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奔腾年代(影评)

奔腾年代(影评)

1----
 1938年的新年前夜,美国的年度十大新闻人物榜出炉,共有九个人上榜,其中包括富兰克林·罗斯福、内维尔·张伯伦和阿道夫·希特勒,与他们同处于一个榜上的还有一匹叫做海洋饼干的马——它长得又矮,又有缺陷,它的骑师穷困潦倒。

但是,他们共同创造了赛马史上的奇迹。1936年驯马师汤姆·史密斯买下了一匹名叫“海饼饼干”的3岁纯种马它通体呈马粪色,身材矮小,膝盖突出又不对称,而且还不够直,完全就是缺陷身材的典型。尽管它战绩奇差无比,史密斯还是看出了这匹马的独特之处:“海洋饼干透着一种真正的自信。”

在史密斯的调教下,海洋饼干却发生了质变,海洋饼干果然不负厚望,它和它的骑师红毛波拉几乎所向披靡。1937年,海饼干在十场重要的彩金赛中大获全胜,它的年收入达到14万4千美元,比最赚钱的赛马在全盛时期赚得还多。1938年11月1日海饼干与另一匹奖金马王“战将”的比赛更是吸引了全美国人的眼 球,就连没看过赛马的人也关注了比赛。以四个马身优势获胜的海洋饼干当之无愧的当选了年度风云赛马。

1939年2月14日的一次事故似乎完结了海洋饼干的事业——左前腿悬韧带破裂,它很可能再也不能参加比赛了。马师波拉的腿也第三次被打断重接。

波拉说:“海洋饼干和我是一对老瘸子,我们都完了。”然而同年秋天,海洋饼干的老板做出一项惊人的宣告:1940年3月2日,7岁的海饼干将最后一次挑战它一直未能征服的赛事:圣安妮塔10万奖金赛。此时红毛波拉的腿如果再断一次就会落下终身残疾。但波拉坚持自己可以出赛。他说:“我和海洋饼干加起来有四条好腿,这样就行了。”

整个赛马界都在关注圣安妮塔,关注海洋饼干的复出。它曾两次以微弱的差距与10万美元的奖金擦肩而过。比赛的结果震惊了整个美国,海洋饼干跑出了圣安妮塔大赛历史上的最好成绩,美国赛马史上的第二好成绩,并打破了世界纪录。著名作家裘利·罗杰这样写道:“我是多么的幸运,竟能活着看到这一天。”

海洋饼干受了伤,几乎无法继续比赛,但它战胜了伤病,一直坚持参赛,直到年老退役。它的骑师波拉也发生过惨痛的意外,但这对跛脚的老搭档都重新振作了起来,老骥伏枥,再造辉煌。对于一个陷入经济萧条所带来的焦虑和恐慌的国家来说,这绝对就是一道灿烂的曙光。故事中的每一位主人公都具有拼搏精神,那种克服困境、赢得成功的精神和力量,铺就了一条通向成功之路。这种精神是成功的基石。而

海洋饼干和波拉的传奇故事,正是这种精神的最佳写照。海洋饼干的时代,正是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年代,海洋饼干在那个时候成功地扮演了一位能够寄托美国精神的偶像。海洋饼干的奇迹激发了无数处于焦虑和恐慌中的美国人。随后,美国的经济也开始复苏。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海洋饼干不仅改变了他和他主人的命运,更激励了整个国家。


2----
各位D版影迷协会会员:

2004年参加奥斯卡角逐的片子里,有一部名叫《奔腾年代》(Seabicuit)。叙事片,主要内容是讲赛马。兄弟最近连A片赛人都不看了,况乎赛马。但是,由于最近中国D版产业工作效率低下,市场上D版全是高清晰度版,一时片荒。在如此艰难时局之下,《奔腾年代》以D9的天生丽质,反复在两个星期内浮现在我我眼前。虽然兄弟我不爱体育,也不爱米国主旋律影片,但是奈不住反复挑逗,遂于2004年2月22日下午16:30购得一片。该D版图花为盘龙身上压一DTS字样,编号SL-018。画面精美,翻译精准,售价6元。

本片讲述了米国经济大萧条时代一匹名为“海洋饼干”赛马的故事,他系出名门,丽质天成。但每天要睡足2小时午觉,以与其他名马相比一半的身躯,而能食用别马两倍的草料。时人谓之“懒”,因而放逐二线,充当一流赛马陪练。海饼乃大忧愤,弹剑长叹“食无鱼!”,终成一代马中愤青。该马整日咆哮如雷,脾气顽劣,骑师无不闻风丧担,人称马场毒药,以2000美元最低价出售。

