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化学选修1必考知识点

化学选修1必考知识点

化学选修1必考知识点
化学选修1必考知识点

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必考知识点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一、生命的基础物质-糖类

1.葡萄糖(C 6H 12O 6):单糖,不水解。结构简式为CH 2OH-CHOH-CHOH-CHOH-CHOH-CHO 或CH 2OH(CHOH)4CHO,其重要性质是还原性:

(含有-CHO 醛基)①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 2Ag(NH 3)2OH + CH 2OH(CHOH)4

CHO 2Ag ↓ + CH 2OH(CHOH)4COONH 4 +3NH 3+H 2O ②在加热时,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应用这个反应可以检验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这两个反应均要在碱性溶液中才能进行。

粮食中的糖类在人体中能转化为葡萄糖而被吸收,其中一部分被氧化分解直接提供能量:C 6H 12O 6(s) + 6O 2(g)→6CO 2 (g ) + 6H 2O (l) (放热反应)

2.蔗糖和麦芽糖(C 12H 22O 11):是同分异构体。属于双糖,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

3.淀粉的水解实验:淀粉加稀硫酸,加热得水解液,加入NaOH 溶液中和至弱碱性后,加银氨溶液微热生成银镜或加新制Cu(OH)2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已水解,另取水解液加入碘水,若无明显变化说明淀粉已水解完全,若变蓝色说明淀粉水解不完全。

淀粉在酶或酸的催化作用下逐步水解,最终转化为葡萄糖: (C 6H 10O 5)n+nH 2O n C 6H 12O 6 淀粉遇碘单质变成蓝色,可用碘水或碘酒检验淀粉存在。淀粉溶液属于胶体。 4.纤维素:多糖,纤维素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 6H 10O 5)n+nH 2O nC 6H 12O 6 淀粉和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因n 值不同,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二、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R 相同时称为单甘油酯,R 不同时称为混甘油酯.

油:不饱和的油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低,液态,植物油;(含碳碳

双键,可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脂:饱和的软脂酸或硬脂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高,固态,动物油

脂肪酸的功能:供给热量;能量储存;合成人体

化合物的原料;有多种生理功能。

(油脂的组成) 油脂变质是被氧化。

油脂(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实质上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油脂发生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丙三醇)

三、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1. 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有氨基和羧基,具有两性,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三种常见氨基酸:甘氨酸、丙氨酸和谷氨酸(结构简式略)

2. 肽: 一分子氨基酸中的羧基和另一分子氨基酸中的氨基之间脱去一个水分子, 经缩合反应而生成的产物叫肽,其中的酰胺基结构(-CO-NH-)叫做肽键。

3.人体中共有二十多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有8种,这些氨基酸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获得。

4.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元,其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硫等。蛋白质与肽、氨基酸的关系如下:

氨基酸 二肽 多肽

蛋白质 (蛋白质水解的条件是酶、酸或碱)

5.蛋白质的性质(有两性,可水解,水解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

催化剂 △ 缩合 水解 缩合

水解 缩合 水解 △

催化剂 △

⑴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如(NH 4)2SO 4等)溶液后,可以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盐析,盐析是可逆的。用于分离提纯蛋白质.

⑵变性 蛋白质溶液 蛋白质凝固 ,变性是不可逆的。

⑶颜色反应: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⑷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气味,可用来鉴别蛋白质。

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1.维生素:分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 、D 、E 、K 等)和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C 和B 族)。

2.维生素C (C 6H 8O 6):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绿色蔬菜中,有酸性,也称为抗坏血酸,其化学特性是有较强的还原性。水溶液中或受热时易被氧化。

3.微量元素:碘是智力元素,我国实施食盐中加碘酸钾的措施消除碘缺乏病,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解决缺铁性贫血问题。

【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一.合理选择饮食

1.水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水是人体内的反应介质,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反应物;水在人体内还起着调节体温的作用。

2.食物的酸碱性:食物的酸碱性并非指食物的味道,而是指食物在体内最终代谢产物的性质。肉类、蛋、淀粉类为酸性食物;蔬菜、水果类为碱性食物。

我们要注意通过食物的酸碱性来控制血液的pH (弱碱性范围7.35-7.45)和保持人体细胞内的酸碱平衡。我国居民一般尿液偏酸性。

3.食品添加剂:⑴着色剂:胡萝卜素、柠檬黄、胭脂红、苋菜红等。⑵调味剂:食盐、醋、糖、味精等。⑶防腐剂:食盐、醋、糖、苯甲酸钠、硝酸盐、亚硝酸盐、SO 2等 ⑷营养强化剂:如食盐中加碘、粮食中加赖氨酸、食品中加维生素或钙等。

