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四下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

苏教版四下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

苏教版四下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
苏教版四下教案--我不是最弱小的

14 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活思维

1、对对子:明对暗夜晚对白昼东升对西沉花前对月下强大对弱小

2、板书:弱小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题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师相机板书课题。

4、一个题目可以提出三个问题。来读课题

(出示:1、谁不是最弱小的?2、我是不是最弱小的?3、我不是怎样的人?)生练读后用课题回答。

5、教师小结: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的魅力。

6、初读课题,从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如:我是谁?还有比我更弱小的吗?谁比我强大?谁以为我是最弱小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要求:

①拼读生字3遍,记住字形。读词语2遍,准备听写。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③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努力读出感情;准备提出自己觉得

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向老师、同学请教。

④准备交流初读收获、疑问。

2、指名4人上黑板听写词语,其他同学写在自备本上。

闷热弱小旷地掀起低垂附近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几滴雨点在雨如注滂沱大雨野蔷薇娇嫩纤弱萨沙托利亚

(评议、正字)

3、指名读词语,齐读。

4、提出难以读好的词语、句子,教师适当指导。

5、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

节读课文,或开火车读课文。

读完一节,评一节;正音、指导停顿;个别句子领读、齐读。

6、交流初读收获与疑问。

三、理清课文条理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哪两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2、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莎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玩,点明萨莎是最弱小的。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莎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莎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四、指导生字书写。

1、自由记忆生字字形。

2、交流记住字形的方法。

与形近字比较:

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

编口诀记:

编故事记:

抓住易错笔画、部件记:

……

3、指导书写难写字、易错字:

“蔷薇”两个字上小下大,草字头占整个字长的四分之一;“附、聊、滂、沱娇、纤”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垂”的笔顺。

4、描红。

六、作业。

1、在习字册上练字。

2、读课文,至少2遍,争取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像昨天一样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中有哪几个人物?

3、课文讲了这五个人之间一件什么事情呢?

4、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谁是最强大的?那最弱小的是谁?

二、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过渡:现在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本,和富有情趣的萨沙一起经历这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领略人生的精彩,感悟生活的真谛!

1、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出来。(出示自读要求音乐)

交流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这是一朵怎样的蔷薇花?(先回答)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出来吗?(芳香扑鼻、美不胜收、鲜艳色彩、生机勃勃)

小朋友们你们还可以体会出这是一朵怎样的蔷薇花啊?

(出示蔷薇花图)老师也非常喜欢这句话。因为这些富有联想,富有感染力的词语很恰当地描写出了蔷薇的美丽动人。看到了这一株芳香扑鼻、娇嫩美丽、鲜艳色彩、生机勃勃的野蔷薇,相信你们也会为之一震的,让所有男生来读好惹人喜爱的蔷薇花!

男生齐读、个别读,师相机点拨。

评价:初放的花儿真是娇艳欲滴啊!极富生命力的野蔷薇啊!清新的香气直扑进鼻子,沁人心脾!闭上眼睛,深呼吸一下,你闻到了那迷人的芳香了吗?

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把它读一读吧!

(2)师:还有没有描写蔷薇的句子了?

出示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这句又让你们感受到了怎样的蔷薇花呢?谁也能用朗读来展示一下?(播放雷声、音乐)听的同学感受出来了吗?(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

师:“滂沱大雨”怎么理解?你能从文中找个近义词来吗?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雨大的词语呢?(倾盆大雨、急风暴雨、瓢泼大雨)这样的雨多见于什么季节?

你们知道形容雨小有哪些词语吗?(细雨如丝、蒙蒙细雨、毛毛细雨、和风细雨)这样的雨多见于什么季节?

师:请你轻轻地读一读这个句子,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蔷薇遭风雨摧残,真令人同情。

生:我从花瓣的凋落,看出蔷薇的弱小和可怜,使人觉得非常惋惜。

师:你能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看一看这可怜的蔷薇花,让女生再一起来感受一遍。

师相机点拨

(评价:多么可怜的蔷薇啊!蔷薇花已经奄奄一息了。老师真希望这雨快点停下来,别再摧残这么柔弱的蔷薇了。)

(3)同时出示两个句子。

师:瞧,雨中悲凉无助的蔷薇与前文美丽盛开的蔷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在,请女同学们读第一段话,男同学读第二段话。

师引读:“多么美丽动人的野蔷薇啊!……”(女生接读)

“多么悲凉无助的野蔷薇啊!……”(男生接读)

过渡:是啊,刚刚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美丽花朵,转眼间就被无情的风雨吹打着,她们在暴风雨中无助地摇晃着。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怎么想?

