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云南红河州哈尼族语言文字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云南红河州哈尼族语言文字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云南红河州哈尼族语言文字现状调查报告
中国云南红河州哈尼族语言文字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有哈尼族人口70万,约占全州总人口的17%,约占全国哈尼族人口的50%,主要居住在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四县。红河州的哈尼族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过去哈尼族没有文字,1957年中国政府为哈尼族人民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族文字,得到哈尼族群众的欢迎,1958年至今断断续续在哈尼族地区试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哈尼族语言文字的存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语言文字所具有的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对近半个世纪哈尼族文字发展历程的回顾与总结,提出通过保护和发展哈尼族语言文字,激活哈尼族自身文化力量,推动哈尼族社会健康发展的观点,探索哈尼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哈尼族语言文字,保持良好的文化生态,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红河州哈尼族语言文字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

1、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强势文化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迅速蔓延,大有一统天下之势,弱势文化不得不在夹缝中求生存,最后只有消亡。语言消亡的速度更是惊人。专家估算,全世界现有的6000多种语言中,每两个星期就有一种语言在消亡。而每一种语言的消亡都是一种美妙文化或智慧的消亡。因此,语言的消亡就像物种的消亡一样值得人们关注。物种的消亡给地球带来的是生态失衡,语言的消亡则对人类意味着文化多样性和智能多样性的缺失。

2、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现有哈尼族人口70万,约占全国哈尼族人口总数的50%,客观上形成了全国乃至世界哈尼族经济文化的中心。红河哈尼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必然受到全世界哈尼族和关心哈尼族的各国人士的关注。

3、红河州的哈尼族至今完整保存着自己的语言,1957年中国政府为哈尼族人民创制文字后,在政府的努力下,哈尼文在一定范围得到普及,在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学艺术、民族教育、社会扫盲以及群众生产生活中也得到一定程度使用。但是,面对强势文化的猛烈冲击,红河州哈尼族语言文字仍然面临严重危机,哈尼族文化的发展到了需要认真思考的时候。是政府积极组织引导帮助其发展,还是顺其自然,任其自生自灭?是把民族文化做给别人看,还是通过民族文化建设激起民族的社会活力,推动其经济社会发展?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认识问题。

4、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语言与思维相依为命不可分离,文字的使用和发展,可以促进语言的发达,语言的发达可以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5、作为一个哈尼族居住集中、又是唯一哈尼族参与的自治州,哈尼族语言文字应该是红河州重要的无形文化资源,其所创造和承载的独特文化现象不仅是该地区的宝贵财富,而且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因此,在红河建设民族文化大州的进程中,哈尼族语言文字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6、红河州南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是历史的差距、自然环境的差距,也是观念的差距、文化教育的差距。哈尼族语言文字在本民族的文化教育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哈尼族群众可以用哈尼族语言文字更直接地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接受先进的思想观念,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哈尼族社会的发育,解放哈尼族社会的生产力。

7、红河、元阳、绿春、金平等哈尼族聚居地均有不同程度非法宗教渗透,影响了当地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破坏了传统的优秀文化和道德准则。发展哈尼族语言文字,通过语言文字激活哈尼族社会优秀文化力量,从而抵御外来不健康文化的侵入。

8、当代社会媒体充分发达、信息十分丰富,然而哈尼族地区却还非常闭塞,即使有广播、电视等媒体在哈尼族地区广泛使用,也因为语言的障碍而不能很好发挥其作用。重视哈尼族语言文字在媒体上的应用,使哈尼族群众尽量分享社会信息资源。

二、调查组的构成

本次调查工作由州政协委员、州文联编辑、哈尼族作家哥布同志全面主持。调查组由下列人员构成:李元庆,汉族,红河州政协常委、州文化局艺术研究室副研究员,音乐人类学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哥布,哈尼族,红河州政协委员、州文联编辑,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车金明,哈尼族,红河州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中学高级教师,红河州哈尼学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哈尼族语言文字研究;

艾吉,哈尼族,红河州文化局编辑,作家;

白居舟,哈尼族,红河人民广播电台哈尼语播音员,长期从事哈尼族语言文字研究和实践;

莫独,哈尼族,个旧市文联副主任科员、作家协会主席,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三、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内容和方法

调查组分两个阶段进行调查,第一阶段是3月6日至3月11日,分别在红河、元阳两县调查,第二阶段是3月14日至3月20日,分别在绿春、金平两县调查。

调查组通过座谈会、个别访问、问卷调查等方式在上述四县的县属有关单位、人员及红河县的洛恩中心小学、洛恩乡草果村委会、草果小学,元阳县新街镇箐口村、俄扎乡政府、俄扎乡哈播村,绿春县广吗小学、大兴镇牛洪村委会那倮果村,金平县哈尼田村等进行调查。共召开座谈会13次,参会人员270人次;个别访问有关人员29次45人次;发出问卷调查表122张,收回问卷调查表122张。被调查者包括县处级和乡科级领导干部、一般干部、教师、农民、学生等。

由于本次调查不是专业的语言学调查,因此不涉及语言学的学术问题;本次属于文化人类学的社会调查,调查的重点是如何保护和开发作为无形文化遗产的哈尼族语言文字,以此为中心,针对历年来哈尼族语言文字的工作成果、哈尼族地区干部群众对哈尼族语言文字的态度、想法以及在哈尼族地区推广普及哈尼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可行性等情况展开比较详细的调查。

四、调查的情况

(一)常规调查情况

1、红河州哈尼族语言文字的社会背景

哈尼族源于长江和黄河上游甘青川藏接合部的古羌族群。由于族群的分化、战争等原因,逐步向南迁徙,渐渐完成了游牧文化向农耕文化的嬗变转型,并定居于红河、把边江、澜沧江流域,哀牢山和无量山之间,小部分已迁至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家。红河州的哈尼族主要聚居于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四县,建水、石屏两县也有一定数量的哈尼族人口分布,总人口已达70万。

哈尼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经济系统和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完整的文化系统。红河州的哈尼族至今完整地保留着自己的语言、服饰及风俗习惯等,这除了地域环境的相对封闭外,主要是由于其文化系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体现了这种文化较为强大的生命力,也体现了其存在的合理性。而举世瞩目的红河哈尼梯田,则是这种文化部分的外在形式。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哈雅方言、碧卡方言和豪白方言三大方言。红河州系哈雅方言的基础方言——哈尼次方言区。红河州哈尼族语言在其深厚的文化背景下保持了较旺盛的生命力:古老的史诗还在传唱,哈尼文化的传承者“匹”们还在民间活跃,多数儿童会唱传统的儿歌,男女青年间流传着翻译成哈尼语的流行歌曲,哈尼人日常生活中都在使用哈尼语。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红河州哈尼族通晓汉语文的约21550人,仅占全州哈尼族人口的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尼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文化传习一直靠口授心记。没有文字一直是阻碍哈尼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1952年,中国政府为帮助哈尼族人民解决文字问题、全面提高哈尼族社会发育程度,组织了有哈尼族干部参加的哈尼语文工作队,开始进行哈尼语调查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57年写出了《关于划分哈尼语方言和创制哈尼文的意见》的哈尼语调查报告,制定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哈尼文字方案》(草案)。哈尼文以哈雅方言的哈尼次方言为基础方言,以绿春县大寨哈尼语的语音为标准音。这个方案于1957年3月在昆明召开的云南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学讨论会讨论通过,又经1958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学讨论会讨论,呈报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试行。此后至今的47年间,哈尼文在民族教育、社会扫盲、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得到一定程度使用。例如绿春县广吗小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一直开设哈尼文课程,为哈尼文的推广普及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金平县阿得博乡等单位在哈尼文的扫盲工作中也作出了可喜成绩;红河人民广播电台20多年来坚持哈尼语广播,不仅受到国内哈尼族群众欢迎,而且境外哈尼族人士也受其积极影响。

