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PPI与CPI走势持续分化的原因分析

PPI与CPI走势持续分化的原因分析

PPI与CPI走势持续分化的原因分析
PPI与CPI走势持续分化的原因分析

PPI与CPI走势持续分化的原因分析

一、现阶段PPI与CPI呈现持续分化走势

7月份,我国CPI上涨%,PPI下降%,CPI与PPI继续“背离”。自2012年3月以来,我国PPI连续17个月同比下降,而此期间CPI 却一直温和上涨,我国经济运行中首次出现了CPI、PPI持续分化的走势。

如图1所示,自有相关统计数据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先后有四个时期出现PPI持续通缩:第一次是1997年6月-1999年12月,PPI 持续通缩31个月;第二次是2001年4月-2002年11月,PPI持续通缩20个月;第三次是2008年12月-2009年11月,PPI连续12个月同比降低;第四次是2012年3月至今,PPI已连续17个月同比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三次PPI持续通缩过程中,我国CPI都跟随PPI 出现过一段时间通缩,且两者总体上表现出“协同变化”趋势。但在最近一次PPI通缩中,我国CPI却并未跟随PPI走低,相反,它呈现持续温和上涨态势,它们首次出现了明显分化走势。我国经济运行中CPI与PPI是否应该“协同变化”?什么原因导致当前我国CPI与PPI 走势分化?

二、PPI与CPI走势持续分化的原因分析

(一)两者“协同变化”的关系存在不确定性

生产价格指商品最初形成后生产者的出售价格,按生产环节分为工业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和作为中间投入品的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PPI指一般工业品的出厂价格指数,代表工业品国内提供商进入最终消费市场前的批发供给价或贸易环节对工业品国内提供商的批发需求价。PPI按用途可以分为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采掘、原料和加工)和生活资料价格指数(食品、衣着、一般日用品和耐用品),其中,生产资料在PPI中权重超过70%,因此PPI很大程度上反映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我国计算PPI的“商品篮子”覆盖39个行业、涉及186个类别、含4000多种产品;CPI指商品进入消费领域的价格或消费者的购买价格,反映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指标,它以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为权数。目前,我国CPI的统计范围包括8个大类、263个基本类、约700个规格商品和服务。相关部门对CPI中各类商品权重每年进行微调,五年进行大调整。

比较PPI与CPI,它们在构成上存在以下异同点:进入国内最终消费市场的国内工业品是两指数的共同点,差异在于生产价格是批发价,消费价格是零售价;消费价格中包含许多服务项目,而生产价格中服务项目少;农副产品中生产价格只涉及工业加工环节部分,而消费价格涉及直接进入消费环节部分;PPI中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权重分别超过70%和低于30%,而CPI中商品和服务所占的比例分别近70%和30%,两者的交叉部分为PPI中不到30%的生活资料和CPI中近70%的商品。

可见,PPI与CPI“协同变化”关系是否成立取决于特定时期“交叉部分”变动对相应指数变化的影响程度。很明显,当“交叉部分”变动对两指数变化的影响程度均较大时,两者间必然呈现“协同变化”特征。而除此之外,对于其他情形,两者间的“协同变化”关系则难以保证。国内大量实证研究显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存在不确定性。有观点认为PPI波动将引致CPI变化。如刘敏等(2005)认为两者间线性关系显著且滞后一期PPI可预测CPI。有观点认为CPI决定PPI,如张延群(2007)提出,虽短期内CPI受PPI影响,但长期来看则是CPI决定PPI。有观点认为PPI与CPI间独立或无规则变动,如贺力平等(2008)认为,二者组成既相似又有差异导致不同时期两者波动此消彼长。陈建奇(2008)认为它们的波动成因不同,两者波动相对独立。

