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史料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史料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史料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史料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历史学科史料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2011年8月20 日晚“史料教学”讨论总结

(2011-8-21)

总结人:贵州省余庆县凉风中学张旭

2011年8月20日晚上20至22点,全国历史资源分享群按照事先拟定的六个问题,就“史料教学”这一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探究。下面,从史料的地位和史料教学的意义、史料教学的一般操作技巧两个方面对此次讨论进行简单的总结和概括,以期引领参与讨论的教师们获得一个成体系的整体认识,并希望对增强大家史料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有些借鉴和启发。

一、深刻认识史料的地位和史料教学的意义,增强史料意识,自觉搜集和运用史料

(一)史料的类型和地位

一般来讲,历史学科的史料包括以下几种:一是文字史料。(1)史书;(2)档案文书;(3)思想或学术著作:反映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学术的发展。如由孟子中可看到战国时代人的想观念,借由黄帝内经可了解中国古代人的医学以及对人的身体的认识。皇朝经世文篇反映了清代人的政治社会思想以及政治社会上的问题等等。(4)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内容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如从世说新语看六朝人的思想及生活,由元杂剧看元代人的观念及生活,从金瓶梅观察晚明文化及生活。(5)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包括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簿、土地契约书,日记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6)报刊杂志:为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纸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7)口述史料:多用于现代史的研究,借由对尚在人世的当时人访问口述而获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8)其他:包括如碑刻、墓志、家谱等等。二是非文字史料:(1)图像类;(2)实物类;(3)风俗类:借由对于当今流传风俗文化的观察,作为讨论历史现像的依据。(4)实物类:包括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用以探讨当时人的生活、及观念等等。这类的史料,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教材中的史料主要有文字史料和图片史料两种。

史料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内容。史料是历史教材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说史料》中说:“史料为史之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史料是历史教学和科研中最基本的要素。史料是历史的载体,是历史教学和科研的出发点。

(二)史料教学的意义

1、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历史。史料教学,首先体现在彰显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傅斯年说,历史学即史料学;其次,史料就是论据,历史学讲究的是论从史出,史由证来。历史距离学生较远,通过史料,学生能比较完全的了解和理解历史,能深层次的与历史进行对话,提高对历史理解和认识,并从历史学习中获得智慧和力量,促进自身成长和发展。

2、有助于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史料可帮助学生更深刻理解史料,还原历史真相。图像类史料,如绘画、壁画、刺绣图案等,能帮助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审美观等。低年级学生的理性思维水平低,感性思维水平较高,直接接受和理解史论、史观的能力不足。而史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直观性强,学生通过观察、阅读、讨论,能从中获得更多历史信息,感知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全面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透彻抓住和理解历史线索。通过史料让学习和理解史论、史观,减少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有助于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增加历史教学的容量,拓展历史教学的视野。从量的角度来讲,史料占了历史教学的绝大部分内容,而史论和史观只占小部分内容。通过史料的教学,让史论和史观鲜活起来,让课堂丰富起来,让学生的视野宽广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情况、教学的需要恰当的运用史料,令学生耳目一新,或令学生的注意力为之一震,往往能收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有助于增强学习能力。通过史料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概括归纳能力、阅读能力、辨别能力、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能力,逐渐掌握和运用相关学习方法和技巧,夯实学生学习的后劲和潜力。

因此,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不可或缺,史料教学意识必须增强,史料教学技能必须提高。当然,在史料教学中,如果史料太难,过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会降低其学习兴趣;史料选择过多,会本末倒置,舍近求远,会妨碍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史料的展示渠道单一或呆板,会造成学生学习疲劳,降低学习效果。

二、掌握史料教学的技巧,增强史料教学的效果

(一)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史料教学的主体。要使学生成为历史学习和史料教学的主人,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选择好史料。选择的史料要与教学知识点、特别是难点、重点有很强的关联性;让学生参与搜集史料,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找身边的史料,或者地方史料;可以针对某个教学内容、某个考点、学生疑点来选择史料;根据教学时空的差异来选择史料,课堂上适当多用音像史料,作业和考试多用文字和图片史料。

