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1月08日 贵阳市产业布局规划(2013-2020年)

11月08日 贵阳市产业布局规划(2013-2020年)

11月08日 贵阳市产业布局规划(2013-2020年)
11月08日 贵阳市产业布局规划(2013-2020年)

贵阳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3-2020年)

2013年11月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产业现状 (4)

第二章总体要求 (6)

第一节指导思想 (6)

第二节布局原则 (6)

第三节发展定位 (7)

第四节总体目标 (8)

第三章总体布局 (9)

第一节中关村贵阳科技园 (9)

第二节区县主导产业布局 (12)

第三节产业分布 (15)

第四章保障措施 (28)

第一节强化顶层设计 (28)

第二节强化要素支撑 (28)

第三节强化责任落实 (29)

第四节强化开放合作 (29)

前言

近年来,贵阳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当前,贵阳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原有的产业布局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编制贵阳市产业布局规划,事关全局和长远,意义重大。

一、规划目的

为适应省委、省政府对贵阳发展的新要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发挥好辐射、引领和带动作用,继续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发动机”,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贵阳实际,特编制本规划。旨在通过规划,进一步理清我市产业布局的指导思想、布局原则、发展定位、总体目标,明确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提出全市产业总体布局及保障措施,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为引领,依靠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二、规划依据

主要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对?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的批复?(发改西部…2012?3915号)、?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黔府发…2013?12号)、?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 -2020年)?、?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三、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贵阳市国土面积8034平方公里。

第一章产业现状

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1710.3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2∶42.0∶53.8,其中一产增加值72.28亿元,同比增长8.5%;二产增加值717.32亿元,同比增长18.8%;三产增加值920.70亿元,同比增长14.1%。初步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磷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现代药业、特色食品、烟草制品为主的六大特色支柱产业,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农业发展方面:畜、禽、蛋、奶、果、蔬、茶、药等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1.56%,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1.29%,粮经比达到3∶7。但农业基础条件薄弱,设施农业比重较低、规模化效应不突出、产业化程度不高、综合效益较低,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还不大。

工业发展方面:园区工业增加值实现348.04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65.09%,园区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承载力、配套力和聚集力不断增强。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白云铝及铝加工基地核心区总体实现“九通一平”,息烽磷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开阳磷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修文扎佐医药产业园、乌当医药食品工业园等园区核心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但仍存在工业结构不够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低、园区整体承载力不强、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不高等问题。

服务业发展方面:初步形成了以金融、旅游、商贸、物流、会展等为主的服务业发展体系。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达29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60家,金融要素加快聚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3.19亿元;接待国内游客达6332.59万人次,接待外国游客11.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02.70亿元;物流业总收入为288.76亿元;会展综合经济效益达100亿元;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53.83%。但服务业发展的布局不合理、产业层次低、业态不丰富、现代服务业比重不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扣“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围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目标,以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为统领,坚持“四化同步”,以都市农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工业,以金融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依靠科技创新,加强区域合作,正确处理“三个关系”,力求实现“四个突破”,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具有贵阳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二节布局原则

——生态引领,科学布局。坚持生态文明理念,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高产业的空间集聚度,引导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合理配置使用,增强产业间协调配套能力,构建具有弹性的开放空间布局结构。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依靠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推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四化同步,融合推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

——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结合各地实际和比较优势,对产业项目进行相对分类和集中,确定产业发展重点,提高行业空间聚集度,突出抓好重点特色区块建设,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分工明确、重点突出、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布局。

第三节发展定位

一、打造中关村全国发展战略布局先导区

充分对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区域合作和“全球全国科技创新大循环”发展机制,推动区域间发展要素和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产业升级发展模式,使贵阳成为中关村科技资源辐射带动的重要城市。

二、打造全国生态文明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融合发展示范区

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生态文明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有机融合,共同推进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自主创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典范。

三、打造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

发挥资源优势、依托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对接,加快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和市场占有率,建成具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

第四节总体目标

加快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统筹推进全市产业科学布局和转型升级,着力提高现代农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占第二产业的比重、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切实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生态从严保护、空间合理布局、资源高效利用、区域错位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到2015年,全市GDP占全省的比重达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3%,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0%;力争工业增加值比2012年翻一番,全部产业园区实现“九通一平”,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

到2020年,全市GDP占全省的比重达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8 %,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0%;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90%,空间开发格局更加优化,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第三章总体布局

第一节中关村贵阳科技园

按照“一城、两带、六核”的空间布局,规划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建设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重要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西部重要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一、一城

科技创新城。由老城区和观山湖区组成。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积极引入科技、资本、人才等资源,吸引产业联盟、企业协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要素聚集,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科技金融为龙头的科技创新服务业;充分发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贵阳合作站、北京技术市场贵阳服务平台的作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造产业技术服务基地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二、两带

(一)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实体经济带

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以贵阳综合保税区、贵阳电子商务产业园、云岩产业园、白云经开区、乌当经开区、清镇“绿谷”及经开区、修文产业园、息烽磷煤化工基地、开阳磷煤化工基地为支点,沿贵遵产业走廊,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源深

加工产业,尤其是附加值高的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制造和生物医药等产业,形成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实体经济带。

(二)南部现代制造业实体经济带

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以协同创新区、双龙临空经济区为支点,沿贵安、贵都凯产业走廊,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尤其是航空航天、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打造现代制造业高地,辐射带动全省现代制造业发展,形成南部现代制造业实体经济带。

三、六核

(一)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区

主要位于麦架-沙文片区,区域发展重点向扎佐久长方向拓展延伸。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聚,配套发展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贵州科技城和贵阳国际人才城,形成以科技研发、人才服务和成果转化为主要功能的科技创新核心区。

(二)现代制造业聚集区

主要位于小河-孟关片区,逐步向桐木岭、燕楼方向拓展延伸,发挥现有产业基础优势,依靠科技创新、注重产业配套、主攻整机产品,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智能制造、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机电设备

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海信工业园、奇瑞产业园、中航产业园、燕楼产业园、泰邦科技园等建设,推进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形成装备制造研发创新基地。