使用食品添加剂要注意安全适量的原则。

二.正确使用药物

1.人工合成药物

(1)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有防止心脏病、减缓视力衰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和水杨酸反应。如果出现水杨酸反应,要停药并静脉滴注NaHCO 3 溶液。

(2)抗生素:青霉素是最重要的抗生素,即消炎药,有阻止多种细菌生长的优异功能。使用青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用药前使用者要做皮肤敏感试验。

(3)抗酸药(中和胃里的盐酸):NaHCO 3、CaCO 3、MgCO 3、Al(OH)3、Mg(OH)2 等。 NaHCO 3+HCl=NaCl+H 2O+CO 2↑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Al(OH)3+3HCl=AlCl 3+3 H 2O Mg(OH)2+2HCl=MgCl 2++ H 2O

2.天然药物:麻黄碱,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等,不良反应 是有时会出现由于中枢神经兴奋所导致的失眠、不安等,麻黄碱属于国际奥委会严格禁止的兴奋剂。

⒊ R 表示处方药,OTC 表示非处方药

⒋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度锻炼、心理健康、良好习惯、安全防护(远离并拒绝毒品)等。毒品:鸦片、吗啡、海洛因、冰素、摇头丸、大麻等。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一、合金

1.合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合金与纯金属在性能上有很大差异。如合金比它的成分金属具有许多良好的物理重金属盐、强酸、强碱、紫外线 △、甲醛、苯甲酸、酒精

的、化学的或机械的等方面的性能。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它的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合金的硬度一般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合金与纯金属结构不同。

3.常用的合金有铁合金、铝合金、铜合金和新型合金。青铜是使用最早的合金。钢是用量最大的合金。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二、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金属的腐蚀: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包括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其实质都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成金属阳离子,都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腐蚀是金属跟接触到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更加普遍。

2.钢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钢铁里的铁和少量碳与钢铁表面的电解质溶液薄膜构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负极(Fe ):Fe -2e -= Fe 2+ ;正极(C ): 2H ++2e - = H 2 ↑(水膜酸性较强)或O 2+ 2H 2O + 4e - =4OH - (水膜酸性弱或呈中性)。

3.金属的防护方法: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如不锈钢)、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如刷上油漆、镀锡)和电化学保护法(如在要保护的金属上连接一种比该金属更活泼的金属)。

三、玻璃、陶瓷和水泥(三大传统型硅酸盐材料,一定含有Si 、O 元素)

1.玻璃:

⑴生产玻璃原料:纯 碱(Na 2CO 3)、石灰石(CaCO 3)、石 英(SiO 2) ;

主要反应: Na 2CO 3+CO 2 Na 2SiO 3+CO 2↑ CaCO 3+SiO 2 CaSiO 3+CO 2↑; 普通玻璃的成分:Na 2SiO 3、CaSiO 3、SiO 2。

⑵调整玻璃的化学组成和对玻璃进行各种工艺处理,可制得具有不同性能和用途的玻璃。如钢化玻璃、彩色玻璃。

2.陶瓷:制造陶瓷器的主要原料是黏土(主要成分可表示为Al 2O 3·2SiO 2·2H 2O )。 陶都:江苏宜兴。瓷都:江西景德镇。

3.水泥:⑴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黏土、石灰石和适量石膏。

⑵主要成分:硅酸三钙:3CaO ·SiO 2,硅酸二钙:2CaO ·SiO 2,铝酸三钙:3CaO ·Al 2O 3 。 ⑶水泥有水硬性,建筑材料。水泥的吸水能力很强,存放时注意防潮,不要超过保质期。混凝土:水泥、沙子、碎石的混合物。

4.光导纤维的成分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SiO 2)。

5.高温结构陶瓷有氮化硅、氧化铝、碳化硅和二氧化锆等。

四、塑料、纤维和橡胶(高分子化合物)

1.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还加入了添加剂,如增塑剂、防老化剂等。(聚合反应) 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塑料可用作食品包装袋):加热后熔化,具有线型结构; 热固性塑料(如酚醛塑料俗称电木):加工成型后不会熔化,具有体型网状结构。