有如此劣马,究竟何人能够训练,何人又能充当骑师呢?各位D友,在回答这个问题以前,我们先插播一段广告。

上世纪初,万恶的资本主义由于自身追逐利益的本性,造成经济结构的失衡。脑满肠肥的资本家通过股票投机,投机倒把,谋取高额利润,造成金融危机。在这种时候,代表着米国大资本家、大财团利益的米国政府并没有果断入市,调动资金托市,造成股市大跌,进而引发经济危机,给米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米国贫农汤姆大叔在金融危机中失去了毕生积蓄,老泪纵横地说:“辛辛苦苦200年,一夜回到独立战争前。”米国政府尽管在事后通过大兴国内公共工程等一系列手段刺激就业,开始采纳凯恩斯经济理论:“挖一巨坑,然后再埋起来,就能提高GDP。”,并最终使经济复苏。但是勤劳勇敢智慧的米国人民拒绝承认这是代表着腐朽没落生活态度的米国政府之功,而将满怀深情全部寄托在了海洋饼干身上,认为他才是振奋人心,使广大米国人民熬过艰难岁月的功臣。

OK,我们现在回到节目中来。海洋饼干自己是不能获

得胜利的,因为他是赛马而不是一只赛狗。所以,他需要一位骑师。他的骑师在没有遇见他之前,混得比他还惨。骑师本来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经济危机摧毁了他的家庭。在流浪的路上,他的父母把他卖给了赛马场。打那以后,他像王杰那样比赛黑市赛马,像刘德华那样在下班后打黑拳赚钱。可惜,他并没有传说中黑拳手的能力,能把敌人一拳打为肉泥,反而被人打瞎了一只眼睛。对于骑师来说,一只眼睛盲了,等于结束了职业生涯。我们知道,赛马是不安装后视镜的。

那么,教练是谁呢?教练就是中国传说中的伯乐。不为名,不为利,走遍天下,只为找到一匹名马。美国人民不理解他,但是马爱他。影片开头一段,有一段很细致的描写,讲他和一匹马之间的沟通。相当出彩,让人感觉到《马语者》这本淫秽小说中描写的人马心灵相同的妙处。当然,他也很潦倒,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没有房子,没有女朋友,只有一匹瘸腿的白色母马一直陪伴着他。

迄今为止,还差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以上两个人物大家都看得出来,基本上一穷二白,如何能得到2000美金买马呢?这就得说到花2000美金买下马的柴大官人。柴大官人本身是在扭腰一自行车厂工人,那时候他在流水线上,技术奇烂无比。一怒之下自己去乡下开了一自行车修理铺,却没有自行车修。也是他家祖坟上印第安人烧火,冒了青烟,他居然帮人修汽车,将车拆成碎片,居然明白了原理,改装出了一辆马力强劲的好车。从此成为一代汽车大亨。影片开头有分教:福特发明流水线,造成工人只知一个工序,害人不浅啊!此人富裕了,但是中年丧子,老婆离婚,生活很是无聊。在南下墨西哥喝滥酒搞滥交途中,偶遇美女。两人骑马而堕入情网,遂成一段佳话。从此,柴大官人就迷上赛马了。

全片前四十分钟分三条线讲这三个人的故事,以说明人世间缘分的奇妙。四十分钟后,他们相遇了。影片也就好看起来,节奏加快,高潮迭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赚尽眼泪。虽然我们一早确定,他们最后会赢。但是赢的过程里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经常出现山复水尽疑无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哦,不对,是柳暗花明再一杯的大喜大悲,极富戏剧性。让人感觉,他们怎么什么事都赶上了?火车撞了,汽车碾了,自行车压了,还被行人踩了。而这种满脸是血最后依然能取得胜利,比一般的励志影片更为动人心弦。

我回忆了一下,这个片子里唯一的色情场景是在妓院,和惯常的主旋律影片一样,色情得相当模糊,相当马赛克。这片子里唯一

搞笑的是播音员先生,此公很有意思,值得研究学习。

通观全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米国这些红皮肤蛮子的活力,及米国的山水风光。一共有两场纵马奔驰的戏,第一段捕马,让我想起了夏日香格里拉的那帕海。第二段在满山红叶中奔驰,让人也想做一匹马。

结语:
谁不曾痛苦难捱彻夜难眠?谁不曾抽噎着等待天明?但是,谁又能阻挡我们狂奔的脚步?不让我们鳞爪飞扬,长鬃飘散在风中?OH!YEAH!


