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二年级认识线段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认识线段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认识线段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认识线段教案

认识线段

瞧,这是什么?(毛线)我给每个人都准备了一根,拿出来。

现在跟老师一起,轻轻放下。谁来说说你的毛线是什么样子的?

放下的毛线有不同的形状,(总的来说放下的毛线都是弯弯曲曲的。)

现在老师用左手捏住毛线的这端,再用右手捏住毛线的这端,使劲拉,谁来说说,现在毛线有什么变化?刚才的呢?

你们想不想试试?把你的毛线变直!

(个别示范)她的毛线直吗?你是怎么做到的?(用两手捏住两头,拉紧)

她的直吗?仔细看,这样还直吗?虽然线的方向变了,但仍然是这根毛线

老师现在想把你的这根毛线请到黑板上,好不好?

老师用磁铁把她的小手换下来。这两个磁铁的地方,就是她刚才手捏的地方

老师现在想把它的样子画下来,谁来出出主意,用什么画比较好?

好像还少了点什么。这两端的磁铁怎么办呢?

1、画两个圆点

2、画两个小竖线。

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两个小圆点用两个一样长的短短的小竖线来表示。

同学们看,这就是用刚刚拉直的毛线画出来的图形。

这个图形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他叫线段。

说说线段是怎么样的?(直的)两边都有小竖线。

这两个小竖线在数学上也有名字,叫端点。

线段有几个端点?(2个)

现在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线段是怎么样的?

(PPT)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看看小朋友们能不能从中找出线段。

这里有一个端点,这里端点没有标。其实,这里的确藏了一个端点。

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线段,它的端点是藏起来的,虽然没有标出来,但确实是存在的。

大家看我们的数学书封面。它的这条边是直的,这头藏了一个端点,这头也藏了一个。所以,它的边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PPT)你能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作线段吗?

指指它的端点在哪里。

(PPT)同学们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线段,我们再到图形王国里去找一找。

这几个图形边的条数和围成线段的条数有什么关系?

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张纸。刚刚同学们在生活中和图形中找到了线段。老师还能给大家在这张纸上变出线段来,想不想看看?

这样折一下,折出来一条(线段)?为什么认为是线段?两个端点你能指出来吗?所以折出来的这条折痕可以看成一条线段。

为了大家看得清楚,老师把折的这条折痕描出来。你能像老师这样,也折一条,描出来吗?

谁愿意跟老师的比比?

比一比这三条不一样的折痕,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三个折出来的折痕有长有短。看来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你能自己画一条线段吗?

归纳画法。

提问:你是怎么画的?用什么工具来画线段的呢?老师没有直尺怎么办?

指出:只要物体直的边就可以用来画线段,一般可以沿着直尺的边画线

段。

教师示范沿直尺的边画线段边说明方法。

请你利用直尺再画一条比刚才长一点或短一点的线段。

小兔遇到了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他。看看她遇到了什么难题。

原来啊,她想去小羊家玩,可是她面前出现了三条路。你能帮她选择吗?

为什么推荐这条路?

那这两个点之间能画出几条线段呢?试试看。

在这个位置,还住了一只小猴。现在出现了三个点。像刚刚这样,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出几条呢?我们试试看。

还有一只小动物的家也在附近——小猪家。四个点能画出几条线段?大家试试。到底能画几条?你是怎么想的?

小动物也觉得你们的表现很不错,所以她们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照片,想不想一起看?

看完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

线段还能组合成一幅幅美丽的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你能象老师一样用线段创造一幅漂亮的画吗?课后试着自己创作一幅,送给你的好朋友。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

二年级(4)认识线段 年级 姓名 家长签字 一、我会判断。(下面图形中,是线段的画“√”) ( ) ( ) ( ) ( ) ( ) ( ) 二、我会数下面的图形各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 )条 三、心灵手巧。 1.小小机器人。 ⑴数一数,机器人身上共有( ) 条线段。 ⑵用彩笔把这些线段描一描。 ⑶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作为机器 人的嘴。 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3.画一条比5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4.画一条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四、小猴要回家,走哪条路最近? ② 走第( )条路最近。 五、量一量下面三条线段的长度,比一比,再计算。 第一条: ( )厘米 第二条: ( )厘米 第三条: ( )厘米 1.第二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长多少厘米? 2.第三条线段比第一条线段短多少厘米? 3.三条线段一共长多少厘米? 六、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共有( )条线段。 ③ ①

