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参考文献

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参考文献

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参考文献

以下是几篇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参考文献:

1. 章刚,冯延平. (2019). 当前视野下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综述. 现代教育技术, (6), 4-10.

2. 郑莉, 秦玉岩. (2017).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 27(9), 121-125.

3. 张琳. (2018).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媒介素养培养方案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 (10), 55-58.

4. 董贵庭, 杨方红. (2019). 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新闻与传播研究, (8), 36-40.

5. 张培江, 王瑞梅. (2021). 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媒介素养的实证研究. 电化教育研究, (1), 143-147.

以上文献涉及到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问题、培养方案和实证研究,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参考和思路。请注意,这些文献可能需要您的机构或个人拥有相应的访问权限方能获取。

提高媒介素养

提高媒介素养,创绿色收视率 黄洁陈莉娟 摘要:本文从目前国内电视业唯收视率所带来的种种弊端入手,探讨广受关注的“绿色收视率”概念、绿色收视率与媒介素养的关系以及如何提高传播者与受众的媒介素养,创建绿色收视率。 关键词:媒介素养绿色收视率传播者受众 作者简介:黄洁,1978年生,女,硕士研究生。(浙江传媒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陈莉娟,1980年生,女,学士。(浙江传媒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接触和对外界的了解主要依赖媒介。美国学者鲍尔·洛基奇(大众传播心理研究家)说,媒介传播能产生强大的效果,是因为它发的信息能协助建构社会现实,提供给受众一种世界观,久而久之,人们便依据媒介所提供的参考框来界定并修正个人的观念和行为。电视在众多媒体中的影响力最不可忽视,然而目前电视业普遍存在“收视率”霸权,即“收视率”成为评判电视节目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面对此现状,有专家提出了“绿色收视率”的概念,成为传媒业界热议的话题。如何让收视率变绿?笔者认为,绿色收视率实现的关键是受众与传播者媒介素养的提高。本文从分析唯收视率的弊端入手,倡导业界认清“绿色收视率”的积极意义,并重点提出了创建绿色收视率重在提高传播者与受众的媒介素养的观点。 一、提高媒介素养,创绿色收视率的紧迫性 媒介素养缺失,唯收视率是图,导致诸多弊端。2001年,由北京广播学院电视传播研究所进行的一项针对全国21家省级电视台和省会城市电视台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电视台在节目制播决策中都会考虑收视率因素,且收视率因素所占的比重都超过50%,其中有一半以上超过70%。所有电视台在裁撤或停播节目时,都优先考虑收视率因素。”[1]电视业竞争激烈、对收视率的追求已经到

视觉素养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19137039.html, 视觉素养\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作者:张舒予 来源:《中国教师》2010年第17期 编者按:随着媒介在社会生活中的日益渗透,传媒作为重要的社会场域对青少年发挥着越来越强大的教育功能。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都必须与时俱进,在媒介素养成为公民在21世纪必备的素质之一后,教育者要思考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提高他们认识传媒、利用传媒的能力,并且将传媒的教育功能尽可能地最大化、正面化。但媒介素养教育对于很多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来说还是新鲜事物,本期特约请多年从事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研究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舒予教授撰文阐释视觉素养、媒介素养与媒介素养教育。 理解视觉素养与媒介素养,要从一个初始问题开始:今天人们如何获得信息?仔细考察这个问题,不难得出两点结论:一是今天人们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比重越来越大;二是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依靠媒介的支持而获得信息。也就是说,在当今时代影响人们接受信息的重要相关因素中,视觉化的表征形式和传播媒介的支撑作用非常突出。因此,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的提出,是当代教育发展针对时代变化的必然考量。 一、读图时代来临,视觉素养成为基本素养 视觉素养是对视觉信息的解读、应用、创作和交流的能力。视觉在人类的感觉器官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科学实验,科学家得出结论:在人们所接受的全部信息中,高达83%的比例是通过视觉感官而获得的。读图时代的来临,会使得这个比例得到更大的提升。 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学著作《第三次浪潮》中指出:人类社会正在孕育三种文盲;文字文化文盲,计算机文化文盲和视觉文化文盲。而后两种文盲是工业化社会,尤其是后工业化社会不断制造产生的。文字文化文盲在经历长期的大众教育和扫盲运动之后已经大为减少,计算机文化文盲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也愈见减少,但视觉文化文盲的问题则复杂得多。对前两种“文盲”的判断显而易见:文盲为不识字者,不能够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信息;计算机文化文盲为不会用计算机者,不能够通过计算机的应用获取和处理知识信息。可是,只要视力正常者,对于借助图形传达信息的视觉文化,谁都能够看懂点什么,尽管“看懂多少”的层次差异也许很大。对于视觉文化文盲,人们甚至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更难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存在的广泛而严重的程度和潜在而深刻的负面影响。

