哪些基本的类型怎样组织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本文就是基于此而展开讨论并提供25个典型的案例。。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9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针对问题情境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我们认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要符合以下的要求

1 问题情景的综合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综合与实践活动不能是其他学习领域的简单重复问题情景必须较为开阔能够为所有学生理解又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综合与实践活动不是难题而是人人都能参与起点低开放度大的问题现在目前技能难度系数高的问题比较多体验性与欣赏性的比较少。比如555555555□999999999中间填几能被7整除就太难了。常见的去居民区调查等并非小学生适合体验的实践活动。比如调查小区内每户人家的用水量难免给居民带来一定的不便而调查所得数据背后的社会问题也并非一个小学生所能理解的。 2 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活动性和可操作性。既然是实践活动并非只是做一道习题或考题那样的单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要“动”起来。不止动脑还要动手包括其他的活动。 3 数学活动应当体现数学本质有助于提高学习着的数学素养。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不是泛化的综合型活动即便是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联系也要突出数学学科的特点即便是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也必须呈现数学的本质。比如1000000颗黄豆有多重事实上百万颗黄豆的重量不重要重要的是百万这个数的构造。具体的实物1百万有多少这是人的生活体验不是数学的本质。每个居民向灾区捐款500元月多少居民能捐满到1百万13亿人中有多少个1百万这些素材不仅有现实背景而且还有数学意义。 二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类型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尝试把“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容分为以下5个主要类型综合应用型操作活动型数学欣赏型数学文化型数学素养型。并分别用案例加以说明。 1 综合应用型。这是指在实践活动中需要把数学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起来灵活应用解决问题。可能是代数与几何内容的结合可能是统计与排列组

浅谈我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浅谈我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增设了"实践与综合运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其 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实践与研究的历程,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正确态度,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普遍反映综合实践活动难教,由于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内 容及特点把握不准,老师们平时不愿意多花时间去潜心研究。我却认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活动能有效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已成为 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这与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重要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基于以上这些理解,本学期本人对这一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下面,根据本人的理解和实践,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谈一些想法。 1.恰当确定实践课的内容 上数学实践课,首先要确定实践课的内容。在确定实践课教学内容时,我认为教师要按照4条原则进行选择: 1.依据新教学大纲。“新大纲”对各个年级实践课的内容都提出了原则性的 意见,这些意见是教师确定实践课内容的主要依据。 2.依据各册教学内容。“新大纲”对实践课内容只是原则性地规定,并没有具体规定,教师在确定实践课内容时,要依据各册教学内容,哪一部分教学内容适宜学生联系实际,教师就根据这部分教学内容确定实践课的内容。 3.从各地实际出发。根据城乡不同情况,从学生所在周围环境出发,恰当地确定实践内容。 4.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小学里,每个年级学生的知识范围、独立活动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等存在着较大差异,各个年级在确定实践内容时,应考虑该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恰当确定实践课的内容。 2.着眼活动的实践性,灵活运用实践课的活动形式 数学新标准中提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活动中应着眼让学生深入实践,自己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 例如:“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这是个现实的问题,又是个开放的问题,因为问题的结论是不 唯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为了解决这个现实的、开放的、富有挑战的问题,首先 把这节课的内容渗透至课前,让学生走向社会,调查本地区的空气质量状况,把学到的统计知识运用于实践。其次是在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一定统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作多角度地猜想。最后让学生设想出提高空气质量的方法,并请各小组以空气质量为题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告诫人们或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通过 "设想"与"设计"环节的安排,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空气质量的好于坏对大自然所造成的影响,唤起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在实践课的内容确定之后,实践课的活动形式就成为重点研究的问题。根据实践课的内容, 可以在室外上,也可在室内上。如有的老师上三年级的“我们的试验田”实践课时,在学校操场上把学生分成麦地主人、玫瑰园主人、菊花园主人、白菜园主人、萝卜园主人等5个小组,由小组长带领活动,每组活动后再变换活动,使每个学生各项活动都能参加。而四年级的“图案的欣赏与设计”就在室内上。还有的实践课,先让学生对学校周围环境进行调查或实际测 量,在调查或实际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和解决办法,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在室内进行交流。 如有的老师在上四年级的“我们去春游”的实践课,我先让学生用15分钟帮向阳小学的学生 们解决在春游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完成任务后回到室内再进行交流。在上实践课时要注意: 1.分组活动时,确定每组人数,选好小组长,确定小组交换的顺序。 2.准备好实践课的用品。 3.室内交流时,组织好教学环节,一般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策略小学数学活动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它是一种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活动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探索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凸显实践性新时期数学教学的实践是对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突破。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活动课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室内活动中的做一做、数一数、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贴一贴、玩一玩等,室外活动的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等,目的都是让学生“动”,动口、动脑、动手。例如,一年级学习《元、角、分》后,教师不妨设计一节《小小百货店》活动课:先让学生自备平时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自己动手制作标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然后再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小小百货店”,再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又如,在教完正方体、长方体面积和体积计算后,可设计“为家里的房子设计围墙”活动课,方案不仅包括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还包括对围墙的空间、朝向、采光和用料的考虑;另外也可设计“为磁带盒设计包装纸”活动课,现有4盒磁带,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

