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与运动训练

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与运动训练

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与运动训练
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与运动训练

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与运动训练

第一节儿童少年生理特点与运动训练

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一)基本概念

1、儿童少年

一般而言:儿童指7~12岁,少年指13~17岁。

2、生长

生长是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化学组成成分的变化。

3、发育

发育是功能的分化和不断完善,心理、智力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

4、成熟

成熟是生长发育的基本结束,机体在形态、功能等方面达到成人水平。

(二)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一般有以下一些规律:

1、生长发育的量变和质变过程

儿童的身体比成年人小,但绝不是成年人的缩影,因为在机能方面比成人简单,是具有质的差别的。生长发育是从微小的量变到根本的质变的复杂过程,是在体积增大的过程中,完成结构和机能的分化和成熟。

2、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生长发育过程是连续的,而不是跳跃的,并有一定的变化程序,例如身高体重逐渐增加。

3、生长发育的波浪式规律

生长发育不是匀速直线上升,而是有时快,有时慢的波浪式发展。

例如:生后第一年体重增长最快,是生长的第一个高峰期;青春期前随年龄增加:先快后慢、再趋于稳定。非匀速增长过程:生后第一年内前3个月体重增长≈后9个月体重增长。

4、身体各系统发育的不平衡性

人体各部位和各器官系统发育的迟早和速度不同。神经系统的发育最早,生殖系统的发育最晚。

(三)影响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因素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遗传因素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性,环境条件影响着发育的进程。影响生长发育的几个主要因素是:营养、疾病、气候和季节、社会因素、遗传因素和体育锻炼。营养均衡,搭配合理会有利于身高体重的增长,“日本中小学每天一袋免费的牛奶,身高超过了中国。”儿童青少年常见疾病寄生虫病,营养不良,肥胖等疾病。冬季青少年生长发育会变缓慢。

(四)运动对生理机能发育的影响

1、心血管系统

经常参加锻炼的儿童少年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心脏容积增大、心脏重量增加以及出现安静状态下的窦性心动徐缓。运动员心脏肥大呈中等程度的肥大,以左心室肥大为主。停止运动后,运动员心脏的适应性改变会逐步消失。

2、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传送气体的通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儿童在8~9随后肺活量快速增加,经常锻炼的儿童肺活量比缺乏锻炼的儿童大。

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肺活量是小学五、六年级及初中、高中、大学各年级学生的必测项目。

3、肌力

体育锻炼有助于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的增加。

4、其它

经常锻炼的儿童神经系统的强度、均衡性、灵活性、耐久力增加,反应速度增快。可使一些激素分泌增加,比如生长激素增加能促进儿童身高的增加。另外经常锻炼的儿童少年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能更好的抵抗一些常见病。

二、儿童少年解剖生理特点与运动训练训练

(一)骨骼

儿童少年骨密质较差,钙含量低一些,骨富于弹性、坚固不足,硬度小,韧性大,不易完全骨折,易发生弯曲和变形。而老年人骨中的无机物增多,硬度增加,弹性下降,骨质脆性变大,易骨折。

在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

2、注意身体的全面训练:两侧肢体都需要进行锻炼;

3、进行力量训练时,应注意负荷的重量:避免负荷过大、少用静力性练习(马步站桩、倒立);10岁前不宜负重,可用抗体重练习,12~13岁逐渐增加,15岁后可进行较大重量的练习,动力性练习为主;过早的大力量练习会使青少年过早骨化,一些青少年运动员的骨龄大于实际年龄。

4、注意场地选择,避免在坚硬的路面锻炼;

5、注意预防“骺软骨病”的发生:少用静力练习、发展腰背部、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疼痛时及时诊断;(骺软骨病:好发于3~10岁的儿童,男多于女,其比例为4~6∶1。本病为骨骺的缺血性坏死,初期症状较为模糊,感到肢体容易疲劳常为最先症状,在负重时髋部有轻度疼痛,但休息后消失,有不明显的跛行。病变继续进展,疼痛变为持续性。病儿跛行明显,臀肌及股部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

6、注意膳食要提供丰富的营养。(钙、铁、蛋白质)

(二)关节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儿童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成人,关节囊宽松,周围韧带力量较弱。但是牢固性相对较差,在运动时要注意避免关节脱位。

(三)肌肉

儿童少年的肌肉相对成人水分多,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少,收缩机能较弱,耐力差,持续收缩能力差,易疲劳。肌肉生长原则:躯干先于四肢,屈肌先于伸肌(上臂的前群肌肉先于后群肌肉),上肢先于下肢,大肌群先于小肌群。

在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年龄特点安排运动负荷;

2、发展儿童少年肌肉力量练习,应以动力性力量练习为主(俯卧撑),辅以适宜的静力性练习;

3、注意全面身体训练和发育小肌肉的力量和耐力的训练;(踝关节、肩关节)

4、身高增长加速时采用伸长肢体练习;(有跳跃性的练习)

5、身高的增长缓慢后适当增加力量性练习;

6、注意神经系统的训练提高协调性。

(四)心血管系统

儿童少年的心脏发育差,心肌纤维松,弹性纤维少,心缩力弱,心脏泵血力小,每搏和每分输出量比成人小,但相对值大(每公斤体重供血)。

在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运动负荷合理安排:对强较大持续时间不长的运动,各种活动性游戏,徒手操,哑铃等力量性练习以及短距离游泳,跳水活动等较易适应。对一些长时间紧张的运动,重量过大的力量练习,对身体消耗过大耐力性练习等,则不宜过多采用。强度可以大一点,但间歇次数应多一些,密度不宜太大,练习中间多休息几次。循序渐进。

2、儿童心脏发育速度增快,血管发育处于落后状态造成“青春期高血压”,出现这种情况不用紧张,可照常参加体育活动,如有不适,可减少运动量,做好医务监督。

3、采取积极手段,促进血液循环系统生长发育,提高其机能水平。

(五)呼吸系统

儿童少年呼吸肌力较弱,(例如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胸肌、膈肌)呼吸表浅,

在运动时需要注意:

1、教育儿童少年注意呼吸卫生:平时要用鼻呼吸,运动中可用口鼻同时呼吸;舌头抵上颚。

2、注意呼吸与运动的配合;扩胸吸气,含胸呼气。

3、在强度较大、时间较长的运动中,要有意识地加深呼吸;

4、突出以强度为主的训练,持续时间不宜过长;

5、采取积极的手段,提高呼吸机能;

6、不宜做过多和过长的“憋气”。

(六)神经系统

儿童少年神经活动过程不稳定;注意力不易集中,做动作不协调、不准确;消退快重新恢复也快,在运动时需要注意:

1、内容要生动活泼多样化,穿插游戏和竞赛;

2、多采用直观形象教学,如示范、模型等;

3、加强儿童少年意志品质的培养;

4、儿童少年可因为神经内分泌原因可表现出动作不协调,应注意区别对待。

三、儿童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

(一)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规律

1、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的年龄,不同年龄特点不同。

身体素质增长阶段年龄(岁)稳定阶段年龄(岁)男女男女

60米跑7-15 7-12 15岁以后12岁以后400米跑7-15 7-12 15岁以后12岁以后1分钟快速仰卧起坐7-16 7-15 16岁以后15岁以后立定跳远7-18 7-18 18岁以后18岁以后屈臂悬垂7-19 25 19岁以后25岁以后2、身体素质敏感期(着重发展)

素质指标男(岁)女(岁)