2、近半个世纪哈尼族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成效

(1)哈尼文的创制和使用,增强了哈尼族干部群众的政治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自从人民政府为哈尼族创制了文字,哈尼族人民就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他们热忱欢迎这种属于自己的文字。1992年红河州民委和红河州教育局通过1362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很欢迎和欢迎的1297人,占95.22%;积极要求学习和愿意参加学习的1278人,占93.84%。本次通过122人的问卷调查结果是:如果有机会学习哈尼文,愿意学习的有113人,占92.62%;在“你觉得哈尼族有没有必要学习哈尼文”中,回答“有必要”的有112人,占91.80%;在“你是否主张推行和使用哈尼文”中,回答“主张”的有107人,占87.70%。这些调查结果表明,哈尼族通过自己文字的从无到有,通过自己文字在各个领域的使用,真正尝到了民族平等的味道,增强了政治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2)47年间曾掀起两次哈尼文学习高潮,学校教育和社会扫盲取得一定成绩,哈尼文在一定范围得到推广,在一部分哈尼族群众生产生活中得到有效运用,由此带来哈尼族社会一些新面貌。

1958年,哈尼文经中央民委批准试行。当年4月,云南民族学院开办了第一期哈尼文培训班。当年7月,红河哈尼族自治区政府主持了哈尼文的试行工作,在元阳县举办了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四县民族工作队和部分教师参加的哈尼文师资培训班,接着在上述四县开展了哈尼文群众扫盲运动。经过3个月的学习,红河县扫除哈尼族青壮年文盲和半文盲34870人,占该县哈尼族青壮年文盲和半文盲娄的85.4%;元阳县扫盲5437人,占文盲和半文盲数的6.9%;绿春县扫盲指挥部组织了350人的扫盲队,到农村、工厂、矿山、机关进行哈尼文扫盲,使13510人脱盲。以上数字可能难以排除当年特有的“浮夸”成分,但也收到一定成效。例如元阳县俄扎乡哈播村村民马叔波,当年接受哈尼文扫盲后,在担任农村干部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一直使用哈尼文,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如该乡阿东村的段莫娘,1958年学习哈尼文后,学医问药、配制药剂都用哈尼文记载。

此后哈尼文工作沉寂了20多年。1983年,以红河州人民政府召开的“红河州哈尼文推行讨论会”为起点,再次较全面地开展了哈尼文的试行工作。1984年,红河州人民政府决定在红河、元阳、绿春、金平4县部分全日制小学试行哈尼·汉双语文教学。尽管绝大多数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先后放弃了哈尼文的教学,但在开展双语文教学试验的学校中也涌现出了一些成功的范例,证明了双语文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如绿春县大兴镇广吗小学。该校从1984年开展哈尼·汉双语文教学试验至今,培养了一批哈尼文和汉文都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效果良好。通过哈尼文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用哈尼文辅助汉文科目学习的方法,效果十分明显。该校在上级重视、师资力量充足、哈尼文教学最活跃的时候,汉文科目的教学质量一度跃居全学区第一。除了进行双语文教学试验外,1984年以来,红河州在南部四县哈尼族聚居的乡、镇开展哈尼文成人扫盲工作,出现了元阳县俄扎乡哈播村公所和金平县阿得博乡箐口村公所两个哈尼文无盲村公所。脱盲后的这两个村公所出现了经商热、种植热,还建立了农村科技夜校和文艺宣传队,当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显著的发展。

(3)用哈尼文抢救出版了一批哈尼族文化经典。1984年云南民族出版社恢复哈尼文书籍出版至2005

年的20年间,共出版哈尼文书籍74种,其中政治类8种,科普类7种,文艺类38种,教材类9种,工具书类5种,综合类2种,其它类5种。其中包括著名的迁徙史诗《哈尼阿培聪坡坡》,丧葬祭词《斯批黑遮》等重要古籍。该社出版的哈尼文作品《母语》、《哈尼古歌》等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和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等。

(4)涌现出一批用哈尼文写作的哈尼族作家。哈尼文的出现和使用,极大地激发了哈尼人的创造性,启迪了他们的智慧,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中哥布、艾吉、莫独、得初、卢朝贵、白金明、白金山、卢国栋、白居舟、陈窝娘等人从深厚的哈尼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用哈尼文创作出了一批文学作品,有些作品获得全国和省里的奖励和表彰。

(5)哈尼语广播电影电视产生持久而广泛的社会影响。1983年7月,红河人民广播电台哈尼语播音开播。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如今已覆盖了红河州哈尼族地区,甚至能够辐射到周边一些国家的哈尼族地区。哈尼语广播的开播极大地丰富了哈尼族群众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收听这个节目。本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中有59.02%收听过哈尼语广播。一些哈尼族寨子几乎家家户户一个小收音机,每到哈尼语播音时间就打开收音机,一家人老老少少在一起听广播,通过收音机了解外界,并欣赏哈尼族的文艺节目。广播成为了一些哈尼族群众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窗户。电台开通的热线电话越来越热,不断有人打电话点播节目和与播音员进行沟通。红河人民广播电台几个哈尼语播音员的名字在很多哈尼族村寨家喻户晓。这次调查组到绿春县进行调查,该县牛孔乡的一名热心听众得到电台

哈尼语播音员白居舟也一同前往的消息后,就提着几瓶自家烧的好酒专程到调查组住地看望白居舟,让我们深受感动。很多在外地务工的哈尼族群众,也收听哈尼语广播,用这种乡音与故乡保持亲密联系。红河人民广播电台哈尼语广播已产生了持久而广泛的社会影响,有力地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同时哈尼族群众也通过广播接收到了不少外界信息,分享了社会资源。

电影方面。红河州哈尼语影片的译制工作始于1964年,当年州电影公司用同声翻译的方式放映了《农奴》、《夺印》等9部故事片。1980年哈尼语译制组正式成立,采用哈尼文翻译电影剧本、涂磁录音的手段播译电影。到1987年,共译制影片82部,其中故事片64部,科教记录片16部,动画片2部。1980年至1986年,共放映哈尼语电影2219场,观众946659人次。

电视。红河电视台1999下半年至2003年底曾播出哈尼语新闻节目。虽然仅仅四年多时间,在本次被调查者中收看过该节目的人就占15.57%。

(6)通过学习哈尼文,一批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1958年和1963年,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分别举办了两期哈尼语文专业本科班,招收学员14人;1985年,中央民族学院民语三系招收哈尼语专业大专班学员11人;1992年和1993年,云南民族学院分别招收了两个哈尼语文秘大专班,共有学员13人。这些学员毕业后分布各行各业,有的走上领导岗位,如原红河州广播电视局局长李晓义、现元阳县新街镇党委书记王树林等都是哈尼语文专业毕业生;有的是专业技术人员,在某一领域成为了专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工作需要,州有关部门和南部四县都选拔了一批哈尼语文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如今都得到了很好的成长。

(7)催生了一批哈尼文报纸。哈尼族语言文字工作开展得比较正常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一些哈尼文报纸,如红河州民族研究所的《哈尼文报》、绿春县民委和教育局的《学习哈尼文》报、元阳县民委和教育局的《求知》报、金平县大寨乡教管会的《学习哈尼文报》等。此外,元阳县文联的《南高原》报出过一期哈尼文版;红河州哈尼族文学研究会的《梯田文化》也陆续发表了一些哈尼文稿子。至今仍然存在的只有绿春县大兴镇牛洪村委会阿倮那村几个农民自发办起来的《哈尼文化》报,该报2002年初到2004年底共出了24期,每期印数500份,主要读者是绿春县城附近村寨学过哈尼文的农民。

(8)通过使用哈尼文,加强了科普知识在哈尼族地区的宣传力度。通过哈尼语文的广播电影、书籍等途径,哈尼族群众不同程度地接受了的科普知识,使自己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9)哈尼族民间兴起学习哈尼文热潮。在玉溪师范学院白碧波教授的指导下,绿春县阿倮那村村民白松和白金山组织村民成立了哈尼文培训中心,2002年6月至2003年7月,举办5次哈尼文培训班,共有15个班430人次参加学习。另外他们在一些单位和个人的资助下,创办了哈尼文报纸《哈尼文化》,受到群众的欢迎。

(10)积累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揭示了一些应该吸取的教训。

3、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层面存在的问题

A、一部分群众的认为:哈尼语本来就会,不需要再学习;我们老祖宗本来就没有文字,我们就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汉语已是族际语言,科技和文化的传播主要是靠汉语和汉文,学生进学校就是要学汉语,学习哈尼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汉文化是先进文化,哈尼文化是落后文化。

