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8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18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18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作者:

来源:《科学家》2019年第02期

“洞察”号无人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

美国航天局“洞察”号无人探测器于美国东部时间11月26日14时54分许在火星成功着陆,执行人类首次探究火星“内心深处”的任务。美国航天局的直播画面显示,“洞察”号进入火星大气层后,约7分钟完成了进入、下降和着陆,此后顺利降落在火星艾利希平原。随后,“洞察”号通过与其同行的迷你卫星于15时许传回了火星的照片。

科研人员发现新型光合作用

美国《科学》杂志6月刊登的一项新研究说,蓝藻可利用近红外光进行光合作用,其机制与之前了解的光合作用不同。这一发现有望为寻找外星生命和改良作物带来新思路。

首架离子驱动飞机研制成功

11月21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称,他们创造并试飞了第一架不需要任何活动部件的飞机。这架2.45千克的实验飞机不依靠任何旋转涡轮叶片的推动,在直接使用电动力推进的情况下自主飞行了60米。

美科学家在原子层面“无缝缝制”两种晶体

美国科学家3月在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介绍了一种能在原子层面“无缝缝制”两种超薄晶体的新技术。这将为制造高质量新型电子产品提供可能。

新方法使先天失明小鼠复明

美国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方法,成功使先天失明的小鼠复明,为治療视网膜色素变性等致盲疾病带来了新希望。这项研究成果8月15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研究人员在小鼠实验中利用基因转移的方法,促使“米勒胶质细胞”分裂并发育为可感光的视杆细胞。新发育的视杆细胞在结构上与天然视杆细胞没有差别,且形成了突触结构,使其能与视网膜内其他神经细胞交流。

宇宙高能“幽灵粒子”来源首度现踪

2000以来国内国外十大科技新闻

201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探月工程二期揭幕嫦娥二号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作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探测和研究。10月9日,在顺利完成了第三次近月制动后,嫦娥二号卫星成功进入100公里环月工作轨道,按计划开展了各项科学试验与在轨测试,之后降低轨道对月面虹湾地区进行了成像。虹湾地区位于月球北纬43度左右、西经31度左右,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长约100公里,是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10月28日,分辨率达1.3米的月面虹湾影像图的传回,标志着嫦娥二号任务所确定的工程目标全部实现。 2、“天河一号”成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 11月17日,国际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正式发布第3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榜。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速度4700万亿次、持续速度2566万亿次每秒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世界第一,取得了我国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综合技术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的历史性突破。“天河一号”采用了自主研制的高速互连芯片,使得CPU之间的通信速度大幅提升。中央处理器也首次部分采用自主研制的“飞腾--1000”芯片。操作系列软件也是自主研制的“麒麟操作系统”。 3、深海载人潜水器海试首次突破3700米水深纪录经过约100家科研机构和企业6年努力,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5月31日至7月18日,在我国南海进行了3000米级海上试验,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在世界上同类型的载人潜水器中具有最大设计下潜深度——7000米,这意味着该潜水器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使用,代表着深海高技术领域的最前沿。 4、京沪高铁全线铺通 11月15日,举世瞩目的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铺通。下一步京沪高铁将全力推进以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电力“四电集成”施工和站房建设为主的站后工程施工,展开全线联调联试。届时,北京至上海可实现4小时到达。京沪高铁是当今世界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全长1318公里,最高时速38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12月3日,在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间的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由中国南车集团研制的“和谐号”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上午11时28分最高时速达到486.1公里。中国高铁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

2018 年时事政治

2018 年时事政治精品(含国内国际十大新闻) 一、国内部分: 1、截至2017 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2.7 万公里,其中高铁2.5 万公里,占世界 高铁总量的66.3%,铁路电气化率和复线率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 2、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取得重大进展,省市县乡四级工作方案全部出台,6 项配套 制度基本建立,设立乡级及以上河长31 万名、村级河长62 万名,湖长制全面启动实施。 3、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2017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 规模为31399亿美元,较11 月末上升207 亿美元,升幅为0.66%,连续第十一个月出现回升。 4、从国家林业局获悉:我国将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力争2018年完成造林1 亿 亩以上,到2020 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到2035年达到26%、到本世纪中叶达到 世界平均水平。 5、中共中央、国务院1 月8 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颁发奖励证书。 6、1 月18日,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827122亿元,我国经济总量首次站上80 万亿元的历史新台阶。2017 年中国经济的名义增量约8.4 万亿元,这意味着中国一年干出的经济增量相当于2016年全球第十四大经济体的 经济总量。 7、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8 年1 月18 日至19 日在北京举行。 8、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组成的研究团队,最 近与合作者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中国和奥地利之间首次实现距离达7600公里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并利用共享密钥实现加密数据传输和视频通信。该成 果标志着“墨子号”已具备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能力。 9、2017年我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截至2017年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 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15 亿人、11.77 亿人、1.88 亿人、2.27 亿 人、1.92 亿人。 10、国家主席习近平 2 月 1 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英国首相特雷莎·梅。 11、2 月2 日是第二十二个“世界湿地日”,2018 年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在 广东省广州市举办。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12、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是 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五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11、经过20多天连续施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于7 日在恩克斯堡岛正式选址奠基。 13、国家统计局9 日发布2018 年1 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CPI环比上涨0.6%,同比上涨1.5%;PPI 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4.3%。 14、2 月12日13时03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工程第五、六颗组网卫星。 15、近日,国务院批准了京津冀3 省(市)、长江经济带11 省(市)和宁夏回族自治 区共15 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辽宁五花顶、吉林园池湿地、黑龙江仙洞山梅花

