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浅谈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浅谈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浅谈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论文关键词:农村家庭养老传统孝文化农民自养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健全和完善。因此,对我国广大的农村老人来说,家庭依然是他们养老保障的基石。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转型,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冲击。为此,我们应从弘扬传统孝文化、借助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积极探索农民自养之路入手,让家庭真正成为我国农村老人安度晚年的港湾。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由于较少所谓变迁,生产知识和技能的代代相因,家庭养老一直是我国一种传统而固定的养老模式。随着社会结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这种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极大的冲击。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有8亿多的农民,其中进人老龄化的人口达到9000多万。与城市相比,农村人口多,经济落后,国家在现阶段还无法包揽所有农民的养老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农村中超过9000多万的农民养老问题,无疑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课题。

一、现阶段我国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冲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转型,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失去其存在的经济和社会基础。同时,也在不断的弱化农村家庭的实际养老能力,这些冲击主要表现在:

(一)受不良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冲击,使敬老养老观念淡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农村的青年人在更多、更深人的了解外面世界的同时,特别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不自觉地发生了变化。这就造成了不孝顺父母、不赡养老人、无视老年人权益等不道德思想的滋生,使得传统的孝道观念日益淡化。有了这种不敬不养的心理,在行动上就体现的自私自利。例如,一是虐待老人。把老人当成负担,但是由于舆论的压力,对老人欲撵不能、欲留不愿,于是经常在心理上和生理上虐待老人;二是子女之间互相推诱。有的农村青年子女嫌弃老人,宁愿掏钱也不愿意侍奉老人,兄弟姐妹之间推来推去,使得老人无家可归;三是逼老刮老。逼老,就是有的农村子女不顾父母的困难,借结婚之际要求父母大操大办。刮老,就是有的农村子女对年老的父母“白吃、白拿、白要、白甩”的行为。上述的种种不赡养老人,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直接导致了老年人的心态变化,有一部分的老人自卑感增加,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活着时多余的”,甚至失去生活信心,消沉忧郁。

(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涌现,人口流动增加,直接导致了家庭养老保障能力的下降

如今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涌人城市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过去那种传统的“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难以禁锢年轻人的头脑。他们往往平时都在城市打工挣钱,只有过年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由于这种聚少离多的情况,久而久之,代际之间的情感纽带就难免疏松,也由于进人城市后所接触到的环境的不同,从而产生了新的价值观念,那么或多或少一部分人的孝道观念也会因此而改变。

这种“空巢家庭”中的农村老人往往没有子女的照顾而只能自己生活。这些老年人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生活照顾上所面临的情况是非常困窘的。而且,因为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在得不到子女帮扶的情况下,绝大多数无法像城市老人那样借助发达的商业、服务业、医疗保险等便利条件进行自我照料。经该说,我国农村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是很低的。

(三)现代家庭规模的缩小,使得家庭赡养老人的负担越来越重

众所周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使得农村家庭规模逐渐缩小,这样的家庭中的子女长大后的负担是比较重的。现在的家庭模式已经逐渐趋向于“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子女们成年后将承担起4至6位老人的养老问题,这对于一个

农村家庭而言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精力的投人上都是难以承受的。而且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的条件下就进人了老龄化,国家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社会公共福利和保障水平也还未健全。应该说,农村的老年人的生活的主要依靠还是依赖于子女的供养。因此,如何增强农村家庭养老的承受能力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如果这一矛盾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大多数的农村家庭势必因此负担过重并进而进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总之,社会在向前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新问题。我国的目前农村的养老保障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以上列举的仅仅是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问题中的一部分,我国农村9000万的老人如何安度晚年,这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尤其严峻的现实课题。

二、家庭养老依然是我国农村养老的现实选择

(一)传统孝文化是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基石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思想长河中,儒家思想无疑对中国古代乃至现代社会的影响都很深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核心就是“仁德”,从《论语》中“仁”字就出现了100次之多。同时,在儒家的经典理论中,忠孝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思想。其中就有“孝为百行之首”之说,以孝梯为中心的家庭之爱是仁的根本。儒家提出的孝道有三种:一是肉体上的孝道,即宁愿牺牲自己的肉体也要尽孝赌养父母,对父母百依百顺;二是精神上的孝道,即在孝敬父母的同时还要尊重父母的愿望,顺从父母的要求,按照父母的教诲为人处事,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三是名利上的孝道,即要出人头地,谋取功名,为祖先家族和父母争面子,滋荣誉。孔子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就十分重视孝道的培养,他要求学生在家里要对父母孝敬,尽孝侍奉父母。所以说忠孝是仁的根本,“孝梯为仁之本”(《论语.为政》)。孟子也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之于掌"(《孟子.梁惠王上》)的思想。从而把忠孝的范围扩大到家庭以外。

