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Politics

王向民

一、课程简介

《政治学概论》(Introduction to Politics)是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本科主干课程,每周三学时。本课程旨在通过提炼政治学的基本问题、历史经验与基本方法,讲授政治共同体营造的基本框架。课程目的有二:第一,激发学生探究政治世界的愿望与能力,增进对世界政治与中国政治的理解;第二,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奠定政治学的基础知识;第三,培养学生的批判与反思能力,增强学生的学术想象力。课程主要采取“问题-回应”的方式进行,实行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具体课程内容包括:(1)学科史;(2)人论;(3)政权理论;(4)治权理论;(5)国家与社会的沟通;(6)自治与他治;(7)共同体的维系与变迁;(8)腐败、病变与革命;(9)共同体间关系。

Introduction to Politics is the main course of the Department of Politics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It aims to teach the basic system, the main theory and the frontier trend of political science by refining the basic problems, historical experience and basic methods of political science. The main goal of this course is to inspire students’ desire

and ability to explore the political world , and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world politics and Chinese politics; Cultivate students'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lay the basic knowledge of political science; Introduce basic social science methods, and develop critical thinking and academic thinking. This course uses a combination of excellent teachers to teach students in advance to read the specified literature, supplemented by classroom discussions and video teaching and other teaching forms.

二、考核方式:

1.出勤与课堂讨论占15%;

2.读书笔记占25%;

3.期末考试占60%,闭卷考试。

三、主要参考教材

吴志华、郝宇青:《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编写组:《政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包刚升:《政治学通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美]迈克尔·罗斯金等着:《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001

[美]莱斯利·里普森着:《政治学的重大问题》,华夏出版社,2001

四、课程的基本体系

第一讲作为共同体营造的政治学

第二讲政治学:学科史与中国经验

第三讲共同体的概念与价值谱系

第四讲群己:人、自然与社会

第五讲政权及其权力制度

第六讲政权的组织与决策

第七讲治权的结构(政府结构)

第八讲治权的结构(央地关系)

第九讲治权的决策

第十讲国家与社会的沟通

第十一讲利益的表达与分配

第十二讲自治与他治

第十三讲共同体的维系与变迁

第十四讲腐败、病变或革命

第十五讲共同体间关系

五、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

第一讲:作为共同体营造的政治学

政治学有知识图示、理论解释与想象建构三种授课方式。知识图示与理论解释都是发生学上的结构主义视角,政治学作为因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建构式学问,需要思考人类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经验背

后的共同命题是什么换言之,共同体是如何营造出来的

阅读资料

吴志华、郝宇青:《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p20-26

海伍德:《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一章

米诺格:《政治的历史与边界》,译林出版社2008年,第1-6章

第二讲政治学:学科史与中国经验

尽管有其史前史,作为一门学科,政治学是近现代的知识产物。现代政治学是如何形成的它如何与时代对话,在时代演进中转换其理论主题与研究方法在现代民族国家的视野下,如何解释中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发展过程,它能够为人类政治知识库提供怎样的概念或理论阅读资料

吴志华、郝宇青:《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p26-51

编写组:《政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p12-30

古丁等:《政治科学新手册》(上册),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p66-140

奥伦:《美国和美国的敌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第三讲共同体的概念与价值谱系

作为一种类型化与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共同体的政治知识具有丰富的概念与理论。从层级结构或特定逻辑看,这些概念构成怎样的概

念谱系如何绘制一个以共同体营造为核心的知识地图

阅读资料

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三讲

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米诺格:《政治的历史与边界》,译林出版社2008年,第7-13章

第四讲群己:人、自然与社会

群己关系是共同体区别于孤独个体的首要问题。群己关系意味着独立或原子化个人的丧失,而必须融入到周遭环境之中,从而设定自我的边界。笼统来说,群己关系涉及到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

阅读资料

莱斯利·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华夏出版社2001年,p24-41

阿伦特:《人的条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第五讲政权及其权力制度

从价值上说,人们都是平等的个体。但是,为什么“我”要服从“你”,被你“统治”与“支配”政治统治权力的正当性来自哪里,这是一种规范叙述还是事实结果由此论证关系将形成怎样的权力结构或制度设计

阅读资料

吴志华、郝宇青:《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p51-75

莱斯利·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华夏出版社2001年,p42-71

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

奥本海:《论国家》,商务印书馆1999年

第六讲政权的组织与决策

作为统治的行动者或负载者,政务官组成了政权组织。那么,政务官如何产生它有哪些组织形式政务官如何决策并受到监督阅读资料

吴志华、郝宇青:《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p56-59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p83-117