生:多么可怜的花儿,多么无情的雨呀!

生:我想到了那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我想要是这时雨停了该多好呀。

生:我想我要是有一把雨伞该多好呀,我要去为这些美丽的花儿挡住雨。

生:我的想法和刚才那位同学不同,我想花儿也需要雨水,只有在雨中它才会更美。

生:我想花儿一定会战胜暴风雨的,雨停了还会长出新叶,开出更美的花。

2、而此时,萨沙看到这悲凉无助的野蔷薇,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静静地读课文,联系全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1)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2)大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

3、指名读课文2-8小节,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听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画画。

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集体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

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妈妈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A、“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联系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大家都在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因此我也要向他们学习保护比我弱小的蔷薇花。)

是啊,保护弱小这种行动就像不灭的火炬一样从爸爸那传到了妈妈这,又从妈妈这传到了萨沙那,这火炬不会在萨沙这熄灭,它还将永无止境地传递下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言行身教”,正是这言行身教使萨沙也有了要保护弱小的举动。

B、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他这样做了。板书:不甘示弱。他是怎样证明的?(出示图)

还有吗?(出示话)当时他会怎么说呢?(出示填空)读好。(骄傲、自豪、得意)

C、蔷薇花那么柔弱,需要我们去保护。

在妈妈亲切的话语中萨沙感觉到在大家眼中他是最弱小的,但是这个倔强的小男孩内心却不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他用他的行动证明了这一点他——“不是最弱小的”。让我们一起来把妈妈和萨沙的对话读好。可以加动作。

(读后,教师评价:通过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听到了一个要强、心地善良、懂得保护弱小者的好孩子的美好心声。是啊,“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萨沙的父母这样做了,萨沙受到了影响,也这样做了。人与人之间是这样,人和物之间也是这样。)

出示图片,配音乐,师用生动的语言作图解

(母亲爱恋着自己的孩子!兄弟姐妹间的友爱亲情。孩子对长辈的孝敬。人们对动物的爱护。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动物间的相互关爱。这些都是多么感人的画面啊!)

4、过渡:他们和萨沙一家人一样,都是在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或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同学们之间更应和睦相处,对一些比自己弱小的人或是小动物以及花草树木应该爱护、关心,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让我们再次用深情的语言来展现和回味萨沙一家人保护弱小的美好心灵!来!捧起书,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配乐)齐读课文

三、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人或其他东西呢?比如:刚刚出生的弟弟、刚出生的小动物、受伤的小鸟、生病的人、老人、受伤的人……

(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妈妈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2、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三十年、四十年,还是这么一家子,还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是在这样的森林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3、评点小结:时光往往会令许多事物发生变化,也许原来的强者若干年后会变成弱者,而原来的被关爱者又变成了主动关爱别人的人,但不管怎样,唯一不变的是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不是最弱小的”,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保护比自己弱小的”,时刻坚持做到——“我不是最弱小的”。

板书设计: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言行身教

不甘示弱

附录1:原文《家庭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有一次,有一家人全家在假日里到森林中去:父亲、母亲、五年级学生托利亚和四岁的萨沙。森林里是那么美好,那么欢快,孩子们的父母让他们看看盛开着的铃兰花的林中旷地。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第一朵花开放了,粉红粉红的,芬芳扑鼻。

全家人都坐在灌木附近。父亲在看一本有趣的书。突然雷声大作,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妈妈,虽然她并不怕淋雨;而妈妈却又把雨衣给托利亚,虽然她也并不怕淋雨。

萨沙问道:“妈,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给我穿上,你们干吗这样做呢?”“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妈妈回答说。“那么,我干吗又保护不了任何人呢?”萨沙问道:“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人罗?”“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真是最弱小的人!”妈妈笑着回答说。

他朝蔷薇丛走去,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两片蔷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自卫能力。“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吗,妈妈?”萨沙问道。“是呀,现在你是强者,是勇敢的人啦?妈妈这样回答他。

附录2:高子阳我觉得学习这篇文章,我们要为学生补充一下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一定会有爱的回报。过去,我读过日本一博士的研究成果,这位博士经过