2017-2018十大科技成就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7月31日在京揭晓。技进展新闻,201712年1. 我国科学家利用化学物质合成完整活性染色体 我国科学家利用化学物质合成了4条人工设计的酿酒酵母染色体,标志着人类向“再造生命”又迈进一大步。研究结果10日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发表,我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真核基因组设计与构建能力的国家。我国科学家利用化学物质合成了4条人工设计的酿酒酵母染色体,标志着人类向“再造生命”又迈进一大步。该研究利用小分子核苷酸精准合成了活体真核染色体,首次实现人工基因组合成序列与设计序列的完全匹配,得到的酵母基因组具备完整的生命活性。该研究结果2017年3月10日在《科学》发表,我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真核基因组设计与构建能力的国家。自2012年开始,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和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与美国等国家的科研机构共同推动了酵母基因组合成国际计划(Sc2.0),旨在对酿酒酵母基因组进行人工重新设计和化学再造。我国科学家此次成功合成的4条酿酒酵母染色体,占Sc2.0计划已经合成染色体的2/3。 2. 国产水下滑翔机下潜6329米刷新世界纪录 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于2017年3月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完成大深度下潜观测任务并安全回收,最大下潜深度达到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的世界纪录。 “海翼”号水下滑翔机是根据中科院B类战略先导专项的部署,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水下观测平台。从原理样机的研发到深渊观测任务的圆满完成经历了. 海翼”余台。此次“2013个年头,包含浅海、深海、深渊等不同型号的水下滑翔机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共完成了12次下潜工作,总航程超过134.6公里,收集了大量高分辨率的深渊区域水体信息,为海洋科学家研究该区域的水文特性提供宝贵资料。 3.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诞生

全球知名的十大新兴科技介绍

全球知名的十大新兴科技介绍 十大新兴科技 1. 液体活检 液体活检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攻克癌症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与传统的组织活检相比,液体活检具备多项优势:首先,对于组织活检无法企及的部位,液体活检可以成为替代品。其次,组织活检只能反映出样品中的信息,而液体活检可以检测出患者的整体情况。此外,液体活检主要检测的是循环肿瘤 DNA(ctDNA),它们通常会从肿瘤组织进入血管中。因此,与依靠症状和图像进行诊断相比,液体活检对癌细胞的定位更加迅速。 2. 从空气中收集净水 此前,科学家已经能够从空气中收集净水,但现有的技术需要耗费大量电力,并且只有在湿度较高时才能实现。而现在,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来自MIT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通过一类新型多孔晶体——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在空气湿度低至20%的环境下成功收集净水,且这一过程完全不需消耗能量。此外,一家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初创企业Zero Mass Water,通过离网型太阳能系统,每天可以生产2.5升水。 3. 深度学习与机器视觉 在深度学习的帮助下(尤其是随着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的图像识别能力开始超越人类。目前,机器视觉技术在自动驾驶、医学诊断、保险索赔的破损评估、水位监测、农业生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 从阳光中收集液态燃料 我们能否模仿树叶的光合作用,让“仿生树叶”生成、储存能量?现在,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呼之欲出。哈佛大学的科学家找出一款新型钴-磷催化剂,利用太阳能,其将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随后这些氢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在这样一个封闭系统中,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将重新被转化成燃料,而不是被排放至大气中。这项技术可能会给太阳能和风能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5. 人类细胞图谱计划 人类细胞图谱计划于2016年10月正式启动,这个国际合作项目旨在破译人类身体的秘密,由陈-扎克伯格倡议支持。此项目希望确定所有组织的.不同细胞类型、各类细胞分别由哪些基因、蛋白和其他分子来控制细胞活动、细胞的准确位