儒家思想在传播仁德、忠孝思想的同时,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大同世界的美好蓝图。据《史记》大同篇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辉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社会道德水准。

此外,我国古代的其他思想家的观念也都体现了忠孝的思想。这些古代传统思想共同莫定了古老而文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孕育了一个尊老敬老,重视孝道的民族人格,也孕育了以家庭为基础的养老模式的产生和发展。

(二)我国“未富先老”国情的必然要求

我们知道,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几乎是先完成工业化,先积累社会财富,社会有足够的能力维持养老保险制度后才进人老龄化社会的。而且,西方的传统也认为生育和教养儿女,是人们对社会、对国家的应尽的责任。子女不论从道德上还是法律上都没有赌养老年父母的义务,赌养老人是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而我国则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上午条件下,在人们还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就“跃”

人老龄化社会的。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2. 8亿,约占人口总数的20%,相当于美国的总人口,两倍于日本的总人口。而且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1%,而农村的老人占全国老人的比例达到了75%。在我国目前这种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保障水平不发达上午情况下,即便是在城市,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的资金、制度、人才等各方面还都缺乏应有的准备。因此,想在短期内在我国广大农村用社会保障和养老院来保证“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终”还不可能实现。这就决定了在我国广大的农村还需要保持和发扬家庭养老的传统。

(三)家庭依然是老年人晚年的情感归宿

作为社会成员之一,人人都难以割舍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这种深厚的家庭伦理思想。而且,对于年迈的老人来说,除了物质生活上的需要外,他们更渴望的是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慰藉。有一首叫做常回家看看的歌曲,非常质朴的反映了老年人的这种精神需求。谁不希望在子孙绕膝的融融的天伦之乐中安度晚年。西方国家的那种单一的、正规的、社会化的养老保障在这方面是给予不了老人的。应该说,家庭对于大多数老人来说,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场所,而且是精神慰藉的主要源泉。

三、完善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措施

农村家庭养老作为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延续数千年。虽然当前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村家庭养老将被其他的养老方式所代替。在我国农村,人口多,经济落后,国家暂时没能力包揽所有农民养老问题的现实情况下,决定了当前家庭养老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必然性和长期性。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农村家庭养老饿扶持力度。

(一)弘扬传统孝道观念,加强家庭养老能力

要解决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全社会都要积极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通过加强道德教育、五好文明家庭教育,在青少年的思想上树立尊老敬老的良好习惯,进而达到强化家庭伦理观念,确保农村老人“老有所养”的目的。

(二)借助法律手段,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完善农村家庭养老的过程中,有时候单靠道德这种软约束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制定出全面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政策法规,并确保其贯彻执行。我国很早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明确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人,家庭成员有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等。目前在一些地方开展的签订的《家庭赌养协议》和《敬老保证书》等活动,不仅明确了子女在养老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也为规范和制约子女行为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取得的较好的效果。

因此,尽管我们在农村养老问题上面临着不小的困难,但只要全社会都行动起来,通过伦理构建和制度创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我们目前面临的困难是可以得到缓解的。

(三)农民自养是一条解决农村家庭养老问题的新途径

在我国当前农村家庭养老过程中,对那些具备一定身体素质的老人,鼓励他们走在子女帮扶基础上的自养之路。之中方式不仅可以发挥老人的潜能,是对家庭养老模式的丰富和完善。同时,也是在不给国家和社会增加负担的情况下,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农村男性老人在70岁时,仍有70%杂从事各种主副经营活动,女性老人在“岁是仍有一半以上在从事各种经营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农村老人在老年期的大部分时间里,是可以靠自己劳动自养的。国家、社会、和农村的基层组织可以为老人提供更便利的条件,优惠政策,大力提倡和支持老人自养。如:一是发挥庭院经济。老人可以利用房前屋后的方寸之地发展种植、养殖,以供应自己日常生活所需;二是进行生产技术的咨询服务。在农村中有些老人有一手传统的民间生产技艺,可以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有偿的技术传授和咨询活动,等等。只要是有利于农村老人自养的方法都可以拿来用。