(二)“卖方”市场结构决定

当前我国CPI呈温和上涨趋势由于CPI是商品进入消费领域后的价格,故下游需求(包括国内消费和出口需求)理论上应该是我国终端消费品价格的决定因素。2005年12月-2013年6月统计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从预测角度看,国内消费和外贸出口变化均有助于显著改进我国CPI波动的预测,它们均是我国CPI变化的Granger因(分析结果见表1)。但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我国CPI、消费和外贸出口的累计增幅均为I(1)过程,但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并不显著,这说明仅仅从需求变化角度来解释我国CPI波动并不充分。运用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可知:产出缺口、货币供应量、通胀惯性和生产成本是我国CPI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

具体而言,商品市场的产出缺口、金融领域的货币供应量增速、实体经济前期的通胀水平和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均显著影响当期的通胀水平,且我国的通胀水平主要取决于实体经济总需求的变化情况。

上半年,我国GDP增长%,同比放缓个百分点。1-7月份,我国CPI累积上涨%,在前7个月中仅有2个月CPI环比下降(3、5月份,CPI分别环比下降%和%),CPI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严格来说,当前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与上述分析结论不一致。为什么在需求放缓背景下,我国CPI水平持续上扬?这与我国消费品的市场结构有关。从八大类商品对我国CPI的拉动作用看,食品和居住类商品价格波动是我国CPI变化的主要原因。从最近一轮通胀周期(2009M7至今)的统计数据看:食品和居住类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CPI变化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和%,总和贡献率达%。7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其中,食品、居住类商品价格分别上涨%和%,分别拉动CPI上涨个和个百分点,对CPI上涨的贡献率达%。

2002年5月以来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CPI与食品、居住类商品价格指数涨幅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CPI涨幅与食品、居住类商品价格指数增幅呈现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进一步,食品和居住类商品价格如何确定?分析发现:如图2所示,我国食品类商品价格与国际食品价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2008年4月-2013年7月期间,我国食品类商品价格增幅、联合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涨幅间的相关系数为;与此同时,居住类商品价格波动与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化趋势相似。在2011年6月-2013年7月期间,我国居住类商品价格与百城住宅价格指数涨幅的相关系数为,说明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化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居住类商品价格走势。如图3所示,自最近一轮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呈现以下变化态势:

在2011年8月-2012年5月期间,我国住宅商品房价格有所回落。百城住宅平均价格由最初的9827元/平方米下降至9523元/平方米,百城住宅价格指数涨幅由%放缓至%。与此同时,我国居住类商品价格涨幅放缓,由%回落至%;在2012年6月-2013年7月期间,受调控政策见底和刚性需求持续释放等因素影响,我国住宅商品房价格持续回升。全国百城住宅平均价格由最初的9715元/平方米上涨至10347元/平方米,百城住宅价格指数涨幅由%稳步提高至%。与之相对应,我国居住类商品价格同比涨幅由%上升至%。

现阶段,受有效供给不足、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表现出供给缺乏弹性、需求存在刚性的“卖方市场”特征。很明显,当有效供给不足时,食品类和居住类商品价格就会上涨,进而带动我国CPI上升。在需求放缓的背景下,虽然国内消费、外贸出口增幅同比放缓,但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房地产市场的“卖方”市场结构决定了我国CPI并没有随总需求的下降出现通缩。

(三)消费、出口增长放缓导致我国PPI下降

2005年12月-2013年6月统计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我国PPI 与消费、投资和出口的累计增幅均为I(1)过程,且它们之间存在

显著的协整关系。进一步,基于协整关系得到的单方程ECM模型估计结果显示(见表2):消费、出口变化有助于显著改善我国PPI波动的预测,它们均是我国PPI变化的Granger因。但投资变化并不能有效改进PPI波动的预测,它不是我国PPI变化的原因。

