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山寨文化

浅谈山寨文化

文化/素养

青年记者·2010年12月中

的意见,掌握第一手资料。反对脱离实际,夸夸其谈。

5.严肃认真。提倡发扬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

其次,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自身修养。新闻工作者应在处理好新闻与事实、传媒与受众、新闻传播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外,加强政治理论、业务理论的学习。与此同时,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出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新闻单位应设立基层联系点,选择偏僻、艰苦的地方,让编辑、记者轮流下乡。

浅谈山寨文化

● 冯 敏

在2003年前后,发源于深圳、东莞等南方城市郊区小工厂的“山

寨”手机就开始“崭露头角”,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人以“山寨机”称呼它们,在大众眼里它们只是一些盗版、仿冒产

品。

而在2008年,山寨热潮似乎一下子爆发出来,关注度不断升温。当年年底,在央视《新闻30分》连续几天对“山寨”进行报道后,12月10日,“山寨现象”首次在《新闻联播》里出现:“从2003年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品,‘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评论家说,“这是国家级电视台首度关注网络时代所形成的草根文化,也意味着由这一新兴词语所代表的民间文化现象,第一次进入官方视线。”之后,咬文嚼字杂志社编写的年度语文档案《咬文嚼字绿皮书》中,“山寨”荣登2008年年度流行语的第一名。①

一时间,“山寨”花开遍地,山寨影视剧、山寨明星、山寨春晚等山寨现象陆续出现,从一开始恶搞逗趣的心态,慢慢形成了一种文化氛围。发展到今天,山寨现象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我们很难给山寨现象下一个确切的定义。自从山寨文化出现以来,众多媒体和专家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有的专家认为山寨文化的盛行是中国的奇耻大辱,应该坚决抵制,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山寨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应该被保护和鼓励。而笔者认为,山寨文化能够迅速崛起,还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影响的支持。对于山寨文化带来的影响,更应该多角度的分析,全面而客观地看待。

山寨文化的积极作用

历来,社会文化资源的分配都是不公平、不平等的。少数人占有多数的媒体资源,他们控制着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的方向,掌握着舆论话语权。在这种社会结构下,主流文化势必高高在上,而当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普通大众有了一个可以自由展现的平台,以“无厘头戏仿”为特征的娱乐恶搞就成为了流行趋势。2006年,胡戈制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上百万的点击量让人们见识到了山寨文化的力量,普通民众已经不再只甘心做一个被动的文化接受者和消费者,而是要变成一个文化制造者,来体现文化的自主性和独特性。

我国一直主张文化多样性,也正是基于此,山寨文化是有积极作用的,它对主流文化的建设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并且,山寨文化的出现,使很多主流文化工作者意识到,适当改变以往传播的死板面孔和单向模式,尊重受众个人的娱乐权利和自我表现、平等表现的愿望,吸收一些大众文化中的方法和创意,这样才可以使文化产业更好地发展,使受众更容易接受。

山寨文化的负面影响

自山寨现象产生以来,人们对山寨现象的声讨就没有停止过,虽然,山寨文化有一定积极的意义,可其负面意义也值得讨论。曾经有一些的主流媒体刊载文章,高度赞赏山寨文化的繁荣,认为这是“草根文化、群众创新”的体现,每月开展一次评选好作品活动,评委可由单位领导、资深编辑和记者、普通编辑和记者组成,普通记者和普通编辑可轮流参加评选,增强参与意识,维护公平竞争;每月规定编辑、记者编稿、写稿的数量及质量,编辑和记者可以实行轮换制度,以此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

第三,采取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并举的方法,对报道内容实施监督

内部监督,就是要充分发挥机关党委、纪检部门的作用,让大家都来关心、

支持新闻报道工作,以此实现行业风气的根本好转。社会监督,则由新闻单位主动增设社会评议,由社会各界德高望重、学有所成的人士担任,依照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就每日发表的新闻、言论、娱乐节目以及广告等内容进行评比,及时纠正偏差及过失。新闻报道应尽量减少商业性,增强新闻报道的教育性、文化性与服务性,特别是加大宣传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的力度。

(作者单位:大同日报社)