当然,从长远看,在发挥家庭作为我国目前农村养老主要模式的同时,当国情允许的情况下,还必须逐步完善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模式,是更多的农村老人从中受益,是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终”成为现实。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科段毕业论文)

考试说明: 1.首先下载试题及《标准答卷模版》,完成答题后,答卷从网上提交。 2.答卷电子稿命名原则:学号.doc。如:11031020512002.doc。 3.网上提交截止时间:2014年6月17日18:00。 试题: 撰写一篇“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论文。(100分) 一、目的: 课程论文考查方式旨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根据指定的题目,查阅收集文献,并对文献加以研读、分析和整理,对某一主题的进展、存在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评述,并从课程理论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从而达到培养查阅文献、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论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论文撰写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提高课程学习的效果的目的。 二、基本要求: 1.查阅至少10篇以上该主题论文文献资料:文献查阅可以通过图书馆馆藏书刊、中文学术期刊 网进行,应以近年来发表的学术刊物上的文章为主。 2.主题突出、逻辑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论证充分:完成文献查阅之后,就要对资料进行消化、 分析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开始组织论文。课程论文必须紧扣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论述。正文部分应分若干部分,各部分需概括出小标题。 3.概念准确、文字通顺,语言规范:涉及的概念要准确理解,必要时要在文中说明清楚。要求文 字通顺,语言规范,专业术语使用正确,图表的制作要规范。 4.独立完成,禁止抄袭、剽窃:禁止从网上、其他书刊上全文或部分抄袭别人的文章,严禁从若 干文献中摘取部分章节段落,重新堆砌成自己的论文,严禁抄袭其他同学的课程论文。但课程论文允许引用文献中的观点、数据、甚至图表,但必须标明文献的出处。 5.字数:3000字以上。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当前社会经济快发展下新时代的产物。其具体含义是指在传统机构养老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和经济供养的基础上,向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 一、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一)特殊人口政策和国情导致“老龄化”问题严峻 图1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占比(万人,%) 如图1所示,2016年底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003万人,占总人口的%。预计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因此,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发展,单一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医养结合模式呈现主流趋势。 (二)传统农耕文化衍生出“单一养老模式” “百姓孝为先”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国有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分别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是主要模式。本质上来说,这种养老模式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方式,老人除在家中得到家人的照顾之外,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机构养老是指由专业的社会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三)“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产生“空巢家庭” 图2 中国不同年龄组的家庭空巢率 “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是受我国人口政策和医疗水平所衍生出的现代家庭模式,具体由两位成年人共同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位孩子。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表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已然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我国经济尚处于较低水平,国家、社会和家庭都面临着较为沉重的养老压力,养老问题成为我国社会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我国近9亿的农民的养老问题,更是成为中国目前绝不可忽视的大问题。为此,我国已经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希图提早准备应对未来的养老难题。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虽然我国实施的新农保较于旧农保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优势,但是,新农保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无论是在制度设计上,还是在制度实施过程控制力方面,还是在实施效果的保证方面都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以求更好地完善现行制度。本文拟对我国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及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归纳和总结,并针对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 China's new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ABSTRACT As everyone knows, China has entered the aging society, but China's economy is still at a low level, the state, society and families are facing more heavy pressure on pension, pension issue has become China's major social problems in the next period of time, especially the pension problem in China in the last 900 million of the farmers, it is become a big problem now China never be ignored. This has been the establishment of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 to prepare to deal with future pension problems.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and it is also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lthough China's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nd old agricultural insurance has obvious advantages, but the new agricultural insurance is also not perfect, whether it is in the design of the system, 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cess control in power system, there are still imperfectio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ffect of the guarantee, which requires us to analysis and