60米跑7-10 14-15 7-10

400米跑7-11 13-14 7-11

1分钟快速仰卧起坐7-10 12-13 7-9

立定跳远7-10 13-14 7-11

屈臂悬垂7-10 13-14 7-8

(二)儿童少年主要身体素质发展特点

1、绝对力量(最大力量)的发展特点

(1)女性:第一阶段:10-13岁,力量增长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屈肌;第二阶段:13-15岁,力量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第三阶段:15-16岁,一年中力量增长速度为14%。第四阶段:16-21岁,绝对力量增长很慢,接近20岁时达最大力量。

(2)男性:在11-13岁期间力量增长最快,18-25岁力量增长缓慢,到25岁左右达到最大力量。

2、相对力量的发展特点

对男女儿童,相对力量的发展都较平缓。

3、速度力量的发展特点

7-13岁速度力量增长都很快;13岁后,男孩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而女孩增长的幅度稍小;16-17岁时增长速度开始缓慢。

4、力量耐力的发展特点

男孩从7-17岁,力量耐力的发展是直线上升;女孩15岁前是持续上升的,但15岁后则开始产生停滞,甚至下降。

5、反应速度的发展特点

6-12岁反应速度大幅度提高,在12岁时反应速度达到第一次高点;在性发育阶段,反应速度稍减慢;20岁左右出现第二次最高点;

6、步频的发展特点

儿童从7岁起步频自然增长,13岁后下降。

7、最高跑度的发展特点

男、女孩7-13岁期间跑的最高速度的发展比例几乎是平行的;从13-16岁期间开始产生差异,女孩落后于男孩。

8、耐力素质的发展特点

男孩10岁时,首次大幅度的提高。13岁时,再次出现较大幅度的提高;15岁时,已进入性成熟期两年,此时耐力增长明显减慢;女孩9岁时,首次大幅度的提高,12岁时,耐力指标再次提高,14岁后,即进入性成熟期二年,耐力水平逐年降低,15-16岁,耐力水平下降最大,16岁后下降速度减慢。

9、协调能力的发展特点

从6-9岁是发展一般协调能力的最有利的时期,9-14岁是发展专门协调能力的最有利时期,到13-14岁,个别人到15岁达到高峰。

从青春期发育的开始,很多身体素质指标的出现性别差异,并且伴随年龄增长而差距越来越大。

10\柔韧素质的发展特点

现下降后上升,男性11岁时最小,女性10岁最小。12—16岁逐渐上升。16随后趋于平缓。第二节儿童少年运动训练的生物学监控

一、心率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一)测量部位

心率测量的部位在手腕、颈部、左心前区;测量晨脉时注意应保证部位一致。

(二)测量方法

1、15次心跳法

测量15次心跳所用的时间,心率=900/所用秒数。

2、10秒计数测量

测量10秒的心率数,结果乘以6就是每分钟心率。

3、运动中心率

运动后即刻测量10次心跳,第一次心跳时开始计时,心跳记为0,到第十次心跳时停止计时,心率=600/所用秒数。

(三)心率与训练强度

1、最大心率

(1)最大心率=220-年龄

(2)在充分休息后进行热身,然后4~5分钟的极限跑或极限自行车,特别在最后20秒全力冲刺,测得的心率。

2、心率储备

心率储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

3、训练强度

(1)靶心率=最大心率×73~85%

(2)靶心率=安静心率+心率储备×60~90%

如:某运动员今年15岁,其安静心率为60次

其最大心率可能为220-15=205(次/分钟),其在做极限跑后测得10次心跳用2.86秒,那么最大心率为600/2.86=210,两者之间可能略有差别。

其心率储备为220-60=150

训练强度为:

公式1:靶心率=最大心率×73~85%=210×0.8=168(次/分钟)

公式2:靶心率=安静心率+心率储备×60~90%=60+150×0.75=172(次/分钟)

二、生化指标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训练监控中还常常采用专门仪器测量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物化学方面的指标,常用的有血乳酸、尿蛋白、血红蛋白、血尿素和睾酮等。

三、运动性疲劳的判断

一般来说,小运动量的疲劳应在24小时之内消除,大运动量的疲劳恢复期不超过3天。通过以下常用的方法可以测定是否疲劳。

(一)测定肌力评价疲劳

1、背肌力与握力:早晚各测一次,次日晨应该恢复;

2、呼吸肌耐力:连续5次肺活量,每次间隔30秒,应基本不变或升高。

(二)测定神经系统机能判断疲劳

通过血压体位反射测试;先在安静状态下测血压;然后仰卧3分钟,每隔30秒测一次血压,应该2分钟恢复,如恢复时间过长,说明疲劳。

(三)测试感觉机能评价疲劳(测量前臂手腕处,能判断的两点距离)

皮肤空间阈:增加1.5~2倍轻度疲劳,2倍以上重度疲劳。

(四)用生物电评价疲劳

机体出现疲劳后,心电图的S-T下移,T波倒置。

(五)主观表现判断疲劳

疲劳后会出现食欲不振,不易入睡、多梦、乏力、心悸、自信心动摇、厌恶训练等不适的自我感觉;以及烦躁不安、脸色苍白、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协调性差、注意力分散、成绩下降等表现。

(六)Borg RPE(伯格量表),超过17说明出现疲劳

RPE 级别自我感觉

6

7 非常非常轻松

8

9 非常轻松

10

11 尚且轻松

12

13 有点吃力

14

15 吃力

16

17 非常吃力

18

19 非常非常吃力

20

(七)测定运动心率评定疲劳

1、基础心率:晨脉增加5~10次以上,疲劳;连续如此,应减少运动量;(早上睁眼后未起床,正常63,现在70)

2、运动中心率:同样强度负荷一段时间后,运动中心率增加,疲劳;

3、运动后心率恢复:30秒20次深蹲,3分钟应该恢复到安静水平,否则疲劳。

(八)促进恢复的措施

1.运动性手段:积极休息;整理活动,慢跑或动力性整理活动、静力性牵拉

2.睡眠

3.物理性手段:针灸、按摩、理疗、热水浴

4.营养学手段

第三节儿童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运动锻炼

一、儿童少年的心理特点

(一)儿童心理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成人感的产生;评价能力提高;矛盾冲突激化:独立与依赖、自尊与自卑、反抗与屈从、理想和现实自我

认知能力的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

(二)少年期情感意志的发展

自觉性不断提高

自制力不断提高

(三)青年前期的心理发展

自我意识发展:更加了解和关心自我成长、自我评价日趋成熟、自尊心的发展

思维特点:跟高度抽象性、理论性、辩证性;各大的组织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情感特点:情绪体验强烈、两极性突出(兴奋低落);情感情绪延续时间更长;文饰性、闭锁性、曲折性;情绪和情感内容丰富而深刻

二、体育运动的心理

(一)体育兴趣的培养

明确身体锻炼的目的,启发自觉

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对运动兴趣,(手段方法,对教师的喜爱)

了解儿童少年对体育运动的态度:体育在其心目中的位置;爱好与厌恶;影响因素的分析与对策

掌握体育兴趣发展的一般模式:直接兴趣;间接兴趣;有趣、乐趣、志趣

(二)反馈的应用

人为性反馈的应用:口头讲述、分析评论、动作示范等;及时反馈

内在反馈:自我评价,调整误差;向学习者提供反馈线索

(三)运动技能的形成

1、泛化

动作:僵硬、费力、不协调

措施:强调主要环节;正确示范、简练讲解;降低难度,保护、助力

2、分化

大部分错误动作纠正;顺利连贯完成动作

正误对比,强化正确,强调细节,注意协调

3、巩固

动作准确

精益求精,纠正细节,学习技术理论

(四)运动技能的迁移(走对跑得影响)