2.纤维分天然纤维(棉花、麻和羊毛、蚕丝)和合成纤维(“六大纶”)。天然纤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而合成纤维耐化学腐蚀。

3.橡胶分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和合成橡胶。橡胶硫化的作用是使橡胶的线性结构变成体形网状结构,从而改善橡胶的性能,硫化橡胶可制汽车轮胎。

⒋复合材料:一种材料作为基体,另一种材料作增强剂。如玻璃钢:合成树脂作基体,玻璃纤维作增强剂。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一、改善大气质量

1.大气污染物的危害:

⑴大气主要污染物:颗粒物、硫的氧化物(SO 2和SO 3)、氮的氧化物(NO 和NO 2)、CO 、碳氢化物、氟氯代烷(氟利昂)。

==== 高温 ==== 高温

⑵酸雨:酸雨是pH 值小于5.6的降水。形成酸雨的类型:①硫酸型酸雨:

SO 2+H 2O H 2SO 3,2H 2SO 3+ O 2

2H 2SO 4 (催化剂:大气中的烟尘、臭氧)

, ②硝酸型酸雨:2NO 2+H 2O=2HNO 3+NO

⑶臭氧层受损:

①臭氧空洞形成机理: Cl+O 3→ClO+O 2 ClO+O →Cl+O 2,总反应为:2O 3→3O 2(氯原子是催化剂)。

②臭氧层受损的危害:来自太阳的过多紫外线会使地球上的生物遭到伤害。

③治理措施:逐步减少和禁止使用氟氯代烷、卤代烷烃,普及无氟冰箱、空调。 ⑷温室效应: CO 2 、CH 4、N 2O 、氟氯代烷均可产生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2.改善大气质量

⑴ 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污染。①改善燃煤质量,②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改进排烟设备等。如:2CaCO 3+O 2+2SO 2=2CaSO 4+2CO 2 ③发展洁净煤技术,开展煤的综合利用:如煤的气化C(s)+H 2O(g) 高温

CO(g)+H 2(g),④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 ⑵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①推广使用无铅汽油,②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换

器:2CO+2NO 2CO 2+N 2,2CO +O 22CO 2 ,C 7H 16+11O 2 ==== 7CO 2+8H 2O ⑶减少室内污染:①CO 污染 CO 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远大于O 2,因缺氧而中毒②甲醛(来自人造板材、家具、装修)污染 ③氡污染。

二、爱护水资源

1.水体污染的危害:

①重金属污染:重金属(Hg,Cd,Pb,Cr)使人体的蛋白质变性,如水俣病(Hg )和痛痛病(Cd)。原因: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通过水中的食物链被富集浓度逐级加大;水中的某些重金属污染物又可以被微生物转化为毒性更大的有机化合物。

②植物营养物质污染(N 和P 排放过多造成):水体中营养物质(N 和P )过多蓄积而引起的污染叫水体的富营养化,有“赤潮”和“水华”。

③石油污染

2.改善水质:污水处理中的主要化学方法及其原理:

(1)混凝法:常用的混凝剂有明矾[K 2SO 4·Al 2(SO 4)3·24H 2O]等,净水原理:

Al 3++3H 2O Al (OH )3(胶体)+3H +, 氢氧化铝胶体能使水中的悬浮颗粒发生凝聚。

(2)中和法:常用氢氧化钙中和酸性废水,用硫酸或二氧化碳中和碱性废水。 Ca(OH)2+2HCl=CaCl 2+2H 2O 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3)沉淀法:利用沉淀剂将废水中的金属离子形成沉淀而从废水中分离出去。如: Hg 2++S 2

-=HgS ↓ (4)氧化还原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有害物质除去。 三、垃圾资源化

1.垃圾处理:⑴要遵循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

⑵干电池回收:目的是为了防止汞等重金属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⑶医疗垃圾处理:医疗垃圾属于高危险性、高污染性废物,主要采取焚烧法处理。 ⒉白色污染:由废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叫白色污染。

⑴危害:①难以降解,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②焚烧时产生有害气体;③扔掉的发泡塑料会放出氟氯代烷破坏臭氧层和加速温室效应;④危害动物。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⑵解决白色污染措施:①减少使用;②研制可降解塑料;③废弃塑料资源化

