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专题复习】说课讲解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专题复习】说课讲解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专题复习】说课讲解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专题复习】说课讲解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知识网络结构:

2.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⑴.从几何角度看:(特别注意)要特别注意当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进线平行时, 当直线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或重合时,直线与抛物线也只有一个交点。

⑵?从代数角度看:设直线 L 的方程与圆锥曲线的方程联立得到 ax 2 bx c 0 。

① .若a =0,当圆锥曲线是双曲线时,直线 L 与双曲线的渐进线平行或重合;

当圆锥曲线是抛物线时,直线 L 与抛物线的对称轴平行或重合。

② .若a 0,设 b 2 4ac 。a . 0时,直线和圆锥曲线相交于不同两点,相交。

b. 0时,直线和圆锥曲线相切于一点,相切。

c. 0时,直线和圆锥曲线没有公共点,相离。

二.常考题型解读:题型一: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2 x 例1.椭圆x 16 2

y 4 1上的点到直线x 2y ,2 0的最大距离是( )

A.3

B.

,11 C. 22 D. . 10

例2.如果椭圆 2 x 2

y 1的弦被点(4,2)平分,则这条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 )

36 9

A. x 2y 0

B. x 2y 4 0

C. 2x 3y 12 0

D. x 2y 8 0

题型二: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例3.已知直线 L :y kx 1与双曲线C : x 2 y 2=4。

⑴若直线L 与双曲线C 无公共点,求k 的范围;⑵若直线 L 与双曲线C 有两个公共点,求 k 的范围;

⑶若直线L 与双曲线C 有一个公共点,求 k 的范围;⑷若直线 L 与双曲线C 的右支有两个公共点,求

k

的范围;⑸若直线 L 与双曲线C 的两支各有一个公共点,求 k 的范围。

1?直线与圆锥曲线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几何角度(主要适用于直直与与圆锥曲线关置关系)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 弦长问题

利用一般弦长公式(容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 易) 繁

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

题型三: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例4.在抛物线y 2 2x 上求一点P ,使P 到焦点F 与P 到点A(3,2)的距离之和最小。

题型四:弦长问题:

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的弦长问题是一个难点,化解这个难点的方法是:设而不求,根据根与系数

的关系,进行整体代入。即当直线 斜率为k 与圆锥曲线交于点A x 1,y 1 , B x 2,y 2时,则

可根据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消元后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到两根之 和,两根之积的代数式,然后再进行整体带入求解。

2 2

例5.过双曲线— 匚 1的右焦点F 2,倾斜角为300的直线交双曲线于 A 、B 两点,求 AB 。 3 6

AB n k 2 x 1 x 2 =Q l k 2 £ x 1 2 X 2

4%x 2 4y 』2 2

y 2

题型五:中点弦问题:求以某定点为中点的圆锥曲线的弦的方程的几种方法:

⑴?点差法:将弦的两个端点坐标代入曲线方程,两式相减,即可确定弦的斜率,然后由点斜式得出弦的 方程; ⑵.设弦的点斜式方程,将弦的方程与曲线方程联立,消元后得到关于

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用根与

系数的关系求出中点坐标,从而确定弦的斜率 k ,然后写出弦的方程; ⑶.设弦的两个端点分别为 x i ,y i , X 2,y 2,则这两点坐标分别满足曲线方程,又 弦的中点,从而得到四个方程,由这四个方程可以解出两个端点,从而求出弦的方程。

2 2

例6.已知双曲线方程2x y =2。⑴求以A 2,1为中点的双曲线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⑵过点1,1能否作直线L ,使L 与双曲线交于Q i ,Q 2两点,且Q i ,Q 2两点的中点为1,1 ?如果存在, 求出直线L 的方程;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题型六:圆锥曲线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

例7.在抛物线y 2 64x 上求一点,使它到直线 L : 4x 3y 46 0的距离最短,并求这个最短距离。 X i X2 %

目2为

2 ' 2

练习 题

1. (09上海)过点A (1,0)作倾斜角为—的直线,与抛物线y 2 2x 交于M 、N 两点,贝y MN =

4

写出所涉及到的公式:

2. (09海南)已知抛物线C 的顶点坐标为原点,焦点在 x 轴上,直线y=x 与抛物线C 交于A , B 两点,

若P 2,2为AB 的中点,则抛物线 C 的方程为 __________

x 2 y

3. (08宁夏海南)过椭圆

1的右焦点作一条斜率为 2的直线与椭圆交于 A 、B 两点,O 为坐标

5 4 原点,则△ OAB 的面积为 ___________

标原点)的面积为4,则抛物线方程为()