维力:《宪政与分权》,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

威尔逊:《国会政体》,商务印书馆1986年

第七讲治权的结构(政府结构)

管理或治理,抑或有效的社会公共服务是共同体的重要职能,其供给主体形成了共同体的治权组织。治权的组织结构通常表现为政府形式,即实施公共政策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那么,政府治权的组织与分配方式是怎样的如何实现治权的拆解分立或拼合集中,如何实现对治权或公共政策的权力约束

阅读资料

吴志华、郝宇青:《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p75-98

编写组:《政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p173-198

罗斯金:《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14/15/17章

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章

第八讲治权的结构(央地关系)

治权的结构受到共同体空间规模、人口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大国众民与小国寡民的纵向治权结构上定然不同。中央与地方的治权结构通常发生在哪些领域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共同体中具有怎样的制度形式

阅读资料

吴志华、郝宇青:《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p59-60

孙关宏:《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p117-124

罗斯金:《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p265-273

安德森:《联邦制导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

第九讲治权的决策

治权的行使者通常指事务官,事务官的主要职能是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那么,事务官如何产生与行动官僚科层制如何在绩效供给与

政权统治之间发挥恰如其分的作用公共政策如何能够在生产供给与公平分配之中取得平衡

阅读资料

吴志华、郝宇青:《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p209-229

毕瑟姆:《官僚制》(第二版),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p1-51

古德诺:《政治与行政》,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5章

第十讲国家与社会的沟通

国家与社会是否以及需要怎样频度与程度的沟通与交流传统帝国或朝廷与民间的沟通与交流的频度、领域和现代民族国家有何异同国家与社会的沟通交流以何种组织为载体或中介,二者采取对抗竞争的模式抑或合作补足的方式进行

阅读资料

吴志华、郝宇青:《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p98-141

编写组:《政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p139-172

罗斯金:《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p194-212/215-234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

第十一讲利益的表达与分配

政治是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利益的表达与分配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命题。那么,利益所指为何如何表达如何分配由何种社会载体担负如何评价这种社会载体的表达与分配功能以及如何评价利益的内容以及由此形成的群体分配属性

阅读资料

吴志华、郝宇青:《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p98-141、p188-209

编写组:《政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p173-198

杜鲁门:《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公共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亨廷顿:《难以抉择》,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1-6章

第十二讲自治与他治

尽管现代国家都是大国众民的他治或代表政治,但是自治是人类的最初集体记忆与政治理想。那么,自治或他治的条件是什么由何种社会组织作为自治的载体或中介自治采取何种制度形式

阅读资料

吴志华、郝宇青:《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p165-209

编写组:《政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p173-198

第十三讲共同体的维系与变迁

人类共同体源远流长。共同体维系的时势耦合与深层文化因素分

别有哪些为什么南橘北枳共同体依信仰而凝聚,那么,这种信仰必须是组织性或强制性的吗神秘的自然力量在共同体信仰中有着怎样的功能

阅读资料

吴志华、郝宇青:《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p229-293

编写组:《政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p199-209

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4章

阿尔蒙德:《公民文化:五个国家的政治态度和民主制》,东方出版社2008年,第三部分

第十四讲腐败、病变或革命

腐败、病变乃至革命是人类共同体之公理。传统朝代更替、帝国嬗变,分分合合,合合分分。那么,腐败、病变与革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共同体的表现是什么相应的预防或纠错机制是什么现代国家是否仍然存在着腐败、病变或革命的可能如何延缓它的生命阅读资料

吴志华、郝宇青:《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p293-345

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第

洛克:《政府论》(下),商务印书馆,第

斯考切波:《国家与社会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

贝克:《风险社会》,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1-2章

第十五讲共同体间关系

共同体之间如何相处和平相处还是斗争并存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发展出怎样的共同体相处经验,何种共同体关系能够维持相对长远的共同体安宁如何寻求这种安宁

阅读资料

编写组:《政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p275-303

康德:《永久和平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时殷弘:《现当代国际关系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章