(三)科技金融区

主要位于观山湖区东侧。依托贵阳高铁火车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发挥贵阳国际金融中心、贵阳国际会展中心优势,重点发展科技金融、科技商务、技术交易、企业总部、会展商贸、信息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积极与银行、证券、保险以及信用担保、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促进各类创投资金、产业基金、天使基金等投融资机构在贵阳国际金融中心设立代表处或分支机构;与贵阳高新信息产业园整合布局,搭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金融服务平台,聚集各类金融要素,逐步设立各种要素市场,形成功能完备、服务高效、人才聚集的科技金融商务功能区。

(四)协同创新区

主要位于花溪片区,逐步向石板、麦坪、清镇方向拓展延伸。依托贵州大学科技园和清镇职教城,积极引进中关村重点科研机构和大学科研院所,与花溪高校聚集区和清镇职教城融合发展。加快建设贵阳大学科技园,创建贵阳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联盟,推进清镇“绿谷”建设,重点发展数据中心、软件研发、科技信息服务和云计算、3D打印、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产业,促进贵阳市与贵安新区资源共享、联动发展、协同创新,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更多科技创新要素。

(五)双龙临空经济区

位于龙洞堡片区。依托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形成与龙里的临空经济规划区联动发展格局。全面发挥空港的集聚功能、辐射功能和流通功能,重点发展航空服务、航空总部、航空物流、临空商务、电子商务与展示、休闲旅游等产业,推进具有临空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加快多彩贵州城、龙洞堡临空产业园建设,努力把临空经济区建设成为全省对外开放典范区、经济转型引领地、连通世界桥头堡和绿色智慧空港城。

(六)贵阳综合保税区

位于白云区都拉乡。依托生态资源、区位等优势,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平台的作用,围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展示、保税贸易等功能,重点发展对外贸易、旅游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等产业,将综合保税区建设成为特色定位鲜明、开放层次高、优惠政策多、功能齐全、手续简化的特殊区域,推进外向型经济集群发展,加快推进贵阳市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

第二节区县主导产业布局

按照区县功能定位原则,在全市统一定位和布局的基础上,各区(市、县)结合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按照四个城市功能分区,实现差异化发展。

一、都市功能核心区

主要是云岩区、南明区。该区域人口高度密集、各类资源高度集中,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都市功能核心区。

云岩区:依托中心城区优势,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金融、高端商务、中介服务、高技术服务以及电子商务、科技研发、文化创意、都市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南明区:依托中心城区和空港优势,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金融、高端商务、现代物流、中介服务、高技术服务、临空经济以及都市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二、都市功能发展区

主要是观山湖城市新区。该区域以加速产业聚集为重点,通过产业来激活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产城互动,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现代制造业,打造都市功能发展区。

观山湖区:依托城市功能配套和生态环境优势,重点发展金融、会展、总部、大型商贸服务、高端商务、电商物流、科技研发、汽车制造等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加快发展旅游业。

三、城市发展拓展区

主要是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该区域作为我市今后几年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拓展的主要方向,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放在突出的位置,有选择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打造城市发展拓展区。

花溪区: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基础和条件,重点发展以航空航天、轨道交通、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汽车制造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形成全省旅游核心区。发挥高校聚集优势,加快科技与信息服务业发展。推进电商物流、公路港、总部经济等发展,积极发展都市农业。

乌当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医药食品(健康)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及相关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休闲度假、山地户外运动、文化创意、康体养生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都市农业。

白云区: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现有工业基础优势,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工程机械控制系统、高低压电器成套设备、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航空和汽车零部件、食品饮料等现代制造业,积极发展都市农业、旅游业、商贸物流业。

四、生态保护发展区

主要是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该区域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积极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在本地区经济中的比重,有选择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做实做强现代农业,打造生态保护发展区。

清镇市:依托生态环境和职业教育优势,以“绿谷”建设为载体,培育发展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物联网、空间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电商物流、公路港、金融、总部经济、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进铝资源精深加工、磨料磨具、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展。

修文县:依托大型制造企业集聚优势,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医药食品、装备制造等产业,积极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比重。大力发展公路港等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

息烽县:依托化工产业基础优势,发展精细磷煤化工、节能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积极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比重。有选择地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

开阳县:依托磷资源优势和化工产业基础,发展精细磷煤化工、废弃物综合利用、磷矿伴生资源开发、新材料等产业,积极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比重。有选择地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

第三节产业分布

结合省“5个100工程”的实施,形成产业分布合理、特色突出、功能完善、有较强配套能力的多园发展格局。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拓展农业的生态、休闲、观光功能,

推进高效农业示范园加快建设。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标准化、布局差异化、机制市场化”的要求,推进工业园区加快发展。按照打造西部重要的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要求,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服务体系;按照打造国内一流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的要求,以重要旅游景点、景区为支撑,推进旅游休闲区加快发展;按照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要求,围绕城市功能布局和重要交通节点,推进物流园区加快发展。

一、现代农业

以贵阳蓬莱、羊昌农科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为科技支撑,以白云区、乌当区、花溪区为主规划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为主规划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区,以交通沿线为主规划建设景观农业示范带,积极拓展农业产品、生态、景观、养生和服务功能,积极引入培育实体经济,构建一、二、三产业互动融合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点打造9个省级和16个市级都市农业产业园,规划核心面积10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00万亩。

(一)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1.白云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位于白云区牛场乡。建设高新农业开发区,主导产业为农业休闲观光业,苗木(花卉)产业,绿色蔬菜产业,精品水果产业。

2.乌当区下坝樱桃产业园。位于乌当区下坝至百宜公路

沿线。以特色樱桃种植为主,配套发展畜(禽)生态养殖、特色蔬菜种植,打造休闲体验观光园区。

3.乌当区花卉基地产业园。位于乌当区羊昌镇。建设高新农业开发区,主导产业以优质花卉苗木种植为主,研发、引进、转化花卉苗木新品种及新技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建成城郊型精品现代农业先导区和休闲观光园。

4.花溪区久安现代茶叶产业园。位于花溪区久安乡。依托古茶树资源优势,以建设高标准精品茶园为主,提升茶叶加工水平,研发高品质红茶、绿茶,建成茶旅一体的现代生态精品茶产业园。