[前沿]世界十大前沿科技

科学新知植物的求救信号美国科学家最近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当植物受到外部伤害时,能够向根部发出化学信号以寻求帮助,接收到信号的根部会分泌出一种富含碳元素的化学物质苹果酸,以吸引土壤中的枯草芽孢杆菌,在植物根部周围形成一层抗菌保护膜,帮助它们尽快康复。除此以外,还有研究发现,谷类植物在受到一些害虫侵扰时,会散发出一种鸡尾酒般的气味,从而吸引害虫的天敌寄生黄蜂。科学家将这种机制称为“间接防御”,这种植物的间接防御功能不仅在地面上有,在地下也同样存在。 干细胞“检查站”控制癌症与衰老 美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果蝇成体干细胞内的一种分子信使就像城堡的岗哨一样,当感觉到癌症入侵风险的时候,会发出警报,随后细胞分裂被中止,防止了细胞分裂失控及肿瘤的形成。但其中存在一个平衡问题如果检查站机制将细胞分裂降低到极低程度,那么就会缺乏新细胞,从而加速组织的衰老。研究人员解释,人们一直推测有程序能控制癌症和衰老间的平衡,如果人类具有相似的检查站机制并且将来能被利用的话,就能调整细胞分裂的速度,控制肿瘤形成以及组织衰老。 用头发培育多能干细胞 西班牙科学家采用新方法用头发代替皮肤成功培育出诱导式多能干细胞,大大提高了这种细胞的培育效率。诱导式多能干细胞是通过延迟普通皮肤细胞的“生物钟” (重设基因程序)获得的,它具备干细胞在医学应用方面的优点,但其培育过程却十分困难且低效。此项新研究不仅提高了该细胞培育的效率,且多能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和发育多样性与胚胎细胞不相上下,此外,用病人头发培育出的诱导式多能干细胞的基因与之匹配,有利于将来科学家培育出能治疗特定疾病的干细胞。 一天中最具创造力的时刻 意大利科学家称,“夜猫子”可能是最具创造性的“思想家” ,也许是因为他们与普通人相比,更有可能打破常规。根据这项最新的研究,如果你真想让自己更有创造力,最好能晚睡,至少要坚持到晚上2点04分以后再睡觉,因为这是我们在一天当中最具创造力的时刻。研究人员指出,此时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最为活跃,而下午16点33分,不啻为我们一天当中 “最黑暗的时刻”一一此时我们的思想最无创新性,创新思维和集思广益的能力会被一种难以言表的困惑所取代。 世界最长的竹节虫 一名竹节虫爱好者在婆罗洲雨林发现了一只堪称“怪物”的竹节虫,其身体完全伸展后约588 厘米,是现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长的竹节虫。这只新发现的竹节虫被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这是一个未为人知的新物种,它可能生活在雨林最高处的树荫。该竹节虫体内有大量虫卵,每个卵都生有翼状延伸。研究人员解释,虫卵会被弹到空中后落地,这种方式可能是为了借助风的力量让卵远离母体生活的树,避免幼小的竹节虫与它的父母争抢食物。 头条新闻 NASA设立奖学金寻找外宇宙生命 一直以来,人们对外星生命都抱有各种猜想,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股立奖学金,用于寻找太阳系外的行星以及行星上的高等生命痕迹。奖学金以卡尔?萨刚的名字命名,他不仅是一

科技改变生活之十大现象

科技改变生活之十大现象 编者按:在策划这组报道的时候,最开始感觉似乎很难“凑”够10条,因为科技早已深深地渗入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不易剥离出来了;然后的感觉是,新技术新发明如此之多,从中进行选择更加不易。就像左侧图片中高速飞驰的磁悬浮列车,科技正在不断加速行进,不知会把我们带向何方。微软有句名言:微软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个世界也是这样。另一个高科技公司则有一句广为传播的广告语:科技以人为本。所以,这个世界无论怎么变,还是应该以人为本吧。 1、短信:空中飘满“小纸条” 周文峰 记得在两年前看到一则消息说,英国的中学生迷上发短信跟着了魔似的,放着好好的电话不打,偏要费劲地往小小的手机里输入一大串字符来交流。这不是舍易就难吗?不明白?真是老土!前阵子与几个同事聊天,才知道自己才老土,三十不到的人已经明显落后于社会节拍了。我那小姑娘同事跟我说,她用松下手机输入汉字的速度可赶上她在电脑上的打字速度,这可把我吓坏了。要知道,她在电脑上的打字速度我是见识过的,没见手指怎么动,只见屏幕上的字一串一串地冒出来。看来,发短信没有我想象得那么费劲。难怪英国的中学生不爱电话爱短信。另一个同事告诉我,她有一个处于热恋中的朋友,每月单短信的费用就三百多。粗略地一算,每条短信一毛钱,三百多块钱就得发三千多条短信息,平均下来每天就得发一百多条短信。天那,真是有空,那他们还做不做其他的事情? 但是,短信的火爆仅仅是最近几年的事。1993年,最早的短信出现了,当然是英文的。中文短信直到1995年才面世。但那时的手机短信功能和服务都不完善,1998年以后,短信服务日益成熟,于是,一场短信“大围剿”从此开始。走在大街上,呆在办公室里,到处都是短信的铃声响个不停。即使是在家里,也难逃短信的势力范围,因为你家的电视不断地叫嚷着:“发短信,赢大奖”。我一位年近六十的同事曾跟我说有一次他去超市,收到家人给他发的一条短信:“爸爸,家里没米了”,于是他买了袋米回家,避免了一次无米之炊。短信最大的好处是便宜,像“家里没米”这种小消息由短信代劳确实是最合适不过了。 如今的短信从小的地方说,已经成为个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许多人,逢年过节不再写信打电话,谈情说爱不用写情书煲电话粥,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再传纸条而代之以发短信……短信改变了许多人的交际方式;短信还被利用来参与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订阅每天的即时新闻或股票信息……短信也提供了另一种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 从大的方面说,短信俨然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最近看到一个统计,说中国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共发送了900亿条短信,以我国手机用户2亿户计,那么就意味着每个手机用户平均一年发送450条,也意味着电信等行业从中获得了超过90亿元的收入。不仅移动电信从中获得大量的服务提供费,其他行业也蜂拥而上。PDA,固定电话,还有互联网,都已经成为了提供短信应用与服务的平台。可以发送照片、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的彩信业务也应运而生。真是人人都想分享“短信经济”的大蛋糕,并且还蓄谋着把蛋糕做大。