化学选修三,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知识点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1能级与能层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轨道,后进入3d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能级比3d能级能量高),而

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2)能量最低原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规则 洪特规则特例:当p、d、f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③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 (2)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是指将过渡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符合上一周期稀有气体的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部分(原子实)或主族元素、0族元素的内层电子排布省略后剩下的式子。每个方框或圆圈代表一个原子轨道,每个箭头代表一个电子。如基态硫原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选修1·化学与生活》

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1、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也叫碳水化合物(通式为C n(H20)m),但其实此名称并不能真实反应糖类的组成和特征,如鼠李糖C6H12O5是糖却不符合此通式,而符合此通式的,如甲醛HCHO、乙酸CH3COOH却不是糖类。 2、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3、葡萄糖的还原性: 和银氨溶液反应: ; 和新制Cu(OH)2反应: 。 4、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源 ①葡萄糖提供能量的方程式:; ②粮食中的糖类在人体中转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在体内有三条途径,即:a、直接氧化供能;b、转化成糖元被肝脏和肌肉储存,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的质量分数比正常值低时,糖元就释放出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c、转变为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里。 5、蔗糖和麦芽糖是二糖,它们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6、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分子式(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但在热水中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中,一部分悬浮在水里,长时间或高温可产生糊化。它能水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过程可表示 为,也可在酸的 催化下逐步水解,其方程式。淀粉的特性:I2能使淀粉溶液变成蓝色。这是实验室检验淀粉或I2存在的重要原理。 7、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它是白色,无色无味的物质,是一种多糖,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在酶或浓硫酸催化下发生 水解,其化学方程式为。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但在人体内不可或缺,如:能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助于失误和废物的排泄……。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_知识点

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归纳与整理 高二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1—1—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人体必须的六大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 1 单 糖 C6H12O6 葡萄糖多羟基醛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红色Cu2O 果糖多羟基酮有多元醇和酮的性质 2 双 糖 C12H22O11 麦芽糖有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葡萄糖 蔗糖无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果糖 3 多 糖( C6H10O5)n 淀粉无醛基,属 高分子化合 物 遇碘变蓝(C6H10O5)n + n H2O→nC6H12O6纤维素(C6H10O5)n + n H2O→nC6H12O6 4 葡萄糖 光合作用6CO2(g)+6H2O(l)→C6H12O6(s)+6O2(g)呼 吸 作 用 有氧呼吸C6H12O6(s)+6O2(g)→6CO2(g)+6H2O(l) 无氧呼吸C6H12O6→2C3H6O3(乳酸)→2CO2+2C2H5OH 1—2—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 油 脂 植物油液态含不饱和烃基多—C17H33 含双 键 能加成、水解动物脂肪固态含饱和烃基多—C17H35、—C15H31水解 水 解 油脂+ 3H2O→高级脂肪酸+丙三醇(甘油) 皂 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油脂+ 3NaOH→高级脂肪酸钠(肥皂)+丙三醇(甘油)在人体内功能供热储存能量合成人体所需的化合物脂肪酸有生理功能 1—3—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五知识点全汇总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五知识点全汇总

————————————————————————————————作者:————————————————————————————————日期:

备战高中:梳理选修五知识点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如CH3CH2CH3和(CH3)4C,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3CH2Br和 CH3CH2CH2Cl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选修2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工业 教学重点(难点): 1、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 2、工业制硫酸的生产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对化工生产中条件控制的意义和作用。 3、合成氨的反应原理。合成氨生产的适宜条件。 4、氨碱法的生产原理。复杂盐溶液中固体物质的结晶、分离和提纯。 知识归纳:

资料: 一、硫酸的用途 肥料的生产。 硫酸铵(俗称硫铵或肥田粉):2NH 3 + H 2SO 4=(NH 4)2SO 4; 和过磷酸钙(俗称过磷酸石灰或普钙):Ca 3(PO 4)2 + 2H 2SO 4=Ca(H 2PO 4)2 + 2CaSO 4; 浓硫酸的氧化性。 ( 1) 2Fe + 6H 2SO 4 (浓) Fe 2 (SO 4)3 + 3SO 2 ↑ + 6H 2O (铝一样) (2)C + 2H 2SO 4 ( 浓) 2SO 2 ↑ + CO 2 ↑+ 2H 2O S + 2H 2SO 4 (浓) 3SO 2 ↑ + 2H 2O