2、适当展示史料。除了发挥好黑板这个传统的展示媒体外,要借助多媒体展示史料,激发学生阅读、观察和讨论归纳史料的兴趣。

3、善于引导学生。首先、引导学生读懂史料是正确运用好史料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以设置问题、启发思考、鼓励讨论等办法,引导学生思考史料,促进学生与史料进行对话。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史料所反映的实质问题———这是史料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引导学生阅读史料过程中,要高度尊重学生。如果学生基础一般或较差,将教材读懂就得了;如果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空间,适当增补和运用史料,让学生得到提升。

(二)切实用好教材

教材是最重要的史料。教材所引用的史料一般是为了说明书本阐述的某个观点,而且是经过了精心地选择的,所以一般是比较贴切的。如果忽视了教材史料的运用,势必会导致学生对教材观点理解的困难,而且舍弃教材中史料不用而去找其他的史料,是舍近求远,本末倒置。

部分教师认为既然教材上有了相关的史料,学生自己看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教师要区分教材中史料的类别,采取适宜的办法,善于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以理解和认识历史,掌握相关史论和史观。

课本上的史料大概分三类,一类是需要讲解的,与课标直接相关的,比如说高中教材经济史中第一节中的关于小农经济的史料,就必须重点讲解,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二类是需要通过给学生布置作业,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史料。三类是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和理解的。根据不同的难度和要求,教师要采取有区别的方法,来加强史料教学。

(三)自觉搜集和补充史料

从教材、学生、教学需求和增强教师史学素养来讲,自觉搜集和补充史料都非常的必要。但是,搜集和补充史料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形式要多样。在史料中如能适当地运用一些地方史料,或先贤名言、或诗歌民谣、或与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或音响电影资料、或漫画等等,效果是非常好的。二是影片和文学作品作为史料要慎用和巧用。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是经过加工过的史料,有真有伪,有夸张有侧重,所以在应用中要注意去伪存真,谨慎使用。

三是数量要适中,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史料不在多在精,否则会本末倒置。初中可以补充更多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能让学生感悟和体验的感性史料,如历史图片;高中则尽可能的提供激发学生思维的材料,最好史料本身是冲突的,从不同角度看历史。四是收集和补充的史料要典型、恰当、生动。

多途径收集和补充史料。从试题中收集和运用史料,选择手边试题中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以理解课本上的观点;从听课中收集史料。公开课常常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公开课中一般都会搜集和运用一些典型史料;让学生搜集身边的史料;从别人的教学案例中搜集史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教学刊物中收集史料。历史教师一般都会有几种历史教学期刊,多数期刊都会刊登优秀案例,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巧妙的教学设计,还可以把案例里面的史料摘录下来,为我所用;从网络中收集史料;从平时的阅读中收集史料:一是报纸:如《文萃》中的历史栏目,《知识博览报》《旧闻》之类;二是杂志:例如《读书》《文史天地》《文史博览》《报刊荟萃》《传奇传记·探索发现》等等。

总之,收集史料的途径有:向他人借,向网络学,向书籍积,向试卷抄,向教材要。

(四)克服史料教学的困难

有学者认为“史料教学已成为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要坚持搞好史料教学,需要自觉克服和解决以下困难和问题。

1、史料收集方面,农村学校图书资料少、网络资源欠缺,收集和补充史料的途径稀缺。教师教学任务重,收集史料的时间不多,积极性不足。可以发挥现代网络的优势,将所收集和整理的史料放在网络中,供同行们共享。作为教师本人,可以将收集的文字史料,图片史料等放入自己的博客或空间中,以方便自己和他人借鉴。农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因地制宜,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身边的史料,服务于教学。

2、史料开发方面,教师对史料的开发和处理技巧不熟练。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善于开发包括史料在内的教学资源,善于读懂史料,对史料设问,善于引导学生阅读、讨论、质疑史料,提高史料教学的能力。

3、史料展示方面,展示史料的手段单一,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阅读和讨论的主动性。历史教学要发挥现代和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以多种手段和方式灵活有效展示史料,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史料教学效果。

4、史料应用方面,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史料的难度大,阅读其它史料的方法欠缺。教师要从课堂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史料意识,逐渐提高学生阅读、赏析史料的能力,慢慢学会史料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字数4000字)