我国农村养老及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村养老及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实现农民的老有所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一、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的现状用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存在,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仍然是传统的家庭养老,以农民子女扶养与农民个人自养相结合的方式为主。随着社会变革进一步加剧,传统养老方式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农村很多地区的老年人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一)农村土地养老保障不断弱化 我国农民的养老保障曾经世代以土地为中心。改革开放推动我国不断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民拥有土地的数量因此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递减。目前,我国有1/3省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亩,有660个县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半亩,已经接近或低于联合国测算的、土地对人类生存最低保障警戒线0.8亩。这意味着,减少了农作物播种面积,加大了农业生产继续增长的难度[1]。加上农业天生弱质和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依然低下,生产经营中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非常巨大,绝对收益越来越低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有限的土地越来越难以承载农民的养老需要。 (二)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挑战 我国农民的养老一直是以家庭为主。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家庭养老的问题日渐增多。 首先,家庭养老投入受到制约。人口流动性增强和社会价值观转变,使得更多的农村年轻人到外地独立谋生,以至于不能够切实地承担起扶养老人的责任。在农村,农民用在子女身上的花费,远远高于所支付的养老费用。农民家庭的财富由父母向子女转移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产生了“重幼轻老”的社会现象。 其次,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农民子女凸显养老负担。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规模小型化成为农村家庭的发展趋势。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农村家庭户均规模3.65人。越来越多的农民独生子女将形成“四二一”的家庭格局,一对夫妇可能赡养4个老人。农民子女的养老负担逐渐演变成突出的社会问题。 再次,农村老年人自养比例上升。子女不赡养,或者只提供很低的养老保障,老年农民只有自养。目前,农村老年人自养比例逐渐上升。他们年老体衰,生产经营能力很低,导致生活质量不断下降,已经沦为农民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三)农村人口老龄化拖累农民改善养老状况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2006年2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表明:2001—2020年是中国社会的快速老龄化阶段。到200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4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97%。同时,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为8 557万人,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老龄化水平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持续到2040年[2]。我国农村已经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农民老年人队伍数量庞大,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生存质量,而且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重大人口因素。 (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加重家庭养老负担 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需要大量的农村人口,特别是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村青年进城务工搞基础建设。而城镇户籍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松动,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家庭养老提供了经济支持。但是,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及对我国新农保的借鉴_王翠琴

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及对我国新农保的借鉴 (1.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王翠琴1,黄庆堂2 [摘要]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独具特色、构建科学、保障有效,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当前,我国正 在积极推进新农保试点,日本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路径、内容构成、改革经历等对我国新农保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具体的经验借鉴有:新农保的推行需要社会保险法的保驾护航;政府应成为新农保建设的最主要组织者;推崇公平,分类引导帮助农民加入新农保;注重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新农保基金应该在适当情况下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 [关键词]日本;农村养老保险;新农保;借鉴[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0)10-0091-06 日本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独具特色、构建科学、保障有效,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日本与我国同为东亚国家,文化相近,其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路径、内容构成、改革经历等对我国新农保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日本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路径1.家庭养老保障阶段(二战以前) 日本的农村养老保险不是横空出现的,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在日本政府的规划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够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二战前,日本农村处于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阶段,对老人的抚养都是以家庭为主。日本农户多为直系家庭,老年后生活依靠长子抚养、照顾,“家”制度在日本起主导作用。当时,农村只有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型的养老保险尚未实施。例如,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有1,368万人能享受到养老保险,仅占总就业人口4,284万的1/3,当时包括农民、个体经营者和无业者等共4,700多万人未能加入养老保险体系[1]。 2.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 20世纪50年代,日本从二战中恢复元气,工业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60年代,日本经济步入黄金发展时期,从事农林渔牧业的人数约为总劳动力的30%[2]。农村人口开 始出现老龄化、兼业化和城市化,具有抚养能力的人数逐渐减少,家庭自我保障的作用大为减弱,社会逐渐成为了抚养老人的主角。传统的以家庭为主体的生活保障体系已无法满足家庭成员的养老需求,进入城市和留在农村的劳动者迫切希望享受到社会保险的保障。从1958年起,日本政府开始着手酝酿建立面向农林牧渔业的劳动者、个体经营者的国民养老保险。1959年日本首次颁布了“国民年金法”,将排除在工薪阶层之外的广大农民、个体经营者依法强制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到20世纪60年代,凭着农村公共医疗和养老保险两大支柱,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初具规模并开始得到迅速普及,日本进入了“国民皆保险”、“国民均年金”的福利时代。 3.农村养老保险的充实、扩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日本的养老保险具有灵活性,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正。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包括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内的日本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得到补充、改革和完善。日本政府于1970年制定了“农民养老金基金法” ,并于1971年1月开始实施。农民养老金基金同国民年金相辅相成,合力保障农民晚年生活,提高福利水平。参加农民养老金计划的被保险人数在1975年达到顶点,为116万人,占农业总就业人口791万人的15%,该制度成为农民参加国民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 [作者简介]王翠琴(1983-),女,湖北赤壁人,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农村社会保障;黄庆堂(1987-),男,广西梧州人,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收稿日期]2010-06-20 [基金项目]华中农业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农村社会保障政策评估》(52204-09084)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09JZD0027)的阶段性成果。 2010年10月第32卷第10期 当代经济管理 CONTEMPORARY ECONOMY &MANAGEMENT Oct.2010Vol.32No.10 DOI:10.13253/https://www.wendangku.net/doc/c04619545.html,ki.ddjjgl.2010.10.020