2P + 5H2SO4(浓) 2H3PO4 + 5SO2↑ + 2H2O (3)H2S + H2SO4 (浓) = S + SO2↑ + 2H2O 2HBr + H2SO4 (浓) = Br2↑ + SO2 ↑ + 2H2O 8HI + H2SO4(浓) = 4I2 + H2S ↑ + 4H2O (4)2NaBr + 3H2SO4 (浓) = 2NaHSO4 + Br2↑ + SO2↑ + 2H2O 2FeS + 6H2SO4(浓) = Fe2(SO4)3 + 2S ↓ + 3SO2↑ + 6H2O (5)当浓硫酸加入胆矾时,浓硫酸吸水,胆矾脱水,产生白色沉淀。 二、氨气 1、氮肥工业原料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2、硝酸工业原料能被催化氧化成为NO 4NH3+5O2=4NO+6H2O (Pt-Rh 高温) 3、用作制冷剂易液化,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 三、纯碱 烧碱(学名氢氧化钠)是可溶性的强碱。它与纯碱并列,在工业上叫做“两碱”。烧碱和纯碱都易溶于水,呈强碱性,都能提供Na+离子。 1、普通肥皂。 高级脂肪酸的钠盐,一般用油脂在略为过量的烧碱作用下进行皂化而制得的。 如果直接用脂肪酸作原料,也可以用纯碱来代替烧碱制肥皂。 第二单元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教学重点(难点): 1、天然水净化和污水处理的化学原理,化学再水处理中的应用和意义。 硬水的软化。中和法和沉淀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2、海水晒盐。海水提镁和海水提溴的原理和简单过程。氯碱工业的基本反应原理。 从海水中获取有用物质的不同方法和流程。 3、石油、煤和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新进展。

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17818

《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1、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也叫碳水化合物(通式为C n (H 20)m ),但其实此名称并不能真实反应糖类的组成和特征,如鼠李糖C 6H 12O 5是糖却不符合此通式,而符合此通式的,如甲醛HCHO 、乙酸C H3CO OH 却不是糖类。 2、葡萄糖分子式C 6H 12O 6,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3、葡萄糖的还原性: 和银氨溶液反 应: 3224324422()()23()Ag NH OH CH OH CHOH CHO Ag NH CH OH CHOH COONH H O +????→+++水浴加热↓↑; 和新制Cu(O H)2反 应: 22422422()()()2Cu OH CH OH CHOH CHO Cu O CH OH CHOH COOH H O +??→++△↓。 4、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源 ①葡萄糖提供能量的方程式:6126222666;0C H O O CO H O H +?? →+酶 △<; ②粮食中的糖类在人体中转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在体内有三条途径,即:a 、直接氧化供能;b 、转化成糖元被肝脏和肌肉储存,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的质量分数比正常值低时,糖元就释放出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c 、转变为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里。 5、蔗糖和麦芽糖是二糖,它们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122211261266126C H O H O C H O C H O +??→+酶 (蔗糖)(葡萄糖)(果糖)122211261262C H O H O C H O +??→酶(麦芽糖)(葡萄糖) 6、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分子式(C 6H 10O 5)n ,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但在热水中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中,一部分悬浮在水里,长时间或高温可产生糊化。它能水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过程可表示为6105n 6105m 1222116126C H O C H O C H O C H O ??→??→??→酶酶酶()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也可在酸的催 化下逐步水解,其方程式6105n 26126nH O C H O nC H O ???→稀硫酸()淀粉+葡萄糖。 淀粉的特性:I2能使淀粉溶液变成蓝色。这是实验室检验淀粉或I2存在的重要原理。 7、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它是白色,无色无味的物质,是一种多糖,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在酶或浓硫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其化学方程式为 6105n 26126nH O C H O nC H O ????→酶或浓硫酸()纤维素+葡萄糖。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但在人体内不可或缺,如:能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助于失误和废物的排泄……。 第二节 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油脂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类物质,结构可用(重点,可参看教材·略)来表示,R 相同的甘油酯叫单甘油酯,R 不同的甘油酯叫混甘油酯。天然油脂为混甘油酯,属于混合物。 2、油脂的成分:常温下呈液态的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称为油,呈固态的称为脂,它们统称为油脂。油脂分子烃基里所含的不饱和键越多,熔点越低。油脂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文科化学选修化学与生活知识点