省包装纸?这样一个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不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数学实践活动的意义。 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注重创设情景,彰显综合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就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数学本身的魅力,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比如,有一位教师设计了一堂《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一堂对“利率”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实践课。教师首先创设情景:XX老师要在xx小区买一套楼房,接着请同学们围绕“房价、付款方式、装修” 等,为老师设计一个购房方案。学生要想完成任务,就必须通过调查,了解以下问题:(1)教师的经济情况(教师家里的存款、夫妻俩每月的收入,每月的生活开支)。(2)调查购房的付款方式(一次性付清和分期付款的政策)。(3)调查房价、结构(楼房的户型、楼层、面积)。(4)调查银行为居民购房提供的贷款方式(银行的贷款期限、利率)。(5)调查有关装饰的信息(装饰材料的外观、价格、质量等)。这堂课教师将学校作为社区服务的载体,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选择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为社区服务,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又如,春季植树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参与植树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植树?(树木能够制造氧气,保持水土,消除噪音,净化空气)。(2)探讨植树中的数学问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曾剑妮 记得当初,我尊照课改理念,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了一节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满腔热情的给同学们上。上完这节课后,我犯难了:难道数学实践活动课那么难上?学生习惯的那种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以及山区孩子那贫乏的生活实践能力,给活动课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为了冲破重重难关,我不但认真钻研教材,还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经过两年的不断探索,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注重实践性和探索性的活动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类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索和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投入到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努力去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而不能套用老办法、靠简单的模仿去解决问题。要防止学生的探索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对学生探索过程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可能出现的问题,需周密考虑,精心预设,使实践探索活动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性。 如“数字与信息”实践活动,课前我让学生去调查、收集一些常用的电话号码,调查、咨询自己学校以及家庭住址的邮政编码,了解邮政编码的含义和作用,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让学生在亲身调查实践中,感受数学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上课时我还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1)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常用的电话号码?这些用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给

小学数学特色活动课

小学数学特色活动课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小学数学活动课 面对时代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彻底改变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状况,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为此,除了上好统一要求的必修课,还应开设具有一定自由度的兴趣活动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情趣盎然的活动,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和理解数学,去发挥各自的潜能,去领略数学的作用和美妙,去体验思维活动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能力。基于上述认识,提出了“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初探”这一研究课题,并对开设活动课的意义、活动课的特点、课型等做了初步的探索。实践证明,通过活动课,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数学兴趣,拓宽思路、诱发才智,使学生的个性、心理、特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一、活动课的意义 把小学数学活动课列入新的课程计划,并强调学科与活动课相辅相成,这样有利于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发挥其整体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科课的教学重视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但由于学生素质存在着差异,程度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仅靠学科课是不够的。活动课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交流合作中学,让学生通过活动课扩大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形成数学的解决问题意识,进一步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创新才能。 二、活动课的特点 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既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又不重复教材内容,要根据现代教学思想,符合本学科的教材特点,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宽于教材,题目有趣,形式新颖,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新奇好学的特点。因此,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特点概括地说应具有: 1、活动性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doc

“学会理财,投资教育储蓄” ------数学实践课说课稿 阜阳二中王强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阜阳二中数学老师王强,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学会理财,合理投资教育储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活动简介 活动主题:《学会理财,合理投资教育储蓄》 活动对象:高一学生 活动时长:1周 设计依据:《综合实践课程标准》数学北师大必修5第一章课题学习 二、选题背景 “教育储蓄”,是一种零存整取的定期储蓄存款方式,是国家为了鼓励城乡居民以储蓄存款方式,为子女接受非义务教育积蓄资金,从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而开办的。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为了孩子将来能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为了子女办理教育储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投资。 选择这个主题这是基于以下两点: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另一方面,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在讨论、探究这些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初步了解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数学理论,以及它的一般性和抽象性所带来应用广泛性。培养学生关注并发现生活中常见现象中的数学因素、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主动应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去概括、抽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次主题活动旨在既能够突出综合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课程特质,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良好的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学生在参与调查、讨论、表达等活动过程中,了解科学,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学生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责任感。根据主题活动及我们数学学科特点、数列知识内容,选择高一学生参加《学会理财,合理投资教育储蓄》这一主题活动。 三、活动目标 通过《学会理财,合理投资教育储蓄》这项综合活动我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1、认知目标:活动涉及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储蓄的相关计算。培养学生初步了解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所学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数学理论,以及它的一般性和抽象性所带来应用广泛性。 2、能力目标:通过设计各种课题方案,使学生学会调查、实验、参观访问、查找资料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整合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在参与调查、讨论、表达等活动过程中,了解科学,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学生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责任感。 四、活动方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水的调查》 第二课时:《梯形的初步认识》 第三课时:《游玩中的数学学问》 第四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 第五课时:《神奇的七巧板》 第六课时:《帮爸爸妈妈做点事》 第七课时:《植树的学问》 第八课时:《围棋中的数学问题》 《水的调查》 活动目标: 1.能对水的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情况进行简单的考察、调查和实验,并写成简单的考察报告,通过做一做,算一算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及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处理信息和计算能力。 2.让学生懂得防止水资源浪费和破坏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单位的责任。通过调查,激发他们对节约水资源,

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的责任感。 3.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不仅加剧了水资源的危机,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水资源的污染还会损害人的健康,危害动、植物的生长。 活动过程: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共分以下四个阶段:1、活动准备阶段。2、调查研究阶段。 3、汇报交流阶段。 4、宣传展示阶段。 一、活动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去查资料来了解“地球上的水是多还是少”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此次活动中,有效地展开调查研究,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此次主题研究的意义。 二、调查研究 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两份调查,完成调查表。一份是“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另一份是“家庭用水情况调查。” 1.关于家乡水污染的调查 调查时间:年月日调查人: (1)调查你家附近水源污染情况及造成污染的原因 (2)对如何防治水污染,你有没有好的建议 2.家庭中用水情况调查 要求询问、计算妈妈一天烧饭、洗衣服的用水量约()千克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