沃尔兹:《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6章

政治学概论

P5中间: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P6倒数第四行: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P6最后一行: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科学 P15倒数第七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P16第三段第四行: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他的代表作有《君主论》 P20~21:行为主义政治学 P22中间:《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标志。 第一,《宣言》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第二,《宣言》明确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第三,《宣言》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第四,《宣言》强调指出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真正的民主。 第五,《宣言》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P41第三段:恩格斯的著名论断(马克斯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第三,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 P45.契约论 契约论的基本论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阶级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结果。其中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集契约论说之大成。 P54国家权力 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00312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考核知识点: 1政治的含义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4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5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历史演变6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7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8政治学的研究方法9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 一、政治的含义P6 古希腊:最初含义指古代城邦,即城市国家。(西方) 亚里士多德(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政治主要指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核心含义是统治,政治主要指“治国平天下”,以治为主。 1、历史上剥削阶级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 (非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P2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 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孔子、孟子、柏图拉、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康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 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凯尔逊)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马基雅维里-第一次将政治与理论分开、《君主论》, 韩非子-法家、 拉期韦尔、 马克思·韦伯)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 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孙中山、麦肯齐、奥克肖特)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戴维·伊斯顿“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观点内容代表人物 1.道德解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 2.法律现象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凯尔逊 3.争夺权力、玩弄权术 马基雅维利、韩非子、拉斯韦尔、马克思·韦伯 4.管理众人之事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孙中山、麦肯齐、奥克肖特 5.围绕政府制定、执行政策 社会价值和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戴维·伊斯顿

政治学概论总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总复习 名词解释: 1、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2、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 3、契约论,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集契约说之大成。 4、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也就是列宁所指的“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 5、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 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 6、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 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选举产生自 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 8、国家机构,是组成国家机器的一切,国家机关的总和,包括全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 9、国家元首,就是代表国家主持内外国家事务,充当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 10 三权分立与制衡的基本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国家权力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种权力,它们分别由三个不的国家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形成鼎立之势,而又互相制约和平衡。 11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 12 大国沙文主义,是指大国在对待小国的关系问题上表现出来的一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反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13 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特定阶级用来执掌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工具,是政治社会政治斗争的集中代表。 14 压力集团,是资本主义国家特有的政治术语,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性利益团体,即政治团体。 15 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 16 政治社会化,指的是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17 国际政治,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也包括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在世界舞台上政治关系的总和。单选: 1、雅典当时是希腊最有名的城邦。 2、中国的政治以儒家为核心。 3、西方古代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也把政治与伦理混在一起。 4、意大利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 5、把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代表是孙中山。 6、儒家:“为国以礼”(礼治),“为政以德”(德治)。 7、法家是与儒家相对立的主要流派。 8、道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9、儒家:孔孟,道家:老庄,法家:韩非。 10《政治学》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亚里士多德。 11神学政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奥古斯丁和阿奎那。 12《共和六论》:马基雅维里。 13《乌托邦》:莫尔,《太阳城》:康帕内拉。 14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孔斯坦和边沁。 15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6《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17群婚的第一个阶段的家庭形式是血缘家庭(群婚集团是按辈分划分),后发 展为普那路亚家庭(兄弟姐妹禁止结婚)。 18国家的历史类型问题,是指国家的分类问题。 19对国家进行分类,最早是亚里士多德。 20划分国家历史类型基本标准,即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实质。 21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矛盾运动决定的。