2 2 A. y 4x B. y 2 8x C. y 4x D. 2 小

y 8x 6. (09山东) 设双曲线 2 x ~2 a 2 y - 1的一条渐近线与抛物线 b 2 y=x 2+1只有一个公共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 5 为().A. B. 5 C. 4 D. .5 7. (10全国)设R , F 2分别是椭圆 E x 2 + 2 =1 (0< b < 1)的左、右焦点,过 b

F 1的直线L 与E 相交 于A 、B 两点,且 AF 2 , AB , BF 2成等差数列。⑴求 AB ⑵若直线L 的斜率为1,求b 的值。

8. (11江西)已知过抛物线y 2 2px p 0的焦点,斜率为2 2的直线交抛物线于 A 捲小,B 冷小

(捲 X 2 )两点,且 AB 9 ?⑴求该抛物线的方程;(2) O 为坐标原点, C 为抛物线上一点,若 OC OA OB ,求的值.

4. (11全国) 已知直线L 过抛物线C 的焦点,且与

C 的对称轴垂直, L 与C 交于A , B 两点,| AB | 12 , P 为C 的准线上一点,则

A. 18 ABP 的面积为( B . 24 ) C. 36 D. 48

5. (09山东) 设斜率为2的直线I 过抛物线y 2

ax (a 0)的焦点F,且和y 轴交于点A,若厶OAF (O 为坐

【说课稿】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九年级下册29.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下面,我从教学模式,教材,教法,学法,学习过程和反思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1、“先学”,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提出思考题,规定自学内容;确定自学时间,完成自测题目。 2、“后教”,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教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进行通俗有效的解释。 3、“当堂训练”,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量的训练,应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的重点和难点。 4、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自学—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之间的讨论—学生交流经验。 二、教材。 本节课主要学习圆的描述定义和集合定义,以及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学生在以前对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并且会利用圆规画圆,并会用自己的语言加以简单描述,初步具有了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的能力,为本章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是在理解圆的定义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圆的定义,我们知道:圆内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小于半径;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圆外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大于半径。由此可知,每一个圆都把平面上的点分成三部分:圆内的点,圆上的点和圆外的点。对学生来说,这样比较容易理解,并通过代数关系表述几何问题,使学生深化理解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为后面接触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下铺垫。 基于以上分析,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理解圆的描述定义,了解圆的集合定义; 2.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以及如何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3.初步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并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运动,集合的观点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定义,点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以及用数量关系表述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学习难点: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本节课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方法贯穿课堂始终: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动起来,从而主动探究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完成实践操作;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中尽情表达自己

九年级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掌握直线与圆的各位置关系所表现的数量特征。 2、指导学生从观察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中归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分类思想。 3、通过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类比研究直线与圆位置关系中的数量问题, 培养学生联想、类比、推理能力以及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4、指导学生从图形运动中揭示直线与圆的不同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的性质和判定。 难点: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研究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海上日出是非常壮美的景象,那么太阳在升起的过程中它与海平线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呢? 二、新授新课 1、基本概念 我们对刚才的景象进行数学的抽象不难发现,直线和圆在相对运动过程中会有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请大家观察直线与圆处在不同位置关系时有哪些不同点(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发现问题) 发现:直线与圆处在不同位置关系时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不同.(将公共点个数确立为直线和圆位置关系分类的原则,对三种分类进行定义) 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相离 2、数量特征: 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会产生不同的位置关系,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数量来刻画这些位置关系吗?(指导学生体会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的联系,从中感受数与形的相互结合与转化) (1)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取决于哪两个数据? 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取决于点到圆心的距离OP和圆的半径r.将二者进行比较得: 点P在圆O外<=>OP﹥r

点P在圆O上<=>OP= r 点P在圆O内<=>OP< r (2)与上述结论进行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取决于哪几个数据? (3)、猜想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中r和d满足的关系: 直线与圆相离<=> d﹥r 直线(切线)与圆相切<=> d﹦r 直线(割线)与圆相交<=> d﹤r 3.证明: 观察多媒体演示找出证明的突破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转化为点(垂足) 与圆的位置关系来研究数量特征(指导学生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与发展,培养学生 的化归思想,使其形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 (1)直线与圆相离<=>垂足P在圆O外<=> d﹥r (2)直线与圆相切<=>垂足P在圆O上<=> d﹦r (3)直线与圆相交<=>垂足P在圆O内<=> d﹤r 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练习1.已知圆的半径是7.5cm,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当d=10 cm时,直线 与圆有个公共点,当d=5 cm时,直线与圆有个公共 点,当d=7.5cm时直线与圆有个公共点。 练习2、已知⊙A的半径为3.5 ,点A的坐标为(-3,-4),则⊙A与X轴的位 置关系是_____,⊙O与Y轴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练习3.如果⊙O的半径为r ,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5,若⊙O与直线l 至少有一个公共点,则r需满足的条件是。 三、例题讲解 例1.在RT△ABC中,, AC = = ∠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 cm C o= , BC 3 , 90cm 4 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1)r=2cm (2) r=2.4cm (3) r=3cm 分析:(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取决于哪两个数据? 答:d与r,题目已给出半径r,我们需求出直线到圆心的距离d,即点C到AB CD⊥,垂足为D,则CD为圆心到线段AB的距离。 的距离。过点C作AB (2)怎样求CD?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专题二