十多年的研究发现,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你对一杯水说好话,水的结晶体就非常美,你对一杯同样的水说不好听的话,唱难听的歌,结晶体就非常丑陋。孩子对蔷薇花这么好,蔷薇花一定会感动,一定会把美丽还给人间。如果人们都不理它,它同样不会理人类,它会让你讨厌这个世界。

苏教版五下数学教案全集

教学计划 一、对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简要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11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第一部分数的认识,有三个单元: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四单元“认识分数”和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第二部分数的运算,是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第三部分式与方程,是第一单元的“方程”;第四部分探索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找规律”。第五部分是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2、“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十单元的“圆”;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第二单元的“确定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的“统计”。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共安排四次。“数字与信息”、“球的反弹高度”、“奇妙的图形密铺”、“画出美丽的图案” 二、基本要求 数与代数 1、揭示分数的意义,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 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能及时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中,发展迁移能力。 3、教学简单图形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能逐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4、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用倒推(还原)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策略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空间与图形 认识圆及其特征,知道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统计与概率 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教学设计】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冷和热 1 冷热与温度 2 热胀冷缩 3 水受热以后 4 水遇冷以后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 5 地球 6 月球 7 太阳 8 太阳钟 第三单元昆虫 9 庞大的“家族” 10 养昆虫 11 探究昆虫的奥秘 第四单元繁殖 12 用种子繁殖 13 用根、茎、叶繁殖 14 动物的繁殖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15 生物与非生物 16 动物的庇护所 17 环境变化以后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2021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与 实验计划 ××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四年级任课教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五个单元,共17课,但是却包含了()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1.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发现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3.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当温度升高到 100℃时,水会沸腾,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认识容量和升 学习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1 学习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难点: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习准备:课件、量杯、纸杯。 学习过程: 一、自己学 《认识升》自主学习单 1.认识容量: (1)右面两个茶杯,()号茶杯能盛的水多。 (2)读一读:(1) (3 (4) 要知道 2.认识容量单位: (1)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容器的容量,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2)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符号“L”表示。 (3)读一读下面这些容器里盛的水、油、饮料等各有多少升。 (4)去超市找一找:哪些物品用“升”作单位,分别是多少升,记下来。

3.体验“1升”有多少 (1)先在量杯里倒入1升水,再全部倒入每条边长度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你有什么发现? (2)每条边长度是1分米的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1升。(如下图) 二、交流学 (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出示例2情景图。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 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 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三、实践学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同桌交流。指名回答,说明如何比较。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 册)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对对子游戏),激活思维 例如:明对暗夜晚对白昼东升对西沉强大对弱小 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弱小相关的故事。题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师相机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3.教师小结:即使是同一个题目,我们用不同的读法就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的魅力。那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 [阅读应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引导学生读出不同的感受,对学生以后的朗读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4.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给学生强烈的情感熏陶,而读后交流又能了解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因为这个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和新词,小朋友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读准确。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学生充分自读,是有效展开语文学习的基础,而边读边思、边读边画则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水平。(这两个句子即使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水平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4.你看到了这个株野蔷薇,会怎么想? [亲自的朗读实践,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适时想象,启发学生和蔷薇花对话,则引导他们走进教材,走近萨沙。] 5.萨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据学生回答,揭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这是教学的一个切入口,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 6.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语文课需要学生静心体会,这也是一个自主探究、知识自我建构的过程,同时也是与人合作、展开交流的基础。] 7.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8.大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

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107~108页。 【教学要求】 ⒈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⑶16乘5的积是多少? 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学习梯等式的书写格式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5、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目中同时出现了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一个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⑵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3、5、6题 第二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110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脱式计算,并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脱式计算,并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最新)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 学习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 学习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学习过程: 一、引: 教师谈话说明学习内容。 二、议: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

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二)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 三、练: 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3.完成练习一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再全班交流。要告诉学生,方程中的未知数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以免学生误以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4.完成练习一第2题 5.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6.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3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及作业题答案