媒介批评参考文献

媒介批评参考文献首批书目 (文献封面图片见ftp,彭杉扫描、整理) 1、《波德里亚:批判性的读本》,[美]道格拉斯·凯尔纳编,陈维振、陈明达、王峰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波德里亚:批判性的读本》为一本批判性读本,读本中的作者都是根据特定的领域和关注的话题来评析波德里亚的著作,并指出他的思想在特定话题和问题方面存在的长处和局限性。 2、《传媒·语言·社会》,俞香顺著,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大众传媒语言是社会语言的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大众传媒的巨大威力,大众传媒语言对社会语言环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传媒、语言、社会是一种共构关系,而在大众传播时代,传媒无疑起着“轴心”的作用。《传媒·语言·社会》即对这种共构关系展开论述。 3、《大众传媒素养论》,陈先云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大众传媒素养论》一书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传媒生态的变化,凸现了提升我国大众传媒素养问题的重要性,并对大众传媒素养的研究范围作出界定,揭示大众传媒素养的内在含义,认定组成大众传媒素养的若干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社会各大界别大众传媒素养的情况,提出了中国大众传媒素养的重塑问题。 4、《大众文化的神话》,[英]斯威伍德著,冯建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大众文化的神话》一书中对大众文化的种种理论进行了犀利地阐述和批判,提出“文化是一种实践,是以意识、行动与特定的价值观作为基础,以寻求改变世界的一种手段”的文化观。 5、《大众文化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析》,金民卿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大众文化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析》一书,对大众文化的概念、特征、内涵、发展规律等作出分析,阐述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历史发展、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积极功能与负面效应等,并探讨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 6、《电视与暴力——中国媒介涵化效果的实证研究》,龙耘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精选5篇)

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精选5篇)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立足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教授阅历,试验创 新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试图为高校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 普及工作建言,为培育在“媒介化社会”中智慧生存的大同学献策。 关键词高校媒介素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提出及进展 1、20世纪30时代,保护主义立场——免疫力 1933年,英国文化讨论学者F.R.利维斯和丹尼斯·汤姆森出书 文化批判论著《文化与环境:培育批判的意识》。“利维斯式”的 观点认为:大众媒介只能供给低水平的充足,造成当今文明与传统 文化之间的断裂。该阶段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抨击以大众媒介 为土壤的流行文化对传统精英文化的撞击。媒介素养教育的责任: 培育公众的判别本领,特别是培育青少年对媒介的批判意识和对媒 介负面功能的防范本领。 2、20世纪60时代,提升对媒介内容的判别力 在这一阶段的讨论中,媒介素养的讨论者指出并不是全部的媒 介内容都是有害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受众进行明智的选择,在接触 媒介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20世纪60时代前后以雷蒙德·威