上述计量分析结果的经济含义为:需求放缓是当前我国PPI持续下行的主要原因。实际经济运行情况支持上述结论:2012年以来,受全球经济放缓、需求下滑等因素影响,我国消费和出口增长明显回落。2012年,我国消费、出口分别增长%和%,分别比上年回落个、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受中央反腐和厉行节约政策影响,我国消费增长进一步放缓,前7个月累计增长%,比上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随着国外主要经济体经济形势出现好转,前7个月我国出口累计增长%,同比提高个百分点,但累计增速呈逐月走低趋势。与之相对应,我国PPI自2012年二季度开始步入下行通道。2012年,我国PPI下降%,同比多降个百分点。今年1-7月,我国PPI降幅进一步扩大至%,比上年同期多降个百分点。

除需求因素外,在经济下行、产能过剩、盈利空间收窄和经济前景不明朗背景下,资产负债率较高企业的“去杠杆、去库存”经营策略进一步压低PPI水平。2011年,我国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总

体处于较高水平。GDP增长%,同比放缓1个百分点。受经济放缓、需求下滑影响,企业产成品库存快速攀升。2011年11月末,我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长%,高于2010年同期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明显放缓。2011年11月末,企业利润增长%,较2010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该形势下,工业企业选择了“去杠杆、去库存”经营策略。其结果是:当下游需求改善时,企业将增加的盈利首先用来修复资产负债表(使得企业负债增长放缓),而非继续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导致产成品库存下降、投资增长放缓)。很明显,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将导致生产类工业品价格和PPI进一步走低。我国工业运行情况与上述判断一致:如图4所示,2012年前后以来,我国工业企业负债增速呈现明显的放缓趋势。今年6月份,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负债增长%,分别比2012、2011年同期下降个、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速明显回落。今年1-6月,我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长%,累计增幅分别较2012、2011年同期下降个、个百分点。如图5所示,虽然长期以来我国PPI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但2012年以来两者双双回落趋势明显。

(四)“成本加成”效应进一步拉大

CPI与PPI分化走势消费类工业品是我国PPI与CPI“商品篮子”的交集。消费类工业品从批发环节(价格反映在PPI中)到零售环节(价格反映在CPI中),存在物流成本、商业租金等成本加成环节。

近年来,我国消费类工业品流通、商业租金等“中间环节”成本上升明显。

Wind数据库统计数据显示:在2012年1季度-2013年2季度期间,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沈阳、大连、南京、杭州、宁波、青岛、武汉、重庆和成都等重点城市工业物流仓储用地产租金平均涨幅分别为%、%、%、%、%、%、%、%、%、%、%、%和%,大多远高于相应城市的CPI涨幅。与此同时,部分城市商业租金上涨明显。如2012年以来,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城市优质零售物业首层租金平均涨幅分别为%、%、%、%和%。较高的物流成本、商业租金等中间环节成本和涨幅也是当前我国CPI、PPI走势分化的重要原因。

三、CPI与PPI后期走势判断

7月30日,世界银行发布了《粮食价格观察》报告。报告认为,自5月份以来,全球粮食价格下降趋势放缓并出现回升势头。报告指出,受欧洲、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恶劣气候、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货币竞争性贬值等因素影响,粮价将存在持续波动风险。就国内情况看,受惠农政策和主产区有利气候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喜获丰收,今年夏粮、早稻产量分别较去年增长%和%;7月份,我国生猪存栏45748万头,同比下降%,降幅连续5个月稳步收窄。综合考虑供给、

成本和货币等因素,初步判断我国食品类商品价格将继续呈现稳步上涨变化趋势。与此同时,我国房地产价格涨幅将逐渐放缓。7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增长%,环比增长%,环比涨幅自2月份以来下降趋势明显。受食品、居住类商品价格走势影响,预计我国CPI将继续保持温和上涨趋势。

在需求逐渐企稳背景下,企业的“去杠杆、去库存”进程将决定我国PPI的变化趋势。1-7月,我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长%,分别高出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第一、第二低点个、个百分点(分别对应2009M8、2000M5)。7月份,我国工业企业负债增长%,高出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历史最低点(2001M5)个百分点,低于次贷危机时期(2009M8)个百分点。在“调结构、促转型”发展战略下,我国经济各领域必将经历充分、深入调整。