专题二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第一课时 一.知识体系小结 22 2222222222 222222 cos 1(0)()sin 11(0)1(00)1(00)2(0)2(0213x a x y x a b y b a b y x y a b a b x y y x x a b y a b a b a b y px p y px p 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 椭圆:焦点在轴上时参数方程,其中为参数; 焦点在轴上时. 双曲线:焦点在轴上:,;焦点在轴上:,. 抛物线:开口向右时,,开口向左时,.22)2(0)2(0)x py p x py p ,开口向上时,开口向下时. 2222 2222 2222 222222 222222 221111 1(0)123142x y x y a b a b x y x y a b a b x y x y a b a b mx ny 常用曲线方程设法技巧 共焦点的设法:与椭圆有公共焦点的椭圆方程为;与双曲线有公共焦点的双曲线方程为;与双曲线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中心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的椭圆、双曲线方程可设为;不清楚开口方向的抛.物线设法:焦22(0)(0)x y mx m y x my m 点在轴上,; 焦点在轴上,. 3.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的通法: (1)设方程及点的坐标; (2)联立直线方程与曲线方程得方程组,消元得方程; (3)应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 (4)结合已知、中点坐标公式、斜率公式及弦长公式求解. 1212|||| |.AB AB x x y y (5)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或 222 0002220 222 0002220 2000 1()1()2(0)(). b x x y P x y k a b a y b x x y P x y k a b a y p y px p P x y k y 圆锥曲线中点弦斜率公式 在椭圆中,以,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 在双曲线中,以,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 在抛物线中,以,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以上公式均可由点4.差法可得.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综合应用(附详细答案)【打印讲义】