廉斯为代表的历史主义文化观:大众媒介及其传递的大众文化并非 工业文明的负面副产品,而是制造文化共同体的机制之一、人们需 要提升的,不是免疫力而是判别力,以判别不同媒介内容品质品位 的良莠高下,并依据自身的需要进行选择。 3、20世纪90时代,参加式社区行动 该阶段重要强调社会权利和行动建构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影响。 讨论者由对媒介的批判性思考转为通过“赋权”促成健康的媒介社区,而非仅仅责备媒介的不是。媒介素养既着眼于公众对媒介内容 的选择、使用、参加和制造,也同时需要全社会随时保持批判反思 的立场来质疑媒介弊病的制度化成因。 二、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990年以来,中国大陆学者开始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西方媒 介素养的译介文章(卜卫,1997;宋小卫,2000)。2023—2023年间,媒介素养讨论的重点:借鉴国外媒介素养教育成绩并认得中国 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要性、必须性、可行性、迫切性。对媒介素养教 育结合不同领域和对象的功能探讨开始多元扩散:开始讨论适合中 国本土的媒介素养教育。2023年被称为“媒介素养教育年”。2023 年10月8日,首届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主题:“信息社会中的媒介教育”。同年12月12日“中国青 少年社会教育论坛”发表《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行动策略讨论》。国家人文社科重点讨论基地——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讨论中心主

核心素养下的中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策略

核心素养下的中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策略 【摘要】核心素养在当今中学的教学内容当中,越来越被教育者们所 重视。随着多媒体的发展,多媒体对教学内容的促进也越来越大。教育者们要在 教学当中巧妙地以核心素养的要求去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学生 们的学习能力。教育者们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们的媒 介素养能力,帮助中学生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关键词】中学教育;媒介 素养;培养策略;教学策略在当今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教师应当注意到 网络对教学的帮助,意识到网络的双面性。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当中那些新奇 的事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如果合理运用网络,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效率, 也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不能单纯 认为网络可以解决一切的学习问题,要培养学生对媒介素养的意识。教师在教学 时要敢于使用多媒体帮助教学,因为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其中一些功能可以直观地展示知识点,比起教师以口述的方式教学,多媒体教学 有时候让学生们可以更快地理解知识点,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在不知不 觉中提高学生对媒介素养的熟悉度,让学生慢慢培养出媒介素养。一、 结合学生的课程,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课程去 安排教学任务,这样才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对媒介素养的学习。在很多经济 发达地区,都已经把媒介素养教育归纳进了正规的教育体系当中,而且主要针对 的就是中小学生人群。因为中小学生处于学习时期的基础阶段,媒介素养的形成 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新时代的学习理念,帮助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开 展媒介素养教学的时候,要首先为学生们从理论开始培养起。只要有充足的理论 知识基础,对媒介素养的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许多。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当 中慢慢培养出来的一种适应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能力。媒介是社会发展中的必 然产物,所以不可否认媒介素养是培养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具体方法表现,这就是 要给学生进行媒介素养理念的贯彻。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让学 生去意识到学生时期的学习是为了让我们培养出个人能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对核心素养有个基本的了解。教师要善于开展理论教学,巧妙地引导帮助

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参考文献

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参考文献 以下是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一些参考文献: 1. Considine, D.M., Horton, J.J., Kolling, M., (2009). Teaching Media Literacy: A Critical Approach. Routledge. 2. Hobbs, R., (2010). Digital and Media Literacy: Connecting Culture and Classroom. Corwin Press. 3. Jenkins, H., et al., (2006). Confronting the Challenges of Participatory Culture: Media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MIT Press. 4. Livingstone, S., (2011). Media Regulation: Governance and the Interests of Citizens and Consumers. Sage Publications Ltd. 5. Martinez, E., (2015). Media Literacy in the Digital Age: Innov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Praeger. 6. Ribeiro, G.R., (2017).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n Action: Theoretical and Pedagogical Perspectives. Springer. 7. Buckingham, D., (2003). Media Education: Literacy, Learning and Contemporary Culture. Polity Press. 8. Buckingham, D., Willett, R., (2006). Digital Generations: Children, Young People, and the New Media. Routledge. 9. Masterman, L., (1985). Teaching the Media: An Introduction to Media Education. Routledge. 10. Tyner, K., (1998). Literacy in a Digital World: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Age of Information. Routledge. 这些参考文献涵盖了媒介素养教育的不同方面,包括媒介批判性、数字媒体素养、媒体参与文化和教育实践等内容,可以为您提供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详细信息和理论基础。

