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

第1课《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等。

科学探究目标:

1.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

1.在观察和描述声音的过程中,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2.愿意倾听,积极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声音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难点:

1.运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

2.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记录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听声音,辨声音

师播放声音,生听声音、辨声音。

预设: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

(设计意图:选生活中的12种声音,有些是动物发出的、有些是自然界的

声音、有些是人发出来的,学生听声音并辨声音,为后面描述声音做好了铺垫。说明:如果学生听不出来声音,可以让学生多听几遍,适当说说声音的特点。)师:其实除了这12种声音外,还有很多声音。我们就是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今天我们就先来细细地听听这12种声音。

出示课题:听听声音。(师板书课题)

二、探索:听声音,描述声音

(一)给声音分类

师出示12种声音:鸟叫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咳嗽声、雷声、下雨声、溪水声、马蹄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我们先给这12种声音来分分类,哪些是动物的声音、哪些是自然界的声音、哪些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生(预设):鸟叫声、狗叫声、马蹄声是动物的声音,雷声、下雨声、溪水声是自然界的声音,汽车喇叭声、咳嗽声、敲门声、闹铃声、大鼓声、笛子声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二)再次听声音,描述声音

师:我们再来仔细听听12种声音,用科学词汇“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描述并记录听到的声音。师引导学生记录(小鸟声和汽车喇叭声为例):

(说明:①“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这里只要言之有理即可;②对于声音的强弱(响、轻)学生听不出来,教师可以把音量放大和缩小,让学生辨别;③听12种声音时,建议教师把每一种声音的音量都调到一样。)

生听声音,并记录。

交流(预设):

(三)对声音问题的思考

师:我们对12种声音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相信,再次听到它们,可以马上说出它们是什么声音。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声音,一起回忆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然后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活动手册)

生拿出活动手册,记录并交流:

预设:①我已经知道声音有高低,声音的高低是怎么形成的?和什么有关?

②我知道声音无处不在,我想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③我知道有些声音听不见,为什么会听不见?

④我知道有些声音很响,会扰民,称为噪音,我想知道怎样可以避免噪音?

⑤......

师:同学们知道得很多,想要知道的也很多,我们就一步一步地去探索声音的奥秘。

(说明: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

三、拓展:识音符,辨高低

师播放小星星的乐曲:同学们,我们来听一段简单的乐曲,识别乐曲中的音符,辨一辨它们的高低顺序:

生听乐曲,识音符,辨高低,交流(预设):

总结: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有动物的叫声、大自然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等;有的声音高、有的声音低;有的声音强、有的声音弱;有的声音悦耳、有的声音刺耳。 四、板书设计

听听声音

强、弱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1.1听听声音

3、描述声音的词汇。

4、描述声音

课件分别出示:《夜莺》、《海豚音维塔斯》、《摩托

车》视频

3、学习了解描

述声音的词

汇。

4、根据已学对

不同的声音进

行描述。

新知探究探索二:回忆有关声音的知识和相关问题,与同学

进行交流。

讲解: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

种各样的声音,声音对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

回忆一下你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关于声音你还

想知道哪些问题?把你知道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和

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的问题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

中,然后把你的记录和同组同学进行交流。

参与到教学活

动中,能够用

语言准确描述

声音。

科学探索求真

知,教师点拨解

疑难。

新知探究探索三:听音乐辨高低

听一段简单的乐曲,你能识别乐曲中的音符

吗?说一说它们的高低顺序。

课件分别出示:《闪烁的小星星纯音乐版》和《闪

边唱音符,边

打拍子,感受

乐曲中声音的

强弱变化。

科学探索求真

知,教师点拨解

疑难。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1听听声音教案教科版

⒈听听声音

烁的小星星 演唱版》视频

出示《闪烁的小星星》乐谱,讲解:在单音体系中,用七个音乐符号表示音级,即通常我们使用的“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个读音,这七个音的高低不同,采取不同组合形式就构成了美妙的音符。音级从“1”到“7”依次升高。