二轮专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综合应用 【目标】掌握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并会综合应用知识处理相关问题。 【重点】直线与圆锥曲线中的最值、值域、参数范围问题,定点、定值以及探究性问题。 【难点】圆锥曲线与三角、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数列、平面向量等知识的的综合应用. 【知识与方法】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最值问题是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解决此类问题需要较强的代数运算能力和图形认识能力,要能准确地进行数与形的语言转换和运算,推理转换,并在运算过程中注意思维的严密性,以保证结果的完整. 解决圆锥曲线综合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每一种圆锥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图形与几何性质,注意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通过对知识的重新组合,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1.在几何问题中,有些几何量与参数无关,这就构成了定值问题,解决这类问题一种思路是进行一般计算推理求出其结果;另一种是通过考查极端位置,探索出“定值”是多少,然后再进行一般性证明或计算,即将该问题涉及的几何式转化为代数式或三角形式,证明该式是恒定的。如果试题以客观题形式出现,特殊方法往往比较奏效。 2.对满足一定条件曲线上两点连结所得直线过定点或满足一定条件的曲线过定点问题,设该直线(曲线)上两点的坐标,利用坐标在直线(或曲线)上,建立点的坐标满足的方程(组),求出相应的直线(或曲线),然后再利用直线(或曲线)过定点的知识加以解决。 3.解析几何的最值和范围问题,一般先根据条件列出所求目标的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函数关系式的特征选用参数法、配方法、判别式法、不等式法、单调性法、导数法以及三角函数最值法等求出它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或值域. 当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及意义,可考虑利用数形结合法解. 【基础训练】 1、若实数x 、y 满足x 2+y 2-2x+4y=0,则x-2y 的最大值是( ) A 、5 B 、10 C 、9 D 、5+25 2、若关于x 的方程)2(12 -=-x k x 有两个不等实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3 3,3 3(-B 、) 3,3(-C 、??? ? ?-0,33D 、??????????? ??--33, 2121,33 3、已知P 、Q 分别在射线y=x(x>0)和y=-x(x>0)上,且△POQ 的面积为1,(0为原点),则线段PQ 中点M 的轨迹为( ) A 、双曲线x 2 -y 2 =1 B 、双曲线x 2 -y 2 =1的右支 C 、半圆x 2 +y 2 =1(x<0) D 、一段圆弧x 2 +y 2 =1(x> 2 2) 4、一个等边三角形有两个顶点在抛物线y 2=20x 上,第三个顶点在原点,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5、椭圆 19 16 2 2 =+ y x 在第一象限上一动点P ,若A(4,0),B(0,3),O(0,0),则APBO S 四边形 的最大 值为 题型一、最值及值域问题 例1.【广东省梅州市2013届高三总复习质检】已知F 1,F 2分别是椭圆C :222 2 1(0)y x a b a b + =>>的 上、下焦点,其中F 1也是抛物线C 1:2 4x y =的焦点, 点M 是C 1与C 2在第二象限的交点,且15||3 MF =。 (1)求椭圆C 1的方程; (2)已知A (b ,0),B (0,a ),直线y =kx (k >0)与AB 相交于点D ,与椭圆C 1相交于点E ,F 两点,求四边形AEBF 面积的最大值。 【跟踪训练1】 【广东省肇庆市2013届高三一模】已知椭圆2212 2 : 1(0)x y C a b a b + =>> 的离心率为3 e = ,直线 :2l y x =+与以原点为圆心、以椭圆1C 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O 相切. (1)求椭圆C 1的方程; (2)设椭圆1C 的左焦点为1F ,右焦点为2F ,直线1l 过点1F ,且垂直于椭圆的长轴,动直线2l 垂直于1l ,垂足为点P ,线段2P F 的垂直平分线交2l 于点M ,求点M 的轨迹2C 的方程; (3)设2C 与x 轴交于点Q ,不同的两点R 、S 在2C 上,且满足0=?RS QR ,求||Q S 的取值范围.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课题:《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人教实验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邵武市的张邵东,我今天说课内容是《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背景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课堂结构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进行陈述: 一、背景分析: 1.1学习任务分析: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是人教实验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面上两圆的不同位置关系. 从知识的掌握来看,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运用,从对后继内容的学习来看,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的掌握有关圆的计算及证明,并且是今后解决有关证明知识的重要依据,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两圆的不同位置关系。 1.2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归纳概括、演绎推理、应用知识等能力还都有待于提高。因此我确定本节课: 教法: 问题式探究法和数学实验相结合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 由此还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而要实现难点的突破,关键在于教学活动中创设具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教学目标设计: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根据以上背景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 3.能够利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解题。 数学思考:在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活动中,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运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解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学生经过操作、试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从探索两圆位置关系的过程中,体会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感受数学中的美感。 三、课堂结构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贯彻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四、教学媒体设计: 让学生动手制作圆并且自主探索有什么不用的位置关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学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案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肖海霞 学习目标:1、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由点到圆心的距离决定; 2、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3、会画三角形的外接圆,熟识相关概念 学习过程 一、点与圆的位置三种位置关系 生活现象:阅读课本P53页,这一现象体现了平面内...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如图1所示,设⊙O 的半径为r , A 点在圆内,OA r B 点在圆上,OB r C 点在圆外,OC r 反之,在同一平面上.....,已知的半径为r ⊙O ,和A ,B ,C 三点: 若OA >r ,则A 点在圆 ; 若OB <r ,则B 点在圆 ; 若OC=r ,则C 点在圆 。 二、多少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 问题:在圆上的点有 多个,那么究竟多少个点就可以确定一个圆呢? 试一试 画图准备: 1、圆的 确定圆的大小,圆 确定圆的位置; 也就是说,若如果圆的 和 确定了, 那么,这个圆就确定了。 2、如图2,点O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上的任意一点,则有OA OB 图2 画图: 1、画过一个点的圆。 右图,已知一个点A ,画过A 点的圆. 小结:经过一定点的圆可以画 个。 图 1 o B A A

2、画过两个点的圆。 右图,已知两个点A 、B ,画经过A 、B 两点的圆. 提示:画这个圆的关键是找到圆心, 画出来的圆要同时经过A 、B 两点, 那么圆心到这两点距离 ,可见, 圆心在线段AB 的 上。 小结:经过两定点的圆可以画 个,但这些圆的圆心在线段的 上 3、画过三个点(不在同一直线)的圆。 提示:如果A 、B 、C 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那么经过A 、B 两点所画的圆的圆心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而经过B 、C 两点所画的圆的圆心在 线段BC 的垂直平分线上,此时,这 两条垂直平分线一定相交,设交点为O , 则OA =OB =OC ,于是以O 为圆心, OA 为半径画圆,便可画出经过A 、B 、C 三点的圆. 小结: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 个圆. 三、概括 我们已经知道,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画一个圆,并且只能画一个.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如图:如果⊙O 经过△ABC 的三个顶点, 则⊙O 叫做△ABC 的 ,圆心O 叫 做△ABC 的 ,反过来,△ABC 叫做 ⊙O 的 。 △ABC 的外心就是AC 、BC 、AB 边的 交点。 四、分组练习 A B C B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第32练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题型分析·高考展望] 本部分重点考查直线和圆锥曲线的综合性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除了在解答题中必然有直线与圆锥曲线的联立外,在填空题中出现的圆锥曲线问题也经常与直线结合起来.本部分的主要特点是运算量大、思维难度较高,但有时灵活地借助几何性质来分析问题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预测在今后高考中,主要围绕着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进行命题,有时会与向量的共线、模和数量积等联系起来;对于方程的求解,不要忽视轨迹的求解形式,后面的设问将是对最值、定值、定点、参数围的考查,探索类和存在性问题考查的概率也很高. 常考题型精析 题型一 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判断及应用 例1 (1)(2015·改编)已知椭圆E :x 2a 2+y 2 b 2=1(a >b >0)的右焦点为F ,短轴的一个端点为M ,直线l :3x -4y =0交椭圆E 于A ,B 两点.若AF +BF =4,点M 到直线l 的距离不小于45 ,则椭圆E 的离心率的取值围是________________. (2)设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M 的方程为x 24+y 2b 2=1 (b >0),其离心率为22 . ①求椭圆M 的方程; ②若直线l 过点P (0,4),则直线l 何时与椭圆M 相交? 点评 对于求过定点的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一是利用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来确定,但一定要注意,利用判别式的前提是二次项系数不为零;二是利用图形来处理和理解;三是直线过定点位置不同,导致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也不同.

