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研究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研究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研究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研究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研究

——从国家档案馆的角度

陈永生

2012-11-28 11:00:44 来源:《档案学研究》(京)2010年1期【英文标题】Research on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ational Archives

【作者简介】陈永生,中山大学,广州510275

【内容提要】文章从国家档案馆的角度,对政府信息资源的物理整合与逻辑整合、社会共享与机关内部共享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国家档案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重要作用。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ational Archives, this paper makes a discussion on both the physical and logical integration of the government information, analysis its public sharing and internal sharing as well, and points out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national archives i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ublication.

【关键词】政府信息资源/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国家档案馆Government information resource/Resource integration/Resource sharing/National archives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作为政府信息查阅场所的国家档案馆,不应是一个被动、无为的政府信息搁置查阅地点,而应是一个主动、有为的政府信息整合共享中心。

1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

所谓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将某一范围内的,原本离散的、多元的、异构的、分布的信息资源通过逻辑或者物理的方式组织为一个整体,使之有利于管理、利用和服务。也就是说,信息资源整合就是把分散的资源集中起来,把无序的资源变为有序,使之方便用户查找信息、方便信息服务于用户”。[1]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就是把分散的政府信息集中(包括物理集中和逻辑集中)起来,化无序为有序,方便利用,实现共享。

1.1 国家档案馆政府信息资源的物理整合

物理整合是指把分属于不同机构的政府信息,统一集中到一个管理机构进行存储和管理。政府信息资源物理整合的途径和方式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国家档案馆在政府信息资源物理整合方面拥有相当大的优势。

我国的国家档案馆虽然不可能不加选择地保管所有的政府信息,但却有选择地保管着“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政府核心信息资源。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条的界定,所谓“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

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由此可见,政府信息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的信息,又包括行政机关通过其他方式和途径获取的信息;“既包括政府部门现行的文件,又包括那些退出现行阶段保管于各级档案馆、具有证据价值的档案信息”。[2]这些政府信息不可能统一汇集到某一个行政机关,也不可能永久地保管在某一个行政机关,只能统一汇集和永久保管在各级国家档案馆。

1.1.1 国家档案馆保管着不同机构的政府信息。从横向的角度来观察,国家档案馆是法定接收本级行政机关政府信息、现行文件和档案的专门机构,相对于其他机构而言,最完整最齐全地保管着不同机构的政府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按此要求,各行政机关可向社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首先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提供,统一汇集到国家档案馆。当然,这种及时提供与统一汇集并不是随意和盲目的,而是有序并按层级进行的。按照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办、局可向社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及时提供给中央档案馆;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行政机关可向社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及时提供给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档案馆。以此类推,从而形成了自中央级国家档案馆直到县级国家档案馆作为统一接收汇集本级行政机关政府信息的完整网络。

档案界早在2000年就开始试行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利用工作,当年深圳市档案局(馆)成立文档资料服务中心,在全国首开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的先河。此后,已公开现行文件服务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止到2005年6月,全国已有2367个国家档案馆开展了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占总数的76%。其中许多省市已经达到了100%。[3]到2007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之时,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利用工作已在全国各级国家档案馆全面开展并且形成了多种

模式。[4]事实上,各级国家档案馆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之前就未雨绸缪,积极思考国家档案馆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角色与作为等有关问题。由于各级国家档案馆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之前的7年时间里已预见性地积极开展了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利用工作,这不仅为国家档案馆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为国家档案馆开展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政府信息资源。

接收本级各行政机关的档案是国家档案馆的基本职责。以保管行政机关文件为馆藏主体的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拥有丰富的政府信息类的档案资源。2006年中央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1038030卷又193432件,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影片档案14703盘,照片档案103136张,底图5463盘,光盘1795张,平片101202,卷片355290。[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中以件为保管单位档案37104027件,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影片368606盘,照片档案12632450张,底图1008245盘。在电子档案中,有磁带17462张,磁盘75926张,光盘83172。在缩微品中,有平片2137498个,开窗卡236011张,卷片121631735米。

由此可见,我国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是丰富多样的,这些档案构成了政府的核心信息资源。可以说,国家档案馆是集各行政机关政府信息之大成者。

1.1.2 国家档案馆保管着不同时期的政府信息。从纵向的角度来观察,只有国家档案馆才有可能比较完整齐全地保存不同时期的政府信息。国家档案馆虽然不是政府信息的形成者,却是政府信息的忠实保管者。

事实上,任何一个行政机关都不可能自行保管本机关在各个不同时期形成的

政府信息,换句话说,行政机关不可能成为政府信息的永久保管者。档案馆则不同,《档案馆通则》第二条规定:“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档案馆对行政机关政府信息的接收是“全时段”的。

国家档案馆对现行政府信息的及时接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及时地向国家档案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这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行政机关的要求,换句话说,行政机关有及时地向国家档案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义务。这就为国家档案馆能够及时接收现行政府信息提供了法规和制度上的保障。在政府信息的提供和接收这个环节上,我并不赞成档案界那种过分的“索要”心态,因为及时主动地向国家档案馆提供政府信息是行政机关依法办事的基本要求。

国家档案馆对现行文件的接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之前的7年时间里,我国各级国家档案馆都为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的利用工作而向有关行政机关收集现行文件,“不少地方对职能部门向档案馆报送已公开现行文件作了具体规定”,[6]并逐步建立相应的制度。更为重要的是,“档案馆通过与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密切合作,进一步加大已公开现行文件的收集力度,通过多种渠道,采取有效方式,把党委、政府制定的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已公开现行文件及各部门应公开的信息收集齐全完整,并加大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7]。

国家档案馆对档案的接收。这既是档案馆传统而经常规性的工作任务,也是各行政机关主动配合的统一行动。《档案馆工作通则》对档案馆接收档案的时间界定为:“省级以上档案馆接收立档单位保管二十年左右的档案”;“省辖市(州、

