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民党也有敌后游击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国民党也有敌后游击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国民党也有敌后游击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国民党也有敌后游击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国民党也有敌后游击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因为种种原因,大陆方面,在80年代之前,极少提到国民党在敌后战场上的作为;国民党去台后,也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更多的是在强调正面战场。但国民党自全面抗战伊始,即高度重视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开展敌后游击战,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蒋介石要求“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打游击战

国民党军政高层很早就注意到了敌后游击战对整个抗战胜利的重要性。1937年11月7日,蒋介石曾在日记中,如此表述他对敌后游击战和整个抗日持久战之间关系的看法:“保存战斗力,持久抗战;与消耗战斗力,维持一时体面,两相比较,当以前者为重也。此时,各战区应发动游击战,使敌于占领地区疲于奔命也。”

而在早一些时候,1937年8月2日,蒋氏已经指示参谋本部,要求“各地敌军后方预先编组别动队,散伏便衣队于社会”;9月15日,蒋氏又指示主持甘肃军政事务的贺耀祖要注意组织宁青与绥远部队“游击阻敌”。更早一些时候,1937年3月,国民政府制定的《民国二十六年度作战计划(甲案)》中已有规定:“作战期间,应有专门机关指导民众,组织义勇军并别动队,采用游击战术,以牵制敌军,并扰敌其后方。”

1937年冬的武汉军事会议上,国民政府军委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建议,抗日的基本战略:“应采游击战与正规战配合,加强敌后游击,扩大面的占领,争取沦陷区民众,扰袭敌人,使敌局促于点线之占领。同时,打击伪组织,由军事战发展为政治战、经济战,再逐渐变为全面战、总体战,以收‘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之效。”据白崇禧晚年回忆,该建议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可。

稍后,在1938年冬的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上,蒋氏提出新的抗战策略:“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国民政府军委会随后在《第二期作战指导方针》,也将敌后游击战提高到非常关键的程度,该方针要求全国抗日力量“连续发动有限度之攻势与反击,以牵制消耗敌人,策应敌后之游击部队,加强敌后之控制与袭扰,化敌人后方为前方,迫敌局促于点线,阻止其全面统治与物资掠夺,粉碎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之企图”。次年,国民党军队即变更了战斗系列,1/3用于正面战场,1/3进入敌后开展游击战,1/3在后方整训。敌后游击战正式成为国民政府抗日整体策略的重心。

国民党在敌后战场一度建立起了广阔的抗日根据地

1938年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召开时,国民政府滞留在敌后的兵力已有近三十个师;主要活动在华北的豫北、冀南、冀中,山西的太行山和冀察等地;华东的鲁西北、鲁南的泰沂山区,苏北和苏浙赣交界靠近交通线的山区。南岳会议后,敌后游击战在抗战整体战略中的地位空前提升,国民政府又先后向敌后战场陆续增派了三十个师。在这些正规军之外,国民党在敌后战场还控制着大量的“非正规军经中央或战区委派者”、“地方武力组成者”等杂牌武装。

有鉴于国民党军队自抗战伊始,一直坚持在正面战场,缺乏敌后游击战经验,从1939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理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作为研讨游击战的教材;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

依赖上述种种措施,国民党于抗战中前期在敌后战场建立了大量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据不完全统计,国民党军在敌后战场的主要游击区包括:豫东游击区、山西游击区、浙西游击区、鲁中游击区和海南游击区;主要抗日根据地则包括:太行山东南部根据地、中条山根据地、吕梁山根据地、五台山根据地、恒山根据地、鲁东南与沂蒙山、日照山根据地、大别山根据地、浙西根据地以及皖东、皖北和鄂东之根据地,以及以五指山为中心的海南根据地……等等。

国民党的主要敌后抗日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冀南的第一八一师;太行山南部地区的万福麟第五十三军和孙殿英部;在冀南晋西地区活动的张荫梧统领的河北民军;山西的阎锡山,在太原失守后,将原行政区划分成了七个游击区,除第一游击区是八路军的活动区外,其余六区全是国民党军的活动区;在鲁西南活动的孙桐萱部,在鲁南活动的庞炳勋第四十军;山东六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组织的抗日武装;原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委员秦启荣组织的鲁冀边游击司令部;鲁中地区有青岛市长沈鸿烈统领的东北海军陆战队和地方武装;江苏有韩德勤的第八十九军,缪征流的第五十七军以及李明扬、李长江分别为正副总指挥的苏皖游击队和陈泰运的税警团……有学者统计,最高峰时,国民党敌后抗日武装总计近100万人。

国民党敌后抗战功勋卓著

国民党军队的敌后抗战,取得了相当重大的战果,譬如:在第一战区,张荫梧所统率的河北民军,在1938年春,曾深入冀中,在安国、博野一带游击,击败了日军一个联队,而被白崇禧赞为奇迹;冀西游击司令孙殿英,则屡次向邯郸、磁县游击,一度深入磁县附近机场,毁坏日机多架;山西太原失陷后,卫立煌部退入晋东南山地,建立起以中条山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该根据地曾连续13次抵御住了日军的重兵围攻扫荡,直到1942年5月,才在日军10万兵力的压迫下丧失根据地;与中条山根据地唇齿相依的太行山根据地,则一直坚持到1943年,才在日军5万多兵力,30余架飞机的猛烈攻势下被迫放弃。