(1)两位数加两位数 年级 姓名 家长签字 一、我会看图列式计算。 1. ( ) 2. ( ) +( ) + ( ) ( ) ( ) 二、笔算练功房。 26+43= 52+28= 26+35= 28+64= 59+22= 31+69= 三、数学门诊。 病例1: 病例2: 3 2 2 4 +4 8 + 3 7 0 5 4 四、我会填“>”、“<”或“=”。 32+6 60 29+38 62 54+42 88 70 61+9 47+25 53 32+18 27+73 22+30 50 37+25 80 26+28 40+14 五、我能帮小熊找到自己的气球。(连一连) 21+31 25+38 24+47 16+47 25+27 30+33 39+13 43+28 52 71 63 十位 个位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学习 内容二年级上册第4、5页内容及练习一第4、5题 学习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线段,知道它的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空间的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 难点教学重难点 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一、入境生趣 呈现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 台演示。 (预设: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 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二、设疑自探 组内交流1、出示自探内容及要求:【大屏幕出示】 自探内容及要求: (1)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 (2)判断一下下面哪些是线段

(3)试着画一条线段,想想应该怎么画。 2、学生解读自探要求。 3、学生根据自探要求进行独立思考。【教师进行巡视及时发现备课时没有预设到 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点】 4、整理个人研究成果,准备组内交流。 (1)组内交流个人研究成果。 (2)提出个性问题,组内共同协作解决。 教师预设: 学生对于线段的特点可能说的方面比较多,教师在巡视时要予以引导,主要总结出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的。 5、整理组内研究成果,准备全班交流。 三、解疑合探质疑补充1、代表小组充分展示共识与争议,求得同学的帮助。 2、学生个体提出质疑,全班同学给予解答和补充。 教师预设: (1)、判断是否是线段时要引导学生从线段的特点来判断。 (2)、画线段时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边演示边叙述,左手按住直尺,使他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 3、教师的引导: 画线段时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边演示边叙述,左手按住直尺,使他不能移动,再用笔贴紧直尺的一边画,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的,不能弯曲,再在线段的两端画上端点(即两条小竖线) 设计有针对性的阶梯式练习,必要的题目教师课前解答出来,内容包括基本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word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例外?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例外?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5)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师:线段具有哪些特点?(直、有两个端点)3.根据特征,自建线段模型 (1)师:你能根据感受到的线段的特点,把它画在纸上吗?试一试。 (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画线段的?为什么这样画?部分作品实物展台下展示对比,让学生根据线段特点进行判断。 (4)师适时示范线段画法。师:线段就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请学生用直尺画一条线段。 (5)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P45第1题说一说下面哪些是线段? 师:为什么是线段(不是线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48页例题和49页“想想做做”。 【教材简介】 这部分内容教学“线段的认识”,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线段的认识是建立长度及长度单位概念的基础,也是学习测量的必要前提。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探究数线段的方法。【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有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2.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学会用直尺画线段。 3.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在具体活动中感知线段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不遗漏不重复地画出四个点、五个点之间的所有线段。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长方形纸、作业纸。 教具:毛线一根、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故事:小朋友们,两只可爱的小企鹅在沙滩上散步时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多媒体将一个个点连成一条线,一条直的一条弯的。)远远看去他们的脚印连成了线,这两条线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样的线,有的直、有的弯。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初步感知线段 (1)谈话:在你们的桌上有一条毛线,它是直的还是弯的呢?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曲的毛线变直吗? (2)学生汇报演示自己是怎样做的。(板书:直的)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6、7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验线段的特点。 2.会量、画线段。 【教学准备】 课件,刻度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若干,例如:牙膏盒、药盒、吸管等。 【情景导入】 1.谈话:(课件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队员叔叔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爬楼梯呢?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导入课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认识线段 (1)感知线段的直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事先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鞋盒、直和曲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 交流汇报。 小结:有的东西是直的,有的东西是弯曲的。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提问:找出你认为是直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都在两端有两个头) 小结: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中理解线段 ①在黑板上出示三组点。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其中A组的线用尺子连接,其余B、C组学生都随手画线连接) ②提问:这3条线哪一条像数学书的边,为什么? (A组,因为它是直的,它还有两个端点) ③小结:我们把像A组那样的线叫做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数学书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吸管都可以看做是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出示课题)(4)巩固理解 提问: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①③④⑤是线段。因为它们都是有两个端点,且是直的) 知识点2 线段可以度量吗? (1)学生活动:尝试测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