盟)和县级档案馆接收立档单位保管十年左右的档案”。《机关档案工作条例》也对机关向档案馆移交档案作了相应的时间界定。

由此可见,国家档案馆接收政府信息是连续性的,保管政府信息是“全时段”。因此,国家档案馆要做好对区域内的政府信息的收集工作,保证各种类型的政府信息能及时收集进馆。

1.2 国家档案馆政府信息资源的逻辑整合

政府信息资源的集中保管有利于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物理整合对于政府信息资源来说是必要且有效的。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政府机构众多,政府信息资源分布广泛,在硬件设施、人员经费、政策制度的制约下,对于大范围的政府信息进行物理整合是高成本的甚至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对保管在各级各类行政机关政府信息资源,通过各种有效方式进行逻辑合,将分散保存的资源有机关联,揭示数据对象间的内在关系,在逻辑上形成一个整体,才能真正实现源的共享。

逻辑整合是指不改变政府信息资源原有的物理状态,对信息内容进行组织关联的一种方式。为了能实现政府信息的逻辑整合,必须借助信息化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建立内容丰富、全面的政府信息资源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一个先进的、开放的、全面的政府信息检索平台,方便用户对政府信息的查找与利用。

1.2.1 档案馆馆内政府信息资源的逻辑整合。因为职责所在,国家档案馆保管着大量的政府信息,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在政府信息公开的推动下,档案馆

有必要整合馆内的各种政府信息,为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一般来说,档案馆保存有三类政府信息:

首先是馆藏档案中的政府信息。国家档案馆大部分的馆藏是政府部门移交的文书档案,这部分档案实质就是非现行的政府信息。虽然这些政府信息的时效性不强,但是对利用者来说,这也是重要的参考信息。档案馆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对利用价值比较高、比较重要的政府信息优先进行数字化,建立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档案馆需要对已经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其次是档案馆收集的现行文件。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之前,我国绝大多数国家档案馆已经开展了多年的现行文件利用工作。不少档案馆还建立现行文件数据库,在网上对公众提供查询利用。这些现行文件时效性强,与公众联系密切,是公众查询利用比较频繁的政府信息。

最后是各级行政机关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要求主动移交的政府信息。根据条例的规定,档案馆是政府信息集中查询的场所之一。这些移交过来的政府信息,现实性强,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档案馆有责任对这些政府信息进行整理、组织,为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

针对以上三类信息资源,档案馆需要进行逻辑整合,为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一方面,这三类信息都是政府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密切,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另一方面,对于利用者来说,他们无需细分上述三类信息的不同之处,他们希望得到的是利用需求的满足。所以,档案馆应该站在利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积极主动地整合各种政府信息,完善服务方式,尽可能为公众提

供系统的政府信息,方便利用。

1.2.2 同级政府信息资源的横向逻辑整合。除了档案馆自身保管的政府信息资源之外,还有众多政府信息分布在不同的行政机关中。对于这些分布广泛而内容丰富的政府信息,档案馆有必要对其进行逻辑整合。

首先,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查询场所,有责任去收集、整理不同行政机构的政府信息,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其次,档案馆与行政机构有密切联系。与一般的部门相比,档案馆的职能决定了它与行政机构的联系更密切,更了解行政机构的职能,熟悉不同政府信息的分布状况,因此,档案馆对这些政府信息进行逻辑整合,具有天然的优势。

再次,档案馆具备整合政府信息的能力。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在信息的组织分类、提供利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综合而言,档案馆在对同级政府信息资源的横向逻辑整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来说,需要横向整合政府信息资源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同级政府网站上公开的政府信息,第二类是同级政府机构的非公开性的政府信息。

1. 对同级政府机构网站上公开的政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都在自己网站上开设了“信息公开”栏目,向社会公开相关的政府信息。根据实地调研,发现政府部门网站上提供的政府信息,比其移交给档案馆的政府信息要齐全完整得多。站在用户的角度来看,档案馆在整合馆内资源的同时,应该对同级的行政机构的信息进行整合。可以在档案馆网站上,按照一定的组织方式,

把同级各个行政机构的网站进行链接,为公众提供查询利用的方便。甚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档案馆还可以开发垂直搜索引擎,对同级各个政府机构网站的相关信息进行搜索并下载,满足用户查询“一站式”的要求。

2. 对同级政府机构的非公开性的政府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因此,除了网上公开的政府信息,各个行政机构还有一部分非公开的信息。原则上讲,任何档案都有其特定的用户,不提供任何人利用的档案是无意义的,没有存在的必要。[8]政府信息也如此,这些非公开的信息,不代表不可以被利用,只是对利用范围进行了限制,有权限的人还是可以查询利用的。在信息资源建设阶段,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大都局限于为本组织、本部门服务,着眼于小范围的利益,因为缺少互联互通,使得信息化的效应大打折扣。所以,不同机构间的政府信息资源也应该进行整合共享。如果档案馆对这部分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那就有助于满足机构之间或特定用户的查询利用需求。从长远着眼,现在不公开并不代表将来不公开,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信息终究都会被公开提供利用的。所以,档案馆将这些非公开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有百利而无一弊。对于这种非公开性政府信息的整合,可以采取借鉴“中山市电子档案馆”的模式。“中山模式”的做法是:在党政内网上建立一个共享平台,统一数据标准,档案馆建立一个电子文件中心,每个行政机构建立电子档案室,电子档案室与电子文件中心相连。电子文件中心逻辑控制每个电子档案室的电子文件,只要获得形成机构的授权,其他机关的人员就可以查询那些非公开的政府信息。这样,同级的各个行政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就得到大范围的整合,提高了查询利用效率。