高二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第二节爱护水资源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1—1—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人体必须的六大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 1 单 糖 C6H12O6 葡萄糖多羟基醛 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氢氧化铜反应生 成红色Cu2O沉淀 果糖多羟基酮有多元醇和酮的性质 2 双 糖 C12H22O11 麦芽糖有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葡萄糖 蔗糖无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果糖 3 多 糖 C6H10O5)n 淀粉无醛基,属 高分子化合 物 遇碘变蓝(C6H10O5)n+nH2O→nC6H12O6纤维素(C6H10O5)n+nH2O→nC6H12O6 4 葡萄糖 光合作用6CO2(g)+6H2O(l)→C6H12O6(s)+6O2(g)呼 吸 作 用 有氧呼吸C6H12O6(s)+6O2(g)→6CO2(g)+6H2O(l) 无氧呼吸C6H12O6→2C3H6O3(乳酸)→2CO2+2C2H5OH 1—2—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 油 脂 植物油液态含不饱和烃基多—C17H33 含双 键 能加成、水解动物脂肪固态含饱和烃基多—C17H35、—C15H31水解 水 解 油脂+3H2O→高级脂肪酸+丙三醇(甘油) 皂 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油脂+3NaOH→高级脂肪酸钠(肥皂)+丙三醇(甘油)在人体内功能供热储存能量合成人体所需的化合物脂肪酸有生理功能 1—3—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组成元素一定有C、H、O、N、S可能有P、Fe、Zn、Mo 性 质 盐析(可逆)变性(凝结不可逆)遇浓硝酸显黄色灼烧有焦羽毛味变性条件加热、加酸、碱、重金属盐、部分有机物、紫外线等等 误服重金属盐后要服大量的新鲜的牛奶或豆浆等,加解毒剂、洗胃水解蛋白质多肽二肽氨基酸 氨基酸官能团羧基(-COOH)有酸性、氨基(-NH2)有碱性 人体必需赖氨酸蛋氨酸 亮 氨 酸 异亮氨酸 缬氨 酸 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条件温和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 1—4—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1 维生素:参与生物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1、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 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 层.原子由里向 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 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 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 .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 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Ar]3d54s1、29Cu[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ns<(n-2)f<(n-1)d

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汇总

化学选修一 一、化学与环境 1.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氟氯代烷,二氧化碳不算大气污染物, 只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 2.正常雨水偏酸性,pH约为5.6。酸雨指pH小于5.6的降水,主要由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转化。煤的 燃烧、汽车排放的尾气都会导致大气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的增多而引发酸雨。 3.汽车尾气的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可将尾气中的CO,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氮气排放到大气。推 广使用无铅汽油,避免铅对人体许多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造成的危害。 4.臭氧层起到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影响,空洞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氟氯烃或氮氧化物排放到大气中。光化学 烟雾的产生与人为排放氮氧化物有关。 5.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燃料燃烧、烹饪、吸烟产生的CO、CO2、NO、NO2、SO2、尼古丁等,还包括建材装修带来的 挥发性有机物如甲醛、苯、甲苯、放射性元素氡。其中,质量分数35%-40%的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具有防腐,杀菌的功能。 6.CO的中毒机理是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载氧的能力,人会因缺氧而中毒。NO的中毒机理 与CO类似,但近期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在心、脑血管调节、神经、免疫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7.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重金属污染。重金属主要来自化工、冶金、电解电镀等行业的工业废水。如废旧 电池若随意丢弃或不当堆埋,时间过长就会造成有害物质流散,对地下水源和土壤的破坏是巨大的。 8.水体中植物营养物质过多而蓄积引起的污染,叫做水体的富营养化。如含N、P等物质分解过程中,大量耗氧、 使水体内的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从而出现“水华”或“赤潮”现象。 9.改善水质的方法一般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常见的几种化学方法是混凝法(利用明矾净水)、中和法、 沉淀法、氧化还原法。饮用水曾用液氯来进行消毒,但近年来逐步发展用二氧化氯,臭氧等消毒。 10.垃圾处理要遵循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近年来,将垃圾 分类并回收利用,既节约自然资源,又防止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1.废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一般有: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提倡使用布袋;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制品。 12.治理白色污染的3R运动: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 e)。 二、化学与能源 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均为不可再生的资源。沼气是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 作用而生成的一种可燃气体。人畜粪便、秸秆、污水等各种有机物在密闭的沼气池内,在厌氧(没有氧气)条件下发酵,即被种类繁多的沼气发酵微生物分解转化,从而产生沼气。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以燃烧。沼气是可再生资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课标要求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的(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种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知道元素的性质与电负性的关系。 要点精讲 一.原子结构 1.能级与能层 2.原子轨道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⑴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右图顺序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错: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错。 说明:构造原理并不是说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实际上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高),而是指这样顺序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也就是说,整个原子的能量不能机械地看做是各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之和。 (2)能量最低原理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证实,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是从整体角度考虑原子的能量高低,而不局限于某个能级。 (3)泡利(不相容)原理: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不可能同时存在4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电子。换言之,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Pauli )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相同)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Hund )规则。比如,p3的轨道式为 或,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22p0、12Mg 3s23p0、20Ca 4s23d0;半充满状态的有:7N 2s22p3、15P 3s23p3、24Cr 3d54s1、25Mn 3d54s2、33As 4s24p3;全充满状态的有10Ne 2s22p6、18Ar 3s23p6、29Cu 3d104s1、30Zn 3d104s2、36Kr 4s24p6。 4.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电子排布式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 :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免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的部分以↑↓ ↑ ↓ ↓ ↓ ↑ ↑ ↑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一)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