改变未来的十大新科技介绍

改变未来的十大新科技介绍 改变未来的十大新科技介绍 我们总是说“科技改变”,实际上,每一年我们都会发现一些具有创新意味的科技成果。下面是店铺为你精心推荐的改变未来的十大新科技,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改变未来的新科技 1 十大新科技,改变你的“未来” 纵观古今,人类之未来,在于科技。从远古“旧石器时代”就开始了,猿人掌握技术学会了使用工具和火焰而进化为智人。至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人类研发出机器而代替手工劳作。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涌现出无数新科技的火苗,迎来科技的爆发。我们可以说,人类自诞生之日起,每一个影响到世界的颠覆性变革,其背后的核心驱动力都是科技。 站在当前的科技大爆发的时间节点,我们展望未来的科技,拥有无限的可能。未来新科技的方向是多元化,且具有重大变化的。小到纳米级机器人,大到4D打印创新工厂,新科技将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等未来科技将深刻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机器人技术等将极大的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脑机结合等科技将甚至改变人类本身与科技的交换方式,量子科技的发展将本身改变科技自身。 我们挑选新科技的标准。本文将从未来科技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对人类生产方式的影响、对人类自身能力的影响和对科技本身的影响四个方面出发,依据其内在逻辑、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对未来影响的重要程度,从而挑选十项未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而且极有落地可能性的十大新科技。这些新科技包括如下科技:未来科技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将有巨大改变。在未来5~10年中,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的工作岗位或被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智能将如同我们今天的水和电一样无处不在。奇点即将到来,人工智能将部分超越人类智能,开启新的文明时代;物联网的发展,使智能烹饪、智能调节灯光、智能空调温控、智能家庭影院和音响等都将成为现实;混

盘点中国十大科技成就

盘点中国十大科技成就 中国近年来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以下是盘点中国十大科技成就。 1. 量子通信:中国成功地开展了全球首个量子卫星通信实验。这个实验成功地完成了长达1,200公里的实时安全数据传输并打破了科学界的世界纪录。 2. 大飞机: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喷气式客机,与波音737和空客A320竞争。该飞机在2015年5月首次公开亮相。 3. 超级计算机:中国的神威太湖之光是一台超级计算机,速度是现有计算机的超过100倍。它在2016年6月获得了最高的国际超级计算机排名。 4. 翻译软件:中国的翻译软件已成为全球最流行的翻译工具之一,可以轻松地翻译各种语言之间的文本和语音。 5. 电池技术:中国的磷酸铁锂电池已成为全球迄今为止最高的能量密度电池之一,推动了电动汽车的发展。 6. 无人机:中国制造商的无人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它们用于各种用途,包括航空摄影和农业。 7. 科技投资:中国在新兴科技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这些投资推动了科技创新和商业发展。 8. 半导体技术:中国的半导体技术在全球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正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 9. 3D打印:中国的3D打印技术已经发展到了可生产高质量零件和产品的水平。该技术已在许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汽车和航空公司。 10. 区块链:中国是全球领先的区块链技术开发者和用户之一。该技术被用于各种领域,包括金融、物流和安全。 这些成就代表了中国在科技方面强大的实力和可持续的发展。它们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当前的科技进步,更在于它们为中国未来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基础。

中国现代十大科技成就简表

中国现代十大科技成就简表 1.中国区块链技术发展 区块链技术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而中国自己的区块链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正逐渐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区块链技术领域之一。 2.巨型望远镜FAST 中国国家天文台巨型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这个项目花费了中国约17.8亿元人民币进行制造和开发。 3.量子通信技术 中国现代科技的关键领域之一是量子通信技术。这是一种安全和加密的通信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保证通信信息不会被黑客窃取。 4.高铁

中国高速铁路网络是现代科技又一大创举,它不仅在中国境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受到了高度的关注。中国高铁系统的发展也让更多的人受益,这是中国现代科技的又一大成就。 5.无人机技术 中国的无人机技术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无人机技术不仅在航空科技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还在其他行业如测绘和农业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6. 5G技术 5G技术将是未来通信技术的主要趋势。中国现代科技在5G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并且中国5G产业的竞争优势甚至已经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 7.超级计算机 超级计算机是高科技领域的代表之一,中国的超级计算机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快的处理速度,最高的计算性能,这是中国现代科技的又一大创举。 8.放射性精准治疗

放射性精准治疗是一种针对肿瘤患者的新型治疗方式,目前在中 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技术可以精确定位和治疗肿瘤,而且术后 恢复时间也很短。 9.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中国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也是中国现代科技的代表之一。这种技 术可以在深层次寻找矿产资源,探测油气藏等。 10.油气勘探技术 中国的油气勘探技术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海外 也受到广泛的关注。这种科技可以为中国的能源战略提供重要的支持。 总之,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多个关键 领域如量子通信技术、高铁建设、无人机技术等都得到了重大进展, 这不仅对于中国未来的科技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全球科 技进步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科技前沿世界十大前沿科技

