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发展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发展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发展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发展

分子生物学的应用及发展

摘要:本文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基本原理,研究领域等作了简单介绍,阐述了分子生物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药学专业着重讨论了其在药学及中药开发发面的应用,并进一步对分子生物学未来的研究技术、方向和前景做了展望。

一前言

生物以能够复制自己而区别于非生物。生命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进行“自我更新”。进行“自我更新”体现了一种最高级和最复杂的运动状态。这种运动就是生物机体从环境中摄取物质和能量,以更新本身的物质组成,而山现生长、繁殖,在这样的过程中保证了将自身的特征传给历代;同时也不断地向环境输送一些物质和释放能量。在生物机体的组成物质中,防水分外,有各种无机盐类和各种有机化合物。其中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在进行自我更新运动中,以其功能的重要性占第一位。为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问题,产生了分子生物学这一学科[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2]。

分子生物学的最终目标是远大的,从产生基本细胞行为类型的各种分子的角度,来理解这五类行为类型:生长、分裂、分化、运动和相互作用。即分子生物学力图完整地描述细胞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联系,从而理解细胞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

[3]。

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广泛渗透和应用,促使人们对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的认识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在农业、畜牧、林业、微生物学等领域发展十分迅速,如转基因动植物等。在医学领域,为医学诊断、治疗及新的疫苗、新药物研制等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医学科学中原有的学科发生分化组合,医学分子生物学等新的学科分支不断产生,使医学科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不认识到这一点就很难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人类利用和改造生物创造了极为广阔的前景。

二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4-7]:

2.1准备和酝酿阶段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初,是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准备和酝酿阶段。在这一阶段产生了两点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的重大突破:一是确定了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基础物质,二是确定了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这也为以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2.2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是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以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开创了分子遗传学基本理论建立和发展的黄金时代。DNA双螺旋发现的最深刻意义在于:确立了核酸作为信息分子的结构基础;提出了硷基配对是核酸复制、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方

式;从而最后确定了核酸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为认识核酸与蛋白质的关系及其在生命中的作用打下了最重要的基础。在此期间的主要进展包括: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建立

和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进一步认识。

2.3初步认识生命本质并开始改造生命的深入发展阶段

70年代后,以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作为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并能动改造生命的新时期开始。其间的重大成就包括:

(1) 重组DNA技术的建立和发展。

(2) 基因组研究的发展。

(3) 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抗体的建立和发展。

(4) 基因表达调控机理。

(5) 细胞信号转导机理研究成为新的前沿领域。

以上简要介绍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它是生命科学范围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前沿领域,推动着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至今分子生物学仍在迅速发展中,新成果、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分子生物学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分子生物学已建立的基本规律给人们认识生命的本质指出了光明的前景,但分子生物学的历史还短,积累的资料还不够,要想进一步发展分子生物学并使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都还要经历漫长的研究道路。可以说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前景光辉灿烂,道路还会艰难曲折。

三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及研究领域

3.1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8]:

(1) 构成生物体的有机大分子的单体在不同生物体内都是相同的;

(2) 生物体内一切有机大分子的建成都遵循共同的规律;

(3) 某一特定生物体所拥有的核酸及蛋白质决定了生物的属性。

3.2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领域

分子生物学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研究内容[8]:

(1) 核酸的分子生物学。

核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核酸的结构及其功能。由于核酸的主要作用是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因此分子遗传学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由于5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该领域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技术,是目前分子生物学内容最丰富的一个领域。研究内容包括核酸/基因组的结构、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核酸存储的信息修复与突变,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等。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

(2) 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

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执行各种生命功能的主要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尽管人类对蛋白质的研究比对核酸研究的历史要长得多,但由于其研究难度较大,与核酸分子生物学相比发展较慢。近年来虽然在认识蛋白质的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对其基本规律的认识尚缺乏突破性的进展。

(3) 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

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细胞内、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构成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及其它各种功能的完成均依赖于外界环境所

赋予的各种指示信号。在这些外源信号的刺激下,细胞可以将这些信号转变为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例如蛋白质构象的转变、蛋白质分子的磷酸化以及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的变化等,从而使其增殖、分化及分泌状态等发生改变以适应内外环境的需要。信号转导研究的目标是阐明这些变化的分子机理,明确每一种信号转导与传递的途径及参与该途径的所有分子的作用和调节方式以及认识各种途径间的网络控制系统。信号转导机理的研究在理论和技术方面与上述核酸及蛋白质分子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当前分子生物学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

(4)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肽类生长因子、细胞周期及其调控的分子机理等。

从基因调控的角度研究细胞癌变也已经取得不少进展。分子生物学将为人类最终征服癌症做出重要的贡献。

(5) 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分子杂交技术、链反应技术、生物工程等。

互补的核苷酸序列通过Walson-Crick碱基配对形成稳定的杂合双链分子DNA分子的过程称为杂交。杂交过程是高度特异性的,可以根据所使用的探针已知序列进行特异性的靶序列检测。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简称PCR技术,是一种利用DNA变性和复性原理在体外进行特定的DNA片断高效扩增的技术,可检出微量靶序列(甚至少到1个拷贝)。生物工程的包括五大工程,即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

四分子生物学的实际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完成,分子生物学技术也不断完善,随着基因组研究向各学科的不断渗透,这些学科的进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分子生物学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4.1分子生物学在农业方面的应用

运用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生物品种的改良速度更快、目标更准确,甚至创造新物种,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方面向人类所需要的目标转变[9]。

4.2分子生物学在工业方面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工业方面的应用主要有:

(1) 酶制剂:工业用酶的生产、酶的定向改造。

(2) 食品工业上:氨基酸,助鲜剂,甜味剂,食品添加剂淀粉酶,纤维素酶等的生产。

(3) 环境保护:其中生物传感器可用于环境的监测,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可以对环境进行生物修复。

(4)化学与能源工业上:基因工程修饰过的淀粉及重组DNA技术生产酒精等石油替代品.