再如:在第二战区,阎锡山将整个山西重新划分为了七个游击区。徐州会战之际,第二战区为配合正面抗战,全线出击牵制日军。徐州会战结束后,陈诚在《台儿庄歼敌战》的总结电中说:“战略上成功之原因,目下敌军在中国境内各战场者(在东北四省不算)计共有五十五万人。而参加台儿庄会战,不过五、六万人,彼何以不抽调他处兵力增援?此盖因我国自采用游击战以来,各处围歼其少部,袭攻其后方,即如山西境内,我方有二十万之游击队,遂使敌五师团之众,只能据守同蒲路沿线,不敢离铁道一步,其他平汉线以及江北江南浙西各战场,均自顾不暇,遑言抽调,以远水救近火乎?故台儿庄之战胜,在战略上观察,乃各战场我军努力之总和,不可视为一战区之胜利。简言之,即我游击战、运动战在战略上之功

效也”。陈诚此处所说的山西境内的“二十万之游击队”,指的主要就是第二战区在阎锡山指挥下的国民党敌后游击部队——在1938年春,共产党的游击队数量还相当之少。国民党战史书也说,由于“全面游击与反击,战火遍及晋绥两省,牵制日军约达四个师团之兵力,并使平汉路方面之日军始终未能越过黄河,对徐州会战及尔后之武汉会战协力甚大。”

再如:在第三战区,武汉会战时,该战区编组特种部队,向皖南长江沿岸游击,袭击日军运输船只及军舰。日军占领武汉后,第三战区为截断日军长江运输线,1940年4月,第32集团军第147师组成若干游击支队、潜往皖南敌之重要据点,并在长江布置水雷、施放漂雷,袭击敌舰及运输船只,还奇袭马当要塞,全歼矶田守备队一部,焚毁敌人司令部与弹药库后安全撤出。此次袭击,迫使日军增派一师团以上兵力守备长江交通线,其牵制效果相当明显。

再如:在第九战区,据白崇禧日后回顾:“本战区之游击战,系以大云山、九宫山、岷山、庐山等为根据地,在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时,协助国军将汨罗河南北公路及湖南境内公路彻底破坏,使敌军重炮、野炮、战防炮、卡车等皆不能通行。故第一次会战,敌知难而退。第二、三次会战,则因补充不及,空投无济于事,遭我空军之袭击、侧击、追击,敌铩羽而归。三次长沙会战,我国军将士在攻守方面,固有殊勋,然民众破路之功亦不可没。”

……

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坚决程度,亦可从这些阵亡的高级军事干部名单中看出,他们是:山东第六区专员范筑先、第三军军长唐淮源、第九十八军军长武士敏、第二十四师师长寸性奇、沂水游击司令刘震东、东北游击司令唐聚五、皖北游击副司令雷忠……

论国民党敌后战场与其敌后游击战争

论国民党敌后战场与其敌后游击战争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因民族利益走到一起,期间,国民党在担 负正面战场主要抗敌任务的同时,也派遣了相当数量的正规军到敌后,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抗日游击战,并于一定时期内较好地处理了国共两党的关系,在坚持各自分别领导的基础上实现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先后开辟一大批大小不等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扰袭日军后方,牵制、消耗敌人上发挥过积极作用,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但是由于国民党敌后游击队的抗日态度、对游击战重视的程度及军民关系等方面的原因,最终战斗力日益下降,其根据地和游击区除少数几块外基本丧失,敌后游击队大批投敌成为伪军,最终退出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舞台。 关键词:抗日战争;国民党;敌后战场;敌后游击战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广泛进行的敌后游击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战场形式。按照1937年8月南京国防会议的分工,国民党担负正面战场抵抗任务,中共军队负责在敌后侧击日军。实际上,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担负正面战场主要抗敌任务的同时,也派遣了相当数量的正规军到敌后,开展了广泛的敌后游击战。但是,对于敌后游击战场,长期以来只讲中国共产党,教科书里也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没有提及,老师也是没有谈到这方面的内容。本文就国民党敌后战场与游击战争的内容从其提出、发展和衰败,衰败的原因,国共敌后战场的关系及其地位和作用四个方面作一论述。 一、国民党敌后战场的提出、发展和衰败 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内的蒋百里、李宗仁等人均提出了运用游击战协助正规战御敌的主张,并被国民政府军事决策机构采纳,但多为零碎的主张,没有具体方案,游击战主要是以自发为主。 1937年底,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会议,蒋介石采纳了白崇禧“于战略上国军采取消耗持久战,于战术上,应采游击战与正规战配合”的建设,迅速调整了作战部署,拟定了《国军第三期作战计划》,随即通令各战区加强游击战。 武汉会战后,日军随占领区的扩大和兵力消耗,将“速战速决”战略改为“以战养战”。国民党统帅部愈益强调游击战在抗战中的地位,1938年11月25日,蒋介石在南岳军事会议上提出:“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人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并制定第二期抗战之战略指导方针,正式将游击战提到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 为满足游击战争发展的需要,南岳军事会议还决定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1939年2月15日,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宣告成立,中共派叶剑英等参加教学工作。国共合办的南岳游干班于1939年2月正式开学,一共办了三期,培养了3000多名游击干部。1939年冬,军训部长白崇禧编成《游击战纲要》,印发至各战区及军事学校作为讲授游击战的教材,标志着国民党游击战思想的形成。 在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倡导下,敌后游击战由自发转为有组织,由零星转为相当规模,全国各个战区出现了游击战蓬勃发展的局面。 南岳军事会议后,根据蒋介石的提议,以三分之一的部队(约60个师兵力)