政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政治观 1,伦理或道德政治观----政治是一种道德活动,甚至是一种最高的道德生活来理解政治2,政治是法律现象3,政治是争夺权力的斗争4,政治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5,权威性分配说---为社会做出和执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行为或相互交往 6,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根本问题(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二、儒家政治学说(1)礼治----以礼法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2)德治----注重道德,发对政令、刑罚 三、道家政治学说无为而治----用消极无为的手段进行统治,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 四、行为主义方法-----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五、《共产党宣言》政治思想1,国家是阶级组织2,阶级斗争史,核心是政权问题3,无产阶级专政思想4,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5,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第二章国家与阶级 一、氏族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是原始公社制度的社会经济单位,也是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 二、氏族制度特点(1)内部禁止通婚(2)议事会决策组织(3)互助互护义务 三、恩格斯国家起源论断(1)国家是历史现象(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3)国家的作用是缓和冲突 四、国家产生的三种形式(1)雅典式(2)罗马式(3)德意志式 五、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1)国家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2)公共权力的设立 六、神权论君权神授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 七、契约论国家是人们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 主权在民观----卢梭认为,国家是人们共同订立契约的结果,国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政治权力的源泉,人民有权利废除不利的契约。 八、暴力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九、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定义(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2)国家是阶级统治(3)国家是机器 十、国家权力及其特性政治权力、公共权力。统治阶级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的能力 (1)强制力的垄断性(2)普遍的约束力(3)主权性 十一、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表现(1)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国家机关(2)职业性的常备军的建立(3)赋税制度的确立 十二、国家消亡的条件和途径 政治条件—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完全消灭社会条件----社会分工和脑体劳动差别消除精神条件---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提高国际条件----在全世界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全人类获得解放根本条件----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第三章国家的历史类型及其更替 一、中国和西方封建制国家的区别(1)国家结构——中国是中央集权,西方是分封割据(2)权力结构——中国是官僚等级制,西方是地产权力制 (3)统治思想——中国侧重于宗法伦理观念,西方主要借助于宗教信仰 第四章资本主义国家 一、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1)圈地运动(2)奴隶贸易(3)殖民掠夺 二、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政治特征是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政治方式来统治国家。自由贸易与自由竞争基本实现形式。 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国家阶段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阶段。特 征是垄断资产阶级取代自由资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成为控制和支配社会的阶级,垄断资产阶级的内外部矛盾加深甚至时而激化。工业金融垄断寡头和垄断财团形成垄断资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 第一张绪论 政治学的研究目的:试图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规律,从而建立起一门关于人类政治生活规律的可学。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的实质和含义: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是统治阶级如何利用政权扩大自己,如何争取同盟者,如何打击敌人的一种艺术。 政治概念界定: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综合。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国家政权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当区分两个层次。首先,从狭义的角度上讲,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以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其次,就广义的角度而言,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界定,规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内涵。依据对象这一内涵,可以推导出政治学研究的外延,即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1、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它是政治学的基础与核心。 2、中国政治。 3、比较政治。 4、公共政策。 5、行政管理。 6、国际政治。 政治学原理主要围绕政治学的基本对象——国家政权——而形成理论体系,并非试图涵盖政治学研究的全部范围,因此,它的作用在于为政治学相关领域和具体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 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1、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任何阶级或学派的政治学理论都要以某种哲学观点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几乎每一种新的和具有影响力的哲学流派出现之后,都会引起政治学基本理论或政治学研究方法论的某些变化,并导致新的政治学流派的出现,以及现有政治学流派的分化或滞亡。 2、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如果把要生产和分配的东西比作一块蛋糕,经济学关心的是如何有效的利用原料把这块蛋糕做的又大又好,而政治学关心的则是如何把这块蛋糕合理地分配给社会成员,以实现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原则。因此,政治学玉=与经济学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任何政治学理论,都不能脱离特定的经济学而鼓励的存在和发展。 3、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法学是以人类社会的强制性行为规范——法律为研究对象。由于政治与法律都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现象,因而法学与政治学具有不可分割的相关性。政治学与法学虽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他们各自的研究重点却是不同的。政治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的权力现象,权力是其研究核心,特别是公众权力及围绕公众权力展开的各种现象。而法学的研究对象则是以特定的法律主体的权力和义务关系为重点,即研究立法、执法、守法、司法中人们权利和义务界限的确定、规范化、制度化以及权利的行驶、义务的履行等一系列活动。 总的来说,由于法是进行整治活动和实现整治目标的一种规范和手段,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民主整治就是在法律约束下的政治,政治必须采取合法性的形式,有规则和有秩序地运行,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原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一、政治的含义 总体来说,可以把所有对政治的解释分为两大类:剥削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观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一)剥削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观 古今中外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政治的看法或诠释可以说五花八门,择其主要,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社会道德。这是古代东西方国家较为普遍的观点。亚氏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你会解释这句话吗?会,就知道亚氏的政治就是道德或伦理。 (2)把政治说成是一种法律现象,政治实际上就是一个制定法律、遵守法律、执行法律的过程。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法学家凱尔森。 (3)认为政治就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或者说政治就是“权术”、“统治术”、“权谋”。持有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马基雅弗利。 (4)认为政治就是一种管理活动。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孙中山。他说:“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5)认为政治就是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这是当代西方国家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观点。 上述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政治的内涵,展示了政治的某个侧面或某一特征,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了国家、权力、管理等政治核心问题,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它们又都没有全面深刻揭示政治的丰富内涵和外延,因此必须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在许多不同场合下都曾对政治进行过深刻的论述,其主要观点是: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是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来界定政治。 (2)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里,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这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揭示政治的实质。 (3)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列宁观点 不过,他们都没有对“政治”一词下过完整的定义。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 和。 2.阶级分析,即在考察阶级社会中的任何政治现象时,都应找出它所体现的阶级关系,从本质上深刻揭示政治现象的阶级本质。 3.自政治诞生以来,不同的思想家对政治概念的不同解释有哪些? 答:①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古代,政治学与伦理学是混在一起的。 ②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 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 ③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④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⑤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4.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的实质和含义是什么? 答: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可以对政治概念作如下界定: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5.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答:①从狭义的角度上讲,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 ②就广义的角度而言,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 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6.为什么说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答: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国家政权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因此,政治学应当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东西,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 将国家作为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抓住了事物的根本,但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却不能仅限于国家,它还研究与国家政权相关的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7.简述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总体特点? 答:儒家与法家的治国思想虽然各自持着“德治”和“法治”以及“王道”和“霸道”两种治国原则,但他们都主张以积极的手段来治理国家。老子和庄子的政治思想则与此相反,他们主张采用消极无为的手段来进行政治统治。所谓“无为而治”,就是要求国家尽可能不去干扰人们的社会生活。但并非意味着统治者应该放弃对国家的治理。老子说过:“如无为,则无不治矣。”由此可见,他的目标还是要达到“治”,具体而言,就是实现其“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老子“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一直被历代统治者作为一种补充性手段,用来缓和阶级矛盾,维持社会统治,并在实际政治生活中与儒法思想一道起着着重要的互补作用。“无为而治”主要被作为一种权术思想,成为统治者调节其内部矛盾、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方法。 儒、法、道三家的治平之学,各有特点、互相对立、互相渗透。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正是这三派思想交错运用、互为表里和互相补充的历史。 8.简述制度研究法的主要内容? 答:制度研究法,就是从政治制度的形成与演变角度,来探求制度结构类型变化规律的方法。对制度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倾向,传统政治学的制度研究法主要是静态方法,它把政治学看成一种法律规范的科学,研究国家制度的结构和法制等制度性问题,其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对政府正式机构和与此相关的法律或宪法文件的研究上,诸如探讨国家主权、联邦制和宪政体制等基本概念。动态分析方法,主要是研究制度的功能变化、政治制度在社会体系中的关系、制度模式的相互冲突和协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行为关系机制。 9.简述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答:①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 ②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③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10.试述19世纪后期西方政治学的几个发展阶段?