1.2.3 各级档案馆政府信息资源的纵向逻辑整合。档案馆在对馆内政府信息资源、同级政府信息资源进行逻辑整合之外,还需要对上下级档案馆政府信息资

源进行纵向逻辑整合。鉴于档案馆的职责和工作范围的不同,省一级的档案馆不可能对市一级的政府信息资源做充分地整合,这只能寄托于市级档案馆来开展同级的政府信息整合工作。如果各级档案馆都能做好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那么各级档案馆网站彼此相连,就形成全面的政府信息资源导航系统。

第一种整合方式是建立逻辑上相互链接的档案网站集群。每级的档案馆都负责好本级政府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然后相互之间进行网站链接,为用户形成全局的政府信息资源导航。每个用户,只要登录其中的一个档案馆网站,就可以通过相关的指引帮助,链接到其所需要的其他网站,查询到其所需要的政府信息。

第二种整合方式是在各级档案馆网站之间建立相互链接的基础上,对分散于各级档案网站的政府信息数据库提供统一的搜索平台,可以直接对各级档案网站的政府信息数据库进行相连,实现用一个入口就能检索多个政府信息资源数据库的目的,在档案馆之间实现信息的高速共享和跨库检索,从而充分满足社会公众对档案信息的多种需求。在技术上,可以采用网络技术,网络支持对异构数据资源的访问,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选择适当的访问协议来实现用户提出的数据访问请求,这样将多个分布的个体和组织资源集合起来,以一种协同的方式共享,为用户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资源。[9]虽然目前信息整合工作还没能达到这种水平,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相关标准规范的统一和完善,以及各级档案馆间交流合作的深入,这种深层次的信息资源整合方式会成为主流。这种整合方式是一种高级方式,需要各级档案馆在建设中统一标准规范,同时努力整合好本级政府信息资源。当前,整合工作还不能完全达不到这种模式的要求,但这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2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所解决的是化分散为集中、化无序为有序的问题。而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则是指强化政府信息资源的可获知性和可获取性,使社会公众与组织公平地拥有对政府各类信息资源的获取权利与获取条件。由此可见,整合与共享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要实现政府信息的价值,只有整合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建设。整合是共享的前提,能够为共享提供完整、全面、有序的政府信息资源;而共享则是整合的延续,可以最大限度地使整合的政府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结合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特点及不同用户的需求,可以把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分为两大类型:一是面向社会公众的政府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二是面向特定机构及人员的政府信息资源的内部共享。

2.1 政府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根据《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国家档案馆要“积极开展以已公开现行文件为核心的政府公开信息利用工作。丰富利用方式,简化利用手续,扩展服务范围,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为公众获取政府公开信息提供便利条件”。这要求档案馆大力开展面向社会公众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档案馆馆藏中包含有丰富的政府信息资源,但是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发展极不平衡,因此,开展政府信息资源的实地查询工作,也是当前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方式。档案馆可以从改善设施环境,强化咨询工作,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来提高共享效果。

档案馆在开展实地查询服务的同时,更要大力建设政府信息资源网上共享平台,档案网站要加强信息资源的组织分类建设,提供完善的检索途径和良好的用户界面,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查询利用服务。

图1 基于互联网的政府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示意图

图1为基于互联网的政府信息资源社会共享图,共享面向的对象是社会公众,共享平台是从公众需求的角度来构建的,提供给公众的政府信息必须是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提供给公众使用的政府信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可以不加限制地直接提供给公众利用,公众不需要授权就可以直接进行网上查询利用,通过互联网共享政府信息;另一类是通过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资源,需要加以限制地提供给公众利用。对于此类的政府信息资

源,公众不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使用,必须先向共享平台的管理员提出申请,在申请获得通过后,管理员对该用户授权,用户通过相应的权限查阅被许可的那部分政府信息。

2.2 政府信息资源的内部共享

根据《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国家档案馆要“构建政府内部档案信息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各级党政网,构建为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有关部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平台。促进依法暂不开放的档案信息资源在政府内部的共享使用。以行政职能为依据,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建立党政机关非公开档案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和平台。”档案馆在提供政府信息社会共享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在不同机构之间的共享工作。

图2 基于党政内网的政府信息资源内部共享示意图

(注:本图及以下析图文字参考了《“中山市数字档案馆”科研项目研究报告》) 图2为基于党政内网的政府信息资源内部共享图,此部分的共享机构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产生政府信息的政府机构,包括各级各类政府机关;二是保存相应政府机构档案资源的档案馆。这两大类机构之间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构内部的各部门之间政府信息的共享;二是不同政府机构之间的政

府信息共享。

2.2.1 机构内部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机构内各个部门所产生的文件类型有各自的特点,如有些文件的保密性较强,只限于部门内部流通,而有些文件则无密级,所有部门都可以查看;同一份文件,甲工作人员可以使用,而乙工作人员却不能使用。那么如何实现机构内部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之间按照各自的权限对文件进行操作呢?这需要机构内系统管理员按照文件的密级和公开范围,以及机构内部人员的职责权限,对机构内部文件的操作权限进行设定。例如,普通人员的文件操作权限分为:添加文件、删除文件、修改文件、归档、撤销、调整顺序、加入文件、调卷、打印等,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机构内部人员的功能权限。

2.2.2 机构之间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不同机构之间由于业务和隶属关系的不同,不同机构之间的共享关系也不相同。如A机构的同一类文件或同一份文件可以与B机构共享却不可以与C机构共享,也可能将某类文件或某份文件对所有机构共享。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机构系统管理员设置一个“对外授权”的途径。具体做法就是:在机构系统内部进行文件登记,判断每份文件的“公开级别”,系统将所有机构内部文件的“公开级别”划分为机构内部和机构外部两大利用范围。对于属于机构内部利用范围的文件,外单位的用户无法查到,而机构内部用户利用则通过本机构系统管理员授权来实现;对于属于机构外部利用范围的文件,外机构通过本机构系统的“对外授权访问”,由文件所在机构系统管理员对其授予操作权限和查看文件内容权限,从而解决外机构的利用问题。