拓展延伸

动物的声音

幻灯呈现

拓宽领域探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

课堂练习

幻灯呈现

应用所学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回顾本课所学 建立知识体系 板书

回顾本课所学 建立知识体系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科学1.1听听声音教案

第一单元声音

1.1听听声音

1.知道我们周围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可以感受它。

2.引导学生用高低,强弱,悦耳和刺耳等词语来描述声音。

3.给声音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声音可以分为大自然的声音、动物发出的声音、人类活动发出的声音。

4.对声音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重点

会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难点

用词语来描述我们周围的声音,并能对声音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教学准备

包含各种声音的音频视频素材、声音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

观察图片,想象图片中事物发出的声音,将学生的注意力汇聚到声音这个问题。

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用简单的词语描绘自己想象的声音是怎样的。

将注意力集中到声音上。

二、聚焦

试着举例说一说你听到过的声音,用什么词语可以描述它。

学生交流与讨论。

听到的声音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对声音主要特点的描述咳嗽声人的喉咙男人的咳嗽声低沉,女人的高

雷声云层的碰撞产生响(强),低,比较刺耳

溪水声溪水撞击物体比下雨声响,悦耳

马蹄声马蹄撞击地面比较沉闷(低),有节奏

敲门声手指撞击门比较响(比较刺耳)

笛子声嘴巴吹,手指按很动听,一会高,一会儿低

三、探索

活动一:观看视频描述你听到的交通工具的声音。

提示:对听到的声音进行记录,描述。

汽车喇叭声——很响(强),比较刺耳

汽车轰鸣声——响亮、刺耳

车子刹车声——响亮、刺耳、尖锐

活动二:描述你听到的动物发出的声音

狗叫声——汪汪,比较响

马蹄声——比较沉闷(低),节奏感强

知了叫——响亮、刺耳、令人烦躁

活动三:描述你听到的球类发出的声音。

球——咚咚咚

活动四:描述你听到的生活中的声音。

敲门声——比较响、刺耳

闹铃声——很响、比较刺耳

鼓声——很响、比较沉

学生记录自己听到的声音,并用词语进行描述。研讨:

讨论关于声音你知道些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我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

我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

提出一些关于声音有价值的问题。

我已经知道的声音知识我还想知道的声音知识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四、拓展

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符的高低变化。

学生可以用手势来比划音乐的高低起伏。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千金小学施小红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的传播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

最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声音 1、声音有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活动的声音两类,同时声音有(强弱)、(高低) 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3、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4、耳的结构: 外耳:耳郭和外耳道。(耳郭)具有(收集声音)并将声音导入(外耳道)的作用,把手放到耳后可以收集更多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更大)。 中耳:(鼓膜)和(听小骨)。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 会产 生振动。 内耳:(耳蜗)等。 5、(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强)。 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7、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 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8、 传播途径: 闹铃声——玻璃罩里的空气——玻璃罩——玻璃罩外的空气——耳朵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当里面的空气逐渐变少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慢慢 变弱(轻);当没有空气后,虽然能看到闹铃在动,但我们听不到声音。 耳朵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耳廓:收集声音 耳道:传递声音到中耳 中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 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9、模拟鼓膜的振动试验结论: “鼓膜”在声音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声音的远近和强弱条件不同,引起 “鼓膜”的振动也不同。发声(强),“鼓膜”振动的幅度(大);发声(弱),“鼓膜”振动的幅度(小)。距离(近),“鼓膜”振动的幅度(大);距离(远)“鼓膜”振动的幅度(小)。 10、探索钢尺的音量变化 实验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1、尺子的音高变化 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 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 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网状图”)能使这种联系变得更加清晰。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 5、在坚持每天观察、记录的同时, 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 并进行比较。 6、要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天气, 周末和假期(不能)间断。 7、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 (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通常情况下, 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 由西南向东 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 吹的是(西北风)。 9、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 就是(西北)风。 10、在用风向标确定风向之前, 可以先用(指南针)或(周围的自然景物)来确定方向, 然后再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11、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西)、(南)、