变式训练1 已知椭圆C :x 2a 2+y 2 b 2=1(a >b >0)的焦距为4,且过点P (2,3). (1)求椭圆C 的方程; (2)设Q (x 0,y 0)(x 0y 0≠0)为椭圆C 上一点,过点Q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E .取点A (0,22),连结AE ,过点A 作AE 的垂线交x 轴于点D .点G 是点D 关于y 轴的对称点,作直线QG ,问这样作出的直线QG 是否与椭圆C 一定有唯一的公共点?并说明理由. 题型二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弦的问题 例2 设椭圆C :x 2a 2+y 2 b 2=1 (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且焦距为6,点P 是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PF 1F 2的周长为16. (1)求椭圆C 的方程; (2)求过点(3,0)且斜率为45 的直线l 被椭圆C 所截得的线段中点的坐标. 点评 直线与圆锥曲线弦的问题包括求弦的方程,弦长,弦的位置确定,弦中点坐标轨迹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总体思路是设相关量,找等量关系,利用几何性质列方程(组),不等式(组)或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使问题解决.

专题直线与圆、圆锥曲线知识点

专题 直线与圆、圆锥曲线 一、直线与方程 1、倾斜角与斜率:1 21 2tan x x y y k --= =α 2、直线方程:⑴点斜式:()00x x k y y -=- ⑵斜截式:b kx y += ⑶两点式: 121121y y y y x x x x --=-- ⑷截距式:1x y a b += ⑸一般式:0=++C By Ax 3、对于直线: 222111:,:b x k y l b x k y l +=+=有:⑴???≠=?21 2 121//b b k k l l ; ⑵1l 和2l 相交12k k ?≠;⑶1l 和2l 重合???==?2 12 1b b k k ;⑷12121-=?⊥k k l l . 4、对于直线: 0:, 0:22221111=++=++C y B x A l C y B x A l 有:⑴???≠=?122 11 22121//C B C B B A B A l l ;⑵1l 和2l 相交1221B A B A ≠?; ⑶1l 和2l 重合?? ?==?1 2211 221C B C B B A B A ;⑷0212121=+?⊥B B A A l l . 5、两点间距离公式: ()()21221221y y x x P P -+-= 6、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2 2 00B A C By Ax d +++= 7、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1l :01=++C By Ax 与2l :02=++C By Ax 平行,则2 2 21B A C C d +-= 二、圆与方程 1、圆的方程:⑴标准方程:()()2 2 2 r b y a x =-+-其中圆心为(,)a b ,半径为r . ⑵一般方程:02 2=++++F Ey Dx y x . 其中圆心为(,)22 D E - - ,半径为r =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0=++C By Ax 与圆2 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各位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六节《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面上两圆的位置关系。是学生对圆的知识应用的基础,也为今后到高中继续研究平面与球的位置关系,球与球的位置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我把两圆相对运动产生“交点个数”的形成过程及两圆的半径与圆心距的数量关系作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互相交流探索出圆和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及其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 数量关系的过程. 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圆与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 2、了解两圆的位置关系与两圆圆心距d,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模拟“日食”活动,经历观察、抽象类比、交流、想象、应用等过程,学会提炼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分类的数学思想。 1、教学重点: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的概念及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的性质; 2、教学难点:相交两圆的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本节探索,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经历探究过程,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形象思维。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引导发现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个问题,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合作探究法。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逐步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感受成功的体验。 (3)练习巩固法。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说学法 为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将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4.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二课时)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2).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以及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2.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3.通过探索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1.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并能掌握这个结论. 2.掌握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并能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经过一点、两点可以作无数个圆,那么,经过三点可以作多少个圆?本节课我们将进行有关探索. 二、新课教学 1.思考: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A,B,C能不能作圆?如果能,如何确定所作圆的圆心?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作图. 对于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的问题,因为所求的圆要经过A,B,C三点,所以圆心到这三点的距离要相等.因此,这个点既要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又要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 (1)连结AB、BC. (2)分别作线段AB、BC的垂直平分线l1和l2,设交点为O,则OA=OB=OC.(3)以O为圆心,OA(或OB,OC)为半径作圆,⊙O就是所要求作的圆.