5.清镇市绿色蔬菜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位于清镇市红枫湖镇。以蔬菜、茶叶、葡萄和苗木花卉为主,打造“4个万亩基地”(即万亩蔬菜、万亩茶园、万亩葡萄和万亩花卉苗木),建成湖滨农业产业园。

6.清镇市畜草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位于清镇市站街镇。以标准化肉鸡养殖为主,配套发展牧草、蔬菜、特色水果等产业,建设标准化“猪-沼-菜”生态循环产业园。

7.开阳县生态农业产业园。位于开阳县龙岗镇。以蛋鸡、茶叶为主,带动蔬菜、牧草配套产业发展,建成集种植、加工、休闲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园。

8.息烽县红岩葡萄种植产业园。位于息烽县小寨坝镇。以特色优势产业葡萄种植为主,建设葡萄酒加工厂及酒庄,形成以葡萄种植、葡萄酿酒、葡萄观光、葡萄采摘等为主的

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

9.修文县谷堡果畜农业产业园。位于修文县谷堡乡。以猕猴桃产业为主,配套发展畜牧业、仓储业,形成特色明显,加工、仓储、研发配套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二)市级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园

1.蔬菜产业园(5个)。包括白云区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园(牛场),花溪区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黔陶、青岩、马铃),清镇市蔬菜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暗流),修文县蔬菜现代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小箐),息烽县蔬菜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养龙司)。

2.茶产业园(3个)。包括观山湖区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朱昌、百花湖),开阳县南贡河茶叶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龙岗),开阳县富硒茶叶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南龙)。

3.果树产业园(1个)。包括清镇市核桃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流长)。

4.畜牧(水产)和生态循环园(4个)。包括清镇市现代畜草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卫城),息烽县肉鸡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九庄),开阳县生猪现代生态产业园(楠木渡),开阳县特色水产养殖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园(双流)。

5.休闲观光园(3个)。包括乌当区现代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园(新堡),修文县桃源河现代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园(六屯),开阳县十里画廊葡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南江、禾丰)。

二、现代工业

按照“一城、两带、六核”的产业空间布局,推进产业园区科学布局、加快升级发展,建设创新型、开放型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

(一)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实体经济带

1.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是贵州省一类工业园区,是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光电等产业,配套发展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2.乌当医药食品新型产业园。核心区域新天园区是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度全省领先,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较好,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特色食品、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

3.白云铝及铝加工基地。依托铝及铝加工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铝精深加工产业,推进高精产品技术产业化及规模化制造,提高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完善铝精深加工产业配套,延长铝加工产业链,促进产品向高附加值、高端化方向发展。

4.贵州环保产业园。依托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重点发展以高效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先进环保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力求在环保技术研发、项目设计咨询、重大环保装备制造、环保服务和投融资领域取得突破。

5.贵阳电子商务产业园。以大型电商企业入驻为契机,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服务模式与技术集成创新,重点发展平台

XXXX年山东省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76页)

2013年山东省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

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促进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编制《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3)《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2010年)》; (4)《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8年); (5)《山东省海岸带规划》(2010年); (6)《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0年)》; (7)国家、省、市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 第3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个统筹”的基本原则,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烟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第4条规划重点 (1)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2)科学合理地调整市域城镇体系结构,统筹城乡健康发展。 (3)调整、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 (4)明确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和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5)做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和综合防灾规划。 (6)统筹规划社会服务设施,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7)发展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体系。 (8)塑造城市特色。 第5条城市规划区 烟台城市规划区的范围为:烟台市五区(芝罘区、莱山区、牟平区、福山区、开发区)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和桃村镇,总面积约为3002平方 公里。 第6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期限为2013-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3-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第7条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 第1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8条城市发展目标 大力推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把烟台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港口城 市和富有历史、人文、山海特色的滨海旅游城市。 到2013年,烟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771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3%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834美元左右,综 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城镇化水平达到60%,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初见成效。 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万美元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0%。全市社会、 经济等各项主要指标达到现代化水平。 第9条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1)港口带动战略:建设大型港口,发展临港产业,积极承接外来产业辐射,带动城市和区域发展。 (2)集聚发展战略:突出北部滨海城市带建设,为承接外来产业辐射、打造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提供一体化的空间保障。 (3)中心强化战略:促进烟台制造业集群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烟台中心城市的产业带动能力和中心服务职能。 第10条经济发展战略 (1)努力培育支柱产业簇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结构,强化中心城市的功能。 (2)积极接受外来产业转移,主动融入全球经济。 (3)统筹城乡经济与产业,推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4)加强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为未来经济发展做好人才储备。第11条社会发展战略 (1)积极应对老龄化、新一轮婚育高峰和外来人口增加等人口结构性变化,规划相应的城市服务设施和居住生活社区,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总篇 节选自《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纲要 4月29日贵阳市通过了2007-2020年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鉴于纲要篇幅巨大且晦涩难懂,本人特重新筛选归纳以飨读者。一、关于贵阳市的城市性质 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二、关于贵阳市的城市职能 (1)贵州省省会,贵阳城市经济圈龙头,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旅游服务中心。 (2)西南地区联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基地。 (3)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中药及特色食品为主导的产业基地,以铝、磷、煤为主的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加工基地。 (4)全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避暑胜地及休闲旅游目的地。 三、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 至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460万人,城镇人口345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5%;至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5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80%,具有足够的集聚和吸纳能力。 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积极配合厦蓉、贵广、沪昆、兰海高速公路及贵广、成贵、渝黔、长昆快速铁路等区域性重大交通干线建设,完成贵阳市铁路枢纽建设。