关于孔子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名言

关于孔子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名言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方法具有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下面为你分享的是关于孔子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名言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 1)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8) 巧言令色,鲜矣仁。 9)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3)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14)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5)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关于孔子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名言精选1)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5) 放于利而行,多怨。 6)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7)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9) 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0) 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1)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 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4)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5)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关于孔子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名言锦集1)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1.分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区别的与联系? 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分析学情,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简单来说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与任务、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手段:是师生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指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教学手段可以是视听,也可以是实践活动,现在以多媒体为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 (1)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是以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支撑的,辅助教师进行教和学生进行学的一系列方法、步骤、程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区别: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引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所以教学模式是比较具有逻辑性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结构,指向的是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笼统的指导性的结构框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教学策略则比较细化具体与灵活,往往指向单个的或局部的教学行为(可以指向具体的一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甚至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在选定了一堂课的内容并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要考虑怎样去讲授这一节课,怎样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怎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怎样提高学生的能力等等,对一具体实施过程的谋划就是教学策略。)。 (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二者都是师生为了某种教育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手段、方法的总和,都是教学论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别: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反映了一定的教学思想、教育目的、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原则、和一系列的完整的操作程序和体系等。教学模式是对多种教学方法的提炼和组合,而教学方法常常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侧面的一系列操作活

探究式教学的意义方法和手段

方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在几年的数学教学中,就课堂教学的方法改革方面有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目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我经常巧妙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害怕数学到爱学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者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一些尝试性的研究活动,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2.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教师所做的备课、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等工作,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尽量地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刻苦钻研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教师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因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3.合作交流,完善认知

教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一、教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探索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规律、原则、方法及有关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科学研究活动。教研论文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基本表达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而反映其教研水平。通过教学研究,可以架起课程理念和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桥梁,促进先进教学经验的提炼和传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改进教学;教学研究可以促使教师的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教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也可以体现自身的价值,体验成功的乐趣。一个教师如果不重视研究,或许他可以成为一个经验型的教师,但定难以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当然,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学研究是不可或缺的方面。因此教学研究是现代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大变革,对教师提出了更新和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除了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外,还应具有从事本学科教育、教学研究,运用确切的语言、文字表述自己教学经验、研究成果的能力。特别是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越来越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个人成长,于是针对教师的各种荣誉称号如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等的评比接踵而止,还有评定职称要求在某一层次的刊物上发表几篇论文,这对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素养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教师的教学研究状况到底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一些教师,同时也根据刊物平时来稿的情况,谈谈我本人对目前中学生物教学的研究情况的认识。 二、目前中学生物教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一)研究现状 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目前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情况大致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责任型的研究。这些教师认为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认为作为一个现代教师必须具备这种研究能力。所以,这部分人能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始终站在教改的最前列。这