B.一部分领导干部认为:汉文化是先进文化,哈尼文化是落后文化;哈尼族经济社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应该加紧学习汉文化,哈尼族文化是一种累赘;研究哈尼文化的人掌握哈尼文就行了。C.很多人不能从语言文字与思维的关系、思维能力与人的素质的关系等角度理解哈尼族语言文字工作。

(2)政策层面存在的问题

A、没有全面理解和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下简称《民族区域自治法》),没有把语言文字的问题提高到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高度来执行,不能正确理解全面的民族平等应当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平等。

B.没有相关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推广使用的地方性政策措施。

C.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没有进入人才选拔机制。

D.在双语文教学中,少数民族语文教学没有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E.没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机构。

(3)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

A、双语文教学应从学前班、低年级开始还是从四年级以后开始,还需进一步探索。

B.民族文字在一定范围推广后,与书报、影视、VCD等民族语文读物、媒体衔接不上,至使脱盲的人很快复盲。

C.教师的双语文教学素质有待提高。

D.哈尼文教材的编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E、《哈尼文字方案》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二)问卷调查情况

1、基本情况

这次问卷调查表共发出122张,收回122张。在被调查对象中,男76人,女46人;哈尼族109人,汉族5人,其他少数民族8人;25岁以下44人,26~35岁23人,36~45岁31人,46~55岁17人,56岁以上7人;文化程度文盲或半文盲3人,小学33人,初中15人,高中或中专25人,大专或大专以上36人;农民59人,一般干部39人,乡科级16人,县处级8人。

2、几项专题调查结果

(1)在被调查者中,89.34%是哈尼族,他们绝大部分在生产生活中能熟练地使用自己的母语。(2)在122人中,知道有哈尼文字的有39人,占31.91%;不知道的有83人,占86.03%;知道并参加过哈尼文工作的有27人,占22.13%。

(3)如果有机会学习哈尼文,愿意学习的有113人,占92.62%;不愿意学习的有9人,占7.38%。在不愿意学习者中,有2人是哈尼族,其余7人都是其他民族。

(4)在“是否收听收看过哈尼语广播电视节目”中,收听过广播节目的有72人,占59.02%;收看过电视节目的有19人,占15.57%。在私下调查中,收听过哈尼语广播节目的人占多数,收看过哈尼语电视节目人占少数,主要是由于哈尼族地区电视覆盖面小,哈尼语电视节目少造成的。

(5)在“你觉得哈尼族地区是否有必要以专门的频道播出哈尼语的广播电视节目”中,回答“有必要”的有111人,占90.98%;回答“没必要”的无;回答“无所谓”的有6人,占 4.92%。

(6)在“你是否喜欢唱或喜欢哈尼语歌曲”中,回答“喜欢唱”的有89人,占72.95 %;回答“喜欢听”

的有86人,占70.49%;回答“不喜欢唱”的有5人,占4.09%;回答“不喜欢听”的有3人,占2.45%。在不喜欢唱或听的人中,有1人是哈尼族,其余的都是其他民族。

(7)在“你觉得哈尼族有没有必要学习哈尼文”中,回答“有必要”的有112人,占91.80%;回答“没有必要”的有4人,占3.28%;回答“无所谓”的有6人,占4.91%。

(8)在“学哈尼语与汉语是否矛盾”中,认为“不矛盾”的有119人,占97.54%;认为“矛盾”的无;“不清楚”的有3人,占2.46%。

(9)在“你是否主张推行和使用哈尼文”中,回答“主张”的有107人,占87.70%;“不主张”的有3人,占2.46%;“无所谓”的有11人,占9.02%。

(10)在“哈尼语传承和哈尼文的推广对于文化生态的保持、和谐红河的构建是否有帮助”中,认为“有帮助”的有116人,占95.08%;认为没有帮助的有3人,占2.46%;认为“无所谓”的有13人,占10.65%。(11)在“如果一个民族以忘掉自己的文化母语(交际语言和文化艺术语言等)为代价去求得个人和群体某种发展的做法”中,认为“可取”的有2人,占1.64%;认为“不可取”的有117人,占95.90%,认为“不知道”的有3人,占2.46%。

(12)在“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对于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来说”:回答“理所当然,珍惜权益”的有114人,占93.44%;认为“虽有规定,不必强求”的有5人,占4.10%。

3、综合性分析结果

(1)汉语虽然已成为族际语言,但在哈尼族聚居区和哈尼干部群众中,哈尼族语言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他们热爱自己的语言,关心本民族语言的发展。从问卷中发现,在被调查的109名哈尼族中,以哈尼语为母语并能熟练使用的有106人,占97.25%。

(2)广大哈尼族干部群众希望学习掌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文字。目前,哈尼文普及程度很低,在被问卷调查者中,懂得哈尼文的只有27人,占22.13%,但希望参加学习哈尼文的有113人(包括以前曾经学过的人),占92.62%。

(3)宣传力度不够。哈尼文创制于己于1957年,1958年至1964年期间在哈尼族聚居区进行过具有一定规模的扫盲教学,80年代在全日制小学进行过哈、汉双语文教学,同时在成人中进行过扫盲教学。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除了参与过此项活动的人知道有哈尼文外,其余的基本上不知道有哈尼文。

(4)随着哈尼族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哈尼族群众拥有收音机、电视机的人数増多,同时,由于广播电视覆盖面的增大,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已成为哈尼族群众的重要的精神生活之一,但由于哈尼族聚居区群众的汉语言文化水平低,听不懂、理解不了汉语言播出的节目,因此,对有限的以哈尼语播出的节目特别受到群众的青睐。在被调查者中,收听过哈尼语广播节目的有85人,占69.67%;收看过哈尼语电视节目的有26人,占21.31%;希望以专门的频道播出哈尼语广播电视节目的有108人,占88.50%。

(5)民族语言文字对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文化生态平衡,以及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利益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被调查者中,认为哈尼族语言文字对传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文化生态、构建和谐红河有帮助的有116人,占95.08%;认为一个民族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自己的母语文化为代价的有117人,占95.90%;认为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是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人有114人,占93.44%。

五、调查组的结论

1、红河州哈尼族群众十分欢迎哈尼文,哈尼文已经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更有着良好的地域环境、语言环境和语言基础,红河州政府应该继续开展哈尼文的试验推行工作,并积极向上级申请正式推行,争取相关的政策,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哈尼族语言文字,促进哈尼族社会和哈尼族地区的全面发展。

2、调查显示,哈尼族群众十分欢迎并强烈渴望哈尼族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广播电影电视节目、文学艺术作品、科学技术知识等,希望国家能够考虑他们这方面的需求。

3、在一些哈尼族地区,非法宗教的渗透是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其渗透的第一个切入点就是学习和研究哈尼族语言和哈尼族传统文化,然后找到与他们宗教的对接口,向我同胞传播他们的价值观,使新的教徒逐步脱离本族本土优秀文化的根基,抛弃固有的良好的文化价值取向和良好的道德规范。现在传教士们已经创制了以哈尼/阿卡语言为基础的多套哈尼文方案,在周边国家开始推广,而且通过整理家谱等形式流传到我州哈尼族地区,其目的在于更高更广更深的程度传播西方文化价值观,因此,哈尼文的创制和推广,有利于先进文化、哈尼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有利于更好更快的提高哈尼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觉性,更好地抵制外来不健康思想文化的渗透,确保我州哈尼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4、由于哈尼族跨境而居的特殊性,哈尼文的创制和推广已经早就形成一种国际文化现象。在国际上,中国人不搞,外国人在搞,中国人在这方面将被边缘化;在国内,红河州不搞,其它州在搞,红河州这方面将被边缘化。因此,哈尼语的保护和哈尼文的研究与推广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和迫切。

5、近半个世纪推广普及哈尼文工作的主要教训是:在哈尼文还没有一定社会基础、师资力量严重薄弱、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普遍不高、各方面准备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贪大求全,进行大规模、大面积、突击性的推广,结果事倍功半。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人们逐渐对哈尼文失去信心,认为这种文字的推广和使用是不可能的。