(2)完成贵阳龙洞堡机场扩建工程,在省域内加快形成以贵阳龙洞堡机场为中心,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协调运行的民用航空网络。 (3)积极配合贵州省黔中水利枢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的问 题,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水源储备。 (4)加强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市域水能资源,提高区域用 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5)启动开阳港建设,形成乌江至长江的重要水运通道,提升城市水运能力, 推进贵阳市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联系。 (6)积极配合中缅天然气长输管线和川气入黔工程建设,建成市域主要城镇天 然气输配系统。 (7)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建设,完成轻轨交通网络建设。 五、城市布局 (1)待轻轨修建完毕,对修文、开阳、息烽、清镇等地,实施撤县(市)设区。 届时贵阳市将由云岩区、南明区、金阳区、白云区、乌当区、小河区、花溪区、修文区、开阳区、息烽区、清镇区等构成。 (2)以老城区为中心,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 的城市扩张策略。 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整体“北拓”到麦架、沙文、扎佐区域;推进花溪、小河等区域城镇化进程和产业集聚,实现城市南延;以三桥马王庙片区整体改造为重点,实施“西连”战略,促进老城区与金阳新区联系与融合,远景城市空间向西与清镇连片发展;以龙洞堡机场改扩建为契机,打造临空经济区为重点,实施“东扩”战略,建设龙洞堡东部新城,远景向龙里方向推Shen Longbao look in the eyes, for a chance to kill him. Shen Longbao behind smart to keep gendarmes, picked up a brick reservoir in cotton vest, walked into a small alley corner, seeing four weeks nobody will step up and pulled out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总体规划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2020) 石家庄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0年8月

石家庄市产业布局规划 (2010—2020)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0年8月

目录 一、面临形势 (1) (一)国内外经济发展新趋势对产业布局提出新要求 (1)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产业布局提出新的要求 (2) (三)现代产业发展新趋势要求调整产业布局 (2) (四)城市发展新理念要求调整产业布局 (3) 二、规划基础 (3) (一)产业发展现状 (3) 1、经济总量显著增长 (3)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4) 3、主导产业加速发展 (5) 4、块状产业集群初步凸显 (6) 5、发展环境有所改善 (7) (二)存在主要问题 (8) 1、产业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经济实力相对下降 (8) 2、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 (11) 3、主导产业不凸显,整体技术水平较低 (13) 4、产业发展与布局总体呈非均衡状态 (15) 5、都市区集聚辐射能力不强,与省会的功能定位不相 适应 (16) 6、产业分布“宏观集聚、微观分散”,与城市空间发展 战略不相适应 (17)

7、区域产业定位与分工尚不清晰,与市域一体化发展 不相适应 (18) 8、优化产业布局的配套环境不完善,与产业集聚发展 的趋势不相适应 (19) 三、产业发展定位与发展重点 (20) (一)产业发展定位 (20) (二)产业发展重点 (20) 1、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20) 2、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23) 3、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26) 4、集约发展现代农业 (28) 四、产业布局的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28) (一)指导思想 (28) (二)总体目标 (29) (三)基本原则 (30) 五、空间布局 (32) (一)总体布局 (32) 1、功能分区 (32) 2、总体布局 (33) (二)提升都市区功能 (34) 1、功能定位 (34) 2、中心城区 (35)

温州市产业布局管理规划方案(doc 35页)

温州市产业布局管理规划方案(doc 35页)

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2003-2015年)目录 一、产业布局现状 二、功能定位和布局原则 三、产业总体布局 四、农业布局 五、工业布局 六、服务业布局 七、中部都市产业区布局 八、南部轻工拓展区布局 九、北部旅游产业区布局 十、西部生态产业区布局 附表一:温州市产业布局主要指标表 附表二:温州市产业布局用地表 附表三:温州市农业布局表 附表四:温州市工业布局表 附表五:温州市服务业布局表 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

产业布局指生产要素、主要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优化组合,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为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编制《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就主要产业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规划年限至2015 年,是调整产业布局的实施性规划,是引导行业布局的指导性规划,是平衡专项规划的协调性规划。 一、产业布局现状 (一)陆域资源条件 我市为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地处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港口资源丰富,但陆域自然资源极为有限,人均拥有量低,开发程度已达相当水平。全市陆域总面积11783.5km 2 (约占浙江省的11.6% ),其中平地面积为2059km 2 ,仅占17.5% (浙江省为23.2% )。2002 年底全市总人口约740 万人,人口密度达627 人/km 2 (浙江省为440 人/km 2 ),平原地区更高达800 人/km 2 。 (二)产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20 多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层次得到明显提升。2002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60.9 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4357 元,三次产业比例为 5.3 :56.6 :38.1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为28.7 :32.3 :39.0 。效益农业、开放型农业、订单农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轻工产业总产值达1396.01 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1.4%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累计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2 家;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产业分布现状及特点

烟台市总体规划(2006-2020)

第1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促进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编制《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3)《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2010年)》; (4)《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5年); (5)《山东省海岸带规划》(2005年); (6)《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0年)》; (7)国家、省、市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 第3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个统筹”的基本原则,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烟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第4条规划重点 (1)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2)科学合理地调整市域城镇体系结构,统筹城乡健康发展。 (3)调整、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 (4)明确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和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5)做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和综合防灾规划。 (6)统筹规划社会服务设施,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7)发展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体系。 (8)塑造城市特色。 第5条城市规划区 烟台城市规划区的范围为:烟台市五区(芝罘区、莱山区、牟平区、福山区、开发区)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和桃村镇,总面积约为3002平方 公里。 第6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期限为2006-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6-2010年,远期

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第7条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 第2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8条城市发展目标 大力推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把烟台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港口城 市和富有历史、人文、山海特色的滨海旅游城市。 到2010年,烟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3%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000美元左右,综 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城镇化水平达到60%,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初见成效。 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万美元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0%。全市社会、 经济等各项主要指标达到现代化水平。 第9条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1)港口带动战略:建设大型港口,发展临港产业,积极承接外来产业辐射,带动城市和区域发展。 (2)集聚发展战略:突出北部滨海城市带建设,为承接外来产业辐射、打造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提供一体化的空间保障。 (3)中心强化战略:促进烟台制造业集群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烟台中心城市的产业带动能力和中心服务职能。 第10条经济发展战略 (1)努力培育支柱产业簇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结构,强化中心城市的功能。 (2)积极接受外来产业转移,主动融入全球经济。 (3)统筹城乡经济与产业,推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4)加强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为未来经济发展做好人才储备。第11条社会发展战略 (1)积极应对老龄化、新一轮婚育高峰和外来人口增加等人口结构