(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12、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13、降水的形式很多, 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 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等。 15、(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 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7、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18、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二单元溶解 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2、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教案大全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教案大全 1、听听声音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运用语言来描述和记录听到的声音,并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和描述各种声音的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并乐于与同伴交流。 教学重点: 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 教学难点: 能根据声音的高、低、强、弱给听到的声音分类。 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的音叉、大小不同的3枚钉子、收集一些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这个单元我们要开始进行声音研究的活动,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 二、探究内容:

(一)倾听周围的声音 1、打开教室门,仔细听听,你周围有哪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吗?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反馈交流: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 小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教师演示实验1: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3、教师演示实验2: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4、小组交流讨论: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5、教师演示实验3: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图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 三、课后总结。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电 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 点亮小灯泡 3 简单电路 4 电路出故障了 5 导体与绝缘体 6 做个小开关 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第二单元新的生命 1 油菜花开了 2 各种各样的花 3 花、果实和种子 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5 种子的萌发 6 动物的卵 7 动物的繁殖活动

第三单元食物 1 一天的食物 2 食物中的营养 3 营养要均衡 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5 面包发霉了 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 1各种各样的岩石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 岩石的组成 4 观察、描述矿物(一) 5 观察、描述矿物(二) 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7 岩石、矿物和我们 第一单元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育教案及其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

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

四年级上册科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知识总结

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1我们周围的声音丰富多彩,有来自动物的叫声,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还有来自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一一声带。 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1-2吹奏竖笛发出声音,是竖笛里的空气在振动。 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 液体> 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3我们制作的土电话,声音主要是通过棉线传播的。 1-3慢慢抽出玻璃罩中的空气,我们听到的闹铃声会越来越轻直至听不见。 1-5用不同力度敲打音叉,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弱,大力一点敲击发出的声音强。 1-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是由物体的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最新科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试卷

一、填空题。(26分每空2分) 1、测量降水量多少的仪器是(雨量器)。 2、水除了能溶解固体、液体外,还能溶解(气体)。 3、把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肥皂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热水)中的肥皂溶解的快。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通常叫做(天气日历)。 5、人们常常根据的(阴。 6、(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 7、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中雨或(雪)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 "。每小题2分) 1、24小时的雨量小于10毫米的属于小雨。(V ) 2、风向通常米用八个方位来记录。(V ) 3、降雨概率40%--60%为下雨的可能性很大。(X) 4、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指的就是下雨。(X ) 5、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V) 6、经溶解的物质还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X 7、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V 8黑压压的乌云实际上就是卷云。(X 9、积云高于层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V 10、通过加热的方法可以加快食盐在水里的溶解。(V ) 三、选择题。(24分每题2分) 1、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 1”表示(B 2、27C读作(C )A、摄氏二十七度 B、二十七度 C、二十七摄氏度 3、下列哪种方法在嘴里溶解方糖最快?(D A. 含在嘴里不动B .用舍翻动搅拌C .把糖块咬碎D .咬碎并搅拌 4、.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 使杯底的盐溶解( B )。 A. 不断搅拌 B.往杯中加水 C.使杯中的水蒸发 5、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盐水中的盐和水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 B. 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 C. 蒸发皿中的食盐颗粒十分细小 D. 加热完后立即用手把蒸发皿放到桌面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第一学期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0分) 1、风向可以用()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 )。由北向南吹的风叫()。 2、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3、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等。 4、要在一杯水中很快溶解一小块肥皂,我会用到的方法有()、()、()等。新课标第一网 5、水里的动植物呼吸的是溶解在水中的()。 6、我们平时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由物体( ) 产生的。 7、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声音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8、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物体振动频率越快,发出的声越();物体振动频率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X|k |b| . c|o |m 9、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交换。 10、人体从外形上一般可以分为()、()、()和()几部分。 11、人体骨骼的作用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12、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 13、人耳朵里的()能接受各种声波并产生振动。 二、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1、降雨量的单位是()。w w w .x k b 1.c o m A、厘米 B、毫米 C、毫升 2、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个等级。 A、11 B、12 C、13 3、烟垂直上升,这时的风力为()。 A、0级 B、1级 C、2级 4、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把食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 A、过滤 B、沉淀 C、蒸发 5、在一杯水中滴几滴色拉油,我们能看到的现象()。 A、色拉油慢慢地在水中溶解了。 B、色拉油沉到水的底部去了。 C、色拉油一直浮在水面上。新|课|标|第|一|网 6、当上课铃声响起,小朋友们从各处跑向自己的教室,这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朝着()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