家庭养老情况调查报告

家庭养老情况调查报告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与人口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遇到了愈来愈严重的困难和挑战。 (一)、家庭规模缩小、核心家庭增多、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从调查情况看,家庭的养老功能正受到来自于计划生育政策、城乡二元结构制度的转变和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共同引发的人口结构老龄化、家庭结构核心化、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严峻挑战,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正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惑。具体表现为:一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家庭拥有子女人数减少,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的比例上升,家庭供养老人的功能逐渐削弱;二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的“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留守在农村的老人要承担劳务和家务的双重劳动,处于自养状态,同时部分留守老人还要承担照料下一代重担,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自身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因子女打工在外难以较好实现;三是农村老年人在家中原有的优势地位已丧失。在过去自然经济条件下,农村老年人熟悉耕作技术,有丰富的生产经验,掌握着家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家庭和社会地位较高。现在农村主要经济收入靠科技、靠经商、靠外出打工。生产方式的改变,使老年人失去家中原有的优势。四是农村老年人自养能力较低。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村老年人在劳动年龄

阶段创造的财产收入基本上都用于子女婚嫁和盖房上,而不是用来储蓄养老。因此,到了老年,经济上只能依赖子女。同时,由于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较低和巨额的教育消费、医疗消费开支,使多数农村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导致因病致贫、因子女上学(主要是上大学)致贫的现象时常发生,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 (二)、竞争压力增加、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迫于岗位的竞争压力,忙于工作和事业,使他们无暇顾及老父和老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子或独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从调查情况来看,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同时,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75岁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将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这一切必将加大家庭的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家庭养老方式的合理构建 虽然许多地方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已开始逐步探索多

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前瞻

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前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因各种原因而推进缓慢,仍然延续着传统的以土地收益为中心,以家庭养老为主要模式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面临市场化大潮,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正面临着制度性瓶颈和一系列外生因素的冲击,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渐趋弱化。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存在大量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到来,解决了农民的养老问题就是解决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对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根据我国国情,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核心,兼顾贫富农民,集体养老为补充,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养老的‘四维’新型农村养老保障的体系。” 关键词:农村养老问题对策前瞻“四维”新型养老 一、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的国家,自建国以来,二元经济制度的确立把城镇和农村严格的区分开来。目前,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收人增长缓慢,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居民很少享受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险(在很多地区,甚至没有初级的制度安排)。农村是养老保险最薄弱的地方,其养老方式依然是以土地为中心的家庭养老为主。 养老保障模式是指为保证老人在需要的时候得到赡养的方式和方法。这是农村养老保障立法的基础。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障为主,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按照这一指导方针,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和基础,辅之以集体供养、群众帮助和国家救济相结合的农村养老保障模式”。 (1)家庭养老 即指由家庭成员尤其是子女负担赡养老人的养老方式。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有关资料显示,老年人口的全部经济来源构成中,来自子女供给部分城市占16.8%,镇占21. 0% ,县(农村地区)占38. 1 %。这说明,子女供养在城镇老年人中占有一定地位,而在农村中则占有重要地位。另据民政部门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6月,农村97. 6%的老人仍然为家庭所供养。目前,农村老人中只有2. 4%的“五保”老人才能获得集体养老。 (2)土地养老 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土地是农民养老的一个重要保障。土地分配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阶段性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阶段性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阶段性 近几年来“三农”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目前对“三农”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及缩小城乡差距上,对于农民的养老问题则很少顾及。同时一些学者将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重点放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问题和对策研究上,未注意对农民群体发生分 化现实,或已经注意到但未能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建设构想。 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着青壮年人口的大规模转移,再加上养老保障制度残缺不全,老年农民老无所养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要解决“三农”问题,要从农民的最基本的保障问题上下功夫,使农民老有所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首先是农村老龄化加快。虽然我国在城乡执行了不同的生育政策,但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入城市,农村的年龄结构出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局面,农村的养老赡养系数明显提高。据统计,2000年我国农村8.33亿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7.36,到2030年6.64亿农村人口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7.39为1.29亿。 一、农村养老保障需求持续高涨 其次是农村传统养老功能弱化。主要体现在传统农村社会保障功能弱化、土地保障功能“虚化”、家庭保障功能弱化上。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集体经济大为削弱,资金缺失使五保制度名存实亡;同时土地收益在农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减少而农民生活保障实际能力逐步下降。由于农业生产率低,产品价格不合理,导致农业经营的绝对收益越来越低,农村土地负担越来越重,单纯依靠土地已无法对农民提供保障作用,农业经营的绝对收益也越来越低,甚至下降到绝对亏本状态。再者由于生育政策的实行,家庭小型化成为农村家庭的发展趋势,小型家庭也就意味着家庭成员面临的风险不易分散,在养老问题上表现为赡养系数大大提高,加上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也大大削弱了家庭保障的功能。 再次是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所面临的老年风险越来越突出,并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风险,如由于社会流动,城市化加快,青壮年农民群体大量进城务工,成为农村中的非农业群体或农民工,因此留居农村的农民因年 老无力经营承包土地,面临收入大幅减少,基本生活失去保障的风险;而最终未被城市吸纳的农民工,由于工作时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又无足够的个人储蓄,年老时也同样面临着这一风险。老年风险的增加使农民对未来特别是老年预期极低,从而加大边际储蓄倾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当前农村消费需求不旺的原因。从维护社会公正、保障农民权益方面考虑,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很是紧迫。 二、农村养老保障近期建设 我们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必须立足于当前中国的国情。目前,地区发展的极不平衡,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这一国情决定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不能搞“一刀切”。由于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人们对社会保险的