新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 1 课时统一长度单位厘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老师比,谁高?谁矮?(老师高,同学们矮。)师: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1 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 准量物体的长度。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

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 a)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学生汇报:4拃、5拃半、5 拃等等。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 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1.教学例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0,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实验小学张露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能用直尺画出不定长的线段。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学会画线段。 教学难点:画线段、数线段。 教具准备:课件、线、长方形纸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拉一拉,初步感知线段。 提问: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毛线,它的形状是怎样的? 老师捏住线的俩端,把它拉直。 提问:现在线是什么形状的?(板书:直直的) 说明: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师:两手捏住的地方,是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提问:请小朋友找找看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两个)(板书:端点)师:它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指的又快又好,还有人想上来试一试吗?) 师:请同桌合作,互相指一指毛线的哪一段是线段?两个端点在哪里?(指名同桌演示) (2)教师演示变式。 (先弯)提问:为什么不可以看成线段? (老师再向不同的方向、位置、长短展示)边展示边提问: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 师总结:我们把线拉直,不管他的方向、位置、长短怎样变化,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可以看成线段。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小组讨论一下: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指名汇报) 师:小朋友已经认识了线段,请你来当小判官。(做“想想做做”第1题) 2、找一找、折一折,了解线段的特征。 (1)折一折 师:在生活中,除了可以把一些物体的边看成线,我们还可以折出一条一条的线段。 (教师示范折)先把长方形的纸对折,打开,纸上有了一条折痕,这条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追问:为什么? 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和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二年级教科书第48-4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会数图形里的线段条数,并会画线段。 2、培养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感受线段的“直”。 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 提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让学生猜)学生自己动手拉直曲线。 提问: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的那根线有什么不同?(板书:直的) 谈话: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板书:线段)

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谈话: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就是线段的两端。 同桌互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端。 教师把线松开,提问:这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教师重新捏紧线的两端,竖着放,斜着放,都问一问:这是线段吗? 请同桌每人捏住一条线段,以后我们还要学习量线段的长度。 3、认识线段的图形。 谈话:线段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教师先画一条直的线)线段的两端我们该如何表示出来呢? 我们可以在它的两端各点上一个点或各画一条短短的线,这两个点就是线段的端点。(板书:) 提问:谁来指一指这条线段的端点? 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 4、小结线段的特征。 谈话:同桌看着图形,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小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二、巩固线段的特征 1、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判断。 谈话: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案

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4页例题和4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师:出示两根吸管(一直、一弯)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2.师:图上的两组小朋友在玩什么?(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两组同学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3.师:观察你桌上的毛线,你发现什么?(弯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师:你能想办法把这根弯的毛线变直吗?(板书:直)试一试。 (2)请生汇报演示:你是怎样做的? 若出现: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 (3)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 观察同桌手中的毛线,哪一段是线段?互相指一指。 (4)师演示:同学们捏住的毛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端点,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5)师:你认为线段有哪些特点?(直,两个端点)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过渡: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物体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的情况存在呢? (1)师示范: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边,你有什么感觉? 再用两手去捏住边的两边,你有什么感觉? 小结:直尺的边是直的,也有两个端点,我们就可以把这条边看作是一条线段。 (2)师:你还能在课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两个端点的边吗?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认识线段》教案