6、绿春县大兴镇广吗小学二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开展哈尼·汉双语文教学,取得可喜成绩,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哈尼文的实用性和推行哈尼文工作的可行性,其经验应该认真总结并进行推广。

7、推行哈尼文的阻力主要来自哈尼族领导干部,特别是县级以上哈尼族领导干部,他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却从来没有学习过哈尼文,对哈尼文并不十分了解,他们十分努力地为哈尼族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却不十分了解哈尼族群众的文化需求,而他们的意见对哈尼族语言文字工作有着决定性影响。

六、调查组的建议

1、提高哈尼族语言文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

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哈尼族地区的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科学的民族进步观、和谐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和全面的民族文化发展观,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弘扬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2、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化

经验证明,领导重视,这项工作就做得好,反之亦然。相关部门工作要持之以恒,不能像一阵风一样,吹过就过了。领导要充分了解群众的需要,对这个问题以更理性的认识、更有力的措施、更科学的方式、更持久的毅力,抓出更扎实的成效。

3、红河学院开办哈尼学专业

哈尼族作为一个国际性民族,随着各国学者对哈尼族的深入研究,哈尼学正在逐步形成一门国际性学科。在我州的主体民族中,彝语在中央民族大学开设有彝语专业、西南民族学院有彝学院、云南民族大学和凉山师范学院也有相关专业。而哈尼语专业则不同,至今没有一所大学固定开设这一专业,1958年至1993年,中央民族学院和云南民族学院分别举办了四期哈尼文专业,招收学生总共不足30人。红河学院开办哈尼学专业,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好处。首先,哈尼族有了一个文化传习基地,哈尼文化可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其次,红河学院作为唯一开办这门学科的高等院校,哈尼学可以成为其特色专业;第三,随着哈尼学学科的发展,红河学院可能建成世界哈尼族文化的学术中心,成为各国哈尼族学者学习、交流的平台。

4、加强哈尼·汉双语文教学试验

教育部门切实研究和解决哈尼·汉双语文教学的有关问题,把哈尼文的教学纳入工作范围,加强宏观管理指导。同时加强哈尼·汉双语文的教学试验,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推出新的办法,逐渐扩大试验范围,待取得相应经验和条件相对成熟,再进行全面推行。根据目前情况,我们提出以下两点意见供参考:

(1)创办哈尼·汉双语文试验中学。可以在哈尼族聚居的现有乡级中学,保持原来的规模和性质,加挂“XX县哈尼·汉双语文试验中学”字样,配备哈尼文师资,开设哈尼文课程,增加相应经费。例如:元阳县黄草岭中学,保持现在黄草岭中学的规模、格局和性质,同时挂“元阳县黄草岭中学”和“元阳县哈尼·汉双语文试验中学”两块牌子,开设哈尼文课程,增加相应经费。其它问题可以逐步探索和解决。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四县每县至少设三所“哈尼·汉双语文试验中学”。

(2)以绿春县广吗小学的经验为指导,上述四县每县开设或增设十所以上“哈尼·汉双语文试验小学”。

5、成立红河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制作中心,并提供固定的电视频道和广播频率。

红河州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制作中心主要翻译制作哈尼语、彝语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和音像品,这个中心必须具备完成广播电视节目的采、编、播和影视作品的译配及VCD等音像品的制作任务的能力。把这个中心译配制作的广播影视作品通过固定的电视频道和广播频率传送到广大哈尼族彝族观众听众中去,提高党的方针政策和科学技术知识的宣传力度,把封闭的哈尼族彝族地区与高度发达的资讯联系在一起,用正确的舆论、优秀的作品、高尚的精神、生动的事例和鲜活的、自己身边的语言去鼓舞他们的斗志、激发他们的活力、提升他们的生活。

将现有红河人民广播电台民族部和州文化局民语译配组撤并到该中心,此外尚需增加大量编制,才能保证节目的制作和播出。

6、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使州内从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评定职称时免考外语。

7、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四县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自办哈尼语广播电视节目。

8、提倡红河州州级文艺团体用少数民族语演出。

9、《红河日报》增设哈尼文版。

参考文献:

1、《语种消亡和物种灭绝一样可怕》,戴维·克里斯特尔(英),《参考消息》。

2、《哈尼文试验推行工作总结报告》,哈尼文试验推行工作调查组,1994 年,何炳坤执笔。

3、《红河州民族文字试行调查报告》,红河州民委、红河州教育局,1992年。

后记:

本文初稿形成后,作为论文参加了在墨江举办的第五届国际哈尼/阿卡文化学术讨论会,并被安排进行大会交流。大会交流后,本文在该学术会上引起了轰动,中外学者纷纷向作者索要论文。外国学者的反应特别强烈。瑞典隆德大学教授英格利尔.汉森认为这篇文章的建议部分特别好,她说“哈尼

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 (2017八上·兰陵期末) 下列数据不符合实际的是() A . 某中学生的质量约45kg B . 某中学生的身高约1.65m C . 某中学生受的重力约为450N D . 某中学生的百米赛跑成绩约6s 2. (2分) (2018八下·定陶期中) 下列四种情况中,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而保持平衡的是 A . 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B . 自由下落的石块 C . 被吊车吊起匀速上升的货物 D . 沿斜坡匀速向上行驶的汽车 3. (2分)小芳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阿基米德原理)”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四步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F3、F4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 . F2一F3=F4一F1 B . Fl=F4、F2=F3 C . F1=F2=F3=F4 D . 上述结论都不正确 4. (2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400N的推力,同时也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360N 的推力,则木箱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A . 40N B . 760N C . 300N D . 0N 5. (2分) (2017八下·平阴期中) 子弹从枪口射出后,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

A . 子弹受到火药燃气的推力 B . 子弹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 . 子弹具有惯性 D . 子弹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 6. (2分) (2017八下·路南期末) 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的是() A . 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B . 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C . 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 D . 用力把铅球推出 二、填空题 (共9题;共23分) 7. (2分)(2014·沈阳) 为了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小刚将液体压强计进行了改进.当两探头置于空气中时,U形管液面相平.现将两探头分别放在甲、乙容器内密度为ρ1和ρ2的两种液体中,且两探头所处的深度相同时,U形管中的液面位置如图所示,则ρ1________ρ2(填“>”“<”或“=”);若使U形管中的液面再次 相平,应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乙容器中的探头在液体中的深度. 8. (5分)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________叫机械运动.飞机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选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________的,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而“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9. (2分)如图,A、B为两容器,用一带阀门的管子相连,装有同一种液体,液面相平,则a、b两处的压强pa________ pb(填“>”、“<”或“=”).当打开阀门时,液体________ (填“流动”或“不流动”). 10. (3分)(2017·响水模拟) 同学们在响水湖公园游玩,小华用力推船,船离开了湖岸,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小明用浆向后划水,船向前运动,这是因为________是相互的;以船为参照物,则小明是________的. 11. (3分)在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使用滑动变阻器的目的是改变流过电路中的________,同时改变电阻两端的________,这样就可以测出几组数据,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以减少________. 12. (2分) (2017八下·老河口期中) 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a,b的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均为p,若正方体甲、乙边长之比为a:b=1:2,则两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甲:F

《其多列》是一首云南哈尼族民歌,歌曲轻快、活泼

课题:《其多列》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及工作单位:陈院小学蒋明敏 教材分析: 《其多列》是一首云南哈尼族民歌,歌曲轻快、活泼。旋律多为级进,节奏变化不大,简单上口,便于演唱。歌中通过对哈尼族儿童“上山拣竹叶”,“砍竹筒”,“背上彩色书包去上学”等劳动、学习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儿童们像自由自在的小鸟生长在祖国怀抱中的愉快心情。 学情分析 本版有学生45名,女生16人,男生29人,大部分同学对音乐兴趣浓厚,乐感 也很强,对学习音乐又很强的欲望。 教学目标: (一)能注意集中的聆听《快乐的一天》,初步知道怎样聆听音乐,学习以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二)能够整齐的演唱《其多列》、《跳绳》、学习用歌声及动作表达欢快、活泼的情绪。 (三)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和乐曲进行节拍、初步做到均匀、正确。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集中的聆听《快乐的一天》,学习用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能整齐的演唱《其多列》,《跳绳》 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拉勾勾》 三,感知音的长短,创编 小朋友成了好朋友,并拉了勾勾。课后小朋友做些什么游戏?学生自由发言。你会边拍手边说吗? 跟老师说:我去做游戏 我去踢足球 老师与学生对问:老师:你去做什么?