关于提高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

关于提高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 摘要: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时值新农保正在全面辅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已不仅仅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而是市场发展本身的客观必然。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动态帐户 1 农村养老保险的历程 时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已经开始启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80年代中期,就已经探索性地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段历史可以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试点阶段。1986年,民政部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在江苏沙洲县召开了“全国农村基层社会保障工作座谈会”。会议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决定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工作。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成为首批试点地区。第二阶段为推广阶段。1991年6月,原民政部农村养老办公室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确定了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决定1992年1月1日起在全国公布实施。此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各地推广开来,参保人数不断上升,到1997年底,已有8200万农民投保。第三阶段为衰退阶段。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这个阶段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困难,一些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甚至陷入停顿状态。1999年7月,国务院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决定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向商业保险过渡。从以上几个发展阶段来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上是不成功的,可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还没有来得及成长时就已面临夭折的危险,但它却切实关系到占我国人口约80%的人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质量,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时值新农保正在全面辅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已不仅仅是农民的愿望和要求,而是市场发展本身的客观必然。 2 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议 新农保政策的实施,让我们不得不去思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起步到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之间,还有一个相当大的跨度,它的关键就在于农村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对策

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很久以来,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城市人口的养老问题,而对在黄土地上一生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能否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老年人口的生存和养老现状,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养老,问题,现状,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致使广大农村“空巢老人”数量急剧增加,老年人的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越来越重,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处于相对贫困状态,农村老年人生活出现了以下几种问题: 一、农村居民养老现状 1、与子女在一起共同生活的老年人 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整个家庭的负担完全落到了老年人身上,他们既要为子女看家,又要从事繁重的家务劳动,例如抚养孙子、喂猪、种地等家务活,这部分农村家庭的老年人生活过得非常劳累。精神负担和生活负担较重。 2、独居老人生活难以自理 农村的很多老年人因家中的多种原因和矛盾不能与子女们在一起共同生活,儿女大了结婚后相继与老人分开生活,独居老年人的承包地难以耕种,家庭的生计难以支撑,加之有些老年人的儿女们经济条件差,在经济上不能赡养老人。这样的家庭老人只能靠自己,体弱多病丧失劳动力,缺粮缺钱,艰难度日。 3、赡养分担让老年人生活不幸福 农村很多家庭老年人,由子女按比例分摊老年人的生活必需的粮食和零用钱,还有一部分儿女们将老父老母拆散供养,一个儿子养活父亲,一个儿子养活母亲,包括为老人送终也都是各负担各的,老人们不但是生活上不幸福,而