3----
影片很平实,但是几段对白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查尔斯霍华德每到一处就召集人们去看他的马比赛,但以下的这段话,又何尝不是给那些失业的人们以鼓励呢:
We all are here today, because this is a horse who won’t give up, even when life beats him by a nose. But, everybody loses a couple. And you either park up and you go home, or you keep fighting.

影片结尾,瘸了的瑞德波拉德骑着伤愈的海饼干冲向终点,内心独白是这样的:
You know, everybody thinks we found this broken-down horse and fix him, but we didn’t. He fixed us. Every one of us, and I guess, in a way, we kind of fixed each other, too.

为什么有人愿意为自己的理想而不顾一切,甚至以生命为代价,因为没有目标的生活,真的比死还难受。人生在世,没什么抛不下的。

We never know how high we are till we are called to rise.
And then, if we are true to plan, our statures touch the skies.
The heroism we recite would be a daily thing, did not ourselves the cubits warp, for fear to be a king.

--Emily Dickinson

真是一部好片子,没有浪费我一个下午的时间。


(注:我一直想找到Emily Dickinson这首诗的全文,但没有成功,如果那位网友知道的话,请给我留言。)


4----
本文写于2006年05月19日。那时候,我刚刚毕业,找到人生中第一份工作。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015966522.html,/logs/7948291.html

《奔腾年代》的三种观看姿势

终于找到了《奔腾年代》(《Seabiscuit》)。为了看到这部电影,我用了P2P软件,BT软件,EMULE软件,以及网络上常用的所有的搜索引擎。在网吧里,为了等待能连接的影片种子,望着哗哗上涨的网费,心里充满了贫农式的忧伤。而下载速度却始终以个位数的幅度在10K上下跳动,我觉得如果要等到它下完,也许已经到了另一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了。

后来,无意中发现在网通的影视在线主页上收藏有这部电影,还不用下载,只用在线观看。也就是说,我根本不用花那么大工夫,只需要走几步路,到我们学

校宿舍里,随便找一台电脑,就可以上网看到了——我们学校宿舍里就是用的网通专线。

于是我就想起一句中国的古老谚语: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我就带着这样的感叹,看完了整部电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从初中的政治书和历史书就可以知道,那个时代是美国短暂的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次低潮。整个国家都陷入了低沉的迷茫和绝望之中。我暗自揣测,那个时代的美国人,一定心里都有股子邪火。从初中的教科书中得知,那个时候,工人大批失业,整个国家有将近一半的人没有工作。而资本家们为了维持产品的价格,不惜将大批的商品销毁,将成吨的牛奶倾入大海。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对这个时代的美国,总抱有一种黑暗的隔膜感。

我想,是这部电影改变了我。

故事的开始,叙事的节奏明快迅速,讲述了三个不如意的人。一个自行车修理工,靠做汽车生意发家,而儿子却在车祸中丧生,妻子以此迁怒,愤而离婚;一个老牛仔,有着《马语者》一样的与马交流的本事,生不逢时,穷困潦倒;一个诗人的儿子,自幼热爱骑马,在经济萧条中被迫与家人分离,颠沛流浪,以做二流骑师和打拳为生,在拳击中瞎了一只眼睛。

这三个人,每个人的故事都可以单独拍一部电影,导演以三条并行的线索,明晰简洁的讲述了这三个人坎坷的半截人生,也把每个人的性格都塑造得特色鲜明。乐观、精明、沉稳的生意人霍华德,老练沧桑的牛仔汤姆·史密斯,桀骜倔强的骑手波拉德。这样三条并行的命运之线,终于因为一匹瘦小不起眼的马汇合到一起。这匹马,就是“海洋饼干”(Seabiscuit)。

Seabiscuit的血统优良,祖父和父亲都是辉煌显赫的赛马。但它一出生就因为略显弯曲的前脚与不均称的身形,被它的主人判定为不合格的赛马,也因此从没受过任何训练与特殊的照顾,只能在一些小比赛中奔驰,赚着不起眼的几百块美元奖金。甚至作为给别的赛马做陪练。它的前半生一直是个输家,直到碰到了它的伯乐霍华德。霍华德在绝望之余买下了不被人看好的Seabiscuit。在一个薄雾初升的清晨,Seabiscuit被人牵着,昔日的牛仔、今天的训马师汤姆一眼见到Seabiscuit,就立刻被它折服。汤姆看出了这匹马蕴藏的巨大能量,看出了它眼睛中桀骜不逊。这是Seabiscuit的“马生”转折点。从此,它开始了作为一个赛马的生命旅程。汤姆说,我们只需要让它做回一匹马。

于是,看这个影片的

第一个姿势是:闭目冥思。把自己看做一匹千里马,等待伯乐的出现。而中国的古语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这是否表示,在这个地球上,在这个人世间,在这个巨大的赛马场里,有许多Seabiscuit都在骈柢之间碌碌一生呢?我是应该对此感到事不关己,还是应该有种兔死狐悲的心有戚戚?