我去做游戏 创编:老师分别问学生,让学生按以上节奏创编。 出示请小朋友说说看到了一个小朋友在干什么?走 请小朋友边拍手边说“走” 要求:读“走”时要稳,不能说成“走哦” 出示: 方法:出示一条拍一条 指名拍 分组拍 变换位置拍 接龙传递 游戏:请小朋友上来,教师排节奏对形,让学生拍。要求:等距离、并讲名方法, 方法:教师排,学生拍。 请一个学生排,排后再拍 教师拍节奏,让学生排,并拍。带其它学生一起拍。 教师弹奏《其多列》旋律,学生拍打节奏。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学唱歌曲《其多列》 表演《其多列》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过程】:

云南红河州导游词

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 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 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 通通了。 红河州因终年川流不息的红河此而得名,是云南省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富集区,云南省的最低海拔、最大文庙,最长古桥,最早的出境火车都分布在红河州境内。红河州辖二市,11个县,个旧市为自治州首府,是一个以哈尼族、彝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除哈尼族、彝族之外,还居住着苗、傣、壮、瑶、回、布依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7%。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南部,与越南毗邻。全州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元江为界,元江以东属于滇东高原区,元江以西为横断山纵谷的哀牢山区。全州最高处为金平县西南部的西隆山,海拔3074米;最低处在河口县南溪河口,海拔76.4米。境内河流分属红河、南盘江(珠江)两大水系。红河发源于云南省中部,由西北向东南奔流。上游有东、西两条主要干流,东干流发源于楚雄州绿丰县境,称东河;西干流发源于大理州巍山县境,称大西河。两河在楚雄双柏、玉溪新平县界交汇,水量骤增,称嘎洒江、漠沙江。流入玉溪元江县境,亦称元江。中游进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流经红河、石屏、元阳、建水、个旧、金平、蒙自、河口等县市境,在河口县城旧街处与南溪河汇合后流入越南,经河内市注入南海北部湾,在下游形成了富饶的红河三角洲。 红河两岸资源极其丰富,是云南省有色金属和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之一。大锡产量居全国第一。个旧市被誉为我国的"锡都"。这里历来是省内重要的木材基地。野生动物中珍禽异兽不少。全州有三个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经济作物以甘蔗、花生、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异龙湖保护条例(2017年修订)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异龙 湖保护管理条例 (1994年3月28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4年9月24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2007年2月11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一次修订2007年5月23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2017年2月25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二次修订2017年3月31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异龙湖的保护管理,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异龙湖保护管理范围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异龙湖保护管理范围为:东至坝心镇四家村与建水县分界线,南至坝心镇老海资村与红河水系之间分水岭,西至宝秀关口分水岭,北至乾阳山分水岭,以及异龙湖补水引水渠道两侧水平距离各50米以内的范围。其中,一级保护区为异龙湖水体以及最高运行水位以内的区域,莲花池湾、过细湾、白浪湾、青鱼湾、毛木嘴至红坡头湾的围堤外坝坡贴脚线水平距离20米以内,斗山嘴闸至青鱼湾闸、新街海河入口至洄澜阁闸门的河道,城河、城南河、城北河等河流入湖口往上游延伸2000米以及河道两岸外侧水平距离各20米以内的范围;其他区域为二级保护区。 一级、二级保护区的具体范围界线,由石屏县人民政府依据本条例划定,设置标识,并向社会公告。

哈尼族的图腾

哈尼族的图腾 哈尼族,是跨境而居的国际性民族,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哈尼族的图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哈尼族的图腾 白鹇鸟 哈尼族崇奉、爱护白鹇鸟。传说古时候有位贫病老人卧于树下,白鹇鸟衔来妙药,拯救老人,然后飞向远方。为纪念白鹇,老人用芭蕉叶作为鸟翅,模仿白鹇起舞,因而流传下来“白鹇舞”。哈尼族把白鹇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村寨搬迁时抱一只小白鹇鸟来引路。梯田是哈尼族农业文明的创造。白鹇鸟和梯田构成的图案,象征哈尼族智慧、勤劳和光明的前程。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哈尼族自称很多,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哈尼族历史 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羌族。古代的羌族原游牧于

青藏高原。公元前384至前362年间,秦朝迅速扩张,居住于青藏高原的古羌人游牧群体受到攻击,流散迁徙,出现若干羌人演变的名号。“和夷”是古羌人南迁部族的一个分支,当他们定居于大渡河畔之后,为适应当地平坝及“百谷自生”的地理环境和条件,开始了农耕生活。[5] 哈尼族在于大渡河畔定居农耕之后,因战争等原因被迫离开农耕定居地而再度迁徙,进入云南亚热带哀牢山中。[5] 根据史籍记载,公元前3世纪活动于大渡河以南的“和夷”部落,就是今天哈尼族的先民,从公元4世纪到8世纪的初唐期间,部分哈尼族先民向西迁移到元江以西达澜沧江地区。唐人文献中,哈尼族的先民被称为“和蛮”。 7世纪中叶,“和蛮”的大首领向唐朝进贡方物,唐朝在给云南各族首领的敕书中列入了“和蛮”首领的名字,并承认他们为唐朝的臣属。“南诏”、“大理”地方政权建立后,其东部的“三十七蛮郡”中,“官桂思陀部”、“溪处甸部”、“伴溪落恐部”、“铁容甸部”等,都在今天哈尼族聚居的红河地区。 10世纪(大理国时期),哈尼族向傣族封建领主纳贡,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元朝征服“大理”政权后,设置元江路军民总管府隶属云南行省。 明朝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哈尼族部落首领由明王朝授予了土职官衔,并受所隶流官的统治。 清朝在云南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哈尼族地区的一些土官,流官制度代替了部分地方的土司制度,但思陀、溪处、落恐、左能、瓦渣、

2020下半年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医药护技招聘考试(临床医学)真题

2020下半年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医药护技招聘考试(临床医学) 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特点是()。 A、有种属特异性,无病毒特异性 B、无种属特异性,有病毒特异性 C、只有病毒特异性 D、有种属特异性和病毒特异性 【答案】A 【解析】干扰素是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 作用。干扰素是非特异天然免疫的组成部分,不同病毒均可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作用于邻近细胞, 使之合成一些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病毒在这些细胞中复制。因此,干扰素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但与病毒 种类无关。 2、COPD病理生理改变的标志是()。 A、呼气气流受限 B、肺过度充气 C、气体交换异常 D、肺动脉高压 【答案】A 【解析】呼气气流受限,是COPD病理生理改变的标志,是疾病诊断的关键。 3、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被重吸收的部位是()。 A、髓袢升支 B、近球小管 C、髓袢降支 D、远球小管 【答案】B 【解析】原尿中的葡萄糖可全部被重吸收回血液、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仅限于近球小管。 4、确定肺结核是否为传染源的最主要依据是()。 A、结核菌素试验 B、血沉检查

C、痰结核菌检查 D、血结核抗体检查 【答案】C 【解析】痰中查到结核菌是确定肺结核为传染源的最主要依据。 5、下列脑神经不含有感觉纤维的是()。 A、三叉神经 B、面神经 C、舌咽神经 D、舌下神经 【答案】D 【解析】从脑发出左右成对的神经。共12对,其排列顺序通常用罗马顺序表示。依次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其中三叉神经分别由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组成。(1)感觉神经,包括嗅、视和位听神经;(2)运 动神经,包括动眼、滑车、外展、副和舌下神经;(3)混合神经,包括三叉、面、舌咽和迷走神经。研究证明,在一些感觉性神 6、下列药物,()为治疗过敏性休克首选药。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异丙肾上腺素 D、酚妥拉明 【答案】A 【解析】肾上腺素激动α受体,收缩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激动β受体可改善心功能,缓解支气管痉挛;减少过敏介质释放,扩张冠状动脉,迅速缓解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症状,为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故选A。 7、血清学试验的前带现象是指()。 A、抗原过量 B、沉淀物显著 C、溶血明显 D、抗体过量 【答案】B 【解析】前带现象一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以定量抗原检测抗体,若抗体过剩,可使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反而减少,而不出现凝集。