政治学概论自考知识点

政治学概论自考知识点 《政治学概论》概述了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等,是政治学类、公共管理类等多个本科专业均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接下来为你整理了政治学概论自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政治学概论自考知识点:国家与阶级名词解释: 家长制家庭,是以一个男子为首的大家庭公社,包括一家之长及其晚辈也包括一些奴隶。 公共权力,是指武装的人----军队、警察和物质的附属物----监狱和强制机关。神权论,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利来源于神,及上天或上帝。 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一、氏族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 第二,氏族制度的决策组织是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 第三,氏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都有互相帮助和保护的义

务。 二、原始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 第一,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同部落都开始有了剩余产品。 第二,由于生产的增长,剩余产品的日益增多,私有制出现了。第三,父权制代替母权制和家长制家庭的出现。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这是人类社会野蛮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 第一,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个体家庭开始成为社会的经济单位,耕地成为私有财产。第三,部落联盟出现。 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就产生了直接为交换的商品生产。由于交换的发展,从社会中分离出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交换的阶级;;商人阶级。 第一,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金属货品。 第二,由于商业活动、土地的买卖与变化,人们为谋生而流动,使原来的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 三、国家的起源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第二,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 1、简述政治文化的主要功能 2、西方政治理论发展大体经历哪几个阶段 3、革命的发生必须具备客观和主观两个条件是什么? 4、在改革中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5、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特征有哪些? 6、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的含义有那几点? 7、国家权力的特性主要表在哪些方面? 8、简述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 9、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10、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主要有哪些? 11、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2、国家消亡的条件有哪些? 1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途径有哪些? 14、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根据是什么? 15、西方理论中“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16、简述国家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关系 17、民主的定义是怎样的,包括哪些含义? 18、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的主要职权大致可包括哪些方面? 19、资本主义政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0、西方政治学的政治发展理论的基本点是什么? 21、怎样理解新型民主? 22、我国国家结构形式有哪几个特点? 23、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是什么? 24、为什么说中国的政治改革职只能是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不是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 25、如何综合把握国际政治的含义? 26、国家根本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7、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作用有哪些 28、产生民族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9、简述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30、革命的作用主要表现是什么? 31、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包含那三层含义? 32、简述国家与政体的关系 33、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有哪些? 34、简述政治文化的特点? 35、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体形式? 36、资本主义民族主义的内容是什么? 37、简述政治文化结构的特点 38、政治改革的特征有哪些? 39、国际社会政治关系体系具有哪些基本特点? 40、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不会自行消亡? 41、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2、简述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国家领导的内容?