4.3分子生物学在医学方面的应用[10-12]

(1) 分子生物学在某些发病机制方面的应用。如遗传性高脂血症诱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某些病毒致病作用(乙肝与肝癌)的研究等

(2) 基因诊断。所谓基因诊断是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来制备特异性的D NA探针,来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与遗传相关的疾病诊断特别准确。在不久将来,DNA检测将成为医学的常用工具。用基因探针来查找病毒:现在有许多传染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用常规的方法检查病毒需要较长时间,用基因探针只要几小时就可以检查出病毒。例如肝炎病毒就可以用PCR技术或酶切电泳技术查找。

(3) 基因治疗。所谓基因治疗就是用正确基因替换缺损基因。具体地说,就是取病人有缺陷的细胞在体外导入正确的基因,以替换缺损的基因,然后

输入患者体内或者用带有正常基因的载体植入到有需要的组织中,使之表达出正确的蛋白质,从而得到治疗。将来,基因疗法可以变得更简便、成本更低。

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向人们展示十分令人振奋的医学前景,未来医学将发生革命性变化,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4.4分子生物学在药学方面的应用

过去和现在,发现新药物作用靶位和受体是非常昂贵和漫长的,科学家只是依赖试错法来实现其药物研究和开发的目标。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完成后将削弱试错法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的突出地位,进而科学家可以直接根据基因组研究成果(确定靶位和受体)设计药物。这将大大缩短药物研制时间和大大降低药物研制费用,从而从整体上动摇人类制药工业的现状,使药物的开发研究过度到基因制药阶段。

利用重组DNA产生的工程菌来大量高效地合成人体活性多肽(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基因工程疫苗(细菌疫苗、病毒疫苗、寄生虫疫苗)以及正在研制的癌症疫苗。常见的利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药物见表4-1:

表4-1 常见的重组药物及功能

重组药物功能

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红细胞生成

生长因子(bFGF, EGF) 刺激细胞生长与分化

生长素治疗侏儒症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干扰素(a 1b, a2a, a 2b, g) 抗病毒感染及某些肿瘤

白细胞介素激活、刺激各类白细胞

超氧化物歧化酶抗组织损伤

另外,药物基因组学是主要以阐明药物代谢、药物转运和药物靶分子的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作用包括疗效和毒副作用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研究的分子基础是基因多态性,因此可指导药物设计、开发新药及合理用药。药物蛋白质组学是基因、蛋白质、疾病三者相连的桥梁科学,其研究内容比药物基因组学更复杂。

4.5分子生物学在中药开发研究中的应用

中药现代化研究,应该大力借鉴和引入分子生物学的新观念和新技术,发展和完善自身理论体系,使传统中药的研究能够与现代科技研究接轨,开创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新局面。分子生物学用于中药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中药药理。采用分子生物学系统地阐明中药的作用机制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也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蛋白质组技术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中药控制细胞的路径、对信号转导途径的干预及效应的蛋白质图谱等,生物芯片、酵母双杂交系统、噬菌体展示技术等可用于研究中药如何调控机体内的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及其相互作用[13,14]。

(2) 引入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中药新药研制的创新,其中蛋白质组技术在中药新药的创新和二次开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3]。

(3)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于中药鉴定。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日趋成熟,通过基因工程分析手段,从遗传物质的DNA分子水平检测生物遗传多样性并进行分类与鉴定成为一个新的便捷、准确的鉴定方法[13,15]。

(4) 中药毒副作用的分析。通过检测化合物作用于细胞后基因的改变来研究其毒性,可达到省时、省力,且可减轻对实验动物的依赖[13]。

(5) 濒危中药材的细胞培养、相关替代及道地中药材功能基因组研究。在后基因组时代,通过功能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研究,在了解遗传信息表达和调

控规律基础上,用控制遗传信息的方式来促进中药材有效成分的细胞培养合成[13]。

(6) 分子生物学与中药基因组计划的研究。“中药基因组计划”是将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生物技术与其他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来研究、开发中药。其根本点就在于从基因组学的高度,从分子水平上来发现研究中药的基因,寻找有效成分基因,将功能基因克隆表达并进行“工厂化生产

”或转入植物进行“田间种植”;寻找、发现和克隆表达那些用于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有机物的酶基因;利用代谢酶工程在实验室合成这部分中药有效成分。在这种研究中,将会运用到细胞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酶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等,尤其是基因工程与基因芯片技术[13]。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领域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建立和完善了多种系统方法学。分子生物学、中药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等应运而生,使中药正在走向世界。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大力借助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药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的分子检测、中药材品种的系统整理与质量标准化及药用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由此可见,生物技术必将在世界人口问题、疾病问题、人的寿命问题、营养保健问题、农业持续发展问题、资源再利用问题、大气污染问题、世界公害问题、洁净新能源问题等各方面问题的解决中起重要作用。

五分子生物学展望

分子生物学的成就说明:生命活动的根本规律在形形色色的生物体中都是统一的。例如,不论在何种生物体中,都由同样的氨基酸和核苷酸分别组成其蛋白质和核酸。遗传物质,除某些病毒外,都是DNA,并且在所有的细胞中都以同样的生化机制进行复制。分子遗传学的中心法则和遗传密码,除个别例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是通用的。

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深入探索生命与自然的奥秘,全面改造和改良我们的生存环境与生存质量。随着社会与科学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将在各学科之间广泛渗透、相互促进,不断深入和发展。例如,它将全面渗透并推动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的发展,促进分类和进化研究的进行[16]。

在应用方面,生物膜能量转换原理的阐明,将有助于解决全球性的能源问题。了解酶的催化原理就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酶的人工模拟,设计出化学工业上广泛使用的新催化剂,从而给化学工业带来一场革命。各种分子诊疗方法的应用及重组药物的开发将使人类克服更多的疾病,从基因调控的角度研究细胞癌变也已经取得不少进展,分子生物学将为人类最终征服癌症做出重要的贡献。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将解决人类的温饱和营养问题……

未来的社会中,分子生物学理论将被进一步完善,人类最终将会完全解开“生命物质”这一谜团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作为药学的一名研究工作者,我们平时也应注意分子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将其有效的运用到我们研究的领域,实现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唐愫. 分子生物学基础[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8.

[2] 杨岐生. 分子生物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6.

[3] 乔治M.马拉森斯基. 分子生物学精要[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6.

[4] 龙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J].生物学通报,2005,40,5:58-60.

[5] 方福德.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和展望[J].医学与哲学,1999,20,1:17-20.