云南省红河州交通网分析

云南省红河州交通网分析 一、红河州地区概况 (一)、红河州地理位置 红河州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10416′E~10447′E, 2226′N~2445′N之间,因红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腹地而得名,红河州东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北连曲靖市,北接昆明市,西北靠玉溪市,西南与普洱市接壤,南与越南共和国毗邻,国境线长达848公里。 (二)、红河州面积 红河州下辖4市9县,总人口万人;辖个旧市、开远市、蒙自市、弥勒市4市及建水县、元阳县、红河县、石屏县、泸西县、绿春县和河口瑶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自治县、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9县,州人民政府驻蒙自市。全州总面积万平方千米。 (三)红河州人口 1、人口 红河州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全州总人口万人,比10年前增加了万人,总人口位居云南省第四位,占全省的%。 全州普查实际登记人口中,男性为万人,占总人口的%;女性为万人,占总人口的%。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下降为。 红河州6周岁以上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有万人,高中文化有万人。红河州普查实际登记15岁以上的人口中,文盲人口为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万人,人口素质有所提升。 0-14岁的人口为万人,占总人口的%;15-59岁人口为万人,占总人口的 %;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万人,占总人口的%;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万人,占总人口的%;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个百分

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现在已有百岁老人71人。 全州普查实际登记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万人,占总人口的%;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万人,占总人口的%。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万人,乡村人口减少了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 2、民族 世居少数民族有哈尼、彝,苗、傣、壮、布依、拉枯9个民族。红河州少数民族众多,它们的宗教信仰,民族建筑,服装服饰、音乐舞蹈各有特色。 (四)、红河州经济状况 2012年红河州生产总值 (GDP)完成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1年增长%。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三次产业的结构为::。全州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909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全州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全州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其中食品上涨%。 农业 全州紧紧围绕有关“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三年连旱的严峻挑战,千方百计保生产,保农民增收,全州农村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农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林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8%;畜牧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渔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1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12%。全年粮食产量万吨,同比增长%。全州肉类总产量为万吨,同比增长%,其中:猪肉增长9%,牛肉增长%,羊肉增长%;期末大牲畜存栏数为万头,增长%;肉猪出栏万头,增长%。全年全州有效灌溉面积达万公顷,水利工程年供水总量亿立方米,为农业供水亿立方米。 建筑业 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亿元,同比增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高三上学期第三周周测语文试题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高三上学期第三周周测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水泵(bènɡ)发髻(jì)付梓(zǐ)沁(qìnɡ)人心脾 B . 孱(chán)弱繁冗(rǒnɡ)引擎(qínɡ)结(jié)结巴巴 C . 累(léi)赘鬈(quán)曲簇(cù)新撇(piē)不开 D . 诧(chà)异摒(bìnɡ)弃脑髓(suí)攥(zuàn)着钱 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 . 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 .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是不同凡响了。 D . 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3. (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4 500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 B . 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 C . 像往年一样,今年3月5日,龙泉一中多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很多志愿者表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爱,而爱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D . 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红河哈尼梯田情况介绍

红河哈尼梯田情况介绍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有哈尼、彝、苗、瑶、傣、回、拉祜、布依、壮、汉十个世居民族和尚未识别族称的芒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自治州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这里是天然的民族博物馆,迷人的文化大观园,红河哈尼梯田是其中最具代表性、最有魅力的民族文化景观。 一、红河哈尼梯田简介 河哈尼梯田是分布于红河南岸哀牢山南段,以哈尼族为代表的人民在一千多年的生产生活中,利用当地独特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 红河哈尼梯田历史悠久,文字史料记载的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明代大农学家徐光启将梯田列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并留下了“世间田制多等夷,有田世外认命题”的著名诗篇。 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景观壮丽,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县,仅世界遗产申报地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梯田,集中连片最大的达上万亩,其中以多依树梯田、坝达梯田、麻栗寨梯田,勐品梯田、牛角寨梯田最为著名。这里水源丰富,空气湿润,雾气蒸腾,满谷的云雾漂浮不定,形成浩瀚的云海,时隐时现,将山谷和梯田装扮得含蓄生动,婀娜多姿,被誉为高原大海,空中水库。 连绵不断的成千上万层梯田,从山脚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之巅,近万亩的梯田宛如一片波海,泛着粼粼波光,景色十分壮观。镶嵌在陡坡上的梯田,远看如天落碧波,侧看以天梯凌空,俯瞰似大地版图,气势磅礴,秀丽多姿,独具风韵,美妙绝伦,把山梁深谷组成一幅变幻莫测的天然画卷。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共同构筑的良性农业生态是哈尼等各族人民利用当地特殊地理气候,变自然生态农业为农业生态的独特创造,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的范例,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哈尼梯田文化内涵深厚、独特,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以耕作梯田著称于世的哈尼族,其农耕生产生活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明了“木刻分水”法和“自然冲肥”法,公平、合理而又科学,保证每块梯田都得到充分的肥料和水量供给。

哈尼族民俗风情

哈尼族民俗风情 1.源流与分布 哈尼族在我国为云南特有民族,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哈尼族共有人口 142.49万人,绝大部分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中间的山岳地带,其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占绝大多数,思茅地区、玉溪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也有分布,墨江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勐海县、景洪市、勐腊、新平等哀牢山境内的县份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此外国外有少数分布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 哈尼族历史悠久,早期与彝族、纳西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人。 隋唐时代,哈尼族与彝族的先民同被称为“乌蛮”,“和蛮”即专指哈尼族这一群体,当时已聚居于哀牢山与蒙乐山一带。唐到清代的一千三百余年中,“和泥”成为哈尼族先民最普遍的历史名称。 哈尼族有“卡多(卡惰)”、“窝尼”、“碧约(毕约)”、“白宏”、“叶车(奕车)”、“糯比”、“布孔”等自称和他称20多种,从《尚书》记载的春秋战国时代到现代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哈尼族始终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名称——“和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多数人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以“哈尼”作为统一名称。 哈尼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彝语、傈僳语、拉祜语、纳西语比较接近,分为哈(尼)雅(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三种方言,方言之间差别比较大,包括十余种土语,不能互相通话。过去哈尼族一直没有文字,直到1957年才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2.民居民俗 哈尼族山寨一般建在朝阳、开阔、凉爽并有泉水的山梁或半山腰,往往依山势而建,每寨少则几户人家,多则几百户。村寨周围有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缓肥沃的山梁等垦殖梯田不可缺少的条件。