初步判断,我国企业的产成品库存增速存在继续下行的空间和压力,而负债增速也将保持继续放缓趋势,但下行的空间不会太大。该格局意味着我国企业“去杠杆、去库存”进程已步入“后半段”,预计我国PPI继续下降的趋势将会延续到明年上半年左右。

在此期间,我国CPI与PPI将继续延续分化趋势。

参考文献:

[1]陈建奇.PPI、CPI倒挂与通货膨胀调控———基于非对称供求关系与价格决定机制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11):24-34.

[2]陈黎明,吴伟,徐海云.PPI和CPI传导效应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7):42-46.

[3]桂文林,韩兆洲.PPI与CPI关系及我国通货膨胀治理[J],统计研究,2011(9):49-56.

[4]刘敏,张燕丽,杨延斌.PPI与CPI关系探析[J].统计研究,2005(2):24-27.

[5]苏梽芳,蔡经汉.我国CPI与PPI非线性调整的实证解释[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2):3-8.

[6]张延群.商品价格指数是消费价格指数的前导变量吗?———基于二阶单整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2):140-148.

[7]贺力平,樊刚,胡嘉妮.消费者价格指数与生产者价格指数:谁带动谁?[J].经济研究,2008(11):16-26.

CPI和PPI的相关关系分析

CPI与PPI的相关关系分析 一、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的关系分析 1、什么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其编制意义是什么?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简称CPI)是度量一种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品的变动情况,它是宏观经济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这一指标影响着政府制定货币、财政、消费、价格、工资、社会保障等政策,同时也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水平评价。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是反映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相对数,包括工业企业售给本企业以外所有单位的各种产品和直接售给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 编制意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采用定基指数,消除了以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存在的翘首影响,从而使现性的价格指数具有可比性,也便于各方面用户的理解和使用,它更符合我国深化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现实要求,对于我们把握市场价格规律,改善价格总水平调控,强化价格监督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2、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关系的定性分析。 PPI主要反映工业产品第一次进入流通环节的价格变化,是生产企业之间或生产企业与商业企业之间进行商品交易的价格变化;而CPI主要跟踪消费市场上进入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因此,从生产——流通——消费的价值链来看,PPI是CPI的上游,并形成PPI上升推动CPI上升,PPI下降拉动CPI下降的传导关系。通常称之为正向传导。由于价格机制在信号传导上的时滞,PPI的变化要领先于CPI的变化。 PPI通过传导机制影响CPI的程度和时效还要受市场环境、定价机制等因素的制约。一般来说,在卖方市场下,企业具有较强的定价权,成本上升将直接导致商品涨价,PPI上涨能够较充分地传导到CPI;在买方市场下,企业定价权较弱,这导致PPI上涨通常只能部分传导到CPI。PPI变化引致CPI变化的正向传导,在价格上涨时主要表现为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而CPI变化引致PPI变化的逆向传导,在价格上涨时主要表现为需求拉动型价格上涨。进一步,当消费激增导致CPI快速上涨,并拉动PPI上涨后,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加工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反过来将再次推动CPI上涨,构成了价格的螺旋式攀升。 3、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关系的定量分析。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的相关分析。 首先,将表1中的数据代入SPSS之中,做出其对应的散点图并对其做相关性分析,得到如以下图1和表2所示的散点图和相关性分析表:

CPI与PPI剪刀差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PPI 又称作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 一般而言,商品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一、完成阶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续;二、中间阶段:商品尚需作进一步的加工;三、原始阶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PPI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PPI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CPI反映消费环节的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波及消费品。产业链可以分为两条:一是以工业品为原材料的生产,存在原材料→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传导。另一条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产,存在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食品的传导。在中国,就以上两个传导路径来看,目前第二条,即农产品向食品的传导较为充分,,2006年以来粮价上涨是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但第一条,即工业品向CPI的传导基本是失效的。由于CPI不仅包括消费品价格,还包括服务价格,CPI与PPI在统计口径上并非严格的对应关系,因此CPI与PPI的变化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是可能的。CPI与PPI持续处于背离状态,这不符合价格传导规律。价格传导出现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品市场处于买方市场以及政府对公共产品价格的人为控制。 在不同市场条件下,工业品价格向最终消费价格传导有两种可能情形:一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成本上涨引起的工业品价格(如电力、水、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最终会顺利传导到消费品价格上;二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供大于求,工业品价格很难传递到消费品价格上,企业需要通过压缩利润对上涨的成本予以消化,其结果表现为中下游产品价格稳定,甚至可能继续走低,企业盈利减少。对于部分难以消化成本上涨的企业,可能会面临破产。可以顺利完成传导的工业品价格(主要是电力、煤炭、水等能源原材料价格)目前主要属于政府调价范围。在上游产品价格(PPI)持续走高的情况下,企业无法顺利把上游成本转嫁出去,使最终消费品价格(CPI)提高,最终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 CPI和PPI严重倒挂说明什么问题? 相对于PPI,CPI是一个滞后指标。但PPI 对CPI有一定的传导作用,这种传导作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变化直接影响CPI 的变化;二是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的变化,直接引起生产消费品的企业生成本的变化,间接影响CPI 变化。例如石油价格涨价,会导致石化品涨价,石化品涨价导致化纤价格提高,进而导致纺织品和服装成本上升,从而推高消费品价格。因此在多数情况下CPI和PPI走势方向是相同的。 由于PPI 影响CPI 主要通过影响下企业的采购成本来实现,要受到种种环境因素制约,加上国家策对部分关键价格的策调控,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另外,由于PPI 和CPI 的调查内容明显不同,也会导致PPI 和CPI 的不一致。比如因为消费结构的原因,食品价

PPI与CPI走势持续分化的原因分析

PPI与CPI走势持续分化的原因分析 一、现阶段PPI与CPI呈现持续分化走势 7月份,我国CPI上涨%,PPI下降%,CPI与PPI继续“背离”。自2012年3月以来,我国PPI连续17个月同比下降,而此期间CPI 却一直温和上涨,我国经济运行中首次出现了CPI、PPI持续分化的走势。 如图1所示,自有相关统计数据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先后有四个时期出现PPI持续通缩:第一次是1997年6月-1999年12月,PPI 持续通缩31个月;第二次是2001年4月-2002年11月,PPI持续通缩20个月;第三次是2008年12月-2009年11月,PPI连续12个月同比降低;第四次是2012年3月至今,PPI已连续17个月同比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三次PPI持续通缩过程中,我国CPI都跟随PPI 出现过一段时间通缩,且两者总体上表现出“协同变化”趋势。但在最近一次PPI通缩中,我国CPI却并未跟随PPI走低,相反,它呈现持续温和上涨态势,它们首次出现了明显分化走势。我国经济运行中CPI与PPI是否应该“协同变化”?什么原因导致当前我国CPI与PPI 走势分化?

二、PPI与CPI走势持续分化的原因分析 (一)两者“协同变化”的关系存在不确定性 生产价格指商品最初形成后生产者的出售价格,按生产环节分为工业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和作为中间投入品的原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 PPI指一般工业品的出厂价格指数,代表工业品国内提供商进入最终消费市场前的批发供给价或贸易环节对工业品国内提供商的批发需求价。PPI按用途可以分为生产资料价格指数(采掘、原料和加工)和生活资料价格指数(食品、衣着、一般日用品和耐用品),其中,生产资料在PPI中权重超过70%,因此PPI很大程度上反映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我国计算PPI的“商品篮子”覆盖39个行业、涉及186个类别、含4000多种产品;CPI指商品进入消费领域的价格或消费者的购买价格,反映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代表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指标,它以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为权数。目前,我国CPI的统计范围包括8个大类、263个基本类、约700个规格商品和服务。相关部门对CPI中各类商品权重每年进行微调,五年进行大调整。