政治学概论

一、政治的本质 1、政治是一种特殊是社会分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方式 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3、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4、政治的基本问题和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5、政治是一种高级的政治活动 6、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它集中体现为一定社会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经济利益的分配,即社会公共权力的阶级属性 7、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诸方面关系的集中表现 二、政党制度 (一)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 1、两党制 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有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上台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 代表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 2、多党制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有两个以上的政党并立,参与竞选,有竞选获胜的政党组织政府的政党制度。 代表国家:法国、德国 3、一党制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一个政党掌握国家政权,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不允许其他政党与之竞争、角逐政权的政党制度。 代表国家:法西斯国家、亚非拉部分民族独立国家 (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特点 (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基础是四项基本原则 (2)中共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活动准则是宪法和法律 (3)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合作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 (4)中共和各民主党派担负共同任务 2、作用 (1)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各方面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有利于国家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3、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的根本区别 (1)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不同 (2)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3)政党的职能不同 (4)政党关系不同 三、政治权力结构的类型及其构成要素(P66) (一)政治权力的结构类型 1、高度集权型政治结构 2、分权制衡型政治权力结构 3、议行合一型政治权力结构

政治学概论简答题

政治学概论 1、简答: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历史研究法;2,制度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 2、论述题:学习政治学与培养公民素质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1)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治文化水平。(2)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借鉴和吸取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3)学习政治学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3、简述国家职能的基本内容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表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任何国家的活动都表现为两种基本职能: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辨证统一关系。依据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国家的内部职能可以相对地划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两种。 政治职能的弱化,社会职能的扩展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职能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论述) 国家的本质问题是国家学说的核心问题。(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2)国家是阶级统治。这是表明国家的本质。所谓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国家都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3)国家是个机器。 5、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简答) (1)资本主义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 (2)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 (3)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 6、简述龚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一般特点(简答) (1)从19世纪未开始,资本主义国家也随之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也随之从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2)在政治方法上由主要使用自由主义方法转变为主要使用暴力压迫的方法。 (3)垄断资本主义在政治上必然走向反动。所谓反动,是指它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维护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 7、试评述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理论。(论述) 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福利国家是的最初尝试是从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开始的。 从国家活动方面来看,“福利国家”由过去的“自由放任主义”变为“计划主义”;“由不干涉主义”变为“干涉主义”。 从国家推行的政策来看,“福利国家”由过去的不负责“援助”居民的社会生活,变为承担保障与增进社会全体成员的社会生活。 福利国家并没有改变资产阶级国家的阶级本质。它只是改良现有制度的一种权宜办法。 当代的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时代的产物。 福利国家挽救不了资本主义国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结合的国家。(简答) 马克思主义从民主的本质出发,认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是由它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民主的概念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1)民主是指居民与政权的关系; (2)民主是指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方法; (3)民主指国家活动的原则。 民主的这三个方面的含义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 新型民主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和各项公民权利的民主。它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新型专政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对少数剥削者的专政,是居民中绝大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

政治学概论主要知识梳理

政治学概论主要知识梳理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 1政治现象出现的原因: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社会的出现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消除了阶级利益对立的基础,社会政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主题。 2马克思政治观:政治是一种特殊分工,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方式;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政治是一种高级的实践活动;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它集中体现为一定社会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分配;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物质利益和社会地位等诸方面关系的集中体现。 3政治学首创于西方,因《政治学》一书亚里士多德成为这一学科的创始人。

4政治的社会功能:政治对经济具有巨大的反作用,推动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治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前提,政治改革是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基本动力之一;政治是统帅,是灵魂。 第二章:政治主体 1阶级性是是政党的本质属性,由其所代表的阶级在社会阶级结构中的地位和它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2政党特征:鲜明的阶级性;明确的政治目标和一定的政治纲领;有一定组织纪律性的政治组织;以争得政权和巩固政权并谋求新的政治发展为主要目的。 3政党性质直接决定政党作用的方向。 4政党作用:争取群众和教育群众;集中阶级意志;掌握政权和领导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政治录用与精英输送;监督与完善