论网络新闻编辑的角色定位与媒介素养

论网络新闻编辑的角色定位与媒介素养 作者:周晓宇 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年第20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介的不断发展,传统新闻编辑无疑面临着新的媒介技术带来的巨大挑战。和以往不同的信息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阅读方式,使得新闻编辑需要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本文以网络空间为背景,探究新闻编辑角色定位的调整,以及网络新闻编辑应该具备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新闻编辑;角色定位;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48(2020)020-077-03 On the role orientation and media literacy of network news editors Zhou Xiaoyu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nxi Province, 710119)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twork media, traditional news editors are undoubtedly facing great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new media technology. The different ways of information production, dissemination and reading make news editors need to reposition themselve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yberspa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djustment of the role orientation of news editors and the media literacy that network news editors should have. Keywords: news editor; role positioning; media literacy.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传统媒体面临着新媒体的强势挑战。相较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更适合于现当代网民快餐式的阅读方式与阅读习惯。面对庞大的信息海洋,如何从中选择、编辑新闻,就成了网络新闻编辑的重要工作。 网络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呈现方式丰富和交互性强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得网络新闻编辑必须具备以下技能。首先,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网络新闻编辑要具备选择、筛选信息的功能。编辑们要在众多的信息中通过自己的判断选择出受众想知道、应该知道和必须知道的信息,这就意味着网络新闻编辑要对信息进行仔细地鉴别、精心地挑选。这时,传统媒体新闻编辑的几个“把关”,包括把好政治关、事实关、辞章关,就同样适用于网络新闻编辑。其次,由于网络媒体信息呈现方式的多元化,需要网络新闻编辑具有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例如编辑新闻、编辑图片和编辑音乐等。最后,网络新闻编辑还要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应变能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理论研究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理论研究 传播学研究方法课论文 传播0702 07263034 刘堃

摘要:本文是对网络媒介素养及相关理论的比较分析研究。具体包括:媒介素养、网络媒介素养概念、内涵;媒介素养教育、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内涵与现状;对国内关于大学生网络素养研究的进展和方向进行介绍和总结。通过对概念和理论的比较和梳理为完善理论建构、指明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媒介素养网络素养教育大学生现状 一、引言 当代大学生身处于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形式推动了全球化信息浪潮,互联网对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由于高校学生已具备一定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观,且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与各种媒体形式接触也很多,所以高校学生与互联网联系非常紧密,特别是大部分高校生住在学校宿舍且拥有个人笔记本电脑,大学在校学生的媒介消费时间最多的便是网络。(周芬芳,2008)鉴于这些情况,在实践层面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同时在理论层面上发展网络素养理论就有着很强的必要性,这是因为:(1)从网络媒体角度来说,伴随着网络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丰富性而来的同样也有许多负面问题,例如信息爆炸,其影响和表现是受众迷失于海量信息,对信息的麻木、对信息的选择技能的缺失、对信息进行批判思考与分析能力的缺失等等;其次是信息污染,比如色情暴力信息充斥网络。这主要是由一些缺乏行业自律的传媒单位,单纯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造成的。从大学生角度来说,大部分学生认为网络是一种消遣娱乐的工具,上网的目的基本是聊天、游戏等休闲活动。(周芬芳,2008)(2)从大学生角度来说,虽然高校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但其媒体辨识能力与自控能力仍未完全成熟,很容易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因此,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具有很强的必要性。(3)从现代社会人与媒介的关系来说,人类社会高度发展,各种物质及信息系统及其复杂多样,只靠自身经验性的感知与亲历来实现对周围环境及整个社会的认知是不可能的,需要借助媒体这一中介,所以人自然与各种各样的媒介形式发生关联;而如今媒体技术的高度发展也使得人与媒介的关系日渐紧密。(4)媒介素养及网络素养理论本土化程度不够,需要告别单纯译介国外理论的阶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发展出适合本国国情的理论。