高中化学选修一《化学与生活》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1.1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糖类在以前叫做碳水化合物,曾经用一个通式来表示:C n(H2O)m;因为在最初发现的糖类都是有C、H、O三种元素组成,并且分子中的H原子和O原子的个数比恰好是2:1,当时就误认为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现在还一直在沿用这种叫法。 注意:1)通式并不反映结构:H和O 并不是以结合成水的形式存在的。 2)并不是所有糖都符合此通式,如:鼠李糖C6H12O5 。 3)符合此通式的化合物并不都是糖,如:甲醛(HCHO)、乙酸(CH3COOH)、乳酸等。 糖类物质:是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aldehyde)或酮类(Ketone)化合物,在水解后能变成以上两者之一的有机化合物。在化学上,由于其由碳、氢、氧元素构成,在化学式的表现上类似于“碳”与“水”聚合,故又称之为碳水化合物。 一、糖的分类 糖类物质是多羟基醛或酮,据此可分为醛糖(aldose)和酮糖(ketose)。 糖还可根据碳原子数分为丙糖(triose),丁糖(terose),戊糖(pentose)、己糖(hexose)。最简单的糖类就是丙糖(甘油醛和二羟丙酮) 糖还可根据结构单元数目多少分为 ●单糖(monosaccharide):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如:葡萄糖、果糖 ●寡糖(disaccharide):2-6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以双糖(即二糖)最为普遍,意义也较大。 ◆二糖:能水解生成两个单糖分子的糖类。如:蔗糖、麦芽糖。 ●多糖(polysaccharide):水解为多个单糖分子的糖类。 ◆均一性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半纤维素、几丁质(壳多糖) ◆不均一性多糖:糖胺多糖类(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 ●结合糖(复合糖,糖缀合物,glycoconjugate):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核苷酸等。 ●糖的衍生物:糖醇、糖酸、糖胺、糖苷eshiwei其化学式为C6H12O6。 ★分类标准:据糖类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 ★葡萄糖、果糖的化学式都是C6H12O6、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蔗糖、麦芽糖的化学式都是C12H22O11,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淀粉、纤维素的化学式都是(C6H10O5)n,它们不互为同分异构体。 二、糖的物理性质 1C6H12O6,葡萄糖为己醛糖,果糖为己酮糖 (1)葡萄糖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是最重要、最简单的单糖。 ●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用途:生物培养基。金属还原剂。滴定硼酸的络合物形成剂。微量分析。测定全血葡萄糖。可直接被人体 吸收。 (2)果糖:一种最为常见的己酮糖。纯净的果糖为无色晶体,熔点为103~105℃,它不易结晶,通常为黏稠性液体,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果糖是最甜的单糖。以游离状态大量存在于蜂蜜、水果的浆汁中。 ●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果糖CH2OH(CHOH)3(C=O)CH2OH ●果糖和葡萄糖结合构成日常食用的蔗糖。 2、蔗糖和麦芽糖:C12H22O11, 蔗糖是无色晶体,溶于水,是重要的甜味食物。是一种二糖。日常生活中的白糖、红糖、冰糖等都是蔗糖。甘蔗、甜菜中含量最高。由葡萄糖和果糖通过异头体羟基缩合而形成的非还原性二糖。 麦芽糖是两个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连接构成的二糖。为淀粉经β淀粉酶作用下得到的产物。白色针状结晶。易溶于水,有甜味(不及蔗糖)(与蔗糖同分异构) 3、淀粉和纤维素:(C6H10O5)n 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