科技前沿世界十大前沿科技 科技前沿世界十大前沿科技 编辑/candy 摩托罗拉推出蓝牙汽车音乐免提系统摩托罗拉公司不久前推出了新的汽车音乐免提系统T605。凭借这一新的车载系统,驾车者拥有了一个可以通过兼容的汽车音响系统直接收听音乐和进行手机通话的无缝解决方案。利用免提、耳机和蓝牙立体声功能,T605可为通话和娱乐提供清晰的音质。用户可以聆听由MP3播放器或手机无线传播的音乐,而不用担心接不到电话。同时,T605还配有一个3.5毫米标准的立体声插孔,用来与MP3播放器进行有线连接。T605采用的是高级蓝牙技术,在有电话时可暂停音乐,通话结束后恢复播放,有助于用户进行无缝的不间断通话。据悉,T605预计将于2021年上半年推出。 本田开发出乙醇汽车 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开发的以生物乙醇为燃料的小型汽车已于2021年10月在巴西首度公开亮相,并已投放市场,成为最早面市的日系乙醇汽车。生物乙醇是甘蔗或玉米等植物原料中榨取的汁液经发酵和蒸馏制成的。生物乙醇可与汽油混合或单独作为汽车燃料使用,能极大降低对空气的污染。本田的乙醇汽车有FFV思域和FFV飞度两种车型,对应的乙醇在混合燃料中的含量比为20%和100%,车中安装了油气浓度传感器,可以自动感知燃料箱内的状况。相比同款汽油车的售价,这两款车可能会略贵一些。 沃尔沃投资混合动力汽车半导体技术 目前,汽车制造商都热衷于研究混合动力技术,沃尔沃也非常重视这方面技术的创新,近日对外宣布,将对一家仅成立一年的半导体技术公司TranSiC AB进行投资,这家公司研制的碳化硅高效能半导体材料是当今混合动力汽车领域的热门材料。在电动混合动力系统中,半导体材料用于在电动机中将电池的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现有的技

中国农科院发布2017-2020年十大科研进展

中国农科院发布2017-2020年十大科研进展6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2017-2020年重大科研进展发布会,面向社会发布了“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2020年十大科研进展”。其中“面向世界农业科技前沿”的进展3项,“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进展4项,“面向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的进展3项。这些进展涵盖农业生物技术、重大动植物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农业重大疫病防控、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原创性、突破性、引领性,产业支撑作用和影响力非常突出,集中体现了三年来中国农科院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的使命与担当。 一是发现水稻“自私基因”,挑战孟德尔遗传定律。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首次克隆了阻碍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自私基因;阐明了自私基因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促进物种进化中的作用机制。这些发现对创制广亲和的水稻种质资源并有效利用优良种质资源进行优质高产育种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是首次成功克隆杂交稻种子。水稻研究所水稻染色体工程及基因组编辑创新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首次将无融合生殖这一复杂特性引入杂交水稻中,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实现杂交稻克隆种子“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开辟了克隆种子固定杂种优势研究以及作物育种发展的新方向。 三是解决二倍体马铃薯自交不亲和与自交衰退难题。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经济作物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解决了马铃薯自交不亲和难题,解析了自交衰退的遗传基础,成功选育

出第一个二倍体马铃薯概念性品种“优薯1号”,为降低马铃薯生产成本、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了力量。 四是家禽疫苗免疫成功阻断人感染H7N9疫情。哈尔滨兽医研究 所动物流感基础与防控研究创新团队率先发现H7N9高致病性突变株,研发出高效H5/H7二价禽流感灭活疫苗并在全国范围用于禽流感免 疫防控。有效阻断了H7N9病毒在家禽中的流行,为养禽业每年挽回 数百亿元的经济损失。 五是非洲猪瘟疫苗环境释放和临床试验进展顺利。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重要人兽共患病与烈性外来病研究创新团队成功分离出非洲猪 瘟病毒株,顺利完成疫苗实验室创制和中间试制阶段工作,启动了疫苗环境释放和临床试验,进展顺利。 六是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控技术有效遏制害虫大面积重发。植物保护研究所围绕草地贪夜蛾监测与防控技术,取得多项国内首创,成功研发种群测报技术,明确虫害生物学规律,成功选出应急防控药剂与天敌昆虫,并形成防控技术方案。 七是首次创建覆盖我国全域高精度数字土壤。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土壤耕作与种植制度创新团队融合应用人工智能、人机交互设计与土壤学方法,在国际上首创土壤大数据方法,成功构建中国高精度数字土壤。该成果成功应用于实施耕地保护与地力提升、面源污染防治、基本农田建设等国家工程,取得了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八是高产高油优质多抗油菜品种平均亩产油量翻一番。油料作物研究所油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选育的国审油菜新品种“中油杂19”