[6] 刘倩,禹金涛,马学盛.从元整体观看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

报,2004,23,4:1-2.

[7] 史济平. 分子生物学基础[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

[8] 陈启民. 分子生物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12.

[9] 霍飞,江国虹,常改. 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安全性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2007,

19,9:1132-1134.

[10] 张学艳,王军.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08,

5,7:20-22.

[11] 方肇勤.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9.

[12] 来茂德.医学分子生物学进展[J].医学与哲学,1998,20,10:577-579.

[13] 连学昭,武瑞,郭世宁.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中药的开发研究.中国兽医杂志,2005,

41,12:29-31.

[14] 赵广荣,向志军,元英进.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生物技术[J].中草药,2004,35,

5:481-484.

[15] 袁嘉丽,李庆生.基因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J].中医药研

究,2002,18,1:57-58.

[16] 李晶心,李晶玉,白辉.分子生物学技术新进展[J].中国医学工程,2005,13,

4:382-384.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发展

分子生物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准备和铺垫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初,是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准备和酝酿阶段。在这一阶段产生了两点对生命本质的认识上的重大突破: (1)确定了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基础物质 1 盖-吕萨克发现酵母可将糖转化为酒精。 2 帕耶恩和珀索兹发现了第一个酶(淀粉糖化酶)。 3 伯齐利厄斯1835年提出了催化作用概念。 4费德里克?威廉?库恩1878年指出在发酵现象中不是酵母本身,而是酵母中的某种物质催化了酵解反应,并给这种物质取名为酶。 5爱德华?毕希纳发现一种离体酵母提取物可以使酒精发酵,即酵母细胞产生一种酶,这种酶引起发酵,他们证明离体酵母提取物可以象活体酵母细胞一样将葡萄糖转变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换句话说,这一转变并不依赖于酵母细胞,而是依赖于无生命的酶。由此奠定了现代生物化学的基石。 6费歇尔对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的研究,发展和改进了许多分析方法,认识了19种氨基酸,并认为蛋白质都是由20种氨基酸以不同数量比例和不同排列方式结合而成的。(2)确定了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1 约翰?米歇尔证明了遗传物质完全不是蛋白质并且不受消化蛋白酶——胃蛋白酶的影响,他同时还证明这种新物质仅仅来自细胞核,因此取名为“核素”。 1889年,阿尔特曼命名了“核酸”一词。 2科塞尔得出,首先在许多情况下核物质分解成两部分,其中之一有蛋白质特性。这部分除正常的蛋白质外,不具有其他原子团。然而,另一部分有特殊的结构,已给它命名为核酸”。 3莱文和雅各布斯鉴定了存在于酵母核酸中的碳水化合物戊糖是核糖,从而纠正了科塞尔认为是六碳糖的观念。 4 1928年,英国军医格里菲斯以老鼠实验发现,将活的良性肺炎双球菌与死的肺炎双球菌混合,可以引起转型,得到活的恶性菌,使老鼠死亡。埃弗里和C.麦克劳德、M.麦卡锡共同发现不同型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是 DNA。 5由于结晶X-线衍射分析技术的发展,1950年Pauling和Corey提出了α-角蛋白的α-螺旋结构模型。所以在这阶段对蛋白质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都有了认识。 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 1沃森与克里克,由于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确立遗传物质复制的机制。 2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中心法则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反映了DNA、RNA和蛋白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人们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进一步认识 1哈恩与吉莱斯比发现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 2 安芬森主要研究蛋白质中结构与功能关系,提出蛋白质的三维空间结构是由其氨基酸序列来确定的。 3 Werner Arber, Daniel Nathans,Hamilton O. Smith发现并纯化出限制性内切酶。 三、初步认识生命本质并开始改造生命的深入发展阶段 基因工程兴起,人工改变生物遗传特性、定向繁殖自然界从未有过的新物种成为可能,同时对于治疗癌症和一些疾病提供新的方法。 以上简要介绍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它是生命科学范围发

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之我感

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之我感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分子生物学完成了两大重点突破:确定了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基础物质;确定了生物遗传的物质是DNA。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一发现犹如黎明中亮起的第一道曙光,照亮了隐藏在黑暗中的条条大路,为之后的一系列发现照明了方向,由此步入了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而后DNA半保留复制模型的确立,DNA作为模板转录RNA,RNA作为模板利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RNA作为模板转录DNA。这些成果的发现共同建立了以中心法则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体系。 中心法则建立的这一过程大约花了近20年,是几代科学家辛苦专研的共同成果,个人觉得这个发展过程还是很飞速的。看分子生物学发展史,我觉得也是在看诺贝尔化学、生理和医学奖收获史。就以中心法则建立的这一过程来说,每走一小步都是一个突破,都极其重要,往往也标志着下一个突破的到来。没有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发现,没有RNA聚合酶的发现,就不会有转录的发现,再就不会有翻译等等的发现。这每一小步成果也都建立在科学家大胆创新的思维,合理的实验设计,共同合作和坚持不懈的反复实验基础之上。同时,在获得这一系列成果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也创造了更多的实验方法与新技术。这些新方法新技术往往推动一个学科的快速发展,甚至带来一个新的交叉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分子结构生物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分子发育生物学…… 20世纪70年代后,以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作为新的里程碑,标志人类从认识生命本质到迈出改造生命的步伐。在D.Baltimore、R.Dulbecco和H.M.Temin 发现肿瘤病毒与细胞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W.Arber、D.Nathans、H.O.mith发现限制性内切酶并荣获1978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后,基因工程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这得益于许多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M.R.Capecchi、O.Smithies和M.J.Evans凭借“基因打靶技术”共同分享了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基因打靶”技术利用细胞脱氧核糖核酸(DNA)可与外源性DNA 同源序列发生同源重组的性质,可以定向改造生物某一基因。借助这一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技术,人们得以按照预先设计的方式对生物遗传信息进行精细改造。可以瞄准某一特定基因,使其失去活性,进而研究该特定基因的功能。尽管“基因打靶”技术刚刚诞生20余年,全世界的科学家已经利用该技术先后对小鼠的上万个基因进行了精确研究。根据导致人类疾病的各种基因缺陷,科学家培育了超过500种存在不同基因变异的小鼠,这些变异小鼠对应的人类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和癌症等。评委会认为,是因为其“开创了全新的研究领域”,为人类攻克某些疾病提供了药物试验的动物模型。我对这一技术印象深刻,不仅惊叹于它的革新,更惊叹于其实际应用功能。它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或将攻克很多人类疾病,给医学进步带来很大利益。所以说,一个学科的发展往往能推动另一学科的发展,学科之间是有界限的,往往也是无界限的。除了基因打靶,更多的技术已经被发现或将要被发现。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在影响着人类生活,给人带来更多福祉。这也教诲我们在科研工作中要有发现的眼睛,创新的思维。 学习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发现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范围发展最迅速