智媒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

智媒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 作者:常凌翀 来源:《新闻论坛》2020年第03期 【内容提要】在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强力推动下,媒体智能化趋向愈发明显。在智能媒体时代,大学生群体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而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提升与媒介日新月异的发展并不同步,使得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成为公众重点关注的对象。本文全面梳理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分析归纳媒介素养教育现存问题,从容应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实挑战,有效提出切实可行的提升路径,进而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 【关键词】智媒时代学生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 智媒时代悄然到来,以人为主导的传统媒介形态逐渐被打破,各种智能终端与新技术交互融合,推动传媒产业链的新变革,海量信息无差别化地通过各类媒体传播,整个社会呈现出“万物皆媒、人机合一、自我进化”的典型特征。在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到来之际,当代大学生作为活跃在新兴媒介中的“原住民”,呈现出一些独有的时代特征。随着“媒介融合化”“媒介多元化”进程的次第展开,媒介的内在价值已经远远超越其作为工具属性的表征存在价值,媒介进而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 现今社会新兴媒体层出不穷,信息接收者与传递者界限日渐模糊。而大学生“三观”尚未完全形成,还暂时缺乏独立判断与思辨的基本能力,导致他们对接收的信息全盘接受,限于自身的偏见和误解而产生误读、误用,进而酿成严重后果。以手机为例,作为一个交流工具,大学生既要认识到它带给现代生活的各种便利,也要觉察它的一些负面效应。通过总结和归纳,合理使用媒介,并借助这些信息更好地发展自身,这正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①。 一、智媒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面临的挑战 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启动较早,但在国内除港台外尚处于起步阶段,教育和研究对象多以未成年人为主,常常忽视了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分析和提升。而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媒介素养水平的高低关系着国家未来发展。因而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探索强化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途径和方法刻不容缓。智媒时代的到来要求我们以智媒新变革为背景,秉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以实证对比的研究方式不断总结出更为细致化、可操作、有针对性的中国式、本土化的媒介素养提升路径。 (一)对社交媒体的高度依赖与新媒体语境对大学生的反噬

浅谈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策略

浅谈我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策略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论文摘要根据我国教育实情,结合 媒介素养的内容和目的,具体论述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策略。一般认为,媒介 素养教育起源于英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开始倡导媒介素养教育, 其目的是为了反对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群众媒介中提供的 “低水平的满足〞[1]。现在很多国家都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内,并陆续开展出许多教学模式及课程教材以供参考,媒介素养教育逐渐成为一种终身教育。我国媒 介素养教育的实践研究正处在起步和实验阶段,国家的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的媒介素 养培养要求。但是通过对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和现状梳理,我们 可以认识到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中小学中开展势在必行,这也是对中小学受众整体素 质提高的一种具有长期效益的投资。同时,港台地区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蓬勃开展为我 国具体实施中小学素养教育提供了珍贵的经验。1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媒介素 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群众传播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 养学生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开展[2]。这成为我国中小学在素质教育中参加媒介素养教育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1.1媒介 素养教育的目的总的来说,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明智理性地辨识 群众媒体,使学习者不仅能使用、分析、评价各种媒体信息,并能够运用媒体进行交 流与表达,从而促进思想道德建设与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具体可以分为几个方面:第一,使学生能真实全面地认识媒介特质。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帮助中小学生形 成对媒介性质和功能的正确认识,能够客观地评价媒介性质、功能和局限,正确认识 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开展关于媒介的思想。第二,提高学生接触媒介的自我控制力。由于学生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如沉溺于电视节目而耽误学习,所以媒介素养教育要 帮助学生管理好媒介接触行为,不要成为媒介的奴隶。第三,帮助学生通过媒介获取 信息和传播信息,从而开展自己。1.2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同国家、不同地域 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存在一定差异,但大体上是一致的。结合我国教育情况,笔者认为 我国中小学的媒介素养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1〕增加对媒介的了解,学会以批判的意识接触媒介信息。媒介素养教育首先要告诉受众“媒介是什么,它是怎样运行的〞, 如报纸、电视的运作方式及两者的差异,使得受众真实、准确地了解媒介。然后受众 才能在了解媒介的根底上,运用批判的意识接触媒介信息,了解到对如暴力、色情等