3.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教学要求 1.会认“弱、萨、薇”等5个生字,会写“级、萨、丛、薇”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间对话的不同语气。 3.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 4.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重点难点 理解萨沙为什么把雨衣的下部盖在了蔷薇花上,体会萨沙要做强者的志气,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以及“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最弱小的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弱、萨、薇”等5个生字,会写“级、萨、丛”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间对话的不同语气。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图片)看图片,大雨中的蔷薇花显得怎么样?(弱小,娇嫩)。 2.(课件展示图片)昨天,我们迎着风雨举行了活动,我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请大家坐端正,昂首挺胸,以自信、豪迈的心情大声说出来“我不是最弱小的”! 3.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我不是最弱小的》,看看萨沙是怎样证明自己的。(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同桌之间互读。注意要读正确、通顺,读出感情。 3..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5.小组合作读文,讨论: (1)萨沙为什么会说这句话?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三人分别读课文1-3节、4-8节、9-11节。 (正音:“萨”平舌音、第四声;“滂”是第一声)故事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交流板书:人物:父亲、妈妈、托利亚、小萨沙 (3)在学生交流对内容的感知的基础上,出示句子: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 ①你从哪儿感受到了雨大? 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雷声大作”、“大雨如注”的意思。 “大雨如注”的“注”有三个解释:①集中;②灌入;③记载,登记。(选择义项) ②课文中还有一个描写“雨大”的词语,你找到了吗? 6.学生汇报(课件出示词语)。 三、识写生字。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课件展示) 2.引导学生发现田字格里多数生字的构字规律和结构特点。(课件展示) 3.学生当小老师当堂交流。 4.练习写字。 四、小结,读过课文后,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说一说理由。 五、课后反思: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图片导入新课,让学生通过对比图片,形象地感悟“强大”与“弱小”,为下文学习做铺垫。第一课时,识字是主要的教学目标。由于本课的生字较多,但内容比较浅显,我让学生圈出生字,交流识字方法,总结识字方法。帮助学生记住生字,并通过多种形式读字,读词,朗读

2019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教 学 设 计 2019年7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认识容量和升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液体的体积。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点教学容量以及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里需求,由此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比较容器的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学情分析】 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下册方程的 意义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页,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 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3.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相等关系,初步理解等式 1. 出示例1天平图(两边没有砝码)。 提问:认识天平吗?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 2. 在天平的两边加上砝码。 提问: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可能想到:一边托盘内放了两个重50克砝码,一边放了一个重100克的砝码,两边一样重。 追问:不看两边托盘内放的东西,你知道两边一样重吗?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提问: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板书:50 + 50 = 100)追问:为什么用等号连接? 指出:像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就是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二、认识方程 1. 出示例2天平图中的指针部分局部图(第一幅图)。 提问:看到这时的指针位置,你有什么想法?如果用式子来表示,还会选用等号写等式吗?为什么? 2. 出示完整的天平图。 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怎样用式子表示?(板书:x + 50 > 100)

追问:x表示什么? 3. 依次出示例2第二、三幅天平图。 要求:先用语言描述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然后用式子表示。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x + 50 = 150,x + 50 < 200。 4. 出示:2x = 200。 提问:根据这个式子,想一想天平两边的物体是怎样的?你能描述出来吗?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出示教材第1页例2的第四幅天平图。 5. 将式子分类,认识方程。 引导:我们来看刚才根据天平图所写的几个式子。在黑板上集中呈现5个式子的卡片: 50 + 50= 100 x + 50 > 100 x + 50 = 150 x + 50 < 200 2x = 200 谈话: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①将式子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分成三类。 引导:按照你的理解,你能找出哪些是等式吗? 学生口答,教师请学生根据他们的发言在黑板上移动式子卡片,将式子分类。 指出:根据大家的意见,我们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三类,也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两类,一类是用等号连接的式子,都是等式;还有一类是用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都不是等式。 教师对黑板上的卡片位置作如下调整: 50 + 50 = 100 x + 50 > 100 x + 50 = 150 x + 50 < 200 2x = 200 ②将式子按照是否含有字母x分成两类。 指出:这里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 让学生在黑板上把另一套式子卡片分类排列,并指导学生按下面的方式排列: 50 + 50 = 100 是否含有未知数 x + 50 = 150 x + 50 > 100