红河州的地质概况

红河州的地质概况 (一)、自然地理环境 1、地形地貌: 全州地处云贵高原西南部哀牢山系,受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和挤压,红河与南盘江及其支流的强烈切割,地壳抬升与河流侵蚀作用强烈,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形成了以高山深谷、山川间布为主的地形特点,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为金平县西南部的西隆山,海拔米,最低处为河口县境内红河与南溪河的汇合处,海拔仅米。 州域中、北部地区以构造侵蚀、溶蚀作用为主,形成中深切割的岩溶中山山地与山间盆地为主的地形地貌区;南部地区则以构造侵蚀、剥蚀作用为主,形成深切割的高中山与河流峡谷为主的地形地貌区。 全州地形地貌大致可分为山脉、岩溶高原、山间盆地(坝子)、河谷四大类型。山脉主要分布于南部,属横断山东支哀牢山系及无量山系,海拔1000~3000米,山脊耸立,陡坡纵横;岩溶高原主要分布于中、北部地区,海拔1700~2700米;地形峰峦叠起,坡度较大,山间盆地海拔1100~1500米,地形较平坦,面积~319平方公里;河谷主要分布于南、北两侧的红河与南盘江及其支流沿岸,海拔200~1200米,河谷横断面呈“V”字型,谷坡陡峭。 2、气候特征: 全州地处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在大气环流与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下,气候类型多样,具有独特的高原型立体气候特征。州内四季不甚分明,但干、雨季节区分较为显著,每年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其中连续降雨强度大的时段主要集中于6~8月,且具有时空地域分布极不均匀的特点。 据近10年间统计,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年平均降雨量毫米,一般年最大降雨量为毫米,其中金平县分水岭老林地区年降雨量最大达毫米,个别年份最高达4338毫米,居全省之冠;一日最大降雨量可达毫米,具有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分别为℃、℃,极端气温-、℃,年平均降雨量毫米、毫米,年最大降雨量毫米,一日最大降雨量毫米,与山区对比相对较小,但仍具有单点暴雨集中,强度大的特点。 州域水系较为发育,流经州内的河流主要有南盘江、红河、藤条江、李仙江四大水系。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二下·莱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的文化里,有个叫“冠冕堂皇”的词,就是用来讽刺那些故意装得庄严正大的人物。显然,这样的人于古有之,大家对这类人从来就没有好感。其实,装的人也很痛苦。认识这样一个名人,他每天穿固定的衣裳,出没固定的场所,说固定的话,连举手投足也是固定的。他说,(),根本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自由。但他又不想回到过去,因为名人光环,太体面,太荣光,他舍不得丢下。 世俗的社会是崇拜高端的,于是也就有人________。问题是有人装着装着,未必征服了别人,(),别人信不信,自己先信了。于是,______,也就觉得真成了人物,开始居高临下________了。②无论一个人装什么装久了,难免入戏太深,面具不好摘下来。 ③拍摄《山楂树之恋》时,张艺谋为了找到一个眼清纯的女孩星探在全国各地寻竟了很长时间最后才发现一个周冬雨。喧黑的社会,生的东西真的越来越来越少了。也因此,特别喜欢一个叫王二妮的民歌手。④除嗓音亮丽外,从穿着到面相再到内心,你会发现,她都有着和民歌一样的朴实和悠扬。 一切,自然的便是最好。哪怕是人格的高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好高骛远道貌岸然指点江山 B . 趋之若鹜沐猴而冠指手画脚 C . 趋之若鹜道貌岸然指手画脚 D . 好高骛远沐猴而冠指点江山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墨江县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绪言] 调查区:哀牢山中下段郁郁葱葱的林海中镶嵌着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就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太阳转身的地方——墨江。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距省会昆明340公里,是内地通往西南边疆的交通要冲。素有“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和“太阳转身的地方”之称。 目的:通过对墨江县现有旅游资源优势的分析, 结合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开发保护对策。 工作量:包括墨江地区与旅游资源相关的资料收集(文字、图片、影音、表格等)、数据处理、分析总结、报告文本材料的制作等。 调查人员: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08——温良梅 一、墨江县概况 1、地理位置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东部 , 地处东经101°08′~102°0′,北纬22°51′~23°59′, 北回归线与滇南哀牢相交处, 东及东南与红州红县、绿春县接壤, 南与江城县为邻, 西与宁洱县隔把边江相望, 西北与镇沅县连接,北及东北与玉溪市新平县、元江县交界。墨江距省会昆明市273 km, 距思茅163 km, 国道213 线和省道218 线( 楚江公路) 在县城交汇而过, 是昆曼大通道通往东南亚的交通要塞, 素有思( 茅)普( 洱) 门户之称。图1 为墨江县地理位置图。

2、历史沿革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曾名"恭顺"、"他郎"。在两汉、三国、唐南诏、南北朝时为益州郡、粱永郡和银生节度地。宋大理国时期,先后为 威楚府因远部和马龙辖地。元代属元江路马龙部。明代开始明代开始设治。嘉靖十二年(1533年),以他郎寨长官司地置恭顺州(州治在今碧溪乡)。清雍正十年(1732年),改设为他郎抚彝厅,置流官通判。乾隆、宣统时,先后改为普洱府和他郎厅。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改县,民国四年(1915年)改他郎县为墨江县。1949年1月7日墨江县城解放,1950年5月4日正式成立墨江县人民政府,1979年7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 3、人口民族 总人口36万,境内有哈尼、汉、彝、拉祜、布朗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其中哈尼族人口22 万人, 占总人口的60.8%,被誉为“哈尼之乡”。 4、自然环境 墨江位于哀牢山中段主脉以西的土石山区。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山势陡峭,重岩迭嶂。主要河流有把边江、泗南江、阿墨江、他郎河、布竜河、坝干河、那卡河、杩木河,简称"三江五河",均属红河水系。 县城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素有"春城中的春城"之称,上万只飞燕长年驻足于县城,与人和谐相处,为县城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景观,被誉为"万燕之城"。四季温和,常年光照充足,属亚热带气候类型,全年平均气温为18.3℃,全年降雨量平均为1338毫米。最高海拔2278米,最低海拔440米,温差大,是典型的立体气候。 5、墨江特产 墨江“麻脆” 墨江“麻脆”是一种独特的年货小食品,每逢春节前夕,墨江年货街上就出现制作成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的小东西,它不是纸片做的儿童玩具,而是一种精美的民间手工艺食品,即用油锅炸后膨胀起来的供食用的墨过“麻脆”,它的特点是脆酥香甜,黏而不腻。其做法是,选用上等糯米浸泡后拌以甘蔗汁蒸熟,兑进“麻脆药”(一种藤子根揉出的汁液),将其舀成粑粑,捞成薄片,剪折成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图案,涂绘上红颜色,晾干后穿成串出售。

哈尼族家谱

哈尼族家谱 -------便于记忆的哈尼族家谱 家谱主要是记录家庭的发展历史,但其社会文化意义是多方面的,哈尼族的家谱是使用“父子连名”家谱。这就是一种特殊的家谱。父子连名制家谱,其实质,是父系制家庭结构、血缘及财产继承关系的体现;其形式,是父亲名字的后一个字(音节)做为儿子名字的前一个字。例如:黑嘎(父名)———(大子名)嘎唠———唠筛(孙名)……(二儿子名)嘎普———普伟(孙名) ……(三儿子名)嘎处———处克(孙名) ……这样,长久以后,就会形成一串长长的父子连名谱系。哈尼族是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他们的文化靠的是口耳相传、代代沿袭,靠的是记忆和特殊的记忆方法。父子连名家谱就是一种特殊的记忆方法。在这些民族的家庭中,一般都有一个父子连名的谱系。特别对于没有文字的民族,父子连名家谱这种便于记忆的家庭发展结构方式就成为其血缘财产继承关系和维系家族的重要特征。但它代表和反映着一种以血缘为线索,绵延久远的家庭发展脉络,体现着哈尼族父系家庭这种以男性为主的父、子、孙……纵向血缘家庭结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这种家庭的纵向血缘结构,是社会的细胞性结构,也即社会结构的微缩体。 由于哈尼族家谱直接涉及父系血缘、权威和财产的继承,它是极为敏感和极其重要的。因此当一个哈尼男婴降生,一系列围绕为这个男婴命名的繁琐、奇异的礼俗即告展开。哈尼族宗教文献《斯批黑遮》云:“孩子取名要趁早/过了三晚做记号/到了七天名取好/请来邻