孔子教学方法启示录

孔子教学方法启示录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开门招生野人贱人大盗均可入学 孔子之所以被后人奉为至圣先师、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是因为他在春秋末期从事教育时间最长,所办学校规模最大,招收学生人数最多,实行教育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最大,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 在春秋以前,入学读书受教育是贵族子弟的特权。孔子从开办私学开始,就打破常规,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让平民子弟也有机会入学读书,使原来不知文化为何物的?贱人?也有机会系统学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进而学习?六经?(《易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春秋》),最终成为?大人?,进入?君子?的行列。 既然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就意味着不管年龄大小、出身如何,都可以成为孔子的学生。事实上,在孔门弟子当中,除孟懿子等少数人是贵族外,大多数来自社会中下层。如子路原是不知礼的?野人?,仲弓之父为?贱人?,子张出身于?鲁之鄙家?,颜涿聚原是?梁父之大盗?。有的学生年龄只比孔子小几岁,另外一些学生比孔子小四五十岁。 面对品类如此复杂的学生,孔子是怎么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呢?朱熹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就是说,因材施教是孔子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春秋以前的官学,立足于?禁?和?敬?,教师用体罚和威胁等方式强迫学生读书,并且要学生自幼养成盲从的习惯。孔子一改这种生硬死板的教学方法,他对学生总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他注意观察学生的所作所为,听其言而察其行,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出发,施以不同的教育。 实行因材施教要取得成功,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即要有知人之明;其次要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对教师本人的能力要求极高。孔子善知人,他的识人方法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考查一个人交什么样的朋友,观察他为达到一个目的所采用的方法,了解他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孔子精通六艺,在知识方面集古代文化之大成,所以无论对什么学生他都能找到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 孔子欣赏?贱人?出身的冉雍的德行帮助冉雍克服自卑心理 鲁国人冉雍字仲弓,比孔子小29岁,他以德行著称,是孔门十哲之一。孔子很欣赏他的德行,曾经说过:?雍也可使南面(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做一个部门或一个地方的长官)。?冉雍的父亲是个地位低下的?贱人?,因而冉雍难免有自卑心理。孔子针对他的心理状况进行因材施教,他说:?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耕牛产下之子长着赤色的毛、整齐的角,虽然不想用它作牺牲来祭祀,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古代供祭祀的牺牲常用赤色的牲畜,一般不用耕牛,自然也不会用耕牛所产之子。孔子这番话的意思是,耕牛所产之子如果够得上作牺牲的条件,山川之神一定会接受这种祭品。比喻冉雍的父亲虽是?贱人?,但冉雍已经学业有成,社会不会因其父地位低下而舍弃他。 在孔子的教育和鼓励下,冉雍克服了自己的自卑心理,成为孔子门下最有成就的弟子之一,战国时的荀况很推崇他,把冉雍和孔子并列为大儒。 冉求字子有,亦称有子,比孔子小29岁,鲁国人。他多才多艺,长于政事,尤其善于理财,曾任季氏宰。他还精通军事,于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任左师统帅,以步兵执长矛的战术以弱胜强,打败了齐国的军队。趁这次立功的机会,他说服掌握鲁国政权的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十多年的孔子,后来冉求由于帮助季康子敛财,受到孔子严厉批评。季康子问孔子算不算有仁德,孔子回答:?吾不知也。? 冉求性格谦退,孔子对他的教育很有针对性。有一次,冉求问:?闻斯行诸(一听说有事要做就应立即行动吗)??孔子说:?行之(立即行动)。? 后来子路也问同样的问题,孔子说:?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父兄在,哪能立即行动呢)!?孔子的弟子子华觉得不解,他问:?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冉求遇事犹豫退缩,所以我要激励他;子路胆大好胜,所以我要抑制他)。? 冉求尽管有不少缺点,甚至曾被孔子宣布革出孔门,但他仍被后人认为是孔门最有政治才干的人物,被列为孔门十哲之一。 孔子要子路改正好逞勇斗狠的毛病告诫子路好勇不可无义 孔子教育子路成才可以说是因材施教的典范。 子路,即仲由,字子路,因他曾为鲁国贵族季氏的家臣,又被称作季路,比孔子小9

识字教学策略与方法

尊重规律科学识字提升实效(定稿) ——识字教学策略与方法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更加重视识字与写字教学: 高度重视贯穿始终 降低数量提升质量 多认少写识写并重 重视习惯培养能力 两表先行先认先写 一、走进识字课堂了解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问题: 1. 时间紧、任务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 一、二年级) 认识常用汉字1600 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占六年识字总量的百分之五十还多。两年要求认1600 个常用汉字,这是建国以来历次教学大纲所不多见的。新教材就注重学生大量识字, 老师感到困难。 2. 反复强调,错误依旧:有的字教师反复强调学生还是会出现错误,令老师大为恼火有迷 惑不解。尤其是在二年级的下学期和三年级会出现一个错别字的高峰期。形近字难以区分、 书写错误会大量出现。 3. 识字课单调,学生不喜欢: 识字教学缺乏生动性和情趣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上低年级学生自控力差,学习汉字感觉困难。识字课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4. 低年级既要识字又要阅读, 怎样处理好关系: 低年级阅读教学和识字、写字教学的时间分 配怎样更合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怎样更合理。 (二)教师的问题: 1.识字教学不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缺乏情趣。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只把汉字作为一种符号传授给学生,只注重汉字的拼读、认写,注 重记忆,而汉字所呈现的画面、情趣,汉字里面蕴含的思想、情感却被教师所忽略,汉字对于 学生的教育功能被教师忽视。 2.教学策略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法单一,程序固化,令学生对识字兴味索然。 (一拼拼音,二读生字,三唱笔画,最后组词)。 3.窄化识字写字教学的途径,不注重语言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类型方法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 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 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 1 / 9