中国国民革命军(国军)抗战大型战役列表:

中国国民革命军(国军)抗战大型战役列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之前: 战役名称时间 江桥抗战 1931年10月-1931年11月 淞沪抗战1932年1月-1932年3月 长城抗战1933年1月-1933年5月 热河抗战 1933年2月-1933年2月 绥远抗战1936年11月-1936年12月 中国国民革命军(国军)抗战大型战役列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之后: 战役名称时间 平津作战1937年7月 太原会战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南口战役1937年9月 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 (注:由刘茂恩将军第十五军为主力,国军此役歼灭日军主力两万两千余人,历史上有“平型关战役”,而没有共党欺世盗名的“平型关大捷”) 忻口战役 1937年10月[ 娘子关战役1937年10月-1937年11月 太原保卫战1937年11月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937年11月 南京战役1937年12月 徐州会战1938年2月-1938年5月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1938年4月 兰封会战1938年5月-1938年6月 武汉会战1938年8月-1938年10月 广州战役 1938年10月[ 南昌会战1939年3月-1939年4月 随枣会战1939年5月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939年10月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940年2月 昆仑关战役1939年12月-1940年1月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940年6月 豫南会战1941年1月-1941年2月 上高会战1941年3月-1941年4月 晋南战役1941年5月-1941年6月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941年10月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1942年1月香港保卫战1941年12月 滇湎路战役1942年3月-1942年9月 浙赣战役1942年5月-1942年8月 鄂西会战1943年5月-1943年6月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1943年12月 豫湘桂会战1944年4月-1944年12月 豫中会战1944年4月-1944年6月[ 长衡会战1944年5月-1944年8月 第四次长沙会战1944年5月-1944年6月衡阳保卫战1944年6月-1944年8月 桂柳会战1944年8月-1944年12月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导学案(有答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平型关大捷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及影响等;识记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 2.掌握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 3.正确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自主预习 1. 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3.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4.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三、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军事上失利后,必然要考虑部队退却方向和找一个落脚地点的问题。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以决断的语气说“目前敌强我弱的形势,需要我们退到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去。这件事,我会向湖南省委报告的。” 材料二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每天都在关注局势发展,思考战略方针问题。他深知这场战争的残酷性和长期性,日军兵力占优势,武器精良,国民党军队以170万之众都难以抵挡其大局进攻,而当时陕北红军总共不到8万人,改编后能上前线的只有3个师4.5万人。在敌强我弱、统一战线又不巩固的形势下,这点力量如何在战场上发挥最大作用,有效打击敌人?如何积蓄力量,求得长期生存发展?如何坚持到最后,赢得胜利,将侵略者赶出中国?毛泽东冷静思考,反复琢磨,提出了创造抗日根据地的主张。他说,我们的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钳制和相机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保存和扩大红军;争取民族革命战争领导权。为此,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的山地游击战,包括在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和在平原开展游击战争。(1)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革命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敌人有何不同,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打击敌人创新了哪些

杨奎松 国军敌后游击战失败的原因

杨奎松  国军敌后游击战失败的原因 杨奎松,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现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 文| 杨奎松 摘自《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 国民党人的游击战1939年前后开始,两三年之后即告失败。中共的军队自抗战全面开始的1937年起就将主力开往敌后,一直坚持到抗战结束。为什么同样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国民党会弄到如此落魄的地步,而中共却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杨奎松教授在文中深刻分析了国军游击战失败之原因。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都曾在对日作战当中采取过游击战争的战法。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国民党人的游击战1939年前后才开始,却在两三年之后即告失败,国民党派往敌后的部队,或投降于日军,或为中共军队所消灭,或被迫退出。总之,到抗战结束的1945年,国民党在 敌后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真正有实力的武装。与此相反,中共的军队自抗战全面开始的1937年起就将主力开往敌后,一 直坚持到抗战结束。其从最初的两三万人,经过不足8年时间,就发展到近百万之众,所占地区亦从最初的陕北一隅,

扩展到山西、察哈尔、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湖南、广东等省份。正是由于中共在敌后游击战中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战前被迫放弃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旗号,屈从于国民党一党政府之下的中共,几年后即一跃而成为敢于公开挑战国民党的重要军事政治力量,到战争结束之际,更是形成与国民党分庭抗礼之势。此后不出三年,即一举用武力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两相对照,抗战期间中共游击战之成功,国民党游击战之失败,显而易见。为什么同样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国民党会弄到如此落魄的地步,而中共却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作战积极与否的问题。无论战争期间,还是战争结束许多年之后,国民党人始终习惯于把中共在抗战期间的壮大,归结为一种阴谋,断言中共在敌后所以能够壮大,纯因“游而不击”所致。但十分明显的是,国民党在敌后的游击队许多即使游而不击也不能生存下来,更谈不上发展了。除了战略战术运用的成功之外,中共在敌后能够与农民打成一片,取得其拥护和支持,至为关键。由于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把全部注意力几乎都放在了正面防御上,蒋介石和国民党最初对游击战显然不够重视。在开始为各战区制定的作战计划中,除了特别提到八路军应派便衣队前往敌占区袭击敌后方以外,很少在总体战略上考虑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问题。但是,由于日军的推进过于迅速,也还是有一些打着国民党旗号的武装留在了敌后。如河