小学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小学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导读:《我不是最弱小的》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个小故事,文章用质朴的言辞和亲切的语气,讲述了一个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有趣故事。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 3.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体会问号、感叹号的不同语气。 难点:末-未的区分;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卡片、古筝曲。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趣。板书课题。 文中的我是谁?他为什么这么自信? 教师个案:1、板书课题,认识生字“弱”,范写“弱”字。 2、什么是“弱小”?它的反义词是什么?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学法指导: (投影出示)标注:标出自然段。 识记:标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想想:文中的我是谁?他为什么这么自信。 (讨论)“弱小”的反义词是什么? 学生讨论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师生交流抽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必须快速记准字音),举手抢答组词。 齐读:去拼音读(平翘舌、前后鼻音拼读一遍,连读三遍) 自读:不会、不熟的生字。 教师个案:1、学生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⑴小老师领读 ⑵小兔开门游戏:如: 师边举生字卡片边问:小兔、小兔、谁来开? 生边做小兔动作边回答:我来开,我来开。 师:xx,你来开,你来开 xx:弱、弱、弱,弱小的弱。 全班学生:弱、弱、弱,弱小的弱。 ⑶认读词语:弱小、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簇拥、随风舞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 (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 (2)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 (3)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 (4)学生汇报与补充。 三、巩固新课 (1)今天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其中有一种在我们的生活重使用的非常多,就是压缩空气,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2)他们是怎样应用的? (3)想不想做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新苏教版小学4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设计(完整)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改版后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六单元运算律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四年级5班,共有学生47人。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并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少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上课发言不积极。我本学期需要较多地关注同学们业已形成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2)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认识多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用计算器计算;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算律;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确定位置;整理与复习等。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本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灵活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本教材既注意体现教育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的数学教育内涵,使我们的实验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一些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简单变换的过程,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特征,了解图形的对称和图形位置关系的简单变换。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运算规律的过程中,开展类比、猜想、归纳、验证等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在探索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3)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对图形进行简单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新版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_1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 本文是关于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分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冀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课文讲述的是小萨沙与一家人外出度假,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一家人手无足措。因为出门时只带了一件雨衣,所以父母亲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最需要保护的萨沙。而萨沙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也不甘于做弱小者,把雨衣盖在了蔷薇花上。就文本本身而言,文章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用心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体会“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人文思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生谈话。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觉得自己是弱小的吗?但在亲人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最弱小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我”是谁?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2、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课题:我不是最弱小的 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那么,课文究竟给我们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句话究竟是谁说的,他又为什么这样说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去读一读吧。 (从学生本身谈起,拉近文本与学生距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深刻性,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会学习。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从学生的角度来学习。) 二、初步感知,学习字词。 1、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3、小组交流检查识字情况。注意“萨、簇、随”都是平舌音,“铃、倾”都是后鼻音。 4、全班交流检查,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新词。 (1)“芬、芳”可利用形声字的特点,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2)在语言环境中识记。如,结合读句子“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认识“随、芬、芳”等字。 (3)利用动作演示识记“托、掀、递”。 三、书写写字,朗读课文。 1、教师重点指导部分生字的写法。 2、学生自主练习书写。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齐读课题)这句话是谁说的?(萨沙)谁愿意来做萨沙,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2、你还可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 3、什么叫弱小?你觉得什么是弱小的? 4、你觉得文中谁是弱小的?(蔷薇最弱小,萨沙最弱小)为什么?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学伊始,巧妙结合课题,以“谁是弱小的?”入手,由表及里。这样既拉近师生之间的课堂距离,又自然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 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3、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执教肖国成 教学内容:课本第56——57页的例1、想一想及第58页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用列表法整理相关信息。 教学准备: 班班通准备例题情境图、例题问题纸条、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列式计算:经常听盛老师夸奖我们四年级的同学上课听讲很专心,发言很积极,所以呀,我就很想认识大家,今天终于有了机会,先来了解一下我们班同学现在在教室里的有男生()人,女生有()人,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教室里的同学有()行,每行()人,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指名汇报后,小结复习:求两个部分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谈话:了解了我们班现在的人数情况,老师还想识道同学们的喜好,同学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吃水果是一种好习惯,因为水果里有丰富的维生素,每天都吃一些水果,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很有作用。告诉大家一个小常识,抬起你们的双手,看看十指指甲根这里有没有起倒欠,如果起倒欠了,就说明你蔬菜水果吃少了,身体缺维生素。 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指名说) 谈话:要有水果吃,就得先栽什么?对,得先栽果树。有一位学习认真、热情好客的女孩,名叫小芳,她们家就栽了很多果树,同学们想去她们家的果园参观参观吗?好,那就随老师一起去小芳家的果园看看。 二、教学新知 (一).教学例1 1.班班通显示例1情境图,让学生弄清题意,明确条件和问题。 问:从小芳家的果园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上?(指名说已知条件)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已知信息整理一下,好吗?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小芳家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 数 学 教 案 缑氏镇中心小学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 八、课时安排:12课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