如图2所示,A机构和B机构之间就通过这种“对外授权”的方法解决机构之间的共享问题,同样,档案馆与其他机构之间也采取同样的方式互相之间进行

共享。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档案馆既是系统内部的一个用户,又是一个信息集中站,因此还要为其他机构用户提供信息服务。除了前面提到的“对外授权”的方式以外,提供服务的方式还有两种:一种就是基于党政内网为所有用户提供公开的政府信息,此处的“公开”是指对内网用户公开;另外一种就是提供该用户保存在本馆内的政府信息。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意义重大,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国家统一规划,在法规、制度、标准、管理、资金等多方面给予配套支持,同时行政机构之间要加强交流和沟通,统一认识,共同合作。各级国家档案馆要善于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政府信息资源建设,“以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先天基础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承担者并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8]

【参考文献】

[1]苏新宁,章成志,卫平.论信息资源整合[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9):54-61。

[2]钟文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档案信息开放的影响[J].档案管理,2007(5):17。

[3]陈永生.从政务公开制度反思档案开放——档案开放若干问题研究之三[J].浙江档案,2007(8):17-18。

[4]主要模式有深圳模式、昌平模式、西城模式、济南模式、丹东模式、柳

州模式,见管思.发展快、范围广、形式多——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述评[J].中国档案,2004,(2):7-9。

[5]数据来源:中国档案年鉴(2007)[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9:374-375。

[6]毛福民在全国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EB/OL].(2005-05-24)[2010-01012].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15258633.html,/GB/819 8/64270/64271/4400504.html。

[7]毛福民在全国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EB/OL].(2005-05-24)[2010-01012].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15258633.html,/GB/819 8/64270/64271/4400504.html。

[8]张照余.网络共享中档案信息的内容划控与权限控制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9(2):62-65。

[9]陈勇.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8(5):46-48。

[10]马玉杰,杨红梅,杨爱志.档案部门作为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场所的作用与意义[J].档案学研究,2008,(2):34-36。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docx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 概述 在我国,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 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 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 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 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 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 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 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北京华迪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优势,为各级政府机构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政务资源整合的综合解决方案——华迪宏图数据共享 交换平台。 2.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框架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终稿

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顶层设计

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10月

审定:审核:编写:

目录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2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3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4总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作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5主要工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化资源梳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数据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对象及其属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库建设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应用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部门职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业务与政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利信息化应用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设施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创新体制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创新体制,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地区实现信息化的关键问题。在当前电子政务推进过程中,如何解决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现状与问题 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12金工程、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四个国家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作为“十五”期间电子政务的主要任务。并且提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建设要求,以解决政府各部门网络的互联互通,实现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数据交换、资源共享的目标。但长期以来,政府部门的条块分割,信息资源部门的现状,导致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困难,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进展缓慢。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⑴长久以来形成的信息资源部门所有的惯例。政府部门由于职能赋予的权力所采集的信息资源成为独家垄断,有效的信息共享制度和机制未建立,在权力和利益问题作祟下,很难实现公开和共享; ⑵政府未明确总体协调和管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组织机构。现在一般都按政府部门业务条块来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在开发的规划、组织、资金和体制上都是条条块块、各自为政,而且目前突出的问题是纵强横弱;

⑶缺乏对信息共享负责的责任主体。信息共享说的较多,而落到实处的措施较少。到现在为止,并没有责任主体对实现数据共享的协调、运行和维护工作负责; ⑷缺乏政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规和制度。如对政府信息资源公开与保密、采集、发布与储存、共享交换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缺少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或者原有的法规已不适应现在的情况,造成信息共享无法可依; ⑸投入与效益比低下。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信息资源多头采集、重复建设、浪费巨大;并且大部分数据库不共享或只在有限范围内共享,使用成本太高; ⑹缺少实现共享的工具。由于客观上信息的存在和分布是多行业、多部门、多地域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和储存是分布式的,形成资源分散、搜寻不易的问题,缺少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导航、检索和定位,共享困难。 二、信息资源共享的总体框架 信息资源的共享有诸多因素,但最基本的是管理体制和运行二个方面。 ㈠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 1.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组织体制 政府信息资源是继材料、能源后的又一重要现代战略资源,是重要的国有资产,应有专门部门负责管理。(如目前可授权自治区信息办负责自治区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各级地方信息办负责地方对应的信息资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2012年XX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3) 二、建设原则 (3) 三、建设目标 (4) 四、建设内容 (5) 4.1总体架构 (5) 4.2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6) 4.2.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 (6) 4.2.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 (6) 4.2.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 (7) 4.2.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 (9) 4.2.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0) 4.3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11) 4.3.1交换体系建设目标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功能 (13) 4.3.3交换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4) 4.4政务信息资源库 (15) 4.4.1政务信息资源库架构 (15) 4.4.2政务信息资源库功能 (15) 4.4.3资源库建设范例 (18) 五.扩展主题应用 (24) 六.建设步骤 (24) 6.1准备阶段 (24) 6.2信息资源调研阶段 (25) 6.3系统软件建设阶段 (25) 6.4内容建设阶段 (25) 6.5培训阶段 (25) 6.6验收阶段 (25) 6.7服务阶段 (25)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政策支撑环境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纵向系统日趋成熟,我县各部门间对于共享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发开利用需求越来越迫切。XXX县根据中办发[2002]17号、[2004]34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从而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带动全县行业、领域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县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解建设任务,各参建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和步骤,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2、需求主导,讲求实效 从应用需求出发,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突出重点,强化应用。以应用带动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整合的工作的推进 3、统一平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标准先行,用标准规范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应用系统整合;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把强化技术手段与健全管理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全县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 (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6年8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目的 (1) 2内容概要 (1) 3适用范围 (1) 第二章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 1市共享交换平台定义 (2) 2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 第三章对接总体流程 (4) 1准备阶段 (4) 2登记阶段 (5) 3对接阶段 (5) 3.1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6) 3.2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6) 3.3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6) 3.4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6) 3.5不同对接模式对比说明 (6) 4运维阶段 (9) 第四章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10) 第一步:注册目录管理节点,实现与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 (10) 第二步:获取目录服务或注册核心元数据 (12) 第五章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13) 第一步:注册应用系统,获取平台服务 (13) 第二步:利用平台服务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15)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15) 2)信息交换 (16)