居好伙伴/叫来同宗各父老/一寨之主的局麻(头人)/欢欢喜喜聚拢/为新生的婴儿送蛋来/蒸一甑糯米饭/为婴儿做记号/杀只肥母鸡/给婴儿来取名/蛋黄擦嘴唇/米饭鸡蛋搓脚心。”在男婴出生后一周举行命名仪式,届时要请来全寨的各家男性家长、同宗的所有男性成员,由寨内最有权威的大摩匹(大巫师)来背诵家谱,并为婴儿取下与家庭父子连名谱系相连的名字。对婴儿命名的重视,表明哈尼族对血亲、对财产的稳定传袭和继承以及对家庭乃至家族的重视,唯有此一社会的基本细胞,才是自己最亲近、最可靠安全的栖息地和庇护所。 哈尼族的家庭为父系制的小家庭,极少有几世同堂的大家庭。哈尼族奉行“树大分枝”的家庭分化原则。儿子结婚则分居另过,按照父子连名制的规矩,凡儿子都继承家庭的直系血亲名字(即连名):长子继承家庭的父权权威和家庭较多的土地;长子以下儿子继承部分土地,最小的儿子则不从老家庭分出,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死后,小儿子继承父母的一份土地和原有的住房。每一代人都分出若干小家庭,即分出若干小的家支,每一家支都与父子连名谱系相连接,也和大家庭、家族相联系。这是极为复杂又特别清晰的血亲关系网,每一个成员都能通过家谱来区分与另一社会成员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难怪哈尼族称父子连名谱系为“抽钩”(意为台阶或阶梯)。这是一部巨大的关系网,一部巨大的社会结构图。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是哈尼族居住的地方,哈尼族一背诵自己的家谱,就知道自己处于社会大家庭的什么位置,就能得到相应的礼遇。通过对各地、各哈尼族不同

云南红河州2019高三练习统一检测试题-历史(文综)

云南红河州2019高三练习统一检测试题-历史(文综)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总分值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须知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或蓝黑色铅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巻上填写清楚。 2、每题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填涂。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本卷共35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元史·选举志一》记载:“〔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以为:‘贡举法废,士无入仕之阶,或习刀笔以为吏胥,或执仆役以事官僚,或做技巧贩鬻以为工匠商贾。”另据谢枋得《叠山集》记载:当时社会阶层的划分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两那么材料共同说明了元朝 A、科举选官制度的衰落 B、文人的社会地位较低 C、根据职业划分等级 D、重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25、《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 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统治者重农抑商 D、男耕女织一家一户生产 26、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有许多相似的地 方,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十年,因此有人将 他说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两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处是 A、反对君主制 B、主张民主 C、强调知识和道德的作用 D、维护君主权威 27、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东西 方天平失衡的开端。其观察到的历史影响因素是 A、社会形态转变 B、民族矛盾激化 C、革命力量兴起 D、文化途径迥异 28、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那么 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大门 C、义和团运动和列强瓜分中国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运用 (共10题;共18分) 1. (1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摊铺________(pùpū)烤熟________(shú shóu)晾晒________(shài sài) 恶劣________(èwù)眼帘________(lián liǎn)聚餐________(cān chān) 2. (1分)多音字组词 传:chuán________zhuàn________ 漂:piāo________piào________ 3. (1分)我会理解,我会选择 绝:A.断绝 B.完全没有了 C.走不通的 D.气息中止、死亡 E.独一无二的 F.极、最 G.绝对 ①克隆技术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________ ②来这儿挑水的人络绎不绝。________ ③这真是绝处逢生啊!________ ④你千万别误会,我绝无他意。________ ⑤我们班绝大多数同学是优秀的。________ ⑥他全心过度,气绝身亡。________ 4. (1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不遗________ 深入________ 5. (1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海边上还泛着白色的浪花。 ②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6. (4分) (2018五上·卢龙期末) 经典课文绚烂回放。 (1)狼牙山顶峰响起的壮烈口号声至今萦绕耳畔!那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课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记叙的,列出小标题分别是:接受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跳下悬崖。 (2)学习《开国大典》我知道: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________,传到________,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________。 (3)作为一代伟人毛主席不仅政治才能显赫,诗词成就造诣匪浅。在《七律·长征》中概括红军历经艰险、勇往直前的一句诗是________,预示长征胜利、欢腾喜悦的一句诗是________。我喜欢他写的《卜算子·咏梅》的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 (4)汉字形体的演变源远流长,从最早刻在龟甲兽骨上的________开始逐渐改进而来。我还知道的汉字字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分)根据意思写词语,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心中最真切的幻想、盼望、期望、愿望” 8. (3分)课外精彩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有个好爸爸,他非常疼我,有什么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我吃。今天,爸爸很晚才回来,我奔过去对爸爸说:“爸爸,今天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吃的?”爸爸说:“厂里的阿姨给了我一个橘子,叫我带给你吃。”只见那个橘子又大又圆,黄澄澄的,味道肯定不错。我剥了皮,掰下一瓣放在嘴里,轻轻一咬,果然甜滋滋的。我想:这么好吃的橘子怎能不让爸爸尝一尝呢? 可爸爸肯定又舍不得吃。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出了一条妙计。我捂着腮帮子大声叫道:“哎呀,这橘子怎么

哈尼族民俗风情

哈尼族民俗风情 1. 源流与分布 哈尼族在我国为云南特有民族,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哈尼族共有人口142.49万人,绝大部分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中间的山岳地带,其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占绝大多数,思茅地区、玉溪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也有分布,墨江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勐海县、景洪市、勐腊、新平等哀牢山境内的县份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此外国外有少数分布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 哈尼族历史悠久,早期与彝族、纳西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人。 隋唐时代,哈尼族与彝族的先民同被称为“乌蛮”,“和蛮”即专指哈尼族这一群体,当时已聚居于哀牢山与蒙乐山一带。唐到清代的一千三百余年中,“和泥”成为哈尼族先民最普遍的历史名称。 哈尼族有“卡多(卡惰)”、“窝尼”、“碧约(毕约)”、“白宏”、“叶车(奕车)”、“糯比”、“布孔”等自称和他称20多种,从《尚书》记载的春秋战国时代到现代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哈尼族始终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名称——“和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多数人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以“哈尼”作为统一名称。 哈尼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彝语、傈僳语、拉祜语、纳西语比较接近,分为哈(尼)雅(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三种方言,方言之间差别比较大,包括十余种土语,不能互相通话。过去哈尼族一直没有文字,直到1957年才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2.民居民俗

哈尼族山寨一般建在朝阳、开阔、凉爽并有泉水的山梁或半山腰,往往依山势而建,每寨少则几户人家,多则几百户。村寨周围有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缓肥沃的山梁等垦殖梯田不可缺少的条件。 云南红河大羊街乡哈尼村落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5年“选美中国”特辑列为中国最美的六大古村落之一,是哈尼支系人的主要聚居地,被称为“叶车(奕车)之乡”。 哈尼族的住房风格较多地反映出农耕生活的特点,从建筑形式来看,包括茅草房、蘑菇房、封火楼、土掌房、千脚落地的干栏房、土司政权的衙署建筑、一正二厢三合院瓦房等几种类型。 蘑菇房:主要流行于滇南红河、元阳等地的哈尼族地区,是哈尼族传统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建筑样式。“蘑菇房”结构特别,具有良好的保温散热性能——冬暖夏凉,其设计与建筑融入了哈尼先人的勤劳与智慧,在我国民居文化中独树一帜。 哈尼“蘑菇房”因其特别的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保温散热性能——冬暖夏凉。哈尼族有“谁不会盖‘蘑菇房’谁就不是真正的哈尼”之说,显然他们视“蘑菇房”为一种骄傲。蘑菇房的屋顶为四个斜坡面,内部分三层:底层用来关马圈牛,堆放谷船、犁耙等农具;二(三)层至屋顶的空间称“封火楼”。封火楼通常以木板间隔,用以贮藏粮食、瓜豆,供适龄儿女谈情说爱和住宿;中间楼板层是“蘑菇房”的主体部位,是主人居住的地方,做饭、休息、会客均在此层,正中央是长年烟火不断的长方形火塘。 干栏房:分布在西双版纳州的哈尼族支系爱尼人多居于高山深谷间,山寨远处有青山绿水衬托,近处有排列整齐的橡胶树林相伴,村里果木葱笼,禽畜兴旺。爱尼人像傣族一样居住“干栏”式的高脚竹楼,有“拥熬”和“拥戈”两种结构。“拥熬”是一种地棚式的简易建筑物,依坡而建,房屋比较低矮。“拥戈”是一种“干栏”式楼房,外观模样与傣家竹楼非常相似,底层用于圈养牲畜,堆放柴木及杂物,上层则被分为男性成员的居室“波罗坡”和女性成员的住室兼作厨房的“拥玛坡”两部分。另外还在“拥玛坡”附近建有几间子房“拥扎”供成年儿子居住,家中有几个成年儿子,就建有几间子房,合称为子母房。 3. 服饰民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