贵阳大数据产业概况

贵阳市大数据产业概况 大数据是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模式发展的产物,它具有数据量大、类型复杂、内容变化快的特征,蕴含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巨大的市场机会,将改变新一轮产业格局,推动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作为新兴产业业态,大数据产业在国内外尚未形成垄断,整个行业正处于积极的竞相发展布局阶段。 贵阳市发展大数据产业,建设大数据基地,推进大数据应用,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等的重要举措,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具体抓手,是依托中关村贵阳科技园和贵安新区大数据基地,发挥区位和环境等特色优势的科学选择。 贵阳市贵安新区作为国务院2014年1月6日批复同意设立的国家级新区,肩负着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大使命,是带动贵州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大平台,是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大引擎。贵安新区发展大数据产业,具有以下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生态条件优越。贵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生态示范城市效应,贵安生态条件也很优越。贵阳市气候凉爽,周边年平均气温15.1℃,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空气清新,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设立的清新空气负氧离子标准的上限。纬度合适,处于北纬26度,与埃及的开罗、印度的新德里、美国的夏威夷大体相当。海拔适中,在l000米左右,紫外线辐射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少的地区之一,非常适合人居。灾害罕见,没有发生过地震、台风等。坚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地区,贵阳市周边环境质量持续提升,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的发展,能有效提升信息网络设备的“安全系数”,对世界上高智商、高知识、高投资、高收入的人有很强的吸引力。 二是产业要素保障能力强。贵州省电力充沛,能源富足,是“西电东送”的起源。贵州省水资源丰富,电力水火并济,稳定可靠。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贵州省物流逐步通畅,交通日益便捷。生活生产配套环境相对优越。贵阳市拥有相对较好的生产、生活和产业配套环境,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法律、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 三是大数据产业支撑基础好。运营商大数据中心奠定产业发展基础。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相继开工建设,其中:中国电信云计算中心用地500亩,总投资70亿元,中

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

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调整规划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前言 “十一五”时期(2006年—2010年)是首都抓住奥运会举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提升“四个服务”的水平和能力的关键时期。《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提出了“十一五”时期首都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提出了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业的重点任务、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及若干特色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布局,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是首都“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的主要编制依据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 一、回顾与展望 (一)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十五”规划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布局调整,经济总量显着增长,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经济总量显着增长。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457美元,突破5000美元。第三产业成为拉动首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增加值达到亿元。第二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工业成为首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005年增加值达到亿元。第一产业进一步优化,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补充,2005年增加值为亿元。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从2000年的%、%和%,变化为2005年的%、%和%。以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信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北京服务业发展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在首都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软件、显示、集成电路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领域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已初步形成。 3.重点产业加速发展。 以金融、商务服务、信息服务、软件、汽车等为代表的重点产业成长迅速,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个多领域支撑的新型产业格局正逐步形成。按照2004年经济普查统计,金融业主营收入超过4100亿元,商务服务业主营收入实现1100亿元,信息服务业主营收入实现537亿元,软件业主营收入实现313亿元,汽车产业销售收入超过550亿元。

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布局

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布局 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布局提要:综合保障园:位于基地东南地块。规划内容有行政管理、金融服务、商务接待、文化展览、教育培训,居住,医疗及学校等配套服务功能 自 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布局 产业基地内六个产业园依据泾渭工业园产业布局、内外部交通运输条件、园区空间结构和场地条件进行布局。 ①综合保障园:位于基地东南地块。规划内容有行政管理、金融服务、商务接待、文化展览、教育培训,居住,医疗及学校等配套服务功能。综合保障园居中布局便于更好地向周边其他产业园区发挥服务功能。居住及配套设施结合绿化水系廊道布局,创造出生态型的居住社区。 在综合保障园的北部为综合用地,这是本次规划提出的一种增加规划弹性应变能力的用地控制方式,综合用地将来可安排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及居住配套服务设施。综合用地的设置首先利用轨道交通对其两侧用地的辐射影响力,其次与纵横两轴作为基地和城市景观大道的构思相协调,并且适应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和市场需求。 ②高新企业园位于台塬之上,安排运输量大的企业。靠近泾渭工业园物流中心,便于物资运输。 采用集约化,多样性布置。道路将地块划分成大小不同

的地块,企业可根据建设需求进行选择,并可灵活调整。相邻企业的管理生活设施相对集中,形成沿渭源北路的两个综合服务中心。厂区规划以一定规模的联合厂房为主,体现工业厂房的规模化,综合化特征。 物流通过东西两翼的泾渭路、渭阳路与外部衔接。人流沿渭源北路与居住区保持便捷畅通。 建筑体块彰显工业生产特点,齐整有序的沿街厂房,对外诠释着企业精神和发展活力,地块内灵活设置绿地,提升空间的环境品质。 ③科技创新园:位于综合保障园西侧。规划满足科研办公、科研试制和试验功能。 景观引入:园区沿横轴展开,水系、绿化穿插其中。 树形生长:以东西向景观轴为主干、以南北向发展轴为支干,以各类科研生产模块为叶片弹性生长,各组建筑相对独立,富有弹性和发展空间,保证园区的创新和活力。 ④化工环保园:位于基地西南角,处在城市主导下风向,以减少对基地的污染。工艺性强的复杂设施布置在内部。使化工环保园外部空间完整、内部空间有序。 自

烟台市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WorldArchitecture

烟台市“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016-2020年)设计任务书 (初稿) 为保障“十三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各项建设任务的及时有效落实,分阶段推进和贯彻城市总体规划意图,我局决定开展烟台市“十三五”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一、规划范围 近期建设规划范围为烟台市六区范围(芝罘区、莱山区、牟平区、福山区、开发区、高新区)和栖霞市桃村镇,总面积约3002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年限为2016—2020年。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5.《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6.《山东省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技术规定》 7.《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8.《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总体规划