3)为其他部门用户提供应用系统访问服务 (18) 第六章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21) 第一步:建设本部门前置交换节点,获取平台服务 (21) 第二步:利用平台服务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23)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3) 2)信息交换 (25) 第七章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28) 第一步:注册部门平台节点 (28) 第二步:通过接口方式获取服务 (29)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9) 2)信息交换 (30) 附件 (32) 附件一:市共享交换平台业务流程图 (32) 附件二:部门所需填写的申请表格 (38) 附件三:实施建议方案及工作单 (39) 附件四:前置交换节点服务器参考配置 (39) 附件五:名词解释 (39)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2012年XX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3) 二、建设原则 (3) 三、建设目标 (4) 四、建设内容 (5) 4.1总体架构 (5) 4.2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6) 4.2.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 (6) 4.2.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 (6) 4.2.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 (7) 4.2.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 (9) 4.2.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0) 4.3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11) 4.3.1交换体系建设目标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功能 (13) 4.3.3交换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4) 4.4政务信息资源库 (15) 4.4.1政务信息资源库架构 (15) 4.4.2政务信息资源库功能 (15) 4.4.3资源库建设范例 (18) 五.扩展主题应用 (24) 六.建设步骤 (24) 6.1准备阶段 (24) 6.2信息资源调研阶段 (24) 6.3系统软件建设阶段 (25) 6.4内容建设阶段 (25) 6.5培训阶段 (25) 6.6验收阶段 (25) 6.7服务阶段 (25)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政策支撑环境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纵向系统日趋成熟,我县各部门间对于共享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发开利用需求越来越迫切。XXX县根据中办发[2002]17号、[2004]34 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从而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带动全县行业、领域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县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解建设任务,各参建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和步骤,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2、需求主导,讲求实效 从应用需求出发,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突出重点,强化应用。以应用带动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整合的工作的推进 3、统一平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标准先行,用标准规范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应用系统整合;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把强化技术手段与健全管理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全县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全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

全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X〕39号)精神,加快推进全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提高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统一工程规划、统一标准规范、统一备案管理、统一审计监督、统一评价体系等“五个统一”的总体原则,有效推进全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 X年底前,完成编制全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建成省级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完成60%政务信息资源汇聚,并与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对接。完成省直部门数据中心整合,启动市县和事业单位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 X年底前,基本完成省直部门和设区市(含X综合实验区,下同)政务系统清理和整合工作;完成事业单位数据中心整合;建成市级数据中心和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全省各级政务部门整合后的信息系统接入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常态化向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汇聚数据;建立完善项目运维统一备案制度,加强信息共享审计、监督和评价,政务信息化建设模式进一步优化,政务数据共享和开放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省直部门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加快省直部门数据

中心整合工作,X年底前,实现工商、人社、交通、财政、地税等五个省直部门数据中心整合,向数字X云计算中心迁移,完成省直部门数据中心整合工作。(省工商局、人社厅、交通运输厅、财政厅、地税局负责)实施部门内部信息系统整合,X年底前,摸清省直各部门各类政务信息系统使用情况,掌握信息系统数量、名称、功能、使用范围、使用频度、审批部门、审批时间、经费来源等。(省审计厅牵头,省直各部门负责)X年2月底前,省直部门完成僵尸信息系统消除,大量精简信息系统数量;X年6月底前,省直部门完成内部信息系统整合,将分散的、独立的信息系统整合为一个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统”。部门新建政务信息系统要依托统一的应用支撑平台建设,不再单独建设基础支撑功能模块。(省直各部门负责)实施部门数据汇聚,X年底前,建成省级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省直各部门整合后的政务信息系统接入省级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并实现数据汇聚。(省数字办,省直各部门负责) (二)扎实推进市县信息系统整合共享。X年6月底前,各设区市建立市级政务数据中心,为市、县政务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计算、存储和网络基础设施。完成市、县各部门僵尸信息系统消除,完成全市信息系统整合。X年底前,建成市级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实现市级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接入,并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支持数据的上传和回流。(各设区市人民政府、X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负责)(三)启动事业单位信息系统整合共享。X年6月底前,全省事业单位参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整合省直部门数据中心及信息中心的

环境保护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

附件 环境保护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推进环境保护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行政效能,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在深化改革、职能转变中的重要作用,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39号)、《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环办厅〔2016〕23号)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政务信息资源,是指环境保护部机关各部门,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和获取,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文件、资料、图表、模型和数据等各类信息资源,包括直接或通过第三方依法采集的、依法授权管理的和因履行职责需要依托政务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资源等。环境保护部政务信息资源属于国家公共资源。 第三条本办法用于规范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工作,以及与国家其他政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工作,包括因履行职责需要使用