因为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只能是点O,半径等于OA,所以这样的圆只有一个,即: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有关定义. 由右上图可以看出,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 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 形的外心. 3.思考: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能作出一个圆吗? 如右图,假设经过同一条直线l上的A,B,C三点可以作一个圆.设这个圆 的圆心为P,那么点P既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l1上,又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l2上,即点P为l1与l2的交点,而l1⊥l,l2⊥l,这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矛盾.所以,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作圆. 上面证明“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能作圆”的方法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证明不同,它不是直接从命题的已知得出结论,而是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作一个圆),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方法叫做反证法. 反证法的步骤为第一步假设结论不成立;第二步是由结论不成立推出和已知条件或定理相矛盾.第三步是肯定假设错误,故结论成立. 三、巩固练习 1.已知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作出它们的外接圆,它们外心的位置有怎样的特点? 解:如下图.O为外接圆的圆心,即外心.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斜边上,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外部.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第32练 直线与圆锥曲线得综合问题 [题型分析·高考展望] 本部分重点考查直线与圆锥曲线得综合性问题,从近几年得高考试题来瞧,除了在解答题中必然有直线与圆锥曲线得联立外,在填空题中出现得圆锥曲线问题也经常与直线结合起来.本部分得主要特点就是运算量大、思维难度较高,但有时灵活地借助几何性质来分析问题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得效果。预测在今后高考中,主要围绕着直线与椭圆得位置关系进行命题,有时会与向量得共线、模与数量积等联系起来;对于方程得求解,不要忽视轨迹得求解形式,后面得设问将就是对最值、定值、定点、参数范围得考查,探索类与存在性问题考查得概率也很高. 常考题型精析 题型一 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得判断及应用 例1 (1)(2015·福建改编)已知椭圆E :x 2a 2+y 2 b 2=1(a >b >0)得右焦点为F ,短轴得一个端点为M ,直线l :3x—4y =0交椭圆E于A ,B两点。若AF +BF =4,点M 到直线l 得距离不小于\f(4,5),则椭圆E 得离心率得取值范围就是________________。 (2)设焦点在x 轴上得椭圆M 得方程为错误!+错误!=1 (b >0),其离心率为错误!. ①求椭圆M得方程; ②若直线l 过点P(0,4),则直线l 何时与椭圆M 相交? 点评 对于求过定点得直线与圆锥曲线得位置关系问题,一就是利用方程得根得判别式来确定,但一定要注意,利用判别式得前提就是二次项系数不为零;二就是利用图形来处理与理解;三就是直线过定点位置不同,导致直线与圆锥曲线得位置关系也不同. 变式训练1 已知椭圆C :x2a2+y 2 b 2=1(a>b >0)得焦距为4,且过点P (2,\r(3))。 (1)求椭圆C得方程; (2)设Q (x 0,y0)(x 0y 0≠0)为椭圆C 上一点,过点Q 作x 轴得垂线,垂足为E 、取点A (0,2\r(2)),连结AE ,过点A 作AE 得垂线交x 轴于点D 。点G 就是点D 关于y轴得对称点,作直线Q G,问这样作出得直线QG就是否与椭圆C一定有唯一得公共点?并说明理由、 题型二 直线与圆锥曲线得弦得问题 例2 设椭圆C :x 2 a 2+错误!=1 (a>b>0)得左,右焦点分别为F1,F 2,且焦距为6,点P就是椭圆短

2021新高考数学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25直线与圆及圆锥曲线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25 直线与圆及圆锥曲线 1.(2020全国Ⅱ,理19)已知椭圆C 1: x 2a + y 2b =1(a>b>0)的右焦点F 与抛物线C 2的焦点重合,C 1的中心 与C 2的顶点重合.过F 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交C 1于A ,B 两点,交C 2于C ,D 两点,且|CD|=4 3|AB|. (1)求C 1的离心率; (2)设M 是C 1与C 2的公共点.若|MF|=5,求C 1与C 2的标准方程. 2. 已知圆O :x 2+y 2=4,点A (√3,0),以线段AB 为直径的圆内切于圆O ,记点B 的轨迹为Γ. (1)求曲线Γ的方程; (2)直线AB 交圆O 于C ,D 两点,当B 为CD 的中点时,求直线AB 的方程. 3.(2019全国Ⅰ,理19)已知抛物线C :y 2=3x 的焦点为F ,斜率为3 2的直线l 与C 的交点为A ,B ,与x 轴的交点为P. (1)若|AF|+|BF|=4,求l 的方程; (2)若AP ????? =3PB ????? ,求|AB|.