政治运作。 5英美的两党制和法德的多党制。 6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作用: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调动和和发挥各方面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国家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西方多党制的本质区别: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不同;所代表阶级利益不同;政党职能不同;政党关系不同。 8政治国家:具体指国家政权机构,实质是统治阶级专政,即领导阶级实行政治领导,政治统治的国家政权机构。 9政治国家的基本职能:政治统治;社会管理;保卫。 10革命的阶级通过社会政治革命夺取政权,这是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 11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不断全面建设、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国家。12国家结构形式:指在民族国家地缘关系上,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关系的结合形式。 13政治社团产生的条件:经济的发展、利益的分化与特殊利益

马工程版政治学概论笔记(完整版)

政治学概论笔记 导论 第一节政治学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政治的涵义: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2.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 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4.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1.政治学以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关系及其发展作为其研究对象。 2.政治学的研究领域: (1)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2)中国政治与政治制度 (3)比较政治与政治制度 (4)行政管理 (5)公共政策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 3.经济–政治分析方法 4.矛盾分析方法 5.调查研究方法 6.综合交叉研究方法 第一章阶级与国家 第二节国家的本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观点 第一,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第三,国家的作用缓和冲突,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第三节国家的职能 一、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内部职能主要是实行社会控制,以维护政治经济秩序和稳定;外部职能主要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 1. 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意志,综合作用各种手段并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 2.国家的社会职能,即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职能。 第二章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第一节国家权力一、 国家权力的涵义 国家权力是按照统治阶级意志,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管辖政治和社会公共事务,对内对外正式代表国家并以国家机构保障实施的权力。 二、国家权力的特征: 1.主权性

政治学概论完整笔记

政治学概论重点笔记中山大学行政管理 第 1 页共38 页

第一章 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 ①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②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 ③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马克思·韦伯把政治看作争夺权力、玩弄权术的活动。 ④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⑤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简】(P5政治的实质的含义:4点)(归纳)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 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②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P6倒数第三段,政治的概念)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简、名】 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单选】 行为主义政治学是对以行为主义方法即行为科学的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政治学流派的总称。【简、名】 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P20【多选】 4、中国古代政治学 ①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 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第 2 页共38 页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

政治学概论(第二版) 第一章绪论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名词解释 1. 城邦:古希腊的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是自由公民基于“契约”,在正义的原则下联合组织成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后世把卫城、市区、乡郊统称为波里,综合土地、人民及其政治生活而赋予邦或国之意) 2. 共和国:源于古罗马共和国,意味着“人民的事业”,是一个有机共同体,共和国之所以是共和国,在于其统治的正义性。 3. 政治哲学:研究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和政治理论的概念体系的学科。20世纪政治科学兴起后,学者就把传统上用思辨方法,从纯理论角度探讨政治的本质、目的和发展规律,具有浓厚道德色彩与价值色彩的政治研究称为政治哲学。其内容:一是对政治的一般理论的研究,探讨政治的起源、本质、规律、规范、目的和手段;二是对政治理论、学说、思想、观念本身的研究,具有“元理论”或“超理论”的特征,主要分析词汇和概念的含义、论证的逻辑、命题的根据等。 4. 政治科学:政治科学是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广义政治科学即政治学,它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研究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行为、政治活动、政治关系及其一般发展规律。狭义政治科学是指对具体政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计量分析的政治学,与政治哲学分属不同的研究层次。狭义政治科学在政治学研究中广泛采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方法,如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行为科学、数理分析等;力求客观地描述政治现象的本来面目及细节,对个体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绝不使用无法用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加以验证的概念,使政治学研究精确化。其研究