或提供信息资源的行为。 第四条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各单位形成的各类政务信息资源应予以共享, 特殊情况下不予共享的,须提供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 (二)需求导向、无偿使用。因履行职责需要使用共享政务信息资源的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提出明确的共享需求和信息使用用途,产生和掌握共享政务信息资源的单位(以下简称提供单位)应及时响应并无偿提供共享服务。 (三)统一标准、统筹建设。按照国家及环境保护部政务信息资源相关标准进行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交换和共享工作,统筹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共享交换体系。 (四)建立机制、保障安全。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和信息共享工作评价机制,加强对信息采集、共享、使用全过程的授权管理和安全保障,确保共享信息安全。 第五条环境保护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下简称共享平台),包括部政务内网共享平台(环境保护部电子政务综合平台)和部政务专网共享平台(环境信息资源中心),部政务内网共享平台按照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要求,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和管理,部政务专网共享平台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要求,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部政务信息资源通过共享平台在部内实现共享,通过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共享平台)与国家其他政务部门实现共享。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及实现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信息技术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51【关键词】电子政务 信息资源 共享平台设计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快速发展,政务信息 资源的总量快速增加,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初 步形成信息资源的开放及共享环境。虽然资源 共享可以推动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 办事质量,为人们带来便利性和快捷性。但是 从政府门户网站现状来看,电子政务建设及管 理虽然取得极大成效,但是统筹机制还不健全, 多头管理、多头投资及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 只有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才能有效推进门 户网站建设。因此,探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设 计具有现实意义。 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涵义及建设共 享平台的必要性 随着电子政务快速发展,政务信息资源 共享已经在推广,但是平台系统依然不健全, 还需要不断探索。而探讨平台设计前,应了解 资源共享的涵义及建设共享平台的必要性。 1.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涵义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即政府各个部 门把该部门拥有的各种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公 开,让其他部门、个人及企业通过网络,能够 公平公开的使用这些信息资源。按照共享程度 划分成安全共享与不完全共享,按照不同的信 息资源类型采用现代网络或传统公告栏、电视 等各种手段发布,对显性资源,依据目的、密 级进行共享,对隐性资源就要视其影响力与复 杂度适度进行共享。 1.2 建设共享平台的必要性 政府门户网站历经设计和维护应用后, 为政府服务提供便利,但是在各种原因影响下 依然还不健全;因此建立共享平台至关重要, 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2.1 打破政府内部“信息孤岛” 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可实现政府纵向机构 和横向部门间的信息资源交互与集成,为资源 的获取及共享使用提供有效的整合手段,促进 各个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整合,建立电子公共 信息资源库。对即将开发的政务资源,在一定 范围内统一规划,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 高信息资源的价值率和利用率,降低行政成本,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及实现 文/安道灵 支持业务协同,促进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打破政府内部“信息孤岛”,提高服务水平,促进电子政务建设。1.2.2 有效释放数据潜在价值设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有利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信息资源的利用中,发挥数据的最大潜力。通过先进数据共享技术,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通过网络共享信息资源,促进信息资源开放性。有效提高政府与企业及公众的交互水平,为公众服务。2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设计从前面分析可知,设计共享平台非常必要。笔者结合经验总结,对共享平台设计进行探讨。此次平台设计中,主要涉及到目录、共享及管理等各方面技术。在各种技术中,基于SOA 信息技术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从而让共享平台呈现出低成本、适应性强、松耦合。SOA (面向服务架构)属于一种全新系统设计方式,该系统规划上分成建模,组装,部署,管理及控制几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均有专业的技术理念,本文对几个环节进行探讨。2.1 建模在政务技术上,对平台进行规划,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服务项目,即为目录、共享、安全及管理。在此基础上,每一项服务依照SOA 设计理念细化。其共享平台构建图如1所示。目录服务:这项服务主要为平台提供服务、数据及应用等各种资源,其中包含有信心注册、更新以及数据管理等各种功能。共享服务:对各种数据实现共享功能,满足信息需求部门,为各个需要者提供共享服务。安全服务:针对各个共享信息需求者提供安全保障,主要采用级别授权、身份认证及数字签名等多种安全功能。平台管理:对平台运行状态进行管理,并提供分析及报表等各种功能。2.2 组装对于政府各项业务中,在许多影响因素下,许多业务流程极难开展需求调研,因此共享平台要实现各种信息资源共享,均为新生业务,因此业务开展上同样存在一些不确定流程。采用SOA 构建设计后,可以非常便利对业务进行优化,当然也可以重新建立业务服务。2.3 部署平台组装好后就要进行部署,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平台业务,涉及到相关人员、流程以及各种信息间的结合,因此满足业务需求的可靠性及功能,同时还要确保数据具有灵活性,将这些性质纳入到新服务中。看来平台上每一个服务都通过集群部署来实现,通过这种方式保障共享的可靠性性,确保共享平台的性能。在部署过程中,共享服务应该依照各种业务需求把各种信息资源链接起来,主要包含各种公开、共享等各种信息。在实际共享服务部署时要伴随整个运行,即依照信息资源共享需求不断变换共享服务内容。2.4 管理管理在共享平台系统架构中属于重要环节,这种模式有效促进平台不断自我完善。当对平台进行部署后,就应该从技术及业务两个层面对平台进行监管,并收集相关信息,将这些信息反馈到设计初期(建模阶段),这样就能有效了解共享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利后期持续改进。2.5 控制SOA 体系架构属于一种集中控制体系,整个共享平台能够整合政务中多个部门需求,因此控制方面非常重要。共享平台主要通过目录来控制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因此系统对其中的数据及应用都采用各种目录控制,包含定义及版本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源。3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实现3.1 平台技术体系架构从前面共享平台设计可知,已经确定好平台技术架构。这个平台就是信息资源的目录,属于整个共享系统的基础设施,主要由共享中心、安全中心、目录中心,多个目录节点及多个共享节点共同构成,其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在这个平台中,安全和共享的中心及节 点主要用来承载该系统的安全、共享、目录三 <<下转252页 图1:共享平台构建图图2:共享平台技术体系架构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专项行动方案(最新)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专项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X〕2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X〕39号)和《X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X政办发〔X〕99号)、《X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政务数据“聚通用”攻坚行动计划的通知》(X政办发〔X〕100号)、《X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要点的通知》(X政办发〔X〕132号)、《X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年X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X政办电〔X〕137号),深入推进我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切实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主要目标 着力解决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各自为政的突出问题,推动政务公共数据共享开放,形成全市“一盘棋”的大数据发展格局,努力实现突破性进展;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围绕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改革需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中心,以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为目标,以支撑“放管服”改革为落脚点,推进政务平台有效