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课后思: 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 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 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 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 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俗话说: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 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 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 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

教育科研的内涵与意义

教育科研的内涵与意义 一、教育科研的内涵 1、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教育事物的真相 和性质,摸索和总结其教育规律,并取得科学结论的研究活动过程。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现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言之,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规律,以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改革服务。 2、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领域的对象、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地认识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性、进一步探求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获取最佳的教育效益。 二、教育科研的特点 认识和把握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特点,是开展教育科研的基础,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全面正确地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教育科研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教育性 教育科研的教育性,是由学校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所决定的。教育科研总是服务于一定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的,以一定的教育任务和教育目标为导向。它是根据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特点,研究和探索更科学、更合理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身心主动地、生动地、活泼地发展。教育科研必须 把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把教育性贯穿于教育科研的全过 程,体现在教育科研的各个环节中。 2、科学性 教育科研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教育科研从本性上说,是按着教育科研方法的规定进行的,而这些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有效的,是教育科研规律的反映。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决定了研究过程的科学性,从而使教育科研成为一种理论的科学探索。第二,研究成果的科学性。教育科研的本质在于探求教育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以便更深刻地认识教育事物,运用教育规律,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而获 得科学的认识,形成科学的理论或观点,是教育科研的首要目的。 3、探索性 教育科研是在已知的基础之上,探索未知的认识过程。其具体表现在:第一,教育科研需要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实践经验。原有的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越高,就越容易取得高水平的成果。为此,教师搞教育科研最好是选择那些自己非常熟悉并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问题作为科研课题。第二,教育科研的计划需要不断完善,不断修改。搞教育科研都要制定研究计划,但这种计划是凭着过去的经验制定的,在教育科研过程中,要坚持主观计划服从于客观实 际的原则,发现问题要及时地对计划进行补充与修改。 4、创新性 教育科研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研究,复述前人已经解决的问题,而是在接受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要进入前人没有进入或者没有完全征服的领域,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教育科研的创新性主要体现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差异 黄津成(现供职于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撰写于2002年 在教育史上,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首倡者,但他们的启发式教学法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中国的文明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典籍,已经形成了相当稳定的文化传统。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孔子,自然地形成了承袭的、宣教的学习(治学)态度。因此,他的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启发弟子们更好地接受已有的文化知识,而非去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学说,“好古而不作”既是孔子的治学态度,也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原则。所以孔子的启发式在其本质上是一种接受式的启发法。 苏格拉底所处的希腊时代,西方文明才刚刚起步,成文的文化典籍很少,文化传统也还没有成形,这就使得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中没有既成的、公认文化道统可资遵循,也没有权威的古圣先贤规范他的思维,因此他拥有自由的思想和另立新说的自由天地,于是形成了他批判的、探索的治学态度。这样,苏格拉底的启发法------“产婆术”是发现式的,他通过让人发现自己的无知,从而努力地去认识、理解自己的世界,发现知识。这种

学习方法是一种发现的、研究的、批判的学习方法。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中国与西方教育史上、思想史上的居于开创地位的伟人,这种来自于起点的不同,耐人寻味。这种不同与差异给人以启发:文化的丰富传统,历史的丰厚资源,为教育、学习,也为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基础,但也制约了创造力的发展,成为对自由思想的一种限制。文化传统的“浅”,使教育、学习和思想缺少了丰富性,但却造就了创新、发现、研究的品格。 历史的作用是一分为二的。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对待文化遗产,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2002.5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一、学习的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方法和策略;掌握教学方法划分的依据和标准;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选用的基本标准、原则和技巧;在教学策略的选用上,重点掌握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和原则;了解当代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向。 二、学习要点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而采取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二)国内外教学法的分类 1、国外教学法的分类 美国学者拉斯卡提出:“教学方法就是发出和学生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这些学习刺激称之为A、B、C、D刺激,由此形成四种教学方法。 (1)呈现方法 (2)实践方法 (3)发现方法 (4)强化方法 2、我国教学方法的概括性分类。 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由三个层次构成: (1)操作性教学方法