世界十大科学成就

以下是近年来被广泛认可的世界十大科学成就(按时间顺序排列): 1. 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通过发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人类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读取和分析基因组信息,为基因研究、疾病诊断和个体化医疗提供了重要工具。 2. 人类基因组计划:该项目于2003年完成,成功解读了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这一里程碑事件使得我们对人类基因的组成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开展遗传研究和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3.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OCT):OC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光学成像技术,可以在微观尺度上高分辨率地成像生物组织和器官。它在眼科、心血管医学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为早期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手段。 4. 量子力学和量子信息科学:量子力学理论的发展革命性地改变了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为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密码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5.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是一种高效、精确的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直接修改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组。这项技术对于遗传疾病治疗、农业改良和生物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6.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系统能够模仿和学习人类智能,实现自主决策和问题解决。它们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7. 粒子物理学: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进行的实验,揭示了宇宙的基本构成和宇宙起源的奥秘,例如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 8.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研究和应用在材料科学、医学、电子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控制和操纵物质在纳米尺度上的性质,可以开发出具有新功能和性能的材料和器件。 9. 太阳系外行星发现:通过使用地面和空间望远镜以

关于科技的新闻10条

1.疫情或仍将持续。今年,研究人员和公共卫生机构将继续监测新冠 病毒新变异毒株的情况,以及病毒对康复者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 很多国家已为本国民众注射疫苗,出于对新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担忧,疫苗推广行动将持续进行。 2..疫苗将升级换代。疫苗研发人员已将目光投向下一代疫苗,期望预 防快速变异的冠状病毒。可能会有科学家研发出针对特定变体的信使RNA(mRNA)新冠疫苗。此外,艾滋病毒、疟疾和莱姆病的疫苗研发也有望取得进展。 3.物理学或将迎来丰收年。大型强子对撞机将于今年6月重启。此外, 位于美国的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位于欧洲的“室女座”引力波探测器、位于日本的神冈引力波探测器也将开始新的观测活动。 4.登月活动接踵而至。今年,将有多款来自政府航天机构以及私人航 天公司研制的轨道飞行器和着陆器朝月球进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于2月发射“阿尔特弥斯一号”无人轨道飞行器。印度、俄罗斯、韩国等多个国家计划开启探月之旅。 5.中国天宫空间站将建成。今年,中国天宫空间站竣工,并安排了1000 多项实验,涉及天文、地球观测以及微重力和宇宙辐射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等。此外,欧洲和俄罗斯联合开展的“火星生命探测计划” 将实施,前往火星寻找过往生命存在的迹象。

6.继续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今年11月,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将齐聚埃 及沙姆沙伊赫,参加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预计各国将作出与2015年《巴黎协定》目标一致的气候承诺,将全球升温控制在远低于工业化前2℃的水平,研究人员也将继续监测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7.继续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今年11月,来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将齐聚埃 及沙姆沙伊赫,参加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预计各国将作出与2015年《巴黎协定》目标一致的气候承诺,将全球升温控制在远低于工业化前2℃的水平,研究人员也将继续监测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8.2022年,中国空间站将建成。天和核心舱顺利入轨,两批中国航天 员分批进驻空间站,接下来将一共规划实施6次发射任务,包括两个实验舱、两艘货运飞船和两艘载人飞船。 9.2022 年5月到6月,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在火星着陆, 并展开对火星的地表的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里程突破4亿公里,距地球约1.3亿公里,距火星830万公里。按计划将在一个多月后实施近火制动,进入环火轨道,准备着陆火星。 10.2022年,中国又一个奇迹工程,“白鹤滩水电”正式竣工。这个高 289米、整体浇筑803万立方米的世界水电“巨无霸”的诞生,并首次实现全部智能化,这项工程成功意味着,中国水电将引领世界水电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发电设备企业率先掌握了百万千瓦等级巨

20世纪世界十大科技成就

1 火星月球 发现有水 2004年1月4日和1月25日,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分别在火星登陆。两辆火星车的最大成就是共同发现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证据。同时,在环火星轨道上运行的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也发现火星南极存在冰冻水。这是人类首次直接在火星表面发现水。 在经历9个多月的太空旅行后,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2008年5月25日成功降落在火星北极附近区域,这是第一个在火星北极附近着陆的人类探测器。按照计划,“凤凰”号着陆后展开了为期3个月的火星地面探测。同年7月30日,“凤凰”号的机械臂把一份土壤样本递送到热量和释出气体分析仪中。在样本加热时,分析仪鉴别出其中有水蒸气产生。这是火星上存在水的最直接证据。 2009年11月,科学家们肯定地表示,月球上有水而且数量可观。2009年10月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利用火箭在月球表面撞出一个直径100英尺的坑,并在产生的碎片中测量到25加仑以水蒸气和冰的形式存在的水。 2 人类基因组 序列图完成 2000年6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联合宣布: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基因组草图已经完成。 2001年2月12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拉公司联合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最实质的内容,就是人类基因组的DNA序列图,人类基因组计划起始、争论焦点、主要分歧、竞争主战场等都是围绕序列图展开的。在序列图完成之前,其他各图都是序列图的铺垫。也就是说,只有序列图的诞生才标志着整个人类基因组计划工作的完成。 2003年4月15日,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发表50周年前夕,中、美、日、英、法、德6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签署文件,6国科学家联合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完成。 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绘就,是人类探索自身奥秘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被很多分析家