签名: 备课时间 主备教师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集备课题 认识线段 上课时间 项目 内容 修改栏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 长度(限整厘米)。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线段的特征,使学 生建立初步的长度概念,在实际测量中培养动手能力,锻炼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 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 判断是否线段。 教学准备 课件、一米长的绳子、尺子 课时分配 一课时 教学流程 讨论与修改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吗? 二、讲授新课 1、认识线段例6 把一条1米长的绳子拉直,就可以看作一条线段,两个头就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我们还可以吧哪些边看作一条线段? 2、量线段的长。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线段。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线段,向学生说明线段都可以量出它的长度,量的方法和前面学过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是一样的。你愿意试一试吗?并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 (课件演示:将图形分解 成线段。)告诉学生上面这些都是线段。 并指出每条边都有两个端点。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自己试着量线段长度。学生可能会说 学生可能说出黑板边可以看成线段,它的两端可以看作线段的端点。同样书边、桌子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2)让学生完成教科书上5页做一做1、2题。 3.教学例7。 教师示范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边画边讲解画法:“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 三、巩固练习 1.做第6页第1、2题。指导学生完成。 2.猜一猜游戏 课件出示同一条线段(横着和竖着的)猜一猜哪条线段长一些? 争论后课件演示:把两条线段重合比一比。得到准确结果。 3、9页的6题量一量。出:“先将尺子的0刻度 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 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 的刻度数,现在这条线段 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 度数1。这条线段就是1 厘米。” 学生动手画一条5 厘米的线段。 学生出现多种答 案。并展开争论。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巡视学生操作 (随着学生对第二 题的完成,课件出示) 我们在画这些图形的时 候,他们的边都是由线 段组成的。(课件演示: 将图形分解成线段。) 告诉学生上面这些都是 线段。 鼓励学生多发言, 感觉视觉的差别。 板 书 设 计 认识线段 课 后 反 思 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实际操作非常感兴趣,学习效果良好。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时内容(课本第59--60页)——认识线段,是教学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线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水平比较低,而且又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而不是下定义。教材通过认识线段的两个特征,生活中找线段,折出线段,画出线段等内容,层次清晰,丰富学生对线段的体验,多方面增强对线段的理解。 学情分析: 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很多时候他们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念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所以我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学好这节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和理解线段,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能画出线段,正确数出并连出线段条数。 2、使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借助工具学会画线段。 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会分辨线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根任意长的毛线或绳子,直尺,长方形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请注意听,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弯弯一根线,拉直成线段,线段什么样?大家仔细看:线段是直的,还带两个小端点! 孩子们,既然线段这么有趣,我们赶快来了解它,进入今天的开心学习时间吧!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认识线段及其特征 (1)师:请小朋友们每人拿出课前准备的毛线,随意的放在桌子上,观察后再拿起来同桌之间比比谁的毛线长,谁的短。 学生观察后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 (2)师:孩子们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结果,然后是怎样比的? 生1:我看到毛线放在桌子上是弯曲的,拿起来比的时候拉直了。 生2:我们是把毛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就比较出来了。 师:(边说边操作)大家说的都非常棒,像老师这样,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知道并能描述线段的特征,并且会按要求画线段,会数图中的线段。 2. 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根线、一把直尺、一张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到。 (谜底:线。) 师: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不同的成员,今天我们就和小黄鸡一起来认识其中的一位——线段。(板书课题:线段) 【点评:游戏导入,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新授 (一)认识线段

1.师:小黄鸡在课前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根线,拿出来吧! 不要小瞧了这根线,它里面可隐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呢! 先把这根线放在桌上,观察一下,看看它是什么样的?(生:弯的。) 师:如果要比一比同桌的两人谁的线长,怎么比?(生:把线拉直后再比。)现在线变成什么样了?(生:变成了直的。) 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拉直自己的线,和同桌的比一比长短。 2.师:这两条线的长短我们是怎么比的呢?(屏幕出示) (把一头对齐,再看另一头) 师:线的两头叫两端,两端的点叫端点。师:为了在图上表示端点,我们可以在两端标出两个小圆点,也可以画两条小短竖来表示端点。 【点评:线段的端点是客观存在的。为了表示线段长度有限且可测量,在线段的两端标出端点。要让学生初步感知这只是一种表示方法。】 ●● 像这样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线就是线段。 【点评:通过比两条线的长短,促使学生把线拉直,成为两条线段,自然地引向对线段的两大特征“直”和“有两个端点”的关注。】 3.师: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线段是什么样的图形吗?(完成板书: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同桌互说。 4.师:(旋转线段,斜着)这是线段吗?为什么? (竖着)这又是线段吗?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内容。 教材分析: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比较低,所以教材在编排上十分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要求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逐步形成认识,建立相关的概念,形成必要的技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主要特征,能把物体直的边看成线段。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会数图形里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 线段表象的建立,以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 教师出示毛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学生观察,得出毛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曲的。)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操作:A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B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师: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课件出示文字)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2、初步感知线段 师:我们已经了解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现在谁愿意上台来指一指哪儿可以看成线段。提问:线段是怎么样的?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直的。 竖着拉,斜着拉,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 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P5~6及练习一第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 2、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线段的特征。 2、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弯曲的两根毛线(不同长度)。学生: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铁管是直的,而楼梯是弯弯曲曲的。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6(认识线段)。 1)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不是。) 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一下子看不出长短。)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 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学生拉直毛线。) 追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 教师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 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 2)教师指出: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3)认识线段是直的。 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不是,