(2)原理性教学方法 (3)技术性教学方法 (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九种,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四)教学策略的概念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五)教学策略的特征 1、指向性 2、操作性 3、整体综合性 4、调控性 5、灵活性 6、层次性 (六)教学策略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2、教学策略与教学思想 3、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4、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七)构成教学策略的要素 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指导思想、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学设计的意义、步骤(教师必读)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 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忽视教学设计,则不仅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容易使教学走弯路,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1.有利于媒体教材质量的提高 国外有专家认为,在早期视听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学设计使他们走出了困境。”后来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致力于严格的教学设计。” 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性 传统教学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上的许多决策都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作出。有经验的教师凭借这条途径也能取得较好效果,这是具有教学艺术的表现。但运用这门艺术的教师毕竟有限,而且教学艺术很难传授。教学系统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将教学活动的设想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上,用可以复制的技术作为教学的手段。只要懂得相关的理论,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一般教师都能实际操作。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沟通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源远流长。为了使教学活动有序有效,人们早就开始探索教学的机制,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要素的相互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即教学理论。但长期以来,教学的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广大教师批评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

谈谈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谈谈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逐渐深入人心,许多学校教育科研开展得如火如荼。当前,我们每一位教师也应该增强研究的意识,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教育科研呢?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认识活动。 科学的理论对教育科研起到定向、规范和解释作用,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教育科研必定起点低、盲目性大。 教育科研作为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行为过程。每一项教育科研总是围绕着如何解决教育问题而展开的。问题决定了研究的方向,也决定了研究的方式。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揭示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是教育科研的永无休止的任务。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探索、揭示教育规律,使人们按教育规律办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老师说,教师的工作是教书,只要把学生成绩提高上去了,何必搞教育科研?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是从事教育科研还是不从事教育科研,教育科研能给我们老师带来什么好处。 二、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

1、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位老师,可以说,从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做一个学生爱戴、家长尊重、领导认可,并有相当知名度的好老师”,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可以说都想在教育教学上有所建树,有所成就,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成为名师、成为专家型的教师呢?上海市浦东区洋泾中学校长李海林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分为四个时期。 职初期:参加工作最初的一段时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适应工作(如上课、备课、作业批改、学生谈心等),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如作息制度、生源情况、备课组情况、教师情况等),与同伴形成工作关系。其成长的主要动力,是对教师职业的好奇、向往以及学校管理的压力(如教案、作业检查,听评课,各种材料的撰写,学生成绩的对比等)。这个时期的长短取决于教师职前所受到的教育以及个人的基本素质。一般情况下是1到3年。 第一次专业成长期:教师们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比较明显的进步。 (1)是进一步熟悉教材。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基础的内容。其主要方式是边教学边熟悉教材,其主要成果是对教材内容的“学科式”掌握,尚未发展到对教材的“教学式”掌握。 (2)是对教学基本步骤与方法的掌握。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重要的内容。其主要成长方式是模仿,其成长标志是能够熟练驾驭和控制课堂,但主要是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上,对于为什么这么做,则思考不多。 (3)对学生的关注。开始形成所谓的学生观,这种学生观并未受到审视和提炼,但教师的教学开始考虑学生。 这个阶段的教师,渴望校长和同伴的认可,他们成长的动力很大一部分

常用的教学方法及意义

常用的教学方法及意义 怎么样才能有效的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学方法的意义及常用的教学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一、常见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具体形式。讲授法是一种最常 见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具有传递知识信息和控制学生的认识活动两方面作用,通过这些作用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中。他们一边在紧张的思考,一边又在感受求知的乐趣。教师在讲授中既可通过分析和比较、 归纳和演绎、综合和概括,又可通过讲重点、讲关键、讲难点、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等多种形式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认识知识的价值,并 将其内化为一种学习的动力。 (2)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或