纲要》 9. 其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规定 四、总体要求 1.规划应在《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2016—2020年)》及各部门相关规划指导下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省、市有关设计规范和技术规定。 2.规划应充分研究上一版近期建设规划的实施与效果,在规划编制方法、技术手段及编制内容上有所创新。 3.规划应结合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统筹考虑近期城市发展目标与对策,促进新时期烟台社会、经济、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规划应以《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为基础,确定中心城区近期重点发展地区和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同时统筹考虑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之外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求,使政府公共投资形成合力,确保公共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政策空间效应的最优。 5. 规划面临烟台新一轮城市建设与发展,要综合考量烟台在产业转型、公共设施、民生改善、有机更新、城市文化振兴等方面内容,着力解决城市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加强政府对城市发展的综合调控,提升城市竞争力。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主要内容 发布日期: 访问次数:8028 字号:[ 大中小 ] 2014-09-25 《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主要内容 一.重新确定贵阳市城市性质 按照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根据城市定位的普遍规律以及贵阳市的主导特征、比较优势,贵阳市城市定位应遵循唯一性原则、认同性原则、美誉性原则和导向性原则,确定贵阳市的城市性质为:贵州省省会 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二.加强城乡统筹,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 1.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引导人口、产业、用地向城镇集中,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 2.城乡统筹策略 (1)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的战略,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形成城乡有机联系的产业链;加快建立面向“三农”、适当倾斜的公共财政政策;充分利用城市经济、科教、文化、卫生、人才等资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 (2)制定分类指导的发展规划和政策。针对城镇不同的基础条件、

资源状况和发展水平,引导和鼓励经济联系紧密、资源互补的城镇进行协作和联动发展,形成重点镇带动一般镇、近郊镇带动边远镇、小城镇带动农村的发展格局。 (3)改革公共服务体制,建立优质、高效的城乡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逐步完善通讯、电力、广播电视、文教以及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农村沼气、水利灌溉等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把城市文明带到农村,支持和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保障、社会救助等公共福利制度,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合理调整用地布局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由“众星捧月”调整为“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突出“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城市特色。将金阳新区与老城、小河等区域连片发展,共同构成城市核心,同步推进老城区改造与新区建设。建设用地约300平方公里(若以国土口径统计,建设用地289.86平方公里),聚集人口约320万。 (1)一城(主城):以老城区、金阳新区共同构成城市核心,连片发展小河、二戈寨、三桥马王庙、白云等区域,实现城市紧凑、集约发展。主城建设用地约204平方公里,聚集人口约237万。 (2)三带:将百花山脉、黔灵山脉及南岳山脉作为城市建设用地隔离绿化带及生态缓冲区,体现“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布局特色,充分发挥山体绿化对过滤空气、防护污染、调节城市温度、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3)多组团:顺应城市自然地形特征,因地制宜的在主城周边布局4个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即主城北部的高新区组团,南部的花溪组团,东部的龙洞堡组团,东北部的新天组团。主城周边组团建设用地约96平方公里,集聚人口约83万。

烟台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规划二次公示简本

烟台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6-2022年)及线 网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评价单位: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烟台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2016年1月

1、规划方案概述 根据《烟台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烟台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远景线网方案由4条线组成,总规模约为200公里。分为两个功能层次,1、3号线为中心区骨干线,服务于芝罘、开发区、莱山和福山4大组团,属于大运量系统。2、4号线为快线,分别服务于八角、牟平东西两翼与中心区之间的快速联系,属中运量系统。 《烟台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6-2022年)》主要包括2条线路,分别为1号线、3号线。项目总规模约为87km,共设车站69座。 2、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2.1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从声环境保护的角度,部分高架线周围分布着噪声敏感建筑物,须采取道床减振、设置声屏障等综合环境保护措施降低轨道交通对沿线声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只要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设备的位置、型号,并辅以风道消声器及隔声措施,风亭、冷却塔噪声可控制到可接受水平。车辆段与停车场内检修、洗车等作业噪声,只要合理布局,厂界噪声一般可满足2类区厂界标准。 2.2振动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虽然地下线路的振动影响较突出,且沿线的既有或规划敏感建筑相对集中,但由于地铁振动的污染振动治理措施较为成熟,在规划实施中可根据沿线建设情况对待开发区域轨道交通线路两侧进行空间用地控制,必要时根据具体振动影响的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理措施,轨道交通振动影响一般不会成为建设规划实施的制约因素。 (2)二次结构噪声源于轨道交通车辆与轨道的振动,降低轨道交通振动就可以相应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采取浮置板道床、弹性短轨枕等减振等措施也可以从根本上减轻二次结构噪声影响。 2.3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本规划实施期间,施工期污水主要来自轨道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生

产业布局需要考虑的方面

在空间组织方式上,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内的企业群不是简单的拼凑、机械地叠加而成,而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有生命意义的企业组合体系。企业数量、规模、类型都要互相匹配,其空间组合方式与循环产业链相互耦合。 在追求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优势的市场里,仅仅是地域上的邻近已不足以确保现代企业竞争力。生态工业园区的高效性还在于园区内部各成员间通过交通组织紧密高效的合作。 公共配套设施是沿着交通路线发展,有利于园区滚动开发;还是集中一片进行开发;或者两者结合。 现代工业区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与工业产品科技含量提高成正比的。 产业上的联系:生态产业链、运输线路、信息交流方式、动力供应及各种工程管线——为了有利于生产,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减少劳动力,在工业生产联系上应力求直接、短捷,避免交叉,工业群落布置尽量集中、紧凑。 产业上的干扰:有害物质干扰、火灾危险、爆炸破坏、振动干扰、噪音干扰、其它干扰(高压线、放射性元素)——为避免生产上的相互干扰,在空间布局上应采取安全、卫生的距离,利用风向、流向、地形处理位置关系,合理分区。 产业上的发展:近期生产合理、远期发展可能——研究近远期关系,预留发展用地,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预留用地尽量预留园区外。 管理和生产的方便:仔细研究便于行政管理的便捷性,和居住区与园区的关系。 自然条件:地形、地势、气象条件、水文条件、工程地质条件——通过研究建设与自然间的关系,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化不利为有利的原则,采取改造、利用、防范、回避的办法加以解决。 其他环境条件: 城市规划、区域产业规划——局部服从全局