弯弯的不是线段。)拉直,现在呢?(是线段。) 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怎么判断? 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4)找线段。 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 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爱护书本。)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5)量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教学例7(画线段)。 1)学画线段。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学生在作业纸上画。)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学生演示。)

苏教版二年级线段的初步认识

线段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第59页例1,第60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线段是有长短的。 2、使学生能根据对线段的初步认识,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线段,数出简单多边形中线段的条数,学会用直尺画线段。 3、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通过操作能折、画出线段。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学具准备:学生分别准备一根棉线、一把直尺、一张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线段 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实物投影仪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 提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教师演示后让学生猜) 谈话:请小朋友拿出自己准备的一根棉线,随意地把它放在桌上,然后像这样用手捏住这根线的两端,把它拉紧。 提问:与放在桌上时相比,这根线拉紧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出:捏住线的两端,把它拉紧,它就直了。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2、揭示课题:线段。 3、继续捏住这根线的两端,追问:这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什么?(回答后齐读两遍:线段) 教师继续捏住这根线的两端,并把它拉紧,但两手位置一高一底或是竖着的。每次提问:现在两手之间的这一段也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 换一根长一些的线,仍然用手捏住它的两端,并拉紧。 提问:现在两手之间的这一段也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 指出:我们把线拉紧,不管它的方向、位置、长短怎样变化,只要是直的、有两

个端点,就可以看成线段。 4、揭示线段的图形。 谈话: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它是直的(教师在黑板上画直的线),有两个端点(教师在两端点上端点)。这样的图形就是线段。 仔细观察线段,同桌两人轻轻讨论讨论,线段有什么特点? 启发:知道图上的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什么吗?(线段的两端) 指出:这两个短短的竖线表示线段的两端,我们把它叫作线段的端点。 提问:线段有几个端点?线段除了有两个端点,还有什么基本特征? 小结并板书: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引导:你认识线段了吗?你能闭上眼睛,在头脑里画一条线段,记住它是什么样的吗?试试看。(教师描述,让学生想象:我们在脑子里想,一条直的线,有两个端点,这就是线) 二、感知线段的特征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各自进行判断,再指名说说判断的理由。 2、指出:现在小朋友明白了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在生活里,像直尺的边、课本的每条边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用实物指边和端点)所以都可以看成线段。你还能找一找,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小朋友找到后交流,并指出: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都可以看成线段。3、要求学生把课前准备的正方形纸拿出来,对折,再打开。 启发:现在小朋友们的纸上都有了一条折痕。仔细观察,对折时的折痕也能看成一条线段吗?为什么? 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一些的折痕吗 再问:可以把它看成一条线段吗? 追问:你还能折出比它短一些的折痕吗? 折出的线段哪条长一些,哪条短一些?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结:折出的这些折痕都可以看成线段。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有的线段长一些,有的线段短一些,也就是说,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线段有长有短)

苏教版二年级下《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下《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园儿 线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教材注重学生的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大量表象的支持,从而获得对线段特征的直观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初步实践能力和想象力,充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1、重视探索实践。 课始,学生动手实践:摸一摸毛线从哪到哪是直的,让学生充分感知线段的本质特征。在折线段时,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纸折出一条线段,并比较其长短。让学生比较中初步感知线段是有长短的。在画线段时,学生亲历画的过程,挑战各种画法,最后感知几点之间可画几条线段。整个学习过程都重视学生的探索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 2、注重联系生活。 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学生主动亲近数学,对数学感兴趣。首先,直接让同学们观察毛线在桌子上的自然状态,拉直后的状态,从而学生感知线段直。其次,在认识了线段的基本特征后,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学生找的热情上升,找出了许多。最后,又展示了生活中建筑物中的线段以