4.(2020山东威海一模,20)已知椭圆x2 a2+y2 b2 =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1,3 2 )是椭圆上 一点,|F1F2|是|PF1|和|PF2|的等差中项.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若A为椭圆的右顶点,直线AP与y轴交于点H,过点H的另一条直线与椭圆交于M,N两点,且S△HMA =6S△PHN,求直线MN的方程. 5.(2020重庆名校联盟高三二诊,19)已知椭圆C:x2 a2+y2 b2 =1(a>b>0),F1,F2为椭圆的左、右焦点,P(1,√2 2 ) 为椭圆上一点,且|PF1|=3√2 2 .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设直线l:x=-2,过点F2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直线l、直线AB于M,N两点,当∠MAN最小时,求直线AB的方程.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说《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下面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六方面阐述我对本课的设计思路。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是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本课将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体验并感悟新知。 二、教材分析 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是24.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这一大节的开篇,为下一步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引领作用。 三、学情分析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基础知识,这为学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虽然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思维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应该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与探究中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够用数量关系来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反过来已知位置关系,

能够判断数量关系。 2、能力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3、情感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热情。 教学重点: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相对应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关系的具体应用。 五、教学策略 教学中我将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把重点放在学生如何“学”上。对于教学重、难点,将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将从“创设情景---探求新知---拓展应用---反思提升”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环节一、创设情境 本环节首先播放广州亚运会射击队的精彩表现。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射击运动员的成绩是如何计算的吗?从数学角度这属于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知识,从而引出课题,同时也渗透了爱国主义思想。 环节二、探求新知 本环节我组织多个学生活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和小组汇报的方式将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以及相对应的数量关系总结出来。

初中数学《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_答题技巧

初中数学《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案_答题技巧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以及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2.通过探索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2.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1.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并能掌握这个结论. 2.掌握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 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教学难点 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并能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 教学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索交流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记作3.4A) 第二张:(记作3.4B) 第三张:(记作3.4C)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知道经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作一条直线.那么,经过一点能作几个圆?经过两点、三点……呢?本节课我们将进行有关探索. Ⅰ.新课讲解 1.回忆及思考 投影片(3.4A)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作法. 2.作圆的关键是什么? [生]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作法:如下图,分别以A、B为圆心,以大于AB长为半径画弧,在AB的两侧找出两交点C、D,作直线CD,则直线CD就是线段A B的垂直平分线,直线CD上的任一点到A与B的距离相等. [师]我们知道圆的定义是: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即为圆心,定长即为半径.根据定义大家觉得作圆的关键是什么? [生]由定义可知,作圆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圆心和半径的问题.因此作圆的关键是确定圆心和半径的大小.确定了圆心和半径,圆就随之确定. 2.做一做(投影片3.4B) (1)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高中数学复习指导: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之设而不求与设而求.doc

“设而不求”与“设而求” 一般地,我们解答直线与圆锥曲线问题,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研 究范围,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研究有关参数的关系,还美其名曰“设而不求”,事实上,“设而 求”也可能比“设而不求”更加简单,避开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与根与系数的关系研究有关 参数的关系,也许另有一种更好的解法等待着你去探究,不信请看下面的例题: 丫2 例1、己知椭圆方程为y+/=l,过定点P(0,2)的直线交椭圆于不同的两点A 、B (在 A 、P 之间),且满足西=2顾,求的取值范围. 解析1:设AB 的方程为)=尬+ 2, A3」),Ba ,%),贝9 PA = (x },y }-2), PB = (x 2,y 2 -2),由 PB = ZPA ,得 X 2 1 3 由 Q + * '得(1 + 2比2)严+池+6二0.又△二64疋一24(1 + 2/)= 0>0,得k 2>~. y = kx + 2, Sk 6 由根与系数关系,坷+禺=一 ,= - 1+2F - 1 + 2亡 把七=2西代入坷+召=_] + 2加 有西(1+2) = _] +朮,(1) 6 0 6 把x 2=^代入“2=仃乔有彷=匚乔,(2) 由(1)、(2)可以消去西得到含有入比的关系式,这个过程比较复杂,这个关系式是 32k 2 (1+A)2 3 1 3(1+2/) 2 八 3 _― =—■—, 或者变为__+?7 =—石刁—= — , 由* >二,可以求得 召=2坷, y 2-2 = A(y l -2).