中医护理的发展历史简介

中医护理的发展历史简介 中医护理同中医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人类,有了疾病,就有了医和护,医护是同源的。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史可分七个时期。 萌芽时期约距17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活和生存,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了不少护理知识。如从西安半坡村发掘的带有门户通道房屋的遗址,说明上古人已懂得筑房可避狂风暴雨和野兽的袭击。用兽皮和树皮作衣可避寒防邪等护理。氏族公社后,随着部落间斗争,当受伤后采用泥土、树叶、草茎等涂裹伤口的外用护理法。定居下来后,通过对动、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认识到更多的动、植物和药物,并用于病人,《史记》中记载有神农氏尝百草的例证。 护理学基本形成时期夏、商、周至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护理学也得到相应发展。如河南安阳殷王墓中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记载的“沐”字,很像人在盆中用水洗澡,说明当时人们已有定期沐浴的卫生习惯。周代,人们已懂得凿井和饮食护理。如《左传》记载:“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和“土薄水浅……其恶易觏”的论述,说明当时已知水土等居住条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开始进行灭鼠、除虫、改善环境卫生等防病调护等活动。 春秋时期,人们已了解四时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如《周礼》记载四季发病:“春时有病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咳上气”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影响人体的健康,气候失常导致疾病的流行。它提示人们要做好气象、起居等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从《周记?天官》中有:“凡民之疾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医师。”说明当时已开始分科治疗和护理,并已建立了治疗、书写死亡报告等医疗文件的记录制度。这一时期护理学基本形成的另一标志,是护理和治疗病人不再求助于巫术占卜,而是通过客观检查和观察来判断疾病的吉凶。如《周记》记载以五音(角、徵、宫、商、羽五个音阶)、五声(呼、笑、歌、哭、呻)和五色(青、紫、蓝、白、黑)来判断疾病的吉凶。这是运用中医五音、五声和五色配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学说,通过声音和面色观察来推测五脏病变和吉凶。同时随着文化的发展,针药知识也得到发展,从而扩大了给药的途径和方法。 理论体系确立时期战国时期,七国争雄,新兴封建制度建立,思想文化领域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我国最早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学成就和护理经验,运用当时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中有关护理的内容十分丰富,它不但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正护原则,和“热因热

疾病分子生物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疾病分子生物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的不断进步,许多疾病便转入了基因治疗阶段,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恰好为医药领域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基础,这也必将会为各种疾病的治愈提供一个更新更好的解决方案。而本文则就白血病、胆管癌和肺结核三种疾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研究进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疾病研究进展 前言: 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方法检测受检者体内 DNA 或 RNA 的结构变化,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1]与传统方法相比较,其具有非常显著的优越性,既可以直接对个体基因状态进行检测,又可以对表型正常的携带者以及特定疾病的易感者作出诊断和预测。因此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广泛应用于白血病、胆管癌和肺结核等几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因此分子生物学的诊断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现将其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研究进展[2] 1.1白血病简介 白血病是一类常见和多发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恶性疾病,形态学分型为其主要诊断方法,但对于一些形态不典型的病例易误诊,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的白血病存在着某种染色体易位,而易位会产生新的融合基因。癌基因的扩增、原癌基因点突变或抑癌基因的失活等。 1.2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 目前 FISH 广泛用于检测染色体重组和标记染色体,检测多种基因疾病的染色体微缺失和用于非整倍体疾病的产前诊断.其基本原理是用标记了荧光素生物素或者地高辛的单链 DNA 探针和与其互补的 DNA 退火杂交,通过检测附着在玻片上的分裂中期或间期细胞上的核 DNA 位置反映相应基因的状况适用于多种临床标本( 如血液骨髓组织印片和体液,甚至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等),具有直观、方便、敏感、可量化、方法多样和适应不同检测目的等优点,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形成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形 成 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战国──东汉时期)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有理论作基础的,虽然我们认为护可能早于医,因为,原始人生了病,开始并没有医药,只有他的亲人照料他、看护他。后来有了医疗活动,但有关护理方面的知识均散在于各医家的著作中,没有护理专著。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基础 《皇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实为历代医家的经验总结和汇编。全书分《素问》、《灵枢》两部分。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基本学说有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治则学说等。同时也论述了中医护理学的理论知识。 《神农本草经》与用药护理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重要典籍,和《内经》一样,非一时一人之手笔,大约是秦汉以来

许多医药学家不断搜集,直至东汉时期,才最后加工整理成书的。全书共分三卷,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根据药物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本书概括地讲述了君、臣、佐、使的药物学理论,另外还有药物的七情合和、四气五味等理论,对药物的配伍、组成方剂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对临床护理观察药效和毒性反应也有指导价值。 《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 《伤寒杂病论》是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 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使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也为临床辨证施护开了先河。本书强调服药护理、饮食护理对疾病的作用,并创建一些护理技术。 华佗-医疗体育的奠基人 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的名医,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等,以外科著称。首创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其在古代气功导引的基础上,模仿虎、鹿、猿、熊、鸟等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一套保健体操,名叫“五禽戏”,使头、身、腰、四肢等各个关节都得到活动。认为“人体欲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发展