抗战期间国军十大主力部队

抗战期间国军十大主力部队 一、第74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后期全美械。蒋介石黄埔嫡系,从王耀武、张灵甫到俞济时。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应该没多少疑问。八年抗战中几乎打遍华中战场所有硬仗,而且多以主力使用,战功彪炳。从淞沪会战开始,1937年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 年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几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有陆海空军武功状之设,为对部队团体之最高褒扬,该军即独得4轴。第74军在1940年以最新装备进行整编,改为所谓的“攻击军”,直属军事委员会,作为各大战场的紧急预备队。日军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该军抗战开始时组建,首任军长为俞济时,当时辖51师、58师。1938年初,将原来在淞沪会战损失惨重的阮肇昌皖军57师吞并,以后一直下辖这3个师。74军战斗力很强,编制较大,是4个攻击军之一,该军直辖有1个炮兵团、1个工兵团、1个辎重团、2个补充团等,有员额约3.5万人。1939年由王耀武接任军长,1944年施中诚任军长。该军为中部战场的救火队,先后曾参加过1937年的淞沪会战、南京会战,1938年武汉会战中的万家

岭战役,1939年的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和冬季攻势,1941年的上高会战第一次顶住了敌人的进攻,获得了一号、二号武功状,但随即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被全军击溃。1942年参加浙赣会战,1943年参加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余程万死守常德,是抗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1944年参加长衡会战和桂柳会战,都没有出彩,但1945年参加湘西会战,打败了孤注一掷的鬼子,为其抗战历程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主要将领有王耀武、俞济时、张灵甫、施中诚、李天霞、余程万、邱维达等。二、第5军:编制3个整旅(师),5万余人,后期全美械。第5军是国军最早的一个机械化装甲军,其第200师更是第一个装甲师。200师前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属战车营,杜聿明担任该师首任师长,为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也成就了5军历史上最辉煌的战斗。再次作为远征军参加滇西反攻。华东作战,大大小小无数战斗,败仗很少。(5军在一年里转换指挥部就达300次以上,可见其转战的频繁。邱清泉的“逢五不战”就来源于此。)成军以后,老杜便提出“训练场就是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要求5军具“五除”(除骄、惰、伪、欲、恶)、“三习”(习精、诚、勤),1939年军事考核中被重庆军委会评选为全国第一。该军战术多变,最擅长的不是爆破而是炮火,且步炮协同密切,攻击时一般采用多梯队纵深配备,以密集队型波浪冲锋,攻击时间常常选择拂晓和中午,

抗日战争国军大型会战统计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3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兵力。由于中国军队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的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且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寇伤亡5万余人。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淞沪会战后,日寇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日寇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余万人。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 1937年9月13日,日寇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中国军队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此战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万余人。但是,从此国民党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基本结束。 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 日寇打通了津浦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是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国民党军队

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日寇1万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 日寇试图在徐州会战后继续扩大战果,板垣征四郎师团孤军深入,被以薛岳为指挥的中国军队包围。最后由于蒋军嫡系将领的无能,中国军队最终功亏一篑。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 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虽然最终以武汉失守为结束,但是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毙伤日寇4万人,近10万日寇因战斗、气候、疾病等原因暂时丧失作战能力的巨大战果,极大地消耗了日寇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 武汉会战之后,日寇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省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消灭毙伤日寇1.3万人,第5战区官兵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寇未能达到预定战略目标。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

2018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同步测试题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同步测试题 一、选择题 1.(2018·临沂质检)下表是刘老师在讲授历史课时的板书,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刘老师讲授的内容是( B ) A.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解析】由表格中的时间、作战双方、战况等信息可判断刘老师讲授的内容是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指挥的平型关大捷。 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其中平型关大捷的重大意义是( D ) A.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B.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取得了抗战以来主动攻击日军的大规模胜利 D.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辨析能力。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某根据地以太行山为依托,西起同蒲铁路,东至平汉铁路,北接正太铁路,南邻黄河北岸,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所在地,是华北战略要地之一。该根据地是( C ) 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B.晋绥抗日根据地 C.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D.山东抗日根据地

【解析】本题结合地理知识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依据“太行山”可排除D;据“东至平汉铁路”可以排除B;据“南邻黄河北岸”可排除A。 4.观察下图,其所反映出的作战方式主要出现在 ( C ) A.共产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B.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 C.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D.国民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结合图片中的信息“游击战”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大大削弱了日军有 生力量和战争潜力,打断了敌人“以战养战”的战略企图,给全国人民以精 神上极大的鼓励,也在战略上与正面战场相呼应,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 作战。 5.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根据各地不同地形特点,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战法,给日 军以沉重打击。右面这幅漫画反映的是抗日根据地军民 哪种战法( B ) A.地道战 B.地雷战 C.夜袭战 D.麻雀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漫画中有一个日军,他被面前的巨型地 雷吓呆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漫画的寓意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采取的 地雷战使日军攻防无措,不得安宁,受到沉重打击。 6.“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歌 曲《南泥湾》反映的是( B ) A.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 B.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大生产运动 C.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民主选举制度 D.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陕西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发06《咸阳日报》教育周刊 作者宋增安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全面侵华战争。日本侵略野心的极度膨胀,不但极大地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更危及到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中国的统治。为此,从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间,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四次规模较大的会战,以抗击日军的侵略。 1.淞沪会战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占领北平、天津。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和华东两个方向发动攻击,速战速决,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1937年8月13日,日本企图在十天内“为制中国于死地,以控制上海、南京最重要”的目标,在上海发动了军事进攻,史称“八·一三”事变。因战争是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所以又称“凇沪会战”。会战历时三个月,日军动用了海陆空二十余万人,在付出伤亡六万多人的代价后,于11月12日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2.太原会战 淞沪会战期间,在华北,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夺取太原。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开赴山西参加会战。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国民党军队在山西忻口阻击日军,激战达半月之久,歼敌二万余人。11月8日,太原失守后,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