政治学概论名词解释汇总

1.政治:所谓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氏族:所谓氏族是具有血缘关系、同族内部禁止结婚的人们的集团;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组织形式。 3.国家:所谓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阶级的机器。(这个定义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国家观点的全面的 4.政体:所谓政体是指政权构成形式,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5.民族:所谓民族就是由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体制联结起来的人们的稳定的社会共同体。 6.政党:所谓政党是阶级组织,它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和巩固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政治组织。 7.革命:所谓革命是指一定的阶级或集团通过阶级斗争,以暴力或和平方式推翻旧的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新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从而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的变化的一种政治行动。 8.改革:所谓改革,就是指一定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通过和平的方式,有步骤、有计划地调整政治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达到政治和社会制度完善的一种过程。 9.政治学:所谓政治学是指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科学,是一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的学说。 10.君主制:所谓君主制是最高国家权力事实或在象征意义上集中于君主一人,君主是没有任期限制的,一般是世袭的。11. 11.共和制:所谓共和制是无论象征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还是实际行使国家权力机关都是通过某种形式的选举产生的,并且有严格的任期限制。 12.单一制:所谓单一制是将国土案地域划分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形式。 13.分离权:所谓分离权是指分离的自由,分离的可能性,而不是指必须分离,这就不是分离权利而是分离义务了。 14.两党制:所谓两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由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取得议会多数席位,或者赢得总统选举的胜利而轮流执掌政权的政党制度。是指一国内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制度,并不是说实行两党制的国家内只存在两个知政党。 15. 多党制:所谓多党制,是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中,多党并立,各政党都可以依法或联合其他政党竞选和执政的政党制度, 16.一党制:所谓一党制,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一个政党掌握政权,而在法律上不准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不允许其他政党与之争夺政权的一种政治制度。 17.国家权力:又称政治权力、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的代表,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权力。 18.国家职能:所谓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19.新型民主:所谓新型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或人民民主,是工人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方法,它是最高类型的民主,也是最高历史类型的民主,也是最后历史类型的民主。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作《政治学》是公认的西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分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国家)代表着一种最高的“善”这种“善”就是为了让城邦里的人们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被马克思成为资本主义新时代第一政治思想家)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著作《君主论》 德国学家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提到权利作为政治活动的核心 美国政治家戴维伊斯顿,著作《政治体系-政治学状况研究》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政治的实质和含义: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的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

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国家是政治权利的最终载体 政治学基础理论(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理,中外政治思想史,当代政治学理论和政治哲学,政治学方法论)是政治学的基础与核心国家政权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政治学把国家政权问题作文基本的研究对象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法家是与儒家相对立得主流学派,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其中儒家学派的影响最大 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神学政治论代表人物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古希腊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被视为西方政治思想的最初萌芽 马基雅维里和布丹(共和六论)是15世纪至16世纪的政治思想家,文艺复兴时期;卢梭、洛克和霍布斯是17世纪至18世纪的政治思想家启蒙运动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

政治学概论

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特殊的历史现象。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是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建立以暴力为基础的国家政权,利用法律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分配,解决社会冲突的活动。 政治学是研究人类政治活动的规律性的一门科学。 任何一种政治学说,都是某些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直接反映。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建立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学说,它集中地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 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 政治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领域,是研究政治现象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古希腊:城邦,城市国家。 亚里士多德:国家的活动。 中国古代:主要是统治的意思。 古往今来主要分两种观点:(一)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一)对政治的解释共分五种: (1)道德观点,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2)法律现象,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3)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4)“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二)对政治的本质和含义归纳: (1)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实质:是阶级关系,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 (3)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权力的中心问题是国家。 (4)活动:是科学、艺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研究它。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提示了政治现象的范围,主要有两点:一是时间范围。二是界定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治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的主体。因此,政治学应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因此对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应作这样的表述:即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研究范围归纳为六个领域: (1)政治学基础理论(2)中国政治(3)比较政治(4)公共政策(5)行政管理(6)国际政治。 哲学是政治的基础。 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关系,两者的联系非常密切。经济关系决定了政治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种新的经济现象的出现,必然会导致政治关系的变化和调整。另一方面,决定政治学与经济学密切联系的另一个重要国素,就是关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的问题。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任何政治学理论,都不能脱离特定的经济学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因此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 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具有不可分割的相关性。在历史上,政治学和法学曾经长期处于彼此不分的状态。但研究重点是有所不同的。政治学所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的权力现象,权力是其研究的核心;而法学的研究对象则以特定的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重点。法是进行政治活动和实现政治目标的一种规范手段,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就是在法律约束下的政治,政治必须采取合法性的形式而有规则、有秩序地运行,因而政治和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政治学和法学也就具有联系的必然性。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儒学:为国以礼,为政以德。 韩非:法治和霸道。 老子、庄子:无为而治。 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神权高于王权,世俗王权必须服从教权。 马基雅维里:马克思称其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 孔德、斯宾塞: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主张用社会政体代替国家。 西方政治学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