巩固知识、 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谈话法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形式。谈话法可使教师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并培养学生 的表达能力。一般来说谈话法花费的教学时间较长,对学生知识准备情况要求较高,所以,在一堂课中,谈话法一般与其它的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 (3)读书指导法。这种方法是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及课外读物,使学生获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方法。它包括指导学生预 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形式。读书指导法是加深理解和牢固掌握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在使用此方法的时候,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同时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当学生读书完毕后,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加深 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作示范性实验和动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或印证所学书本知识的方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管理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管理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育科研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重视教育科研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竞争的加剧,教育改革以空前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全球兴起,许多国家政府都越来越重视利用教育科研成果指导本国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与决策必须依靠教育科研,教育科研必须为教育改革与决策服务,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 教育科研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其本身的本质属性 决定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也包括社会科学和各种应用技术。教育科学也属第一生产力的范畴,教育科研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第一生产力”的位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向教育科研要质量,靠教育科研上水平”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教育科研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是学校教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促进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中小学校教育要发展,就必须改革;中小学校要改革,就必须研究。把中小学校教育发展与改革纳入教育科研的轨道,并形成不间断的改革与创新局面,是新世纪中小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对改革传统的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起了较大作用,研究成果为学校各学科的综合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数据和可供借鉴的研究方法。但现代教育技术如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向一个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向发展,则有待于我们的深入研究。 “科研兴校”。中小学校教育既应坚持“常规体系”高效率地运行,又要构建未来教育的框架。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不仅对学校今天的整体教育水平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学校明确未来的教育思路(学校教育的个性化、社会化和终身教育),实现教育的现代化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2.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已经成为中小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趋势。对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探索、研究和实验,有助于揭示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可以说,课题研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幅度。 重不重视课题研究,是衡量一个校长是不是具备科学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的重要标志。回顾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史,由于缺少教育科研,办了许多违背教育规律的蠢事。现在已经到了必须重视教育科研、非抓课题研究不可的时候了。真抓实干,至少应做到“四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认识正确是前提,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二是领导到位。领导重视是关键,要实施“一把手工程”。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注意区分并整理出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类别及各个类别的特点? 教学策略定义: 以下是关于教学策略的三种观点:(1)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达到课程目标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教学策略要根据教学情境的要求和学生的需要随时发生变化。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涉及到如何提炼或转化课程内容的问题。((2)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3)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这三种观点的相似之处在于都认为教学策略的实施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具有灵活性(或称为变通性)。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策略是“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而第三种观点则把教学策略归结为“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在此基础上,可以找出教学策略的一些特征及其基本含义:教学策略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整套比较灵活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的计划、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通性地应用。 分类: 对于教学策略的分类方法又有好多种。但按照信息加工的控制点来划分,可以分为替代性、生成性和指导性三种。 替代性教学策略是指教师选择特定的教学内容,并将其组织安排好,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将其传授给学生。在此过程中,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教师,而学生没有主动性。 生成性教学策略是指鼓励学生自主的形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组织、理解、强化和迁移。并在教学中构建自己特有的教学意义。 以上两种观点都是希尔斯提出来的。为了发挥前两种教学策略的优势并弥补其不足,加涅又提出了指导性教学策略。

谈教学方法的意义

谈教学方法的意义 ——读《新课程高效率教学》一书有感 走进新课程的这六年,是我们教师在思想与心灵上不断接受洗礼,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的六年。老师们历经多少次“蜕变”的阵痛,经受多少次“炼狱”般的磨难,也饱尝了多少成功的喜悦和感动。 当我们终于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本质是一种文化的生成与重建,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课程改革突破口在课堂,课堂改革聚焦在高效率教学的时候,我们就从狂热与迷茫走向理智与成熟。高效率教学就是我们探索的方向和研究的主题。 教学策略与方法决定着教学效率与质量。哲学家黑格尔有这样一句名言:“方法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至高无上的力量。”因此,在教学中,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 一、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果没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也就不可能实现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进而也就影响整个教学系统功能的实现。当确定了教学目的,并有了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就必须有富有成效的教学法。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师那里效果差异很大的原因,除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态度外,关键就是教学方法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大都受益于他们对教学方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刻意探求。由此可见,一节课中,知识的明确性、具体性、根据性、有效性、可信性有赖于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 二、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生,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具有重要作用。 洛克早就肯定地说过,任何东西都不能象良好的方法那样,给学生指明道路,帮助他前进。目前国外普遍认为,教学方法的客观主义者的观点更客观些,更符