整合和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一张网”办理、“一朵云”服务、“一个窗口”进出、“一套材料”共享,加快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以加强公共服务基础平台互联互通和各级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为抓手,按照“内外联动、点面结合、上下协同”的工作思路,全力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和管理应用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凡不符合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要求的,不予审批建设项目,不予安排运维经费;二是坚持“统筹协同、应用牵引、节约高效”原则,强化部门协同配合,打造一批信息共享和协同应用样板工程,提高社会治理、政务服务和市场监管水平;三是坚持“综合防范、保障安全”原则,建立完善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有效机制和保障体系,保障大数据安全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X年9月底基本完成我市政府组成部门内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清理工作。建立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制定X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工作办法、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管理暂行办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技术规范等工作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实现政务信息化数据、人员、资金、管理、技术五集中;统筹推进各县区各部门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工作,实现市级和各县区各部门的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后接入自治区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X〕5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X〕39号)和《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X〕139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有效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切实解决各自为政、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等问题,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X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以X省政务云为依托,以实现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库共建共享和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管理为目标,基于统一架构、统一服务、统一技术平台,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打造覆盖省、市(州)、县(区)三级政府部门的数据交换、监管信息共享平台,政务数据共享门户,政务资源目录、政务数据资源、政务数据填报和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及配套的监督检查制度,形成全省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机制。通过梳理对接省、市(州)、县(区)三级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建成全省统一的基础信息资源库,为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及业务协同提供支撑。 二、建设原则

(一)统一建设,分级使用。省级统一设计、建设、管理和运维,省、市(州)、县(区)分级使用,建成全省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二)整合提升,共建共享。整合、利用存量信息化资源,拓展、延伸、完善已有基础信息资源库,建成全省统一的基础信息资源库,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汇聚和共享。 (三)需求导向,分步实施。围绕企业和公众的实际需求,抓住关键环节,合理安排工作进度,逐步扩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覆盖面和应用深度。 三、主要内容及职责分工 (一)建设全省统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依托省政务云,建设省、市(州)两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政务资源目录管理系统、政务数据资源管理系统、政务数据共享门户、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建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统一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共享交换体系,实现全省政务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和共享交换。 1.省、市(州)两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省、市(州)两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形成全省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为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和部门间业务协同提供支撑。(责任单位: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市州配合,X年底前完成基础性建设,优化完善工作持续推进,X年6月底前完成)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精选.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概述 目前,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2、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由上图可以看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应用层提供满足面向各类用户依据实际需求开展业务的需要。如支撑城市应急联动应用、辅助领导决策应用、城市管理应用、社会救助应用等。 (3)共享交换平台层 共享交换平台层为城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所在位置,连接各类应用和应用所需的信息资源,组织和整合各类数据、组件和服务。

面向智慧城市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运行机制

面向智慧城市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运行机制 文|李霞 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组成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的运行机制应包含政府组织结构机制、政策保障机制、信息整合机制、利益机制、安全保密机制以及共享评价机制。这六种机制中,政府组织结构和政策保障机制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安全保密机制与利益机制是保障性因素,信息整合机制、共享评价机制与动力因素,机制之间的关 图1 政府信息资源共享运行关系机制 系见图: 其中,政府组织结构机制是其它五种机制的基础,推进政策保障机制的形成,通过安全保密机制和利益机制促进政府组织结构相互协调,通过整合机制在安全保密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协调和制约下实现共享,最后由共享评价机制保证整个运行机制系统的最优化。 政府组织结构机制 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政府组织环境的巨大变化,与此相适应,智慧政务环境下政府组织模型也要适应新的变化,智慧政务中,“如果不能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供的技术支持,对传统政府组织形态和运作模式进行变革,那么‘智慧政府’只是‘电子化的科层政府’而己”。 智慧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共享的基本组织结构就是三类行为主体的组织形式,即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互动结构。从组织结构的视角观察,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就是政府间(G2G),政府与企业(G2B)、政府与公众(G2C)的信息流动。政府、企业与公众又有各自的组成结构,于是便会构成比较复杂的电子政务的社会基础组织结构,而政府的组织结构,是信息共享工作必须重视的基础性因素之一。 (1)政府组织模型设置 智慧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政府组织模型,可以有以下几种。 1)实体与网络化组织并存网络化组织存在于互联网上,多以政府门户网站 的形式向公众公开信息,也可向公众提供信息搜索服务。实体政府组织依然是公众接触政府的通道之一,它可作为网络组织的重要补充,提供给公众在网上不

四川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实施细则

四川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实施细则 (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推动四川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和公共数据共享,增强政府公信力,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在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创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6〕51号),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政务信息资源,是指政务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各类信息资源,包括政务部门直接或通过第三方依法采集的、依法授权管理的和因履行职责需要依托政务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资源等。 本细则所称政务部门,是指政府部门及法律法规授权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第三条本细则用于规范四川省各级政务部门间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包括因履行职责需要使用其他政务部门政务信息 — 1 —