第二种姿势,把头抬起来,笑着看。霍华德是影片中非常有魅力的一个角色。我总是被他的乐观感动。他总是说,看看外面,多广阔,我们的终点线在未来。即使遭逢巨变,他仍然在别人的帮助下,很快的恢复了斗志。我很感动的是开始,他自己开了一个自行车修理铺子,生意清淡,门可罗雀。忽然来了一辆蒸汽汽车,爆缸了,问他会不会修理,他楞了一下,耸耸肩:“Sure!Ofcourse!”揽下这个活后,他开始对着一地的零件抓耳挠腮,而当他从镜头中走过,一个蒙太奇剪辑,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内行人,对汽车已经有自己的创造和改进。在他身上,有勇气,有信心,仿佛什么都能做成。我想起初中教科书上,同样说起,短短的十年的功夫,美国又重回经济大国地位,气势更盛从前。除了罗斯福的新政得法,还需要一种横贯整个大陆的乐观精神。不管人家现在如何嚣张跋扈,这份乐观和拼搏的劲头,总是值得我们好好琢磨的。

第三个姿势是,找一个人在旁边,陪着你看。我的意思是,你们得比点什么。Seabiscuit在奔跑的时候,身边有一匹马并行的话,就会发挥出惊人的潜力,创造奇迹。它们比的是顽强,和心中对胜利的本能渴望。而作为人,我们能比的东西更多,我们只需要让彼此站在一排,公平的竞争。在几十年前,那段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中,Seabiscuit创造了一个不朽的传奇。赛马一般在五岁左右是壮年,是黄金时期。而Seabiscuit,已经十九岁了。经常在奔跑的时候,口鼻渗出血来。但它从来不减速,甚至在转弯的时候。以生命为代价,去博取胜利。我不由得很羞愧,或者说产生一种景仰之情。是什么让它如此执著?依然是对胜利的本能渴望。而作为人,我们也要有些信念支撑自己。周星驰在电影里说,人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分别?这里套用下:人没有信念,岂不连匹马都不如?

其实我们可以从电影里得出很多其他的结论。但得出结论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自己心中的某块地方热起来,让自己的身体沸腾起来。

因为,这是奔腾的年代。我们都是“海洋饼干”。



5----
时常感叹于豆瓣上那些长篇的评论,同样的一部电影有的人竟然可以看出如此多的感触和人生,而我总是

后之后觉。多数时候都是精彩的影评勾起我对电影的欲望,《seabiscuit》是个例外。
第一次看到就被吸引,因为它的中文译名--《奔腾年代》。总是无法描述电影所要表达的东西,或许本就不该描述。能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思想属于电影本身,而作为观众拥有的只是心中莫名的激动和隐隐的共鸣,并且每人都尽不同。这是一部恰当的时候出现的恰当的电影。不希望是更早,因为身陷泥泞的时候行动比思考更能给人以勇气。如果是那时出现,也许和我一起陷入泥泞的还有无辜的电影。不希望是更晚,那时不知道我还有没有此时的记忆和印象,彼时来看此时的大事件不过是一次小小的插曲。而就是现在,一步步走出泥泞,鼓起勇气重拾梦想的时候,seabiscuit奋蹄而来。
喜欢它配乐中马蹄四起的铿锵和迎风的马鬃飞起的力量。马蹄落处沙石四溅,那时心跳的节奏。一个人和一匹马的奋斗成长在一幕幕黑白背景映射下结成了一个民族的奔腾年代。“不是因为所建造的那些公路,隧道,桥梁,公园和成千上万的公共工程,而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让一年前破产的人们突然重振旗鼓被击倒的人们突然找到了他们的心声”。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变革,饥饿,困顿,悲伤都无法阻挡它的到来,坚定的走出阴霾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
“This is not a finish line,the future is the finish line”无论何时都告诉自己,情况不好但没到最坏,因为终点永远都在未来。不会再惧怕什么,因为我曾站在风口浪尖支起飘摇的港湾。伴随着瑞德扬鞭时轰鸣的马蹄声,耳边又响起餐桌前瑞德背诵的狄更斯优雅而有力的诗篇"we never know how high we are till we were called to rise...."