分子生物学的应用及发展 摘要:本文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基本原理,研究领域等作了简单介绍,阐述了分子生物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药学专业着重讨论了其在药学及中药开发发面的应用,并进一步对分子生物学未来的研究技术、方向和前景做了展望。 一前言 生物以能够复制自己而区别于非生物。生命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进行“自我更新”。进行“自我更新”体现了一种最高级和最复杂的运动状态。这种运动就是生物机体从环境中摄取物质和能量,以更新本身的物质组成,而山现生长、繁殖,在这样的过程中保证了将自身的特征传给历代;同时也不断地向环境输送一些物质和释放能量。在生物机体的组成物质中,防水分外,有各种无机盐类和各种有机化合物。其中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质在进行自我更新运动中,以其功能的重要性占第一位。为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问题,产生了分子生物学这一学科[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在与其它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2]。 分子生物学的最终目标是远大的,从产生基本细胞行为类型的各种分子的角度,来理解这五类行为类型:生长、分裂、分化、运动和相互作用。即分子生物学力图完整地描述细胞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联系,从而理解细胞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3]。 分子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广泛渗透和应用,促使人们对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的认识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在农业、畜牧、林业、微生物学等领域发展十分迅速,如转基因动植物等。在医学领域,为医学诊断、治疗及新的疫苗、新药物研制等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医学科学中原有的学科发生分化组合,医学分子生物学等新的学科分支不断产生,使医学科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不认识到这一点就很难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人类利用和改造生物创造了极为广阔的前景。 二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4-7]:

谈谈你对分子生物学未来发展的看法

谈谈你对分子生物学未来发展的看法? 21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生物经济时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揭示了生命本质的高度有序性和一致性,是人类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生命活动的一致性,决定了二十一世纪的生物学将是真正的系统生物学,是生物学范围内所有学科在分子水平上的统一。 分子生物学是目前自然学科中进展最迅速、最具活力和生气的领域,也是新世纪的带头学科。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将带动生物科学全面迅速地发展,生物科学的众多分支学科,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理论的大综合。 5、比较原核、真核基因组的特点(上海第二军医大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 1、基因组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 2、原核生物基因主要是单拷贝基因 3、结构简炼 4、存在转录单元(trnascriptional operon)、多顺反子(polycistron) 5、有重叠基因 二、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 1、真核基因组结构庞大 2、含有大量重复序列 3、非编码序列多 4、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 5、基因不连续性 6、存在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 7、存在大量的DNA多态性 8、端粒结构 2、简述RNA转录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 转录(transcription):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转移到RNA分子中的过程称为转录。转录产物有mRNA ,tRNA和rRNA。 转录的基本过程:

1)无论是原核还是真核细胞,转录的基本过程都包括:模板识别、转录起始、通过启动子及转录的延伸和终止。 2)全酶上的因子辨认DNA模板上的起始位点,使全酶结合在起始位点上形成全酶-DNA复合物,从而开始“起始反应”; 3)转录开始后,因子立即从复合物上脱落,由核心酶催化RNA的合成; 4)当转录到一定长度时,终止因子识别模板上的终止信号,终止转录,释放转录产物。 简述因子的作用 启动子的识别要靠因子来完成。 10.真核生物的原始转录产物必须经过哪些加工才能成为成熟mRNA,以用作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答:内含子的剪接、编辑、在编码及化学修饰。 简述原核和真核生物mRNA的区别? 原核生物mRNA的特征: A、半衰期短 B、多以多顺反子的形式存在 C、单顺反子mRNA:只编码一个蛋白质的mRNA。 D、多顺反子mRNA:编码多个蛋白质的mRNA E、5’端无“帽子”结构,3’端没有或只有较短的poly(A )结构 F、SD序列:mRNA中用于结合原核生物核糖体的序列。 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 a、5’端存在“帽子”结构 b、多数mRNA 3’端具有poly(A )尾巴(组蛋白除外) C、以单顺反子的形式存在 什么是Pribnow box?它的保守序列是什么?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及基本特点 时间:2015年5月6日地点:六楼会议室主讲人:姜艳华 主讲内容: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得形成与发展 1、早在远古时代期,原始人类为了生存,以植物和野兽为食,用兽皮或树叶遮体,是过着“巢穴而居”的生活。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偶然受伤便设法涂裹包,身体疼痛不适便揉捏按压,天气变化则趋避寒温,并通过对动物、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逐渐熟悉和认识了动、植物的营养、毒性和药用价值。原始人类这些本能的保护自身、减轻痛苦的自疗和互动活动,即是医护的开始。当人们发现一些本能的方法具有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从而有目的地去实施时,即形成了护理学的萌芽。 2、战国至东汉时期,随着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为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初步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皇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也为中医护理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杰出医家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外科和医疗体育的奠基人,他不仅创造性地使用酒服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还吸取前人“引导”的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姿态,创造了五禽戏,使头、身、腰等各个关节都得到运动,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把体育和医疗护理结合起来。 这是最早的康复护理的方法,也对体育保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晋隋唐时期是中医护理理论和专科护理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医学理论和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众多名医著作,促进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5、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救卒方》集中医急救、传染病、内、外、妇、五官、精神、骨伤各科之大成,书中对各科护理均有详细的阐述 6、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和《备急千金要方》是两本以记载处方和其他各种治病手段为主的方书 《备急千金要方》一书载方5300首,较系统地总结和反应了自《皇帝内经》以后至唐代初期的医学成就,并详细论述了临床各科的临证护理、投药、食疗及养生、婴幼儿保健、护理等内容,对妇女怀孕、养胎、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作了详细的叙述,同时还记载了许多小儿喂养和护理方法 7、宋金元时期是中医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医学发展迅速,流派纷呈 8、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编撰的《饮膳正要》是这一时期饮食营养学得代表作 9、明清时期是中国医药学深化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诸多医家在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哲学研究成果,经过反复探讨,提出了许多创见,