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2-07-26 17:07:33) 转载▼ 标签: 杂谈 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王静云 [内容提要]:长期以来,农民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且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加,因此,无论是基于权利与公平的观点,还是从发展市场经济和健全整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需求角度出发,都没有理由将农民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所谓社会保障是一国政府为全体国民因各种原因而失去收入来源、生活贫困时,向他们提供的生活保障。由于我国目前正在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限于城镇地区,农村地区相对薄弱,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尤为迫切。本文主要论述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构建和谐社会;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 现行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长期滞后。总的说来,农村的养老保险情况并不理想,农村地区医疗保险的覆盖率也非常低。由于我国农民基数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能一蹴而就,以及我国城乡二元化的格局,成为当前城乡社会保障差异的人为历史性因素。城市居民享受的国家给予的退休金、公费医疗、福利住房、粮食和副食补贴等待遇,而这些农民都没有。经过多年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截至2008年底,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方面,参保人数约为6000万人,其中有财政补贴的约为1000万人。在农村低保方面,全国农村低保对象有4291万人,占全国农村人口的5.9%,全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222.3亿元,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82元。在农村五保供养方面,全国有543

浅析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方式

浅析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方式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广大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靠的问题,就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关键词: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方式;社会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养老问题也日益凸显。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关系到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基本问题就是养老保障方式,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农民社区养老保障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目前己有的主要农村养老保障方式。下文将对这三种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一、农村家庭养老保障 1.农村家庭养老保障 家庭养老是我国社会的传统养老习惯,无论我国社会制度如何变迁,_传统的“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观点是始终不变的。家庭养老保障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首先,家庭养老保障能够弥补社会养老的不足。虽然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在经济上有一定的替代性,但是就中国的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程度来看,城乡和供养标准都存在差别,并且按照普惠制养老保障模式的选择,社会的养老保障体系只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目前还达不到满足老年人的全面要求,所以家庭养老对于老年人经济方面的支撑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家庭养老所带给老年人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关怀,这点是农村社会养老所无能为力的。也就是说,单纯的物质保障并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所以许多国家都曾经将养老方式定为:以家庭养老保障为主,以社会养老保障为辅。 2.农村家庭养老保障方式的衰退及问题 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衰退主要源自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家庭养老在养老的内容和力度上都有明显的衰落趋势。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农村老年人的抚养比例从1982年的7. 97%上升到20XX年的11. 3%,专家预测到20XX

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农村社会保障现状调研 第一章农村社会救助制度 一、农村社会救济的现状、问题 农村社会救济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农村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它保障的对象主要是无收入、无生活来源或孤苦无依、无法生活者,以及虽有收入,但因遭受意外事故或收入较低无法维持生活的农村社会成员。这些社会成员如果得不到安全保障,也会危及整个社会的安定。因此,农村社会救济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前的农村社会救济主要包括临时性的贫困救济、灾害救济、农村五保救济、扶贫开发。由于农村财政汲取能力低、社会集资能力低、个人支付能力低,从而使社会保障基金缺口大、筹集资金贫乏、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薄弱,虽然有关部门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做过种种努力,但是农村社会救济依然存在种种问题,主要突出体现在: 1、农村弱势群体的保障问题 弱势群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社会结构中,参与社会生产和分配的能力较弱,经济收入较少的社会阶层。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与高收入群体相比较而存在。农村弱势群体是低收入农户或农民的集合,其中包括大量的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绝对贫困人口。 目前,重庆农村已形成了一个人口较多、收入很低的弱势群体。按照国际通行的划分社会阶层的五分法,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计算,2001年重庆市农村人口中最低收入人口约有540万人,约占农村人口总数的22%。这540万人口人均纯收入(包括折价的自产自食农产品)为916元。另据重庆市扶贫办测算,200 1年重庆农村的贫困人口达367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09万人,相对贫困人口258万人。上述测算结果表明,重庆农村弱势群体中,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5元)占20.2%,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626~865元)占47.8%;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866~1205元)占32.0%。农村弱势群体的弱势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严重不平均的社会问题。在我国经济收入差距巨大、层次分明的社会结构中,最明显、且最大的一个弱势群体就是相对于城市居民而存在的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中为温饱问题所困扰的人口,是社会结构中最底层的弱势群体。根据国际通常的评价标准,以基尼系数来评价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程度。当基尼系数小于0.3时,收入分配处于最佳的平均状态;当基尼系数处于0.3~0.4之间时,收入分配处于正常状态;当基尼系数大于0.4时,收入分配进入极易引发社会矛盾的警戒状态;当基尼系数大于0.6时,则处于社会动乱随时发生的危险状态。据测算,重庆市按城乡家庭收入分组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现状对策

财经大学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题目 专业 学生论文编号 号 指导教师 年度(上/下)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与对策 专业:学号: 学生:指导教师: 摘要 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及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针对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建立合理的筹资机制、建立分层分类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和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制度、加强法制建设,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法可依。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现状;问题;对策 .