及五角星图案,在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的同时欣赏生活中线段的美。整节课,我尽量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来理解、认识线段。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思考后的改进: 1、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比如在问教师里你在哪里发现了线段,学生在说“桌子上的这条”时,教师忽略了学生语言的准确。作为教师应及时纠正“桌子表面的这条边”。 2、“比一比”环节不精彩。应该让学生先说一说他打算怎么比,教师再顺势点总结“目测法,重叠比较法,今后还要学习测量法”,这样也为下节课做了铺垫。 3、给予学生的思考时间太少了,处理给出四个点问能画出几条线段时,草率地介绍了教师的方法有一种牵着学生走的感觉,效果不太好。应该请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并尽量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按点的顺序来画,或者学生实在说不出来,出示白板画法请学生对比哪种画法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画法。 讲完这节课发现自己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不能自然地放开学生,给孩子思考想象的时间与空间。“等一等”是多么的重要,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教师耐心地等一等,才能真正地做到“以生为本”今后我会继续努力!

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认识线段(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作者:晔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时间能力,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情绪,感受生活里的数学。 (二)教学重、难点: 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三)教学过程: 一、 1、操作感知,观察比较。在实物投影上出示两条线。 (1)操作:请小朋友们拿出一条线,大家把它拉紧。

(2)观察:把拉紧的这段线和弯曲的线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感受到拉紧的线很直。) (3)观察讨论:为什么这段线会很直,而那段线却是弯曲的?(因为手里的线被我们拉直了。)追问:它在谁的中间?(突出线段有两个端点) (4)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 (5)线段可以怎样来表示呢?(板书: ) (6)寻找身边的线段。 ①你知道吗?在生活中处处有线段。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课本的每条边,使学生知道这些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②下面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在你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上有线段? ③小结: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线段是什么样的吗? 二、学画线段 1、模仿画: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线段画一画。(教师强调要画两个端点) 2、创造画:除了用尺可以画线段,请小朋友想一想还能用其他的工具画线段吗?请你用最喜欢的工具画出一条线段。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案

第1单元长度单位 第3课时认识线段 【学习内容】:课本5、6页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知识链接 你知道什么是线段吗?了解一下线段有什么特征?在生活中你经常见到线段吗?

用彩笔在白纸上画一条线段。。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每两点连接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6、7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验线段的特点。 2.会量、画线段。 【教学准备】 课件,刻度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若干,例如:牙膏盒、药盒、吸管等。 【情景导入】 1.谈话:(课件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队员叔叔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爬楼梯呢?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导入课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认识线段 (1)感知线段的直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事先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鞋盒、直和曲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 交流汇报。 小结:有的东西是直的,有的东西是弯曲的。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提问:找出你认为是直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都在两端有两个头) 小结: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中理解线段 ①在黑板上出示三组点。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其中A组的线用尺子连接,其余B、C组学生都随手画线连接) ②提问:这3条线哪一条像数学书的边,为什么? (A组,因为它是直的,它还有两个端点) ③小结:我们把像A组那样的线叫做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比如数学书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吸管都可以看做是线段。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出示课题)(4)巩固理解 提问: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①③④⑤是线段。因为它们都是有两个端点,且是直的) 知识点2 线段可以度量吗? (1)学生活动:尝试测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

二年级认识线段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 陈明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情绪,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难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上节课老师让你们准备一根毛线,谁准备了。请同学们拿出这根毛线,往桌上一放,你看到这根毛线形状是怎样的?(让学生感 知放松的线是弯的。)(出示幻灯片1) 生: 师:大家把这根毛线拉紧。和原来比,它的形状有了什么变化? (还是看幻灯片1)(让学生感受到拉紧的线形状变直。) 师:为什么它会变成直的?(把它拉紧了。)对,我们掐住了线的两端,把它拉紧了。(感知线头的两端。) 师: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这一段就是线段。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线段。(板书:线段)

二、认识线段。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线段。他有什么特点。(幻灯片2)生:他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接着看幻灯片2) 师:(总结)你们说得很对。线段是直直的,还有两个端点。我们就说像“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平面图形就是线段。”(看片2) 在数学上,线段可以用小竖线表示端点,也可以用小圆点表示端点。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判断一下他们是不是线段。(幻灯片3) 三、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边也都可以看成线段。比如直 尺(幻灯片4)他的的这条边就可以看成线段。还有教科书,他的这些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想一想,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学生自由发言) 四、量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生: 师:我也是这么想得,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完成7页10题,而后,说一说你是如何度量的。 师:都是这么量的,有其他方法吗?(引出段尺量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