迁移的种类:正迁移、负迁移(羽毛球对网球)、零迁移;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

影响迁移的因素:技能的类似性;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认知结构;学习时间与熟练程度

促进迁移的条件:合理安排运动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把握学习时间和熟练程度;加强学习指导,初期强调迁移,后期不鼓励迁移。运动能力无法迁移。

第四节儿童少年运动员的营养补充

一、儿童少年运动员的营养特点

儿童少年运动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所需营养除了满足运动需要还有保证生长发育,所以按照单位体重计算,所需营养和热能均高于成年运动员;儿童少年处于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供给;儿童少年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的营养也不同;儿童少年的消化系统处于逐渐完善中,注意在膳食组成、餐次安排上加以考虑。

二、不同项目的能量需要

三、蛋白质

1.作用:对于生长发育非常重要;是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成分;骨骼、肌肉和内脏的生长

2.供给量:

按照单位体重计算,儿童少年运动员蛋白质需要高于成人。

11~11岁的儿童青少年运动员的膳食蛋白质供给量3g/kg/d,蛋白质能量占总能量的14~18%。12~17岁为2g/kg,占总能量的14~16%。

儿童青少年运动员需要比同龄人每天增加10~20g的蛋白质。

推荐摄入量为80~90g/d

优质蛋白应该占蛋白质摄入量的1/3~1/2以上(鱼、瘦肉、禽类、奶类、豆制品)

四、糖类

(一)糖类的作用

糖类最主要的功能是提供人体能量,而且还参与构成人体组织,对于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因此,要鼓励儿童少年运动员摄入充足的糖类,如:米饭、面条、馒头、面包等谷类食品,以及土豆、红薯等薯类食物,以及香蕉等水果。

儿童青少年运动员的糖摄入量占总能量的60~65%比较恰当。

(二)运动与补糖

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都应补糖。

在大运动量训练或者比赛前一周(大运动量、大型比赛前),逐渐增加食物中糖的摄入,使其达到总能量的60~70%,或者每千克体重摄入10g的糖;赛前或大运动量前4小时,补糖200g,或每千克体重1~5g。补糖的类型:大分子淀粉、糊精,中分子的低聚糖或小分子糖均可。赛前1小时补糖应采用液体形式的小分子糖(单糖或双糖)。比赛前1小时至比赛前15分钟就不要再补糖了。

运动中补糖一般采用液体形式的小分子糖和水一起补充,应少量多次。每隔30~60分钟补充一次,每次30~60g,最好不超过每小时60g或每分钟1g。

运动后补糖应越早越好,及时补糖有利于快速恢复,运动后补糖量为0.75~1.0g/kg体重。运动后6小时每隔1小时可补充一次。糖的类型不限,最好限补充小分子糖。

单糖就是不能再水解的糖类,是构成各种二糖和多糖的分子的基本单位。单糖中最重要的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是葡萄糖等。常见的单糖还有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

常见的双糖有:蔗糖、麦芽糖、纤维二糖、异麦芽糖、龙胆二糖、海藻糖和乳糖等。其中以蔗糖、麦芽糖和乳糖最重要。

五、水

(一)水的作用

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营养素之一,每天消耗2-3升水。运动过程中因为出汗等原因会消耗大量水分,儿童少年运动员因为体温调节能力较成年运动员差,因此一旦缺水,后果会更加严重,容易导致体温快速升高,危害健康。

(二)补液的原则

补液应该遵循预防性补充原则,当感觉口渴时,实际机体已经出现轻度脱水,所以要养成在不口渴时也要饮水的习惯。

补液的另一个原则是少量多次,少量多次补充效果好,对胃肠道和心血管的负担小。(三)补液的量

运动前2小时,饮用400~600ml毫升含糖和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或运动前30~60分钟,饮用300~500ml的运动饮料。

运动中每隔15~20分钟,补液150~300ml,或者每跑2~3km,补液100~200ml,但是一般每小时不超过800ml。

运动后3~6小时内,应该再补充丢失水分的1.5倍的量。(赛前50公斤,赛后48.5公斤,流失水分1.5公斤,补水应达到2.3公斤)

(四)补液的类型

一般不超过30分钟的运动(例如学生课外活动),补充白开水即可,如果长于60分钟,则要补充含有电解质和糖的运动饮料。饮料最好微酸或有果味,可以促进儿童少年运动员饮用,饮料的温度应该在10℃左右,口感较好,也有利于吸收和降温,但是要注意避免用冰水,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饮料中不要含有二氧化碳,避免使用碳酸饮料。

考核要点:

1、影响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2、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哪些,在体育运动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3、儿童少年各项身体素质的发育高峰是多少岁?

4、某学生今年14岁,运动强度应该是多大,为什么?

5、怎样用简易方法判断运动后是否出现疲劳?

6、儿童少年在不同年龄段的主要心理特点有哪些?

7、在学习运动技能时会经历那几个阶段?

8、如何在体育运动中合理利用运动技能的迁移

9、运动中如何补充糖和水?

延伸阅读:

1、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运动生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2、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体育心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3、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运动医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4、奥迪加·巴尔奥尔. 儿童少年与体育运动. 人民体育出版社

7 第7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自测题及参考答案

第 7 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 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 植物生长 2. 分化 3. 脱分化 4. 再分化 5. 发育 6. 极性 7.种子寿命 8.种子生活力 9. 种子活力 10. 需光种子 11. 细胞全能性 12. 植物组织培养 13. 人工种子 14. 温周期现象 15. 协调最适温度 16. 顶端优势 17. 生长的相关性 18. 向光性 19. 生长大周期 20. 根冠比 21. 黄化现象 22. 光形态建成 23. 光敏色素 24. 光受体 25.感性运动 26.生物钟 二、缩写符号翻译: 1. TTC 2. R/T 3.Pr、Pfr 4. PhyⅠ 5.PhyⅡ 6.R 7.FR 8. UV-B 9. B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f4051412.html,R 11. LAI 12.GI 13.RH 三、填空题: 1. 按种子吸水的速度变化,可将种子吸水分为三个阶段, 、 、 。 2. 为使果树种子完成其生理上的后熟作用,在其贮藏期可采用 法处理种子。 3. 检验种子死活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 和 。 4. 植物细胞的生长通常分为三个时期: 、 和 。 5..种子萌发初期进行 呼吸,然后是 呼吸 6. 有些种子的萌发除了需要水分、氧气和温度外,还受 的影响。 7. 在种子吸水的第l阶段至第2阶段,其呼吸作用主要是以 呼吸为主。 8. 将柳树枝条挂在潮湿的空气中,总是在 长芽,在 长根。这种现象称为 。 9. 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 ,用于组织培养的离体植物材料称为 。 10. 植物组织培养基一般由无机营养、碳源、 、 和有机附加物等五类物质组成。 11. 在组织培养诱导根芽形成时,当CTK/IAA的比值高时, 诱导 的分化;当CTK/IAA的比值低时, 诱导 的 分化;中等水平的CTK/IAA的比值,诱导 的分化。 12. 蓝紫光对植物茎的生长有 作用。 13. 烟草叶子中的烟碱是在 中合成的。 14. 光敏色素有两种类型: 和 ,其中 型是生理激活型。 15. 光敏色素的单体是由一个 和一个 所组成。 16. 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三种光受体为: 、 、 。 17. 光之所以抑制多种作物根的生长,是因为光促进了根内形成 的缘故。 18. 土壤中水分不足时,使根冠比值 ;土壤中水分充足时,使根冠比值 。 19. 土壤中缺氮时,使根冠比值 ;土壤中氮肥充足时,使根冠比值 。 20. 高等植物的运动可分为 运动和 运动。 21. 向光性的光受体是存在于质膜上的 。 22. 关于植物向光性反应的原因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是 分布不均匀,一是 分布不均匀。 23. 向性运动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 ;感性运动的方向与外界刺激的方向 。 24.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 和 。 25. 植物借助于生理钟准确地进行 。 26. 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存在三基点,即 、 和 。但 有利于种子的萌发。 四、 选择题く单项和多项 ): 1.促进莴苣种子萌发的光是( )。 A.蓝紫光 B.紫外光 C.红光 D.远红光 2.花生、棉花种子含油较多,萌发时较其他种子需要更多的( )。 A.水 B.矿质元素 C.氧气 D.光照