高中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及提升对策

高中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及提升对策 作者:杜汶晓 来源:《散文百家·下旬刊》2018年第12期 摘要:媒介对当代高中生成长的影响日益趋强,高中生媒介素养的提升,已经成为一个迫切而又势在必行问题。本文试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高中生特点入手,以历史和联系的眼光,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尽量使得研究是多层次、多维度展开,同时尽量贴近问题实质。探讨促进当代高中生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独特优势以及实现途径。 关键词:媒介;高中生;媒介素养;提升 泛信息时代已随着社会的发展如滚滚大潮汹涌而来,电视、电脑、手机等成为大众传播最广泛、最主要的形式,成为信息传播的核心媒介,媒体覆盖率达到空前水平。这些大众媒介给人类的思维、社会结构、教育的走向带来巨大的冲击和转变,因此,“媒介素养”就越来越引起很多学者和有识人士的重视。 一、高中生媒介素养现状 通过调查分析,高中生接触和使用媒介的过程中,其媒介素养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高中生媒介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据统计,约有57.45%的学生媒介素养得分在“中等水平”,等级为“差”的学生占24.38%,只有18.17%的学生媒介素养等级为“优”;二、网络已成为陪伴高中生打发课余时间的最好“伙伴”,但是大多数高中“媒介素养选择能力”较差,上网用来娱乐(网游、视频、小说等)的时间占比大,只有较少的高中生上网是查资料、学习,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高中生对网络的依赖,影响学业;三、目前近六成多的高中生表示会在晚上睡觉前使用QQ、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也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且这一比例还有可能增大,所以提高他们的媒介自控能力和选择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 四、高中生媒介素养辨别力较差,正面价值接受度较低,这跟其生长的叛逆期有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使他们更倾向于在大众媒介中寻找平等、自由、理解和安慰。如果任期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二、影响高中生媒介素养的因素和提升建议 (一)学校因素和提升建议 1.树立正确的媒介素养观念。 随着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对青少年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己成为每一个现代国家都不可忽略的时代课题,其所关涉的,不仅是一代人的素养,更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未来。随着大众媒介不断地深入人们的生活世界,随着人们媒体素养培养意识的不断增强,媒体素养教育也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世界各地。忽视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使青少年媒介素养缺失,面对高速发展的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摘要: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来源于网络与手机,这些信息量大、种类多,培养学生有较好的媒介素养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时代要求,更是确保学生意识形态平安的重要途径。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通过将媒介素养教育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学生社团活动中,丰盛媒介素养教育的形式;提高学生工作者的媒介素养等办法,发展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关键词:学生工作;新媒体;大学生;媒介素养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 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于1992年首次提出媒介素养的概念: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发明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馈能力。【1】媒介素养教育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旨在倡导媒介教育,抵制低水平媒介环境对青年人的不良影响〞。【2】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还处于研究如何进行媒介素养教育阶段,没有遍及性教育的实施,未正式纳入教育课程体系中;能够接触到媒介素养教育的学生局限于新闻与传播专业,教育内容也只是梗概介绍,没能结合中国的国情。 二、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一〕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 信息时代,新媒体成为了大学生获取知识、融入社会和了解世界的主要平台,媒介素养的上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和生存能力,“良好的媒介素养是大学生信息化生存的必备能力〞。【3】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紧跟信息化时代旋律的内在要求。 〔二〕媒介素养教育是确保学生意识形态平安的重要途径

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比较分析-2019年教育文档

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比较分析 Through sorting out media literac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paper analyzes our deficiencies in media literacy research and to giv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ization theor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media literacy. Author's Address 1.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Media,Qufu Normal University, 276825, Qufu, Shandong, China 2.Rizhao No.1 Middle School, 276800,Rizhao, Shandong, China 1欧美国家媒介素养研究与发展 1.1英国 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首先发轫于英国,以1933 年英国两位学者的文化批评论著《文化和环境: 培养批判意识》为标志,作者在书中首次就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作了专门的阐述并提出了系统的教学 建议。以此为开端,英国掀起媒体教育运动。经过多年的努力,到70 年代媒体教育已成为英国正式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到1997 年,英国 已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学校开设进阶式媒介研究课程。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已经进入高等学府,成为传播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至此,英国媒介素养教育已经覆盖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全过程,并逐步成为终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