基本结束。 3.徐州会战 这是抗战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会战,从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历时五个多月,双方都投入了数十万兵力,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消灭日军一万余人。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重创日军精锐部队矶谷师团,并击退从临沂赶来增援的板垣师团一部。虽然中国官兵在战斗中表现出同仇敌忾、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但终未能阻止装备精良的日军的疯狂攻势。1938年5月,徐州失守,会战结束。 4.武汉会战 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战防御阶段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牺牲最大的一次战役。战场遍及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会战中,日军投入兵力达四十余万,中国配置兵力一百余万,历时四个多月,攻势凶猛的日军遭到重大消耗。10月25日,中国守军主动撤离汉口,会战结束。 总的来说,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毛泽东语)四大会战具有重大意义:它挫敌凶顽之气焰,遏敌逼人之锋芒,使其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化为泡影。此后,侵华日军日益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不能自拔,直至最后葬身于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

国军在江苏敌后的抗日斗争

国民党军在江苏敌后的抗日斗争 叶春雷马爱国洪小夏 (一)国民党在苏南的抗日游击斗争 江苏全省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全部沦陷后,国民党在江苏敌后的抗日斗争分为苏北和苏南两大区域。苏南由第三战区领导。苏北开始大部归第三战区领导,1938年改由第五战区统辖,1939年初改隶鲁苏战区,1944年底以后隶属第十战区。国民党在苏南、苏北沦陷区内,部署了相当数量的正规军作为骨干,同时指挥大批地方保安团队,还组建和收编了众多的游击队,开辟了多块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坚持了较大规模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国民党苏南敌后游击战的主要承担者有忠义救国军、第一和第二游击区等。 1、忠义救国军的抗日游击战 江苏范围内最早出现的地方游击队是1937年9月初在淞沪抗战中成立的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戴笠为苏浙行动委员会书记长,刘志陆为别动队总指挥,下辖5个支队、1个特务大队,共计万余人。该别动队在淞沪会战中伤亡很大,战后一部奉命退入法租界缴械,一部奉命转移到浦东建立游击根据地。1938年初,戴笠奉军委会之命收容淞沪会战后各部遗留在淞沪、沪杭沿线的散兵,编组游击队。至5月,共收容1.1万余人,连同原别动队残部4千余人,合计1.6万余人。整编为7个支队、1个直属大队、1个南京行动总队,改称苏浙行动委员会忠义救国军。总指挥部设汉口,但部队在宁沪杭一带从事游击战。同年10月武汉沦陷后,忠义救国军总部移驻浙江孝丰。1939年3月在上海设忠义救国军淞沪指挥部,部队也扩充至3个纵队、12个支队。同年底,该军在孝丰整编,缩编为3个支队(又称教导团)和4个直属队,共1.5万余人;然后总部移驻皖南广德,直属第三战区指挥。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整训完毕的忠义救国军兵分四路(苏嘉沪区、澄锡虞区、锡武宜区、京丹溧区),重回京沪杭沦陷区,开展敌后游击战。队伍扩展很快,至5月,扩大为3个教导总队、3个行动总队(淞沪、南京、苏常)、3个教导团、16个支队、1个大队,官兵达5万余人,活跃在上海市区,浦东,京沪、沪杭铁路和京杭国道沿线。但不久就受到日军的拦截和攻击,又与新四军发生摩擦,一部被迫退入太湖,大部在长江南北辗转,部队缩编为4个纵队。 1942年3月,军事委员会整顿游击队时,决定将忠义救国军划归新成立的别动军管辖。1943年忠义救国军和别动军一起接受中美合作所的训练,受训后