正确认识小学生生长发育特点

正确认识小学生生长发育特点 小学生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指大多数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的一般现象。尽管由于遗传、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等因素可导致个体间的差异,但一般规律还是普遍存在的。我国将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作如下年龄分期:婴儿期,从出生到1岁;幼儿期,l~3岁;学龄前期,3~6岁;学龄期,7~11或12岁;青春期,约10~20岁。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科王明月 一、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小学生的生长发育,不仅是身高、体重的增加,而且全身各个器官也在逐渐分化,机能逐渐成熟。量变与质变虽各有一定的缓急阶段,但两者经常交替进行。例如由婴儿到青春期过程中,消化系统的长度和胃的容积显著增加,其结构和功能也逐渐完善。各种消化酶的含量增加,胃酸分泌增多,浓度升高,消化系统从只能容纳少量流质食物逐渐达到能消化复杂的固体食物。又如大脑在逐渐增大、重量增加的过程中,其皮层记忆、思维、分析等功能也在发展,并且大脑在体积和重量长成以后,它的功能还在不断发展、完善。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和程序性 人从小到大总是不断地生长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区别于其他阶段,同时每一个阶段又彼此有规律地交替、衔接,尽管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按一个速度生长发育,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 (一)第一个生长高峰期 由胎儿时期开始到出生后1岁,为第一个生长高峰期。以身高、体重为例,在第一年内身高增加20~25厘米,体重增加6 000~7 000克。第二年内身高增加约10厘米,体重增加约2 500~3 500克,是出生后增长速度较快的阶段。此后增长速度显著下降,身高每年增长约4~5厘米,体重每年约增加1 500~2 500克,直到10

植物生长的规律

植物生长的规律 1)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植物体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有机体,构成植物体的各器官间在生长上表现出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是通过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和信息物质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传递或竞争来实现的。 (1)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有维管束的联络,存在着营养物质与信息物质的大量交换,因而具有相关性。根部的活动和生长有赖于地上部 分所提供的光合产物、生长素、维生素等;而地上部分的生长和活动则需要根系提供水分、矿物质元素、氮素以及根中合成的植物激素、氨基酸等。通常所说的“根深叶茂”、“本固枝荣”就是指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协调关系。一般来说,根系生长良好,其地上部分的枝叶也较茂盛;同样,地上部分生长良好,也会促进根系的生长。 对于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常用根冠比来衡量。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或鲜重的比值,它能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环境条件对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长的不同影响。不同物种有不同的根冠比,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生育期根冠比也有变化。一般植物在开花结实后,同化物多用于繁殖器官,加上根系逐渐衰老,使根冠比降低。多年生植物的根冠比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2)主茎与侧枝的相关性植物的顶芽长出主茎,侧芽长出侧枝,通常主茎生长很快,而侧枝或侧芽则生长较慢或潜伏不长。这种由于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 象,称为“顶端优势”。除顶芽外,生长中的幼叶、节间、花序等都能抑制其下面侧芽的生长,根尖能抑制侧根的发育和生长,冠果也能抑制边果的生长。顶端优势现象普遍存在于植物界,但各种植物表现不尽相同。有些植物的顶端优势较为明显,如雪松、桧柏、水杉等越靠近顶端,侧枝生长受抑越强,从而形成宝塔形树冠;有些植物顶端优势不明显,如柳树以及灌木型植物等。许多树木在幼龄阶段顶端优势明显,树冠呈圆锥形,成年后顶端优势变弱,树冠变为圆形或平顶。植物的分枝及其株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顶端优势的影响。 (3)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对立。 ①依赖关系:生殖生长需要以营养生长为基础。花芽必须在一定的营养生长的基础上才分化。生殖器官生长所需的养料,大部分是由营养器官供应的,营养器官生长不好,生殖器官自然也不会好。 ②对立关系: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不协调,则造成对立。对立关系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营养器官生长过旺,会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形成和发育。例如,果树若枝叶徒长,往往不能正常开花结实,或者会导致花、果严重脱落。 第二种类型:生殖生长抑制营养生长。一次开花植物开花后,营养生长基本结束;多次开花植物虽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存,但在生殖生长期间,营养生长明显减弱。由于开花结果过多而影响营养生长的现象在生产上经常遇到,例如果树的“大小年”现象,又如某些种类的竹林在大量开花结实后会衰老死亡,在肥水不足的条件下此现象更为突出。生殖器官生长抑制营养器官生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花、果是生长中心,对营养物质竞争力过大的缘故。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2)

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及特点 人的生长发育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有时快些,有时慢些。在体格方面,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出生后半年内,生长发育最快,半岁以后生长速度减慢,到青春期又增快。?生长发育中,各功能的发育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整个身体的运动功能,按“从头到脚”的顺序发育,先会抬头,其次挺胸、独自坐,然后会站,最后才会行走。?在小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脑子的生长发育先快后慢,7~8岁大脑的重量已接近成人。而生殖器发育先慢后快,幼儿时期发育并不明显,青春期时发育明显增快。皮下脂肪在婴儿时期增加比较快,以后减慢,青春期又稍微快些,这在女孩表现更为明显。?胎儿时期至成人身体各部发育比例标准不是绝对的,个体间存在差异,只要大致在正常标准范围内就可以了。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在不断地完善,形成了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小儿年龄阶段的划分根据小儿年龄阶段的生理解剖特点,一般可将小儿时期划分成七个阶段:?胎儿期,指受孕到分娩这一段时间,共280天;?新生儿期,指出生到1个月;?婴儿期,出生1个月到1周岁;?幼儿期,指1~3岁;?学龄前期,指3~6岁;?学龄期,指6岁到青春期;?青春期,约从十三四岁开始到十八九岁。? 体重增长规律及测量方法判断一个孩子体格发育是否正常,体重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同时根据体重还可推测出小儿的营养状态。?正常小儿出生的时候平均体重为3.1~3.3千克,男孩比女孩稍重一点。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小儿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下降范围一般不超过300克,生后3~4天体重就不断增加。体重增加的速度和年龄有关,生后3个月之内生长最快,平均每天增加25~30克,4~5个月时,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1周岁时约为出生时的3倍。1岁以内每个月的体重可按下列公式推算:?1~6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600(克);?7~12个月小儿的体重(克)=出生体重+月龄?×?500(克);? 1岁以后平均每年大约增加2千克,2~10岁小儿的体重(千克)=年龄?×?2+8(千克)。例如,1个4岁小儿,他的体重为4×2+8=16(千克)。?一般在10岁以前男孩比女孩重,10~16岁女孩较男孩重,以后男孩又较女孩重。增长速度也不一定很均匀,受多方因素影响。? 身高增长的因素及测量方法身高可以反映骨骼的发育情况。正常小儿出生时平均身长为50厘米,身高增长的规律和体重一样,年龄越小增长越快。出生后6个月以内,平均每月长2.5厘米左右。6~12个月,平均每月长1.2厘米左右。1周岁以后的平均身高可依以下公式计算:?身高(厘米)=年龄×5+80(厘米)。例如,4岁小儿的大概身高(厘米)=4×5+80=100(厘米)。青春期身高增长速度加快,12岁以后,就不能按以 上公式推算了。?