从学校来讲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

从学校来讲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 第一;解决学校实际问题 第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第三;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2、对教师来说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 (1)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有利于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2)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3)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4)是教师创造人生价值的需要 (5)推动教育科学不断发展 3林崇德提出的教师的知识结构内容? 系统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深厚精密的条件性知识、丰厚独特的时间性知识、广博厚实的文化知识。 4、现代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内容有哪些? (1)娴熟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2)有效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能力 (3)问题解决及行动研究的能力 (4)创新思维与实践的能力 (5)批判性反思与自我发展的能力 5褚启宏教师专业性职业的要特征? 长期的专业训练;完善的知识体系;系统的伦理规范;明确的从业标注;严格的资格限制;具有专业上的自主性;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经济地位;具有发展成熟的专业组织 6、《基础教育四大支柱》提出教师素质内容? 教育思想----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教育智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凭借;专业精神---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育人格---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依托 7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主要有哪些? 由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由课程的发布者----学习的合作者和组织者 由教学的实践者----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教育教学的发展必然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指导者、参与者、学习者、组织者) 8什么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的特点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问题和规律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 教育科研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武器,与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为现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言之,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的规律,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 第一教育科研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 第二教育科研是一种创新性活动 第三教育科研要借助一定的理论和方法 第四教育科研是一种探索规律的活动 9什么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特点有哪些? 中小学教育科研就是人们对中小学教育领域的对象、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中小学教育科研就是在中小学教育领域街陋本质、发现规律性、创立理论的创造性认识

任务教学法意义

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也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所推荐和提倡的外语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任务教学法的内涵的探讨 第一篇 任务教学法中什么是任务?任务的本质是什么?任务是否等于普通的课堂练习?任务在课堂 上怎样组织?任务的设计原则是什么?任务教学法的特点是什么?要使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外语 课堂上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应用,作为中学外语教学实践者,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和了解,因而也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什么是“任务” “任务”(task)一词进入应用语言学文献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它不仅仅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引起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的兴趣,同时,它也和大纲设计、教材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尽管“任务”在语言教学文献中是一个流行词,但使用者对这一术语的理解或解释却不尽相同。如Breen 认为,有助于达到语言学习整体目标的所有课堂活动都可看成是任务,包括简单短暂的语法练习以及复杂耗时的集体课堂活动。[1]而Krahnke则将任务限定为为语言学习而进行的具有非教学目的的活动,[2]也就是说,Krahnke将课堂任务看成类似课堂之外(即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实践,具有交际目的而非教学目的的活动才能称之为任务。Breen和Krahnke对任务的定义从教学理论和实践上看都欠妥当。如果任务只是“活动”或“练习”的代名词,其间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这就掩盖了任务这一概念的积极属性,使课堂教学不能反映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和先进理念。而如果我们把任务仅仅局限在具有真实生活中所反映的交际目的的课堂活动,就会削弱任务教学法的包容性,同时降低它的可操作性。Candlin将任务定义为“一组涉及学习者的认知和交际过程,以集体的形式对已知和新信息进行探究,在社会语境中完成某一预期或临时目标的可区别的、相互关联的问题指向型活动”,[3]这一定义反映了任务的本质特点,但似乎又太学术化。笔者认为,外语课堂上任务这一概念可概括为:学习者应用目的语所进行的促进语言学习的,涉及信息理解、加工,或解决问题、决策问题的一组相互关联的、具有目标指向的课堂交际或互动活动。 二、“任务”及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 任务与传统的“练习”(exercise)或通常意义上的“活动”(activity)究竟有什么样的本质差别呢?首先,任务具有目的性。这里的“目的”具有两重性,一是任务本身所包含的非教学目的,二是任务设计者所期望任务参与者达到的教学目的,而练习通常只具有教学目的。其二,任务通常会产生非语言性结果,而练习总是产生语言性结果。比如,根据所听天气预报的信息,决定怎样安排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