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

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 1. 核酸的分子生物学。 核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核酸的结构及其功能。由于 核酸的主要作用是携带和传 递遗传信息,因此分子遗传 学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由于 5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该 领域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 论体系和研究技术,是目前分子生物学内容最丰富的一个领域。研究内容包括核酸/基因组的结构、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核酸存储的信息修复与突变,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等。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 2. 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 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执行各种生命功能的主要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尽管人类对蛋白质的研究比对核酸研究的历史要长得多,但由于其研究难度较大,与核酸分子生物学相比发展较慢。近年来虽然在认识蛋白质的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对其基本规律的认识尚缺乏突破性的进展。 3.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 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细胞内、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构成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及其它各种功能的完成均依赖于外界环境所赋予的各种指示信号。在这些外源信号的刺激下,细胞可以将这些信号转变为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例如蛋白质构象的转变、蛋白质分子的磷酸化以及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的变化等,从而使其增殖、分化及分泌状态等发生改变以适应内外环境的需要。信号转导研究的目标是阐明这些变化的分子机理,明确每一种信号转导与传递的途径及参与该途径的所有分子的作用和调节方式以及认识各种途径间的网络控制系统。信号转导机理的研究在理论和技术方面与上述核酸及蛋白质分子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当前分子生物学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 4.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肽类生长因子、细胞周期及其调控的分子机理等。 从基因调控的角度研究细胞癌变也已经取得不少进展。分子生物学将为人类最终征服癌症做出重要的贡献。

CcdB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分析

学号2007218018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综述 专业微生物学 姓名贾卉 入学时间2007年9月 日期2009年1月8日

CcdB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摘要:毒素-抗毒素系统广泛存在于质粒及大肠杆菌染色体中,在缺乏抗毒素的情况下,毒素通过作用于细胞内不同的酶,使细胞中毒,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本文综述了ccd系统及自杀基因ccdB的作用原理和机制。 关键词:毒素-抗毒素系统、Ccd系统、CcdB Key words: Toxin-antitoxin system, Ccd system, CcdB 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TA)系统是一种可能与细胞生长阻滞或是细胞凋亡有关的系统。该系统最初发现存在于大肠杆菌F质粒上[1],典型的TA系统由两个基因构成。两个基因分别编码一种稳定的毒素蛋白和一种不稳定的抗毒素蛋白,毒素对细菌有致死作用,而抗毒素通过与毒素形成复合体,中和毒素的毒性,使宿主菌能够存活。 TA系统主要存在于一些低拷贝质粒上,细菌分裂后,不稳定的抗毒素蛋白被迅速降解,不具有质粒的子代细菌就会被稳定的毒素蛋白杀死,这种作用称为分裂后致死效应(the post segregation killing effect,PSK),近一步研究发现在大肠杆菌的染色体上也存在TA系统,但染色体上的抗毒素蛋白对毒素蛋白并不能起到解毒的作用,只有依靠质粒上的抗毒素蛋白才能保证细菌存活,低拷贝质粒正是依靠TA系统的PSK效应,稳定在宿主中存在。 目前已知的TA系统包括7个质粒编码TA基因家族:ccd、mazEF、vapBC 、phd/doc、parDE、higBA和relBE[2, 3]。虽然TA系统在基因结构和调控模式上十分相似,但是每种毒素的作用原理却存在很大差异。CcdB和ParE通过使促旋酶失活抑制DNA复制,使细胞中毒。RelE通过切割mRNA,抑制翻译过程导致细胞凋亡。而HigB的作用机理目前尚不清楚。1.Ccd系统 Ccd(control of cell division or death)为F质粒小F复制子上的一个组件,F质粒共编码三种TA基因系统[4],Ccd系统[5]只是其中的一种,由CcdA和CcdB两个基因共同构成,也可以称为H、G或是letA、letB,分别编码两种小分子量蛋白:CcdA蛋白(8.7kDa)与CcdB蛋白(11.7 kDa)。CcdA蛋白易被Lon蛋白酶降解,在系统中起到解毒剂的作用,CcdB蛋白较CcdA蛋白稳定,是一种细胞毒素,在没有解毒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导致细胞凋亡。 2.CcdB

分子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

分子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 分子生物学是指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不同于传统的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某一特定生物体或某一种生物体内的某一特定器官的小分子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物理、化学变化,分子生物学着重在大分子研究水平上,主要是蛋白质、核酸、直至体系以及部分多糖及其复合体系,阐明整个生物界所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1953年沃森、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分子生物学诞生的标志。而在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发现以前,对蛋白质、核酸的发现和认识为后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奠定基础,整个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准备阶段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一、蛋白质的发现和认识 19时期前半世纪,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发现酵母可以将糖转化为酒精。1833年,帕耶恩和珀索兹从麦芽提取液中得到一种对热不稳定的物质,它可以使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这种物质是历史上发现的第一个酶——淀粉糖化酶。1835年伯齐利厄斯提出了催化作用概念,生化现象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被称为酵素或者生物催化剂。1878年费德里克·威廉·库恩指出,发酵现象中不是酵母本身,而是酵母中的某种物质催化了酵解反映,被给这种物质取名为酶。1897年爱德华?毕希纳发现一种离体酵母提取物可以使酒精发酵,即酵母细胞产生一种酶,这种酶引起发酵,他们证明离体酵母提取物可以象活体酵母细胞一样将葡萄糖转变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也就是说,这一转变并不依赖于酵母细胞,而是依赖于无生命的酶。由此奠定了现代生物化学的基石。德国化学家费歇尔,生物化学的创始人,1899年开始对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的研究,发展和改进了许多分析方法,认识了19种氨基酸,并认为蛋白质都是由20种氨基酸以不同数量比例和不同排列方式结合而成的。 经过一个半世纪的摸索,人们从酵母中率先认识到能对生物产生催化作用的酶,进而继续研究开始对蛋白质的认识。直到19世纪末期,费谢尔发现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根据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我们机体形形色色的蛋白质物质,成为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它们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至此,对蛋白质的认识开启了人们进一步研究生命的大门,同时也奠定了生物化学的基础。 二、核酸的发现和认识 1869年瑞士生物化学家约翰?米歇尔在蒂宾根研究脓细胞的时候获得了十分重要的发现。当时人们认为脓细胞主要是由蛋白质构成,然而米歇尔注意到某种不属于迄今已知的任何蛋白质物质的存在。事实上,他证明了这种物质完全不是蛋白质并且不受消化蛋白酶——胃蛋白酶的影响。他同时还证明这种新物质仅仅来自细胞核,因此取名为“核素”,1889年,阿尔特曼命名了“核酸”一词。德国生物化学家科塞尔,细胞化学的奠基人,他在著作《细胞核的化学成分》中提到:核物质也是这种组成,化学分析表明,首先在许多情况下核物质分解成两部分,其中之一有蛋白质特性。这部分除正常的蛋白质外,不具有其他原子团。然而,另一部分有特殊的结构,已给它命名为核酸。他又进一步提出,核酸包含4种含氮基团:胞嘧啶、胸腺嘧啶、腺嘌呤、鸟嘌呤。1910年因其对蛋白质和核酸的研究荣获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至此,核酸进入到研究领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人们开始对核酸及其性质进行研究。 1909年,俄裔美国生物化学家莱文和雅各布斯通过鉴定存在于酵母核酸中的碳水化合