第九章植物的生长生理练习题

第九章植物的生长生理 1.名词解释 发育: 是植物一生中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从种子萌发开始,按着物种特有的规律,有顺序地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直到死亡的全过程. 生长 :是指植物在体积和重量(干重)上的不可逆增加,是由细胞分裂、细胞伸长以及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增长而引起。 分化 :指来自同一合子或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转变为形态上,机能上,化学结构上异质的细胞过程. 生命周期:一般将植物从种子萌发到形成新种子的整个过程. 极性:是指植物体或植物体的一部分在形态学的两端具有不同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现象。 光敏色素: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并发生可逆转换的光受体. 隐花色素:吸收蓝光(BL, 400~500nm)和近紫外线(UV-A,320~400nm)的色素系统。 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外植体(植物器官、组织、花药、花粉、体细胞甚至原生质体)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育成植株的技术。 生长大周期: 植物体或器官所经历的“慢-快-慢”的整个生长过程. 温周期现象:植物的生长按温度的昼夜周期性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生物钟: 植物的一些生理活动具有近似昼夜周期的节奏自由运行的过程. 向性运动:指植物器官受到外界环境中单方向的刺激而产生的运动. 感性运动:指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所引起的运动。 后熟作用:指成熟种子离开母体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后才能完成生理成熟而具备发芽的能力的一个生理过程。 种子寿命:从种子成熟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 协调最适温度:把植物生长健壮的温度. 光的形态建成作用: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 根冠比(R/T):地下部分的重量与地上部分重量的比值。 顶端优势:植物顶端在生长上始终占优势并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2.问答题 1. 种子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第 一、第三阶段细胞靠什么方式吸水 水分,氧气,温度,光等等.第一阶段:吸胀吸水,是一个物理过程,速度快; 第二阶段:吸水缓慢,又称为吸水的停滞(滞后)期; 第三阶段:胚根突破种皮后的快速吸水(渗透性吸水) 。 2. 植物产生向光性弯曲的原因是什么 光照时,会使生长素背光侧移动,使得背光侧浓度高于向光侧,而较高的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生长,使得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从而表现出向光性生长. 3. 高山上的树木为什么比平地生长的矮小 高山上云雾稀薄,光照较强,特别是紫外光较多,抑制植物生长。 高山上水分较少;土壤较贫瘠;气温较低;风力较大。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 光照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周期)和光的组成(光质)三个方面。 (一)光照强度 1.光强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植株徒长或黄化;抑制根系; ?植物受光不良,花芽形成和发育不良;果实发育受阻,造成落花落果; ?光照过强,发生光抑制(光破坏);日烧; ?光强对蔬菜品质的双向调节作用:果菜类强光、叶菜类弱光;软化栽培嫌光。 2.光形态建成 由低能量光所调控的植株器官的形态变化称为光形态建成。 ?马铃薯植株在黑暗中抽出黄化的枝条(匍匐茎),但其每天只要在弱光下照射5~ 10 min,就足以使黄化现象消失,变为正常地上茎。 ?消除在无光下植物生长的异常现象,是一种低能反应,它与光合作用有本质区别。 3.需光度 植物对光强的需求,与植物的种类、品种、原产地的地理位置和长期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有关。 ?原产于低纬度、多雨地区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对光的需求一般略低于高纬度植物。 ?原生在森林边缘和空旷山地的植物多为喜光植物。 ?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需光度不同。 ?不同的生育时期需光度也不相同。 (1)根据蔬菜生长发育对光强的要求,可将蔬菜分为: ?强光照蔬菜:饱和光强1500μmol·m-2·s-1左右,西瓜、甜瓜、番茄、辣椒、茄子等。 ?中光照蔬菜:饱和光强800~1200 μmol·m-2·s-1,白菜类、根菜类、黄瓜等。 ?弱光照蔬菜:饱和光强600~800 μmol·m-2·s-1,绿叶菜类、葱蒜类等。 (2)根据种子萌发对光的需求不同,将蔬菜种子分为: ?需光种子:伞形花科、菊科 ?嫌光种子:百合科、茄果类、瓜类 ?中光种子:豆类 4.影响光照强度的因素 ?气候条件:如降雨、云雾等。 ?地理位置:纬度、海拔。 ?栽培条件:如栽植密度、行向、植株调整以及间作套种等,会影响田间群体的光强分布。 ?栽培设施: (二)光质 1.太阳光谱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150-3000nm,其中400-700nm的可见光约占52%,红外线占43%,而紫外线只占5%。 ?光质随着地理位置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学前儿童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2010-08-13 16:16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是指群体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般现象。虽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个体差异,但一般的规律还是存在的。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是反映其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因此,幼儿园的保教人员必须了解、研究和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共同规律,结合各年龄幼儿的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卫生措施,以达到保护、促进、增强和提高幼儿健康水平的目的。 (一)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由不明显的细小的量变到突然的质变的复杂过程。不仅表现为身高体重的增加,还表现为全身各个器官的逐渐分化,功能的逐渐成熟。量变和质变通常是同时进行的,但各有一定的缓急阶段。例如,消化系统由新生儿到达成人时,各器官在不断长大、长重的同时,结构和机能也逐渐复杂和完善起来。如:小儿的胃容积小,胃腺数目少分泌液的量少,胃酸的浓度和胃蛋白酶的效能低,随年龄增长,变大增多增加,质也发生了变化,效能也提高了(新生儿只能接受少量流质食物,随着消化器官的发育,结构和机能的加强,逐渐能消化固体食物) 由此可见,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幼儿不仅身体比成人小,而且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机体。幼儿动作粗大,情感简单,是一个没有成熟,缺少经验的机体,他们对环境的适应和对自身的保护,以及各种知识及能力,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加强。因此在进行卫生保健、教养工作时,必须结合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来安排具体措施,绝不能脱离幼儿的实际,以成人的标准来安排幼儿的生活和教育。 (二)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和程序性的连续过程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各有独有的特点,各阶段按顺序衔接着,不能跳跃。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任何一个阶段的发育受到阻碍都会对下一阶段的发育带来不良影响。例如,出生时只能吃流质,只会躺卧和啼哭,到1岁时便能吃多种普通食物,会走路和说单词,这是很明显的变化,但在这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如在说单词之间,必须先学会发音,同时,要学会听懂单词;能吃固体食物之前必先能吃半流质食物;会走路之前必先经过抬头、转头、翻身、直坐、站立等发育步骤。其中任何一上环节产生障碍,都会影响整个婴儿期的发育,并使幼儿前期的发育延迟。 身体各部分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程序,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例如在胎儿期的形态发育的顺序:头部领先,其次是躯干,最后为四肢。再如,婴儿期的动作发育的顺序:首先是