中国抗战史概述

中国抗战史概述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抗日战争国共两个战场的关系与作用

在抗日战争的中国军事战场上,一直存在着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开辟并坚持的敌后战场和由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以国民政府名义统帅数百万国军承担对日作战任务的正面战场两个相互呼应又彼此相对独立的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都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关系,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和相互策应的关系。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共两党军队共同对日作战,国民党军队是战略防御作战的主体,八路军、新四军主要以游击战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防御作战,双方既有战略上的支持配合,又有战役战斗上的相互配合。这也是国共两党两军合作抗日关系最好的时期。在抗战中期的战略相持阶段,两个战场正式形成,国民党军队主要担负正面抵抗日本侵略军进攻的任务,以一套相对稳定的防御作战线,保卫着西南、西北等大片国土,作为中国坚持抗战的战略大后方。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抗日战场。在这期间,由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和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在空间上与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处于脱离状态,双方已基本上不可能再进行战役战斗上的配合,而主要是在战略上相互策应和配合。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民党战场多次出现危局,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便成为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主战场。 如果“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作战,便无从顺利开展敌后的游击战争”;敌后游击战争又“钳制了大量的敌军,配合了正面主力军的作战”。中国抗日战争是“整体的民族战争”,是中日两国间的战争,只能把中国看作是交战的一方,把日本看作是交战的另一方,决不能把中国的抗日战争割裂开来,看作是两国三方的战争。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是在总的持久战战略方针的指导下的整体战争互相关联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是军队作战地域的划分,是不能割裂的。 这是阶级利益对立的两种力量在与共同民族敌人作战时的一种特殊合作形式。正是通过这种大敌当前、联合抗日的两个战场的相互配合,不但在军事上保证了中国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符合中国抗战利益的持久战,而且在政治上也保证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不致破裂。这就说明: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在主要敌人一致的情况下,阶级利益对立的政党和集团不但可以合作,而且合则两利。在反抗强敌入侵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有机联系,游击战和正规战的互相配合,是中国抗日战争能够“苦撑待变”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 国民党正面战场,在8年期间共举行过22次重大战役,军队伤亡321万(其中阵亡131万),歼灭日军100余万;共产党敌后战场,大小作战12万余次,军队伤亡是60万,歼灭日军52.7万,此外还歼灭118万伪军。除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和一九三三年长城抗战——即榆关、热河、长城三大战役外,自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此外国民党还牺牲了包括张自忠再在内的11名上将,34名中将,50名少将从上述数字来看,正面战场的牺牲和战果明显地高于敌后战场。尽管如前述战争规律决定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划分成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但抗日战争面对的不是任何一个党派的敌人,而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敌人,因而这个战争是中华民族争取生存权利的整体战争。而从军事方面来看,两个战场也是缺一不可。没有战争初期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的开辟;反过来,没有敌后战场对敌人的牵制和消耗,正面战场也难以长期坚持。历史将永远记住那些为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为了保卫民族和人民而捐躯的烈士们,不管他们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他们将永垂不朽!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第课时)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正确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使学生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中的作用,明白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2.教学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 三、教学流程 回顾旧知 (1)台儿庄战役的指挥人物、时间、地位和影响? (2)武汉会战的时间和影响? (3)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影响? (4)豫湘桂战役的结果? 2.导入新课 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读 导学提纲: 1.平型关大捷的背景、时间、指挥人物、军队、战果和影响? 2.抗日根据地建立的目的、代表和中心? 3.抗日根据地发展的特点、战法?

4.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措施和作用? 5.如何评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6.百团大战的背景、时间、目的、指挥、规模、地区、主要目标和意义? 抗日根据地的巩固措施和作用? 一:台儿庄战役 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学生回答:①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 学生回答: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教师讲述: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教师提问: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 学生回答:人民游击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层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力量,组织了各方的力量。主要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 教师提问: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 措施-政治: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经济: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被历史遗忘的国民党抗日游击队

抗倭敌后战场并非只有中共八路军和新四军活动,国军一样有可观数量的游击队在活动。台湾资料显示:以民国30年(1941年)初而论,国军游击队人数是中共军队连同游击队总数的2.63倍,枪支是中共军队的4倍,作战统计是中共全部军队作战总数的402倍。国军敌后游击队最初多为奉命留在敌后之国军,或由国军干部、地方军人、国民党党务人员所领导兴起的一股民间武力 国内学者也开始正视国军敌后游击队历史。在1990年韩信夫所发表的《试论国民党抗日游击战争》中说道:抗战时期的国民党的敌后游击区,除翼察、鲁苏战区到抗战后期不复存在外,山西游击区、豫鄂皖游击区、浙西游击区、海南游击区等,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这些游击区都具有重要的战越地位,成为打进沦陷区的契子,形成了敌后游击战场,构成了对日军的严重威胁;对于配合正面战场,支持长期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牵制了日军,困扰敌军后方;佐助国府恢复沦陷区的政权,沦陷区民心得到维系。后者,又有孙挺信所著《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军》问世,大规模的揭示国军敌后战场,还历史以真实面目。 下面是几个典型的国军敌后游击战战例: 一、 湖北省第二行政区专员兼保安司令程汝佳令游击第5大队,保安第8团两个营,配合第172师两个营,在郑氏祠左右高山占领阵地,伏击敌人。经过一整天激战,游击部队打挎了敌人多次冲锋,次日清晨,游击队反攻,歼敌400余,活捉6人,缴获38大盖300多支,大炮5门,机枪13挺,东洋战马5匹,指挥刀30多把。 二、 1939年7月11日,鄂东游击队集中主力围攻黄梅县城,与敌激战竟日,击毙日军140多名,夺取县城。 三、 1940年秋,21军147师组织了6个突击队,夜袭马当,毙敌150多人,并焚毁了弹药库,将要塞内的日军大炮掉过头来,对准江中的日军舰船开火,击沉击伤敌舰船多艘。此次夜袭战,147师部队没有一人伤亡,此为抗战史上一大奇迹。 四、 1939年6月初,日军以飞机10多架,军舰1939年5月中旬,驻汉口的日军纠集千余兵力,对鄂东游击区进行扫荡。5月19日,16艘,汽艇数十艘,配合陆军向大通一带扫荡,我第21军军长陈万仞指挥部队与敌激战10余天,将扫荡之敌逼下长江。此役,打沉汽艇20余艘,毙敌900多人。 五、 1938年7月15日,第157师一部突袭南澳岛,一度得手,战至8月末,600余突击队仅剩20余人生还,县长洪之政殉职。此役歼敌200余名。 六、 1939年2月,日军出动2万余兵力,分数路进攻吕梁山北部根据地,严锡山令陈长捷第61军,于黑龙关围歼顽敌,王靖国第19军向中阳、离石公路之敌发起袭击,截断了敌后交通,赵承受第1骑兵军在离石、方山、苛岗一带诱敌深入,苦战旬余,毙敌2000余人,再次粉碎了日军的疯狂扫荡抗战。 附:在敌后战场中殉国的国军游击军将领 第3军军长唐淮源上将 第98军军长武士敏将军 第51军114师师长方叔洪中将 东北挺进军骑兵第6师师长刘桂五中将 东北游击队总司令唐聚五中将