前沿世界十大前沿科技

大象祖先可水栖英美科学家对埃及发掘的一项化石研究显示,大象3700 万年前的祖先曾生活在水中,生活方式类似河马。科学家已经知道大象与现代水生动物有亲缘关系,但是从未认为古代大象亲属曾生活在水中,新研究则显示出这部分进化链关系。这种名为始祖象的大象远古祖先身材巨大,长鼻子上长有小小的眼睛。科学家通过测量该动物牙釉中的化石特征,得知始祖象的食性与水生动物相似,然而它们的体重全由脚支撑,并且用脚行走,并非百分百的水生动物。 出人意料的昆虫嗅觉 美日科学家日前揭示了昆虫嗅觉机制的奥秘,这一发现有助于对嗅觉的进化史做更复杂的思考。 人们曾认为,动物的嗅觉都是通过气味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嗅觉感应器,引发精巧的连锁反应,最后打开细胞表面的“离子门”允许大量离子进入细胞,从而将气味信息传到脑部。然而,新研究发现,昆虫不需要中间步骤而直接激活“门” 。昆虫嗅觉使用的离子通道是两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其中一种是昆虫特有的嗅觉感应器。该复合体通道允许所有阳离子通过,这是气味能更快传至昆虫大脑的原因。 智商高低与“节奏感”相关 瑞典科学家研究证实,在智力测验中得分较高的人,对时间节奏把握的准确程度也更高,二者之间具有类似的生物学基础。 科学家让受试者敲出简单的节奏,结果发现,智力测验得分较高的人在对规律性节奏的把握上波动最小。此前科学家已经知道,额叶区域与解决问题、制定计划和操控时间密切相关。进一步的研究则证实,高智商、节奏性强与大脑额叶某些区域的白质体积具有相关性,人们称为“智商”的大脑因素,其生物学基础隐藏在前额叶的神经纤维数量和相关的神经活动稳定性当中。 泥土抗菌胜香皂 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了“泥土疗法研究”的结果,并认为泥土的抑菌功能有朝一日将会超过香皂。 研究人员发现,利用泥土中的一种宿主可以研制出新一代非传统而有奇效的“医用泥土鸡尾酒_以对付病菌。他们收集了全球各地的20 种不同泥土样本,对泥土成分经过分类后, 测试不同成分的抗菌属性。结果发现,其中的 3 种泥土可以杀灭或抑制所有被测试病菌。借助电子和离子显微镜,研究人员正进一步探索泥土在细胞水平上抗击病菌的秘密。 工业污染使植物丧失芳香 美国一项新研究表明,由于发电厂和汽车工厂的污染破坏了花朵的芳香,春天的花朵闻起来不再芳香迷人了。此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何某些传粉动物特别是蜜蜂在一些国家大量消失的原因。 科学家建造了花朵芳香随风传播的数学模型,发现污染物会和芳香分子紧密结合,从而 破坏花的芳香。研究人员解释,20世纪80年代,花朵产生的芳香分子能传播大约1000〜1200米,但如今饱受城市环境的污染,只传播200〜300米远。这无疑会对那些受到花香吸引的传 粉动物造成影响。

有关科技的简短新闻

有关科技的简短新闻 1. 有关物理前沿的科技旧事,最好简短一些 玻色-爱因斯坦分散态理论讨论获新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刘伍明讨论员与金属讨论所张志东讨论员、梁兆新博士生合作,在玻色-爱因斯坦分散态的理论讨论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了外势作用下原子相互作用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玻色-爱因斯坦分散体中的孤子。该讨论结果发表在2月11日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924年,印度科学家玻色(Bose)将光子作为数量不守恒的粒子胜利地导出了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爱因斯坦(Einstein)将其推广到全同粒子抱负气体,从理论上预言了玻色-爱因斯坦分散现象的存在,即在很低的温度下,无相互作用的玻色子会在最低能量量子态上突然分散,达到可观的数量。玻色-爱因斯坦分散体具有奇怪性质,通过对它的讨论,可以讨论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外场等对物质分散过程及动力学的影响。这不只对基础讨论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原子激光、原子钟、原子芯片技术、精密测量、量子计算机和纳米技术等领域都有特别好的应用前景。 由于找不到合适的试验体系以及受试验技术的限制,玻色-爱因斯坦分散的晚期试验讨论进展非常缓慢。1995年7月美国科罗拉多高校试验天体物理联合讨论所(JILA) Wieman小组首先在试验中观看到了87Rb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分散现象。200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Eric A. Cornell、Wolfgang Ketterle、Carl E. Wieman,

表彰他们在实现弱相互作用玻色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分散试验方面的开创性工作。2004年国际闻名学术刊物《科学》将实现费米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分散评为年度国际科技十大进展之一。玻色-爱因斯坦分散的理论和试验讨论已成为国际物理学界的讨论热点之一。 玻色-爱因斯坦分散在平均场理论框架下可以用Gross-Pitaevskii方程描述,并在肯定条件下可以化为一维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但至今仅标准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可以严格求解。获得不同类型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严格解对讨论和深化了解玻色-爱因斯坦分散的行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刘伍明、张志东和梁兆新合作讨论给出了一个一维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严格解,它描述了在一个排斥势中随时间变化的原子间相互作用的玻色-爱因斯坦分散的亮孤子的动力学。发觉在亮孤子中的原子数可以保持一个动力学平衡:在亮孤子和背景间存在一个时间周期的原子的交换。结果表明,在肯定的参数范围内,亮孤子可以通过添加原子的散射长度被挤压成特别高的局域物质密度。这供应了一个试验的工具来确认一维Gross-Pitaevskii 方程的适合应用的范围,并可以实现对玻色-爱因斯坦分散态的挤压与掌握。由于一维非线性薛定谔方程还可以描述光子晶体、光纤通信、磁性孤立子等很多物理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因而这项讨论结果对这些讨论领域也将有很大的启迪。 2. 科技旧事10条 1.美无线频谱拍卖总额已达185.5亿美元