地区其它工业园区——通过园际交换副产品、共享废物资源,建立循环经济网络的方式解决 施工条件——通过设计与施工的关系解决 地域文化、地域建筑特点——园区空间布局艺术处理与地域文化相协调工业共生实体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布局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布局 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布局 产业基地内六个产业园依据泾渭工业园产业布局、内外部交通运输条件、园区空间结构和场地条件进行布局。 ①综合保障园:位于基地东南地块。规划内容有行政管理、金融服务、商务接待、文化展览、教育培训,居住,医疗及学校等配套服务功能。综合保障园居中布局便于更好地向周边其他产业园区发挥服务功能。居住及配套设施结合绿化水系廊道布局,创造出生态型的居住社区。 在综合保障园的北部为综合用地,这是本次规划提出的一种增加规划弹性应变能力的用地控制方式,综合用地将来可安排对环境要求较高的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及居住配套服务设施。综合用地的设置首先利用轨道交通对其两侧用地的辐射影响力,其次与纵横两轴作为基地和城市景观大道的构思相协调,并且适应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和市场需求。 ②高新企业园位于台塬之上,安排运输量大的企业。靠近泾渭工业园物流中心,便于物资运输。 采用集约化,多样性布置。道路将地块划分成大小不同的地块,企业可根据建设需求进行选择,并可灵活调整。相邻企业的管理生活设施相对集中,形成沿渭源北路的两个综合服务中心。厂区规划以一定规模的联合厂房为主,体现工业厂房的规模化,综合化特征。 物流通过东西两翼的泾渭路、渭阳路与外部衔接。人流沿渭源北路与居住区保持便捷畅通。 建筑体块彰显工业生产特点,齐整有序的沿街厂房,对外诠释着企业精神和发展活力,地块内灵活设置绿地,提升空间的环境品质。 ③科技创新园:位于综合保障园西侧。规划满足科研办公、科研试制和试验功能。 景观引入:园区沿横轴展开,水系、绿化穿插其中。 树形生长:以东西向景观轴为主干、以南北向发展轴为支干,以各类科研生产模块为叶片弹性生长,各组建筑相对独立,富有弹性和发展空间,保证园区的创新和活力。 ④化工环保园:位于基地西南角,处在城市主导下风向,以减少对基地的污染。工艺性强的复杂设施布置在内部。使化工环保园外部空间完整、内部空间有序。 感谢您的阅读!

#烟台市城市规划管理若干规定

烟台市城市规划管理若干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满足生态城市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本市市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建筑容量 第五条居住小区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低层住宅不大于24%,多层住宅不大于20%,中高层住宅不大于17%,高层住宅不大于14%. 第六条居住小区容积率控制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低层住宅不大于0.7,多层住宅不大于1.1,中高层住宅不大于1.4,高层住宅不大于2.4. 第七条居住组团建筑密度控制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低层住宅不大于28%,多层住宅不大于22%,中高层住宅不大于20%,高层住宅不大于16%. 第八条居住组团容积率控制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低层住宅不大于0.8,多层住宅不大于1.3,中高层住宅不大于1.6,高层住宅不大于2.8. 第九条由不同类型住宅混合组成的住宅用地,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最大值,应取单一类型住宅用地的控制指标作为计算的上、下限值,并按不同类型住宅面积占住宅总面积的比例确定。 第十条办公、商业用地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办公建筑,多层建筑密度不大于30%,容积率不大于1.5;高层建筑密度不大于25%,容积率不大于2.5. (二)商业建筑,多层建筑密度不大于40%,容积率不大于2.0;高层建筑密度不大于35%,容积率不大于3.0.

烟台市市区城市风貌规划管理暂行规定

烟台市市区城市风貌规划管理暂行规定:2006年6月20日烟台市人民政府令第103号: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城市自然景观,体现城市整体风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凡在本市市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实施规划管理以及进行建设活动等均应遵守本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的城市风貌主要包括自然景观、建设控制、建筑色彩与材料、建筑风格、历史文脉等主要因素。第四条烟台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市区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市风貌主要因素的规划管理工作。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风貌管理规定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城市风貌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二章自然景观第六条水体保护: :一:黄金河、柳林河、夹河、鱼鸟河、辛安河以及沁水河应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绿线范围保护,其它河流绿线按《烟台市城市规划管理若干规定》执行; :二:门楼水库、老岚水库、高陵水库等重要水源地应按《烟台市市区环境保护规划》:1994:进行生态保护和建设。第七条山体保护: 自然山体绿线以上的区域实行封山育林,禁止兴建非供公共休憩和非特殊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禁止开山挖石,乱埋乱葬。已经破坏的山体应进行整治、绿化。第八条湿地保护: :一:受人为因素干扰而遭到破坏的城市湿地,应根据实际情况恢复其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二:应创造条件保持城市湿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连续性,保证湿地生物生态廊道的畅通,避免人工设施的大范围覆盖,确保湿地的透水性,寻求有机物的良性循环。第九条海岸带保护: :一:编制海岸带规划应当符合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海岸带规划及功能区划,应从海岸带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现状出发,兼顾长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建成区的海岸资源应当保持使用的公共性,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予确权发放使用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封闭和占用; :三:潮间带及沿海生态敏感区内的

贵阳市产业布局地图

贵阳产业地图 贵阳市概括;贵阳是中国贵州省的省会。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被誉为“高原明珠”。 贵阳市辖六区一市三县,市域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403平方公里。老城区东起龙洞堡,西至百花山脉、阿哈水库,南起桐木岭,东北至洛湾,西北至麦架,包括中心区和外围龙洞堡、二戈寨、小河、花溪、新添、白云、三桥、金阳八个片区,面积约495平方公里。 城市行政区划辖七区(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白云区、乌当区、花溪区、金阳新区)、一市(清镇市,但也即将成为区)、三县(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全市土地总面积8034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4.56%。其中,云岩、南明、小河区、金阳新区为贵阳市城区,面积为383.04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4.78%;花溪、乌当、白云区为贵阳市郊区,面积为2194.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27.31%;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总面积5625.5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的68.13%。 现有的产业分布状况〈产业类型、结果、分布〉; 第一产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2010年农业增加值为57.10亿元,增长8.0%。粮食产量达63.05万吨;蔬菜总产量172.08