植物生长和发育

?植物生长和发育 ?褚建君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一、植物体 ?被子植物在营养生长时期,其植株可以区分为根、茎、叶等部分。 ?这些部分共同担负着植物体的营养生长活动,是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vegetative organ)。 ?被子植物营养生长到了一定阶段,便会进入生殖生长,开花结果。花、果实和种子 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reproduction organ)。 ?胚embryo ?由受精卵(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一代植物体的雏型(即原始体)。是种子的最重要 的组成部分。 ?1、根 根(root)是植物在长期适应陆生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器官,构成植物体的地下部分。 根的主要功能是固定植株,并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矿质营养和氮素,供植物生活所利用。 根还具有生物合成的功能,至少有十余种氨基酸以及植物碱、有机氮等有机物是在根内合成的。 此外,有些植物的根容易发生不定芽而萌发为新枝,因而具有营养繁殖的功能。 ?定根与不定根 ?定根normal root:发生于特定位置的主根与侧根。 胚根、主根(初生根primary root);侧根lateral root(次生根secondary root),一级、二级。 ?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也可产生侧根。 ? 1.1 根尖的形态与结构 ?根尖的形态结构 ? 1.2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 1.3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主根和较大的侧根在完成了初生生长之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 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这种生长过程称为次生生长(secondary growth)。 ?形成层有两种,即维管形成层(vascular cambium)和木栓形成层(phellogen或cork cambium)。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生长 ? 1.4 禾本科植物根的解剖结构特点 ?禾本科植物属于单子叶植物,其根的基本结构与双子叶植物类似,也可分为表皮、 皮层和中柱三个基本部分。 ?但各部分的结构却有其特点,特别是没有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 生长。 ?水稻根的解剖结构 ? 1.5 侧根的发生 ?2、茎Stem ?上胚轴和胚芽向上发展为地上部分的茎和叶。

植物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 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内容大致可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 物质与能力量转换、信息传递与信号转导3个方面。 2.生长发育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形态建成具体表现为种子萌发,根、茎、叶生长, 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等过程。 3.植物生长物质是一些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可分为两类: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 剂。植物激素是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 激素 4.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乙烯、脱落酸一起被称为5大类激素。近来也发 现了油菜素内酯类、茉莉酸、水杨酸、多胺类与多肽等。 5.生长素类的一些种类:吲哚-3-乙酸(IAA)、苯乙酸(PAA)、4-氯-3-吲哚乙酸(4-Cl-IAA)、 吲哚丁酸(IBA)。其中IAA是生长素类中最主要的一种植物激素。 6.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机制:化学渗透学说:①IAA以非解离型(IAA)被动的进入细胞或 以阴离子型(IAA-)主动协同进入细胞;②细胞壁因质膜H+-ATP酶活动而维持细胞壁酸性;③胞质溶胶pH呈酸性,阴离子型(IAA-)占优势;④阴离子型通过聚集于长距离运输途径细胞基部的阴离子输出载体运出细胞。其关键是建立于细胞基部的质膜上有专一的生长素输出载体。 7.细胞壁空间的生长素通过扩散或在输入载体AUX1蛋白的协助下,从细胞的顶端流入胞 质溶胶;胞质溶胶的生长素又在细胞基部质膜的输出载体PIN和PGP蛋白的协助下,输出细胞。如此反复进行,就形成了生长速度极性运输。 8.IAA的生物合成: ●色胺途径:色氨酸(Trp)→色胺(TAM)→吲哚-3-乙醛(IAld)→吲哚-3-乙酸(IAA) ●吲哚丙酮酸途径:色氨酸(Trp)→吲哚-3-丙酮酸(IPA)→吲哚-3-乙醛(IAld)→吲哚-3- 乙酸(IAA) ●吲哚乙氰途径:Trp→吲哚-3-乙醛肟→吲哚-3-乙腈(IAN) →IAA ●吲哚乙酰胺途径:Trp→吲哚-3-乙酰胺→IAA 9.IAA的生物降解: ?酶促降解:可分为脱羧降解和非脱羧降解 ?光氧化:在强光下体外的IAA在核黄素催化下可被光氧化,产物是吲哚醛等。 10.IAA的生理作用: a)促进作用:促进雌花增加,单性结实,子房壁生长,细胞分裂,维管束分化,光合 产物分配,叶片扩大,茎伸长,偏上性生长,乙烯产生,叶片脱落,形成层活性,伤口愈合,不定根形成,种子发芽,侧根形成,根瘤形成,种子和果实生长,坐果, 顶端优势。 b)抑制作用:抑制花朵脱落,侧枝生长,块根形成,叶片衰老。 11.赤霉素(现已发现有136种,最常见的是GA3)的一些种类:C20赤霉素(如:GA12,13,25,27等)

科学-三年级下-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单元分析 一、单元教材、学生情况分析 本单元将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组织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在学生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各个器官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植物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为了满足植物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希望学生在种植、管理植物的过程中,在经历了单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之后,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单元共7课,是以风仙花生长发育的顺序为脉络组织教学内容的。从孕育生命的种子开始,到播种、种子长出根、子叶出土变成幼苗、植物长高长大,最后植物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 二、教学要求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2.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3.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5.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6.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7.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8.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9.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10.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过程与方法: 1.种植和培育植物。 2.使用放大镜。 3.比较准确地测量植物植株的高度变化。 4.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5.以已有经验或观察的现象为依据进行预测。 6.用适宜的方式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

《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教案

《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教案 ——(武汉版)生命安全教育四年级第3课 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第一小学汤盼 教学活动目标: 1、了解生长发育过程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基本规律 2、通过学习,让自己更加悦纳自我,敬畏生命 教学准备: PPT课件、学生1~4年体检表、相关图片与资料的搜集 教学活动步骤: 一、情景导入 1、猜一猜:她们是同一人吗? 2、这两张图片是小雨在一岁和四岁时的照片。由小到大,由高由矮,由轻到重,我们每天都在生长。了解了生长规律,我们就能根据自身的特点,用科学的方法去调节,从而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生发发育的基本规律吧! 二、感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1、出示图片,找差异:一年级的小妹和四年级的大姐姐在身高、体重上有什么不同? 2、出示小丽入学以来身高体重的变化图,体会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3、还记得自己读一年级时候的模样吗?那时的自己跟现在比较起来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4、我们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并不是匀速进行,而是具有阶段性的,时快时慢,有起有伏。人在出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一周岁后基本平稳,到5岁以后生长稍为变慢,到青春期时(12岁左右)又迅速加快。 5、请参照身边的亲人、朋友,说一说人的一生要经历哪些不同的时期? 人的一生要经历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的发育,然后步入成年期