目录 摘要............................................................................................................................ Abstract…………………………………………………………………………………………目录............................................................................................................................ 一、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一)农村养老保险在反复中探索推进.................................................................(二)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强力推进中面临难题.................................................(三)社会救助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和规................................二、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保障覆盖面窄............................................(二)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强力推进中面临难题.................................................(三)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不够科学与规,缺乏法律保障.....................三、发展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对策............................................................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措施.doc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新措施 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重要措施。本文概述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概况和必要性,通过数据资料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含义以及实施情况,客观的分析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制度和观念等方面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途径 1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其目的是解决农村人口养老问题,其形式是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实现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型制度最终形成公平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农村保障制度。本着多交多得的相关激励机制来保证农村参保人的权益,实现农村养老金全国统筹平衡的原则,整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以及医疗保险制度。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一直是我国社会的主体,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和原有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阻碍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的发展,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民生需要。虽然我国对于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做出了一些改革,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施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并取

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我国农村居民分布范围广,农民人口数量大,收入水平低,致使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施行和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农民自身方面,由于收入水平低,缴费压力大,个人参保意识差,所以农村居民难以积极的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方面,由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健全,养老基金的监督管理工作体系和办法不完善,致使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 2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2.1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随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使得农村传统的依赖土地养老和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大大的减弱,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的突出和严峻,农村老年人的日常基本生活保障面临巨大的挑战,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建立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的农村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且我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随着劳动力的减少,我国农村传统的靠土地和家庭的养老方式不再能够起到足够的保障作用,面对农村“未富先老”的状态,能够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必须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健全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2.2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之路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调查报告

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现状调 查研究 昆明医科大学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现状调查研究小组 2015年9月

目录一、研究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二、研究内容 三、社区居家养老的影响 四、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五、研究的方案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三)调查过程 六、调查对象及地点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地点 七、调查结果分析 八、小结 (一)社区居家养老调查结果 (二)小组意见措施 九、参考文献 十、附录

摘要 本文主要从目前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及老人生活所存在的需求入手对昆明市五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结合问卷法与访谈法从对居家养老的了解程度、日常生活照料状况、医疗卫生需求方面进行了困境分析,并以社会工作的视角从政府、社区和社会三方面提出了关于推进金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几点建议。 翻译: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uhua district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 and the existing needs of the elderly living in Wuhua District, Kunming district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 status were vestigated, combined wit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me are, daily life care, health needs analysis, and social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overnment, community and social three aspects of the Jinhua city community home care services. 关键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机构五华区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背景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日趋完善,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相匹配,也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的养老需求,在逐步建设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任务。 本文是2011年河南省政府招标课题《转型期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编号2011b511)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十七大提出,到2020 年我国将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长期以来,在我国农村“养儿防老”——非制度化、家庭化的养老保障制度深入人心,被各代人视作理所当然,然而,20 世纪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转型期,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家庭日益核心化,人口加速老龄化,农村家庭空巢化,农村土地工业化,子女自我中心化,孝道越来越退化等。在这个过程越来越多的农民感觉到自己“老无所依”,出现了一些不赡养老人的极端案例,老一代人感到强烈的失落和担心,年轻一代也开始担忧自己的将来,各代人都对现有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提

出了质疑,要求建立更加完善、更加制度化、更加社会化的养老保障制度。 一、传统养老观念面临挑战 在我国广大农村,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养儿防老”、“孝敬老人”的观念深入人心,长期以来,各种政策和文化宣传也都大力倡导这一点。如果不孝敬父母会被周围的邻人指责嘲笑,也会有家族中有话语权的老人出面干涉、解决这一问题,甚至我国法律也规定了赡养老人是每一个成年子女的法定责任。这是一种长期实施的养老制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我们称其为家庭养老。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有相当数量的农村老人面临如何养老、防老的问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的“养儿防老”的家庭保障体系已难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诸多:如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家庭拥有的子女人数逐渐减少,在我国农村,独生子女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家庭逐渐小型化;为了增加收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导致“空巢”家庭增多,非农忙、非过年时期,大多数农村是看不到青壮年的,只剩下为数众多的“留守老人”;子女在外打工,老年人不仅得不到子女的生活照顾,还要负责照顾第三代的生活,“留守老人”照顾“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的普遍现象;另外农村老年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