化学选修一重点知识点总结

选修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人体的六大营养素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糖类 1、葡萄糖(单糖) (1)______(填“能”或“不能”)水解,是植物_____作用的产物,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 (2)组成元素:__________三种,化学式:___________ (3)检验葡萄糖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淀粉和纤维素 (1)淀粉______甜味,在人体内先转化为________,最终水解为 __________。 (2)淀粉遇_____________变蓝 (3)纤维素______甜味,在人体内不能被消化,但是可以起到 ___________的作用。 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水解生成__________。 (4)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油脂 油脂属于______类化合物,包括油和脂肪,在人体内________发生水解反应(填“能”或“不能”),产物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________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填“是”或“不是”)。 三、蛋白质 1、蛋白质____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填“是”或“不是”),组成元素主要有___________ 2、蛋白质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_

3、氨基酸既有______性,又有_______性,属于两性化合物 4、四个氨基酸分子形成的多肽叫_____肽,其中有______个肽键 5、在盛有鸡蛋清溶液的试管里加入饱和(NH4)2SO4或Na2SO4溶液,会析出沉淀,这个过程叫___________,这个过程是_________的 (填“可逆”或“不可逆”) 6.在重金属盐、强酸、强碱、射线、加热、甲醛、酒精等作用下,蛋白质会发生________,这个过程是__________的(填“可逆”或“不可逆”),蛋白质会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 7、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会显_______色。 四、维生素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又称____________,有较强的______性(填“氧化”或“还原”),容易被氧化。富含VC的食物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微量元素 1、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之一,缺钙会引起______________等问题 2、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铁会引起__________,可以在 _______中加入铁强化剂 3、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________元素”之称。缺碘会引起_____________,可以在_______中加入_________来预防。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一、水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溶剂、作反应介质和反应物、___________ 二、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 富含淀粉、蛋白质的食物一般为_____________,蔬菜水果一般为___________

【重点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第一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放热与吸热反应的几种类型: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 二、△H的计算方法=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15分)化学键的键能是指气态原子间形成1mol化学键时释放的能量。如:H(g)+I(g)→H-I(g)+297KJ 即H-I键的键能为297kJ/mol,也可以理解为破坏1mol H-I键需要吸收297KJ的热量。化学反应的发生可以看成旧化学键的破坏和新化学键的形成。下表是一些键能数据。(单位:kJ/mol) 键能键能键能 H-H 436 Cl-Cl 243 H-Cl 432 S=S 255 H-S 339 C-F 427 C-Cl 330 C-I 218 H-F 565 C-O 347 H-O 464 Si—Si 176 Si—O 460 O=O 497 (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CCl4的稳定性(填“大于”或“小于”)CF4的稳定性。 (2)结合表中数据和热化学方程式H2(g)+Cl2(g)=2HCl(g) ΔH=-QKJ/ mol;通过计算确定热化学方程式中Q 的值为②请写出晶体硅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硅的热化学方程式: 三、物质稳定性的比较:能量越低越稳定键能越高越稳定 已知25℃、101KPa下,4Al(s)+3O2(g)=2Al2O3(s)ΔH=-2834.9KJ/mol 4Al(s)+2O3(g)=2Al2O3(s)ΔH=-3119.1KJ/mol,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O2比O3能量低,由O2转变为O3为放热反B.O2比O3能量高,由O2转变为O3为吸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转变为O3为放热反D.O2比O3稳定,由O2转变为O3为吸热反应 四、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判断: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s)+O2(g)==CO2(g);△H=+393.5kJ/mol B、2SO2+O2==2SO3;△H= —196.6kJ/mol C、H2(g)+1/2O2(g)==H2O(l);△H=—285.8kJ/mol D、2H2(g)+O2(g)==2H2O(l);△H= —571.6KJ 五、反应热△H大小的比较: 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