文化/素养

87

青年记者·2010年12月中

是“创新精神”的体现,并且有“价格优势”,他们鼓吹一个新的创新时代的到来,笔者认为这过于夸张了点儿,山寨文化对主流文化虽然能起到补充的作用,但不可能替代主流文化,独当一面。2009年“两会”期间,倪萍递交了封杀“山寨”的提案,事后回应:“我实在看不下去到处都在抄袭”。

的确,“山寨”的本质是抄袭、模仿,在强调积极创新,看重知识产权的今天,以模仿、拼凑、重复、恶搞为特点,打着边缘战术、钻着法律空子的山寨现象确实不能大加提倡。当看到有人拿着Sunyericcsun、NOKIR、SAMSING 这样的山寨手机,当看到某广告上那些酷似周杰伦、刘翔的“山寨艺人”,当看到模仿英国节目《Take me out》、具有众多争议话题的《非诚勿扰》火爆荧屏时,人们不禁对山寨现象爱恨交加,也不得不承认,我们除了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外,还缺少一种文化创新的能力。

可我们不能因为缺少某种创新力,就允许山寨文化大行其道,山寨文化应该受到限制。从根本上,它是对主流文化的消解和颠覆,破坏了经济秩序和文化生态。多元化并不意味着各种各样的文化都可以拥有同等的地位,否则也不会有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之分,而主流文化是不可能同要颠覆自己的文化平起平坐的。每一种文化在出现之后,都会积极地宣扬自己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会千方百计地扩大自己的影响广度

和深度,会不断发展自己。主流文化和山寨文化都是如此,但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分歧具有某种本质性,不能调和在一起,所以山寨文化不可能成为主流文化。再加上山寨文化中抄袭、模仿等弊端,政府也不可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山寨文化。

山寨文化的未来走向

现在,山寨文化依然发展得如火如荼,它虽然没有像刚开始出现时那样高调,但在市场经济中仍然波涛暗涌,很多普通大众已经认可了山寨文化的存在,它巧妙地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利用人们猎奇、从众的心态继续发展着,可山寨文化如果不能突破法律法规、创新、恶搞等方面的局限,是很难有大作为的。因为山寨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只不过换了一个说法,换了一种表现形式。比如,以前在图书市场上出现的“全庸著”、“古龙新著”,放在今天不也可以叫“山寨版”吗?难道因为换了种名称,就可以说他们不是在利用原作者的名气吸引眼球,就不是在打“擦边球”了吗?只是因为目前相关的法规还不够完善,对有些责任还比较难追究。比如,一些商家请个长得很像某明星的人拍广告,还模仿其动作,这种“山寨”明星广告,目前就难追究商家的责任。②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山寨”是开放调整过程中的逆向表征,如果市场与社会能够有良性的发展,“山寨”丧失了它

目前承担的诸种社会功能,那么它终将“消失”。它或者会“正名”,成了主流文化的一种构成形式,为分众市场提供足够多元的产销模式;或者它将“隐形”,变成边缘社会流通的亚文化,无需附着于知名的文化形态而独立存在。③

山寨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演变是有一定社会基础的,有它的合理性,它是不大可能彻底消失掉的,这一点不可低估;但想要让它来取代主流文化和高端产业的创新能力,也是不可能的。对于一些非赢利性的、充满恶搞性和颠覆性的山寨文化,这些只是对主流文化的叛逆和颠覆,相信它会受到主流文化的制约和遏制。还有那些无伤大雅的另类翻版文化,只要不涉及知识产权,没有公害,似乎没有理由不可以存在下去,但主流文化不会提倡和鼓励。而那些采用边缘战术、钻法律空子的山寨文化,却需要予以坚决反对。

总之,我们不可能依靠山寨文化来振兴主流文化、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因为山寨文化只能使少数人获得利益。所以,我们在对山寨文化加以法律约束的同时,也要积极加快健全法律法规的步伐,使山寨文化尽量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注释:

①《论“山寨文化”现象对当代文化生产机制的反思》,中国图书出版网

②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不能对山寨文化过于宽容》,人民网

③ 《约了两千字,发出来就一句话的山寨文化评论》,杨早博客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