和老年期。 6、连一连 7、填一填:人的一生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育,然后步入_______和_______。 8、我们现在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什么时期?(童年期) 9、我们现在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童年期”,要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使我们更加健康地成长呢? (小组讨论,全班反馈) (1)要多参加运动。体育锻炼可以使你的身体长得更壮。 (2)要多吃高蛋白和含钙量高的食物,如:肉、蛋、豆类、牛奶等,这样才能给身体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原料”。 (3)想要长高,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千万不要熬夜,小学生要保证每天10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4)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参加丰富的娱乐活动,你会长得更阳光,更高大。 三、回顾与总结 1、出示我的收获,完成练习 2、总结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儿童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普遍现象,称为生长发育的规律。儿童少年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虽然受自然条件、家庭生活、营养条件、疾病和遗传、体育运动等因素所影响而产生年龄和性别上的个体差异。但是,身体的生长发育规律还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生长发育的速度规律 从儿童到成年人其生长发育不是等速的,而是时快时慢呈波浪式的上升,阶段性规律很强。一般有两个突增时期,第一次突增时期在两岁以前,第二次突增时期在青春发育期,其年龄在10~11至14~15岁。突增期过去以后渐渐缓慢下来,到20岁左右基本停止。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规律 1. 身体发育的比例: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人由小到大,身体的比例一直在变化。在第一次突增期过程中,初生儿的头占身长的l/4,2岁时占l/5,6岁时占1/6,12岁时占l/7,到成人时仅占l/8(见图2-1)。也就是说在这个时期,头先发育,以后是躯干,下肢,身体发育是按头尾发展规律顺序进行的。第二次突增期的过程恰好与第一次相反,下肢先发育,其次是躯干,而头的发育不明显。从出生算起,如以增长值数计,头增长一倍,上肢增长三倍,下肢增长四倍(见图2-1)。身体各部位发育结束的时期是:足长约在16岁,下肢长约在20岁,手长约15岁,上肢长约在20岁,躯干长约在21岁。 图2-1 (三)身体各系统的发育规律 出生后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领先地位。5~6岁时发育速度最快,并迅速接近成人水平。此时大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脑重的90%。6~20岁之间脑的重量仅增加10%,但是随着大脑细胞不断地进行复杂的分化,机能也随之提高。(见图2-2)中的总体发育是指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它们与形态指标的发育曲线基本一致,呈波浪式上升。淋巴系统的发育在10岁左右已达高峰,12岁已达成人的200%,以后逐渐降低。因此要特别注意10岁前儿童的疾病防治工作。生殖系统发育最晚,在10岁以前几乎不发育,当身体发育进入第二突增期以后才迅速地发育。 人体生长发育过程是在神经系统的协调下,机体与外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各系统器官的发育是彼此密切相关的。某一系统的发育可能为另一系统的发育打下基础。因此,任何系统的发育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图2-2 (四)生长发育的两次交叉规律 生长发育的两次交叉规律是指在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男女儿童因发育时间不同而出现的身体形态指标的两次交叉现象。 在青春期前(7~9岁),多数形态指标,男生都大于女生。10岁以后,女生进入青春期,身体各部位迅速生长发育,许多形态指标超过男生。到13岁时,男生身体各部位迅速生长发育,女生的增长速度减慢下来,致使男生各项形态指标又超过女生。因此男女生大部分形态指标在青春期形成两次交叉。(见图2-3) 图2-3

小学生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指大多数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的一般现象。尽管由于遗传、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等因素可导致个体间的差异,但一般规律还是普遍存在的。我国将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作如下年龄分期:婴儿期,从出生到1岁;幼儿前期,l~3岁;幼儿期(学前期),3~6或7岁;童年期(小学年龄期),6或7~11或12岁;青春发育期,约10~20岁。 一、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是从孕育生命的一个卵细胞开始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不仅是身高、体重的增加,而且全身各个器官也在逐渐分化,机能逐渐成熟。量变与质变虽各有一定的缓急阶段,但两者经常交替进行。例如由婴儿到青春期过程中,消化系统的长度和胃的容积显著增加,其结构和功能也逐渐完善。各种消化酶的含量增加,胃酸分泌增多,浓度升高,消化系统从只能容纳少量流质食物逐渐达到能消化复杂的固体食物。又如大脑在逐渐增大、重量增加的过程中,其皮层记忆、思维、分析等功能也在发展,并且大脑在体积和重量长成以后,它的功能还在不断发展、完善。 二、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和程序性 人从小到大总是不断地生长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区别于其他阶段,同时每一个阶段又彼此有规律地交替、衔接,尽管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按一个速度生长发育,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 (一)第一个生长高峰期 由胎儿时期开始到出生后1岁,为第一个生长高峰期…以身高、体重为例,身高在孕中期(4~6个月)增长最快,三个月时间约增加27.5厘米,超过成熟胎儿身高的1/2;体重在孕末期(7~9个月)增加最快,三个月约增加2 250克,超过成熟胎儿体重的2/3。出生后的婴儿虽然增长速度有所减慢,但在第一年内身高仍增加20~25厘米,为出生时身高(约50厘米)的酌1/2;体重增加6 000~7 000克,为出生时体重(约3 000克)的2倍。无论身高、体重,在出生后第一年,都是出生后增加最快的一年。第二年内身高增加约10厘米,体重增加约2 500~3 500克,是出生后增长速度较快的阶段。此后增长速度显著下降,身高每年增长约4~5厘米,体重每年约增加1 500~2 500克,直到10岁左右。 (二)第二个生长高峰期 女孩约10~12岁、男孩约12、14岁进人第二个生长高峰期,即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女孩生长发育的年龄一般比男孩早两年左右。10岁以前,男女孩体态差异较小,男孩稍高于女孩。10岁以后女孩无论身高、体重等平均数都高于男孩,形成发育曲线上的第一次交叉;12岁左右男孩开始发育,约14岁男孩的身高、体重又超过了女孩;形成发育曲线上的第二次交叉。此后男孩各项指标的数值一直高于女孩,最终形成了男女在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显著差别。 三、人体各部分生长发育的程序及规律 人体各部分生长发育虽不平衡,但却依照程序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比如在生长发育的两次高峰期,身体各部分发育比例不同。第一次高峰期先长头颅,后长四肢,特别是下肢后期增长较快,这就是头尾发展规律。第二次高峰期头颅增长不明显,而是下肢发育迅速。 从7岁开始,人体的生长发育遵循向心律发展。其各部分发育的程序是:足—小腿—下肢—手—上肢,即自下而上,由四肢的远端向躯干,所以称“向心律”。从生物力学的理论分析其发展顺序也是符合向心律的。人体活动及总负荷的大小次序是:足—小腿—大腿—手—臂—

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的生长过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白菜生长发育与产品形成 白菜生育周期分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 以秋冬白菜为例,营养生长期包括: ①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子叶展开,真叶显露。 ②幼苗期:从真叶显露到形成一个叶序。 ③莲座期:植株再展出1-2个叶序,是个体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 生殖生长期包括: ①抽薹孕蕾期:抽生花薹,发出花枝。主花茎和侧枝上长出茎生叶,顶端形成花蕾。 ②开花结果期:花蕾长大,陆续开花、结实。 白菜以莲座叶为产品。秋播白菜一般天分化一片新叶。如杭州油冬儿等品种单株,一般具25-30片叶,其中主要由第9-24片莲座叶构成产量。幼苗期叶面积的增长速度比叶重增长快;莲座期则叶重增长速度较快。到生长后期,叶重增长主要是叶柄的增长,叶柄重常占叶总重的75-80%,为养分的贮藏器官。单位面积产量由株数和单株重所构成,而单株重则受叶数和叶重两个因素所制约。多数品种为叶重型,叶重增加主要靠叶面积增大和叶柄增重。 白菜喜冷凉气候,平均气温18-20℃和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最好。-2~-3℃能安全越冬。25℃以上的高温生长衰弱,易感病毒病,只有少数较耐热品种可在夏季栽培。白菜萌动的种子及绿体植株在气温15℃以下,经历一定的天数完成春化,苗端开始花芽分化,而