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找到问题的答案。 2.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仔细观察,认真比较。 科学知识 1.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水、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学会制作土电话,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线)传声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观察、实验、假设、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3.学习xx地做声学实验。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通过物质传播的。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袋中分别装有一样多的沙(土)、水和空气,带橡皮头的铅笔;两只一次性纸杯或自制纸筒,一段棉线、牙签棒。 2.演示材料:烧瓶、小铃、水、酒精灯、胶塞、弯玻璃管、乳胶管、皮管夹。 3.电教材料:光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师:我们来听一个实验。为什么是听实验呢?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想不想听? 生:想听。 师: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你听到声音了吗?往烧瓶中加少量水,放在火上烧开,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再摇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 生:这个现象说明了气体能传播声音。 师:固体、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 生一:能。 生二:不能。 师:你想过没有,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板书课题) 二、探究问题 活动一:游戏——打土电话 师:这是老师自制的一个土电话,你们说这个土电话能通话吗? 生:能。 师:谁愿意上来和老师试一试。(老师通过土电话小声地让学生做一些有趣的表情和动作。)学生哄笑 师:你为什么做出这样有趣的表情和动作 生:是老师打电话让我这样做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张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

四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教科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经历制造声音,感受声音产生的过程。在观察、描述的活动中,积极思考交流。 知识目标:感受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情感目标: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究中的事实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过程,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理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观察比较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的区别,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用:尺、皮筋、记录表等。 教师演示用:锣、尺子、皮筋、音叉、水槽、水、米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声音 (1)谈话:今天我想考考大家的耳朵。 课件出示要求: 你听到了几种声音? 分别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你能学学它们发出的声音吗? (2)反馈 (3)合作指导:如果要一个同学一下子来回答这三个问题,的确有难度。要是请一个小组来回答,那这个小组的成员就可以分工合作,回答这三个问题就容易多了。 2.再猜声音 谈话:下面再请大家猜两种声音。 小结揭题:大家的听觉非常灵敏,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有风声、雨声、歌声、笑声,还有鸟叫、虫鸣等等,构成了一个奇妙的声音王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课件出示课题) 二、实验感知 1.使物体发出声音 (1)猜想:你觉得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使锣发出声音 谈话:让我们从能发出声音的物体中来找找线索。(出示锣)这是什么?(板书:锣)谁能上来使它发出声音? 教师评价