CPI和PPI的含义、影响因素及经济情况

CPI和PPI的含义 我们所说的CPI是指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我们所说的PPI是指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es):生产者物价指数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的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形。一般而言,商品的生产分为三个阶段:一、原始阶段:商品尚未做任何的加工;二、中间阶段:商品尚需作进一步的加工;三、完成阶段:商品至此不再做任何加工手续。 影响CPI和PPI的因素 银行准备金比率的下降,有利于企业贷款成本的下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社会商品供应,遏制物价上涨。 生产力的前进,会导致某些产品价格下降。生产力的前进,导致人们收入的增多,既劳动力价格会逐渐上涨。劳动力价格的逐渐上涨,会影响许多商品的价格。 税收增加,也会导致物价上涨。税收比例增加多少,一般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多少。因此,税收对物价有重要影响。各种收费,对物价上涨起着促进作用。同理,减税减费有利于物价下降。 外汇汇率政策,也会影响物价。由于低估本国货币,导致本国出口商品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导致出口的货物比较多。会导致国内商品供应紧张,引起物价上涨。这增加了大陆商品的供给困难,促使物价上升。 垄断供给也会导致物价上涨。垄断行为,与税费对物价的影响模式是一样的。其它垄断行为与土地垄断类似。社会垄断行为的加强,会促使整体物价上涨。 吸引外资,会遏制物价上涨。吸引外资,有利于外汇市场,高估本国货币,高估本国货币有利于提高国民的购买力,等效于物价的下降。有利于减少出口,可以减少就业,遏制劳动力价格上升,增加国内商品供应量,促进物价下降。 赊帐行为,对物价也有影响。赊帐现象等效于促进了社会消费,增大社会消费量,使商品供应趋于紧张。赊帐行为规模的增大,会促进物价上涨,赊帐行为规模的缩小,会遏制物价上涨。 劳动力的供应速度,也会对物价有影响。劳动力的供应速度,可以影响劳动力价格。劳动力价格也是物价的一个组成部分。劳动力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一系列商品的价格。因此,劳动力的供应速度,对物价会有一定影响。 货币流通速度,对物价有重要影响。对于一个国家,货币流通速度增大,会促进物价上涨。货币流通速度减小,会促进物价下降。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方向,与物价的变化方向,具有一致性。 资本投资因素对物价的影响。资本投资也属于消费,与普通消费有所不同,资本投资一般可以促使社会运行效率获得提高。资本投资一般带来的是,物价的适度下降。 就全年总体价格水平而言,2011年的CPI和PPI相比于2010年仍呈上涨态势。

CPI、PPI及与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CPI、PPI及与经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调查队来源:宁波统计信息网点击数:1306 更新时间:2010-06-23] 保护视力色:【字体:大中小】 价格变动是经济运行的“信号灯”,也是市场供求格局发生变化时最直接的反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的运行总是以经济发展为依托,而经济发展的质量如何,最终将体现为价格总水平是否平稳以及上下波动的幅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是价格指数体系中较为重要的两种价格指数,也是整体经济运行的核心指标,对国民经济和资本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CPI、PPI的经济内涵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是度量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居民消费价格的调查范围是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日常生活消费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主要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调查内容既有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各类消费品,也包括多种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项目,如水、电、交通、教育、医疗等费用。由于它直接反映居民生活成本的变化,对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都非常重要,其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作为反映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指标。 PPI(Producer Price Index),是生产者物价指数的英文缩写,它是站在生产者的角度来观察不同时期货物和服务商品价格水平变动的一种物价指数,一般使用统计部门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指工业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和企业作为中间投入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目前,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调查产品有4000多种(含规格品9500多种),覆盖全部39个工业行业大类,涉及调查中类186个。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反映工业生产价格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二、2008年以来CPI、PPI走势 (一)CPI走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