3(1+2Q A 32k「 16 32k~(1 + 久)「2

初于是建立了关于2的不等式 '2 v£,又0vQvl,解得£v2vl. 32K I O O (1+A ) O 3 当初没有斜率时,宀亍所以扫<「 解析2:构造2 + ]=玉+玉=(召+兀T ,如此可以直接把年+召=一£「 / x } x 2 x }x 2 l + 2k 6 1 ao&2 3 也=砲代入得到'+君茹莎r"込百-2,由解法1知:宀亍可以 求得2<丐<罟,又061,解得打<1?当仙殳有斜率时,4,所以押<1. 解析3:设人(西,刃),8也,%),则 力4 =(兀[,刃一2), PB = (X 2,>2-2),由 PB = APA ,得v 4+^=i, 2 O 1 又人(召,刃),3(%,%)在二+b=l 上,所以]2 2 - + ^=1. 〔2 - 事实上仅用以上这四个等式就可以求出2与西,必,兀2,%中任意一个的关系. j 吕+*=1,⑴ F 字+(勿 _2Q +2)2=[.(2) (l)x A 2 _(2)得:(Ay.)2 -(心 -22 + 2)2 = / 一 1, (22-2)(22^ -2A + 2) = -1,注意到0<2<1,所以4仇开 一2 + 1) = 2 + 1,解得 气J) _ 3 斥彳一3 1 ”=—,注意到—1S)[S1,所以—is — <1,解得一5/153,又0V/lvl, 1 4A 1 4 2 3 所以-<2<1. 3 解法评价:解法1与解法2都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与根与系数的关系,是解析 几何常用的方法,但是用这种方法必须对直线方程进行讨论,还应注意,有些时候仅仅使用其中 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而没有用根的判别式,但是由于根与系数的关系是从整体上建立有关系数的关 系的,所以无法保证实数根的存在性,因此一定要检验判别式大于零.解法3 32k 1 冷=岔, y 2-2 = /l(y l -2).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专题-理科

圆锥曲线专题 【考纲要求】 一、直线 1.掌握直线的点方向式方程、点法向式方程、点斜式方程,认识坐标法在建立形与数的关 系中的作用; 2.会求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理解方程中字母系数表示斜率和截距的几何意义:懂得一元二 次方程的图像是直线; 3.会用直线方程判定两条直线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方向向量、法向量); 4.会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和夹角,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二、圆锥曲线 1.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意义,并能由此利用代数方法判定点是否在曲线上,以 及求曲线交点; 2.掌握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并理解上述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标准方程的 推导过程; 3.理解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有关概念及简单的几何特性,掌握求这些曲线方程的基本 方法,并能根据曲线方程的关系解决简单的直线与上述曲线有两个交点情况下的有关问题; 4.能利用直线和圆、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判定,确定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能利用解 析法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 【知识导图】【精解名题】 一、弦长问题 例1 如图,已知椭圆 2 21 2 x y +=及点B(0, -2),过点B引椭圆的割线(与椭圆相交的直线)BD 与椭圆交于C、D两点 (1)确定直线BD斜率的取值范围 (2)若割线BD过椭圆的左焦点 12 , F F是椭圆的右焦点,求 2 CDF ?的面积 y x B C D F1F2 O

二、轨迹问题 例2 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ABCO,O 是坐标原点,点A 在线段MN 上移动,x=4,y=t (33)t -≤≤上移动,点C 在双曲线 22 1169 x y -=上移动,求点B 的轨迹方程 三、对称问题 例3 已知直线l :22 2,: 1169 x y y kx C =++=,问椭圆上是否存在相异两点A 、B,关于直线l 对称,请说明理由 四、最值问题 例4 已知抛物线2 :2()C x y m =--,点A 、B 及P(2, 4)均在抛物线上,且直线PA 与PB 的倾斜角互补 (1)求证:直线AB 的斜率为定值 (2)当直线AB 在y 轴上的截距为正值时,求ABP ?面积的最大值 五、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 5 已知(,0),(1,),a x b y → → == ()a → +⊥()a → - (1)求点P (x, y )的轨迹C 的方程 (2)直线:(0,0)l y kx m k m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且在以点D (0,-1)为圆心 的同一圆上,求m 的取值范围 六、探索性问题 例6 设x, y ∈R,,i j →→ 为直角坐标平面内x, y 轴正方向上的单位向量,若向量 (2)a x i y j → →→=++,且(2)b x i y j →→→=+-且8a b →→ += (1)求点M (x, y )的轨迹方程 (2)过点(0,3)作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设OP OA OB → → → =+,是否存在这样的直线l,使得四边形OAPB 是矩形?若存在,求出直线l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