【物理时空】引力常量的实验测定

引力常量的实验测定 (1)卡文迪什实验(扭秤平衡法) 引力常量是第一个用物理实验的方法在实验中测得的基本物理常量。由于缺乏灵敏度足够高的测量工具,牛顿当时只验证了引力常量的普适性,但没有能够测量出它的数值。在万有引力定律发表大约一百年后,英国的米切尔首先设计了一种专门用来进行引力实验的仪器,称为扭秤。这个装置的特点是通过测量微小的扭转角度,以显示微弱的引力,从而使在实验室中测定引力常量成为可能。这是米切尔的贡献,但他并没有亲自做过测定引力常量的实验,因为在扭秤还没有制造完成时,他就去世了。 1798年,卓越的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什在米切尔的基础上完成了扭秤的制作,而且作了重要的改进。由于扭秤悬丝的扭转角度非常微小,一般不易直接观察出来,更难以比较准确地量度,卡文迪什在悬丝上附加一平面镜,镜面随悬丝的扭动而偏转,偏转角可用光学方法加以显示,就能测得比较准确。卡文迪什用改进后的扭秤完成了历史上第一个测定引力常量的实验。他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将两个直径约2英寸、质量均为m 的小铅球,固定在一根长,约为6英尺的木杆两端,用一根长约3英尺的镀银铜丝通过杆的中心将木杆水平悬挂起来,在悬丝上固定一小平面镜。将另外两个直径约为12英寸、质量均为m ′的大铅球,分别放在两个小铅球附近,使每一对大、小铅球中心间的距离均为d 、中心连线与木杆垂直、球心均在同一水平面内。用细光束照射悬丝上的小平面镜并反射到带有刻度的标尺上,当悬丝扭转时,其偏转角α可由反射光照在标尺上位置的变化求得。 图1 由于大、小铅球间的引力作用,木杆将受到引力产生的力矩,使杆以悬丝为轴转动。杆的转动使悬丝发生扭转形变,因而产生阻碍杆转动的弹性恢复力矩,当两个力矩相等时达到平衡,这时悬丝上的小平面镜相对于没有放大铅球时的位置偏转了α角。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2mm l G Ka d '⋅=(1) 式中K 为悬丝扭转单位角度时所产生的力矩,称为扭转系数,其数值可由杆(包括两个小铅球)的转动惯量I 和振动周期T 求出。方法是先将大铅球移开,使其不影响杆的自由振动。以悬丝为轴水平扭转木杆,设角位移为θ,这时悬丝对木杆施加力矩-Kθ(负号表示力 矩的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木杆产生角加速度22d d t θ',由刚体动力学规律可知 22d d I k t θθ'=-或22d 0d K I t θθ'+=(2) (2)式表明,在悬丝的弹性力矩作用下,木杆的运动为简谐振动,其振动的角频率为ω=

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2019年1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5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使公众进一步了解了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动态,对宣传、普及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作用。 入选的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分别是:①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②我国新一代“E级超算”“天河三号”原型机首次亮相;③我国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取得新进展;④两只克隆猴在我国诞生;⑤科学家测出国际最精准万有引力常数;⑥科学家首次在超导块体中发现马约拉纳任意子; ⑦科学家“创造”世界首例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⑧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成功水上首飞;⑨科学家首次揭示水合离子微观结构;⑩我国首个P4实验室正式运行。 入选的2018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分别是:①“洞察”号无人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②科研人员发现新型光合作用; ③首架离子驱动飞机研制成功;④美科学家在原子层面“无缝缝制”两种晶体;⑤新方法使先天失明小鼠复明;⑥宇宙高能“幽灵粒子”来源首度现踪;⑦历经13年小麦基因组图谱绘制完成;⑧科学家首次发现银河系外行星存在的迹象; ⑨研究人员用基因剪刀技术开发“基因试纸” ;⑩月球存在

水冰获确切证实。 2018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 全球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10月24日正式通车运营。 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长55公里,使用寿命120年,抗16级台风、8级地震,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2009年12月正式开工。 如今,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让珠江口天堑变通途,改变了珠三角的地理格局,香港将获得更广阔的珠江西岸腹地。 2、我国新一代“E级超算”“天河三号”原型机首次亮相 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于5月17日对外展示了我国新一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三号”原型机,这也是该原型机首次正式对外亮相。 据了解,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也称“E级超算”,被全世界公认为“超级计算机界的下一顶皇冠”,它将在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能源危机、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上发挥巨大作用。 3、我国水稻分子设计育种取得新进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