叶分化停止。在长日照及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抽薹、开花。但不同品种对长日照的要求有明显差异。 栽培技术 白菜类型、品种繁多,适应性广泛,在中国江、淮地区,除冬季和早春行简易覆盖栽培外,可多茬露地栽培;华南地区可周年生产。 在栽培上一般按三季安排: 1.秋、冬白菜:育苗移栽,收获成株为主。华南是9-12月陆续播种,分期收获至翌年2月;江、淮地区是8月上旬~10月中旬陆续播种,封冻前收获完毕。 2.春白菜:晚秋播种,小苗越冬,翌春收获成株;早春播种,采收幼苗。早春用冷床播种育苗或春分后播种育苗的,也可收获和成株。 3.夏白菜:以栽培采收菜秧为主,5月上旬~8月上旬可随时播种,不断收获。白菜常与瓜类、豆类及大田作物轮作。春白菜与茄果类、瓜类、豆类、薯芋类蔬菜间作套种;夏白菜与芹菜、茼蒿、胡萝卜等蔬菜混播;秋冬白菜可与结球甘蓝、花椰菜、莴笋、马铃薯等间作或套种。利用不同品种排开播种,可实现周年供应。 4.秋大白菜是我市秋季蔬菜主栽品种之一,是从业农民秋季增收的重要来源,种好秋大白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 第一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 一、植物的生长发育二、种子的萌发与环境三、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环境四、植物的生殖生长与环境一、植物的生长发育 (一)生长和发育的概念生长是指植物在体积和体重上的增加,是不可逆的量变过程;发育是指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质的变化过程。 (二)生长和发育的关系区别:生长是植物生命过程的量变过程;而发育是植物生命过程的质变过程。联系:在植物生活周期中,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的,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具有密切的“互为基础”关系。 (三)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1.概念植物的生长发育又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一般以花芽分化为界限。营养生长: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它是指植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生殖生长: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它是指植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营养生长是植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如果营养生长过旺,就影响生殖生长,造成植物生长不协调;反之,营养生长不良也会影响生殖生长。只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植物的生长发育才能达到理想状态。 二、种子的萌发与环境 (一)种子萌发的过程 1.吸胀 2.萌动 3.发芽 (二)种子萌发的条件 1.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具有生活力的种子或具有完整而健康的胚的种子。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当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三、植物的营养生长与环境 (一)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1.植物生长大周期 2.昼夜周期 3.季节周期(二)植物的衰老 1.概念衰老是指一个器官或整个植株生理功能逐渐衰弱,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是生物界遍规律。 2.特征对整株植物来说,衰老首先表现在叶片和根系。 3.影响因素植物衰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也与环境因素有关,如高温、干旱、缺少氮肥、短

小学生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小学生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指大多数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的一般现象。尽管由于遗传、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等因素可导致个体间的差异,但一般规律还是普遍存在的。我国将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作如下年龄分期:婴儿期,从出生到1岁;幼儿前期,l~3岁;幼儿期(学前期),3~6或7岁;童年期(小学年龄期),6或7~11或12XXX年内身高仍增加2XXX年,都是出生后增加最快的一年。第二年内身高增加约10厘米,体重增加约2XXX年增长约4~5厘米,体重每年约增加1 500~2XXX年龄一般比男孩早两年左右。10岁以前,男女孩体态差异较小,男孩稍高于女孩。10岁以后女孩无论身高、体重等平均数都高于男孩,形成发育曲线上的第一次交叉;12XXX年内,几乎没有变化,而在青春发育期开始以后才迅速发育。此时性意识觉醒,性器官发育并趋于成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在性激素作用下出现第二性征。 (四)新陈代谢旺盛。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变为自己身体一部分,并且贮存了能量,这种变化叫同化作用。与此同时,构成身体的一部分物质不断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并将分解的产物排出体外,这种变化叫异化作用。小学年龄儿童正处在长身体的时候,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所以,他们需要从外界摄取更多的营养物质,以保证正常生长的需要。

从以上可以看出,身体各部分及各系统发育时期虽有先后,但各系统的发育顺序却彼此相连,密切相关,总是前一阶段的发育为后一阶段打下基础。 (五)骨逐渐骨化,肌肉力量尚弱。小学年龄儿童的各种骨正在骨化,但骨化尚未完全。儿童期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钙、鳞等无机成分少,所以儿童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儿童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不正确的坐、立、行走姿势可引起脊柱侧弯(表现为一肩高一肩低)、后凸(驼背)等变形。这时的儿童肌肉虽然在逐渐发育,但主要是纵向生长,肌肉纤维比较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因此,在劳动或锻炼时,不应该让他们承担与成人相同的负荷,以免造成肌肉或骨骼损伤。写字、画画的时间也不易过长。 (六)乳牙脱落,恒牙萌出。儿童一般在6岁左右开始有恒牙萌出。最先萌出的恒牙是第一恒磨牙,俗称六龄齿。接着乳牙按一定的顺序脱落,逐一由恒牙继替。到12XXX年龄儿童的心率约为80~85次/分,明显低于新生儿时的约140次/分和学龄前儿童时的90次/分左右。这时儿童的肺活量也明显增加,对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抵抗力也增强。 三、生长发育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

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 1.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用种子繁殖后代的。 2.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3.播种前,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的过程叫选种。 4.种子里面有什么?(图) 5.观察植物的种子,可以借助放大镜。 6.“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但不是只有春天才能播种。 7.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8.植物的根的作用: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9.植物的绿叶的作用: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叶利用水分和二氧化碳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制造氧气和养料。 10.绿色开花植物如凤仙花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器官)组成。 11.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温度、土壤和适宜的水分等条件。 12.植物的茎的作用: 具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能从下到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从上到下将植物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13.我们给植物浇水一般往土壤里浇,因为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14.植物生长发育不仅需要水分,还需要养料,养料是由叶子制造出来的。 15.什么是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叶利用水分和二氧化碳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制造氧气和养料。 16.多数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17.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后来,实验证明这是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结果。 18.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

19.将一盆植物和一个老鼠放在一个空气不流通的密封容器中在阳光下照射,小老鼠为什么没有被憋死? 植物的叶子利用水分和小老鼠呼出的二氧化碳,依靠阳光的能量,制造出养料植物自身吸收,制造出氧气供小老鼠呼吸,往复循环,所以不会被憋死。 20.植物的叶子和幼小的茎为什么大部分都是绿色的?因为含有叶绿素。 21.生长了四周的凤仙花的叶子在植株上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样分布有什么好处? 答:叶子都是平展的,交叉生长,伸向四面八方;这样分布能最大限度地接受阳光。 22.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也不同。 23.凤仙花的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24.果实中有种子。 25.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 26.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27.风仙花出土时长有的第一对叶片是由种子的子叶发育来的; 第二对和以后的叶子是由叶芽(胚芽)发育来的,称为真叶。(图) 28.种子萌发时需要的养料来自于种子中的子叶所储存的养料,真叶出现以前,幼苗生长所需的养料依然主要来自于子叶。绿色的茎和浅绿色的子叶,也可进行微弱的光合作用,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等到真叶长出后,植物所需要的养料主要是真叶通过光合作用来提供的。 29.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 30.凤仙花的果实大约有二十多个,每个果实中大约有十几粒种子。 31.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 32.花包括(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图) 33.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研究植物根的作用,请写出实验需要的材料和实验步骤。实验材料:试管、水、植物油、带根的植物、记号笔 实验步骤: ①选择一棵带根的植物装入有水的试管中。 ②将植物的根浸泡在试管里的水中。 ③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使试管中的水不会被蒸发到空气中,在水面处做好标记。 ④观察试管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我发现试管中的水在慢慢(减少)。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