资源和为其他政务部门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的行为。 第四条四川省政府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统筹组织全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制定发展规划,研究决定重大事项,指导、协调和监督各地各部门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省政府办公厅和省发展改革委双牵头负责具体工作,省政府办公厅是统筹管理全省政务信息和数据资源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监督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组织专家组或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政务信息资源重大事项进行论证评估。省发展改革委承担项目管理及对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工作。 各市(州)政府应明确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管理机构,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本地范围内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编制上报本地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建设本地共享基础设施,考核评估本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 省级政务部门负责协调、组织本部门内部及下属各单位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 第五条各级政务部门履职过程中形成的政务信息资源由本级政府授权政务部门管理和使用,不得以数据权限为由拒绝共享或公开。 第六条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政务部门在履职过程— 2 —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6年8月

目录 第一章.................................................... 总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1 目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内容概要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适用范围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 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错误!未指定书签。 1 市共享交换平台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 对接总体流程错误!未指定书签。 1 准备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登记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对接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 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 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数据信息资源整合研究与实践 周虹霞

数据信息资源整合研究与实践周虹霞 发表时间:2019-07-19T12:33:23.2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周虹霞 [导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数据、信息资源急速膨胀,由于数据标准规范不统一、兼容性等各方面的问题,导致大量数据信息形成“信息孤岛”,不能及时有效的融合共享,使信息的开放利用、服务社会大打折扣。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 100006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数据、信息资源急速膨胀,由于数据标准规范不统一、兼容性等各方面的问题,导致大量数据信息形成“信息孤岛”,不能及时有效的融合共享,使信息的开放利用、服务社会大打折扣。鉴于此,本文根据当前国家博物馆数据信息资源管理的现状,就解决信息资源整合、共享进行一些可行的研究。 关键词:数据信息;资源整合;元数据 前言 数据信息资源整合过程中最为常见、最为突出的就是数据兼容性问题。由于数据信息的来源和形成环境不一致,数据格式没有统一的标准,数据信息不能集中起来,容易形成“孤岛”,最终导致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困难,进而影响其利用效果。 1数据信息资源整合途径 1.1统一资源管理软件平台 借助一款适合自身工作环境及情况的信息管理软件是一个较好的途径。长期以来,各单位依据自身的行业习惯、操作规程等条件自主建设软件是造成数据信息不兼容的主要原因之一。信息管理软件的数据库结构、设计模式、实现方法等都不一样,那么要避免数据库不兼容,采用统一的软件管理平台,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但是实施的难度较大,需要统一部署。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利用专网统一部署或统一软件平台,采用分布式系统来解决数据信息资源的兼容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1.2统一数据格式标准 如果软件平台无法统一,可以尝试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和接口及相关数据标准。数据库是数据资源与应用软件的基础支撑。虽然不同软件使用的数据库结构不一样,但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导入、导出还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模式化存储数据信息的数据库结构,规范、统一数据字段、命名规范等细节,使得在数据库层面基本保持一致,预留标准统一的数据接口,那么即使软件在数据处理层面、操作层面和视觉层面有再大的差异,对数据信息的共享、利用、整合也不会带来很大影响。统一数据库格式标准对数据信息的利用和兼容性问题处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给整合数据信息资源带来非常大的便捷。 1.3统一转换方式 统一转换方式对于解决数据信息兼容性问题有自身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因为这种方式具有依赖性,它依附于第三方软件,如果第三方软件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出现全盘崩溃的局面,会使我们陷入被动的局面,因而在使用中需要更加妥善的管理,并作出相应的灾害预案处置安排。 2数据信息资源现状 国家博物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基础数据资源,数据涵盖国博业务相关的藏品、展览、科研、教育、考古、财务、人员等各方面,资源类型包括多媒体信息、文档信息、数值信息及其他类型。这些数据信息资源存储在各个应用系统中,分散管理。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数据信息资源中心,实现国博信息资源共享和统一数据交换,提供统一的数据展现分析服务,以此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为领导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2.1信息类型需求 根据对国博业务管理需求分析及应用领域界定,国博信息化建设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可以分为基础业务信息、基本统计信息、动态信息、公众信息、服务信息、其他信息5类。 2.2数据资源整体规划 将国博数据资源按不同功能可划分为三大区域,分别是应用业务数据区域、管理数据区域和系统数据区域。 (1)业务数据:主要包括OA数据、邮箱数据、图片影像等多媒体数据、文档及各业务应用系统产生的数据等。 (2)管理数据:包括国博信息化管理所需的标准规范数据、决策分析数据等。 (3)系统数据:包括元数据、基础信息数据、信息资源目录数据。 3信息资源库建设 国博建设综合业务服务平台对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其中包含建设信息资源库系统平台。该平台的建设是在系统整合过程中对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收集、访问、管理、交换和集成,为各相对独立的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提供了统一的WEB入口和数据协同,它包括以下方面: (1)结构化数据集成:就是处理多个数据源多数据库之间的数据移动。采用的主要数据处理技术有数据复制、数据聚合和接口集成。 (2)非结构化数据包括图像、文档、网页和媒体等,它们的集成包括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检索、分类、转换、共享、存档等多个方面。 3.1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及其应用的性能和调优建立在良好的数据库架构设计基础上。本项目建设应结合国博信息化资源的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信息资源数据库的统一设计,包括数据库安全设计与用户权限设计、数据库管理和维护设计。 本系统后台数据库为关系型数据库ORACLE。在数据库开发过程中,要遵循数据库工程的方法和标准,尽可能减少反复。要有阶段性的规范化文档。要加强数据库日志管理,及时检查用户操作日志严防非法登陆。采用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手段防止数据库信息泄露和损坏。加强数据库审计功能,设定审计规则并加强设计检查。 3.2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库内数据的结构和建立方法的数据,重要的元数据包括数据源结构、目标数据库结构、数据转换规则等,应根据系统总体元数据标准进行元数据提取和著录,形成各共享数据集的元数据应用方案。数据库建设中,可将其按用途的不同分为三类,技术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