论抗日游击战争

论抗日战争之游击战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全民参战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而游击战的战斗方式则是中国人民在此次战争中采取的主要的战斗方式,也是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抗日战争开始初期,国民党蒋介石命令国民党部队先消灭共产党的部队,对日本先不要求抵挡,造成东北张作霖30万国军一夜覆灭。西安事变以后,国民党和共产党联手打了几场漂亮的反击战和遭遇战。但是国民党内部激化,矛盾,各军阀之间明争暗斗,中央军也得不到地方武装的配合所以节节败退,日本方面得到了汉奸汪精卫的支持,几年的时间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有生力量,除四川以外地区基本都已沦陷。共产党因为武器落后,无后勤保障,1940年到1941年间,日本对解放区发动的“大扫荡”中军队建制基本打乱,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毛泽东提出了发动抗日游击战争。 共产党敌后游击战是在与后方完全断绝、毫无接济的情形下进行的。日本人长野朗写的《游击队与游击战》一书展现了八路军在抗战期间的装备状况:“共军原是步兵枪也不多的军队……据说只有少量野山炮和迫击炮,基本上普及了步枪和机枪。由于武器弹药不足,有专门担当窥探日军辎重队的部门。当友军失败时,迅速前去打扫战场,搜集武器弹药,收容残兵,从而得到人员、武器和弹药。所以他们非常珍惜子弹,一颗子弹也不能随意发射。见到敌人时才开枪;瞄准后再开枪;有命中把握时才开枪。” 共产党力量很小,红军才几万,几万部队如果和日本做正面作战,几个月可能就打光了,显然他无法做到像国民党一样在正面战场才去大规模的运动战,这是不利于持久战的。中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抗战,持久抗战就不能不在敌后去开辟一个战场,敌后战场开辟以后,迫使日军首尾不能相顾,才能实现持久抗战的战略设计。国民党和共产党各自的优劣短长,共产党善于进行敌后以弱胜强的游击战,国民党这方面不擅长。同时国共两党之间这种战场分工,你是正面的,我是敌后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摩擦。 游击战是非正规作战。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大规模、长时期地开展游击战,抗击了大部分的侵华日军,同时将伪军基本消灭。游击战的基本原则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其基本作战形式是以袭击为主。这是一种以弱胜强的战术,而且由于需要坚实的群众基础以及熟悉的地形,所以采取游击战的最重要条件就是拥有强大的群众基础,真正做到融入群众,做到战略上的集中指挥与战役战斗上的分散指挥相结合。所以抗日战争中毛泽东领导的敌后游击战是抗日战争中的全民抗战。 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将自己的劣势化为优势,取得胜利。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几万军力大败敌人几十万大军,最终取得战斗的胜利,足以见得游击战的实力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国民党也有敌后游击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国民党也有敌后游击战和敌后抗日根据地 因为种种原因,大陆方面,在80年代之前,极少提到国民党在敌后战场上的作为;国民党去台后,也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更多的是在强调正面战场。但国民党自全面抗战伊始,即高度重视建设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开展敌后游击战,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蒋介石要求“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打游击战 国民党军政高层很早就注意到了敌后游击战对整个抗战胜利的重要性。1937年11月7日,蒋介石曾在日记中,如此表述他对敌后游击战和整个抗日持久战之间关系的看法:“保存战斗力,持久抗战;与消耗战斗力,维持一时体面,两相比较,当以前者为重也。此时,各战区应发动游击战,使敌于占领地区疲于奔命也。” 而在早一些时候,1937年8月2日,蒋氏已经指示参谋本部,要求“各地敌军后方预先编组别动队,散伏便衣队于社会”;9月15日,蒋氏又指示主持甘肃军政事务的贺耀祖要注意组织宁青与绥远部队“游击阻敌”。更早一些时候,1937年3月,国民政府制定的《民国二十六年度作战计划(甲案)》中已有规定:“作战期间,应有专门机关指导民众,组织义勇军并别动队,采用游击战术,以牵制敌军,并扰敌其后方。” 1937年冬的武汉军事会议上,国民政府军委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建议,抗日的基本战略:“应采游击战与正规战配合,加强敌后游击,扩大面的占领,争取沦陷区民众,扰袭敌人,使敌局促于点线之占领。同时,打击伪组织,由军事战发展为政治战、经济战,再逐渐变为全面战、总体战,以收‘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之效。”据白崇禧晚年回忆,该建议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可。 稍后,在1938年冬的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上,蒋氏提出新的抗战策略:“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国民政府军委会随后在《第二期作战指导方针》,也将敌后游击战提高到非常关键的程度,该方针要求全国抗日力量“连续发动有限度之攻势与反击,以牵制消耗敌人,策应敌后之游击部队,加强敌后之控制与袭扰,化敌人后方为前方,迫敌局促于点线,阻止其全面统治与物资掠夺,粉碎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之企图”。次年,国民党军队即变更了战斗系列,1/3用于正面战场,1/3进入敌后开展游击战,1/3在后方整训。敌后游击战正式成为国民政府抗日整体策略的重心。 国民党在敌后战场一度建立起了广阔的抗日根据地 1938年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召开时,国民政府滞留在敌后的兵力已有近三十个师;主要活动在华北的豫北、冀南、冀中,山西的太行山和冀察等地;华东的鲁西北、鲁南的泰沂山区,苏北和苏浙赣交界靠近交通线的山区。南岳会议后,敌后游击战在抗战整体战略中的地位空前提升,国民政府又先后向敌后战场陆续增派了三十个师。在这些正规军之外,国民党在敌后战场还控制着大量的“非正规军经中央或战区委派者”、“地方武力组成者”等杂牌武装。