万吨,增长10.2%,新建无公害果树基地1.002万亩、无性系茶园5741亩,中药材种植基地5500亩。肉类、禽蛋、牛奶生产总量分别达13.9万吨、2.2万吨和3.69万吨。加大对温氏集团、南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好一多公司、三联公司、台农公司、大发公司、新希望养殖公司等公司的扶持力度,引进奶牛1万头。农业项目实施顺利,完成3万亩基本农田改造、1000公里串户路、80个大型沼气池、20个乡村清洁工程。鱼洞峡水库工程建设进展顺利,7座新建水库工程主体基本完工。 第二产业:小河工业园区;贵阳是国务院确定的“黔中产业带”、“成渝经济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内的重要中心城市,是一座以资源开发见长的综合型工业城市。主要工业产品和工业行业在全国居于重要的地位。贵阳是全国最大的铝工业生产基地之一,磷矿工、精密光学仪器是全国三大生产基地之一,电子仪器仪表是全国五大生产基地之一。航天、航空、电子是全国三大国际科学工业基地之一。卷烟、磨具磨料、轮胎、钎钢、汽车配件、中成药等是全国重点生产司机,冶金、机械、化工、食品、建筑业已形成地方工业的五大支柱产业。2010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58.15亿元,增长15.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6.39亿元,增长15%。 矿产:贵阳的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探明矿种52种,主要有煤、铁、硅、重晶石、大理石、耐火粘土、铝钡土、磷、硫、汞等矿产资源。铝土矿保有储量4.3亿吨,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矿床主要集中在修文县和清镇市,有特大型、大型、中型矿床9个,其

烟台市总体规划

烟台市总体规划 14年后烟台风貌 根据烟台新一轮总体规划,2020年,烟台中心城区人口230万人。烟台中心城区以芝罘滨海地带为中心,拓展东西两翼,贯通南北山海,形成“山耸城中,城随山转,海围城绕,城岛相映,融山、城、海、岛于一体”的城市格局。规划以天然河流、山体和永久性绿带分隔各城区,形成芝罘、莱山、开发区、福山、牟平、八角等六大组团,构成多组团、多核心的滨海带状组团城市结构。 其中,芝罘组团是以行政、文化、商贸金融、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城市中心区。规划人口规模为9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85平方公里;莱山组团是以文教科研、高新技术为主的功能区。规划人口规模为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47平方公里;牟平组团是以旅游度假为主的综合功能区。规划人口规模为2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35平方公里;开发区组团是以工业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主的综合发展区。规划人口规模为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35平方公里;福山组团是以工业、物流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主的综合发展区。规划人口规模为2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27平方公里;八角组团是以港口和临港工业为主的新港城。规划人口规模为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26平方公里。 老城区改造项目——占半数以上 在芝罘区中部,距现在海岸约1.5公里处,7000年前是一个小型港湾,以海上捕捞和农业生产相结合为主要谋生手段的白石人,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这里就是如今烟台的老城区———白石村。目前,烟台市有许多像白石村这样的老城区生活环境较差,它们未来的规划成了老百姓关注的一件大事。“在本次规划展中,旧城改造项目占了50%以上。白石村位于烟台市的中心城区,总占地约为59公顷,是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老城区。区内大多为砖混结构楼房,而且有许多厢房楼,配套设施不齐,建筑密度也很大。” 根据新规划要求,白石村的规划要顺应自然环境特点,兼顾搬迁改造,开发以多层、高层混合开发为主,保留纵向通山的交通廊。市规划局已提出了白石村区片整体改造规划设计要求及用地红线图。今年,烟台结合城区建设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大力开展了旧城改造项目。

贵阳市大型专业市场总体规划(2014-2020)

贵阳市大型专业市场总体规划 (2014-2020年) 贵阳市商务局 贵阳市城乡规划局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贵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O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序言 一、规划背景------------------------------------01 二、规划要素------------------------------------01 第二章发展定位、目标与战略 一、发展定位-----------------------------------03 二、发展目标-----------------------------------03 三、发展战略-----------------------------------03 第三章大型专业市场总体规划----------------------04 第四章重要市场规划指引--------------------------05 第五章规划实施建议------------------------------06

第一章序言 一、规划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城市化进程也驶入了快车道,其中一个明显的现象便是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而城市也随之不断“长大”。贵阳市是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在省域内对未来的“城市化人群”拥有绝对吸引力。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出台后,开启了全省更好更快发展的新篇章,贵阳市社会经济将出现“质”和“量”的大提升,伴随这个发展进程也必将面临着交通、环境、社会等诸多问题。为抓住这次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贵阳市委、市政府陆续出台多项措施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其中针对城市大型专业市场布局的优化调整便是解决城市问题的一剂良药,其意义在于: 1、落实“疏老城、建新城”发展战略,优化城市功能结构 城市化进程常伴随着这样的现象: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用地规模扩大,原来的城市郊区变成了现在的城市中心区,原来只适合布置于城市外围的功能区逐渐被包围在城市中心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城市发展的规模与结构,对其进行优化布局,让城市发展具有持续活力。对贵阳市大型专业市场布局的优化调整,是落实市委、市政府“疏老城、建新城”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疏解部分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一项重要因素。 2、疏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大型专业市场健康发展 大型专业市场的运营往往伴随着大量的人流、物流活动,对市场周边区域的道路交通产生重要影响。为确保城市道路通畅,在进行城市交通管制的同时也限制了进出市场的货运车辆,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营。结合城市路网系统对大型专业市场进行优化布局,可以疏解老城区局部交通压力,促进大型专业市场健康发展。 3、创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保证大型专业市场稳定发展 由于各种因素,贵阳市大部分现状专业市场存在规模小、布局分散、发展空间受限、相关配套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型专业市场的发展。本规划的出台,将促进城市形成合理的大型专业市场布局,能控制或避免各大型专业市场间的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