6----
 “2004年,有一部名叫《奔腾年代》(Sea biscuit)的影片参加了奥斯卡的角逐。”
以上消息,是我于2008年3月1日晚七点得知的。
我很想说我是一个电影狂热分子,但通过这则事情,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的这种狂热在2004年我还处于初一(还未脱离动画片)的年纪并无肆意扩散的倾向。那个年纪,好电影的定义还很模糊,只会看些《哈利·波特》《魔戒》之类。
而现在,随着自己越来越多的“阅历”,对电影也越来越挑剔。但《奔腾年代》这部电影不得不让我拜倒。
先说说片名吧。或许由于自己近视的厉害(导致听力增强),于是听见了同学说起了“奔驰”“车”之类的词语,潜意识的定义了影片的内容,和许多人一样受到了片名的误导,认为电影就是讲奔驰车怎样诞生和发展的。不过如果是看了英文名Sea biscuit,或许便不会有这种大错特错的想法了。

是相比被“海洋饼干”这个莫名其妙的片名搞晕,我更愿意选择恍然大悟之后的畅快。
影片开头很有意思。第一遍看时会看不懂,觉得很杂乱,但第二遍、第三遍……就会品出其中的味道。导演很巧妙的转换镜头,描述影片中几个人物的经历,然后该说的都说完了,水到渠成,让他们再来个“大团圆”。
恩,接下来应该说到主人公了,一人一马,同样身材矮小,同样狼狈潦倒。一个从小因经济危机被父母送到了赛马场,但并没能飞黄腾达,无奈之下又开始了拳击生涯,却又被人打瞎了一只眼睛。另一个脾气暴躁,险些被一枪打死,就在这时,它被救了下来,但却是去拉磨。很不幸又很幸运的,一位主人公看管另一位主人公拉磨。
说到这儿,就又咬引出一位关键人物了,如果没有他,估计两位主人公就只能以“看管”和“被看管”的身份拉一辈子磨了。正是他的出现,将两位主人公推向光明,他即是伯乐。古人云,先有了伯乐,才有了千里马,我看过这影片后十分赞同。他无权无势,无依无靠,但却对马“情有独钟”,最终成为了两位主人公的“总教练”。
另外还有一个人物,可以说他是本片中的“小金库”,他为两位主人公和伯乐提供财力支持,影片对于他的背景的描述也比较详细,他的人生可以说是一部艰辛的奋斗史。
文中还有些人物,片中都赋予了他们鲜明的个性和错杂的背景。本片中人物经历的描述和许多前后线索、细节的串联,让我觉得这一部《奔腾年代》是最真实中的真实,同样也像是最真实中的一点幻想。
咳咳,忘记了影片中一个最为引人注目的形象——那位“道具齐全”的播音员。此公与本片的主旋律有些微的不协调感,但他的加入反而为本片增加了彩色的一笔,不浓不淡,恰到好处。此公我便不再多用笔墨,他还需观众自己去品味。
看到影片中几个人物的“大团圆”时,影片便渐渐推入高潮,就好像之前的内容都是一首歌曲的前奏一样。我原本以为影片会在两位主人公第一次成功后就结束,但编剧显然很狡猾(这部影片不同于其他励志片也由此原因)。大喜大悲,赚尽眼泪,扣人心弦。每次听到马蹄铿锵有力的撞击地面,就觉得那像是心跳的节奏。在影片中,有几句话使我的感触颇深(印象中的):
“This is not a finish line, the future is the finish line.”
“You can’t throw a whole life away just because he is banged up a little.”
影片中最感人的一段是两位主人公同样受了伤,他们一同等待着伤愈,他们躺在草地上,阳光懒懒的撒了满身;他们漫步在跑道上,瑞德小声的像个

解说员一样的宣布着他们的胜利……这一段没有欢呼的人群,闪烁的镁光灯,金灿灿的奖杯,所以平实而又生动。
影片中最美的场景是为了训练海洋饼干,瑞德骑着它不停的奔跑。我的文字无法将那种美丽完全记录下来,所以它必须由观众自己感受。(请原谅鄙人不才)
唯一被我所预料到的,就是最后的胜利。虽然很清楚两位主人公最后都会胜利的,但其中胜利的过程着实深深打动了我。
在影片的结尾,骑着伤愈的海洋饼干冲向胜利的终点线的瑞德,内心有这样一段独白:
“You know, everybody thinks we found this broken-down horse, and fix him, but we didn’t. He fixed us. Every one of us, and I guess, in a way, we kind of fixed each other, too.”
最后,电影散场了,可我还没从电影中走出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