国共双方公认的二十二名国军抗日名将

国共双方公认的二十二名国军抗日名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的英雄们,我们已经比较熟悉,同样怀着对抗日英雄们的崇敬,burrjiang整理了一个国民革命军的抗日名将名单,根据以下三个名单的综和 一、抗战期间军衔最低为国军少将(对不起副团长谢晋元了,谢晋元牺牲后才被追晋为陆军步兵少将) 二、CCTV抗日英雄谱(或CCTV抗战纪念馆)和人民网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收录的国军将领,人民网在登载新闻时冠与“抗日名将”的国军将领孙立人、张发奎、孙元良 三、生还且获得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或美国总统二战抗战勋章的国军将领和牺牲于战场后被国军追晋军衔的国军将领 入围名单:薛岳、李宗仁、张自忠、卫立煌、孙立人、傅作义、戴安澜、冯玉祥、张发奎、宋哲元、马占山、李家钰、蒋光鼐、杜聿明、蔡廷锴、郑洞国、孙元良、佟麟阁、赵登禹、饶国华、王铭章、郝梦龄 第一节:薛岳、李宗仁、卫立煌 薛岳、李宗仁和卫立煌三名战区司令长官不但是国共双方公认的抗战名将,也是民间公认的抗战名将,都曾获得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三大勋章;也都被大陆CCTV抗日英雄谱和人民网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收录为抗日名将。

1、抗日战神---薛岳 1896-1998,广东,抗战时为国军陆军二级上将 抗战时曾任国民党五、六届中央监察委员,湖南省主席,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 薛岳公认为抗日战争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指挥其部先后歼敌十四万.1938年秋时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的薛岳指挥抗战最大的战役--武汉会战之万家岭大捷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1941年冬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薛岳指挥第三次长沙会战歼敌五万六,被称为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并因此获得青天白日勋章,被网民称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时有抗日战神之称,张治中将军曾称其为百战名将。 2、台儿庄大捷的指挥官----李宗仁 1891-1969,广西,抗战时为国军陆军一级上将 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 抗战时曾任国民党五、六届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军委汉中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一、第五、第十战区) 抗战初期,1938年3月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以及国军参谋次长兼军训部长白崇禧指挥的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自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3、忻口战役中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卫立煌 1897-1960,安徽,抗战时为国军陆军二级上将 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研究综述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研究综述 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于中国共产党敌后游击战的研究颇多, 而对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则著述甚少。从 20 世纪 80 年代起, 随着相关档案资料的公布与利用, 学术界开始了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争的研究。最早发表文章的是潘荣、肖前, 其《抗日战争中的敌后国民党军》一文曾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后, 戚厚杰的《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初探》, 韩信夫的《试论国民党抗日游击战场》等文章也相继问世。进入 90 年代后, 一些记载抗战时期历史的著作, 如李隆基、王志祥主编《坚持抗战苦撑待变》等, 都列出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争的专节, 全面介绍了其形成、发展、特点、作用, 等等。现将近年来学术界有关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研究论点综述如下: 一、国民党开展敌后游击战的原因 第一种观点认为, 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思想是随着抗战进程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 具有很强的应急性。有学者指出,抗战初期国民党实行全面防守、正面消耗的军事战略, 先后组织了平津、淞沪等大规模会战, 却都以失败告终。这种被动局面迫使国民党不得不调整战略。有学者指出, 接连溃败造成的经济困难是国民党开始敌后游击作战的重要原因。随着沦陷区的扩大, 国民党失去了主要的财政来源。因此国民党派遣大批军队进入敌后, 使之尽可能地筹措物质供养等。 第二种观点认为, 国民党决定进行敌后游击作战是中共推动的结果。持论者大体上有三方面的理由: 第一, 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 对国民党高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二, 八路 军、新四军等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的成功, 给坚持抗战的国民党人以很大的鼓舞;第三, 中共在游击干部训练班的建设方面给予国民党以巨大的帮助。 第三种观点认为, 国民党开展敌后游击战是其即定持久消耗战略的体现, 是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