(3)实验:研究皮筋、尺子是怎样发声的? A.谈话:刚才我们已经能使锣发出声音了,现在我们换几种材料。(出示塑料尺)这是什么?(出示皮筋)这是什么?皮筋和尺子是怎样发出声音的?你们能分别使它们发出声音吗? B.课件出示要求: 要求记录: 使皮筋、尺子发出声音的方法。 皮筋和尺子发出声音时,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分别听到了怎样的声音?能模仿这种声音吗? C.开始实验 D.反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用了哪些方法使尺子和皮筋发出声音?发出声音时,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观察发声的物体 (1)观察皮筋和尺子发声时的情况 A.指出正确方法:刚才的小组用了很多方法使皮筋和尺子发出声音了,我有一个 疑问,这些声音真的只是皮筋或尺子单独发出来的吗?比如……所以我觉 得把皮筋拉紧再拨比较符合皮筋单独发出声音。而尺子则是把它压在桌 上,再去拨伸在桌外的部分。 B.教师示范:我也想试一下,大家要竖起耳朵仔细听,看看我能不能使皮筋发出 声音。先把皮筋拉紧,然后用手指拨皮筋,听到声音了吗?大家已经非常 安静了,可还是听不到,那我就要借助一个帮手(话筒),来让大家听清 楚。你看到了什么?(皮筋在快速来回地运动)我们再来看尺子,我把木 块当桌子。尺子发出声音的时候也是快速来回地动。 C.小结:科学上,我们把尺子和皮筋这样做来回、快速的运动的运动叫振动。(板书:振动)我们发现,不管我们采用什么方法使它们发出声音,它们在发声时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在振动。(2)观察锣发声时的情况 A.谈话:那刚才的锣发出声音的时候是否也会振动呢?(师敲锣)你们能看出来吗?你有办法让我们知道锣发出声音时在振动吗? B.提示:我给大家找了一些小帮手(展示米,把米放到锣上)请一生敲锣。 C.反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D.小结:锣发出声音的时候在振动。 (3)观察音叉发声时的情况 A.认识音叉:(出示音叉)这是什么?(板书:音叉) B.使音叉发出声音:现在我手上有3个可以用来击打音叉的物体:铁棒、橡皮锤和布槌。我先用铁棒敲音叉,听到声音了吗?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我再用橡皮锤敲音叉,听到声音了吗?这是什么

科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

科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电 第一课时电和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的: 1、经历调查家用电器的活动过程,并且科学文件夹记录; 2、经历一次收集并且处理数据的科学研究过程; 3、讨论他们想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4、明确一些安全用电的常识,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安全用电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教学难点:关于电的知识。 教学准备: 准备一份科学调查记录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电的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前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记录,调查了我们自己家里的用电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个统计,交流我们的调查结果。 二、探究过程 1、调查家中的电器。 (1)小组内互相交流调查记录,同学之间相互说说。 (2)个人统计:生活中常用的用电器有哪些?大的电器有哪些?小的用电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电器有哪些?这些用电器分别是用哪些电的?你统计的数量是多少? (3)全班交流。 (4)在调查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 (5)自己还有哪些想法? (6)要是没有电的话,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2、交流我们知道的电的知识。 (1)小组讨论,相互说说你在以前知道的关于电的知识。 A、静电的知识 B、雷电的知识 C、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那如铜钱般的雨点就瓢洒盆泼般地倾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于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刷厂中当学徒。然而,他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第二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 第三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的听力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声音 1-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1-1有的声音听上去悦耳,有的听上去刺耳。 1-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1-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发声就会马上停止。) 1-2 拨动钢尺、击鼓、敲击音义、吹竖笛都会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1-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P5) 1-2发声时,声带变紧,快速振动,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1-3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3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报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 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3物体在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

一个地方。 1-3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传播速度:铝箔尺>木尺>尼龙线》棉线 1-3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1-3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 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 1-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4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外界声音>耳廓》外耳道 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1-4人的外耳就像一个隧道,声音通过这个隧道到达 小会 其镇听钟 鼓膜。鼓膜很薄很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 真 会产生振动。 1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 构成,内耳由耳蜗组成,耳蜗与听觉神经相连。 1-4耳廓的作用:收集声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 动:耳蜗:将振动转化为信号。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天气 1、通常通过(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3、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 来测量气温。 4、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5、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6、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7、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8、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 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9、天气特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

10、(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1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12、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 13、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 14、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15、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 16、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17、风向可以用(北)、(南)、(西)、(东)、(西北)、(东北)、(西南)、(东南)这八个方位来描述方向。 18、风的速度是以每秒进行多少米来计算的。 19、(风速仪)是测量风俗的仪器。 20、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13)个等级。 21、风速等级是由(风速仪)测定的。

22、我们的风速简化等级有: 0 ——无风(旗子不动); 1 ——微风(旗子微动); 2 ——大风(旗子展开)。 23、(风向)和(风速)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24、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26、降水量的等级表 日降水量指的是 4 24 小时内的降水量。 27、云可以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卷云)。 28、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29、层云有时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整个天空。如果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它为(雨层云)。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认识“网状图”的使用: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4.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5.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酒泉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课后反思: 第二课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