分子生物学在医药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分子生物学在医药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韩静静 摘要 分子生物学是对生物在分子层次上的研究。这是一门生物学和化学之间跨学科的研究,其研究领域涵盖了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等学科。分子生物学主要致力于对细胞中不同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包括DNA,RNA和蛋白质生物合成之间的关系以及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被调控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遗传物质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进程中的分子基础。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认为“DNA 制造 RNA,RNA 制造蛋白质,蛋白质反过来协助前两项流程,并协助 DNA 自我复制”。 分子生物技术也称之为生物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标志,它是以基因重组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为基础,利用生物体或者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种.以便与工程原理相结台进行生产加工.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综合性技术体系,其内容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DNA测序技术、DNA芯片技术、酶工程技术等。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诞生以70年代DNA重组技术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迄今已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实践证明在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重大问题方面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是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 二十世纪生物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对生命现象和疾病本质的认识逐渐向分子水平深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为分子医学和基因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们逐渐认识到,无论健康或疾病状态都是生物分子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生物分子中起关键性作用者为基因及其表达产物蛋白质,因此从本质上说,所有的疾病都可以被认为是“基因病”。近十年来,分子生物技术已成为医学领域最有力的研究工具,以下从基因工程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核酸序列测定技术、基因诊断与基因体外扩增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在医学研究中为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诊断和药物研制、开发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技术医药基因芯片蛋白质组学

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准备和酝酿阶段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可编辑

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准备和酝酿阶段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 立和(可编辑) 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准备和酝酿阶段现代分子生物学 的建立和 药学分子生物学药学分子生物学 Pharmaceutical Molecular Biology Pharmaceutical生化教研室肖建英绪论 一、分子生物学与药学分子生物学 二、分子生物学发展的回顾 三、分子生物学和现代医药科学绪论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什么? ?? 医学和生命科学的永恒主题 ?? 医学和生命科学的永恒主题绪论 一、分子生物学与药学分子生物学 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的概念: 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的概念: 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 科学,是现 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 。核心内容是通过生物的物质基础?? 核酸、 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等运动规律的研究来阐明生命分子基础 , 从而探讨生命的奥秘。绪论 2、分子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 2、分子生物学的产生与发展:

生物学 生物化学 遗传学 细胞生物学 相互渗透进入细胞水平 生物物理学 相互促进 微生物学 20世纪中叶 有机化学 物理化学 生物学引入生物大分子 分子生物学绪论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发展轨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和发 展轨迹 ?分子生物学不断地与其他学科进行深入的横 ?向联系和交叉融合 ? 分子、细胞、整体水平的研究得到和谐统一 ? 表型和基因型的关系得到客观准确解释分子生物学打破了学科的界线 分子生物学把各学科联系在一起病理学药理学 免疫学 生理学 绪论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临床医学 分子 生物学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与展望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与展望 兰州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周梅琳 概述 中医护理在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外科精义》 ■《侍疾要语》对中医护理学基础的贡献 ■《千金方》等在妇儿科护理的内容。 ■中医护理之展望 中医学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沃土,并不断汲取外来文化营养,形成了极为系统、缜密的理论体系,积累了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与养生保健手段,其属生命科学范畴,独具中国医学特色。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医学的形成,源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但必须以人类求生本能为先导,而中医理论的形成,必脱胎于医疗经验。 站在哲学的角度来看中医理论,则可发现,传统的中医理论是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哲学思想为依托。 “医学经验”与“哲学思想”,构成了中医理论的两大支柱。 中医护理学的定义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养生、保健、康复及各项医疗护理活动等对患者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以保护、维持、恢复人类的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既继承了中国传统的护理特点,又汲取了现代护理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就、新技术、新进展。 是临床护理中最常用、最具普遍性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中医护理学基础起到了中医基本理论与临床辨证施护之间的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整体观念、辩证施护及独特的中医临床操作技术与护理方法三个基本特点,是中医护理的重要指导原则和措施。 各时期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夏、商、周至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护理学也得到相应发展。如河南安阳殷王墓中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记载的“沐”字,很像人在盆中用水洗澡,说明当时人们已有定期沐浴的卫生习惯。 春秋时期,人们已了解四时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如《周礼》记载四季发病:“春时有病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咳上气”说明四季气候变化影响

分子生物学近期新发展

分子生物学近期新发展 摘要:生命科学在20 世纪取得了巨大的研究进展。正是由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广泛而又深刻地渗入生物学领域, 才可能取得这样空前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正是在这些相关学科发展的前提条件下才得以形成。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是生命现象的本质的内容。它把在各个层次的生命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 从而更有效地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发展至当代的分子生物学已渗入到生命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 全面地改变了生命科学的面貌。本文将对分子生物学进行简要介绍并让读者了解分子生物学的近期前沿发展。 正文: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来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研究内容包括各种生命过程。比如光合作用、发育的分子机制、神经活动的机理、癌的发生等。 如神经生理学和细胞学均已相继进入分子水平, 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新的生长点。它们已经不是原来的经典学科, 而是以分子水平研究为基础的面貌全新的神经 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即使最古老的生物分类学和生物进化论也因为运用了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而焕发了青春。 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功能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推动了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的研究,从而出现了近30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学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①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是用化学的和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整体水平乃至群体水平等不同层次上的生物学问题。而分子生物学则着重在分子(包括多分子体系)水平上研究生命活动的普遍规律;②在分子水平上,分子生物学着重研究的是大分子,主要是蛋白质,核酸,脂质体系以及部分多糖及其复合体系。而一些小分子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则属生物化学的范围;③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整个生物界所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即生命现象的本质;而研究某一特定生物体或某一种生物体内的某一特定器官的物理、化学现象或变化,则属于生物物理学或生物化学的范畴。 结构分析和遗传物质的研究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结构分析的中心内容是通过阐明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来解释细胞的生理功能。 仅仅30年左右的时间,分子生物学经历了从大胆的科学假说,到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从而建立了本学科的理论基础。进入70年代,由于重组DNA研究的突破,基因工程已经在实际应用中开花结果,根据人的意愿改造蛋白质结构的蛋白质工程也已经成为现实。

分子生物学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

姓名:胡冬雪 学号:02104117 学校:白城师范学院 指导教师:赵娜 写作时间:2013.09.05 目录 1.论文摘要............................................................. 2.分支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3.参考文献资料.........................................................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摘要分子生物学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研究人体内源性或外源性生物大分子和大分子体系的存在、结构或表达调控的变化,从而为疾病的预防、预测、诊断、治疗和转归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近些年其发展迅速,并渗透到了多门学科的研究领域。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前景是相当可观的。 关键字分子生物学现状及发展基因治疗蛋白质工程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来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研究内容包括各种生命过程如光合作用、发育的分子机制、神经活动的机理、癌的发生等。 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体系、蛋白质-核酸体系(中心是分子遗传学)和蛋白质-脂质体系(即生物膜)。 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功能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推动了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的研究,从而出现了近30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学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①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是用化学的和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整体水平乃至群体水平等不同层次上的生物学问题。而分子生物学则着重在分子(包括多分子体系)水平上研究生命活动的普遍规律;②在分子水平上,分子生物学着重研究的是大分子,主要是蛋白质,核酸,体脂质系以及部分多糖及其复合体系。而一些小分子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则属生物化学的范围;③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整个生物界所共同具有的基本特征,即生命现象的本质;而研究某一特定生物体或某一种生物体内的某一特定器官的物理、化学现象或变化,则属于生物物理学或生物化学的范畴。 发展简史结构分析和遗传物质的研究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结构分析的中心内容是通过阐明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来解释细胞的生理功能。1912年英国W.H.布喇格和W.L.布喇格建立了X射线晶体学,成功地测定了一些相当复杂的分子以及蛋白质的结构。以后布喇格的学生W.T.阿斯特伯里和J.D.贝尔纳又分别对毛发、肌肉等纤维蛋白以及胃蛋白酶、烟草花叶病毒等

简述分子生物学发展史以及其发展趋向

简述分子生物学发展史 1.从广义上讲,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都属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范畴。也就是说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的科学就叫分子生物学。(如蛋白质的结构、运动和功能,酶的作用机制和动力学,膜蛋白的结构及物质的跨膜运输等都属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范围) 2.目前人们常采用狭义的概念,将分子生物学范畴偏重于核酸(或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DNA或基因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等过程,也涉及到与这些过程有关的酶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准备和酝酿阶段,第二个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阶段,第三个是初步认识生命本质并改造生命的深入发展阶段。下面将就这三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功绩做简单的介绍。 第一阶段:在上世纪的后期,巴斯德由于发现了细菌而在自然科学史上留下丰功伟绩,但是他的“活力论”观点,即认为细菌的代谢活动必须依赖完整细胞的看法,却阻碍了生物化学的进一步发展。直至1890~1900年问suchner兄弟证明酵母提出液可使糖发酵之后,科学家们才认识到细胞的活动原来可以再拆分为更细的成分加以研究。此后相继结晶了许多酶,如腺酶(Sumner,1926)、胰蛋白酶(Northrop,1930)及胃蛋白酶(Northrop及Kunitz,1932)等,并且证实了这些物质都是蛋白质。这些成果开辟了近代生物化学的新纪元。事实上,分子生物学正是在科学家们打破了细胞界限之日诞生的。在这以后的几十年间,科学界普遍认为,蛋白质是生命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被湮没达35年之久的孟德尔遗传定律(1865),又被重新发现,摩根等在这个定律基础上建立了染色体学说,使遗传学的研究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这个时期,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正是物理学空前发达的年代,量子理论和原子物理学的研究表明,尽管自然界的物质变化万千,但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相同,它们的运动都遵循共同的规律。那么,是否可以应用物理学的基本定律来探讨和解释生命现象呢?不少科学家抱着这个信念投身到生命科学的研究中,从而开始了由物理学家、生化学家、遗传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等协同作战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科学家们各自沿着两条并行不悖的路线进行研究。一派是以英国的Astbury等为代表的所谓结构学派(structurists),他们主要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的空间结构,认为只有搞清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才能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分子生物学一词正是Astbury在1950年根据他的这一思想首先提出来的。另一学派称为信息学派,他们着眼于遗传信息的研究。它的创始始人之一,德国的Delbruck,本来是原子物理学家,由于矢志于遗传学的研究, 由德国来到美国摩根的遗传学实验室。当他无法用数学表达果蝇的遗传规律时,转而以噬菌体为研究对象,把噬菌体看成为最小的遗传单位,研究其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所以这一派也称为噬菌体学派。 在这个时期,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最重要成果是证明了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而不是蛋臼质,Avery等(1944)证明了使肺炎双球菌由粗糙型转成为光滑型的转化因子是DNA。随后,噬菌体学派的Hershey和chase进一步提出了更加令人信服的证据,他们用蛋白质上标记了放射性硫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发现只有噬菌体的DNA被“注射”到细菌体内去并在其中繁殖,而蛋白质则留在细胞之外。

现在分子生物学综述

学校代码:__________ 学号:1102021025 Hefei University 论文题目现在分子生物学综述________________ 作者姓名:________苏小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师姓名:_______李玉晖_(副教授、博士)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___ 2013/10/8________

摘要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来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研究内容包括各种生命过程。比如光合作用、发育的分子机制、神经活动的机理、癌的发生等。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自20世纪50 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体系、蛋白质-核酸体系(中心是分子遗传学)和蛋白质-脂质体系(即生物膜)。 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功能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推动了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的研究,从而出现了近30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蛋白质体系蛋白质-核酸体系蛋白质-脂质体系 1、简介 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学关系十分密切,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①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是用化学的和物理学的方法研究在分 子水平,细胞水平,整体水平乃至群体水平等不同层次上的生物学问题。而分子生物学则着重在分子(包括多分子体系)水平上研究生命活动的普遍规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